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红细胞计数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红细胞计数范文(精选12篇)

红细胞计数 第1篇

1 故障现象

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运转正常, 但发现报告单中RBC、HCT、PLT检测结果普遍偏低, 经过半个月时间对RBC计数室进行多次自动清洗和浓缩清洗并且调高RBC、HCT、PLT因数后检测结果仍呈持续降低状态。

2 故障原因

RBC计数孔堵塞。

3 处理过程

(1) 检测该设备各管路运转正常。 (2) 用美德太平洋公司生产的质控血监测WBC和HGB值均在±1SD以内并且非常接近靶值, 但RBC、HCT、PLT检测结果偏低, 超出-1SD范围。初步判断为RBC计数孔堵塞, 按说明书要求对RBC计数室和WBC计数室进行浓缩清洗。清洗后再测质控血WBC、HGB值与靶值吻合, RBC、HCT、PLT检测结果仍偏低。 (3) 经过多次自动冲洗后, 结果仍不正确, 判断可能是RBC出现系统误差, 将RBC设置因数由1.05调至1.45, 相应调整HCT和PLT因数, 检测数值仍继续减低。 (4) 与仪器分销商联系后, 将RBC计数室执行浓缩清洗程序, 在清洗程序剩余2 min时关闭仪器电源, 浸泡计数室过夜, 经过几天浸泡后, 该问题仍不能解决。 (5) 将RBC计数室宝石孔片取下, 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RBC计数孔已有2/3被黑色沉渣堵塞。解决方法:取2 ml左右浓硫酸 (分析纯) 放入玻璃试管, 将宝石孔片放入其中浸泡半小时, 取出宝石孔片放在载玻片上再次用显微镜观察, 黑色沉渣消失, 堵孔排除。

4 体会与教训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教案 第2篇

授课教师:孙琼芳 班级:高二(2)班 时间:第十二周星期四第二节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2.正确运用两个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了解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由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2002年夏季在韩国与日本举行的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个队参赛.它们先分成8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决出16强,这16个队按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后,最后决出冠亚军,此外还决出了第三、第四名.问一共安排了多少场比赛?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排列、组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粗略地说,排列、组合方法就是研究按某一规则做某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做法.

在运用排列、组合方法时,经常要用到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两个原理.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图示:

(分析略)

引伸1:若甲地到乙地一天中还有4班轮船可乘,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引伸2:若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均可完成这件事,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 m1 + m2 + „ + mn

种不同的方法.问题二:

从甲地到乙地,要从甲地先乘火车到丙地,再于次日从丙地乘汽车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两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略)

从如下的图示中,我们可以具体地看到这6种走法。图示:

所有走法

火车1——汽车1;火车1——汽车2;火车2——汽车1;火车2——汽车2; 火车3——汽车1;火车3——汽车2

在问题二的分析过程中,就体现了分步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 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一起体会两个基本原理的正确运用.[例1] 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

(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答略)

教师点评:解题的关键是从总体上看做这件事情是“分类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分类完成”用“分类计数原理”;“分步完成”用“分步计数原理”。

[例2]电视台在“欢乐大本营”节目中拿出两个信箱,其中存放着先后两次竞猜中成绩优秀的观众来信,甲信箱中有30封,乙信箱中有20封,现由主持人抽奖确定幸运观众,若先确定一名幸运之星,再从两信箱中各确定一名幸运伙伴,有多种不同的结果?

(解答略)

教师点评: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的“分类”“分步”可以解决的,而要将“分类”“分步”结合起来运用.一般是先“分类”,然后再在每一类中“分步”,综合应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三、课堂练习

1、现有高中一年级的学生3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5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4名,从中任选一人参加接待外宾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某人有两顶帽子,两件上衣,三条裤子,两双鞋,问穿戴整齐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装束?.如图,要给地图A、B、C、D四个区域分别涂上3种不同颜色中的某一种,允许同一种颜色使用多次,但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案有多少种?

思考:若用2色、4色、5色等,结果又怎样呢?

4.一蚂蚁沿着长方体的棱,从的一个顶点A爬到相对的另一个顶点C1的最近路线共有多少条?

四、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3.解题的关键是从总体上看做这件事情是“分类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分类完成”用“分类计数原理”;“分步完成”用“分步计数原理”。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的“分类”“分步”可以解决的,而要将“分类”“分步”结合起来运用.一般是先“分类”,然后再在每一类中“分步”,综合应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五、布置作业:课本P87习题10.1 第2、3题

计数问题“两连发” 第3篇

曾庆宝

一、 基本的分组问题

例1 六本不同的书,分为三组,每组两本,有多少种分法?

分析

此题分组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乍一看,方法有C26C24C22=90(种),但这90种分法每一种实际上重复了6次.我们不妨把六本不同的书写上1, 2, 3, 4, 5, 6六个号码,考察以下两种分法:(1, 2), (3, 4), (5, 6)与(3, 4), (1, 2), (5, 6),由于书是均匀分组的,三组的本数一样,又与顺序无关,所以这两种分法实际上是同一种分法.

以上的分组方法实际上加入了组的顺序,因此还应取消组的顺序,即除以组数的全排列数A33,所以分法有C26C24C22[]A33=15(种).

例2 六本不同的书,分为三组,一组一本,一组二本,一组三本,有多少种分法?

分析

按照上题方法分组,方法有C16C25C33=60(种),那么还要不要除以A33呢?我们发现,由于每组书的本数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会出现相同的分法,故共有C16C25C33=60(种)分法,不需要除以A33.

例3 六本不同的书,分为三组,一组四本,另外两组各一本,有多少种分法?

分析

直接分组,方法有C46C12C11=30(种),那么其中有没有重复的分法呢?我们发现,其中的两组书的本数都是一本,因此这两组可能出现重复,而四本书的那一组与另两组不可能出现重复.所以实际分法有C46C12C11[]A22=15(种).

通过以上三个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分组问题的一般方法:

结论一

一般地,n个不同的元素分成p组,各组内元素数目分别为

m1, m2, …, mp,其中有k组内元素数目相等,那么分组方法数为Cm1nCm2n-m1Cm3n-m1-m2…Cmpmp[]Akk.

二、 分组后的分配问题

例4 将上面三个例题中的“分为三组”改为“分给甲、乙、丙三人”,那么各有多少种分法?

分析

由于分配给三人,同一本书给不同的人

是不同的分法,所以此题是排列问题.

实际上可看作“先分为三组,再将这三组分给甲、乙、丙三人”,因此只要将分组方法数再乘以A33,即例1是C26C24C22[]A33A33=90(种),例2是C16 C25 C33 A33=360(种),例3是C46C12C11[]A22A33=90(种).

结论二

一般地,如果每个“元素”和每个“接受单位(位置)”都有“归宿”,并且每个“接受单位”可接受的“元素”个数没有限制,那么实际上是先分

组后排列的问题,即分组方法数乘以“接受单位(位置)”数的全排列数.

例5 六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分法?

分析

六本书和甲、乙、丙三人都有“归宿”,即

书要分完,人不能空手.因此考虑先分组,后排列.六本书分为三组有三类分法:①三组各两本;②三组分别为一本、二本、三本;③两组各一本,另一组四本.所以根据加法原理,分组法有C26C24C22[]A33

+C16 C25 C33 +

C46C12C11[]A22=90(种);再考虑排列,即再乘以A33,所以一共有540种不同的分法.

三、 分组问题的变形问题

例6 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分别为1, 2, 3, 4的四个盒子中,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分析

恰有一个空盒,则另外三个盒子中的小球数分别为1, 1, 2.因此可转化为先将四个不同的小球分为三组,两组各1个,另一组2个,有C14C13C22[]A22(种)

分组法,然后将这三组及一个虚拟无球小组(放入空盒)进行全排列,所以共有

C14C13C22[]A22A44=144(种)放法.

例7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1人承担,从10人中选派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

分析

先考虑分组,即10人中选4人分为三组,其中两组各1人,另一组2人,共有C110C19C28[]A22(种)分法.

再考虑排列,甲任务需2人承担,因此2人的那组只能承担甲任务,而1人的那两组既可承担乙任务,又可承担丙任务,所以共有

C110C19C28[]A22A22=2520(种)不同的选法.

例8 设集合A={1, 2, 3, 4}, B={6, 7, 8}, A为定义域,B为值域,则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不同的函数有多少个?

分析

由于集合A为定义域,B为值域,即集合A,B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归宿”,而集合B中的每个元素接受集合A中对应的元素的数目不限,所以此问题实际上还是分组后分配的问题.

先考虑分组,将集合A中4个元素分为三组,则各组的元素数目分别为1, 1, 2,则共有C14C13C22[]A22=6(种)分

组法;再考虑分配,将三组分配给集合B中3个元素,即排列,所以共有C34C13C22[]A22A33=36(个)不同的函数.

三探与涂色有关的计数问题

王佩其

与涂色问题有关的试题新颖有趣,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解决涂色问题的方法技巧性强且灵活多变,要求同学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观察问题的能力.那么,破解这类问题有基本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 探点涂色问题

例1 (2010年天津理科卷)如图1,

图1四种不同颜色给图中

的A, B, C, D, E, F六个点涂色,要求每个点涂一种颜色,且图中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 )

A 288种 B 264种

C 240种 D 168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的基础知识与分类讨论思想,属于难题.

①B, D, E, F用四种颜色,则有A44×1×1=24种涂色方法;②B, D, E, F用三种颜色,则有A34×2×2+A34×2×1×2=192种涂色方法;③B, D, E, F用两种颜色,则有A24×2×2=48种涂色方法.

所以共有24+192+48=264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nlc202309010829

评注

这类问题一般采用分类讨论思想:①可根据共用了多少种颜色分类讨论;②可根据相对顶点是否同色分类讨论.

二、 探线段涂色问题

例2 用红、黄、蓝、白四种颜色涂矩形ABCD的四条边,每条边只涂一种颜色,且使相邻两边涂不同的颜色,如果颜色可以反复使用,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解析1

①使用四种颜色,有A44=24种方法;②使用三种颜色,则必须将一组对边染成同色,有C14C12A23=48种方法;③使用二种颜色,则必须两组对边分别同色,有A24=12种方法.

因此,所求的染色方法数为A44+C14C12A23+A24=84种.

解析2

涂色按ABBCCDDA的顺序进行,对AB, BC涂色有4×3=12种方法.

由于CD可能与AB同色或不同色,而这影响到DA颜色的选取方法数,故分类讨论.当CD与AB同色时,CD只有一种颜色可供选择,则DA有三种颜色可供选择;当CD与AB不同色时,CD有两种颜色可供选择,DA也有两种颜色可供选择.从而对CD,DA涂色有1×3+2×2=7种涂色方法.

由乘法原理,总的涂色方法数为12×7=84种.

评注

解决线段涂色问题,要注意对各条线段依次涂色,主要方法有:①根据共用了多少种颜色分类讨论;②根据相对(不相邻)线段是否同色分类讨论.

三、 探区域涂色问题

例3 建造一个花圃,花圃分为6个部分(如图2),现要栽种4种不同颜色的花,每部分栽种一种且相邻部分不能栽种同样颜色的花,求不同的栽种方法种数?

解析

按区域1→2→3→4→5→6的顺序栽花,

显然1区有4种,2区3种,3区2种.

如果4区与2区同色,则4区1种,5区2种,6区1种,这样全部花圃的栽种方法数是4×3×2×1×2×1=48种.

如果4区与2区异色,则4区有1种,当5区与2区同色时,5区1种,6区2种;当5区与2区异色时,5区1种,6区1种.这样全部栽种方法数是4×3×2×1×1×2+4×3×2×1×1×1=72种.

由分类计数原理,共有48+72=120种栽种方法.

评注

本题也可按其他区域顺序涂色.对于区域涂色问题,可根据某两个不相邻区域是否同色进行分类讨论,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形的种数,再利用加法原理求出不同涂色方法的总数.

红细胞计数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12月2000例门诊病人随机尿沉渣红细胞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其中阳性268例, 包括假阳性86例, 占33%;阴性1732例, 包括假阴性72例, 占4.2%。

1.2 试验器材

(1)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质控物。日本 (Sysmex) 株式会社。 (2) H-500干化学十一项分析仪, H11-11分析试纸及质控物 (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 。 (3) 光学显微镜, 刻度离心管及离心机。 (4) 便潜血胶体金检测试纸 (万华普曼公司) 。

1.3 实验方法

(1) 用UF-100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H-500尿十一项干化学分析仪进行过筛实验。 (2) 如发现2种方法红细胞检验结果不符, 如U F-1 0 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呈阳性而H-5 0 0干化学十一项阴性, 进一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2版所规定的非染色尿沉渣镜检之规定, 取新鲜混合尿l0mL, 1500r/min, 离心后弃上清液, 留下0.2mL沉渣, 混匀再取少许镜检。 (3) 如发现2种方法尿中红细胞检验结果有差异, 如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呈阴性, H-500干化学十一项阳性则进一步做潜血实验。 (4) 尿潜血的测定尿液混匀后, 直接将待测尿液滴入4~5滴于潜血反映孔内, 于5min内观察结果, 在测试线及反映线上同时出现2条紫红色色带为阳性, (潜血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为0.2mg/mL只有一紫红色色带者为阴性) 。 (5) UF-1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红细胞参考值0~30/uL, UF-100尿分析仪红细胞镜检 (高倍) 参考值0~3/HP, H-500干化学十一项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参考值0~l0/μL。

2 结果

本文中86例假阳性中单为细菌者26例, 有细菌者56例, 占65%, 其次是上皮细胞, 单为上皮细胞者12例, 有上皮细胞者37例, 占43%, 再次为结晶, 单为结晶者10例, 有结晶者为24例, 占28%, 霉菌最少, 单为霉菌者2例, 有霉菌者5例, 占6%。

3 讨论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000例尿标本, 假阴性72例做尿潜血测定全都为阳性。所谓的假阴性实际上只是H-5 0 0十一项干化学补充了U F-1 0 0全自动尿分析仪的不足, 从原理上说H-500十一项干化学法检测的是隐血, 即使红细胞溶解而并不影响其检测。UF-100分析仪只要标本中有完整的红细胞存在仪器就可以正确测出, 这更说明了组套法检测尿液的必要性, 3种方法相辅相成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快速的依据[1]。

U F-1 0 0尿沉渣分析仪能否取代显微镜检, 回答是否定的,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阻技术根据尿中各类有形成分的前向散色光脉冲和荧光脉冲的强度, 持续时间的长短及电阻抗的大小来区分各成分的, 但各检测项目其相应影响因素在形成, 大小, 染色方面有相似之处。因为该仪器还不能严格区分各类成分, 目前影像式尿沉渣检测仪器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使用软件代替人工识别尿中有形成分的阶段[2]。影像法尿沉渣的方法只能识别清晰的有条件限制下的细胞图像, 对难以辨认的模糊不清的图像无法辨认, 只能删除。不利于辨认, 精度和准确度难以保证。此外尿沉渣识别中的细胞重叠问题解决不了, 模糊不清的细胞图像就是从计算机里调出再观看再研究还是辨认不清。合格的高水平的影像法尿沉渣细胞识别仪器, 如YELLOWIRIS价格很高, 而性能不相符, 远远没达到实用化水平[3]。而人工判别方法虽被称为“金标准”但其重复性和精确度有限, C V值还很高, 人为影响因素太大, 因此联合应用是较为妥当的。细菌和红细胞阳性的影响是最大的, 但其对红细胞的影响, 数量和影响并不成正比, 有时细菌并不多, 影响却很大, 有时细菌很多影响却不大, 即用常见的泌尿系感染细菌配成不同的菌液静止15min, 用尿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 结果显示由于菌种不同对尿红细胞的测定影响程度也不同[4]。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12:3.

[2]丛玉隆, 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马骏龙.菌液对尿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的影响探讨[M].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仪论文汇编[C].1999, 11.

红细胞计数 第5篇

六、本节课的说明:

1、充分利用多媒体,节省板书时间,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讨论,交流。因此教学环节的问题、探究、思考、例题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

2、通过引例、例题、练习及学生举的例子,多次强调要完成的“一件事”是什么。以此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实际举例说明两个计数原理,比较两者的不同,及小结来突出重点。

3、两个计数原理的理解学生并不难,归纳得出两个计数原理,学生感到不困难。因此适合问题式、螺旋上升为主的教学方法。

4、整节课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原理,简单应用,两个原理比较,逐步升华为主轴。总之这节课从导入新课到新知识的教学,从练习到课堂的结束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轻松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计数器的设计 第6篇

关键词:数字电路;NE555;74292;CD4511

中图分类号:TH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18—02

1 计数器工作原理

本电路由NE555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频率为1Hz,形成振荡源提供74192进行计数和进位、CD4511将74192提供的BCD码译码成七段码并驱动数码管显示,两级累加实现从0~99计数的数字电路,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2 计数器的特点

本计数器由555定时器组成时钟脉冲振荡器频率稳定,从而使计数比较准确,能实现正计数或倒计数,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操作简便。

3 覆铜板图及实物图

使用PROTEL99 SE软件,制作覆铜板图,打印到热转印纸成图,并热转印到覆铜板,将覆铜板放置三氯化铁溶液内腐蚀后,打孔焊接。电路安装调试简单,示波器测试555震荡电路周期正常,安装加、减计数器和译码器集成块,通电试车,如图2、图3所示。

4 功能电路分析

4.1 NE555构成时钟脉冲震荡器

①秒脉冲震荡电路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当接通电源时,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低电平触发端2脚为低电平,输出端3脚为低电平。电源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对电容C充电电容电压充到电压电源2/3时,高电平触发端6脚为高电平,输出端3端为低电平。同时放点(接7脚)导通,电容器经过电阻R2放电。当电容器电压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输出端3脚为高电平。电容器放电停止,电源通过电阻R1和R2再次对电容C充电,如此反复,形成震荡,输出连续矩形脉冲。

②555管脚功能。555管脚功能如表1所示。

经计数得出:当R1=15 kΩ,R2=68 kΩ,C=10 uF时T=1 s。

4.2 CD4511使用说明

CD4511是一个用于驱动共阴极LED(数码管)显示器的BCD码——七段码译码器,如图5所示,特点如下:具有BCD转化、消隐和锁存控制、七段译码及驱动功能的CMOS电路能提供较大的拉电流,输出电流达25 mA,可直接驱动LED显示器件。

管脚3为测试输入端,为低电平时,译码输出全为到电平,7个发光段全亮,正常译码时应接高电平;管脚4为消隐输入端,低电平时,译码输出全为低电平,7个发光段全灭,正常时应接高电平;管脚5为锁存输入端,为高电平时,译码器处于锁定状态,不能正常译码,正常译码时应接低电平;CD4511的输出电流达25 mA,可直接驱动LED显示器件。

4.3 74192使用说明(图6)

74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它具有双时钟输入功能、十进制可逆计数功能、异步并行置数功能、保持功能和异步清零功能。如图6所示,其特点如下:电路可进行反馈,而很容易的被级联。即把借位输出端和进位输出端分别反馈到后级计数器的减计数输入端和加计数输入端上即可。

异步清零:14脚为1时,计数器计数清零;预置数据:11脚为0 时,输出端Q0~Q2随输入端P0~P3一起变化;同步计数:当14脚为0,11脚为1 时进行计数,CP脉冲上升沿有效;加法计数:CPU是加法脉冲计数输入端,12脚为0时进位输出信号;减法计数:CPD时减法脉冲计数输入端,13脚为0时借位输出信号;Q0~Q3输入,输出电流为1 mA,20 mA;P0~P3输入,输出电流为20 uA,0.6mA。

4.4 数码管使用说明

数码管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基本单元是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LED Segment Displays)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组成“8”字型的器件,引线已在内部连接完成,只需引出它们的各个笔划,公共电极。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阳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共阴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阴极(COM)的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地线GND上,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阳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

本例采用共阳七段数码管作为数据显示,按数码管技术参数规定,工作电流为静态,总电流80 mA(每段10mA);动态,平均电流4~5 mA,峰值电流100 mA。设计中,各笔画段及小数点段需考虑限流。

5 应用的范围

本文所设计电路可用于计时(计时时间=震荡频率×数码管显示的数值)。若对电路的振荡器部分稍微改造,可用于产品的计数。

参考文献:

[1] 张伟林.数字电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黄士生.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红细胞计数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检验科室接收的224例尿液检查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样本行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1.2 方法

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的原理:通过对尿液里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最终得出检验结果。方法如下:取10 ml尿液样本,将其放入试管内,再将尿液试纸浸入其中,取出尿液试纸放入尿液分析仪中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按等级分为-、±、+、++、+++这5个等级。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尿液样本,计算出尿液样本中红细胞的数量。方法如下:取10 ml尿液样本,将其放入试管内,并离心5 min,去除试管内沉淀物,吸上清液。再将试管内液体均匀混合至混悬液,提取20μl混悬液放于载玻片上,利用显微镜对红细胞形态及数量进行观察,做好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验结果显示,36例样本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6.0%。若以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结果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出的结果假阳性率21.7%,假阴性率为2.2%,见表1。

若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出的结果假阳性率10.0%,假阴性率为5.4%,见表2。

3 讨论

临床检测中,尿常规检验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初步筛查工作,许多早期肾病患者通过尿液检验即可检查出功能发生异常改变,因此,尿液检验在尿路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2]。而尿液隐血检验是尿常规的重要指标之一,尿液隐血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提示,正常人的尿液隐血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一旦患者检验结果为阳性,需进行尿路造影或泌尿系统B超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做出准确判定,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尿液分析仪检验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对尿液里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肌红蛋白进行检测最终得出检验结果,此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应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试纸的颜色做扫描分析,再由电子转化最终得到检验结果[3]。该检验方法已得到认可,并且广泛应用于各医院检验科室工作中。然而,此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检测仪对血红蛋白检测的敏感度为150 g/L,对红细胞检测的敏感度为每高倍视野5~10个。若红细胞小于每高倍视野3个,试纸是无法检测到的,因此,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干扰,增加假阴性率。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相比尿液分析仪检验,其结果较为准确,但此方法费时费力,许多医院已经摒弃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但在理论上来讲,此方法的检验结果比较精准。需要强调的是,在有些情况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存在弊端,例如:人体尿液中含有不耐高温的酶,具有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容易造成假阳性反应,进而增加假阳性率。

本研究中,两种检验结果均显示36例样本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6.1%。若将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结果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出的结果假阳性率21.7%,而假阴性率为2.2%,若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出的结果假阳性率10.0%,而假阴性率为5.4%。说明,这两种检验方法各有利弊,若在尿液隐血检验中联合使用,检验效果会更佳。

参考文献

[1]李晓冰.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68-68.

[2]王雪芝.尿液潜血检验中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方法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3):24-25.

影响火花计数器计数稳定性的因素 第8篇

火花计数器可以实现对固体迳迹薄膜的自动计数,其工作原理是α等重带电粒子照射过的固体径迹探测器径迹片,经化学蚀刻后,出现孔状径迹。若将此径迹片放在镀铝膜电极和不锈钢中心电极之间,加高压后,在蚀刻径迹孔处,将依次自动发生火花放电。放电脉冲用电子学线路记录下来,便可实现固体径迹的自动计数。此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计数迅速的特点[1,2]。但火花计数器计数的稳定性和准确度是其可否用于实际测量的关键。将火花计数器应用于CR39迳迹判读并设计不同实验对影响火花计数因素进行探讨,从而找到适合火花计数器应用于CR39迳迹判读且读数稳定、有效的条件。

1 稳压块重量对计数的影响

火花计数器在放电的过程中,放电时电压的瞬时变化会导致镀铝膜电极产生振动破坏电场的均匀性,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多采用一定重量的重物将镀铝膜压紧确保火花计数器计数的准确性,本实验采用具有一定重量方形铁块作为重物,本文称之为稳压块。稳压块重量的大小会导致电极电容的变化,从而影响火花计数器的计数,导致坪曲线变化[1,3]。本文设计如下实验找到适合本装置的稳压块重量,分别采用重量为4、6、8、10 和12 kg的稳压片进行试验。

将经氡室照射的性能基本一致的CR39分成6组,每组50片,每组对应一定重量的稳压块,用火花计数器对CR39上的迳迹进行计数,每片计数5次,求得平均计数作为该组CR39上迳迹的最终读数。将所得的数据用图1所示。

从图1可以得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稳压块作用下800 V左右开始出现计数。但稳压块重量为4 kg时,计数随着电压的升高逐渐变多;电压升至1 600 V以后,计数出现无限增长,杂放电现象较为明显。当稳压块重量为6 kg时,电压升至1 100 V时,计数聚增,可以明显地听到突发式连续的火花放电声,坪长约为400 V。当稳压片重量为8、10以及12 kg时,电压升至1 100 V时计数上升较为明显,在1 100 V到1 800 V之间火花计数器基本稳定即坪长约为700 V。实验过程中所得的各组数据的相对误差6.9%,在误差允许范围以内。而且从坪特性可以看出,稳压块重量为8 kg时,所得的坪曲线最佳;重量大于8 kg时所得的坪曲线特性没有进一步改善,因此选择稳压块的重量为8 kg较为合适,火花计数器的计数较为稳定。

2 CR39蚀刻情况对计数的影响

CR39蚀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火花计数器计数稳定性。已知250 μm厚的CR39迳迹片的最佳蚀刻条件是在70 ℃ 、6 mol/L的NaOH溶液蚀刻12 h。本文结合最佳蚀刻条件设计几组实验进行对比,得到同种性能的CR39不同蚀刻条件对火花计数影响。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用火花计数器对每组蚀刻条件下 CR39进行计数,得到坪曲线如图2a~图2c所示。

由图2a、2b、2c可以看出,不同的蚀刻条件下所得到的坪曲线是不同的,依据计数稳定且效率高以及坪特性好的原则判断蚀刻条件对计数的影响。从图2a可以看出第一组蚀刻条件下,蚀刻条件3所得到计数较高、坪特性较好,这是因为蚀刻条件1接近该组CR39迳迹片的最佳蚀刻条件,其他两种蚀刻条件下所得到的火花计数较低的原因是迳迹孔大部分没有被完全蚀刻,从而导致大部分潜伏的迳迹不能被计数。而图2b可以看出第二组蚀刻条件2下所得到的坪特性最好、计数最稳定,CR39迳迹片在蚀刻条件3下由于蚀刻时间较长出现过蚀刻现象,一些迳迹孔蚀刻后的直径较大,相互连接在一起,只能出现少数的火花放电。从图2c可以看出第三组蚀刻条件2下所得的坪曲线最好、计数较高;而蚀刻条件3也说明在较高的温度下CR39更容易出现蚀刻现象。因此说,蚀刻好坏是影响火花计数器计数的重要因素;蚀刻不足,则大部分潜伏径迹不能被放电计数,放电计数过少;蚀刻过度,蚀刻后的迳迹孔连接在一起影响计数效果,甚至在放电过程中可能被击穿,形成假计数。

将各组最佳蚀刻条件进行比较,即将第一组蚀刻条件3、第二组蚀刻条件2以及第三组蚀刻条件2进行比较,得到如图3所示三条坪曲线。可以明显地看出第二组蚀刻条件2的情况下,计数较多、坪特性最好,也就是说CR39在最佳蚀刻条件下在火花计数器下计数所得到坪特性最好,计数效率最高。

3 清扫电压的确定以及其对计数的影响

火花计数器工作时,应将待测CR39迳迹片在较高电压下进行火花放电冲击,对已穿透和邻近穿透的蚀刻径迹孔进行清扫,将高压称之为清扫电压[3]。冲击电压的大小和冲击次数与CR39厚度和蚀刻条件有关[4],为确定本实验所用的CR39的清扫电压,作者设计如下实验。

根据已有文献的介绍以及多次试验的经验,分别采用2 000 V、2 200 V、2 400 V以及2 600 V作为清扫电压对待测CR39进行电压清扫,每片清扫5次,尔后对清扫过的CR39进行计数,所得数据如图4所示。

从图4看出,待测CR39在2 400 V或2 600 V的电压冲击下计数基本达到可重复的程度,得到的坪曲线特性要优于2 000 V及2 200 V电压冲击下所得的坪,因此选择2 400 V作为火花计数器工作的清扫电压。而图5介绍了CR39在2 400 V的清扫电压下冲击不同次数得到计数与电压的关系,可以看出在2 400 V的清扫电压下冲击5次后继续对CR39上迳迹进行读数,所得到的坪特性要优于前三次,而后面经超过五次电压冲击所得的坪特性基本不变。也就是说火花计数器用于CR39测氡计数在经过2 400 V的清扫电压下冲击五次后再进行读数,所得的读数准确。

4 电极表面抛光程度对计数的影响

火花计数器电极表面的抛光程度好坏也是影响火花计数器计数准确性的重要因素[4]。试验采用的火花计数器电极采用现代抛光技术进行抛光,表面平整光滑。为验证火花计数器表面光滑程度对计数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

将两个条件相同的电极进行不同程度的抛光,令抛光程度较好的电极为A电极,另一个为B电极。将两个不同抛光程度的电极分别用于火花计数器分别对性能参数基本一致100片的CR39上的迳迹进行读数,得到两条不同的坪曲线如图6所示。

比较得出:A电极条件下所得到的坪特性曲线相对优越些,其原因在于电极表面越光滑镀铝膜与中心电极表面产生的电场就越均匀,可以有效避免因局部电压过高而引起的重复计数现象;同时电极表面不够光滑又会引起尖端放电现象,容易造成假计数。而且通过计算100片CR39上所得迳迹个数的相对误差δ=Δ/L100%得知:δA=6.25%,δB=17.38%,式中δAδB分别为电极A、B的相对误差,Δ表示绝对误差,L表示数据均值;这说明电极表面抛光度越差,所测得的数据波动性越大,可信度越低。

5 结论

综合分析火花计数器性能的影响因素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找到了火花计数器最佳的工作方法。在最佳的工作方法下进行计数,才能更好地保证火花计数器计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实验用于测氡的径迹片的材料均为250 μm厚、性能良好的CR39;覆盖在CR39表面的镀铝膜铝层厚度为3.5 μg/cm2。本火花计数器主要工作条件为:

1)将经待测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在最佳蚀刻条件进行蚀刻;

2)将蚀刻好CR39用适量清水冲洗,烘干后保存在镀铝干燥袋内;确保CR39平整;

3)将开有空洞的聚酯膜平整地铺在电极上方,贴中心电极,将整个中心电极表面覆盖;取出干燥袋内的待测CR39,平铺在聚酯膜的中心空洞上,紧贴CR39上面覆盖一层表面性能良好的镀铝膜,镀铝的一面紧贴CR39;

4)将重量为68 kg的底部带有平整有机玻璃板的稳压块压在镀铝膜的表面,确保压力均匀;

5)在2 400 V的高压下,对CR39进行5次预放电;

6)将CR39在工作电压下计数10次,求得的平均计数作为该火花计数器的最终读数。

参考文献

[1]李焕铁,谢云瑞,谢建伦.火花计数器.原子能,1981:166—174

[2]过惠平,王洪超,徐智林,等.火花计数器的设计及实验.核技术,2012;

[3]陈凌.5种固体径迹氡探测器某些性能的比较以及火花计数器的改进.原子能科学技术,1993;27(1):67—69

红细胞计数 第9篇

关键词:悬浮红细胞,洗涤

洗涤红细胞是成分输血的常用制品,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了解洗涤红细胞两遍与三遍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笔者把悬浮红细胞 (2U) 40袋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20袋, 分别用洗涤两遍与三遍的方法进行洗涤, 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生理盐水四联袋, 无偿献血经检验合格后并制备成悬浮红细胞 (2U) 40袋。制备前、后均留取10ml血样分别进行血浆Hb、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浆总蛋白检测, 所有操作均按国家颁布的操作规程执行。

1.2 仪器

大容量冰冻离心机 (Heraeus) , 费森尤斯比compodock无菌接管机, 分浆夹, 721分光光度计, mythic18血球计数仪。

1.3 制备方法

将悬浮红细胞 (2U) 40袋每1袋用无菌接管机与四联袋的生理盐水连接, 各加入生理盐水200ml混匀, 在大容量冰冻离心机 (4±2) ℃的温度, 以相对离心力2 500g离心8min[1], 用分浆夹去除废液和白膜, 再加入生理盐水200ml混匀。洗涤两遍要重复该离心步骤1次, 而洗涤三遍要重复该离心步骤2次, 最后各加入100ml生理盐水即可。

1.4 检测方法

血浆Hb测定用Trider法 (北京瑞尔达生物有限公司20110524) , 血浆总蛋白测定用双缩脲法 (上海荣盛生物有限公司20101201) , RBC、WBC用mythic18血球计数仪进行检测。当洗涤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 血浆总蛋白清除率, RBC回收率, WBC清除率都符合文献[2]的要求为合格产品, 反之为不合格产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 洗涤两遍和洗涤三遍洗涤前所用的红细胞悬液相关指标的结果比较

见表1, 两种方法所用的红细胞悬液中的血浆Hb, 血浆总蛋白, RBC含量, WBC含量不存在差异, t值分别为0.85、0.31、0.51、1.32。

2.2 洗涤两遍和洗涤三遍红细胞洗涤后结果比较

见表2, 两种方法洗涤后的红细胞悬液中的血浆Hb存在差异 (t=4.56, P<0.05) , 但血浆总蛋白清除率、RBC回收率、WBC清除率不存在差异, t值分别为0.44、0.63、1.54。

2.3 洗涤两遍和洗涤三遍红细胞总合格结果比较

见表3, 两种方法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总合格率不存在差异 (χ2=0.14, P>0.05) 。

3讨论

洗涤红细胞几乎不含有任何的血浆蛋白, 且WBC的清除率在80%以上, 因此不仅可降低WBC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同时也可以避免血浆蛋白所致的过敏反应[1], 但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达到血浆蛋白和WBC的清除率, 会增加洗涤次数, 这会同时增加RBC的破坏, 使的血浆Hb的含量上升。

结果显示:用悬浮红细胞为材料进行洗涤红细胞的制备, 二遍洗涤红细胞的血浆Hb含量比三遍洗涤红细胞的含量低, 说明二遍洗涤对红细胞的破坏比较轻, 而两种方法的洗涤红细胞中的血浆清除率, 红细胞回收率和白细胞清除率不存在差异, 而且两种方法所得的洗涤红细胞总合格率不存在差异 (χ2=0.14, P>0.05) , 说明两遍洗涤的方法是可行的。

因此用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只需洗涤两遍, 而且两遍洗涤红细胞有着以下的优点: (1) 减少耗材。 (2) 制备时间缩短。 (3)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4) 减少溶血率。

参考文献

[1]金宗骧, 血液成分制备 (M)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26.

红细胞计数 第10篇

旋转编码器安装于电机减速机旋转轴上, PLC对旋转编码器发出的脉冲进行计数, 可以实现定位、定长距离运行功能。

1 应用情形

在一个应用中, 链条的两端连着夹盘和配重, 升降电机通过链条带动夹盘上升和下降。升降电机正转, 夹盘上升;升降电机反转, 夹盘下降。升降电机带抱闸。夹盘可停止在行程内的任一高度, 完成各层产品的码垛。升降电机减速机的轴上安装一个旋转编码器, PLC通过高速计数器对旋转编码器发出的脉冲进行计数, 自动计算夹盘的当前高度。操作台上有急停、暂停按钮。 (1) 急停按钮 (一个NC急停按钮) :按下急停按钮后直接使变频器断电、接触器线圈失电、PLC失电。 (2) 暂停按钮 (一个NC急停按钮) :按下暂停按钮后, PLC不失电, 程序使所有的输出复位, 所有设备停止动作, 恢复按钮后, 设备接着暂停时的状态继续运行。

2 硬件选型

PLC:西门子CPU 226 CN、触摸屏:步科MT4414T、旋转编码器:欧姆龙E6B2-CWZ5B 1000P 2M、分辨率:1000、输出相:A、B、Z相、输出相位差:A相、B相的位相差90±45℃ (1/4±1/8T) 、输出方式:PNP集电极开路输出、最高响应频率:50k Hz。

不选用单相编码器的原因:从升降电机的抱闸动作到机械抱死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夹盘的重量加上夹盘里产品的重量, 会导致夹盘往下遛。停止升降电机反转输出后, 夹盘还会冲下去一点, 然后被抱闸抱死停住;停止升降电机正转输出后, 夹盘由于惯性会再上冲一点然后由于重力作用再掉下来一点, 然后被抱闸抱死停住。

因此, 停止升降电机输出瞬间的高度并不是夹盘最后真实高度, 这就需要PLC做额外处理。使用单相的编码器来计算夹盘的当前高度不容易准确:停止升降电机正转输出后, 不管夹盘由于惯性上冲还是因重力下遛, 单相旋转编码器的脉冲数都是增加的, 那么停止升降电机正转输出后到底下遛多少距离, PLC无法判定, 这就会造成误差, 升降动作有几个来回后, 误差积累起来, 就会使控制越来越不精准。

选型中的编码器有A、B、Z这3个输出相, 完全可以通过高速计数器计到的脉冲数来计算夹盘当前的高度:升降电机正转, 计数器值增加;升降电机反转, 计数器值减小 (可能会到负值) , 即使夹盘遛, 高速计数器的值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夹盘当前的高度都是准确的。旋转编码器的Z相不需要接到PLC, 因为不需要旋转编码器自动复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每次夹盘停在高度零位的时候, 程序清一次高速计数器值。

3 故障现象

在调试过程中, 当拍下了急停和暂停按钮, 然后恢复急停和暂停按钮后, 手动操作升降电机, 发现升降电机运行时, 夹盘的当前高度并没有变化。为什么高速计数器的脉冲值没变?这是很严重的故障, 当PLC无法计算夹盘的当前高度, 就无法控制升降电机自动上升和下降。而且, 这种故障并不是每次都会发生, 这次有, 似乎还有发生机率。

4 故障排除

4.1 硬件检查

确保旋转编码器、PLC、线路正常工作。拧紧旋转编码器连轴器, 使轴带动连轴器同步运转。

4.2 软件检查

针对上述故障, 一种方法是:当升降电机运行时, 对一定时间间隔的脉冲数作判断, 如果在上个时间间隔的开始和下一个时间间隔的开始, PLC接收到的脉冲数相等或差值的绝对值小于一个设定的值, 那么就表示旋转编码器出现故障, 马上停止升降电机运行, 并报警给出故障提示。但是, 这个时间间隔不容易选取, 时间间隔选大了, 升降电机移动一大块距离的时候才发现夹盘的高度值未变, 这时可能夹盘就已经过了工艺要求的高度或压到下一层的产品;时间间隔选小了, 那么夹盘还没升降多少, 就报夹盘当前高度故障了, 特别是当升降电机慢速运行的情况下。这是被动的方法, 它只能检测, 检测到故障后还是解决不了。所以,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除非, 旋转编码器坏了、线路坏了或PLC坏了, 否则, PLC计算的高度就应该真实反映夹盘的当前真实高度。检查程序如图1所示。

发现主程序的第一句有跳转指令, 这是为增加“暂停”功能而添加的, 按下暂停按钮后, 跳过中间的程序处理部分, 直接到后面将输出复位。这个跳转指令跳过了Init子程序和HSC4_INIT子程序, 对高速计数器的初始和定义就是在HSC4_INIT子程序完成的。

拍下急停按钮后, PLC断电。拍下暂停按钮后, 恢复急停按钮, PLC重新上电, 开始执行程序, 但是Init和HSC4_INIT子程序被跳转过去, 所以高速计数器未被初始化。这样当暂停按钮也被恢复后, 操作员操作升降电机运行, 高速计数器未对旋转编码器的脉冲进行计数, 那么夹盘的当前高度就不会随着升降电机的运行而做相应变化。

为什么这种故障这次有, 下次又没有呢?这是在急停、暂停按钮都被拍下的时候, 操作员先恢复哪一个的顺序问题。如要操作员先恢复了暂停按钮, 再恢复急停按钮, 那么高速计数器被初始, 所以高速计数器能正常工作, 由此计算出的夹盘高度也随升降电机运行而相应的变化。

解决方法:将用SM0.1调用的Init和HSC4_INIT子程序放在主程序的第一条, 将跳转指令放在它们之后, 这样, 每次PLC上电, 高速计数器都被初始和定义, 就不会再发生高速计数器失效故障。 (如图2所示)

开始时在主程序第一句的跳转指令, 是为了实现暂停功能而添加。暂停是非常实用的一个功能, 可以使PLC暂时停止输出, 给设备或操作员一定的时间, 当条件成立时, 再从刚才暂停的地方继续输出, 使系统非常灵活。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虽然只是简单的调换主程序中网络1和网络2代码的位置, 但设备表现的结果却有很大差别, 导致无法自动。

5 结束语

这种故障现象并不容易捕捉, 比较隐蔽, 不是每次都会发生, 而是视操作员的操作顺序而定。这要求编写程序时全面考虑、不想当然、尊重科学和现实规律、不要将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 对指令的用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添加新的功能时, 一定要注意程序前后的逻辑关系, 新添加的程序不要对原来的程序功能造成影响。有时, 程序的执行结果可能不是我们所预料的结果, 需要多实践, 多发现问题, 多积累。

摘要:文章以西门子S7200 PLC为例, 讲述了在应用高速计数器对旋转编码器脉冲进行计数时, 出现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计数问题常见错误例析 第11篇

一、分组重复

例1某校安排5个班到4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每个班去1个

工厂,每个工厂至少安排1个班,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_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错解1: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A5/4=120种。

错解2:先从5个班中选出4个班,每个班去1个工厂,有A5/4=120种方法;再将剩下的1个班随机安排去4个工厂中的某1个,这样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120×4=480种,

错因:错解1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错误,原因是很多同学碰到此类问题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直接套用排列数或组合数公式,对于错解2,5个班到4个工厂去实践,则必定有2个班去同一个工厂,对于这2个班,无论先安排哪一个去工厂,结果都是一样的,属同一种安排方法,而错解2误将2个班按不同顺序去同一个工厂的情况看作是不同的,当作2种安排方法,导致多解的错误,因此,应用分步计数原理时,要保证所分的步骤之间是有先后顺序差异的。

正解1(以班级为研究对象):先将5个班分成4组,有C25种不同的分法;再将4个组安排到4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有A4/4种不同的方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得,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c25·A42=240种,

正解2(以工厂为研究对象):由题意可知,必有2个班到同1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则可先将其中的2个班安排到某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有c25种不同的安排方法;再将剩下的3个班安排到剩下的3个工厂,有A32种不同的安排方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得,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c23·c13A32=240种。

点评:解题时一般可以或从元素(本例中的班级),或从位置(本例中的工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避免出现同时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而导致混乱出错的情况,

例2某校高二年级共有6个班级,现从外地转入4名学生,要分到该年级的2个班级中,每班分到2名,则不同的分法种数为

(A)A6/2c4/2

(B)2/1 A6/2c4/2

(c)A6/2A4/2

(D)2AA5/2

错解:先将4名学生平均分成2组,有cA4/2种分法;再将这2组同学分别安排到6个班级中的2个,有AA6/2种安排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得,不同的分法种数为AA6/2CA4/2选A

错因:这是涉及平均分组的问题,分出来的各组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的差别,错解正是忽视了这一点,重复进行分组,导致多解,

正解:分两步进行,先将转入的4名学生平均分成2组,有4/1C4/2种分法;再将这2组同学分别安排到6个班级中的2个,有AA6/2种安排法_由分步计数原理得,不同的分法种数为2/1AA6/2CA4/2选B-

点评:平均分组问题是排列组合中的难点之一,同学们在碰到分组问题时应首先区分是平均分组还是非平均分组,将mn(m.NEN)个不同的元素平均分成m组的分法有2种,

三、分类情形不全面

例3某礼堂的主席台有2排座位,前排11个座位,后排12个座位,现安排2人就座,规定前排中间的3个座位不能坐,并且这2人不能左右相邻,那么不同的坐法种数是

(A)334

(B)346

(C)350

(D)363

错解1:如果安排2人分别在前后2排就座,有8x12xA~=192种不同的坐法;如果安排2人都在前排就座,有4x4xAA2/2=32种不同的坐法;如果安排2人都在后排就座,有A211=110种不同的坐法,

由分类计数原理知,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坐法种数是192+32+110=334种,选A,

错解2:若不考虑2人是否相邻,有A220=380种不同的坐法,2人相邻的坐法:都在前排左侧和都在前排右侧的坐法各有3种,都在后排的坐法有11种,所以符合要求的坐法种数是380-3-3-11=363种,选D,

错因:错解1从正面人手考虑符合条件的情形,但当符合条件的情形较多时,容易遗漏某种情形,错解1正是由于忽略了2人同在前排就坐且坐在中间3个空位同侧的情形,才导致漏解,错解2从反面人手,在所有情形中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形,不失为一个好思路,但错解2在考虑不符合条件的情形时,却忽略了2人相邻时,再交换2人的位置又是一种不同的坐法,

正解1:如果安排2人分别在前后2排就座,有8×12xA22=192种不同的坐法,如果安排2人都在前排就座,有两种情形:若2人分别坐在中间3个空位的两侧,有4x4xAA22=32种不同的坐法;若2人坐在中间3个空位的同侧,有2xAA23=12种不同的坐法,如果安排2人都在后排就座,有A211=110种不同的坐法

由分类计数原理可知,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坐法种数是192+32+12+110=346种,选B,

正解2:若不考虑2A是否相邻,则共有A20=380种不同的坐法,2人相邻的情形:都在前排左侧和都在前排右侧的坐法各有3xA22=6种,都在后排的坐法有llxA2A2=22种,所以符合要求的坐法种数是380-6-6-22=346种.选B.

点评:有关“相邻与不相邻”的问题是一类基本的排列组合应用问题,“捆绑法”与“插空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应能非常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正难则反”是解决情形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例4某城市在中心广场建造了一个花圃,花圃分为6个部分(见图1),现要在花圃中栽种4种不同颜色的花,每部分栽种1种颜色的花,且相邻部分栽种的花的颜色不同,则不同的栽种方法有——种,(以数字作答)

错解:第1部分可以栽种4种不同颜色的花;第2部分可以栽种3种不同颜色的花;第3,4,5,6部分各可以栽种2种不同颜色的花由分步计数原理得,不同的栽种方法有4×3×2A4=192种,

错因:上述解法并不能保证第2部分与第6部分栽种的花的颜色是不同的,

正解:先在第1,2,3部分栽种3种不同颜色的花,有A=24种方法,

如果第5部分栽种与第1,2,3部分颜色不同的花,此时第4部分只能栽种与第2部分颜色相同的花,第6部分只能栽种与第3部分颜色相同的花,只有1种方法;如果第5部分栽种与第2部分颜色相同的花,此时第4部分只能栽种与第1,2,3部分颜色不同的花,第6部分能栽种与第1,2部分颜色不同的花,共有2种方法;如果第5部分栽种与第3部分颜色相同的花,此时第6部分只能栽种与第l,2,3部分颜色不同的花,第4部分能栽种与第1,3部分颜色不同的花,共有2种方法。

结合分步计数和分类计数原理可知,不同的栽种方法有24x(1+2+2)=120种。

点评:对综合性的排列组合问题,只有做到分类分步合理、严密,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红细胞计数 第12篇

辽宁医学院马明妍(2012)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附红细胞体感染组、阴性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前三组小鼠经腹腔分别接种0.5m L的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猪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样、生理盐水。小鼠接种后分别于第1d、3d、5d、7d、9d采取小鼠血液,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红细胞表面CD35及血浆中CD35、CD58、CD59水平变化,并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红细胞表面的CD58、CD59与T细胞表面的CD2。流式技术检测表明:BALB/c小鼠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红细胞膜上CD58、CD59阳性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其余组(P<0.05),而CD2阳性率升高,且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感染组CD58、CD59与CD2的阳性百分率统计分析,发现CD58与CD2、CD59与CD2呈负相关,r=-0.726和r=-0.822,且P<0.01,CD58与CD59呈正相关r=0.723且P<0.01。结论:.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后,粘附于红细胞表面使其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了红细胞免疫相关因子CD35、CD58、CD59的表达,从而阻断了红细胞的识别、粘附功能,影响了对T细胞、B细胞的免疫作用。2.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红细胞膜上CD58、CD59与T淋巴细胞CD2的表达,证实了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导致红细胞表面CD58、CD59减少,不能与T细胞表面CD2结合,从而影响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另证实红细胞膜损伤后,脱落的CD58仍具有与CD2结合的能力,可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

红细胞计数范文

红细胞计数范文(精选12篇)红细胞计数 第1篇1 故障现象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运转正常, 但发现报告单中RBC、HCT、PLT检测结果普遍偏低,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