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型主动脉夹层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A型主动脉夹层(精选7篇)

A型主动脉夹层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36例, 男性25例, 女性11例。年龄26~72岁, 平均46.6±21.3岁, 其中急性夹层10例, , 起病时间至手术时间15h~12d, 慢性夹层26例。临床表现胸痛23例, 肾功能衰竭2例, 脑供血障碍5例, 内脏缺血症状4例, 心机缺血症状2例。33例接受手术治疗, 急诊手术8例, 择期手术25例, 未手术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按主动脉根部术式, 分为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6例, Bentall术8例, Wheat+升主动脉置换术7例, 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6例。主动脉弓降部术式右半主动脉弓置换术3例, 全弓置换术5例, 支架象鼻术8例, 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2.2

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建立股动脉插管, 上下腔静脉置管引流降温, 心肌保护采用左右冠状动脉灌注冷晶体停跳液及含钾停跳液。病变涉及主动脉弓降部, 游离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深低温停循环, 切开主动脉弓部, 在降主动脉远端置入气囊导尿管, 恢复主动脉灌注在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置入左心引流管, 行脑灌注。1.2.3手术方式选择David手术:与主动脉瓣环上方与瓣环平行波浪状切除窦壁, 行主动脉成形, 将相应口径的人造血管与之吻合。Wheat手术:主动脉瓣置换, 近侧断端重建。Bentall手术:采用带瓣人造血管;冠状动脉内口有夹层者, 生物蛋白胶黏合夹层, 外垫毛毡片, 吻合至人造血管;冠状动脉内口断裂者, 缝闭内口, 用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4主动脉弓重建如弓部及降主动脉近端未查及破口, 作升主动脉和半弓置换;如弓部破口较小, 且假腔不大, 即在内膜侧、外膜侧及夹层间放适当大小的毛毡片;如弓部破口较大或分支血管已受累, 则行全弓置换;如降主动脉近端破口位于小弯侧, 破口较小时应用类似弓部内膜破口修补方法, 破口较大或位于大弯侧行象鼻手术或置入支架人工血管。

2 结果

全组平均心肺转流时间 (250±98) min, 平均心肌阻断时间 (120±75) min, 平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28±9) min。全组33例手术患者, 住院死亡5例 (15.2%) , 手术组死亡率3例 (9.1%) , 未手术组死亡率 (66.7%) , 围手术期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胸腔积液2例;精神症状3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 1例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行气管切开术, 最后并发肺部感染, 因曲霉菌性败血症而死亡;二次开胸止血2例。生存出院者随防1~50个月, 期间失防6例, 晚期死亡1例, 余生活质量良好。

3 讨论

3.1 急性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 内科保守治疗极高, 起病48h内病死率近50%。

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性较高, 既往手术死亡率约20%, 近五年约5%[1];慢性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率5%[2]。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积极手术治疗。

3.2 根据病变选择不同的术式。

结合文献[3], 我们对:马凡氏综合征并发主动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和造成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用Bentall手术;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瓣不能修复而窦部能修复者行Wheat手术;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瓣、窦部可修复者行David手术。对于瓣膜不能修复者, 采用改良Wheat手术[4], 保留冠状动脉开口的动脉壁, 弧形切除残余的动脉壁, 减少病变残留,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主动脉置换的范围

如弓部及降主动脉近端未查及破口, 作升主动脉和半弓置换;如弓部破口较小, 且假腔不大, 即在内膜侧、外膜侧及夹层间放适当大小的毛毡片;如弓部破口较大或分支血管已受累, 则行全弓置换;如降主动脉近端破口位于小弯侧, 破口较小时应用类似弓部内膜破口修补方法, 破口较大或位于大弯侧行象鼻手术或置入支架人工血管[5]。临床实践中发现, 约20%~30%的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内膜破口, 采用象鼻手术或置入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 以消除降主动脉的的内膜破口。

3.4 患者中术中采用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 缩短了全身停循环时间, 减少了手术野出血。

术后无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3例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 考虑为脑水肿所致, 予脱水利尿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出血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 本组有2例再次开胸止血, 为术中吻合口顽固性渗血。我们体会, 手术应选择正确的断端重建术式;血管对位平整, 针距均匀, 必须缝到外膜, 贯穿全层, 术后积极止血。围手术期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 1例死亡, 1例经床旁血液滤过, 痊愈。本组患者心肺转流时间长, 术中注意器官功能保护, 选择合适脱离呼吸机时间, 本组有1例死于心肺并发症。体会应及时处理并发症, 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Tan ME, Morshuis WJ, Dossche KM, et al.Long-term results after27 year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type Aaortic dissection.AnnThorac Surg, 2005, 80:523-529.

[2]JaultF, Rama A, Lievre L, etal.Chronic dissection ofthe ascendingaorta:surgical results during a 20-year period (previous surgery ex-cluded)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6, 29:1041-1045

[3]Gott VL, Cameron DE, Alejo DE, et al.Aortic root replacement in271 Marfan patients:a24-year experience.Ann Thorac Surg, 2002, 73:438-443.

[4]孙衍庆.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不同术式的评价.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3, 10:1-2.

A型主动脉夹层 第2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急诊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前48 h属于超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明显,主动脉壁组织脆弱,国外报告手术死亡率高达15%~25%,但不做手术,可能有50%的病人在此期间死亡[1,2]。近两年来,对发病48 h内的主动脉夹层病例,只要患者和家属能理解手术风险,均予急诊外科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9月~2011年5月发病48 h内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9~61岁,平均(43±10)岁。合并高血压病23例,马凡综合征6例,妊娠后3例。1例发病后即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入院时心源性休克,2例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13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切皮时距发病时间48 h以内,平均(28±8)h。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应用美托洛尔和硝普钠等将收缩压控制在100 mm Hg左右,2 h内完成主动脉增强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彩超、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配血等急诊术前准备,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后即刻入手术室。

1.3 手术方法

本组35例夹层均累及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处理采用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均采用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低流量脑灌注技术,动脉灌注均采用股动脉插管,其中16例加作右腋动脉插管以便选择性脑灌注。鼻咽温30℃左右时阻断升主动脉远端,继续降温。切开升主动脉,清除夹层内的血栓,行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高钾冷血停跳液。根据夹层剥离累及主动脉窦、瓣环及瓣叶情况选择近端的手术方式,采用升主动脉置换术12例,Bentall术14例,改良David术7例,Wheat术2例,主动脉壁的吻合均采用内衬人工血管片、外覆盖毡片的“三明治”法。鼻咽温降至18℃时头低位停体外循环,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探查弓部及弓降部情况,距无名动脉开口1 cm处横切主动脉,一般不切断后壁,用管道探子测量后选用不同型号的三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置于对应动脉腔内,逐次释放支架主干及三分支,以稍高于37℃热盐水浇注支架血管,检查支架扩张,落位满意。有腋动脉插管者直接作选择性低流量脑灌注,未作腋动脉插管者用2条Foley尿管近端接主动脉灌注的分支管,远端分别插入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Foley尿管球囊充气,5~10 m L/(kgmin)灌注,保持上腔静脉氧饱和度>60%。取6 cm长相应直径人工血管与支架血管近端及主动脉壁吻合,仍采用“三明治”法加强。排气后恢复体外循环并缓慢复温。辅助循环达标后停止体外循环,常规使用超滤。以升主动脉壁包裹人工血管,并作和右心房的交通口,升主动脉壁不足者加心包片。术中常规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抗炎症反应。

1.4 术后处理

镇静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强调使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待低氧血症纠正后方可脱离呼吸机。对于术中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0 min者或者清醒延迟者用甘油果糖或者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早应用血液滤过(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出现转氨酶升高应用保肝药物。

2 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95±5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42)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2±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5±42)h。死亡1例,死于右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术后引流量多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CRRT治疗2例,胸骨哆开1例,术后脑出血、出院时一侧肢体偏瘫1例。

术后随访1~20个月,34例出院患者心功能Ⅰ级,行胸部CT示人工血管置换处无异常增粗,1例偏瘫患者肌力恢复正常。

3 讨论

A型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经过非常凶险,药物治疗效果有限。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就是手术适应证,都需急诊或者亚急诊手术,置换近端被夹层累及的主动脉,若夹层累及主动脉瓣环或者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同期处理[3,4]。

主动脉夹层的精确诊断需要CTA,扫描范围需要上面包括头颈部分支血管、下面包括两侧髂动脉,即全程主动脉扫描[5]。本组均行CTA检查。本院常规做冠状动脉重建,由于不是采用心电门控,只能粗略判断[6]。彩超对决定主动脉瓣处理方法非常重要,且能观察肾动脉血流等[7]。结合CTA和经胸彩超就能确诊主动脉夹层[8,9]。

如果基层医生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有相应的经济能力,诊断或怀疑本病后尽快转运至有急诊手术能力的医院,48 h内开始手术是切实可行的。本组一半病人是发病24 h内开始手术的。即使如此,一些病情凶险的患者已经死亡或者错过了手术机会。对于思想上接受手术风险、经济上有了相应准备的A型主动脉夹层本院都会安排在入院12 h内手术,对于有下列征象者立即手术:主动脉直径进行性增粗,升主动脉直径超过5 cm,大量心包积液和/或胸腔积液,出现休克征象,加强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疼痛和/或血压。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凌晨开始手术,这时医护人员最疲惫,相对容易出现失误。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早期会出现严重的创伤应激反应,累及全身脏器,包括心、肝、肺、肾、脑损伤及凝血机制紊乱[10,11]。加上手术和长时间体外循环、低温的打击,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多脏器损伤加剧[12]。发病48 h内手术的危险性较几天后手术大,死亡率居高不下[13]。但国内真正的急诊手术较少,未见过发病48 h内手术的大组病例报告。我院是河南地区唯一一家开展急诊主动脉外科的医院,有一个24 h待命的团队,加上现在的通讯工具,经常是病人在路上,手术室准备已经完毕,可以做到入院1 h内开始手术。

A型主动脉夹层大多数累及主动脉弓,一般需要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尤其是我国手术的患者较国外年轻,有再次发生夹层的可能,更应积极地处理弓部[14,15]。主动脉弓部手术创伤大,吻合口多,手术时间长,需要停循环,脑部并发症发生率高[16]。近两年来本组采用王平凡等研制的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行全弓置换+象鼻术,简化了手术方式,减少了弓部三个吻合口,并且使显露困难的主动脉弓远端吻合口移至弓近端而便于操作和止血,如此可缩短大约三分之一深低温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减少了脑部并发症,减少了出血。术中常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改良超滤,减轻了应激反应。发病48 h内的夹层,组织水肿严重,主动脉吻合口易出血,笔者在弓部近端和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均采用人工血管片和毡片作“三明治”法吻合,人工血管外用主动脉壁包裹、与右心房作分流口。由于是急诊,很难预约到血小板,如果有的话,能进一步减少出血。术后低氧血症在本组患者常见,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较其他手术显著延长。常规使用PEEP,不急于停用呼吸机。在患者肺部无明显炎症和水肿、动脉血气满意的情况下才考虑停机拔管[17]。

A型主动脉夹层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7例, 其中男性5例, 女性2例, 年龄35~66岁, 平均年龄48岁。1例为典型的马凡综合征, 6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术前均行彩色脏超声、CT主动脉造影明确夹层范围、内膜破口位置及主动脉瓣病变情况。均有突发胸部、腰背部剧烈疼痛, 伴胸闷, 气短, 入院血压160~220/100~130mmHg, 。入院后即予吸氧、心电监护、止痛、降压及相关对症处理;继而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术后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护, 分别住院20~31d康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基础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软食, 不可过饱,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用缓泻剂, 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心脏负荷、使血压升高的因素, 加强日常生活护理。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备血、备皮、做抗生素过敏试验。

2.2 心理护理

由于AD起病急、胸腹部剧痛而有濒死感, 使患者紧张、恐惧, 这些不良情绪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病情加重。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 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和手术。

2.3 疼痛护理

急性期突发前胸、后背或 (和) 腹部剧烈疼痛, 多为撕裂样或刀割样, 呈持续性。剧烈的疼痛可与血压升高、夹层扩展形成恶性循环[4]。如果疼痛反复出现, 提示夹层分离继续扩展;如果疼痛缓解, 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状, 提示夹层破裂;疼痛又可导致血压继续上升, 增加夹层破裂的危险。因此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各种细微变化非常重要, 一旦发生剧烈疼痛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以改善缺氧状况并通知医师, 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止痛剂, 在用药过程中更应严密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及神志、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4 降压护理

持续高血压状态会造成瘤体破裂, 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和降低心率是AD治疗护理的关键。遵医嘱给予有效的降压药, 迅速将收缩压降至100~110mmHg, 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与疼痛的关系, 若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主动脉夹层停止扩展的临床指征;而一旦发现血压突然大幅度下降则应高度怀疑夹层动脉瘤破裂, 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急救和准备手术治疗。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入ICU进行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因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吻合口较多, 术后易造成漏血, 且血压波动亦可导致吻合口脆弱组织撕裂[5], 应加强术后中心静脉压和有创血压监测, 严密观察出血情况, 准确记录心包、纵隔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定时挤压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如引流量>100mL/h则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 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输注速度,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间。

3.2 严密观察尿量

尿量是反映肾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 术后要观察患者每小时尿量, 同时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和尿量,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按医嘱定期采血监测肾功能。若留置尿管超过48h应用0.2%呋喃西林膀胱冲洗, 做好尿道口护理, 以防逆行感染。

3.3 呼吸道管理

由于全麻气管插管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且术后患者入ICU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以减少呼吸做功, 减轻心脏负担, 因此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出潮气量、每分通气等参数, 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参数, 直至得到满意的呼吸支持。协助患者每2h翻身、拍背一次并进行有效吸痰, 痰黏稠不易吸出时给与定时雾化吸入, 防止肺炎及肺不张发生。

3.4 健康指导

人造血管和支架植入后, 在术后需针对性进行抗凝治疗, 一般需3~6个月。因出院后仍需口服抗凝剂, 故应教会患者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 自己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自测脉搏, 有条件的置血压计定时测量, 并定期来院复诊和复查PT值。若出现胸、腹、腰痛症状立即就诊。嘱患者出院后活动要劳逸结合, 戒烟限酒, 饮食须低脂低盐,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教会患者自我控制不良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 按医嘱坚持服药, 维持血压稳定。

4 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展快, 病死率高。临床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 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变化, 加强生活和心理护理, 消除恐惧心理, 给予信息支持, 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目前对于诊断明确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尽早手术能有效降低病死率[6]。围术期护士熟练掌握AD的疼痛特点, 细心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尿量、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与有效处理, 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手术成功和术后迅速康复的重要保证。

摘要: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 对7例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 进行术前后围手术期的心理、血压、术后并发症等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手术均成功, 痊愈出院。结论 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迅速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Roberts WC.Aortic dissection:anatomy, consequence, and causes[J].Am Heart J, 1981, 101 (2) :195-214.

[2]Fuster V, Ip JH.Medical aspecm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J].Semin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1, 3 (3) :219-224.

[3]郭加强, 吴青玉.心脏外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19-835.

[4]赵庆礼.3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J].天津护理杂志, 2008, 16 (6) :325-326.

[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93-1597.

A型主动脉夹层 第4篇

Stanford大学的学者们根据手术需要, 将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型[1], A型:无论起源部位, 所有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分离;B型:所有不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分离。根据夹层累及范围又分为Ⅲa、Ⅲb亚型:Ⅲa型夹层累及胸主动脉, Ⅲb型夹层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大部或全部;少数Ⅲ型夹层可达髂动脉[2]。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BAD) 的最佳治疗方案现仍充满争议。我们选择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院32例BAD患者, 综合临床分型和各病例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8月我院BAD患者32例, 男26例, 女6例, 平均年龄 (56.7±9.2) 岁, 发病高峰年龄50岁~59岁,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8例, 高血压病史大于2年, 入院时测量血压明显偏高;马凡综合征3例, 糖尿病6例, 多发性大动脉炎和冠心病各2例, 白塞病1例, 动脉粥样硬化21例, 原因未明者2例。其中11例并存2种以上疾病。

1.2 辅助检查

常规行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性做CT、MRI检查或CT血管造影 (CTA)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 大部分患者基本可以确诊, 仍难以确诊者则行动脉造影检查。明确临床分型, 确定撕裂口的部位, 测量真假腔大小及瘤颈的直径和近端直径, 腹腔干、肠系膜上、肾动脉的真假腔供血情况, 夹层动脉的累及范围。经检查确诊为急性期 (发病2周内) BADⅢa13例, Ⅲb7例;慢性期 (大于2周) BADⅢa9例, Ⅲb3例。其中合并心包积液1例, 左侧胸腔积液1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一经确诊, 先行内科药物治疗, 立即给予降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治疗, 并进行临床观察, 稳定其血流动力学, 行影像学观察, 预计有严重急性并发症者行急诊手术或介入治疗。稳定期根据患者病情及患者和家属的意愿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32例BAD患者中, 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 人工血管置换术, 15例行介入治疗即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8例行内科保守治疗, 另有2例行复合治疗。

2 结果

7例急性期患者行人工血管置换术, 其中4例治愈出院,

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死亡;15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手术成

功率为100%;8例内科保守治疗, 5例好转出院, 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2例行复合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1.25%。

3 讨论

3.1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大多数主动脉夹层患者基本病因并不清楚, 表现为中层胶原及弹性硬蛋白变性的中层退行性变, 在多数非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病例中, 被认为是首要的易患因素[3]。有文献报道, 其中马凡综合征占6%~9%[4]。在Spittel等报道的236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中, 80%的人伴有高血压[4]。据报道, 主动脉夹层分离还与Noonan和Turner综合征有关[4]。还有报道描述了主动脉夹层分离与年轻人滥用可卡因有关[1], 但尚未有确认的直接因果关系。医源性损伤也会引起主动脉夹层分离。

3.2 治疗方式的选择

3.2.1 内科保守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为远端夹层而无并发症, 或稳定的、孤立的Stanford B型夹层, 稳定的慢性夹层而无并发症。内科保守治疗尤其适用于Ⅲa型患者, 主要侧重于降低收缩压、左室射血速度及降低心室率。降低血压, 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 mm Hg, 控制心室率在60~75次/min[5]。硝普钠是常用的降压药物, 常联合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艾司洛尔, 部分应用钙通道阻滞剂, 常用的有地尔硫, 同时应用镇痛剂, 如吗啡5 mg肌注, 甚至给予冬眠疗法。保守治疗期间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避免生命体征的大幅波动。

3.2.2 手术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病变修复术和解决缺血并发症, 可单独应用, 也可联合使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与药物治疗大致相同, 手术创伤大, 手术风险高和治疗费用也较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 对于急性的Ⅲb型患者, 急性期即表现出危急征象或脏器缺血严重, 药物无法纠正时, 多采用手术治疗。因此, BAD患者应采用积极的药物治疗, 或放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行急诊手术: (1) 有主动脉破裂征象 (如大量纵隔内积血) ; (2) 有主动脉破裂倾向 (如主动脉直径短期内迅速增大) ; (3) 重要脏器供血障碍。慢性期患者, 如主动脉直径不断增大, 或有局限隆起也应采用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放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失败, 病情未得到控制, 也应行手术治疗。对于BAD患者的手术治疗, 近几年来很少应用血管置换术, 除非有并发脏器缺血的患者。鉴于手术治疗后进入慢性期的BAD患者再次手术病死率为8%, 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85±6) %和 (61±8) %[6], 近年来少有学者主张应用手术治疗慢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3.2.3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 具有操作简便, 损伤小, 并发症发生率低, 成功率高的特点, 对改善主动脉夹层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受到广泛瞩目。主要包括3种技术: (1) 经皮球囊内膜开窗术 (PTF) :即应用介入技术, 以J形导管穿刺针穿刺主动脉夹层隔膜, 再以球囊导管扩张隔膜穿刺孔, 达到手术开窗术同样目的, 使假腔内血液返回真腔, 减轻假腔内压力, 使真腔内压力增加, 减轻被阻分支血管的压塞程度, 增加分支血管血流。操作时应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荧光屏监控下穿刺, 开窗部位多选择主动脉远端并且无血管分叉处。开窗后如果仍无法提供真腔足够血液, 缺血症状如仍未改善, 可在主动脉真腔狭窄处放置血管支架。 (2) 分支血管真腔内支架成形术:不修复主动脉夹层本身, 目的在于解除内脏缺血并发症, 在缺血脏器主动脉血管开口处置入覆膜支架, 解除血管的压迫, 达到缓解内脏缺血。该项技术应用较少, 目前国内医院还较少开展。 (3) 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该手术方式尽管临床应用的时间不长, 远期效果尚未得到验证, 但已经表现出良好的前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支架的弹性扩张作用, 将人工血管无缝合固定于病变动脉两端的正常动脉壁, 通过封闭夹层破口, 使高速、高压的血流与扩张薄弱的假腔隔绝, 达到预防主动脉夹层破裂的目的, 同时恢复远端器官的血流灌注。封堵后假腔压力减小, 假腔内血栓形成并机化使得主动脉壁结构增强。Nienaber等[7]提出的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术指征得到广泛认可: (1) 近端撕裂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1.0 cm~1.5 cm;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5.5 cm; (3) 存在持续开放的原始内膜撕裂口; (4) 存在假腔进行性扩张趋势; (5) 反复发作性疼痛; (6) 至少一侧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由真腔供血; (7) 至少一侧髂股动脉无夹层分离, 且该侧动脉无严重狭窄或扭曲等。随着腔内手术的广泛开展、技术的不断提高及经验积累, 以上限制也有所松动。

3.2.4 复合技术

复合技术又称Hybrid技术或“杂交”、“镶嵌”技术, 1996年由英国学者Angelini提出, 当时是指分期冠脉支架置入和搭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8]。该方法综合应用手术和介入治疗, 是随着近年来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而开展起来的, 具有缩小手术范围, 减少手术创伤等优点, 但有术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调脂药等缺点。目前我院主要用于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有脏器缺血患者, 既修复主动脉, 又置入内脏缺血器官分支血管支架。我院完成2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缺血患者的治疗, 短期效果较好, 临床预后待追踪。目前其临床疗效尚无相关记载, 待进一步实践研究。

内科保守治疗是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基础,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降低病死率, 提高治愈率, 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介入治疗, 即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是最新开展的新技术, 对于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尤其适用, 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减少住院天数、明显降低病死率等优点, 近年来为广大医院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 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摘要:目的 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治疗措施, 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32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结果7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术, 其中4例治愈出院, 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死亡;15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手术成功率100%;8例内科保守治疗, 5例好转出院, 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2例行复合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1.25%。结论内科保守治疗是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基础, 根据各病例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综合应用介入治疗, 可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Standford B型,临床特点,综合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316-1340.

[2]范瑞新.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对策[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 17 (1) :13-15.

[3]Marsalese DL, Moodie DS, Lytle BW, et al.Cystic medical necrosis of the aorta in patients without marfanns syndrome:Surgical ou tcome and long-term follow up[J].Am Coll Cardiol, 1990, 16:18.

[4]Spittell PC, Spittel JA, Joyce JW, 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Experience with236cases (1980through 1990) [J].Mayo Clin Proc, 1993, 68:642-651.

[5]黄新天.主动脉夹层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 (3) :138-141.

[6]Gysi J, Schaffner T, Mohacsi P, et al.Early and late outcome of operatedand non-operated acute dissection of the descending aorta[J].Euro J Cardiothorac Surg, 1997, 11 (61) :1163-1170.

[7]Nienaber CA, Fattori R, Lund G, et al.Non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by stent-graft placement[J].N Engl J Med, 1999, 340 (20) :1539-1545.

A型主动脉夹层 第5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

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对主动脉内膜造成强有力的冲击后内膜出现局部撕裂并不断剥离与扩展,导致动脉中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引发撕裂样疼痛及其他疼痛表现[1]。主动脉是机体的主干血管,直接承受着来自心脏跳动造成的压力,具有丰富的血流量。在内膜层发生撕裂后,若不及时进行恰当、有效的治疗,易增加破裂风险,引发死亡[2]。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发生夹层后,部分患者易在病发2 d内死亡,大多数患者易在14 d后死亡,死亡率高[3]。目前临床治疗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采用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风险[4],但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出血等并发症。本研究为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给予围术期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CTA检查确诊为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6~60岁,平均(47.9±8.3)岁,其中行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13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治疗17例。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2岁,平均(48.6±9.2)岁,其中行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14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治疗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镇痛、持续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饮食、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基础护理:术前患者行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告知患者咳痰时避免剧烈咳嗽,并给予患者吸痰、雾化吸入及消炎药物进行祛痰治疗,禁止拍打背部。同时给予患者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畅,可适当给予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控制血糖水平在4.7~8.8 mmol/L。(2)生命体征监测:试验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及时对其无创血压进行持续监测,15~30 min/次,并给予降压药物治疗,选用硝普钠注射液、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盐酸佩尔地平注射液等联合微量泵泵入,根据血压调节药物剂量,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注意观察有无药物外渗,若患者出现药液外渗、皮下坏死症状,需及时行对症处理。(3)疼痛护理:患者治疗期间对其疼痛进行持续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注射适量吗啡行镇痛、镇静治疗并观察呼吸情况。(4)心理护理:患者因起病突然、病情严重、欠缺相关疾病知识等易产生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指导相关疾病知识,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

1.2.2 术后护理

(1)血流动力学监测:术后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对其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行动态监测,维持血压稳定,持续泵入血管扩张药物。密切观察切口渗出情况,对引流管进行定时挤捏,保证引流通畅。及时行电解质血气分析,维持电解质、酸碱度平衡,保持机体内液体负平衡,减轻心脏负荷。(2)呼吸功能监测:术后需给予患者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将气管插管固定,依据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调整呼吸比与氧浓度。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出体外并定期吸痰,呼吸机停止后可利用持续面罩或鼻导管吸氧,雾化吸入2次/d,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与有效咳嗽,密切观察呼吸节律、频率与血氧饱和度。(3)肾功能监测:术后在不影响尿量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变化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密切观察并记录尿量及颜色变化,保持尿量>1 ml/(h·kg),并对患者尿素氮、肌酐及尿比重进行检查与监测,若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可行血液净化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其中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日常生活、健康、支持、活动及总体情况,总分1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术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对照组出现渗血3例,肾功能异常2例,切口愈合不佳3例,总发生8例(26.7%);试验组出现渗血1例,切口愈合不佳1例,总发生2例(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最常见的灾难性主动脉疾病,起病急、病情危重、发展迅速。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夹层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与死亡率高,自然预后效果差。临床治疗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多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降低死亡风险,但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治疗与预后效果,因此给予围术期患者全面、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整体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结合临床护理、管理经验进行的一系列系统化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在加强关注患者自身情况基础上,重视患者所处环境、心理状态及物理因素等影响康复的因素[6]。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知高血压是引发主动脉夹层疾病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患者均伴有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预防、治疗及预后效果。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及早对血压进行持续监测,适当给予降压药物辅助治疗,控制血压稳定,同时为减少心肌耗氧量采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7]。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注射适量吗啡进行镇痛与镇静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有效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术前给予患者吸痰、吸氧及饮食护理,清除口腔分泌物,保证患者口腔卫生与排便通畅,预防并发症[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高于试验组的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因体外循环易出现全身性炎性反应,增加肺微血管通透性,引发肺水肿,对肺部造成急性损伤从而引发低氧血症。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适时给予血管扩张药维持血压稳定,并根据患者血压水平调整药物剂量维持肾功能。为预防急性肺水肿、心包填塞及肾功能异常症状,及时进行血气分析与持续吸氧护理,维持电解质、酸碱度平衡,降低心脏负荷,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在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治疗时间,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利,任曼曼.精神症状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的表现及护[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137.

[2]张有艳,孙玉桂.2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14,36(12):1844-1845.

[3]毕平.舒适护理在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3):116-119.

[4]陈景侠,倪红霞,孙友芳.De Ba 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493-1495.

[5]郭敏,张娟,弓华,等.1例晚期妊娠合并DebakeyⅠ型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防范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6):49-51.

[6]张水玲,胡长青.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象鼻术治疗De Ba 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13-214.

[7]郝娴娴,赵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带膜支架植入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97-98.

A型主动脉夹层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接受并采取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3.4±9.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28.0 h,平均时间(12±4)h;起病≥2周患者23例,起病2周以内患者19例;其中38例(90.48%)因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急诊就医,3例(7.14%)因腹胀腹痛急诊就医,经CT检查发现胸主动脉夹层;1例无明显症状,于门诊查体时被查出;42例患者中有38例伴有高血压病,所有患者入院时血压均偏高,最高血压达到(160~210)/(110~150)mm Hg(1 mm Hg=0.133 k Pa),42例均于术前通过CTA确诊,其中40例明确原发破口位置及夹层累及范围和各分支血管情况以及裂口近端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真假腔直径等情况。2例未能明确,通过术中DSA确定。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DSA全程监控。取一侧腹股沟6~8 cm纵形切口,充分显露4~6 cm长度的股动脉并分别备阻断其远近端,直视下穿刺股动脉留置血管鞘后,经鞘管泥鳅导丝与金标猪尾导管配合,确保导管导丝位于主动脉真腔内直至将猪尾导管顺利送入升主动脉并退导丝造影。测量支架近端锚定区域血管直径选取合适长度和直径的支架,予以静脉全身肝素化3 min后阻断显露的股动脉远近端,交换超硬导丝入升主动脉后,在超硬导丝引导下通过股动脉向上送入合适的胸主动脉支架,把支架近端精准定位到事先确定好的锚定区域,将患者收缩压控制性降至90 mm Hg左右后释放支架。支架近端必须充分覆盖近端夹层破口,必要时需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或者行烟囱支架植入以取得充分的近端锚定区,提高支架稳定性和降低内漏发生几率。支架释放后通过造影明确假腔封堵情况、有无内漏、分支动脉血供情况等,效果满意后退出导管导丝,缝合股动脉血管壁,关闭切口。

2 结果

围术期间无死亡病例,修复成功率100%,术后对42例患者跟踪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个月发现2例内漏持续存在,假腔直径未增大,因漏血少,未给予相应处理,于术后6个月自行封闭。其余患者均无心、肺、肾功能衰竭以及截瘫、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良好。

3 讨论

与传统外科治疗方法相比,腔内修复术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已成为目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

AD发病2周内为急性期,对于TEVAR的手术时机,多数学者认为,AD发病初期,主动脉内膜破裂后,由于炎症反应使血管壁水肿变得脆弱,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支架植入过程中以及植入完成后易造成支架移位、内膜再次破裂等情况的发生,因而1~2周后行手术治疗则更为安全[2]。但急性期并非绝对禁忌,如果急性期内成功进行腔内隔绝,可大大降低病死率。若有严重并发症的主动脉夹层,或因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以及夹层破裂严重,或出现如肾功能衰竭、下肢动脉缺血、截瘫等重要脏器缺血症状时,则须立即进行手术。

如何有效封堵夹层近端破口对于手术是否成功有关键影响,破口位置距离做锁骨下动脉≥1 cm[3],术中可有充足的支架近端锚定空间,无需封闭或可部分左锁骨下动脉即可。而<1 cm的患者,则尽量封堵左锁骨下动脉,保证有充足的支架近端锚定空间,尽可能降低近端内漏几率。封堵后为了保障大脑血供血管,通过进行左锁骨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植入,效果较为满意。

TEVAR的主要并发症为内漏,尤其是近端内漏,严重者可致使手术失败。对于小的内漏大多可自行闭合,若内漏持续存在,加强不断扩大,可使AD增大甚至破裂,需行二次腔内修复处理。因而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预防或处理,支架近端再叠加支架及支架内球囊扩张改善支架贴壁情况消除内漏。

综上所述,腔内修复术治疗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面,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创伤小,恢复快,若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更好地改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对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并采取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取CT血管造影(CTA)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与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控下将胸主动脉支架植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封堵破口以隔绝假腔。结果 围术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修复成功率100%,术后对42例患者跟踪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个月发现2例内漏持续存在,假腔直径未增大,因漏血少,未给予相应处理,于术后6个月自行封闭。其余患者均无心、肺、肾功能衰竭以及截瘫、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良好。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

关键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内漏

参考文献

[1]赵亮,张杰,张磊,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早期疗效分析及围手术期处理(附36例报告).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6):345-346.

[2]李长青,杨建.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3):344-366.

A型主动脉夹层 第7篇

1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3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简称AD) 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 女6例;年龄16~72岁, 所有患者均以胸背部疼痛起病, 起病时间11 h ~7个月入院;病程≤ 14 d 的急性期32例, > 14 d的慢性期5例, 合并高血压病31例, 合并肺炎有7例; 合并肾功能不全4例; 马凡氏综合征1例; 外伤2 例。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护士应尽量解除恐惧心理和对预后的担心, 取得患者的合作, 避免过于紧张而导致血压继续升高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放弃手术[2]。给与患者吸氧术前予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大小便通畅, 避免胸腹部高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 采取控制血压、减慢心率及镇痛等治疗预防胸主动脉夹层破裂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双侧腹股沟区及左上肢备皮, 进行抗生素和碘皮试。术前禁食4 h, 术前30 min给予安定10 mg肌内注射, 通知介入室, 各种抢救药物及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入住ICU, 持续心电监护, 每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注意有无心律失常。术后禁食1 d, 第二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术后24 h双下肢制动, 预防动脉穿刺口渗血。尿管于术后1~2 d拔除, 防止泌尿系感染。术后应密切观察肢体皮温、桡动脉及足背动脉色泽、搏动情况, 定时按摩制动肢体,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2 血压的观察

术后应用硝普钠维持血压在100~120/60~70 mm Hg, 如术前已有高血压且合并动脉硬化等疾病, 术后不宜将血压控制低于120 mm Hg, 同时口服倍他乐克控制心率在60~75次/min之间。

2.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3.1 出血

股动脉处切口需经外科缝合止血, 股动脉处穿刺点加压包扎止血。患者绝对卧床24 h, 术侧下肢制动6~8 h;每小时观察手术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皮下有无血肿, 皮肤周围有无淤斑。

2.2.3.2 支架腔内隔绝综合征

术后患者出现对支架的排斥、血栓吸收等一些发热反应, 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消炎痛口服, 进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2.2.3.3 内漏

术后密切观察有无疼痛和血压升高, 支架置入2周后复查CT了解是否有内漏产生。本组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内漏, 其中2例经正规内科治疗6个月后闭合, 另1 例术后随访11个月仍未闭合症状不明显。

2.2.3.4 截瘫

术后需密切注意下肢的感觉、肌张力及腱反射等, 一旦发现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本组37例未发生截瘫。

2.2.3.5 脑梗死

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中, 当支架释放时, 有可能会封堵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 此时可引起脑缺血缺氧以及左上肢无力, 因此要加强患者术后意识的观察。

2.2.3.6 肾功能衰竭:

术后48 h内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PH值, 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 使尿量不少于25 ml/h, 每日检测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 遵医嘱给予补液、利尿, 预防肾衰竭。

2.2.3.7 肠坏死

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体征, 有无腹胀、腹痛, 经常听诊肠鸣音, 若明显减弱及时通知医师。本组37例未发生肠坏死。

2.3 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术后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 少食多餐, 不吃动物内脏, 禁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劳逸结合, 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以利于血管内、外膜的生长。嘱其持续服用抗凝剂3~6个月, 定期复查CT, 以了解动脉瘤情况和支架人工血管是否移位或脱落。若出现胸、腹、腰痛症状及时就诊;术后3、6、12个月定期复查, 以后视情况而定。

3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 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脑缺血引起的精神症状;术后随访1~36个月, 3例出现内漏, 其中2例经正规内科治疗6个月后闭合, 另1 例术后随访11个月仍未闭合症状不明显, 家属放弃未作处理。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脑梗死、肾功衰及肠坏死发生。

4结论

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 病情变化快, EVGE是一项新技术, 术后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 加强术后护理, 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非常重要, 术后着重于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通过对我科37例EVCG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感觉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掌握该病的相关知识, 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处理, 不断总结护理经验, 提高护理水平。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

参考文献

[1]Meszaros I, Morocz J, Szlavi J, et al.Epidemiology and clinicopa-thology of aortic dissection.Chest, 2000, 117 (5) :1271-1278.

A型主动脉夹层

A型主动脉夹层(精选7篇)A型主动脉夹层 第1篇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患者36例, 男性25例, 女性11例。年龄26~72岁, 平均46.6...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