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好句范文
经典文章好句范文(精选16篇)
经典文章好句 第1篇
1、是谁放逐了情爱,任其在红尘中颠沛流离?是谁掸落了晴空云霞,忧伤了午夜里的一首诗阙?曾经,有你的日子,心的字典里没有落寞,没有悲伤,有的只是写不尽的江南诗意,道不完的江南柔情。
2、适时的放弃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人只有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才能更有价值地活着;放弃,有时是为了换取更大的空间。
3、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把情感收藏起来,让回忆留下空白,忘了曾经拥有的过去,永远永远不再说爱喜欢这些淳淳的老歌,只言片语便解尽所有的忧愁。当年飘渺的诺言,能实现的会有几句?不得而知,也无力证明。只是知道它再也带不来丝毫的兴奋或是晕眩,便如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美丽属于她只有一瞬,狂风吹散,繁华落幕,一切归于空无。
4、默契,永远都是那么的神秘。不论何时都能同时心有灵犀般的抓住彼此的手。不论相距多远,都能用相同的步调,不论多么掩饰,都能说出对方心中此时此刻在想什么,不论你在做什么,心都会感知,如此的默契,此刻的我为什么孤独感却油然而生呢?
5、我们是否也如一根烟,在出生的那一刻被点燃,在时间的长河里,偶尔发出了那么一点点光亮,但终究照耀不了别人,只有灼伤自己,到最后同样走向一个四四方方我们称之为坟墓的归宿。
6、不舍放弃爱你,今生,纵然等待苍白成一纸无奈,我也情愿牢困于此,点墨成殇,挥袖成痴,成就一个人的悲情独角戏。
7、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个太坏的局面。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8、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热热闹闹庆喜申,花好月更圆。朋友之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碳,不必对方开口,急急自动相助。朋友中之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媛媛飘来,细水长流,所谓知心也。知心朋友偶尔轻谈一次,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得失,没有是非口舌,相聚只为随缘,如同柳絮春风,偶尔漫天飞舞,偶尔寒日飘零,这个偶尔便是永恒的某种境界,又何必再求拔刀相助,也不必两肋插刀,更不谈死生相共,都不必了,这才叫朋友。话说回来,朋友到了某种地步,也是有恩有情的,那便不叫朋友,叫做情同手足,手足已入五伦之内,定义和付出当然又不同了。
9、还好,我在喘息,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青春不再了,会隐隐的悱恻。爱情走远了,会静静的等待。冷涩,融化了一身的湿漉。伤感,弥漫了一生的安然。留下微笑,让时间抚平是曾的褶皱。带着微笑,让风景攫取路上的灿烂。
经典文章好句 第2篇
2: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3: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4:中国人c的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现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不会再犯;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北京通讯》一九二五年
5:我们的古人又造出了一种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但我还并不十分怨恨,因为我觉得他们倒并不是故意的。然而,许多人却不能借此说话了,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更使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不过是几个圣人之徒的意见和道理,为了他们自己;至于百姓,却就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
经典文章给党报工作者的重要启示 第3篇
关键词:重要启示,党报原则,经营策略
从1879年到1890年, 《社会民主党人报》逐渐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最好的中央机关报。这份党报是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在“铁血宰相”俾思麦下台, 《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被废除, 《社会民主党人报》完成历史使命即将退出政治舞台的时候, 恩格斯应邀写作了《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这篇经典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恩格斯总结了《社会民主党人报》党报工作实践的经验, 阐述了党报思想的一些观点, 揭示了党报的办报原则和方针要与党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相结合, 不断改进党报工作, 提升党报的内涵和质量, 这就给党报工作者如何在新时期办好党报带来了重要启示。
在文章的开头, 恩格斯首先说明《社会民主党人报》必须停刊的理由:“《社会民主党人报》应当退出舞台。这不仅是因为曾经时常向其他政党作过这样的声明。更重要的还是因为, 在变化了的条件下, 《社会民主党人报》本身肯定会变, 它的任务、撰稿人和读者都会变。然而, 起过如此明显的历史作用的报纸, 它的篇幅、而且只有它的篇幅才反映了德国工人政党生命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十二年的报纸, ——这样的报纸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改变自己的面貌的。它应当像它原来的那样, 否则就应当停刊。”到了文章的结尾, 恩格斯又说:“一旦有人对普通法适用于我们这一点提出异议, 《社会民主党人报》就会重新出现。为这种情况而保存下来的旧的机构将重新进行活动, 这将是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力和重新整顿了的机构。”以上的内容反映了党报工作是以党的事业为核心的, 是为党的事业服务的。这是党报工作的原则, 党报工作者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它。但是, 在党的事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我们还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 为党报工作制定灵活的策略, 这样才能使党报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因此, 它给党报工作者的重要启示就是:我们要在新时期办好党报就必须既坚持党报工作的原则, 又为党报工作制定灵活的策略, 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党报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变化, 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中, 外国传媒业对我国新闻传媒业构成的威胁已经越来越明显。外国传媒业在向我国受众推销他们的文化产品的同时, 也会加强对我国受众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 这就给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增加了越来越大的难度。另外, 国内一些商业化媒体迅速崛起并形成规模, 无论是在竞争力方面, 还是在影响力方面, 都对党报造成了极大冲击。这就是党报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在这种情况下, 党报工作者要克服困难, 办好党报,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党报工作者要时刻铭记党报工作是以党的事业为核心的, 是为党的事业服务的, 而且, 要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这项原则。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动摇了这项原则, 那么, 我们的党报就难以在与外国传媒业进行意识形态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甚至还会有遭受侵蚀的危险。但是, 仅仅坚持了这项原则, 还很不够, 如果要想在全球传媒业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 党报工作者还必须为党报工作制定灵活的策略, 针对党报工作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和公众影响力。
虽然党报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为各级党报制定不同的策略, 才能办出党报的不同特色, 避免“千报一面”, 但是, 针对新时期形势的变化, 有两条基本策略是各级党报工作者应该普遍采纳的。
第一, 党报工作者要彻底抛弃过去那种只注重宣传而轻视经营管理的做法, 努力实现党报的性质由过去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向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新闻产业并重转型。只有这样, 党报才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潮流, 才能真正参与新闻传媒业的市场竞争。应该特别指出的是, 这里所说的市场竞争更注重的是对受众市场的占领, 而不是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原因是:从营销学的角度, 全球新闻传媒业已进入买方市场时代, 不管何种性质的媒体都越来越重视吸引受众的眼球, 媒体在经营策略上都强调以受众为本位。在这种形势下, 党报如果在经营管理上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占领受众市场, 那么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 在经营管理方面, 党报工作者要围绕着最大限度地占领受众市场来制定策略。
第二, 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还是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它们都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因此, 党报在宣传这些主流意识形态时, 最重要的就是在内容上体现“以人为本”。要想做到这一点, 党报工作者首先应该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过去那种板起面孔说教的宣传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 现在, 党报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 使受众通过党报看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利民”的具体行为和带领人民共建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现实举措。只有这样, 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总之, 虽然《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这篇经典文章写作于一百多年前, 但是, 文章的核心思想在现今来看, 仍然具有生命力, 它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给党报工作者带来了重要启示, 为我们当前如何办好党报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吴飞, 钱诚一, 郭建斌, 陈建云, 严三九.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2]郑保卫.恩格斯和《社会民主党人报》[J].国际新闻界, 1988 (01) .
考前必备的经典好句 第4篇
作为多年的高考阅卷老师,对历年来的高分作文深有感悟,考生要想取得高分作文,除了使用必要的高级词汇以外,经典好句的合理使用,也成为获得高分作文的法宝。
一、经典句型
下面是作者在高考阅卷中,从高分试卷中摘录下来的经典句型。
[经典句型1] prefer to do ... rather than do ... 喜欢做……而不愿做……
I prefer to relax myself by listening to music after hard study rather than sleep. 喜欢学习后听音乐放松自己而不是睡觉。
She prefers to talk to his closest friends about her privacy rather than his parents. 她喜欢和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谈自己的私事而不愿意和父母谈。
[经典句型2]There was a time when ... 曾经有段时间……(用于讲经历)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disappointed at my English, but with the teachers help, I made rapid progress. 曾经有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英语感到很失望,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取得了进步。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ill at home, my classmates came to my home every day to help me with my study. 曾经有段时间我生病在家,我的同学每天到我家来帮助我学习。
[经典句型3] It is not unusual for sb. to do sth. 对某人来说做某事很常见
It is not unusual for students to have endless assignment to do every day. 对学生来说每天有大量的作业要做是很正常的
Teachers claim that it is not unusual for students to play games on their mobile phones during the break. 老师说学生在课间玩手机游戏再正常不过了。
[经典句型4] The reason why ... is that ... ……的原因是……
The reason why I woke up late this morning is that my clock didnt work at that time. 我醒来晚的原因是那时我的闹钟没有响铃。
The reason why he was absent from your birthday party is that he was ill in bed. 他没有参加你的生日聚会是因为他生病在床。
[经典句型5]was/were about to do when ... 正要做……突然……
Tom was about to leave for work when the phone rang.汤姆正要去上班突然电话铃声响了。
The movie was about to be shown when it began to rain. 电影即将放映突然下雨了。
[经典句型6]Only in this way can ... 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pe with the problems we are faced with.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resolv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能够解决你和你父母的分歧。
[经典句型7]A discussion on ... be carried out among sb. + 某地/某时 在某时某地开展关于……的讨论
A discussion on how to reduce the students burden will be carried out among th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lecture hall this Friday. 老师们将于本周五在校阶梯教室就如何减轻学生负担进行讨论。
A debate on whether students are allowed to bring their phones to school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 students last week. 上周在学生中间开展了关于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的辩论。
二、超级仿写
请用上面的经典句型翻译下列句子。
1. 我喜欢晚上看书而不是看电视。
2. 她喜欢和家人一起吃饭而不是朋友。
3. 有段时间我不会做饭,但妈妈教我怎么做。
4. 我曾经很害羞,但那时我却交了很多朋友。
5. 老师每周工作很多小时属于正常现象。
6.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很常见。
7. 我想学英语的原因是我能够到很多国家旅游。
8. 我想看电视是因为它很放松。
9. 学生正准备考试突然火灾警报响了。
10. 孩子们正要出去玩突然天下起雨来。
11. 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12. 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搭建一个健康幸福的未来。
13. 今天下午将要讨论关于学校校服的问题。
14. 这学期将要讨论孩子们健康方面的问题。
参考译文
1. I prefer to read books in the evening rather than watch TV.
2. She prefers to eat dinner with her family rather than her friends.
3.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did not know how to cook, but my mother taught me how to do it.
4.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very shy, but then I made many friends.
5. It is not unusual for teachers to work many hours every week.
6. It is not unusual for parents to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be succeeful.
7. The reason why I want to learn English is that I can travel to many countries.
8. The reason why I like watching TV is that it is very relaxing.
9. The students were about to take the test when the fire alarm sounded.
10. The children were about to play outside when it began to rain.
11.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ucceed in achieving our goal.
1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uild a happy and healthy future.
13. A discussion on school uniforms will be carried out this afternoon.
14. A discussion on childrens health will be carried out this new term.
白鲸经典好句 第5篇
2、不要像水中的牡蛎看太阳,误以为混水就是稀薄的空气,灵魂与躯体的孰真孰伪需要你理性不断地关照。
3、他不是文明人,也就没有文明人的狡诈和虚伪,他质朴无华的神色中有一种洞穿世事的光辉,不知不觉中我的心已被他征服了。
4、人类的心中永远激荡着一种恢宏的大丈夫气概,这种气概也许已经与他们如今的外在形象有了些距离,但他们也还是不能容忍一个失魂落魄的可耻之徒的。
5、伟大人物,刹那间所积起的深重痛苦,往往等于常人终其一生所经历的全部平淡痛苦。
6、人类的疑虑往往是在他已成为局中人时最为强烈,可面对这无奈的局面,他自己却还要自欺欺人地加以掩饰。
7、世间万物,凡高贵者似乎都有些忧郁的品质。
8、和船上的淡水、面包之类的东西一样,勇敢也是一种必备品,不可随意浪费。
9、真实的地方是从来不登上地图的。
10、即使到了地狱,我还要和你拼一拼。让所有棺材和棺架都沉入同一个深潭,既然什么都不可能归属我,那就让我把一切拖得粉碎。
11、不用说海洋,在这地球上,凡是有水的地方总是格外地吸引人,高原上的湖泊、深山里的溪谷、平原上蜿蜒的河流,总是引得匆匆的行人驻足深思。
12、大概黑暗是我们人类的本质的存在方式吧,所以你不闭上眼睛便永远有一种虚假的感觉。
13、人类的伟大是与人类的病态相伴相生的。
14、空气总是让先让船头楼上的水手呼吸,然后才轮到甲板上的司令。然而,他却自以为先呼吸到。
15、为了发迹,人是无所畏惧的。
16、一个文明人生了病要6个月才康复,可野人差不多一天功夫就可以好一半。
好句唯美经典 第6篇
2、假如说仙人掌科物是以奇异来招引你,那么杜鹃花是以热烈来欢迎你。
3、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4、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5、迎春如缎,百合似锦,杜鹃像霞,水仙如云。
6、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新疆杨、北京杨、马尾松组成雄壮的军乐队。
7、倒映在湖水中的紫百合低头不语。
8、垂柳,绿竹和碧波白浪相映成趣。
9、一簇簇、一片片的野玫瑰长满了草地和山冈,五色的花朵,像婴儿的唇,像惺松的眼,像极乐鸟的羽毛,像没有溶化的雪,像早晨飞动的彩霞......鲜艳极了。
10、所有的绿荷都张扬着往日的情怀。
11、这是一条每行十排高高的钻天杨组合而成的林带。站在它们中间,像是穿行在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中,头顶上,风吹着白杨树繁茂的枝叶,像无数旗帜猎猎有声。
12、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名言网)
13、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14、嫩叶上残留着一两滴雨露,泪珠一样晶莹。
励志经典好句 第7篇
2、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3、你若决定灿烂倒影也会美的让人惊叹!
4、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5、激动,只是一颗流星,毅力,才是成功之永恒的太阳。
6、能力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能给予什么。
7、信念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
8、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就是人的悲哀。
9、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就应该放声大笑。
10、别忘了,你曾经也是第一名。
11、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人生里的一个你自己都不确定的位置。
12、仰望的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
13、任自己跌倒,站起来还是一样坚强勇敢。
14、更多的学习,更多的提升,更多的担当。
15、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16、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要去寻找你自身的因。
17、有阳光的地方一定就会有黑暗,放开自己的空间抛开所有的不快。
18、毫无疑问,懦弱,是你心头之痛,挥之不去,则痛上加痛!
19、可以失败,不可以失志;可以失望,不可以绝望。
孩子的“好词好句” 第8篇
跌宕起伏的分数发布会
1.考试!考试!同学们在奔向考场的路上,就好像烈士们奔向刑场,一个个看起来是那么悲壮!
2.总算考完了,我多希望发布成绩的日子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呀。可是时间像疯狗,飞快地追着我跑。
3.终于,就在今天,我们的老师来公布成绩了。他沉着比木鱼石还沉重的脸,平时挺亲切的,今天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4.老师拧着眉头,好像要把眉头里的细菌都挤死。沉重的脚步,似乎要把地面跺出大裂缝。
5.看到他这样,我的心像少了零件的飞机一样坠落下来。心跳原本像小鹿,后来都像发威的犀牛在拼命地撞。我头上冷汗直流,像夏天的冰激凌一样。完了,肯定完了。
6.在令人呼吸不畅的沉默之后,老师终于开口了:“看看你们的成绩!讲了一遍又一遍,不往心里去……”
7.教室里鸦雀无声,连想小便的人都不敢去了,窗外却传来一阵阵鸟叫,好像是对我们的嘲笑声。
8.“阿乙!”阿乙浑身一震,像从过山车上掉下来一样。“你,好好看看你的试卷!”阿乙拿着试卷,好像成了“眼泪太平洋”的贵宾会员,鼻涕眼泪一个劲地往下飞,一把一把甩下来,弄得我满脸都是。
9.“张甲学!” 听见我的名字,我的心脏差点吐出来,又被我使劲咽回去了。“你真行,全年级第一,给我的脸贴了金。”
10.一听我考了全年级第一,我先是变成了木头人,然后,硬挺挺地昏了过去。
11.醒来之后,我如同一束兴奋的小火苗,在桌子上跳来跳去,阿乙的“眼泪太平洋”也不能将我熄灭。
12.第一节课我脸带微笑,第二节课偷笑,第三节课傻笑。我想不笑都不行,好像一千年没有笑过,好像肚子里有个笑虫在指挥我不停地笑。直到放学,我把肚子里的“笑气”都释放出来了,才舒服了些。
13.回家的路上我比骏马还骏马。
14.到了家,我忙给妈妈打电话通知她这个好消息。因为太大声,直到今天,妈妈耳朵里还嗡嗡响着。
大家看,孩子们的语言是不是很有趣?丝毫不比大作家的差!如果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新鲜奇特的语言记下来,你的“好词好句本”会比摘抄本更棒!如果能把灵光一现的语言都用在作文中,你还愁作文写不好吗?
励志经典好句 第9篇
2、诚实是雄辩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因自己热切诚恳,而使别人信服。
3、任何事情都应该尝试一下,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或者什么样的人将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4、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5、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6、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
7、一个人只有亲眼看到自己伤疤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痛,什么是对与错。
8、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9、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
10、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而是泪在眼眶里打转还能微笑。
11、当遇到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
12、成功,必定会是一条需要绝对努力的事情。
13、一切巨大的举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
14、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15、要学着不去依赖别人,努力勇敢的面对事情,只有自己坚强了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16、没有一种困难,是成为你放弃的理由。
17、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1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19、只要你奔跑,这个世界就会跟着你奔跑,只要你停驻,这个世界就会舍弃你独自奔跑。
经典说说好句 第10篇
1、我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的,就是在不懂爱的年纪爱上你。
2、有时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发现自己所在乎的事是那么可笑
3、两个人,你不问,他不说,这就是距离。
4、一些东西它没在那一瞬间的感受,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
5、我只是想找个借口 ,离开你。
6、平平淡淡同样震撼人心,执手之时,冷暖两心知;执手之时,悲喜两忘。
7、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8、今生如若错过,来世不再有我。
9、当你对一个人越在乎时,他越是感觉不到你对他的好。
10、有一天,可不可以有个人告诉我,告诉我,我是他的.未来。
11、如果可以,可不可以不要在错过我了。
12、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
13、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时间的车轮都推动这我们不得不向前。
14、或者,我们的爱情已经成为历史。
15、我说的我不爱你,就跟你说的你很爱我一样,都是谎话。
16、回忆给了我撕心裂肺的理由。
17、如果我可以不长大,妈妈你可不可以不变老。
18、不管我有多开心,总有一个人的名字会让我马上失去笑容。
19、我天真的以为不念不想不听不见不看就是遗忘。
20、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是多余。
21、可不可以在我累的时候,二话不说给我一个拥抱。
22、不要对我忽冷忽热,那样我会对你爱理不理。
23、天会黑,人会变,三分情,七分骗。
24、看似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女孩,只不过是把所有的温柔留给值得去爱的人。
25、没多大感觉,就是心揪着疼。
26、如果没有感觉,就不要给我错觉。
27、我们最大的错,就是相遇的时候没有擦肩而过。
28、自己的苦自己背,自己的泪自己檫,自己的痛由自己知道。
29、没有回忆的过去何必回忆。
30、有没有那么一些时候。你外表笑的那么温暖,其实内心已经滂沱大雨 。
31、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点自以为是。
32、当一个女孩向你倾诉她的烦恼,那不是抱怨,那是她对你的信任
33、我有我生活,你有你自由 。
34、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假装自己只是个过客。
35、学生时代的恋爱谈到结婚, 是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36、说的不在乎,装的不在乎,其实很在乎。
37、有心才会累,无心无所谓。
38、当一个本会安慰的人没得到别人的安慰,她便失去了安慰别人的能力
39、有时候不是不信任,只是因为比别人更在乎,更怕失去。
40、要是有一天,你回头发现找不到我,你会不会发了疯一样的找我。
41、别傻了,暧昧始终不是爱。
42、现在才懂,原来一个人可以难过到没有情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
43、我开始喜欢最初的自己,那时候没有伤,不会哭泣。
44、以前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人,从今以后我只在乎在乎我的人
45、我一定会学会忘记你,就像你忘记我那样
46、我再怎么努力,在你心里也不及她的万分之一。
经典搞笑好句 第11篇
笨笨男人+笨笨女人=结婚;笨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我们?
达尔文说,进化有两种。禽兽到人,是自然的进化。人到禽兽,是社会的进化。
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见过丑的,没见过这么丑的。乍一看挺丑,仔细一看更丑!
加缪说,我们有时候不是在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而是想找一个新的理由!
话说搭讪也要讲究技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找到正确的人搭讪,比如此刻我就在线
很惋惜的看着他说:“手术能整回来吗?”
黑格尔说,最高级器官和最低级器官是统一的
赫鲁晓夫说,个人崇拜到头来,就是尸体崇拜。
“摘抄好词好句”未必好 第12篇
然而,用心良苦未必有用。在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之后,我鼓励他们尽量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只有用上许多优美词语或句子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于是便拼命地在作文中抄袭、套用照抄来的优美词语或句子,遇到写人便是“苹果似的圆脸”,“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一笑两个酒窝”,遇到写天就是“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形成一种堆砌辞藻、套话连篇的虚假空洞作文。甚至于有的词语自己还没有弄清意思,便连猜带蒙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结果造成用词不当。
大文豪高尔基也犯过同样的错。高尔基初学写作的时候,曾用别人现成的诗句拼凑了一首题为《老橡树之歌》的长诗。当时,高尔基很得意,就把这首诗送给著名作家柯罗连科看。柯罗连科看后,语重心长地对高尔基说:“请您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看到的东西吧!”这使高尔基大为震动,就把那首长诗烧了。这个故事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别人的语言再“优美”,那也只是别人思想感情的反映,硬要把它嵌进自己的文章里,只能使人感到虚假做作,滑稽可笑。
记得大作家叶圣陶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章中,这样评论肖复兴的作文“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所以作文是一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心智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自己的“词汇仓库”中检索出适用的词语,并用一定的语法规则编织,组合成前后连贯的句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为文章。由此看来,写作乃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即便是描写同一事物,抒发同一种感情,也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情感不同而千差万别,怎么可以一味地照搬照套别人的优美词句呢?
经典好句 第13篇
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二、 忘掉岁月,忘掉痛苦,忘掉你的坏,我们永不永不说再见。
三、 我也对他笑笑,转身,已是泪眼朦胧,九是吉利数,天长地久的意思。莫若白一共在我这里买走了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了。可我知道,往后,我们相见的日子,注定只能靠这些花来维系了。离开花枝的花朵,注定不可能长久。我们的关系,怎么样才能天长地久呢?我知道莫若白不可能和我在一起,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深爱的`女人。
四、 跟你说:朋友是会默默在身边支持你的,如果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就回头看看,你会发现还有我从始至终都在陪伴着你。快乐起来吧!
五、 只有长的帅,有钱,跟谁都是有缘分。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六、 千万个思念,在空气中凝固。扬起风吹向你,带着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乐我就满足,想你是我的幸福!
七、 曾经,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然后一切消失了,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脆弱的东西。
八、 当爱情来临,当然也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是要付出的,也要学习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从此,人生不再纯粹。
九、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写这句话的人不是不想天长地久,而是天长地久真是此生难求!
十、 远行的人,你看见吗?家屋的上空飘起袅袅的炊烟。迎你的饭,候你的菜,一回回地煮,一次次地把你等待。
十一、 工作不顺心,不要紧,大不了换个环境;婚姻中不开心,不打紧,大不了冲破围城;不要让烦恼占据你的心情,不要让忧伤将快乐排挤,愿你善于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幸福乐开怀!
十二、 岁月流逝,真情依在;百里之隔,隔却不断;长夜漫漫,星光闪闪;真心祈祷,左右陪伴。
十三、 擦干伤心的泪水,振作一点;昂起自信的头颅,坚强一点;挺直倔强的腰背,勇敢一点。人生经历些风雨,才会见彩虹。愿你走出困惑的迷雾,活出人生的精彩!
十四、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你能找个理由难过,你也一定能找到理由快乐。懂得放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珍惜的人找到幸福。
十五、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十六、 做一艘小船,让它载着我思念的心,划向远方的你,送上我温柔的吻,解开你眉间的忧,赶走你心中的愁。
经典禅语好句 第14篇
2)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3) 声声佛号传祝福,句句咒音达情意;朵朵莲花缀莲台,首首梵呗除烦恼;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无明;愿你福慧双增,扎西德勒!愿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4)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5)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 妈妈我感谢你赐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永远爱您,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报父母恩咒)。
7)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英语经典好句 第15篇
想把事情来做好,就得亲自动手搞。
2)Wisdom is more to be envied than riches.
知识可羡,胜于财富。
3)No root,no fruit.
无根就无果。
4)Care and diligence bring luck.
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
5)He that doth most at once doth least.
什么都想一次做完,结果一件也做不完;贪多嚼不烂。
6)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7)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众擎易举。
8)Work today,for you know not how much you may be hindered tomrrow.
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朝可能阻碍多。
9)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岁月无情;岁月易逝;岁月不待人。
10)Many hands make quick work.
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 第16篇
1. 好词好句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里,最富中国大陆特色的莫过于摘抄和记诵“好词好句”。
前晚,我女儿在做一本《语文拓展与训练》作业。里面有一道题目:写出和“翻来覆去”相似的三个词语。
女儿说:“爸爸,请帮我想三个跟翻来覆去相同的成语!”
我随口就答:“游来游去!”
女儿妈妈说:“不对……两个游字相同……”
我苦思冥想了半天,总算说了一个:“眉来眼去。”
女儿妈妈勉强同意,但“翻”“覆”是动词,“眉”“眼”是名词,总不配。
我很努力才想出这个词,实在辱没自己研读文学二十年的薄名。
汉字和词语,作为造句单位,大多数并无特别的褒贬倾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些词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显示出了词语与词语相互平等的观念。每个词语在形态和表达意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一个词不比另一个词更好,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特殊的等级差。一些常用的成语,也不比其它普通的词语更有价值。有独特文学追求的优秀作家,都回避俗语,研求新句。被选入中学课文里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荷塘月色》,开头就极“平淡”,无奇特的词语。
我仔细地排查了整篇文章,成语寥寥,“好词好句”无踪,换成中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大概只能勉强合格。
文章里那几段著名的“好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子拆开成单词单独来看,并无特殊之处。其中的“微风、渺茫、和谐”等词,实在算不上特别的“好词好句”。它们只是被作家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准确传神地表达出那一刻的细微感受,才形成了整段的“好句”。这“好句”,也必须融合到整篇文章营造出来的特殊气息里,才有价值。
朱自清是一名有追求的散文大家,他在行文中,精心择取情感色彩很淡,语气相对平和的中性词语,尽量排除华丽、高亢的词语,营造一种内敛的气氛:不偏倚,不渲染,不煽情,不造作,不激进,不颓丧。这是一位审美个性卓绝的文学家,他因为不随流俗,不入媚语,不喊口号,他的作品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工具性”思维,让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死词死句,并且规定这些脱离了“文学”肥沃的土壤,被折断下来的、枯干了的词句才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他们或许以为,用这些“好词好句”堆砌到一起,就会变成为他们所认同的好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都是教材编写员自己想当然地用“好词好句”堆砌起来的“黑板报”,既无真情实感,又充满了空洞的道德教化。
中小学生在这种死板的语文教育逻辑下,变成了可怜的词语垃圾收集者。他们每天忙于寻找散落在地上的词语碎片,把枯枝败叶扫到作业本这个垃圾筐里,为变成词语的垃圾大王而白费功夫,而不去好好阅读前人的杰作,体味其中的独特文学魅力,也不去学习观察、欣赏、体味生机盎然的树木,去感受这些自然万物婆娑、高洁、挺拔之美。一个孩子的健康心灵,需要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培养。只有丰沛的精神和敏锐的趣味,才能激活那些平淡词语身上的光彩。
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尊重自然生命的个性价值,他们就不会懂得: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无论收集多少“好词好句”,也难以写出一篇好作品。
这种机械、僵化的思维模式,让小学教材编写员自信心爆棚,他们自己杜撰出几十篇拥塞着“好词好句”的课文让小学生学习,有些甚至要求背诵。他们同样不知道,百货商场橱窗里的木头模特,身上披上再多再华丽的衣衫,也只是一段没有生命的木头。它们没有面孔,缺少五官,肢体僵硬,永远只会摆出一种僵硬的姿势。小学语文的编者自撰课文,就是这种没有面孔的木头人。
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都适合编进教材里,尤其是小学教材里。中小学生如果要真正获得知性的认识,情感的培育,他们就应该在整体性的名作阅读中,浸润心灵,培育德艺。
真正的好作品,会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独特的、超然的世界里。人们读完这样的作品之后,不会仅仅记住其中的若干“好词好句”,而是会沉浸在这部作品整体营造出来的深挚情感天地里。词与句,只有被格调高妙的作家准确细腻地运用到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展开想象的行文中,才具有独特的意义。
单独存在的词语,仅是一个中性的字符,它的字(能指)和意(所指),在长时期的约定俗成中,大致固定。只有社会变动急剧的社会,尤其是像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的巨大变化时期,才会把各种词语的表意符号和它的特定表现内容加以割裂,重新组合,蜕变或者剥落,变成复杂的新含义。比如“地主”这个词,在其先前的本意上,并无特别的贬义,而是对土地权拥有者的命名:占有大量农田的“士绅”是“地主”,拥有耕地的“农民”也是“地主”。凡是拥有土地的士绅官宦或者黎民百姓,都是土地的主人。这个普通的名词,经过上个世纪中期的暴力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恶咒。“地主”自己不仅会被打倒,会被消灭,会永世不得翻身,他的后代子孙也会被剥夺基本的教育权利,成为真正的社会弃儿。那个时代,任何人对“地主”这个词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沾边惹祸。
词语的“阶级性”,是暴力赋予的,不是天生的。这种“阶级性”的暴力判断方法,在语文教育中改头换面,变成了“好词好句”的优劣评级选择。难道,“好词好句”需要记诵,“坏词差句”就要全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一把火烧个精光幺?这种词句好坏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幺?按照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逻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只能挑选十分之一不到的词语来膜拜、学习和记诵。剩余的大部分词语遭到了贬抑,受到了鄙视。这些词语,是不是该全都挑出来扔掉呢?根据过去的贫下中农识字逻辑,确实不需要这么多词语,只需要出一本薄薄的,只有二三十页的识字本,足矣。
一篇好作品的最基本要素,不是“好词好句”,而是作家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好作家,能运用貌似普通的词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趣味表达出来,使这些词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新的语文教育,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推行叶圣陶主编的简体版中小学语文教材起,为了迎合各种政治形势的需要,不断地修改,最后简化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字报集中营。
近三十年来,虽然在选择篇目上、在教材编选和图文形态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核心的教育思想,没有明显的改进。
“语文”侧重于“语”,而无关乎“文”,其“机械论”“工具论”的思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解释,也用寻找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大意的方式,来屠宰肢解那些无辜的作品。
这种教育进行了五十年,我们可怜的中小学生,经过多年的机械训练,脑袋里塞满了成千的“好词好句”,却写不出一篇稍微有点真情实感的文章。一九七八年以后,大陆文学界里有点成就的作家,很多都是语文学习的差等生——他们的文学感受和阅读训练,是从阅读跟课文毫无关系的“闲书”开始的,他们的写作学习模式,大多数是自学成才。而那些中小学语文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被连续灌肠般洗脑,长大成人之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基本欣赏能力,脑袋里装满了词语的垃圾,内心里凝结着几小块麻木的情感。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过着浑浑噩噩的熏肠人生。对自己、对情感、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他们都几乎一无所知,而患上了失语症。只有当今网络疯狂流行的缩略符号,聊天工具上的各种怪词串词,人与人之间的陌生“雷”词,才是对他们封闭已久的蒙尘心灵的最大解放。
一只垃圾桶装得再满,发酵出来的也是臭气,而不会酿造出飘香的美酒。
只有好的文学作品,才使得最普通的词语具有鲜活持久的生命力。
不去阅读经典名作,不去感受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的高尚情感,而专注于搜集“好词好句”,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就像是把一头美丽的驯鹿杀死,剁成碎片,然后让学生们来围观鉴赏这些肉块。好的作品,不会堆砌“好词好句”。欣赏一篇作品,就要用心地去感受其整体的品格,凌迟肢解,只能得到片鳞只爪。
2.陈词滥调
与“好词好句”相对应的是“陈词滥调”。
从浅层意义上看,这两者本来应该有着本质的相反意义。“好词好句”就其表面的词意而言,应该指那些感受独特的、个性化的词语,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里的僵化模式,却把这种个性化的词语摈弃,而选择共性化的、无差别的词语来代替。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受重视的成语的学习和记诵,就是这种共性化词语的明显例子。
经过相对漫长历史时期的整合以及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变成了一种高度浓缩和概括性的描述符号。而正是这种概括性和浓缩性,使得该词语的特定描写对象普遍化,庸俗化,进而变成了人们不经过大脑思索就脱口而出的“陈词滥调”——一到春天,就姹紫嫣红;一到夏天就骄阳似火;一到秋天,就果实累累;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一高兴就欢呼雀跃,一难过就伤心欲绝。
这些都是典型的“好词好句”,它们因为被长时期地、无意识地滥用,而变成了“陈词滥调”。通过对这种“陈词滥调”的僵化传承和记诵学习,人们的个人感受,就被抹煞了——巨大的南北距离,广袤的东西差异,全都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性词语里,被彻底填平。无差别的认同,是整体社会的意识形态诉求,也是文化趋向。人们通过这种“陈词滥调”的学习和表述,获取了彼此的身份认同感。
“身份认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政治、文化圈里诸种人群的习惯性焦虑。人们通过传诵“陈词滥调”的方式,不断地寻找彼此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上,种群内所有成员都获得了继承种群文化暗语的权利,排他性地、并且自由畅通地通过这种“陈词滥调”进行信息交换。
巴尔扎克笔下的法国巴黎小市民,用“外省人”一词来确立这座城市的中心地位,以及作为这座城市市民的潜在荣誉感。张爱玲和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小市民,则用“外地人”一词来区分他者的身份,寻求内在的认同,并且通过排斥性、贬抑性的命名方式,潜意识地凸现了一种相对狭隘的排他心理。香港人,则站在长期的外在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把整个中国大陆称为“内地”,大陆人则被命名为“内地人”。这种跟上海的“外地人”的排斥性命名方式,相映成趣,都同样地隐含着这两座城市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特殊性诉求。
“樱花”是日本国民性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描述,“郁金香”是对荷兰的另一种指代,而“紫荆花”是香港人的自况。每一种具体的象征,都暗示着这个群体——国家、地区、民族、部落、城市、乡村——的强烈自我认同心理。身份认同,是对个体所无法承受的孤独的恐惧和逃遁,而“陈词滥调”,则是最好的抗生素。
从中小学生开始学习的“好词好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强烈自我价值认同的方式之一。通过这种学习,各具自我个性特症的学生,被集体化、类型化、抽象化、从而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隐喻指称:鲜花。“鲜花”所具有的特殊的脆弱象征,我已经在第一篇文章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这种对学生个性的有意识打压,是把他们训练成合格“螺丝钉”的必由之路——脆弱的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价值。单独的螺丝钉没有价值,只有千千万万颗螺丝钉拧在一起,才组成一具有价值的机器。所有的比喻,都指向了“非人性”的“物性”。
在这个弯曲而漫长的路途中,“好词好句”腐烂、变质,成了“陈词滥调”。
在我们当下社会,“陈词滥调”的泛滥,表明了整个社会的自我缺失的焦虑正在弥漫,犹如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描述的那样,自我被自己遗忘,因此自我变成了他者。叙述者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彻底失踪,被漫天飞舞的“陈词滥调所淹没”,成为一个阿Q在最后画押时努力描摹的“0”号符码。
跟法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我解放运动的激烈探索不同,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自我”成为沉重心理负担的社会里,“陈词滥调”反而变成了便于隐伏的草丛。所有人都面目模糊,头戴丝袜,腰缠布带,手擎利斧,打着“山寨”的旗号,在想象中宽阔的原野里,烧杀抢夺,坏事做尽。个性价值的消失,让这种无罪感轻松地超越了“原罪感”——集体有罪,而个体无辜。
在一个特定的范围里,群体性事件往往隐伏着巨大的破坏力,而在“正义”、“复仇”、“血债要用血来还”等陈词滥调的鼓舞下,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情绪失控,而以暴力的方式来倾泻仇恨与不满。个体隐伏在群体中,却往往能得到赦免。在中国传统的习语里,这句话叫做“法不责众”,在西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这叫做“多数人的暴政”。暴力和暴政的背后,通常隐伏着这些没有五官特征,只有握着石头的手高高地举着的群体中的个体。
法国学者阿莫西和皮埃罗所著的《俗套与套语》①里说:“群体,某个少数民族,或者某个较大的民族,某个国家,当然还有某个性别。这些不同类别的集体意象在身份确立和相关的行为和互相作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在长期的相互指认中,形成很多概括性很高的描述——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德国人→认真,等等。这些词语,如“法国人浪漫”,是典型的“陈词滥调”。它通过一种无差别的描述,把整体法国人囊括进去。即使这个国家里有很多认真的法国人,也无法逃脱这个“陈词滥调”的枷锁,他必须“浪漫”起来,才能融入“法国”这个身份认同里,或者,他拒绝认同而被排斥到另外一个国家,不得不身份移民或者精神移民。也有一些伪法国人,为了给别人造成一种“浪漫”的假象,他们的交谈中,时不时地掺杂着一两个法国词。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上流社会,如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妮娜等人的嘴巴里,总是不断地迸出一句法语来。在谈话中加入法国词汇,这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社交圈的时髦。在中国大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里常常会加进几个英文词,而增加了时髦、洋派的气氛。这种“时髦”的话语,这种“陈词滥调”,就像是在身上喷洒花露水来冒充法国夏耐尔香水一样,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和他者的混同,通过不同意义的偷换,而占有了对方的一部份价值。又或者,一个高级女人,因为喷洒了兰蔻花露水,而让自己沾染了“法国”色彩,从而把自己和身边的俗人区分开来,并顺利进入了另外一个价值圈里。
在中国大陆文化圈里,南北差异也很大。
北京人喜欢嘲笑上海小男人,上海喜欢抨击北京人的夸夸其谈。
这种城市身份的标签,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同的省市,例如武汉和长沙,浙江和江苏。不同地区的人自我互相混同,而跟其它的地区彼此排斥。这种认同的方式,是典型的庸众生存,大众化生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海的一部分文化人开始言必称“三十年代”,张爱玲笔下描述过的“旗袍”,成了穿越时光隧道的云霄飞车。一旦这个词汇和风尚迅速风靡,它就变成了“陈词滥调”。“陈词滥调”的最明显特征,是“从众”——在那个时期开始风靡大陆文学界的原捷克作家昆德拉把这描述为“媚俗”。
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个性独特、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必须跟“陈词滥调”,跟“媚俗”作抗争。正如昆德拉在他的名作、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写到的医生托马斯和女画家萨宾娜一样。为了把自己跟“布拉格之春”事件里的庸众、政客和御用文人区分开来,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模式。托马斯变成了建筑工人,萨宾娜远走他乡。只有“生活在别处”,昆德拉笔下的独立知识分子,才能保持自己的敏锐洞察力,而不被“陈词滥调”淹没。
《俗套与套语》这样为“陈词滥调”作了描述:
俗套(Stereotype,即“陈词滥调”)加强了个人对自我的承认,而自我承认被定义为主体对于自我进行的评价。事实上,俗套(stereotype)首先是把“我们”和“他们”区别开来的归类工具。在此过程中,一个群体获得了一种面貌特征,一种同一性,这种面貌特征使之与其它群体区别开来。……个人的多样性被缩减到最低程度,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或者说,他们缺乏发现这种多样性的能力。②
“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正是对中国大陆中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最精确描述。
语文教师奉命行事,他们通过每天强迫小学生进行无意义的“好词好句”的训练,从而把他们全都混同为一个整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三好学生”。这种学习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暗示:“好词好句”是“我们”“三好学生”的,“坏词差句”是“他们”“差等生”的。通过这种简单的垃圾分拣程序,把“我们”和“他们”分开,用一种粗暴而简单的“二元对立”观念,“一分为二”地把整个世界破开,分成两半,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一半是善的,一半是恶的。这种可怕的分裂无处不在,不仅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分裂,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分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裂,而且造成了词语的分裂,从而把“爱与恨”的观念,强烈灌输给这些学习者。
在这种学习不断地得到强化之后,这些学习者的智力开始退化,只会用“接受”和“抵制”的方式来看待“他者”。凡是赞同和表扬我们的,就“接受”;凡是对我们进行批评的,做出不符合我们观念的事情的,就“抵制”。
一整篇文章,例如上文引用的《荷塘月色》,假设精心地把“好词好句”挑选出来之后,把其它的内容扔掉,那么,这就像是吃鱼时,挑出了几根鱼刺塞进嘴巴里,然后把整条鱼扔掉一样。
这不可笑,也不荒诞。
这是正在进行中的现实。
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丁小会翻译。书名“俗套”,是“Stereotype”的规矩中译,也可译成“陈词滥调”。
②同上。
经典文章好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