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作文教学
绘本与作文教学(精选5篇)
绘本与作文教学 第1篇
一、扩写———画面和语言的充实
许多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画面的设置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下了许多“空白”,留白是绘画的技巧,是设计的手段,也是学生绘本常用的表现方式,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这些“空白”召唤着我们去想象,去创造。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抓住绘本的空白处、争议之处,或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听、说、看、读、问、议、写、想象、表演、创作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读好图,教会学生观察图,这样学生“补白”时才能文思如泉。在绘本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空白点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学生会享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二、仿写———绘本的运用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绘本有其特定的语言和故事的结构,可以让学生仿照写故事。利用延展的、活动的图画,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之中感受,进而表达。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仿不来的,需要老师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其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上便飞扬着想象的张力。
仿写,是提高写话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是一门科学,其中总有一些规律可循。而规律的形成掌握,不能只靠讲解,更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而仿写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许多绘本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重复的结构,简单有趣的语言,是孩子仿写的好媒介。仿写从一句话开始逐渐走向一个情节,甚至是整个故事。在仿写的过程中,孩子去探索作家笔下描绘的世界,运用语言,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从而将运用鲜活起来。学生作文有一个由模仿到独立写作的过程,加强仿写训练使这一过程明确而具体。
三、续写———延续的精彩
许多绘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故事的结尾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故事当中也有很多让人浮想联翩的悬念,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如读完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让学生想想当犀牛来到之后,小老鼠、大老虎和犀牛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联系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再编一个三个好朋友的有趣故事。有了绘本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有了生活作为习作的源泉,学生习作的兴趣自然得以延续。
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愿望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形象被激活,筛选积累在头脑里的素材,续接曲折生动的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续写让各种猜测,构思方案纷至沓来,各种创造性的情节、对话以及细节不时闪现。
四、编写———灵动的创作
图画是一种语言符号,是一种早于文字而且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语言。“无字书”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没有了文字的限制,对书的解读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像这样的书还有《雪人》《7号梦工厂》《流浪狗之歌》等等。当然,不光无字书可以用作孩子编写故事的素材,许多绘本都可以。我们可以去掉文字,让孩子读图,然后把故事写下来。我们还可以讲一半,留一半给孩子自己看图编写故事。像《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表现了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时空是陆地上的约瑟一家,另一个则是住在地板下的小老鼠的一家。讲完了约瑟一家的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看图编写小老鼠和碎布料之间的故事。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写话因想象而抹上了更多个性、灵性的色彩。
绘本阅读把快乐带给学生的同时,也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让学生接受人间最美好的精神洗礼。
绘本与写话我爸爸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赏读故事,认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又能给孩子十足安全感的,温暖得像太阳一样的爸爸。
2、凭借绘本,绘制网络图,让孩子初步了解“提纲”。
3、依托绘本,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学会创作,用“像……一样……”写一句或几句话。【流程预设】:
(课前播放儿歌《好爸爸、坏爸爸》)第一部分:(导入)
第二部分:悟真情,理文脉,共赏美文美图
(一)第一组图:创设情境,引发想象
1、出示第一页:好好瞧瞧这位爸爸,把你看到的讲一讲。小结:“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
2、出示第2页图,边看图边读配文。
3、(同样的方法看第3、4页图:月亮图和绳索图)
4、出示第5页图(摔跤图):学生读配文。
5、出示第6页图(跑步图):让学生读配文,教师适当指导、补充,有感情地读一读。
6、小结:
①我爸爸怎么样?(相机板书)②出示小结语:“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
(二)第二组图:定格画面,启发想象
1、出示第7页(马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幅画想告诉我们什么?再出示配文读读。
2、出示第8页(鱼图),看一看,说说这幅图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出示配文,读一读。
3、各出示第9、10页(大猩猩、房子图),引导观察,你能读懂画里的意思吗?然后出示配文读一读。(相机板书“强壮”)
4、小结:
①我爸爸怎么样?(相机板书)
②出示“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
这几幅图从爸爸的食量,游泳的技巧,身形等概括了爸爸的特点,从而展示爸爸的酷。
(三)第三组图:预留空白,展开想象
1、猜画:书上可能又会画写什么?说些什么? 指名自由想象猜
2、读看第11、12、13页(泰迪熊、猫头鹰、扫把图)。
3、小结:
①你对我爸爸又有什么评价? ②看板书梳理小结
出示“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真的、真的很酷!”(学生齐读)
(四)回味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
2、发现“画中画”
3、体会表达句式
①小结“……像……一样……” ②你也会这样说说爸爸吗?
③用上“也”合并句子。
(五)总结悟情
1、引导了解爱的表达方式:爸爸长得并不帅,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歌唱家,爸爸的本领真的这么多?他真的能跑得过飞人刘易斯吗?他真的能跳过月亮吗?他真的能走高空绳索而不会掉下来吗?那为什么我偏要这样夸爸爸? 原因就是一个字,爱。(板书“爱”)
2、引读课题:是啊,他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位普通的爸爸。但是因为他是我爸爸,所以——
就因为我爱爸爸,因此我好崇拜爸爸,才会让爱插上奇思妙想的翅膀,描绘了这么一个不平凡、伟大的爸爸。
3、发现画中画:(回到第一页)看,爸爸在我眼里就像……(就像图中的“太阳”)!原来这画中有画就是想告诉我们——(出示句子,齐读),爸爸就是我心中的太阳,给我关爱,给我欢笑,给我温暖,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4、出示倒数第二幅图:
看,我的一双小手扑向爸爸的怀里,爸爸的衣扣变成了——(小太阳)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
5、出示(“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出示最后一幅图
师:原来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听的,爸爸的舞是跳给我看的,爸爸的搞笑也是为了让我开心,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原来我们说——(我爱爸爸)猛然间发现——(爸爸爱我)。第三部分:拨心弦,笔生情,各画各赞爸爸
(一)创作提示 出示提示:用简笔画为爸爸画一幅图,再写上一句或者几句话,夸夸你爸爸。可以这样写:“我爸爸像()一样()。”或者“我爸爸像()一样(),也像()一样()。”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绘本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 第3篇
[关键词] 绘本 阅读推广 儿童 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如何让儿童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任务。绘本书装帧精美,图书页面富有童真意趣,极富艺术性和渲染力,文字简洁流畅,易于理解,是符合少年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优秀图书品种,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重任,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绘本开展儿童早期阅读启蒙教育工作。
一、绘本概说
17世纪,绘本诞生于欧洲,20世纪30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70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在本世纪开始,绘本逐渐被国内关注,因其对儿童阅读的良好启蒙作用被众多家长和儿童接纳和喜爱。美国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这样定义绘本: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
绘本是一种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种类丰富、设计独特的书籍形式,是以艺术表现及图像诠释完成的儿童图画书,以图画的艺术技巧、以儿童读者为诉求对象,以图像诠释主题、概念、情节、角色和情绪氛围等。这种形式不同于连环画、动漫图书或看图识字等的儿童读物。绘本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图画的精致完美,想象和夸张,富有童真和童趣,极具艺术观赏性,绘画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前后呼应连贯地表现一个主题,文字语言生动,简练优美,绘画与文字配合相宜得彰,有一种互动的协调关系,有的绘本甚至不用文字来表现,儿童依然能理解读懂。绘本版式精到唯美,封面、扉页、下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绘本在发达国家的家庭已成为首选的儿童读物。
二、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
阅读活动是人类从文献中获得信息与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早期阅读教育指0~7岁学龄前的阅读启蒙教育,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教育提倡从零岁开始,甚至有的提倡在胎儿期通过母亲给胎儿阅读进行胎教。5~6岁是培养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孩子潜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早期阅读启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减少阅读障碍的发生,认知与人交往和和融入社会的技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人类早期阅读是从阅读图画开始,慢慢地发展为阅读抽象的文字。儿童的阅读认识发展过程与人类的阅读进步历程十分相似。阅读作为人的一种认识能力,需要后天进行教育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这一时期是对阅读行为的认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起始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依赖于他人;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大脑对具体形象图画所传递的信息反映,相对于抽象的符号文字比较敏感,对色彩艳丽的图画感兴趣,表现为喜欢看电视广告内容,动画片、图画书、玩玩具等;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识字有限,图像相对于文字或其他抽象符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优先唤起人们视觉神经的感知,并保持长时间的记忆,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易于理解;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神经系统处于一个快速发育时期,语言表达、行为动作、思维能力等的差异性明显;且儿童往往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容易转移,阅读兴趣不能持久,阅读时间较短;由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行为上缺少自主性,对图书的思想性无识别意识和能力,阅读倾向易受他人影响。
三、绘本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
1.与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
绘本以图为主的呈现形式使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既能直接呈现世界图景,又能解读、揭示图景的意义,顺应早期儿童表征、理解的特点。绘本的普及能让儿童能够更早、更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同人类的累积性智慧对话。让儿童从中汲取生活智慧,开发智力,认知世界。
2.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绘本属传统纸质文献,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电子书的阅读方式须要借助于电脑、电视、DVD等机器介质。儿童时期是人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与电脑、电视等电子介质接触,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所以,传统纸质文献仍是他们阅读的首选。
3.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引导儿童养成阅读习惯
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儿童的阅读习惯需要依靠精心的引导与培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特有的趣味性、图画的丰富的色彩,想象和夸张能有效地吸引儿童对图书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儿童在阅读时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油然而生,有助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
4.题材丰富,有助于儿童情商和智商的发展
绘本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日常生活、哲思名言、经典故事、人物传记、心灵感悟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儿童情商和智商的发展。
5.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夸张的想象、丰富的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力在阅读中跟随故事情节一起飞舞,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绘本是符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形式,极适合用于儿童早期阅读启蒙。公共图书馆应重视绘本的导读工作,加强馆藏绘本资源建设,把优秀的绘本书推荐给读者,利用绘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亲子共读、讲故事、情景剧演出、用图画故事,等等,培养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让儿童制定正确的阅读目标,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牟群英.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2]廖连生.儿童阅读心理探析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27-29.
[3]章红.早期阅读的对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9,(4):13-18.
绘本与写话的美丽邂逅 第4篇
写话, 是作文的启蒙阶段, 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 也是衡量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不浓, 写话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缺乏有效的写话指导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写话能力, 成为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所幸, 在带领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时, 我们认识了绘本, 并把它请进写话教学中。 绘本邂逅了写话, 会迸发出怎样璀璨的火花, 开始怎样一段美丽的旅程呢?
一、模仿迈步, 让兴趣在情境中滋生洪丽娟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绘本中的情节大多来源于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 而且它的语言简练, 在简练的语言中还渗透着简单的语文知识, 能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有序、规范地说话, 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魅力, 让学生愿意表达, 乐于表达, 学会表达。
1.模仿句式, 表达真情。 绘本中的很多细节都会讲故事, 但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 需要读者细心阅读, 用心体会, 在绘本阅读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 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以积累语言, 规范语言。 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 我发觉小兔子和大兔子表达爱的方式很特别, 句式又差不多, 当我们读到第20、21页这幅图时, 我引导学生看图:说着说着, 他们来到了哪里, 小兔子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得较仔细:小兔子看到了花、草、山、树、竹子、小河……我发觉学生观察到的很多东西书中都没有写, 便产生了让他们仿写的念头。 “是啊, 小兔子又看到了这么多, 又说出了对妈妈的爱:妈妈, 竹子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那你能把看到的东西比成对妈妈的爱吗? 请你写在练习纸上。 ”此时, 学生觉得写这样的句子一点都没有难度, 而且很有意思, 都满脸堆笑地写了下来:小兔子说:“妈妈, 小草有多多, 我就有多爱你! ”小兔子说:“妈妈, 山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 ”……他们的创作同样充满童趣, 更不失语言的规范性, 可以说是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用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模仿句式, 散发思维。 孩子天生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有时绘本故事契合了他们这种思维方式。 作为成人, 我们清晰地看到《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作者的用意其实就在于发散思维。 因为是一条蛇, 会穿不上裤子, 因为是一只山羊, 会把衣服当午餐吃掉, 因为是一头海象, 穿上衣服总是湿答答的……充满幽默感的图文搭配融合着不同动物的特性。 孩子们在创造想象力的推动下, 当老师出示“我是________。 我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因为________。”的句式时, 语言表达的需求大大激发, 甚至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发言机会, 延伸到课外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 和同伴交流, 向父母说自己的想法, 在日记本中写下来, 等等。
在句式模仿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整个故事进行创作。 如阅读完《我爸爸》、《我妈妈》后, 可以让学生创作《我爷爷》、《我姥姥》、《我弟弟》、《我老师》等绘本, 让书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 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表达对亲人的爱。
二、续编练笔, 让创见在实践中萌动
绘本作家玛格丽特·布朗所说:“我们总是自然地就会说话, 但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自然地写作。 ”这些倾注了绘本作家一生所学的“自然写作”, 总能淋漓尽致地表现童言的自然稚拙、天真无邪与智慧灵性。
1.抓住恰如其分的绘本 “空白”。 有的绘本故事情节曲折、角色丰富、语言描写生动, 在阅读过程中, 可以根据情节发展, 在文本表达的空白之处, 进行创造性想象。 如在教学《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 利用绘本进行说写训练, 使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 绘本的前半部分, 引导学生一幅幅地看, 先看图读文, 再看图想象, 即兴说话, 与原文对照, 学生尽情享受创造的快乐与表达的快乐。 绘本的后半部分, 由扶到放,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续编故事:小老鼠要睡了, 此时, 他又会提出什么要求呢? 学生创造的火花被点燃, 续编的故事丰富多彩, 颇有个性。 在学生交流时, 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点,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导向明确。 在学生经过猜想, 急于想读原作时, 这才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的后半部分。 阅读原作后, 再让学生借鉴原作的长处, 修改自己的创作, 从而使读写结合得巧无痕迹。 他们觉得想象的世界是非常奇妙, 非常好玩。 虽然自己的想象与劳拉不一样, 但他们并没有感到失望, 他们能用笔把这些极有趣的东西写下来, 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
2.延伸意犹未尽的绘本 “留白”。 有的故事读完了, 但意犹未尽, 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 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给故事续个“尾巴”, 延伸故事的内容。 如《狐狸和乌鸦》, 这样结尾“狐狸叼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 而乌鸦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故事的结尾含而不露, 令人回味。 课堂上, 学生分角色朗读, 戴头饰表演。 他们想象着狐狸巧舌如簧、奸诈狡猾的模样, 想象着乌鸦愚蠢可笑、上当受骗的神情, 学得有滋有味, 非常投入。 学完课文, 我请孩子们当回小作家, 发挥想象, 续编故事, 孩子们都很乐意地编起故事来。 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开出了朵朵鲜花, 编的故事可精彩了。
(一)
狐狸叼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 乌鸦呆呆地站在树枝上半天才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被狐狸骗了, 心想:我太爱听好话了, 怎么没有留意狐狸是骗我的, 他说的是花言巧语, 我还去信他。乌鸦想着想着, 又想到家里还有几个孩子没有饭吃, 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乌鸦无精打采地回到了家里。 小乌鸦问妈妈:“我们的午饭呢? ”乌鸦难过地说:“我们的肉被狐狸骗走了, 以后你们要吸取教训, 千万不要光听好话, 不要再上狐狸的当了。 ”
(二)
狐狸叼起肉, 一溜烟跑掉了。 乌鸦上了狐狸的当, 就去追狐狸, 他飞到树林里, 看见一块红红的石头, 很像一大块肉, 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乌鸦就飞去找狐狸, 对他说:“树林里有一块肉, 比这块大多了。 ”狐狸跑到树林里, 去叼那块大肉, 用力一咬, 哎呀, 牙齿都掉了。 乌鸦趁机叼起肉飞走了, 心想:从今以后, 我不能爱听花言巧语, 要头脑清醒, 别再上当了。
在对绘本的续编中, 孩子们富有个性的情感力得以激发, 在五彩斑斓的绘本世界里, 这些充满灵性的“小天使”会扇动着自己美丽的翅膀自由而快乐地飞翔。
三、情感抒发, 让素养在交流中积淀
好的绘本不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观察力,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学生把自己平时阅读所得表达出来, 既可以加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 更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1.与文中的角色对话。 读完一本绘本, 听完一个故事, 我经常引导学生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 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抒发自己的情感。 读完《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后, 我便引导学生与文中的霸王龙、小甲龙等对话:故事读完了, 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什么? 请你写下来。 虽然只有一句, 两句, 但都表达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他们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 写给霸王龙的特别多:“霸王龙, 你真好, 你为了让小甲龙开心, 吃下了从来不吃的红果子。 ”“霸王龙, 你也很想吃小甲龙, 可你为了小甲龙自己却受伤了, 你是小甲龙真正的爸爸。 ”……
2.寻找生活中相同的体验。 有时候, 花一节课的时间, 先读完一篇绘本作品, 随后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事例, 然后写下来, 这也是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如《逃家小兔》中, 当孩子看到书中角色呈现出来的想法刚好和自己的想法类似的时候, 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进一步思考与讨论的话题。 孩子们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类似经历。 还有的孩子读了后, 触动很大, 在日记中出人意料地写道:“我想对兔妈妈说:‘请给小兔一点自由, 一点空间, 一点理解, 让小兔快乐地长大。 ’就像妈妈你一样, 有时你的约束我真的不想服从, 可又怕你会生气。其实每次我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 你可以好好地跟我讲呀! 不过, 我不会像小兔一样逃家的, 因为, 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 我不会到处去流浪的! ”
有时也给学生读一些有趣的绘本, 让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生活中的奇闻趣事并写下来, 鼓励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
绘本与作文教学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兴趣
现如今,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大量的英语作业来逼迫学生接受英语,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目的。即使很多的英语学习优等生在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后,去朗读课本内的英语课文, 往往对故事中的过程和结果都十分的了解,无法满足小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面对课文内千篇一律的插画,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不到合理的空间发挥,也就无法达到培养英语阅读习惯的目的。
一、利用翻转特点学习单词句型
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英语绘本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将绘本教学本身就带有的优势,抓住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将单词和句型的学习放在课外,利用小组自主组合学习的活动来进行单词认读,在课堂内就可以充分地展开对绘本的阅读活动,通过不断的演绎和创编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平衡发展,也可以锻炼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性。 例如,在教授New Clothes这篇有趣的英语绘本故事时,涉及七个颜色类单词,如green,pink,purple,red,brown,blue,yellow,当教师在课本教学中教到涉及颜色类的单词时,就可以通过这篇绘本故事来进行教学,边看图片边听故事,并且根据图片来分辨颜色,从而加深学生对颜色单词的记忆。另外,故事中还一直重复一句话: “What’s inside?”这句话的句型朗读以及句意的解释都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来解释,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角色的互换。
二、结合翻转优势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此来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小组组合,开展小组活动与教师协调合作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在这个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不存在批评和否定的言论,通过对英语绘本故事的探讨来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The Cats and The Corn这篇有趣的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What game can they play with the corn?”有学生就会根据课文回答到:“This cat is making a net with corn silks.”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Just love to play with the cat.”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发挥翻转特点发展创新能力
现如今,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导致学生的潜能发掘受阻,而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并且将个性化学习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来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发展创新;其次,教师可以将小组所开展的活动难度适当地进行提升, 这样就可以将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出来。教师可以进行绘本教学中的自绘环节,以此来扩展阅读绘本的内容,同时也是知识点的有效衍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各自小组所经历的趣味故事汇成一本绘本故事,从而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题目On Arbor Day,让学生讲述在小组植树节时的感受:“My tree will make birds nest safely in its branches. My tree will make blossoms for the bees. My tree will make bark for the insects. And also, we all can rest in its shade. Of course, I can climb it, too. I wish my tree could grow fast! ”而后再将每位学生组合成的语言画出来,真正组成一本绘本故事,发展创新能力。
绘本与作文教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