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报刊名词解释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报刊名词解释范文(精选6篇)

报刊名词解释 第1篇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主编米怜,署名博爱者。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介绍各国情况;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一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题材多样。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蜜蜂华报》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报纸。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由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创办,为其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基本内容为新闻、言论、公文、读者来信等。

《广州纪录报》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27年11月创刊于广州,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该刊为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六合丛谈》 :上海地区出版的最早的中文刊物,1857年1月26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任主编,该报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刊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内容。该报虽创刊于上海,却目标定向于全国,发行区域大但发行量小,一年后即停刊。《万国公报》 :深具影响性的中文宗教性报刊。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该报不是纯宗教性刊物,自创刊至第300期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间或刊载一些中外史地、科学常识等稿件,改名后成为一个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申报》 :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为英国商人美查。该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各阶层人等都可阅读。此外,它还重视经营管理,注意争取读者和刊发广告。《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字林沪报》 :1882年5月18日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总主笔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另聘戴谱生、蔡尔康为华人主笔。该报版面编排清秀,十分注重国际新闻报道。创刊时适逢中法战争爆发,由于该报有《字林西报》作后盾,消息来源广泛、迅速,经翻译处理后,稿件观点鲜明,刊登时间均比上海一般报馆要早几天,比素以报道迅速见长的《申报》新闻也要早一天。该报还采取扩大版面,取消星期日休刊等改革,一度成为当时上海与《申报》竞争最剧烈的一家商业报纸。

《新闻报》 :1893年2月17日创刊于上海,著名报人蔡尔康主笔,是中外合资的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在内容上形成了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及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

《循环日报》 : 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公开鼓吹变法,其宗旨是:“变法自强”,刊登行情、新闻、评论消息、广告等内容。它还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中外纪闻》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1895年12月16日创刊于北京,其前身是1895年8月17日创刊的《万国公报》,是维新派第一家正式机关报。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改名为《中外纪闻》后,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其内容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以编译外文报纸、电讯、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刊载清廷奏章为主要内容。《强学报》 :强学会上海分会机关报,189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于上海。它的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的倡导变法维新。其办报宗旨是“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创办5天,发行两期后即遭查封。《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旬刊,梁启超任主笔,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它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及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处69期。

《知新报》 :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的喉舌。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出资、何穗田和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初为5日刊,20期后改为旬刊,系澳门出版的第二份中文报纸。它是一份宣传“新学”,鼓吹变法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以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百日维新失败后,其他维新派的报刊被迫终刊,而《知新报》仍继续出版,乃当时中国唯一仍鼓吹维新变法的报刊。

《湘报》 :湖南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谭嗣同、唐才常等集资创办,唐才常任主编。该报设有论说、奏疏、电旨、公牍、本省新闻、各国时事、杂事、商务等栏目,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旨,文字浅显,言论激烈。

《国闻报》 :它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严复。该报基本内容为电传谕旨、路透电、本地新闻、各地新闻、外译新闻等。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尤其注意外报选择和新闻采访工作。其办报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帮助读者学习西方的“民主”和“西学”,以求中国的富强。《中国日报》 :它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1)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会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来说是一项业务革新。《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的最大特点,即把办报和武装起义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1900年11月在横滨创刊出版。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郑贯公主编。《开智录》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主要依附《清议报》,内容和《清议报》相似。

《译书汇编》 :由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的成员创办的刊物。1900年12月在东京创刊,该刊“专以编译欧美法政名著为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民报》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办,程家柽任总编辑。该刊为大型时事政论月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其办报宗旨。其宣传内容主要有:(1)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2)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3)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主主义。此外,它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清议报》 :保皇派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两份报刊之一,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该报以时事评论为主,其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该报于1901年12月21日因火灾而停刊。

《新民丛报》 :它是一份保皇派报刊,是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由梁启超主编。该报内容丰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编辑严谨,印刷精美。其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科技文明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养的倡导,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和文坛。《时报》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该报从创刊始,就以执中公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是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的报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大公报》 :中国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英华创办,自任社长,总揽经营和编务。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由英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2)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3)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4)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京话日报》 :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年8月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该报政治上主张保皇立宪,从一创刊就宣传它是中国人办的报纸,“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热心为读者服务,因而饱受读者信任和赞许,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官僚和权贵。

《东方杂志》 :中国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创刊,先后有孟森、胡愈之等人负责编辑工作。该报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内容除自己的社论外,还经常选录多种报刊的时论、记事、要闻、奏折等,资料性较强,类似文摘性刊物。1911年改革后,逐渐采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兼容并蓄的编辑方针,仍坚持改良主义,但它宣传欧美,也译载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后,保守反动。五四运动后又进行改革,社会科学论著增多,科技文章减少,介绍时政。1948年停刊。

《大江报》 :文学社机关报,1911年1月3日创刊,其前身是《大江白话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有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中华民国公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机关报。1911年10月16日创刊于武昌。由牟鸿勋出任第一任社长。该报主要内容是刊载军政府和下属各部门以及各革命团体的公告,报道有关武昌起义以及各省光复消息,评论革命形势和军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逐成为黎元洪控制下的舆论工具。

竖三民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皆为于右任创办,被人称为“竖三民”。1907年4月2日,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了80天,报馆被焚。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造清朝气数已尽的舆论。1909年8月14日,报馆被查封,前后出版仅92天。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用原有馆址和设备又创立《民吁日报》,该报存在仅48天,于1909年11月19日被封。1910年10月11日,在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下,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内创办《民立报》,为同盟会机关报,1913年9月4日,被袁世凯政府查封。“竖三民”的创办发行,深刻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宣传了革命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青年》 :“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使其创办人、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早期以思想启蒙为要务,自第2卷起,陈独秀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影响也日益扩大。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后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总的来说,《新青年》前期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它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为当时媒体的新闻传播增添了新内容。

《敬告青年》 :它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一篇文章。该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希望青年自觉奋斗:(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隐退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向读者疾呼:“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号召青年奋起追求解放,摆脱中国数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因此,可以说《敬告青年》就是一篇反封建的檄文。

《每周评论》 :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机关报,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四开四版周刊。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从26期起,由胡适主编。其内容很丰富,主要有:(1)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2)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3)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它创刊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它“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

《湘江评论》 :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小型周报,主要任务是传播“新思潮”,以述评为主,时事报道和评论相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其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其实出内容有:(1)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2)进行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宣传;(3)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

《天津学生联合汇报》 :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述评为重点,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它以“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思想”作为该报宣传的宗旨。广大读者称赞它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

《共产党》月刊: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创刊,由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文献资料。(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态。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沟通情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劳动界》 :我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刊物。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由新青年社发行,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出至1921年1月23日第24期停刊。该刊以“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为宗旨,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力报道国内外工人运动的情况,被工人称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它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劳动者》 :他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3日在广州创刊的。该刊创刊的目的也是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从而进一步将工人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从内容上看,它比《劳动界》和《劳动音》要逊色得多。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倾向。

《劳动音》 :五四时期的通俗工人刊物。1920年11月7日在北京创刊,周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办,邓中夏、罗章龙、陈德荣等参加编辑工作。其宗旨为:提高工人的觉悟,促进工人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曾在北方工人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

中俄通讯社: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1920年7月在上海创办,由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成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1925年8月1日,中俄社停止工作。

四大副刊:“五四”时期“四大副刊”是指:北京《晨报》副刊,北京《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五四”以前,我国报纸上的副刊一般以刊载诗文小说和一些消闲无聊的文学为主,一向不为编辑和读者所重视,被称为“报屁股”。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和新思潮的广泛传播,报纸的副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被先进知识分子用作宣传新思潮的重要阵地,上述“四大副刊”便是在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四个副刊,他们不同程度的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贡献。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1918年10月4日成立,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该研究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向导》周报: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它积极评说时政,同帝国主义反动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何种错误思想与主张。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新青年》季刊: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1923年6月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任主编。它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其基本内容包括:(1)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出版共产国际号、列宁号、世界革命号等专号;(2)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3)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前锋》 :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1923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瞿秋白主编。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该刊以刊登论述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诸问题的长篇专论为主,另辟有发表短评文字的“寸铁”专栏。该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调查研究材料和统计数字来揭露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封建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及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先驱》 :首批团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也是唯一由地方图案刊转为中央团刊的。1922年1月15日创刊于北京。其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活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1923年8月15日在上海终刊。《中国青年》 :团中央机关刊物。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的宗旨是“忠实的友谊的刊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其基本内容有:(1)帮助青年争取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2)评书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3)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作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劳动周刊》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编辑。其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其特点是善于用生动、具体的事实,从工人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及工人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证明资本家对工人掠夺、压迫的残酷程度,启发工人的觉悟,并及时报道各地的罢工斗争和建立工会的消息,指导工人运动。

《工人周刊》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大革命时期持续时间最久的党刊之一。1921年7月创刊于北京。该刊着重报道各地工人,特别是华北各地工人的生活境况。报道工人运动及罢工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第一次罢工高潮和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实际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工人欢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政治周报》 :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先后担任主编的是共产党员毛泽东、沈雁冰、张秋人。它的内容主要是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国民政府的重要宣言、报告和决议,还发表了不少的政论文章和通讯报道,并辟有“反攻”专栏,抨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其特点是注重用事实说话。

《中国工人》 :中华总工会机关报,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由中共中央主办,1925年5月成为中华总工会机关刊物。它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热血日报》 :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同月27日被迫停刊,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而专门出版的四开四版日报,由瞿秋白主编。它旗帜鲜明,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时效性,作为群众运动的喉舌,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发表大量新闻和评论,报道运动的斗争形势,及时指出斗争的方向和要求,与《向导》周刊配合,对这场反帝爱国运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世界日报》 :由成舍我个人创办的民间报刊。它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曾聘请刘半农为副刊主编,发表过鲁迅的作品。

新记《大公报》 :中国现代有广泛影响的民营报纸。1926年9月1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大公报社新记公司”接办。其办报方针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大公报》以其言论著称,被誉为“经济独立的言论机关”,它注重对时事政治的报道,积极提供国内外的重大新闻。

国闻通讯社: 20年代较有影响的著名私营通讯社。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大公报》新记公司成立后,成为《大公报》附属机构。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总社设有广告部,北京设有英文部,向国外提供英文稿。1936年因淞沪抗战而停办。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是国民党的中央宣传机构。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萧同兹为社长。初期规模小,设备简陋,萧同兹上任后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通讯社开始发展壮大,国民党拨专款资助。1932年-1937年间,中央社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设立分社及“通讯员办事处”,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并在国外设立办事处,与国外通讯社互换新闻。中央社借此获得了大量的国际新闻,同时又切断了国内各报从国外通讯社取得新闻来源的渠道,加强了对报纸的控制,在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央日报》 :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1926年在广州筹办,1927年3月22日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顾孟余兼任社长,陈启修任总编辑。1927年9月15日停刊。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该报初期曾为国民革命作积极宣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还发表过反对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文章,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立场骤变,反共攻拥蒋。1928年2月1日,上海版《中央日报》创刊,同年10月31日后停刊,1929年2月1日在南京出版,叶楚伧任社长,严慎予任总编辑。1932年实行社长负责制后,程沧波任社长,着手对《中央日报》编辑和经营两方面进行改进。《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新闻事业网中心之一,成为国民党反共宣传的工具。

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广播网的中心。1928年8月1日正式开播于南京。1929年从德国购进大功率发射机,功率位居亚洲之冠。其广播节目有新闻、杂谈、演讲、教育、文艺节目等类型,其中新闻所占分量较重。

《布尔塞维克》 :中共中央机关的理论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1932年7月1日终刊,瞿秋白主编。它刊载了党的许多重要文件,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曲折历程和认识的反复;它的鲜明、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漫漫长夜中,继续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旗帜,宣传了党的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凝聚革命队伍对敌斗争;它严厉批判了托陈取消派和国民党改组派的反动言论,从思想上巩固了党的队伍,稳定了党心、民心,使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在复杂的形势下辨明了方向。但是该刊在宣传上片面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主张以城市为中心举行暴动,进行“无间断”革命,这种“左”倾的盲动策略,给当时的革命斗争带来了损失。

《红旗》 :中共中央机关报。1928年11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橱窗刊时注重鼓动性,注意一切政治事变的报道,每周对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或国家大事都发表评论,帮助读者认清事件的本质与意义。以后加强了指导性,又大量刊登中共中央的各种报告、宣言、决议及共产国际的文件、指示等。

《上海报》 :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的报纸,在当时被称为“全国最好的报纸”。1929年4月12日创刊,其前身为《白话日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主持。它是一张通俗报纸,创办第一天就公开宣告它和一切旧式报纸不同,它以工人大众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工人运动、支持工人斗争是它的主要使命。它的内容除有社论、短评、消息、通讯、读者来信外,还有诗歌、故事、杂谈小品等,并配以漫画插图,图文并茂,活泼生动。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劳动者阅读,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报纸。

《红旗日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由《红旗》和《上海报》合并而成,李求实任主编。其目标是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设有社论、专电、各地通讯、革命根据地来信、国际消息、小说等栏目。除报道国内外重要消息外,还看在中共中央的宣言、决议、通告等,也发表中央领导人论述革命形势的理论文章。1930年10月30日起,《红旗日报》增出独立副刊《实话》,主要刊载论述党的路线和革命策略的文章,随报附送。1931年3月8日终刊。

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1932年3月20日在上海成立,简称“左翼记联”,由中国新闻研究会创立。联盟在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租界内创办国际新闻社,向国内外报刊供稿,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抗日活动。除此之外,它还利用一些通讯社发布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1936年5月,联盟宣告结束。

红中社: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主要宣传内容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经劳战报和根据地消息。还编印“参考消息”供中央机关参阅。

《红色中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其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创刊-1934年10月3日,在江西瑞金出版。开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后改为4个单位的联合机关报。(2)1935年11月25日-1937年1月29日,在陕西瓦窑堡出版,开始只标明是中共西北局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的机关报,后改称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在发刊词中称,“它的任务是要发挥中央政府对于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以达到全国的胜利”。《红色中华》是一张办得生动活泼的报纸,除社论、新闻外,还辟有多种栏目。它登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一切决议,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它积极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大力报道红军胜利消息。但是,由于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其在宣传上也犯过一些错误。

《红星报》 :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邓小平和陆定一曾先后担任其主编。《红星报》除社论、要闻外,还设有《党的生活》、《列宁室》等10余个专栏副刊。《青年实话》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1931年7月1日创刊于江西永丰,陆定

一、魏廷群先后任主编。它“力求文字作风的青年化大众化”,设置了多种栏目。刊登团中央决议与宣言,传播团的青年群众经验,报道红军的战斗生活和各地青年拥军参军情况,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动员青年积极参加红军,保卫革命根据地。在宣传报道上,注意青年的特点,形式多种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版面编排也注意配有插图、漫画。

《解放日报》 :它是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报纸。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博古为第一任社长,它是由延安的《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而成。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报曾以大量篇幅报道战争情况,即时发表不少评论,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多刊载国际新闻、宣传报道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建国后,《解放日报》成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

新华通讯社:它的独立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博古任社长。除总社不断扩大外,新华社孩子939年起开始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延安为总社的新华通讯社网络。

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播出内容主要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解放》周刊以及后来创办的《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及各类文章、国内外时事新闻、名人演讲、科学常识、革命故事、日语等,另外还有抗日歌曲、音乐戏曲等文艺节目。当时它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件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同新华社的文字传播配合,向国内外传播根据地军民斗争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和主张。1943年春停播,直到1945年9月5日才恢复播音。《救亡日报》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社长郭沫若,总编夏衍。初为国共合作,实际上是共产党掌握的报纸。它不登中央社和外国通讯社的消息,也不登广告,是一张专靠己写、评论、实地采访以及文艺作品为内容的小型报。该报广开言路,报道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和活动。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坚持办报与组织救亡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同抗日群众建立密切关系。

《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潘梓年任社长。在创刊词中庄严宣告将“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致力”。它在宣传抗日,开展群众运动、传播马列主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华商报》 :中共领导创办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1941年4月8日创刊,主要筹办人范长江任副总经理,胡仲持任总编,张友渔任总主笔。它以团结抗日为办报宗旨,创刊开始就连载邹韬奋的长篇纪实报告《抗战以来》,影响巨大。《译报》 :是夏衍受中共江苏省委指派主持创办的“洋旗报”,1937年12月9日创刊。起初,其全部稿件均是从外文报刊翻译过来,12月20日被迫停刊。1938年1月21日,改名为《每日译报》,出版1个月后,改变编辑方针,除了刊登该报的译文外,还增加自己编写的新闻,专刊和副刊。

报刊名词解释 第2篇

期:

课程名称:英语报刊选读

专业、班级: 护英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一 学习内容

Reading Course In British/American News Publications 1.10月:I.introduction The front page(the first page)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 pages.The front page carries the big news.II.⑪The key parts of the Front Page

①Nameplate:is the name of newspaper 报刊名

②ears: 导航

They refer to the boxes on each side of the paper’s name.In the ears(ear)you can fi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weather, or the sections of the paper, or short advertisement.③cut:插图

It is derived from “woodcut”, a way to print picture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newspaper printing.④cutlines:简短说明、插图说明

They refer to the explanatory lines with a picture or illustration, usually under the picture.⑤headline:标题 It refers to the heading printed in large letters above a story.⑥by-line: 作者署名

It refers to the line directly beneath the headline giving the writer’s name.⑦dateline:日期

It refers to the line at the beginning of a story which includes both the date and place of origin of the story.⑧wire service symbol:通讯社

It refers to the symbol of a news organization, such as AP or UPI, which supplies news stories.⑨lead:导语

It refers to the main or opening part of a piece of newspaper writing.⑩body:正文

It refers to the rest of a news story which supports the lead with facts.2.11月:Rhetorical feature 修辞手法 ①Alliteration 押头韵

A series of word that begin with the same letter or sound are used in the headline.②Rhyme 押韵

The sameness of sound between syllables.Eg.An eye high in sky.③Metaphor 暗喻

Is one kind of rhetorical device,which indicates sth.that different from its literal.Eg.Free fall 一落千丈 ④Pun 双关

A humorous use of words which indicate two meanings.⑤Euphemism 委婉语

The use of more pleasant,less direct name instead of unpleasant one.Eg.king to breathe his last(the king is to die.)⑥Autithesis对照

The use of contrasting words or ideas arranged in the balanced structure for emphasis.⑦parody仿词

It change the form of same words in some proverbs,famous saying etc.⑧idioms习语、俚语 Eg.hot water 处境困难 ⑨synecdoche 借代

Part of something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whole things.⑩Oxymoron矛盾修辞 A rhetorical figure in which incongruous or contradictory terms are combined, as in a deafening silence and a mournful optimist.E.g.: sound of silence, a true lie, victorious defeat, falsely true, sweet sadness,much ado about nothing.所谓矛盾修辞法(Oxymoron)是指将语义截然相反对立的词语放在一起使用,来揭示某一项事物矛盾性质的一种修辞手法。换言之,它使用两种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一项事物,以增强语言感染力。在阅读理解解码过程中,矛盾修辞法可以产生出两种强烈的修辞效果

3.12月:I:Sentence Headline 句式标题

① Straight headlines /statement headline 直陈式标题 Simply tell the main topic of the story.Eg.Girl Die in Blaze ② Question Headlines 疑问式标题

Although they always followed by a question mark,most are not real questions.They may just suggest a future possibility or some doubt about the truth of the story so as to attract readers’ interest.eg.Should students pay more fees? ③ Quotation Headline引语式标题

Also tell the main topic of the story,besides they have other advantages-help the reporter begin a story with an unproven statement,tell readers words are being used outside their normal meaning.④ Feature Headlines特写式标题

Are marked by language that can attract reader’s amazement or curiosity.They reflect the tones of the stories rather than summarize the facts in stories.II: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①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法

If English headline can be understood easily.then we can use direct translation.eg.Looking back to look ahead.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②Free/liberal translation 意译法

Adding explanatory words添加注释性语言 eg.Pierre werner 欧元之父

二 总结与反思

1.收获:英美报刊文章有着与中文表达不同风格。英美报刊文章有着自己的词汇、语法结构和修辞特点,各类报刊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各自有各自独特的特点。通过对报刊选读的学习,从报刊的分类、文章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报刊的翻译方法等发面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对英语报刊内容的阅读速度,还能较快速的找到文章的重点,快速掌握了文章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阅读英语报刊是提升英语阅读水平的最好方法,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感觉英语阅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尤其是加深了对英语国国家的文化及社会现状的了解。2.问题:

a.由于对欧美报刊分类以及报刊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不认识欧美的诸多著名报刊。

b.对报刊文章里面的某些语言和背景知识不理解,所以很难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

3.原因:

1)缺乏对欧美文化、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了解,遇到某些专有名词或含有意义的词语不能充分体会。

2)欧美报刊文章与国内报刊文章差别较大,易受国内报刊文章风格,写作手法影响以及误导。

3)欧美报刊风格多样化,对欧美报刊文章阅读量太少。

4)学时太短,课上学的东西太少,课后没有能及时的复习以及展开扩展学习。

4.解决办法:

(一)多复习以及巩固欧美报刊文章分类、修辞手法、语法等知识。

(二)加强对欧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习以及了解。

报刊名词解释 第3篇

自戈公振出版《中国报学史》[2]以来, 对于中国近代报刊的研究已汗牛充栋,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除戈氏与方汉奇的著述之外, 对于报刊的研究较之于近代报刊在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来说, 是无法匹配的。上世纪90年代, 中国近代报刊史研究出现了一股热潮, 新闻史的著作与论文常见诸学术期刊, 也有一批关于中国近代报刊的通史和断代史著作问世, [3]但这仍难以让学界满意。

尽管某些报刊个案, 如《大公报》、《申报》、《万国公报》, 其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关注。或许这正应了潘光哲所言, “开展之道, 实应奉朱熹小作课程, 大施工力’为典则, 进行精细的个案研究工作”。[4]然而, 这些讨论仍是将中国近代报刊作为史料, 即使标题中将某个报刊作为了“对象”, 实质仍摆脱不了以报纸来窥探当时政局、思想、文化、生活、社会及性别状况等的目的, 多的是“历史上的报刊”, 缺少的是“报刊的历史”。

中国近代报刊除了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影响力大的报纸如《万国公报》、《申报》等之外, 其他的报纸基本被“脸谱化”了, 成为“西方传教士宣扬教义的工具”、“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工具”而“为殖民服务”。被“脸谱化”的不仅仅是外报, 即便是一些曾经在历史进程中扮演过主流角色的报刊, 同样也难逃被忽略的命运。如1916年孙中山创办的《民国日报》, 长期为中国国民党的机关刊物, 主持人为邵力子、叶楚伧, 主要作者有戴季陶、沈定一等, 反倒其副刊《觉悟》常被提起。

大报尚且如此, 近代小报境遇不佳似乎已是意料之中了。小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与方式, 且因为数量庞大、旨趣不一, (1) 对于小报的任何一概统称都不免陷入片面的泥淖。近年来, 学术界对于小报尤其是数量最多且具有典型性的上海小报予以了颇多关注, 除了对“四大金刚” (2) 的讨论外, 还先后出版了几部以小报为中心的专著, 如《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小报研究一种综合的文化、文学考察》、《中国近代小报史》、《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等。[5]这些研究都希望对小报的作用、地位进行重新的评估, 但总体上来说仍旧未能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 将小报视为品位过低的低俗文化的呈现方式。

有学者“通过对《大公报》研究轨迹及其变迁的分析, 可以看出体现于其中的三种主导性范式, 一是革命’范式, 二是现代化’范式, 三是民族-国家’ (nation-state) 范式”。[6]这种表述是否合理, 暂不去讨论, 毋庸置疑的是, 这些所谓的“范式”研究的是“历史上的报刊”而非“报刊的历史”, 但就目前研究来看, 除去第一种革命范式外, 其余两种范式还鲜有精彩的呈现。

在研究尚未足够深入的情况下, 多探讨一些“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中的理论适用”[7]问题似乎是有必要的。受西方学界理论热潮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市民社会”理论等“国家-社会”研究模式, 也在中国近代报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尽管中国学者对于理论的滥用心有余悸, 但在各种理论热潮的侵袭之下, 历史学家已不得不借用理论去捍卫历史学科。[8]在一些学者看来, “理论之所以对我有用, 并不是因为它昭示了一个被囿于逝去情境的隐蔽的真理。理论之所以昭示客体是因为它迫使历史学家成为主体”。[9]就“公共空间”或“市民社会”理论来说, 其是否适用于中国近代历史研究, 本身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0]

正如魏斐德所指出, “作为证明存在着公共领域, 特别是在19世纪意义上那种明智且具批判性的公共舆论中存在着公共领域的证据, 也是非常可疑的”。[11]虽然如此, 中国学界对于近代报刊的研究仍旧热衷于采用这一模式。在李楠、洪煜等对于上海小报的研究中, 仍旧把讨论小报对于上海“公共空间”、“市民社会”和“市民文化”等的形成作为其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5]在季家珍1996年出版的《印刷与政治:〈时报〉与清末改革文化》[12]一书中, 对《时报》与以之为中心所形成的“中间地带”进行了讨论。季家珍认为, 这一地带不仅是知识分子自由论政的空间, 更是一个磋商场所。“在这个场所里, 民众是一方, 政府是另一方, 磋商主题是宪政, 协调人是报人知识分子。”[12]可见, 这种“中间地带”的构成至少包括三方面, 即报纸、围绕在报纸周围的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沟通清政府与民众的话语。

以往对报刊影响的探讨中, 大多有一种夸大事实的倾向。较为普遍的分析方式是, 将报刊所刊载的报道、广告等视为当时社会图景的真实写照, 并认为这些报道或广告对于读者群体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或者至少是有影响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才有众多从报刊广告等出发来分析报刊对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的形成及推动作用。

随着“文化转向”的兴起, 阅读史等开始受到关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书籍史、报刊史以及相关研究在欧美汉学界非常流行。西方汉学界的研究有着自己的关怀, 他们的着力点在于寻求中国内生的近代化起点, 因此多将目光投向宋明及清代早期, 希望通过对书籍等印刷品的出版、传播、消费等的考察, 来讨论前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因素, “侧重从社会史、经济史等角度来进行”。尽管如此, 新文化史所提供的广阔视野和讨论问题的方法, 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报刊史, 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报刊作为一种消费方式, 近年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知识传播的载体, 报刊在其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背后, 隐藏着的是长久以来没有被充分讨论的、以报刊为中心运转的社会组织与知识传播。以往的研究对于报刊的经济来源、组织状况、传播效果, 以及中国报纸受西方尤其是与日本报刊的影响等缺少充分的讨论。[4]事实上, 要搞清楚报刊对于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首先就要把报刊的生产、发行、流通与消费状况弄清楚, 否则, 单凭是否有人阅读、销量多少等来断言报刊的言论对于多少受众产生了怎样影响, 无论如何都是有悖于历史逻辑的。

“开辟市场、保证报刊销量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具备能够实行规模生产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13]芮哲菲在其《古登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 1876-1937》一书中从印刷技术的视角切入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 以西方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例, 对印刷技术引起的新式出版业发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 图像作为史料及研究对象,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在研究报刊史的学者那里, 图像是直接的史料和对象, 不再是文本的附庸, 它们通过自己的形式、内容等来表达过去的世界。通过图像解读历史, 与艺术史的研究方式不同, 更多地侧重于图像的生产、表达及传播过程中所透露的社会风貌, 以及图像的生产者及阅读者蕴涵于其中的思想观念和感受。对于图像史的研究目前尚未有系统而深刻的著作问世, 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报刊图像, 这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消费习惯的养成与消费品的市场开拓与引导关系密切, 中国近代报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 营造出了怎样的市场空间, 也值得讨论。据记载, 1876年, 上海的“报纸发行量现已上升到每天6000份, 价格是10个铜板”, 而且“经营者正努力使报纸印得更小些, 力图把价格再降低一些, 以使下层的人民也能够读到”。

考察近代报刊的传播与影响, 还应考虑当时的交通与邮政状况, “交通和邮政的便利与否会影响到书刊的价格, 而书刊价格也会对士人的阅读产生影响”。[14]自晚清初步建立起邮政系统并为民众所用之后, 邮政的价格和速度都大为提高, 这对于报刊和各种消息的流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学者对辛亥时期上海的报刊市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从报刊生产及市场的形成、经营特点、销售网络等各个层面加以考察, 并指出“上海出版的书籍、报刊, 一开始就面向全国, 源源不断地发散到全国各地, 这与它便利的水陆交通分不开”, 而主要的流通途径有三种, “一是《申报》、《新闻报》等大报自己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销点, 通常这些分销点就是一个小书店, 除了销售《申报》等外, 也销售其他报刊。二是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他们卖教会出版品, 也兼卖其他出版物。三是人员流动带来的报刊流通。”[13]这一讨论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报刊市场有一定的帮助。

结语

此前诸多研究著述虽然卷帙浩繁, 但终不识“庐山真面目”, 报刊呈现出的形象, 与报刊自身实在相去甚远。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国家-社会范式等研究思路, 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报刊史研究不断向前。但真正完成由报刊的历史向历史的报刊研究范式转变的, 还是随着报刊研究成为研究对象, 成为真正的研究主题, 让报刊有了声言自身的机会, 文本、图像、生产与生产者、消费与受众等都成为新闻史家的研究对象, 报刊的形象也正借助这些研究而显现轮廓, “报刊的历史”也因此逐渐清晰, 而不仅仅停留和局限在“历史上的报刊”。另外, 强调作为对象的报刊研究, 并非是要否定报刊的史料价值, 而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对报刊价值的重新估量。报刊之于人、之于社会、之于国家的价值, 不单纯在于记录或反映正在发生或发生过的事情, 同样在于制造并传播知识, 对人群及社会产生某种观念冲击, 进而影响历史的进程。

摘要:本文主要梳理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史的认知是如何实现从“历史的报刊”到“报刊的历史”这一研究范式转变的, 这种转变, 给报刊史带来了哪些新的视野和价值, 对于社会、国家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优化报刊管理,提高报刊利用率 第4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 报刊管理 现状 措施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情报信息中心,是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中心。作为中等学校的文献、信息收藏服务中心,学校图书馆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主题的中学教育中,在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报刊以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刊载论文多、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需要报刊馆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加快报刊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才能为广大师生的阅览需要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发挥报刊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报刊利用率。

一、期刊室现有管理方式

1.“开架自查”管理方式

据有关信息显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图书馆期刊室采用“开架自查”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根据“一条龙”(采访、建库、验收、阅览、装订、财产登记、分类、编目、典藏、流通、剔旧)服务方式,将各类新近出版及过时期刊文献分名别类上架,并予以标签。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凭证进室自行查阅。

2.“开架自查”的利弊

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由于读者亲临库中,可供自由选择机会多,一般能够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期刊文献资料,比较方便。但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期刊文献库内查阅人员(读者)多,比较拥挤、混乱,而且查阅所花时间较长。个别读者在查阅过程中,存在私藏图书、毁坏资料甚至偷窃等等不良乃至违法行为。不仅造成期刊文献破损,而且丢失。管理人员对这种不良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容易产生与读者之间的矛盾。每次闭馆,管理人员须花很多时间进行重新上架整理,工作量大。这是一种尚用已久的旧管理方式。

二、试析三种新的管理方式

1.形势所迫,变革在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学校图书馆面临新的形势将十分严峻,也必将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学校图书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期刊室,尚用的旧时管理方式,将肯定适应不了新时代的需要,必须进行变革。

2.三种管理方式

(1)“索卡查询”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将各种期刊文献分名别类建立卡片,按照编目顺序分别装于专设的卡柜抽屉中。读者根据自己需要,先查卡片,抄下其书目、编号,交由管理人员进库寻查,再凭证借阅。这种管理方法避免了“开架自查”中的混乱、拥护现象,并且能够避免个别读者不良或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期刊文献的破损率。但是读者有针对性的自由选择机会不多,而且手续烦琐,查询所花时间长,适应不了高效率的需要。

(2)“电脑查询”管理方式

21世纪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图书馆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作为期刊室,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期刊文献进行“电脑查询”管理。管理人员将所有各类期刊文献的目录进行合理编程,统一输入电脑。读者只要打开电脑,就会很快查寻到自己所需资料目录,告诉管理人员取书,再办理有关借阅手续。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读者通过电脑查询,既可以熟悉计算机操作,又能够加快借阅速度,而且也可避免读者拥挤、混乱现象和降低期刊文献的破损。但是仍然存在借阅手续烦琐的缺点。

(3)“电脑查阅”管理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加速期刊文献的流通,抢时间、争速度。管理人员在对期刊文献资料进行电脑编程时,就将所有各类期刊文献内容简单扼要摘出,连同目录一起输入电脑。读者通过电脑可以一次性地迅速查阅到自己所需资料内容,并进行打印。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读者能够快速、便捷、直接查到自己所需资料内容,大大减少借阅的中间流通环节,避免期刊书籍的破损,而且有利于期刊阅览室的有序管理。但这种做法也给管理人员对期刊资料内容进行电脑编程,加重了一定的工作量。

当今的时代是体现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崭新时代。对于学校图书馆期刊室的管理工作应该充分体现“快速、便捷、准确”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加速期刊文献的流通,充分发挥期刊文献的科技情报信息作用。针对以上四种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电脑查阅”既避免了“开架自查”和“索卡查询”的拥挤、混乱现象,降低期刊文献的破损率,又可大大缩短查阅中的中间流通环节,一次性地直接查阅到所需期刊文献资料,提高了报刊资源的利用率,也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说“电脑查阅”不失为一种最佳的管理方式。

三、改善报刊室管理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1.重视报刊选订工作,确保报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为报刊管理和利用的前题和保证,必须慎重对待一年一次的报刊选订工作。学校图书馆大多经费紧张,且近年报刊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为避免浪费资源,降低报刊利用率,各级校领导一定要重视报刊的选订工作。在各种类型的报刊选订中,要认真筛选,多听取师生的意见,保证核心报刊和有专业特色报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于一般性或专业性不强的报刊,可以根据实用价值的大小、利用率的高低,酌情选订,用有限的经费获取最需要的信息和较高的信息覆盖率。

2.加强报刊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報刊管理工作的基础性、信息性和服务性都很强,而学习、教学、研究都离不开报刊资料,因此必须做好报刊管理工作,随时满足师生的查、借、阅需要。首先要把好收到这一环节,每天不定时的收到、核对、登记,查明报刊名称、份数、期数,如果发现有缺刊现象,必须及时查询,必要时要追查到出版社,以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证报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然后要进行资料的登记、著录、分类、编号、盖馆藏章、上架等,对于不同资料要按类别进行月份、季度或半年一次地装订成册、本,年终移交过期报刊室。这一系列的工作不能有一点疏忽,否则就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为提高报刊的利用率,报刊馆员还应经常征求广大师生的阅读和需求意见,共同探讨,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不断改变报刊收藏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学校课程会不断地有所变化,对于不再开设的课程,报刊管员可以减少与这些课程有关的现期报刊的收藏,对于新增开的课程,报刊馆员就要增订和收藏与之有关的现期报刊。其次还要加强阅读管理,制订报刊借阅的撕毁、丢失赔偿制度,同时加强对读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报刊的破损和丢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另外还要考虑师生的阅读环境和对时间的安排。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报刊摆放有序,维持秩序,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馆由于人力有限,大多不能保证全天开放,但至少在上班时要保证阅览室的开放,且时间应尽量延长,以满足师生的阅读渴求。最后,要使报刊管理面向现代化,促进传统的报刊管理向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报刊实际情况,学习其它院校的先进经验,建设自身服务需要的报刊信息资源,使报刊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化需求,使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报刊资源利用率

学校图书馆有着特定的读者对象,怎样使报刊资源转变成知识能源,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使有限的报刊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方面的工作值得研究。

(1)教师在学习、教学、科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咨询内容,报刊馆员应该利用各种文献作参考,帮助教师查询或直接提供有关信息。对于学校的重大科研项目,要及时了解进展情况,优先提供有关方面的所有信息,发挥报刊的潜在价值,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改善以往“重藏不重用”的服务方式,开展报刊资料深层服务工作,可以紧扣教学内容和科研专题,筛选资料文献,编出目录索引和文摘,使读者用最少的时间即可查到最需要、最新颖的资料。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校图书馆大多都有安排学生上阅览课的任务,为此首先要选择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益或与学习相关的报刊,针对中学生的课程设置,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安排。报刊以其信息资源丰富、新颖的特点而深受青少年喜爱。报刊馆员可以与学生、班主任、语文教师搞好协调,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览动向和心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有更多的课余自主时间,为了满足青少年旺盛的求知欲望,可以适当考虑课外借阅。这当然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比如不能污损、折叠,每次单本借阅,限期一周归还,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等等。针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安排内容和学生搞的小发明、创造、制作等,主动向他们提供有关科普类报刊资料,充分地发挥馆藏文献的教育功能。

4.提高报刊服务者的素质

为了适应报刊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每一位报刊管员都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要热爱并潜心钻研本职工作,熟悉图书馆业务,精通自己所分管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要了解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况,更快更好地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专题服务。因为现代科学不断向纵深发展,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科学,导致报刊资料异常分散,成为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所以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特别是古汉语、外语、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力度,使之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管理报刊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才能针对师生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报刊名词解释 第5篇

1.(x)我国邮政编码采用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别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市、县、局四级。

2.(X)英文“Have a good day!”的中文意思是:天气真好!

3.(V)零售业务员负责零售报刊到货的验收、销售、缴款及零售报刊的盘点等工作。4.(V)礼仪化妆就是要自然、大方、素雅、传神,不能浓妆艳抹,过分地引人注目。5.(X)对报刊社因故要求停售、撤回的报刊账务上作报损处理,实物按要求处理。6.(V)预约零售可满足读者临时性需要,是对发行工作的一种补充。7.(X)国内邮件按传递时限分为普通邮件和平常邮件。

8.(V)直达干线汽车邮路实行“包卸”。接收局卸车时应与驾押人员共同查验邮车车厢厢体和车门施封是否完好。

9.(V)“先电源后部件”。是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原则之一。

10.(X)“委办零售报刊缴款单”既是掌握委办单位进货、销货、报损和结余的依据,也是支付批销酬金的凭证。

11.(X)市、县局对各零售单位所退报刊收到后集中处理,根据各零售单位的退货单,按报刊种类、期别、张册数据认真清理点核。

12.(V)“先电源后部件”。是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原则之一。13.(X)英文“Have a good day!”的意思是:天气真好!

14.(X)计算机收订原始订户的信息,以及省会市、县各级生成的汇总数据、结算数据及相关的各式单据,保存1年。

15.(V)《报刊目录》只供指定单位使用。

16.(X)“零售报刊退货单”在零售单位发生滞销时,实际上起着零售报刊报损的作用,是销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式。

17.(X)邮发报刊实行零售扩大加发须报发报刊局批准。

18.(X)报刊零售是报刊发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和订阅是相辅相承,互相补充。19.(V)邮政夹钳是凭以确认局际之间权责关系的印信。

20.(V)姿态也叫仪态,是指人的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或身体各部分呈现出的姿势态度。21.(X)邮政企业从事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三千元。22.(V)为保护鼠标器应经常用干净的软布擦拭鼠标器的底部和移动板。

23.(V)省内各市、县局零售单位互相调拨,按费率分成比例差额计算零售报刊收入。24.(V)函件按寄递区域可分为本埠函件和外埠函件。

25.(X)国内邮件按邮局所负的赔偿责任分为保价邮件和给据邮件。26.(V)“先电源后部件”是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原则之一。27.(V)邮政企业可以对报刊发行站或代投点发放劳务酬金。28.(X)硬盘不属于计算机的外存储设备。

29.(X)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报刊份数、销售期限、信息反馈及结算方式,逾期退货,称为寄售。

30.(V)“零售报刊定货单”是报刊零售员办理工作移交时应移交的主要资料之一。31.(X)与订销局、报刊社结算报刊款是发报刊局负责报刊发行业务的职责之一。32.(V)邮政通信的根本任务是保证党和国家的通信需要和整个社会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对邮政服务的需要。

33.(X)邮件的生产传递过程大致可分为收寄、交接验收、运输和投递四个基本环节。34.(X)报刊零售业务应当认真贯彻“订期预订预收”基本制度。

35.(V)特发零售报刊是指对公开发行的正式报刊,邮政部门可办理特种零售发行(简称特发报刊),只零售不订阅。

36.(V)邮政特快专递业务是当前邮政部门为客户提供的一项传递速度最快的邮递类业务。

37.(V)我国邮政编码的六位数中第5位和第6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38.(X)“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年度,分种类按报刊收到顺序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年度间不结转余额。

39.(V)邮政服务人员在为客户服务时讲话应吐字清晰,避免含糊其词、咬字不清。40.(V)“零售报刊定货单”是报刊零售员办理工作移交时应移交的主要资料之一。41.(V)零售业务员负责零售报刊到货的验收、销售、缴款及零售报刊的盘点等工作。42.(V)礼仪化妆就是要自然、大方、素雅、传神,不能浓妆艳抹,过分地引人注目。43.(V)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分为国内电子汇兑业务和国际汇兑业务。44.(X)邮发报刊实行零售扩大加发须报发报刊局批准。45.(V)省内各市、县局零售单位互相调拨,按费率分成比例差额计算零售报刊收入。46.(V)预约报刊到货后,由读者凭证取货,保管期满仍未取出的报刊经领导批准后,作报损处理。

47.(V)特发零售报刊是指对公开发行的正式报刊,邮政部门可办理特种零售发行(简称特发报刊),只零售不订阅。

48.(X)按照西服着装要求,在正式场合,穿西服一定要配衬衫,衬衫领子应略低于西服的领子。

49.(V)勾挑核对时,发现所登节目与实物不符,如无法当场验清的,应以实物为依据更正清单或路单。

50.(X)进口零售畅销报刊时限规定,市区范围内5:00以前进口到站的,在零售网点营业前配送上市;13:00前进口的报刊,应保证在2小时内配送上市。

51.(V)特发零售报刊是指对公开发行的正式报刊,邮政部门可办理特种零售发行(简称特发报刊),只零售不订阅。

52.(X)零售人员对预约、函购预收的报刊款可不作当日报刊款(注明“预收报刊款”)上缴。

53.(V)邮政特快专递业务是当前邮政部门为客户提供的一项传递速度最快的邮递类业务。

54.(X)邮发报刊实行零售扩大加发须报发报刊局批准。

55.(X)对报刊社因故要求停售、撤回的报刊账务上作报损处理,实物按要求处理。56.(X)我国邮政编码采用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别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市、县、局四级。

57.(V)邮政特快专递业务是当前邮政部门为客户提供的一项传递速度最快的邮递类业务。

58.(V)计算机的安置场所要注意防静电,避免震动。

59.(X)进口零售畅销报刊时限规定,市区范围内5:00以前进口到站的,在零售网点营业前配送上市;13:00前进口的报刊,应保证在2小时内配送上市。

60.(V)软件故障一般不会对计算机硬件设备造成损坏。61.(V)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

62.(V)“零售报刊定货单”在要数时,应按月、季、半年填写,一式二份,报纸、期刊(杂志)分单填写,按年度顺序编号。63(V)为保护鼠标器应经常用干净的软布擦拭鼠标器的底部和移动板。

64.(X)“零售报刊退货单”在零售单位发生滞销时,实际上起着零售报刊报损的作用,是销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式。

65.(V)邮件运输应以邮件的传递时限规定为依据,按各类邮件的不同时限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66.(V)邮发零售扩大加发报刊和特发零售报刊分别设立相应“零售报刊登记簿”,包销、代销报刊应分簿登记。

67.(V)“先电源后部件”。是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原则之一。

68.(X)零售单位进货时向市、县局填写“零售报刊定货单”和扩大加发“征订单”。69.(X)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报刊份数、销售期限、信息反馈及结算方式,逾期退货,称为寄售。

70.(V)预约零售可满足读者临时性需要,是对发行工作的一种补充。

71.(X)与订销局、报刊社结算报刊款是发报刊局负责报刊发行业务的职责之一。72.(X)邮件的生产传递过程大致可分为收寄、交接验收、运输和投递四个基本环节。73.(V)“零售报刊定货单”是报刊零售员办理工作移交时应移交的主要资料之一。74.(X)计算机收订原始订户的信息,以及省会市、县各级生成的汇总数据、结算数据及相关的各式单据,保存1年。

75.(X)零售人员对预约、函购预收的报刊款可不作当日报刊款(注明“预收报刊款”)上缴。

76.(V)邮件运输应以邮件的传递时限规定为依据,按各类邮件的不同时限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77.(V)“零售报刊定货单”是报刊零售员办理工作移交时应移交的主要资料之一。78.(X)计算机机房要保持温度一般在-5~35摄氏度。

79.(V)礼仪化妆就是要自然、大方、素雅、传神,不能浓妆艳抹,过分地引人注目。80.(V)主要铁路枢纽站柳州是南部重要铁路枢纽。

81.(X)明信片是一种密封交寄的并具有通信性质的卡片式邮件。

82.(V)邮政人员如果强迫用户搭购报刊等商品,其行为则既违反了《邮政法》,同时也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83.(V)礼仪化妆就是要自然、大方、素雅、传神,不能浓妆艳抹,过分地引人注目。84.(X)英文“Have a good day!”的意思是:天气真好!。

85.(X)零售报刊整月(季、半年)定货或破月(季、半年)定货,均用月价乘以订期再乘以份数计算定货款。

86.(V)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分为国内电子汇兑业务和国际汇兑业务。

87.(X)“零售报刊退货单”在零售单位发生滞销时,实际上起着零售报刊报损的作用,是销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式。

88.(V)零售业务员负责零售报刊到货的验收、销售、缴款及零售报刊的盘点等工作。89.(X)英文“Have a good day!”的意思是:天气真好!

90.(V)邮政通信的根本任务是保证党和国家的通信需要和整个社会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对邮政服务的需要。

91.(X)邮政企业从事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三千元。

92.(X)“零售报刊定货单”在要数时,应按月、季、半年填写,一式二份,报纸、期刊(杂志)分单填写,按月、季、半年顺序编号。

93.(X)与订销局、报刊社结算报刊款是发报刊局负责报刊发行业务的职责之一。94.(V)我国邮政编码的六位数中第5位和第6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95.(V)省内各市、县局零售单位互相调拨,按费率分成比例差额计算零售报刊收入。96.(V)预约零售可满足读者临时性需要,是对发行工作的一种补充。

97.(X)邮件的生产传递过程大致可分为收寄、交接验收、运输和投递四个基本环节。98.(X)零售报刊调拨,原则上不退货。

99.(V)报刊零售业务应当认真贯彻“现金交易、货款两清”基本制度。100.(V)“先电源后部件”。是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原则之一。

101.(X)进口零售畅销报刊时限规定,市区范围内5:00以前进口到站的,在零售网点营业前配送上市;13:00前进口的报刊,应保证在2小时内配送上市。

102.(V)为保护鼠标器应经常用干净的软布擦拭鼠标器的底部和移动板。103.(V)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分为国内电子汇兑业务和国际汇兑业务。

104.(V)邮政特快专递业务是当前邮政部门为客户提供的一项传递速度最快的邮递类业务。105.(X)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普遍服务”。

106.(X)邮发报刊实行零售扩大加发须报发报刊局批准。107.(V)“先电源后部件”。是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原则之一。108.(V)计算机关机时要先关闭主机电源,再关显示器和打印机。

109.(X)计算机收订原始订户的信息,以及省会市、县各级生成的汇总数据、结算数据及相关的各式单据,保存1年。

110.(X)与订销局、报刊社结算报刊款是发报刊局负责报刊发行业务的职责之一。111.(V)“零售报刊定货单”是报刊零售员办理工作移交时应移交的主要资料之一。112.(V)预约报刊到货后,由读者凭证取货,保管期满仍未取出的报刊经领导批准后,作报损处理。113.(V)零售业务员负责零售报刊到货的验收、销售、缴款及零售报刊的盘点等工作。

114.(X)国内邮件按性质分为普件和快件。

115.(V)函件按寄递区域可分为本埠函件和外埠函件。116.(X)英文“Have a good day!”的意思是:天气真好!

117.(V)邮件运输应以邮件的传递时限规定为依据,按各类邮件的不同时限要求,具体组织实施。118.(V)省内各市、县局零售单位互相调拨,按费率分成比例差额计算零售报刊收入。119.(X)西服着装要求:穿西服一定要配布鞋。

报刊名词解释 第6篇

1.以下(ABCD)项是邮件容器管理标准“四有四无”中“四无”标准。A、无挪用 B、无污染 C、无积压 D、无损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属于邮政企业经营的业务包括(ABCD)。A、邮件寄递 B、国内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发行 C、邮政汇兑 D、邮政储蓄

3.“零售报刊发单”是向零售单位封发零售报刊的记账凭证,也是各零售单位(CD)的依据。

A、进货 B、销货 C、点收到货 D、结算报刊款 4.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BD)。A、逐条点收 B、勾挑核对 C、点数签收 D、平衡合拢 5.以下选项中,(AC)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A、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奉献发行,开拓创新 D、质量为本,确保时限

6.“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BCD)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7.“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ABCD)。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8.下列选项中(AC)属于国内包裹业务范畴。A、普通包裹 B、商业包裹 C、快递包裹 D、机要包裹 9.邮政编码首位码为“3”的包括(AD)省(自治区)。A、江西 B、安徽 C、湖南 D、福建 10.由于零售业务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所以其资金也就具有典型的商业性质。资金的过程应符合(AD)商业性的特点,符合商业经营的规律。

A、周转 B、流通 C、解缴 D、核算 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BD)。A、逐条点收 B、勾挑核对 C、点数签收 D、平衡合拢 市、县局零售业务员应做到“零售报刊定货单”、(ABC)与“零售报刊登记簿”相关款额相符。

A、零售报刊到货单 B、零售报刊款日报单

C、零售报刊月报单零售报刊退货单 D、零售报刊退货单 邮件容器管理标准“四有四无”中“四无”标准包括有以下(BCD)项。A、无污染 B、无散失 C、无积压 D、无损毁 14.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BCD)。A、廉洁 B、协作 C、创新 D、为民

15.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BC)、方便。A、便利 B、安全 C、准确 D、热情

16.以下(ABCD)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17 零售营业人员将售剩报刊整理(ABCD)。A、按种类、期别归类 B、准备好零售报刊盘存表 C、双人会同进行

D、一人盘货,一人填写“零售报刊盘存表”

18.报刊零售业务应当认真贯彻(BD)基本制度。A、预订预收 B、现金交易 C、账款核对 D、货款两清

1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其中包括有(BCD)。A、议价权 B、自主选择权 C、结社权 D、受教育权 20.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B)”。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21.接收局或邮件押运班接收总包邮件时凭(ABCD)完好作为交接验收的依据。A、铅志 B、袋身 C、袋牌 D、袋绳 报刊零售业务应当认真贯彻(bd)基本制度。A、预订预收 B、现金交易 C、账款核对 D、货款两清 23 按着装礼仪要求:穿着双排扣西服,不能将扣子(ABC)。A、只扣上一粒 B、只扣下一粒 C、只扣上两粒 D、全部扣好 24.“零售报刊到货单”是(ABC)。

A、业务、账务列账的依据 B、定货、到货列账的依据 C、实收零售报刊的记录 D、核对零售报刊的记录

25.邮发零售扩大加发报刊和特发零售报刊应分别设立相应“零售报刊登记簿”,(CD)报刊应分簿登记。

A、自销 B、批销 C、包销 D、代销

26.“委办零售报刊缴款单”既是掌握委办单位(AB)、退货、结余的依据,也是支付批销酬金的凭证。

A、进货 B、销货 C、定货 D、发货

2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其中包括有(ACD)。A、受教育权 B、议价权 C、监督权 D、受尊重权 28.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AC)。A、交接验收 B、签章为凭 C、平衡合拢 D、点数签收 29.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B)”。

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30 邮政通信网由(ABCD)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BCD)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32.以下选项中,(AD)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A、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尊重客户,热情服务 D、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33.特发零售报刊是指对(ABCD)。A、公开发行的正式报刊 B、办理特种零售发行 C、只零售 D、不订阅

34.邮件按邮局所负的赔偿责任分为(BD)。

A、特快邮件 B、保价邮件 C、给据邮件 D、非保价邮件 35.下列选项中(ac)属于国内包裹业务范畴。A、普通包裹 B、商业包裹 C、快递包裹 D、机要包裹 36 报刊市场是(ACD)要素构成的。A、人口 B、环境 C、购买力 D、购买欲望 37.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B)”。

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38.“零售报刊到货单”是(AC)。

A、业务、账务列账的依据 B、定货、到货列账的依据 C、实收零售报刊的记录 D、核对零售报刊的记录

39.零售报刊整月(季、半年)定货或(ABC)定货,均用单价乘以订期再乘以份数计算定货款。

A、破月 B、破季 C、破半年 D、破全年

40.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ABC)及结算方式,逾期退货,称为代销。A、报刊份数 B、销售期限 C、信息反馈 D、结算费率

41.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ABC),努力提高劳动效率。A、树立市场观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42.邮政通信行业,向社会提供邮政通信服务,具有(AC)两大性质。A、服务性 B、商业性 C、公用性 D、竞争性

4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其中包括有(BCD)。A、议价权 B、安全权 C、知情权 D、求偿权

44.零售报刊款日报单是正确反映每天零售报刊款(BC)情况的重要原始表单。A、收货 B、存款 C、缴款 D、销售

45.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BC)、方便。A、便利 B、安全 C、准确 D、热情

46.预约零售收据是读者(CD)零售单位记账的凭证。A、零售报刊缴款 B、订购缴款 C、预约报刊缴款 D、领取报刊 47.邮政编码首位码为“0”的包括(bd)省(自治区)。A、黑龙江 B、内蒙 C、新疆 D、河北

48.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ABC)“五清洁”。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49.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CD)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50.进口零售畅销报刊时限规定,市区范围内应做到(BC)。A、7:00以前进口到站的 B、16:00前进口的报刊

C、应保证在1小时内配送上市 D、应保证在2小时内配送上市 51.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ABC)。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52.以下(ABCD)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53.“零售报刊到货单”是(AC)。

A、业务、账务列账的依据 B、定货、到货列账的依据 C、实收零售报刊的记录 D、核对零售报刊的记录 54.邮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B)”。A、爱岗敬业 B、文明生产 C、热爱邮政 D、普遍服务

55.主要铁路枢纽站兰州是(BC)、兰青、包兰四条铁路的会合点,是西北重要的铁路枢纽。

A、宝成 B、陇海 C、兰新 D、湘桂

56.“零售报刊发单”是向零售单位封发零售报刊的记账凭证,也是各零售单位(cd)的依据。

A、进货 B、销货 C、点收到货 D、结算报刊款

57.零售报刊整月(季、半年)定货或(ABC)定货,均用单价乘以订期再乘以份数计算定货款。

A、破月 B、破季 C、破半年 D、破全年

58.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CD)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59.报刊市场的特点有(ABCD)。

A、政策性强 B、相对稳定 C、时效性强 D、竞争激烈 60.“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ABCD)。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61.零售报刊账款管理应遵守制度是现金交易、货款两清制度,(CD),定期盘点制度,账款核对制度。

A、零售报刊进货登记制度 B、零售报刊登记制度 C、账款分管制度 D、定期报损制度

62.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ABC),努力提高劳动效率。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63.邮政编码首位码为“3”的包括(AD)省(自治区)。A、江西 B、安徽 C、湖南 D、福建 6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负有义务其中包括有(AD)。A、履行“三包”的义务 B、方便消费者的义务 C、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D、尊重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65.以下选项中,(AC)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A、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奉献发行,开拓创新 D、质量为本,确保时限 66.邮政通信网由(ABCD)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67.零售报刊整月(季、半年)定货或(ABC)定货,均用单价乘以订期再乘以份数计算定货款。

A、破月 B、破季 C、破半年 D、破全年

68.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CD)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69.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ABC),努力提高劳动效率。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70.“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ABCD)。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71.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ABC)。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72.报刊市场是(ACD)要素构成的。A、人口 B、环境 C、购买力 D、购买欲望

73.邮政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要求邮政系统内各企业、各环节密切配合。为了实现协同作业,必须制定统一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并且(CD)。A、统一着装 B、统一调度 C、统一计划 D、统一指挥调度 74.以下(ABCD)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75.零售营业人员将售剩报刊整理(ABCD)。A、按种类、期别归类 B、准备好零售报刊盘存表 C、双人会同进行

D、一人盘货,一人填写“零售报刊盘存表”

76.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ABC)。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77.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ABC),努力提高劳动效率。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78.零售报刊调拨单是办理报刊调拨的凭证,也是(AB)和市、县局记账的凭证。A、调入单位 B、调出单位 C、调入零售 D、调出零售 79.“零售报刊登记簿”是零售单位掌握零售报刊(ABCD)。A、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在途报刊余额依据 B、零售业务与会计双方核对库存报刊余额依据 C、进、销、存、退情况的主要依据 D、是全面反映零售情况的综合表册

80.以下(ABCD)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81.零售业务员负责零售报刊的定货、到货的验收,(CD)及零售报刊的盘点等工作。A、发货 B、退货 C、销售 D、缴款 82.报刊市场是(ACD)要素构成的。A、人口 B、环境 C、购买力 D、购买欲望 83.“零售报刊登记簿”设有总账、分户账和(BC)。A、销售登记簿 B、库存账

C、盘存表 D、在途零售报刊登记簿

84.报刊零售业务处理由定货、到货、发货、销售、(ABCD)、结算等环节组成。A、退货 B、调拨 C、盘存 D、报损

85.以下选项中,(ABCD)属于邮政通信的任务。

A、担负着传递国家政令、公文和沟通各级党政军机关之间联系的重任 B、是全社会人民群众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最普遍的通信方式 C、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流通的重要渠道 D、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86.特发零售报刊是指对(ABCD)。A、公开发行的正式报刊 B、办理特种零售发行 C、只零售 D、不订阅

“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ABCD)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88.零售报刊调拨单是办理报刊调拨的凭证,也是(AB)和市、县局记账的凭证。A、调入单位 B、调出单位 C、调入零售 D、调出零售

89.经营零售报刊业务,应杜绝(ABCD)等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出版物的销售。A、非法出版物 B、内容淫秽 C、格调低下 D、封建迷信 90.以下(ABCD)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91.报刊业务档案保存期限为4年的包括有(ABC)。A、订阅报刊登记簿 B、报刊定单

C、报刊退款登记簿 D、履行完毕的邮发合同 92 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ABC)。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93.邮政通信网由(ABCD)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94.下列选项属于邮政服务礼仪中员工仪容“五清洁”内容的有(ABC)。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95.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ABD)。A、守纪 B、创新 C、廉洁 D、创优

96.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有(ABD)。A、守纪 B、创新 C、廉洁 D、创优

97.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BC)、方便。A、便利 B、安全 C、准确 D、热情 98.零售报刊定货就是确定报刊的(AD)。A、品种 B、名称 C、款额 D、数量

99.国内邮件按邮局所负的赔偿责任分为(BD)。A、特快邮件 B、保价邮件 C、给据邮件 D、非保价邮件

100.“委办零售报刊缴款单”既是掌握委办单位进货、销货、(AC)的依据,也是支付批销酬金的凭证。

A、退货 B、调拨 C、结余 D、报损

101.接收局或邮件押运班接收总包邮件时凭(ABCD)完好作为交接验收的依据。A、铅志 B、袋身 C、袋牌 D、袋绳

102.邮件容器管理“四无”标准包括(BCD)。A、无污染 B、无散失 C、无积压 D、无损毁

103.报刊市场也和其它商品市场一样是由(ABC)三要素构成的。A、人口 B、购买力 C、购买欲望 D、价格合理

104.邮政编码首位码为“7”的包括(AC)省(自治区)。A、陕西 B、山西 C、甘肃 D、青海

105.(BCD)这三种表单主要解决存货的清理和处理问题。A、零售报刊调拨单 B、零售报刊滞销/损失报销单 C、零售报刊月报表 D、零售报刊盘存表

106.以下选项中,(AD)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A、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B、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C、尊重客户,热情服务 D、精通业务,服务社会 107.邮政员工上岗时穿的标志服,应保持(ABC)。A、洁净 B、整齐 C、平展 D、个性

108.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ABC)“五清洁”。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09.经营零售报刊业务,应杜绝非法出版物及(BCD)等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出版物的销售。

A、色情暴力 B、内容淫秽 C、格调低下 D、封建迷信

邮政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要求邮政系统内各企业、各环节密切配合。为了实现协同作业,必须制定统一的(BC)并且统一计划、统一指挥调度。

A、作业方式 B、作业流程 C、操作规范 D、操作方法

零售报刊调拨单是办理报刊调拨的凭证,也是(AB)和市、县局记账的凭证。A、调入单位 B、调出单位 C、调入零售 D、调出零售 112.邮政编码首位码为“7”的包括(AC)省(自治区)。A、陕西 B、山西 C、甘肃 D、青海

市、县局对各零售单位所退报刊收到一批处理一批,根据各零售单位的退货单,按报刊(BCD)认真清理点核。

A、内容 B、种类 C、期别 D、张册数 114.报损的期刊(杂志)(ABC)。A、折价出售 B、折价标准由市、县局决定

C、折价出售和废纸处理的收益冲减滞销 D、折价出售和废纸处理的收益列支收入 115 常见的计算机汉字拼音码输入法有(BD)等。A、二笔输入法 B、双拼输入法 C、五笔字型 D、微软拼音输入法

116.邮件按邮局所负的赔偿责任分为(BD)。A、特快邮件 B、保价邮件 C、给据邮件 D、非保价邮件

117.目前我国邮政开办的业务种类主要有函件业务、包裹业务、邮政特快专递业务、报刊业务、邮资票品业务、物流业务、邮政代办业务、邮政信息业务、(ABD)。

A、机要业务 B、汇兑业务 C、分发业务 D、邮政储蓄业务

118.邮政通信行业,向社会提供邮政通信服务,具有(AC)两大性质。A、服务性 B、商业性 C、公用性 D、竞争性

119.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ABC),努力提高劳动效率。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120 预约零售收据是读者(CD)零售单位记账的凭证。A、零售报刊缴款 B、订购缴款 C、预约报刊缴款 D、领取报刊

经营零售报刊业务,应杜绝(ABCD)等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出版物的销售。A、非法出版物 B、内容淫秽 C、格调低下 D、封建迷信 122.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ABC)“五清洁”。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23.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CD)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124.(BCD)这三种表单主要解决存货的清理和处理问题。A、零售报刊调拨单 B、零售报刊滞销/损失报销单 C、零售报刊月报表 D、零售报刊盘存表

125.“零售报刊在途登记簿”按出版,(BCD)设立,掌握零售报刊在途及到货情况,间不结转余额。

A、分出版单位 B、分报刊 C、分种类 D、按报刊代号顺序

126.“零售报刊分发表”是报刊分发员(BCD)。A、接收零售报刊 B、核对报刊到货份数的依据 C、分发零售报刊的依据 D、必须准确无误

127.以下属于邮政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ABD)。A、守纪 B、创新 C、廉洁 D、创优

128.零售营业人员将售剩报刊整理(ABCD)。A、按种类、期别归类 B、准备好零售报刊盘存表 C、双人会同进行

D、一人盘货,一人填写“零售报刊盘存表”

129.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CD)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的邮政专用品的是(AB)。A、邮政日戳 B、邮袋 C、袋牌 D、封志 131 邮政通信网由(ABCD)组成。

A、收寄端 B、邮件处理中心 C、邮路 D、投递端

零售单位每月月末将零售报刊的有关账簿进行挽结,与财会部门核对,做到(AC A、账账相符 B、账款相符 C、账货相符 D、账实相符

邮发零售扩大加发报刊和特发零售报刊应分别设立相应“零售报刊登记簿”,(CD 簿登记。

A、自销 B、批销 C、包销 D、代销

134.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ABC)“五清洁”。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35.下列属于邮件处理三项基本制度的是(BD)。A、逐条点收 B、勾挑核对 C、点数签收 D、平衡合拢

邮政编码首位码为“5”的包括(AB)省(自治区)。)。报刊应分)A、广东 B、广西 C、福建 D、云南 137.零售报刊调拨单分别(CD)填写。A、包销 B、自销 C、报纸 D、期刊(杂志)138.报刊业务档案保存期限为4年的包括(ABCD)。A、订阅报刊登记簿 B、报刊定单 C、报刊退款登记簿 D、零售报刊登记簿 139.零售报刊滞销损失率(ABC)。

A、规定为进货总额(不包括发给批销单位款额)的3% B、超过3%经主管批准后报损 C、由订销局列支 D、超过3%也可以报损

140.以下选项中,(ABCD)属于邮政通信的任务。

A、担负着传递国家政令、公文和沟通各级党政军机关之间联系的重任 B、是全社会人民群众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最普遍的通信方式 C、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的重要渠道 D、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141.组织好零售报刊销售工作要(ABC),努力提高劳动效率。A、树立市场观念 B、时刻体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C、注意研究人、财、物的充分利用 D、努力提高定货量 142.下列选项中(ac)属于国内包裹业务范畴。A、普通包裹 B、商业包裹 C、快递包裹 D、机要包裹 143 以下(ABCD)可以作特快专递邮件收寄。A、信函 B、印刷品 C、包件 D、报刊

144.邮政服务礼仪要求员工仪容保持(ABC)“五清洁”。A、身体 B、面容、口腔 C、头发 D、鞋帽

145.预约零售收据是读者(CD)零售单位记账的凭证。A、零售报刊缴款 B、订购缴款 C、预约报刊缴款 D、领取报刊 146.以下选项中,(BCD)属于报刊业务员的职业守则要求。A、诚实经营,童叟无欺 B、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C、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D、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147.主要铁路枢纽站哈尔滨是滨绥、哈佳、(CD)等线起点,是东北主要铁路枢纽。A、沈丹 B、沈吉 C、哈吉 D、滨洲

148.常见的计算机汉字形码输入法有(CD)等。

A、双拼输入法 B、全拼输入法 C、五笔画输入法 D、表形码

149.报刊零售业务处理由定货、到货、发货、销售、(ABCD)、结算等环节组成。A、退货 B、调拨 C、盘存 D、报损

报刊名词解释范文

报刊名词解释范文(精选6篇)报刊名词解释 第1篇《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