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精选9篇)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 第1篇

幸运淘宝笔记本散热器成功申请试用,献上试用报告(转)

在5568个柿饼的踊跃参与中~~偶荣幸的成为了0.54%的幸运儿,是不是超幸运的呢?不要羡慕姐~~姐也是失败了无数次才成功一次的~~!

本人是IT工程师,深知电脑长时间温度过高对硬件的伤害有多深,10年12月,我在东方CJ上买了台HP的笔记本,型号是 G42-383tx,花了姐大概4000米,当时算是中高配置的机器了,不过关于散热的部门呢~~冬天不觉得啥,仲夏夜时~~听着小电的风扇呼呼狂转时~~我就为各个电脑组建们捏把汗啊,之前就考虑要给他配个散热架来着,但看到同事买的一个折叠式的双风扇的散热架后就灰心了~~很吵、浪费一个USB口、散热效果不咋地~~然后在11月8日看到了这款静音+借一还一的USB口设计后就果断申请了,没想到竟然在茫茫柿饼中被淘小二选了出来~~感动啊~!

【11.17】收到成功试用的系统提示~~为神马系统提示总是那么晚才发出呢?难道淘小二们全是夜猫子?!1

【11.18】店家很麻利的把快递发出来了!现在卖家的发货速度都很快哟!申通快递也挺给力的!

【11.22】收到宝贝~~因为收货地址是公司,所以开心的搬回家先!照片较大请耐心等待加载~~~包裹很稳妥~~没有任何破损或压扁。

包裹背面~~Made in China很醒目。

去掉快递包装后宝贝就出现啦!包装很Fashion!

包装背面。

特色介绍~~14CM的风扇、超静音、超薄。

适合14寸及以下的笔记本使用~~ 8

外包装开口处,数码产品都是用这样的复杂开口的,不知道为神马~~╮(╯▽╰)╭

还有一层纸膜包裹着散热架。

脱去纸膜~~终于见到本准了,是不是很帅气呢?

正面图。

侧面图。

金属Logo特写。Deep Cool 灰常冷的意思~~~ 14

背面全景图。

背面右下角的回收标识。

访伪标签。

可翻起的撑脚& 隐藏式USB接口。

14CM大风扇&大Logo。

合格证。完全像电脑一样,背面那么多标志呢~~~ 20

最有爱的借一还一USB口。

撑脚翻起后,散热器跟台面呈现5度左右的倾角。

宽33CM。

高25CM,跟店家描述的完全一致呢!

试用过程与体验

噔噔~~我的小电闪亮登场~~跟了我快一年了~~不容易啊!

HP这款是14.1寸的16:9的宽屏,所以我的小电宽34CM。

高23CM。

笔记本与散热架合体~~果然黑色配黑色很和谐啊~~度身定做啊。

散热架确实薄~~比我家小电还要薄。

鼠标接收器现在就在散热架USB口上 30 鼠标照样正常运作~~灰常好!果然有借有还!

飞速旋转中的风扇,刚接上USB口时我还在想好想散热架没开关的嘛~~后来才发现原来一接上后就开始旋转了

只是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静音,导致我都完全不知道他已经在工作状态了,超静音!大爱!

把小电&新搭档移驾到懒人桌上,5度的倾角很适合打字的手位呢!

和谐统一的工作着!

HP笔记本自带散热组件的分布,因为散热架是全网面的,所以可以兼顾到各个散热模块呢!不用担心不在14CM风扇范围内的部分就无法得到散热器的照顾呢!

小电底部平时一直在不断吹热风的散热口。

小电底部正中间特写,上放就是硬盘的所在。

究竟散热效果如何,且看鲁大师分解!

首先是我的小电配置

综合性能得分~~2435~~作为家用电脑,还是不错滴!

开着散热架时的各项硬件温度~~忙碌的主板终于到60度以下了。

为了进行温度压力测试,关掉了散热架~显卡、CPU温度骤升还好没有高温报警,完成压力测试后,超心疼各个在高温下奋战的硬件们的~~果断接上散热架,温度又恢复到了普通工作状态下的温度。

其实用手摸笔记本底部就能感觉到跟以前有明显的不同,至少降低5度左右,不会有发烫的情况了O(∩_∩)O 小电&小风的美好生活~~从此开始!

亮点推荐或建议

灰常灰常感谢店家提供了超好超静音的一款散热架给30位柿饼试用,让我宝贝的HP笔记本不再受到高温工作的困扰,轻松的运行~~建议店家可以专门定制有自己店铺Logo的封箱带或纸箱,这样可以让顾客感觉到店家的专业及加深印象,也起到广告效应,商品本身无可挑剔~~但要吸引人们来买宝贝就需要多多参加淘宝的各种人气活动了,提高知名度后就等着狂发货啦~~祝店家生意兴荣!有亲友要散热架我一定推荐他们N17!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 第2篇

到电脑市场购买一个铝合金散热垫最低也要二百多元,仔细观察散热垫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自己DIY并不难,花费不多,还可提高动手能力。

到装潢公司找到合适的铝合金空心框架,规格为7.7mm×2.5cm,厚度为1mm,截成长度为30cm的两块,将两块框架用“哥俩好”树脂胶粘好固化24小时,再把两边的横截面边角用锉刀和砂纸打磨成圆钝角,以免使用安装中碰伤手指。然后在铝合金框的上下各打一个直径为5cm的孔,将风扇安装在框架的底部。笔者采用了一个二手的CPU降温风扇,原使用电压为12V,有红黄黑三根电线输入。因黄线是速度检测端口,所以只选用红黑两根线焊接到φ3.5mm电源插口,把电源插口固定安装在框架的侧面,可以使用外接直流电源或通过USB端口供电。

一般来讲,USB端口可提供最大电流为500mA的5V电源输出,完全可以满足电脑风扇的负荷要求。改造时要注意端口的四根输出引线,标准方式是红线接5V,黑线接地,分别位于USB端口的两端,中间是数据传输端子D+和D-。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要用万用表测量USB的引脚电压,因为实际操作中会碰到很多非标准的USB口,贸然接线通电易致损坏。找一根USB电缆线和一个φ3.5mm电源插头制作成USB转φ3.5mm二芯连接线,使风扇电源插座与φ3.5mm电源插头的正负极性保持一致,并在电源连接线处串入一只500mA的保险丝以防短路损坏USB端口。测量此风扇电流仅为72mA,风扇因为降压使用转动噪声很小。最后在框架的底部安装四个高度为1cm的橡胶垫脚,一是为防止光滑的框架和桌面发生位移,二是使散热风扇与桌面保持一定的空间高度,可以吸入空气排风散热。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 第3篇

热管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导热元件,具有较大的传热能力和较大的等温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热管的发展目前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热管所用流体的介质的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缺乏更有效的流体介质。而纳米流体由于在基液中加入了纳米颗粒,使其在传热时可发生一系列的作用,使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大大增强。本文考虑到两者各自的优势,将热管与纳米流体结合起来,使热管的导热能力增强,并针对笔记本电脑设计一款纳米流体介质热管散热器,经过计算,可以确定该散热器能够使笔记本电脑在更小的空间、更低的温差下进行热量的发散,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1 热管及纳米流体简介

热管是一种传热性极好的人工构件,常用的热管由三部分组成:主体为一根封闭的金属管(管壳),内部空腔内有少量工作介质(工作液)和毛细结构(管芯),管内的空气及其他杂物必须排除在外。结构如图1。

其工作过程为:蒸发段位于热源之上,其内部的工作液受热蒸发汽化,吸收热量,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经由绝热段流向冷凝段,蒸汽在冷凝段冷凝,放出热量,然后借助重力流回蒸发段,如此反复循环。若热管水平放置,则液体可沿附着在热管内壁的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冷凝段外部的翅片可以加强冷凝段与外部的对流换热。由于热管独特的热传递方式,其具有很多优点,包括较大的传热能力、较高的等温性、具有热流密度可变换的能力、恒温特性、热流方向的可逆性、热流密度可变性、环境适应性等,热管在生产与生活中广泛应用。

纳米流体是指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级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粒子,形成的一类新的传热冷却工质。自从纳米流体的概念提出后,国内外的学者对纳米流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例如,在乙二醇中加入体积分数仅为0.3%、尺寸为l0nm的Cu粒子,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可提高40%;在石蜡油中加入体积分数仅为1%的纳米碳管,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150%。美国Argonne实验室的Lee等已尝试用纳米流体和微型换热器构成高效冷却系统,用于解决在高强度X射线作用下晶体硅镜片的散热问题,该系统的冷却强度可达到30MW/m 2。这些都显示了纳米流体在强化传热方面的巨大潜力。在上述基础上,可以预见,若将热管与纳米流体结合起来,即用纳米流体作为热管的工作介质,必将使热管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成为一种性能更加优越的新型热管。

2 散热器设计

2.1 散热器工况

经测量,笔记本CPU及其南北桥的散热空间大约为1006015mm的空间,本论文设计的纳米流体介质热管散热器的体积将会控制在此范围内。笔记本电脑拟采用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T7400,性能完全能够满足目前笔记本电脑的大多数用途,加上笔记本电脑主板供电部分南北桥的功率,并考虑CPU发热突然增大的意外情况,我们假设热管散热器的散热功率至少为50W。根据查阅的文献,电子芯片正常工作的温度约为80℃,为了突出纳米流体热管散热器能够在低温差下进行热传导的优势,我们假定CPU正常工作温度为60℃,周围环境的温度则以夏天时的较高气温40℃为设计参数。

2.2 热管设计计算

因为热管散热器的工作空间很小,导致热管的尺寸很小,若设置吸液蕊将会大大增加散热器的体积与重量,综合考虑笔记本散热器的工况,选用重力热管即热虹吸管作为热管的构造形式。纳米流体介质热管的设计与常规热管基本一致,在常规热管的设计基础上,将热管的传热能力增大一定的比列即可。

2.2.1 工作液体的选择

因本热管的工作温度为60℃,即333K,根据工作液体选择原则,可选择水作为纳米流体的基液,纳米颗粒可选择Fe 3O 4纳米颗粒。

2.2.2 管壳材料的选择

管壳材料首先应满足与工作液体的相容性要求,除此之外,壳体材料还应满足在工作温度下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还应考虑经济性和材料的来源。考虑以上因素,我们选择铜作为管壳材料,其导热系数较高,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易加工,且价格经济,常用于小型热管的制作中。

2.2.3 管径设计计算

管径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管内的蒸汽速度不超过一定的极限值。这个极限值就是在蒸汽通道中最大的马赫数不超过0.2。根据公式:

算得d v=3.0410-4mm,即只要热管的蒸汽腔直径大于0.304mm,就不会出现声速极限。

综合考虑散热能力和热管的体积,取热管内径di=2.5mm。

2.2.4 端盖和吸液蕊

因管径只有3mm,热管两端密封时可采用旋压,因此不必考虑端盖校核。本热管属于重力热管,仅靠重力实现液体的回流,不必设置吸液蕊。

2.2.5 充液量

根据大量的实验测量,选择最佳充液量为20%。

2.3 热管传热极限计算

单根热管尺寸如图2所示。

携带极限:

连续流动极限:

随着热管尺寸的减小,蒸汽在热管内失去连续流动的特性,达到连续流动极限。在管径3mm的情况下,水的转化温度低于零度,因此,本热管不存在连续流动极限。

根据以上公式算得三个传热极限分别为12.6W、207.9W、1 681.1W,可知此热管的传热量受携带极限的限制,最大为12.6W。

3 散热器冷却能力计算

3.1 热管根数计算

根据计算得知,单根热管的传热量最大为12.6W,而CPU及主板供电部分的发热量为50W,理论上4根热管组成的散热器就可以达到要求。为了有较多的裕量,散热器拟采用8根热管,其热管的散热量就可以达到812.6=100.8W。

将热管制作成U型,8根热管并排组成散热器。为了制作和计算的简化,散热器的蒸发段底座和翅片均采用与热管一致的铜材。

3.2 热管排列方式

根据CPU的大小及散热空间来进行设计。CPU的尺寸为3030mm,为了便于组装,将8根热管在CPU宽度方向上均匀排布。

3.3 蒸发腔设计

同样采用铜为材料,其左视图如下,热管与蒸发腔的连接采用焊接。

3.4 翅片设计

为了在较小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翅片冷却面积,设计翅片厚度为0.1mm,间距为0.5mm,翅片高度为13mm,使其均匀排布在冷却段上。加工方法可采用将翅片一起按照热管的排列及大小进行钻孔,再将热管穿过,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翅片进行固定,散热空间完全满足此散热器的大小。

3.5 散热器热阻估算

总的传热系数为:

计算得总的传热功率为Q=68.93W。

此值为常规热管的传热能力,本热管采用纳米流体介质,根据其他学者的实验研究,其传热系数可提高47%~96%,轴向热流率可提高7.6%~15%。保守估计,可提高散热器传热能力的40%,即达到68.931.4=96.5W,完全满足笔记本散热的要求。

4 总结

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大多数已经能够满足要求,但相信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不断提高,其发热量将会日益增大;且为了发挥笔记本电脑轻便易携带的优势,不可能为其预留较大的散热空间,使散热很有可能成为笔记本电脑发展的瓶颈。

本设计是在较小的散热空间内,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一款散热器。将常规热管和纳米流体进行结合,经过计算,能够在允许的空间内,保持笔记本电脑正常的工作温度。纳米流体介质热管散热器的制造简单,成本较低,在笔记本电脑散热方面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将热管与纳米流体进行结合为笔记本电脑设计散热器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本设计所进行的计算中,大多数是依据常规热管的设计进行的,缺少参考数据,且属于纯理论设计,缺乏理性参考资料,因此难免存在偏差和不足。例如热管封头强度的计算,因考虑到采用旋压的加工方法,且压力较小,就没有进行强度校核;还有热管冷凝极限的计算,按照分类,本热管应属于常温热管,但因缺少计算公式,本设计是按照低温热管的计算进行的;还有冷凝段强制对流的空气与散热片之间的传热系数,同样依据经验公式进行。期望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试验,使计算结果进一步精确化,并能真正地将散热器制作出来,进行实际测量,使其能够真正应用。

参考文献

[1]庄骏,张红.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殷际英.一种热管式CPU芯片散热器的原理结构设计[J].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2004,1:105-107.

[3]邵建中.一种微型热管的制作和性能[J].真空电子技术,1997,6:46-50.

缓解笔记本散热压力 第4篇

从底盖着手加装铜箔

笔记本内部芯片的热量,会通过覆盖其上的金属片经由热管传导至散热鳍片,最终由散热风扇排出体外。如果我们可以增加散热片的面积,无疑就是提高散热效率的捷径之一。

在淘宝上我们可以轻松购买到厚度不等的铜箔。将笔记本的底盖拆下,将铜箔贴在对应散热片和热管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期间我们需要对铜箔进行剪裁,就是预留出底盖内部散热孔以及螺丝栓的位置。

最后,我们还需购买绝缘的固态硅脂垫片,将其贴在铜箔与笔记本内的散热片或热管对应的位置上。如此一来,当芯片发热时热量除了走固有的散热通道外,还会通过固态硅脂垫片传导至贴在底盖内部的铜箔之上,相当于大幅增加了散热片的面积。如果笔记本的底盖是金属材质的,效果会更明显。

替换全金属底盖

笔记本散热器的作用 第5篇

首先对于笔记本散热器材料来讲,金属材料制作的散热器散热要比塑料的好,根据笔记本散热方式来讲,一般底座式笔记本散热器一般采用USB供电,电压一般为5V,马达转动的功率很有限,因此散热方面比较一般,适合笔记本发热不是很大的本本爱好者使用。对于笔记本的辅助散热器来说抽风式就是对着笔记本散热口进行抽风,好像是吸尘器那样,把笔记本内部热量加速排出,不仅仅是CPU降温,连内存、显卡、硬盘温度都显著降低,键盘的也没有那么烫手了,因此比较适合笔记本散热不是很好,或者经常玩游戏的朋友推荐。

笔记本散热器怎么用_笔记本知识 第6篇

一、降温原理

普通托架式散热器只能降低底部温度,对于笔记本内部cpu、主板却是无能为力,抽风式散热器可以通过抽风在笔记本内部形成内外空气循环,有效降低温度。

二、降温效果

使用抽风式散热器可以迅速降低笔记本温度,根据笔者使用经验来看,可以降低温度20度左右。

三、组件配置

主散热器、托垫、防滑垫、皮套口、电源线,如图所示。

四、安装完成

只要把散热器抽风口对准笔记本出风口,托垫置于笔记本下方,用力贴紧即可。

五、注意事项

一定注意抽风口要与出风口贴近,要选择合适大小的皮套口,贴得越紧,效果越好。

拓展阅读:笔记本散热器注意事项

1.散热器材质决定成败

最近两年,笔记本散热器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不过随之出现的,也是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所以在选购时,最应该注重的就是笔记本散热器的材质。目前来看,杂牌产品通常采用塑料材料,不但导热能力差,而且外形设计也不太合理。相对来说,名牌产品都会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铝合金,其散热效果是令人满意的。除此之外,在选购时还应该注意散热器的边缘是否光滑,散热器的表面是否采用了防滑设计。否则要是把手划伤了,或者笔记本从散热器上“速滑”下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2.散热器风扇真的很烦

笔记本散热器通常采用双风扇设计或三风扇设计,其散热效果主要是由风扇所产生的气流所决定的,而不是风扇的数量。所以在选购笔记本散热器的时候,不可盲目的迷信三风扇设计,有时候还是双风扇设计更为优秀。最理想的方案就是拿着自己的笔记本亲自体验一下,这样才能买到最适合的产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双风扇设计之所以会有更强的散热效果,是由于提高了风扇转速才实现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明显的噪音。所以本本用户在选购时,一定要特别留意散热器的噪音问题。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没有明显噪音,才适合本本用户购买!

3.散热器外部供电更灵活

大多数笔记本散热器都会采用USB供电,这样的设计还是非常方便的。不过如果在使用电池时用USB供电就有可能会造成笔记本供电不足导致笔记本续航时间缩短,或者占用了宝贵的USB接口,无法连接其他设备。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最好还是购买同时具备外置电源供电的笔记本散热器。这样一来,在有外置电源或不需要连接多个USB设备时,就使用USB供电,而在笔记本进行大负荷工作或需要连接多个USB设备时,则使用外置电源供电。不但使用更为灵活,也不至于影响到其他USB设备的使用。

4. 可调速散热器更超值

风扇的噪音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可以通过降低转速来降低噪音。在天气并不太热的日子里,具备调速功能的笔记本散热器更值得青睐。目前来看,笔记本散热器的风扇通常具备高、中、低挡三级调速。就像是电风扇那样,随着温度的不同而进行调节。所在选购笔记本散热器时,要尽量购买具备调速功能的产品。除此之外,具备了软件控制和自动监控的笔记本散热器,也可以多考虑。

5.选排风口散热器要慎重

除了底座式散热器之外,市场上还出现了PC卡式散热器。这种散热器可直接插入笔记本的PC卡插槽内,利用风扇转动向外抽风,以达到笔记本快速降温的目的。不过,由于内部设计的不同,这种散热器并不是适合所有笔记本。如果强行使用,就会扰乱内部的空气对流,造成笔记本内部的高烧不断,所以这种散热器只有杂牌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外形与它类似的排风口散热器,这种散热器也是向外抽风,不过是安装在笔记本的排风口,因此,抽风方向能够与笔记本内部空气流动的方向一致,所以可以考虑。

6.“增高”本本也能改善散热

笔记本之所以需要散热器,主要还是因为底部空气流通不畅所造成的。所以市场上还有一种笔记本脚垫,同样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散热器。在使用了脚垫之后,笔记本就实现了“增高”,距离桌面的距离也就大了很多。底部空气更容易流通,散热问题也就得到了一定解决。

笔记本散热 第7篇

CPU发热量和运行电压是正相关的,一般来说同一个CPU在越高的电压下工作,发出的热量也越大。所以人工调低CPU的工作电压可以有效地降低CPU的发热量——特别是满载发热量,而在调低电压的同时又保持原有的工作频率,就保证了CPU的性能不会降低。这就是RMClock的作用.RMClock几乎是个天生的绿色软件,不需要安装,下载后解压就可以使用(当然,由于RMClock是应当设置为启动时自动加载的,所以最好解压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再运行)。第一次打开RMClock,会看到如下界面:

首先不要干任何事情先转到高级设定页面,把“CPU类型选择”设置为“移动版”:

然后会弹出如下窗口要求重启:别慌着点“否”,这里的重启指的是重启RMClock这个程序,点“是”就好。

如果已经点了“否”也没关系,可以手动重启RMClock: 重启完后,正式工作就可以开始了,首先转到方案页面 这是我的T9550的现用电压

当前选项是指现在应用这些设置,启动是指开机就用现在的配置.确保机器稳定了,在把启动改为按需配置性能.这个界面就是设置CPU工作电压的了,其中FID是CPU动态调频的倍频,VID则是各个倍频对应的电压。

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修改VID,把它降低。如果勾选了“自动调整中间VIDs”,那么只需要设置“Normal”的第一个VID和最后一个VID,软件就会自动以等差数列设置中间的VID。注意SuperLFM和IDA是独立的,他们的VID不会影响到“Normal”的VID自动设置。

我们最想降低的是CPU满载运行时的发热量,所以建议只将最后一个“Normal”项的VID调低,让软件自动设置中间VID。

那么问题来了,调低多少?

这个问题我们最后再说,现在我们不妨试探性地将最后一个VID降低0.025看看效果。(请根据你自己CPU的选项选择比默认设置低0.025的一档,不要照搬上图。)

IDA是用来超倍频的,一般来说CPU都锁了频,这个选项不会有作用,不过由于某些软件上的瑕疵,建议还是把IDA前面的勾点掉,不然可能导致蓝屏。

设置完后点击应用,这样就好了么?不,还没完。选点一个你看着顺眼的方案名称,我点的是“按需配置性能”:

把“使用P-state转换”和对应方框里的勾勾都点上。注意,如果上一步把“IDA”给点掉了的话这里的“IDA”前面的方框应该是灰色无法勾选的。完成后依然点应用。

然后再回到“方案”页面,在“当前”中选择你刚才设置的方案。

注意:一定要选择“当前”并且让“启动”保留为“不管理”。因为还没有经过测试是不能肯定刚刚设置完的方案是否能稳定工作的,如果将不能稳定工作的方案设置到“启动”里,那么可能会导致开机一自动加载RMClock就蓝屏,只能到安全模式里才能调回来。只有在完全测试肯定该方案是可以稳定工作不会蓝屏了以后才能将它设置到“启动”里。

选好以后点击应用。这样就完成了整个设置过程。之后可以转到“监控”页面监控CPU状态,并打开Everest等软件开始拷机,测试降压以后的CPU稳定性。

稳定性标准很简单:不蓝屏的就是稳定的。

只调了最高倍频的VID的话基本只要测试满负载拷机时的稳定性就好了,如果还调了最低VID或者想更确定一些的话还要测试较高低负载状态互相转换时的稳定性,方法也很简单,频繁地开始/停止Everest的拷机即可。

想进一步提高状态转换的稳定性的话,到“管理”页面将“P-state转换方法”设置为“仅执行单步跃迁”。(毕竟嘛,“稳定就是一切”^ ^)

好,现在回过头来讲讲上面那个VID的值是怎么选的。

这个值是试出来的。依然以我的T9550作为例子,默认是1.175V,我先降到1.150V,开Everest拷机3分钟,没出问题,好再降,1.125V,烤,没问题,再降……一直降到1.025V,终于,华丽的,蓝屏了……

重启,重新打开RMClock,设置到没蓝屏的最低电压:1.0250V,打开拷机软件进行长时间拷机。没问题,再开个大型游戏跑两个小时,依然没问题。Oh yeah!1.0250V就是咱的真命天子了。

如果这个过程中又蓝屏了……算你倒霉,再调高点再试试吧。

确定了稳定的最低电压以后,就可以执行最后一个步骤了:将对应方案设置到RMClock“方案”页面的“启动”里。然后别忘了到“设定”页面把“

随Windows自动运行”的勾打上。启动方式随你喜欢,“由启动注册键”的话不会再开始菜单的“启动”里增加快捷方式,反之则会。最最最最后,关于CPU降压运行的安全性问题

首先,厚颜无耻的,以一个使用多年电脑玩超频的我来说,在我的经验范围内,我无法想象降低CPU的工作电压会对CPU造成任何硬件上的伤害。换句简单的话说,以咱的专业水平来看,对CPU降压运行是不可能把CPU给弄坏的。

网上有人说CPU功率一定,降压会导致CPU电流变大容易烧坏是彻底的脑残说法。按照这种无脑的说法CPU没上电的时候电流是无限大的,咱一关机CPU就应该爆了。

那么CPU降压运行牺牲的是什么呢?稳定性,马儿吃得不饱,拉车的时候可能就会站不稳了,CPU也一样,电压太低的话,频率性能可能就会不稳定,具体表现就是上面所说的,蓝屏。而上面我说的那个过程就是找出让CPU吃个半饱又能稳稳地拉得动车的方法。

不过还是得说,以上关于CPU降压安全性问题的说明仅供参考,阅者自行判断,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呵呵,这文章大多数文字不是我所写,是转本友会:yym514兄弟的.略有改动,图片都是自己的.推荐一款散热硅脂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0d543f273a0c71da3fc5a4eaa9de0e51.htm 7783.效果很好.这样弄下来基本你的本本能降温5-10度没问题的.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无图无真相,我做了我的T9550的标准电压1.175和1.025V的温度对比图.这是1.025EVE满载压力17分钟的测试,这是标准电压,1.175V的EVE压力测试温度呃,不到10分钟最高温度已经74度了.温度降了很多吧.嘿嘿

发现在WIN7 电源模式为平衡模式的时候CPU的电压会偶尔跳到1.1375.解决方法:转到按需配置性能

自己设置一个电源模式然后点击任务栏位置电源按钮

还有一个CPU减负功能,可以在一些不需要很大频率的程序强制降频,和speedstep功能差不多.01减负是12.5,意思就是保持CPU当前频率的12.5%,底下以此类推.关于RMClock的下载,同学们都会百度吧?搜索一下就可以了2.53绿色汉化版或者更新的版本都行,WIN7的话要搜索WIN7 RMClock汉化版即可.欢迎大家分享,有什么好的软件的使用经验欢迎交流哈.有些朋友怕减压会对CPU造成损害,我也懒得打字转一些文字给大家看一下吧 文章原地址http://bbs.colorful.cn/forum/24775fa2-dafe-4c7b-93a4-835ff1010f16/Board/97e6593d-3918-49d8-b6d6-27369bdf8843/Thread/cf061151-7b60-43de-8ebc-475a4056eb69.aspx 关于降低CPU工作电压的利弊之我见(ZT)一,首先我先介绍我认为测试整部PC稳定性最可靠的方法---游戏(当然不是空当接龙和纸牌那些啦),我认为,能连续两个小时不间断的玩CS,极品飞车7,NBA或者FIFA 等等那些稍微大型的3D游戏,其间没出错,就可以认定是稳定的了,当然如果你是有米一族,用孤岛惊魂或者天堂2测试,我也不反对

二,对于CPU降压的注意问题,还是那句---稳定!只要能稳定,即使你的U工作在1V也是没问题的(不过现在的U好象不太可能,未来的奔腾5可能有这么低)

三,关于有网友用 人吃不饱没力气来形容CPU的低工作电压的害处,我认为是比喻不恰当的,人体不同于PC,人体靠吸收食物的营养来换取能量,而PC只要是没有电,马上就不会工作了,人不吃食物还能撑个三四天的而且只要是供电不足,PC马上就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例如蓝屏,黑屏,重启等等

四,CPU最低的稳定工作电压究竟是多少?这个问题我看连intel和AMD的工程师都没办法回答你,即使是intel和AMD,他们在制造CPU的过程中,还是没有办法100%控制良品率,即使是良品,也没办法100%控制CPU的实际工作频率和实际工作电压,他们只是通过简单的测试,把CPU的频率和电压定了下来,然后就分等级,分不同价钱推出市场,我们DIYER正是钻着这个空子,所以才造就了那么多的超频王,低电王。

五,那为什么各个CPU,即使是同一批次出厂的同一型号的CPU,能降低的最低稳定电压都不同呢?这个情况和超频的原理是一样的---每个U都有个体差异,同一批次出厂的同一型号的CPU,有的U能超50%以上,有的U连提升个20MHZ都不行(我见过,而且不少,我这里说的是外频),广东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六,比方说,一个人,你单凭外表就能看得出他每餐要吃多少碗饭吗?不能吧,CPU也一样,很多网友一见 别人用低于默认电压工作,就说一定会有害处,单单凭着初中物理的知识---P(功率)=U(电压)*I(电流),他们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额定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上面说了,无论intel还是AMD,他们都不能控制一个CPU能以他们设定的频率和电压工作,当然也就没办法控制额定功率了,intel和AMD发布的各种类型CPU的功率,你以为100%准确吗?实际的误差非常大。再回到吃饭问题,一个人吃两碗饭就能饱,他吃三碗饭也一样是饱,但是他平时就吃三碗饭,所以平时的人认为他要吃三碗才饱,这就是错的了。同样道理,intel和AMD在定电压的时候,是全部CPU都能以这个电压工作正常,才定这个电压为默认标准电压,也就是说,有的CPU能以更低的电压运行正常,而有的就不能再低。这就是个体差异了。

所以,降电压只要降得稳定就行了,一旦CPU供电不足,自然它就会罢工(蓝屏,黑屏,重启等等)的了,如果它不罢工运行正常,说明电压足够供应了,也就是稳定了,当然如果你的CPU工作不稳定,还长期用不稳定的电压运行,这对CPU就100%有伤害了,而且伤害的程度很大,比超频的寿命会更短。

大家减电压的时候最好是从最高电压减少0.0125一个档次,别一下子从1.1375减到1.0,那样铁定要蓝屏或从启的.专门找了篇很专业的文章给大家看

文章原地址:http://hi.baidu.com/hzjppkk/blog/item/3d602424f19ae220d5074260.html 降压使用对CPU没有危害 2010-01-22 23:20 一直在考虑CPU降压加速电子迁移的问题,电子迁移(电迁徙)即电子不断同方向运动,并会对对铝原子进行冲击,造成铝原子逐渐移动而造成导体自身的不断损耗。电子迁移与电流I与温度T有关。

当时想法:假设CPU工作功率P不变,在电压V减小的同时电流I会相应增大,电子迁移加剧,CPU杯具进行中。

现在所有CPU的芯片都是由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制成。CMOS电路的动态功耗计算公式如下: P=C×(V~2)×f C是电容负载,V是电源电压,f则是开关频率。

假设一块额定频率为1GHz、额定电压为1.5V的CPU其动态功耗为P0。经过超频以后,工作电压加压到1.65V,稳定运行在 1.3GHz,此时其动态功耗为P1。因为CPU制成以后,其电容值C也就基本固定,可以看作常量,也就是说超频前后的电容值C相等。可以得到: P0 = 1.5×1.5×1×C = 2.25C(W)P1 = 1.65×1.65×1.3×C = 3.54C(W)

以上是加压超频的,如果降压超呢?

也就是说开关频率上了,电压下了,功率可能不变,但相比加压超频省电不少,但是CPU的温度的确下来了。

以下是转自“福音主义”的内容

电子迁移现象是始终存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里的一种物理现象。在电流加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剧烈一些,如果电流太大了 就好比洪水决堤--“河道”也就是电路就被损坏了!

那为什么电子迁移现象总跟“热”联系起来呢?那是因为“热” 能加剧原子的微观热运动,所以能够加剧电子迁移的程度。而且,集成电路中电流大的时候,总会很热!

所以,电流大和温度高是造成致命性的电子迁移的根源,而这两个 根源的实质是统一的,电流大自然会导致温度升高!电流小发热自 然就小了!

但是,一说到到电流大导致温度升高,有些人就想到了 P=I*I*R!这个公式是不能用在cpu上的,因为cpu的功耗P不是I和R的函数,而是电压V的函数!所以有些人说“cpu的电压虽然降低了,但是 总功率是不变的!”这句话就错了!!这就是我说有些人用初 中思维看问题的原因。

对不起,我说话又拽起来了,网络文字吗,请大家不要太较真~~ 言归正传!让我来说说,cpu为什么不是电阻丝!

大家知道,现在cpu采用的都是CMOS电路,CMOS电路是一种互补逻 辑电路,它的功率由三部分组成!P= Ps + Pt + Pc Ps:静态功耗 Pt:顺态功耗 Pc:电容充电功耗

以CMOS电路中最基本的反向器为例,因为反向器正好一个P管一个N管,是最基本的互补逻辑。其中: Ps=Ios*Vdd Pt≈1/2*(tr+tf)*It-max*Vdd*fc Pc=Cl*fc*Vdd*Vdd 我们看这三个公式,其他的我不想解释,学过半导体物理的人,一看 便知,大家只要注意三个公式里的Vdd就行了,可见Vdd一减小,功耗 全部降低,总功率也就降低了~~ 呵呵~~所以说降低电压肯定会降低功率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简单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电压降低后 cpu温度会 下降,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那功率降低了,发热也减小了,前面也说了,发热与电流是统一的引起 电子迁移加剧的根源,所以电子迁移作用自然会减弱。

所以,降低电压是不会引起电子迁移现象加剧的!那怎么能损害cpu呢? 除非,还有什么其他因素会损害cpu,那我目前就不了解了~~~

再说的细致一点,还是看那三个公式,除了静态功耗外,其他两个公式 都有一个因子-fc。这个就是频率,为什么功耗中会有频率这个因子呢? 那就得说说CMOS的工作原理,传统的CMOS电路功耗主要来自于Pt和Pc两 部分,近年来ULSI(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才是Ps也重要起来!

而Pt一直作为IC最重要的功耗来源,只在CMOS电路逻辑翻转时才会产生,tr 和tf就表示逻辑翻转的速度。所以cpu的电流大小可以说是由cpu的运行 频率和cpu中参与运算的晶体管数量成正比的,所以cpu不是电阻丝,它的电流绝对不是单纯由欧姆定律决定的!!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 第8篇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却日渐枯竭。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和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积极寻找节能新技术就成了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样的需求压力之下,太阳能温差发电因为其绿色环保,可再生无公害,且设备及系统结构简单小型,使用寿命长、适应性强、具广阔的发展研究潜力前景等优点备受关注。以及考虑到笔记本电脑自身散热差,热量浪费这一现实,我们意在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上通过添加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来实现将太阳能和温度差转化为电能进而被散热器所使用,基于温差太阳能互补发电技术的笔记本散热器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2散热器原理及结构分析

散热器总体装置包括四个部分:温差发电部分,太阳能发电部分,蓄电池部分,系统控制部分。温差发电部分主要由半导体发电芯片组成;太阳能发电部分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构成;系统控制含有位置控开关,手动开关,电源指示灯芯片,蜂鸣器;蓄电池部分由稳压模块和蓄电池组成。蓄电池供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温差发电模块供给,太阳能电池板供给以及室内民用电供给。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和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电压不稳定,所以在蓄电池充电端的太阳能电路和温差发电电路的接入部分共用一个稳压模块。散热器风扇电源由蓄电池供给。

2.1温差发电部分

温差发电主要是利用半导体温差模块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人们发现将两种半导体结合,并使之一端处于高温状态(热端),而另一端开路并且处于低温状态(冷端)。半导体温差发电要利用其冷端和热端的温差来产生电,因此如何获得热源以及如何降低冷端的温度是至关重要的。热端紧贴电脑下部最热的地方(不同电脑CPU位置不同,所以温差发电片位置可以调动)。冷端贴有铝制散热片以进行良好的散热保证温差发电片两端的温差达到发电要求,同时散热风扇气流首先吹过铝制散热片以更好地增加冷端和热端的温差。温差发电的电压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差发电片所产生的电流经过稳压模块进入蓄电池并不直接供电给散热风扇,以保证散热风扇的正常运作和使用寿命。采用单个温差发电的输出电压在4 V~7 V,采用3~5个温差发电片并联工作可以保证一定量的电流供给。

2.2太阳能发电部分

太阳能发电部分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较长的电线构成(本模块为可拆卸部分)。太阳能发电模块主要是用于在电源缺少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电源补充以及绿色节能。电脑在室内使用时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于室外对蓄电池进行电能补充使用以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在野外使用电脑时可用于电脑散热器的紧急补充电源,尽可能地保证电脑散热器的散热功能效果。同时在蓄电池的出口处设有USB电源接口,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共同组成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应急电源。

2.3蓄电池部分

蓄电池部分由稳压模块和蓄电池组成。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和温差发电片所产生的电流的电压不稳定,稳压模块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和温差发电片所产生的电压不稳定的电流进行整流稳压成为稍微高于5 V的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蓄电池电源包括有稳压模块所供给的电流和用USB接口从室内电源或是电脑上获得的电流。在蓄电池的出口接有USB接口与太阳能电池板构成5 V应急电源。

2.4系统控制部分

系统控制由位置开关,手动开关,两个开关构成,电脑放置到散热器上时接通位置开关。散热风扇运转为电脑进行散热处理。手动开关控制电池的充电防止电池长时间的充电造成电池损坏,电池的电量的多少由电池的指示灯进行提示同时当电位过低时有蜂鸣器进行电位过低的报警,提示使用者为散热器的蓄电池进行电流补充。

3散热器结构特点

该散热器具有以下特点: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和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能提供能量,利用3~5片温差发电模块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体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理念。太阳能电池板在使用时可以达到比温差发电片更好的节能效果,也是国家在大力支持的能源获得方式之一,同时在野外等电源紧缺的情况下可作为手机等设备的应急电源。该装置有充电开关防止太阳能电池板或是温差发电片以及USB电源对电池的过充造成不必要的电池损害,电源指示灯能更好地提示蓄电池的电量的多少,蜂鸣器可以提示蓄电池的电位过低情况防止过度放电损坏电池也保证散热器的正常运转,电路的大部分元件采用贴片封装,使装置简洁美观。

4结束语

目前开发的温差发电片的效率普遍较低,其应用也受到相应的限制。通过将温差发电与其他材料能源相结合,另辟一条路径获得更好的发电效果是温差发电系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通过对热电转换材料的深入研究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提高热电性能,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转换效率是温差发电技术的核心。太阳能温差发电与笔记本散热器有机结合,不但节约了资源而且保护了环境。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它的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罗运俊,陶桢.太阳热水器及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防止笔记本死机 先从散热开始 第9篇

一、笔记本热量的产生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本的热量来自于哪里,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中的热源主要有CPU、显卡、硬盘、内存条、显示屏等几部分。

CPU是产生笔记本热量的源头,它的发热量直接影响着笔记本表面的温度,影响着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笔记本电脑专用的移动版CPU是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点量身定做的,相对台式机CPU而言,移动版CPU功耗更低、发热量更小,一般具有自动降频及节电技术,能保证机器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更稳定。很多笔记本的CPU处理器的电力消耗都超过了20W,虽然有很多技术使得整个笔记本的平均能量消耗很低,但是在使用时的峰值仍然很高,超过30W的大有机在。这些消耗掉的能量不少都将变成热量散发出来。虽然CPU是笔记本电脑热量的源头,事实上CPU所散发的热量仅占内部整体发热量的7%左右。之所以强调处理器的散热方式是因为它是一个集中散热的产品,如果CPU的散热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CPU烧毁,所以我们将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性能好坏集中在它上。

显卡的热量也占了不小的比例,早期的显卡热量不是很大,不过现在很多高端机器经常配置ATI Mobility 2400或GeForce 8400M GS这样的独立显卡,耗电量比较大,发热量的增加更是一日千里,不容小觑。图形处理芯片制造商也在通过良好的设计来努力降低他们的产品的耗电量。不要小看小小的显卡,如果散热不及时,也会导致显卡内核烧毁,一般CPU坏了还有机会更换,如果显存或者显卡核心坏了的话,就没办法了。

笔记本电脑的硬盘结构非常紧凑,散热条件比台式机硬盘更加恶劣。随着硬盘转速的进一步提高,硬盘的发热量也增加不少,硬盘驱动器的功耗主要是受转轴马达设计和转盘等因素的影响。

笔记本屏幕在笔记本系统中所消耗的电能占了总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合理降低显示屏的亮度及刷新率可以有效降低耗电量。发热大户当然还有主板芯片、内存等,发热量不高才怪呢。

二、散热措施

一般,厂家会采取以下措施给笔记本散热:

1.散热板

这是一种基本的散热方法。一般来说,散热板面积越大,传导效率越高,就越能有效散发热量。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在主机板的底部和上部各配一块金属散热板;在CPU的位置,有协助散热的系统,以释放CPU产生的热量。另外,和散热板结合使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技术,是在键盘的下方放一块尺寸和键盘基本相同的薄散热铝板,在铝板上附有一根高导热率的铜导管,它可以将笔记本电脑内部主要发热区域的热量均匀散布到整个铝板上,并通过散热孔将热量散布到电脑外。

2.风扇散热

风扇散热也是笔记本电脑采用的基本散热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大多数的厂商都采用了这种散热。风扇分为轴向型风扇和辐射型风扇两种。一般来说,轴向型风扇,成本较低,风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不过占用的体积比较大,无法将笔记本做得很薄。另一种辐射型风扇叶片很薄,气流方向很好,无涡流,占用体积较小,不过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大多数笔记本普遍采用,主要是考虑到减小笔记本的体积。一般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风扇都会备有低风量和高风量两个档,通常风扇的速度是从CPU上的探针温度而决定的。

3.散热孔

散热孔散热最早被用在一些大尺寸的笔记本上,因为大体积笔记本不会被经常移动,在机器的四周和底部的支脚处开设大量的散热孔,机器内的热量可通过这些散热孔散布到周围空气中。与散热孔散热的方式相配合,有的笔记本电脑内部还采用一些特殊的风道导流设计,利用散热孔位置与内部结构布局形成更好的空气流通环境,以加强散热。

4.键盘对流散热

键盘对流散热现在采用得最多的是在轻薄笔记本上,我们知道,这类笔记本电脑体积很薄,当把键盘装到主机板上方时,正好可以利用键盘底部将CPU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热量经由按键孔排出,当热空气从按键孔排出时,冷空气就从按键孔流入,以取代热空气。由此可以看出,键盘对流散热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和环境,而且颇为有效。也许你还没有想到,连键盘也是一个散热的窗口,你在敲键盘的时候,冷热空气的交换就在你的一敲一击中完成了。

5.散热管技术

散热管技术最早是由IBM提出的一种很有效的散热技术,现在已经成熟地运用在各种笔记本上。这种技术取自一些DIY“发烧友”超频CPU时所采用的装备。散热管是新型的散热装置,内有纤维和水,管内抽光空气后,一端贴近CPU,另一端则远离CPU。它的工作原理是在真空状态下,水的沸点很低。如果在管子的一端加热,水就会蒸发,将热带到另一端,水冷却后再流回去,如此反复,热量就不断移动,和冷气机的工作原理类似。散热管的优点是没有移动式的零件,全部零件都完全密封在内,不必消耗电池,同时可以长时间有效。

6.智能温控系统

这一散热手段最早是华硕设计出来使用在台式机主板上的,现在被很多厂商大规模使用,其主要工作原理是主板会通过当前处理器来判定电脑的系统温度,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风扇会自动打开;如果系统温度继续升高时,CPU的工作频率将降到额定频率的1/N;如果系统温度降回到标定温度时,CPU的工作频率恢复为额定工作频率;系统温度若继续下降到安全范围,风扇则自动关闭。这种智能温控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笔记本电脑散热,而且使整个系统会变得更加可靠、寿命也更长,同时还可以节省机器用电、有效降低噪音。

7.采用特殊材料散热

使用导热性好的特殊材料(如镁铝合金、碳纤维等)制造外壳也不失为解决笔记本电脑散热问题的有效办法,这些特殊材料制作的外壳热传导率远优于工程塑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散热扇和散热窗的数量,减少体积和重量,降低功耗和成本。现在大部分厂商的中高端产品都采用这种技术。

8.金属框架

最后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一模式散热,利用的是有些笔记本配备的“镁铝合金框架”,这种超轻量、高刚性合金框架的热传导率很高,它能在系统一般运转及待命状态下自然散热,省去风扇运转造成的电力损耗及噪音,同时也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笔记本电脑的内部构架更接近主机的发热源,因此采用新型的高导热率金属材料做笔记本电脑的构架算是真正“由内而外”的散热。一般这样的散热方式会出现在超轻薄笔记本或是UMPC上。

一台笔记本的散热不会只采取一种散热方式,通常是多种技术的结合。

三、做好笔记本的散热

1.对电脑进行适当的设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首先是利用相应软件解决散热问题,如使用降温软件来降低CPU的温度,像CPUCool、CpuIdle和CPU降温圣手,三款都是不错的散热软件。

其次,设置合理的电源管理方式。现在使用Windows XP系统的占多数,系统本身也已经整合了CPU的节能指令。在WINDOWS的控制面板中可以对电源管理程序进行设置,我们一般可以设置为“便携/袖珍式”。在使用AC适配器或电池供电时关闭显示器、和系统等待的时间等。这点对硬件很有好处。当然现在很多笔记本厂商针对自己的笔记本产品,提供了一些更加专业的电源管理软件,在配合各自的笔记本使用的时候,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再次,可以将笔记本暂时不使用的设备和端口,例如根本不常用的并口、串口、PCMCIA、红外线端口以及IEEE1394接口等通通关闭。否则这些东东会占用系统资源,其次也需要耗费电能,对笔记本而言则是能省就省。

然后可以选择关闭不必要的应用程序,也可以部分地降低能量的消耗。同时利用一些系统优化工具把一些可有可无的系统服务以及启动项一并干掉,将光驱中暂时不使用的光盘及时取出,以免多次读取,增加能耗。

2.购买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散热产品

现在市场上的笔记本散热产品并不是很多,一般大家可以见到的有笔记本专用风扇散热底座、笔记本液体散热底座等等。

笔记本专用风扇散热底座价格在笔记本散热产品中来说是属于比较便宜的,一般在几十元就可以买到。它通过USB接口供电,底座上有2个风扇,接上电源,插上USB线,风扇就会开始运转,这样就可以将笔记本和桌面隔离开来,通过风扇将笔记本底部的热量散发到底座的空间里,这样就可以避免笔记本放在桌子上无法导热,不会导致笔记本底部非常热了。

笔记本专用液体散热底座在价格方面就比较昂贵,一般在100元左右,它通过里面的专用冷却剂,快速吸收笔记本底部的热量,让热量在短时间迅速散发出去。

现在市面上并没有特别知名品牌的专用底座,不过最近笔者在市场上看到了一款酷冷新推出的名为“轻骑兵”的笔记本专用散热器。它采用了主动散热,利用笔记本底部和散热板中间的空隙,与低噪音风扇产生对流,结合散热片达到散热目的。

除了这些专业的笔记本散热器之外,还有一款任何一家超市都可以买到的非专用散热产品,价格也就在十几元,这就是大家夏天经常用来放在椅子上的冰袋。它内部遇热就变成液体,对笔记本的散热效果也非常不错。

3.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在摆放本本的地方,应该有足够大的空间,保证其周围空气能够流通。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喜欢把本本放在床上或者腿上,不过夏天可能少些,这个习惯极其不好。因为本本的外壳上一般都有散热孔,如果放在床上或者腿上,柔软的东西容易把这些孔堵住,这样热量不但不能散发出去,而且还用来加热本本,你的本本就惨了。

不能让笔记本长时间工作,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犯过,大家知道,现在有一种叫做BT的软件,通过长时间和网络中其他电脑联机,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而既然是长时间,很多朋友都会整天整夜地开着笔记本下载电影,这样做,台式机因为散热风扇大,不会产生多少温度。但是笔记本可不行,首先体积太小,小型的散热风扇根本不能满足笔记本散热需求,长时间工作积累的温度很难散去,就容易造成精密元件被烧毁。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关闭笔记本或者是采用休眠程序关闭硬盘、光驱的使用,延长笔记本的使用寿命。

不在开着的笔记本上乱放东西。由于很多笔记本的掌托也都起着散热的作用,这样做笔记本不但会让散热的地方更热,万一水洒了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

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精选9篇)笔记本散热器调研报告 第1篇幸运淘宝笔记本散热器成功申请试用,献上试用报告(转)在5568个柿饼的踊跃参...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