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激发后进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
班主任论文:激发后进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精选4篇)
班主任论文:激发后进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 第1篇
班主任论文:激发后进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
班级自主化管理中班级的概念就包括班级内的所有成员,那么后进生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每个班级内后进生都会占着一定的比列,往往有的班主任会忽视后进生,这会给班级的各项工作增加难度,对班级的整体影响不容小觑。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前段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在班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离开自己,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个不完美,缺乏斗志的集体,这样学生的责任意识会明显的增强。会考虑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班级产生影响,会或多或少关注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班级争光添彩。
一、尊重和关爱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和关爱后进生,这是最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说,班主任对待后进生也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尊重和维护后进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要信任他们、关心他们,激励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敢于改正自己,发展自己,在集体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班主任尊重和爱护后进生时,会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其他同学对他们也会减少偏见,那样他们在自主化的管理中,也乐于进行自我比较,自我约束,促进自我的发展。
二、家访
家访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了解学生的渠道。通过家访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也促进家长的重视,也可以使家长认识老师,了解学校;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特别对后进生的教育往往有其特殊的效果。通过家访,了解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根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会因为不了解而盲目教育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当班主任对学生家访之后,在教育后进生的时候更加上手。
注意家访的方式,不是以告状为目的,也不能等到问题出来就去家访,这样的话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要使家访成为一种常态,如实的反应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对于后进生的进步要大力的表扬,正面引导,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在不断进步的。(班主任工作)家校有机结合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人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何况是粗语成长中的孩子,所以当他们觉得被重视的时候,无论在家还是在校对自我的管理的自觉性都会逐步提高。
三、主体意识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后进生却不同,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往往会在意老师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觉得老师对他们由偏见。作为班主任应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主体意思,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后进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组织多种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体意识提高了,自我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四、帮扶工作的实施
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我们共成长,同进步”的口号,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帮扶工作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后进生感到一种被关爱和帮助的温暖,在管理的过程中有一种自我约束。
【范文网】
五、过程性的表扬
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我班里有个男同学,平时比较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经过观察、分析原因,进行耐心教育,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当他比前遵守纪律,留心听课,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而且在和他家长交流的时候把他的进步如实的和家长反映,家长很开心,逐渐树立起认真教育孩子的责任心,从以前的放弃,到现在的不放弃,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有利于孩子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六、允许问题的反复
学生犯的错误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就解决的,很多时候具有反复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是急躁,或者放弃。而是应该认识到后进生犯错的反复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的后进生不是诚心和教师作对,自己也想改,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脚。所以还是要理解后进生的错误的反复性,允许他们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一点点小的问题,也是减少班级管理的压力。
七、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以及舆论的作用
无论怎样,后进生在学校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各种规范。不能因为后进生就降低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作为班主任可以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触及学校规章的底线。班级舆论的压力不可小觑。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班主任论文: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论文: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论文:激发后进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 第2篇
如何激发班级学生的进取心?一个人的进取心,是实现目标不可少的要素,只要心存进取,即使是最微弱的进取心,也会像一颗天堂里的种子,只要经过培育和扶植,它就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否有进取心决定了这个班级是否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作为一名班主任,培养班级学生的进取心是班级工作中的核心。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一、目标激励
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通过设置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个学期初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两方面:行规目标和学业目标。
一学期调整2至3次,结合段考等情况进行修订,并设计成两份小卡片,一份粘贴在桌角上,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天天照一照检查自己是否达到目标,还有一份粘贴在墙上同学间相互监督。每一阶段全班评议一次,达成者给予表扬,不达成者予以批评与鼓励。
二、榜样激励
学生都有崇拜伟大人物的心理倾向,他们对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和仿效,并且作为学习、生活中仿效的榜样。所以在管理班级中通过同龄人中优异者作为榜样,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敬佩和效法的榜样。
1、每周公布德育评分最高的十名学生;
2、每两周一次班级之星的评比,包括勤学守纪之星,关心集体之星,关心他人之星,活动积极之星,仪容仪表之星等等;
3、每月一次的班级形象大使的评比,并张贴学生照片公布扩大班级榜样的影响力;
4、张榜表扬每次段考进步较大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朱者赤”,久而久之,学风班风都会很大改变的。
三、小组合作竞赛
合作竞争可以避免学困生在竞争中丧失信心,让所有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获得自信和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班主任可以将学生按学业成绩、守纪情况等,划分为若干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情况大致相当,公平而合理。
小组划分后,班主任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小组的合作任务以及小组合作成绩的考评方法,并向学生强调,考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成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强弱,更决定于组员间的合作水平和小组所发挥的整体效能。
由组员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每周各组员的德育评分汇总以及每门学科每次考试的组员平均分及优秀人数及进步情况等。每周一次小评每一阶段一次大评。每学期根据小组的综合成绩进行一次动态平衡调整,以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保持小组内旺盛的合作和组际间的竞争活动。
班主任论文:激发后进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 第3篇
一、陷入思考———山穷水尽疑无路
每次做了新班主任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看到学生之间慢慢地熟悉, 对新的校园生活环境逐渐地适应, 所有的坏习惯慢慢地显示出来。主要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第一种情况学校公布了详尽的管理制度, 新学期初本人进行了详细地制定班级公约, 但事与愿违, 制度在学生眼中只是形同虚设, 常常被置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 学校的管理制度与学生的行为严重脱节;
第二种情况是班级里的班干部大至团支书班长, 小至小组长, 配备周到可谓健全, 但班干部职能效应没有体现, 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班级里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同一问题经常处理经常反弹, 没有充分发挥班干部职能;
第三种情况是班级很多男同学学习主动性很差, 一段时间下来, 因为这部分男生原来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主动性下降明显, 个别男同学经常性玩手机打游戏, 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一势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想尽了办法, 可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总和兄弟班级有差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造成的原因是很多, 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方式缺乏创新、学生自觉意识不到位、班干部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和班级规章制度学生没有很好地执行。我们可以看到, 详尽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生没有多大约束力和指导性, 那就是一纸空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探索———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谓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班主任、辅导员和有关任课教师要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识并尊重学生个性, 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踏踏实实地贯彻;第二层含义是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 而且要让班委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从而建立一套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 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积极的班集体。
(一) 结合校纪校规制订严格合适的班级制度, 规范学生的行为
新学期初, 经过全体学生的集体讨论,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公约, 每一条公约都让学生举手表决通过, 确立了优秀学生评比标准, 让学生有规可循, 有公约可依。定期公布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得分, 让学生自我约束, 创导建设一个健康的班级环境, 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二) 努力营造民主管理氛围, 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职能平台作用
我们的做法是: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的基础上, 实行班干部竞聘制度, 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在此基础上, 明确班团干部分工职责, 营造自主、开放和民主的班级民主化管理环境, 让班团干部成为班集体的核心和凝聚班集体的纽带。
(三) 积极开展有效的班会课, 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但是, 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 而只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选出每一期班会课组织者, 学生通过确定班会主题, 搜集班会材料, 做主题课件等,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课, 既加强了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及时纠正学生行为, 而且通过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充分增强了后劲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只有转变观念, 让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改变班级教育价值取向单一化的现状。
(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设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
这里的人际关系既包括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还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我在与任课教师沟通时经常做到: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主动向任课老师反映学生情况、及时向任课老师反馈学生建议、虚心向任课老师征求管理意见、耐心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摩擦。在创建和谐班集体在与学生互动时经常做到:亲近学生, 消除隔膜;告别过去, 确立目标;增强自信, 激发斗志;奉献爱心, 真情感动;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五) 加强个别教育, 促进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健康成长
进入大学后, 学生在新的环境里表现欲增强, 处处想表现自己, 就是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承认。如果在学习上不能冒尖, 在新的班集体无足轻重, 得不到同学的信服和老师的重视, 有些学生可能会以一些破坏性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的存在。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 运用随机交流、个别深谈、建立联系等方法进行个别教育。班主任要多关注那些表现和成绩平平的学生, 营造一些机会让他们来表现自己, 进而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可见了解学生, 采取措施, 给予学生个别教育是何等重要。
以上几个方面仅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实践探索, 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所带班级连续几个学期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班级班风正, 学风纯, 关系和, 人团结, 是老师们眼中一致公认的好团体。我只能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离真正的班级民主化还很远, 真正实现班级民主化管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还在路上, 还将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摘要: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民主化管理, 积极构建和谐的班级, 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民主化管理, 让学生在无声中接受熏陶;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制度管理建设, 让学生在规则中培养规范;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 让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民主化管理与后进生转化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民主化管理;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工作既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通常面临的挑战,也是班主任所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能有力地促进后进生转化,整体提升班级的教学质量[1]。
一、后进生转化工作
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班级是基本教学单位,学校的教育功能主要依靠班级活动得到发挥和实现的[1]。班级的管理成效与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息息相关。从学习成绩和遵章守纪的角度看,班级中通常既有让班主任省心省力的优等生,也难免存在让班主任费尽心思的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而又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后进生虽然只有少数或个别,但他们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对其及时转化,不但可能毁其一生,也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有能力管理教育好学生,也应有智慧、勇气和能力面对学习和品行相对落后的学生群体。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班主任而言,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关心优等生身上,还要更多地关注班级的后进生。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以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出发,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改变对后进生的偏见,时刻懂得如何关心后进生、尊重和热爱后进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与爱心。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难处和可爱之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努力改掉不良习惯的后进生而言,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找到行为习惯较好的同学作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切忌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挖苦、讽刺后进生,多采用鼓励性质的语言,让后进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心地想要帮助他们进行转变。
二、班级民主化管理
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应摈弃一人做主的格局,应充分信任班级学生的能力,把班级各项工作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负责管理[2],与全班同学共同制订班级管理方案,确定班干部职责、班级奋斗目标和实施计划,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靠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成绩与行为习惯,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班级民主化管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积极主动发言,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形成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地成长。班级民主化管理在后进生转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班级民主化管理有助于培养后进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启发自我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有效途径[3]。让后进生找到努力的短期目标,班级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体育等活动,鼓动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意识。对于正在转变中的后进生,班主任更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挖掘其优点,逐渐转化后进生。以学生为本位,激发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小干部的感觉,从而从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将班级管理逐渐由班主任管理转化为学生为管理主体、班主任从旁纠正指导的民主模式。
其次,班级民主化管理能够协助后进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自信。作为教师,不能单方面强调文化课的成绩,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并给予适时的肯定。班级民主化管理让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自己的班级,乐于为班级做事,从内心深处想要为班级争光添彩,从而积极争取进步,并因为每一步的前进而增强自信心。在民主化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及时与后进生交流,帮助他们挖掘发现自身的特长优点,并鼓励他们能善于利用自身的优点更上一层楼。
最后,班级民主化管理有助于后进生摆脱自卑感,增加成功的信念。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承受了优等生所从未感受过的压力。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后进生们通常有强烈的自卑感,行动上也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1]。每个学生都有爱的基本需要,而后进生更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爱,他们往往比那些优秀生更看重、更珍惜教师的信任。面对这种状况,班主任的态度对后进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班级民主化管理尊重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的完整的个性和人格尊严,有助于消除后进生和班主任以及同学间的隔阂与对立。通过民主化管理,使别人眼里的后进生享受到了学校教育中同等的爱与理解和信任,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时时刻刻都与他们站在一起,取得进步的时候,表扬赞许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共同找原因;想要退缩的时候,推动他们,激励他们不要放弃,使得后进生仿佛找到一个强大的“后盾”与力量源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理由、有動力、有能力要求上进。同时,班级民主化管理能够帮助后进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上的成功,实现自信与自励的良性循环,从而激发后进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环节
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在实施民主化管理转化后进生贯穿中,班主任要把握尊重每一个学生、重用每一个学生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三个关键环节[3]。
尊重每一个学生。民主管理班级,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教师对学生的肯定的态度,而这正是后进生最期望得到的。班主任要主动接近后进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理解,了解他们的困惑与困难,与他们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让学生相信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很多后进生,尤其在低年级阶段,之所以成绩差,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行为习惯不够良好而造成的。这种情况,需要班主任耐心指导、循循善诱,准备好长期转变这类学生的准备。当然,只要双方都能坚持,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
重用每一个学生。当前许多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是班主任依靠为数极少的班干部管理着班级。实际上,这种少部分学生管理班级的模式已经显现出了很多弊端。尤其对于不是班干部的学生而言,总有一种“局外人”的感受。无形中过度培养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却严重忽略了另外一部分学生也有发展组织能力、办事能力的需要。班级民主化管理必须依靠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先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自己在这个班级中有作用,而且能发挥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班级的每位成员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也就是说,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独立行事和管理才干的能力,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和建设中,才会觉得班级的一切都跟自己息息相关。在班级管理中,尽量做到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参与部分班级管理工作。争取做到学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让班级就如同一个小规模的公司,每一个学生都是这家公司的一名职员,因为分工不同,每天做着不同的事情,但却都必不可少、不可替代,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自己是永远被班级需要的。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取得好的转化效果。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暂时成为后进生,本身就比较敏感和多疑。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成为这群学生心目中最需要的老师的3标准。班主任要依靠学生,经集体讨论制定适合班级情况的班级公约,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无论是谁,如有违反,严肃批评,以此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通过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后进生不断改掉自身的缺点,努力成为一名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优化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自立、向上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班主任论文:激发后进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