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精选8篇)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第1篇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 大型火力发电厂均设置了烟气脱硫系统。早期投产的脱硫系统均设置了烟道旁路挡板, 当脱硫系统出现故障时, 烟气可通过旁路直接进入烟囱进行排放, 保证主机系统稳定运行。为改进和提升脱硫环保设施运行效率, 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增加脱硝系统的同时完成了#4机组脱硫旁路系统取消相关工作。由于脱硫旁路挡板拆除后, 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会直接影响主机, 因此通过对脱硫和主机DCS保护联锁逻辑进行修改和优化, 确保主机与脱硫系统逻辑安全可靠、运行稳定。

1 设备简介

兰溪发电厂#4机组为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 采用北京巴威的超临界、中间再热螺旋炉膛直流锅炉, 型号为B&WB-1903/25.40-M。锅炉采用正压直吹MPS中速磨制粉系统, 前后对冲燃烧方式, 并配置36只低NOX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燃烧器上层配有前后各8个OFA风门, 在尾部竖井下设置2台豪顿华三分仓空气预热器, 燃用具有中等结渣性的烟煤, 尾部双烟道、全钢悬吊 (型结构。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单炉单塔结构, 旁路取消改造前配有烟气再热器 (GGH) 和1台增压风机。

2 脱硫旁路取消改造后设备情况

(1) 脱硫旁路挡板取消的同时取消了增压风机, 与引风机合并采用联合风机, 拆除了原有的脱硫系统进/出口挡板、旁路挡板及挡板密封风系统。

(2) 重新优化布置引风机出口至GGH入口段原烟气烟道, 将原有增压风机及增压风机进口烟道全部拆除, 在引风机出口汇总水平烟道的一段接触烟道向下与原有GGH入口烟道汇合, 保留了原有烟气再热器GGH。为了提高GGH运行的可靠性, 增加了1套备用驱动马达。新增设备日常处于停运状态, 定期空载运行, 必要时能及时安装到位。

(3) 吸收塔入口增加事故喷淋装置, 主要用于事故状态下喷淋降低烟气温度, 防止烟气温度超过吸收塔等防腐材料所能承受的温度。在GGH停运或吸收塔循环泵全部停运时, 联锁开启事故喷淋装置。

3 主机保护逻辑修改及逻辑优化

(1) 增加锅炉主燃料跳闸MFT逻辑:当吸收塔再循环泵全停, 且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 (三取二) ≥95℃时, 延时2min动作。吸收塔再循环泵全停信号直接从电气开关柜引接, 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信号直接取自就地元件。

(2) 修改引风机跳闸条件, 取消了以下停运引风机逻辑:引风机出口压力高 (三取二) 且脱硫旁路挡板关、脱硫增压风机故障跳闸。

(3) 以下条件修改为报警, 由运行人员判断是否需要停机:原烟气温度高于170℃ (三取二) , 延时900s;原烟气温度高于180℃ (取二) , 延时60s;GGH停转作为一级报警。

4 GGH跳闸后的RB逻辑的设计

取消脱硫烟气旁路挡板门后, 脱硫装置将成为主机的一部分, 与主机同步启停, 并与除尘器、空预器、引风机等设备同等重要。脱硫系统内取消增压风机后, 主要设备还有吸收塔再循环泵和GGH。吸收塔再循环泵共有3台, 全部故障的可能性较小;GGH原驱动装置只有1套, 虽然改造时增加了1套备用驱动装置, 但是需要GGH停运后手动连接, 这就要求GGH停运后机组能继续稳定运行一段时间。无论是吸收塔再循环泵全部故障停运, 还是GGH装置停运, 都会导致脱硫系统烟气温度迅速上升。

吸收塔再循环泵全部停运, 吸收塔内无浆液循环, 未经降温的烟气通过GGH换热后直接进入烟囱, 导致GGH出口烟温升高, GGH换热功能丧失, 造成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烟气温度升高, 联锁启动2台除雾器冲洗水泵, 并同时打开除雾器冲洗水阀, 利用除雾器冲洗水取代浆液降低烟气温度。投入除雾器冲洗水主要是在循环泵停运时仍能保证吸收塔内温度满足低于内部防腐材料的限制。经验证, 在循环泵停运, GGH正常运行情况下, 只需投入除雾器第一级下表面冲洗水和事故喷淋系统即可满足温度控制要求;在吸收塔再循环泵全部停运, 而喷淋系统或除雾器系统存在异常时, 烟气温度无法维持, 当温度大于95℃将会引起MFT动作。

GGH停运情况下, 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高温烟气冲进吸收塔系统, 严重影响吸收塔和烟囱等。在负荷相对较高时, 事故喷淋系统和除雾器冲洗水系统的投入并不能完全满足降低烟气温度的要求, 此时就需要快速降低负荷, 减少烟气量, 因此参考其它RB逻辑 (当发生主要辅机故障跳闸时, 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行, 必须迅速减负荷, 协调控制系统将机组负荷快速降低到机组实际所能达到的相应出力, 并控制机组在允许参数范围内继续运行的过程称为RUNBACK, 简称RB) , 设计了GGH停运RB回路减少负荷和烟气量逻辑。

当发生GGH故障时, 为尽量减少吸收塔系统负荷, 避免大量高温烟气对吸收塔和烟囱的影响, 保证机组正常运行, 设计RB目标负荷为300MW (50%额定负荷) 。在机组实际负荷大于400MW时, GGH故障停运将触发RB, 依次停运2台磨煤机。当RB触发后, 机组控制方式切至汽机跟随模式, 锅炉燃烧器布置为前墙从上到下为F、A、C层, 后墙从上到下为E、B、D层;跳磨顺序为先跳上层, 再跳下层, 并避免同跳同侧的2台磨煤机。

机组原设计了燃料RB、送风机RB、引风机RB、一次风机RB、给水泵RB等保护回路, GGH停运不同于风机RB会引起炉膛压力的大幅波动, 只是对脱硫系统有影响, 对主机及其它设备影响不大, 快速性要求也没有风机、给水RB要求那么快, 跟燃料RB有相似性, 主要目标是降低负荷和减少烟气量, 所以在发生GGH跳闸RB时, 减负荷速率与燃料RB相同, 设计为300MW/min。

5 GGH停运RB试验结果

#4机组负荷为600MW, 机组处于CCS滑压控制方式, A、B、C、D、E磨煤机运行。手动停运GGH 30s后, 大屏“GGH跳闸”报警, RB触发报警, 显示GGH跳闸RB, 机组转为TF滑压方式运行。磨煤机E自动跳闸, 给煤机E联锁跳闸, B油层助燃;20s后, 磨煤机C跳闸, 给煤机C联锁跳闸, 机组负荷指令50%/min的速率自动降至300MW, 汽机调压, 目标压力设定值14MPa。RB动作后锅炉主控输出51.50%, 汽机主控输出77.71%, 炉膛压力实时值最高到0.17kPa, 炉膛压力调节值最高到-0.19kPa, 炉膛压力实时值最低到-0.78kPa, 炉膛压力调节值最低到-0.48kPa, 负荷最低降至299.6MW。RB手动复归, 试验成功。

GGH手动停运前, 事故喷淋后烟气温度为82℃, FGD出口烟温为50℃。当GGH手动停运, 事故喷淋装置投入后, 事故喷淋后烟气温度降至49℃左右, 而FGD出口烟温在整个GGH跳闸RB过程中较平稳, 未有明显上升及下降现象, 说明GGH跳闸RB回路起到了很好的稳定系统作用。由于喷淋装置位于GGH和吸收塔之间的烟道距离较短, 在喷淋装置进行喷水时, 很容易直接喷至烟气温度元件处, 因此在喷淋装置投入时, 喷淋后烟气温度信号下降较快。

6 结束语

脱硫系统取消旁路挡板和增压风机后, 与原有控制系统相比, 设备相对减少, 使得改造后的锅炉系统更加容易控制;但是脱硫系统旁路的取消, 大大提高了脱硫系统设备的重要性要求, 对脱硫系统设备的质量、安全等要求更高, 设计主机逻辑时要考虑脱硫系统故障情况下通过优化逻辑来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尽量做到设备的冗余配置。浙能兰溪电厂GGH跳闸RB回路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防止了单台设备故障引起跳机。

参考文献

[1]何焕山.工厂电气控制设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达优化(二) 第2篇

(二)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公务员考试大讲堂,我是中公网的宋震,那么我们接着上一讲的内容继续来讲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述的优化。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综合分析能力类的问题一些实例来谈一谈如何构建话语逻辑以及如何使你的言语表达更为优化。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说明一下综合分析类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类问题的话语逻辑是如何构建的。第一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已证明了上帝等神灵并不存在,可为什么信教的人还是那么多,请你就此事发表看法。从我们实践中同学容易掉进什么陷井呢?就是最后说着说着变成什么?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不应该迷信,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实际上我们要把迷信和宗教分开,而且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国策,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也很有效的国策,所以说你不能说到最后让别人推断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好象是出了问题,好象考公务员就不能有宗教信仰一样,另外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什么呢?一会说宗教是好的,一会说宗教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可这道题在问你什么呢?在问你为什么人多了。也就是说一个事物当你不好说他一会儿好,一会儿有局限性的时候,你就要把它功能拆分出来分别的去说,比如说第一点他说的上帝等神灵并不存在,这体现了宗教的一种什么样功能,一种信仰崇拜的功能,人们为什么会去信仰和崇拜,因为人们对自身,对宇宙、对自然无知的,那么既然科技发展到现在,大家知道这个可以解释了,那个也可以解释了,那就说明什么?宗教信仰崇拜的功能在弱化,但有可能宗教的其他功能在强化。

比如说想想宗教还有什么功能,起码宗教还有两个积极的功能,第一,宗教有一种道德规范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各种宗教倡导的这种伦理道德都有这种弃恶扬善的内容,比如说佛教讲庄严国土,立了有情。道教讲慈爱合同、济事度人。基督教讲荣神一人。伊斯兰教讲两世吉庆。那么这些宗教的精神都倡导了一种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群的意识。所以政府怎么样?政府允许、社会接纳,所以信教的人才会多,因为他毕竟起到了道德规范的作用。

第三为什么那么多还是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毕竟提供了一种不能静谧的一种环境,抵挡心胸、情感缓释,也就是说宗教起到了一种情感缓释的一种作用,那么现在社会压力太大了,那么让想放松一下怎么样?去宗教,听听圣歌,听听读经,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一下,那么这是相当一部分人的一种心理的需求,所以说在这道题我们看到的是信仰崇拜功能的弱化和道德规范功能、情感缓释功能的强化,导致了信教的人还是那么多。那么最后按照我们前面所讲的套路,我们引申到什么?国家、政府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那么这道题就答完了。

我们看下一道题,前不久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有的地方猪肉价最贵的已经卖到了每斤12元,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香蕉交割的暴跌,据报道广东徐闻县龙堂镇总好的香蕉每公斤仅售0.4元,差一点的每斤价格只能卖上3分钱,对此你怎么看?那么针对这道题我们首先按照我们前面讲的套路,我们要进行破题,那么我们认为这个农产品有些人就跑题了,就说到什么?这个香蕉主要是因为SARS传言的影响,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谣言都可以动摇一个产业的话,那这是到了何其危险的一种地步,那么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在破题的时候要去分析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还是我们上一讲提过的,你时刻要有一种政府的意识,有一种公务员的意识,那么要把这个责任揽到什么,要揽到政府上来,也就是说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不全是市场的无情,而是一种什么?而是一种政府责任的一种缺失,那么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个方面大家同戳容易想到的就是宏观调控,我们说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市场经济让市场发挥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趋势,但是我们在事观国计民生尤其是和老百姓衣食住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这些领域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不能听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发挥作用,也要加强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对信息的预测,如果说香蕉价格的涨可能是多多少少受了一些谣言的影响,那么猪肉价格的涨是和去年年底粮食价格的暴涨有关系的,那么粮食价格涨饲料价格就会涨,饲料价格涨上去,那么农民补栏的积极性就降低了,他觉得养猪成本高了,风险大了,那么我们对于这种粮食涨价以后一定带来饲料涨价以及猪肉涨价,为什么没有做一个信息上的预计?如果我们提前几个月把这种公共服务信息做到位了,比如说我们给农民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或者政府部门发布一些公共信息说,现在养猪的人很少,如果你现在养猪,几个月以后你大体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的一个收入,那么农民就会去养猪,他就不会去担心担心所谓的风险了。所以说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的提供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三点就是我们对这种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有待完善,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保护农民利益的这么一个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比如说香蕉卖不出去了,这只是徐闻县一个县的事情,别的县可能香蕉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是一种流通上的问题,那么我们面对这种共同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在流通体制上政府要动脑筋,比如说我们要把散户的农民集中起来让他们成立公司,然后和流通公司签约,或者我们找到比较合适的公司和散户签约,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解决。这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这就是政府面对公共问题的一种应急机制,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明这道题。

好我们现在说一下下面一道题,下面一道题是大家经常在面试中遇到一种题型就是最合分析能力类的故事型的题,很多人对这种题摸不到一种边际,但我一天要讲一种方法,那么大家一旦掌握以后,别的我不敢说,起码你在答这类的题的时候,不会去跑题,现在我说一下这道题,这道题也是源引自李瑞环同志的另外一本书《学哲学用哲学》里面一个小故事。一个穷老太太去市场卖祖传的一把异性紫砂小茶壶,起码有200年的历史,就是把家茶叶,水中也会有茶香,有人愿意以3两银子的高价购买,岂料,老太太觉得茶壶太旧,不好意思要这么多的钱,就用水反复清洗了,买主回来一看,里面的茶垢全洗干净了,便说你这茶壶连5钱银子也不值了,请结合这个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那么我们会发现面对故事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找到一个故事的主要事件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我们面对故事题的一个主要方法是什么呢?我把它叫做主要事件分析法,我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说大家都独过曹禺先生的《雷雨》,那么《雷雨》里面出现的第一个事件是什么呢?是鲁柜告诉四凤你妈要来了,也就是说鲁妈要来了成为《雷雨》这个剧本的第一个事件,为什么它是事件呢?而以前鲁柜也跟四凤说了很多,比如说这个房子闹鬼等等这些,这些我们都把它归入什么?归入事实的类别,那么事实和事件有什么区别呢?事件通常获致改变人物的命运,或者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那么反观回来看这道题,是什么导致了事物进程的改变,也就是说本来老太太这个缺钱想卖个壶,结果最后她这壶没卖出去,是什么导致这个壶没卖出去?是老太太洗掉了茶垢,那么答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构造反弹琵琶你就不会跑题了。

比如说我们如何去设想老太太就可能不去洗这个茶垢,我不知道想过这个问题没有,那么有以下这种可能,比如说如果老太太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她说你愿意花三两银子的高价,因为三两银子对于老百姓来讲是很多的钱,大大超乎她的想象,你愿意花这么多钱来买的壶,为什么你给我说说我这个壶到底哪好?或者这个商人也愿意沟通,说您这样我回去取钱我现在带的不够三两银子,但您千万别动这个壶,这个壶值钱就值钱在里面的茶垢了,它不加茶叶都茶香就在这里了,如果两个人都是善于沟通的,我们想怎么样?这个故事就会顺畅的发展下去,也就是说老太太交易成功,老太太得到了钱,最后商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说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沟通,要善于和领导沟通、善于和同事沟通,尤其是怎么样?和老同事的沟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你就可以引到这来。

第二你可以谈什么?这个老太太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卖壶之前我先问问,我虽然问不到古董店的哪些人我不认识,但是卖点小物件的人,小买卖的我总认识,我问问人家,我说你看看我这缺欠想卖个壶,现在壶大概卖多少价,我这都200年了,家传了,人家够告诉你了,就像你这壶起码得一两银子,因为你的年头在哪,而且你怎么样,多多少少你能获得一些知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公务员要作为一个什么?善于学习的人,这样你可以联系到什么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来谈,这样你就可以把它表态拔高。

第三也就是说什么?这个买货的人肯定是什么?肯定是识货的人,也就是说买货的人是专家,你办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总要考虑专家的意见吧,你既然不是专家,你总要听听专家怎么说吧,所以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的时候要多听去专家的意见,这是我们说的第三个角度。

第四个角度如果老太太对自己的产品非常的自信,这200年凝聚了我们家几代人的血脉相传,那我这个壶你三两就三两,那你就可以联系到上什么,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内一些导演对自己拿到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产品不太自信,比如说《无极》为什么会被一个馒头恶搞,因为他确实有一些比如说像金手指,比如说像铁笼子等等等等这些,确实可以给人提供一些可以搞笑的东西,其实他是处于对自己文化产品的不自信,包括前不久上演的《夜宴》,《夜宴》的问题也是出于对自己传统问题不够自信。

第五个角度你可以谈什么?谈旧城改造,那么我们现在旧城改造中有很多问题,我们的原则是什么?旧城改造要拯救如旧,但是你现在看很多的旧城改造是什么?是拯救如新,所以说现在有些行为,有些地方的旧城改造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对旧城的改造是什么?是要让它延年益寿,而不是让他返老还童,你这个都可以谈,那就是说你反琵琶有五种角度都可以谈。那么这个茶垢本身可以不可以谈?茶垢本身不就是一种产品、一种文化的一种特色,也就是说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轻易的、盲目的、武断的去去除一种特色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联系很多问题来谈,这就是我要谈的主要事件分析法。比如说别的故事也适用。

曾经在浙江遇到这样一个道题,什么题?就是说一个很荒诞的故事,说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追着追着这个土拨鼠就追到地洞里去了,这个地洞只有一个孔,后来三个猎狗就不愿意走,就留在地洞旁边,就等这只土拨鼠,一定要把它抓住了,吃了他,结果后来从洞里面就跑出来一只兔子,于是三只猎狗就开始抓兔子,抓兔子跑呀跑呀,最后兔子爬上了树,爬上了树猎狗在树地下等着,结果兔子把猎狗给砸死了。

很多同学在答这道真题的时候,就说这个故事太荒诞了,这个兔子怎么能爬树,这个兔子怎么能砸死三只狗呢,我们说这样的答题方式你跟考官的交流,考官觉得你确实很有意思,你整天在批判我们出的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有没有主要事件?有。是从什么时候改变了三只猎狗的命运,导致它死亡,这个故事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荒诞的呢?就是从他放弃了土拨鼠,开始追逐兔子开始,这个故事就变得荒诞了,最后他们被砸死了,也就是说他涉及一个什么问题?目标被置换了,也就是说一个故事你抓住了他的主要事件,或者揪住主要事件谈,或者反弹琵琶,那么你起码对于故事类型的题你不会跑题。

好我们看下面一道题,就是这幅漫画,请你谈谈对这幅漫画的看法。一个灶台,灶台里谁是燃料?是两棵树,上面写一个环境,上面一个大蒸笼在冒着烟上面写发展经济。那么按照我们前面讲的套路这种题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先破题,把这个漫画所反应的主旨先告诉考官,这就是很重要的话语逻辑,这个图我看出什么问题了,我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然后我再去分析这个漫画所引申出来的这些关系。第一我们来破题,他谈老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那么这个漫画所反应的主题无非就是说经济发展以环境作为代价,那么最后你可以对于这个做出评价,那么这种经济发展的方式,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型发展的方面,这是不可取的,这是表态。破题的好处就在于在第一时间把你最想说的,最关键的话告诉给考官,然后你就接着分析了,那么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确实存在很密切的关系,那么环境是很重要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必要环境,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料,从长远看环境质量必然会影响人类经济发展的水平,当森林砍伐一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土壤被污染,水源枯竭袭击飞禽走兽灭绝踪迹的时候,人类还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吗?这是第一个逻辑层次,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那么下面经济发展应该为环境做什么?我们说应该为环境的改善提供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开始,几乎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人类生产生活的痕迹,但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经过在数千年已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而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人类越来越具备保护环境的能力,所以经济发展到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应该提供条件、保护环境的时候,而不能是以环境为代价,甚至是破坏环境的时候。最后进行总结,你可以打一个比喻,比如说你可以把环境当做皮,把经济发展当成毛,那就是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画中所揭示的这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人类会为他付出比较沉重的代价,那么所以怎么样?最后表个态,我们要努力的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利益冲突,从制度上保障环境不受破坏,共建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面我们看下面一道题,这道题是一条直线一个圆,请以下面两个图形为主题谈谈你对人生的看法。那么可以说这道题是我们在面试特训班的时候出的一道模拟题,结果竟然在今年命中了浙江面试的原题,他的题要比我们的题要简单。他的题是一个图形让你展开联想,然后一个圆让你展开联想,还有是一条曲线让你谈谈对人生的看法。那么我们这道题在模拟题的时候,这个涉及的要比最后他出现的面试真题要复杂,因为我们要把两个图形还要结合还是说,我们可以从特别抽象的角度和特点感性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图形,我们先说抽象的,直线代表着一种什么呢?一种原则性,圆代表着什么?一种灵活性,所以我们作为公务员在日常实践工作中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我们要怎么样看待原则性、怎么看待灵活性,怎么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是他比较概括的方面。

那么第二比较感性的方面,我们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图,你会发现这条直线,这条直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那么一个人的一生,从他出生开始就有了第一个点,那么他生命的结束的时候就怎么样?就画上另外一个点,那就是他把一条直线变成了一个线段。那么我们要怎么样?要留下我们曾经存在过的历史痕迹,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一条直线,整个宇宙是一条直线,我们作为个体来讲,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有我们这个符号开始,我们就成为了一条射线,但很多人的一生都成为了线段,但是有相当多的一批菁英人士,他们是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了一条射线,也就是说他们留下了自己曾经存在过的历史痕迹,绵延了自己的精神血脉。所以说我们要怎么样?把自己人生变成一种射线。

那么大家看到这个圆,老是把它平面的去看,那么平面的去看就不是动态的,那么我们完全把它看成一个什么?一个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你在俯视着看这个圆,那么这两点就可以结合了,也就是说比如说我们做公务员我们应该怎么样?我们应该勤勉、勤府、爱民,而且呢要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你觉得恶小你为了,你的人生就是一个线段了,许多的腐败官员,腐败分子他的人生就永远是一个线段了,所以说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点,为老百姓服务的点,一个别人可以给你提供贿赂但拒贿的点,所以说作为一个公务员尤其要把握好人生中的每一个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怎么把它结合起来?只有你把握好人生中每一个点,你才能做到螺旋上升。那么这个题我们就说完了。

下面这道题,那么这个图,请仔细观察这份图片,有人说他看到是一个少女,有人说他看到的一个老妇人,同一幅的图片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你怎么看这个有趣的现象?有些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什么?我到底看看他是小姑娘还是老太太?其实这都不是重要的,这道题所反应的一个关键就是说客观上唯一性的东西,为什么在主观上就变成了一个多样性的东西,这是你破题要表达的,你看如果你对黑白对比,基于你对黑白对比比较敏感的话,你会把他看成一个什么?看成一个小女孩,如果你对线条的勾勒非常敏感的话,那么你就会把他看成一个老太太,那么为什么说客观唯一性,为什么会导致主观上的多样性,你是怎么导致成主观的多样性?是基于你在此之前的经验,也就是说了你平时的习惯,和你平时的经验是有关系的。

那么这引申到我们公务员引申出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看问题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接近了真理。我们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就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其实我们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改一下,他就变成了一个接近真理的故事,我们总是说大象是柱子,但是我们现在说大象的腿很粗像一个柱子,我只能摸到它的腿,所以说我从我的角度去接近真理。正如西蒙讲的那句名言那样,管理就是决策,很多人说西蒙很偏激的,为什么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是有很多东西,那么计划组织就不是了吗?那么控制就不了吗?但是西蒙的贡献恰恰在于他从他自己的角度接近了真理,无数各西蒙加一起,加在一起我们才知道真正的管理是什么,这就如同这个道理是一样,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公务员要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因为专家的立场、角度、经验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我们要听取领导的意见,我们要听取同事特别是老同事的意见,所以说面对这种图形题,应对他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勤加训练,而且要按照我们前面讲的面试套路来进行训练,首先破题,其次要么就去分析他的原因,这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了这一点,针对这项原因看看有没有这种对策。那么我们怎么做?针对第一个原因我们要采取这样的对策,第二个原因我们要采取这样的对策,第三个原因我们要采取那样的对策,然后最后把它总结一下,这样来讲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就好把握了。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第3篇

1 最后断路器保护的应用及设计原则

武南变的第3、4串一次接线如图1所示。政南5274线的2个开关为5051、5052开关,政武5273线的2个开关为5041、5042开关。按照保护双重化原则,最后断路器也配置2套,彼此独立,统一安装在5041操作继电器屏上。最后,断路器保护实际上就是PLC装置[1],其开入量为5041、5042、5051、5052开关辅助位置和相关的保护动作信号,通过对这些开入量进行逻辑组合,保证当4个开关全部跳开时,保护动作去启动政南5274线、政武5273线线路保护的远跳发信。该远跳发信和开关失灵启动的远跳发信相似,都是通过线路光纤传送到对侧,使得政平站关阀。第1套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后启动政武5273线线路保护远跳发信,第2套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后启动政南5274线线路保护远跳发信。由于开关跳开其辅助位置动作需要一段延时,为了尽快启动政平站关阀,最后断路器保护不能仅靠开关辅助位置,还应对当时系统运行方式下已处于分位的开关进行预判,再根据跳开运行开关的保护信号去启动政平站关阀。

2 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逻辑的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分析可知,最后断路器保护为了尽快使政平站关阀,需要对已处于分位的开关进行预判,然后根据跳开运行开关的保护信号启动政平站关阀。下面对最后断路器保护的动作逻辑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2.1 2个开关处于分位,另外2个开关同时跳开的逻辑分析

2个开关同时跳开的情况主要有2种情况:一串的2个开关同时跳开或2个边开关(5041、5051开关)同时跳开。而2个中开关(5042、5052开关)是不可能同时跳开的,故而保护动作逻辑不予考虑。

图2所示的是一串2个开关处于分位,另一串2个开关同时跳开的动作逻辑。图中的开关和刀闸辅助位置取的是常闭接点,当处于分位时,位置接点闭合;当处于合位时,位置接点打开(此情况适用于其他逻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5051、5052开关处于分位,5041、5042开关处于合位时,如果5041、5042开关同时跳开,则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启动政平站关阀。这里5041、5042开关同时跳开是指政武5273线线路保护动作,将5273线线路保护分相跳闸接点并联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X20开入量。同理分析于5041、5042开关处于分位时的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逻辑。

图3所示的是2个中开关处于分位,2个边开关同时跳开的动作逻辑。从图中可以看出当5042、5052开关处于分位时,如果I母差保护动作即5041、5051开关同时跳开,则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启动政平站关阀。

2.2 3个开关处于分位,第4个开关跳开的逻辑分析

图4所示为3个开关处于分位,第4个开关跳开的动作逻辑。

当5051、5052、5042开关处于分位,5041开关跳开主要分为保护跳闸和手跳2种情况。5041开关保护动作跳开的原因有3点。

a.I母母线故障,母差保护动作跳开5041开关,所以将母差保护动作接点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的X22开入量。

b.政武5273线线路故障,线路保护动作跳开5041开关,还有5273线线路保护收到对侧远跳令跳开5041开关,将线路保护A、B、C三相跳闸出口接点并联后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的X20开入量可以解决此问题。

c.5041开关失灵保护动作跳开5041开关,将其失灵动作接点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的X14开入量。5041开关失灵保护动作的启动量为I母母差保护动作启动失灵和政武5273线线路保护动作启动失灵。失灵动作需要延时200 ms,因此可以把5041开关失灵保护启动最后断路器保护看成5273线线路保护动作和I母母差保护动作启动最后断路器保护的后备启动条件。

当5051、5052、5041开关处于分位,5042开关跳开也分为保护跳闸和手跳2种情况。5042开关保护动作跳开的原因有4点。

a.斗南5266线线路故障,线路保护动作跳开5042开关,还有5266线线路保护收到对侧远跳令跳开5041开关,将线路保护A、B、C三相跳闸出口接点并联后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的X25开入量可以解决此问题。

b.政武5273线线路故障,线路保护动作跳开5041开关,还有5273线线路保护收到对侧远跳令跳开5041开关,将线路保护A、B、C三相跳闸出口接点并联后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的X20开入量可以解决此问题。

c.5042开关失灵保护动作跳开5042开关,将其失灵动作接点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的X15开入量。

d.5043开关失灵保护动作跳开5042开关,从图4的逻辑中可以看出,5043开关失灵保护动作接点并没有接入最后断路器装置,而且5043开关失灵跳5042开关,是通过5042开关保护的跳闸回路来实现的,此时5042开关失灵保护并未动作,所以5042开关失灵保护动作接点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也不能解决此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当5266线线路保护动作和Ⅱ母母差保护动作时才会去启动5043开关失灵保护,而5266线线路保护跳闸出口接点已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Ⅱ母母差保护动作接点也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以解决此原因引起的政平站关阀,但是较为复杂,第3小节将会进行优化。

当5041、5042、5051开关处于分位,5052开关跳开启动最后断路器保护以及当5041、5042、5052开关处于分位,5051开关跳开启动最后断路器保护的逻辑和上述分析相似,在此不作具体说明。

3 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逻辑的优化

2个开关处于分位,另外2个开关同时跳开的逻辑比较简单明了,只是图2中不需要进行5041、5042开关处于合位的判断,改为图5的逻辑即可。

3个开关处于分位,最后一个开关跳开逻辑较为复杂,下面对其进行优化。

当5051、5052、5042开关处于分位,最好将5041开关保护跳闸出口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而不是将失灵动作接点接入图5最后断路器保护,这样可以避免200 ms的延时,使得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更为快速可靠。当5051、5052、5041开关处于分位,最好也将5042开关保护跳闸出口接入最后断路器保护,这样可以避免由于5043开关失灵保护动作跳开5042开关时,需要有Ⅱ母母差动作接点和5266线线路保护动作接点来启动最后断路器保护,所以图4右方的Ⅱ母母差动作启动最后断路器逻辑可以不用了,最后断路器保护二次回路也得到相应的简化。5041、5042、5051开关处于分位,5052开关跳开启动保护逻辑和5041、5042、5052开关处于分位,5051开关跳开启动保护逻辑优化类似于上述分析,故而不作详细说明。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最后断路器保护就是结合开关辅助位置和相关保护动作信号来快速判断政武5273线、政南5274线武南侧相关的4个开关是否全部跳开,如果全部跳开,则最后断路器保护动作,通过5273线和5274线线路保护发信至政平站关阀。通过改变开关保护启动最后断路器保护接点,使得相关逻辑得到优化,二次回路得到简化。随着政平换流站接入华东电网的通道增加,最后断路器保护将会被取消,但是目前还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相关人员予以重视,保证其可靠稳定的运行。

摘要:武南变最后断路器保护的设计原则是:当政平至武南2条线路的武南侧4个开关全部跳开时,政平换流站需要尽快关阀,停止向武南输送功率。根据该设计原则对最后断路器动作逻辑分2个部分进行详细分析:2个开关处于分位,另外2个开关同时跳开的动作逻辑;3个开关处于分位,第4个开关跳开的动作逻辑。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最后断路器动作逻辑进行优化,提出直接将开关保护动作接点引入最后断路器保护的方案,从而使得外部回路更为简单,动作时间更为迅速。

关键词:最后断路器保护,断路器失灵,跳闸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朱声石.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第4篇

南方电网目前已建设世界上第一回±800 k V、 输电容量为5 GW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直流输电工程,以满足“十二五”初云南小湾、金安桥等电站向广东送电的需要。云广直流输送容量巨大,对南方电网的安全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1,2,3]。 如果云广直流采用孤岛运行方式,可以较大地提高云电外送的稳定水平,效益显著,并可以简化直流安稳系统的配置。因此,云广直流的孤岛运行方式被确认作为正常运行方式中的一种[4,5]。

为了提高云南到广东的输电能力,在重负荷季节需要满负荷输送直流功率时,云广特高压直流系统的送端交流系统应运行在孤岛模式。在孤岛运行方式下,正常输电方向中作为整流器运行的楚雄换流站只通过四条500 k V,长度为250 km以上的交流输电线路与小湾和金安桥水电站相连。交流系统很弱,短路比(SCR)甚至低于1.7。低短路比会导致楚雄站交流母线在直流停运特别是双极同时闭锁情况下出现非常高的过电压。因此分析直流停运顺序,优化控制保护策略,对降低过电压水平,避免对一次设备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6,7,8,9,10]。

本文针对孤岛调试中晶闸管失效问题,分析了云广工程的紧急停运及保护闭锁流程,指出了孤岛运行方式下,控制保护停运逻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并利用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EMTDC和RTDS实时仿真系统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为云广以及糯扎渡直流工程的控制软件修改提供了技术支持。

1孤岛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2012年4月23日19时11分,云广直流工程第四阶段孤岛试验结束后,将极2高端阀组由备用状态操作至闭锁状态,当极2高端阀组进线5023断路器合上后,SER报4只晶闸管无回检信号,因失效晶闸管超过3只,最终导致极2高端阀组跳闸。 更换备件后,运行过程中又发现4只晶闸管失效, 除其中1只位于极1高端阀组外,其余均为极2高端阀组的晶闸管。

极1高端阀组晶闸管失效的原因是光纤损坏导致的过电压击穿。

经过对极2高端阀组失效晶闸管的解剖分析, 可将晶闸管失效原因分为两类,第I类为微弱能量的“尖峰”过电压造成的损坏;第II类为放大门极损坏,属于di/dt过大造成的损伤。 如图1所示。

2晶闸管失效问题分析

2.1抽检运行的晶闸管

为查找损坏原因,对晶闸管进行了抽检,从楚雄换流站拆下9只运行中的晶闸管,其中6只取自极2高端A相阀塔,3只取自极1高端A相阀塔, 于2012年6月18至19日在西安电力电子研究所进行了详细的测试,试验项目有漏气率检测、高温测试、高温阻断试验、室温测试,并增加了VBOD、VRSM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1)测试压力,断态重复峰值电压,反向重复峰值电压,断态不重复峰值电压,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反向击穿电压与出厂测试结果相符。

2)正向击穿电压、通态峰值电压与出厂参数有微小偏差,在许可的范围内。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 关断时间,反向恢复电荷等是芯片级的性能参数, 本次没有测试。分析测试结果,9只T2563N 80T S34型光控晶闸管性能正常,满足云广直流输电换流阀晶闸管技术协议要求。基本可以排除晶闸管生产质量或老化等因素导致其损坏。

因此,需要仔细分析现场波形,梳理双极闭锁停运试验过程中控制保护的响应流程,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过电压及过高di/dt的水平,避免类似情况下换流阀等设备的损坏。

2.2试验过程分析

2012年4月23日14时22分左右,楚雄站孤岛试验,6机4线,双极功率2 500 MW,执行双极4阀组同时闭锁,孤岛方式下整流站双极闭锁时控制保护设计的停运过程如下:

1)极控收到双极闭锁指令后,首先执行降电流操作,约3个周波电流降至最小后执行移相闭锁。

2)站控在收到双极闭锁指令后,为降低交流过电压,执行跳交流滤波器大组进线开关,延时20 ms跳换流变进线开关。

以极1高端阀组1的波形为例,如图2所示, 结合SER事件进行分析,整个闭锁停运过程基本符合设计要求,但也发现了几个异常现象。

1)闭锁开始后30 ms, 发出跳换流变进线开关命令,14 ms后,整流侧投旁通对指令生效,停发其他阀臂触发脉冲,此时直流电流610 A左右。由于直流侧电压仍然存在,中性母线上无法产生高于直流极线的电压,旁通对不具备导通条件,旁通对实际未能投入,导致电流强制关断。

2)闭锁开始后45 ms,强制移相逻辑开始执行, 顺序为:触发角执行移相至120°(约4.5°/ms),触发角在120°保持约30 ms后移至160°移动,在160°保持约40 ms后,停止发触发脉冲,阀闭锁。 由于楚雄站投旁通对在强制移相之前执行,强制移相逻辑实际未起到作用。

3)闭锁开始后约140 ms,高压阀组和低压阀组的旁路开关合上,两个阀组旁路开关合闸时间相差约3 ms,旁路开关合上后,与其并联的阀组上的电压降至零;但由于双阀组旁路开关合闸不同步, 使得直流电压加在后合的旁路开关及其并联的阀两端,导致阀组上产生过电压,阀组C型避雷器F5动作。

综上,在双极闭锁过程中,由于整流侧的控制系统在强制移相降电流之前执行了投旁通对、合旁路开关的逻辑,导致换流阀脉冲在直流电流未降至最小值就已闭锁,电流被强制关断使得晶闸管产生较高的di/dt;又由于串联双阀组的旁路开关合闸无法保证完全同步,导致旁路开关后合上的阀组两端产生过电压,均会对晶闸管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控制逻辑并进行优化。

3云广直流闭锁停运逻辑分析

根据云广工程控制保护设计规范要求,直流系统故障后的闭锁停运流程如图3所示。

此外,根据相关研究,为防止孤岛双极闭锁后, 换流变压器的谐振,增加了一条控制策略即:孤岛运行方式下,若发生双极闭锁,在跳交流滤波器大组开关命令发出后20 ms,发出跳换流变进线开关的命令。

而“外部跳闸信号”会启动阀组ESOF逻辑执行投旁通对、合旁路开关的动作行为。

因此,在实际工程试验中,出现了以下两条与控制保护设计逻辑不一致的地方。即:

1) 极ESOF时,整流侧只需强制移相降电流, 但实际工程中若保护没有发出禁止投旁通对的指令,整流侧也会投入旁通对,合上旁路开关。这是由于ESOF会导致进线开关跳闸,而外部跳闸信号又会启动投旁通对,合旁路开关逻辑。

2) 孤岛运行方式下,发生双极闭锁或者最后一极闭锁时,跳交流滤波器大组开关后也会接着跳开换流变进线开关。同样外部跳闸信号也会启动投旁通对,合旁路开关逻辑。

4孤岛运行时闭锁停运逻辑优化与仿真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软件逻辑的优化方案:

在整流侧增加禁止投旁通对、合旁路开关的逻辑。使得在极ESOF或孤岛运行双极闭锁时不投旁通、不合旁路开关。

同时,根据对整个跳闸回路的分析,为确保整个极闭锁过程特别是强制移相逻辑的完整执行,将直流站控程序中大组开关跳闸与分进线开关的延时由20 ms修改为30 ms。

为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分别在云广直流工程控制保护的EMTDC和RTDS仿真系统上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试验,包括不同运行方式、不同功率水平下单阀组,单极以及双极的跳闸闭锁试验。

逻辑优化后的典型RTDS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 孤岛运行双极闭锁,整流站不再投入旁通对、不再合旁路开关,未出现由于旁路开关合闸后引起的直流电流振荡问题,各阀触发脉冲正常,电流降至10% 后,强制移相逻辑启动将直流系统电流完全泄放, 换流阀的di/dt和过电压水平均明显降低。

5结论

通过对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孤岛调试过程中晶闸管失效事件进行分析,梳理紧急停运及保护闭锁流程,指出了控制保护逻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逻辑优化方案,并进行了EMTDC和RTDS仿真。

仿真试验验证了旁路开关合闸逻辑优化后的正确性。逻辑优化后直流极闭锁停运过程更平稳,没有了后续合旁路开关动作,解决了两阀组旁路开关合闸不同步引起的后合阀组的过电压问题。也验证了逻辑优化对直流系统未修改的功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优化方案已在云广及糯扎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护程序中实施。在云广工程后续的孤岛调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再发生由于孤岛双极闭锁试验导致晶闸管失效的事件。

摘要:2012年4月23日云广特高压直流孤岛调试后发生了晶闸管失效事件。分析了晶闸管失效原因,梳理了控制保护紧急停运及闭锁流程,指出了控制保护逻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逻辑优化方案,并进行了EMTDC和RTDS仿真。仿真试验验证了旁路开关合闸逻辑优化后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优化方案已在云广及糯扎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护程序中实施,并在云广工程后续的孤岛调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再发生由于孤岛双极闭锁试验导致晶闸管失效的事件。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第5篇

当发电厂机组6k V厂用段母线电压消失或者降低时, 母线上所带的高压电动机的转速会降低, 当母线电压恢复时, 高压电动机将自启动, 而自启动电流将达到高压电动机额定电流的4~7倍, 这种情况将加长系统母线电压恢复的时间, 更增加了高压电动机自启动的困难。所以当发电厂机组厂用段发生母线电压降低时, 应切除母线上一些不重要的高压电动机, 使系统母线压降减少, 保障系统母线电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恢复。

发电机6k V高压厂用电系统母线一般均设有低电压保护以保证在高压厂用电系统母线发生低电压时能够将不是很重要的高压电动机切除, 可以缩短系统母线电压的恢复时间, 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1 优化前低电压逻辑

某大型坑口发电厂一期工程安装6*350MW汽轮发电机组, 每台汽轮发电机组配备一台联结组别为D, yn1-yn1, 低压侧有两个6k V分支的高厂变, 给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供电。而每台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的母线电压互感器变比为6.3/0.1KV, 同时在母线电压互感器控制柜内配置有一个监视母线二次三相电压GOLD公司的AI939/175/AC100V型的低电压继电器。当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电压因故低至68% (对应二次电压为68V) 时, 低电压继电器动作, 给DCS发出“U SWGR VOLTAGE

电气接线图如图一所示:

逻辑图如图二所示:

2 存在问题

由于该厂机组自2001年投入运行。同样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电压互感器柜内的低电压继电器已运行10年以上。由于低电压继电器的原因在厂内已经引发了几起不安全事故, 例如:

2012年4月19日21时10分, #1汽轮发电机组带290MW负荷, #1机组6k V高压厂用Ⅱ段10BBB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 导致12凝结给水泵变频跳闸, 11凝结给水泵工频联启;1B引风机、1B送风机、1B一次风机停运, 1C磨煤机、1D磨煤机停运, 机组触发RB, A、B组油枪自动投入。经维护人员到达现场检查, #1机组6k V高压厂用Ⅱ段低电压动作信号已返回, 在#1机组6k V高压厂用Ⅱ段母线电压互感器控制柜内测量低电压继电器接点正常未动作。在#1机组工程师站查看热工报表显示#1机组6k V高压厂用Ⅱ段电压在“6k V高压厂用Ⅱ段低电压信号”动作的这段时间内并未出现较大的波动 (即电压波动没有达到低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 ;报表显示2012年4月19日21时10分50秒, 低电压继电器动作, 直到2012年4月19日21时23分26秒才返回。综合检查分析判断为低电压继电器误动造成此次机组的RB事故。

结合厂内几起不安全事故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现厂内机组6k V高压母线低电压保护存在的问题有:

(1) 低电压继电器接线简单, 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只接了一只监视三相电压的低电压继电器;

(2) 低电压继电器长期带电, 控制柜二次设备多且位置紧凑, 设备发热且老化, 存在继电器接点损坏现象;

(3) 低电压保护动作逻辑简单, 只取低电压继电器动作接点和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源小开关辅助触点作为判据。

所以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造成机组RB甚至机组非停, 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特提出此优化方案。

3 优化方案

3.1 优化方案

首先对厂内机组所有老化低电压继电器进行更换, 其次在原有母线低电压保护的基础上, 增加两只低电压继电器, 采用三取二方式判断机组6k V高压母线系统低电压继电器动作情况;同时采集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电压模拟量和给低电压继电器供电的二次电源小开关辅助触点进行判断。即优化后机组6k V高压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判据有:

(1) 给三只低电压继电器供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源小开关在合位;

(2) 三只低电压继电器有两只及两只以上动作;

(3) 采集母线电压模拟量, 当U<68%时触发;

当上面 (2) 、 (3) 条件满足时, 发“低电压报警”信号:当 (1) 、 (2) 、 (3) 条件满足时, 发“母线低Ⅰ值”信号, 2s后切换凝结水泵;当 (1) 、 (2) 、 (3) 条件满足, “母线低Ⅰ值”信号保持5s后发“母线低Ⅱ值”信号, 停运该机组该段母线低电压保护的高压电动机。

3.2 电气回路改造

在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电压互感BBA (BBB) 09控制柜内增加两只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源小开关及两只低电压继电器, 与原来的一只低电压继电器构成三取二的方式, 能可靠由低电压继电器来判断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的真实性。

电气接线图如图三所示:

3.3 热工逻辑方面

首先将电气送过来的三只低电压继电器的低电压信号进行三取二, 即把只有当三只低电压继电器中的两只及两只以上低电压继电器动作作为机组6k V高压母线低电压的动作判据;同时将机组6k V母线电压模拟量和三只低电压继电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源小开关的辅助触点也作为机组6k V高压母线低电压保护的动作判据。

逻辑图如图四:

3.4 施工过程

3.4.1 方案实施前准备工作

通过电气及热工的协力讨论制定了此项优化方案并报各级领导审批后进行备件如低电压继电器、PT电源二次小开关、电缆的采集准备工作。利用机组停机机会进行此项优化改造工作。

3.4.2 改造过程

机组停运后, 办理工作票, 联系运行人员将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停运。在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电压互感器BBA (BBB) 09柜控制柜内加装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源小开关和低电压继电器按照图三接线, 并与热工联系进行电缆的核对校验。

3.4.3 试验工作

将母线电压互感器一次小车拉出至隔离位, 做好隔离措施确保电气一次系统与二次回路隔离, 防止二次试验电压返回一次系统, 造成设备损坏及人身伤亡事故。联系热工人员做好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的闭锁模拟, 防止试验低电压动作信号造成另一段母线上设备误动。在母线电压互感器控制柜内合上给低电压继电器供电的三只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源小开关, 在端子排上用继电保护测试仪给低电压加入三相交流电100V。

(1) 将三相交流电由100V降至68V以下, 模拟母线电压发生低电压, 检查三只低电压继电器正确动作和热工“母线低电压”信号触发正确;

(2) 只降低三只低电压继电器中的两只低电压继电器的三相交流电由100V降至68V以下, 检查两只低电压继电器正确动作和热工“母线低电压”信号触发正确;

(3) 只降低三只低电压继电器中的一只低电压继电器的三相交流电由100V降至68V以下, 检查一只低电压继电器正确动作和热工“母线低电压”信号不触发;

试验完毕后拆除继电保护测试仪, 恢复措施, 清理现场, 通知热工人员试验完毕, 解除母线低电压动作的闭锁模拟。终结工作票, 投入运行后检查低电压继电器回路正常。

3.5 优化后效果

优化改造后, 通过增加低电压继电器数量对低电压继电器动作接点进行三取二方式及增加机组6k V母线电压模拟量判据, 增强了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减少因单一的低电压继电器误动原因造成的机组RB甚至机组非停事故。

4 结束语

此项优化改造工作基本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但通过此次对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保护逻辑的优化改造, 提高了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的真实性、可靠性, 杜绝因单个低电压继电器的误动造成机组6k 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 从而造成机组RB甚至机组非停事故。保障了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指出了发电厂机组6k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保护的作用, 阐述了某厂现有机组6k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逻辑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优化方案来提高机组6kV高压厂用段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可靠性。为发电厂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低电压,存在问题,优化,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153-200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基于语义的逻辑模型优化研究 第6篇

逻辑模型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1]。因为它们有图示说明的特性, 所以可以用系统思想和计划以更好地描述项目。它可以为结果管理提供框架基础, 为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多目标管理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提供一般思路。在逻辑模型里, 随着计划的实施, 可以调整方法和改变进程。进行的评估评论和修正可以产生更好的项目设计以及通过开发式实施, 系统地监控, 管理和报告项目产效。但是, 随着专业业务的关注焦点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现有的专业业务流程也在不断地调整;各领域信息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不断有新的技术和信息化思路出现;即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 根据应用需求适当地修改、调整数据模型的结构, 就是逻辑数据模型的优化。然而, 相应地应用开发等都是基于逻辑数据模型的, 一旦数据模型发生变化, 应用系统中的相关部分就必须重写, 给系统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2]。因此, 本文提出基于语义的逻辑模型优化的研究。在不改变模型结构的基础上, 从语义描述的角度, 采用扩展参照实体的标准值方式, 通过语义约束来更好地响应企业的业务变化需求;从而有效地保证模型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 相关研究

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不同业务数据管理系统虽然能够满足业务数据存储和管理要求, 但在许多情况下, 这些管理系统已经开始制约企业的数据共享, 不能满足信息、数据高度一致共享的需要。因此屏蔽各种异构数据源间的差异, 使得可以统一地表示、存储和管理各种异构数据。目前, 模型优化的方式主要有:分布式多层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结构模型, 即在模型中将数据库的访问集成到中间插件中, 构建跨平台、可扩展的、可移植的、可管理的分布式异构系统;采用基于构件以及构件库的更大程度的复用;采用通过连接子的方式将现有的构件库的构件无缝地连接成一个大的应用系统, 以解决系统的通信及交互性、安全性、扩展性问题[3]。另外的方法是将工作流技术的简单应用深入到业务流程的性能与效率的研究, 即建立工作流模型。通过加权有向无环图的节点、弧和权重映射为工作流模型中的事件、运行过程和付出代价。针对工作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顺序运行方式, 提出优化策略[5], 用以提高实际业务流程性能和效率。以上优化方法主要是针对系统异构, 而由于异构数据之间语义表达和匹配的复杂性产生的语义异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本文从语义约束的角度, 在不改变模型结构的基础上, 优化模型。

2 基于语义的数据模型优化

2.1 基于语义的模型优化方法

2.1.1 模型优化指标

(1) 数据收集, 统计分类实体的总度

这里将数据模型看成一个复杂网络模型, 在已知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量化的统计与分析, 确定需要扩展的信息。度是复杂网络中最简单也最重要的节点属性, 从分类实体的出度入度, 耦合度入手, 来分析确立优化指标的度量, 如表1所示。

(2) 优化策略

在不破坏原本模型结构的前提下, 使付出代价之和即权重和值尽可能小。分析出使用频率最高且最便捷的路径, 对它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使用效率。

1) 合并优化。针对实例出现频率较高的实体, 根据实体的语义约束统计出实体、分类实体以及实例同时出现的次数。若实例同属于一个类型, 可以将这部分实例合并成一个分类实体的子实体。

2) 数据模型语义描述中, 将描述节点过大的分解成较小的节点的集合。部分实体下的分类实体约束在多个实体约束中出现, 出现的频率较高, 可以把这类分类实体单独分解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把重复的描述减到最少, 减少模型的物理空间;保证数据模型语义描述的一致性。即纵向分析, 可以去掉相应的实体间的传递依赖。

3) 结合语义树深度, 分析节点间的关联关系。针对使用频率比较低的实体属性并且与别的实体属性之间没有关联, 不常用的只是充当传递功能的节点, 即删除总度比较低的节点。

2.1.2 模型扩展原则

(1) 具有可实现性

可实现性一方面指技术上可行, 另一方面主要是保持与现有技术的一致性。模型扩展后, 模型投影方法、数据元字典、业务单元模型等技术不需要做新的工作。特点是数据元字典, 在模型扩展后必然会对数据元映射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提供专门的工具, 自动更新数据元字典的映射内容, 保持映射与模型的一致性。

(2) 保持进一步的可扩展性

每次模型扩展不是模型优化的终点, 而是一个未来若干次优化中的一步。原先的逻辑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是下一次扩展的基础。每次扩展都要保持这种可扩展性, 以适应将来新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

2.1.3 模型扩展内容

从业务模型, 数据元映射内容出发来梳理需要扩展的实体, 为下一步实现模型的扩展作铺垫。从业务模型中获取“对象”实体。活动描述中的操作者、活动地点、操作对象都是描述的一类对象, 可作为对象实体的来源。由数据模型的可扩展机制可以知道, 数据元的映射表达了大量的可扩展实体的需求。

2.2 基于语义的模型优化的实现

Express语言是一种机器可读的, 面向对象语言。用Express语言, 可以使各个模型的信息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存取和传递, 便于各个模型间的计算机集成;以及便于模型里各个业务领域之间的信息集成。因此本文采用类Express语言描述对逻辑模型的增量式修改, 即完善实体属性的语义描述。

2.2.1 增加新实体

2.2.2 删除实体

DROPENTITY实体名

相应地, 对该实体的引用均要删除;

2.2.3 修改实体

2.2.4 修改实体名

RENAMEENTITY旧实体名AS新实体名;

2.2.5 增加标准实例值

2.2.6 删除标准实例值

DELETE实体名WHERE查询条件;

2.2.7 修改标准实例值

UPDATE实体名SET属性名=属性值, 属性名=属性值WHERE查询条件

如果属性值列表中有对其它实例的引用, 采用格式:

实体名 (where条件) 。

2.2.8 实体转换为元数据

即将实体表示法转换为元数据表示法。

CONVERTENTITY实体名INTO引用实体名.属性名 (属性列表) VALUES (值列表) ;

2.2.9 元数据转换为实体

即将元数据表示法转换为实体表示法。

2.2.1 0 定义扩展组

CHANGE主题名

(1) 到 (10) 中的内容

END_CHANGE;

3 数据模型优化质量评价

逻辑数据模型是对需求分析内容的描述, 其质量对信息系同统开发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4]。因此, 优化后的模型质量评估必须涵盖以下几个部分。

3.1 模型的效率

优化之后的模型跟原模型比较, 实体间的关联关系, 层次关系应该更简洁明了。例如:实体A的属性b指向实体B, 扩展实体A 1是实体A的子类, 扩展实体B 1是实体B的子类。按照继承关系, A 1.b仍指向实体B, 且A 1.b可指向实体B的任何一个子类。扩展后, A 1.b只指向B 1, 不指向B的其它的子类。这时, 可用self方法直接将A 1.b指向B 1, 这样关系指向更明确详细。关联关系重载如图1所示。

3.2 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语义描述跟数据元映射字典中的约束间的相互转换过程就是一个质量检查的过程, 如果从约束向语义描述逆向转换, 结果回不到源实体, 这就说明模型修改有错误。下面以POSC数据元映射字典中的一个语义描述为例。

转换方法:基于XML的数据元语义描述如下。

可以把XML中的一个Item看做一张表。数据元的语义树中包括数据元映射字典中的表名 (tablename) 、数据元名 (dataname) 、源实体 (SOURCEENTITY) , 核心实体 (COREENTITY) , 映射路径 (mappingpath) 、约束 (constrain) 。语义树的根“data value”即数据元字典中的映射路径的值。

根有唯一的一个孩子结点“WELL TEST TRACE”, 这就对应数据元映射字典中的源实体 (SOURCEENTITY) ;唯一的孩子结点加上根节点形成了映射路径 (mappingpath) :SPE WELL TEST TRACE.data value。

语义树中的路径对应到数据元映射字典中的约束的每条路径。如:语义树中结点data value到结点identifier的路径, 对应的约束路径为:

抽油机井测功图;。

形成路径的方法如下:首先遍历源实体的所有孩子结点。当节点不含有属性“detail“时, 那么此节点的父节点的名字和该实体的名字相同即此节点在这种引用关系中的角色名和此节点的实体名相同, 约束形式表示为activity[SPE ACTIVITY];当节点中含有属性“detail“时, 此节点和它的子节点之间就存在引用关系, 那么两节点之间的关系role为R, 属性detail表示子节点在这种引用关系中的角色, 约束形式表示为kind[SPE ACTIVITY CLASS]。约束路径分为两种, 一种是指向实例的通常是节点IDENTIFIER标示, 另外一种是指向被引用的实体。当遍历到没有孩子结点, 且节点名为“identifier”时, 就形成一个指向实例的约束路径, identifier的innertext在约束里表示为identifier=抽油机井测功图;当遍历到无孩子结点并且节点名不为“identifier”时, 形成当前节点与被引用节点的一个关联关系路径。

当遍历完整个Item, 一个完整的实体约束的转换就算完成。

3.3 模型的可扩展性

每次优化都要保持可扩展性, 以适应将来新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

4 结束语

本文从语义描述的角度出发, 在不改变逻辑模型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扩展参照实体的标准值方式, 优化逻辑模型, 使得模型信息更加精准, 从而提高模型的使用效率, 同时给出了模型的评估方法来验证优化后模型的质量。但从方法原理上讲, 不同的优化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同一问题的, 所以每个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本文是从语义的角度考虑,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 还不能全面地概括整个模型的结构特性, 只能是一种相对结果。

参考文献

[1]程晓龙.逻辑模型及其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卫生软科学, 2007; (02) :124—126

[2]张宋传, 陈瑞典.面向数据模型优化的系统自适应方案.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32 (21) :80—82

[3]吕晓华, 段江娇, 薛永生, 等.基于CORBA的分布式异构数据模型优化研究.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43 (05) :609—613

[4]文俊浩, 秦佳, 赵瑞锋.基于WDAG的工作流模型优化分析.计算机工程, 2010;136 (1) :30—32

基于DCS系统的控制逻辑优化 第7篇

机组所有转机的“就地/试验位/储能未满”3个信号通过一个节点送入DCS系统中。在正常运行时, 由于厂用段中将开关置于“远程”位置, 对设备操作不产生影响。设备出现故障后需要对转机进行回路试验, 此时需将开关置于“试验”位置, 结果会导致DCS系统自动屏蔽开关许可条件, 出现“就地操作”提示, 出现此种情况后, 均需热控人员对上述信号进行数值强制, 待试验完成后再恢复正常。反复登陆控制器进行强制操作, 增加了主控单元故障的风险。

机组原有高加保护信号源取自液位开关, 经过多年运行发现单一的开关量信号容易引起保护误动。经过现场实际观察发现液位开关与变送器取样口处于同一水平面, 考虑将3个变送器信号也作为高加保护的判断条件, 减少高加保护的误动,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将变送器信号用在保护回路中, 必须考虑变送器存在检修的可能性及出现故障后对保护回路的影响, 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功能块实现了信号的自动筛查。

1 控制逻辑优化及实施

按照原有DCS系统中三取中模块思路, 重新编制功能块。通过对选择模块的灵活应用, 当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 功能块输出随之变化。考虑降低信号切换对自控过程的影响, 添加惯性模块, 使切换过程平稳, 将信号扰动降至最低。通过对控制方式的切换, 可完成7种工作模式的输出, 所有运算均由内部逻辑自动完成, 满足现场工况。笔者用ST语言编制此功能块, 定义部分为:

FUNCTION_BLOCK XHXZMK (*信号输入选择模块*)

VAR_INPUT

A1: REAL; (*输入信号1*)

A2: REAL; (*输入信号1*)

A3: REAL; (*输入信号1*)

FSXZ: REAL; (*工作模式, 0取中、1平均、2低选、3高选、4信号1、5信号2、6信号3*)

END_VAR

VAR_OUTPUT

AV: REAL; (*信号输出*)

END_VAR

VAR

HSFOP01:HSFOP := (KG:=1, TC:=5, TB:=0.5) ;

AV1:REAL; (*信号惯性运算前*)

GX: REAL; (*最大值*)

END_VAR

功能块逻辑编程为:

IF FSXZ=1 THEN

AV1:= (A1+A2+A3) /3;

ELSE

IF FSXZ=2 THEN

AV1:=MIN (A1, MIN (A2, A3) ) ;

ELSE

IF FSXZ=3 THEN

AV1:=MAX (A1, MAX (A2, A3) ) ;

ELSE

IF FSXZ=4 THEN

AV1:=A1;

ELSE

IF FSXZ=5 THEN

AV1:=A2;

ELSE

IF FSXZ=6 THEN

AV1:=A3;

ELSE

IF A1=GX THEN

AV1:=MAX (A2, A3) ;

ELSE

IF A2=GX THEN

AV1:=MAX (A1, A3) ;

ELSE

AV1:=MAX (A1, A2) ;

END_IF

END_IF

END_IF

END_IF

END_IF

END_IF

END_IF

END_IF

HSFOP01 (IN:=AV1) ;

AV:=HSFOP01.AV;

GX:=MAX (A1, MAX (A2, A3) ) ;

通过上述逻辑编程, 消除了原有功能块存在的固有弊端。若对工作模式进行切换, 信号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无扰输出, 在热网疏水变频等自动控制回路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若想做到在特殊工况下不对信号进行强制就能进行试验操作, 考虑增加一个中间变量与原有信号进行“或”操作后接入到功能块中。将增加的变量定义为全局变量, 同时在DCS画面中增加一个按钮, 交互特性定义为“增减值”并与定义的全局变量进行关联, 运行时通过操作按钮, 就可以实现所增加变量的数值切换, 达到控制的目的, 并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冲击。由于顺控功能块SD输入端置0为远程位, 若直接将定义的全局变量与原有信号直接作“或”逻辑接入功能块中, 在信号正常时, 反而屏蔽掉开关许可,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考虑将原有信号取反与所定义的点进行“或”逻辑后再进行取反操作, 这样在信号正常时, 无论对按钮是否进行操作, 均不影响功能块的输出。如果信号处于“试验”位, 不操作按钮, 顺控功能块没有开关许可条件, 转机无法启动和停止, 操作按钮后, 条件方可满足, 达到预计效果。为了判断转机现有状态, 可将信号表现到DCS画面中, 直观地了解转机控制开关所处位置, 借以判断操作按钮是否投入。更改前、后逻辑对比如图1所示。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 考虑到将3个变送器信号引入到高加保护中, 与液位开关作“与”运算。由于现场变送器存在检修的可能性和故障风险, 决定利用逻辑进行判断, 自动对变送器信号进行如下筛查:

a. 将信号通过品质判断功能块进行运算, 如果信号超过量程或变化太快, 即视此信号为坏点并产生品质信号输出。

b. 将3个变送器信号与水位定值分别进行比较, 得出报警信号。

c. 将3个品质信号转换为“REAL”类型并进行加法运算。

d. 将3个品质信号取反后与报警信号作“与”运算 (如果为坏点, 不参与运算) , 再将信号转换成“REAL”类型并进行加法运算, 运算结果经过选择后产生输出:如果有两个坏点, 有报警就有输出;有一个坏点, 任意一个报警就有输出;没有坏点, 同时有两个报警才有输出。

以“高II”值为例, 判断信号是否符合要求并与定值作比较得出报警信号逻辑如图2所示。计算变送器品质坏的数目的逻辑如图3所示。通过运算自动判断并产生输出逻辑如图4所示。

如果需要对“高I”、“高III”进行判定, 可按如上逻辑逐步增加即可。通过上述运算得出的结果与液位开关信号作“与”运算后可作为保护信号, 降低了高加误动几率。

2 结束语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第8篇

关键词:脱硫,旁路挡板,增引合一,DCS

0 引言

某电厂2台300MW机组脱硫系统采用德国比晓芙公司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设计制造, 已投运多年。当烟气脱硫 (FGD) 系统故障、设备检修或锅炉排烟指标超出脱硫系统要求不能进入吸收塔时, 旁路挡板开启, 原烟气和净烟气挡板关闭, 烟气直接进入烟囱。脱硫系统在拆除旁路挡板、增引合一后, 与主机连成一体, 这就对脱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1 脱硫系统设备背景

1.1 工艺水系统

原工艺水来自工艺水泵, 经2台炉吸收塔冲洗水手动分总门到各自工艺系统。运行中, 冲洗水手动分总门故障关闭不严时, 常出现工艺水内漏进入吸收塔现象, 导致吸收塔液位高, 从而影响冲洗效果, 降低脱硫效率等。为了减小运行中工艺水内漏造成的影响, 并确保拆除旁路挡板后机组能安全经济运行, 将该冲洗水手动分总门改成电动分总门, 作为#2分总门;在#2分总门前1m处还加装1个手动截止阀, 作为冲洗水的#1分总门。在#1分总门前引出一路管道作为机封水的母管, 机封水从母管接入设备;另外, 还在机封水母管上加装手动球阀作为分总门。改造后的工艺水系统如图1所示。

1.2 除雾器冲洗水系统

除雾器冲洗水系统自投运以来, 2台炉的一级除雾器上下层冲洗总门、二级除雾器冲洗总门 (均为手动蝶阀) 常出现内漏和关闭不及时情况, 引起除雾器系统压力降变大, 致使吸收塔液位高, 从而影响冲洗效果, 降低脱硫效率。为了把除雾器冲洗水系统内漏的影响降到最低, 将一级除雾器上下层冲洗总门及二级除雾器冲洗总门由手动蝶阀改为电动阀, 分别为一级除雾器下层冲洗总#1门、一级除雾器上层冲洗总#2门、二级除雾器冲洗总#3门。冲洗除雾器时, 打开冲洗总门电动阀后, 每层的冲洗分门才依次开启。停止冲洗除雾器时, 每层的冲洗分门依次关闭后, 冲洗总门电动阀才关闭。由此可消除除雾器冲洗水系统冲洗分门内漏的影响。

1.3 烟气事故喷淋水系统

运行中, 出现进入脱硫系统的烟气超温的极端情况时, 需通过事故喷水使烟气温度降到80℃以下, 才能保证吸收塔内除雾器、喷淋管道、防腐层正常稳定运行。为了避免取消脱硫烟气旁路后排烟温度超温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在吸收塔入口加装事故喷水系统, 在每台炉烟气事故喷淋系统增加事故喷淋电动门, 同时增加锅炉事故喷水后温度测点。

1.4 增引合一

取消脱硫系统增压风机, 实现增引合一, 可提高机组的稳定可靠性。引风机由离心式风机改为轴流风机, 新引风机的容量相应加大, 炉膛压力由原来的入口风机动叶调节改为由风机动叶调节, 风机的出力通过液压来调整, 相关控制逻辑进入主机。

1.5 脱硫配电系统

脱硫系统取消旁路挡板后, 为提高脱硫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 在脱硫6kV 10A段、6kV 11B段分别增加厂用6kV 10B段、6kV 11A段作为备用电源。同时在开关A6106与B6116、开关A8101与B8111间实现联跳逻辑。为了提高脱硫380VA段、脱硫380VB段供电可靠性, 增加脱硫低压备用变 (1 600kVA) 和脱硫380V备用段作为备用电源。把仅有的一段380V保安段改为脱硫380V保安A段、脱硫380V保安B段。其中, 脱硫380V保安A段的工作电源取自脱硫380V A段, 第一备用电源取自脱硫380VB段;脱硫380V保安B段的工作电源取自脱硫380VB段, 第一备用电源取自脱硫380V A段。新增1套额定容量为30kVA的UPS系统。改造后的脱硫6kV、380V配电系统如图2所示。

2 脱硫DCS控制逻辑优化

2.1 工艺水系统控制系统

新增工艺水至#10炉脱硫系统塔区域#2分总门、工艺水至#11炉脱硫系统塔区域#2分总门2台电动门在CRT上实现控制逻辑, 完成无联锁保护条件的DCS控制操作和就地操作。

2.2 除雾器冲洗水系统控制系统

在CRT画面实现对系统增加电动门的操作。修改除雾器冲洗水系统逻辑, 实现DCS控制。除雾器冲洗步序修改部分为:吸收塔除雾器冲洗顺控启动后, 开启一级除雾器下层冲洗总门, 依次完成一级除雾器下层分门的冲洗, 分门步序保持不变, 一级除雾器下层冲洗完毕后, 关闭一级除雾器下层冲洗总门, 进入下一阶段。开启一级除雾器上层冲洗总门, 依次完成一级除雾器上层分门的冲洗, 分门步序保持不变, 一级除雾器上层冲洗完毕后, 关闭一级除雾器上层冲洗总门, 进入下一阶段。开启二级除雾器冲洗总门, 依次完成二级除雾器分门的冲洗, 分门步序保持不变。二级除雾器冲洗完毕后, 关闭二级除雾器冲洗总门, 继续进行除雾器冲洗的后续程序。

2.3 取消旁路挡板及增引合一逻辑优化

#10、#11 2台机组脱硫系统取消旁路及增引后, 主机侧和脱硫侧DCS系统的逻辑修改如下。

(1) 取消脱硫烟气旁路挡板、入口挡板、出口挡板全部相关控制逻辑 (脱硫侧) 。

(2) 增加直接联跳MFT逻辑 (主机侧, 或关系) :FGD跳闸触发MFT (信号由脱硫送至主机, 3取2设计) 。

(3) 增加主要联锁逻辑 (主机侧) :FGD跳闸联跳一次风机, 延时300s跳送、引风机。

(4) 增压风机启动允许条件 (“与”关系, 由脱硫侧逻辑判断后送至主机, 涉及主机信号的由主机侧增加判断逻辑) :取消“增压风机液压缸密封风机及增压风机轴承箱密封风机各至少1台运行”。取消“吸收塔向空排汽门全关”;取消“增压风机入口导叶角度反馈不大于3%”。将原“GGH主或辅电机运行’作为增压风机启动允许条件”修改为“GGH主或辅电机运行’作为引风机启动允许条件”, 送到主机DCS。取消“润滑油压正常 (增压风机油泵润滑油流量、压力及增压风机油泵油箱油位均不低) ”。取消“电机油站压力、温度正常 (增压风机电机油站压力不低且增压风机电机油泵油温合适) ”。保留“FGD投运条件满足 (即:FGD入口烟气温度不高于165℃) ”, 作为引风机启动允许条件送到主机DCS。取消“增压风机轴承温度不高于80℃ (电机轴承温度均不高于85℃, 增压风机电机线圈温度不高于110℃条件均满足) ”。取消“锅炉烟道顺畅 (包括引送风机进出口挡板全开, 再热、过热烟气挡板全开等, 直接自主机取开关量节点) 允许启动增压风机条件”。

(5) 取消“增压风机超驰停”条件 (“或”关系, 电气保护直接从电气开关柜送至主机, FGD跳闸从脱硫侧送至主机) :FGD跳闸。增压风机电气保护动作。

(6) FGD投运条件 (脱硫侧) :取消“主机负荷不小于135MW, 允许投入FGD条件”。取消“FGD出口烟气粉尘浓度不大于200mg/m3, 允许投入FGD条件”。保留“FGD入口烟气温度不高于165℃ (3取2) , 允许投入FGD条件”。将“FGD投运条件用于增压风机的启动允许条件”修改为“FGD投运条件用于引风机的启动允许条件”。增加“任一浆液循环泵已启动, 允许投入FGD条件”。

(7) FGD跳闸条件 (脱硫侧, “或”关系) :保留“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高于165℃, 延时10s” (3取2设计, 慢信号保护, 带热阻松动确认功能) 。取消“FGD入口烟气压力不小于2 500Pa或不大于-2 500Pa跳闸条件”。保留“浆液循环泵全停或只有1台循环泵运行时, 吸收塔出口烟道温度不低于75℃ (3取2设计) , 延时15s跳闸条件”。把“FGD跳闸条件用作增压风机超驰停和主机MFT条件”修改为“FGD跳闸联锁MFT条件”。

(8) 取消“吸收塔液位低于3.5m (L4) , 吸收塔循环泵联锁停条件”, 保留吸收塔循环泵其余逻辑 (脱硫侧) 。

(9) 吸收塔对空排气门 (脱硫侧) :保留吸收塔排气门远控位允许开门逻辑。

(10) 脱硫事故喷淋气动门 (新增设备) 联锁开 (脱硫侧, “或”关系) :浆液循环泵全停, 且增压风机运行。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不低于65℃延时60s或不低于70℃。吸收塔进口烟气温度不低于160℃。

(11) 取消在主机DCS的增压风机启、停操作和相应状态反馈, 以及增压风机启动允许信号送至主机DCS的信号和增压风机原有的送到主机DCS的联锁保护信号。

(12) 取消送到主机DCS的增压风机动叶指令、反馈及相关控制逻辑。

(13) 保留“增压风机入口压力直接由就地送至主机DCS, 用于逻辑和显示”。

(14) 修改引风机控制逻辑, 删除原高速控制逻辑, 修改低速逻辑及描述。风机运行状态送两路到#2PCU, 停止状态送一路到#43柜SOE卡。

(15) FGD投入状态信号:FGD没有跳闸且任一台引风机运行, 用于脱硫DCS判断FGD投运。FGD两个跳闸条件中任何一个成立即为跳闸状态。

在修改逻辑的同时, 对脱硫现有报警测点进行梳理, 重新划分信号的重要程度, 并重新组态颜色显示报警、CRT软光字牌报警、声音报警。

2.4 脱硫配电系统逻辑优化

2.4.1 取消原配电系统部分逻辑

删除原有的脱硫6kV、380V (保安段) 工作电源开关与母线分段联络开关的联锁逻辑。将原有的脱硫6kV A、B段8105联络开关改为6kV B段备用电源开关A8111, 将原有的脱硫380Va、b段5105联络开关改为380Vb段备用分支b5110开关。取消A8101开关与8105联络开关、B8111开关与8105联络开关、a5101开关与5105联络开关、b5111开关与5105联络开关间的联锁逻辑。没有考虑脱硫6kV电源开关B6106跳闸联跳B8101、A6116跳闸联跳A8111逻辑, 但B6106、A6116保护跳闸有硬接线联跳。保安段a、b段联络开关5600不与任何开关发生联锁关系, 只保留CRT手操开关的逻辑。

由于保安段a、b段各安装了备自投装置, 因此保安段a、b段联锁启动柴油机使用硬接线。取消DCS联锁启动柴油机逻辑。DCS电气报警光字信号按改造后一次系统要求修改、增加。

2.4.2 脱硫配电系统控制逻辑修改

脱硫配电系统逻辑仍由脱硫DCS实现, 根据脱硫配电系统控制逻辑进行相应修改。

(1) 此次6kV改造增加了6kV 10B段侧出线开关B6106、6kV 11A段侧出线开关A6116, 两开关受#11机DCS控制, 每台开关控制逻辑如图3所示。

(2) 此次6kV改造增加了脱硫6kV A段侧进线开关B8101、脱硫6kV B段备用电源脱硫侧进线开关A8111, 两开关受脱硫DCS控制, 每台开关的控制逻辑如图4所示。

在B8101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A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A8101自投, 在A8101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A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B8101自投。在A8111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B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B8111自投, 在B8111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B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A8111自投。

(3) 脱硫低备变高压侧开关A6118受#11机DCS控制, 其控制逻辑如图5所示。

(4) 脱硫380Va段备用分支开关a5100、脱硫380Vb段备用分支开关b5110, 两开关受脱硫DCS控制, 每台开关的控制逻辑如图6所示。

在a5100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a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a5101开关自投;在a5101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a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a5100开关自投。在b5110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b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b5111开关自投;在b5111开关分闸条件逻辑增加b段快切装置告警 (点击“闭锁快切装置”按钮) , 防止b5110开关自投。

(5) 脱硫保安a段工作电源进线开关a5106、脱硫保安b段工作电源进线开关b5116, 每段开关都受脱硫DCS控制, 每台开关的控制逻辑如图7所示。

(6) 脱硫保安a、b段联络开关5600受脱硫DCS控制, 其控制逻辑如图8所示。

(7) 柴油机开关5001、5002受脱硫DCS控制, 每台开关的控制逻辑如图9所示。

开关5001对应联锁a5106开关, 开关5002对应联锁b5116开关。

修改相关工作电源开关逻辑:在a5103开关合闸、分闸上均增加“a5106开关在分闸位置”条件, 在b5113开关合闸、分闸上均增加“b5116开关在分闸位置”条件。对于脱硫6kV A段、6kV B段、380V A段、380VB段快切装置, 在CRT上的控制面板实现其控制逻辑, 同时在CRT上设置保安a段联锁、保安a段联锁按钮。

3 结束语

通过对早期投运燃煤机组取消脱硫设施烟气旁路后的工艺系统、烟气事故喷淋、脱硫配电系统、增引合一及主机保护和脱硫保护相关逻辑的修改、完善, 正确实现了改造后脱硫设备各系统的DCS控制, 确保了改造后所有脱硫设备能根据机组运行工况特点和控制方法稳定运行, 提高了取消旁路挡板、增引合一后脱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阎维平, 等.电站燃煤锅炉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装置运行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2]李正吾, 赵文瑜.新电工手册[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王建华.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蓝之达.供用电工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保护逻辑优化论文(精选8篇)保护逻辑优化论文 第1篇为了满足环保要求, 大型火力发电厂均设置了烟气脱硫系统。早期投产的脱硫系统均设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