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情景教学范文
环境情景教学范文(精选10篇)
环境情景教学 第1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 要想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景环境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环境, 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一、尊重学生, 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曾说:“人不可只被教, 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 建立自尊、树立自信, 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 因材施教, 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 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 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 将学生看做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
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 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来自教师真诚的爱。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 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 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 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 情感更融洽;因为只有爱, 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 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 仁爱产生仁爱, 这就是真理。”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 包括所有的缺点, 以自身的热情、宽容、理解, 去爱他们。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 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 更不能挖苦讽刺, 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 扑灭刚燃起的求知之火, 直至产生逆反心理, 与教师对立。
对在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情感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处理偶发事件时, 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要激化矛盾;以“冷处理”为主;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正评价, 使学生如沐春风,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感受成功, 增强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 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 分层教学。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指导外, 还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传授的内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难易适度, 即应有一定的难度, 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 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 取得胜利时, 就会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 并将道德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这应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 要精心设计, 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 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已学到了知识, 有收获, 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材施教。比如,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可以采用巧设疑问、图片感知、微电影或视频、短剧表演、问卷调查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 提升道德水平。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 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 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 让知识保鲜。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与回答, 尽可能地不要做出否定评价, 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而要循循善诱, 本着“你不会学习, 我来教你学习”的心态。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 能学以致用,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提高道德修养, 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情感目标, 这是最重要的。
三、自主学习, 张扬个性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 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 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 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 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采取对策。比如, 在讲到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时, 因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 所以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我就特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 在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课件、短片、漫画、手抄报等, 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资源共享, 展示环节培养主人翁意识, 引起共鸣。学生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 给心灵以触动, 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更坚定了心理价值取向, 尤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成果, 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信。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因此, 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 张扬人的个性, 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 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 发展他们的潜能。”思想品德课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环境,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 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 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随时呈现, 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 补其所短, 看书也会“标新立异”, 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 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赞扬, 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张扬个性。
四、合作探究, 内化素养
合作学习的课堂, 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 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 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 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多点探究空间, 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 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 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 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体感受与体验,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 各人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 就会出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课前无法预设, 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要出现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 组织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提高对话的质量, 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 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学目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课前依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所预设的目标;二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 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 学生就能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 大家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相互质疑, 观点对立或不相一致的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出新思想、新思维, 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 深化认识, 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究, 从而实现了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所以在探究学习中, 我们都尽量让学生既获取知识和技能, 又激活思维, 同时张扬个性, 感受成功, 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 珍惜学生所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
环境情景教学 第2篇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创设生活情境的。
一、发挥媒体优势,适时展示情境
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素材保证。作为品德教学,讲究的是情境的创造,尤其是品德与生活,与社会综合研究性活动课程,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用武之地提供了绝佳场所。如在教学《做事不拖拉》一文,教学伊始,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寒号鸟做事拖拉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了上来,学生会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又如学习《心中的110》一课,让学生想一想、走一走、看一看,真真切切地去体会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为更多掌握丰富的知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二、巧设故事佳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性的的故事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新知的兴趣,增强探索的欲望。教师从课题入手,启发性、趣味性、新颖的故事导入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迅速投入到文本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做事不拖拉》
1、故事引入,了解拖拉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寒号鸟(出示寒号鸟的图片)。我们一边来听一听寒号鸟的故事,一边想一想,这个新朋友我喜欢吗?为什么?(播放《寒号鸟》的动画片)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呀?(揭示板书:做事拖拉)
故事中的策略新颖奇妙,学生沉浸于故事之中,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总之,成功的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真正突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有趣。
三、创设对话心境,搭建沟通平台
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交往和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更是一种实实在在辅助课堂实践全新的教学行为。新授课堂作为整堂课的中心环节,如果讲课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与趣味性,学生就会没有耐心与兴趣,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不能实现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教学要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创设对话情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就可以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内容实际和条件可能,通过不同的对话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具体、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切地体悟人生的哲理,受到良好的熏陶。
表演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上采取表演的艺术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思辩,在思辩中内化,从而达到指导他们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问题的目的。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基本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了上好品德课,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确立主题,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课堂中充分发表言论: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当然,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激越高昂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澜,让学生兴趣盎然。
四、营造生活意境,深化实践主题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比如,教学《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危险?然后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避免危险;最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到社区去发现危险,想方设法化险为夷。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又如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中,“110”数字不会说话,但拟人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110”成为一口警钟,一面镜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只要心中有110,危险就能避免。
思品课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总之,我们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造一种情境、心境、意境,优化教学环境,让思品课充满诗情画意。只有创设多样的情境,单调的思品课才会变得灵动,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熏陶、建构,情感上得到愉悦;思维上得到顿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如何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情景 第3篇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语言的学习, 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必须有学习的语言环境。这些环境是学生眼睛能够看到的, 耳朵能够听到的, 手能触摸到的, 嘴里最大程度可以说到的。这些学习的环境, 需要教师来创设, 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地活动, 主动地参与, 从而对英语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所谓眼睛看到的就是学生学习的硬环境, 比如校园内的宣传标语, 草坪中的警示牌, 食堂中的提示语, 操场墙壁上的宣传画等等, 都可以用双语使学生耳濡目染, 受到学习环境的熏陶。在教室里, 每次板报都要留一定的空间, 用英文写一些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标语和口号, 让学生每天能够看到。还有教室里的课表、学生的守则, 都可以用双语的形式去书写, 这样学生看到的是英语的单词和简单明了的句子, 久而久之, 这些内容就会熟记于心。从学校的层面来说, 要为学生英语的学习创设良好的硬环境, 尽量在道路名称、标志物上用双语来表述。像宿舍内部的设施名称、重要的张贴物, 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作为班主任, 我们在设置班内文化墙时, 也应尽量用双语来表达。学生每天目睹了这样的环境, 对英语就不会感到陌生, 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学习不仅要有学生亲眼看到的语言环境, 还要有学生耳朵听的和嘴里说的语言环境。语言不仅是看的, 而且要能够听得懂, 说得出, 说得明白。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英语讲, 少用母语教学。刚开始有很多学生不适应, 只要教师坚持下去, 想尽办法, 就有效。比如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 还可以用眼神、口型、手势等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慢慢地学生就理解了。在课堂上, 教师还要多说, 让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嘴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我通常的做法是师生人手一本《日常英语200句》, 让学生熟记这些典型的例句, 走在路上, 用英语打招呼;教师上下课时用英语问候, 课间操的时候也用英语发口令。课前三分钟的时候, 我让学生用英语讲小故事, 说英语笑话, 唱英语歌曲。又比如, 每个学期举行两次英语竞赛,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这些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朗读比赛, 可以是演讲比赛等等。其实学校的活动很多, 只要教师用心去做, 都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英语学习同样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环境,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 爱活动, 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 用好课上的40分钟, 让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使课堂教学内容情景化,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英语, 自觉运用英语。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从小接触的是母语, 刚刚接触英语时有一种新鲜感, 又有一种陌生感。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刺激他们的感官,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可以形象地再现有关内容, 做到声像结合;可以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用图像的形式再现, 增加内容的形象性;还可以用多媒体手段移植教学的情景, 这样小学生就会感到英语内容有趣, 就会产生一种好奇心, 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 帮助学生建立教材与多媒体内容的联系, 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参与英语交际活动。
例如, 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 教师预先录制下雨声, 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 这样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 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 他们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 自觉主动实践, 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学习英语歌曲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学生都会感到有兴趣, 也乐意去做;讲英语笑话, 说英语小故事, 内容往往轻松自如, 学生也愿意去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形式分散教学的难点, 突出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轻松地爱上英语。音乐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艺术, 将英语与音乐融为一体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有助于再现教学的内容, 创造有声的世界, 并在唱歌的内容中产生教师讲授所达不到的效果。在唱歌过程中, 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 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由教师讲, 而且要让学生讲, 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 消除学习疲劳, 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都喜欢游戏, 这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 又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 增强学习内容的厚度。比如,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符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 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 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 使学生乐而好学。
例如, 在教12个月份和天气时, 我设计了一个“哈哈HAPPY”的游戏。我准备了12个月份的纸条, 放在一个盒子里, 再准备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 如hot, cold等放在另一个盒子里。游戏开始时, 一名学生从两个盒子里各抽取张纸条, 连起来说一个句子。如果这个句子符合事实, 其他同学则重复该形容词;如果句子不符合事实, 其他同学则“哈哈”大笑。这个游戏形象、生动、有趣, 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这既符合学生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 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 学生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 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环境情景教学 第4篇
在我国,学习英语的最大难点就是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创建良好的英语环境对改善我国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呢?
一、营造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
创设英语学习的校园物理环境和文化氛围是英语学习环境的有效组成部分。物理环境方面包括外语图书资料、校园中(楼房、路径、花草树木等;文明行为)的英文公示语、英语名家名言、英语板报;教室内的英语国家地图等等。外语学习的文化氛围包括电视英语新闻和英语教学节目(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英语广播节目、英语电影、英语专家讲座以及其他以英语为主题的课外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外语氛围中,学生受到熏陶和激励。这种文化氛围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形成全英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因缺乏真实的外语习得场景而造成语言输入量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完全有必要将英语作为唯一的(起码是最主要的)教学语言(当然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母语),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使用英语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有些教师以部分学生听不懂英语为由而大量使用母语进行英语教学,造成语言信息缺失,使学生缺乏语感,同时不利于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所以,全英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
三、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入(Input)对于外语习得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研究人员和语言教师的认同。作为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入的主要“外部来源”,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一方面,教师要运用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语言。如:在教授表示身体部位的各名词时,教师可以指着自己的眼、鼻、嘴、耳、头等部位对学生进行启发,不用任何讲解,学生也完全知道eye、nose、mouth、ear、head等词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调整教材提供的语言输入,构建其内在的语言结构。如在PEP BOOK 2中,What do you like ?的句式对于初学第二语言的儿童来讲,要回答“I like apples(pears; peaches ...).”确实有一定难度,当学生一下子难以用英语来表达时,我尝试着用“You like what?”来为学生的回答作支架,有反应灵活的学生就能顺势给予回答“I like watermelons.”为连接目标句“What do you like? I like…”起了桥梁作用,帮助学生度过这一知识缺口。
四、创造相对真实的交际情境
创设真实的语境,能够缩短学习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将语言一下子变得鲜活、真实、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新标准《英语》第六册Module3 English Food 一课中,情景是在中国的Daming收到了在英国的Lingling的一封email,Daming和Fanfan 谈论Lingling在英国的饮食情况。笔者认为本课课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真实、实用的语境。Daming和Fangfang 谈论身在英国的Lingling的饮食情况,很自然的发问:What did Lingling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过渡到What did she have for breakfast/lunch/ dinner?引发了大家对于一个不在现场的人物的猜想。在猜完之后,带着听力问题,让学生听一听Lingling的email到底是怎样介绍她的一日三餐,学生听完之后会对比之前自己的猜想,这样会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关于西方饮食文化感知。《剑桥国际英语教程》作者Jack C. Richards强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Language is best learned when used for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只有怀有对未知的渴望才会激发学生以极大地热情去与别人交换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
五、开展丰富的英语实践活动
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校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开展以英语语言和文化为主题的课外学习活动是创设理想的外语环境的不可或缺的方式。这些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英语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听力竞赛、作文比赛等)、英文歌曲演唱会、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英语板报、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讲座、学生论坛等等。活动应常规化,同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应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一个长期的逐渐完善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学校对有关教学设备设施加大投入和硬件建设,更需要对外语教学和学习“软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为之付出努力。
环境情景教学 第5篇
目前, 大多数的中国养老设施是收容设施化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明显的集体化特征, 而并非单个老年人的自我生活世界的集合。设施内老年人的生活在管理方的规定下展开, 这些规定大多缺乏对老年人自主与需求的尊重, 忽视不同身心机能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缺少自主性与选择性, 不同身心机能的老年人被动地接受相同的照料服务, 设施的生活空间与服务不利于老年人自身机能的维持。[1]
养老设施生活环境对自理和基本自理的老年人的空间选择、活动领域的影响较大, 非自理的老年人则显示出很强的被护理、被日程活动规定的特点。丰富多样的建筑空间、开放的管理照料制度有利于老年人活动领域的拓展及交流互动的产生。通过空间结构和管理制度的设计, 营造适合老年人的“家庭化生活”的环境,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2]
养老设施内老年人生活行为单调、休闲社交行为较少, 这不仅仅是活动安排不完善造成的, 还与照料服务体制、管理观念以及空间功能配置、空间形态设计、居室类型等有很大关系。个人基本属性、养老设施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及管理环境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行为的重要因素, 深刻影响了老年人生活品质。其中, 个人基本属性 (如身心机能水平、兴趣爱好、健康等) 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行为、人际交往、空间利用的主要因素。[3]
二、策略:居家情景的生活环境
很多学者的研究对养老设施式照料持批评观点, [4~6]把养老设施看作“收容的场所”或“治疗的场所”, 认为在这种不人道、缺乏自由、无人情味、无尊严和隐私、没有个人空间、无法保障个人权益的环境中, 容易使个人的自主性降低、独特个性逐渐丧失, 造成“被设施化”情形, 在缺乏多重刺激的环境中, 老年人身心功能也会快速地退化、恶化。因此, 养老设施应尽可能地营造“非收容设施化”的环境, 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家庭气氛的、与居家生活相近的设施生活环境, 延续其长年一贯的居家生活模式。
“家”, 首先应是一个小尺度的、温馨的、熟悉的生活场所, 是不同的行为场景构成的生活舞台;其次应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自主性高的场所, 在这里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与环境互动。“家”是每个人长期适应而来的熟悉环境, 能够支持老年人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居家情景”, 即在设施中营造一个居家化的“家”的生活环境。这种“居家情景”, 不论是空间环境上, 还是照料环境上都反映居家生活的意象, 使得老年人对周围的环境容易适应与控制, 进而产生归属感, 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个人尊严, 促成老年人与设施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及管理环境融合。为了减少设施生活与居家生活的落差, 需要从老年人的生活行为、居住空间、作息安排等视角出发, 了解不同身心机能的老年人的生活特征与潜在需求, 提供差异性居住条件与照料服务。
收容设施化的养老设施与居家情景的养老设施的根本区别是以提供者 (设计师、管理者、护理员) 还是以利用者 (老年人) 为中心。前者以功能服务为核心, 而后者则以老年人综合的生活需要为核心。居家情景的基本理念是形成小规模的集体, 构建“家”与“家人”的角色, 维持老年人生活的连续性, 促进老年人的自立与自由, 使老年人在设施内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地接近居家的状态 (表1) 。
三、原则和方法
居家情景的生活环境设计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营造居家情景的物质环境, 而不是医院或宾馆式的收容设施化的生活环境;二是营造居家情景的社会环境及管理环境, 而不是收容设施化的单调的生活环境。
1. 居家情景的物质环境营建
(1) 居家情景的生活方式
养老设施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住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给予老年人充分的自立与自由的权利、获得自我认同和尊重的场所, 尽量让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从老年人的生活行为特点出发, 使老年人继续保持居家的生活方式, 而非收容设施化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吃饭、洗浴、娱乐等基本生活行为都在扩大了的“家”里完成, 在设施内维持居家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的居室可以让老年人按自己的意愿布置, 让老年人使用自己居家生活时的旧家具, 并鼓励老年人带入自己的物品。单元空间里放置居家化的家具, 让老年人和护理员自行设计个性化的装饰, 居室的入口设置摆放或存放物品的凹入空间, 强化不同老年人的个性, 形成可辨性, 使老年人有“家”的亲切感、归宿感。
(2) 生活单元的空间构成
养老设施内的老年人不管在身心机能、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而目前的养老设施通常忽视了这种差异性, 呈现出制度的、单调划一的收容设施化的集体生活。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个类似“家”的环境, 实现个性化的“居家化的小家生活”。
缩小集团式的、四五十人的护理单元规模, 将老年人群体控制在一个“扩大了的家庭”的规模, 使养老设施由集团模式改为家庭化小规模的生活单元。构建合理的人际关系, 依据不同层级的生活组群及组群规模促进积极的交流, 避免因人群规模太大、彼此陌生疏离等, 丧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亲密关系。护理员也分散到各个生活单元之中, 由原来应对几十个老年人到负责若干个老年人, 了解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照料。
在空间细部设计等方面, 为了让老年人保持居家生活的连续性, 要注意以住宅的尺度来进行细部设计, 注重居住性, 保证个人隐私, 塑造亲切的空间感受。
(3) 社区服务的基地
目前的养老设施大多自我封闭、与社区隔离, 但其应具有完善的社区服务, 而不是让老年人与原有社会生活割裂, 住进仅有老年人的城市“孤岛”中。
养老设施应尽量在功能上融合于社区、服务于社区, 最好能设立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对外开放餐厅、居家服务基地, 为社区的老年人与居民提供各项服务, 将设施内部资源 (如部分公共空间及设备) 对外开放, 与社区居民共享。这样不仅可以充实设施的经济效益, 同时使入住老年人有机会接触周围社区的居民, 与外界社会互动, 而外部的老年人也可通过对日间照料、对外餐厅等设施资源的利用, 逐步了解设施, 让这些老年人较容易地接受设施的照料, 为入住设施作好心理准备。
另外, 人们对家的感受来自于对住宅的印象, 住宅的砖瓦等构件、材料的分格和铺砌, 形成亲切近人的小尺度, 容易使人产生“家”的认同感。养老设施建筑的外观、规模、尺度、造型以及材质要尽量与社区的环境相融合, 使老年人产生仍然居住在“家”中的心理认同。
2. 居家情景的社会管理环境营造
(1) 分组分群的小规模照料
因入住老年人的身心机能差异较大, 特别是对身心机能较弱的老年人, 护理员不能要求他们遵守一个严格的时间表, 也不能期望他们彻底改变居家的生活方式。居家情景的照料服务应根据入住者的身心机能属性、生活习惯等进行分组分群, 更接近“家”的人数规模, 提供不同等级的照料服务及活动安排, 使设施更居家化。
(2) 陪伴式的照料模式
管理者和护理员必须摈弃与老年人之间垂直的人际关系, 而转变为水平的人际关系的共同生活者, 作为“家人”, 陪伴老年人活动、吃饭等。这样能够拉近护理员与老年人的距离, 让护理员更细致入微地感知其生活需求, 尊重其意愿, 实现“家人”的个体照料, 鼓励老年人积极地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 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避免身心机能衰退。
(3) 安排多样化的活动
鼓励老年人到共用空间, 如活动厅 (室) 、谈话角落、棋牌室等, 并安排完善的活动。在进行活动计划时, 应按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个性与爱好等差异, 设计符合其需求的休闲活动。组织小团体的丰富多样的活动, 如烹饪、聊天、打麻将、看电视、跳舞等, 让老年人自行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提升参与休闲活动的意愿, 而非硬性地规定老年人参与某项活动。安排适当的户外活动, 如购物、郊游、观看展览等, 让老年人有与社会接触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四、结语
当前, 中国养老设施不仅数量远远不够, 而且大多数养老设施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很低下, 仅能满足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在大力建设养老设施, 增加设施数和床位数的同时, 也迫切需要改变养老设施的收容设施化生活环境。这需要转变观念, 真正地从老年人的立场出发, 从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管理环境三方面入手, 全方位地营造居家情景的生活环境, 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庆丽, 李斌.养老设施内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模式研究[J].时代建筑, 2012 (6) :30-36.
[2]李斌, 李庆丽.养老设施空间结构与生活行为扩展的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 2011 (5) :153-159.
[3]李庆丽, 李斌, 李华.养老设施内老年人休闲社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 2014 (11) :108-114.
[4]DENHAM M J.Care of the Long-stay Elderly Patient[M].Dordrecht: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1991.
[5]TOBIN S S.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M]//Markides K S, Cooper C L.Aging Stress and Health.Chichester:John Wiley&Sons, 1989:139-163.
环境情景教学 第6篇
邮轮旅游起源于欧洲,始于18世纪末,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海上黄金产业,邮轮旅游的全球经济贡献度超过千亿美元。亚洲无论是作为目的地还是客源地,邮轮旅游发展迅速。然而邮轮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在推动港口地区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环境问题;由于邮轮产业增长迅速且具有流动性和全球性特征,其对环境的影响愈发严重且监控难度大。《2030中国航运发展展望》预计,2030年中国有望超越英国、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因此环境问题更应得到关注。本文通过研究邮轮旅游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我国为例对邮轮污染物量进行测算并重点对上海港进行控制情景分析,根据结果探讨控制对策,以期在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 邮轮与邮轮旅游
邮轮即航行于内河或海上的,生活、娱乐度假与休闲设施配备齐全的,专门用于载客观光游览的,定线、定期的大型客运船舶。邮轮产业是交通运输业、观光与休闲业和旅游业三者的交叉集合体。邮轮旅游是以邮轮为载体进行的海上观光休闲度假与岸上观光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邮轮旅游业是邮轮产业链的核心,包括邮轮运营、邮轮港口服务及岸上观光等[1]。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远洋邮轮。
2.2 邮轮旅游产生的污染类型
邮轮就像一个移动的小城市,其产生的大量垃圾加重海洋尤其是近海的环境压力,航行时如燃油泄漏对海洋和港口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邮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本文综合多数研究者的观点,认为邮轮这种大型高端客运船舶能为游客的远洋旅行提供一站式服务,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污染(黑水、灰水、舱底油污水、压载水等)、大气污染(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毒废物、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生态光污染、碰撞野生动物等。
水污染方面,黑水即污水,主要来自邮轮的卫生间和医疗设施,含有细菌、病原体、病毒、肠道寄生虫和有害的营养物质,若未经妥善处理将会影响渔业和贝类养殖场,此外富营养物质(如氮和磷)促进藻类生长、消耗水中氧气,将危害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灰水主要来自浴室、水池、厨房、洗衣房及船上的一些清洁活动,是水污染的主角,含有洗涤剂、清洗剂、油脂、金属、杀虫剂以及医疗废物,卫生和洗浴设备常用的一些化学品和除臭剂中含有氯、季铵化合物和甲醛,对海洋生物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压载水在邮轮航行时被大量利用,通常在停靠港的沿海水域排放,包含各种生物物种如植物、动物、病毒、细菌等,多为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影响人类健康;舱底油污水包括来自发动机和其他机械的燃料、油、废水,可能还包括固体废物如破布、金属碎屑、油漆、玻璃和清洁剂等,对鱼类和海洋生物存在很大威胁,人类一旦摄食健康将受到影响。
大气污染主要是邮轮发动机燃烧含硫量高的燃油和邮轮焚烧炉燃烧大量废弃物导致的,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外,还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等。
有毒废物一般包括清洗设备和印制照片使用的化学物、重金属物、油漆、溶剂和废电池以及使用荧光和汞蒸气灯泡,虽然邮轮产生的量相对较小但其严重性不容忽视,必须小心处理,避免混入其他废物流。
固体废弃物包括塑料、纸、木头、板材、食物残留、罐头瓶、玻璃以及游客丢弃的各种其他废物,一个中等大小的邮轮每周可产出超过8t的废弃物。
噪声污染即船舶在远洋航行时产生大量噪声,而一些海洋物种依赖声音辨别方向、沟通和喂养,噪声将影响其生存。
生态光污染一般由邮轮夜行晓泊、演出活动较多造成,影响海洋生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尤其对需要黑暗环境的生物在辨别方向、季节性迁徙、喂食、繁衍等方面产生影响。此外,还会促进藻类繁殖,从而制造赤潮,阻碍海龟和海鸟等生物辨别方向,从而影响其生存。
碰撞野生动物即海洋动物可能因为船舶碰撞而受伤或死亡。
2.3 邮轮及邮轮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邮轮旅游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邮轮船舶本身和其运载的邮轮乘客。由于邮轮是定线定期的客运船舶,上述污染类型除噪声污染、生态光污染、碰撞野生动物外,在获得相关船舶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可以估算其产生的影响程度。学者Hrvoje Cari[2]于2010年估算一艘载客量为3 000人的邮轮每位乘客每天产生污染物的量(表1)。
在脆弱而敏感的海洋环境中,邮轮旅游污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的跨国界污染现象。邮轮或锚泊、或停靠码头、或在海洋中航行,其排放对环境产生广泛的影响。Hrvoje Cari[3]运用环境影响矩阵(Environmental Impact Matrix,EIM)描述邮轮船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表2),其中污染物排放包括以下方面:①废弃物(A),包含常规的、有毒的、漂浮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②气体(B),包含SOX、NOX、胶状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③营养物(C);④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D);⑤防污杀菌剂(E);⑥石油及其衍生物(F);⑦外来入侵物种(G);⑧碰撞、物理干扰(H);⑨噪声(I);⑩光污染(J)。
此外,David Johnson[4]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主要从5个阶段(设施、运营、运输、使用、处理)清晰地展示邮轮旅游这一产品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设施(原材料)阶段,邮轮船舶修建与维护、邮轮公司办事机构建设、港口码头及邮轮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会大量开采当地建设材料,对港口及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浅海海岸带造成影响;运营(生产)阶段,邮轮运营消耗水、电等能源,对所在海域造成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邮轮起航和靠岸对海床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压载水破坏生物多样性,航行可能碰撞海洋动物;运输(分配)阶段,邮轮搭载乘客、邮轮自身物资供应、乘客岸上观光等涉及的海陆空交通运输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使用(消费)阶段,乘客和船员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乘客过量和不良习惯对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甚至对当地文化产生影响等;处理(置放)阶段,邮轮旅游所产生的污水、固体废弃物、废电池等有毒废物的处置,以及邮轮港口的闲置、拆解、改造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目前我国学者在邮轮方面的研究多关注邮轮经济和港口建设以及邮轮产品等,对邮轮污染的测算较少,这方面需要依据大量数据和专业技术方法,难度较大。基于学者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主要从运营和运输两个阶段对邮轮环境污染量进行大致测算及控制情景分析。
3 邮轮环境污染的测算方法和数据
3.1 邮轮主要污染物量的估算
由于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年运营的各种邮轮船舶的规模不同,载客量、满载率也存在波动,并且现阶段相关数据十分有限,根据Hrvoje Cari对几种环境污染物测算的均值(表1),结合我国近年来邮轮运力数据和航行天数进行估算,从整体通过数值直观地反映邮轮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3.2 邮轮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的估算
目前关于船舶气体污染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燃料法和自下而上的动力法,选用动力法,其计算公式[5]为:
式中:E为排放量(t);i为排放气体类型(硫氧化物、颗粒物);j为船的运作状态;K为发动机类型(主机、辅机);P为发动机额定功率(kW);LF为负载因子、EF为排放因子(g/kW·h);T为船上在每种运作状态下所花费的时间(h)。
计算所需要的信息包括邮轮船舶主机和辅机的额定功率、主机和辅机的负载因子、到港和离港的时刻、邮轮船舶在不同活动模式下持续的时间和发动机排放因子。根据实际情况,通常把船舶的活动模式分为3种,即巡航、进出港(减速至停靠状态)、泊岸(主机关闭、辅机和锅炉工作),本研究考虑进出港和泊岸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港口城市影响较大而且可控性较高,主要研究这两种模式产生的污染量。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均摘自美国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CARB)对于远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估算中的“附录D”,具体数值如表3至表5所示。
%
g/(kW·h)
4 上海港邮轮环境污染的测算和控制情景分析
4.1 全国和上海港邮轮旅游发展态势
2006—2014年,邮轮旅游已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重要选择之一[7]。我国接待邮轮出入境乘客总数大幅增长,邮轮旅游业持续上升发展,港口布局规划也逐步完善。为促进我国邮轮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2014年9月起在天津、上海、厦门、三亚4港开展邮轮运输试点示范工作;2015年4月22日《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公布,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邮轮港口发展将以始发港为主体,其中津冀以天津港为始发港、长江三角洲以上海港为始发港、东南沿海以厦门港为始发港、西南沿海以三亚港为始发港。
我国发展较为领先的4个邮轮港口即天津、上海、厦门和三亚,其中上海港邮轮靠泊艘次和游客数量明显较多,已主要作为母港接待邮轮。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位优势显著,拥有两个邮轮接待码头即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和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其中,上海国际客运中心有880m黄金沿江岸线,水深9~13m,主要接待7万t及以下的邮轮,可以同时停靠3艘豪华邮轮;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总面积160万m2,主要停靠8万吨级及以上的超级巨轮,可同时停靠3艘10万~15万吨级的大型邮轮。此外,上海还拥有较好的政治经济条件、丰富的水上旅游业发展经验、充裕的客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上海港邮轮发展呈现两个特点:整体基本呈上升趋势,并且近年发展十分迅速;作为母港接待量快速增加,作为访问港接待量小幅减少。
4.2 邮轮旅游的环境污染的测算结果
基于我国邮轮发展现状,运用上述测算方法,根据2008—2014年的邮轮床位天数(bed-days)估算中国作为目的地接待邮轮乘客产生的污染物量,用数字直观地反映污染现象(表6);同时结合上海邮轮网和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邮轮票务平台提供的2015年到访上海邮轮的进出港时间及其他相关邮轮信息,重点对我国内陆典型邮轮母港即上海港2015年邮轮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进行估算(表7)。
注:床位天数根据邮轮乘客数和平均航线天数计算得到;根据中国市场情况,平均航线天数按5晚计算.
据测算结果可发现,我国接待邮轮乘客产生环境污染物量2014年与2008年相比有明显增多,这与在我国运营的邮轮数量、航次逐渐增多以及大型邮轮的引入等有一定关联;但具体每年的变化率有波动,这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对邮轮旅游活动的影响有关,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等;此外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港口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成熟,邮轮的部署运营更为合理,污染将得到一定的控制。
我国目前对减缓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地区仅有船舶和港口设备的类型、运作情况和废气排放水平的初步数据,数据十分有限,因此测算存在误差;此外许多减排措施所需费用庞大,本研究并未对污染的社会成本及措施成本进行估算,因此有待进一步论证各种措施的效益。
针对上海港2015年邮轮产生的两种气体污染物的测算结果可知,邮轮在泊岸和进出港阶段对港口城市环境影响较大,虽然二者花费时间不同,但污染物量相差不大,这与邮轮船舶的运作方式有关,因此要加大投入与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来有效控制污染。
4.3 污染控制情景分析
邮轮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对港口城市与人口密集区相邻的城市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解决邮轮船舶污染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转用低硫燃油、使用岸电、推广液化天然气(LNG)船舶、使用废气洗涤器、选择催化还原和柴油颗粒物捕集器、降低船舶航速以及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ECA)等。
为进一步深入评价在上海区域行驶的邮轮的废气排放影响,参照《中国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对比分析5种不同的船舶废气排放情景[8]。具体情景方案为:
情景(a)———邮轮泊岸转用低硫油。转用低硫油是指将船舶主机或辅机使用的船用燃料油转换成低硫燃油,实际上未来船舶将逐步采用含硫量几乎为零的液化天然气(LNG)来提供动力,LNG代替船用燃料油可以减少80%以上NOx和颗粒物的排放且几乎无SOx排放。该情景要求邮轮泊岸时改用含硫量0.5%的燃油。
情景(b)———邮轮在经过指定的控制区水域时应强制使用含硫量低于0.1%的燃油。
情景(c)———在距上海岸线100nmile的水域设立排放控制区(ECA)。目前欧洲和北美地区都设置排放控制区,可有效减少远洋船的废气排放量,在排放控制区SOx和NOx的排放标准比现行国际标准更加严格,且一国(或多国)可以根据MARPOL附件VI向IMO申请设立SOx(及颗粒物)、NOx的排放控制区。
情景(d)———限制邮轮在上海港水域的船速至12节。降低航速可以节省燃料并减少废气排放。
情景(e)———邮轮泊岸时采用岸电设施。使用岸电是指船舶泊岸时关闭船上发动机,并接入港口岸上提供的电力,以保持靠岸时制冷、照明、水泵和其他设施的运转。相对来说,邮轮泊岸时消耗的能源比其他远洋船高,而且很多邮轮都有固定、定期停靠的母港,因此邮轮码头更需要安装岸电供应设施。同时国家和地方也积极出台试点和推广邮轮岸电设施政策,使用岸电也可避免使用发电机带来的噪声大、运行成本高、损耗大、污染高、维修困难、须专人管理等诸多不便。
5种控制情景均对邮轮在港口附近环境污染有所缓解,其中建立排放区和采用岸电设施对于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控制成效较为明显,减排潜力超过90%;此外,控制邮轮船舶使用燃油的含硫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但邮轮船舶减速这种相对投入成本较低的方案的减排潜力并不大。需要说明的是,情景设定存在一定的理想化因素,现实操作还要进行多方面研究加以论证。
5 邮轮旅游污染的控制对策
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洁净的海滩———一个未遭破坏的自然环境是发展邮轮旅游的必要条件。邮轮旅游给大量游客提供接触海洋资源、体验海上生活的机会,但邮轮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应得到旅游目的地、邮轮经营者以及国际海洋组织的重视。在邮轮旅游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无视或轻视其带来的环境危机。此外,邮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邮轮环境污染控制和港口城市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邮轮经营者采取的措施。结合我国邮轮旅游发展态势以及对邮轮污染物的研究和测算,本文对邮轮环境管理提出宏观建议。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
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我国交通运输部已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和绿色港口规范,如《绿色船舶规范》《船舶能效管理认证规范》《船舶及产品噪声控制与检测指南》《压载水公约实施指南》以及交通领域绿色技术等,但缺乏专门的邮轮法规来约束邮轮的环境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组织对邮轮污染的危害性进行调查分析,将邮轮防污染内容纳入国家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定严格的检测标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多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对港口及邮轮船舶污染的监控。
5.2 制定并实施邮轮船舶燃料及排放标准,出台相关激励计划
将船用燃料油转换成低硫燃油是应用最普遍的废气排放控制措施,应制定严格的邮轮船舶燃料标准和排放标准,并根据发动机及所处阶段的不同逐步细化,严格要求邮轮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在我国近海和港口内对其产生的碳足迹进行严格约束,可通过出台相关激励计划使其使用环保燃料。
5.3 深入开展港口及区域研究并编制排放清单,设立排放控制区
我国1983年颁布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是迄今关于船舶污染防治的唯一标准,但其只针对船舶废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和处置。目前我国对邮轮污染的研究尚不足,港口或港口区域需开展更多研究,以建立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评估一个港口或一个地区采取不同的污染控制措施所需的成本和可能的效益,也可尝试设立排放控制区[10]。
5.4 积极推进低碳绿色邮轮港口的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
随着邮轮旅游的快速兴起,到访邮轮越来越多,目的地港有必要对邮轮产生的废物加以处理。在建设停泊港基础设施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港口城市应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用能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的产业,引导产业走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安全体系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同时可推广在港邮轮岸基供电系统、邮轮动力低碳绿色技术、邮轮港航智能运营系统,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改善和提升港口、船舶及配套设施的技术水平,提升港口、船舶的污水、垃圾处理能力[11]。
5.5 重视补贴、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的运用,加强国际合作
可出台多项经济激励政策,如岸电补贴、征收氮氧化物排放税及其他财政政策,对环保行为给予奖励。为促进邮轮的环境友好行为,目的地港应同邮轮产业企业共同制定和签署行为准则和备忘录。加强国内沿海港口的交流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积极搭建国内外邮轮运输交流合作平台,引导港航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邮轮运输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推动我国邮轮运输业走向国际。
5.6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邮轮乘客自觉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加大邮轮休闲文化宣传,提升国民对高端旅游的认识。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对邮轮乘客进行教育,如在邮轮上安装互动电视将目的地的环境保护信息传达给即将上岸的乘客等[12]。乘客选择邮轮旅游这种方式就应该认识到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危害,应大力提高乘客环保意识、推广碳足迹概念,使乘客在享受旅游愉悦的同时自觉保护海域环境。
摘要:邮轮旅游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邮轮旅游业在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在总结和介绍邮轮主要污染类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作为目的地市场接待邮轮乘客产生的污染物量进行定量估算,并着重对上海港邮轮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情景分析。由此对我国邮轮环境污染控制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制定政策法规、燃料和排放标准以及科技创新、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关键词:邮轮旅游,环境污染,生态保护,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程爵浩.邮轮旅游业概论[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5.
[2]HRVOJE C.Direct pollution cost assessment of cruising tourism in Croatian Adriatic[J].Theory Pract,2010,34(2):161-180.
[3]HRVOJE C.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valuation-cruise ship pollution cas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1(33):1-12.
[4]JOHNSON D.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cruise tourism:a reality check[J].Marine Policy,2002(26):261-270.
[5]KOGIANNI A M,PAPAEFTHIMIOU S.Evaluating the social cost of cruise ships air emissions in major ports of Greec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2015(36):10-17.
[6]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Emissions Estimation Methodology for Ocean-Going Vessels,Appendix D[Z/OL].[2016-07-01].http://www.arb.ca.gov/regact ogv11/ogv11appd.pdf.
[7]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邮轮经济研究所.2014中国邮轮发展报告[R].2014.
[8]冯淑惠,朱祉熹.中国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R].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14.
[9]程爵浩.上海港口邮轮码头岸基电源建设经营项目研究报告[R].2013.
[10]许培星.关于发展低碳绿色水上旅游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15(1):1-3.
[11]李丽平,高颖楠,周婷,等.借鉴美国经验控制我国船舶大气污染[J].环境保护,2015(1):64-66.
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 第7篇
(一) 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我们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学习、能自主学习、自愿学习。自愿, 来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推动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 贴近生活实际, 创设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 变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例如, 在“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中, 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如一星期七天的循环, 一年四季的循环, 一年十二个月的循环, 日出日落的循环等, 让学生把熟悉的自然现象迁移到数学中的一些特殊的数字, 如0.333, 1.5171717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总结, 从而很自然地认识数学中的循环现象, 进而认识循环小数。
再比如在“比多少”的教学中, 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做媒体进行教学, 如教室里的男生和女生人数比, 各班人数之间的比较, 老师和学生人数比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从这些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中形成“比多少”的概念, 自觉感知“比多少”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 动手实践, 化难为易
在数学教学中, 有些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本身非常抽象, 如果教师不加以处理, 学生很可能是糊里糊涂。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生活实际, 创设一定情景,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产生亲身感受的体验, 将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 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 放一分钟学生喜欢的音乐, 让学生跳绳、拍球、读书、写字, 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实践, 体会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 从而比较直观地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教学“认钟表”时, 就带领学生参观钟表店, 让学生观察墙上、柜台中不同形状、型号的钟表, 让学生在钟表现场中认识钟, 发现共同特征, 学会准确地识别整时数。同时适时出示两幅图, 两幅图上的挂钟都是十点, 但一幅的小朋友在睡觉, 另一幅小朋友在上课, 让学生通过比较, 识别白天与晚上的时间。再比如在“大数量的估计”的教学中, 让学生估计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 这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体验。于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如先数出200粒, 称一称, 重量为4克, 那么平均一粒米的重量是:4÷200=0.02 (克) , 再算出13亿粒米的重量:0.021300000000=26000000 (克) =26吨。26吨到底是多少还是很抽象, 再让学生来试一试一袋25千克米的重量, 算一算, 26吨相当于1040袋。回家调查, 一袋米你家能吃多长时间?1040袋米你家能吃多长时间?假如全国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 那要浪费多少米!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 使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学生能够具体体验和感知的形象过程, 既让学生感受了13亿粒米有多少的抽象概念, 又教育了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三) 立足生活, 增进情感
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的, 但教师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如果教师不能创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愉快的教学气氛, 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 要经常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拉近自己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年级“比大小、比多少”的教学中, 教师对同学使用这样的语言:“老师的年龄和你妈妈同样大”, “你家的人数比老师家的多”, 这样一年级的小朋友会觉得非常亲切, 感觉老师就象妈妈一样, 老师不是在说教, 而是在和他谈心、交朋友, 知识的接受自然水到渠成。
英语情景教学 第8篇
一、利用电子白板, 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想在45分钟内引导学生进行快节奏、高密度的训练, 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课本外, 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例如:录音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闻其声, 见其人, 临其境的情景, 录音能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言情景, 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使用电子白板时, 学生边看画面, 边听录音, 那生动的画面, 优美的读音, 真实的语境极易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学节日时, 我就贴出一个个热闹的节日图片, 不同的风俗习惯真实的语境让同学们能够较快的把语音、语意与情景联系起来, 了解每句话的含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 记得牢, 说得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授新课时,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子白板导入新课,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发联想, 激励探究,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讲现在进行时时, 采用情境导入, 放了一幅蔡依林演唱歌曲的真实画面, 引出问题:
T:What is she doing?
S:She is singing.
这样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中去,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电子白板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传统的教学用黑板给出的信息, 板书用去大量的时间, 还不一定规范, 而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可以把一些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出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涉及面更广, 既优化了课堂教学, 又能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
电子白板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制约, 对于某些知识, 仅靠教师的讲解及教具的演示, 在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 这是利用电子白板教学为学生搭桥铺路,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 化静为动, 动静结合, 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 帮助学生充分感知, 在感知的基础上,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实践证明, 感知的越好, 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电子白板能深化课堂训练, 提高练习效率。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可以使选择、填充、拼图、游戏等, 也可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习枯燥的问题, 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在练习中, 利用电子白板可有调节学生大脑兴奋, 减少疲劳, 焕发精神, 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
电子白板的反馈和记录功能,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精神, 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 达到扩展思维, 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从而也使他们具有了成功的喜悦。
二、利用动作表情创设情境
人们在交际中, 除了语言外, 还经常使用表情、动作、手势等无声语言来表达一定的意思。如果一个教师能用各种生动、传神的表情, 形象的语言和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和某种过程, 学生的头脑就能形成清新的图像, 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恰当的动作、表情可以将一些词、句的抽象意义表现的形象生动, 使显示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 用直观形象的动作、表情来描述, 就会有更强的感召力, 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现在进行时时, 可让一个学生在讲台上做动作, 然后让学生进行问答:
S1: (Laugh)
S2:What is he doing?
S3:He is laughing.
Ss: (Jump)
S1:What are they doing?
Ss:They are jumping.
在课堂上, 教师尽可能地现身说法, 借助动作、表情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句子、句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让学生在运动中掌握知识, 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理解、消化和吸收新语点, 通过这种情景教学, 把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样做能起到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的作用, 实际效果比一般的讲解要好得多。
三、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对学习的态度与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会话, 表演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活动设计成游戏活动, 来调节课堂气氛, 那就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从而使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如在学完颜色的单词后, 让学生进行猜谜游戏:
T:What colour is his pen?
S1:Is it yellow?
T:No, it isn’t.
S:Is it red?
T:Yes it is.
you’re very clever.
我们用说唱来复习巩固新知识。如学了现在进行时, 可以进行以下练习:
T:What are you doing?
Ss:We are working.
T:What is he doing?
Ss:He is running.
T:What is she doing?
Ss:She is laughing.
T:What are they doing?
Ss:They are jumping.
实践证明, 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 主动探索知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 并有助于克服学生羞怯、胆小的心理障碍, 促使他们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四、运用语言描述创设交际情境
创设情境除了形象直观的方法外, 还可用评议、描述的方法, 其实大量的情境需要用语言描述来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 用简单的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 并尽量在课堂上少讲汉语, 平时学生的听、说、读、写大多是汉语, 英语课堂是接触英语唯一的机会,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用英语复述课文, 用对话改编课文, 对对话教学用语言来描述, 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多样化, 让学生眼、耳、口、手、脑并用, 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从而使其更自觉地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语言描述可也把你所要交代的内容放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下, 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衬托, 暴露其意义。如学了事故这一课, 可以让学生做以下交际练习:
T:What happened?
S:A man on the motorbike hit a car.
T:When did it happen?
S:Half an hour ago.
T:Where did it happen?
S: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T:Howdidithappen?
S:The man on the motorbike was travelling too fast.Suddenly he hit the car.
T:Was the man badly hurt?
S:Yes.He was taken to the hospital.
这样的描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课文教学简易化、更具情趣。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科学的发展, 课堂教学得到了合理的安排, 只要教师在情境设计中多注意创设一些有思维性、哲理性的情境, 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五、利用实物创设直观情境
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 实物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 在进行单词教学时, 可以用实物呈现, 创设一个直观情境, 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了。通过在设计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操练, 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模拟演示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条件, 这样对实物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流,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实用化, 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 第9篇
关键词:语文课;情景;主人公;教学反思
进入高中,学生们往往压力大,学习紧张,而语文课是学生最可以放松心情去学的一门课了。情景教学就能很好地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利用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情景来反映所讲文章。
情景教学主要关注的是课堂呈现,而课后就需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例如《离骚》这篇需要背诵的文章,首先要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去了解这首词的背景,然后让他们以这个背景体会诗人心情,拿出一个情景剧的剧本。在课上让每个小组做简短的情景演出。当然这篇课文可以引出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所以要重点介绍这个节日。
课上老师先来一段导入语: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叫“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那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传说人们是为了纪念屈原才设立这个节日的。那么,为什么他如此受人爱戴呢?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来了解他,了解他的作品。
请各小组上台通过情景表演来演绎一下《离骚》所产生的背景。在演绎情景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其作者以及本诗的意思。
情景剧的中心内容为:屈原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知道后,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争相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就演变成划龙舟的习俗。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à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方法,这样就发展成粽子了。另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就发展为在这一天要喝雄黄酒。从这里可以看出,屈原被楚国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敬仰了2000多年。然后通过演绎情景剧和文章结合来了解屈原,理解文章。
1.屈原的生平和基本情况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受到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参加过起草宪令和从事外交活动。他学识丰富,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他常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馋害。……屈原悲痛欲绝,于这一年阴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2.背诵诗词,感受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屈原的政治理想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统治和民本思想。但是,他的“美政”思想却并不能得以实现,因为他不愿意与腐朽贵族同流合污。然而,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楚国人民,坚强不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充分表现了屈原执著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来概括,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绝大多数人对屈原而言,是“只会敬仰,而不会效仿”。
教学反思:通过对《离骚》的学习,这首诗词中表现的屈原的理想和高尚情操有没有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节奏的把握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热情高不高?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句的掌握情况如何?有没有落实到位?
通过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和教学反思,我相信学生们可以得到最完善的知识和积累更多的素材。
参考文献:
张敏琴.学习情景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如何创建教学情景 第10篇
所谓教学情景就是学习的课堂氛围。一般说来,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内容、学习条件、师生关系和课程设计等因素构成的心理和物理环境的总和。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情景与实际的语言交际的情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结合起来,构成学生学习、运用外语的外部条件。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课程设计对于教学情景的设置有较大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我尝试从课文的导入、教学的活动安排、思考题的布置等方面对教学情景作初步探讨,主要侧重于分析课堂设计在教学情景设置中的作用。
1.采用多姿多彩的导入形式,为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情景做准备。课堂教学导入有时也被称作热身活动。Warming-up exercise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导入有: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对中学生学习外语而言,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多彩、求新猎奇的活动菜单才能使学生胃口大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标新立异,创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从听听说说、读读写写、玩玩唱唱中引入课文,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情景的展开做好铺垫。
例如高一第5单元第一课是对话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说话掌握语言。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导入活动的: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最喜爱的流行歌手,然后令其上讲台尽力模仿他的声音、动作、说话。其余的学生当评委,评出模仿冠军。结果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待模仿冠军产生后,我就自然地引入本课主题,请同学们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他。此时学生热情高涨,大有要把被问者难倒之势,无形中他们已使用了大量的采访用语。这时我把其中一些地道的采访用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他们: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ay of asking questions in the interview,listen to the dialogue(要想了解更多的采访用语请听以下录音对话)。热身活动之后,学生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急于想通过录音了解自己所未知的信息。这种带着任务及兴趣听录音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听得准、记得牢,而且为下一教学步骤教师设置采访情景、学生自编对话做好了心理与知识上的准备。
又如第5单元第二课(“卓别林”),该课主要介绍卓别林生平。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步骤往往是:①学生快速阅读。②做阅读理解题。③教师讲解文中语言点。如此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教师苦不堪言,尤其严重的是此种教学方法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结合卓别林表演艺术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导入方式:播放一段轻松的小夜曲,随着委婉的轻音乐,拉开了当天热身活动的序幕。“Today,we’ll have a game first.Mr or Mrs,if you are brave enough,please come up and walk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Each should try your best to walk in a special way,just try to make yourself different from others.We’ll see who will do best and get first in the game.”(今天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勇敢的女士们、先生们,请走上前来,用你认为最独特的步态展示你与众不同的魅力。我们将拭目以待,看谁能摘取此次比赛的桂冠。)紧接着,马上把音乐换成有刺激性的能够引起强烈情绪冲动的劲歌。受音乐的感染,我情不自禁地模仿了一下迪斯科的舞步,学生们一下子群情激奋,争先恐后地拥上讲台,尽可能别出心裁地走出与众不同的步态。其中有个女生所模仿的女模特,其神似程度简直令人叫绝,因此她获得了竞赛冠军。这时我马上从话题引人课文主题:There was a funny popular man who used to walk and act in a vary special way and brought a lot of fun and happiness to thousands and millions of people.Do you know who he is?If you want to know him,read text,please.(有一位滑稽的表演大师,他以独特的走路方式及表演形式,为成千上万的人所喜爱。他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要想认识他,请阅读课文。)从而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尽快地引向教学主题。成功的热身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唤起了他们对学习知识、掌握主题内容的兴趣。
导入活动在引入课文之前,实际上已构成课堂教学情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好了准备。
2.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为中心,营造课堂教学情景。这里的教学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它是由外显的操作行为动作和包含在其中的思维结合起来的运动形式,如游戏、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际、分组竞赛等。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环境情景教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