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忆读书里的名言
冰心忆读书里的名言(精选11篇)
冰心忆读书里的名言 第1篇
导语:忆读书,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心忆读书课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忆读书》是初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无误、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冰心的《忆读书》。大家先把这个课文齐读一遍。(提示字词)
(PPT展示)我是校园小记者
做人物专访的过程:
首先,了解人物,他是谁?做什么?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影响?
接着,确定主题,我们想从他那里知道什么
然后,设计采访提纲,围绕我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详细地设计问题
最后,采访,并把采访到的材料写成稿子
被采访时你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知道对方要采访的是什么
第二,仔细回忆自己有哪些相关经历
第三,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第四,针对这件事情,可以给别人一些什么(比如经验)
(这个尤其是被采访的准备并不是非常科学,只是为了学生们准备活动针对这节课设计的,但至少是不错的)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我是校园小记者。教室南侧的小组做小记者,教室北侧的小组做冰心,针对“读书”这个主题,做一个采访。现在大家准备五分钟。
(此时走下讲台,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做提示,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从课本所给的材料中准备回答的内容。发现做的好的小组,等下作为示范。)
师:大家都准备差不多了吧?现在“小记者”们和“冰心”们分别推举一个代表出来。(估计会比较乱,可老师指定,也可以一个一个自由发问,对方自由回答,可由其他人补充。也可以教师充当记者或者老师出一部分问题,标上序号,交给小组提问。)回答问题不能使用课本上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点苛刻,看情况)
师:(提问小记者)对冰心有哪些了解?
生:(PPT展示)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师:好。现在开始采访。
(模拟采访——
1、你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第二自然段)
如果不算国文课本的话,是七岁开始看的。
2、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第二自然段)
《三国演义》。
3、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三四自然段)
我舅父给我们讲,讲得太慢,就自己读。
4、那时候的你上几年级?能读下来吗?
没认识多少字,只能读个一知半解。
4、这本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三、五自然段,三次哭)
我妈赶着我睡觉,哭过一次。后来看书的时候,关羽死了,哭了一次;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次。
5、你为什么哭呢?(教师可以在旁点拨)
想知道下边都发生了啥事儿,老妈催我睡,不高兴。后来是自己喜欢的人死了,伤心。
6、你还看过其他的书吗?
嗯。《聊斋志异》。还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精忠说岳》。
7、没看过外国小说?
有,印象最深的是《茶花女》。
8、四大名著不是还有一个《红楼梦》吗?怎么没看?
看了。十二三岁的时候看的,当时很不喜欢,后来才看出滋味。
9、有人说读书的人作文都写的很好,你的呢?
呵呵,我们老师曾给我批过“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10、除此之外,你觉得看书还有什么好处?
独立思考。
11、你认为我们应该读哪些书?
要比较,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12、对于读书,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师:采访结束。冰心老人告诉我们,读书为什么好?(再次强调)
生:对作文有帮助,让我们独立思考。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多读书。
师:读什么书?
生:读好书。
师:什么是好书?(再次强调)
生:比较一下,读情节生动、真情实感、质朴的书。
师:采访完了,如果是采访你,你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作为课下作业。(看课堂时间,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课堂小作文,或者直接主动回答。)
冰心忆读书里的名言 第2篇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忆读书》。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五年级下学期“书”单元中冰心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它不同于平时看到的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处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全文娓娓道来之语,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二、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理清记叙的顺序,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三)领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体会。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中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渗透在作者读书经历的回忆中,只有通过对事件的准确把握才能深刻领会,所以了解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领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法:
1、激趣法:本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非常多,所以通过知识小竞赛帮助学生整理相关文学常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朗读法:结合五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借助突破口的设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3、圈画法: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4、讨论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学法指导: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朗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借助指导朗读(批画),提高学生筛选、概括和感悟能力
3、借助多媒体齐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六、本课亮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冰心忆读书里的名言 第3篇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 ‘读~好书’ 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 有, 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 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导读形式, 出于三点考虑:首先,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 也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 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吃好, 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作为新学期的第一堂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形成一种积极开放的心理状态, 是每个老师肩上的责任。这个设计既有一定的趣味性, 又有一定的探索性, 学生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 争先恐后地想说出自己的理解。其次, 让语文课一开始就显示出语文学习的特征和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 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所以老师们都很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方法也很多, 它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细节之中。在这里, 同样是“读好书”三个字, 我巧妙地利用不同的语义停顿, 让学生感受到所产生的不同意义, 进而引领他们做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再者, 我想让自己的教学不落窠臼, 不想沿袭许多人用过的程序和方法, 而去探索一些较新颖的、不是教参书上或网上照搬的方法和策略, 避免自己产生职业倦怠, 去同学生一起感受“创新和发现”的喜悦。
果然, 学生们是充满智慧的, 很容易就辨别出两者的不同意思, 兴趣盎然地说出二者的区别:
——“读~好书——就是要读好的书。”
——“读好~书——就是要把书读好。”
于是, 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品味。
“那么, 哪些书算是好书?我们来看看文中冰心奶奶的好书标准。”
——对作文有帮助的书, 如《聊斋志异》;
——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书, 如《三国演义》;
——语言质朴浅显而非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书;
——有爱国情感的书 (文) , 如岳飞的《满江红》;
——感情真挚感人的书 (文) , 如李易安的《声声慢》;
——使人增长见闻的书, 如《茶花女遗事》;
——能反映历史兴衰的书, 如《红楼梦》;
——能教人做人处事、“独立思考”的书;
……
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我想, 教会学生鉴别、筛选书籍, 是语文教师的又一重要职责。当今的情况是, 书店里的书五光十色、浩如烟海, 各种有关暴力、游戏、厚黑、恋情、时装、色欲、命相的烂书铺天盖地、持续热销, 加上网络媒体受利益驱动而大肆渲染、狂轰滥炸, 难免让人应接不暇、良莠难分, 何况是这些纯洁天真的学子们。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们远离了名著, 冷落了经典, 我们优秀的文化传承受到了挑战。所以, 冰心的这篇散文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引领学生走进经典、了解名著的钥匙, 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那么, 怎样才能读好书?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文中所说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
——要善于比较:物怕比, 人怕比, 书也怕比;
——要有毅力:我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居然越看越懂;
——要用情投入:读到关羽死了, 哭了一场……读到诸葛亮死了, 又哭了一场……读《水浒传》, 会“义愤填膺”;
——要会借鉴:《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要善于汲取书中的知识营养:《茶花女遗事》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要热爱读书:以读书为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
学生的回答丰富机智!
看着学生们的表现, 我满心欢喜。冰心的《忆读书》是一篇很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经典散文, 感情真挚而亲切、文字浅显又充满深厚的文化气息, 有如一缕春风徐徐吹来, 给人清新明朗之感。文中“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九个字精辟、凝练而又通俗、上口, 而对“读好书”三个字的多元研读和理解, 更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美丽殿堂。
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与语言, 与人的学识、经历、个性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习《忆读书》不仅要在知识上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要点, 还要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我想, 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宝贵的教学资源, 让他们学会积极思考、踊跃探索,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 热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 这才是他们终生受益的。
为了能够巩固迁移、学以致用, 我又抛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联系文章内容, 交流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并简明扼要地说出自己的感悟。若能自己提炼一句关于读书的 “名人名言”则更佳。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思考和创作。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没有营养品人就不能存活和成长, 所以说“读书好”;
——有个名人说 (学生说记不清是谁了, 我不做苛求) :“一个爱书的人, 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 一个良好的老师, 一个可爱的伴侣, 一个温情的安慰者。”不读书就成了闭塞孤独的人, 所以说“读书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说要“多读书”, 才能写好作文;
——苏轼说,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多读书”不仅指读很多本书, 也指对一些好书要多读, 读透 (悟性高啊, 已经知道拓展思维、多元理解了) ;
学生们自己提炼的句子很有趣, 摘选几条 (括号内是我的点评语) :
——多读书, 勤思考, 学到老。 (活学活用, 形似冰心话语。)
——读书得法效率高。 (贴近老百姓的说法。)
——热爱读书吧, 它能使你实现梦想。 (很有感召力的大实话。)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一到考试死定了。 (哈哈, 最现实的打油诗!)
——好书犹如翅膀, 能让我们飞向理想的天堂。 (形象的比喻, 诗意的语言。)
——要“读~好书”, 才能“读好~书”。 (看似简单而调皮的话语中蕴藏着多少灵感与智慧啊!)
冰心《忆读书》的语言瑕疵刍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 忆读书 ;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65-01
冰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卓越的语言艺术大师,她的散文以清新优雅、隽永明丽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冰心的散文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选用文言词汇又略含西文句法的白话文;遣词用字,雅而不古,丽而不艳,既清新洗练,又流利自然,华美优雅,含蓄隽秀,极富韵致。
写于1989年9月的《忆读书》是冰心晚年献给她一生所热爱的小读者的最好的礼物,已经被多个版本编者编进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对年轻一代,甚至于整个人类读书都是“宝典”。这篇文章,总的来说,鲜明体现了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其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只是仔细研读,个别词句,从当代语言规范上看,有瑕疵。本文从句子和词语两个方面加以推敲。
一、句子
由于采用西文句法,以下三个句子出现瑕疵。
(一)“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第二句(“倒不是……”)是采用西文句法的句子。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费解的是:在第一个分句中,冰心否认的“读书”内容是什么?是国文教科书第二册及其后几册,还是所有国文教科书?苦于找不到当时的国文教科书,不知道“天、地、日、月、山、水、土、木”是不是第一册的最后一课,如果是最后一课,那就是否认第二册及其后几册。但根据上下文意,她要表达的是真正的“读书”始于读《三国演义》。这样,自然就要否认所有国文教科书。那么这个句子改为“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就没有歧义了。
(二)“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这两个句子作者想表达的是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我”的作文因采用文言写作,得到老师的好评(“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在第二个句子开头有个关联词语“因为”,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要么前后两句内容有因果关联,要么后一句子是因果关系复句。从文意看,前一句是说聊斋故事对“我”有帮助,后一句说的是“帮助”的情况——作文得到好评。后一句就不可能是前一句的“因”。那么后一句是不是因果关系的复句?后一句表达的是“我”的作文被老师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因为“我”用文言写作,可见是前果后因的因果关系复句。分句“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中有关联词语“因”。这样说来,第二个句子句首的“因为”是多余的。
(三)“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这个句子中“虽然”至句末,要表达的是《水浒传》尽管在人物塑造上有凑数的做法,但也比人物没有个性的《荡寇志》好多了。这是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因少了关联词语“但”,句子显得不连贯。补上关联词语“但”,即把“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改成“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流畅多了。
二、词语
词语有两处值得研讨。
(一)“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句中“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似乎是冰心喜欢连用的,她在《山中杂记·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一文有“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句子,同样连用“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总之。该词典未收录“统而言之”,查“统”义项有“总起来;总括;全部。”可见这两个词语,从意义看,是同义词。似乎没有必要连用。
(二)“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文中所得不到的。”句中“都”是多余的。“都”一般是指前面的內容有几个方面或几种情况,即通常是复数。从句子内部结构看,“都”限制“是”,表述的对象是“这”,而“这”指代的是单数。因此此句的“都”是多余的。
由于欧化,加上语言规范的时代性原因,冰心的《忆读书》存在瑕疵,但并不影响作为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优秀教材的地位。建议在教师参考书中指明瑕疵,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冰心散文选集》刘家鸣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年
[2]《冰心散文全编》傅光明 许正林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年9月
冰心《忆读书》读后感 第5篇
【冰心《忆读书》读后感】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迪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航行的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本跳动的诗。”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怎样读书才最有效呢?冰心老人的《忆读书》给了我们启示。
冰心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同学们谈活,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大家的心中,让人终身难忘。
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可以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
人的品德。“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书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写出对自己所崇拜的英雄人物之死而悲伤,表现“我”对阅读英雄人物书籍的极大热情。
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叙述“我”对外国小说的阅读兴趣,迫切了解外国的人情世故。从《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作者从读书中获得了最大的受益,最大的快乐。
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作者晚年的阅读自认为“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
较。”从文中“精彩的《西游记》”与“烦琐的《封神榜》”、“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与“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词句中可以揣摩出作者挑选书的标准是:情节精彩、人物生动、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从阅读中找到智慧,找到秘诀。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徜徉于书的海洋吧!
最近,我读了一篇冰心奶奶的文章——《忆读书》,使我感想很深刻。主要内容是冰心奶奶回忆她从小到大读过的一些书以及读书的经历和体会,还做了总结。记录描写十分细致、有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冰心奶奶在最后写出了她一生读书的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就是这句话,让我真正地学会了读书,了解了书,爱上了读书。我读书时就按照这标准读,一篇下来,觉得书中的内容像印在了我的脑中。
我读书时,十分投入。像完全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身临其境,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脑子中除了书的内容,什么
都没有。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一起奋斗。我经常边读书边思考。读书时,我不喜欢别人打扰我。因为别人一打扰我,我读书顺畅的思路就会断。思路便像木棒一样,断了就接不上了。因此,爸爸妈妈在我读书时进我房间总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像怕吵醒一个正在酣睡的孩子一般。
我以为,一个人要想长知识,见识广,就应该去读书。书是人类进步阶梯。书,能使人由粗野变得文明;书,能使人由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书,能使人由邋遢变得干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我们变好。读一本好书,终生受益。读一本坏书,终生受害。所以,读书也要有选择,读好书。
我还有很多书没有读过,但我会一直读下去,像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忆读书》这篇课文主要讲冰心在年少时代读了许多书,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
忠岳飞》、《满江红》、《声声慢》、《红楼梦》等。作者从书中还得到了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作者说自己永远感到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说明她热爱读书,并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许多读书的好处,如: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我还知道了读书的方法:读书要挑着读,选着读,要比着读,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读好书”。我还知道了,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了许多书,才为好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优良的基础,后来才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作家,我以后也要多读书,读一些好书,为我的写作打基础,长大成为像冰心奶奶一样伟大的作家。
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也是一名爱读书的人,借此
机会,我就来谈论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
(1)读书好
说起读书的好处,我可就一时半会说不尽了。
记的有一次,班里开辩论会,我是正方的一辩,所持的观点是:读古典诗词比读现在诗词好。辩论时,我时时压着对方,占优势,有时对方被我说的无法还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那时年龄还小,都不读书,可我却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学生优秀作文》.《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因此我的资料收集的很全.文章中写古典好或现代诗太朦胧的句子我都记下来了,到辩论时,对方不会收集资料.整理语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低估了我,不知道我有秘密武器---书。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取胜了!
(2)多读书
从二年级起,爸爸给我买故事书开始,我就坚持每天读书。因为我觉得书比电视好得多,可以随时拿起放下。
在我的书柜上,有满满的两排书,这两排书是我最爱看的。种类很多,有作文书,参考书,奥林匹克数学书,散文书,小说,名著……等等。另外,一些不是很好的书,我都放在一个箱子里,加上以前的教科书,足足有7箱子呢!因为书多,我受到的教育方面也很多,从作文书中我欣赏了别人的优秀的佳作,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奥林匹克数学书使我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挖掘了潜力。总之,书读的多,有益而无一害。
(3)读好书
书读多了,自然也学会了挑选与比较。
被我称为“上等书”的都是一些对我有好处.内容健康的书。“中等书”就是那些内容健康,但对我影响不是很大的书,像《安徒生童话》.《少年文艺
》等。而那些被我狠心评为“下等书”的,就是内容不健康或只会搞笑的书,比如《漫画大王 》.《沙僧日记
》.《少男少女》之类的。我把我的书等级分的很
明显,只差在书上贴上标签,写上“上.中.下”等级了。只因为让自己不乱读书,多读好书,接受好的教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爱读书,爱读好书,从中也得到快乐,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希望大家也能好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好!
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岁的时候就写字认字,而我四岁的时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儿园里就只知道活蹦乱跳,没有一点儿纪律,回到家后,便更放松了,不要人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次,妈妈想教我练几个字,可我却一点儿也不愿意,还和几个小伙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后让爸爸妈妈在全城里找来找去的,等我们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时候一想起来,我真感到小时候好幼稚而又好无知啊!和冰心奶
奶相比,真的像是一个天才,一个笨蛋啊!
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岁的时候,看懂文言文的>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为联想到我的现实生活,可能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刚刚开始写字呢,当时我连一首简单的古诗>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学习,还不时的被大人们批评.而你们看,冰心奶奶能自觉的读书,还能看懂>,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啊!从此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从小就热爱读书,长大了才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文学家.《忆读书》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
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岁的时候就写字认字,而我四岁的时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儿园里就只知道活蹦乱跳,没有一点儿纪律,回到家后,便更放松了,不要人管,想做什么就做
什么。有一次,妈妈想教我练几个字,可我却一点儿也不愿意,还和几个小伙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后让爸爸妈妈在全城里找来找去的,等我们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时候一想起来,我真感到小时候好幼稚而又好无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个天才,一个笨蛋啊!
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岁的时候,看懂文言文的《忆读书》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为联想到我的现实生活,可能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刚刚开始写字呢,当时我连一首简单的古诗《忆读书》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学习,还不时的被大人们批评。而你们看,冰心奶奶能自觉的读书,还能看懂《忆读书》,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啊!从此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从小就热爱读书,长大了才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文学家。
再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会因为她舅父没有给她讲完故事而哭
泣,让我赞叹不已啊!我在生活里就是缺乏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思考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不求理解的精神。在生活里我和冰心奶奶好象一个相反的人,每当妈妈给我出题练习时,越少我就越高兴,越多我反而越生气,因为我觉得妈妈浪费了我很多玩耍时间,学了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有亲切的口吻教给我们怎样读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忆读书》读后感 第6篇
我也是从小读书,四大名著也能说出个大概来,但是这种习惯并没有持续多久。
西游记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开始我也看的很投入,就像冰心奶奶一样,每天晚上都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但我喜欢的并不是这本书的真谛,而是精彩的内容和吴承恩丰富的想象力。
后来我才知道读书在于读通和读懂,不在于速度上。我总是囫囵吞枣,大有哈“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
冰心奶奶有亲切的口吻教给我们怎样读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多看一些好书,如:作文书,四大名著等。这些书会给予我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悠久的历史典故。让我们回味一生。
《忆读书》这篇文章写了冰心奶奶从小爱读书的事。冰心奶奶从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她从《三国演义》开始读,什么“宴桃圆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太生动了,仿佛把我们也带入了三国时期。后来,冰心奶奶又开始读《聊斋志异》。聊斋故事吸引了冰心奶奶,接着《水浒传》、《茶花女遗事》都给冰心奶奶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红楼梦》也深受奶奶的喜欢。
看了这么多的好书,我们很佩服冰心奶奶。当然,我们也跟冰心奶奶学会了怎样挑选比较。
冰心《忆读书》读后感 第7篇
在文章中,冰心奶奶先是写了儿时听舅舅讲《三国演义》。后来,写了自己读书时的有趣情景。紧接着,又将《水浒传》和《荡寇志》做对比,还告诉我们自己在不同时期对《红楼梦》的不同看法。最后,冰心奶奶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她对书的好坏的评价标准,并送给了当代少年儿童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读书的好处,不仅可以得到做人处事的大道理,而且这些道理都是从课本上学习不到的。想一想,冰心奶奶在七岁时就能看懂《三国演义》了,而我那是却只会咿呀学语地读一首小诗,甚至丢字、掉字、串行等各类小毛病数不胜数。通过和自身的对比,我不禁对冰心奶奶心生敬佩。
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活,我看书尤其“挑”,太死板的不看,纯文字的不看,科普类的不看各种挑剔,只有漫画和悬疑探案类型的才深得我心。当我学完冰心奶奶的《忆读书》之后,我下定决心改掉我这个“挑书”的习惯,向冰心奶奶学习,多看一些名家名作,例如《小橘灯》《草房子》等满带真情实感、真正有意义、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书。
冰心《忆读书》读后感 第8篇
作者向我们讲述了她八十多年来读书经历,并把这些经验总结成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她告诉我们:读书要懂得挑选、比较,教育我们,读书对我们有很多好处,应该博览群书,更重要的是读对自己有益的书。
作者读《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为了书中的情节几度落泪。她的沉醉,让我懂得了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
冰心奶奶讲述读《聊斋》的时候,给我们举了一个“读书好”的例子:自己因为看《聊斋》,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得到老师“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评价。可见,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所以,读书好。
作者在写“古典诗词”部分时,讲到会背岳武穆的《满江红》,喜欢李易安的《声声慢》。看完她对《声声慢》的评价后,我感受到了叠词的魅力。
作者回忆了自己十二三岁看《红楼》与中年看《红楼》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个是“感到厌烦”,一个是“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由此,我明白了:名著有着丰富的内涵,仅仅读一次是远远不够的。人的阅历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很多书做了比较,如:读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不再看繁琐的《封神榜》;读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从这里我能感受到对人物个性的刻画是多么重要。
读完课文,我不但很佩服作者“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而且知道了什么才是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满带着真情实感的,而不是无病而呻,矫揉造作的。
冰心《忆读书》原文及读后感 第9篇
冰心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同学们谈活,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大家的心中,让人终身难忘。
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可以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书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写出对自己所崇拜的英雄人物之死而悲伤,表现“我”对阅读英雄人物书籍的极大热情。
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叙述“我”对外国小说的阅读兴趣,迫切了解外国的人情世故。从《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作者从读书中获得了最大的受益,最大的快乐。
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作者晚年的阅读自认为“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从文中“精彩的《西游记》”与“烦琐的《封神榜》”、“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与“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词句中可以揣摩出作者挑选书的标准是:情节精彩、人物生动、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从阅读中找到智慧,找到秘诀。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徜徉于书的海洋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冰心《忆读书》疑难解析
2.冰心《忆读书》预习学案
3.冰心《忆读书》教学设计
4.冰心《忆读书》说课稿(第二课时)
5.冰心《忆读书》教学实录
6.冰心《忆读书》原文赏读
7.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冰心忆读书里的名言 第10篇
忆读书(冰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学生领悟,把握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欣赏贵阳市中考满分作文:《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5分其中含写字5分) 题目:沉醉在_______的世界里。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爸爸是一个老师,我从小就生活在书的世界里。
小的时候,他给我讲了许多的故事:《白雪公主》、《水妖精》等。后来我认了一些字后,他就给我买了安徒生童话。我对这些故事真是如痴如醉,感到很神奇,我记忆最深刻就是青蛙王子被巫婆变成了青蛙,后来还是得到了公主的爱情,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那时每次我都读到妈妈叫我吃饭,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
小学时候,读了《西游记》,最使我感到好奇的是车迟国里斗法。孙悟空与在车迟国里的道士比法术,第一回合,悟空让司风的风婆婆、布雨的童子、与邓天君收起他们的风雷电雨,而让唐僧求下了雨来。第二回合比坐禅,他变成一个蜈蚣去咬虎力大仙,让虎力大仙输了。第三回合,比砍头、剖腹与下油锅,悟空都想办法,让他们输了。其中最使我有兴趣的是,国王让唐僧猜箱子里的东西,他们放一个桃子在里面,悟空变成一个蜜蜂从箱子封里钻进去,把桃子吃了只剩下一个核,再告诉唐僧,唐僧猜对了,我真佩服作者写的时候想象力之强,他考虑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让桃子变成一个核,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严密的逻辑道理。
后来读了《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好像我真的看到了渭城的早上,刚下过一阵小雨,旅店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柳枝上长出了嫩黄色的芽,在风中摇曳,空气十分清新,一派清新的气象。看到诗人与朋友饮酒告别,他们的那种离别之情真是难舍难分,有一种悲凉的心情,一种悲观的愁绪我还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四合院里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的沉浮,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我就感到我就像是在博雅斋里的人一样,真实地看到他们的生活情景,深深地被他们那种勤劳、善良、宽厚,仁爱的品质所感动,也感受到了那种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对人的扼杀。书中蕴涵着一种深刻的社会道理,我也从书中读到了人世间的道理。
我最爱读书,我一读起书来,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就像进入书中一样,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我一有空就沉醉在书中。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倍磷家簦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倍了澄模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倍炼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消遣、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 2鼻胙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三)诵读活动:1蹦信生各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2蹦信生互相提问,指出对方朗读与理解中的失误与不足。
3彼伎迹罕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什么时候读的?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四)交流活动:
1笨挝慕艚粑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弊髡呤前词裁此承蚶椿匾溆资薄⑸偈倍潦榫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惫赜诒疚牡闹饕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六)课外小结 1鼻胙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辈檎也⒃亩两樯茏骷冶心的文字。(可附图) 3笨瓮庠亩粒貉≡褡约合不兜谋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1鼻胙生介绍作家冰心及其作品。
2钡既肟挝模赫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净的童心、真挚的母爱。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的感受时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二)诵读活动:
1毖生活动与要求:请学生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苯淌Ωㄖ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重点思考:
1鼻胙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2弊髡吖赜凇岸梁檬椤钡奶寤崾鞘裁?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三)提高升华--
1毙〗崛文。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弊髡咚担骸拔矣涝陡械蕉潦槭俏疑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学生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绩助策略: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学生的关注。
(四)迁移活动: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从而创造真我。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记叙顺序 多读书
读书好时间顺序 读好书
冰心的读书名言 第11篇
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犹如她热爱的大海。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或许正是大海的广阔胸襟,孕育了她海化的性格和博大的爱心。
她爱玫瑰,不但喜爱玫瑰的色、香、味,更喜爱它花枝上的尖硬的刺。有它自己的风骨。她爱猫,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
冰心深爱着她的故乡。无论是烟台八年,还是定居北京,无论是留学美国,还是旅居日本,故乡的影子都追随着她。从她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寻,如《我的故乡》、《故乡的风采》等一篇篇文字,更是倾注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爱恋。冰心在漂洋过海,留学国外后,并没有像一些留洋学子一身洋装,一股洋味,她还是一个中国小老太太的样子。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
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
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永远的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百万字的作品的字里行间。
冰爱故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冰心这样认为。正是从爱乡开始,她以爱的力量关爱着这个世界。世界是和平的,人类是自由的,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永久的安乐与和平。因而,冰心到哪儿都有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
冰心的爱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从五四运动时期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伴随世纪的风云变幻,她一直坚持写作近八十载,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期间,她为孩子们写作,长达七十多年,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冰心忆读书里的名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