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春节的经典古诗词(精选16篇)
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第1篇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守岁诗》
【宋】苏轼
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除夜有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第2篇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 经典古诗诗句
★ 春节古诗
★ 除夕诗句经典古诗
★ 端午节诗句古诗
★ 古诗《梅花》诗句
★ 端午诗句经典古诗
★ 冬至诗句古诗
★ 七夕诗句古诗
★ 中秋诗句古诗
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第3篇
“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 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品德的教养, 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 “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确切地说,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 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又有若干引申义。其一, 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 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 与“质”、“实”对称。“化”, 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文学的一类, 是各种体裁的诗的统称。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富于想象, 语言精炼而形象, 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根据作品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是否直接抒写作者的感情, 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根据作品在语言上有无格律, 诗歌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类。词是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 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 有比较固定的样式, 即词牌名。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是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1. 积累经典文化是提升民族素养的必然选择。经典文化积累在世界各地被高度关注, 发达国家都把经典积累当作个人修养、满足振兴的一项工程来抓。经典文化的积累一直以来就被作为汉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 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 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 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中, 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 诗词浩如烟海, 风格异彩纷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的古诗词作品, 是文学的极品, 是文学之上乘, 让学生学习古诗词, 不仅能够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 培养语感能力, 历练想象思维, 而且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人格, 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 教育界对此高度重视。
2. 积累经典文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 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 还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建设书香社会, 积累经典文化, 有利于扫涤社会上的浮躁之气, 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的精华, 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 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 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带来新的挑战。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 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提高文化品位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文化作为软实力, 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 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 不仅反映出社会的精神面貌, 也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实现中国梦, 需要公民素质的极大提高, 公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会阅读的普及、书香社会的建设。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要“运用”, 首先就要学习与积累, 没有积累, 就没有运用可言。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她语言凝练, 意蕴丰厚, 五彩斑斓, 美不胜收。她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在小学生人格的塑造、语言的感悟、想象力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丰富, 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积累和感悟古诗词, 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提高文化品位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古诗词集锦之春节篇 第4篇
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①无事,心事恐蹉跎②。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③。
【诗作赏析】
作者的这首诗是用来勉励自己和少年们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能什么都推到以后来做,只有做好今天和当下该做的,才能为明日打好基础、积蓄力量,这样才是值得夸奖和赞誉的。
【注释】①岂:怎么;难道。
②蹉跎:时间白白地逝去;虚度光阴。
③可夸:值得夸奖的。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中年入四川,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①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②写桃符。
【诗作赏析】
作者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雪兆丰年,连夜赶写春联的景象。在这四句诗文中,让人读出了淡淡的忧伤,而这忧伤之中又掺杂着对新年的期盼。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是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那种对革新后社会的期盼与欣喜。
【注释】 ①嘉瑞:意指雪下得很大。
②小草:书法字体的一种。
元日 (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作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节的诗作,作者择取了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如果结合一下作者当时的政治抱负,可以这样理解这首诗:当时的王安石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充满乐观情绪。
【注释】①屠苏:药酒名,古代风
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 苏酒。
②桃符:代指春联。
③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
元宵春节的经典诗词 第5篇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
七律.十三元(上元节)
月色蒙胧灯火喧,星光闪烁映兰轩。
天台午夜莲花宴,楼宇春光桃李园。
吾蘸江头挥墨宝,君遨瀚海领清源。
添诗共贺新年好,做赋温馨度上元。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夜踏灯》(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古代元宵节诗词>>>元宵节经典诗词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春节经典古诗词句子 第6篇
2.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3.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新年寄语》作者:漫岗秋叶
4.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作者:孟浩然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拜年》作者:文征明
6.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迎春》作者:叶燮
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田家元日》作者:孟浩然
8.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新年有感》作者:钱来苏
9.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新年》作者:江南流萤
10.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新年夜》作者:老鹰满天飞
11.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夕阳洒绘云霞美,寒风劲秀雪漫天。花开花落情未老,年复一年志亦坚。我欲立志与天衡,豪情冲破不周山。《新年自勉》作者:仇志璞
12.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贺新年》作者:巴松灵风
1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作者:毛滂
14.龙飞凤舞万象新,腾达天地处处春;盛宴中国进步快,世业长青家家乐!《春节乐》作者:酒巷深亦深
15.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癸巳除夕偶成》作者:黄景仁
16.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非绝体新年》作者:塞宾的左手
17.元良传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元旦快乐》作者:漫岗秋叶
18.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夜》作者:高适
19.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岁除夜》作者:罗隐
20.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新年寄怀》作者:云舒云翔
21.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凤城新年词》作者:黄景仁
2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新年作》作者:刘长卿
23.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除夜宿石头驿》作者:戴叔伦
24.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作者:白居易
25.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卖痴呆词》作者:范成大
26.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新年好》作者:卢利斯
27.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迎春歌》作者:袁宏道
28.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已酉新正》作者:叶颙
29.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新年贺岁》作者:闫旭辉
30.数寒天,新年到。又见梅花俏。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叹时光电逝,岁月催人老。感沧桑幻化,万象梦春早。庆良辰,看热闹,街巷霓虹曜。幽思如海,把盏柴扉咏诗稿。凡庸知冷暖,辗转情难了。愿平生,朗畅身体好。《早梅芳新年好》作者:沈仙墨人
31.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作者:董必武
3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作者:王安石
33.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浪淘沙贺新年》作者:linzengyu
34.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忆江南新年》作者:春堤晓星
35.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庆新年》作者:道平常
36.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春节看花市》作者:林伯渠
37.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又新年》作者:俯睇
38.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题新年扉页诗》作者:踏雪飛鴻
春节经典诗词 第7篇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鸡年春节诗词
★ 与春节的诗词
★ 描写春节的诗词
★ 羊年春节板报诗词
★ 贺羊年春节诗词
★ 有关春节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 春节除夕新年诗词(13首)
★ 与春节有关的著名诗词
★ 2022春节祝福诗句诗词古风
经典三读, 让古诗词诵出诗意 第8篇
一读节奏, 读出诗意
相对而言, 古诗词结构严谨, 节奏明显, 注重押韵。闻一多曾经这样概括过, 古诗词具有三美, 建筑美、绘画美与音乐美。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 要坚持诗意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然而在教学实际中, 很多教师教古诗词却过于简单, 直接翻译字词, 然后让学生讨论, 解释诗句意思;有的更干脆, 直接把诗句意思抄给学生。这种过于“粗暴”的教学方式, 过于苍白的讲解模式, 不仅肢解了古诗词的诗意, 更是违背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初衷。毕竟唐诗一旦译成今文, 又有谁去欣赏?同样的道理, 古诗词教学, 一旦离开了古诗词特有的形式, 仅仅通过字面去分析诗意, 又有何意义?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诗词是读出来的, 是吟诵出来的。古往今来, 坚持古诗词教学, 都离不开一个“读”字。比如针对《望庐山瀑布》这一首诗, 就可以先让学生读, 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在读中, 教师示范, 给学生一种节奏, 给学生一种韵味, 让学生跟着节奏, 跟着韵律自己读、自己悟。除了个别字词, 比如“遥”“川”“银河”等古今差异或者陌生字词需要教师点拨, 其余诗意应该让学生通过诵读来解决。一来这些古诗词语言浅白, 通俗易懂, 学生多读几遍就能理解;二来即便学生理解与“标准答案”有所出入, 也没什么大碍, 毕竟无论怎样, 至少还是李白笔下的“瀑布”。当然, 如果在读中适当放权给学生, 让学生读读、议议、再读读, 更有助于对古诗词的理解。因而,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敢于放手, 让学生自己去读读, 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 而不是包办。
二读诗人, 读出诗境
很多时候, 同一种意象, 因不同的人, 或者同一个人因处于不同的背景下, 对于意象的处理也是不同的, 当然诗境更不相同。比如同一个月亮, 既能“花好月圆”, 也能“此事古难全”;即便是同一个人, 比如李白, 也有“低头思故乡”, 更有“对影成三人”。因而对于古诗词解读来说, 前提是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对诗人了解得越多, 对于诗境就理解得越透彻。否则, 离开诗人, 离开时代背景, 单一去讲解诗歌本身, 无疑舍本逐末。读诗, 更多地是读诗人, 把学生引入到诗人所处的年代, 去理解诗人的悲欢离合, 从而真正领悟古诗词短短几十个字背后所蕴含的刻骨铭心的感情。当然, 在课堂上, 教师也不是刻意去呈现, 而是通过多种形式, 让学生自己去挖掘, 去走进诗人, 这才是关键。毕竟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 更有他自己独特的选择和感悟。读诗, 不是求同, 而是存异。
比如《江雪》这一首诗, 学生离开诗人从字面上去理解诗境, 无论怎样诵读都无法体会柳宗元内心真正的孤独。因而, 读诗的最佳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 前提就是引导学生多读诗人。唐朝末年, “二王刘柳八司马”变法失败, 柳宗元被贬柳州, 内心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同样由于在当时, 诗人看到别人醉生梦死, 而自己的那份孤独却无人理解。因而要想读诗, 读懂诗境, 针对《江雪》这一首诗, 就必须理解柳宗元内心的那份“千万孤独”, 明白“孤舟蓑笠翁”, 其实就是诗人自己, 这样才能理解在冰天雪地里为了自己理想而“独钓”的那份心境, 那份诗境。
三读想象, 读出诗情
离开想象, 就没有诗。诗词教学, 更需要引导学生去想象。三读, 就是读想象, 把短短的一首诗词, 通过多次诵读, 从而在学生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或者让学生“笔涌如泉”, 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许学生脑海里的那个画面, 并不等于教参上所描述的那样;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生要有想象。毕竟想象力远远比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 比如闭上眼睛读, 摇头晃脑地读, 总之, 各种方法地读, 目的只有一个, 也就是通过读、大声地诵读, 让学生进入那种想象境界, 从而最终真正理解古诗背后诗人所蕴含的情感。
针对白居易的《池上》这首小诗, 简单易懂, 学生只要读一两遍, 意思就会明白;然后针对诗人背后所描述的想象, 所蕴含的情感却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是一个画面;“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也是一个画面。如果仅仅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 的确是浅白无疑。因而, 最恰当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想象, 想象在那一望无际的水面上, 铺天盖地的莲叶, 伴随着亭亭玉立的荷花, 而在这中间, 有一个小孩, 拿着一根短篙, 撑着小艇, 舱里放着的是一些藕莲。这样的画面, 这样的诗意, 让学生去想象, 去无限延伸, 才能提到“偷”的真实含义, 才能体会出诗的背后诗人对“小娃”的喜爱。
春节经典诗词 第9篇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春节的古诗词名句 第10篇
2、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5、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春钱。
8、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0、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2、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3、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14、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5、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7、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尚颜《除夜》
18、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1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春节的古诗词名句 第11篇
2、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4、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5、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6、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7、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8、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9、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0、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11、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12、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13、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14、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15、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老鹰满天飞《新年夜》
16、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8、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19、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第12篇
关键词:理解诗意,领会意境,情感体验,丰厚底蕴
《语文课程标注》强调: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词作品,学好古诗词,对夯实学生的人生底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通过关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生品位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创作背景,增进对诗意的理解
古诗由于离现在时代久远,学生理解、感悟古诗比较苦难,特别是一些政治性、历史性比较强的古诗,教师要适当介绍时代背景,结合当时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而达到对诗意的感悟。
如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先引导学生初步领略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然后提出: 作者为什么“喜欲狂”?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安史之乱。重点讲述唐代中广德元年正月,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之一,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山相继投降河南河北相继先后被官军收复。当时诗人流离于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忧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生平第一快诗”。交代完这些,再让学生高声诵读几遍诗文。此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诗人因祖国统一而无比欢快的情感之中了。这实际上已达到了对诗人强烈爱国之情的感悟状态,于是对古诗的理解会上升到一个深的层次。
二、展开丰富联想,领会诗歌绝美境界
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以其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而著称,它是作者自身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历提炼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教学不同其他课文,故事作者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令人回味的意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反映生活本质的。展开想象,领会意境是学习古诗的切入口。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是夸张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
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这首诗运用夸张的写法,描绘了瀑布自上而下的磅礴气势,让人震撼,读者无不为之动容。如何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结合诗句去领会古诗的意境呢? 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使学生对庐山瀑布有初步的印象,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磅礴气势,引导学生畅谈观后的体会、感想。然后默读古诗,边读变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对诗中“三千尺”“落九天”夸张写法的句子要重点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古诗的意境,感受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豪迈情怀。
三、融情朗读背诵,加深作品情感体验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在古诗教学中,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吟诵,才会走进诗中,和诗人融为一体,与作者同喜同悲,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始终把朗读作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重要手段。初读古诗接着工具书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会古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直至烂熟于心,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至此,学生内心的情感随着读的深入喷薄而出,喜怒哀乐跃然于纸上。
如在教学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时,理解、体会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成了本文的重点。根据课文文包诗这个特点,首先朗读课文,为学习古诗作情感准备和铺垫,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然后,熟读古诗,结合课文了解诗句的含义,以及诗句流露出的对家乡、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最后,配乐朗读背诵,播放一段悠扬的音乐,让学生紧闭双眼,或背诵,或吟咏,与王维共享兄弟之情、思念之情。
四、不断积累感悟,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古人云: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学生只有通过积累背诵大量的古诗,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身的语言,培养崇高的人文精神。在小学阶段积累古诗,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还能净化人的心灵,丰厚人的文化底蕴。课堂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学生学完古诗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组同一主题的古诗,作适当介绍,剩余时间由学生自己背诵、积累。
如在教学《池上》《小儿垂钓》古诗时,两首古诗的内容都是写得儿童的可爱与机灵,根据这一情况,我提前准备了一组儿童生活题材的古诗: 《所见》《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有的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有的是学生还未学的,但是主题都是与儿童生活有关,学生在学完本课的古诗后,对于这一组题材的古诗学习很有兴趣。这些古诗的补充,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更主要的是积累了同一题材的古诗,丰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
春节祝福的古诗词 第13篇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作者: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作者: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作者: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溅溅漱玉沙。
瓦瓯篷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除夜有怀
作者: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应诏赋得除夜
作者: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作者: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欢度春节的古诗词 第14篇
1、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3、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4、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8、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9、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0、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11、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4、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6、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8、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9、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20、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21、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2、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2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25、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26、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27、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28、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2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0、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31、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描写春节的古诗词 第15篇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译文】
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作品鉴赏】
《除夜》是唐代诗人来鹄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除夜》表达的是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是明代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考取功名一直不顺利。文征明考到了53岁,都没能考取“生员”,生活非常窘迫。54岁那年,文征明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经过吏部考核,让他在翰林院就职于一个俸禄比较低的职位。但因同事排挤,他并不满意,上任一年便提出辞职。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而他已经57岁了。辞官后文征明回到了苏州老家,专攻诗文书画,经过长期的积累努力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诗歌赏析】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这里所言的“谒”和“名纸”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这句话是说,友人们前来拜年都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贺年卡)来问候,从早上到现在我的屋中已经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贺年卡)。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里的“简”是省掉、略去的意思;“虚”是不实在,虚套的意思。我也跟随着潮流学吧,向他人投送拜贴,用这种方式拜年,人们只会嫌弃简易,而不会认为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过大年,你忙我也忙,都是文人,交换个“名片”,表个心意,既礼貌,又雅致。礼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简陋。而拜贴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送贺年卡。那今年你拜贴了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五言绝句。前两联对诗人对自己年过四十却没能为官表示哀伤,后两联对和农夫一起推测天气,表现出自适之情。诗人借诗抒情,隐隐透露了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③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④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⑤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⑥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⑦荷:扛,担。
⑧占:推测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翻译】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赏析】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当口语交际遇见经典诗词 第16篇
那么, 如何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有机地融入经典诗词, 并使之成为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一条捷径呢?教师可以从说和演两方面进行准备。
一、说经典, 古今收于囊中
“说经典”, 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类经典语言材料, 让学生在情境中, 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经典语言, 以达到丰富学生语言储备, 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提升口语运用品味的目的。
1. 说诗词故事
古代诗歌抒情言志, 一首诗歌往往就有一个故事。而故事又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所在。如《赠汪伦》一诗中李白与好友汪伦之间那“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的趣闻在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更增添了几分情趣。曹植《七步诗》中煮豆燃萁兄弟相煎之难堪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诗句“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因此, 创设诗词故事会, 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收集, 充分准备, 课堂上尽情讲述, 不仅使课堂情趣盎然, 也让学生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充实了语言储备, 锻炼了口语能力。
2. 说写作佳话
说诗歌写作佳话, 既能使学生对诗人油然起敬, 激发起诵读古代诗歌的强烈兴趣, 又能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贾岛对“推”与“敲”的最终定夺;王安石“到”“过”“入”“满”“绿”的反复修改, 都是课堂中极好的训练材料。
二、演经典, 练就不俗谈吐
如果说, “说经典”重在充盈学生的经典语言储备, 是“厚积”的过程, 那么, “演经典”则是重在激活学生内在经典语言, 练就学生不俗谈吐, 是“薄发”的过程。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演片段:
(教师出示课件, 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浩荡的江水, 孤帆渐行渐远, 即将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
旁白:此刻,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大诗人李白, 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别了, 你们不能再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了;不能再在一起痛饮美酒、畅叙友情了。你久久地伫立在江边, 遥望那一叶孤帆, 不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吗?
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可感可触的具体情境, 学生在表演时便会将诗人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 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会诗人的情感, 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所以, 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 讲述的是自己的心声。诗歌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除了独幕剧外, 有的古诗词情节丰富, 适合于多幕剧表演。如《木兰诗》, 可以根据诗篇内容编排成四幕剧替父从军、征战杀敌、领赏请归、木兰还乡。学生在表演中尽情地挥洒智慧, 尽情地畅说经典, 以演促说, 演和说相辅相成, 真正成为舞台的主人。
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