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固定范文
结构固定范文(精选11篇)
结构固定 第1篇
关键词:海洋平台,防腐涂料,海洋大气区,飞溅区,全浸区
在海洋生产装置的设计和建造中里,腐蚀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海洋环境腐蚀的特点,并且采用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过日常的检验、维修和保养,保证防腐系统的有效性对海洋生产装置的安全和可靠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腐蚀:是金属材料与所在的环境之间发生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受到材料的性质和环境因素,改变了金属的原油性质。腐蚀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无故浪费,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灾难性事故,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海上固定平台结构腐蚀的种类及原理
海上平台的使用环境极其恶劣,阳光暴晒、雨水、海浪的冲击、温度、湿度的变化及海洋生物侵蚀等使海洋平台腐蚀速率较快。
海上生产装置分为海洋大气区、飞溅区和全浸区3大区域。具体分类,又可将飞溅区分为飞溅区、潮差区。全浸区分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即分成5个区域。如图1、图2、图3所示。
1.海洋大气区:
海洋大气区主要受到大气腐蚀中最为严重的海洋大气腐蚀。其受到水分、氧气和腐蚀性介质的联合作用而引起的电化学破坏。
其原理为空气中的水分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液膜,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而形成的一种电解液。阴极发生氧的去极化作用,阳极金属发生溶解和水化,当防腐层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损伤时,便发生腐蚀。
2. 飞溅区:
在海洋环境中,海水的飞溅能够喷洒到装置表面,但在海水涨潮时又不会被海水所浸没的部分称为海洋飞溅区。在飞溅区,海水的冲击加剧了材料的破坏,特别是对钢铁材料来说,飞溅区是所有海洋环境中腐蚀最为严重的部位。
在飞溅区,会出现干湿交替的现象,金属材料的阴极电流比在全海水中的电流更大。在海水中,金属的阴极发生的是溶解氧的还原反应,而在飞溅区中的金属,因为锈层自身氧化剂的作用而使阴极电流变大,飞溅区的金属在经过干燥过程以后,表面锈层在湿润过程中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其作用,而在干燥过程中,由于空气氧化,锈层中的Fe2+又被氧化为Fe3+,上述过程的反复进行,从而加速了钢铁的腐蚀。
3. 潮差区:
钢结构在潮差区的腐蚀为最低,甚至小于海水全浸和海底泥土的腐蚀率。在平均低潮位以下附近区域的腐蚀出现一个峰值,这是因为钢桩在海洋环境中,随着潮位的涨落,在水线上方湿润的钢铁表面供氧总量比水线下方的浸在海水中的钢结构表面要充分得多,且彼此构成一个回路,由此成为一个氧浓度差宏观腐蚀电池。
4. 海水全浸区:
在海水全浸区浅海腐蚀速率比深海中更快深海区的氧含量较浅海区少很多,水温在0℃左右,腐蚀不严重。高浓度的氯是各种金属在海洋环境中遭受着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
5. 海底泥土区:
此区域存在大量硫酸盐以及还原菌等,并有大量的海底沉积物。受海水因素影响少同时温度低,腐蚀速率较慢,但会在海流交界处有轻微腐蚀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海洋大气区的腐蚀特点符合大气腐蚀的特性。飞溅区中的金属表面被大量的富氧海水浸湿,并受到海浪的飞溅和反复冲击,是腐蚀最严重的区域。所以该处的保护涂层也是较快的受到破坏。平台潮差区所处工作环境介于飞溅区和全浸区之间,因为受到水线以下供氧不充分的阳极保护作用而腐蚀速率较低。在不同深度,全浸区的腐蚀速度也有所不同。浅海区海水氧气含量高,受阳光照射温度相对较高,同时水生物活跃,腐蚀一般比较严重。海泥区的环境条件较复杂,并有厌氧性微生物的存在。但总结来说,金属材料在海泥区的腐蚀速度相对较慢
二、海上固定平台结构防腐的方式及特点
针对海洋生产装置的主要分布,对海洋大气区,飞溅区,潮差区,全浸区和海泥区将采用不同的防腐方法。
对于海洋大气区的甲板面,钢结构支架,金属管线等通常采用防腐涂料作为主要的防腐措施。底漆采采用的是富锌底漆,含有大量金属锌粉的涂料,同时要求与基材附着力强。富锌底漆作用之一是起阴极保护,当涂层中有破坏时,锌粉可以起牺牲阳极作用而保护基材。富锌底漆一般采用无机富锌底漆、氧富锌底漆等。
有时为了补充底漆的防锈,并对底漆和面漆起“过渡连接”作用,通常喷涂中间漆。中间漆要求是综合防腐能力强,中间漆的成分要求是含有高效的防锈材料和防渗透材料,如颗粒状或鳞片状锌粉、锈钢鳞片、纳米级别的钛粉等。
在受保护体表面喷涂的漆料称为面漆,面漆的作用以功能性(防污、抗老化、防霉)和装饰性(美观、光洁)为主,降低、限制水气和化学离子等的渗入。还要求具有抗冲击性强、抗老化优异性等要求。面漆一般采用氯化橡胶、烯树脂、氨酯或丙烯树脂涂料等。除此之外,重防腐涂料如果要获得良好的防腐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因素,包括基材的表面处理、高品质涂料、合理的涂层体系、施工条件、层施工的质量控制等。
1. 海洋大气区上层建筑物涂料选择
处于海洋大气区上的建筑没有与海水发生直接接触,需涂装能防止金属腐蚀的防锈漆。作用时防止大气、烟雾、酸碱气体等腐蚀介质与金属发生直接的接触,从而达到保护金属的目的。因此,防锈漆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吸水性和渗水性越小越好,不能促进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颜料,漆膜干燥后应保持有较长时间的弹性,能随着钢板的伸缩不开裂,不脱落。
2. 海水飞溅区和潮差区防腐措置
在海水飞溅和潮差区,漆膜经常处于风吹日晒、海浪反复冲击、干湿交替的苛刻条件下,此处漆膜常被成为水线漆。水线漆要求具有耐水、耐光、耐干湿交替,对底漆附着能力好等特点,还应具有防止海生物附着性能。
由于海水飞溅区的干湿交替作用,同时会受到漂浮物,波浪,浮水的机械损伤,单纯的涂料防腐无法满足这类区域的防腐要求,故必须采用重防蚀或超重防腐蚀措施。
这两个部位目前有五种保护措施:(1)包覆金属、合金或非金属耐蚀材料①包覆蒙奈尔铜镍合金保护板:400号蒙奈尔合金是一种耐蚀性高、力学性能较好的合金材料,因而常年作为海洋平台飞溅区的保护板。用此材料制成的保护板在墨西哥湾已成功使用20多年,将原本1.38mm每年的腐蚀速度降低为2um每年。此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抗蚀性,但是价格较高,不耐冲击,易被平台边停靠的拖轮撞伤。推荐在飞溅区和潮差区等船舶不易碰撞的小面积范围内使用。②不锈钢护板或护套:奥氏体不锈钢在海洋大气和飞溅区部位有很高的耐蚀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焊接性能,一般设计为1.2到1.5mm的厚度,使用寿命通常为15年。③包裹牺牲钢:此方法是采用加厚在飞溅区钢结构的厚度,通常加覆一层普通碳素钢来延长使用寿命,此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施工方便,缺点是增加自重,不适合在外海施工(2)特殊装置的电化学保护(3)特种图层或衬材保护(4)喷涂耐蚀金属保护(5)采用耐海水钢。
3. 全浸区防腐措施
钢铁在自然条件下,在海水中的平均腐蚀速度为0.1 mm每年,有些海域可能达到0.5mm每年,为了保证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钢结构长期不受腐蚀,不仅需要涂装,同时还要采用阴极保护。浸没海水中的钢结构涂装系列如下:(1)防蚀寿命10年的涂装系列①无机富新底漆15um+厚膜焦油环氧涂料三道600um+阴极保护(1 0~20aA/m2),漆装总厚度615um。②无机富新底漆15um+厚膜无机富新漆75um+厚膜焦油环氧涂料二道400um+加阴极保护(1~1 0aA/m2),漆装总厚度490um。③有机富新底漆18um+厚膜焦油环氧涂料三道600um+加阴极保护(10~20aA/m2),漆装总厚度618um,适用于寒冷地区。④有机富新底漆18um+超厚膜焦油环氧涂料三道600um+加阴极保护(10~20aA/m,漆装总厚度618um,适用于寒冷地区。(2)防蚀寿命20~25年的涂装系列①环氧树脂厚膜涂料1.5~2mm+阴极保护(5~10aA/m2。②聚酯树脂厚膜涂料1.5~2mm+阴极保护(5~10aA/m2)。
结论:海洋平台钢结构防腐,要根据不同海域的腐蚀特点、腐蚀速率采取不同的防腐防护措施。在如今大的环境下,防腐涂料不断涌现新的品种,新的技术也在不断被开发使用,如何在高效,节约成本的前提下为海洋生产装置做好防腐防护,会是海洋工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津津,石明伟.海洋平台的腐蚀防护技术[J],上海,船舶工业研究所.
[2]张清玉.油气田工程实用防腐蚀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 第2篇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如: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
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如: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浙江卷: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二、“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暴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三、“如何”、“奈何”、“若何”
古汉语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而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如何(若何)”、“奈何”,可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如:
1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砍个斧柄怎么办?没有斧子砍不成。娶个妻子怎么办?没有媒人办不成。
2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去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呢?”
3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已经出来,没有告辞,那么办呢?”
如果将“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就形成表示疑问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若何”,这种格式可用“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来对译。如:
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5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回头(看大家)说:“巫婆、三老不来回话,对这事怎么办呢?”
6若先生与百姓何?(《国语周语》)--对先生与百姓怎么样?
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作“怎么样”。如:
7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樊哙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8“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9此为何若人?(《墨子公输》)--此人是怎么样的人呢?
四、“何以为”
文言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格式。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
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掉,要家做什么呢?
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何以为”形式的变化,主要有这样几种:
(1)压缩为“何以为”结构,意义不变。如:
2坐卧念之,何以为心?(《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对自己的举止行为起居要自问,怎么对得起良心?
(2)有时省去了“以”字,形成“何为”式,这时,意义发生些变化,“何为”可译作“为什么”或译为“做(干)什么”。如: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现在人家正处在宰割者的地位,我们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做什么?
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项王笑着说:“老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
5(子鱼曰)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子鱼论战》)--(子鱼说)一定按您(宋襄公)所说的办,那就向敌人屈膝投降好啦,还打仗干什么呢?
(3)“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奚”、“恶”;“以”字有时换为“用”字,这样便形成“奚以为”、“何用为”等形式,意义不变。如: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飞呢?
五、“何之有”
“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如:
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这好比是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功效呢?
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3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之有”式有时变化,压缩为“何有”,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往往是对前文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的意思。如:
5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掉君王的敌人,瞧着力量去办,我有什么舍不得(杀)呢?
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 “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格式来对译。如:
6王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远世之王,于我何有?”(《孔丛子》)--(陈)王说:“六国的后代,我是不能封他们为诸侯的。那些远世的国君,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7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子贡通达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难处呢?
8劳之不图,报于何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没有想尽什么劳力,对报答来说,又有什么呢?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六、“不亦乎”
“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到了知识,再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五蠹》)--(他们)在国内外呼应配合干坏事,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去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也是很危险吗?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而彭祖是今天独以长寿闻名于世,众人要比彭祖,不也感到悲哀吗?
4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在地形上)受困的机会向他们发动进攻,岂不是很好吗?
5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淝水之战》)--如果秦军从淝水岸边稍向后撤,使晋军得以渡过淝水与秦军决一胜负,这岂不是很好吗?
七、“无乃乎”
“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结构,这一凝固结构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 如:
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栖会稽》)--如今君王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到了这种地步才寻求有智谋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3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论语雍也》)--在简单的基础上,再行简单,恐怕是过于简单了吧?
有时“无乃乎”中的“无”字换成“毋”字,成为“毋乃乎”的形式,其意义不变。如:
4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您一返回国家便有了私心,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值得一提的是,“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
八、“得无乎”
“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如: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得无”则为“该不会(是)”的意思,“得无乎”可用现代汉语的“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对译。如:
2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吧?
4高帝曰:“得无难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高祖说:“(拟定朝廷礼仪之事)只怕是不容易吧?”
有时句末与“得无”呼应使用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省而不用,或换作“耶”字,其意义不变。如:
5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现在国家只怕是有高尚品德和才能的人才流散在民间?
6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反复思量,只怕是(岂不是)给我指点捕捉虫的地点吧?
另外, “得无”中的“无” 有时还换成“微”或“非”,构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义也不变。如:
7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堂下莫非有厌恶我的人吧?
8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柳宗元《封建论》)--我以为周王室事实上老早就灭亡了,不过在诸侯之上保存个空名罢了。这恐怕是诸侯强盛,好比尾巴大了便摇不动的弊病吧?
九、“有者”
文言文中,常用“有者”这样的凝固结构,叙述某个特定的人物的行为事迹,以突出所要叙述的对象。“有者”可译作“有(个)的”或“有(个)的人”。如:
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苗助长》)--宋国人有个担心庄稼长得太慢就去拔苗助长的。
2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楚国人有个乘船过江的。
3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史记魏公子列传》)--有敢替魏王的使臣来通报的,处死。
4门下有毛遂者。(《史记平原君列传》)--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
十、“孰”、“孰与”
“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用“哪”或“哪个”对译。如:
1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这样的事可以忍受的话,哪样事不可以忍受呢?
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如:
4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徐公哪一个美?
5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学生们哪一个算是好学呢?”
例4中的“孰美”和例5中的“孰为好学”都含有二者或多者比较的意思,这种“比较”的意思,古人用另一种形式“孰与”两词连用,就不是表示抉择,而在于表示比较,并成为固定格式。如:
6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刘邦说:“(他)比起您来年纪谁小谁大?”
7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
8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说:“各位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呢?”
9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观望等待时机,哪里比得上顺应并利用它呢?
从上面例句可以看出:“孰与”若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则表示在比较中询问,一般对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如例678;若用在动词前,则表示在比较中反问,意在肯定后者,一般译为“哪里比得上”或“怎比得上”、“怎如”,如例9。“孰与”这个凝固结构在文言文中常常遇到,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拆开理解,二是要译出它的“比较”意义。
十一、“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
“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对译。如:
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 其有人称赞在事前,不如没有人批评在事后。与其得到快活在身体上,哪如没有忧愁事在心里?
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与其杀死这个孩子,哪如卖掉他?与其卖掉而分得利益,怎么赶得上我独得利益呢?
3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且说你与其跟着躲避坏人的人,哪如跟着躲避恶世的人呢?
有时,“与其孰若”格式中,“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如:
4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做两个人的僮仆,哪如做一个人的僮仆呢?
5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顺从天而歌颂天,怎么如掌握天行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十二、“与其宁”和“宁无(不)”
“与其宁”和“宁无(不)”是表示抉择的两种格式,其抉择是在比较中肯定其中之一的。“与其宁”是肯定后者,“宁”是语气副词;“宁无(不)”是肯定前者,舍其后者。这两种格式可用现代汉语“与其宁可”和“宁可不”对译。如:
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礼仪,与其奢华过分,宁可(倒不如)俭朴;丧事,与其治理的完备,宁可(倒不如)哀戚。
2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新注四书白话解说》)--与其有聚敛民财的臣,宁可(还不如)有偷盗的臣。
3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与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
4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汉王笑着推辞说:“我宁可斗智慧,也不能较量力气。”
5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孙叔说:“进军!宁可使我们的军队逼近敌人,不让敌军逼近我们。”
有时,在“与其宁”格式中的“宁”字后加“其”字,构成“与其宁其”的形式,意义不变。如:
6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勾践栖会稽》)--与其杀死这些人,不如得这个国家。
也有时在“宁”字前加否定副词“毋”,构成“与其毋宁”的形式,意义仍然不变。如:
7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中山狼传》)--与其饿死在路上,被别的野兽吃掉,还不如死在猎人手中,把我放在贵族家的食具中当食品。
还有时“与其”中的“其”字不出现,构成“与宁”的形式,其意义也不变。如:
8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与其让别人用刀子杀死我,宁可自杀。
十三、“有以”、“无以”
“有以”、“无以”中的“有”、“无”都是动词(谓语),“以”字用于另一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与“有”、“无”之间,表示关联,可译作“用来(拿来)”、“来”等。如:
1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左传襄公十七年》)--我们这些小人物都有一个住屋用来避干湿冷热。
2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五蠹》)--一般平民互相交友,既没有财产来彼此贪图,又没有权势用来彼此威胁,所以他们要找忠实不欺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有时,动词“有”、“无”的宾语省略,这时,便成为“有以”、“无以”的形式,可用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可拿来”、“没有什么可拿来”对译。如:
3项王未有以应。(《项羽本纪》)--项王没有什么话可回答。
4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都有办法拿来镇定安抚王室。
5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等汉军到了,没有什么可拿来乘渡的。
6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羽本纪》)--(项庄)说:“君王与沛公共饮,军营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有时,也遇到“足以”连用,形成了固定格式,意义与“有以”、“无以”相近,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能够拿来”或“足够拿来”的意思。如:
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项羽本纪》)--估计大王的兵力能够拿来抵挡住项王吗?
十四、“有所”、“无所”
“有所”、“无所”是文言中常见的格式,“所”字,经常用于动词、主谓词组的谓语动词之前,组成“所”词组,也叫做“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经常用在动词“有”或“无”之后,作宾语形成“有所”、“无所”的形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没有什么”的意思。如: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项羽本纪》)--我进入关中以后,一点点东西也不敢有所贪图。
2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为客整整三年了,左右没有什么人谈论的,我也没有听到什么,这可见先生没有什么擅长的。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郑国,让它存在,以郑国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有时,“所”词组用在“何”字后边,组成“何所”形式,这也是文言中常见的格式。如:
4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现在大王果真能一改项羽的做法:任用天下英武勇敢的人,还有什么敌手不被你诛灭的!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立功的臣子,还有什么人会不服从你!率领正义之师加上思念家乡的军队去打仗,还有什么人会不被你打败!
应指出的是,“何所”式中,“何”是谓语,“所”词组是主语。如“何所不诛”,即为“所不诛(者)何”,意思是“所不诛灭的是什么”,也就是“什么都能诛灭”。可见,“何所”形式,是谓语提前,有突出谓语的作用。
十五、“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
文言文中,尤其是议论文,常出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的格式。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这种格式的使用,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然后来判断前文讲的道理或现实的人或事。
“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之”是动词“谓”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这种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如:
1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慎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荀子劝学》)--所以君子是不急噪、不隐瞒、不盲目,谨慎严格地要求自己。《诗经》说:“不过于急切,也不有意怠缓,能受天子的赏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 此之谓也。(《庄子天论》)
--《诗经》说:“君子既遵守礼义,而行为无差错,又何必担心旁人说闲话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
“其之谓也”的形式,是在“之谓也”形式中动词“谓”的前置宾语之前加一个“其”字,这个“其”字是语气副词,意思是“大概”。这样就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气,增加了商量、推测的语气。如:
4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传》(论语子路篇)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他。’说的这不正是李将军吗!”
“其之谓矣”、“其之谓乎”与“之谓也”、“其之谓也”的作用和意义基本一样,只是语气词“也”改换成“矣”、“乎”,表示了他们之间在语气轻重和口吻上的差异。“其之谓也”的形式所表示轻度语气。如:
5诗曰:“自诒伊戚。”其子臧之谓矣!(《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诗经》上说:“自己给自己留下忧患。”大概说的就是子臧这种人啦!
6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诗经》里说:“孝子的孝是没有穷尽的,永远把它留给你这样的孝子们。”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应当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就古汉语中常见的凝固结构进行粗浅的研究,所依据的也只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文作,那些不常用的及一些特殊句式所涉及的部分格式未作探究,诸如“者哉”、“者也”之类;同时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古汉语凝固结构的诠释不能死搬教条,还要据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而定酌。
全国卷:其李将军之谓也?--“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结构固定 第3篇
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由于灯盒组件由螺钉固定结构改为螺钉加卡扣式固定结构。
因此新设计了一种预埋在发泡箱体内的固定扣结构(图1),此种结构通过与灯盒组件上的挂钩配合起到固定作用,取代了原先灯盒前端两个固定螺钉。
新老结构对比。老结构螺钉固定方式,预装需要在螺钉柱凸台处打热熔胶粘上固定扣。而新结构则是在冷藏内衬增加两个冲孔,预装时固定卡卡入孔内,并用堵漏胶带粘牢堵漏,无需使用热熔胶固定。老结构热熔胶粘固定扣之后,在装配时来回翻箱胆过程中存在固定扣脱落的风险,导致总装打螺钉滑丝。同时新结构固定扣操作简便直接卡入冲孔再贴堵漏胶带即可。
新老状态对比总结如下:操作过程相较于老状态可提升效率。
冷藏内衬冲孔本身有防差错设计,但是在装配过程中如果固定卡硬卡也可以装配在内衬上,导致无法安装温控组件。因此经过改进,在内衬上吸出箭头标记并在固定卡上也设计了箭头标记,生产线可依据两处箭头方向一致来装配(图2),解决插反的问题。
从总装效率来看,老状态需要打三颗螺钉,其中后部一颗螺钉需要加一个固定支撑块。而新状态则需将挂钩卡进固定卡槽内,然后再后部打一颗螺钉。能够提升整个安装过程的效率。
新状态的固定扣结构,在满足结构需求的前提下,经过跌落试验、振动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在生产线,经过简单培训,员工即可熟练操作固定卡的预装和灯盒组件的总装及返修拆卸。
综上所述,新结构能简化产线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堵漏工艺和发泡平整度要求较高,不能有漏液和鼓胀。
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结构建造检验 第4篇
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是开发海上油气田的重要设备, 是指布置和安装在生产平台上的, 需要依据或部分依靠固定式生产平台支持的模块式钻井装置。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坐落在生产平台导管架的上层甲板, 其结构建造应包括以下模块:动力模块 (PM) 、泥浆模块 (DSM) 、钻井设备模块 (DES) 、散装罐模块 (P–TANK) 。
在开工前, 要对模块钻机进行施工图纸的审查, 焊工考试、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认可, 焊接工艺、制造组装工艺、建造检验程序、无损检测工艺、涂装工艺的审核以及检测设备的认可。
1. 施工图纸的审查。
设计施工图纸的审查项目包括:结点号、杆件号、杆件尺寸及相关位置。所选用的材料类型是否与基本设计相同, 结构焊缝的布置是否满足相应的规范、标准等。
2. 焊工考试。
建造开工前, 船级社应按照《焊工考试规则》或被认可的考试标准, 对从事焊接工作的焊工进行考试。经考试合格后, 由船级社签发焊工资格证书, 持有证书的焊工方可上岗从事证书所注明级别的焊接工作。对已持有焊工证书的, 但已连续6个月未从事证书所注明的焊接工作的焊工, 则应在其重新工作前, 先焊一块在本人证书规定科目中最难焊接的试件, 经检查符合《焊工考试规则》要求后, 方可继续从事焊接工作。
3.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认可。
为保证焊接质量, 制造/建造单位应具有一定数量的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射线 (RT) 、超声 (UT) 、磁粉 (MT) 、渗透 (PT) 。开工前, 由船级社按《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可规则》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资格认可考试。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资格分为3个等级:Ⅰ级为初级, Ⅱ级为中级, Ⅲ级为高级。经考试合格后, 由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可委员会签发相应等级和种类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持有Ⅱ级证书以上 (包括Ⅱ级证书) 的人员, 才能独立从事证书所载的各类探伤检测工作和签署无损检测报告。
4. 焊接工艺认可。
模块钻机的结构焊接所采用的焊接工艺, 应通过焊接工艺认可试验来保证其工艺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对焊接工艺认可试验主要包括下列内容:钢材的钢种、钢级的厚度、交货状态;焊接材料 (焊条、焊丝和焊剂) 等级、牌号和规格;坡口的设计及加工要求;焊道布置及焊接次序;焊接位置 (平焊、横焊、立焊、仰焊) ;焊接参数 (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速度等) ;焊接设备的型号和特征参数;焊前预热、层间温度、焊后热处理的要求等;防止产生层状撕裂的工艺措施等。
焊接工艺认可试验所用的钢材与模块钻机所用的钢材必须是同一钢厂、同一钢级并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试件的数量及加工方法、试验的类型、试验的条件及试验要求等, 根据不同的位置, 依其形式、厚度而定。根据认可试验的结果, 建造/制造单位须编制详细的焊接工艺规程, 并送交检验方审核, 其内容与前述的焊接工艺认可试验一致。
工艺认可试验结果对试验用同一钢厂、同一冶炼方法、同一钢级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均有效。但厚度的有效范围不得超过试件厚度的±25%, 坡口形式不得任意改动。手工电弧焊时, 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的变动范围不得超过±15%, 焊接速度变动范围不得超过±10%;埋弧自动焊时, 电弧电压变化不得超过±7%, 焊接电流变化不得超过±10%。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不允许超过认可试验时预热温度的±25℃;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和冷却速度及温度梯度等的变化范围不允许超过认可试验规定的范围。
5. 制造组装工艺。
制造组装工艺是保证建造质量的关键, 它的好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建造质量的控制。因此, 在结构制造/建造前, 应组织人员制订现场组装工艺文件, 并由检验审批部门对其进行审查。
6. 建造检验程序。
检验是保证建造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质量控制工作中, 检验是对质量好坏的一种证明手段。在整个建造中建立一个检验程序, 规定和选择检验点 (即质量控制点) 是实施检验工作的关键。因此对制造厂和现场检验, 验船师都需要按此程序进行检验工作。检验在现场一般分为二级, 一级是制造厂自己的检验, 二级是第三方检验机构现场代表的检验。制造厂检查员自检是基础, 而验船师的检查与检验是在此基础上的检验, 以确保制造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程序, 它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系统流程图、报检的项目和范围、检验依据的标准和规定、返修的要求和措施、报检的时间、手续和验船师的工作关系等。
7. 无损检测工艺。根据所建造的结构项目, 审核其无损检测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依据所选用的规范、标准、设计技术规格书和图纸的要求, 确定无损检测的种类、范围和百分比。
(2)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的型号、主要技术参数。
(3) 检测操作的程序。
(4) 对检测结果的评定标准及相应的报告格式。
8. 涂装工艺。
涂装是结构防腐的重要环节, 涂装的质量直接影响结构抗腐蚀的能力, 因此应对涂装工艺严格要求, 确保所用涂料达到预期目的。开工前, 建造厂应制订涂装工艺, 并由验船师进行审查, 其内容主要包括:涂料的使用说明;涂装的范围;结构表面处理方法及要求达到的技术等级;涂装过程中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结构不同部位涂料的种类、层数、漆膜厚度和涂装间隔时间;检验标准和试验、返工的方法与要求等。
二、车间预制检验项目
车间预制检验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板材的对接检验。
(1) 等厚度钢板对接时, 板缝两侧的钢板应调整到同一平面, 局部接缝可以有少许错边, 错边a值按板厚度t规定如下:特殊构件和主要构件, α<0.15 t且应不大于2 mm, 如接缝为X型坡口, α值应不大于3 mm;次要构件, α<0.2 t且应不大于3 mm, 如接缝为X型坡口, α值应不大于4 mm。
(2) 不同厚度钢板的对接。若其板厚差为下列数值时, 则应将较厚的钢板的边缘削斜, 削斜的宽度应大于板厚差的4倍:当较薄钢板的厚度t2<10 mm, 板厚差超过3 mm时;当较薄钢板的厚度t2>10 mm, 板厚差超过4 mm时。对接钢板的装配间隙应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当钢板厚度大于50 mm时, 应特别注意保证充分焊透。
(3) 板的T型连接与角接。对于要求全焊透的角焊缝, 必须开坡口。装配间隙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当板材厚度大于50 mm时, 要特别注意坡口角度和根部间隙, 保证充分焊透。对于不焊透的角焊构件可不开坡口, 但装配时构件之间要互相贴紧, 局部未能贴紧部位, 其间隙α应不超过下列规定:当焊板厚度t10 mm时, 间隙为2 mm;当焊接板厚度t>10 mm时, 间隙为3 mm;处于仰焊位置时, 间隙为2 mm。
2. 焊接材料的贮运、保管和使用检验。
在制造厂里, 用于结构制造的钢材和焊条在运输、保管、发放、加工等各个环节, 都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如严格办理入出库手续, 堆放整齐, 各种品牌的材料标识清楚, 杜绝混发、错发等。而对焊条应密封包装, 并贮存在相对湿度不大于45%, 温度不低于15℃的干燥处。使用前, 应根据焊条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烘干。对于低氢焊条, 使用前应按下列时间和温度要求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0.5~1.0 h, 干燥温度为300℃。干燥后的焊条应立即使用或放在100~150℃的保温箱 (筒) 里。一般情况下, 焊条在空气中暴露4 h以上就不允许使用, 而要重新干燥;锈蚀变质的焊条不准使用。
3. 材料的加工检验。
下料前, 如发现钢材有波纹或型钢钢管有弯曲, 可以用火工调直矫平、矫正, 型钢或钢管的火工矫正温度一般不超过650℃, 管材的调正温度不超过120℃。矫平后的钢板允许的波纹度与板厚有关, 规定如下:当板厚t<8 mm时, 波纹度不超过4 mm/m;8 mm
结构构件制造过程中, 钢板和钢管的切割与坡口的加工可以采用气割或机械加工的方法。气割一般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气割。切割前应将切割线两侧的浮锈、油污、污物等清除干净。下料时, 应严格按切割线和坡口要求进行。切割过程中, 如发现分层、夹层等缺陷, 应停止切割。探明范围后, 去掉缺陷部分, 再继续切割。切割后的边缘应均匀、光顺, 无缺口、崩坑等缺陷。切割边缘直线度的误差应满足以下规定:当被切割的构件后续工序采用自动焊时, 直线度的误差不超过±0.5 mm/m;当被切割的构件后续工序采用手动焊时, 直线度的误差不超过±1.5 mm/m;切割构件的外形尺寸的误差不超过±3 mm;钢板和型钢坡口角度的误差不超过±4°;钢管坡口角度的误差不超过±5°。
4. 材料的追踪。
为确保所用材料与图纸和证书相符, 应把所用材料的炉号或鉴定号及证书号标注在加工图纸或每个切割分段 (片) 上。通常制造单位在结构完工后, 按照杆件号、实用材料的炉号和证书号一一对应的原则, 编制材料追踪表, 并提交给业主和检验部门。在材料追踪表中, 炉号、板号、工厂证书号是材料制造商提供的, 这些号码是唯一的, 不能重复, 可能许多板材是同一张 (个) 证书。这样, 需要按页数把证书排列起来, 并在上述材料追踪表中标出各证书所在的页数。
三、现场预制检验
1. 管结点的焊接检验。
管结点是模块钻机结构的重要部位, 它的焊接方法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因此, 焊接前应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形式的管结点, 进行焊接工艺认可试验。在管结点的焊接中, 坡口的设计与装配间隙的控制十分重要。通常, 管结点的坡口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当管结点只能从外边焊接时, 坡口角度的公差一般不超过+5°, 焊根间隙α应符合相关规定值。装配后, 如果管结点域的焊缝坡口处间隙太小, 可用电弧气刨扩大间隙, 但需符合图中修改后的要求。
(2) 当管结点可以从内、外两面焊接时, 坡口角度的公差不应超过+5°, 焊根的间隙α为2 mm, 最大不超过6.4 mm。
(3) 当焊缝外形需要控制时, 为使焊后表面与毗邻的母材熔合光顺, 应将焊缝打磨成光滑凹形。一般情况下管结点的焊缝尺寸、打磨后的焊缝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当管件间夹角α>130°时, r≥t;当管件间夹角α130°时, r≥t/2。其中, r为打磨后的凹形半径, t为撑管壁的厚度。
(4) 结点装配检验。施焊前, 应对结点的装配进行检查, 主要内容有:坡口的角度、根部开口、结点误差、可熔化的塞入物、结点清洁度、定位焊和预热情况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关系到焊接质量的好坏, 如果装配不当, 焊接质量很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对于重要、特殊的结点焊缝, 以上因素都要进行仔细查看并且做详细的记录。
(5) 焊接过程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根部叠珠焊缝的质量、双面焊时节点根部的准备、预热和层间温度的控制、焊道的顺序、多层焊时每层的表面焊接质量及焊接前电压、电流热量输入、速度等内容。焊接完成后, 检验人员应对最终的焊缝外观、焊缝尺寸、焊缝长度、尺寸精确度及后热处理情况等进行检查。焊缝检验中, 主要的焊缝缺陷有气孔、未熔合、未焊透、咬边、焊瘤、裂纹、夹渣、焊缝过厚等。
2. 焊缝的无损探伤检验。
焊缝的无损探伤检验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无损探伤的方法很多, 在模块钻机结构焊缝的检测中主要采用射线、超声波、磁粉和渗透方法。对于无损探伤的范围与采用的方法, 《海上固定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中规定如下。
(1) 特殊构件的焊缝或由特殊构件和主要构件连接的焊缝, 应进行100%的超声波探伤。同时, 根据构件工作环境和板厚等情况, 还需再进行10%~20%的射线探伤和20%~100%的磁粉探伤。
(2) 主要构件的焊缝或由主要构件和次要构件连接的焊缝, 应进行10%~20%的超声探伤和10%~20%的磁粉探伤。如, 超声波探伤检查有疑问时, 应用射线探伤进行复查。
(3) 次要构件的焊缝应进行0%~5%的超声波探伤或磁粉探伤。 (4) 主要的接焊缝交叉点 (T字形或十字形) 应进行射线探伤。 (5) 管结点的焊缝应进行100%的超声波探伤或100%的磁粉探伤。在可能的情况下, 还应要求用一定数量的射线探伤进行核查。
四、结论
结构固定 第5篇
1.引言
DFT及其快速算法FFT是信号处理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FFT算法多种多样,按数据组合方式不同一般分时域和频域,按数据抽取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基2,基4等。各算法的优缺点视不同的制约因素而不同。FFT的实现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以用硬件实现,用软件在PC机或工作站上实现则计算速度很慢。一般多结合具体系统用硬件实现。例如用单片机或DSP实现。但是速度仍然很慢,难以与快速的A/D器件匹配。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主要追求的目标是速度,即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针对这种快速信号处理的要求及FPGA器件的特点,本文采用的是一种基2固定几何结构的FFT算法。采用的是Altera公司推出的最新器件Stratix来做硬件仿真。Stratix器件是一款采用高性能结构体系的PLD器件。它结合了强大内核性能,大存储带宽,数字信号处理(DSP)功能,高速I/O性能和模块化设计与一体的PLD。其内嵌的DSP模块具有很高的乘法运算速度。在用VHDL编程时可以用MegaWizard的方法指定用DSP模块生成乘法器,用这种乘法器来做蝶形,用多个蝶形来构成FFT运算级,通过循环即可实现FFT核心运算的并行化。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软件做逻辑分析和波形分析。Quartus软件具有很强的硬件仿真和逻辑分析功能,它可将用VHDL编写的硬件描述综合到FPGA中。
2.算法介绍
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下面以基2,八点FFT为例加以说明。传统的基2变几何结构算法如下(图一):箭头上的数字代表旋转因子 中的k。图中输入采用的是按码位颠倒的顺序排放的。输出是自然顺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每个蝶形的输出数据仍然放在原来的输入的数据存储单元内,这样只需要2N个存储单元(FFT中的数据是复数形式,每点需要两个单元存储)。其缺点是不同级的同一位置蝶形的输入数据的寻址不固定,难以实现循环控制。用FPGA编程时难以并行实现,数据处理速度慢。当FFT的点数增加时更是如此。通过观察传统结构的FFT算法可以发现,如果将第一级中间的两个蝶形交换,则可以得到如下结构(图二):
对此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变换,将第二级的输出不送回原处而是将其存储起来并按顺序存放,则第三级中间的两个蝶形跟着调换,并把输入按顺序排列,就变成了如下(图三)所示的固定结构的FFT了。在蝶形变换的同时,其旋转因子也跟着调换。
出数据的顺序是不变的,因此每级几何结构是固定的。用这种结构寻址方便,易于用FPGA编程,实现内部并行的FFT硬件结构,从而明显加快FFT的运算速度。
3.FPGA硬件实现
FPGA器件的特点是可用硬件描述语言对其进行灵活编程。利用FPGA厂商提供的软件可仿真硬件的功能。使硬件设计如同软件设计一样灵活方便。缩短了系统研发周期。利用JTAG接口可对其进行ISP(In System Programmable 在系统编程)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单片FPGA内不仅拥有大量的逻辑单元而且还能集成RAM,ROM,I/O及DSP块等。从而使SOC(System On_a_Chip 片上系统)成为现实。本文采用的是Altera公司的Stratix系列芯片的EP1s25。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II2.0软件做硬件仿真和逻辑分析。并将输出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系统框图如下(图四):
代码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本系统的结构特点是:1。为提高数据精度,系统全部用16位宽。用data_array,write_array和fly_array三个数组实现了内核的并行处理,可在10个时钟周期内算完32点复FFT。时钟周期为25纳秒,因此32点FFT只需250纳秒。2。实现了数据的流水输入输出。在计算第i组数据的.同时,第i-1组的数据FFT结果正在串行输出,第i+1组的数据则正在串行输入。因为内核计算是并行的,速度快,所以可以有很高的串行输入。本系统的A/D采样频率可达200MHz。仿真所用的信号是:
x(t)= (0.5*sin(2*n*pi/4.7)+0.5*sin(2*n*pi/16.3)+0.1*rand(1,32))*1000
输入数据为32点复数,系统仿真波形如下(局部):
用FPGA输出的FFT的结果(图六)和用Matlab计算的FFT理论结果(图七),其频谱如下:
此信号是由两个正弦波叠加一个随机函数构成的。信噪比为14db。为切合工程实际,仿真信号采用的是实信号,其频谱具有对称性,因此图中只取32点仿真结果的一半即16点便可。
4.结论
结构固定 第6篇
熔炼炉和保温炉用来为半连续液压铸造机提供铝液。一般来说熔炼炉用以承接来自电解槽的铝液并能处理固体铝锭和厂内废料,按化学成分添加所需数量的合金元素,然后转炉至保温炉,经过保温等处理后再把铝液经过流槽平稳转至半连续液压铸造机。下面介绍的设备即做熔化炉又可做保温炉用。
1.熔炼保温炉工序描述
加料由以下动作完成:电解铝液可通过浇包、坩锅或其他专业设备经过熔炼保温炉的专用受铝口加料加入炉内,固体铝锭和厂内废料可通过叉车经过炉门加入熔炼保温炉。此种加料法同样安全、快捷且高效。
1.1熔化及保温
固体铝锭和厂内废料的熔化以及电解铝液的保温是由完全自动的PLC控制系统来完成的。特殊设计以满足生产要求的宽敞炉膛和炉门加上合理的加热元件系统,可以确保加料简便以及生产所需的熔化率、保温功能和最小的金属烧损。
1.2合金调整,扒渣和搅拌
合金调整,扒渣和搅拌是通过一个大炉门来完成的。炉膛面向炉门的斜坡一般要设计成小于或等于30°,以便于扒渣。
熔炼保温炉的铝水经流口砖排出,流口砖位于炉底,因此可以完全排干炉内的铝水。流口砖选用氮化碳化硅材质,并采用整体式结构,经过实践检验,此流口砖结构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
2.设备概述
60吨固定式电加热熔炼保温炉采用电辐射管加热,设备具有铝液升温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等特点,可确保铸造工艺对铝液的要求。60吨固定式电加热熔炼保温炉用于电解铝液铸造前的调质保温及熔化部分铝块冷料及中间合金冷料。
本设备由炉体(炉体钢结构、耐火炉衬)、炉门及炉门升降装置、加热元件装置、炉门除尘装置、测温装置(炉气及铝液测温)、控制系统、前炉及虹吸系统等部件组成。
3.设备系统说明
60吨固定式电加热熔炼保温炉的方案设计是根据用户所提供的技术基本条件,总结我们设计、制造熔铝、保温炉的多年技术经验而设计的。该炉用于电解铝液铸造前的调质保温及熔化部分铝块冷料及中间合金冷料。熔体成份和温度合适的铝液,调温后铝液温度符合铸造工艺参数要求,通过铸造流口流经溜槽到铸造机参与铸造。
该熔炼保温炉采用电辐射管对熔体加热,有较好的快速升温能力及良好的控温能力。
60吨固定式电加热熔炼保温炉由炉体钢结构、炉衬、加热元件装置、炉门及炉门升降装置、炉门除尘系统、测温系统、前炉虹吸系统及电气控制部分等组成。其结构、性能分别叙述如下:
3.1炉体钢结构
炉体钢结构由钢板及型钢焊接制成,结构设计充分考虑熔炼炉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刚性及结构强度,是一个坚固的结构。所有炉壳开孔处,如炉门、出铝口等,都进行了特殊加固以防变形,用以承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具有良好的结构刚性和气密性;炉体钢结构制作或安装完成后,在其外表面涂上耐高温的银粉漆。
在炉门的上方设有排除烟气的钢结构集气罩,集气罩采用钢板及型钢制成。
3.2炉子砌体
结合该炉的特点,内衬设计时尽量减少扒渣死角,满足机械扒渣要求及工艺要求。熔池以下侧墙、炉底及炉底斜坡接触铝液部位采用优质的高铝砖砌筑,抗铝渣侵蚀。熔池以上炉墙采用耐火粘土砖、硅藻土砖、陶瓷纤维板组成,炉顶为整体吊挂式结构设计,由优质浇注料、硅酸铝针刺毯、蛭石粉(或轻质浇注料)等组成,并采用不锈钢耐热锚固钩及锚固砖将炉顶整体吊挂于炉顶型钢上。
炉门由浇注料整体浇注,采用不锈钢锚固钩锚固。耐火材料采用优质产品,通过精心的结构设计及现场砌筑施工,确保内衬使用寿命。
3.3加热元件装置
采用高温电阻带绕制的带有保护套管的电加热元件,每套炉共60支加热元件,分四区控制,接线方式为Y接。该加热元件布置于炉膛上部,对熔体进行辐射加热。
3.4炉门及炉门提升机构
该熔炼炉采用1个整体大炉门结构。炉门采用钢板焊接而成,内衬采用钢纤维浇注料和轻质浇注料,炉门四周用小块的经机加工处理后的耐热合金铸件拼接而成。
炉口四周炉门框同样为经机加工处理的耐热合金铸件,用螺栓固定在炉口钢板及型钢上。
炉门升降采用液压缸驱动,气缸压紧。并通过主令控制器实现炉门行程控制及与铝液测温的联锁。并采用钢纤维浇注料浇注锚固施工炉口,以解决该处由于频繁开门冷热变化引起的炉口耐材开裂现象。大炉门上设有手动小炉门,便于观察炉内情况。
3.5温度监测系统
所提供的热电偶用来监测以下温度:
——测铝液温度热电偶。
——测炉膛温度热电偶。
测铝液热电偶保护套管采用碳化硅保护管,设有专用气动测铝液机架。炉门打开时,测铝液热电偶自动移出,以免受损。
温度控制还设有以下控制功能:
——测铝液温度热电偶进出操作也可采取手动控制。
3.6炉门集尘及排烟
在炉门上方设有集尘罩并在烟气排放管路上设置了自动开关的阀门,此阀门开关与炉门开关互锁,当炉门打开时,烟罩管道的碟阀自动打开将烟尘排走,当炉门关闭时,排烟的蝶阀自动关闭。集尘罩的设置有效的改善了车间环境。管路经一电动蝶阀与甲方主排烟管道连接并进行集中排烟。
3.7前炉及虹吸装置
该炉采用前炉虹吸方式入铝,前炉不设加热装置。前炉钢结构采用型钢及钢板焊接而成,内衬采用浇注料整体浇注。该前炉设有保温炉盖,在清渣时打开,平时不打开。保温盖上设有虹吸管插入口,不用时用塞盖塞上。
3.8熔炼保温炉电控系统特点
炉子控制系统整体化,安装调试生产简便。
结构固定 第7篇
固定锥形阀由阀体、导流筋片、固定锥和调节套筒等主要部件组成。采用不锈钢制造的调节套筒通过导流筋片安装在阀体上, 执行机构带动套筒的移动来调节阀门过流面积。用于水利工程大坝放空、水电站机组旁路、水利或水电灌溉水系统专门的流量调节阀。
目前应用最多的固定锥形阀的结构有不带导流罩 (见图1) 和带导流罩两种 (见图2) , 阀门出口的应用分大气排放和淹没排放两种, 因此就形成了以下四种组合: (1) 对空排放, 无导流罩; (2) 对空排放, 有导流罩; (3) 淹没出流, 无导流罩; (4) 淹没出流, 有导流罩。
2固定锥形阀的特点
固定锥形阀对空排放的特点是其出口高速水流呈伞状射入大气中, 通过与大气的接触和摩擦作用, 大量的空气与喷射水流相互混掺, 水流呈雾化状态, 同时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水流速度迅速减小, 喷出一定距离后落入下游水池或河道中。排空形式的固定锥形阀安装形式, 操作和安装简单, 因出口水流喷射距离较远, 适用于下游有较大空间尺寸的场所。
固定锥形阀淹没出流的特点是阀后的出口高速水流排入下游的消能池中, 流动状态由急流变为缓流, 依靠水跃消能的作用, 动能又迅速转化为位能, 经过一段距离后能量得到消除。常在消能池中设置辅助的消能工, 提高效能效果, 减少水流对消能池壁的冲击。适用于较小空间尺寸的场所。
固定锥形阀出口增设导流罩可收缩水流, 减少水流喷射面积, 但在高压差工况下会带来气蚀, 振动、噪音等问题。
3固定锥形阀的排放系数比较分析
排放系数是表示阀门过流能力的一个常量, 是固定锥形阀设计选型的重要参数。行业标准中对排放系数的定义如下:
式中:H0-阀前总水头, 包括静压和动压 (速度水头) , m;P-阀后静压, m;A-阀门进口过流面积, m2;Q-通过阀门的流量, m3/s。
对同一口径固定锥形阀的四种组合, 通过Ansys Fluent软件, 采用基于压力基的分离式求解器进行迭代计算, 求解方法及控制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分别计算各个开度下的阀前总水头H0、阀后静压P和过阀流量Q代入式 (1) 中求得排放系数, 整理的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分析得出:
(1) 是否设置导流罩对排放系数的影响较大, 但是在对空排放和淹没排放的对比看, 排放系数差别不大。
(2) 四种组合的排放系数在60%开度之前差异不大, 之后的差别才明显。
(3) 在有导流罩的结构下, 最大的流量并不是出现在全开状态, 而是大约在90%的开度下流量最大, 这是因为在有导流罩的情况下, 紊流加剧, 且在全开状态下紊流严重影响了流量, 这样全开下反而流量下降了。在无导流罩的情况下, 全开的紊流也有影响到流量, 因此曲线斜率下降。
4结束语
不同结构的固定锥形阀的排放系数在开度60°以下区别不大, 在更大开度时才有明显区别。无导流罩结构的固定锥形阀对出口排放的空间要求高, 带导流罩结构的固定锥形阀对出口排放的空间要求低, 因此针对各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固定锥形阀进行合理经济的选用。文章对固定锥形阀的选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思。
摘要:目前不少水电站为了保证机组停机检修时, 不使河流断流, 保护下游环境, 需要固定锥形阀进行生态放流, 要求有较高的排放系数, 确保下游建筑物以及有压管道经济安全, 节省投资资金。文章对固定锥形阀的常用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各种结构的排放系数, 为今后固定锥形阀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介绍了固定锥形阀常用结构特点, 并对各结构的排放系数进行CFD计算对比分析。
1.2m3固定式矿车车架结构改造 第8篇
1 1.2m3矿车的组成
1.2m3矿车其基本组成为车箱、车架、缓冲器、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是由4个车轮和2根轴组成的两组轮对。
2改造前1.2m3矿车存在问题
目前井下矿有1.2m3固定式矿车106台。由于矿车本身设计的原因, 在使用过程中, 虽然车架两端有缓冲器 (缓冲器的作用是用来缓和矿车受到的纵向冲击) , 但有的矿车车架与车斗间的焊接部位还是经常开焊, 车架在轴卡的位置发生断裂。部分新矿车使用不到6个月车架就在与车斗的焊口部位开裂, 并在轴卡部位发生折断并引发轴卡断裂 (如图1) 。
有的矿车已焊接多次, 致使焊接部位脱碳无法修复只能报废, 有的使用寿命还不到2年 (原设计使用寿命为6年) 。因此, 为延长1.2m3矿车使用寿命, 节约成本, 改造车架结构是必要的。
3原因分析
我们对1.2m3固定式矿车车体进行受力分析:
经分析车架为一结构架, 车架在承载车斗及矿物重力的同时, 还要承受运输时矿车之间的牵引与碰撞、钢轨的冲击及翻矿时对车架的扭矩。缓冲器装在车架两端, 用以缓解两车之间的冲击力。车架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车与矿车之间碰撞引发的, 虽然矿车的两端的缓冲器内装有缓冲装置 (缓冲器与车架之间是铆接的与车斗间有间隙) , 但车与车之间碰撞时缓冲器经常受到侧上方的力而造成车架的两侧疲劳变形、开焊、断裂。矿车上罐时是用推车器将空车推上罐, 用空车将重车从罐内推出, 车与车是靠碰撞来完成的。有时摇台与提升罐笼搭接的位置错位, 造成矿车上罐时车架发生扭曲。因此, 如何增强车架的强度和将碰撞所受的力进行分解是关键点。
4改造方案
1) 首先将断裂端面毛刺处理掉, 变形部位复位。将断裂部分车架与车斗焊接, 焊接时, 焊接电流稍大些, 采用直线运条法进行。使焊后车架与车斗是一体, 这样可分解由于矿车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对车架的作用力;
2) 矿车制作时缓冲器与车架之间是铆接, 车架与车斗焊接在一起。原设计在轴卡部位车架的结构形状有缺陷, 车架在受力的时候易产生受力变形而发生疲劳断裂。所以采用厚12mm的钢板焊接在轴卡部位车架的最薄弱的位置, 用加被板的方法使该部位形成一个箱体来弥补这个缺陷。焊接时, 由于焊接位置的原因, 此处焊接选择横焊, 在焊接过程中, 要严格按焊接规范操作, 调整焊条位置及角度, 防止咬边缺陷;随时控制电流大小, 焊接速度, 防止未焊透缺陷;层间彻底清渣, 防止夹渣缺陷。盖面层焊缝要求与坡口两侧同高, 用加被板的方法使该部位形成一个箱体来弥补这个缺陷;
3) 将两端缓冲座与车斗间焊接加固, 焊接过程中, 每层焊道焊完后, 快速清理熔渣, 仔细查看气孔、夹渣等缺陷, 若有缺陷则重新施焊。这样使车斗和车架及缓冲器成为一体, 以缓解车与车之间的碰撞通过缓冲座直接对车架产生的冲击 (见图2) ;
4) 焊接时的安全要求, 电焊机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电焊机工作环境应符合焊机说明书上的规定。电焊机不允许超负荷使用, 应有独立的电源开关, 当超负荷时, 应能自动切断电源。焊工必须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5改造后运行时注意事项
1) 行车和停车应与扳道人员协商共同协作;
2) 弯道、岔道要减速慢行;
3) 行车中如发现脱钩, 矿车掉道严禁刹车过急;
4) 及时更换缓冲器内断裂的缓冲弹簧及缓冲碰块;
5) 控制好矿车上罐速度;
6) 推车器推矿车上下罐时, 推车器头部一定要对正矿车的缓冲器;
7) 及时调整摇台各零部件间隙, 控制好提升罐笼与摇台的搭接高度。
6结论
多年的使用效果证明, 通过改进解决了1.2m3固定式矿车车架由于在运行过程经常断裂的难题, 保证了矿车的使用寿命, 改造后的1.2m3固定式矿车车架强度比原设计的车架强度增强了, 并且能超出原设计的使用寿命一年, 有效的减少了维修量和维修费用, 提高了矿车的完好率, 为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给单位增加了有形和无形的经济效益。
摘要:1.2m3固定式矿车是矿山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 其具有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特点, 在我矿普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出现矿车车架与车斗间的焊接部位开焊, 车架在轴卡的位置发生断裂的现象。针对这一故障原因, 本文进行经验性维修阐述, 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对车架与车斗进行维修加固, 使其符合正常生产的使用标准, 并延长了矿车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车架,缓冲器,断裂,被板,箱体,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孙景荣主编.实用焊工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
结构固定 第9篇
随着GB14167 - 2013的实施, 新定型M1类车型应配置至少两个ISOFIX位置, 至少有两个ISOFIX位置应同时装备ISO- FIX固定点系统及ISOFIX上拉带固定点, 并且ISOFIX需满足各碰撞法规。另外, 新版C - NCAP也将对装有ISOFIX固定点系统的加分项取消, 这就意味着ISOFIX已被强制成为各车型的标准配置。
1ISOFIX固定点系统试验
1. 1试验方法
将静态加载装置 ( 简称SFAD, 如图1所示) 连接在ISOFIX固定点系统上, 需同时对同一排座椅上的所有ISOFIX位置进行试验。
在SFAD的前下横梁的中心施加135N ± 15N的力, 以调整SFAD和支撑装置之间前后位置的松紧。应按表1对SFAD施加前向和斜向的力。前向力的施加方向与水平面成10° ± 5°, 斜向力的施加方向与水平面成0° ± 5°。
试验加载期间纵向水平位移和斜向力方向位移应不大于125 mm, 允许永久变形和部分开裂[1]。
1. 2系统介绍
下面分别对三种不同类型的ISOFIX固定点系统进行分析。
系统1, 如图2所示。ISOFIX固定点焊接在钢管上, 钢管焊在支撑板上, 支撑板螺接在地板上。
系统2, 如图3所示。ISOFIX下固定点焊接在支撑板上, 支撑板穿过在地板螺接在地板梁架上。为方便装配, 两个支撑板之间有一连接板, 连接板对系统强度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本文分析中忽略连接板。
系统3, 如图4所示。ISOFIX下固定点焊接在支撑板或加强板上, 支撑板或加强板焊接在地板上, 同时下固定点位于中地板横梁处。
1. 3试验结果
通过对三种ISOFIX系统进行试验, 得到以下试验结果
2ISOFIX固定点系统试验分析
2. 1整体试验分析
整体来看, 三种ISOFIX系统均通过法规要求。系统1和系统3试验结果均衡, 试验结果远低于极限值125 mm。但对于系统2, 侧向力试验接近极限值125 mm, 勉强通过, 存在设计风险。
ISOFIX下固定点钢丝均为普通碳钢, 弹性模量 ( E) 为196 ~ 206 Gpa, 根据弹性模量公式E = ( F / S) / ( d L / L) , 单侧钢丝受力F最大为4 000 N, 钢丝横截面为直径6 mm圆, 根据计算可知d L/L约为0. 07 mm, 相对于试验要求极限值125 mm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系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周边结构的强度。
2. 2系统1试验分析
系统1因为ISOFIX下固定点焊在钢管上, 组成一个系统, 每个固定点所受拉力都会传递到钢管上, 所以不会应力集中; 同时, 因为有6个安装点, 所以各安装点所受的力不是很大。 因此试验对地板的要求不是很高, 只需提供有一定强度的安装结构即可。
另外, 如图5所示, 是一种与系统1类似的ISOFIX固定点系统 ( 称为系统4) , 但试验未通过。该结构失效原因有两个: 焊点失效, 下固定点在试验中脱开; 底脚撕裂, 整个ISOFIX固定点系统失效。
如图6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系统1中ISOFIX下固定点因受力方向向前, 钢丝在焊接时只在钢管后部进行了焊接, 同样, 对于上拉带固定点, 受力方向以向上为主, 焊接位置布置在钢管下部; 虽然焊接长度仅有10 mm, 但很好地固定了下固定点。对于系统4, 焊接部位仅有7 mm, 同时因焊接部位位于顶部, 与受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导致焊点易撕裂。同样地, 对于底脚, 系统4的底脚不管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材料上都弱于系统1, 虽然节省了成本, 但没有满足性能要求。
综上所述, 对于ISOFIX固定点焊接在钢管上的结构, 需要保证整个系统强度的均衡即可满足国标要求。
2. 3系统2试验分析
图7为试验后下固定点的变形情况。不难看出, 支撑板的变形很大, 因为每个ISOFIX下固定点都只有一个安装点, 所以试验中的每个下固定点所受的拉力全部集中在各自的安装螺栓上, 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另外, 因各固定点所受拉力存在偏差, 所以受力较大的固定点变形量会增大, 使试验点移动距离增大。但是, 因地板横梁强度较高, 该系统勉强通过试验。
对于这种结构, 在设计时需特别注意保证支撑板以及安装点的强度以及周边零部件的刚度。
2. 4系统3试验分析
根据图8不难看出, 下固定点焊接在支撑板上, 支撑板焊接在地板上, 或直接焊接在地板加强板上, 虽然地板强度不高, 但焊点均布置在梁架范围内, 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强度。
对于二氧焊焊接长度, 应保证固定点不会失效, 点焊焊点布置应在满足焊接要求的基础上, 在固定点周围尽可能多布置。另外, 支撑板也需要有一定强度。
此外, 该方案有可改进之处, 因受力方向向前, 二氧焊部位易造成应力集中, 越往前受力越大, 系统会逐渐失效。因此, 若将下固定点焊接在支撑板下部, 地板布置加强筋进行避让, 然后再将支撑板焊接在地板上, 这样既解决了ISOFIX系统的使用耐久问题, 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焊接定位作用。
这种结构在现产车中被普遍使用, 但是该结构所涉及的零部件材料及周边结构的强度对性能影响较大。
3结语
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ISOFIX固定点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各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选用合理的方案, 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优化, 使得ISOFIX固定点系统满足法规要求, 当然, 最重要的是保证儿童乘坐的安全性。
摘要:国际通用的儿童约束系统固定装置 (简称ISOFIX) 是将儿童约束系统与车辆连接的装置。为了保证儿童乘车的安全, 需要使用儿童座椅, 儿童座椅通过ISOFIX固定点系统与车身进行连接。通过介绍三种不同的ISOFIX系统在试验中的表现, 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为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指出ISOFIX固定点系统设计要点, 达到保护儿童的目的。
关键词:ISOFIX,儿童约束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结构固定 第10篇
由于加固显示器抗环境指标的不断提高, 抗振动、冲击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因此强度和刚度较好的固定架对产品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从而使产品能更好地适应要求严格的振动指标。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以械设计为基础进行简单静强度分析, 并不能真实反映产品在振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1]。然而运用ANSYS仿真分析技术, 可以通过模态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找出设计所存在的薄弱环节,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机构进行优化分析, 在提高产品的固有频率的同时, 降低机构的振幅, 从而使其能适应较高的环境指标。
1 模态分析基础
工程上进行模态分析可以在产品设计之前预先避免可能引起的共振, 有助于在其他动力分析中估算求解控制参数。因为结构的振动特性决定了结构对于各种动力载荷的响应情况, 所以模态分析在动力学分析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2]。
假定为自由振动并忽略阻尼时, 其方程为:
当发生谐振动时, 即u=U时, 则方程为:
对于一个结构的模态分析, 其固有频率ωi和振型都能从上面的矩阵方程中得到, 这个方程的根是ωi2, 即特征值;i的范围是从1到自由度的数目, 相应的向量是{u}i, 即特征向量。特征值的平方根是wi, 它就是结构自然圆频率, 进而可得出自然频率fi=wi/2π。特征向量{u}i表示振型, 即假定结构以频率fi振动时的形状[3]。
2 固定支架原始模型建模及分析
2.1 实体建模及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
运用三维工程作图软件Solid Edge V20建立固定支架三维实体, 利用软件接口将建好的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首先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如图1所示。
实体模型中固定支架架体采用铝合金材质, 其它紧固件采用结构钢材质, 结合固定架实际工作机理, 将支架的底座面作为固定约束面。
2.2 模态分析
模型建好后对固定支架进行模态分析, 在分析设置选项中设置模态阶数为6阶, 结果后处理选择Toa Defomation (总变形) , 分析结果如下页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固定支架上支梁为薄弱环节, 固有频率值为437.99 Hz, 最大变形量为35.519。
3 固定支架模型优化设计及分析
3.1 优化设计及模型建立
针对薄弱环节上支梁进行设计改进并划分网格后的模型如图3所示。同样改进后的模主框架材料仍选用铝合金, 其余紧固件材料采用结构钢, 约束固定面仍未固定架底座面。
3.2 优化改进模型模态分析及前后对比分析
改进后的模态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固有频率值为500.95 HZ, 最大变形量为21.312。与之前的原始模型分析对比可得固有频率变大, 最大变形量降低, 因此说明设计改进方案可靠对固定支架的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4 结论
在设计初期运用ANSYS分析软件对该加固显示器固定支架进行模态分析, 找到了原始设计模型所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原有固定支架模型进行了有目的性的改进, 最终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固定支架强度更好, 改进措施有效, 不仅如此, 本次仿真分析结果为今后其它产品的固定支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德平.机械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设计[M].北京:航空专业教材出版社, 2004.
[2]浦广益.ANSYS Workbench基础教程与实例详解[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结构固定 第1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1 引言
2011年7月29日,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的大幕正式拉开, 根据厦漳泉大都市核心区规划, 厦门城区拟定位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商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贸易中心、高端消费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呼声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越来越大, 厦门经济若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绝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状况, 产业结构调整是唯一的出路。而受国际宏观形势的影响, 厦门市近几年的国外需求减弱,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动力不足, 此时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投资的拉动。根据厦门市统计年鉴的历年数据, “十五”期间 (20012005年) , 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21.86%, 而同时期的人均生产总值 (按户籍人口计算) 增长率为11.96%。[1]可见这时期的投资增长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 投资的边际收益不佳。而在“十一五”期间 (20062010年) , 厦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10.51%, 特区建设以来人均生产总值 (按户籍人口计算) 年均递增10.48%[2], 这说明在该期间, 厦门市的投资边际收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也与近几年厦门市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最终带来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事实相吻合。可见, 投资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为探究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同时, 2001年厦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于分别为4.0%、50.7%、45.3%, 而到了2010年, 其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1.1%、49.7%、49.2%。可见, 这10年内厦门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不大, 第二产业比重仍然占GDP的半壁江山, 且无明显下降的趋势,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 也没有突出优势, 这说明厦门市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
2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 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 亦即“灰色关联度”, 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3]其基本思想是将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计算关联系数、关联度以及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待评指标进行排序。该方法通过对关联序列进行相似或相异程度的分析计算后, 若序列所表达的对象发展变化态势越一致, 则关联度越大;反之关联度越小。由于灰色系统对样本数量的多少没有过多的要求, 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 这就大大扩展了其发展空间。因此, 灰色关联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 非常适合动态分析和比较。
2.1 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
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 称为参考数列。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 称为比较数列。设参考数列为X0={X0 (k) k=1, 2, , n}, i=1, 2, , m;比较数列Xi={Xi (k) i, k=1, 2, , n}。
2.2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鉴于系统中各因素的物理意义不同, 导致数据的量纲也不一定相同。为保证建立模型的质量和系统分析的正确性, 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 一般都要进行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
2.3 对序列求差, 即无量纲化后的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绝对差值
Δi (k) =X0 (k) '-Xi (k) ' (i=1, , m, k=1, , n) , 找出该绝对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4 求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ξi (k)
, ρ∈ (0, 1) , 其中ρ为分辨系数, 通常取0.5。
2.5 求关联度ri
2.6 关联度排序
按关联度大小排序, 可以揭示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联系紧密程度, 可以为影响参考数列变化的主要因素做出判断。
3 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与三次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本文的数据将选取厦门市2005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 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3.1 序列比较
令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参考序列为x0 (k) , 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作为比较序列xi (k) , 即x1 (k) , x2 (k) , x3 (k) 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12
3.2 消除量纲
消除量纲的方法较多, 主要有初值变换、均值变换、百分比变换和倍数变化, 本文采用初值化变换进行无量纲处理, 设有序列x=[x (1) , x (2) , , x (n) ], 则当y (k) =f[x (k) ]=x (k) /x (1) , x (1) ≠0时, 称f是初值化变换;本文将表1中的2005年横排数据作为初值, 将20062007年数据除以2005年的数据, 结果如表2所示。
3.3 计算绝对值差
计算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绝对差, 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 Δmax=1.632, Δmin=0
3.4 计算关联系数
将表3中的数据代入前文的灰色关联系数ξi (k) 的公式中, 并取ρ=0.5, 得到如下关联系数表。
3.5 计算关联度
将表4中的数据代入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中:
, k=1, 2, , n, 于是得到三次产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灰色关联度。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20052011年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与三次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5, 这说明厦门市的投资效绩比较高。投资效益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比较而言, 厦门市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强 (灰色关联度=0.789) , 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次之 (灰色关联度=0.606) , 与第一产业关联度相对偏弱 (灰色关联度=0.539) 。这说明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益较高, 但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不牢固, 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 厦门市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 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和服务型领域的产业投资政策, 大量的农业生产用地逐渐萎缩, 使得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削弱, 这导致了产业投资结构出现了不合理。
4 GDP与产业投资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们以厦门市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研究目标, 选择18个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研究因素, 并选取20092011年两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原始数据见表6。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厦门特区统计年鉴 (20102012年)
根据该组原始数据, 利用上文中的方法, 把数据代入各公式中, 就能得到各产业与GDP的灰色关联度, 按照关联度大小降序排列得到表7。
数据来源:厦门特区统计年鉴 (20102012年)
由灰色关联度排序可见, 对GDP影响度最大的是制造业, 由此可见, 厦门市的制造业较大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对GDP的影响最弱的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这说明厦门市在高端服务业领域投资还存在不足, 使得在这方面的投资效益不高。
5 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 近年来厦门市第二、第三产业处于齐头并进的态势, 而第一产业的地位有所削弱。但考虑到投资效率与GDP的灰色关联度, 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率是最高的。进一步细分到产业与GDP的灰色关联度时, 我们发现厦门市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产业的投资效益相对较弱。
针对目前存在的偏差, 结合厦漳泉大都市核心区规划中的厦门市定位目标, 笔者认为, 应当以扩大投资总量和调整投资结构为手段, 加大第一产投资, 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第二产业投资的投资应向高端制造业倾斜, 促进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而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是投资的重点, 其内部投资结构的调整也应向着高端服务领域渗透, 以提升厦门市的总体竞争力。在具体产业上, 在继续稳固发展“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同时, 应加大对“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产业投资, 以促进国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进而实现厦门市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张莉敏.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 21 (2) :87-89.
结构固定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