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公式和函数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精选14篇)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1篇
如何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公式和函数
创建公式
全部显示
全部隐藏
公式就是对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的等式。公式要以等号(=)开始。例如,下面公式等于 3 乘以 2 再加上 5。
=5 2*
3创建简单公式:=128 34
5下面的公式包括运算符(运算符:一个标记或符号,指定表达式内执行的计算的类型。有数学、比较、逻辑和引用运算符等。)和常量(常量:不进行计算的值,因此也不会发生变化。例如,数字 210 以及文本“每季度收入”都是常量。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产生的值都不是常量。)。示例公式 本选项的功能
=128 345 128 加上 34
5=5^2 5 的平方
单击需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键入 =(等号)
输入公式内容。
按 Enter。
创建一个包含引用或名称的公式:=A1 2
3以下公式中包含对其他单元格的相对引用(相对单元格引用:在公式中,基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与被引用的单元格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单元格地址。如果复制公式,相对引用将自动调整。相对引用采用 A1 样式。)以及这些单元格的名称(名称:代表单元格、单元格区域、公式或常量值的单词或字符串。名称更易于理解,例如,“产品”可以引用难于理解的区域“Sales!C20:C30”。)。包含公式的单元格称为从属单元格,因为其结果值将依赖于其他单元格的值。例如,如果单元格 B2 包含公式 =C2,则单元格 B2 就是从属单元格。
示例公式 本选项的功能
=C2 使用单元格 C2 中的值
=Sheet2!B2 使用 Sheet2 上单元格 B2 中的值
=资产-债务 名为“资产”的单元格减去名为“债务”的单元格
单击需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在编辑栏(编辑栏:位于 Excel 窗口顶部的条形区域,用于输入或编辑单元格或图表中的值或公式。编辑栏中显示了存储于活动单元格中的常量值或公式。)上,键入“=”(等号)。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若要创建引用,请选择一个单元格、单元格区域、另一个工作表或工作簿中的位置。然后拖动所选单元格的边框来移动单元格或拖动边框上的角来扩展所选单元格区域。
若要创建一个对命名区域的引用,请按 F3,在“粘贴名称”框中选择名称,再单击“确定”。
按 Enter。
创建一个包含函数的公式:=AVERAGE(A1:B4)
下面的公式包含函数(函数:函数是预先编写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执行运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值。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尤其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计算时。)。示例公式 本选项的功能
=SUM(A:A)将 A 列的所有数字相加
=AVERAGE(A1:B4)计算区域中所有数字的平均值
单击需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若要使公式以函数开始,请单击编辑栏(编辑栏:位于 Excel 窗口顶部的条形区域,用于输入或编辑单元格或图表中的值或公式。编辑栏中显示了存储于活动单元格中的常量值或公式。)上的“插入函数”。
选定要使用的函数。请在“搜索函数”框中输入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说明(例如,数值相加、返回 SUM 函数),或浏览“或选择类别”框的分类。
输入参数(参数:函数中用来执行操作或计算的值。参数的类型与函数有关。函数中常用的参数类型包括数字、文本、单元格引用和名称。)。若要将单元格引用作为参数输入,请单击“压缩对话框” 以暂时隐藏该对话框。在工作表上选择单元格,然后按“展开对话框”。
完成输入公式后,请按 Enter。
创建一个带有嵌套函数的公式:=IF(AVERAGE(F2:F5)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2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2、熟练掌握数据的填充、复制和移动
3、熟练掌握对表格的格式设置以及格式刷的使用 实验内容一:在工作薄中的sheet1工作表中完成下列操作 :
1.将工作表的名字“sheet1”改为“职工工资一览表” 2.给表格加上边框,所有行、列居中对齐;
3.利用公式计算工龄工资:(含2012年和工作当年,每年100元)4.表格标题:黑体20号、加粗、合并单元格、居中。
5.基本工资和奖金两列数据前加人民币符号,用千分号隔开,如下图所示
6.计算应发金额。
7.在“扣税”列计算税收,除去补助金额后,当月收入超过2000元,超出部分征收5%的个人所得税,保留2位小数。
8.在“实发金额”列计算实际发放金额,保留2位小数。
9.用公式计算“合计”一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内容二:在工作薄中新建一张工作表“sheet3”,将“成绩表原始数据”中的数据复制到sheet3中,按照要求做题:
1、用公式分别计算总分和平均分;
2、平均分要求保留2位有效小数;根据平均分用IF函数求出每个学生的等级,在等级1列中显示;等级的标准:如果平均分大于(含85分)为优秀,85分以下输出为空,如上表所示;
3、利用MAX,MIN函数求出各科目、平均分和总分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4、利用条件格式,将所有不及格分数填充红色底纹;
5、按照总分降序排列;
6、选作题:如果平均分60分以下为D;平均分60分以上(含60分)、75分以下为C;平均分75分以上(含75分)、90分以下为B;平均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A;如何使用if函数进行设置?在等级2列显示出来。
实验内容三:将开课计划原始数据表中的内容复制到sheet2中,完成以下操作:
1、第一行字体要求16号、黑体、合并及居中;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加上底纹,颜色不限;
2、第二行字体调整为12号华文细黑,自动换行,调整行列宽度如下图所示;
3、设置第3至12行设置如下:
1)10号宋体,A列合并单元格,列宽4.5,文本水平垂直方向均居中对齐,自动换行;
2)B~F设置同A列,(用格式刷)
3)第G~J列列宽14.5,文本水平方向左对齐,垂直居中对齐,缩小字体填充;
4)K~P列列宽5,文本水平垂直方向均居中对齐,自动换行;
5)“合计”项使用求和函数,分别求出各年级“学分”,“课程总学时”,“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 6)第12行字体设置蓝色加粗。7)外部的边框线单实线,内部虚线;
4、“2005普本通信工程”的格式设置同“2006普本通信工程”(使用格式刷功能);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3篇
1 公式和函数的概念
Excel中的数值运算是由公式和函数完成的,在Excel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们弄清楚公式和函数的概念,使得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正确的选用。
1.1 公式的概念
Excel中的公式是指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的等式,它是必须以“=”开始。例如,“=B3+C3-D4”就是一个公式。
公式中的运算对象可以是常量、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函数等。运算符表明完成的是何种计算,在Excel中包含如下四种类型的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加)、-(减)、*(乘)、/(除)、%(百分号)、^(乘方)。
2)比较运算符:=(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比较运算公式返回的结果为TRUE(真)或FALSE(假)。例如,在A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3>5”后,A1单元格显示的值为FALSE。
3)文本运算符:&是文本连接符,例如:A1单元格中的内容为“’111111”,在B1单元格中输入“=”密码:”&A1”后,B1单元格中的内容为“密码:111111”。
4)引用运算符:区域运算符“:”,它是对两引用之间(含该两引用本身)的所有单元格的引用;联合运算符“,”,它是将多个引用合并为一个引用;交叉运算符“”(空格),它是产生同属于两引用区域的引用。
这些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低如图1所示。
若优先级相同,则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运算。
1.2 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Excel提供的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现成的公式。它是由函数名和参数组成的,其语法形式为:“函数名(参数1,参数2)”,其中函数的参数可以是常量、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其它函数等。Excel中提供了两百多个函数,这些函数功能很强大。根据函数功能或运算数的特点,分成数据库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找函数、数学函数、外部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和数据函数等11大类。函数的输入可以直接输入(前提是该函数已经较为熟悉),也可以选择插入函数方法。
2 教学中案例的设计
在Excel教学中,一般需要在讲解中配合多些实例操作,使得讲解更为透彻和易于理解,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需要对这些案例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由于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而且会碰到多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无法面面俱到,需要做的是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掌握方法。
2.1 公式的应用
1)公式输入“=”开头
Excel中公式应用比较多,在教学中强调输入公式时一定要输入“=”。在教学中,可以以如下的例子加以说明,要计算“3/10”的值,首先在A1单元格内输入“3/10”,结果得到的是如图2(a)的结果,是一个日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A2单元格内输入“=3/10”,这是因为题目要求是求值,所以应该输入公式,而且公式必须以“=”开头,该结果如图2(b)。
2)公式中有单元格引用
在Excel中进行公式输入时,有的运算数可能不是常量,而是单元格的引用。在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实例如图3加以讲解。
图3中的实例可以看出如果要求TCL的销售量小计,若不使用函数,则在F3单元格内应该输入“=C3+D3+E3”,其中C3、D3、E3是单元格的相对引用,且C3、D3、E3这些单元格地址建议不是从键盘输入,而是用鼠标单击所需单元格即可,而运算符必须从键盘输入。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同学在F3内会输入“=85+55+78”,那么讲授时可以强调所需数据都是来源于现有的单元格,就可以直接使用单元格引用了,便于数据的更新,例如,若E3中的内容修改为80,若F3单元格内输入的是“=C3+D3+E3”,则F3的内容会自动更新为一新值,而若F3单元格内输入的是“=85+55+78”,则意味着F3单元格的内容需要人工修改,否则数据有误。接下来,使用公式复制,即拖拽填充柄就完成了其他品牌的“销售量小计”列的计算,此外,在此处可以配合讲解单元格的相对引用的概念:公式中的相对单元格引用是基于包含公式和单元格引用的单元格的相对位置。强调并展示如果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位置改变,引用也随之改变。
类似的,可以在F7单元格内输入“=F3+F4+F5+F6”,完成销售量总计的计算。在G3单元格内要求填入的是销售金额,应该就是求值:销售量小计*单价,因此,在G3单元格内输入“=B3*F3”,再使用公式复制即可完成“销售金额”列的计算。
在计算销售量比例,即使用公式“销售量小计/销售量总计”,这个公式看似很简单,例如,有的同学可能是这样做的:在计算TCL的销售量比例时,在H3单元格内输入“=F3/F7”,再使用公式复制,这时H4等单元格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错误,该错误“#DIV/0!”是由于H3单元格公式中除数为单元格相对引用导致的。可以具体展开如下分析:在计算TCL的销售量比例时,在H3单元格中输入“=F3/F7”;在计算康佳的销售量比例时,在H4单元格中输入“=F3/F7”;类似的分析,得出所要求输入的公式中除数F7是不变的,因此,F7单元格的引用应该是绝对引用,即在H3单元格中输入“=F3/$F$7”,再进行公式复制即可。
3)公式中有常量
在教学中,要强调Excel公式中除了单元格引用外,还有可能会出现常量的使用,例如图5中的实例,总评成绩的计算公式为“=平时*25%+期中*15%+期末*60%”。
因此,先计算学号为001的总评成绩,即在E2单元格中输入“=B2*25%+C2*15%+D2*60%”,再进行公式复制即可计算出其他人的总评成绩。
2.2 函数的应用
Excel中函数有两百多个,在课堂教学时特别是公共课教学时不可能把所有函数都作一一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使用函数时要注意函数功能的说明以及参量的要求。例如,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图6中的实例对函数的使用加以说明。
若要计算学号“001”的平均分,除了在F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B3+C3+D3+E3)/4”外,则更多的而且更为方便的是在F3单元格中使用求平均值的函数average,具体操作是,选择F3单元格后,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自己去找求算术平均值的函数,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入函数”对话框。注意当无法确定所需函数的种类时,可以选择类别为“全部”,当每选定一个函数时,窗口的列表框下方会显示该函数的功能。当函数确定后,出现如图7的函数参数窗口,要求仔细阅读函数参数的说明信息,再进行参数的设置即相关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选择,也有可能参数是常量。
这样,确定后在F3单元格中使用的是函数“=AVERAGE(B3:E3)”,再进行公式复制,即可完成“平均分”列的计算。
类似的,使用sum函数求总分,max函数求最高分,min函数求最低分,rank函数求排名。其中,rank函数较为复杂,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看看每一个参数的说明,谈谈他们的理解,再给予相应的解答,强调Re参数是一组数的引用,在本题中这组参与排名的数的区域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该单元格区域的引用应该是绝对引用。
因为Excel中的函数比较多,在教学中只能介绍一些常用的简单函数,因此,一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理解“插入函数”对话框中出现的函数功能说明文字以及“函数参数”窗口中参数的说明文字,以便能在实践中更快更好的使用函数。
3 加强实践环节
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需要上机实践来巩固,所以要安排相应的上机练习时间,一般安排两次实验。通过上机演练,学生才能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的漏洞,才能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加深对公式和函数应用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设计,激发学习Excel的热情。
摘要:公式和函数是Excel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正是通过公式和函数完成的,只有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才能在日常的Excel使用中提高工作效率。该文介绍了Excel中公式和函数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Excel,公式,函数,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4篇
【关键词】Excel软件 公式函数 审计实务运用
Excel功能之强大让人叹为观止,我无数次地给同行以及学生说过的一句话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Excel做不到”。Excel提供的大量的内置函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这些函数使用参数按预先定义好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用户可以直接应用这些函数对活动工作表的某个区域内的数值进行系列计算。在实务中,我们只需要掌握部分函数的使用方法,便可事半功倍。笔者将会介绍几个较为实用的函数。
一、LEFT、MID、RIGHT、LEN和FIND函数
数据的整理工作在审计实务中占了很大比重,因为大部分从客户财务系统中导出的数据格式并不全都是规范有序的,那审计师就需要利用各种Excel函数从中提取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一)函数语法
1. LEFT(text, num_chars):从字符串的最左端位置提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2. MID(text, start_num, num_chars):从字符串中间的任意位置提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3. RIGHT(text,num_chars ):从字符串的最右端位置提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其中,text 表示要提取字符的字符串位置;start_num表示开始提取字符串的位置;num_chars 表示需要提取的字符数,忽略时为1。LEFT、MID和RIGHT 函数的运用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一个从左开始提取字符串, 一个从中间任意位置开始提取字符串,一个从右开始提取字符串。
4. LEN(text):返回字符串中的字符个数,即计算字符串的长度。
5. FIND(find_text,within_text,s tart_num):查找其他文本字符串(within_text) 内的文本字符串(find_text),并从within_text 的首字符开始返回find_text 的起始位置编号。其中,“find_text”表示要查找的字符串;“within_text”表示要在其中进行搜索的字符串,“start_num”表示起始搜索位置,在within_text 中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为1,忽略时,start_num= 1。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实务中经常会有财务人员将存货数量直接填列在摘要栏内,表1列示了类似情况,如果逐个摘录摘要文本中的数量信息并手工录入,既耗时且还容易出错,但若审计员了解上述一组提取数据的函数,提取出存货数量就会迎刃而解。
由于文本中每笔交易数量的位数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RIGHT函数提取摘要栏内的数量信息。假设我们需要提取第一笔摘要栏“电源模块6ES73071EA000AA0:257”中的数量信息“257”, 则复合函数公式为“=RIGHT(B3,LEN(B3)-FIND(“:”,B3,1)”。拆分各公式后具体介绍如下:
LEN(B3): 测量该字符串长度,结果为24;
FIND(“:”,B3,1): 查找冒号在该字符串中所处位置, 结果为21;
RIGHT(B3,3): 通过LEN 和FIND函数组合运用,得出需要在B3单元格中从右返回3个字符(即24-21= 3), 结果为“257”。
熟练掌握后, 同理还可以提取处于最左边或者中间任意位置的数量信息。
二、VLOOKUP、HLOOKUP函数
VLOOKUP函数和HLOOKUP函数是用户在查找数据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的Excel函数。利用这两个函数可以实现一些简单的数据查询。
(一)函数语法
1. 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在表格或数值数组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表格或数组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
2. H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row_index_num,range_lookup):在表格或数值数组的首行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表格或数组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
其中,lookup_value : 需要在数据表首列进行搜索的值。
table_array: 需要搜索数据的信息表。
col_index_num:满足条件的单元格在数组区域table_array中的列序号。
row_index_num:满足条件的单元格在数组区域table_array中的行序号。
range_lookup : 在查找时, 是否需要精确匹配。如果为FALSE,则大致匹配,如果为TRUE 或忽略,则精确匹配(并区分全/ 半角)。在实务中, 一般选择大致匹配, 即“FALSE”。
VLOOKUP函数和HLOOKUP函数的语法非常相似,功能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VLOOKUP主要用于搜索用户查找范围中的首列中满足条件的数据,并根据指定的列号返回对应的值,唯一的区别在于VLOOKUP函数按列进行查询,而HLOOKUP函数按行查询。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往往会需要以前年度的对比数,比如说按客户分类的应收账款余额就需要列示出该客户上年末的对比数,通过两期对比数,我们可以判断有无客户余额变化情况、有无新增客户等情况。表2、表3分别给出了某公司截至2013年12月31日以及2012年12月31日按客户分类的应收账款余额。endprint
首先,在“2013年应收账款余额”工作表的D2单元格内粘贴“2012年12月31日”字符串, 作为行标题。然后, 在“2013年”工作表D3单元格内使用VLOOKUP 函数, 公式为“=VLOOKUP(A3,'2012年应收账款明细账'!$A$3:$C$7,3,FALSE)”,依次类推,其中“$”符号是为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单元格信息,以便通过鼠标的单元格拖放功能, 让电脑自动生成D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在表2 和表3 的基础上, 经上述操作并略作整理, 便可得到表4 所示结果。其中,因为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是2013年度新增的一家客户,所以其在2012年12月31日没有余额,公式自动返回“#N/A”。
三、COUNTIF、SUMIF、SUBTOTAL函数
(一)函数语法
1. COUNTIF(range,criteria):主要用于有目的地统计指定范围内满足特地条件的数据个数。其中,range必须是对单元格区域的直接引用或由引用函数产生的间接引用;crieria是定义的特点条件。
2.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主要用于按指定条件在查找区域进行查找,并返回查找区域内满足条件数值的和。SUMIF的前两个参数和COUNTIF函数完全一致,如果不输入数据求和区域sum_range,则SUMIF函数会对查找区域range自动求和。
3. SUBTOTAL (function_num,ref1,ref2, …):SUBTOTAL主要用于筛选下的数据统计,是Excel中唯一一个可以只统计可见单元格的函数。其中:function_num参数使该函数具备求和、计数、求平均值等等功能,在审计实务中,运用最多的function_num是9,即对可见单元格求和。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表5是某公司按产品分类的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需要统计出每类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金额。这里就可以用到COUNTIF函数以及SUMIF函数。
首先编制表6列出所需要整理的信息,在E3单元格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A$3:$A$13,D3)”,在F3单元格使用SUMIF函数,公式为“=SUMIF($A$3:$A$13,D3,$B$3:$B$13)”,依次类推,让电脑自动生成E列以及F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经上述操作之后便可得出如下表6。
当然,上述功能也可以通过筛选之后利用SUBTOTAL函数对可见单元格进行求和处理完成。
本文所介绍的几个公式函数仅仅是Excel庞大公式函数中的“冰山一角”,在既定的审计程序目标和有限的审计工作时间内,若想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宇. 浅谈Excel软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8(10).
[2]孙良文.基于 Excel 的审计数据挖掘方法与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3]Excel Home. Excel应用大全[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endprint
首先,在“2013年应收账款余额”工作表的D2单元格内粘贴“2012年12月31日”字符串, 作为行标题。然后, 在“2013年”工作表D3单元格内使用VLOOKUP 函数, 公式为“=VLOOKUP(A3,'2012年应收账款明细账'!$A$3:$C$7,3,FALSE)”,依次类推,其中“$”符号是为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单元格信息,以便通过鼠标的单元格拖放功能, 让电脑自动生成D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在表2 和表3 的基础上, 经上述操作并略作整理, 便可得到表4 所示结果。其中,因为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是2013年度新增的一家客户,所以其在2012年12月31日没有余额,公式自动返回“#N/A”。
三、COUNTIF、SUMIF、SUBTOTAL函数
(一)函数语法
1. COUNTIF(range,criteria):主要用于有目的地统计指定范围内满足特地条件的数据个数。其中,range必须是对单元格区域的直接引用或由引用函数产生的间接引用;crieria是定义的特点条件。
2.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主要用于按指定条件在查找区域进行查找,并返回查找区域内满足条件数值的和。SUMIF的前两个参数和COUNTIF函数完全一致,如果不输入数据求和区域sum_range,则SUMIF函数会对查找区域range自动求和。
3. SUBTOTAL (function_num,ref1,ref2, …):SUBTOTAL主要用于筛选下的数据统计,是Excel中唯一一个可以只统计可见单元格的函数。其中:function_num参数使该函数具备求和、计数、求平均值等等功能,在审计实务中,运用最多的function_num是9,即对可见单元格求和。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表5是某公司按产品分类的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需要统计出每类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金额。这里就可以用到COUNTIF函数以及SUMIF函数。
首先编制表6列出所需要整理的信息,在E3单元格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A$3:$A$13,D3)”,在F3单元格使用SUMIF函数,公式为“=SUMIF($A$3:$A$13,D3,$B$3:$B$13)”,依次类推,让电脑自动生成E列以及F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经上述操作之后便可得出如下表6。
当然,上述功能也可以通过筛选之后利用SUBTOTAL函数对可见单元格进行求和处理完成。
本文所介绍的几个公式函数仅仅是Excel庞大公式函数中的“冰山一角”,在既定的审计程序目标和有限的审计工作时间内,若想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宇. 浅谈Excel软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8(10).
[2]孙良文.基于 Excel 的审计数据挖掘方法与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3]Excel Home. Excel应用大全[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endprint
首先,在“2013年应收账款余额”工作表的D2单元格内粘贴“2012年12月31日”字符串, 作为行标题。然后, 在“2013年”工作表D3单元格内使用VLOOKUP 函数, 公式为“=VLOOKUP(A3,'2012年应收账款明细账'!$A$3:$C$7,3,FALSE)”,依次类推,其中“$”符号是为了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单元格信息,以便通过鼠标的单元格拖放功能, 让电脑自动生成D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在表2 和表3 的基础上, 经上述操作并略作整理, 便可得到表4 所示结果。其中,因为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是2013年度新增的一家客户,所以其在2012年12月31日没有余额,公式自动返回“#N/A”。
三、COUNTIF、SUMIF、SUBTOTAL函数
(一)函数语法
1. COUNTIF(range,criteria):主要用于有目的地统计指定范围内满足特地条件的数据个数。其中,range必须是对单元格区域的直接引用或由引用函数产生的间接引用;crieria是定义的特点条件。
2.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主要用于按指定条件在查找区域进行查找,并返回查找区域内满足条件数值的和。SUMIF的前两个参数和COUNTIF函数完全一致,如果不输入数据求和区域sum_range,则SUMIF函数会对查找区域range自动求和。
3. SUBTOTAL (function_num,ref1,ref2, …):SUBTOTAL主要用于筛选下的数据统计,是Excel中唯一一个可以只统计可见单元格的函数。其中:function_num参数使该函数具备求和、计数、求平均值等等功能,在审计实务中,运用最多的function_num是9,即对可见单元格求和。
(二)在审计中的运用实例
表5是某公司按产品分类的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需要统计出每类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金额。这里就可以用到COUNTIF函数以及SUMIF函数。
首先编制表6列出所需要整理的信息,在E3单元格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A$3:$A$13,D3)”,在F3单元格使用SUMIF函数,公式为“=SUMIF($A$3:$A$13,D3,$B$3:$B$13)”,依次类推,让电脑自动生成E列以及F列内其他行次的单元格信息,经上述操作之后便可得出如下表6。
当然,上述功能也可以通过筛选之后利用SUBTOTAL函数对可见单元格进行求和处理完成。
本文所介绍的几个公式函数仅仅是Excel庞大公式函数中的“冰山一角”,在既定的审计程序目标和有限的审计工作时间内,若想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宇. 浅谈Excel软件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8(10).
[2]孙良文.基于 Excel 的审计数据挖掘方法与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5篇
=POWER(1.2,3)
1.2的3次方
EXCEL中求“10的N次方”函数公式是?
=10^N
请问在EXCEL中如何输入数据的n次方
直接在里面把结果算出来,但是加上等号以后就不行,怎么办
计算x的n次方,可以写为x^n
也可以用power函数,写为power(x,n)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6篇
Excel表格中怎么求差?
第一步:打开Excel表格,单击第一排,第三个“单元格”,也就是C1,在C1中输入“=A1-B1”;
第二步:这个公式的意思就是说:A1-B1=C1,第一个单元格中的数字“减去”第二个单元格中的数字“等于”第三个单元格,
不妨大家来试试,输入需要求差的数目;
我在A1中输入50,在B1中输入了60,结果在C1中直接出现了答案:-10。
当然,大家也可以依次在第二排、第三排、四排等,单元格中输入更多需要求差的数字,得出更多的结果。
此时,还没离求差还少了一个步骤。大家先用鼠标单击选中C1单元格,然后当鼠标变成一个黑色十字架的时候,按住鼠标左键不放。
拖完后,放开鼠标你就可以看见所有的结果都会显示出来。
Excel函数公式 第7篇
在会计同事电脑中,保保经常看到海量的Excel表格,员工基本信息、提成计算、考勤统计、合同管理....看来再完备的会计系统也取代不了Excel表格的作用。
于是,小呀尽可能多的收集会计工作中的Excel公式,所以就有了这篇本平台史上最全的Excel公式+数据分析技巧集。
员工信息表公式
1、计算性别(F列)
=IF(MOD(MID(E3,17,1),2),“男”,“女”)
2、出生年月(G列)
=TEXT(MID(E3,7,8),“0-00-00”)
3、年龄公式(H列)
=DATEDIF(G3,TODAY,“y”)
4、退休日期(I列)
=TEXT(EDATE(G3,12*(5*(F3=“男”)+55)),“yyyy/mm/dd aaaa”)
5、籍贯(M列)
=VLOOKUP(LEFT(E3,6)*1,地址库!E:F,2,)注:附带示例中有地址库代码表
6、社会工龄(T列)=DATEDIF(S3,NOW,“y”)
7、公司工龄(W列)
=DATEDIF(V3,NOW,“y”)&“年”&DATEDIF(V3,NOW,“ym”)&“月”&DATEDIF(V3,NOW,“md”)&“天”
8、合同续签日期(Y列)
=DATE(YEAR(V3)+LEFTB(X3,2),MONTH(V3),DAY(V3))-1
9、合同到期日期(Z列)
=TEXT(EDATE(V3,LEFTB(X3,2)*12)-TODAY,“[<0]过期0天;[<30]即将到期0天;还早”)
10、工龄工资(AA列)
=MIN(700,DATEDIF($V3,NOW,“y”)*50)
11、生肖(AB列)=MID(“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MOD(MID(E3,7,4),12)+1,1)
1、本月工作日天数(AG列)
=NETWORKDAYS(B$5,DATE(YEAR(N$4),MONTH(N$4)+1,),)
2、调休天数公式(AI列)=COUNTIF(B9:AE9,“调”)
3、扣钱公式(AO列)
婚丧扣10块,病假扣20元,事假扣30元,矿工扣50元
=SUM((B9:AE9={“事”;“旷”;“病”;“丧”;“婚”})*{30;50;20;10;10})
1、本科学历人数
=COUNTIF(D:D,“本科”)
2、办公室本科学历人数
=COUNTIFS(A:A,“办公室”,D:D,“本科”)3、30~40岁总人数
=COUNTIFS(F:F,“>=30”,F:F,“<40”)
1、提成比率计算
=VLOOKUP(B3,$C$12:$E$21,3)
2、个人所得税计算
假如A2中是应税工资,则计算个税公式为:
=5*MAX(A2*{0.6,2,4,5,6,7,9}%-{21,91,251,376,761,1346,3016},)
3、工资条公式
=CHOOSE(MOD(ROW(A3),3)+1,工资数据源!A$1,OFFSET(工资数据源!A$1,INT(ROW(A3)/3),),“")注:
A3:标题行的行数+2,如果标题行在第3行,则A3改为A5
工资数据源!A$1:工资表的标题行的第一列位置
4、Countif函数统计身份证号码出错的解决方法
由于Excel中数字只能识别15位内的,在Countif统计时也只会统计前15位,所以很容易出错。不过只需要用 &”*“转换为文本型即可正确统计。=Countif(A:A,A2&”*")
1、各部门人数占比
统计每个部门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各个年龄段人数和占比
公司员工各个年龄段的人数和占比各是多少呢?
3、各个部门各年龄段占比
分部门统计本部门各个年龄段的占比情况
4、各部门学历统计
各部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各有多少人呢?
5、按年份统计各部门入职人数 每年各部门入职人数情况.今天分享的Excel公式虽然很全,但实际和会计实际要用到的excel公式相比,很多遗漏。欢迎做会计的同学们补充你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公式。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8篇
1 学生成绩总分及平均分的统计
1.1 学生成绩总的统计方法
每次考试后,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 并且要计算出学生的总分以及平均分。这里, 可以利用Excel中的SUM函数以及AVERAGE函数来完成这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具体过程:首先, 使用Excel打开学生的成绩表, 并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 (B3:F3) ”, 点击确定后, 就可以得到此次考试相应学生的总分成绩;然后, 利用Excel中的填充功能, 把鼠标移动至已经输入公式的单元格右下角, 鼠标会转变成为一个实心十字形状, 即Excel的填充柄, 这时可以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向下拖动, 则可以轻松统计出其他学生的总分。
1.2 学生成线平均分统计方法
学生完成考试后, 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平均分进行统计。同样, 可以利用Excel中的公式轻松统计出学生的平均分。具体操作:在需要统计平均分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 (B3:F3) ”, 点击确定后, 就可以统计出该名学生的平均分;而其他学生的平均分可以依照统计总分的方式进行类似操作。
此外, Excel还具有强大的函数功能, 能够实现学生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统计。具体函数以及语法格式为:MAX (ref) 与MIN (ref) , 这两个函数分析代表最高与最低。统计时, 可以在需要统计学生最高分以及最低分的单元格内输入相应的函数。比如, 需要在H4:H16 这个单元格内统计最高分与最低分, 则可以输入“=MAX (H4:H16) ” 和“MIN (H4:H16) ”。
2 按照总分进行名次排名
当把所有学生的总分成绩统计完成后, 教师可以利用RANK函数统计某位学生在全班中名列第几。RANK函数具有返回功能, 可以快速返回某一个数值, 具有在同一列数值中与其他数值的排位功能。其函数语言格式为:RANK (Number, ref, order) 。其中, Number代表的是名次排序的数值或者是单元格的地址, ref代表的是名次排序数据所在的单元格区域, order代表名次排序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要让所统计的名次以降序的形式排名, 则可以将order的参数设置为0 或者省略;如果要让所统计的名字以升序形式排名, 则应该将order的参数值设置为非“0”值。比如, 要在J3 单元格来统计学生名次, 则可以在J3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RANK (F3, $F$3:$G$60) , 就可以得到第三个单元格学生总分在全班成绩中的排名结果, 然后将鼠标移动到J3单元格右下角, 待鼠标变为填充柄后按住鼠标向下拉动, 就可以轻松统计出全班学生总分的排名情况。按照这样的统计方法, 如果学生的总分相同, 那么所得出的名次也就相同。这种统计方法可以在数据量较大的时候应用, 从而有效发挥Excel的函数功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公式中所输入的“$”符号一定要正确。这里, “$”符号表示绝对引用, 而且不能够省略。举例公式中, $F$3:$G$60 所代表的是全班学生总分成绩, 且这个参数选择不能出错。
3 按照学生成绩进行成绩总评
学生完成考试后, 教师需要按照学生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有效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在进行学生成绩总评时, 可以利用Excel中的IF函数轻松处理。因此, IF函数可以按照所指定的条件进行逻辑判断, 然后再将不同的结果返回。其函数的语法格式为:IF (Logical_test, Value_if_true, Value_if_false) 。其中, Logical_test代表的是逻辑判断表达式;Value_if_true代表的是判断条件为逻辑“真”时, 则返回统计结果;Value_if_false代表的是当判断条件为逻辑“假”时, 返回统计结果。比如, 需要在K3 单元格中统计学生的成绩总评, 则可以在K3 单元格内输入“=IF (H3>=85, “优秀”, IF (H3>=75, “良好”, IF (H3>=60, “及格”, “不及格”) ) ) ”, 点击确定后, 则可统计出K3 这个单元格所对应的学生成绩总评。要统计其他学生的成绩总评时, 可以参考前面的操作方式, 轻松拖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所有学生的成绩总评。
4 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段人数及比例统计
学生在完成考试后, 教师需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统计。结合学生的总评成绩, 学生成绩可以划分为5 个分数段, 如“90 分以上”、“80 ~ 89 分”、“70 ~ 79 分”、“60 ~ 69分”和“60 分以下”。采用这种划分模式划分相对应的分段点分别为99、89、79、69 和59。这时, 可以利用Excel中的FREQUENCY函数对各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确定。在需要统计分数段人数的单元格内输入“=FREQUENCY (xx某班xx课成绩表! F:F, G2:G6) ”, 然后点击确定后, 就可以得到各个分数段的人数。
还可以利用Excel对各个分数段人数的比例进行计算。利用上述统计的各分数段人数与总人数进行对比时, 若要在F2 单元格内统计“90 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值, 就可以在F2单元格内输入“=ROUND (E2/$B$1, 3) ” (如图1 所示) , 然后点击确定, 再采用前面的填充方式完成其他分数段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统计。然后, 再利用Excel中的功能, 将所统计出的结果绘制成三维拼图或者柱状图。这样的一种统计模式, 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分布显得更加直观, 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此外, 教师为了能够让成绩分析的统计结果实现自动化生成, 且不让其他人进行篡改, 还需要把所制定出的成绩工作表进行保护。这时, 教师需首先打开所要保护的工作表, 然后点击菜单栏中的审阅按键, 看到并点击保护工作表的快捷图标,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勾选所要保护的选项, 然后输入自己所熟记的密码, 点击确认即可。可见, 这样的保护模式必须要知道所设置的保护密码才能够对其工作表中的单元格进行修改, 从而有效地起到了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 Excel的功能非常强大, 配合其软件中的公式以及函数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管理的工作效率, 使教师开展的学生成绩管理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它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统计数据的精准度, 还能够以图形的表达方式使统计结果更加直观。
摘要:微软公司所开展的OFFICE式中的Excel, 是现代办公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软件。该软件的求和、平均分等函数功能, 能够让教师在繁杂的日常教学中更加轻松地统计学生成绩, 从而实现学生成绩管理自动化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学生成绩管理中应用Excel公式和函数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绩管理,Excel公式,函数应用,平均分
参考文献
[1]曾宪栋, 陈菲.学生成绩统计及考试成绩质量分析软件的研制[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6 (4) :476.
[2]张敏.基于EXCEL函数的学生成绩分析与管理[J].农业网络信息, 2006 (5) :157-158.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9篇
本文以用友ERP(以下简称ERP)为例,重点介绍其财务报表编辑中EXCEL函数与其报表函数的结合引用。
一、表单元的命名和引用
ERP软件中对表单元格的命名分两种方式:
方式一:用行列坐标来定义,先列后行。如第二行第3列,可以表示为C2,这一点和EXCEL是一样的。但这种命名方式的引用范围仅限于本表单元格之间,如:F5=D2+C2。但表与表之间的引用ERP则用的是下面的方式。
方式二:用行首和列首名来指定单元格的名称,称之为“表指标”。例:定额材料的本年计划在表中应是B5,但它用表指标来表示时如上表所示为“定额材料费本年计划”。
二、相关函数的介绍
本文我们重点向大家介绍几个在批量公式编辑中可能遇到的EXCEL函数和ERP函数。由于EXCEL函数大家比较熟悉,在此仅做如下列举:
(1)ROW()函数 函数功能:返回引用的行号。
(2)&函数 函数功能:链接。
(3)MID()函数 函数功能:返回文本字符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特定数目的字符。
(4)len()函数 函数功能:LEN 返回文本字符串中的字符个数。
2、ERP函数
指标函数MSELECT()。
函数格式:MSELECT(指标名称,[时间属性],[整数],[关键字条件])
函数功能:返回符合条件的指定指标的值
参数说明:指标名称,由报表编码加'->'加指标名称组成,并且用引号引起来,例如'报表1->本月收入'
时间属性,字符串'年'/'半年'/'季度'/'月'/'旬'/'日',可以写的范围与当前报表的时间属性有关
整数,如1,2,-1,如取当期数,此属性可以缺省
如:F5=MSELECT('成本费用表->定额材料费本月实际','月'),此公式表示的意思为:F5单元格的值取成本费用表中的当月定额材料费本月实际,其中:MSELECT为函数名,“成本费用表”为表名,“定额材料费本月实际”为表指标名,“月”为时间属性,表示取当月数。但下面的公式则表示取上年同期数。
F5=MSELECT('成本费用表->定额材料费本年累计','年',-1)
三、EXCEL函数在ERP批量公式中应用举例
一般来说,ERP批量公式主要应用于表间公式的编辑,因为它要用到其它表的指标名称。尤其是批量、连续引用时编辑效率更明显。
在批量公式编辑中用到的函数基本就是上述EXCEL的4个函数和ERP的一个函数,主要用来完成两个任务:EXCEL函数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从被引用报表中提取指标名称,然后由ERP的MSELECT()函数来完成表间取数的目的。下面舉例说明。
例:一家运输企业,下设7个车队,一个维修车间和机关科室。要求按单位进行成本项目列示,并进行年度累计,每月用A4纸打印上报(仅限一页)。具体设计如下表:
1、通过报表设计功能下的格式查看菜单,将成本费用明细表(本月)的指标名称导出,生成“指标名称表.xls”;
2、打开“指标名称表.xls”,在sheet2的B4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
="B"&ROW()&"="&"MSELECT('成本费用明细表(本月)->"&MID(Sheet1!B4,3,LEN(Sheet1!B4)-4)&"','月')"。显示结果应为“B4=MSELECT('成本费用明细表(本月)->定额材料费本年计划','月')”。然后向下填充,根据报表长度就可生成B列相应单元格的公式。在生成C、D及之后各列公式时,只需要将上述公式中的B替换成相应的列号C、D即可;
3、将生成的公式复制到纯文本文件中,生成“公式.txt”文件,
4、进行入ERP报表公式设计状态,打开成本费用明细表(累计),数据菜单下的“批量公式”导入,将“公式.txt”文件中的公式全部导入,生成本表公式。
至此,利用本月数据生成累计报表的任务就全部完成了。当然,本人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仅做抛砖之举,希望有更多的、有相同需要的同志来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第10篇
1、两日期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A1是开始日期(2011-12-1),B1是结束日期(2013-6-10)。计算:
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d”) 结果:557
相隔多少月? =datedif(A1,B1,“m”) 结果:18
相隔多少年? =datedif(A1,B1,“Y”) 结果:1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月?=datedif(A1,B1,“Ym”) 结果:6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YD”) 结果:192
不考虑年月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MD”) 结果:9
datedif函数第3个参数说明:
“Y” 时间段中的整年数。
“M” 时间段中的整月数。
“D” 时间段中的天数。
“M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
“YM” 月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日和年。
“Y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
2、扣除周末天数的工作日天数
公式:C2
=NETWORKDAYS.INTL(IF(B2 说明: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所有工作日数,使用参数指示哪些天是周末,以及有多少天是周末。周末和任何指定为假期的日期不被视为工作日 ★ 函数指针 ★ 函数课件 ★ 初中英语作文万能公式全集 ★ 物理宇宙公式 ★ 高三地理公式常用 ★ 电感基本公式 ★ 环形面积公式 ★ 圆面积公式推导 ★ 四边形面积公式 1、两日期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A1是开始日期(-12-1),B1是结束日期(-6-10)。计算: 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d”) 结果:557 相隔多少月? =datedif(A1,B1,“m”) 结果:18 相隔多少年? =datedif(A1,B1,“Y”) 结果:1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月?=datedif(A1,B1,“Ym”) 结果:6 不考虑年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YD”) 结果:192 不考虑年月相隔多少天?=datedif(A1,B1,“MD”) 结果:9 datedif函数第3个参数说明: “Y” 时间段中的整年数。 “M” 时间段中的整月数。 “D” 时间段中的天数。 “M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 “YM” 月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日和年。 “YD” 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 2、扣除周末天数的工作日天数 公式:C2 =NETWORKDAYS.INTL(IF(B2 1、单条件查找公式 公式1:C11 =VLOOKUP(B11,B3:F7,4,FALSE) 说明:查找是VLOOKUP最擅长的,基本用法 2、双向查找公式 公式: =INDEX(C3:H7,MATCH(B10,B3:B7,0),MATCH(C10,C2:H2,0)) 说明:利用MATCH函数查找位置,用INDEX函数取值 3、查找最后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0/(条件)可以把不符合条件的变成错误值,而lookup可以忽略错误值 4、多条件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公式原理同上一个公式 5、指定区域最后一个非空值查找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略 6、按数字区域间取对应的值 公式:详见下图 一、公式与函数概述 在Excel中经常会涉及到数据的简单运算或混合运算。要得到运算结果可以使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处理。在部分情况下公式与函数可以相互通用或混合使用[1]。而在部分情况下公式与函数处理数据会更加简易。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进行数据计算的等式, 公式输入必须以“=”为开头。公式中包含了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例如, 计算物品的总价格, 单价2.5元, 乘以件数可以使用单元格的相对引用来实现“=2.5F3”然后通过拖动柄来填充其他物品的总价格。函数即为事前定义好的公式, 其将参数以特定的顺序来进行计算。在Excel中包含着500余个函数, 大致可分为财务函数、日前与时间函数、统计函数、数据库函数等。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只需要进行常用的30余个函数的教学, 根据函数编辑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计算, 根据分析结果来选择相应的函数来处理数据。提高学生数据处理能力也是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中的重点之一[2]。 二、计算机课堂教学案例 2.1公式的应用 2.1.1公式输入“=”开头 在Excel中公式的应用十分常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反复强调在输入公式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输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案例进行说明, 如果要计算2/10的数值, 那么就首先需要在A1单元格中输入2/10, 如在没有输入等号的情况下将会看到在A1框中是一个日期。而正确的做法是在A2单元格中输入“=2/10”。 2.1.2公式中的单元格引用 在Excel中输入公式时有可能需要运算的量并不为常量, 而是单元格的引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图1作为实例进行讲解。从图1中可以看出, 如果要计算商品A的销售量小计如果不使用函数的话就需要在F3中输入“=C3+D3+E3”, 其中C3、D3、E3都是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并且C3、D3、E3可以使用鼠标点击后输入。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同学会在F3中输入施加数据即为输入“=84+63+78”, 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数据均来自表中的单元格, 因此可以直接对单元格进行引用。例如如果E3中的数据进行改动, 如果F3中输入为“=C3+D3+E3”, 那么F3则会随着数据的变动处于更新状态。 2.1.3公式中有常量 在Excel公式和函数教学中不仅要使用单元格引用, 还有可能会使用常量。总评成绩计算公式“=平时*25%+期中*15%+期末*60%”。因此如果要计算1号学号学生成绩就需要在单元格中输入相应公式。进而进行公式复制就可以计算其他学生的总评分成绩。 2.2函数的应用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常用的函数主要有四个SUM、AVERAGE、MAX以及MINA.学生首先要掌握函数的语法格式。函数 (num1, num2....) , 1其中num1, num2....是1-30个需要求和的参数, 之间输入到参数表中的数字、逻辑值与数字的文本表达式将会被处理计算。如果参数是数组或引用单元格, 那么只有其中的数据将会被进行处理计算。如果参数不能转换为数字的文本, 那么就会出现错误提示。 三、结束语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Excel公式和函数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使用公式与函数来进行数据处理。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使用公式与函数的区别, 进而分析表格中所包含的信息。教师要多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演练, 学生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自身不足, 进而不断完善。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高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Excel知识点是公认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相对于高中生来说较为困难, 学生很难记忆理解。文章主要探索高中计算机教学中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关键词:Excel教学,高中计算机教学,公式与函数 参考文献 [1]夏芸, 赵诚.Excel中公式和函数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07) :1705-1706+1709. 关键词: Excel;公式与函数;实例教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技巧,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情分析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学生应当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其中让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目标,为今后升入高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继续进行高职学习,所以中专阶段的学习可能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厌学情绪倾向较大,具有良好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品质的学生比重较小,对知识性内容讲解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陈述、解说,学生听讲、记笔记、上机练习。最好采用教师一边进行大屏幕操作,一边让学生练习,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该课程的目的时,再简单讲解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二、公式与函数 在Excel中经常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混合运算,也可能对数据进行某些功能求解,例如知道学生的出生日期,怎样计算出学生的年龄?又如知道学生的身份证号码,怎样得出学生的出生日期?在Excel中对于这样的数据进行简单运算,既可以使用公式也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公式和函数可以相互通用,或者两者可以混合使用。 1、公式。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公式输入是以“=”开始的,公式有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例如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工人的计件工作量:单价(3.50元)乘以件数(每个工人的实际完成的件数)。可以使用单元格相对引用来计算:=3.50*F3,然后通过拖动柄来填充其他工人的实际工作量。 2、函数。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先定义好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Excel函数包括500多个函数,将这些函数分类为财务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据库函数、文本函数、逻辑函数、信息函数,而实际生活中,最常用的也就30多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不是将所有的函数都教授给学生,就连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也只能是大致讲给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授之以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会根据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编辑实际案例让学生来完成实际函数的理解与掌握。然后再根据实际生活,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让学生来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选取相应的函数来完成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三、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学习Excel一般会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所以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并通过课堂讲解后,安排一些相关的实例来进行巩固。同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及侧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难易适中,不要为了迎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而选取过难的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能保证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案例对教师安排的自主练习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后,安排自主练习时,也要围绕当堂课的内容,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各自运算、比对结果、总结分析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自主练习。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最好能够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综合性质的阶段考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之初,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某些数据处理中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函数的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会尝试两遍,感觉很有成就感。可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综合练习操作时,需要使用函数的地方不明显,或者学生知道这个地方需要使用函数,但是不知道应该是哪一个函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启发、引导式,先对所要练习的实例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让学生自行对相应的函数进行运算,最后由教师检查学生的运算结果,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再进行小组互助教学或教师统一讲解。 例如计算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道题一般是在讲过常用函数,如COUNT函数、IF函数等之后的练习题,有的学生直接用眼睛数一数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直接填在表中。题目中只有10名学生,用眼睛是可以数出来的,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几百人,甚至幾千人怎么数?还有的学生一看计算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函数。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用统计函数,找了一大圈儿后,有的学生又会想:“是不是这道题用公式做呀?”而当教师说到这道题也可以改成:“统计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样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想到统计函数,进而找到COUNT、IF函数完成运算。 总之,Excel公式与函数用于运算与处理数据时相比数据库软件来说更容易学习,且也是容易上手的工具软件,且Excel办公软件在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应用的范围也较广。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第11篇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第12篇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第13篇
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初探 第14篇
excel中公式和函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