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消除范文
分析消除范文(精选12篇)
分析消除 第1篇
关键词:整流,谐波,联结组别
0 引言
目前城市电网交流输送电压一般为10kV~35kV, 不能满足城市地铁机车的使用要求, 需通过整流系统将35kV交流电压转换为可供地铁机车使用的1500V直流电压, 因此整流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功率的整流装置势必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对城市的电网供电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抑制和消除谐波电流。以整流电路交流侧谐波电流分析为依据, 通过阐述减小和消除谐波的方法, 逐步推导出24脉波整流系统的原理, 并结合整流机组的接线方式与向量图加以阐述。
1 理想情况下网侧谐波电流分析
1.1 理想情况下的假设
a) 忽略换相电抗和内部电阻, 整流装置自身不消耗能量, 输入输出能量相等;
b) 交流系统为理想的三相平衡系统, 交流侧电压为正弦波不发生畸变;
c) 整流元件为理想元件, 正向导通电阻为零, 反向截止电阻为无穷大;
d) 整流元件导通角为零, 且换相过程瞬间完成, 换相重叠角γ=0。
1.2 6脉波整流交流侧电流理想波形的谐波
以6脉波整流系统为例, 整流变压器一二次绕组按接线方式分为4种情况, 分别是:Y/Y, Δ/Δ, Y/Δ, Δ/Y。这4种接线其交流侧电流的理想波形可分为矩形波和阶梯波两大类, Y/Y或Δ/Δ时, 一次线电流如图1中的波形②所示。Y/Δ或Δ/Y时, 则一次线电流如图2中波形④所示。
根据电路理论, 我们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将一个周期性的非正弦波分解成基波和一系列谐波, 傅里叶级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undefined
式中: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n=1, 2, 3, 。
1.2.1矩形波谐波分析
图1中曲线②所示幅值为Id的矩形波, 根据傅里叶级数分析可知:
1) 正负半波对称于横轴, 即f (θ) =-f (θ+π) 。因此傅里叶级数中无偶次谐波分量和直流分量。
2) 适当选择坐标系, 曲线为对称于坐标原点的奇函数, 即f (θ) =-f (-θ) , 因此傅里叶级数中无余弦分量。因此undefined。
3) 在三相电流平衡且对称的条件下, 当导通角为undefined时有:
undefined
在没有偶次谐波的条件下:
undefined
从式 (2) 不难看出, 当n等于3和3的倍数时, an均等于0, 因此线电流中无3及其倍数谐波分量。
因此图1中一次电流②可表示为
其中:undefined (4)
当n=1时, undefined时, undefined;
当n=7时, undefined时, undefined;
当n=13时, undefined。
由此, 式 (3) 可表示为
undefined
undefined (5)
1.2.2阶梯波谐波分析
图2的电流波形④, 其交流侧线电流为i4阶梯波, 可以看出第一阶梯和第三阶梯幅值为undefined, 第二阶梯幅值为undefined, 各阶梯长度均为undefined, 直流电流仍为Id。根据傅里叶级数分析, 它与前述矩形波的特点完全相同, 即半波对称, 可按奇函数处理, 无3及其倍数的谐波次数。因此按傅里叶级数进行计算, 并注意上述无偶次及3的整数倍次谐波的特点, 可得出
i④=a1sinθ+a5sin5θ+a7sin7θ+a11sin11θ+a13sin13θ+Λ+ansinnθ
undefined
当n=1时, undefined;n=5时, undefined;
n=7时, undefined;n=11时, undefined;
n=13时, undefined。
因此图2接线的线电流i④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undefined (6)
1.2.3结论
通过对网侧矩形波和阶梯波谐波的分析, 根据式 (5) 和式 (6)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理想条件下Y/Y或Δ/Δ接线整流装置交流侧电流谐波次数的通式可表示为
n=6k±1
其中:n′=6 (2k+1) ±1, 即n=5, 7, 17, 19等次谐波项为负号;n=62k±1, 即n=1, 11, 13, 23, 25等次谐波项为正号。
b) 理想条件下Y/Δ或Δ/Y接线整流装置交流侧电流谐波次数的通式可表示为:
n=6k±1
包含1, 5, 7, 11, 13, 17, 19, 23, 25等次谐波, 与式 (5) 不同之处在于所有谐波项均为正号。
c) n次谐波的幅值为基波幅值的1/n, 可见谐波次数越高, 其幅值越小, 因此谐波的危害主要来自于低次谐波分量。
2 抑制与消除谐波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矩形波和阶梯波所含谐波的分析可知:无论整流变是Y/Y或Δ/Δ接线, 还是Y/Δ或Δ/Y接线, 当整流机组直流侧输出电流Id相同时, 其交流侧谐波幅值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之处在于对Y/Y或Δ/Δ接线的整流变其交流侧n=6 (2k+1) ±1次谐波, 即n=5, 7, 17, 19, 等次谐波符号为负号。因此可以采用多重连接的方式将两台6脉波整流电路并联构成等效12脉波整流电路。如图3和图4所示。
通过对6脉波和12脉波整流电路交流侧谐波电流的分析可以发现增加整流系统的脉波数可以有效降低整流电路交流侧谐波电流。因此抑制与消除谐波的最常用措施是增加整流系统的等效脉波数。
2.1 24脉波整流系统
6脉波系统的每一脉波宽度为π/3, 因而只需将两6脉波机组间移相半个脉波, 相当于π/6, 则可形成等值12脉波整流电路, 而移相π/6, 通过星形和角形绕组适当组合很容易实现 (图3) 。24脉波整流系统的每一脉波宽度为π/12, 可以通过两台12脉波整流机组的适当组合来实现。下面通过实际整流变压器的接线图和向量图具体分析24脉波整流的实现过程。
2.2 24脉波整流机组原理
图5为国内地铁直流供电系统常见的24脉波整流机组整流变压器的原理接线图。首先, 单台整流机组采用轴向双分裂结构的整流变压器, 构成等效12脉波整流电路, 其中1号整流变的联结组别为Dd0y11, 2号整流变的联结组别为Dd2y1;其次, 两台整流变压器的高压绕组采用延长三角形接线, 1号整流变压器移相+7.5°, 2号整流变压器移相-7.5°;最后, 两台整流器并联组成24脉波整流电路。其中一台整流变的接线为Dd0, 根据式 (5) 其交流侧电流为:
undefined
另一台整流变的接线为Dy11, 根据式 (6) 其交流侧电流为:
undefined
则合成后的交流侧电流 (图5) , 为:
undefined
undefined (7)
从式 (7) 可以看出合成后的电流其电流谐波次数的通式可表示为:n=12k±1, 消除了幅值较大的5, 7, 11, 13, 17, 19次谐波, 大大减小了电网中的谐波含量。
2.3 高压侧绕组移相
高压侧绕组移相可采用延长三角形接线的方法来实现 (接线图见图6) 。从电压向量图中可知加于m, p之间的电压为:
undefined
延长绕组上的电压为:
undefined (8)
而电压Umq的有效值与Uop相等, 只是相角差120°, 因此三角形绕组的电压为
undefined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改变延长绕组的容量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移相。假定输入电流为IL, 此电流在延长的绕组上流过, 而三角绕组上流过的电流为undefined, 因此可以算出延长三角形接线的移相整流变压器一次侧总的等效计算容量为:
undefined
从式 (9) 可以看出, 当φ=0°时, 延长绕组的容量为零, 此时就是普通的三角形接线, 其三角形绕组的容量为:
undefined
当φ=30°时, 此时三角形绕组部分的容量为零, 而延长绕组的容量为:
undefined
此时, 三角形接线转变为星形接线。根据分析可以得出采用延长三角形接线, 通过改变延长绕组的容量可以在0°~30°角范围内任意移相。将φ=7.5°带入式 (8) 可以得出当延长绕组的容量为undefined时高压侧绕组移相7.5°;对于正负移相可以通过不同接线的延长三角形来实现, 如图7为高压侧移相+7.5°的原理接线图和向量图, 图8为高压侧移相-7.5°的接线原理图和向量图。
2.4 整流变压器联结组别接线原理图与向量图
根据图6 24脉波整流机组整流变压器的原理接线图, 分别画出Dd0y11联结组别的接线原理图与向量图和Dd2y1联结组别的接线原理图与向量图, 如图9和图10。根据向量图可对Dd0y11接线, 由于高压侧绕组移相+7.5°, 则若以UAB为参考向量, 则UA0B0应在移相前相位的基础上顺时针旋转7.5°;对于Dd2y1接线, 由于高压侧绕组移相-7.5°, 若以UAB为参考向量, 则UA0B0应在移相前相位的基础上逆时针旋转7.5°。则两台整流变压器4个低压绕组的线电压的向量图如图11所示。
图中角标11表示Dd0y11接线的整流变的三角形绕组输出的线电压;角标12表示Dd0y11接线的整流变的星形绕组输出的线电压;角标21表示Dd2y1接线的整流变的三角形绕组输出的线电压;角标22表示Dd2y1接线的整流变的星形绕组输出的线电压;其余未标注的向量分别表示一个周波内与正向电压相对应的反向电压。由此看出上述联结方式可在一个周期内形成等分的24个电压向量, 从而实现24脉波整流。
3 结语
因为大功率整流设备其交流侧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不是正弦波, 所以影响电能品质的原因主要是谐波源。若一台整流设备的脉动数为p, 则在整流变交流侧产生的谐波次数为n=kp±1次, 且n次谐波的幅值为基波幅值的1/n。因此, 增加整流系统的脉动数可以大大减小交流侧输出的谐波分量。目前, 一方面, 24脉波整流基本上消灭了幅值较大的5, 7, 11, 13, 17, 19次谐波。另一方面, 24脉波整流可以通过多重连接的方式来实现, 结构相对简单。再者, 若等效脉波数高于36相, 则将大大增加设备投资和带来维修运行上的不便, 且谐波电流幅值降低的效果也并不显著。因此, 目前地铁整流系统应当推荐使用24脉波整流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植保.变压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2]金海名, 郑安平.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洪新, 贺景亮.电力系统电磁兼容[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分析消除 第2篇
食品中的.重金属铅、镉(Cd、Pb)检测分析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中主要存在两大干扰:光谱干扰和化学干扰.通过对这两大干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加入合适基体改进剂和保护剂以及恰当利用检测狭缝宽度,或采用化学分离等方法,可以减小或消除这些干扰.
作 者:周建成 刘芳 陈万明 张湘晖 蒋晖 李坤 左雄建 作者单位:周建成,陈万明,张湘晖,蒋晖,李坤,左雄建(湖南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湖南,长沙,410005)
刘芳(湖南生物机电学院科研处,湖南,长沙,410127)
分析消除 第3篇
关键词:干涉式测向;伪距测量;基线测量;误差消除
干涉式测向作为一种精确的无线电测向方法,广泛应用在军事、科研领域。利用统一发射源发射信号,到接收终端统一天线阵中两根接收天线的时间差,和这两根天线之间的间距,通过三角公式求解,进而得到相对角,实现相对定位。
1 干涉式测向原理
干涉式测向原理图如图1所示,设两天线的间距为d,以天线连线方向为方位基准。当被测目标发射源远离测向系统时(天线R0远大于d),及发射源到两个测向天线传播方向近似于平行,两个测向天线接收的目标回波路径差ΔR与方向角θ、基线长度d的关系为
ΔR=R2—R1=d sin θ(1)
sin θ=■ θ=arcsin■
式中:ΔR—目标回波分别到达两天线的距离差;R2—目标到测向天线2的距离;R1—目标到测向天线1的距离。则θ值可以得出,θ即为两根测向天线连线垂线与目标点之间夹角。
干涉式测向原理是依靠测量目标到两测向天线的路径差ΔR,达到测量目标方向角的目的。
2 干涉式测向的误差分析
干涉式测向根据原理分析可能引起测向误差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伪距测量误差
干涉式测向的根本在于准确测量目标点到两根测向天线的路径差ΔR,及准确测量两根天线接收到的目标点发射信号的时间差Δt,根据下式:
ΔR=cΔt(c为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3×105 km/s);
在接收机中以测向天线1所接收到的信号时刻t1计算,接收机时钟在t时刻产生一个相同的编码测距信号,这个复现的码在时间上移动,一直到与测向天线2收到的测距码产生相关为止,则两根测向天线接收到的测距码和接收机产生的复现码相关过程的时间差即为Δt。具体见图2。
接收机内时钟的准确性是由本机晶振的精度所决定的,及时钟的精度将影响测向的准确性。
(2)基准线长度d的测量不准
根据干涉式测向方法原理,要求d必须准确测量,才能精确测定方向角,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d的准确测量也存在问题。如:天线定位不准、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等,都会导致d的测量不准,从而导致计算方向角时引起误差。对公式1两边同时取微分,经整理就可以得到公式(2)
δθ=tan θ■(2)
假设基线真实长度为60 m、目标方向角为25°,基线长度的测量精度为±0.2 m,由此引起的目标方向角计算误差就达到了0.0016弧度(即5°34′),对于高精度的定位系统,这样的方向角误差是不能接受的。如果目标到干涉仪的距离300 km,那么由测向误差引起的目标横向定位误差将近500 m。
3 消除误差的设计分析
3.1 消除伪距测量误差的设计方法
干涉式测向方式需要有两根测向天线接收目标点发射的信号,这就需要在两根测向天线后面各有一个接收信道用于放大、解调两根天线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由于伪距测量对时间要求非常严格,这就需要两根测向天线后续的接收信道必须严格一致,如放大幅度、相位延迟等。同时在长时间工作、或者在温度变换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信道参数飘移,导致两个信道始终很困难保持一致。如何设计才能满足上述要求,消除两个通道的误差,需要采取如下方法:
(1)线路设计时,注意接收信道设计的一致性,同时要考虑输出端负载是否一致。
(2)器件选择要注意一致性,如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要注意相位的延迟特性、放大特性等,同时注意匹配电路,以保证一致性要求。
(3)负载端输出,负载端输出对幅度要求较为敏感,尽量保证输出幅度的一致性。
上述通过人为调试可以保证通道的短时间一致性,但是当通道长时间工作时会存在着漂移现象,导致通道的一致性变差,这样无法人为接入进行调整,同时认为介入也不方便设备正常工作。为了满足长时间工作,尽量减小通道误差,需要进行如下设计。
射频通道开关作为控制设备收发转换的必需设备,在通道控制上也可以进行特殊设计以满足使用需求。
图3中设置两个射频开关,用于控制两个接收通道的通断。正常工作状态时测向天线1与开关1接通,测向天线2与开关2接通,这样两个接收通道处于同时接收状态,可以实现干涉式定向。当工作时间较长时,两个通道发生了相对变化,通过软件控制开关1、开关2的接通关系,使测向天线2与开关1接通,测向天线1与开关2接通,这样实际上变为测向天线1与接收通道2联通,测向天仙2与接收通道1联通,实现了通道互换。通过时间控制,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关控制再次变换,由测向天线1接通开关1,测向天线2接通天线2,这样不断变换。在一般情况下,天线状态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射频开关和接收通道,通过变换天线与接收通道的连接关系,可以将通道误差基本消除。
t=■(3)
(3)式中t为两个接收通道的测量平均差;t1为收通道1测量差;t2为接收通道2测量差。按照接收通道变化规律,相位前移或者后退,都只会按照一定的趋势进行变化,这样取两个接收通道测量值的算术平均数,变化将很小,长时间工作状态下也能保证通道的一致性,同时该设计思路也可以降低对射频通道硬件设计、器件选择的难度。
3.2 消除基线测量误差的设计方法
干涉仪测向系统一般安装在轮船、汽车、飞机等移动载体上,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载体的水平性无法保证,天线存在着一定的倾斜角,导致基线测量不准确。图4为一般干涉式测向系统原理框图,在这样的设计中基线测量不准确固有存在无法消除。
针对这种固有存在缺陷,提出改进型设计以消除基线测量误差。如图5所示。
由于基线倾角并不是恒定的,为了降低基线倾角对相位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实时校正的方法,在鉴相器和角度变换之间加入一个校正因子K,并且校正因子K的值由基线倾角α决定,通过选择合适的校正因子来降低基线倾角对相位差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测向精度。令
K=cos α,由图5可以看出
sin θ=■(4)
将校正因子代入式(4)得
sin θ=■(5)
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K值就可以消除基线倾角对测向的影响,提高测向的精度。
4 结束语
干涉式测向方法作为一种精确的测向方法,其具有测向精确、设计较为简单的特点,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侧重讨论在实际设计中如何更好的解决干涉式测向方法在工程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固有误差,以便更好的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庆厚.无线电监测与通信侦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赵国庆.雷达对抗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 胡来招.雷达侦察接收机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4] Stephen E Linpsky.微波无源测向[M]. Johu wiley&sons Iuc,1987.
[5] JamesTsu.i宽带数字接收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 董传刚,赵国庆,对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的改进[J].电子科技,2008年,第21卷,第3期:P56—P58.
[7] 李银波,陈华俊,鉴相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电讯技术,2008年,第48卷,第6期:P78—P81.
[8] 安东,龚晓峰,基于BP网络的单信道干涉测向方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8年,第27卷,第6期:P15—P16.
[9] 何文光,张贤挚,相关干涉测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学术探讨:P72—P75.
[10] 王鼎,林四川,李长胜,一种新的阵元位置误差有源校正算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8年,第3期:P226—P230.
改进的消除波动趋势分析法 第4篇
近几年来, 由Peng等发明的消除波动趋势分析方法 (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MF-DFA) , 已经成为探测不平稳时间序列的标度性和长相关性的重要工具。它能精确量化平稳时间序列的长相关性。由于该方法基于随机步行理论, 对时间序列有一个求和的过程, 因此, 它可以避免人为引起的时间序列的不稳定性。
现主要将传统的DFA方法进行推广, 定义了二维DFA的算法, 并且将改进后的DFA与传统DFA进行比较, 得出了二维DFA幂律指数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1 实验数据
选取北京北二环快速路某断面的单向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数据的观测时段为:2006年12月16日至2006年12月31日, 以速度和流量为研究对象。原始序列图在图1中给出。
交通流数据是一个含有速度, 流量, 占有率等多个性质刻画的具有自相似结构的分形客体[1]。传统的DFA方法是以一组数据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去除趋势的能力, 显然, 一组数据不足以全面刻画这一时刻研究对象所在的状态, 因此本文考虑改进DFA方法, 采用两组, 乃至三组数据, 共同描述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特性。对于交通数据, 传统DFA方法只能分别研究速度, 流量等一组数据的重分形性, 而改进后的DFA以速度、流量构成的有序实数对为研究对象, 将DFA从一维推广到二维, 甚至三维, 定义其对应的DFA方法为二维DFA和三维DFA。
2 二维的DFA
将已经熟悉的传统DFA方法[2,3], 推广到二维。对于一个等度量的时间序{xiyi} (i=1, 2, , N) , 通常情况下, i表示时间度量。改进DFA方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求序列对于均值的累积离差{Yx (i) } {Yy (i) }:
此处, 首先去除时间序列的平均值。由于一个时间序列可能有趋势、季节、循环这三个成分中的某些或全部再加上随机成分。因此, 如果要对一个时间序列本身进行较为深入研究, 把序列的这些成分分解出来、或者将其去除会有很大帮助。
第二步:序列重构, 把Yx (i) 和Yy (i) 等分成Ns个不相重叠的等时间长度S的区间, 其
第三步:对于每个区间 ,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 得到局部趋势。去除该趋势后的时间序列记Xs (i) ,
式中, pν (i) , qv (i) 为第v区间的拟合多项式。如果拟合多项式采用的是线性的、二次的、三次的, 甚至是更高次的多项式, 则分别记为DFA (DFA1) , DFA2, DFA3, , DFAn那么n阶的DFA则去除了累积离差中的n阶趋势成分以及原始序列中的n-1阶趋势成分。
第四步:计算每个区间去除趋势后的方差 (此处将顺序和逆序分别用公式进行计算) 。
对所有等长度区间求均值并开方, 计算得到标准DFA波动函数
对于不同的除趋势阶数, 得到不同的波动函数F (S) , 用Fn (S) 来表示, 由Fn (S) 的构造可知, 它只对S≥n+2有定义。很显然, 当S变大时, 方差也会随之变大。如果{x (i) }, {y (i) }都是长相关的, 则Fn (S) 与S成幂律关系, 即
[JZ]Fn (S) ∞Sαxy。
下面从交通流时间序列中分别选取5 000, 8 000, 10 000, 15 000, 18 000, 20 000个数据为研究对象, 比较传统DFA方法与二维的DFA方法之间的关系。
表1列出了随着数据选取个数的不同, 流量数据, 速度数据及流量-速度数据所对应的αxαy及αxy的变换情况。
通过观察表中数据, 不难得出, αxy与αxαy之间大致有如下关系:
进一步研究对二维的DFAh (q) 随q的变化情况, 并且与传统的DFA相比较。
通过对上图的观察, 发现与一维DFA相同, 二维DFA的h (q) 也是随q的变化而变化的, 且二者之间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3 结论
本文对传统的DFA方法进行改进, 将其推广到了二维, 并以交通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 全面的刻画了交通数据的特点。比较传统的DFA与改进后的方法之间的异同。通过计算, 得出了二维DFA幂律指数间的内在关系。实际上, 可以将DFA进一步推广至三维乃至n维, 推广步骤可以仿照本文。对于推广到n维的方法及可能得到的结论,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行。
摘要:分形理论是非线性科学研究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 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 如气象学, 生物学, 地理学, 经济学等等。对传统的DFA方法进行了改进, 将其推广到了二维, 并以交通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 全面刻画了交通数据的特点。比较传统的DFA与改进后的方法之间的异同。通过计算, 得出了二维DFA幂律指数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多分形,消除波动趋势分析,长程相关性,广义Hurst指数
参考文献
[1] Kantz H, Schreiber T.Nonlinear time series analysis:second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Kantelhardt J W, Zschiegner S A, Bunde E K, et al.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Physic, 2002, A (316) :87—114
分析消除 第5篇
额头上长痘的原因
工作压力大
工作压力过大容易,心理容易变烦躁,体内分泌有可能过盛,而油脂分泌长期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这个时候就容易长痘痘啦,而额头可能是最先反应出来的。
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不管是听音乐或者出门散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为自己减压,放松心情,让分泌系统恢复原来的状态。、 熬夜,饮食和作息不规律
工作繁忙导致又是还需要熬夜加班,忙起来可能连吃饭都顾不上有时候有应酬多,吃东西杂乱,睡眠又不足,再这种情况下,内分泌会出现紊乱失调,油脂分泌过多,而过多油脂堵塞毛孔,痘痘就冒出来啦。
这就不用说了,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劳逸结合之外还要饮食健康,不仅营养要均衡,也要时间规律。再者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没有美容觉,想要好肌肤哪有那么容易,适量的运动也不能少的。
皮肤干燥
天气干燥寒冷的时候没有做好保养或者保养不当的时候,例如清洁过度的情况都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缺水泛油,而这个时候痘痘也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啦。
护肤得时候注意适度,清洁不要过度,同时保养品的用量不要过多,另外不是涂越多层越好,要根据自己的肌肤状况做适当的调整,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尘螨脏污细菌等
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天,就算你戴口罩但每天都会有脏污细菌依附在皮肤上,特别是额头上,而这些以为清洁不及时不干净等问题而累积也有可能导致痘痘的产生。再者额头与枕头或者床上用品上的尘螨脏污等也会导致额头痘痘的产生。
做好清洁工作,同时要注意日用品的卫生状况,定期清洗更换。
怎样去除额头痘
首先外部护理
1.清洁
白天,早上使用洗面奶,也是选择符合自己的产品就可以了(个人推荐就泡泡状的比较好),早晚都要洗的。这样可以让你皮肤保持干净,不会堵塞毛孔,尽量减少痘痘生长的机会。
2.去角质
一个星期去两次就足够了,不过还是要根据自己皮肤状态,皮肤容易伤害的就一次就可以了。避免角质堆积、阻塞毛囊口,引发细菌滋生而产生粉刺。
3.控油
很多时候,痘痘的位置的出油情况都会比其它部位多,所以对全脸或局部控油视肤质而定,洗面也不要太多,一两次就足够了。中干性肌肤或熟龄肌肤可省略。
然后内部调节
1.生活要有规律,尤其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多喝水,身体要补足水。为了保证体内的水分平衡,我们除了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外,至少每天还应该再喝6~8杯白开水,而饮料、牛奶和酒类都不能算在其中。
3.饮食要均衡。要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水。不要一次吃得太多,那些油炸薯片等油炸杀伤性零食就少吃点,零食和水果也得搭配着吃。
4.运动。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容易皮肤更加有活力。
不过,这些日常内外调节方法,并不能及时阻止青春痘的恶行。当痘痘受到感染并发红时,就会又痛又痒,过后还会留下一片片红红黑黑的痘印,久久不能去掉。为了预防这些额头痘后遗症,在青春痘刚长时,使用一些天然植物配方的祛痘产品,这样祛痘效果更好。
6招去除额头痘痘
一、切忌刘海遮住额头
千万不能为了让自己面部看上去美观,选择留刘海来遮盖住额头上的痘痘,其实这样反而会使额头上长痘痘的情况更加恶化。
头发除了带有油腻外,每天还要接触很多的灰尘细菌,这样会刺激肌肤而使痘痘变得更加严重,可能还会引起发炎。
二、早晚用温水洗脸
油性皮肤的mm,每天总喜欢不停的洗脸,以为这样可以减少油脂分泌,这是错误的,早晚各一次就可以;洗脸记的要用温水,夏天也是一样的,这样皮肤才能净白。
三、醋盐水混合液擦脸
将醋和盐用水溶解,比例是大概 水:白醋:盐=9:3:1,用调好的混合液把毛巾润湿,擦在脸上,早晚各一次,效果不错哦,而且见效很快。不仅能美白,痘痘也会不见了。
四、避免长时间面对电脑
长时间使用电脑,电脑的辐射也会引起额头痘痘的产生。所以我们必须得要控制对电脑的时间,或者涂一些不油腻的隔离霜。
五、纯茶树精油点涂痘痘
用棉花棒沾着纯茶树精油,点在正在发炎或尚未发炎、甚至只有红点的青春痘上,这样能快速消炎祛痘。
六、注意饮食
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沛的睡眠时间。同时要保持好的心态,可以或许多听音乐来缓解工作的压力,还可以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毒素积累。
分析消除 第6篇
关键词:离心泵;故障分析;消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T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099-02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离心泵是非常重要的设备。离心泵常有的故障就是振动,而这种故障会导致一系列连锁效应,甚至会导致生产系统的瘫痪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给企业乃至社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故障诊断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基本措施,能够有效的预报设备的早期故障,以振动信号作为水泵故障诊断的基础,能够有效判断故障产生原因,分析故障并提出对策,对隐患进行处理,以消除或是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 针对生活污水处理离心泵的故障分析
离心泵是污水治理常用的一种水泵,作用在于在为整个水处理流程提供势能或供压。虽然理性泵种类繁多,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主要构件为旋转的叶轮和固定的泵壳。叶轮直接对液体做工,泵壳则为一蜗形转能装置。工作基本原理为:离心泵叶轮高速旋转使得离心泵在引力的作用下提升和输送污水。
离心泵的故障一般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离心泵的工作条件不正常而造成的离心泵系统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这类故障的常用解决方法为对调整离心泵参数;二是由于系统偏离正常的功能无法保证离心泵的基本功能。离心泵故障有以下两种特点:①随机性;②多层次性。
污水介质来源复杂,其中包含大量纤维物、沙砾、塑料薄片和其他大量杂物。颗粒直径大大超过一般的水处理系统介质。所以,水泵一般设置在粗格栅后,但仍然还有直径在20 mm以上的杂物会进入泵体。
在工作过程中,水中沙砾会对泵叶有磨蚀的作用,而且介质密度的升高会造成水泵经常在过载情况下工作。纤维物会缠绕在水泵导叶或散热通道上,体积较大的杂物甚至会直接对泵体造成堵塞情况。再由于介质营养物较多,闲置的的水泵多数会有生物腐蚀和化学腐蚀发生。以上对水泵损坏均会导致水泵加速老化,继而对水泵运行的效率降低。
所以,用于生活污水治理的离心泵容易故障频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重点留意,噪声、振动、电流、温度等指标,同时降频使用能让机器故障率大幅减少。离心泵原理图,如图1所示。
2 离心泵振动故障诊断方法
离心泵故障分析技术利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准确采集设备作业状态时的各种信号,之后再去噪或变化频谱,从而提取有效的信息,参照标准参数范围分析故障及原因,采取有效手段解决故障。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2.1 按诊断方法原理分类
按诊断方法原理可分为:频域诊断法,时域诊断法,统计分析法,信息理论分析法。
①频域分析法:设备运转时,不同的部件以不同的频率进行振动,表征某部件振动特征的频率成为该部件的频率。一个部件的特征频率有一个或多个。频率幅值:是指部件在某一特征频率上振动的总能量。当频率幅值发生变化,就表明相应的故障也在发展。通过对“特征频率”和“频率幅值”的分析,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②时域分析法:时域幅值分析法和时域波形分析法。时域幅值分析法研究信号幅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幅值的平均值和波动程度,平均幅值等,并通过这些参数对故障进行诊断。时域波形诊断法主要通过对时域波形形状的分析,对特定的故障进行诊断。
2.2 按检测手段分类
按检测手段分类:温度检测断法,振动检测诊断法,噪声检测诊法。
①振动检测诊断法:离心泵的动态检测有位移(振幅)、速度(烈度)、加速度(冲击力)三个参数,高转速机械或高频振动,利用加速度值来描述振动烈度更准确些,而对于低转速或低频振动,利用位移值来描述振动烈度更准确
②温度检测断法:轴承温度是一般不能超过75度,在管线设计中,管线的设计温度是不能超过泵的最大使用温度的,否则会对泵造成损坏,所以,一旦离心泵轴承温度超过这个范围则表明存在故障。
3 离心泵振动故障消除方法
3.1 振动信号的采集
振动信号的采集是利用各类传感器把机器振动时的响应以电量的方式检测出来,一般将响应的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以便处理。
通常我们要在计算机上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就必须把我们测量得到的时间历程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量,因此,首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量化。
公式:X*(t)=X(t)*β(t)****
其中,X*(t)——采样后的数字信号;
X(t)——被采样的模拟量;
β(t)——采样函数(脉冲函数)。
连续信号经采样后得到的离散信号X*(t),它对应的频谱是Z*(f)是原信号的同期开拓。如果模拟信号中含有高频成分,则是我们需要排出的噪声信号,采样前利用抗混频的前置低通滤波器,衰减和限制被采样信号的最高频率,使噪声信号造成的误差减小到最低。
解决频混的方法:
①提高采样频率以满足采样定理,一般取到Fs=(2.56-4)Fmax;
②用低通滤波器过滤掉不需要的高频成分。
3.2 信号处理
信号采集经过信号预处理使得故障诊断的结果才会更加可靠,再经过信号的数据处理,获得用与故障分析的各种图形,常用的振动信号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波形分析法、轴心分析法、频谱分析法等,其中,频谱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
我们这里通过使用C8051F340单片机来实现对信号进行相关处理。C8051F340单片机自带10位AD转换器,能够精确地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获取相关数字信息后,再利用单片机对其进行简单计算与分析,现场可利用LCD显示出大离心泵当前工作状态下的振动强度和温度数据,有利于操作人员做出合理判断。相关人员可以用U盘为存储介质,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大量存储功能。大大解决较高的采样频率与较慢的数据输出之间的矛盾。并且,利用以按键显示为主的人际交互系统,大大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另外,在设备正常运作时,收集正常工作的频谱数据更加有利于故障判断的准确性。
3.3 数据分析方案
数据分析是对检测仪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离心泵故障诊断报告的过程。之前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各种振动信号在转为数字信号之后,我们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编写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汇总分析,从而得出离心泵故障诊断报告。一般情况下,离心泵工作时其振幅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但随着水泵使用年限增加,操作人员没有及时维护等原因,使得泵体运行存在故障。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对水泵进行维修使得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泵体振动烈度符合国家标准值7.1 mm/s。
3.4 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
①故障:泵不吸水,压力表及真空表的指针在剧烈摆动。
原因:灌注引水不够,管路或仪表连接处漏气。
消除方法:再灌足饮水;检查仪表接头及封口;拧紧或修好漏气处。
②故障:水泵不吸水,真空表表示高度真空。
原因:底阀没有打开或淤塞,吸水管阻力太大,吸水管高度过高。
消除方法:校正并清洗底阀;清洗或更换吸水管,降低吸水高度。
③故障:转子不平衡。
原因:材料质量,加工,装配以及运行中多种因素都会造成转子不平衡。
消除方法:转子动平衡;修复,对位,消除松动;除垢。
④故障:转子不对中。
原因:初始安装对中误差;不同转子受热后的中心线升高量估计不准确,造成冷态对中不准;
消除方法:轴承架热不均匀;管道力作用;即可变形或移位等。
⑤故障:轴弯曲。
原因: 转子的固有缺陷,转自不均匀受热,预负荷过大,机组启动时暖机不足等。
消除方法:轴永久性弯曲要校直轴,进行转子动平衡;轴暂时性弯曲要充分暖机,不能进行动平衡。
⑥故障:绕组温度过高。
原因:工作阻力增大或散热能力下降。
消除方法:查看泵室及轴承腔,清除阻力来源,改良水泵散热方式。
4 结 语
随着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离心泵故障的监测也变得越来越简便。我们希望通过之前的一系列方案设计以及具体的故障消除方法,及时排除腐蚀和杂质对水泵造成的影响,帮助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效地监测水泵的振动故障并且排除以振动故障为主的各种故障,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实际之中,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黎慧青.离心泵汽蚀磨损失效分析对策措施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2011.
[2] 赵鹏.离心泵振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 学,2011.
[3] 席玉洁.离心泵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
分析消除 第7篇
1 挥发酚
1.1 挥发酚的概念。酚是在苯环或者稠环上连接了羟基的化合物, 如果连接一个羟基, 则称之为一元酚, 如果连接多个羟基, 则称之为多元酚。根据酚类能否与水蒸气一起蒸出, 分为挥发酚和不挥发酚。通常状况下, 沸点低于230℃的酚类都是挥发酚, 属一元酚。酚类的来源广泛, 包括工业领域, 例如木材防腐、炼油、造纸以及煤气洗涤等, 城市污水、粪便等同样会产生酚类物质。
1.2 挥发酚的检测方法分析。挥发酚的检测方法较多,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①液相色谱法, 虽然该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高分子量有机物、热稳定性差、高沸点物质的检测, 但是, 通过预处理之后, 没有衍生物, 可以直接进行分析, 逐渐地被应用在挥发酚检测领域;②气相色谱法, 该种检测方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技术, 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分离度好等优点, 能够有效地满足痕量分析的实际需求, 被广泛地应用在地质环境检测中;③溴化容量法, 该种方法适用于检测高浓度挥发酚, 当挥发酚通过溴液时, 会和溴液发生反应, 生成溴代三溴酚, 加入碘化钾后, 碘化钾与溴代三溴酚反应, 将碘释放, 采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滴定, 通过测定碘的含量计算挥发酚的含量, 该种方法适用于工业废水以及其他高浓度挥发酚的检测;④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该种检测方法也称为4-AAP分光广度法, 在碱性缓冲溶液中, 在铁氰化钾存在下, 4-AAP和挥发酚生成吲哚酚安替比林染料, 呈橙红色, 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以此测定挥发酚的含量, 该种检测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稳定性好以及选择性高等优点。上述几种挥发酚含量检测方法中, 溴化容量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出水质中的挥发酚含量, 并且具有试剂与仪器价格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尤其是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挥发酚检测方法。
2 水质分析挥发酚检测过程中干扰因素的消除分析
2.1水质样品中无机或有机的还原性物质的消除。水质样品中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和有机物包括亚硫酸盐、甲醛等, 为了消除有机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应该对样本进行分样处理, 具体操作为:把样品放在分液漏斗中, 在分液漏斗中添加硫酸溶液, 此时, 样品呈酸性, 依次添加50m L、30m L、30m L乙醚来萃取酚, 合并乙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 然后分次添加4m L、3m L、3m L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萃取, 使酚类化合物转移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然后合并萃取液, 移入烧杯中, 然后将获得的溶液置于水浴中加热, 去除溶液中的残留萃取剂, 能够有效地消除无机或有机的还原性物质对挥发酚检测的干扰[2]。
2.2 苯胺类物质的消除。水质中的苯胺类物质会与4-氨基安替比林产生反应, 出现显色反应示数偏高的现象, 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苯胺类物质对挥发酚检测结果的影响, 通常采用蒸馏的方式进行消除, 在p H小于0.5的条件下进行蒸馏分离, 能够有效地消除苯胺类物质对结果的影响。
2.3 硫化物的消除。采集的水质样品应该先采用乙酸铅试纸进行检测, 如果水质样品中含有硫化物, 则乙酸铅试纸将会变黑, 为了消除硫化物对挥发酚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应该进行以下处理:当样品中有黑色沉淀时, 可取一滴样品放在乙酸铅试纸上, 若试纸变黑色, 说明有硫化物存在。此时样品继续加磷酸酸化, 置通风橱内进行搅拌曝气, 直至生成的硫化氢完全逸出[3]。
2.4 油类物质的消除。如果水质分析样品中含有油类物质, 将会降低水质样品中污染物的沸点, 对蒸馏过程产生影响, 不能够准确地检测到挥发酚的含量。为了消除油类物质对水质样品检测结果的影响, 应该对水质样品静置分离出浮油后, 调节p H值, 通常采用氢氧化钠进行调节, 将水质样品的p H值调节在12.0 左右, 这样能够将酚类物质转变成酚钠, 将经过处理的水质样品通过四氧化碳进行萃取, 萃取两次。
2.5 加入试剂的影响。试剂的添加顺序非常重要, 应该按照缓冲溶液、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的顺序, 如果没有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添加, 先加入4-氨基安替比林, 挥发酚和4-氨基安替比林形成安替比林红, 导致检测结果偏高;如果先加入铁氰化钾, 将会使结果偏低。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步骤添加试剂, 不能随意更改顺序[2]。
2.6 酚标准溶液的影响。通常采用溴化容量法进行标定酚溶液的检测, 在标准酚溶液中添加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 然后采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发生以下反应
挥发酚和生成的Br2反应, 生成C6H2Br3OH白色沉淀, 反应式表现为:
碘化钾和剩余的溴发生反应, 反应式表现为:
由此可见, 溴的含量对挥发酚含量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应该严格控制溴的含量, 并控制溴化时间, 通常控制在10min左右, 否则将会导致检测结果偏高。
3 干扰因素排除前后质控对比分析
当排除了上述干扰因素之后, 挥发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三种水质样品 (A市政下水管网污水、B化工厂污水、C某排污口) 干扰因素排除前后的质控数据分别表现为:A (0.920±0.065) 、B (0.850±0.065) 、C (0.812±0.065) 干扰因素排除前的结果分别为:1.16、1.12、1.08;干扰因素排除后的结果分别为:0.922、0.858、0.814, 当排除了干扰因素后, 挥发酚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高达98%,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 当排除了水质样品中还原性物质和有机物、苯胺类物质、硫化物、油类物质、氧化干扰物、加入试剂以及标准酚标准溶液等因素的影响后, 挥发酚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崔转青.水质测定中降低挥发酚空白值的探讨[J].化工中间体, 2015 (2) :40-42.
分析消除 第8篇
1 挥发酚的检测方法分析
1.1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通常用于检测一些热稳定性相对较差或沸点较高的高分子量物质,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在对检测物质进行预处理后,不会出现衍生物或副产物,可以直接用于物质的定性分析。因此,液相色谱法在水中挥发酚的检测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2 光谱法
光谱法中最具代表的是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它也是水中挥发酚检测的标准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检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其具体检测方法是先采用蒸馏的方法将水样中挥发酚蒸出,接着向蒸出的挥发酚中加入强氧化剂K3[Fe(CN)6],并在p H值为10±0.2的条件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染料,这种染料可以用三氯甲烷进行萃取,从而在460nm处获得最大吸收波长。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精密度较高、稳定性和选择性较好,而且检测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因此,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是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挥发酚的检测方法。
1.3 溴化容量法
溴化容量法应用在一些高浓度的挥发酚水样检测分析中,它的检测原理是:当水中的挥发酚和溴液混合时,会和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溴代三溴酚,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KI时,KI会继续和溴代三溴酚发生置换反应,从而置换出碘单质,接着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滴定操作,通过测定体系中I单质的含量,便可通过计算得出水样中挥发酚的含量。虽然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其检测的挥发酚要求是高浓度的。因此,溴代容量法目前为止只局限于测量工业废水中的挥发酚含量,而没有应用到其他水样的检测工作中。
2 挥发酚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
2.1 水样的保存
由于水样中的挥发酚稳定性较差,使其很容易被水样中的氧气或微生物所氧化分解,从而影响挥发酚的检测结果。
解决措施:(a)在对水样进行采样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并将其保存于玻璃瓶中;(b)为了防止水样中挥发酚被氧化分解,需要向待测水样中加入固化剂,通常选用Cu SO4作为固化剂;(c)如果采集的水样不能在4h之内检测和分析,这时要将水样进行酸化处理,一般选用磷酸进行此操作。另外,需要将待测水样冷藏保存,以达到降低水样中挥发酚氧化分解的目的。
2.2 检测浓度超出上限
造成水样中挥发酚检测浓度超出上限的原因有两点:(a)检测水样污染程度较严重,使得水样中挥发酚含量较高;(b)在对水样进行采取后,没有检测出挥发酚含量超出上限,直到萃取环节过后,根据分析吸光度值才得知挥发酚浓度已超出上限。
解决措施:首先,对于酚的浓度超过检测上限10倍以内的水样,可用三氯甲烷对萃取液进行稀释(同时稀释空白萃取液),直到待测萃取液的吸光度值达到测量标准为止,这时测定吸光度值并分析检测结果。通过实验证实,重新蒸馏测定结果与直接稀释萃取液(同时稀释空白萃取液)测定的结果误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见下表;其次,对于酚的浓度超过检测上限10倍以上的水样,如果同样采用三氯甲烷进行稀释的方法,虽然同样可以测出吸光度值,但是这样检测出来的结果并不准确,只可作为参考使用。因此,对于超过检测上限10倍以上的水样,必须重新取样进行蒸馏萃取。
3 挥发酚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消除措施
3.1 苯胺类物质的干扰和消除
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挥发酚进行检测分析时,由于水样中存在苯胺类化学物质,使得苯胺与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显色反应,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给水样检测工作造成严重的困扰。
消除措施:在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进行挥发酚检测时,为了避免水样中苯胺类物质的影响,可将水样进行蒸馏处理,在蒸馏过程中需要将水样体系的p H值控制在0.5以内,使得水样中的苯胺物质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来,从而达到消除此类因素干扰的目的。
3.2 还原性物质的干扰和消除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存在,对于挥发酚的检测有很大程度的干扰。水样还原性物质可分为有机还原性物质和无机还原性物质,其中最常见的是有机还原性物质,例如甲醛等。
消除措施:取待测水样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硫酸创造酸性环境,接着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一般选用三溴甲烷为萃取剂,萃取3次即可,萃取剂用量依次为40m L、20m L、20m L;待萃取完成后,合并有机相于另外一个分液漏斗中,用10%的Na OH溶液进行二次萃取,目的是将有机相中的酚转移到Na OH水溶液中,此次萃取同样是3次,萃取剂用量依次为3m L、2m L、2m L。待萃取完成后,合并萃取液于圆底烧瓶中,对其水浴加热,除去体系中残留的萃取剂。
3.3 油类物质干扰和消除
对水样中挥发酚含量进行检测时,水样中油类物质的存在会使得一些污染物的沸点相对降低,对后续的蒸馏工作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水样中挥发酚含量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消除措施:首先,将待测水样进行碱化处理,用Na OH调节水样p H值为12,接着以四氯化碳(油类物质浓度较高时,用正己烷做萃取剂)为萃取剂对水样进行萃取,萃取3次即可。待萃取完成后,将水样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将其水浴加热,目的是除去体系中残留的萃取剂;最后,将体系进行酸化处理,用磷酸将水样p H值调至4,即可消除水样体系中的油类物质。
3.4 硫化物的干扰和消除
水样中硫化物的存在,同时会对挥发酚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水样中挥发酚检测和分析前,要先确定水样中是否含有硫化物,可采用乙酸铅试纸进行检测,如果含有硫化物,试纸会变成黑色;如果不含硫化物,试纸不变色。
消除措施:若待测水样中含有硫化物,要先用磷酸将水样进行酸化处理,接着向体系中加入Cu SO4,目的是与水样中的硫化物进行反应生成Cu S沉淀,如果体系中硫化物含量较高,需要在酸化后将体系放置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搅拌,从而使得体系中H2S气体逸出。
4 结语
当排除了上述干扰因素之后,挥发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通过对下水道污水、化工厂污水和生活污水三种水样进行实际检测,发现干扰因素排除前的结果分别为1.16、1.12、1.08;而干扰因素排除后的结果分别为0.922、0.858、0.814。由此可见,当排除了干扰因素后,挥发酚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高达98%,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排除了水质样品中苯胺类物质、还原性物质、油类物质以及硫化物等因素的影响后,挥发酚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王静元,李增华,刘源美.水质分析挥发酚检测过程中干扰因素消除分析[J].河南科技,2015(19):130-131.
[2]严秀芳.浅谈化工废水挥发酚检测[J].科技资讯,2014(32):48.
[3]刘娇,吴淑琪,贾静,等.地质环境样品中挥发酚分析现状与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5(3):367-374.
分析消除 第9篇
关键词:爬行因素分析,机床液压系统,措施
机床工作台或拖板在运动中出现时走时停、或快或慢的现象称为爬行。所谓爬行就是指时走时停非匀速的运动,表现轻微时,目光不易察觉的颤振,表现严重时,是大距离的间歇冲动。如坐标镗床难以实现精确定位及微量进给,个别情况还可能出现扎刀、蹦飞工件等。
机床爬行时,移动部件突然跳动移位的大小称爬行量,较大的爬行量可采用百分表直接顶在执行部件上观察表针移动的刻度变化值来确定,而较轻微的爬行量则可以采用精密仪器检测。机床的爬行影响着加工工件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并且还会造成机床摩擦副的加速磨损,缩短机床零件的使用寿命,所以必须及时消除。机床产生爬行的原因有单一性的,也有综合性的。
1 机理分析
引起爬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摩擦阻力的变化引起爬行
机床床身导轨工作台导轨面都是经过磨削或刮削获得的,宏观上看是平直而光滑的,但在微观条件下,却总存在有较小间距和峰谷组成的微量高低不平的痕迹。实际上,两接触贴合面只有两面的微峰峰尖接触,所以实际接触面积是非常小的,因而峰尖所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远远超过其弹性变形极限而出现的塑性变形,尤其是大型机床更为突出。此外,发生塑性变形的接触点的金属分子在运动中产生强烈的粘结作用。由于参差不同高度的峰谷会出现互相交错咬合,在相对运动时便产生“犁刨”现象。这便是机床两相对贴合运动导轨表面产生摩擦阻力的主要潜因。
机床的爬行现象主要发生在低速滑动时,因为高速时工作台导轨面在微观存在的较小间距和峰谷间储存着微量油液,在高速作用的贴合运动中容易形成动压油膜,而将两贴合导轨面隔离开,摩擦系数此时是非常小的。然而,在低速滑动时,则较难形成动压油膜,从而出现由微峰直接接触的边界润滑。这时导轨表面的微峰由于直接接触,压力极高,因而发生塑性变形,导致接触处产生局部振动、高热、运动不平稳,出现金属分子的烧结,也称“冷焊”,这时摩擦系数是相当大的。
1.2 滑动部件驱动系统的刚性对爬行的影响
机床的滑动部件,如龙门刨床和龙门铣床的工作台是蜗杆与蜗轮传动;镗床的工作台是光杆与齿轮及齿轮与齿条传动;磨床的工作台是液压传动;不论哪一种传动,传动系统与滑动部件的连接决不是完全刚性的。从而产生以下的问题:(1)传动副中存在一定的传动间隙。如镗床的工作台就有光杆与齿轮,齿轮与齿条等多个传递环节,每个环节必须存在一定的间隙。(2)传动件由于刚性问题必须存在弹性变形。如轴类零件的扭转变形。这些传动系统可以理解为相当于一个弹簧系统,在驱动工作台滑动工作时,传动件(如传动光杆)刚性越差,弹性变形则越严重,传递动力就越不平稳。所以,在驱动力和摩擦阻力不断地循环变化过程中,又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地蓄能、放能的循环过程,即爬行的过程。
2 消除爬行的措施
2.1 有效地降低摩擦阻力
有效地改善导轨摩擦阻力的变化环境,在于减小摩擦曲线随运动速度增加而下降的斜率,也就是减小静、动摩擦系数差,其重要措施在于有效地改善润滑环境。
(1)改善导轨的润滑环境,保证较为有效的润滑油量及较好的润滑油油性,粘度适宜。对于工作台载荷大的大型机床,应采用粘度高、耐磨的专用导轨润滑油。
(2)在单靠润滑油本身难以达到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善工作面的储油条件;加入添加剂,改善润滑油的性能。
(3)对大型和高精度机床采用液体静压导轨。
(4)在导轨上粘贴一层TSF导轨软带(TSF导轨软带是一种以聚四氟乙烯为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特性,摩擦系数很低,约为铸铁滑动导轨的1/10)。在当机床导轨磨损较重,修复困难时采用TSF导轨软带。
2.2 提高传动系统刚性
(1)提高传动零件的加工精度;零部件的装配进度,尽量减小装配间隙。装配合理,如零件的平行、垂直关系,轴的同心,螺纹连接的松紧程度等。
(2)在机械传动中,除尽量减少动力传递层次,对传动类零件从材料和工艺上提高其刚性。
(3)对液压机床主要是防止液压系统的空气侵入。增强液压元件及接合处的密封程度。在快速往复移动的状态下,合理有效的可开启排气阀将空气排出。
3 其它爬行实例消除的措施
3.1 导轨表面拉伤或液压油缸内锈蚀拉毛
有些机床由于防护装置密封不良,滤油器损坏,机械杂质和金属切削末进入导轨摩擦面或液压油中,从而导致导轨表面拉伤或油缸内表面锈蚀拉气,使其表面粗糙,摩擦阻力增大,工作台不能确保正常运行而导致爬行。
消除方法:(1)采用耐磨涂层修补拉伤表面,精心修刮导轨,使其平直度和表面粗糙度恢复正常,选用油性好,粘度适当的导轨润滑油。(2)修刮油缸内锈蚀拉毛处,如果拉毛程度较严重时,可上机床按间隙配合塞,选用油质好的液压油。
3.2 机床导轨面缺油,或用油不当或油已经氧化变质,从而使机床产生爬行
消除方法:(1)机床导轨面必须有充足的润滑油而产生油膜,减小摩擦阻力。(2)保证油质,因为润滑油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生成氧化胶质,产生酸性腐蚀,使表面发涩。所以对机床回油进行冷却降温,定期换油,在检测酸性基础上,防止润滑油的氧化胶质形成。
3.3 高速转动件处于动平衡,其不平衡点产生离心力而出现机械振动波,波及导轨产生爬行
消除方法:对电机和其它高速部件进行动平衡处理,例如在其底座安装弹性支承板,添置可调千斤顶作支承以抵消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消除低自激振动,或垫橡胶、羊毛毡等防振材料,以减少机械振动时对导轨的影响。
4 结束语
机床爬行现象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机床故障,引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液压、润滑、机械、电器等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里不再逐一阐述。在实际维修中,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分析中找到问题的症结,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措施,以期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数控加工工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武开军.液压与气动技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数控原理及系统[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翻卷机脉冲式震动的分析与消除 第10篇
1 设备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线生产线的翻卷机, 由两个液压缸托起, 翻卷机的侧面机构简图如图1:
空载调试时, 翻卷机上升、下降动作都比较平稳, 可是当带2吨的成品卷负载翻转下降时, 出现了较大的脉冲式震动, 整个钢卷存在被震落的危险, 导致成品卷跑位, 造成松卷, 影响质量问题。此问题成为调试出现的众多问题中非常关键棘手的问题, 因此必须对该课题进行攻关。
2 震动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1) 了解翻卷机的液压原理。通过液压系统了解翻卷机升降动作的原理, 液压原理图如下图2:
该系统工作压力P=130bar, 首先压力油通过换向阀 (7) , 换向阀左位工作, 经过减压阀 (6) 直接到液压缸的有杆腔, 同时液控单向阀 (1) 由于控制油从无杆腔引过来而呈打开状态, 无杆腔的液压油经过单向阀和同步马达 (5) 、换向阀 (7) 后回到油箱, 这样液压缸完成了缸杆缩回动作 (翻卷臂的下降动作) ;反之, 当换向阀 (7) 右位工作, 压力油通过溢流阀 (6) 、同步马达 (5) 、液控单向阀 (1) 后进入液压缸的无杆腔, 有杆腔的油液通过换向阀 (7) 后回到油箱, 液压缸实现了缸杆伸出动作 (翻卷臂的上升动作) 。
2) 震动的分析。当翻卷机携带钢卷下降时有脉冲式的震动, 分析这样震动的来源, 首先对翻卷机的摆臂铰接点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3:
水平方向的力不予考虑, 只考虑上下方向的力, 可设F1是液压缸对翻卷机的作用力, F2为翻卷机自重, F3为成品卷自重。则F1为可变量, F2=mg, F3=M g, m=1000㎏ (翻卷机自重为1T) , M=2000㎏ (钢卷的重量) 。设合力为F合, 则F合=F2+F3-F1sinα= (1000+2000) g-F1sinα。如果要使摆臂平稳下降, 须使钢卷在下降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a∝0, 那么只能使F合∝0, 也就是F2+F3-F1sinα= (1000+2000) g-F1sinα∝0, 则。翻转时逐渐增大, 所以F1也是逐渐增大的, 亦即液压缸的输出力。分析液压系统, 液压缸的型号为:φ200mmφ110mm1385mm, 设液压缸无杆腔的背压为P1, 有效面积为S1, 有杆腔的压力为P2, 有效面积为S2, 那么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来看, 我们只有保证液压缸在下降时无杆腔有20bar的背压, 摆臂才会平稳地下降。而我们从上述液压系统不难看出, 导致脉冲式震动是由于液压缸受力不平衡, 活塞受到向下方向的力较大, 从而产生很大的加速度, 使得有杆腔的压降瞬时减小, 导致无杆腔的液控单向阀无法打开, 这样就出现了脉冲式震动。
3) 解决方案。根据以上分析, 为了减小下降时的震动, 必须让其在下降过程中有足够的背压, 最好能够达到上面计算的20bar, 如何增加背压, 如果在系统中增加背压溢流阀, 整个阀块需要重新加工, 显然不可能实现, 于是想到了叠加式回油节流阀, 在阀台上换向阀的出口处加一个叠加式的回油节流阀, 这样调节节流, 使回油的背压能够保证在20bar左右。具体如下图4:
此图的液压阀 (8) 就是新增加的回油节流阀, 通过调节该阀来使液压缸无杆腔的背压增大, 使液压缸平稳下降。
3 结语
该系统脉冲式震动消除后, 两台翻卷机实现了正常工作, 保证了集卷设备的稳定运行, 更主要的是松卷现象得到了解决, 对成品发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要:高线翻卷机在带着成品卷下降的过程中出现脉冲式震动, 这种震动的存在无法使钢卷平稳的翻过, 导致松卷, 对成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针对该问题, 对控制翻卷机液压缸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计算, 查找原因, 在液压系统中增加一叠加式回油节流阀, 使其液压缸在下降时有足够的背压, 从而使翻卷机平稳地下降, 消除震动, 达到了预期目的。
怎样消除恐病症 第11篇
为什么人到了中老年,会产生恐病的情绪?我认为这与体质和情绪变化有很大关系。人到中年,不如青壮年那样精力旺盛和强壮。从身体的素质来说,大部分人都在走下坡路,自感劲头不足,容易疲倦,新陈代谢也较年轻时降低;体内脂肪积聚,增加了心脏负担和体重。尤其是中年人,精力放在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上,对自己的关心,远不如对老人和孩子的关心,一些慢性疾病原先并不介意,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病情明显,影响到生活,这才发生恐病情绪。
上了年纪的人上医院探望病人或到火葬场、参加追悼会的机会也多起来,看到别人患病或去世,难免要联系到自身的病痛,又往往从坏处去想。例如有些人听说亲戚或朋友因癌症而去世,就会很快联系到自身,怀疑自己也患癌。这种恐癌情绪比较普遍。
中老年人往往多思善虑,感情上不如青少年那样天真、单纯。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看了某种病的医学科普文章,往往会联想到自身的疾病。其实,文章所介绍的某些疾病情况,有些本来是少见的,其后果是偶尔发生的,而读者却把它当作普遍的、必然的,因而感到恐惧。此外,报刊上介绍的医学科普文章,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也可能有片面性,所以只能提供参考而不能代替医生的全面检查和诊断。
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卫生知识水平,本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能“钻牛角尖”,或者推测得过广、过深。我的爱人是医务人员,工作中接触不少危重的病人,看到、听到的病种也较多,但是医学知识并不全面(不可能要求医务人员对各科都精通),因此,自己有了病痛,就往往联系到其他病人的病情发展和后果,对自己的病痛也想得过多,无法正确诊断。所以,医务人员对自身疾病的多疑和恐惧,可能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产生恐病的原因还与各人的性格、修养、文化程度、环境、心境等有关。一般说,产生恐病的情绪,往往是由于缺乏处理或无法摆脱病痛,以及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病人产生特有的焦急或迫切情绪而引起的;有的确实缺乏这方面知识或一知半解,甚至产生“乱投药”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能在门诊或住院时,由于医务人员语言或动作上不注意,或者夸大病情,引起病人惶惶不安而产生恐病情绪。另外,在家庭中,由于亲属间关系不融洽,也会引起病人的多猜多疑,加以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比较关心,常常观察其他人对自己病情的反映,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都会引起病人的强烈的反响,也会出现各种猜疑,而病人的心理特点显然和健康人不同,想到严重后果多于良好后果。此外,周围环境对病人的心境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良好的心境中,恐病情绪很少或减弱、减退,在不良的心境中,恐病情绪加重、发展。
怎样消除恐病情绪?最重要的是本身要正确对待疾病,要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分散注意力,把精力放在工作、学习上。首先要对疾病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正确态度,并善于寻找生活乐趣。有的人虽患重病,但能乐观地正确地对待疾病、对待生活,精力仍充沛,健康状况仍能维持现状。可有的由于消极悲观,结果无病呻吟精神萎靡不振,结果反而病情加重。另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别人多接触、多谈心,正确学习理解医学知识,不要用教条的方式照搬和盲目自我联系,必要时要到医院作些检查,排除疑虑,这样有助于消除恐病情绪。有些慢性病的严重后果,毕竟是少数和个别的。电有些并非是病态,而是一种生理变化的必然现象。尤其到了中年以后,出现更年期(包括男或女)变化,如体力消退,经络不通畅,产生腰酸背痛,长期坐着工作产生头晕等,女同志还会出现某些妇科症状和精神症状等。
锅炉给水泵振动原因分析及消除 第12篇
兰州石化化肥厂硝酸车间有两台锅炉给水泵 (J31001A/B) , 该设备属于硝酸车间关键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为稀硝氧化炉汽包补充5.2MPa锅炉水, 以保证氧化炉正常运转。该锅炉给水泵 (以下简称J31001A/B) 的主要性能参数 (1) 如下所示:
出口压力:5.2MPa转速:2950r/min电机功率:81.3Kw
扬程:535m介质温度:110℃流量:31.6m3/h
结构形式:双壳体径向剖分多节段卧式双支撑
二、锅炉给水泵的结构
要了解J31001A/B的振动原因及振动消除的办法, 首先要了解锅炉给水泵的结构组成。该设备是由电机驱动的双壳体径向剖分多节段卧式双支撑结构, 泵内壳为径向剖分8级节段式, 采用集装式结构, 由吸入函体、中段、导叶、泵盖、尾盖、叶轮、轴、平衡鼓盘及平衡套等组成;径向轴承采用滚动轴承, 推力轴承采用背靠背角接触球轴承, 并采用水冷却。
三、振动的分析与消除
该设备检修前, 通过离线检测设备, 发现驱动端轴承温度39℃, 位移水平方向 (以下简称X) 0.13mm, 垂直方向 (以下简称Y) 0.12mm, 轴向 (以下简称Z) 0.08mm;非驱动端轴承温度63℃, X=0.45mm, Y=0.49mm, Z=0.26mm (2) , 与该设备正常运转时的数据 (正常运转数据为驱动端轴承温度40℃, X0.13mm, Y0.13mm, Z0.09mm;非驱动端轴承温度45℃, X0.14mm, Y0.14mm, Z0.10mm) 对比, 发现非驱动侧轴承发生明显变化, 并且设备运行伴有异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判, 该设备非驱动侧轴承温度过高是由振动造成, 造成设备无法继续运转, 因此停车检修。
1. 振动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离线检测设备所反映的数据, 查阅设备运行档案, 结合设备说明书, 分析造成非驱动侧轴承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冷却水不畅通、润滑失效、以及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 为了消除振动, 在检修过程中, 需要对以上三方面进行逐一检查。
2. 振动产生原因的消除
造成非驱动侧轴承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冷却水不畅通、润滑失效、以及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不当, 在检修过程中, 要对此三方面进行依次的检查, 结合此次检修中发现的问题, 对造成振动的原因逐个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达到消除振动的目的。
冷却水不畅通造成振动
冷却水不畅通, 则会使轴承箱内的冷却器失效, 设备运转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被“带走”, 容易使转子局部产生热变形, 破坏转子的动平衡产生振动, 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种:
(1) 冷却水中含有杂质, 造成管线堵塞;
(2) 冷对水对出入口阀门产生腐蚀, 使得阀门失效, 对冷却水的进入或排出造成影响。
无论是以上哪种原因造成冷却水不畅通, 处理的方法可以考虑在管线入口处加装过滤罐, 最大限度的降低冷却水中的杂质含量;有条件的装置, 还应引入脱盐水作为冷却水, 可以有效的防止管线结垢堵塞和管线阀门的腐蚀。此外在冷却水管线出口阀门后加装导淋阀, 可以通过观察, 对冷却水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润滑失效造成振动
润滑失效, 则会使轴承运转时的温度过高, 造成轴承失效产生振动, 对设备带来严重的伤害,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 油路系统不畅通;
(2) 设备运转过程中, 润滑油中必然会产生金属杂质, 对轴承的滚动体和滑道造成磨损, 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对润滑油质产生影响, 这往往成为设备振动的普遍原因。
对于第一种原因造成润滑失效产生振动, 主要的处理方法就是在检修过程中, 对设备的整个油路系统, 以及各油密封部位进行认真检查, 防止设备漏油或油路不畅的发生。而润滑油质, 必须定期通过粘度、金属含量、水分、总酸值 (TAN) 、总碱值 (TBN) 等理化性能指标的分析, 对润滑油的情况进行判断, 如发现某项指标发生变化, 要及时更换润滑油, 防止润滑油质发生变化造成的设备振动等危害。
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不当造成振动
该设备运转中主要受力部分为非驱动侧轴承箱部分, 非驱动侧轴承箱部分主要由推力轴承、支撑轴承、油环套和后轴承端盖组成, 而通过查阅设备说明书, 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为0.05mm-0.10mm, 转子的总窜量为6.5±0.5mm、半窜量为3±0.5mm (3) , 而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则通过加装调节环来控制。非驱动侧轴承箱示意图如下所示:
而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者过小, 都会破坏转子的轴向力, 使设备发生振动。间隙过大, 轴向力减小, 推力轴承无法起到止推作用;间隙过小, 轴向力增大, 则会造成推力轴承和油环套的磨损, 同时破坏转子的动平衡, 所以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均会造成振动。因此, 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调节环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调节转子的总窜量值和半窜量值, 同时还调节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对于调节环的尺寸确定,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将平衡鼓盘靠上平衡套平面, 用百分表测量推力轴承体的平面C与油环套端面之间的尺寸, 此尺寸减去推力轴承和油环套之间的间隙值0.05mm-0.10mm, 即为调整环所需厚度。
(2) 调整环多余量, 应使用磨床进行磨削, 保证调整环两侧平面为镜面。
(3) 平衡鼓盘与平衡套平面的接触面积要求值为90% (4) , 该接触面积是通过在接触表面涂红丹粉的方法测量得到的。若没有达到要求的面积, 则要利用磨床对平衡鼓盘与平衡套平面凸出的部分进行研磨处理, 直至接触面积达到要求值为止。
总结
类似锅炉给水泵这种的卧式双支撑多级泵是化工炼油企业使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之一, 通过对锅炉给水泵振动的消除及分析, 能够熟练掌握卧式双支撑多级泵在该故障点上的各种问题, 在今后的检修工作中, 特别是卧式双支撑多级泵的检修, 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更多的现场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硝酸装置J31001A/B锅炉给水泵设备技术档案.
分析消除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