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
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精选6篇)
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 第1篇
原料奶安全检测及质量控制
生鲜牛奶是奶制品的源头,它的质量好坏至关重要,是保证奶制品食用安全、维护人类健康的基础。我国奶牛饲养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个体庭院式养牛、手工挤奶到现在的大中型企业集中饲养奶牛、机械集中挤奶,产品的质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主要归功于原料奶质量的提高。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奶制品的安全问题凸显了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而原料奶化学掺假等问题直接影响奶及奶制品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在乳品厂质检中心的实习及调研,对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控制及相关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原料奶的质量安全问题及相关检测
奶牛疾病
奶牛由于患病,会导致产奶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原料奶的质量,同时会通过奶及奶制品将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染给人类。其中奶牛乳房炎是最常见的疾病。
有研究证实,奶中微生物总数与乳房患炎症的数目紧密关联,生鲜奶中的体细胞主要组成是巨噬细胞、噬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上皮细胞。当身体特别是乳房受到感染或伤害时,体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体细胞数的增加会直接影响牛的产奶量并导致乳脂肪和乳蛋白被酶破坏,使奶变味。目前我国生鲜奶主要是按菌落总数来分级的,而世界上养牛业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同时使用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来评价生鲜奶的卫生质量。在实际应用于生鲜奶分级时,两因素所占的权数一般是:菌落总数为1.2,体细胞数为0.8.进行积极有效的乳腺炎控制管理的牛群,体细胞数通常控制在每毫升1×105个以下。
抗生素残留
奶牛易患多种疾病,如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人们往往使用青毒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奶牛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几天之内挤出的乳汁中都会有抗生素残留。
对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是否引起严重后果仍有争议,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含有致敏抗生素的牛奶被敏感人群饮用,可引起食用者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些抗生素具有一定毒性,长期用药对服用者的肝肾功能具有一定损伤,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并且可引起长期服用者体内耐药菌增加,当有重大疾病需治疗时抗菌药物失效。从奶制品加工的角度来看,原料奶中抗生素残留物严重干扰发酵奶制品的生产,抗生素可严重影响干酪、黄油、发酵奶的起酵和后期风味的形成。
因此,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都作出规定:奶牛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及用药后数日内挤出的乳汁不得用于生产商品奶。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农场或奶农不遵守相关规定,向乳品加工企业提供含有抗生素的原奶。因此,对乳品加工企业来说,抗生素已经是原奶收购环节不可缺少的检测项目。
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TTC法和Snap检测法。TTC法为国家标准方法,Snap法为AOAC(国际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官方认可的方法。
TTC法为微生物受阻抑制法,测定原理是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乳品中加入嗜热乳酸链球菌培养后,如果乳品中无抗生素,菌种增殖进行生物氧化,其中脱出的氢可以和加在乳中的氧化型TTC结合而成为还原型TTC,还原型TTC是红色,可以使乳变红色。相反,如果乳品中有抗生素残留,TTC不被还原还是无色,乳汁也无色。
Snap法为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原理是将特定抗生素类群作为靶子,使样品中的抗生素和内置抗生素标记物共同与固定包被抗体发生竞争反应,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测定吸光值,判定结果阳性还是阴性。
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最近几年中发展很快,除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Delvotest系列检测试剂盒、Charm系列检测试剂盒等,均可很好地检测出抗生素残留,但检测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常规方法检测时间长,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量原奶快速检测的要求,所以快速、准确的抗生素检测技术对乳品加工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人为掺假
奶农为了提高指标,增加收入,掺入如糊精、淀粉、糖类、脂肪粉、乳清粉等非电解质物质;为了降低微生物水平,提高原奶的售价,掺入防腐剂,如双氧水、纯碱、苯甲酸盐、山梨酸盐等;或是原料奶已经变质,通过掺入火碱、尿素、柠檬酸盐等达到稳定奶的性状,以便蒙混过关;或受谋求暴利趋使,用非奶物质,如植物油脂、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乳糖、矿物质勾兑成分与牛奶接近的假牛奶以牟取暴利。
同时乳品厂检测手段相对滞后。目前对原料奶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理化检测、掺假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其中理化检测主要是检测牛奶的脂肪、蛋白、非脂固形物、干物质、pH指、酸度、酒精试验、煮沸试验。对于层出不穷的掺假技术来说相应的检验手段更新太慢。
掺水 感官检验:如果牛奶颜色过淡,闻不到特殊的香味或加热后香味不浓郁,口感无微甜味,则表明已掺水。
化学检验
(1)密度测定法:牛奶掺水后呈稀薄状,密度减少,正常牛奶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28克~1.032克,当牛奶密度小于每立方厘米1.028克时,若奶牛无病状,奶中可能掺水。
(2)冰点测定法:正常牛奶的冰点很稳定,平均为-0.55℃,掺水稀释后的牛奶冰点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掺水量成正相关,根据冰点的不同,可确定奶中的掺水量。
(3)乳清密度检查法:正常牛奶的乳清密度一般在每立方厘米1.027克~1.030克,若乳清密度降到每立方厘米1.027克以下,则可怀疑牛奶中掺水。
(4)干物质测定法:正常牛奶的干物质量为14%~15%,若被检乳的干物质量明显低于此标准则证明已掺水。
(5)二苯胺法:由于一般水中含有硝酸盐,加入硫酸和二苯胺后则变成蓝色。操作时加入牛奶和20%的氯化钙,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沉淀后取上清液2滴~3滴,加入二苯胺硫酸溶液,如变为蓝色则证明掺水。
铵盐 鲜奶中掺入铵盐一是为了掩盖由于掺水而引起的鲜奶的比重下降,二是掩盖某些分析方法(如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与正常奶的差异。
目前测定铵盐的方法有苯酚法,纳氏试剂法,NH4+-KI-NaClO显色体系法,其中由于苯酚法操作繁琐而不宜应用于户外操作。李海英等着重对纳氏试剂法和NH4+-KI-Na-CIO显色体系法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NH4+-KI-NaClO显色体系法为最佳方法,对NH4+的检出下限可达到每毫升16.82微克。此方法灵敏度高,所用试剂种类少,试剂有效期长,易于保存,受其他盐类的影响较小,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廉,易于推广,适合于牛奶收购现场及其他野外检测的环境。
芒硝 个体奶牛户为了提高利润多赚钱,向鲜奶中掺入大量水,为了掩盖掺水后奶密度的降低,往往掺入芒硝到鲜奶中,以使鲜奶的密度符合要求。
经研究建立了SO42--BaCl2-玫瑰红酸钠显色体系。该法操作简便,阳性结果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易于判定掺假现象,且具有较高检测灵敏度,对鲜奶中芒硝的检出下限为每千克1200毫克,便于推厂应用。
尿素 由于乳品厂家大部分对原料奶实行“按质论价”时往往以蛋白质为主要检测指标,部分不法奶商往往会在鲜奶中加尿素来提高蛋白质含量。
检验采用格里斯试剂法:尿素与亚硝酸盐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而亚硝酸盐可与格里斯试剂发生偶氮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掺尿素就会影响该反应的发生。结果显紫红色时,表示不含尿素为合格奶,而结果不变色,表示为含尿素的异常奶。
添加氨基酸 国家强制规定了乳饮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最低含量,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目前,国家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但一些乳品生产企业为减少成本,用单一的氨基酸及其螯合物替代本该添加富含蛋白质的原料奶,尤其是甘氨酸,再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结果合格,欺骗消费者。
鉴别是否添加单一氨基酸可以通过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有氨基酸分析仪法,生鲜牛奶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和含量是一定的,可以通过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与含量,看其比例是否异常,含量如果高过常值,可以判定添加了单一氨基酸及其螯合剂。当样品中游离甘氨酸含量大于每升50克时,可判定添加了甘氨酸。
以复原奶代替生鲜牛奶 一些乳品生产企业解决奶源短缺问题时,从国内或国外购买大量奶粉,掺水勾兑成液体奶,以生鲜牛奶的名义销售,欺骗消费者。这种复原奶由于经过了很多道的生产工艺过程,其营养价值已远低于生鲜牛奶的营养价值。但因生鲜牛奶和复原奶的成分相同,常规检测项目不足以判定复原奶的存在。
牛奶在加工制成奶粉的过程中,受热发生梅拉德反应,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糖反应生成特定产物之一糠氨酸。当奶制品中糠氨酸含量高于一定值时,则可鉴定为含有复原奶。巴氏杀菌奶中,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大于12毫克时,鉴定为复原奶。对UHT杀菌奶,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减去0.7倍储存天数的值大于190毫克时,鉴定为复原奶;当其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为140毫克~190毫克时,还须测定牛奶中乳果糖的含量,乳果糖含量与糠氨酸含量比值小于2时,则鉴定为含复原奶。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也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塑料等材料的制造。由于该物质含氮量高,掺入奶中可以使凯氏定氮法测得的蛋白质含量虚高,故一些不法商贩常将其掺入奶粉或鲜奶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除了国标GB/T22388-2008的检测方法之外,康宏玫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测定三聚氰胺残留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利用萃取液通过均质及振荡的方式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免疫测定。先将三聚氰胺酶标记物、样品萃取物及标准(即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溶液)加入到已经包被有三聚氰胺抗体的微孔板中开始反应。在孵育过程中,样品萃取物中的三聚氰胺与三聚氰胺酶标记物竞争结合微孔中的三聚氰胺抗体。孵育30分钟后,用蒸馏水洗掉小孔中所有未与抗体结合的三聚氰胺及三聚氰胺酶标记物,再用去离子水清洗后,每孔中加入清澈的底物溶液,已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物就会将无色的底物转化为蓝色的物质。再孵育30分钟后停止反应,根据各孔颜色深浅进行数据读取,依据标准的颜色得出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值。
碱性物质 常见的碱性物质有苏打、碱面等。由于牛奶营养丰富,微生物易于繁殖,特别是在夏季最容易酸败;另外在牛奶中掺了羊奶也易发生酸败现象,奶农为了掩盖酸败,常常会加碱。
检测时使用溴百里香酚蓝和玫瑰红酸指示剂,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在pH值6.0~7.6的溶液中颜色由黄至蓝发生变化。结果呈黄绿色表示含碱0.03%,为异常奶,呈绿色表示含碱量不小于0.1%,为严重异常奶。玫瑰红酸亦为酸碱指示剂,其pH值变色范围为6.9~8.0,遇到加碱牛奶则由棕黄色变成玫瑰红色,反应灵敏,容易检出。若奶中含碱则呈玫瑰红色,含碱量越大其颜色也越鲜艳,而不含碱的牛奶则呈棕黄色(肉桂色)。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硝酸盐常作为肉类食品的防腐剂和发色剂,但人体过量摄入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鲜奶收购中必须监控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
由于硝酸盐在细菌(亚硝酸菌)的作用下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我们只要控制好含亚硝酸盐的异常奶就基本上可以做到二者在成品中不超标。在弱酸性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α-萘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结果显微粉色说明含亚酸硝盐每千克0.2毫克,为异常奶,显水粉色说明含亚酸硝盐每千克0.3毫克,为异常奶,显粉红色说明含亚酸硝盐大于或等于每千克0.4毫克,为严重异常奶。
其他问题
由于奶农不合理用药、环境污染、挤奶方式、设备都会对原料奶产生污染,导致原料奶还存在如兽药残留、有害物质超标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原料奶的质量控制
奶牛饲养
奶牛饲养应符合GBl6568-1996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的要求,符合NY5046-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符合NY5047200l无公害食品奶牛兽医防疫准则,符合NY5048-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和NY/T5049-2001奶牛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
通过比较50头和250头的奶牛规模的牧场达到安全标准的支出水平,得出250头甚至更多的奶牛规模不会给达到高质量安全标准增添更多负担的结论。
泌乳牛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必须用药时,在药物残留期间的牛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同时注意及时补充奶牛的营养。
挤奶的控制
挤奶设备、牛奶过滤器滤芯和滤网等必须每班都要清洗和彻底消毒。挤奶前要采取乳头药浴的操作,防止细菌感染。同时保证挤奶员工和挤奶时间的相对稳定,减少诱发奶牛乳腺炎和其他疾病的几率。
贮藏运输
运输奶罐车交奶后必须清洗消毒罐体。储奶罐内无奶后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后才可再次储奶,并注意储奶罐各个管道死角的清洗。未能打入车罐的残留原料奶不得与新打入储奶罐原料奶混合。避免多次挤奶混和,原则上要求每次挤奶后及时运输,避免混合。防止交奶时污染,对奶泵及输奶管进行消毒后使用,可与储奶罐一并清洗消毒。使用有隔热或制冷设施的奶罐车进行运输,夏季在清晨或夜间运输牛奶,在运输中奶温不应高于10℃。运输原料奶必须及时装卸,防止奶温升高,避免将微生物数量级不同的原料奶混合。运输过程中须要防止强烈振荡而改变奶的组织状态所引起奶的变质。
展望
乳品的质量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奶,而影响原料奶质量安全的因素又很多,故只有各有关方面积极主动采取一定的措施,原料奶的质量才可以得到保证,各种各样的乳品才能吃得安全和放心。这需要有政府的正确引导,行业对法制法规的认真贯彻,认真执行HACCP的质量控制管理,奶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乳品检测手段的提高,以及积极地实施原料奶第三方检测相结合,才能够在保证奶农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乳品安全性的要求。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行 业 综 述
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 第2篇
文摘:本文论述了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生产应从机械设备的使用及保养着手,并从原材料的进场、配合比的设计、正确按配合比施工等环节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 搅拌站
安全生产
质量控制
一、机械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机械设备作为搅拌站的主要生产力,是施工生产各种要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搅拌站效益高低和企业的兴衰。保证机械设备运行安全,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才能不断提高并保证项目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消除和控制施工过程中机械管理的危险因素,加强机械设备安全,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1、混凝土搅拌楼
混凝土搅拌楼是搅拌站施工生产的主要设备,确保搅拌楼的正常运行是搅拌站的首要任务。混凝土搅拌楼在每次开盘前都要仔细检查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严禁机器带病作业。机器只有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安全生产,才能高效率的进行生产工作。特别是在对一些重要部位进行灌注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性,决不容许中途抛锚,混凝土供应间断等现象。搅拌机在运行过程中严禁超负荷作业,过多的负载会导致电压不稳,甚至短路等现象。运转时若发现机器声音异常或升温过高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待故障排除完后方可继续作业。
混凝土生产是一个细致的工作,操作中的任何一点小失误都可能导致机器的异常工作,甚至导致生产事故。因此,搅拌楼操作员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安全交底的规程。
为了保障搅拌设备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搅拌设备的生产效益,应对搅拌设备进行精心保养和检修。每工作班后都应及时用水清洗搅拌机并检查搅拌罐内残留混凝土的凝结情况,检查水泥及粉煤灰落料口溜槽上的物料堆积情况,如果有凝结,将进行人工铲除。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理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电源的断开,挂上“有人工作 严禁合闸”的标识牌,并设专人看护,以防误合闸,在确定搅拌罐内无人后,方可启动搅拌机,以防发生伤亡事故。机器严禁在无油状态下工作,操作员要严格按照搅拌楼说明书润滑表的规定要求,定期做好设备轴承减速机等部位的润滑保养工作,尤其注意空压机在工作中润滑油油位必须保持在油标的上限油面,低于油标下限位时,必须添加新的压缩机油,夏季用19号压缩油,冬季用13号压缩油。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是混凝土运输的主要工具。车辆作业前司机要严格检查轮胎、发动机、转向、制动、转动等部位,在确认车辆状态良好后方可出车。在运输过程中,司机要选择最佳行驶路线,力保混凝土能够既安全又迅速的送到施工现场,特别是在进行桩基础灌注时,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中途不能中断,否则会导致断桩的可能性。行驶途中司机要注意观察搅拌罐是否在转动或反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长距离运输时,司机要控制好搅拌罐的转动速度,力保混凝土在达到初凝前送到工地,必要时可在混凝土内加入缓凝剂。
冬季施工时,为防止加温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散热过快,对混凝土搅拌汽车的车厢可用双层高发泡塑料板保温,外封黑铁皮或铁丝固定,车顶安装可移式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保温瓶,设置可靠的防风设置,避免新鲜混凝土表面受冻,同时对罐车尾水装置和通道进行改造,利用尾气对车厢加热。在没有条件的工地可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车罐周身包裹泡沫塑料保温被,并用铁丝固定来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另外,为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散热,路面状况的好坏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路线畅通、无堵塞,再者就是保证路面无坑坑洼洼,三是修筑路线无急弯,拉直、缩短混凝土运输距离。
为防止罐内混凝土堆积过多,影响混凝土质量。每次作业完后司机都要及时清洗搅拌罐内,并定期对拌筒内进行混凝土铲除。在拌筒内进行铲除作业时,务必将后部操作手柄置于空档位置,并关闭发动机,拔出钥匙,在显眼处挂上“拌筒内有人工作”牌子或派专人守护。
另外,打油也是车辆保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司机应定期给汽车各个部位做好润滑保养工作。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
1、原材料进场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加水拌和均匀而凝固的人造石材。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原材料进场前试验员和材料员要同时把好质量关,对于砂石材料首先要目测是否合格,合格则准许进场,不合格则拒收。水泥、粉煤灰等甲供材料进场时要求出具材料合格证,进行二次检验。根据《铁路混凝土验收标准》等规范规定,进场材料到达规定批量后要求送至法定试验单位进行复检,检验标准:砂、石每400m或600T送检一批;水泥每500T送检一批;粉煤灰每200T送检一批;外加剂每50T送检一批。
2、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
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要降低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混凝土是非匀质性材料,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较小值。因此,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能客观地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那么,应从哪几方面着手才能使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降低到较小值呢?(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除了满足强度、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3所谓混凝土混合物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混合物在拌合、输送、灌注、捣实、成型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在消耗一定能量条件下使混凝土达到稳定和密实的一种工作性能。以最小能耗达到最稳定、最密实的程度便是最佳的工作性能。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砂石材料特性和灰水比调整最佳砂率,使混合物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即具有较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混凝土比较容易拌均匀,而且在施工全过程中不致产生离析泌水现象。(2)正确按施工配合比施工
按混凝土配合比施工,第一,要及时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正确地换算成施工配合比;第二,材料应进行称量计量,不要用体积配合比;第三,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相符,否则,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有些技术人员对现场加水破坏混凝土耐久性和和易性认识不足,以为用水稀释拌合物,增大坍落度,便于搅拌、泵送、浇筑。殊不知,合理水灰比每增加0.05,混凝土强度就可能降低10兆帕。另外,搅拌好的混凝土是水与水泥、水泥浆与砂子、砂浆与石子之间彼此包裹和填充的混合结构,向其加水,会加剧混凝土离析和泌水,影响硬化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会造成混凝土泵送、浇筑过程胀模、跑浆现象,从而产生蜂窝、麻面、露筋等质量问题。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第4、3、1条规定,混凝土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1. 水泥、混合材料±2% 2. 粗细骨料±3% 3. 水、外加剂±2%
规范规定水和水泥的重量误差允许±2%,粗细集料的重量误差允许3±%,强调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灰水比),说明水和水泥的称量误差应比砂石集料小。砂石集料的含水率应在总用水量中扣除,水和水泥均应称量,水不应凭经验加,水泥不应以袋计量,才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灰水比。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水和水泥计量误差是降低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原因。例如:设原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用525号水泥400kg,水为200kg,水称量正误差2%则为204kg,水泥负误差2%为392kg,灰水比由400÷200=2变为392÷204=1.92,分别代入碎石混凝土强度fcu.o0.48fce(C/W0.52)验算。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fcuo0.481.1352.5(20.52)42.14N/mm2误称水和水泥后的强度fcuo0.481.1352.5(1.920.52)39.7N/mm2两者相比,混凝土强度相对降低值为(42.14-39.87)/42.14=0.054,即5.4%。
依此类推,常用标号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水计量的正误差1—10%,不同组合时的混凝土强度降低值就会计算出不同的结果。
砂石集料负误差、混凝土制成量系数降低将造成多用水泥。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总量为2450kg,其中水200kg,水泥400kg,则砂石总用量角为1850kg。按规范规定,砂、石集料允许负误差百分点计算,少称砂石55.5kg(1850×3%),折合绝对体积20.94L(升)(砂石密度按2.65计算,则V=55.5/2.65=20.94),要用水泥浆来填充。若砂石正误差3%,即多称了砂石55.5kg,由于砂子吸水将降低混凝土和易性,工人会随意加水,使其达到要求的和易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总之,砂石应进行称量,且绝对不得用体积计量,因为砂石体积不但随装料方式发生变化,而且随含水量变化而产生的显著波动,也会造成混凝土制成量系数不够而多用水泥。
浅析桥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 第3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工程质量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交通建设也迅速发展起来, 使得路桥事业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上升。桥梁工程施工难度较大, 为了安全可靠的完成桥梁的施工,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有效控制。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 探讨如何加强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控制管理。
1 桥梁工程的安全性控制
1.1 工程机械及设备的安全控制
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学科, 除了良好的管理、使用、维护、修理技术, 还必须根据严格的操作流程来完成, 需坚持常抓不懈, 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只有做到“预防为主”, 才能够防止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 以保证高效生产建设的安全性。
1.2 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1.2.1 钻孔桩施工的安全措施
(1) 钻孔深层防止渗漏或者采取孔壁支撑, 排水及其他措施, 以防止塌孔。 (2) 建造钻井泥浆池应特别注意围护好钻孔灌注桩, 施工人员也应采取措施来防止造成机械造成的事故伤害。 (3) 对孔壁稳定性及吊具设备, 要经常检查。钻孔机等设备应该由专人进行管理, 并设置钻孔井圈高于地面30cm以上。开放设置防护栏杆;孔口不得堆积土渣和重型设备, 操作人员使用钻孔设备及其组件时要注意防护设施;特别注意在夜晚要挂起红色预警标志灯;钻孔时, 打开引擎盖标志被设置暂停。
1.2.2 高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获得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 及时收集天气预报信息。暴风雨来临之前, 及时去拆解设备, 材料和部件, 并将其固定牢固, 停止户外作业。 (2) 设立棚架等高大设备的捆绑风绳以防止被风吹倒;坠落防护, 施工现场应挂着醒目的标牌, 警示牌;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安全带, 布置安全网, 同时要注意防止双层操作。 (3) 垂直吊装和运输安全保证措施:1) 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 施工升降机由专业司机操作, 应禁止其他人员代替;2) 必须建立专用设备会计和作业人员名册, 并作出维修记录。
1.2.3 高处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1) 在正式工作前, 施工人员必须通过逐级安全施工考核以及相关的安全教育;设施, 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按规检查以确保使用安全。 (2) 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开工, 如果必须, 应做好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 配备安全的施工设备。 (3) 不可拆除用于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确实因工作需要临时拆除, 必须由负责施工的项目经理批准,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障高处作业安全, 在相关的操作结束后应予以立即恢复;设立高处施工保护性围栏和安全网。 (4) 高处作业的工作人员要求着装, 穿防滑鞋, 软底, 严禁穿拖鞋, 硬底鞋钉子和滑鞋。
1.2.4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
(1) 移梁专用轨道应铺设平整, 正确的测量仪。不得有轨关节错位, 错牙, 道床无下陷。架梁应保证支撑架的平衡, 支撑垫牢固。 (2) 当梁悬挂在支撑面10至20厘米时, 应暂停起重机。在起重关键处检查所有的重要部件吊装, 确认一切正常, 才能继续提升。着陆过程中应保持稳定, 两端的高度差应不超过30cm。 (3) 起重机在吊梁过程中, 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果地面不是很严实, 必须在起重机下面铺设枕木, 以增加其稳定性。 (4) 当联合指挥两台吊车进行吊梁, 由有经验的工人负责指挥起重机安装, 两台吊车需要同步, 重量分配不得超过起重机的额定负载, 并确保两台起重机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可以发生碰撞。 (5) 举梁时, 要有用于固定的锚牢牢地支撑在梁端部的两侧, 并把重点放在梁平恰逢纵向中心线, 其偏差不得超过20mm。 (6) 架梁方面做好临边防护、安全警示标示牌、安全风险告知牌, 做好架梁施工的安全警示工作, 以防发生额外的安全事故。
1.3 合理利用施工人员的心理特点,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非法操作错误的发生比本文前面讲的要复杂多了。对这些心理因素和不安全行为的详细分析, 其根源往往是先天的心理素质,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劳动管理所造成的。
桥梁施工过程中, 应该尽量减少环境和人为因素对是施工作业造成的影响, 所有这些心理状态到不安全情况的发生, 多个交织环境条件的复合效果似乎更容易产生更复杂的心理不安全感。因此, 对于此处提及的几个不安全心里状态要做到综合管理, 并设置不同的特定治疗, 消除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在桥梁施工中, 应充分利用从众心理, 分为安全管理覆盖范围内的几个小管理组;并积极遵守安全法规, 制定安全生产的规范, 让建筑工人成为能够自我管理的保安人员, 可安全地应用到所有施工任务中。在日常管理中, 安全管理应进一步落实在施工队建筑工人中, 了解现场的心理状态, 及时发现施工人员的心理发展去趋势,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2.1 建立责任制与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 在施工现场应当由项目领导来负责质量保证体系, 各部门实施质量技术和监管范围, 处理各级管理职责的人员监督检查范围内的施工任务;其次,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工程监理制,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配备专职质检工程师, 建立自检、互检体系, 如工程质量和检测检验制度相结合。
2.2 建立质量保证措施
(1) 严格执行“三按”的规定, 即按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操作, 按质量标准检查和验收, 按操作规范来建设。 (2) 工程技术质量测试, 要做好施工工作, 严格执行施工方法, 质量要求, 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保证措施, 加强自检与互检;交接检工作之后进行每一道工序先自检, 然后互检, 并且接受质量检查员抽样检验。 (3) 做好交接过程, 作业完成后每道工序都必须检查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并作出相应的交接记录, 施工队和检查员必须签字。 (4) 在执行项目实施计划前先用实验进行分析确认, 以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标准, 确保工程材料设计和规格符合要求, 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 同时实验室人员必须具备多年的施工工程师经验。
3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该项目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质量检测。通过学习和培训的加强, 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确保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以保证施工符合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求。 (1) 实行完整的个人负责制, 每个员工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与施工质量明确挂钩, 奖优惩劣, 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 (2)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文件,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严格按监督施工工程师的具体要求, 在每个项目开始前, 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方法设计规则和技术试验。 (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任命有经验的, 高技能工人作为施工队队长。 (4)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检查, 指导, 项目要在其签证批准后进行。总之, 在桥梁工程中, 要做好施工安全及项目的质量控制, 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这不仅包括施工设施、设备等“物“的因素, 更要要注重”人“的因素, 包括施工安全心理以及桥梁工程中特殊环境下的人为因素对工程安全所造成的潜在影响, 同时质量管理的全面贯彻落实是保证桥梁施工的重要准则, “施工安全重于泰山”, 只有做好这一切, 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好桥梁工程的安全, 保证项目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红杰, 鲁顺清主编.安全人机工程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南昌, 刘源主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辅导手册[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2, 5.
桥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分析 第4篇
【关键字】质量控制;安全性;桥梁工程;分析
一、简析桥梁工程安全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桥梁工程作为我国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施工时的安全性与质量,不仅与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关系,还与我国广大市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建设及施工单位在对桥梁工程进行初期设计、场地勘察以及后期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都必须要全面落实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按照预期设定好的进度开展。其次,桥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除了可以确保工程能够实现正常施工之外,还具有其它的几个目的,即:1)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2)在一定范围之内,降低施工成本;3)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4)降低工程在后期投入运行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5)减少桥梁工程后期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及其维护费用;6)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可见,桥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不论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市场来说,还是对我国广大市民来说,亦或者是对工程建设及施工单位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探析桥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
为了更为直观的体现出桥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现以某一市政桥梁工程为例,对其的安全及质量控制进行剖析。
(一)简析该市政桥梁工程
該市政桥梁工程全长140千米,为双向四车道。其中,主桥为1280米的钢桁架悬索桥,使用钢材7万吨左右,共用86万个螺栓组;引桥采用6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东岸引桥全长1000米,西岸引桥全长220米,全桥浇筑混凝土27万吨左右,使用钢材结构6万吨;设计年限为100年,桥梁抗风设计标准也按照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每秒26米”设计,其总建设成本约36.2亿。
(二)分析该市政桥梁工程安全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该市政桥梁工程于2007年1月完美竣工,并于2010年1月11日投入运行。截止到今天,该市政桥梁已投入运行四年多的时间,且其在这四年多的时间之内,也未曾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由此可见,该市政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及质量都是比较高的。然而,该市政桥梁工程在前期施工的过程当中,还是出现了比较多的安全及质量控制问题。比如:
(1)施工材料方面
抽样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该市政桥梁工程选购的混凝土并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且施工人员在对施工原材料进行配比的时候,也没有严格依照配比率去进行。
(2)施工设备方面
施工前期,该市政桥梁工程共出现过五例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后经检查得知:这些频频出故障的设备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且其中有一台还出现了老化问题。
(3)安全措施方面
在对施工中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安全钢架出现了松动现象。
(4)管理方面
该工程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较低,其具体表现在:1)有一小部分管理员未持有工程管理资格证,且其之前所学的专业与工程管理的关联度也不高;2)有些管理员比较懒散,对管理工作不抱严谨态度;3)管理工作出现纰漏时,相互推卸责任;4)整个管理部门的纪律较为涣散;5)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管理工作缺失了规范性。
(三)试论该市政桥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的力度
1.1 全面落实“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责任制”,聘用工程安全及质量控制工程师,同时增设工程安全及质量监督员和负责人,让他们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使他们彼此间能够形成“协调合作,彼此监督”的工作流程。
1.2 安排专人对每一个施工流程的安全及质量进行控制,严禁出现材料滥用等问题,避免施工成本的浪费。
1.3 材料投入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若检验不合格,则将其列入“不可投用材料”的范畴之内,若检验合格,则直接将其进行使用。值得提出来的是:检验时,还应当对检验数据及结果进行规范性的记录和保存。
1.4 严守技术指标及工程施工方针,在确保市政桥梁工程与城市建设具有较高协调性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完善桥梁工程施工体系
2.1 施工前期,要严格依照工程的施工要求及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具有规范性以及完整性的工程施工体系,让整个工程的施工能够在该体系的正确引导之下,达到施工安全、质量以及技术三重达标的目的。
2.2 把国家针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提出的各种文件作为施工的重要依据,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作出最适本工程的施工安全及质量评价标准,为工程竣工时的安全及质量验收工作提供主要依据。
3、严格依照配比率,对混凝土进行调配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符合材料的统称,它对配比率具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对其进行配制的时候,还需要结合本工程的施工要求,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与耐久性等特性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再选取适宜的配比原材料,并确定配比率,让调配出来的混凝土能够符合本工程的施工要求。
4、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工作
4.1 严把施工材料及设备采购工作关,在适度降低采购成本的基础之上,对材料及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比如:检查材料及设备的规格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检查材料及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是质量问题、检查材料及设备是否具有出厂证明与合格证等。
4.2 材料及设备入库前,需对其进行二次检查,并依照检查结果,撰写相应的检查报告。
4.3 材料及设备入库时,必须填写符合规范化的入库单,并将其二次检查的报告附于该入库单中,以为材料及设备的投入使用及维护提供参考。
5、提高工程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5.1 以月为单位,对工程管理员进行考核与评价,若考核未通过,则将其调入其它岗位,若考核通过,但评价较低,则让其接受企业一周的培训课程,然后继续留岗。
5.2 管理员的聘用需达到“四个标准”即:具备本专业大专及以上文凭、具备相应的专业上岗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以及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桥梁工程安全及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问题,各大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解决,然后再根据桥梁工程的施工目标及其实际情况,完善工程安全及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为建设单位争取更多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熙.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华民居,2014,(15):267.
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 第5篇
2009-05-15 09:00 金标类试剂是指应用胶体金免疫技术,采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包被于玻璃纤维膜、聚脂膜或其他载体,将相关抗原或抗体固相连接在硝酸纤维膜,应用层析法的原理检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的快速检测试剂。
本技术指导原则仅适用于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中金标类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其他类金标试剂可作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本技术指导原则适时组织修订。
一、基本原则
(一)诊断试剂的研制、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二)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生产企业还应该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三)诊断试剂的研制应当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组织研发,各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应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四)研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五)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一)主要生物原料
与生产的产品质量最密切相关的生物原料包括各种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杭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生物原科。这类原料可用于胶体金标记、包被硝酸纤维膜及用于制备质控线的抗原或抗体等。使用前应按照工艺要求对这类生物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主要生物原料若为企业自己生产,其工艺必须相对稳定;若购买,其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更供应商,如果主要原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主要生物原料的常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
1.外观
肉眼观察,大部分生物原料为澄清均一的液体,不含异物、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或颗粒;或者为白色粉末,不含其他颜色的杂质;特殊生物原料应具备相应外观标准。
2.纯度和分子量
主要经SDS-PAGE 电泳后,利用电泳扫描仪进行分析,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如高效液相法等。根据所检测生物原料的分子量选择适宜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进行电泳。一般每个电泳道加样量为5μg;电泳后的凝胶可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或银染法染色。染色后的凝胶用电泳扫描仪分析原料的纯度和分子量,纯度应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分子量大小应在正确的条带位置。
3.蛋白浓度
蛋白浓度可通过Lowry法、280nm 光吸收法、双缩脲方法等进行检测。
4.效价
效价的测定一般根据蛋白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倍比稀释法进行。效价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5.功能性实验
功能性实验是指生物原料用于试剂盒实际生产中的情况,一般考查使用该原料的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并比较其与上批次原料的相关性。用于制备质控线的抗原或抗体可采用其他适宜方法进行功能性实验。
(二)生物辅料
生物辅料一般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蛋白保护剂用途的一类生物原料,主要包括牛血清白蛋白等。这些生物原料的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并检验合格,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后方可用于生产。
建议对牛血清白蛋白作以下检验:
外观:应为浅黄色、黄色或乳白色冻干粉末,无吸潮,无结块,无肉眼可见的其它杂质颗粒。溶解性:将牛血清白蛋白配成10%溶液,溶解时间在18-26℃时应不大于15分钟,pH值应为6.5?7.1。
总蛋白含量:用双缩脲方法来测定,其标准为大于等于95%。
总蛋白中的BSA含量:采用硝酸纤维素膜电泳法,其标准为≥95%。
BSA的净含量:总蛋白含量乘以总蛋白中的BSA含量,其标准为≥90%。
生物辅料的供应商同样要求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变更供应商。
(三)化学原材料
化学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参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分析纯级别进行检验。主要的检测指标包括:外观、一般盐类检测、溶液pH值、溶解情况、干燥失重、炽灼残渣等。
主要化学原材料的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发生变更。化学原材料在购入时,原材料的生产商必须提供该批次化学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材料和质量检验报告,其质量标准应达到生产所需的质量标准。
(四)其他物料
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及滤纸、玻璃纤维膜等在购入时,其生产商必须提供该批次材料的质量保证材料和质量检验报告,其质量标准应达到生产所需的质量标准。
1.硝酸纤维素膜
硝酸纤维素膜应具有厚度、孔径大小等要求,毛细迁移速度,韧性(切割时膜破损引起的废品率)、均一性(厚度偏差范围、毛细迁移速度偏差范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2.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及滤纸
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及滤纸应具有厚度、毛细迁移速度、重量等要求,均一性(厚度偏差范围,毛细迁移速度偏差范围,重量偏差范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3.玻璃纤维膜
适用于全血检测的金标试剂,过滤红细胞所用玻璃纤维膜或其他材料具有不吸附蛋白质的特点,应具有厚度、孔径大小等要求。
4.塑料衬片
塑料衬片应具有厚度、硬度(切割时一次未能整条切下的百分率)、尺寸(与标识吻合)、粘性(切割时造成玻璃纤维与塑料衬片分离的百分率)等要求。
5.其他
粘胶纸、铝箔袋、说明书、包装外盒、瓶子和干燥剂等,应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建立相应质量控制标准。
三、试剂盒的制备
本类试剂的生产包括胶体金及胶体金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制备,胶体金标记的包被,检测线及质控线的制备,胶体金标记物、包被抗原或抗体等浓度确定,各种工作溶液的配置等步骤,并通过产品的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两个质控过程来保证其质量符合规定。
(一)胶体金标记物的制备
采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或其他方法制备胶体金,胶体金颗粒大小应符合规定,胶体金标记物在510?560nm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值,置2?8℃保存,应在规定的保存期内使用。采用合适的方法确定胶体金标记物、包被抗原或抗体工作浓度,将工作浓度的胶体金标记物吸附于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上。
(二)检测线及质控线的制备
取已确定使用浓度的相关抗原或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检测线,应用同样方法制备质控线,根据生产工艺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干燥,置规定的湿度(通过验证方法确定相对湿度要求)条件下存放。检测线与质控线应具有间隔距离要求,应对所用的金标用玻璃纤维及硝酸纤维素膜等进行质量检测,如尺寸、外观、包装及吸附性能等,并记录批号、数目、标识,不同批号的玻璃纤维及硝酸纤维素膜不能混用。
(三)贴膜、切割、装袋
贴膜、切割及装袋应在具有相应湿度(通过验证方法确定相对湿度要求)条件下操作,切割的膜条应有宽度要求。
四、质量控制
用于半成品及成品质量控制的质控品包括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指标,如具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的产品应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或经国家标准品(参考品)标化的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若某类试剂没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则使用企业参考品,企业参考品的制备应有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其质量应不低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的同类产品的质量。
(一)半成品质量控制 1.半成品抽样
检验人员按批号抽取规定数量的半成品,作号标记,待检。
2.半成品检验
对所抽样的半成品做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试剂盒性能方面的检测,应符合质量标准。
企业应该对每一批试剂的半成品进行稳定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可在在特定温度或特定条件下完成。
(二)成品质量控制
每一批金标试剂报批批量应至少为3000人份。
一般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对成品进行检验,并达到相应质量要求。若该诊断试剂没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则使用企业参考品,企业参考品的制备应有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其质量应不低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的同类产品的质量。
1.物理检查
应进行外观是否平整,材料附着是否牢固,液体移行速度,膜条宽度等物理检查,应符合质量标准。
2.性能方面的检测
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试剂盒性能方面的检测,应符合质量标准。
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 第6篇
东乌旗嘎达布其口岸110KV输变电工程
1.开复工进场施工人员培训情况;施工人员未进场
2.开复工进场监理人员到位情况;总监理工程师1人、监理人员:土建监理工程师1人、线路监理工程师1人、监理员2人 3.开复工安全检查情况;施工人员未进场 4.冬施工程质量检查情况;不涉及
5.开复工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情况;施工人员未进场
6.工程设备材料招标及到货情况;工程设备材料招投标已经完成部分设备陆续到要进场。对工程影响进度没有影响。
7.在3月5日跟施工单位对接要求尽快完善工程前期资料,3月19日已发过监理工作联系单要求报审工程前期资料。
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