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巴音布鲁克草原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巴音布鲁克草原(精选6篇)

巴音布鲁克草原 第1篇

一、巴音布鲁克草原概况

(一) 自然地理状况

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我国第一大亚寒高山高寒草甸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南麓, 坐落在塔里木盆地之上, 地处库尔勒市下属和静县西北部, 由大小尤鲁都斯两个高位山间盆地和山区丘陵草场组成。总面积23853平方公里, 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 是我国第二大草原。也是新疆南部最优良的牧场。

(二) 社会经济状况

巴音布鲁克区成立于1950年。由于拥有天然良种的牧草资源, 自建国初期就将该地区定位为畜牧养殖基地。现辖4个乡, 3个国有牧场, 1个扶贫开发农场, 总人口14310人, 其中牧民占到人口总数的70%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 巴音布鲁克草场推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了畜牧业由弱变强, 由副业变主业的转变。畜牧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但是, 多年来, 巴音布鲁克草场没有投资建设大的水利工程。据统计, 1999年以前, 国家每年拨给建设草原的资金平均每亩只有几分钱, 累计建设人工草地1.8万亩、围栏草地7.07万亩, 不到草场面积的0.3%, 草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透支”状态。已有的水利设施也十分简陋, 大多无法正常使用, 绝大多数草场基本上是靠天补充水源维持生长, 若遇到干旱少雨的年份, 牧草不仅长势较差, 而且大量干枯死亡, 遇有风沙, 草原湿地大量消失。牧民定居问题虽然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但90%以上不配套, 缺少饲草料基地、围栏草场, “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现象仍然存在。

二、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退化问题及原因

(一) 草原生态退化现状

巴音布鲁克草原由大、小尤尔都斯两大部分组成, 西边大尤尔都斯以冬春场为主, 牧草长势较好, 东侧小尤尔都斯以夏秋草场为主, 牧草长势受气候影响较大。多年来, 放牧数量急剧上升, 大大超过了草场的承载能力, 牲畜的高强度反复啃食, 造成草场的逆向演替。加上春夏季水热不同步, 时空分布不均, 时有干旱发生, 更增加了草场的负荷, 由此造成草原普遍退化。

(二) 草原生态退化原因分析

1. 政府决策不当

我国在很长的时间里, 从政府到基层, 一直认为草原的功能, 就是畜牧业的基地和承载者。巴音布鲁克区政府也延续和继承了这一思想, 认为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主业就是畜牧业。片面地强调草原的经济发展功能, 而忽视草原的生态保护功能, 认为草原就是畜牧业饲草基地, 牲畜养得越多越好, 致使草原的发展出现不可持续性, 导致了草原生态的退化。

2. 传统大众型旅游对草原的破坏性

畜牧业作为致使草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的同时, 该地政府盲目发展传统大众旅游也是造成草原生态退化的一个原因。

传统大众型旅游的开发商是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理念的,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开发商会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盲目吸引游客, 开发不利于草原生态的旅游项目等, 这一切都加剧了草原的生态退化。

3.“公地悲剧”引发草原退化

巴音布鲁克草原出现这样严重的草场退化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地区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土地产权机制。

一方面, 草场属于公有产权, 零成本使用, 而且排斥他人使用的成本很高。在产权划分不明晰的情况下, 牧民很可能会为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 盲目扩大畜种头数而不顾草原的承载能力, 因此这本身就极易造成牧民的过度放牧。再加之政府又将畜牧业定位为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主导产业给予大量优惠政策鼓励发展, 牧民的生活几乎全部来自于畜牧业的创收。这两者都加剧了牧民对公共性草场的掠夺性放牧, 最终导致“公地悲剧”出现。

另一方面, 旅游开发商对消费者需求的需求类似于牧民对草地的需求。消费者需求也没有排他性使用的所有权, 旅游开发商对消费者需求的零成本使用必然会产生产业发展中的过度进入。另外, 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旅游产业在进入者进入之前是无人所有的, 谁先进入, 谁先占有, 市场份额对旅游开发商是一种稀缺资源, 这种市场份额也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这样就会出现各旅游开发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抢先进入市场的现象。

三、巴音布鲁克草原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

(一) 草原生态旅游

1993年,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并且在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 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生态退化正是把牧业经济系统凌驾于草原生态系统之上的必然后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乘现在问题还不至于无法补救之前转变思想, 由环境破坏型产业逐步过渡到环境友好型产业。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而言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不同于常规旅游的种种优势,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种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在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 巴音布鲁克草原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1. 草原旅游景观质量较高

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且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景点有:天鹅湖、九曲十八弯、巩乃斯森林公园、阿尔先温泉、班禅沟等。

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景区 (点) 有奎克乌苏大峡谷, 气势恢弘的浩特萨拉大瀑布、幽谷绝境“一线天”等, 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将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具有特色的社会文化风情

蒙古族占该地居民人口总数的95%, 作为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 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牧业文化, 即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动态性文化, 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崇尚力量, 在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至今保留完整、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服饰、奶茶、奶食特色餐饮、蒙古长调歌曲以及传统民族赛事那达慕等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可以将这种文化资源与草原自然生态资源合理的组合开发, 打造集草原生态观光、大型赛事赛马节等为一体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旅游。使得游客在享受自然的草原休闲度假游的同时感受蒙元文化, 形成集中的、有冲击力和影响力的“原生态草原, 蒙古族文化”草原旅游品牌形象。

3. 拥有可开发的低成本高利润旅游商品

巴音布鲁克区是雪莲和紫草的产地。此外, 在朱勒图斯盆地、巩乃斯阿尔先沟等地。盛产党参、羌活、贝母、独活等各类野生名贵药材300余。

4. 具有收入优势

如图中所示, 横轴表示旅游者人数, 纵轴表示价格。D1和D2分别表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需求曲线, B和B1分别表示旅游环境在不产生明显退化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的生态旅游者和传统自然旅游者人数。从图3中可以看出, 生态旅游的平均收益 (P1NBO+P2MBO) /2大于控制人数后的传统自然旅游的平均收益 (P3N1B1O+P4M1B1O) /2。因此,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不但完全不会影响旅游收入, 反而会增加收入。

虽然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的问题, 但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自然条件又决定了它发展畜牧业的必然性, 同时该地区牧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所以在肯定了畜牧业的产业地位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有侧重地发展辅助产业来协调产业结构。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巴音布鲁克草原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所以我个人提倡发展畜牧旅游复合模式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同时也缓解草原的退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君, 吴必虎.中国草原旅游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期刊论文],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4)

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作文 第2篇

那天一大早,我们乘车翻过天山来到天山石林。公路盘曲而上,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的草真绿呀!绿的像一块块连绵不断的绿地毯。草原真美啊!这一丛,那一簇,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野花,真是美不胜收啊!

到了目的地我们下车骑着马走亲戚,下山的路很陡,我和妈妈都非常害怕的心惊胆战。石林像一棵棵松树一样、高高挺立着、好像保卫家乡的战士一样,很壮观、很神奇。山脚下的开都河水缓缓流淌着、滋润着两边的万物。晚上,草原上空的星星闪闪发光、很亮、很美,我看着那一颗颗星星,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从库克乌孙出发三、四百公里,就到了巴音布鲁克的九曲十八弯天鹅湖景区。我们坐上了旅游观光车渐渐进入草原腹地。由于冰雪融化、雨水充足,在草地上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沼泽、湖泊、小溪,涓涓的水流汇集在一起,蜿蜒曲折如丝带般淙淙的流动。那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像一条白色的长龙。

我们骑马从山上下来,去寻找更多的天鹅。来到湖边,我远远看到了湖的对岸有许许多多的天鹅。有的在湖中自在地游着、戏耍着,有的在低空飞翔着、鸣叫着。湖边开满了野花,有紫色,有红色,有黄色。我们的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我们牵着马,来到湖边,马儿下水洗了个凉水澡,也洗去一天的疲劳。

走进巴音布鲁克 第3篇

梦幻般美丽的高山草原

从乌鲁木齐下飞机后,我们乘越野车沿天山公路直奔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秋天的阳光从山顶上照射下来,感觉特别温暖。山脚下是一片片泛黄的草滩,一直延伸到浅浅的峡谷河道里。峡谷地带因为有冰雪融水形成的小河的滋养,生长着密密的牧草。草地上,时常可以见到成群的羊、马或者牦牛。公路就修在天山脚下、峡谷边缘,几乎是贴着山侧,往下看时不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不久,随着地势逐渐升高,天渐渐变冷。抬眼已经能够望见雪峰,云雾缭绕,忽而又见艳阳高照。山上是一片黛绿色的茫茫林海。打开车窗,草原上清新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顿觉心胸开阔,仿佛灵魂得到了洗涤。

行走大半天后,终于抵达巴音布鲁克小镇。马路边立着的大型广告牌上写着“巴音布鲁克—世界最后的奇迹地,天鹅的故乡”。进入景区,展现在眼前的是茫茫的大草原。这里便是闻名世界的我国第二大高山草原,也是中国第一大亚高山高寒高甸草原—巴音布鲁克。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静县西北,位于天山山脉中部南麓的山间盆地中,海拔约2500米,四周为雪山所环抱,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季牧场。它养育了著名的天山马、新疆大尾羊、美丽奴羊、牦牛和双峰驼。每当盛夏来临,巴音布鲁克草原层峦叠翠,绿野无垠,湖沼广布,牛羊遍野,吸引无数的游客到此游览,一饱眼福。

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二千六百多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今天生活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土尔扈特牧民就是蒙古族的重要一支。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生活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人因难以忍受沙俄的迫害,在36岁的年轻领袖渥巴锡领导下,终于决定离开这片生活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地方,万里举义东归。途中多次遭受沙俄军队围堵和追杀,17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牺牲大半,最终到达伊犁河畔时仅剩下7万多人。他们于1773年回到祖国后,受到乾隆皇帝嘉勉,被安置在新疆最肥美的草原之一巴音布鲁克和开都河流域,从此,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成为土尔扈特人的家园。

二百多年来,土尔扈特人在这片泉水丰沛之地休养生息,他们日出而牧,日落而归,逐水草而居,爱护着这片美丽的草原,与鸟儿和谐共处,勾勒出一幅祥和的画面。

巴音布鲁克在蒙古语里意为“泉源丰富”。这里部分地区还有丰富的泉眼,是草原上除了冰雪融水和降雨之外又一重要的水源补给来源,形成了大量的沼泽草地、湖泊和河流。特别是发源于此的开都河,承载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80%以上的水资源给养能力,被誉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母亲河”。

著名的九曲十八弯景观位于开都河的上游河段。开都河在这里形成了八个大S形河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曲十八弯景观。日落时分,登上巴音乌鲁乡东南15公里的山头俯瞰辽阔的大草原,开都河如条金色的丝带缠绕在草原之间。它像是泉水和雪水汇聚而成的仙女飘带穿过天鹅湖,更像是上苍为巴音布鲁克这个翡翠王国披上的圣洁的哈达。当太阳落到草原之下时,漫天的红霞染红了整个草原,燃烧了整条河流。夕阳从云缝中把万道霞光射向草原,落日摇金,巴音布鲁克的日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据导游介绍,每年夏季,是巴音布鲁克最美的季节。巍然耸立的冰岭雪峰下,如茵的草原上星星点点地开放着蓝色、紫色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入夏以来充足的雨水,使巴音布鲁克草原成为草和花的海洋。羊群、牛群、马群在围栏外的草场上自由觅食,膘肥体壮;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炊烟袅袅。

也许因海拔较高的原因,这里的十月初已然是初冬的感觉,毛衣和风衣穿在身上似乎还不够暖和。草原上已看不到夏季时争奇斗艳的各种野花,惟有一直延伸到天边雪山脚下的金黄的牧草。广袤的草地中间,偶尔会见到一道窄窄的、浅浅的河流和若干个面积不大的水洼,就像是在一大块金黄的地毯上镶嵌着一道蓝色的金边或几朵蓝色的玛瑙玉石。这,便是比较典型的湿地生态。

亚洲最大的天鹅栖息地

一半的天空正阴着,空中飘浮着白色的、黑色的云块,空气中的水分越来越大,感觉似乎就快降水了。汽车在草原上行驶,仿佛在穿越一片永远走不到头的梦幻世界。道路两边都是金草地,那都是优质的“酥油草”。酥油草又名“羊茅”,草秆直立,稠密丛生,外稃具短芒,是羊最爱吃的一种牧草。牧草显然已经收割多回,所以只有脚踝那么高。

远处,散落着几百只美利奴羊、天山焉耆马或者“高原坦克”牦牛等家畜。有的像云朵掉落在草地上,有的像小花绽放,还有的像一粒粒挪动的小黑点。时不时地,还可以看到黑蚂蚁似的飞鸟,正低头在草地上啄食,突然又一阵风似地跃起,冲向天空。

“看,天鹅!”随车的导游叫喊起来。循声望去,只见灰茫茫的天空中,五个灰黑色的小精灵,组成一条斜线,正使劲伸长脖颈,徐缓地扇动着翅膀,奋力向着前方飞翔。它们的小腿因为紧张而绷得坚硬笔直,翅膀显然格外有力,使得它们很快便飞得越来越远,从清晰的雁形变成了一个个小黑点,然后大概是降落到了远方的湖泊或是水洼里去了。它们靓丽的身影从空中划过,如同闪电,又如同一道灰黑色的虹霓掠过天空,转瞬即逝。

原来,前方就是向往已久的我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天鹅湖。如果说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一幅巨大画卷,天鹅湖就是这幅巨画的灵魂所在。举世闻名的天鹅湖是草原上七个湖泊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我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它是一片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的天然高原沼泽地,由无数大小不等的湖泊、沼泽、涌泉以及状若游龙、蜿蜒盘旋的开都河组成的湿地系统。更为神奇的是,每一个弯流都像睡眠中天鹅弯曲的脖颈,呈现着优雅舒缓的姿态。

nlc202309021858

湿地区域内水草丰茂,气候湿爽,风光旖旎,是鸟类繁殖和度夏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128种鸟类,隶属14个目30个科80余种属。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黑鹳、金雕、白肩雕等8种,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盘羊、雪鸡等25种,不仅是国际候鸟南迁北徙的重要通道,也是各种珍贵鸟禽最钟情的乐园。

据有关专家介绍,全国四种天鹅中,有三种在这里栖息,分别是大天鹅、短嘴天鹅和疣鼻天鹅。栖息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雁鸭类,种数占我国雁鸭类的三分之一。1980年,这里被划为我国第一个天鹅保护区,后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这个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保护区,是当今世界上天鹅最多、最集中的繁殖区。

在每年5月至6月期间,上万只天鹅和其它候鸟不远千里从印度和非洲南部成群结队,飞越崇山峻岭迁徙而来。草原深处的天鹅湖就是它们栖身的乐园。从6月开始一直到9、10月份天鹅离开,都是拍摄和观赏天鹅的最佳时期。碧蓝的湖水中天鹅翩翩起舞,它们在寂寥空旷的草原上,自由歌唱着欢乐的颂歌。

天鹅湖畔,大大小小的天鹅、成群结队的雁鸥,在萦回如带的湖水中自由地游弋。我们发现,天鹅颈项很长,约占身长的三分之二,昂首、伸颈、弯曲时呈S型,线条柔曲、体态美丽。因为它们的气管特别长,弯曲成圈,像“交响乐队”的管号,所以叫声十分洪亮。

更有趣的是,天鹅群中,每隔一段就有几只“哨兵”,在其它天鹅觅食或休息时,伸长脖子警惕地环顾四周。当它们认为有可能发生危险,会突然连发“警报信号”,一阵鸣叫声过后,天鹅们渐次而动,拍打翅膀助跑一段距离后,飞向空中,逃离危险。

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哨兵”把同伴叫醒。在天鹅聚集的浅水湾,群鹅演奏“起床曲”,若是静静的黎明,五里以外都清晰可听。东方放红,太阳跃出湖面,“交响乐队”的演奏也达到了高潮,整个天鹅湖响彻“迎朝阳曲”。

忠贞不渝的“爱情鸟”

巴音布鲁克地理特征明显,用地质概念来描述,这里是一个典型的高位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地势平缓,盆地边缘有大量冰碛物组成的丘陵地,第四纪冰碛阶地以下为洪积扇带,四周雪山融化形成的无数大小河流汇入开都河中,流淌在巴音布鲁克的草原上,形成谷地底部的潮湿空气。

由于寒冷和冻土作用,这一区域缺少乔木,而潮湿的谷地却是一片肥沃的沼泽草甸。开都河从盆地中部穿过,河漫滩十分宽阔,曲流迂回于盆地间,形成漂亮的九曲十八弯以及大面积的草墩沼泽。每当夕阳西下,火红的晚霞映衬着蜿蜒曲折的开都河及其支流,如同金色的飘带缠绕在水丰草美的草甸上,唯美的景观令人难忘,如若不是看见远处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真会觉得这里就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2013年6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音布鲁克作为新疆天山的四个片区之一,以亚高寒草甸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和沼泽景观美的典型代表,顺利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插曲,险些让巴音布鲁克错失申遗的机会。最初新疆申遗重点是以博格达峰和托木尔峰为代表的天山垂直自然带谱,以及以喀拉峻—库尔德宁为代表的自然美景,并没有把巴音布鲁克列入,倒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在新疆考察时,极力推荐把巴音布鲁克湿地作为遗产提名地纳入申遗的范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和新疆申遗部门及时修改方案,保证了申遗工作的顺利进行。

的确,巴音布鲁克这处被群山包围的湿地,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能够体现新疆天山在高山湿地生态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春天,上万只天鹅从印度和非洲南部启程,穿越崇山峻岭到达巴音布鲁克,此情此景,让你不得不被这些迁徙的家族震撼并感动。这些天鹅以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为主,在碧绿的草原湿地上展开翅膀,优美的身姿如姑娘轻盈起舞。它们还在这里寻觅心仪的伴侣,繁衍生息,哺育幼雏,并教刚生下来的小天鹅游泳、觅食、飞翔,直至展开下一次不远万里的迁徙之旅。

清晨,当远处的蒙古包升起袅袅炊烟时,大大小小的天鹅们,有的开始休憩,有的开始觅食,有些勤奋的天鹅,展翅掠出湖面,飞过马背、羊群和蒙古包,在远方的山谷里盘旋。

太阳升起的时候,雪山的倒影渐渐清晰起来,野鸭、百灵、云雀等水鸟在湖面上掀起了热闹的“鸟语大合唱”,而休息的天鹅数量越来越多。天鹅睡觉的姿势也不尽相同,它们将颈插于翅下,或卧于地面,或单腿立于草丛,或飘浮于水面。

傍晚是天鹅觅食的高峰期,这时,天鹅们都在湖里跳起了精妙绝伦的“水中芭蕾”。它们时而倒立,身体几乎垂直地伸入水面;时而捕捉漂浮的草茎,脖颈来回转动;时而蹲入草丛,搜寻细嫩的小草叶。天鹅硕长的脖颈使它拥有优雅的体态,觅食时,它的脖颈可任意弯曲扭动,划出一道道柔滑的弧线。

天鹅是一种优美的动物,求偶时,它们用喙相碰或以头相靠。在天鹅湖考察时,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看到天鹅是成双成对在一起的。它们互相依偎、窃窃私语,互梳羽毛,一幅幅亲热浪漫的画面让人动情。

据说,天鹅结成终生伴侣后,孵雏的任务由雌雄双方轮流承担。雌天鹅每次大约产卵六颗。在雌天鹅孵卵时,雄天鹅就利用短时间出外觅食,或在窠巢附近站岗警戒,随时准备拍打翅膀击退敌手。

刚出生的天鹅颈短,绒毛稠密。几小时后即能奔跑和游泳。天鹅父母要精心照料它们的小宝贝几个月,直到它们学会飞翔和自己捕食。这些小天鹅在春暖花开后会重新飞回巴音布鲁克,在湖心小岛的草丛中再建个小窝,像它们的父母一样抚育自己的儿女,生生不息。

天鹅具有“一夫一妻”的生活准则, 令人动容的是,一旦结为伴侣,终生将会忠贞不渝。若遇到配偶不幸伤亡,另一只将会终身孤飞。更有甚者,一些天鹅甚至会因失去爱侣哀恸长鸣,直至不吃不喝殉情死去。

当地牧民把天鹅视为“贞节之鸟”、美丽天使和吉祥的象征,奉若神灵。在这里,从古至今人们都视猎杀天鹅和拣天鹅蛋为“罪恶行为”。在梦幻般美丽的天鹅湖,没有伤害,没有猎杀,人类在此似乎只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主角是天鹅,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还有它们的伙伴灰雁、斑头雁、白头鹞、燕鸥、雕、秃鹫等十余种珍稀鸟类。这里是鸟类繁殖、度夏、栖息的天堂。

由于巴音布鲁克草原处处风景如画,近几年到这里旅游的中外人士不断增加,使其在国外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

巴音布鲁克天山深处的最美湿地 第4篇

是啊,谁能想到在遥远的西部,在雄性十足的天山怀中还有这样一处柔情似水的绝美之地,我敢说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和我有同感。巴音布鲁克美在景观,美在生态,美在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可谓是人间的一片净土。

绘不尽的湿地风情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泉源丰富”,它位于天山山脉中部,四周雪山环抱,额尔宾山横亘东西,分隔出南北大、小尤鲁都斯两个盆地。从和静县城驱车进入天山中部山区,过巴仑台镇,地势逐渐抬升,之后是高原地带,山势豁然开阔。如果是夏季,满眼的绿色像宽广的地毯,铺向远方的平野和山峦。这里是新疆蒙古族的牧场,穿过海拔3200米的察汗努尔达坂,公路边有一处蒙古族牧民堆起的硕大的敖包,挂满经幡,过往司机和游客都要停下来,转转敖包,祈求平安顺利。如果留心观察,就会看到路边草地上涌出的泉水,一股股形成小溪,然后汇流成河,流向河谷地带,也许这就是开都河的正源,由小变大,慢慢舒展开柔美的身躯,一路西流,在小尤鲁都斯盆地上留下弯弯的曲线,构成了典型的高原湿地景观。

巴音布鲁克镇就坐落在开都河的回转之处,额尔宾山在这里戛然而止,形成断裂的垭口,开都河绕山而过,向东进入更广阔的大尤鲁都斯盆地。作为旅游胜地,游客也是从开都河拐弯处巨大的天鹅造型的大门进入景区,乘车几十公里,沿途观赏草原和湿地风光。

巴音布鲁克地理特征明显,用地质概念来描述,这里是一个典型的高位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地势平缓,盆地边缘有大量冰碛物组成的丘陵地,第四纪冰碛阶地以下为洪积扇带,四周雪山融化形成的无数大小河流汇入开都河中,流淌在巴音布鲁克的草原上,形成谷地底部的潮湿空气。由于寒冷和冻土作用,这一区域缺少乔木,而潮湿的谷地却是一片肥沃的沼泽草甸。开都河从盆地中部穿过,河漫滩十分宽阔,曲流迂回于盆地间,形成漂亮的九曲十八弯以及大面积的草墩沼泽。每当夕阳西下,火红的晚霞映衬着蜿蜒曲折的开都河及其支流,如同金色的飘带缠绕在水丰草美的草甸上,唯美的景观令人难忘,如若不是看见远处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真会觉得这里就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今天生活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土尔扈特牧民就是蒙古族的重要一支。清朝乾隆年间,生活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人因难以忍受沙俄的迫害,在领袖渥巴锡的领导下,终于决定离开这片生活了140多年的地方,万里东归。17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仅剩下7万多人到达伊犁河畔。清政府采取优恤政策,将巴音布鲁克和北疆部分草原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200多年来,土尔扈特人在这片泉水丰沛之地休养生息,他们日出而牧,日落而归,逐水草而居,爱护着这片草原,与鸟儿和谐共处,勾勒出一幅祥和的画面。

巴音布鲁克的申遗之路

2013年6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音布鲁克作为新疆天山的四个片区之一,以亚高寒草甸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和沼泽景观美的典型代表,顺利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插曲,险些让巴音布鲁克错失申遗的机会。最初新疆申遗重点是以博格达峰和托木尔峰为代表的的天山垂直自然带谱,以及以喀拉峻——库尔德宁为代表的自然美景,并没有把巴音布鲁克列入,倒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在新疆考察时,极力推荐把巴音布鲁克湿地作为遗产提名地纳入申遗的范围。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和新疆申遗部门及时修改方案,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做好前期工作,赶上了申遗的末班车。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新疆各级政府的干部们整天忙碌在申遗一线,向牧民宣传申遗,拆除核心区破旧的居民点,整治环境,恢复草场,保证了申遗工作的顺利进行。

生态家园天鹅湖

的确,巴音布鲁克这处被群山包围的湿地,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能够体现新疆天山在高山湿地生态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巴音布鲁克就是以天鹅及其他珍稀水禽、湿地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从地理上讲,盆地水源补给以冰雪溶水和降雨混合为主,部分地区有地下水补给,形成了大量的沼泽草地和湖泊。这里不光降水丰沛,还有天山融化的雪水和地下水,充足的水源造就了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造就了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场。湿地植物主要有苔草、水冬麦、水毛茛、毛茛、野黑麦、光叶眼子菜、看麦娘、珠芽蓼等,植被盖度达85%以上。草原中以优良牧草针茅和羊芽为主,还有早熟禾、冰草、棘豆等,植被盖度达50%~70%。这里鸟类资源丰富,共有灰鹤、白鹭、金雕、斑头雁、灰雁、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鸟类119种数十万只;兽类有20余种,其中属国家Ⅰ类保护的有8种,如雪豹、黑鹳、金雕、白肩雕等,Ⅱ级保护的有25种,如天鹅、盘羊、雪鸡等。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天鹅保护区,沼泽湿地栖息着近7000只野生天鹅,是世界最大的野生天鹅繁殖地,也是全球野生天鹅繁殖的南界。

巴音布鲁克最出名的自然是天鹅湖了。不过天鹅湖并不是个一般意义上的“湖”,而是一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由河流、湖泊、沼泽、涌泉组成的湿地系统。湿地区域内水草丰茂,气候湿爽,风光旖旎,是鸟类繁殖和度夏的栖息地。

春天,上万只天鹅从印度和非洲南部启程,穿山越岭到达巴音布鲁克,此情此景让你不得不被这个迁徙的家族震撼并感动。这些天鹅以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为主,在碧绿的草原湿地上展开翅膀,优美的身姿如姑娘轻盈起舞。它们还在这里寻觅心仪的伴侣,繁衍生息,哺育幼雏,并教刚生下来的小天鹅游泳、觅食、飞翔,直至展开下一次不远万里的迁徙之旅。

清晨,当远处的蒙古包升起袅袅炊烟时,大大小小的天鹅们,有的开始休憩,有的开始觅食,有些勤奋的天鹅,展翅掠出湖面,飞过马背、羊群和蒙古包,在远方的山谷里盘旋。太阳升起的时候,雪山的倒影渐渐清晰起来,野鸭、百灵、云雀等水鸟在湖面上掀起了热闹的“鸟语大合唱”,而休息的天鹅数量越来越多。天鹅睡觉的姿势也不尽相同,它们将颈插于翅下,或卧于地面,或单腿立于草丛,或飘浮于水面。傍晚是天鹅觅食的高峰期,这时,天鹅们都在湖里跳起了精妙绝伦的“水中芭蕾”。它们时而倒立,身体几乎垂直地伸入水面;时而捕捉漂浮的草茎,脖颈来回转动;时而蹲入草丛,搜寻细嫩的小草叶。天鹅硕长的脖颈使它拥有优雅的体态,觅食时,它的脖颈可任意弯曲扭动,划出一道道柔滑的弧线。

所有依靠这片湿地生存的生物,它们各守天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生物间的平衡,也正是因为这种平衡,才成就了巴音布鲁克湿地的美丽。在湿地核心区,一般游客不能进入,即便偶尔有陌生人闯入,天鹅也会远远离开,但是,天鹅对当地牧民不会防范,也许是牧民的善意举止甚至身上的气味让天鹅有信赖之感。

“天鹅爸爸”拉格娃

在巴音布鲁克天鹅保护站,我曾经采访一位天鹅保护员拉格娃,他20年如一日地行走湿地,收养那些由于越冬后不慎掉队,或受伤不得不留下的天鹅。拉格娃对这些天鹅如对待自己的孩子,每天精心照料,久而久之,病愈的天鹅对其眷恋,不愿离开,或有些离开了,隔年回来仿佛仍旧记得他,常常盘旋不走。拉格娃已到退休年龄了,但是他仍旧留在巴音布鲁克,无法与天鹅分开,他被人们称为“天鹅爸爸”,拉格娃就是生活在巴音布鲁克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分支的土尔扈特人。

在这一片遥远的西域地带,人与鸟类的情感得以缓慢而悠长地展开,就像蒙古长调一般,谱写了一段悠长而浓郁的情感之歌。这个天鹅驻足的地方,就是巴音布鲁克。

巴音布鲁克草原 第5篇

巴音布鲁克亚高山草原生态系统CO2源/汇关系初步研究

利用光合作用仪,在牧草生长量最大的7,8月份,对围栏封育条件下亚高山草原CO2的.源汇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围栏封育条件下,CO2净固定量为19.65 g/m2・d;而自然放牧条件下则为19.24 g/m2・d,表明自然放牧条件下,草地植被对CO2的固定能力稍弱;从源汇关系日变化来看,围栏封育下,16:00以前是明显的碳的强汇,占到日总CO2净固定量的85.60%;自然放牧条件下,出现了4个弱汇,即9:00,13:00,14:00和21:00,其中15:00~20:00对CO2固定量占到日固定量的70.17%.围栏封育条件下草地植被对CO2的固定呈现先强后弱的趋势,而自然放牧条件下则相反.

作 者:贾宏涛 蒋平安 程路明 赵成义 JIA Hong-tao JIANG Pin-gan CHENG Lu-ming ZHAO Cheng-yi  作者单位:贾宏涛,蒋平安,程路明,JIA Hong-tao,JIANG Pin-gan,CHENG Lu-ming(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赵成义,ZHAO Cheng-yi(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9(4) 分类号:Q948.156 关键词:亚高山草原   碳源   碳汇  

巴音布鲁克擦着雪山飞翔的翅膀 第6篇

巴音布鲁克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四周雪山环抱,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的水源是天山的冰雪溶水,大量的沼泽草地和湖泊是鸟类生存的美好家园。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海拔约2500米,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这里有鸟类128种,栖息着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是鸟类繁殖和度夏的栖息地。

新疆,我国最边远的内陆省份,这里以独特的维吾尔族风情和润泽的美玉著称。说到美玉,我们就会联想到新疆和田的羊脂玉,它产自山中,是冰雪融水亿万年润泽的精灵。而这里的天鹅,在远天远地的天山飞翔,美丽的羽毛和洁白的冰雪像和田美玉一样释放着古老而神圣的光泽。

当我们辗转进入巴音布鲁克草原极目远眺,看到天鹅掠出湖面,飞过马背、羊群和蒙古包,洁白的翅膀与雪山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一下子静了下来,随着这一抹洁白起伏,不会再想其他的任何东西。这是纯洁的力量,是静止的雪山和飞翔的天鹅带给我们的内心震撼。

在平原沉静的湖面,我们想象中的天鹅是那么的雍容华贵,像一个贵妇人在展示自身的美丽;在巴音布鲁克,我们看到的天鹅是振翅高飞,是凌空盘旋,是人类内心洁净的重合。它的飞翔如同雪山的流动飘带,一端是沉静凝固的时间,一端是俯视苍穹的眼睛。

雪山的内核是什么?天鹅的飞翔中又包涵怎样的秘密?它的起飞和降落是千年前的宿命还是瞬间的选择?这一切仿佛是人类的远方,不需要注解,但身处这样的环境,内心的琴弦就会不自觉地拨动。

天鹅还在飞翔,还在以群飞的一字型队列和扇动的翅膀告诉人们美的方向。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美,这种美连接着自己的生活。一张漂亮的青春脸庞是美的,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是美的,一个回肠婉转的人生故事是美的,一个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家庭是美的……天鹅的飞翔告诉我们简单也是美的。这种美,可以简单到一个字“飞”,可以简单到一个动作“展翅”,但这种简单却给予了我们很多,在我们的内心留下了久久不息的波澜。

巴音布鲁克草原

巴音布鲁克草原(精选6篇)巴音布鲁克草原 第1篇一、巴音布鲁克草原概况(一) 自然地理状况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我国第一大亚寒高山高寒草甸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