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不同施用量试验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不同施用量试验(精选12篇)

不同施用量试验 第1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9年设在黑龙江省胜利农场十队1号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多年老水田, 有机质含量为3.76%, pH值为5.9。土壤中含速效磷20.81mg/kg、速效钾282mg/kg、速效氮213.59mg/kg、速效硅331.86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三江1号、空育131。供试肥料为46%尿素、磷酸二铵、50%硫酸钾。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 在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 选取4个不同的磷肥施用量、两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同时采取常规施肥作对照。各处理插秧期一致, 每处理区面积0.13hm2。试验共设5个处理, 处理1每公顷施尿素216kg、磷酸二铵30kg、硫酸钾135kg;处理2每公顷施尿素204kg、磷酸二铵60kg、硫酸钾135kg;处理3每公顷施尿素193.5kg、磷酸二铵90kg、硫酸钾135kg;处理4每公顷施尿素181.5kg、磷酸二铵120kg、硫酸钾135kg;处理5为对照, 采取常规施肥, 每公顷施尿素150kg、磷酸二铵90kg、硫酸钾75kg。

4月3日浸种, 4月13日播种, 4月20日出苗, 5月8日整地。整地时全层施肥, 公顷施尿素总量的30%、硫酸钾54kg作基肥。选择的除草药剂为进口药剂农思它, 水整地后甩施, 每公顷用量为3450mL, 井水灌溉。5月17日插秧, 分蘖期全田公顷撒施返青肥尿素30%, 穗肥硫酸钾81kg、尿素30%, 全田公顷喷施爱丰液肥1875g。7月12日喷施防病药剂一次, 7月20日航化作业防病药剂一次, 9月25日成熟收割。在成熟前取样考种, 每处理取3点, 查有效穗数、平方米穗数, 取5穴进行取样考种, 每点取3m2晒干, 进行脱谷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空育131的各配比施肥均较当地常规施肥增产, 但产量提高不明显。每公顷施尿素193.5kg、磷酸二铵90kg、硫酸钾90kg的处理表现较好, 公顷产量增加214.5kg, 增产率为2.3%。三江1号各处理以每公顷施尿素193.5kg、磷酸二铵90kg、硫酸钾90kg的处理表现较好, 公顷产量增加352.5kg, 增产率为3.9%。

3小结

番茄施用不同叶面肥效果分析 第2篇

番茄施用不同叶面肥效果分析

为了使番茄稳健生长,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农二师二十一团试验站对番茄进行了不同微量元素肥料喷施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作 者:李世荣 刘英姿  作者单位:农二师二十一团试验站,新疆 刊 名:新疆农垦科技 英文刊名:XINJIANG FARMLAND RECLA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2(2) 分类号:S641.2 S143.7 关键词: 

锌肥不同施用方式的试验报告 第3篇

【关键词】锌肥;施用方式;玉米产量

1 试验目的

为展示节水农业中锌肥应用效果,广泛宣传锌对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作用,提高企业、农民对锌肥重要性的认识,开展节水农业中锌肥应用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

2013年5月3日—2013年9月28日

2.2 试验地点

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场

2.3 试验地基本情况

土壤类型:壤质草甸土 土壤质地:粘壤

前茬作物名称:玉米 前茬作物产量:700kg

前茬作物施肥量:三元复合肥(N13P17K15) 30kg/亩

土壤分析结果:

2.4 试验作物

名称:玉米 品种:郑单958

2.5 试验肥料

ZnSO4·H2O

2.6 试验处理

处理1 对照 三元复合肥 (N13P17K15) 30kg/亩

处理2 对照+底肥ZnSO4·H2O 2kg/亩

处理3 对照+水肥一体化施用ZnSO4·H2O 2kg/亩

2.7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30㎡,二次重复。同时做大区示范对比,大区面积10亩.

2.8 田间管理

玉米于5月3日播种,处理1和处理2做底肥一次施入,种肥隔离5—10cm。处理3通过水肥一体化施用。5月14日出苗,6月26日追肥,亩追尿素25kg,各处理株数一致,单打单收,9月28日收获。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锌肥对玉米生育时期的影响

表1 玉米时期调查表

各处理间玉米生育时期差异不大。

3.2 锌肥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表2 玉米生育性状调查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处理1相比,各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方面均有所增加。

株高:处理2、3分别比处理1多2.9cm和6.4cm。

穗长:处理2、3分别比处理1多0.7cm和1.3cm。

穗粒数:处理2、3分别比处理1多20.2个和14.8个。

千粒重:处理2、3分别比处理1多6g和16g。

3.3 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表3 玉米产量调查表

施用锌肥的处理2、3和处理1相比,产量有明显增加。

亩产量:处理2、3分别比处理1增产43.1kg和67.6kg。

增产率:处理2、3分别比对照增产5.6%和8.9%。

3.4 锌肥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表4 经济效益分析表

处理2亩纯效益比处理1增加51元。

4 结论

我地玉米施用锌肥可以增产,亩施2kg锌肥增产43.1kg,水肥一体化亩施2kg锌肥增产67.6kg。

虽然水肥一体化施锌肥亩产值较高,但固投入也高,亩纯效益相比较反而不高。因此建议锌肥底施较适宜。

作者简介:

油菜硼肥不同施用量田间试验研究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街道办事处大丰村某农户的责任地进行。试验地为中等肥力水平的典型土壤红黄泥。土壤含有机质26.9 g/kg、碱解氮132 mg/kg、有效磷18.5 mg/kg、速效钾125 mg/kg, p H值5.8。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尿素 (含纯N 46%) 、过磷酸钙 (含P2O512%) 、氯化钾 (含K2O 60%) , 硼砂 (含B 15.0%) 。供试油菜品种为湘油五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油菜在最后一次整地时用碳酸氢铵352.5 kg/hm2、过磷酸钙499.5 kg/hm2、氯化钾124.95 kg/hm2作基肥, 不施用硼肥, 苗肥施用尿素32.55 kg/hm2, 薹肥施用尿素65.25 kg/hm2 (CK) ;油菜在最后一次整地时施用与CK等量碳酸氢铵、氯化钾, 再施用硼砂15 kg/hm2作基肥, 苗肥施用与CK等量尿素, 薹肥施用与CK等量尿素 (A) ;油菜在最后一次整地时施用与CK、处理A等量碳酸氢铵、氯化钾、硼砂22.5 kg/hm2作基肥, 苗肥施用与CK、处理A等量尿素 (B) , 薹肥施用与CK、处理A等量尿素。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3.3 m[3,4]。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10月5日施基肥, 10月8日移栽, 11月19日施苗肥;2014年3月27日施薹肥, 5月26日收获, 收获时分小区单独收获, 单独称重计算各小区产量[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 油菜施用硼肥的处理A的株高、主茎总节数、分枝数、分枝位、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茎干重、角果干重分别比CK高2.25 cm、0.05个、0.35个/株、4.13 cm、1.25个/株、2.05粒、0 g、0.19 g/株、0.25 g/株;油菜施用硼肥的处理B的株高、主茎总节数、分枝数、分枝位、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茎干重、角果干重分别比CK高5.58 cm、1.66个、0.94个/株、6.22 cm、12.34个/株、2.59粒、0.15 g、1.95 g/株、0.90 g/株。

2.2 不同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油菜施用硼肥的处理A比CK增产51.0kg/hm2, 增产率为3.77%;处理B比CK增产99.0 kg/hm2, 增产率为7.32%。经F检验, 处理B比CK增产达显著水平。

2.3 不同处理对油菜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 油菜施用硼肥的处理A比CK平均增产51.0 kg/hm2, 增加纯收入171.90元/hm2, 油菜喷施硼肥的处理B平均产量为比CK平均增产99.0 kg/hm2, 增加纯收入424.35元/hm2, 经济效益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油菜施用硼砂22.5 kg/hm2比不施硼砂的株高、主茎总节数、分枝数、分枝位、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茎干重、角果干重均显著增加, 增产率为7.32%;增加纯收入424.35元/hm2, 投入产出比为1.00∶4.85。油菜种植适量施用硼砂, 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经济效益明显。综上所述, 硼砂在益阳市赫山地区油菜上施用具有显著增产效果。

摘要:油菜硼肥不同施用量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油菜施用适量硼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油菜,硼肥,施用量,增产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肥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张道勇, 王鹤平.中国实用肥料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金耀青, 张中原.配方施肥法及其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刘立岩, 李伟, 王洪波, 等.硼肥对春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6) :86-87.

邦图有机肥在茶园中施用试验初报 第5篇

邦图有机肥在茶园中施用试验初报

昆明邦图科贸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邦图牌有机肥,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并且无污染、无公害,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N、P、K≥4%、pH值:6.5-7.5、有机质≥30%、腐植酸≥10%、水分20%.

作 者:玉香甩 殷丽琼 刘德和 王鹏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勐海,666201刊 名:福建茶叶英文刊名:TEA IN FUJIAN年,卷(期):32(1)分类号:S5关键词:

不同施用量试验 第6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不同施氮肥量的小麦产量实验得出施氮肥可对小麦产量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施氮肥 施用方式 吸肥规律 生长动态

一、实验目的

摸清当前农艺条件下,不同施N量的小麦生长动态及增产效应,以便寻求出小麦高产、高效的经济施N量及其N肥利用率高的有效途径。

参试材料

豫麦18原种。

二、 田间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三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东西2米,南北9米,共计每小区18平方米(表一)。

三、 试验条件

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为潮黄土,肥力中等,前茬武育粳3号。10月21日全部采用人工深挖,10月24日机条播行距25cm,亩播种量9kg。

氮肥总用量设0、12、16、18、20、22kg/亩6个处理。其中基肥:追肥6:4,所有小区基施有机肥秸秆200kg/亩,同时亩施KCL20kg、过磷酸钙40kg,无机氮肥中基肥统一为碳铵,追肥为尿素,追施的氮肥分壮蘖肥,拔节孕穗肥两次,每次用量为追肥总量的50%,所有处理壮蘖肥在3叶期施用,拔节孕穗肥在叶龄余数为2.5左右施(附表二)。

四、 试验结果

五、 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的5个处理比不施氮肥的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施肥方式相同,不同施氮肥的五个处理中,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每亩有效穗,每穗粒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存在问题:由于土肥站试验下达较晚,10月下旬连续阴雨,土壤墒情较差,导致播期推迟到10月24日。

杂交晚稻氮肥不同用量田间试验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超级杂交晚稻金优299;供试肥料:稻草、尿素 (含N 46%) 、钙镁磷肥 (含P2O512%) 、氯化钾 (含K2O 60%) 。

1.2 试验地点

笔架山乡中塘村刘可知户承包的长五斗、白散泥。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 各处理施肥水平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重复3次,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3.3m2, 四周设保护行。小区排列如图1所示。

1.4 肥料施用方法

稻草还田, 尿素的70%、钙镁磷肥作基肥, 尿素的30%、氯化钾在插秧后第4天作追肥。

1.5 田间操作

试验于6月21日播种, 7月18日插秧, 7月21日追肥和化学除草, 10月18日收割, 并在各小区采集植株样品5蔸进行经济性状考查, 各小区产量实行单打、单晒、单过秤。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对照 (CK) 有效穗、千粒重、株高等经济性状都劣于其他处理, 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 水稻的经济性状基本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结实率则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处理5结实率最高, 达84.78%。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对照 (CK) (即基础地力) 产量为4 084.1kg/hm2, 在施纯N 0~180kg/hm2范围内, 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 水稻产量逐渐增加;但继续增加氮肥用量, 水稻产量降低。通过方差分析, 5个施氮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 益阳市赫山区超级杂交晚稻施氮量以施纯N 180kg/hm2左右为宜。

3 结论

试验表明, 在施纯N 0~180kg/hm2范围内,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水稻产量呈递增的趋势;但氮肥过量, 产量反而会下降。从产量结果分析, 益阳市赫山区超级杂交晚稻施氮量以施纯N 180kg/hm2左右时产量最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肥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张道勇, 王鹤平.中国实用肥料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水稻施用不同硅肥效果对比试验 第8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于2013年设在兴凯湖分公司科技园区, 土壤为沼泽草甸土, 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5.71mg/kg, 速效氮240mg/kg、速效钾235mg/kg、速效磷62.7mg/kg, pH值6.27。试验区前茬为水稻, 秋翻、春整地。取小兴凯湖水自流灌溉, 排水至松阿察河。无霜期159d, ≥10℃活动积温为2969.0℃。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26号。供试肥料:哈尔滨硅肥 (黑龙江神农神宇肥业有限公司) 、希林索硅肥 (大连希林索科工贸有限公司) 、神归硅肥 (佳木斯三兴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硅氮肥 (黑龙江北大荒肥业有限公司) 。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 共设5个处理, 不设重复, 每个处理试验面积0.33hm2。处理1为对照, 采取当地常规施肥 (不施硅肥) ;处理2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 公顷用哈尔滨硅肥150kg作基肥施入;处理3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 公顷用希林索硅肥150kg作基肥施入;处理4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 公顷用神归硅肥150kg作基肥施入;处理5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 公顷用硅氮肥150kg作基肥施入。

栽培管理:种子处理统一浸种催芽, 4月11日育秧播种, 插秧时期3.5秧龄, 插秧规格30cm13cm, 本田管理按“三化一管”要求进行田间管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物候期调查

通过生育期调查结果可知, 在播种期相同的前提下, 施用哈尔滨硅肥和硅氮肥的处理较不施硅肥的处理分蘖期提前6~9d, 不施硅肥和施用希林索硅肥的处理抽穗期较其它处理提前1~3d。

2.2 不同处理生育性状调查

通过生育性状调查结果可知, 不施硅肥的处理较其它处理单株分蘖数少0.39~1.29个, 施用神归硅肥的处理平方米茎数达到525株, 同时该处理的株高较其它处理高2~7cm, 各处理间叶宽无明显变化。

2.3 不同处理发病情况调查

通过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可知, 褐变病较纹枯病和鞘腐病发病严重, 不施硅肥的处理鞘腐病病情指数较其它处理高0.36%~0.54%, 施用希林索硅肥的处理褐变病发病较轻, 施用神归硅肥的处理纹枯病和鞘腐病发病较轻。

2.4 不同处理室内考种调查

通过产量性状调查结果可知, 施用哈尔滨硅肥、希林索硅肥、神归硅肥、硅氮肥的处理平方米有效穗数分别较对照不施硅肥的处理高5、90、30、110株, 施用硅氮肥的处理结实率较高, 为93.9%, 施用哈尔滨硅肥、希林索硅肥、神归硅肥、硅氮肥的处理的千粒重分别较对照不施硅肥的处理高0.68、1.63、0.94、1.60g, 在实脱产量方面, 施用哈尔滨硅肥和希林索硅肥的处理较对照不施硅肥的处理高735.6、351.8kg/hm2。

3 小结

不同施用量试验 第9篇

关键词:钾肥,龙薯14,产量

钾肥可以促进甘薯块根形成层的发育, 提高茎叶的光合效能, 加快光合产物的运转, 增加块根产量, 是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养分之一, 对甘薯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科学引导农民施肥是提高甘薯产量的重要途径。目前, 广大农民朋友为获得较高的甘薯产量和经济效益, 往往过量施用化肥, 不施或很少施用有机肥, 施肥结构极不合理不仅造成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低、土壤养分过量积累和次生盐渍化, 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且增加农民投入, 试验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4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还会降低甘薯品质,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提高甘薯新品种龙薯14的产量和商品品质, 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条件下, 对不同钾肥施用量影响龙薯14产量、商品薯率进行研究, 以确定甘薯新品种龙薯14最佳钾肥施用量, 为该品种在长汀县推广种植及优化甘薯施肥技术, 实现甘薯生产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甘薯品种选用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选育的新品种龙薯14。试验用肥:氮肥选用尿素, 磷肥选用过磷酸钙, 钾肥选用硫酸钾。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福建省长汀县童坊镇青潭村境内进行。该地域海拔高度540m,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均气温18~19.5℃之间, 年降雨量1 550~1 750mm。试验地属平洋田, 土质沙壤土, 肥力中等, 水利条件好, 排灌方便, 光照充足。前作为上年水稻。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计7个处理 (见表1) , 其中:处理1号无肥区 (CK) 不施氮磷钾肥, 处理2-7号在每亩施用纯氮6kg、纯磷6kg的条件下, 分别施用纯钾0kg、6kg、12kg、18kg、24kg、30kg。

每小区面积25m2, 随机区组排列, 三次重复, 21个小区, 田块四周设保护行畦, 每小区种植132株, 单行种植, 折合每亩667m2种植3 520株。划定小区面积后, 各处理区按试验设计要求所需肥料一次性基施。氮肥选用尿素, 磷肥选用过磷酸钙, 钾肥选用硫酸钾。施肥方法:畦中开一条施肥沟, 各处理区按设计要求的氮、磷、钾肥拌匀一次性施入沟中, 用细土覆盖后再摆放薯苗。于6月20日种植, 自然降水浇灌, 期间中耕除草培土2次, 注意加强病虫防治, 11月7日收获, 全生育期140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鲜薯产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7种施肥处理结果:1号无肥区 (CK) 鲜薯亩产量仅1 921kg, 6个施肥区鲜薯产量都比CK区有不同幅度增产。鲜薯产量最高的是5号处理区, 亩施纯氮、磷肥各6kg、钾肥18kg, 亩产量2 512kg, 比CK区亩增591kg, 比增30.8%。其余4种施钾肥处理区之间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从产量结果显示, 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 鲜薯产量随之提高, 但是施钾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钾肥施用量愈多, 鲜薯产量随之下降, 中、小薯比例随之提高。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定, 5、6号处理产量达极显著水平。

2.2 商品薯比例

经对各处理区取样调查, 从表3中看出, 虽然7个处理鲜薯商品率都达到90%以上, 但1号处理区中薯比例达62.2%, 大薯比例仅占28.8%, 小薯还有9%, 其它施肥处理区大薯都达到或接近50%以上, 同时也看出高施钾处理区6号、7号, 大薯比例未显示最高, 小薯比例比中等施钾处理区4、5号增加。2、4、5号施钾处理区大、中、小薯比例基本相似, 大薯比例比其它处理区居高, 但再比较理论产量, 还是4号和5号施钾处理区商品性较好。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甘薯可以鲜食, 又可加工淀粉。就以鲜薯市场价计算, 以施氮、磷、钾肥的5号处理与1号无肥区 (CK) 对比, 亩增鲜薯591kg, 商品率92.6%计算即547kg, 鲜薯按0.90元/kg折价, 价值492.3元, 投入硫酸钾肥36kg合158.4元, 尿素14.3kg合40元, 过磷酸钙55kg合37.4元, 三项化肥成本合计235.8元, 每亩施肥增加经济效益256.5元。低钾施肥3号处理区比CK区亩增鲜薯201kg, 按商品率91.7%计算即184kg, 鲜薯按0.90元/kg折价, 价值165.6元, 投入氮、磷、钾肥成本130.2元, 每亩提高净效益35.4元。高钾施肥7号处理区比CK区亩增鲜薯370kg, 按商品率93.4%计算即345.6kg, 鲜薯按0.90元/kg折价, 价值311元, 投入氮、磷、钾肥成本341.4元, 每亩净效益为-30.4元。同样方法可以计算出2、4、6号处理区净效益分别为103.5元、208、5元、135.3元。与1号无肥区 (CK) 对比, 处理区净效益从高到低排列为5>4>6>3>2>7, 由此可见, 5号处理区经济效益最好。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品种龙薯14薯干与淀粉产量较高, 薯块干物质达28%~32.1%, 含淀粉15%, 薯形好, 大中小薯比例适当, 产量高, 商品率达90%以上, 抗病强, 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适宜在福建省长汀县境内推广种植。

江都市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的试验研究 第10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0年实施, 各试验点概况如表1所示。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

1.3 试验设计

在磷、钾等营养元素满足的条件下, 开展氮肥单因子试验[6,7]。根据近几年水稻“3414”试验和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 确定水稻不同土壤2水平的施氮量, 设6个处理, 各处理施氮量如表2所示, 均施P2O53.6 kg/666.67 m2, 施K2O 6.0kg/666.67 m2。3次重复。

(kg/666.67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产量分析

各试验点不同处理的产量变化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试验点的产量呈现“升升略降”的趋势。说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 施用适量的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但是过量的氮肥会使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2.2 不同土壤类型的最佳经济施氮量

根据氮肥效应方程, 计算出不同土壤最高产量的适宜施氮量, 如表3所示。各试验点的最佳经济施氮量与近几年水稻“3414”试验和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kg/666.67 m2)

2.3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如表4所示, 江都市农科所试验点以处理6净效益最高, 武坚镇新垛村试验点以处理4净效益最高, 仙女镇横沟村试验点以处理4净效益最高, 浦头镇兴浦村试验点以处理4净效益最高。

注:按纯N 3.9元/kg、P2O54.8元/kg、K2O 5.2元/kg、稻谷2.6元/kg计算。产投比指各处理与处理1相比, 增加的效益与增加的成本之比。净效益指水稻产值与纯N、P2O5、K2O投入成本之差, 人工成本不计。

注:a、b、c、d分别表示江都市农科所、武坚镇新垛村、仙女镇横沟村、浦头镇兴浦村试验点。

3 结论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但施用过量的氮肥, 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根据各试验点的结果, 初步确定江都市黑烘土适宜施氮量为18.23 kg/666.67 m2, 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5.27 kg/666.67 m2;乌黏土适宜施氮量为18.97 kg/666.67 m2, 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6.00 kg/666.67 m2;小粉土适宜施氮量为20.46 kg/666.67 m2, 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6.40 kg/666.67 m2;小粉砂土适宜施氮量为20.91 kg/666.67 m2, 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7.20 kg/666.67 m2。

参考文献

[1]李静.水稻高产优化施肥的模拟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3) :76-79.

[2]詹其厚, 陈杰.氮钾肥配合对沿淮地区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2) :50-52.

[3]刘艳阳, 张洪程, 胡星, 等.精确和常规施氮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 (4) :35-36.

[4]刘立军, 王志琴, 桑大志, 等.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 2002, 23 (3) :46-50.

[5]林德喜, 胡锋, 范晓晖, 等.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转化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12 (4) :453-456.

[6]阴小刚, 余增钢, 吴晓芳, 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52-53.

不同施用量试验 第11篇

关键词:沼液;砷含量;生菜;土壤

中图分类号: X131.3;S636.20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110-02

收稿日期:2013-06-14

基金项目:江苏省南通市科技项目(编号:K2010039)。

作者简介:欧杨虹(1982—),女,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E-mail:ouyanghong530@163.com。随着沼气工程在全国范围的大力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建设大型畜禽养殖场时并未考虑沼气发酵副产物沼液的去处,没有配套农田对沼液进行消纳,使沼液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重大的环境隐患[1]。畜禽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液中含有大量N、P、K、微量营养元素、氨基酸、酶类及对植物病虫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等,因此合理利用沼液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同时沼液是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经厌氧发酵后的产物,不但能够部分代替化学肥料施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提供土壤必要的水分,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我国居民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由于大型养猪场为了使猪在生长期内快速育肥和减少疾病发生,在日常饲喂中使用了氨苯砷酸,其通过猪的新陈代谢残留于猪粪中,厌氧发酵后沼液中砷含量明显升高。近年来大量沼液被农用,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业生产费用的同时,也将沼液中毒性强、迁移慢、具有累积性的重金属带到土壤中,并通过土壤—作物系统进入农作物体内。因此,沼液中重金属是否会在长期农用过程中导致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已逐渐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4]。因此,探讨沼液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迁移和累积特征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多侧重于沼液对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而关于沼液农用对土壤和生菜重金属砷含量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沼液施用量对生菜产量以及生菜和土壤中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沼液在蔬菜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生菜品种为速生散叶生菜。供试沼液取自江苏省如皋市中海养殖场,基本理化性质为:总氮含量258.6 mg/L,全磷含量38.2 mg/L,全钾含量98.2 mg/L,砷含量 15.6 mg/L,铜含量 0.356 mg/L,铬含量 0.353 mg/L,铅含量0.085 mg/L,EC值 8.14 mS/cm,COD 含量892 mg/L,pH值7.65。供试土壤为灰潮土,基本理化性质为:质地轻壤土,有机质含量10.28 g/kg,碱解氮含量45.6 mg/kg,速效磷含量 9.39 mg/kg,有效钾含量76.03 mg/kg,pH值7.04,砷含量4.13 mg/kg。

1.2盆栽试验

在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温室进行盆栽试验。所用盆钵为塑料盆,每盆装土4 kg,土层深度20 cm。于2012年10月2日播种,11月3日移栽生菜幼苗,每盆定植1株生菜。试验共设6个处理,其中1个清水对照(处理1)和5个施沼液处理(处理2~6),每个处理7次重复。处理2~6的沼液总用量分别为660、1 320、2 000、2 660、4 000 mL,分 10次施入土壤中。各处理在同日完成沼液施用,且保证各处理每次施入的水分总量基本相等,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

1.3样品采集及处理

1.3.1样品采集于2013年3月4日采集植株地上部。生菜成熟采收时,分盆采收地上部,采集后装入大信封袋,带回实验室称鲜重,70 ℃杀青30 min后于50 ℃烘干,称干重并磨细。收获植株后采集土壤样品,取样深度分别为0~5 cm和5~20 cm,风干、磨碎,分别过20、100目筛后待用。

1.3.2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土壤中砷含量测定采用 GB/T 22105.2—2008《原子荧光光谱法》。植株中砷含量测定采用GB/T 5009.11—2003《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植株和土壤样本时分别用GBW 07602(GSV-1)——灌木枝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和GBW 07408——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黄土)进行质量控制。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施用沼液对生菜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施用沼液对生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处理5的生菜产量最高,达到157.54 g/盆,较未施用沼液的对照(处理1)提高了639%,达到极显著性差异。处理4、5、6的生菜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3,分别比处理2增加50.0%、58.3%、380%,比处理3增加497%、580%、37.7%。随着沼液施用量增加,生菜产量随之增加,但增加到一定量后,生菜产量的变化已不显著。在本研究条件下,每盆生菜施用2 660 mL沼液已经能够满足生菜生长需要,在沼液施用量为4 L时生菜产量略有下降,说明沼液施用量过大不利于生菜产量的增加。

nlc202309040727

从图2可以看出,施用沼液后生菜的干物质累积量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仍以处理5的生菜干物质量最高,为 1164 g/盆,较对照增加344%,达到极显著差异。处理2、3间生菜干物质量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处理4、5、6有显著性差异。处理4、5、6的生菜干物质量分别比处理2增加13.4%、258%、17.5%,比处理3增加10.2%、23.3%、14.2%。

比较各处理生菜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的变化可以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干物质累积量的变化较产量更缓和一些,这是由于在生育后期施用沼液量较多处理的土壤肥力保持较好,生菜叶片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含水量较高,因此生菜产量较干物质量的累积变化趋势更剧烈。

2.2施用沼液对生菜砷含量的影响

由于生猪养殖过程中添加了含砷的饲料添加剂,代谢后通过粪便形式排出,粪便经厌氧发酵后金属砷留在了沼液中,这是沼液农用可能会造成农产品砷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施用沼液后生菜中砷含量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以施用沼液最多的处理6生菜含砷量最高,达到 0.469 mg/kg,分别较处理1~5高148.1%、86.1%、103.9%、383%、13.8%,且显著高于处理1~4。处理1、2、3的生菜含砷量间没有显著差异(图3)。在供试条件下,生菜中砷含量未超过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砷含量限量标准(<0.5 mg/kg)。

2.3施用沼液对土壤砷含量的影响

不同沼液施用量处理的土壤砷含量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以处理6的土壤砷含量最高,达到6.81 mg/kg,但未超出GB 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砷限量标准(<25 mg/kg)。处理6的土壤砷含量分别较处理1~5高出629%、46.8%、34.3%、30.2%、4.4%,处理6、5之间没有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处理1~4。由图4可以看出,沼液施用量与土壤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生菜生长过程中向土壤施入不同量沼液会造成土壤砷含量差异显著。

3结论与讨论

生菜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在大城市近郊的栽培面积较大,生菜喜在透性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上生长。由于沼液是经畜禽粪便厌氧发酵而成,含有不同矿化能力的有机成分,速、缓供肥能力兼备,沼液中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腐殖酸、有机质、氨基酸、生长激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且在土壤中的保肥时间较长,对促进作物生长有重要作用[5]。在本研究条件下,沼液施用量增加有利于生菜产量的提高和干物质量的积累,并且在沼液施用量为 2 260 mL 时,生菜具有最大的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而沼液施用量超过2 260 mL时,出现生菜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沼液施用量的选择对于最佳生菜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覃舟[6]对紫甘蓝、韩晓莉等[7]对油菜的研究显示,沼液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会取得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效应。

沼液农用过程中,重金属在植株和土壤中积累是不安全因素,本研究中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生菜、土壤中砷含量也随之升高,生菜中砷含量的增幅为13.8%~148.1%,土壤中砷含量的增幅为4.4%~62.9%,但均未超出国家有关安全标准, 这与赵麒淋等[8]在玉米,王卫平等[9-11]在胡萝卜、柑橘、青菜上的报道一致。梁丽娜等指出,施用沼液能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12];而姜丽娜等则认为,长期施用沼液对农产品和土壤重金属累积没有明显影响[13]。本研究是在盆栽试验基础上得出结论,但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砷累积及迁移情况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郜玉环,张昌爱,董建军. 沼渣沼液的肥用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1(6):71-75.

[2]倪亮,孙广辉,罗光恩,等. 沼液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 土壤,2008,40(4):608-611.

[3]赵麒淋. 旱旱轮作模式下沼液连续施用对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4]徐敏云,李建国,谢帆,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0,19(3):245-250.

[5]韩瑾,张妙仙,孙达. 超甜15号玉米施用沼液效果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40-41.

[6]覃舟. 施用沼液对紫甘蓝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83-86.

[7]韩晓莉,李博文,刘微,等. 沼液配方肥对油菜生长、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35(3):20-24.

[8]赵麒淋,伍钧,陈璧瑕,等. 施用沼液对土壤和玉米重金属累积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2):251-255.

[9]王卫平,朱凤香,陈晓旸,等. 沼液浇灌对土壤质量和萝卜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484-487.

[10]王卫平,陆新苗,魏章焕,等. 施用沼液对柑桔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2300-2305.

[11]王卫平,朱凤香,陈晓,等. 沼液农灌对土壤质量和青菜产量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10,22(1):73-76.

[12]梁丽娜,黄雅曦,杨合法,等. 污泥农用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累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6):81-86.

[13]姜丽娜,王强,陈丁江,等. 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与环境安全影响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7):1328-1336.

不同施用量试验 第1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文川镇毛家岭村一农户的责任田内,东经107°8′26.7″,北纬33°11′40.7″,海拔543.4 m,年平均气温14.2℃,年降雨量1 071.3 mm,≥10℃积温4 936.7℃,无霜期242 d。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黄泥田,肥力中等,在整地施肥前按照“S”形多点采集耕层土样混合后进行分析化验,土壤有机质1.75%、碱解氮125.8 mg/kg、有效磷15.6mg/kg、速效钾113.7 mg/kg、pH值6.5。

1.2 供试材料

试验用马铃薯品种选用“高山牌”良种级早大白,由辽宁省本溪高山薯业有限公司提供;玉米秸秆为堆放在田间自然风干的整株秸秆;地膜为0.005 mm厚聚乙烯白色地膜;肥料为尿素(含N 46%)、磷酸二铵(18-46-0)、硝酸钾(13.5-0-44.5)。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即露地栽培(CK);地膜覆盖栽培(A);免耕栽培覆盖玉米整株秸秆6 t/hm2(B);免耕栽培覆盖玉米整株秸秆12 t/hm2(C);免耕栽培覆盖玉米整株秸秆18 t/hm2(D);免耕栽培覆盖玉米整株秸秆24 t/hm2(E);免耕栽培覆盖玉米整株秸秆30 t/hm2(F)。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6 m2(13 m×2 m),处理间设宽0.3 m、深0.3 m的灌排水沟,田块四周设2 m宽的保护行。每小区播5行,每行43穴,行距40 cm,穴距30 cm,小区边各留10 cm,每小区共播种215穴,折合82 692穴/hm2。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1月27日播种,纯N、P2O5、K2O施肥量分别为450、225、450 kg/hm2,折合施尿素487.5 kg/hm2、磷酸二铵487.5 kg/hm2、硝酸钾1 012.5 kg/hm2、腐熟农家肥30 t/hm2,肥料按小区用量准确称量后统一作底肥施用[1,2,3]。露地栽培和地膜栽培的处理小区用小型旋耕机旋耕后开10 cm的种植沟,然后播种、施肥、覆土、覆膜,并在覆膜前喷施乙草胺封闭除草;免耕栽培的处理小区直接在板茬田土面上摆种、施肥、覆盖玉米秸秆,然后按试验要求开沟,把沟中的泥土打碎均匀撒到畦面秸秆上,其他田管措施同当地习惯[4,5,6]。

1.5 观测项目及方法

试验以80%马铃薯出苗、现蕾、开花、成熟的时间为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花叶病、早疫病、晚疫病在田间观察,计算发病率;单个薯块重大于75 g的完整薯块为商品薯;小区产量以收获时实际产量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出苗率及抗性的影响

对各处理马铃薯生育期、出苗率及抗性的影响调查见表1。生育期以处理A最短(62 d),处理F最长(79 d),其他处理为69~76 d,各免耕处理的生育期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延长,这可能与覆盖量越大,地温上升越慢,出苗越晚有关;出苗率以处理A最高,达97%,以处理F最差,只有83%,这可能与秸秆覆盖量较大,马铃薯幼芽穿过较厚的秸秆比较困难有关,其他处理均在85%以上;CK、处理A、B晚疫病较重,发病率均在8%以上;CK、处理B杂草较重,需要人工拔除,处理A、C、D杂草较轻,但畦边、破膜口、畦面玉米整株秸秆覆盖较薄的地方还有少量杂草,需人工拔除,处理E、F杂草极少,不需人工除草,可见,杂草随着玉米整株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2015年春旱严重,各处理均遭受旱害,但以CK、处理A、B最重,处理C、D较轻,处理E、F极轻。

2.2 各处理对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试验于2015年6月11日收获,各处理马铃薯的农艺性状见表2。由表2可知,株高以处理C较高(75.1 cm),处理F较低(68.5 cm);单株结薯个数以处理C较高(5.3个),处理E较低(3.2个),其余处理为3.4~5.1个;单株商品薯个数以处理C较高(3.5个),处理F较低(2.2个),其余处理为2.3~3.3个;单株薯块重以处理C较高(745 g),处理F较低(455 g);最大单个薯块重量以处理C最高(490 g),处理F最低(350 g);绿薯率以处理A最低(4.43%),处理B最高(18.56%)。免耕栽培的各个处理株高、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最大单个薯块重量等农艺性状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下降;免耕栽培处理绿薯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降低,以处理F最低(9.37%);从各个处理的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来看,处理C和处理B的综合性状最佳,各项农艺性状分别优于地膜栽培的处理A和露地栽培的CK。

2.3 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B和处理C不论是总薯产量、商品薯产量还是商品薯率都优于CK,处理C商品薯率优于处理A;处理B和处理C与CK相比,总薯产量分别高出0.42%、5.20%,商品薯产量分别高出1.52%、9.31%,商品薯率分别高出1.0、3.5个百分点;处理C与处理A相比,总薯产量、商品薯产量略低,但商品薯率高出1.2个百分点。同时还可以看出,处理B、C、D、E、F的总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随着处理间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秸秆用量达到处理D时,总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下降。

对试验各处理商品薯产量进行方差检验(表4),各处理间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进一步对试验结果进行新复极差法LSR多重比较(表5)表明:处理A、C与CK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达到1%极显著水平;处理A与处理C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免耕栽培处理之间,处理C和处理B与处理D、E、F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达到1%极显著水平,处理C与处理B相比,也有增产效果,达到5%显著水平,处理D、E、F之间差异不显著。

2.4 各处理马铃薯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见表6。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秸秆整株覆盖免耕栽培与露地栽培(CK)相比,播种、除草、收获比较简便,省工省时,生产投入减少6 900元/hm2,节约成本达27.10%;与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减少生产投入7 650元/hm2,节约成本29.18%。处理C节本增收62 606.73元/hm2,较CK节本增收13 810.77元/hm2,增幅达28.30%;比处理A节本增收5 496.16元/hm2,增幅9.62%。

注:商品薯价格以1.6元/kg计;种子、肥料、玉米秸秆、地膜、农药、用工成本按市场价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适宜用量为6~12 t/hm2,最佳用量为12 t/hm2,其株高、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最大单个薯块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采用玉米秸秆12 t/hm2覆盖免耕栽培,其总薯产量比露地栽培增加2 703.85 kg/hm2、增产5.20%,商品薯产量增加4 319.23 kg/hm2、增产9.31%,商品薯率比露地栽培增3.5个百分点,比地膜栽培增1.2个百分点;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采用玉米秸秆12 t/hm2覆盖免耕栽培,其产值达81 169.23元/hm2,比露地栽培节本增收13 810.77元/hm2,增加28.30%;比地膜栽培节本增收5 496.16元/hm2,增加9.62%,经济效益极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平良,郭天文,吕军峰,等.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效应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3):93-97.

[2]许静,唐晓红,陈松柏,等.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土壤性状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6):333-336.

[3]韩凡香,常磊,柴守玺,等.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7):874-882.

[4]侯贤清,李荣.免耕覆盖对宁南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19):112-119.

[5]王有成,柳建明.马铃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91-92.

不同施用量试验

不同施用量试验(精选12篇)不同施用量试验 第1篇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9年设在黑龙江省胜利农场十队1号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