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土上的哭泣散文诗歌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黄土上的哭泣散文诗歌(精选6篇)

黄土上的哭泣散文诗歌 第1篇

延安市古称肤施、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宝塔山景区入口

早前的时间里,延安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专有名词,从未有意去了解过它。

第一次正面听说这个地方,是在大学毕业前,同学们即将各奔东西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小伙伴商量着要不要来一场毕业旅行,以奔袭在路上的姿态,好好地向我们的大学生活告别。

于是,有人提议去延安。

彼时,我还不知道延安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那里有些什么人。红色圣地?黄土高原?山川沟壑或者窑洞农田?

当时因为有人去实习,有人签了外地的公司,有人要继续升学考试,时间终于没有达成一致,我们的毕业旅行无奈被搁浅。

那个时候觉得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理想,无可厚非,总觉得来日方长,可是很多人还是变成了QQ或朋友圈里偶尔亮起的头像,毕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面。

一直相信,有些城市和人的羁绊是注定剪不断的,就像我和延安,血浓于水的亲情。

随着通讯和交通水平的越来越发达,想要去到的地方,终有一天可以抵达。

近两三年的时间,去了延安3次,或许还不止。有两次是在夏天,还有一次是冬天。

说起来,头一回去延安的理由着实不怎么美好。至于是什么原因,过去的事就不再说了,现在想起来我还没有好好感谢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本来是带着某些目的过去,但在大家的帮助下事情提前完美地解决,可既然行程早已定好,那就当成是出去玩儿咯。

枣园进门第一观

那次去延安正好是七月,夏天最热的时候,高原的太阳也着实热情,那两天天气晴好,我住在表姑家(当时还不认识很多这边的亲人)。

到达延安的当天下午带了一张公交卡,独自跟随手机导航去了一趟枣园。

与枣园革命旧址的合“影”

记忆特别深刻的就是刚进入枣园景区,就看到一群人坐在小马扎凳上,认真地学习红色文化。那天我还拍了很多合“影”,恩,我的影子,真人出境。

我看到革命先烈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毛爷爷当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出战乱,走向解放,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

凤凰山从天亮到日暮

当天下午从枣园回来后,表姑带我一起去了凤凰山,直接开车到山顶,从天亮到日暮黄昏。这已经是近三年前的事情了,记忆有些淡泊,只记得在山顶大大的广场上,有人在跳舞,有人演奏乐器,有人在运动健身,隐约当时的广场似乎还没有完全建好,我们走了很多级台阶。直到太阳完全落山,广场上亮起夜灯。

宝塔山之托“塔”小乔

第二天一早起来,去爬宝塔山。这边早晚温差有些大,早晨出门时天气还有些凉,太阳出来后又热到不行。

当时临时起意去延安,也没有做攻略,完全是不认识路就跟着表姑走,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才慢慢知道,原来那一次,延安的“三座大山”(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分别位于两水交汇口的三个湾流处,三山鼎立)我竟然已经登顶了其中的两座。

2017年夏天的延安站

再次去延安,已经过了两年。

彼时距离奶奶去世大约半年光景,当时奶奶举行葬礼的时候,家里来了许多各地的亲人,其中就有一些就来自延安。

以前只是偶尔听老乔提起,但毕竟没有在那里生活过,没什么切实的感受。

虽然事出哀伤,但也是难得一大家子人可以聚集在一起,也算是我们这些小辈首次见到老家的亲人。那会儿我才知道,原来乔家在延安有这么多亲人。

大约过了小半年,老乔的战友家女儿结婚,嫁到了延安某镇。于是,老乔携“婆姨”(陕北方言,妻子,其实就是我妈)和可爱的本宝宝一起去延安参加婚礼。

两位还顺路到西安“视察”了一下本宝宝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也带他们感受了一下下班高峰期的国际化大“堵”市。

三姑得知老乔和乔夫人到了延安境内,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延市家中相聚。老乔不想麻烦他人,委婉拒绝三姑的好意,三姑电话里生怕老乔不答应,言语之间不停地说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下次过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又再三说得知我们一家到了延安十分高兴,都快走到家门口了,亲人理应相聚。她怕我们坐车不方便,还特意让姑父开车过来接。

再次来到延安,不再像第一回那样完全路盲了,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

第一站,我们去了革命纪念馆,适逢周末,游人很多,为了找车位绕了好几圈。停车耽误了些时间,没有进馆内参观,我们在气势恢宏的纪念馆广场与毛爷爷的塑像合影。

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

从纪念馆出来,直接抵达清凉山脚下,与宝塔山隔水相望,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耸峙挺拔的宝塔。原谅我手机摄影水平有限,可惜了这么好的取景角度。

清凉山脚下宝塔山与清凉山遥遥相望

紧接着驱车前往凤凰山,可以沿着道路直接行驶到山顶的停车场,这个公路修得很人性化,非常适合不想爬山的懒人。抵达山顶广场,看到熟悉的景色后我才发现,原来曾经来过这里,原来我来过的地方叫凤凰山。

不同于初次到来时的懵懂,我开始试着寻找最佳的观景角度。上次是傍晚,这次是白天,景色别有风味。

站在山顶广场的角落,可以俯瞰到整座延安城的风景,绿树掩映郁郁葱葱,河水潺潺奔流不息。

凤凰山顶眺望延安城

最后一站,南泥湾。

在此之前,南泥湾一直是存在于某支神曲中的传说,小时候也偶尔听到爷爷提起过这个地方。年幼时联想着书本中的线条图画,想当然地以为南泥湾就是很多泥泞沟壑,勤劳的人民在辛苦地开垦耕耘着这片土地。

亲眼所见时,这里已经与90年代教科书中描述的场景完全不同。

这里已然开发成文化景区的模样,展览区摆放着老式的纺线机等生产工具,路边有贩卖文创纪念品的小摊。

乔太太还买了一双千层底老布鞋,和一把印着十大元帅头像的折扇。恕在下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的审美,一把扇子打开上面放了10个人头?是梅兰竹菊不够风雅,还是山水风景不够写意……

虽依然是山川沟壑围绕,曲折迂回的山路仅能并排通过两辆机动车,但万亩良田已成规模,放眼望去,在山川走势之间是一望无垠的平坦农田。

南泥湾万亩良田

沿着乡间的道路一直往前,就到了南泥湾酒厂,原359旅窑烧旧址。果然是红色圣地,处处都体现着红星文化的气息,陈列室还展出着原三五九旅酿酒工艺,还有当年革命先辈们临时休息处旧址。

南泥湾酒厂临时休息处旧址原三五九旅酿酒工艺陈列室原三五九旅酿酒工艺陈列室

距离酒厂不远处便是九龙泉,养育了一方人民的源泉。泉水清澈,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水温依然凛冽。

九龙泉

因为当时假期有限,次日要赶回西安上班,我跟着一家子人走马观花地看过几个地标式的景点,当晚便提前离开。后来老乔他们又去了什么地方就不得而知了。

这次去延安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得知有个小姐姐也在西安上班,从长辈那儿拿到她的联系方式,加了微信,商量着回西安后一定要抽空约一波。

得知身在他乡身边还有亲人,甚是暖心。

第三次去延安又过了半年之久,在去年冬天。陕北的冬天简直冷到没朋友,好在我去的那两天没下雪,跑到乡下呆了一天。

如今再一回想,首先竟然满脑子都是黄土的场景和气息。道路表层全是细碎的土末儿,脚步稍微重一点都能引起一片黄色尘埃飞扬。无论黑鞋白鞋,出去转一圈全成了灰鞋。

还好,至少炖羊肉还能安慰一下我荒凉寒冷的幼小心灵。

春暖花开雁字回时

有人觉得陕北人不修边幅,我却认为他们活得恣意豪爽;有人说延安塞北荒凉,可我感觉那里山高水长风景独好。

当初认识的小姐姐,约了几次夜市酒馆,如今与我已经是可以谈天说地的小伙伴,有些人,此生初相见,便已识多年。

小姐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手绘师,大概画画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文艺优雅的气质,朴素却灵动,会死磕理想,也懂得享受生活。

黄土高原的风沙,不仅有高山窑洞、秧歌腰鼓,亦可以孕育出如诗般美好的儿女后人。

站在高山之巅听一曲浑厚幽远的信天游,望白云缥缈,又是一年春暖花开雁字回时。

黄土上的哭泣散文诗歌 第2篇

只有夜晚才拉开了距离

城市内外乱如一锅粥

不过

有的是水

有的是柴火

有的是米粒和莲子

换来不一样的夜晚

要用很多不一样的白天

从灵魂到肉体要一遍遍地

过滤

直到再都泡不出来青涩

当然

也泡不出来清香

不该笑的时候笑

而该哭的时候却不能哭

有人说

这日子累着

真不是鱼的日子

可话说回来

只要有一点罅隙

一点水

一点阳光

一次欢笑

谁不想快乐地游走

可是今天晚上

我只想有一个不一样的夜晚

这个晚上

跟人家的不一样

与我自己过去的也不一样

我只想哭

我就哭了

不是为了过去

也不是为了未来

只是为了现在我所哭的这一刻

为了哭而哭

而终于哭出来了

强夯技术在饱和黄土地基上的应用 第3篇

霍州至永和关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人字骨架,两纵十一横十一环”主骨架第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省中部地区西通陕、甘、宁,东达冀、鲁、豫的重要战略通道。

霍永高速公路K112+750~K113+220位于芝河河谷源处,地貌单元属黄土台地山间河谷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黄土(Q4al+pl)与新近系(上第三系)(N2)粘性土,土质以低液限粘土(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并有少量砂、角砾透镜体或夹层。该层厚度为1.8 m~6.0 m。由于地质环境、气温条件的改变,地下水运动加速,使地下水位上升,形成了饱和黄土。

2 地层岩性与形成机制

饱和黄土是指原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使其湿陷性消失,并呈现饱和状态(饱和度达80%以上)。

它具有软土的某些特征,但与沿海软土不同。

3 饱和黄土工程地质评价

1)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本路段黄土饱和度均大于80%,为饱和黄土。饱和黄土是湿陷性黄土演变而成的,其性质与湿陷性黄土的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a.物理性质中的比重、液限、塑限、塑性指数等都与土中含水量多少无关。

b.土中孔隙比的大小决定于土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排列。黄土颗粒间常有一定量的可溶盐,地下水上升时土中可溶盐溶解,但溶后盐类绝大部分集散于孔隙内,因而其总的孔隙体积并未减少或减少甚微。所以只要不发生自重压力下湿陷现象,孔隙比在数值上一般不减少。

c.与土中含水量多少有关的指标如含水量、容重、饱和度、液性指数等,都将产生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原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和塑性指数有关。

d.黄土饱水后接点胶结强度弱化,土的压缩性较原湿陷性黄土增高很多。本区饱和黄土的压缩系数为0.1 MPa-1<a1-2<0.5 MPa-1,属中压缩性土。

2)工程地质评价。

饱和黄土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结构扰动会变成流塑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外因是水。所以施工降水是保证地基土质完善,充分发挥地基有利因素的重要措施。

4 沉降与稳定计算分析

通过对该范围进行钻孔取样,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取代表性断面在没有任何地基处理措施下进行路基沉降与稳定性验算。

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路堤设计高度:7.350 m。

路堤设计顶宽:24.500 m。

路堤边坡坡度:1∶1.500。

工后沉降基准期结束时间:180个月。

沉降计算参数:

地基总沉降计算方法:经验系数法。

主固结沉降计算方法:e—p曲线法。

沉降计算不考虑超载。

沉降修正系数:1.200。

沉降计算的分层厚度:0.500 m。

分层沉降输出点距中线距离:0.000 m。

压缩层厚度判断应力比=15.000%。

基底压力计算方法:按多层土实际容重计算。

计算时考虑弥补地基沉降引起的路堤增高量。

工后基准期起算时间:最后一级加载(路面施工)结束时。

稳定计算参数:

稳定计算方法:有效固结应力法。

稳定计算不考虑超载。

稳定计算不考虑地震力。

稳定计算目标: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

1)各级加荷的沉降计算:

第1级加荷,从0.0个月~6.0个月。

加载开始时,路基计算高度=0.000 m,沉降=0.000 m。

加载结束时,路基计算高度=6.780 m,沉降=0.240 m。

第2级加荷,从14.0个月~16.0个月。

加载开始时,路基计算高度=6.780 m,沉降=0.285 m。

加载结束时,路基计算高度=7.705 m,沉降=0.355 m。

2)路面竣工时及以后的沉降计算:

基准期开始时刻:最后一级加载(路面施工)结束时刻。

考虑沉降影响后,路堤的实际计算高度为7.705 m。

路面竣工时,地基沉降=0.355 m。

基准期内的残余沉降=0.294 m。

基准期结束时,地基沉降=0.649 m。

最终地基总沉降=1.200×0.702=0.843 m。

3)稳定计算:

总的下滑力=592.953 k N。

总的抗滑力=636.402 k N。

滑动安全系数=1.073。

从计算结果可知,在没有任何处理措施前提下,该路段180个月路基工后沉降为0.294 m,接近规范规定0.3 m的工后沉降量,稳定系数为1.073,小于设计要求为1.2的稳定系数。

5 处理措施

为节省投资,保证施工质量,根据沉降与稳定性验算,结合水文、地质、填筑材料及特点,采用强夯处理方案对此段路基进行施工。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强夯前原地表面铺设1.5 m厚碎砾石土垫层,含泥量不大于5%,同时也有利于强夯机械在表面行走。施工前应进行试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工艺。设计单击夯击能2 000 k N·m,以此确定施工所采用夯锤质量与提升高度,锤径为2 m,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3.5 m。

2)起重机:根据夯锤质量选用相应起重能力的复缆(利用滑轮组)或单缆履带式起重机均可,并配有辅助门架,若选用复缆起重机时应配有自动脱钩装置。夯锤:选用弹性模量高的圆柱形钢质夯锤,或选用厚钢壳内浇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圆柱形夯锤。夯锤重按照设计夯击能确定。夯锤直径为1.8 m~2 m。

3)强夯遍数和每遍击数:a.采用3遍~5遍置换遍数;b.每遍夯击次数设计为3击~5击,并可根据试夯资料进行修正。

4)强夯置换结束后,应普夯一次,普夯(又称满夯):普夯采用重10 t,直径2 m的夯锤。落距一般1.5 m~3 m,锤印重叠不小于50 cm,单点一般1击~3击。

5)施工放点: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夯处理范围、夯点排列及间距,采用仪具放点,并用小木桩或白灰在夯点中心处作出标记,夯点放完后应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时再绘制夯点布置图。

6)试夯顺序及注意事项:试夯应从路中线处的夯点向两侧逐次地推进,各夯点的单击与累计夯深必须标示在大样图的相应夯点上。

7)施工期间必须保证临时排水系统的完整有效,保证大气降水及强夯挤出的地下水能迅速排泄。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与试夯获取的信息差异较大时,应及时对施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原因,调整施工参数,实施动态控制。

6 强夯后施工质量检测

强夯结束7 d后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经检测该范围地基承载力平均在250 k Pa,高于设计提出的200 k Pa控制标准,符合要求。

7 结语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的分析,在饱和黄土上填筑路基通过强夯技术是可行的,强夯前地表面铺设的材料采用附近黄山开采的碎石土,节省了工程造价,强夯时在高能量的夯击作用下,使碎石土垫层与饱和黄土层发生机械混合,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了工程质量。

摘要:以霍永高速公路K112+750~K113+220段施工为例,介绍了强夯技术在饱和黄土地基中的应用,结合路基沉降与稳定性计算,着重阐述了采用强夯法处理路基的施工工艺,指出该技术处理效果良好,能够节约工期,降低造价。

关键词:强夯法,饱和黄土,计算方法,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黄土高原上的“悬空村” 第4篇

说起山西浑源的“悬空寺”,很少有人不知道的。倘若告诉你,有一座村庄整个都悬挂在山腰之上,你一定会感到神奇和惊讶。

多山多林、奇异灵秀的宁武是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宁武80多万亩原始次生林海,将县东寨镇上十几公里处的“王化沟”这个小村深匿其中。王花沟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特色的建筑,在近几年渐渐出名,被传称为现在的“悬空村”。它不上不下,整个位居于半山腰上,村庄顺崖就势而建,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幽静山谷中的“悬空村”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相连,有的甚至还是二层小阁楼,村民的牛、羊、骡圈等也建在悬崖绝壁边上。它犹如南方的吊楼群,构成一幅别致的山野幽居图。整个村子面向峡谷,前半部分多以木柱支撑,悬空而建。在其前面加宽,铺就木板,便是村中唯一长约不到1公里的道路,形成了罕见的“空中栈道”景观。

“悬空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村里的老人们讲,早在清乾隆年间,他们的祖先为躲避灾难和战事,来到这人迹罕至的宁武大山深处,在半山腰上建起了这处较为安全的家园,代代相传,自得其乐。我们无法考证其确切地历史缘由,但“悬空村”的先民,选择了这块远离尘世、山清水秀之地,求得一份自在和宁静,在当时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

哭泣现代诗歌 第5篇

那双哭泣的眼睛,母亲的眼睛

流泪,淋湿一片

即将枯萎的山野花

母亲跪在干涸的土地上

那个叫做干嘎的村庄

稻苗枯黄,打出一点火星

就是一片火的海洋

土地龟裂,农民没有了丰收的希望

母亲没有了丰收的希望

那个叫做干嘎的村庄

原来是个梦的村庄

母亲在那里耕耘

山野花一片,满目青翠

那是梦的海洋

稻浪的翻金

母亲总在那田埂上走

看着稻子长出一片金黄

嗅着那沁人心脾的稻香

如今老天发怒,三年干旱

恶魔的手,撕碎了母亲丰收的希望

土地干裂了,母亲跪在那一片枯萎的山野花上哭

清泪两行,牵着远方游子的心

我恨不能长上双翼,飞回那个叫做干嘎的村庄

用那后羿的箭,射下那火热的太阳

然而,母子远离,山水茫茫

我无力的手

不能给那叫做干嘎的村庄

给母亲,带去一丝清凉

带去丰收的希望

我跪在我居住这个城市的山恋上,

遥望远方那个叫做干嘎的村庄,那个众多母亲居住的`地方

想着那双哭泣的眼睛,泪水哭成海洋

我的泪水顺着母亲的脸庞流淌

城市的大楼高啊

可是,这里不是我梦的天堂

尔虞我诈中没有人性,没有人去关注

那流泪的村庄

母亲的泪,在干嘎的村庄

哭泣现代诗歌 第6篇

是在为你们伤心吗

我分明看见了

父母盼望你们回家的

目光,那样沉重

我也看见了

你们回家的急迫

不然,脚步怎会那样急促

那水一定很冷

不然怎会有那么多人

为你流泪

那水一定很冷

不然怎会有那么多云

为你哭泣

我看见了,所有的人

都看见了

你们站在冰冷的水中

呐喊、呼救

我们所有人都看见了

你们站在湍急的水中

呼救、呐喊

你们带着对家的想念

你们带着对家的留恋

就这样,隔着

一层冷,隔着一层热

你们站在我们呼唤的地方

就这样,隔着

一阵雨,隔着一阵风

我们站在你们呼救的地方

那云,在哭泣

那雨,在哭泣

那人,在哭泣

可是,金钱阻挡了

你们回家的路

是金钱加快了出租车的速度

是金钱停止了公交的行走

也是金钱蒙蔽了人们的双眼

我知道

你们很想念你们的家人

你也知道

你们的家人也很想念你们

只是,这是金钱社会

金钱让公交的轮子停止了

本该运转的职责

金钱让出租车的轮子停止了

本该具有的思考

那水一定很冷

不然怎会有那么多人

为你流泪

那水一定很冷

不然怎会有那么多云

为你哭泣

可是,金钱不会为你们

流一滴泪水

不会为你们感到

惭愧与自责

那云,在哭泣

那雨,在哭泣

那人,在哭泣

就这样,隔着

一层冷,隔着一层热

你们站在我们呼唤的地方

就这样,隔着

一阵雨,隔着一阵风

我们站在你们呼救的地方

我分明看见了

你们回家的急迫

你们对家人的思念

我也看见了

父母站在家门口踮着脚尖

等待你们的回来

可是,你们却站在冰冷的水中

轻轻诉说着

而那目光,比天气还要沉重

其实,所有人都看见了

黄土上的哭泣散文诗歌

黄土上的哭泣散文诗歌(精选6篇)黄土上的哭泣散文诗歌 第1篇延安市古称肤施、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