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矮化密植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矮化密植范文(精选10篇)

矮化密植 第1篇

1 栽植

选用品种优良的嫁接苗, 可提早丰产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嫁接苗定植后2~3年挂果, 4~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密植园以4 m3 m (栽825株/hm2) 为宜。核桃以秋季 (落叶后) 或春季萌芽前定植最为适宜, 在栽植前先挖长、宽、深各80cm的穴, 分层压入有机肥、复合肥、泥土, 然后定植于穴上, 栽植时注意苗木要竖直, 根系要舒展, 深浅要适当, 填土一半后拔苗踩实, 再填土踩实, 最后敷上虚土, 要将新栽苗木周围垒成一个小土堆, 以免新栽苗木周围积水, 影响成活率, 最后浇足定根水[3]。

2 施肥

春、秋2季结合深施进行园地深翻熟化、培肥土壤, 夏季适时除草和树盘松土, 并结合施肥将杂草埋入土内, 增加土壤透气性, 促进生长发育。核桃幼树生长较慢, 行间土地可间作豆科作物或绿肥, 可以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肥力。成年果园每年49月除草2~3次, 于秋冬中耕1次。每年秋季施用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施肥方法用环状、半环状、条状、穴状均可, 但最好用穴状施肥法, 即在树冠滴水线外挖4~6个直径30 cm、深40 cm的洞穴, 施入肥料盖土后浇水。追肥每年进行2~3次, 第1次在开花前, 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盛花期, 进行叶面施肥, 即在全树60%~70%的花开放时, 喷施0.5%尿素、0.2%硼砂、0.3%硫酸锌和0.2%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第3次在6月幼果快速生长期, 以磷、钾肥为主。

3 人工辅助授粉与疏除部分雄花花序

核桃人工辅助授粉坐果率可提高10%~30%。在雌花柱头开裂呈“倒八”字形, 柱头分泌大量黏液时, 于9∶0010∶00时, 开展辅助授粉, 效果理想。

疏除过多的雄花, 可减少树体内养分和水分的消耗, 使更多的营养和水分供给雌花发育和开花坐果, 有利于新梢生长和增强树势。疏除雄花的时期以早为宜, 越早增产越明显, 以雄花芽休眠期到膨大期疏雄花效果最好。疏雄数量应根据雄花芽数量多少和混合芽与雌花芽的比例决定。如不开展人工辅助授粉的, 雄花就不宜疏除过多;混合芽较多、雄花芽较少或很少的, 则应少疏或不疏雄花。疏雄花的方法可结合修剪, 用带钩木杆, 将枝条拉下用手掰除。

4 灌水

核桃喜湿润、耐涝、抗旱力弱, 灌水是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 在开花、果实迅速增大、施肥后以及冬旱等各个时期, 都应适时灌水。

5 整形修剪

修剪时期以秋季最适宜, 有利于伤口在当年早愈合。幼树无果, 可提前从8月下旬开始, 成年树在采果后的10月前后、叶片尚未变黄之前进行[4]。

5.1 幼树整形

采用主干疏层形, 其整形方法为:干高50~80 cm, 定植当年不作任何修剪, 待春季发芽后, 顶芽将向上直立生长, 将其作为中心干。56月选分布均匀、生长旺盛的3~4个侧枝为第1层主枝, 将其余新梢全部抹去。第2年按同样的方法培育第2层主枝, 第2层保留2~3个主枝 (与第1层相距60~80 cm) 。第3年选第3层主枝, 保留1~2个主枝, 与第2层相距50~70 cm。一至四年生主枝不用修剪, 可自然分生侧枝, 扩大树冠。一般3~4年成形, 成形时树高3~5 m左右。在核桃树整形后第2年可进行拉枝, 以扩展树冠, 促进核桃树体矮化, 增强核桃树根部营养供给, 使其尽快郁闭, 达到提前结果和丰产的目的。具体方法:用细塑料绳一头系在核桃树枝的顶端, 另一头系在木桩上, 钉进地表, 使树枝枝头一直向下伸展。并要将树枝拉伸的方向做到向树体周围均匀分布。同时要经常观察拉伸的树枝, 如果树枝枝头朝上生长, 要将树枝头端的塑料绳再紧, 以便树枝头一直朝下生长。拉枝工作视核桃苗木生长情况而定, 一般需进行2年以上拉枝工作, 才能保证新栽核桃树的控制生长目标。

5.2 结果树修剪

修剪上应经常注意培养良好的枝组, 搞好辅养枝和徒长枝, 及时处理背后枝与下垂枝。从结果初期开始, 应有计划地培养强健的结果枝组, 不断增加结果部位。进入盛果期后, 更应加强枝组的培养和复壮。培养枝组可采用“先放后缩”和“去背后枝留斜生枝与背上枝”的修剪方法。徒长枝在结果初期一般不留, 以免扰乱树形, 在盛果期可转变为枝组利用;乱向枝要及时控制;下垂枝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6 病虫害防治

核桃的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腐烂病、溃疡病、天牛、尺蠖、小吉丁虫、介壳虫等。防治方法:及时剪除病虫枝、干枯枝, 集中烧毁, 并做好清园工作, 减少病虫源;春季和初夏幼虫孵化时喷氧化乐果600倍液, 可防治尺蠖、介壳虫、小吉丁虫等害虫;秋末用刀刮除感病树皮, 并涂抹福美砷100倍液, 可防治腐烂病、溃疡病等病害, 7月用0.2~0.3°Bé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1次1∶2∶2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可防治褐斑病;云斑天牛主要蛀杆危害, 5、7月树杆打孔注内吸性药并用药棉塞上, 8月树上喷40%杀虫净500倍液, 防治率可达90%以上。

7 适时采收

核桃要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 采收过早, 种仁不饱满, 产量、出仁率和商品价值降低。果实充分成熟的标志:果皮由青绿变黄, 部分果皮自行开裂或脱落, 内部种仁硬化, 果壳坚硬, 呈现黄白色。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采收, 多用竹竿顺枝打落, 注意避免打断小枝和毁伤花芽。采收后用乙烯利催熟法脱青皮, 即将青皮核桃在300~500 mg/kg乙烯利溶液中浸30 s, 捞出后堆放2~3 d, 果皮可自行开裂, 期间经常翻动散热, 脱去青皮的核桃立即用流水冲洗并晒干。

参考文献

[1]原双进, 刘朝斌.核桃栽培技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毅萍, 朱丽华.核桃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6.

[3]高素菊.核桃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 2001 (11) :26.

矮化密植 第2篇

柯坪县双行矮化密植红枣栽培模式变成小冠疏层形密植双高产枣园栽培模式试验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柯坪县双行矮化密植红枣栽培模式变成小冠疏层形密植双高产枣园栽培模式试验项目

2、项目实施地点:玉尔其乡玉拉拉村

3、项目建设规模:2亩

4、项目投资概算:1.0万元

5、项目主要内容(概述):该项目通过利用现有的双行矮化超高密度栽培模式变成为培养树形为小冠疏层性形。树形结构特点:全树有主枝5—6个,分3层着生在中心干上,第一层3个,第二层1—2个,第三层1个;主枝上不设侧枝,直接培养大中小型不同类型的结果枝组,冠径不超过2.5米;干高60厘米,主干直立,树高2.5米左右。成形后树冠呈扁圆形。在选留主枝时,各层间距的枝条可回缩培养成小型枝组,使其继续结果。对树冠高度达到要求之后,顶部及早回缩,削弱顶端生长优势,增强下部养分积累。各主枝上的结果枝组配置,第一层主枝以大型枝组为主’第二层以中型枝组为主,各枝组距离以互不影响光照为基础。枝组培养和更新方法可参照前述树形枝组培养更新措施进行。项目实施面积为2亩。

二、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提高科技进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形成红枣产业化生产基地的技术开发和技术集成的保障体系;达到提高红枣产量及提高红枣商品率的目的,进一步推动我县红枣产业迈向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实验积累经验、探索方

法,推进全县红枣产业进程,走出适合我县红枣发展的出路。

三、现有工作基础(已具有的技术、设备、人员、财务状况等条件)

项目负责人2011年任高级工程师,县级拔尖人才、自治区级优秀科技特派员。完成的课题一个。工作方向:针对林果业栽培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组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培养出较好的基层林果业科技服务团队。研究方向:矮化密植红枣高产、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及组建特色林果业科技服务团队。

四、项目主要内容及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该项目通过利用现有的双行矮化超高密度栽培模式变成为培养树形为小冠疏层性形。树形结构特点:全树有主枝5—6个,分3层着生在中心干上,第一层3个,第二层1—2个,第三层1个;主枝上不设侧枝,直接培养大中小型不同类型的结果枝组,冠径不超过2.5米;干高60厘米,主干直立,树高2.5米左右。成形后树冠呈扁圆形。在选留主枝时,各层间距的枝条可回缩培养成小型枝组,使其继续结果。对树冠高度达到要求之后,顶部及早回缩,削弱顶端生长优势,增强下部养分积累。各主枝上的结果枝组配置,第一层主枝以大型枝组为主’第二层以中型枝组为主。各枝组距离以互不影响光照为基础。枝组培养和更新方法可参照前述树形枝组培养更新措施进行。

2、项目建设方案

2013年:选留永久行及临时行。永久行里留每1.5米选一棵永久株其余株作为临时株;临时株40厘米处平茬。同时采取“3.5.9”树体管理技术促进木质化枣吊的挂果。

永久株的处理:在距地面50~60厘米处选留3个长势均匀,角度适宜(基角45—60度),方位好,层内距在10~20厘米处的l—3龄枝培养第一层主枝,选好的二次枝留2节进行短截促进出生新枣头,上部留2个较弱的二次枝,其余二次枝基部删除。主枝长度1米左右。修剪措施:

培养树形为疏层形:第一年永久行里留每1.5米选一棵永久株其余株为临时株;临时株40厘米处平茬,第二年的高度控制在100厘米。树形结构特点。全树有主枝5—6个,分3层着生在中心干上,第一层3个,第二层1—2个,第三层1个;主枝上不设侧枝,直接培养大中小型不同类型的结果枝组,冠径不超过2.5米;干高30—40厘米,主干直立,树高2.5米左右。整形修剪技术要点:在距地面30—35厘米处选留3个长势均匀,角度适宜(基角450—600),方位好,层内距在10~20厘米处的l—3龄枝培养第一层主枝,主枝长度1米左右。第一层选好后,再进行二三层主枝的选留。第二层主枝l—2个,层间距70—80厘米,主枝长度小于第一层主枝。第三层主枝1个,层间距50-60厘米,主枝小于第二层主枝。成形后树冠呈扁圆形。在选留主枝时,各层间距的枝条可回缩培养成小型枝组,使其继续结果。对树冠高度达到要求之后,顶部及早回缩,削弱顶端生长优势,增强下部养分积累。各主枝上的结果枝组配置,第一层主枝以大型枝组为主’第二层以中型枝组为主,第三层以小型枝组为主。各枝组距离以互不影响光照为基础。枝组培养和更新方法可参照前述树形枝组培养更新措施进行。

按无后期进行施肥、灌水、打顶及中耕除草、有害生物防治、喷施叶面肥。

3、项目实施、进展计划:

2013年:选留永久行及临时行。永久行里留每1.5米选一棵永久株其余株作为临时株;临时株40厘米处平茬。同时采取“3.5.9”树体管理技术促进木质化枣吊的挂果。

永久株的处理:在距地面50~60厘米处选留3个长势均匀,角度适宜(基角45—60度),方位好,层内距在10~20厘米处的l—3龄枝培养第一层主枝,选好的二次枝留2节进行短截促进出生新枣头,上部留2个较弱的二次枝,其余二次枝基部删除。主枝长度1米左右。

3月:冬季修剪。修剪措施:培养树形为疏层形:第一年留行里每1.5米选一棵永久株其余株为临时株;临时株40厘米处平茬,第二年的高度控制在100厘米。树形结构特点。全树有主枝5—6个,分3层着生在中心干上,第一层3个,第二层1—2个,第三层1个;主枝上不设侧枝,直接培养大中小型不同类型的结果枝组,冠径不超过2.5米;干高30—40厘米,主干直立,树高2.5米左右。整形修剪技术要点:在距地面30—35厘米处选

留3个长势均匀,角度适宜(基角450—600),方位好,层内距在10~20厘米处的l—3龄枝培养第一层主枝,主枝长度1米左右。第一层选好后,再进行二三层主枝的选留。第二层主枝l—2个,层间距70—80厘米,主枝长度小于第一层主枝。第三层主枝1个,层间距50-60厘米,主枝小于第二层主枝。成形后树冠呈扁圆形。在选留主枝时,各层间距的枝条可回缩培养成小型枝组,使其继续结果。对树冠高度达到要求之后,顶部及早回缩,削弱顶端生长优势,增强下部养分积累。各主枝上的结果枝组配置,第一层主枝以大型枝组为主’第二层以中型枝组为主,第三层以小型枝组为主。各枝组距离以互不影响光照为基础。枝组培养和更新方法可参照前述树形枝组培养更新措施进行。3月:下旬施基肥,施肥方法:开沟施肥,基肥标准:农家肥3方/亩,生物有机肥100公斤/亩,复合肥100公斤/亩,尿素50公斤/亩施入后进行埋土平地。

4月10日前:喷一次石硫合剂防治枣瘿蚊和红蜘蛛。4月下旬5月上旬调查枣瘿蚊发生情况进行喷一次农药防治枣瘿蚊。

5月20日:进行花前追肥,追肥标准:复合肥40公斤/亩,二胺20公斤亩/亩,尿素20公斤/亩,及时灌水。5月下旬6月上旬:喷一次农药防治枣瘿蚊和红蜘蛛。

6月之内喷一次叶面肥,6月下旬进行盛花期追肥,追肥标准:钾肥10公斤/亩,二胺15公斤/亩,尿素20公斤/亩,及时灌水。进行抹芽松土工作。

7月:喷两次叶面肥,7月10日进行幼果期追肥,追肥标准:钾肥10公斤/亩,二胺15公斤亩/亩,尿素10公斤/亩,及时灌水。进行抹芽松土工作。防治枣瘿蚊、红蜘蛛。

8月:喷两次叶面肥,8月20日前进行白熟期前期追肥,追肥标准:钾肥10公斤/亩,二胺15公斤亩/亩,尿素10公斤/亩,及时灌水。进行抹芽松土工作。防治枣瘿蚊、红蜘蛛。8月25日前完成测产工作。

9月:防治红蜘蛛,除草,防治裂果等工作。10月:除草,防治裂果,腐烂,采收等工作。

2014年:主枝长度不够1米左右主枝的顶部进行短截促进生长同时控制树高所有自然冒头从基部删除。

2015年:培养第二层主枝2个。上部留的2个较弱的二次枝采用两刀法进行处理促发新枣头,5月底进行打顶。临时株挖掉。

2016年:层间距70—80厘米内选方为好的2个二次枝六2

节进行短截培养第二层的2个主枝,留2个比较弱的二次枝。主枝长度小于第一层主枝。已留的2个二次枝采用两刀法进行处理促发新枣头。5月底进行打顶。培养第三层主枝1个。选留方位好的一个二次枝留两节进行短截,第三层以小型枝组为主,其余二次枝及时压下控高。

五、技术分析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13年:选留永久行及临时行。留行里每1.5米选一棵永久株其余株作为临时株;临时株40厘米处平茬。2014年:主枝长度不够1米左右主枝的顶部进行短截促进生长同时控制树高所有自然冒头从基部删除。2015年:培养第二层主枝2个。上部留的2个较弱的二次枝采用两刀法进行处理促发新枣头,5月底进行打顶。临时株挖掉。2015年:培养第二层主枝2个。上部留的2个较弱的二次枝采用两刀法进行处理促发新枣头,5月底进行打顶。临时株挖掉。2016年:层间距70—80厘米内选方为好的2个二次枝六2节进行短截培养第二层的2个主枝,留2个比较弱的二次枝。主枝长度小于第一层主枝。2017年:已留的2个二次枝采用两刀法进行处理促发新枣头。5月底进行打顶。培养第三层主枝1个。选留方位好的一个二次枝留两节进行短截,第三层以小型枝组为主,其余二次枝及时压下控高。

2、技术水平

是对传统红枣生产技术的突破,该技术具有挂果早、见效快、优质性、管理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和今后新疆红枣生产的重要技术模式。

3、技术路线

已选用的株采用短截、放任、“3.5.9”等修剪措施,用3~4年的时间培养理想的小冠疏层性树形,同时实现间作粮食解决缺粮食问题。

六、市场、经济效益分析

1、市场供求分析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绿色红枣食品和有机红枣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果产量提高,前景非常广阔。

2、经济效益分析

同时解决红枣高产、粮食安全、畜牧业的饲料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2013年亩均产量500公斤以上,商品率达到60~80%。选留永久行及临时行。永久行里留每1.5米选一棵永久株其余株作为临时株;临时株40厘米处平茬同时采取“3.5.9”树体管理技术。促进红枣稳定增产,优化果品,进一步提高红枣产量,提高红枣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到2017年底实现万元收入作强有力的支撑。

3、环境、生态影响分析

解决双行密植矮化超高密度栽培模式变成单行密植栽培过度期的技术难题并解决粮食和红枣同时栽培条件下的技术难题、粮食安全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节水率。

七、组织实施的措施

1、主要承担、协作单位的人员及其分工

项目负责人:艾海提.艾力:男,40岁,大学,高级工程师,柯坪县林业局林果办干部,主要负责实验项目的实行、制订实施方案、记录科学数字、数据的收集整理。

协作单位:玉尔其乡玉拉拉村。协助田间管理。

矮化密植苹果树的整形修剪 第3篇

1培养纺锤形树形

矮化密植苹果树。树形不宜采用多主枝,多侧枝,多级次,多枝头的树形(如主干疏层形、十字形等树形)。多主枝多侧枝的苹果树,60%以上的营养物质,被用于生长新梢和枝干。只有1/3的营养物质用于形成花芽,结果。多主枝多侧枝的苹果树,在树冠内膛结的果与树冠外围结的果。质量差异很大。

矮化密植苹果树,树冠矮小,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株数多,树定植后,若要求早结果,则应简化树体结构,骨干枝的数目和分级次数要少,树形无需标准化。矮化密植苹果树,树要植株密,树的枝条不要密,大枝要稀小枝可密,树冠的枝条应上稀下密,外稀内密。

纺锤形树形(包括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改良纺锤形),适宜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此类树形,要培养一个生长健壮的中干,在中干上只留主枝(也叫侧生分枝),在主枝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主枝上不再留侧枝。也可在中干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这样,骨干枝数目及级次减少,结果枝就相对增多,每个枝条都有可能结果。由于主枝长的开张又水平伸展,单轴延伸生长,接受光照良好,树体的营养就可能多用于生殖生长,易成花结果。因此,果树单位面积产量高,且结果质量好。

2幼树修剪应整形和结果并重

密植矮化苹果树的修剪不要多短截,要轻剪多留枝。过去的果树修剪,由于冬剪时短截多,疏枝多,修剪后遍地枝条,等于无效消耗了很多营养;树在生长季节。仍是枝条满树,通风透光不良,树难成花,不能早结果和丰产。旺盛生长的幼龄苹果树的扩冠,不需要用修剪的方法集中营养扩大树冠。传统的修剪技术,冬剪后虽然缩小了树冠,减少了生长点,树上留下的枝条,相对的多得了水分和营养,会起到增强营养生长作用,树势旺长。但是,也破坏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平衡。密植矮化苹果树的修剪,应该既要注意促进营养生长,增加枝量扩大树冠,加速整形,还要注意促使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争取早结果。幼树修剪应整形和结果并重。

3纺锤形苹果树的修剪方法

矮化密植苹果树幼龄树。有中心干,生长极性弱,枝条的生长顶端优势不强,主枝加粗生长快等特点,一般基部主枝(侧生分枝)长的比中心干粗。因而导致苹果树进入结果期以后,树冠矮,树冠形状偏向某一方向,树冠体积小,单株树结果不少,但树群体产量并不高。修剪应掌握以下重点:

3.1扶直中心干

矮化砧苹果树和矮化中间砧苹果树,中干直立性差,应设立竹竿及时绑扶中心干,用铁丝(或绳)拉直倾斜生长的中心干,保持中干健壮直立生长。

3.2押侧促干

“抑侧促干”。就是修剪时,对主干疏层形树形或改良纺锤形树形的树,抑制基层主枝(主枝也叫侧生分枝)加粗生长,对自由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树形的树,抑制主枝加粗生长,促进中心干的生长,使中心干的生长势比主枝的长势强壮,从而使苹果树的树冠体积能更高大一些,结果更多一些,克服矮扁形树冠结果量低的缺点。

3.3抑制主枝(侧生分枝)生长的剪法

在栽树的第2年春,对矮化苹果树幼龄树上的长势强的侧生枝,进行重截剪(重短截),对中心干轻短截。克服矮化砧木极性差,果树不易长高的缺点。主枝(侧生分枝)经过重截后再发生的枝条长成的侧生枝,能长的很长,平均长度在1米左右,而中心干的加粗生长则很明显,侧生枝尖削度小,春梢与秋梢的长度比,显著增长,主枝(侧生分枝)的角度也容易开张。

3.4辅养枝的修剪

对于辅养枝的修剪,除每年适当短截外,幼树期间一般不必太多短截,用轻剪或缓放代替部分短截。主枝以外的枝条,都当作辅养枝处理。将辅养枝中的强旺枝条拉成水平状、下垂状。促发中短枝。

对辅养枝要加强夏剪夏管,促生短枝,进而使其成为结果枝。如此,则可整形与结果两不误。

3.5调控树的生长

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第4篇

1 密度

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特点是树体小、低枝次、小冠径、占地少、单位面积内栽的株数多。过去大冠稀植密度为150~450株/hm2, 现在矮化密植密度高达1 500株/hm2。但是, 果树矮化密植栽培必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不顾实际栽培条件, 盲目照搬外国、外地的经验, 栽植过密。目前, 一些栽植年份较长的密植林已经表现了树冠拥挤、株行堵塞、枝叶郁蔽、光照恶化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果树生长和结果丰产。

果树矮化密植栽培, 必须具备一定的栽培条件,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矮化密植栽培的条件对比,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美国和日本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较高, 很多地块有机质含量达1%~2%或更高。而我国果园有机质含量大多数较低, 能达到1%的很少。二是施肥和土壤管理方面。在美国有些果园有机质肥料施用较多, 氮、磷、钾等元素比较全。而我国果园很多都施肥量不足, 特别是微量元素缺乏, 引起很多生理病害, 土壤管理也较粗放。三是采用的砧木。美国多采用矮化砧, 华盛顿州和纽约州的苹果多数用的是M和MM系矮化砧。在日本, 如长野、青森、岩手等一些果品重点县, 也普遍使用矮化砧。其他果树如梨、桃、板栗、山楂、核桃等矮化砧使用更普遍。大规模发展的优秀品种, 其更新期长, 不宜栽植过密。另外, 优良的苹果品种不断出现, 有更新才有提高, 才能打入国际市场, 有更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 在栽培上必须研究品种的更新问题。

综上所述, 果树矮化密植栽培不能太密, 根据实际情况, 苹果采用中干树型, 乔砧嫁接短枝型的根据立地条件不同, 分别确定栽植密度为4 m4 m或4 m5 m等。乔砧嫁接普通型的栽植密度为4 m5 m或5 m5 m等。板栗、山楂等果树可参照苹果矮化密植的密度, 但不宜太密。为了增加前期产量, 对株行距大的, 可以采用先密后稀的栽植法[1,2], 即在株间增加临时株, 从开始就对永久株和临时株按不同措施管理。采用该方法, 既能增加前期产量, 又能解决后期光照, 保证密植园果树生长结果良好。

2 树型

果树矮化密植和稀植一样, 必须按照一定的树型进行整形。只有整形才能培养骨架枝牢固的树体, 充分利用辅养枝缓放结果。整形的果树, 树有层次, 枝有分工, 大枝均匀, 枝组散生, 能够立体结果;不整形的果树, 大枝多, 小枝缺, 内膛光秃, 没有枝组, 结果部位都在外围。为了确定矮化密植栽培的果树树型, 国内外先后在苹果树上试用了许多树型, 如细长纺锤形、自由纺锤形、篱壁形、圆柱形、折叠式扇形, 还有移植苹果上用的主干疏层形, 以及以此种树型为模式改造创新的小冠疏层形和多主枝小冠形等。上述树型, 已经过生产实践的验证, 被证明是良好的树型, 但是也有些树型还需要继续开展试验, 待总结经验后才能推广。果树树型的推广要具备以下几点:简化;适合当地情况;有显著的增产效益;便于群众接受。近年来各地苹果园推广的树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小冠疏层形。干高40 cm左右, 树高2.5 m, 一般3层, 侧枝如同大的辅养枝排列很自然。胶东地区用在烟青短枝苹果上, 六至八年生果树可获得75 t/hm2的高产。二是多主枝小冠形。有的也叫小冠疏层形, 定干60 cm左右, 主枝5~6个, 一般3层, 间或2层, 空间处用辅养枝插空, 侧枝排列自然。冠径大于树高, 3 m左右落头开心。

3 修剪

果树修剪是解决枝叶密集, 通风透光, 调剂树势, 保证产量, 使幼树早期结果丰产, 大树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矮化密植果园, 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多, 枝叶相对多, 空间相对少, 在整形的基础上搞好冬季修剪更为重要。一是幼树期整形修剪。一般短枝型定干60 cm左右, 普通型定干70 cm左右。第2年按常规选留中干和主枝, 并注意方向、位置、角度。萌芽力弱或短枝的实行芽上刻伤, 以促进发枝。整形期尽量多留枝, 同时除骨架枝适当短截, 其他枝均缓放, 以促生短枝, 及早结果[3]。二是盛果期树修剪。一般稀植苹果树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 矮化密植苹果树大体七至八年生就进入盛果期。 (1) 对大辅养枝的修剪。在整形轻剪缓放的基础上, 要注意调整大辅养枝, 有的梳剪给骨架枝让路, 有的缩剪更新复壮, 固定结果部位。大枝先端有下垂的要剪留上枝上芽, 以抬高生长点, 增强生长势。 (2) 对中小辅养枝的修剪。凡直立旺长的要继续缓放, 并拉倒别枝、捋枝低头, 以缓和生长势;对出现成串短枝的, 要继续带帽剪或齐花剪, 以促进坐果, 丰产稳产。 (3) 对连续结果枝的修剪。据调查, 如玫瑰红等品种, 短果枝能连续3~4年结果, 对此类枝的修剪, 要酌情压缩, 去弱留壮、去远留近, 以控制产量, 并更新复壮。三是密度过大树的修剪。目前有很多矮化密植园栽植过密, 其中栽植数年以上的已表现树冠接头, 植株拥挤, 枝叶郁蔽, 光合效率低。因此, 应分情况进行修剪处理。 (1) 新栽植的密植园。要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如栽培密度为2 m3 m或3 m4 m, 都要隔1株有1株临时株, 栽培密度为2 m3 m的还要隔1行有1行临时行。要进行整形修剪, 使之早结果早见收益。至临时株妨碍永久株生长, 枝叶密集影响光照时, 要压缩临时株, 使植株通风透光, 直至最后清除临时株, 使密度变成4 m6 m或6 m4 m。 (2) 栽植数年以上的密植园。对永久株可按常规整形修剪, 开张角度, 扩大树冠, 并采用疏剪, 减少密集、交叉重叠枝;采用缩剪, 解决空间, 固定结果部位;对临时株要通过疏、缩修剪, 给永久株让路, 以维持在一定的年限内结果丰产, 最后予以伐除[4]。 (3) 已栽植数年未分永久株和临时株的密植园, 也可试行采用行间疏、缩修剪技术。对伸向行间的大枝, 根据不同情况, 或疏剪或用塑料绳拉向树的两侧, 使之顺行向生长, 打通行间, 保证有宽1 m左右的人行道, 以解决通风透光, 并便于果园管理。 (4) 在近几年发展的苹果园中, 很多都未配植授粉树, 如玫瑰红等, 在没有授粉树的情况下坐果率很低。因此, 新发展的密植苹果园, 在果树栽植期可尽量补 (换) 栽一部分授粉树, 其授粉树与其他树的比例为1∶ (5~6) 。发展数年的密植苹果园, 可参考上述比例采用高接法配置授粉树。一般短枝型如元帅系的授粉树, 可用金矮生、金帅短枝和烟青等。普通型如秀水、红富士、金帅和红星等可都为主栽品种, 彼此间互为授粉树 (2种或3种混栽) , 以提高坐果率, 确保丰产高产。

参考文献

[1]曾凡清, 朱丽霞.果树矮化密植的五大优点[J].新农村, 2006 (6) :11.

[2]吕艳霞.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果树, 2012 (3) :14.

[3]韦桂杰.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特点[J].农村实用技术, 2005 (12) :26.

矮化密植 第5篇

1.栽培密度过大,一些枣农盲目扩大栽植密度,而后期技术措施又不到位,致使根系生长空间不大,导致树势衰弱。

2.农一师现有枣园大部分为节水灌溉,而滴灌带大部分放在树干旁,此举不利于根冠的扩张,不利于根量的增加。

3.采用深旋耕,由于农一师大部分枣园因为直播建园,而此法活土层的深度为25~30cm,30cm以下为生土层,由于生土层未破坏,根系不易下扎,大部分分布在活土层,深旋耕(15~18cm)大量伤根,致使总根量减少,而且有些旋耕离树根太近,15cm,致使主根受伤。

4.过度使用赤霉素,一些果农在生育期对棗树使用5~6遍赤霉素,由于过度使用赤霉素,致使树势衰弱,不易挂果,枣农又过度使用赤霉素,如此造成恶性循环。

5.大量使用化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转变为无机盐,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生长,在生产中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枣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第6篇

1 高标准建园

建园时, 一是要求定植前进行严格的勘测规划, 做到集中连片;二是定植高标准要求, 整个枣园种植苗形成三看一线 (横看、竖看、斜看) , 统一规格种苗, 统一定植时间, 统一技术管理, 使其生长一致。

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 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栽植株数, 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 为早熟高产提供物质基础。通过近几年栽培试验, 可选用3m3m、74株/667m2和2m2m、166株/667m2较为理想。3m3m种植规格优点:苗木投入成本低, 进入丰产中后期不显得过密, 为永久性植株;缺点:种植头5年内效益低,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采取枣粮间作。2m2m种植规格优点:进入丰产期早, 土地利用率高, 效益明显;缺点:苗木投入成本高, 技术 (主要为矮化、整形技术) 要求含量高。

3 矮化树体

枣树矮化技术需经5~6年时间逐步完成。具体方法是: (1) 当主干长至1m左右时摘心, 促进侧枝萌发、生长。 (2) 在主干0.6m的位置留4~5个侧枝条, 在枝条少时可采用嫁接方法, 保证形成第1层结果基枝。 (3) 在主干1.2m的位置上选留3~4个枝条为第2层结果基枝。 (4) 在主干1.8m的位置上选留2~3个侧枝条为第3层结果基枝。矮化园的株高控制在3m以下。

4 整形修剪

自然生长的枣树树形很乱, 通风透光差, 病虫危害严重且产量低、品质差。因此, 枣树的整形、修剪很重要。枣树树形主要采用主干疏层形, 全树有主枝12~16个, 分3层, 层间距60cm, 主侧枝角度45~60°, 株高控制在3m以下, 枝条间有序分层排列。

4.1 幼树定干主干高60~100cm为宜。

4.2 骨干枝培养

冬季定干后, 翌年自主干上抽出枣头, 选择适当部位的枣头作主枝, 主枝一般冬季不必短截, 使其自顶芽继续延伸;但如果主枝长势不均衡, 对过强的枣头, 可于夏季摘心或冬季短截。

4.3 培养侧枝一般以选留自然萌发的枣头为主, 此

法修剪量少, 主枝生长快, 结果早;对生长过老的枣头, 在停止生长前摘心或春季萌芽前剪去顶芽, 抑制生长, 平衡树势。

4.4 培养枣股基枝

只要在主枝、侧枝上发生的枣头, 适当配置所发生的永久性二次枝, 都可能成为枣股的基枝, 就能自枣股抽生枣吊结果。

4.5 结果树修剪

一般采用“留、疏、截”的方法, 一般保留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 疏剪细弱枝、过密枝, 短截有生长空间的健壮枝。对结果枝群, 即结果单位枝的更新方法有2种。一是先养后去即先培养新枣头, 开始结果后以新换旧, 疏去衰老的枝群;二是先去后养, 即先重截衰老的结果基群, 使附近隐芽萌发新枣头。

5 配套的丰产技术措施

5.1 培肥土壤

提倡枣树行间间作矮秆作物, 提高复种指数, 培肥土壤。冬季要深挖枣树营养带, 尤其是树冠下根群区, 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改良土壤, 提高地温, 中耕蓄水保墒。

5.2 科学施肥

提倡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成年枣树一般每年株施农家肥50~100kg或人粪尿100~150kg, 尿素0.5~1kg, 磷肥1kg, 复合肥1.0~1.5kg。

5.3 合理灌溉

枣树虽是比较耐旱的果树, 但结合枣树的生理特点, 有3个重要的需水时期:即萌芽期、花期和枣果膨大期, 应根据各个时期生长结合旱情、土壤墒情适时灌溉, 确保枣树对水分的需求。

5.4 加强病、虫害防治

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的设计 第7篇

红枣作为新疆的红色支柱产业,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红枣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40万hm2。矮化密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该模式便于管理,成本回收期短,已成为当今发展的主流种植模式[1]。近年来,新疆矮化密植红枣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其收获完全依赖于人工,采收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20%~30%,且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雇工困难。

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林果机械化收获的研究[2],但因红枣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占全世界的99%[3]),国外针对红枣收获机械的研究鲜见报道。在我国,林果采收机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时代沃林推出杆长2.4m的背负式果树振动采收机ZTM-02(树干振动器),该机劳动强度较大;2009年,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研制出适于收获行距在4m以上、树干直径在0.08~0.2m的4YS-24型红枣收获机[4,5]。

随着新疆矮化密植红枣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依靠人工收获已不能满足红枣产业化生产的需求,实现矮化密植红枣机械化收获已是矮化密植红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设计了一种树冠振动式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并进行了田间试验。

1 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装置结构

采摘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机架、拨杆架、拨杆组、导轨、拨杆、可调连杆、偏心机构和动力输入轴等组成。

1.机架2.拨杆架3.拨杆组4.导轨5.拨杆6.带轮7.可调连杆8.偏心机构9.动力输入轴

工作时,采摘装置可根据树冠密度布置每组拨杆架的拨杆组数及拨杆的个数;根据树型布置拨杆组在拨杆架上的分布位置,完成不同生长状况的红枣的收获。两组拨杆架分别由可调连杆与偏心机构连接,偏心机构运转时通过可调连杆带动拨杆架在机架轨道上做往复直线运动。偏心机构由偏心块(180°对置)和轴套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工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更换偏心距不同的偏心块,以满足完成收获所需的振幅要求。整个采摘装置应用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原理,而装置所采用的偏心对置则减小了曲柄滑块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提高了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1.偏心块2.可调连杆3.轴4.轴承5.轴套

采收时,针对生长高度和树冠形状不同的矮化密植红枣,利用横纵向调节装置将采摘装置调整到适宜的作业位置,将拨杆插入树冠,拨杆架在偏心机构的带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调节偏心块和变频器,完成红枣收获所需的振幅和频率。该运动过程中,偏心机构将其圆周运动通过可调连杆转化为拨杆架的往复直线运动,且其偏心距决定拨杆架往复运动的振幅,偏心块的运转速度决定拨杆架往复运动频率。为降低枣(树)的损伤率且保证采净率,本装置提出高频小振幅树冠振动的收获方式。

1.2 工作原理

该采收装置应用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原理,采用高频小振幅树冠振动方式,枣树枝在装置外力强迫下产生振动,树枝上的红枣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惯性力,当惯性力大于红枣的果柄拉断力时,红枣脱离枣树,实现红枣的采收。工作时,根据枣树生长的具体情况,将拨杆按照适宜的密度及位置进行安装;将拨杆架插入树冠,拨杆架在偏心机构的作用下做高频小振幅的往复直线运动,拨杆架上的拨杆随拨杆架做高频小振幅运动;树枝在拨杆小振幅高频率的击打下作受迫振动,树枝上的红枣产生惯性力。该过程中拨杆的小振幅运动减小收获时对树与枣的损伤,高频率保证树枝所受的外力,确保果枝受强迫振动后使红枣产生惯性力,当惯性力大于果实与果枝的结合力时,果实掉落[6]。

2 关键部件设计

2.1 拨杆架

拨杆架(如图3所示)主要由导轮、拨杆架、拨杆组及拨杆组成,是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拨杆架导轮与机架上的导轨啮合,实现拨杆架平稳且有规律的往复直线运动;拨杆组与拨杆都易于拆装,可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拨杆组密度及分布位置,方便不同作业情况下的装置使用。收获时,拨杆与枣树或红枣直接接触,将会对枣树及红枣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故拨杆材料的选择及外形的设计是影响收获效果的关键因素。参考国内外其它果蔬收获机械的研究及使用经验,本装置中拨杆材料选用尺寸稳定性好和柔韧性较好的环氧杆。经试验,该材料的拨杆不仅可满足装置采净率要求,同时降低了枣树及红枣的损伤率。通过前期试验,本装置采用长度为0.4m、直径为0.014m的圆柱形杆。

1.导轮2.拨杆架3.拨杆组4.拨杆

2.2 偏心机构

偏心机构能把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能在很高的速度下正常准确地进行工作[7]。本设计应用偏心机构的传动特点,通过偏心距与频率的组合,实现矮化密植红枣的收获。机构中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将导致机构振动,特别是在高速运转的机械装置中,这种振动影响尤其严重[8]。本装置采用平衡机构平衡法对惯性力削减,通过偏心机构中的偏心块对置180°的简单结构(如图2所示),解决惯性力不平衡问题,提高装置工作时稳定性。

本文对偏心机构采用的双曲柄滑块机构(如图4所示)进行分析。图4(a)中,A处可视为图2中轴的位置(即动力来源点),AB和AB'(即图2所示偏心轴套偏心距)在驱动力作用下以相同的角速度ω做回转运动,分别通过连杆BC和BC'带动质量相同的滑块C与C'(即图1所示拨杆架)做往复直线运动。在整个过程中,滑块C和C'以加速度ac与a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假想机构由A处断开(如图4(b)所示),对其运动过程中的力进行分析,由矢量方程(取x,y正轴方向为正)得

对式(1)求导得

对式(3)求导得

因本文所述双曲柄滑块机构偏心对置180°,即其左右机构在x Ay平面关于A点对称(如图4(a)所示),由图4(c)可得

式中r1AB与AB'的长度;

r2BC与BC'的长度;

ω1,ω2AB和AB'与BC和BC'的角速度;

t滑块机构运转时间;

xc滑块C沿x轴位移;

Vc滑块C速度;

ac,ac'滑块C与C'加速度。

因滑块C质量为mc,所以存在惯性力

由图4(b)分析得

由ABC系统平衡,得

由式(7)和式(8)知,偏心机构运转时在A点受到滑块C的反作用力。该力作用在(如图3所示的)轴上,使装置受到周期性冲击,影响装置稳定性。

由图4(a)所示,双侧曲柄滑块为偏心对置180°,同理可得(如图4(c)所示)

也就是说,滑块C与滑块C’对A点的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即

式中mc滑块C与C'的质量;

FCx,F'Cx滑块C与C'的惯性力;

FCy滑块C在y轴方向分力;

FAx,FAyA端所受反作用力;

F'Ax,F'Ay对置180°后A端所受反作用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装置采用偏心对置180°的双侧曲柄滑块机构,可解决惯性力不平衡问题,使装置达到预期的收获效果。

2.3 集果装置

集果装置为倒伞状,如图5所示。

1.果树2.倒伞

该装置由伞面和倒伞支架组成,伞口直径2.5m,落果口直径0.1m。伞面所用材料为抗折性、透气性和耐磨性较好的帆布;倒伞支架由钢筋加工而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时,对于不同生长状况的枣树,倒伞支架将倒伞按照实际所需高度固定,根据具体树干直径通过紧口绳对倒伞的落枣口进行调整。当红枣落下时,直接对其进行收集,收获完成后直接将红枣进行清杂装箱,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减少了红枣的损伤。

3 田间试验

2010年11月,该装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1团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对象为种植模式2m0.5m(行距株距)、树龄两年、树高1.5~2.0m和树干直径0.02~0.03m的矮化密植枣园。前期试验表明:影响采净率的主要因素为装置的运动频率、振幅以及振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对收获期红枣在不同运动频率和振幅情况下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在60%以下的红枣,当振幅在0.014m、频率在18~25Hz(振动时间在7-15s)时,落果率在93%以上。

4 结论

1)田间试验表明,本文设计的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可实现矮化密植红枣的采收,为矮化密植红枣收获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2)田间试验时装置运转平稳,说明该装置所采用的双侧(偏心对置180°)曲柄滑块机构可解决惯性力不平衡的问题。

3)对于含水率在60%以下的红枣,当振幅在0.014m、频率在15~18Hz(振动时间在7-15s)时,落果率在93%以上。

参考文献

[1]刘孟军.红枣产业发展趋势[J].专题报道,2010(9):4-5.

[2]K F Sanders.Orange harvesting systems review[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5,90(2):115-125.

[3]俞言琳.谁捧“火”了新疆红枣[J].中国林业,2010(1A):12-15.

[4]汤智辉,孟祥金,沈从举.机械振动式林果采收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32(8):65-69.

[5]汤智辉,沈从举,孟祥金.4YS-24型红枣收获机的研制[J].新疆农机化,2010(1):30-32.

[6]张晓文.林木种子(球果)振动采集技术现状及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1):84-88.

[7]易兴华.偏心机构性能的分析[J].贵州工学院学报,1960(2):28-32.

[8]黄麟,张春林,韩宝玲.曲柄滑块机构惯性力部分平衡的研究[J].机械设计,2006,23(8):37-40.

[9]孙恒,陈作模.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矮化密植果园喷雾机选型试验研究 第8篇

北京市果园面积15.4万hm2, 全市从业果农户数达30.9万户, 种植的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板栗、枣及樱桃等。果园立地分布有平原、梯田、山坡及丘陵等地域, 地势呈多样性。目前, 病虫害防治仍是果园中最主要且费工时的管理作业, 一年内施药次数达到10~15次, 但目前仍主要使用担架式喷枪喷雾机大容量、雨淋式喷药方法, 农药在果树冠层分布不均匀、利用率低, 约有70%~80%流失到地面和飘失到环境中;而且由操作人员手持喷枪作业, 作业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操作人员容易中毒。

欧美等发达国家注重农艺和农机结合, 果树的栽培和管理方式采用以便于实现机械化操作的矮砧密植、篱壁型整枝的方式;果园作业空间相对开阔, 多采用自走式、悬挂式或牵引式果园风送喷雾机[1,2,3,4,5]。我国果园传统乔砧稀植大冠栽培模式存在架式过低、行距过窄和行头过小等问题, 成树行间基本无空间, 机械无法通过进行作业, 严重制约了果园生产机械化的实施[6,7,8]。张凯雄[8,9,10,11]等进行了大田农作物打药机喷药量和沉积率的试验研究;但对果树植保机械的相关研究并不多, 尤其是矮化密植果园打药机的选型试验研究。

随着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优势产区的果园正逐步推广矮化砧木现代三优体系果园, 向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提高北京市果园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水平, 提高农药利用、减少农药损失及提高作业效率, 对目前果园担架式喷枪喷雾机 (台州市联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高密市益丰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3WG-260型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北京市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果园光传感对靶变量风送式喷雾机、北京天途航空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植保多旋翼无人机进行了作业质量测试, 为果园农药喷雾作业选择机型提供参考。

1 试验机具

1.1 试验机具

台州市联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果园担架式喷枪喷雾机;高密市益丰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3WG-260型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北京市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果园光传感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北京天途航空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植保多旋翼无人机。试验所用的4种机具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1.2 机具结构特点

1) 北京市果园植保作业目前主要采用担架式喷枪喷雾机, 液泵采用三缸活塞泵, 喷洒装置使用喷枪。作业时, 将担架式喷雾机、药箱放置在农用机动三轮车后车斗上;如果行间较窄, 三轮车无法通过, 多将三轮车停靠在地头, 操作者拖拉药液管路、手持喷枪对果树依次喷洒。如三轮车能通过行间, 则由一人驾驶三轮车行驶在行间, 一人站后车斗持喷枪对果树依次喷洒。

2) 益丰果园风送喷雾机。益丰果园风送喷雾机采用悬挂式作业, 其配套动力22k W拖拉机, 主要由机架、药箱、液泵、轴流风机及不锈钢扇形雾喷头等组成。风机左右出风口处各布置5个喷头, 在液泵压送药液经喷头雾化, 轴流风机产生的强大气流输送雾滴到达果树冠层各部位。

3) 果园光传感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果园光传感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采用悬挂式作业, 其配套动力22k W拖拉机, 主要由机架、药箱、液泵、轴流风机、对靶探测系统、光传感对靶喷雾控制系统、基于脉宽调制 (PWM) 控制变量喷雾流量控制装置及LUR-MARK公司生产的30HCX6型空心圆锥雾喷头组成。该机可通过对靶探测系统和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结合, 实现对果树靶标的定向对靶精确喷雾。其通过PWM控制装置实现变量施药。风机左右出风口处各布置6个喷头, 液泵压送药液经喷头雾化, 轴流风机产生的强大气流输送雾滴到达果树冠层各部位。

4) 植保多旋翼无人机。植保多旋翼无人机主要部件由机架、8个旋翼、电池、电机、药箱、液泵、喷杆、LECHLER R80-005C圆锥雾喷头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多旋翼低空喷雾设备依靠电机驱动旋翼产生向上推力, 无线遥控启动。旋翼产生的下压气流将雾滴向下输送至冠层。

2 果园喷雾机性能试验

2.1 试验条件

试验于2014年10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高密植现代化桃园进行。果园桃树种植株行距为1m×4m、平均冠层厚度为0.7m、株高为3.4m;测试时风速为1~2m/s、温度为16~18℃。

2.2 试验方法

按行业标准《风送式果园喷雾机作业质量标准》 (NY/T992-2006) 和国际标准《Field measurements tree and bushcrops》 (ISO 22522) 对果园喷雾机作业质量的检测指标进行测试。试验测试内容包括各喷雾机喷量、雾滴粒径、雾滴沉积垂直分布, 以及果树冠层内雾滴沉积分布。

2.2.1 喷头及喷雾系统喷量测试

1) 将3种地面果园喷雾机药液箱盛水至少200L、多旋翼无人机药箱加水5L;打开药液泵开关, 完全排出管道内的空气, 使整个系统内装满清水。

2) 在作业工作压力条件下, 用软管及量筒分别承接喷雾机各喷头喷量, 计时测试喷头喷雾量, 喷洒时间1min;

3) 计算单个喷头和整个系统喷雾量 (单位为L/min) , 重复3次。结果如表2所示

L/min

由表2可知:益丰果园风送喷雾机各喷头的喷雾量变异系数为18.63%, 喷头喷量均匀性较差;果园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喷头间喷量变异系数为9.2%;植保多旋翼无人机各喷头喷量变异系数3.7%, 均匀性好。

2.2.2 雾滴粒径检测

雾滴粒径检测系统由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药箱、液泵及管路等组成。将待测喷头 (喷枪、益丰果园风送式喷雾机配不锈钢扇形雾喷头、果园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配30HCX6标准圆锥雾喷头、植保多旋翼无人机配LECHLER R80-005C圆锥雾喷头) 安装在激光粒径分析仪光学平台测量区上方, 喷雾雾滴粒径测试时, 使激光束照射到喷雾雾面,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完成粒度测量;然后利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分析软件, 分析计算该散射光谱图的颗粒粒度分布, 如表3所示。

μm

随着喷雾压力增加, 雾滴粒径减小。4种机具配备的喷头中, 30HCX6圆锥雾喷头雾滴粒径相对最小, 不锈钢扇形雾喷头雾滴粒径最大。

2.2.3 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测定

果园地面植保机械作业时, 向果树冠层两侧喷洒。应用果园喷雾机喷雾量垂直分布测试系统测量担架式喷枪喷雾机 (见图1) 、益丰果园风送喷雾机 (见图2) 及果园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 (见图3) 的雾滴垂直沉积分布。测试时, 药箱中加入清水, 在空旷平地上将垂直雾量分布台架起, 将待测试机具的中心线距离垂直分布台半个行距 (1.8m) 。按照计算喷雾压力, 调整好作业参数后开始喷雾, 喷雾期间, 控制垂直雾量分布台左右移动, 待分布台上的量筒内的液量达到最大值的3/4处停止喷雾;读取量筒内的液量, 并分析雾滴垂直分布均匀性及喷雾高度。

测试结果表明:果园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的垂直分布均匀性最好, 变异系数为32.48%;且符合果树纺锤形树形, 中间喷量较大、两头喷量较小, 风送雾滴高度最高为3m。其次是喷枪, 由人工手持喷枪作业, 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为48.4%, 最高喷射沉积高度为3.4m。益丰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垂直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达120.87%, 中间高度区域与上、下两侧区域喷量差异过大, 最高点为2.6m。

植保多旋翼无人机作业时 (见图4) , 喷雾雾滴由果树冠层上部向下部压送, 因此在离地50cm处, 横向每隔1m布置水敏纸, 共布置10点9个水敏纸。植保多旋翼无人机从中间以作业时高度1~2m、作业速度3~4m/s飞过。检测水敏纸雾滴密度, 超过30雾滴/cm2处, 计入喷幅。

测试结果表明:喷幅为4m, 平均雾滴个数184个/cm2, 变异系数为25%。

2.2.4 果树冠层雾滴沉积分布

在试验田中, 每个作业机具作业区, 选取3棵果树作为布样区, 因该果园果树冠层厚度小, 因此布置样点厚度方向只分左右两层, 如图5所示。在每棵树上布有9个点, 垂直方向上每个点的间距是30cm, 在每一样点上布置水敏纸和雾滴收集器测试雾滴分布密度和沉积量。叶片标记从上向下依次记为采样1~9, 在树冠下方地面布置水敏纸及雾滴收集器以承接流失到地面的药液。

应用水敏纸雾滴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雾滴密度, 以柠檬黄作为示踪剂, 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沉积在靶标上的药液量。由于担架式喷枪喷雾机由人工手持作业, 人工作业速度经测试为0.4m/s, 根据该机每分钟药液流量, 应用下式确定该机施药量为108L/ (667m2) 。为对比各喷雾机作业质量, 现各机具施药量确定为108L/ (667m2) 。因植保无人机属低量喷雾, 亩施药量为1L。机具施药量、机具作业速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V为作业速度, l为喷雾系统药液流量, Q为亩施药量, B为喷幅。4种喷雾机滴沉积分布密度如图6~图9所示;3种地面喷雾机雾测试水敏纸如图10所示。

2.2.4.1 果树冠层雾滴沉积分布密度测试

果树冠层雾滴沉积分布密度测试结果显示:4种机具雾滴沉积分布密度均满足20个/cm2的行业标准要求。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雾滴密度均值为142个/cm2, 单位面积雾滴密度最大, 各点间变异系数为14.2%, 果树中部雾滴密度高于上下冠层。这主要由于果树平均株高3.4m, 但喷雾机垂直雾量在2.8m处已明显减少, 雾滴密度较高区域为1~2.2m。喷枪雾滴沉积密度为129个/cm2, 各点间变异系数为17.25%, 因由人工手持操作, 随机性较大。益丰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平均雾滴密度124个/cm2, 变异系数为23.49%。

植保多旋翼无人机喷施冠层雾滴密度平均为67个/cm2, 变异系数为17.94%。因该机作业时, 雾滴随旋翼下压气流由冠层上部向下部喷送, 因此该机雾滴沉积分布在冠层的上部少于中下部。

2.2.4.2 果树冠层雾滴沉积量测试

由表4可以看出:药液在冠层内单位面积上的沉积量, 益丰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喷雾最不均匀, 变异系数达51.6%, 其次是喷枪;4种喷雾机种, 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药液沉积最均匀, 变异系数18.42%。

μg/cm2

4种喷雾机地面雾滴沉积密度测试结果显示 (见图11) :地面机械中喷枪雾滴沉积密度最大, 益丰果园风送喷雾机地面沉积量最小。因该果树冠层较稀疏, 植保多旋翼无人机亦在地面有雾滴沉积流失。

2.2.4.3 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减量施药测试

目前, 果园喷枪作业, 药液常规喷施量达100~200L/ (667m2) , 果园风送喷雾机常规施药量为40~60L/ (667m2) 。如前所测当喷量为108L时, 冠层平均雾滴密度达100个/cm2以上, 但行业标准为大于20个/cm2时, 就达到标准, 因此对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进行了喷雾量减量为亩施药液量40L时 (仍使用30HCX6标准圆锥雾喷头) 雾滴冠层沉积分布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雾滴沉积平均密度仍达62个/cm2, 满足病虫害防治要求, 如图12所示。

3 结论

1) 针对该果园篱壁型冠层, 3种地面喷雾机在喷量为喷枪常规喷量条件下 (施药量108L/ (667cm2) , 冠层雾滴分布平均密度均超过100个/cm2, 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在施药量40L/ (667cm2) 条件下, 雾滴沉积平均密度达62个/cm2, 植保多旋翼无人机在亩施药为1L/ (667cm2) 时, 雾滴沉积平均密度达67个/cm2, 均远超过20个/cm2的行业标准。

2) 使用雾量沉积分布变异系数、冠层药液沉积分布变异系数作为指标, 评价4种药械的喷雾质量, 对靶风送式变量喷雾机在雾量垂直分布、果树冠层沉积分布都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其次是植保多旋翼无人机。喷枪和益丰果园风送喷雾机喷雾沉积效果较差, 喷枪使用过程中有跑冒滴漏现象, 操作人员人身污染严重。益丰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在喷头间距布置、出风口、压力表等设计仍需进一步改进, 以提高喷雾均匀性和机具的适用性。

3) 试验果园属篱壁式果园, 冠层厚度稀疏, 果园施药量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冠层密度进行变量施药。因此, 建议选用风量、施药量可调喷雾机或喷雾机配备不同型号喷头, 以实现不同冠层密度变量施药。

参考文献

[1]宋坚利, 何雄奎, 杨雪玲.喷杆式喷雾机雾流方向角对药液沉积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 (6) :96-99.

[2]戴奋奋, 袁会珠, 何雄奎, 等.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规范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25.

[3]何雄奎.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 (1) :13-15.

[4]袁会珠, 何雄奎.手动喷雾器摆动喷施除草剂药剂分布均匀性探讨[J].植物保护, 1998, 24 (3) :41-42.

[5]Kleisisnger K, Seh Midt K.植保机械[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3:1-38.

[6]Herrington P J, Mapother H R, Stringer A.Spray re2tention and distribution on apple trees[J].Pesticide Sci2ence, 1981, 12 (5) :515-520.

[7]Wang L, Zhang N, Slocombe J W, et al.Experimentalanalysis of spray distribution pattern uniformity for agri2cultural nozzles[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1995, 11 (1) :51-55.

[8]袁会珠, 齐淑华, 杨代斌.不同喷头对保护地黄瓜喷雾农药沉积率比较[J].植物保护, 1999, 25 (1) :22-24.

[9]张凯雄, 李东梅, 熊先梅.农药喷洒分布量和沉积量研究试验初报[J].湖北植保, 2002 (3) :7-9.

[10]李烜, 何雄奎, 曾爱军, 等.农药施用过程对施药者体表农药沉积污染状况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 (5) :957-961.

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参数的优化 第9篇

枣 ( Ziziphus Jujuba Mill) 为鼠李科枣属植物, 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已有3 000年多的栽培历史[1]。 红枣营养丰富, 是众多水果中的“补品王”, 且枣树能防风固沙, 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极高。矮化密植是新疆红枣的主要种植模式, 但其收获完全依赖于人工, 采收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20% ~ 30%[2]。

国外对果园采摘机械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 以美国、法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要针对柑橘、杏子、枸杞、樱桃等林果收获机械进行了相关研究[3 - 7]。近年来, 国内科研院所对黑加仑、蓝莓、红枣、核桃等收获机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8 - 11]。

矮化密植红枣是新疆红枣的主要种植模式, 根据矮化密植红枣种植模式和生长特点, 研制了基于振动原理的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振动采收装置的振幅、频率、振动时间等工作参数的选取, 对红枣的采收效率及枣树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 为矮化密植红枣收获机的研发提供了设计依据。

1试验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试验采用偏心连杆式的振动试验装置, 如图1所示。采收装置主要由机架、拨杆组、拨杆架、导轨、拨杆、偏心机构、可调连杆和动力输入轴等组成。

1. 动力输入轴 2. 偏心机构 3. 可调连杆 4. 带轮 5. 拨杆 6. 导轨 7. 拨杆组 8. 拨杆架 9. 机架

采用电机为动力源, 驱动偏心机构做往复直线运动。工作时, 根据枣树生长态势与树枝分布, 将拨杆对应树冠按照一定距离均布安装; 拨杆插入单侧树冠, 偏心机构转动, 带动拨杆做往复直线运动; 树枝在拨杆的高频小振幅的击打下受迫振动, 拨杆的高频、 小振幅运动降低了枣树与枣的损伤程度; 果树枝受到强迫振动后, 红枣产生惯性力, 当惯性力大于红枣与树枝的连接力时, 红枣与枣树分离, 实现红枣机械化采收。

2材料与方法

2. 1材料与设备

对红枣果柄拉断力进行试验, 成熟期内骏枣与灰枣两个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 本试验仅选大面积种植的骏枣为样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有DM - JP04变频器 ( 频率范围为0. 1 ~ 400Hz) 、偏心块5对 ( 根据试验参数水平调整偏心距) 、秒表、DT - 1002A天平 ( 精确度0. 01g) 、数码相机。

2. 2试验方法

2. 2. 1响应函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

本试验选取采净率y为响应函数, 其中采净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y 采净率 ( % ) ;

mf采收红枣的总质量 ( g) ;

mzz各类杂质总质量 ( g) ;

mg采收红枣及杂质总质量 ( g) ;

ms采收后枣树剩余红枣总质量 ( g) 。

机械振动式林果采收机的工作质量主要由振动效果决定, 振动次数和持续时间是影响振动效果的重要因素[1 2]。本试验选取振幅x1、频率x2、振动时间x3三因素为考察因素。根据预备试验, 各因素的取值范围分别是振幅5 ~ 12mm、频率12 ~ 18Hz、振动时间8 ~ 25s。振幅通过更换不同的偏心块来调节, 频率通过变频器调整电动机的转速, 振动时间通过秒表计时。

2. 2. 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试验方案如表1和表2所示, 共进行20组试验。在20组试验中, 每组采收试验重复3次, 取3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验最后结果;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利用Design - Expert Version 8. 0. 6软件进行处理。

2. 3试验时间及试验地点

试验时间: 2012年10月21 - 25日; 试验地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7连枣园。

3结果与分析

3. 1试验结果回归分析

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经过Design - Expert Ver- sion 8. 0. 6软件分析, 得到以采净率为响应函数、以各影响因素水平编码值为自变量的回归数学模型为

其中, x1, x2, x3为各因素水平编码。

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 采净率回归模型 ( p < 0. 001) 极其显著, 说明回归方程有意义; 采净率拟合方差不显著, 说明方程拟合得好, 该方程具有实际意义。

3. 2各因素对红枣采净率影响结果分析

采净率回归方程做出的响应曲线 ( 如图2所示) 表明, 各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显著。频率、振幅直接影响采收时的惯性力, 惯性力越大, 其采净率越高。如图2 ( a) 所示, 振动时间零水平时 ( 17s时) , 频率、振幅对采净率的表现为: 随着频率、振幅的增加, 其采净率越大; 当频率、振幅增加到较高水平时, 其采净率的增加趋于平缓。如图2 ( b) 和 ( c) 所示, 随着振动时间增加, 采净率增加。

3. 3试验优化结果

通过对试验中的影响因素施加约束条件[x1,2,3∈ ( 0, 1) ; x1min, x2min, x3min], 响应指标取ymax。获得最佳参数组合: 振幅为9mm, 频率为15Hz, 振动时间为17s时。此时, 采净率达到96. 2% 。

4结论

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 分别建立了红枣采净率与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时间三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 并研究了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时间3因素对红枣采净率的影响。

2) 当参数组合为振幅为9mm、频率为15Hz、振动时间为17s时, 采净率达到96. 2% , 且果品和果枝的损伤较小。

参考文献

[1]樊保国.枣果的功能因子与保健食品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2005, 26 (9) :587-591.

[2]杨红英, 坎杂, 王丽红, 等.矮化密植红枣采收装置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 2012, 34 (6) :77-80.

[3]付荣利.果园采摘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1, 17 (5) :17-19.

[4]Peterson D L.Mechanical harvester for process oranges[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1998, 14 (5) :455-458.

[5]Peterson D L.Mechanical harvesting of apricots[J].BiosystemsEngineering, 2003, 85 (1) :19–28.

[6]Lee S W, Huh Y K.Vibratory harvesting machine of boxthorn (Lycium chinense Mill) Berries[J].

[7]Peterson D L, Wolford S D.Mechanical harvester for fresh market quality stemless sweetcherries[J].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2001, 44 (3) :481-485.

[8]王业成, 陈海涛, 林青.黑加仑采收装置参数的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3) :79-83.

[9]郭艳玲, 鲍玉冬, 何培庄, 等.手推式矮丛蓝莓采摘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7) :40-45.

[10]汤智辉, 孟祥金, 沈从举.机械振动式林果收获机的设计与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10, 32 (8) :65-69.

[11]王长勤, 许林云, 周宏平, 等.偏心式林果振动采收机的研制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6) :10-16.

矮化密植 第10篇

1 品种选择

宜选择用树冠紧凑、矮小、开花早、结果早、连年丰产的品种, 如香玲、中农短枝、清香薄丰核桃等。这些品种在嫁接苗定植后2~3年可挂果, 4~5年即可进入盛果期。通过对比试验, 豫南丘陵地区比较适宜栽植清香薄丰核桃。

2 整地

宜选阳光充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朝阳坡和背风处栽植。豫南荒山丘陵地区, 应提前在秋冬季节对林地进行清理, 然后依据地形山势整修梯带, 梯带要内低外高, 搞好排水设施, 大弯随势, 小弯取直, 整带时表土、底土分开放, 回填要摊平均匀, 做好水土保持;坡岗地也要提前放线挖穴整地。春季在土壤解冻后的23月栽植, 栽植密度以2.5 m4.0 m为宜 (1 050株/hm2) 。

3 栽植

核桃苗木主根长, 栽植前应将苗木的伤根或烂根剪掉, 然后放在提前拌好的蘸浆池里蘸浆, 让泥浆裹满树苗的主、须根, 使根系吸足水分, 提高成活率。在栽植前放线定穴挖大鱼鳞坑, 长、宽、深各80 cm, 然后分层压入有机肥、磷肥、泥土, 一人扶苗, 一人填土。手扶苗木的人要掌握栽植深度并用手舒展根系, 根部用细土围严后要轻轻向上提动苗木, 使土壤与根系密接, 再覆土埋严与地面平齐为止, 浇足定根水, 围根要覆盖虚土, 覆土厚度5~7 cm, 以免表层土板结。然后依据地势、树势定干, 一般可在60 cm处短截, 这样干高有50 cm左右, 干的上部整形带内有7~10个饱满芽, 以利于萌发健壮枝, 供选留主枝用[1]。

4 整形修剪

4.1 幼树的整形修剪

核桃幼树可提前在9月下旬开始修剪。主要是培养好树体骨架, 扩大树冠, 促使提早结果。幼树采用自然通透形, 方法是:在第1年定干栽植成活后, 主干不明显, 重点培养2~3个主枝, 为2叉或3叉结构, 新梢抽生80~100 cm时, 如果长势不均衡, 则要对生长强旺的主枝进行摘心, 控制其生长, 使3个主枝长度基本一致。56月, 选分布均匀、生长旺盛的枝条, 将50 cm以上的发育枝剪去顶部2~3个芽, 以增加来年的发枝数量。落叶之前, 剪掉徒长枝的发育枝顶部不充实部分, 剪口在中上部充实饱满的外芽上。核桃树整形后2年进行拉枝, 以促进核桃树矮化, 促使尽快郁闭, 一般3~4年成形, 成形时树高3~5 m, 以促进核桃提前结果和丰产[2]。

4.2 盛果期的修剪

盛果期核桃树应在果实采收后、叶未变黄前进行修剪, 此时修剪, 气温低, 伤口虽愈合慢, 但养分损失少。正常栽植的核桃树, 一般5~7年后进入盛果期, 盛果期的标志:树势趋于缓和, 树冠扩大缓慢, 各类枝组已齐备, 结果枝增多, 产量上升, 中短果枝所占比例高。盛果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树势, 调节各个主侧枝生长势的均衡和更新结果枝组, 防止树体的内膛空虚和结果外移。注意培养长势良好的枝组, 用好辅养枝和徒长枝, 处理背后枝与下垂枝。结果初期开始, 培养强健的结果枝组。培养和复壮枝组;徒长枝在结果初期一般不留, 盛果期可转变为枝组利用, 要控制背上枝;下垂枝结果能力差, 要逐年去除。

5 核桃园田间管理

5.1 防冻处理

具体做法是:在极低气温下下雪后, 要及时清除树干周围积雪, 查清枝干冻害部位, 进行适度修剪, 剪除枝干枯死部分, 用3~5°Bé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剪口以消毒。次年5月上中旬, 筛选修剪后枝条上的萌枝、新梢。选培新的骨干枝及结果枝组, 剪除背上枝、直立枝、过密枝等[3]。

5.2 不同生长时期的肥水管理

待地温回升, 地表土壤解冻后要对树盘尽早进行松土, 萌芽前 (3月上中旬) 立即施肥浇水1次。施肥要注意有机肥与氮肥相结合, 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坐果产量和品质, 采用搂沟环状施肥法。幼树施肥原则是薄施勤施, 定植当年发芽后开始追肥, 每月1次, 到9月底施1次基肥。秋季施肥的主要好处是, 核桃树进入9月以后, 根系进入第2次生长高峰, 施肥伤根容易愈合, 并能发出新根, 根系可以充分吸收, 为秋季叶片的光合作用提供营养原料, 从而促进秋季有机营养物质的积累, 提高树体营养物质的贮藏水平和抗寒性;也可施尿素225 kg/hm2左右, 但注意施肥后要马上浇水, 促进尿素稀释和树体对肥效的吸收。成年树 (指嫁接苗定植第4~5年后) 每年施基肥1次, 施有机肥52.5 t/hm2左右, 追施尿素300 kg/hm2左右;果实硬核期追施过磷酸钙300kg/hm2。

5.3 病虫害防治

危害核桃生长或坐果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黑斑病、溃疡病、尺蠖、云斑天牛、刺蛾等, 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 造成早期落叶。人工防治方法:应该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 加强田间管理, 增强树势, 冬季及时清理病虫枝、干枯枝;药剂防治:防治干腐病、溃疡病, 秋末用刀刮除感病树皮, 并涂抹百菌清100倍液;防治云斑天牛, 可进行人工捕捉, 并及时用药塞虫孔, 67月树上喷40%杀虫净500倍液, 防治率逾90%;防治天牛、尺蠖、介壳虫等害虫, 可于早春至初夏幼虫孵化时喷杀灭菊酯1 500倍液[4,5]。

6 采收

采收标准:核桃果实外部颜色由青绿转变为黄褐色, 部分果皮自然开裂或脱落。依据目前核桃干果市场价格和豫南现有栽植规模产量并不能满足当地市民消费需求。因此, 利用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核桃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6,7]。

摘要:介绍豫南丘陵垄岗地区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栽植、整形修剪、核桃园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高产,栽培技术,豫南丘陵垄岗地区

参考文献

[1]冯海霞.山区核桃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 (18) :95-96.

[2]臧旭, 王秀云, 周蓓蓓, 等.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其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4) :45-48.

[3]王健, 邱宗旭, 韩勇.核桃生长与气候[J].新疆气象, 2002 (5) :43-45.

[4]王国祥.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8) :103-104, 106.

[5]刘志阳.核桃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10 (6) :41-42.

[6]陈成娃.核桃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河南科技, 2010 (8) :41-42.

矮化密植范文

矮化密植范文(精选10篇)矮化密植 第1篇1 栽植选用品种优良的嫁接苗, 可提早丰产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嫁接苗定植后2~3年挂果, 4~5年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