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面观察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创面观察范文(精选10篇)

创面观察 第1篇

关键词:碘伏,烧伤创面

创面是烧伤的主要问题, 烧伤创面的感染及其引发的全身侵袭性感染, 并由此造成人体内脏器官继发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 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正确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十分重要。上世纪80年代末, 徐荣祥教授创立湿性医学学术体系, 提出湿润暴露疗法 (MEBT) [2], 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2008年共收治中重度烧伤患者32例, 采用碘伏湿润包扎或暴露创面,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0年-2008年我科共收治中重度烧伤患者32例, 其中成人24例, 男20例, 年龄22岁~42岁, 平均年龄32.35岁;女4例, 年龄42岁~60岁, 平均年龄53岁。小儿8例, 年龄1岁~9岁, 平均年龄4.125岁。烧伤总面积成人在30%~53%之间, 小儿在6%~15%之间。创面深度多为浅Ⅱ度、深Ⅱ度, 其中5例男性患者伴有部分Ⅲ度创面。

1.2 治疗护理方法

创面处理首先采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清洁, 对于肢体利于包扎的部位, 用碘伏无菌敷料浸润湿敷创面, 然后无菌干敷料包扎。一般渗出少者3 d后打开重新换药1次, 渗液多者可1 d~2 d及时调整换药时间。对胸、背、臀部等不易包扎的创面, 尤其伴Ⅲ度焦痂部位, 彻底清洁创面后, 不主张一次削痂, 而根据徐荣祥教授的MEBT概念, 注重烧伤创面生理自然的愈合修复机制[2]。方法即用自制的无菌纱布垫 (大小根据创面大小而制作) 浸润0.5%碘伏湿敷创面, 并保持创面敷料湿润, 间隔1 h~2 h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碘伏, 喷洒创面敷料, 每日更换纱垫1次, 并分次、分期修剪切痂。对重症烧伤患者, 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当吸氧, 以提高血氧, 加速血管再生, 促进伤口愈合。护理中注意保持病室的温湿度, 保持清洁通风。饮食方面注意加强营养, 可促进人体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 有助于修复创面[2]。

1.3 疗效标准

治愈:创面愈合, 结痂脱落, 局部组织完全修复。好转:创面结痂, 边缘有新鲜肉芽组织成长。感染:痂下积脓, 分泌物多, 并呈臭味。

2 结果

Ⅱ度创面最短愈合时间8 d, 最长愈合时间28 d, 平均愈合时间为14.35 d, 愈合过程中无1例感染。Ⅲ度创面4周内好转。效果满意。

3 讨论

碘伏又名聚维酮碘, 为水溶性棕色液体, 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聚维酮 (1-2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 相结合而成的松散络合物, 无毒、无刺激性。作用持久稳定, 它对大多数细菌、病毒及真菌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且不形成细菌抗药性,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其机制是水溶状态下, 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 破坏蛋白、肽类等微生物生存所需的环境, 迅速杀灭细菌[3]。碘伏又具有收敛作用, 使局部组织脱水, 吸收创面渗出液, 消除红肿, 利于组织再生和修复[4]。所以, 用它湿敷烧伤创面, 是为创面添加了一层保护膜, 在这种无菌条件下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形成,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加速愈合[5]。由此, 参考相关文献理论, 根据我科临床资料观察, 碘伏用于烧伤创面, 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又方便经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方之杨, 等.烧伤理论与实践[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9~140

[2]徐荣祥.中国烧伤创疡学[M].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社.1997, 160~170

[3]李淑增.碘伏用于外科创面换药[J].中华护理杂志, 1992, 27 (3) :413

[4]栾淑芳, 亢林萍.碘伏湿敷会阴侧切口的临床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01, 7 (6) :405

创面观察 第2篇

关键词:磺胺嘧啶银软膏;烧伤;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

烧伤创面的处理是贯穿着烧伤治疗全程,外用药物的选择是烧伤创面处置的重要环节。作为广谱抗菌药物磺胺嘧啶银软膏是我院临床治疗烧伤创面的常用外用药。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本科接受由热液导致的Ⅱ゜烧伤患者117例,烧伤创面给予磺胺嘧啶银软膏应用并进行临床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科接受热液烧伤患者117例,性别分布:男67例,女50例;年龄分布:8-57岁;烧伤原因:热液烧伤。烧伤面积:3%-31%;烧伤深度:浅II゜例,深II゜72例。

1.2治疗方法

1.2.1创面处理 患者入院后烧伤创面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清除创面附着异物和污物,尽可能保留创面局部剥脱的表皮组织并铺展覆盖创面。烧伤创面形成的水疱且未破裂,给予低位开口引流,保留泡皮覆盖创面。通过上述处置烧伤创面局部给予清洁或保护、减少创面的感染机会。烧伤创面给予无菌单层碘伏纱布覆盖再均匀涂以磺胺嘧啶银软膏,厚约1~2 mm,给予半暴露疗法,每日换药一次。

1.2.2 全身治疗 患者入院后烧伤创面局部疼痛不能耐受,可肌注鎮痛药物。烧伤患者全身综合治疗在烧伤创面痊愈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患者病情适时、适量的补液抗休克;抗感染药物防治全身感染;肠内营养或外营养兼顾的营养支持疗法。

2治疗结果

本组117例浅II゜和深II゜热液烧伤患者创面给予磺胺嘧啶银软膏创面和全身综合治疗取得创面良好痊愈效果。临床疗效创面观察:117例热液烧伤患者,换药4-6次烧伤创面逐渐干燥、渗出物减少;浅II゜烧伤创面痊愈10-13天。深II゜烧伤创面痊愈14 - 30天。

3讨论

烧伤患者创面局部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受到损毁,病原微生物易侵袭导致感染,是引起烧伤患者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热液作用皮肤局部,热力导致创面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栓塞;全身使用抗生素难以达到局部,控制创面定植的细菌,烧伤早期外用抑菌或杀菌剂是一种有效的措施[1]。磺胺嘧啶银软膏在本研究中应用如下:1、创面应严格清创,彻底消毒。2、禁用过氧化氢降低磺胺嘧啶银软膏药效。3、磺胺过敏者禁用。4、定期生化检测避免造成药物性肝肾损害。5、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6、每次换药时应尽量清除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等。

目前,磺胺嘧啶银是最为广泛应用的烧伤创面外用药,其特殊的药物有效成分,决定其特殊的抗菌作用。银离子作为重金属和细菌体内的DNA和RNA结合,使细菌遗传物质的复制受到抑制达到抑制细菌繁殖;银离子沉积于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内促使其干燥的收敛作用,改变局部微环境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嘧啶在结构上类似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四氢叶酸合成过程,导致细菌合成DNA和RNA遗传物质障碍[2-3]。磺胺嘧啶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如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酵母菌和真菌等。本研究中热液烧伤患者均应用磺胺嘧啶银软膏能够控制创面感染、促使创面干燥成痂。临床创面疗效显示:热液烧伤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干预的同时浅II゜和深II゜烧伤创面给予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后创面良好痊愈效果。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热液烧伤创面后能减少创面感染率,促进浅或深II゜热液烧伤创面自愈。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 湿润烧伤膏和磺胺嘧啶银干性暴露法治疗深度面部烧伤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 25(2)160-162

2. 李辉. 磺胺嘧啶银临床应用回顾[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2): 71-74

创面观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59例 (病灶范围较大的CINⅠ5例;CINⅡ39例;CINⅢ15例) 及宫颈湿疣患者34例, 共93例行LEEP手术治疗, 患者年龄20~45岁, 均为已生育妇女, 同时, 3个月内未采用物理治疗宫颈病变, 并同意配合治疗观察, 共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 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宫颈刮片、阴道镜或宫颈组织活检排除宫颈恶性病变者, 排除妇科其他疾病, 无严重全身性或慢性疾病, 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调整阴道洁净度至Ⅱ度以内, 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 在月经干净3~7天,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后, 暴露宫颈, 擦净黏液, LEEP刀切除宫颈病变, 治疗范围超过病灶1~2 mm, 观察组术后立即将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均匀涂抹在宫颈创面上, 每周3次, 6次1疗程。对照组LEEP手术后宫颈创面不使用任何药物。两组术后均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内容

用药后观察记录渗血、排液情况。从术后2周开始, 每2周阴道镜检查宫颈创面上皮化情况, 记录完全上皮化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阴道停止流血及排液情况

观察组55例术后3~6周阴道停止流血、排液, 平均4.1周;对照组术后4~8周阴道停止流血、排液, 平均6.0周,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宫颈上皮修复情况比较

两组创面完全修复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期间无明显不适感, 仅1例出现局部刺激症状, 用0.9%氯化钠液冲洗, 停止使用后症状消失。

3 讨 论

LEEP是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宫颈病变的常用方法, 较之传统的电烙、激光、微波等物理疗法更易发生出血。我们试图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解决LEEP术中出血和术后创面修复的问题。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菌、促进伤口愈合和吸收伤口渗出液等性质, 同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以壳聚糖、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 采取聚两性电解质低温复凝聚工艺制成生物活性敷料, 将其应用于LEEP术后, 对于减少术后出血, 加速宫颈创面修复, 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93例宫颈病变LEEP术后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的临床对照观察, 我们的体会是:①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可在创面部位有效止血, 缩短流血、排液时间。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阴道停止流血、排液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0.01) 。②能加速宫颈创面的上皮修复, 缩短创面修复的时间, 提高上皮修复质量。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1) 。③给药方便、无明显药物溢流, 对皮肤黏膜刺激小, 用药期间无明显不适感。观察组中仅1例出现刺激症状, 用0.9%氯化钠液冲洗, 停止使用后症状消失。

创面观察 第4篇

【关键词】负压引流技术(VSD); 难愈创面;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片移植

创伤后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形成的感染难愈性创面在临床上很常见,是医生治疗的一个难题。传统方法是持续不断的换药至创面清洁,待创面肉芽增生满意后再行植皮或皮瓣转移。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不但增加医生的工作强度,每日换药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我科对收治的34例患者,40例感染难愈性创面病例,先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创面修复前准备,再行植皮或皮瓣修复,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40个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共34例患者:年龄8~71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感染性损伤5例,皮肤碾挫砸伤21例,皮肤撕脱伤2例,车祸伤11例(合并骨折8例),电击伤1例。损伤部位:小腿13例(其中6例伴骨外露),大腿5例,前臂8例,足背6例,褥疮2例,头皮6例。皮肤缺损面积3cmx5cm~31cmx15cm。

1.2VSD材料:

材料用聚已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是一种对人体无毒性,抗张力性强的白色、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海绵状医用材料。内含1~2段长30 cm多侧孔引流管。目前有两种规格: 15cmx5cm,15cmxlOcm,可按创面大小和形状适当修剪。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由英国S&N公司生产),具有单方向透气功能[1]。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负压吸引装置:采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以上材料均为一次性无菌包装。

1.3手术及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加强护理;(2)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内环境稳定,抗生素控制炎症等对症支持治疗。

1.3.2 手术步骤:

(1)麻醉满意后,拆除创面敷料露出创面,用肥皂水清洗创面周围皮肤,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溶液依次冲洗创面及周围皮肤。(2)冲洗后常規消毒铺巾。(3)彻底清洁创面:用双氧水,0.9%氯化钠溶液,碘伏棉球仔细清洁创面,彻底清除已失活的组织、异物、液化的脂肪及脓液。有骨质破坏的清除坏死骨组织,有骨外露时用刀刮坚硬的骨皮质至渗血,但不宜过深,同时要求创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及渗血,达到有效止血。(4)清洁创周皮肤:先用0.9%氯化钠溶液将周围血污擦拭干净,再用75% 的乙醇清除皮脂,进一步清洁皮肤,待干燥后以便能牢固粘贴透明薄膜。(4)覆盖VSD敷料:将VSD敷料修剪成与创面大小相似的形状,稍大于创面大小,覆盖后稍大于创面;如洞腔性创面敷料卷曲后置人创腔内,填充腔内,腔洞外VSD敷料覆盖,覆盖后敷料与伤口周围缝合固定。(5)封闭创面:将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生物透性薄膜粘贴封闭整个创面及硅胶管,如有外固定的也需覆盖在内,尖锐的部分用纱布包绕,如需覆盖手指及脚趾,指间用柔软的纱布或棉球隔离,覆盖范围应超过创缘5 cm以上,封闭创面后连接负压吸引,检查有无漏气,如有漏气,贴膜补漏。(6)持续负压吸引:患者回到病房后使用床头的中心负压装置持续吸引,吸引压力保持0.02~0.04kpa,如病程中创面无异味,引流通畅,7~9 天后打开VSD敷料。

7~9天VSD敷料拆开后,创面干净,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生长良好的创面,需采用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皮片移植缝合后,在皮片上打细小的孔,再次用VSD负压引流技术使皮片更密实的贴合于创面;创面分泌物多,肉芽生长不良,再次放置VSD治疗,直至创面肉芽生长良好。

2结果

共40例创面放置VSD,经7~9天治疗,拆除负压引流装置,34例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血循环丰富,其中5例创面直接愈合无需二次治疗,其余31例创面行植皮修复或皮瓣移植术,皮片、皮瓣成活良好。有6例创面肉芽生长欠佳,需再次放置VSD。采用皮片或皮瓣游离移植,移植后再放置VSD,皮片成活、创面基本愈合。

3讨论

VSD技术的优点 治疗感染难愈性创面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是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尤其深度创面,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创面血供不良好,营养差,感染严重,常常难以愈合,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困扰好和痛苦。VSD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用于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及用于深部创面引流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原理:利用医用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问的中介,负压经过引流管传递到医用泡沫材料并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的表面,由于泡沫材料的高度可塑性,负压可以到达被引流区的每一点,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引流[2]。此外,半透性生物膜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利于创面愈合防止创面再次感染。VSD治疗技术有多种机制促进创面愈合:(1)创面用薄膜密封,与外界隔绝,有效防止创面与外界连接,防止创面再次污染,负压吸引能把创面坏死组织、脓液及炎性渗出及时清除有利于创面清洁,VSD负压引流装置是一个密闭、潮湿的环境,泡沫材料又有利于刺激创面,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增强肌体免疫了,从而减少创面与外界多种细菌交叉感染,控制创面炎症,抑制创面细菌繁殖。(2)VSD负压吸引还可以促进创面血液循环,扩张微血管,提高创面微循环速度,从而增加创面及周围皮肤的血供,改善微循环[3] 。(3)持续负压吸引,减少炎症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创面周围的皮肤水肿,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改善细胞营养供应,及时去除细胞代谢废物。(4)创面受聚已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持续刺激,可加速创面肉芽生长收缩愈合 。同时,VSD的持续负压吸引对创面有吸附机械牵拉的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创面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收缩愈合[4]。

将VSD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感染难于性创面,甚至压疮形成的洞腔性创面,能将创面闭合,避免二次污染,尤其是能避免粪便与创面直接接触,还能将脓液,渗液及皮肤水蒸气吸走。有利于控制创面炎症、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减轻创周水肿、加速创面肉芽生长缩小创面,为这类型创面的进一步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采用VSD负压引流技术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体会:(1)放置VSD材料时泡沫微大于创面,生物膜覆盖良好,无漏气;(2)每天观察VSD负压吸引装置,是否漏气,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是否正常;(3)每天无菌生理盐水冲管2~3次,每次1~2min;(4)使用床头的中心负压装置持续吸引,吸引压力0.02~0.04kpa;(5)对创面条件较差者需再次放置VSD。

通过我科对40例创面使用VSD用于修复前准备,临床效果的观察分析,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VSD)能有效的控制及治疗创面感染,减轻皮肤及组织水肿,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的生长及皮肤软组织的愈合,用于急、慢性感染难愈性创面、大面积皮肤浅表恶性肿瘤切除后修复前准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后期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准备,为二次手术的成功铺垫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减轻患者每日换药的痛苦,减轻医生的工作量,技术简单,易于开展,能有效的运用于治愈创面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242.

[2]陈培峰,吕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感染伤口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39.

[3]CHEN S,LI J,LI X Y,et a1.Effects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on wound microcirculation:an experimental study[J].Asian J Surg,2005,28(3):211-217.

创面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进行创面换药治疗, 120例肛瘘患者中, 男60例, 年龄20~58 (平均38) 岁;女60例, 年龄18~60 (平均40) 岁。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采用自制九华膏对肛瘘术后的伤口进行换药, 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外敷换药,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并记录其数据。

1.2 方法

1.2.1 诊断和排除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排除的标准: (1) 严重肾、肝、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疾病患者; (2) 不符合诊断的标准, 没有严格按照医生叮嘱进行用药, 资料不全或者没有办法对疗效进行判断, 影响疗效判断的患者; (3) 哺乳期的妇女和孕妇; (4) 在进行研究期间, 服食了其他的抗生素患者; (5) 对自制的九华膏其中的成分过敏或者对自制九华膏过敏的患者。

1.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肛瘘术后都正常饮食, 每天都进行正常的排便。给予患者替硝锉0.5g, bid;联合广谱的抗生素头孢硫脒2g, 加入0.9%的氯化钠250ml, 静脉滴注, bid。创面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和3%的过氧化氢棉球进行清洗消毒, 清除液化物以及坏死组织后, 再用无菌的棉球擦干。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的九华膏 (川贝母0.192kg、朱砂0.192kg、滑石6.32kg、冰片0.192kg。上药打成粉末状, 加入凡士林, 过100目筛, 搅拌进行溶解, 温度保持80~90℃之间, 适当的温度下分别装一千盒, 每盒大约20g) 换药, qd。对照组采用凡士林少条对创面进行外敷换药, qd。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2]。

1.2.3 疗程

两组都是在治疗2w后对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1.3 疗效标准

创面疼痛的评分标准运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的视觉模拟尺, 在卡的中心刻着10cm的长线数字, 还有可滑动游标, 在卡尺的两边分别代表“剧痛 (10) ”和“无痛 (0) ”, 让患者对准无刻度的一边, 然后患者本人将游标卡尺放置在最能够代表疼痛的程度部位, 医生就可以在有刻度一边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记录。

1.4 观察指标

患者换药之后明显疼痛消失了, 视觉模拟卡尺数字为“0”, 创面完全愈合为显效;疼痛有所减轻, 视觉模拟卡尺数字在“0~10”之间, 创面有所愈合为有效;反之, 疼痛丝毫没有减轻, 视觉模拟卡尺数字“10”, 创面丝毫未见愈合为无效。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 观察组60例患者中, 显效45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中, 显效42例, 有效10例, 无效8例, 有效率为86.7%。见附表。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导致肛瘘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直肠内的细菌进入到肛窦中而引发其感染。现在, 治疗肛瘘主要的方法还是手术切除, 但是因为肛管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 手术过后会并发炎症或者排便等都可能会给手术创面造成刺激, 致使术后创面引发感染、缺血及疼痛, 导致创面很难愈合。因此, 肛瘘手术过后对创面进行用药决定手术的成败。普遍的换药方式一般是采用利用利凡诺尔纱条、凡士林纱条或者马应龙痔疮膏, 但是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和缓解创面的疼痛方面还有待进步和改善。本院对肛瘘术后患者采用自制九华膏对创面进行愈合有很好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摘要:对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进行创面换药治疗, 将120例肛瘘患者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九华膏对肛瘘术后的伤口进行换药, 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外敷换药。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42例, 有效10例, 无效8例, 有效率为86.7%。经过对比和分析, 观察组肛瘘术后患者采用自制九华膏进行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显著, 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九华膏,肛瘘术,创面

参考文献

[1]王世端.实用临床疼痛诊疗学[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杜, 2010.9-11.

创面观察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 男15例, 女15例;年龄最小24岁, 最大56岁。将3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15例, 男9例, 女6例;年龄24~56岁, 平均36.8岁, 创面大小以创面纵径测量, 纵径<2cm 2例, 2~5cm 10例, >5cm 3例。对照组15例, 男6例, 女9例;年龄26~54岁, 平均35.2岁;创面纵径<2cm 2例, 2~5cm 11例, >5cm 2例。2组性别、年龄、病种及创面面积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术前清洁灌肠, 局麻或腰麻下, 探条探及瘘管及内、外口, 切开瘘管, 修剪瘘管管壁及疤痕组织, 予创面充分止血后, 直接予创必复覆盖创面, 外敷凡士林纱条, 而对照组仅予创面同样处理后直接填塞凡士林纱条。术后均静脉抗感染治疗 (3~5d) , 自术后第2天起, 每日予温水坐浴、马应龙痔疮膏及凡士林纱条换药, 术后第7天治疗组再次使用创必复覆盖创面一次, 直至创面完全愈合为止。

1.3 创面完全愈合标准

创面肉芽组织完全被皮肤覆盖, 疤痕形成, 无桥型愈合等不良愈合。

2 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为 (15.33±3.70) d, 对照组为 (18.53±2.03) d,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4, P<0.01) , 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1。

(±s)

治疗组创面刺激性小, 局部仅有轻微疼痛, 创缘反应轻, 组织相容性好, 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 病人乐于接受, 而对照组换药时局部剧痛, 患者痛苦较大。

3 讨论

由于肛瘘常规手术术后切口形成开放性创面, 神经末梢暴露, 创口组织微循环、毛细血管瘀滞阻塞, 坏死组织液化物的排出, 加上排便、创口引流等因素, 存在着污染与修复、再污染再修复的矛盾, 不仅需要保持创面的清洁, 还要消除炎症反应, 故创面愈合迟缓, 疗程长, 病人痛苦大, 如何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1]。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反复的创面换药, 保持创面的干净, 以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但创面愈合时间较长, 往往需要3周左右。使用创必复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我们认为, 创面的清洁干燥和感染的有效控制是使用创必复的最佳条件。并且, 由于肛瘘术后创面部位的特殊性, 创面常有分泌物, 创必复的作用效果与创面的药物浓度有关, 故通过术后1周增加给药1次, 以保证有限的刺激浓度, 同样可加速创面的愈合。

创必复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 (collagen) 海绵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蛋白, 是一种新的促进皮肤及创面修复的药物, 它经过特殊工艺处理, 对胶原蛋白和FGF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 在发挥胶原蛋白缓释、可吸收作用的同时, FGF以胶原蛋白为载体, 与其特有的受体结合, 在受损组织周围维持理想浓度、活性, 并与正常细胞分化相匹配, 从而达到独特的治疗效果, 使其生物功效得到最大发挥, 克服了FGF和胶原蛋白单独使用时的不良作用及缺点[2]。据研究表明, 对创面外源性应用生长因子将在以下三方面产生促修复作用: (1) 生长因子作为化学趋化剂趋化炎性细胞与组织修复细胞为创面杀菌以及后期修复创造条件; (2) 直接作用于组织修复细胞上的生长因子受体, 通过其促分裂效应加速细胞周期转变来加速创面修复; (3) 通过竞争作用, 可以上调组织修复细胞上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 从而加快信号的传递[3]。同时, 胶原蛋白本身还具有较强的吸渗性, 可减少创面的渗出。另外, 肛门部的感觉末梢神经特别丰富, 对疼痛刺激相当敏感, 要求外用的药物对局部无刺激性。选择一种对局部无刺激、对全身无不良反应, 又能促进伤口愈合速度的药物是加速伤口愈合及减少疼痛的关键。而创必复其无刺激性, 柔软, 无板结, 黏着无不舒之感, 正是符合该要求的理想药物。

我们利用患者术后24h内一般不解大便, 通过使用创必复能被干净潮湿创面快速吸收, 于术后在创面上覆盖创必复, 术后24h后予创面换药, 使得创必复充分被肛门部创面吸收, 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取得良好效果。通过上述30例肛门疾病患者术后的临床治疗及对比观察, 表明了创必复在促进肛门术后创面愈合的良好作用, 缩短了患者治愈时间,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创必复,肛瘘,术后创面,治疗

参考文献

[1]葛步军, 郭松铭.rbFGF在痔、瘘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2 (1) :49-50.

[2]张磊, 马印东, 张科验, 等.创必复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实用医药杂志, 2006, 23 (10) :1170.

创面观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间进行诊治的40例应用甲硝唑治疗的烧伤患者, 其中12例为男性, 28例为女性;年龄在2.1~66岁之间, 平均为42.8岁;所有患者均在烧伤后的1~2 h来院就诊, 其中28例患者是被开水、热粥、热油等物体所烫伤, 烫伤面积为5%~10%;8例患者是由电弧引起的浅II度烧伤, 面积约为5%;4例是由于高温蒸汽导致的深II度烧伤, 面积约为10%。烫伤部位:4例为小腿, 10例为足部, 22例为手、腕部, 4例为颈部。

1.2 烧伤深度判定

根据三度四分法进行估计[1]。

1.3 烧伤面积判定

根据中国九分法进行估计[2]。

1.4 创面处理

(1) 进行清创前, 如果患者的疼痛感较强烈, 可给予去痛片或者地西泮来缓解疼痛, 但是小儿尽量避免使用。 (2) 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静脉补液,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进行口服补液, 具体补液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3]。 (3) 当患者的烧伤面积超过10%为中度烧伤时, 应常规选择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4)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创面进行处理, 当创面被严重污染时, 可先用H2O2溶液进行冲洗, 之后再用消毒液或者灭菌水来对创面进行冲洗。

1.5 药品制备

主要选用常规口服的甲硝唑片, 含量约为0.2 g/片, 将其放在乳钵中进行真空高压消毒, 再将其研成粉末, 最佳状态为粉末接近云南白药的粉末度, 将其装到经过消毒的小号棕色磨口瓶中以备留用。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用时将其与0.9%Na Cl溶液混合成黏稠糊状, 最佳状态为不流淌。将调好的药物均匀的涂抹在创面上, 以2~3 mm为最佳, 涂敷药物的边缘不可在创面边缘1 cm以上, 将无水纱布覆盖在上面, 进行常规包扎.

1.6 疗效判定

运用这种方法经过1 d的治疗后, 局部的疼痛感有所缓解, 创面部位的渗出物有所减少, 未见有继发感染;从第2天开始, 局部红肿现象均有所缓解, 疼痛消失;在第3天进行换药时, 创面未见有渗出, 无感染, 创面干燥。

2 结果

本文所选的36例II度烧伤的患者, 创面均在10 d内愈合, 仅见有少量的色素沉着;4例深II度烧伤的患者, 创面经过14 d的治疗后, 仅见有少量的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本组18例浅Ⅱ度烧伤患者均在10 d内创面愈合, 仅留少量色素沉着;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在14 d内创面愈合;本文所选的40例患者均未见有不良反应出现, 也未见有继发感染现象。

3讨论

烧伤主要是由于各种热力等导致的皮肤组织、黏膜及内脏出现的一种特殊性损伤, 具体热力为:高温气体、热液、炽热金属液及固体、火焰、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电流以及强光等。这种损伤不但会使皮肤受到损伤, 同时还会使全身出现严重的反应, 可引起多器官、系统的功能失调、代谢紊乱[4]。主要的并发症为继发感染, 引起创面长时间不愈合, 出现瘢痕, 对患者的美观造成影响。

因而, 在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是预防及减少感染的出现几率。甲硝唑为光谱的对抗厌氧菌的药物, 能够有效对抗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及阴性杆菌, 同时对多种厌氧菌也有效。甲硝唑能够阻断病原体中的RNA及DNA的合成, 或者引起已经合成的DNA变性, 进而发挥杀灭或者抑制病原体的作用[5]。将甲硝唑研成粉末制成粉糊状, 将其涂抹在创伤表面, 这样可有效的增加药物与创面的作用面积, 同时增加药物的有效浓度, 而且还可以防止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及消除效应。

在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时, 如果患者的身体状态较好, 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而且这种方法较为简便, 对患者来说安全可靠, 出现的不良反应少, 治疗时间短, 临床效果显著, 需要治疗的费用较低, 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综上所述, 运用甲硝唑外敷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甲硝唑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间进行诊治的40例应用甲硝唑治疗的烧伤患者, 其中12例为男性, 28例为女性;年龄在2.166岁之间, 平均为42.8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外敷甲硝唑治疗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文所选的36例II度烧伤的患者, 创面均在10 d内愈合, 仅见有少量的色素沉着;4例深II度烧伤的患者, 创面经过14 d的治疗后, 仅见有少量的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本组18例浅Ⅱ度烧伤患者均在10 d内创面愈合, 仅留少量色素沉着;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在14 d内创面愈合;本文所选的40例患者均未见有不良反应出现, 也未见有继发感染现象。结论 应用甲硝唑外敷治疗烧伤后, 可以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同时降低感染及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硝唑,烧伤创面,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漆晓琼.肝素在深Ⅱ度烧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17) :946-947.

[2]杨新蕾, 张新合, 刘敏, 等.早期削痂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 (04) :56-57.

[3]柳晖, 陈武鹏, 徐华, 等.EGF和bFGF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的效果.广东医学, 2009 (05) :76-77.

[4]王国昌, 李盛华.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深Ⅱ度烧伤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4) :759-760.

氧疗对压疮创面愈合的辅助效果观察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骨科26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2 组, 试验组13 例, 其中男11 例, 女2例;年龄62 岁~83 岁, 平均年龄72 岁;骨盆骨折2 例, 股骨颈骨折5 例;腰椎骨折1 例, 截瘫5 例。压疮分布于骶尾部18处, 髂嵴3处, 肩胛2 处, 足跟4 处, 外踝4 处, 共31 处;根据压疮分期标准, 二期压疮13 处, 三期压疮18 处;压疮面积1.0 cm×2.0 cm~6.0 cm×8.0 cm。对照组13 例, 其中男9 例, 女4 例;年龄58 岁~76 岁, 平均年龄64 岁;骨盆骨折3 例, 股骨颈骨折3 例, 腰椎骨折2 例, 截瘫5 例;压疮分布于骶尾部17 处, 髂嵴3 处, 肩胛2处, 足跟5 处, 外踝3 处, 共30 处;根据压疮分期标准, 二期压疮13 处, 三期压疮17 处;压疮面积1.0 cm×1.5 cm~5.0 cm×7.0 cm。2 组在营养状况, 压疮部位、面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 组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睡气垫床、建立翻身卡, 每1 h~2 h行翻身1 次、采用30°侧卧更换体位法、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无皱褶、加强营养等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知识的健康教育,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2 组病例中二期压疮出现水疱者, 先用0.5%安尔碘从中心向外消毒后, 用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渗出液再给予碘伏消毒创面;对二期压疮破溃和三期压疮患者, 均给予清创, 创面上脓性分泌物用刮匙刮去, 如有坏死组织用无菌剪刀剪去。对照组在清创后创面直接涂以溃疡粉或用新鲜鸡蛋内膜覆盖创面。试验组在清创后加用局部氧疗, 根据压疮面积自制氧罩 (可以用纯净水瓶制作) , 在瓶盖上钻一小孔, 氧罩经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使用, 将一次性单孔鼻导管插入并固定, 距离创面0.5 cm~1 cm, 连接输氧装置用未经湿化的纯氧, 调节氧流量5~8 L/min, 30 min/ 次, 1 次/d。完毕后再用0.5%安尔碘从中心向外消毒2 次, 待干后涂以溃疡粉或鸡蛋内膜贴于创面, 再用氧流量5~8 L/min, 吹10 min~15 min[2]。

1.3 效果评定 ①治愈:疮面干燥结痂, 皮肤颜色正常, 愈合。②显效:压疮面红肿面积明显减轻, 疮面干燥, 无渗出。③好转:压疮红肿面积减轻, 渗出液减少, 疮面未再扩大。④无效:溃疡面积无改变或扩大[3]。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二期压疮平均治愈时间为 (4.20±1.50) d, 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7.25±2.62) d, 2 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2.436, P<0.01) 。2 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 试验组三期压疮平均治愈时间为 (11.32±1.35) d, 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19.24±1.66) d, 2 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10.325, P<0.01) 。2 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试验组采用常规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创面联合氧疗治疗比对照组单纯用常规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创面, 更能为患者减轻疼痛, 缩短治愈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压疮的创面易感染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 又能使组织脱水, 使创面干燥。溃疡粉具有抗炎, 快速收敛渗液, 保护创面的作用;鸡蛋内膜具有收敛生肌的功效, 能使局部皮肤干燥、耐摩擦。

压疮创面由于局部微循环障碍, 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出现溃烂、坏死的现象, 因此获取氧是伤口修复、抗感染和改善末梢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氧疗可在创面组织局部形成高氧环境, 提升毛细血管血氧含量, 增加血氧弥散, 使苍白的创面明显变得红润, 有效改善创面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血管生长和上皮形成;氧气既能抑制革兰阳性菌也可以抑制革兰阴性菌, 故而局部用氧能减轻炎症, 抑制细菌生长, 降低血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 具有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的作用[4]。

本文观察结果证明氧疗配合外科无菌换药治疗二、三期压疮, 可尽快减少创面渗出, 促进结痂, 控制感染,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组织再生修复加快, 疗效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1-113.

[2]王殿珍, 徐爱华.局部高流量吹氧对压疮的康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6) :901.

[3]燕群美, 氧疗辅助治疗难治性压疮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3) :446.

慢性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第9篇

【关键词】慢性创面修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05-0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损伤后组织修复的过程及其可能发生机制、治疗方法等进行了多学科多方面的研究,使得创伤愈合研究进入了一个以现代科学为指导的新阶段。再加上细胞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众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得创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对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细胞、分子甚至基因水平,针对创面修复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也逐渐走向临床并应用,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促进创面愈合的新策略。

一,物理治疗

1,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的频率为1-3MHz,发射方式为脉冲式,其传递给组织的机械能一般低于3mg/cm2,能克服一般强度超声波作用于组织所产生的致热副作用。研究发现LIPUS具有刺激细胞增殖及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增殖的作用。此外,低强度超声波能增强溶酶化活性和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2,高压氧治疗

为解决组织缺氧问题,高压氧(HBO)治疗已逐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研究证实,经过HBO治疗,可以逐步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是目前最为有效提高组织氧分压的措施。在正常及缺氧组织HBO治疗均能提高其组织氧含量,因此已广泛应用于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其理论基础是所有创伤组织都缺氧,而且慢性创面组织缺氧更明显。氧气是细胞氧代谢及能量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组织氧分压的提高可以使成纤维细胞增殖达到最适宜的程度,同时也提高了白细胞杀伤力,不仅有利于感染的控制,而且也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3,电刺激治疗

通过研究发现,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加快慢性溃疡及创面的愈合速度,实验证明电疗法组的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快1.5-2.5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增进细胞的迁移、促进再上皮化和真皮的重建、增加成纤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强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调控作用等,其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但是电刺激治疗对细胞增殖及分化、迁移的作用机制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二,人工外源性生长因子的应用

在机体皮肤遭受创伤后,机体自身修复主要包括质肉芽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形成、创面再上皮化、瘫痕形成、创面收缩及重塑等一系列过程。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缺损修复是一系列复杂的动态过程,主要是由于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来促进或抑制创面愈合。生长因子的参与和调控涉及到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目前所知创面愈合主要与以下几种细胞生长因子有着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

通过对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研究,目前认为其主要作用机制为趋化作用,吸引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伤口;促进细胞增殖及分化;促进伤口周围组织的血管化;对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和降解有调节作用;诱导相邻细胞合成细胞因子。这些生长因子的作用通常是促进创面愈合,然而在慢性创面中有些生长因子是较少表达的,通过研究并使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可以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虽然众多实验研究均证实了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有效性,但是这些人工重组的生长因子毕竟属于基因工程药物,其药理和毒理问题尚未完全研究透彻,并且在临床应用上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探索和解决。总而言之,在创面愈合中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其基因表达及调控的机理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局部组织应用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只是促进创面愈合的方式之一,其作用并不能代替外科清创术以及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等创面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皮肤缺损创面,如何选择正确方法进行治疗,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选择适当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促进创面的尽快修复。

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改革软组织损伤治疗的新技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促进深部创面引流的全新方法。它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且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治愈时间,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在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充分引流,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通过负压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创面缺氧情况;减轻创面及周围组织水肿;促进创面细胞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负压机械应力加快创面组织细胞的增殖。另有试验研究发现,通过负压吸引还可以对创面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一定的张力,导致细胞发生变形,从而诱导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创伤学的飞速发展,对于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技术方法和材料的不断改进,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

此外,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干细胞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的潜能,可取代因衰老死亡,创伤或疾病损伤失活的组织细胞。其中表皮干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融合等过程均可以修复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皮肤损伤或缺损,从而达到愈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小兵等,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几个重要领域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

创面观察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2007年12月在门诊经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宫颈活检诊为中、重度宫颈炎63例,年龄25~53岁宫颈内瘤病变(CIN)61例,年龄21~59岁。其中CINⅠ~Ⅱ48例,CINⅡ9例,CINⅡ~Ⅲ4例。慢性宫颈炎25例,年龄29~60岁不典型增生2例,年龄21和37岁;颈管增生1例,年龄56岁。共计152例。

1.2 方法

除绝经者外,均于月经干净后3~7d手术。取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宫颈表面涂1%碘溶液显示病灶范围。将器械开关转到BLEND(切凝混合档)位置,功率调到40~50W,根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选用不同型号的电极,用15~20mm的环型电刀距离病变外缘约2~5mm处,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均匀连续移动电刀,直至对侧病灶外2~5mm出刀,切除病变组织,再用4mm环型电刀切除宫颈管中央部分组织,深达10~15mm,宫颈CINⅡ~Ⅲ级病例,宫颈切除组织再多些、深些,预防术后复发。止血时改用球型电极,电凝创面止血。术后创面用聚维酮碘软膏与京万红软膏混合膏剂纱布填塞宫颈创面,24h取出纱布。术后禁盆浴及性生活2个月。切除组织送病检。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手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时间5~15min,平均5.6min。手术出血量5~30ml,平均8ml。静脉麻醉病人术后清醒后也可自由活动。

2.2 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结果慢性宫颈炎119例,慢性宫颈炎合并宫颈那囊26例,宫颈CINⅡ级5例,CINⅢ级2例,无宫颈恶性变化。病理检查未提示送检组织采用电切而影响检查结果。

2.3 术后病人情况

151例病人术后1周一般无阴道流血现象,1周后部分病例有少许阴道排黄色分泌物,脱痂后阴道少量流血持续数天干净,无阴道流血多的现象。但1例慢性宫颈炎病人术后8d阴道流血多于经量,该例病人术后未注意休息,经宫颈局部上云南白药,流血逐渐减少,术后约15d流血停止。术后随访,宫颈已完全恢复。

2.4 术后随诊

术后随诊,大部分病例术后2周阴道流血少,维持5~7d干净,1个月后复查宫颈创面已完全脱痂,术后2个月宫颈完全恢复,未见宫颈创面,治愈率为100%,无一例重做手术或复发。其中CINⅠ~Ⅱ级1例,术后未避孕,于第6个月受孕50d行人工流产术。CINⅡ~Ⅲ3例,分别于术后10~18个月受孕,并于足月手术分娩活婴。后复查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

3 讨论

由于宫颈疾病的发病率目前正在逐渐上升,发病年龄通常为生育年龄妇女,这些妇女部分还有生育需要,以往处理上述疾病的方法为冷冻、电凝、激光、汽化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可以保留生育功能,但宫颈病变组织不送病理检查,使临床对部分镜下宫颈恶性变病人易造成漏诊,治疗宫颈病灶不够深,术后易复发。冷刀及全宫切除可治疗宫颈部分疾病,如:CI NⅡ-Ⅲ级,并完整将组织送病检达到明确诊断及早发现宫颈恶性变,但手术必须住院,费用较多,术中流血量多,手术不精细,止血较困难,对病人影响较大,而且全宫切除不能保留生育功能[2]。因此,目前世界上普遍开展LEEP治疗宫颈疾病。通过loop金属丝传导高频交流电(3.8MHz),组织吸收热量后快速切割组织,而不影响切出组织及其切口边缘的组织特征,切除的组织完全可用于病理学检查[3,4]。可以达到传统电波刀达不到的非常精细的手术效果。不会发生传统电波刀的组织拉扯,对邻近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疼痛轻,留下疤痕机会小,并发症少(出血,感染)。没有电流通过身体的危险。电极板不需涂电板膏,不会有电灼伤的危险。手术简单,易掌握,可门诊进行。因此是妇科治疗宫颈疾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聚维酮碘软膏是1-乙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与碘的复合物,抗菌谱广,且作用持久,能氧化细胞浆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的氨基酸结合使其变性,可杀灭细胞繁殖体、真菌及呼吸道和肠道病毒,使用安全,无味,无碘酒的致敏性及对皮肤黏膜组织的刺激性,可直接用于黏膜及伤口,且不需用乙醇脱敏[5]。京万红软膏主要成分为中药,以香油作基质,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抑菌消炎的功效,可改善创面局部血运,控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创面上皮化,防止瘢痕形成[6]。两者合用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临床上我们开展高频电波刀宫颈手术,术后宫颈创面暴露于阴道内,不能保持创面干燥,阴道内细菌较多,术后易引起创面感染出血。因此,我们采用了术后聚维酮碘软膏与京万红软膏混合膏剂纱布填塞宫颈创面,达到杀菌、保护创面的作用,同时可预防创面感染,减少出血,达到加速创面愈合的目的。

从对152例病人治疗过程及术后追踪看,治疗效果是非常满意的,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复查细胞学正常。此方法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宫颈上药用于促进宫颈高频电图维切(LEEP)术后宫颈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对临床中通过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活检诊断为宫颈疾病的病人152例,开展LEEP切除病灶或锥切宫颈病灶,术后创面涂聚维酮碘软膏与京万红软膏混合膏剂,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术后病人宫颈愈合情况等。结果采用LEEP术后配合聚维酮碘软膏与京万红软膏混合膏剂治疗宫颈疾病效果好。结论聚维酮碘软膏与京万红软膏混合膏剂有促LEEP术后宫颈创面愈合的作用,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并且有杀菌、抗感染、减少出血、渗出等作用。能有效减少LEEP术后的并发症。

关键词:高频电切刀,创面修复,聚维酮碘软膏,京万红软膏

参考文献

[1]聂金芳,王月容,李凡国.云南白药预防宫颈LEEP术后创面出血189例临床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07,11(24):1971.

[2]蔡婉秋,钟慧敏.高频电波刀配合聚维酮碘软膏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分析.国际卫生导报,2006,12(11):24-26.

[3]Niekerk WA.Colposcopy,cervicography,spec ult,opyand endoscopy,lntemational Academy of Cytology Task Force summary.Di-agnostic cy-ology,towards the21st century;ANI intemationi expert conferenceand tutorial.Acta Cytol,1998,42:33.

[4]Kainz C,Temper C,Sliutz G,et al.Radio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 Reprod Med,1996,41:409.

[5]贾博琦,鲁云兰.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63.

创面观察范文

创面观察范文(精选10篇)创面观察 第1篇关键词:碘伏,烧伤创面创面是烧伤的主要问题, 烧伤创面的感染及其引发的全身侵袭性感染, 并由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