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彷徨的散文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彷徨的散文范文(精选8篇)

彷徨的散文 第1篇

彷徨的散文

你是否也会游离在黄昏的街头,看夕阳将整个世界点燃?你是否也会端坐在傍晚的家门外,用一本书将天光拖进冗长的黑夜?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彷徨,无论地点,把目光投的深远,直至酸涩?

我知道,你不会,你我生活太遥远。

青春期的心绪投入夏的火热中,总是惹出所有脆弱繁杂的敏感,一股脑倒出。

所以,有时候在家,时光漫长,思绪总会飘得深远,像走进有着些微光线,望不见尽头的隧道。那时,总会搬一个小凳,随意坐在家门口,手中拿一本书,有意无意的翻看。家门外就是一个十字路口,间或响起的鸣笛会像利剑一样刺出,尽管撞得耳膜生疼,却也只是略微的抬头,轻描淡写的扫过。游人渐次经过,或许会有人停留,傍晚时分总会有人在这个路口等待回家的班车。突然,会想写不知道是谁说过的一句话:“面对人生和爱情,我们都是站在路口的那个人,等待着来路上的人的`同时,也目送着远去的人,没有谁会为谁永远停留.”瞬间惹出所有感伤.

想到这,我也总会神情恍惚的抬头,愣愣的看着渐近、错过、远离的车辆,脑海里想着车上会不会有自己想见的那个人,抑或是思索着他们从哪来?到哪去?也装着高深了,终是无力的心绪彷徨,游离街头.

也会在暮色近身时,拾起身旁略带忧伤的书,想着努力,想着进取,拖沓着步子,缓慢的、坚定的,像钉子敲入石头中,一下一下,在碎裂的节奏中走回家中,身影尖锐.

夜会难眠,我们都会在黑暗中摸索着开灯,一瞬间,一片空白,彳亍彷徨.

彷徨的散文 第2篇

黑格尔有一个观点,“存在即合理”,是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强调因果联系,事出有因。在本文中暂且曲解运用一下。

话说不要隔着屏幕和一个人长时间聊天,否则,你会习惯的,甚至会喜欢上对方。我们之间的相互喜欢就属于这种。

我们在同一个圆同一条半径的不同点上,在错的时间里遇到了对方,隔着屏幕相互喜欢,一塌糊涂,不可救药。

为什么喜欢你呢,这种喜欢算什么呢?到底是喜欢你呢,还是喜欢我自己?还是享受被你喜欢的感觉?或者是慢慢习惯了你在屏幕背后的陪伴?我不能清楚回答。

是对青春年少时自己的留恋么,我想,是的。青春年少时,世界是我的,我就是世界,信心满满,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觉得自己很仙能飞,全身的细胞都蹦跳着沸腾着,一切都展示着美好,我就是我自己,喜欢着自己喜欢的。喜欢你的时候我的心很青春很少年。

是对另一个自己的怀念么,我想,是的。岁月变迁,生活磨砺,现在的自己,被生活改变,很多时候戴着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迫不得已的事情,微笑只是个表情,痛苦不一定流泪,渐渐活成了另一个自己讨厌的样子。而喜欢你的时候我很本真。

是情感的二度梅开么,我想,也许是的。一直以来,以为心的湖面就这样平静、安静、直到慢慢的`寂静,再不会有什么涟漪,更不会出现浪花。

也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很坚强,坚强到不习惯依靠任何人,竖起硬硬的壳保护着自己也排斥着一切,殊不知,硬硬的壳下面还藏着一颗柔柔弱弱的心,知道被你喜欢,我的心还是悸动了一下,原来心需要滋润,需要关爱。喜欢你的时候我的心很柔软。

是疲惫孤独时的抱团取暖么,我想,也许是的。当年轮慢慢走到了中年的轨道,生活、工作、身体、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人际关系、生活状态,都要面对。再累,都不能停下,再苦,都要负重而行。焦虑、烦躁、郁闷、惶恐、身心疲惫、孤独无助,使彼此成为倾听者,诉说者,相互慰藉吧。喜欢你的时候我很温暖很透亮。

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抗争么,我想,也许是的。付出十二分的辛苦努力,一路独立走来,不害不骗不坑不拐,善良大方正直慷慨,工作出色,生活有条。支持丈夫,孝敬老人,爱护孩子,恭让手足,和睦妯娌,团结同事,一板一眼的按照仁义纲常道德规则辛苦的过完了我的前半生。

可懂事的孩子没糖吃,懂事的女人也没糖吃,有谁知道我的累?爆发,抗争,不要想那么多,不要过得沉重,我要没肝没心没肺的活我自己。喜欢你的时候我桀骜不羁。

在这一过程中,也许还有诱惑,有刺激,也许还有喜欢和爱,有理解,有怜惜。

但是谁有能知道呢?喜欢和爱本身就是一种自负盈亏的经营,谁又能保证自己就是赢家?

红木市场贵族的彷徨 第3篇

“你们这儿红木的价格还没降下来啊!”这是鸿翔阁红木家具销售经理安中林最近常听到的抱怨。

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建材装修和家居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红木市场也不例外。再加之仿冒者的层出不穷,红木,这位中式家具的贵族,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彷徨与无奈。

销售寒冬价格难下行

在北京集美红木家具卖场内,顾客寥寥无几,在某红木家具店上班的小宋也早就适应了“一上午不来一个客人、一整天不开张”的生意。

在采访中,很多商家都十分留恋红木市场曾经的辉煌。

东莞市壮达仕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女士就经历了红木市场行情的起起落落。早在1997年,夏女士就开始做红木生意,那时候市场上卖红木的不多,消费者对红木的认识和关注也比较少。2003年开始,红木家具价格极速蹿升,其中,小叶紫檀、黄花梨和大红酸枝犹如当红明星,身价倍增,2007年达到高峰。

回忆起2007年红木市场的火爆,安中林历历在目,“2007年那会

儿,讲价?不可能,这个顾客刚刚一犹豫,红木就被另一位买走了。就跟不要钱似的,那个时候是供方市场。”“有的人当初是肩膀挑着小挑进的北京城,现在有上亿的资产,你说这利润空间有多大?”

随后,红木的热度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小幅降温,2011年春节后大幅上涨,至去年10月,已逾2007年高峰价一倍。而到2011年下半年,红木家具市场开始有“感冒”的征兆,果然到2012年,红木市场寒气逼人。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市场中的冷却是相对的,那些做高端品牌和大品牌的商家受此波寒流的冲击较小,红木市场优胜劣汰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我们的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国粹家具有限公司北京负责人路倩对记者表示,“我们的精品紫檀家具,平时就比普品涨得快得多,很多消费者都趁此时买进。”

夏女士对此也有同感。“像我们做品牌和回头客的,销量下降倒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做中低端产品的企业,今年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市场的观望态势似乎并没有影响红木家具价格的坚挺。很多商家对记者表示,冷是暂时的,且没有降价的打算。

除了用工成本大涨外,让商家们如此有底气的因素,就是这个行业的特有性原材料的稀缺。

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般来说红木成材需要80年到100年,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等名贵红木材更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材。”安中林反复向记者强调着红木的珍贵性。显然,红木家具这种资源型产品,其生长周期远远赶不上人们的消费速度,从而越采伐越少,最终形成了稀缺资源。

“海南黄花梨早就没有了,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也是商家的囤货。即便是越南黄花梨,也越来越少了,价钱也逐步上升。”夏女士对原材料的稀缺甚是感慨。而紫檀更成了贵族中的贵族。

“紫檀长那么一小根就需要几百年,做一件家具需要多少木头?而且十檀九空,现代人都要求不用补丁,要一整块做下来。”路倩表示。

我国的红木只有少部分产自国内,其余主要的依赖于从东南亚国家的进口。而此前有媒体曾报道,由于多年砍伐,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对木头的出口控制加紧。

原材料的越来越稀缺,已成为红木家具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这个行业若想持续发展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无奈之下,商家们也在寻求着改变。

夏女士现在已逐步转向以经营酸枝木为主,因为这类木头的原材料供应5年至10年都没有问题。至于黄花梨家具,“只有顾客要的时候,才给他们订”。

原材料稀缺,增强了红木家具在寒冬中的抗跌力。

红木之魅

事实上,支撑红木家具近年来价位居高不下的因素还远不如此,红木所承载的文化以及环保养生的特性更增强了其魅力指数。

“这对水龙椅,都得是工艺最好且非常有灵性的师傅才能做出,一般都是女孩做得多。男师傅一般负责打造大概的轮廓,然后由女师傅再将鸟的羽毛、龙须等做以刻画精修。”路倩向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店里的宝贝。

的确,红木承载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湛的技艺。“真正高质的红木家具很少用胶,也不使用铁钉,都是用榫卯结构,木头插进去后,拔都拔不开。”安中林指着店里摆放的雕刻精细的木床道,“那张床都是活卯的,插上去不用上钉子可以直接使用,这就叫工艺。”

安中林祖辈曾在清朝为官,因而家里留有一些红木家具。随着接触人越来越广,他更加喜欢红木家具。2005年,他尝试着花了不到4万元买了一套老挝酸枝木的沙发,“现在至少也要十三四万,”之后他觉得市场对红木的需求量很大,于是就干脆介入了这行。同安中林一样,越来越多的人被红木的魅力所吸引。

“如果买现代家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也得好几万,可能过一两年,样式就不流行了。而红木家具却可以流传几百年。红木使用久了还会出现包浆的现象。”安中林经常坐的红木椅子的把手现在就被磨得光滑透亮。

而更让红木商家津津乐道的是红木的养生与环保。“紫檀和黄花梨等红木可以镇静清神。”夏女士颇为得意地对记者表示。记者随手打开红木家具的柜门,果然,取代刺鼻甲醛味道的是一股隐隐的清香。

“购买红木家具,品味有了,档次有了,升值有了,何乐而不为。”安中林道出了红木愈发受热捧的原因。

购买人群年轻化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影出现在红木卖场内。

“以前招待客人只要准备茶具就够了,现在我们要计划买一台咖啡机了,”路倩笑称。越来越多喝着西式咖啡的年轻人钟爱着中式的红木,他们研究红木非常到位,“看过的书籍资料甚至比我们还多”。

安中林对此也深有同感:“2006年之前,对红木家具认可的人普遍都在40岁以上,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喜欢红木家具,这些人都经过了社会以及家庭的熏陶,特别对历史文化认识得比较深刻。”

年轻消费者的加入,为红木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更增加了红木厂商对未来的信心。

高竞争下的金刚钻

2007年的火爆行情吸引了大批的卖家加入,巨大的利润也使得市场鱼目混珠。

由于榫卯结构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高,一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并没有使用此工艺,而是使用铁钉或者胶水粘贴。“这种成品家具价格比我们买木料还便宜,质量能有保证吗?”路倩对此很是愤慨。

“那边原来有一家,都是其他木头外面贴着一层外皮。很多商贩是卖出一件赚一件的钱,实在不行就关门,手里攥着几百万就够一辈子花了。”安中林表示,“这种情况大有人在,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信任与信心。”

面对此种局面,厂商正做着各自的努力,试图在高竞争和乱象中突围。

“我们家具的设计风格是中西合璧的,像这个餐桌,都是欧式风格的,改变了红木原本方方正正的形象,放在家里线条等各方面都百看不厌。”夏女士对记者表示。

“很多顾客希望红木除了收藏之外,还可以作为家具使用,所以我们计划开一家会所,将现代家具与纯古典相区分。但我们大致做经典款的方向不会改变。”路倩所在的厂商似乎要把经典进行到底。

在款式设计上,坚守经典和演绎流行同样精彩。

此外,在营销方式上,路倩为这承载古典的家具注入了时尚的元素。目前她正着手准备建立企业的官方微博和网站,这是现实的不得已而为之。“很多消费者买完红木后才发现我们的产品质量好,所以我们得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品牌推出去。”路倩表示,“我们的承诺是终身无理由退货。21年了,没有一位消费者退货过,我们老板甚至有时向消费者加价回购,对方也不退”。

而在安中林看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质量和售后一个都不能少。为了保证质量,安中林所在的企业聘请了故宫家具修复专家王秀林作为技术总监。“我们的产品都是经过王教授把关的。说实在的,因为质量而毁坏了他的名声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经常打电话回访,很多客人常常到店里喝茶聊天,最后大家成为了朋友。人家对你有好感和信任感,有需求就自然来买你的东西了。”安中林表示。

在杂草乱丛中,精明的商家正专心地练就着自己的金刚钻。

新标准期待行业水变浅

“红木行业水太深,价格贵,不敢买”,这是消费者的普遍心态。近年来,仅红木业自己曝光的潜规则就包括:假称纯手工、家具内部结构造假、材质造假等。光一个材质就有无数“学问”,红木家具消费投诉最多的就是用材纠纷。

我们关注到,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红木新标准,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给红木行业这潭深水带来新的引向。

更重要的是,新标准引发了专家以及从业者对红木家具行业的重新审视。

其实,商家更期待的是,红木在鉴别技术和监管上进一步加强。

“现在假红木做得比真的还真,这使得消费者对红木市场望而却步,这给红木行业带来很大的危机感,所以国家要对红木行业加大力度监管。”安中林特别指出,“不要只到厂家抽查,更要随时到销售店铺抽查。如果检查真是到位的话,也不会造成市场乱象的局面。”

此外,新标准要求,红木家具产品应具有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三个保证文件,消费者一旦发现所购产品“货不对板”,可以以此作为申诉和索赔的证据。这无疑对于重振消费者的信心起到推动作用。

期待,新标准使红木行业不再雾里看花。

公元1719年,一场发生在海南岛上的民变震惊清廷朝野,暴乱的起因竟源于崖州知州强行劫掠当地一种特有的木材黄花梨。可见,至少从那时起,红木原材的价值就已经被人们所关注。之后,红木专供皇宫帝后们享用,到后期红木大量的输入及王朝灭亡,才流散到民间。

故此,红木家具,因其珍贵的材质与经典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中国家居文化中不可撼动的王者。

时至今日,市场的乱象、仿造者的增多,这位贵族被经济的大潮结结实实地撞了一下腰。但贵族就是贵族,有了商家的努力和政府的关注,她会在短暂的彷徨后,在优雅的前行中静待乱潮的退去。中

The country’s policy control over the real estate market has also brought about influences to the building material decoration sector.There is no exception to the blackwood market.Moreover, there are innumerable counterfeits in the market.As a result, the blackwood furniture which used to be the no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urniture, is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confusion and chaos, including shortage of raw materials, market disorder with products of mingled quality, and the wait-and-see attitude of the consumers.

A new national standard on blackwood furniture was released jointly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P.R.C.,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P.R.C.on August 1st, 2012.Will it lead the blackwood industry out of the troubled water?Where is the blackwood market heading?

The blackwood furniture has been the implacable king in the Chinese family decoration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its precious tex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However, it has been losing its position in the growing market economy.Nevertheless, king is king.Probably there will be a revival after temporary chaos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the dealers and the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When we click on the mouse for online shopping, it is the express companies that help complete the whole buying process.The numerous express companies have taken up 80%of China’s tota logistics, relieving much of the logistics burden.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The unpleasant fact is, about 30%of the total value of the cargoes has been used on logistics in China The high logistics cost has been the direct cause of high pric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logistics cost from Guangzhou to Beijing is higher than that from Guangzhou to the U.S.A.And expert reveals that road charge in China is 9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Europe;road charge accounts for some 20%of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cost.In China, the traffic of the toll roads accounts for 70%~80%of the total road transportation;the total logistics cos accounts for 18%of GDP and has maintained at high level for many years.By contrast, the rate is 8.6%in the U.S.A.and 9.6%in Japan.

彷徨的先知 第4篇

“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好奇客,境遂大困。又才高动触时忌;至是闇斋先生年逾七旬,从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乃乞养归。四月二十三日出都,不携眷属兼从,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以行。夷然傲然,不以贫自馁也。”

就这样,“夷然傲然”的龚自珍告老还家,离开了政治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似乎始终不是个成功者。屡试不第,三十八岁方中进士,所任无非是小京官而已。试问:以更法改革为己任,狂放半生以致被人称作“龚呆子”的定盘先生,在潇洒孑然的外表下,他的内心难道也一定是“夷然傲然”的吗?

其实,龚自珍的思想正如我们要回答的这个问题一样,充满了复杂性。这位晚清的思想巨擘以通儒的身份谈论时事,以如炬的目光透视黑暗,为其后的改良变法提供了诸多理论武器。

龚自珍首先是思想家,其次是文学家。他的童稚之作即被其外祖父段玉裁所激赏。他诗文俱佳,又博通古今文经学、佛学,不管是学术探微,还是援佛论理,不管是针砭时弊,还是直抒性灵,都信手拈来。所以,他又是晚清最后一位文学巨擘。

可惜,课本中所选龚自珍的诗文实在寥寥,其中《病梅馆记》尤为值得一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文字去还原他的时代剪影,去与他的灵魂亲近。

《病梅馆记》是一篇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字,可以将之视为龚自珍争取个性解放的宣言。在这篇文章中,知识分子(人才)化身为梅,与梅对立的则是“文人画士”及“告隐者”,前者象征的是以皇权为核心的统治阶级,后者则象征统治阶级的帮凶和帮闲。此外,又将封建专制制度和思想喻为摧折梅生长的锄、盆和棕绳。在控诉“文人画士”及“告隐者”苦心孤诣地迫害,致使“江浙之梅皆病”后,作者激动地表示要用自己的余生来疗治病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要解放和疗治的并不是梅,而是与梅同病,被封建专制统治摧残腐蚀的人的性灵——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纯真个性。

《病梅馆记》全文共三百余字,篇幅短小,但龚自珍却不惜用如椽之笔去写,百年以降,其间深刻的批判力仍然气势丰沛,动人心魄。首先,就篇幅而言,作者将全文的绝大部分笔墨用在对统治阶级及其帮凶、帮闲的批判上。其次,在批判这二者时,作者又将批判的重心置于统治阶级,“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源还是“文人画士之祸之烈”。再者,龚自珍的批判虽重其行,但更重其心,对于统治阶级复杂内心的揭露,既体现了作者诗文创作的现实价值取向,更体现了其清醒的头脑和深邃的思想。

在《病梅馆记》中,龚自珍首先直陈“文人画士”的赏梅心理——“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曲、欹、疏”与“直、正、密”的鲜明对立实则就是满清政府对待汉族知识分子的一般态度,并以“固也”二字轻轻收煞。在龚自珍看来,“文人画士”的这种审美情趣既违背了大众的意志——所谓“孤”,又有一些病态的专横——所谓“癖”。既“孤”且“癖”,故而只能成“隐”。但值得细细玩味的恰是“隐”的具体心态:

其一,“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心知其意”,虽不可“明诏大号”,却可以小声着说、婉转着说、暗示着说,亦即“不便明说”:

其二,“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试想,如“明诏大号”。则“天下之民”皆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或者“夭梅病梅”之价腾贵,则“文人画士”的利益受到损害,明矣。此即“不敢明说”;

其三,“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即使明告天下,蠢蠢之民以“天梅病梅”求钱,但却无法让梅的“欹、疏、曲”符合“文人画士”的审美取向,此即“无处明说”。

在“不便明说、不敢明说、无处明说”的扭捏心态下,透露出以皇权为核心的统治阶级心口不一、欲说还休、吞吞吐吐的丑陋嘴脸。对这一点的认识,龚自珍有着切身体会,因为他的理想与抱负之光正是被这些统治阶级掐灭的。

“道光九年己丑,三十八岁。会试中式第九十五名。……殿试三甲第十九名,赐同进士出身。……先生廷试对策,大致祖王荆公《上仁宗皇帝书》。及朝考,钦命题安边绥远疏,时张格尔甫平,方议新疆善后,先生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卒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

龚自珍六次会试,三十八岁方中进士,正当他想借廷试的机会写下宏文《安边绥远疏》,渴望一展抱负时,却遭到“阅卷诸公”的一头冷水。而不列优等的理由,仅仅只是书法(“楷法”)不佳(“不中程”)而已!这不是“不便明说”的话,又是什么呢?与“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相照应,这又是多么大的讽刺!

经此一遭,龚自珍对清朝统治阶级的认识透入骨髓。他总结本朝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皇权对士大夫的统治是“约束之,羁縻之”。所谓“约束”是指严酷的高压政策,清初开始一直延续至中叶的文字狱就是让士大夫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实。连一向狂放的龚自珍也不无沉痛地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羁縻”则指统治阶级笼络、收买、麻痹士大夫中有识之士,从思想、感情到生活方式進行麻醉。清朝统治者一方面打压汉族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拉拢汉族知识分子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从清初大量启用先明遗臣,到雍正、乾隆间推崇以沈德潜和翁方纲为代表的复古主义诗歌宗主,再到“康乾盛世”以及“乾嘉盛世”中,学术大兴,许多腐儒浸淫于复古的宋明理学和考据,自首穷经,等等。总之,“文人画士”的复杂心态正是清朝统治阶级对待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写照,令人警醒。

如此,“文人画士”在其帮凶“告隐者”的助纣为虐下,对梅为所欲为,“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行政道而惟吾意所欲为,天子百官之所以南面而权尊也”。“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龚自珍的沉痛呼喊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己亥杂诗》中有名的那首诗:

九州风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至此,再回到文章开头,龚自珍对于“文人画士”审美心态的反应为何会是“固也”?为何不坚决予以驳斥?假使“文人画士”无此赏梅之心,又何来“天梅病梅”呢?

其实,“固也”二字的值得玩味处恰是龚自珍矛盾内心的写照。作为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正统儒生,龚自珍的思想不可能没有烙上儒者的印记。龚自珍二十岁时,其父龚丽正去信岳父段玉裁,请求给儿子命名。段玉裁在回信中,说“名日自珍,则字日爱吾宜矣”,并勉励自珍“爱亲、爱君、爱民、爱物,皆吾事也”;在段玉裁七十九岁时,还给龚白珍去信,勉励他“博闻强记,多识蓄德,努力为名儒,名臣,勿愿为名士。”段玉裁给外孙取名“自珍”,不正是希望龚自珍珍惜儒者的身份,坚持一个儒者“忠君爱国”的传统操守吗?

而龚自珍也确实可以说是谨遵祖训了。在《与人笺(八)》中他感慨于清朝统治的衰朽,说“开辟以来,民之骄悍,不畏君上,未有甚于今日中国者也”。

在一首作于他二十八岁时的绝句中写道“荷叶粘天玉竦桥,万重金碧影如潮。功成倘赐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箫。”面对皇宫的“万重金碧”,龚自珍渴望之情溢于言表,“湖上理故箫”的归隐之情不宵妄念,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一览无余。

在另一首作于四十八岁的《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写道:“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龚自珍年少时便将立功与立言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晚年归隐后,仍心念于此,而且在他看来,“剑气”总是在“箫心”之前的。

所以,说到底,龚自珍毕竟有他的局限性,他的批判与改革始终无法摆脱儒家传统思想和封建意识的拘束。龚自珍虽然痛批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却又无法完全否定其赏梅心态,“固也”二字说传递的心境绝不可等闲视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面对无穷无尽的黑暗,那一声悲凉的“呜呼”,道尽了龚自珍心中的“万千哀乐”与无奈!

彷徨的散文 第5篇

“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以先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但作品就须有范围,否则,恐怕要不收的。范围就范围,现在的青年的脑里的大问题是?大概很不少,或者有许多是恋爱,婚姻,家庭之类罢。是的,他们确有许多人烦闷着,正在讨论这些事。〔2〕那么,就来做家庭。然而怎么做做呢?否则,恐怕要不收的,何必说些背时的话,然而。他跳下卧床之后,四五步就走到书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张绿格纸,毫不迟疑,但又自暴自弃似的写下一行题目道:《幸福的家庭》。

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正在安排那安置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他想:“北京?不行,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假如在这家庭的周围筑一道高墙,难道空气也就隔断了么?简直不行!江苏浙江天天防要开仗;福建更无须说。四川,广东?都正在打。〔3〕山东河南之类?阿阿,要绑票〔4〕的,倘使绑去一个,那就成为不幸的家庭了。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贵;假如在外国,笑话。云南贵州不知道怎样,但交通也太不便。”他想来想去,想不出好地方,便要假定为A了,但又想,“现有不少的人是反对用西洋字母来代人地名的〔5〕,说是要减少读者的兴味。我这回的投稿,似乎也不如不用,安全些。那么,在那里好呢?湖南也打仗;大连仍然房租贵;察哈尔〔6〕,吉林,黑龙江罢,听说有马贼,也不行!”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A。

“总之,这幸福的家庭一定须在A,无可磋商。家庭中自然是两夫妇,就是主人和主妇,自由结婚的。他们订有四十多条条约,非常详细,所以非常平等,十分自由。而且受过高等教育,优美高尚。东洋留学生已经不通行,那么,假定为西洋留学生罢。主人始终穿洋服,硬领始终雪白;主妇是前头的头发始终烫得蓬蓬松松像一个麻雀窠,牙齿是始终雪白的露着,但衣服却是中国装,”

“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

他听得窗外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由的回过头去看,窗幔垂着,日光照着,明得眩目,他的眼睛昏花了;接着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声响。“不相干,”他又回过头来想,“什么二十五斤’?他们是优美高尚,很爱文艺的。但因为都从小生长在幸福里,所以不爱俄国的小说。俄国小说多描写下等人,实在和这样的家庭也不合。二十五斤’?不管他。那么,他们看看什么书呢?裴伦的诗?吉支〔7〕的?不行,都不稳当。哦,有了,他们都爱看《理想之良人》〔8〕。我虽然没有见过这部书,但既然连大学教授也那么称赞他,想来他们也一定都爱看,你也看,我也看,他们一人一本,这家庭里一共有两本,”他觉得胃里有点空虚了,放下笔,用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

“他们两人正在用午餐,”他想,“桌上铺了雪白的布;厨子送上菜来,中国菜。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为什么倒是中国菜?西洋人说,中国菜最进步,最好吃,最合于卫生〔8〕:所以他们采用中国菜。送来的是第一碗,但这第一碗是什么呢?”

“劈柴,”

他吃惊的回过头去看,靠左肩,便立着他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

“什么?”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

“劈架,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

“好好,就是两吊五。”

“称得太吃亏了。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

“好好,就算他二十三斤半。”

“那么,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

“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也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会,忽而奋然的抓起笔来,就在写着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绿格纸上起算草,起了好久,这才仰起头来说道:

“五吊八!”

“那是,我这里不够了,还差八九个。”

他抽开书桌的抽屉,一把抓起所有的铜元,不下二三十,放在她摊开的手掌上,看她出了房,才又回过头来向书桌。他觉得头里面很胀满,似乎桠桠叉叉的全被木柴填满了,五五二十五,脑皮质上还印着许多散乱的亚剌伯数目字。他很深的吸一口气,又用力的呼出,仿佛要借此赶出脑里的劈柴,五五二十五和亚刺伯数字来。果然,吁气之后,心地也就轻松不少了,于是仍复恍恍忽忽的想“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滑溜里脊,虾子海参,实在太凡庸。我偏要说他们吃的是龙虎斗’。但龙虎斗’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蛇和猫,是广东的贵重菜,非大宴会不吃的。但我在江苏饭馆的菜单上就见过这名目,江苏人似乎不吃蛇和猫,恐怕就如谁所说,是蛙和鳝鱼了。现在假定这主人和主妇为那里人呢?不管他。总而言之,无论那里人吃一碗蛇和猫或者蛙和鳝鱼,于幸福的家庭是决不会有损伤的。总之这第一碗一定是龙虎斗’,无可磋商。

“于是一碗龙虎斗’摆在桌子中央了,他们两人同时捏起筷子,指着碗沿,笑迷迷的你看我,我看你。

“Mydear,please.’

“Pleaseyoueatfirst,mydear.’

“Ohno,pleaseyor!’〔10〕

“于是他们同时伸下筷子去,同时夹出一块蛇肉来,不不,蛇肉究竟太奇怪,还不如说是鳝鱼罢。那么,这碗龙虎斗’是蛙和鳝鱼所做的了。他们同时夹出一块鳝鱼来,一样大小,五五二十五,三五不管他,同时放进嘴里去,”他不能自制的只想回过头去看,因为他觉得背后很热闹,有人来来往往的走了两三回。但他还熬着,乱嘈嘈的接着想,“这似乎有点肉麻,那有这样的家庭?唉唉,我的思路怎么会这样乱,这好题目怕是做不完篇的了。或者不必定用留学生,就在国内受了高等教育的也可以。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高尚优美,高尚。男的是文学家;女的也是文学家,或者文学崇拜家。或者女的是诗人;男的是诗人崇拜者,女性尊重者。或者”他终于忍耐不住,回过头去了。

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已经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层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

“唉唉!”他吃惊的叹息,同时觉得脸上骤然发热了,脊梁上还有许多针轻轻的刺着。“吁。”他很长的嘘一口气,先斥退了脊梁上的针,仍然想,“幸福的家庭的房子要宽绰。有一间堆积房,白菜之类都到那边去。主人的书房另一间,靠壁满排着书架,那旁边自然决没有什么白菜堆;架上满是中国书,外国书,《理想之良人》自然也在内,一共有两部。卧室又一间;黄铜床,或者质朴点,第一监狱工场做的榆木床也就够,床底下很干净,”他当即一瞥自己的床下,劈柴已经用完了,只有一条稻草绳,却还死蛇似的懒懒的躺着。

“二十三斤半,”他觉得劈柴就要向床下“川流不息”的进来,头里面又有些桠桠叉叉了,便急忙起立,走向门口去想关门。但两手刚触着门,却又觉得未免太暴躁了,就歇了手,只放下那积着许多灰尘的门幕。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11〕的。

“所以主人的书房门永远是关起来的。”他走回来,坐下,想,“有事要商量先敲门,得了许可才能进来,这办法实在对。现在假如主人坐在自己的书房里,主妇来谈文艺了,也就先敲门。这可以放心,她必不至于捧着白菜的。

“Comein,please,mydear.’〔12〕

“然而主人没有工夫谈文艺的时候怎么办呢?那么,不理她,听她站在外面老是剥剥的敲?这大约不行罢。或者《理想之良人》里面都写着,那恐怕确是一部好小说,我如果有了稿费,也得去买他一部来看看。”

拍!

他腰骨笔直了,因为他根据经验,知道这一声“拍”是主妇的手掌打在他们的三岁的女儿的头上的声音。

“幸福的家庭,”他听到孩子的呜咽了,但还是腰骨笔直的想,“孩子是生得迟的,生得迟。或者不如没有,两个人干干净净。或者不如住在客店里,什么都包给他们,一个人干干”他听得呜咽声高了起来,也就站了起来,钻过门幕,想着,“马克思在儿女的啼哭声中还会做《资本论》,所以他是伟人,”走出外间,开了风门,闻得一阵煤油气。孩子就躺倒在门的右边,脸向着地,一见他,便“哇”的哭出来了。

“阿阿,好好,莫哭莫哭,我的好孩子。”他弯下腰去抱她。

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豫备开始练体操。

“连你也来欺侮我!不会帮忙,只会捣乱,连油灯也要翻了他。晚上点什么?”

“阿阿,好好,莫哭莫哭,”他把那些发抖的声音放在脑后,抱她进房,摩着她的头,说,“我的好孩子。”于是放下她,拖开椅子,坐下去,使她站在两膝的中间,擎起手来道,“莫哭了呵,好孩子。爹爹做猫洗脸’给你看。”他同时伸长颈子,伸出舌头,远远的对着手掌舔了两舔,就用这手掌向了自己的脸上画圆圈。

“呵呵呵,花儿。”她就笑起来了。

“是的是的,花儿。”他又连画上几个圆圈,这才歇了手,只见她还是笑迷迷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忽而觉得,她那可爱的天真的脸,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亲,通红的嘴唇尤其像,不过缩小了轮廓。那时也是晴朗的冬天,她听得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就这样笑迷迷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惘然的坐着,仿佛有些醉了。

“阿阿,可爱的嘴唇”他想。

门幕忽然挂起。劈柴运进来了。

他也忽然惊醒,一定睛,只见孩子还是挂着眼泪,而且张开了通红的嘴唇对他看。“嘴唇”他向旁边一瞥,劈柴正在进来,“恐怕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两只眼睛阴凄凄的.。”他想着,随即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好孩子,自己玩去罢。”他一面推开她,说;一面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

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着她独自茕茕的出去;耳朵里听得木片声。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转头,闭了眼睛,息了杂念,平心静气的坐着。他看见眼前浮出一朵扁圆的乌花,橙黄心,从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接着一朵明绿花,墨绿色的心;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八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三月一日上海《妇女杂志》月刊第十卷第三号。

本文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如下:“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见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的时候,就忽而想到这一篇的大意,且以为倘用了他的笔法来写,倒是很合式的;然而也不过单是这样想。到昨天,又忽而想起来,又适值没有别的事,于是就这样的写下来了。只是到末后,又似乎渐渐的出了轨,因为过于沉闷些。我觉得他的作品的收束,大抵是不至于如此沉闷的。但就大体而言,也仍然不能说不是“拟”。二月十八日灯下,在北京记。”

许钦文,浙江绍兴人,当时的青年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故乡》等。他的《理想的伴侣》是因一九二三年八月《妇女杂志》第九卷第八号刊出的“我之理想的配偶”征文启事而写的一篇讽刺小说,载于同年九月九日北京《晨报副刊》。

〔2〕指当时一些报刊关于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讨论。如一九二三年五、六月间《晨报副刊》进行的“爱情定则”的讨论;《妇女杂志》关于理想配偶的征文以及出版“配偶选择号”(第九卷第十一号)等。

〔3〕关于江浙等地的战争,当指江苏军阀齐燮元与浙江军阀卢永祥的对峙;直系军阀孙传芳与福建军阀王永泉等人的战争;四川军阀杨森对熊克武的战争;广东军阀陈炯明与桂系、滇系军阀的战争;湖南军阀赵恒惕对谭延笥的战争。

〔4〕绑票旧时盗匪把人劫走,强迫被劫持者的亲属出钱赎买,称为绑票。当时山东、河南是土匪头子孙美瑶、“老洋人”等活动的地区,经常发生这类事件。

〔5〕关于罗马字母代替小说中人名地名问题,一九二三年六月至九月间《晨报副刊》上曾有过争论。八月二十六日该刊所载郑兆松的《罗马字母问题的小小结束》认为:“小说里羼用些罗马字母,不认识罗马文字的大多数民众看来,就会产生出一种厌恶的情感,至少,也足以减少它们的普遍性。”

〔6〕察哈尔指当时的察哈尔特别区。一九二八年改设省。一九五二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7〕裴伦(G.G.Byron,17881824)通译拜伦,英国诗人。著有长诗《唐璜》、诗剧《曼佛雷特》等。吉支(J.Keats,17951821),通译济慈,英国诗人。著有《为和平而写的十四行诗》、长诗《伊莎贝拉》等。

〔8〕《理想之良人》即四幕剧《AnIdealHusband》,英国王尔德(O.Wilde,18561900)著。该剧在“五四”前被译成中文,曾连载于《新青年》第一卷第二、三、四、六号和第二卷第二号。

〔9〕关于西洋人称赞中国菜,作者曾在《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中这样说过:“近年尝听到本国人和外国人颂扬中国菜,说是怎样可口,怎样卫生,世界上第一,宇宙间第n。但我实在不知道怎样的是中国菜。我们有几处是嚼葱蒜和杂和面饼,有几处是用醋,辣椒,腌菜下饭;还有许多人是只能舐黑盐,还有许多人是连黑盐也没得舐。中外人士以为可口,卫生,第一而第n的,当然不是这些;应该是阔人,上等人所吃的肴馔。”

〔10〕这三行英文的意思是:“我亲爱的,请。”“你请先吃,我亲爱的。”“不,你请!”

〔11〕“中庸之道”儒家学说。据宋代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彷徨散文欣赏 第6篇

用音乐引走我的理智,让梦绽放。

消极的人生,懒散的惬意,脆弱如肥皂泡,五彩光芒,扶摇直上,一碰就碎。用年华将心间的砂砾裹成珍珠,隐隐作痛的曾经,散发着淡淡幽光。莫回首,莫思量,半醉半醒,流浪碧落黄泉间。

午时的阳光,斑驳的树影,笑靥温暖。一场邂逅,一世纠葛,沉迷痴缠间,再也放不下。修长的手,骨节分明,温暖又有力,忘不掉的伤悲,化作杯中酒,凉风瑟瑟,挡不住的凄凉,深爱的人,拥着谁入睡。凉薄的人情,幼时的至交,成了陌路。

苍穹下芳草萋萋,琴声悠远,笑容温暖,拥挤的街道,淡漠的人群,行走在异世,拥挤又冰凉。曼陀罗的幽香,迷醉了灵魂,看,我在曼珠沙华间,懒散彷徨,心戚戚,情悠悠。年少的.爱恋,青涩又甜蜜,惴惴不安间,我心跳跃。情人的眼,指引了琉璃的心,不染尘垢,通透如初,一目了然的五光十色。若问人生几何,皮影戏一场,若问情深几许,青草地幽香,

辗转反侧思念间,眼眸迷离,顾盼回眸时,指间流沙,留不住的情郎,止不住的思量。愤怒积聚,焚烧灵魂,嘶声呐喊,化作灰烬。你可看到我的伤悲。低头浅笑,这流年似水,抿起嘴角,嘲讽这荒诞人世。人生这出戏,注定的独角,嚷嚷人群,背景而已。

午时的阳光,温暖惬意,斑驳的树影,浅笑的你,凝固的画卷,青色的爱恋酝酿的美酒,流年的祭奠醇厚了彼此。看那披着兽皮的勇士守卫着的花园,不为休憩只为沉睡。流言似箭,将我贯穿,累累伤痕,血流不止,走不出的牢笼,解不了的枷锁,彷徨又窒息,画一片苍穹,容我休憩。眉眼染愁,鬓角添霜,悠悠叹息空荡回响。清风的思念,带着桃花的幽香,吹散了那离愁悲伤,雾霭消逝,阳光散落,落英缤纷了山谷。情丝缠绕,温柔的窒息,嫉妒蔓延,业火的屠戮,你带着春日花香走进我梦,从此夏日蝉鸣,秋日稻香,冬日鹅毛,风景如画。

精美散文:未来彷徨 第7篇

黑色,早已爬满无尽的天际,小区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管门的那位大伯吹着葫芦丝,让这已经显得冷淡的环境变得更加寂寞。

草丛里蟋蟀还在鸣叫,昏暗的路灯在寂静的夜里却显得格外明亮。坐在路灯旁的石椅上缓缓靠上椅背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考上杭二,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你还是学生,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读书”我没有听完父亲的话,因为我根本听不进去。我知道我是学生,我明白我现在的目的,可是,可是我在心里呐喊,但我始终没有找到最后的那个词。赌气中,我跑出家门,望着一片黑暗,沉默着

靠在椅背上,低头沉思着,我想到昔日的同伴,想到幼时那无牵无挂的笑脸相比现在,是何等的悲哀?大概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过去的只有过去,想挽回?没有可能。或许家人老师们说的是对的,但我却很想反驳,非常想否定他们。这就是叛逆吗?

上升一个台阶,就离顶楼更近一步,就离无忧无虑更远一步。我要走的道路,要经历的人生,好似都是计划中的。我不想这样,可我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又能有什么办法?我不想让他们辛勤付出的结果是我的失败,我不想看见他们那失落的`脸庞我后悔,后悔为什么当初会去当一个父母眼中的优等生,把沉重的并不属于我的理想放在我的肩上

歧路彷徨的农村信用社 第8篇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 新农村的建设热情在蓬勃洋溢, 人们脱贫的冲动在日益增长, 而现代资本却往往“无暇”顾及。

山西省朔州市乔后村农民在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 普遍感到买化肥、种子的资金不足, 想从乡信用社贷一部分款以解燃眉之急, 但许多人被拒之门外。村民刘军申请了贷款, 半个多月时间内跑了5回, 都无济于事。刘军起先不知贷款需什么手续, 跑到第4回才得知贷款需要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本人手戳等5件齐全才行。“当我拿上全部证件又找乡信用社, 但还是石沉大海。我们村和附近村的不少农民都抱怨说:在信用社贷个款咋就这么难?”

这样的贷款经历只是众多乡村农民, 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 走向现代金融体系边缘的一个缩影:城里人在阔论投资股票、期货时, 这些农民却在发愁播种的本钱;城里人怀揣各式信用卡购物消费时, 更多的农民则四处筹措孩子几千元的学费。

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现如今, 农民想干事, 无奈家底薄、本钱少, 面对设在乡村的金融服务部门, 却又发现他们“往往摆起一副硬面孔”。

“农民集体把矛头都指向了金融机构尤其是农信社, 其实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农信社也有难言之隐。”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王东林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 (以下简称农信社) 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但以乡镇为地理单位、业务单一、缺乏网络、加上为三农’服务的政策性要求, 使农信社只能局限在狭窄的生存地域中。目前土枪土炮’的农信社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农信社发放的主要是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而发放的额度较小、周期较短的小额贷款, 而少部分农民把小额贷款当成了扶贫款’, 造成有盈利目标的信用社收回本息难的局面。另外, 农信社一直背负着沉重的陈年老账。”说到“陈年老账”, 这几乎成为所有农信人心头的一个“死结”。有知情人回忆说,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 农信社与农业银行合并以后, 地方农信社便成为农业银行的“旁门”:不少农信社的业务骨干被分批转为农行职工, 大中专毕业生也分配进了农行;当遇到一些顶替的对象要照顾或安排“关系户”时, 农信社却成为最佳的去处。到了1996年, 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 接管了农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的大部分不良资产。于是, 本来本小利薄的农信社如今在处理贷款问题时更加小心翼翼。

山西临县信用联社理事长张生文干脆表明了立场:“贷款只能贷给有钱人, 因为他们有偿还能力。有的农民穷得不行, 你贷给他们款, 他们还不起。我们信用社有风险防范意识和放款终生责任制度。”

惜贷是一方面, 在面对赖债不还的“钉子户”时, 农信社大多也深恶痛疾, 而依法起诉多是束手无策之下的“明智”之举。据说某信用社在屡催不还的情况下, 开走了贷户的一辆轿车, 拍卖后还清了贷款。信用社的“勇敢”某种程度上也是自身的无奈之举。

然而, 谨慎的信用社对待那些“横着走的” (有关系的) 人也只能主动“挨刀”。“实际操作根本就没按政策来。农村贷款是要有特殊本事的人才能贷到。现在的贷款不是给穷人的, 而是给有钱有权的人。他们一贷几万、几十万都是有说法的。信用社就是欺软怕硬。”清徐县农村信用社的李亮 (化名) 解释:“确实有一些基层干部把农信社当成自家随用随借的小金库’, 农信社敢怒不敢言, 因为信用社业务要深入开展, 离开村干部的支持便寸步难行, 于是大量发放村组集体贷款, 支农贷款债权往往被悬空。”

李亮告诉记者, 他们不敢轻易放贷也有很多的无奈。支农贷款多是小额零星贷款, 就像现在年关这个季节, 正是信用社集中收贷、收息、收储和盘活不良贷款的时候, 可是贷户住址分散, 而他们的信贷员只有七八个, 管理难度大。还有很多人常年在外打工, 收贷老找不到贷户, 贷款也就泥牛入海了。另外, 不少人认为“贴息贷款是国家的, 欠下就欠下了”, 还款意识淡薄, 甚至恶意逃债, 成了非常棘手的“钉子户”。还有的贷户借农业之名, 不顾有无还款来源而将钱用于经商、造房等, 给支农贷款带来了风险。

“事实上, 如今农信社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业、农村、农民。”王东林认为,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 各级政府为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困难, 促进农民增收, 借助农村信用社这个有效载体, 在农村开办小额贷款业务, 让农民不分时令随借随还, 确实为解决“三农”问题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虽然支农贷款面向“三农”, 但农村经济落后, 农民收入低, 偿债能力差, 信用社一直把贷款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普通的种养殖农户很难获得贷款。而以人情和亲疏关系定取舍, 也相应剥夺了大部分农户的贷款机会。农民贷款难的矛盾仍相当突出。而且, 高利率的贷款或以贷收息行为, 加重了农民负担。个别农信社信贷将部分农业贷款挪作他用, 挤占了农业贷款规模。农信社存在着“支工不支农、支富不支穷”的现象。

太原市城区农村信用社一荣姓工作人员认为:“农村资金来源分为无偿和有偿两部分, 信用社的贷款属于后者。既然是有偿的, 就要遵从商业化运作模式。农信社本身扶农必然与商业化成为一对矛盾体, 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实在太大了, 国家和农信社有责任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 来保障农民的需要, 从大局来说更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独木难支农村市场

近些年, 随着国有银行刚性退出农村市场, 农信社历史地担负起力支“三农”的重任。但农信社毕竟是个“小个子”金融机构, 虽然经历了注资和产权改革, 但无论是水平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 还是只有股份制银行一半甚至更低的盈利水平, 又或是滞后的基础设施, 很多农信社仍然无法按照商业化规范来运作, 支农面临严重困难。另一方面, 区域上的一家独大也滋生出明显的老大派头。

有数据显示, 全国金融机构存款的20%来自农村, 但是农业贷款只占到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 而近些年来, 四大国有银行从落后的基层地区撤掉了3万个以上的营业网点。同时邮政储蓄使得平均每年有800亿左右的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 而这一切改革的成本, 都在由农民承担。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 作为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之一, 江西省目前的农村信用社约有2600个营业网点。基本上每个乡镇设有农村信用社 (合行、支行) , 一些村设有分社或储蓄所。设在村镇的营业网点约2000个。支农贷款占到全部贷款比例的74%。但对于其他更多省份来说, 支农贷款能多大程度地满足农村的需要呢?这一点, 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们深有体会。许海林是湖南省华容县胜峰乡的一位普通农民。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出外打工, 收割季节很多农家都“望田兴叹”, 于是, 许海林准备贷款买一台收割机, 这是一个稳赚的计划。他跑到乡里唯一的金融机构乡信用社门口等着, 准备把投资计划告诉业务员, 希望能获得3万元的贷款。业务员叫他“去找个担保人”。但许海林的亲戚朋友中根本没有人具备担保能力。不得已, 他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放高利贷者。

农村信用社的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初期, 农村信用社与供销合作、生产合作共同形成“三大”合作, 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后期开始, 合作金融同其他金融组织一样, 贯彻了“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的方针, 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发挥其特定作用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官办”的印记, 成为乡村政府的附属物, 作为群众合作组织的色彩被大大冲淡。1979年农业银行分设后, 农村信用社一直在农业银行的领导管理下, 事实上成为国家银行附属的“准国家金融机构”, 其“合作”属性进一步淡化。1996年农信社改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 强调要按合作制重新规范农信社, 但在实践中政策很难落实。2003年底至今农信社开始进行试点改革。

因为借款单一的途径, 农民面对农信社常常是有看法、没办法。“贷几万元, 请客送礼塞黑钱代价太大, 还不如高利贷划算。”不少人跟记者这样反映。但是有专家称, 民间的借贷只是暂时解决农民资金的短缺, 不能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因为农民创造的利润还不足以弥补要偿还的利息。

一社难支“三农”。仅靠农信社一家金融机构支撑着庞大的农业资金需求, 显然已经不符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新农村需要金融, 没有金融支持, 新农村是没有发展希望的。”王东林说。到底谁来担负支农的重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态, 建立及时有效的退出机制, 对农村信用社净值下滑接近零时应责令关门退出, 在关闭差的金融机构的同时, 应允许设立新的金融机构, 允许成立创新型金融机构向农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面向新农村

2006年12月, 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了中西部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 “草根金融”受压制的热情终于得以释放, 一时间,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 各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按照银监会的政策设计, “九渠引水”所要冲击的主要目标, 是长期存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农信社“一股独大”现象。然而, “照目前的情况看, 如果解决不了后续融资问题, 能否继续生存还是个未知数。与能否生存相比, 这些金融组织与农信社的竞争似乎已没有意义。”王东林不无担忧地说。

所以, 作为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特殊金融组织, 农村信用社在未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将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引导农信社服务“三农”便是我们的紧要任务。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 虽然路途坎坷, 但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对当时的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农信社在“放权让利”的改革浪潮中也进行了渐进式的改革, 但先天因素的制约, 导致与改革相伴而生是极高的不良贷款率和极低的金融服务效率。

农信社就像是穿了一条缝缝补补30多年的裤子, 一条裤腿上写着“政策”, 一条裤腿上写着“商业”, 最不可容忍的是, 两条裤腿竟然是缝在一起的, 农信社不能正常走路, 只能蹦着走, 难免摔跟头。农信社不尴不尬的状况正是因为她的“穿着”。农信社到底怎么走?有专家就此给出建议。

一个是穿“裤子”。如果是政策性裤子, 那么农信社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官商作风, 要埋头专心搞农业, 服务新农村。但与此产生的不良贷款要由中央银行埋单, 但李亮认为“中央银行是无法给非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埋单的”。如果是商业性裤子, 那么国家就无法从政策上强行规划农信社, 农信社成了只会逐利的商业银行, 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另一个是穿“裙子”。也就是把两条裤腿剪开, 变成裙子。以政策为疏导, 以商业性经营为路径, 不要强行糅合政策与盈利, 要以市场为制约机制, 因势利导, 为农信社“正名”。还要找一个合格的“监护人”, 中央银行可以担当, 但须端正态度, 不能认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就不疼。

无论穿“裙子”抑或“裤子”, 最终的目的都是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如今, 基于农信社的小额信贷一直抬不上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本质是唯一的:金融市场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产生的, 它基于一个条件, 有足额的空闲货币, 又有人需要这些货币。但是现阶段, 尽管在城市化推进中, 农民的比重不断下降, 但仍有9亿多。而我们知道的是, 在中国“二八现象”非常明显, 即9亿人仅仅掌握了20%的财富, 要想把这20%的财富中间富余的货币拿出来再贷给这80%的人, 其规模之小可想而知, 产生效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货币的分散出贷不应该是小额信贷的精髓。

湖北省谷城县信用合作联社在发放贷款中, 集中扶持特色农业, 注重培养经济能人, 发展规模性农业经济, 不仅弥补了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还成就了一大批茶叶、花椒、山药种植大户, 水产养鱼、规模养猪等经济能人, 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 实实在在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彷徨的散文范文

彷徨的散文范文(精选8篇)彷徨的散文 第1篇彷徨的散文你是否也会游离在黄昏的街头,看夕阳将整个世界点燃?你是否也会端坐在傍晚的家门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