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酒店专业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酒店专业范文(精选12篇)

酒店专业 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融合趋势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加速在全球扩大和推广其旗下的品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如今, 高星级酒店在中国经历了中低品牌引进阶段、中高酒店管理集团品牌竞争阶段到酒店管理集团奢华品牌和多品牌战略阶段的发展。

近三年以来, 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瞄准了中国广阔的酒店业市场和酒店劳动力市场, 大力推进奢华品牌酒店和高星级酒店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并迅速形成了奢华和高星级酒店圈, 其中以三亚为核心的华南区域和苏杭为代表的华东区域最为明显。截止2008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全部进入中国酒店市场, 并在未来的3-5年内迅速复制和发展旗下奢华和高星级品牌酒店, 这种竞争也从旅游胜地三亚、经济政治中心北京和沿海开放发达城市逐步向其他省会城市推进。

在这种发展趋势和形势下, 影响高星级酒店稳步发展和社会美誉度提高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短缺, 学校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 尤其是和高等学校合作会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好局面, 校企合作也在这种环境下更为必要、紧密和重要。大量实习生进入酒店实习就业, 在此过程中, 反映出很多问题, 值得双方思考和解决。

1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本概况

1.1 实习企业以高星级酒店为主的多层次业态结构布局

酒店管理系相关专业的实习企业结构是以高星级酒店为主的多层次多业态结构布局。以2011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系相关专业学生实习数据为例, 岗位需求比和学生数之比为6∶1, 在可以充分进行选择的条件下, 学生主要以高星级酒店作为自己的实习目标, 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当年实习的企业业态分布为:酒店类63%, 餐饮类26%, 其他类11% (其他类包括部分大型连锁超市、高档会所、机场服务类等) 。

(以上数据不包含出国、企业定向班和学籍异动学生, 仅为当年国内具有实习资格学生实际人数)

1.2 学生对实习企业的选择更加注重与自我职业规划发展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在星级酒店实习的同时更多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表2的数据看出:星级越高的酒店、品牌越优质的酒店、特色鲜明的餐饮企业、竞争实力越强的餐饮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越大。学生更加关心在这些实习企业的发展, 更注重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更加在意企业对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帮助和作用, 因此更多的学生愿意在实习的时候选择优质企业和酒店, 希望通过在这些企业和酒店的实习接受到良好的专业培训和专业的服务理念, 以便在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 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所裨益和帮助。

(以上数据不包含出国、企业定向班和学籍异动学生, 仅为当年国内具有实习资格在上述业态学生实际人数)

1.3 学校和学生被社会和行业企业所认可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酒店类企业中实习生数量巨大, 这些酒店类企业中主要是国内四星级酒店、国内五星级酒店和国际五星级酒店,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被这些企业所认可, 通常情况下, 在一年实习结束后有20%-40%的学生会留在实习企业, 一般在两年左右大学学历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将被企业培养为基层骨干。

(以上数据不包含出国、企业定向班和学籍异动学生, 仅为当年国内具有实习资格在上述业态学生实际人数数据)

2 现代高星级酒店的特点

通过考察交流和体验, 这些国际五星级酒店以及国内五星级酒店有以下特点:酒店更加注重人才储备和培养;更加注重酒店之间、品牌之间、酒店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发展;酒店业在优化建立合作的学校;酒店更欢迎有较高综合素质, 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酒店的品牌文化建设、文化宣传、文化渗透无处不在;酒店集团化合作发展, 人才内部流动;更注重高星级和豪华品牌的发展与扩张;酒店高层管理年轻化;酒店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先进, 更加人性化;酒店的餐饮产品多样化、大众化、特色化。

由于酒店的迅速扩张和劳动力缺乏, 酒店所需要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出现短缺。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劳动力缺口不同, 给酒店和企业造成的压力也不相同, 最直接的压力就是用工成本上升, 劳动力缺乏。酒店为了保持稳定的队伍和集团的发展需要, 各个酒店都很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几乎每个酒店或者酒店集团都与不同层次的学校开展有联合办学的项目、定向班或者委托培养等, 这也是我校与之合作的机遇和前提, 也是学生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虽然酒店和学校的合作有大环境的压力,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时也不是没有选择的, 在走访不同酒店集团的酒店时了解到, 酒店也通过实习生的表现、学校的管理、学校的资质、学校和酒店的目标一致性对学校进行选择, 目前每个酒店对我校学生和学校是比较认可的, 有着很多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酒店管理集团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酒店管理集团和学校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对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目标和巩固专业思想是一致的。

由于酒店集团的迅速扩张和需要加之劳动力用工压力尤其是高层管理劳动力稀缺, 目前很多高星级酒店很多高层管理岗位的管理者都很年轻, 但是他们经验丰富, 外语良好, 更有创新意识。上述主要原因压缩了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时间, 为更多的适合条件的人才提供了机会。我校培养的学生符合这些酒店的培养要求, 优秀的学生选择到优秀的酒店去实习和就业将达到酒店、学校和学生的多赢。

酒店的文化更加细腻, 艾美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喜来登酒店等酒店员工通道、员工电梯中随时可以看到企业的文化宣传, 比如关于酒店和酒店集团的基本知识介绍、全年水电气的曲线图、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每月评出的优秀员工和服务明星等。这些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很快会在酒店员工之间相互感染, 相互影响和渗透, 形成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 凝聚一支具有战斗力和朝气的团队。

这些高星级酒店对现代化设施设备以及先进的信息系统的使用无处不在, 通过这些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和软件, 酒店可以将事情处理得更及时、更细致。酒店的装修和设计十分豪华并且人性化、实用化, 考虑到很多细节问题。酒店的物品陈列摆放也是精心设计的, 装饰品的色彩、质地、形状等与酒店的个性和主题搭配的完美协调。

3 高星级酒店学生出现的问题

3.1 外语应用能力弱

在高星级酒店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外语正确使用和熟练运用的能力。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参加实习, 外语教学情景从课堂模拟场景到酒店经营真实场景;外语运用内容也从规定的教材到变化万千的面客交流;外语学习也从单一书本单向学习到与客人和同事的互动提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存在很大的不适应, 在这段适应期中如何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 举一反三, 决定了在酒店实习期间外语水平提高的速度。由于上述很多改变和变化, 学生将有一段适应时间以逐渐适应和满足酒店实习工作的需要。

3.2 专业技能的转换能力差

学生在酒店实习, 将在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和实践, 在不同的岗位要学习和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 甚至有的学生在岗位轮换和实习时候会面临实习岗位和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将面临及时转换专业技能的处境。很多学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 初期都会有很多抱怨和懈怠, 在适应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开始改变, 这种改变或者说专业技能的转换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以缩短适应期, 更快的融入实习实践中, 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和岗位经验。

3.3 临场应变能力不足

临场应变能力, 除自身本能反应外更多的要依靠经验和案例积累。刚刚涉足高星级酒店的学生对酒店的经营运作以及办事程序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时候, 会对突发事件或者一些紧急情况处理不当出现失误, 不知所措, 脑海里一片空白。这种能力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 工作内容的丰富逐渐提高。

3.4 沟通与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离开校园和同学, 很多学生在陌生的实习酒店会感到一些不安和无依靠感。在实习过程中, 自身心理没有完成从学生到实习生半社会人的转变, 酒店员工对实习生的身份认知与学生自己身份的认知出现偏差, 这种偏差越大, 学生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就越强, 思想就越极端。此时学生会表现出浮躁和不安分, 一般在实习开始三个月的时候表现的比较明显。

4 高星级酒店学生实习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实习指导应该从进校开始, 始终灌输坚定的专业思想, 使之成为一种信念。在学生学习的几年中应有导向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就业定位进行教育。

4.2 校企联合办学, 将最前沿的信息融进教学

为了更好的将酒店的文化和管理带进学校, 有的酒店甚至将自己的餐具、器具等带到学校进行教学;将本酒店的餐饮产品进行教学示范。建议学校应在教学的时候调整部分菜品与高星级酒店菜品对接, 先进的设施设备学生应熟悉使用。

4.3 课程改革要考虑社会需要和酒店经营实际工作要求

相关学校教学改革应在充分了解行业情况的基础上进行, 不可以闭门造车, 主观臆断。进行教学设计管理类的课程时候, 应选择实用性强, 针对性强的, 案例多的课程。不要选择太抽象太深奥的管理理论课程, 这样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和感受。按照市场需求的要求, 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经营酒店或者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和相关人才。学生应更多的摄取相关专业的知识, 不要过于强调所学专业, 因为在此次考察中很多学生跨专业实习和就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专业知识面拓展的更大, 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

4.4 校内学生活动和实习实训应结合专业进行设计

在制定教学计划或者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 应将学生的寒暑假考虑进行不少于10天的实习实训, 加深专业了解和行业认知, 使之产生内动力, 自发的学习需要的知识。另外对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促进。另一方面, 通过不断的实习和实践, 学生对在校教学时的案例和理论将更加容易接受, 同时学生在正式进入酒店实习前已经具备很多相关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 将加速和促进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专业成长。学生活动设计也应结合专业,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自我鉴定 第2篇

这次去酒店实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刚开始进去的时候,我比较的胆小,做什么事情都是畏畏缩缩的,有好几次领导找我谈了话,大概意思是希望我能够胆子大一些,虽然前台的工作有时候确实比较让人困扰,但是我认为自己是可以胜任的。前面一段时间可能是由于自己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好,所以才犯了一些小错误。后来慢慢的熟悉之后,在这份工作上也逐渐稳定下来了。我也正式的走进了实习生活。

实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小问题,比如总是粗心,在做一些繁杂的事情的时候,没有耐心,所以导致出现了一些小漏洞,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好的形象,更是辜负了领导们对我的关照和培养。但是犯错之后可以改错也是能够进步的,每次犯错我都会反省自己为什么不能注意好这些问题,我也找了一些能够改正错误的方法,也付出了实践。事实证明,只要自己想改正,想去做一件事情,我们就能够做得好。这完全是看个人的,也是看我们每个人的态度。所以在工作当中,我们不仅要保持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要有一颗热血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份工作上,达到一个更好的水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的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

酒店专业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中职教育;酒店专业

一、酒店职业技能大赛概况及特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落户天津以来,大赛的规模与影响力逐步提升。2012年开始,教育部将酒店服务列入全国技能大赛正式赛项,酒店服务包括两个分赛项,即中餐宴会摆台和客房中式铺床。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总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大赛旨在树立“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念,引导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经过多年努力,大赛已发展成为全国各地积极参的职教界年度盛会,成为广大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二、酒店职业技能大赛的价值分析

(一)以赛促教,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为酒店专业教育指明方向

酒店服务技能大赛所设立的比赛项目,是根据酒店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而设置的,紧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直接与旅游行业标准、岗位技能要求“接轨”,注重考察选手现场实操、专业理论与专业英语口语、仪容仪表等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中职选手以运用正确手法、掌握基本规范为重点,餐饮侧重考察铺台布、骨碟定位、摆放酒具、少量花型的餐巾折花等中餐宴会摆台基础技能,客房服务侧重考察抛床单、装被芯、铺绒被、套枕头等基本规范;英语口试可考察学生实用酒店英语的听、说能力;理论测试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已深入人心,每次职业技能大赛都影响并指导着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引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提升,为酒店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2.促进酒店专业教学向“理实一体化”转变

酒店专业的技能知识在书本上的描述跟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别,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贴近企业标准,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对接,切实做到理实一体,是学校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教学环节的关键,即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过程,它考量着专业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及对企业岗位熟悉程度。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章制度要求,赛项专家组成员中来自企业的专家人数不低于三分之一,并且须熟悉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全国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因此,专家组在进行竞赛内容的设计、技术文件的编撰、竞赛命题、赛场设计以及竞赛成果的资源转化时,势必体现出先进的企业标准和服务理念。参赛学校围绕着比赛标准强化技能训练和交流,可以将每个操作环节研究得更加透彻和合理,实现院校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3.为专业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技能大赛的关键还是教师的技能和指导水平。技能课教师既要自己会动手操作,又要把自身的实践经验教给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强化自己的技能水平,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不断钻研本行业的技能教学规律,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此外,比赛不仅是比成绩、比高低,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一方面是展示学子风采的大好时机,另外也有幸面对同行、领域内的专家,与他们沟通、交流、学习,必然是提高水平、受益终生。另外,酒店管理专业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很多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需要了解、学习,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是必然被信息化的社会所抛弃,通过大赛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若是在异地参加比赛,还可以接触不同的风土人情、人文习惯等,这些都是知识的不断积累。

4.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国家职业考核标准,还要掌握企业新技术、新方法。大赛的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指导教师的大量心血。在选手比赛过程中,中、西餐铺设台布的不同操作方法,餐巾折花的造型和种类,中西餐各类餐具酒具的摆放手法,摆台操作时走步的节奏感和距离感,拉椅让座的姿势动作;客房铺床过程中的走步,铺设时的站位,套枕套、被套的手法等方面都各有优劣,与评委欣赏时感受到的美感息息相关,而这些环节的设计和指导,往往需要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指导老师就连比赛选手服饰、化妆都要仔细考虑,指导学生每一个操作动作的衔接及时间控制。教师因此会得到教学水平、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以赛促学,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1.学习兴趣“比”出来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企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但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而技能比赛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常是该行业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比赛,要求选手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通过参赛或观摩都会对所学专业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定位,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及行业认知度与认可度,开阔了学生的职业眼界,体验到职业的乐趣,对未来职业定位更准确更有信心,这是课堂上无法传递的感觉。大赛优秀作品充分展示了行业的魅力与风采,强调了从事酒店服务行业的艺术价值,参赛选手的实力同时激励着本专业学生的求知欲,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从中可找到自身能力差距,明确发展方向、寻找解决方法与途径。

2.职业技能“练”出来

与普通院校培养的目标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能工巧匠。职业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大赛设计上本着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从院校层面看,参赛院校会高度重视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学校会在相关专业班组进行大范围的培训,然后在校园里层层比拼,层层海选,鼓励学生在大赛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其次,从学生层面看,竞赛能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重技能的训练风气。在角色或岗位扮演以及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身在任务其中,能更好更快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真正调动起了学生你追我赶学技能的积极性,营造了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围。最后,从选手层面看,经选拔出来的参赛选手,代表了所在院校学生技能的最高水平,自豪感与成就感能激励学生加倍刻苦训练。准备大赛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有老师的专门指导,有同学的热心帮助,这样的平台不仅有别于教室里的操作台,对学到的技能和心理素质更是一种直接的磨炼,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综合素质“赛”出业

职业技能大赛检验着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大赛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整个过程都置身于紧张、仔细、有序、拼搏中完成,学生要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陌生裁判和陌生的院校,更多的是陌生的操作场所,也有气候的变化;同时,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有时间的限制,紧张和压力对每个选手来说都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这就要求参赛选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技巧优良的人文素养及场应变能力等。大赛是一种历练,使选手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是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与财富,通过平时训练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的参加,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很大的提高,相对于其他未参赛学生而言,参赛学生在竞赛后时代、企业顶岗实习期都表现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

此外,大赛奖项可以转化成学生特有的技能资本,成为求职路上的筹码,比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比如,在 2011 年为全国职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全国 60 家公司的招聘人员向获奖选手们伸出了“橄榄枝”。一些单位两年前开始招聘的大赛获奖选手,这些学生到单位后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潜力巨大,有些人短短两年就能独当一面,成为技术骨干。有些尝到了甜头的企事业单位甚至规定,引进的技能类人才必须在全国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拿到名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企业对获奖选手的认可,无疑使处在摸索中的职业教育逐渐看清楚了改革的方向,有一句话也逐渐流行起来,叫“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正逐渐深入人心,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面新旗帜。

(三)以赛促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大赛中使用的比赛物品及设施、设备多以行业为标准,并且要求选手必须使用,避免了因老师个人因素出现实训设备用品规格的不规范或随意性。通过参加酒店职业技能大赛,学校可了解到大赛要求学生使用的实训物品和器具的规格,为学校进一步选购实训物品和器具提供了依据。在参赛过程中结合新制定的酒店专业技能课程标准,编制对现有的相关实验实训基地的改建方案并进行建设,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努力使之达到行业规范和标准,使得校内实训基地不但能够满足单项实践技能训练,还能够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培养,为服务技能大赛提供技术支撑。

三、结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切磋技能、展现职教魅力的窗口,让技能绽放了光彩;播种了一种技能宝贵、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念,让技能赢得了尊重;点燃了一个劳动光荣、人人皆可成才的梦想,让技能成就了人生;搭建了一个创造伟大技术技能强国的支点,让技能撬动未来。酒店职业技能大赛不但能够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也在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积极组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即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从而加速专业向更高标准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霞露.酒店职业技能大赛之价值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49-51.

[2]柳旭,熊丽华.职业技能大赛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02):62-63.

[3]王敏.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3(11):167.

酒店专业 第4篇

国外对待酒店行业的态度与我国有很大差异。此行业在国外的地位远比国内高,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因此, 国外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或者是酒店员工, 对酒店都有着极强的认同感、归属感。老师用产教结合、学以致用的方式培养学生, 让专业学习与酒店行业接轨, 既满足学校的应用型教育, 也满足酒店行业的巨大需求。国外成功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典型代表洛桑模式 (瑞士) 会要求学校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学生职业品行评分制度, 新生入学后, 必须经过18周的酒店基本锻炼, 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理、大堂清洁等等, 意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员工、与人善处、团结精神等宝贵品质。

据《2012年酒店实习生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只有17%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 这是很严峻的现状。最大的原因便是学生初入酒店工作, 不能将理论尽快和实际操作相融合;再有在酒店工作劳动强度大, 重复劳动繁琐且时间长, 社会认可度等原因, 导致学生吃不消, 产生极大的不适应。所以, 本课题的将浅析如何根据“先发制人”的方式, 将学生和酒店紧密联系起来, 尽量减轻毕业之后学生的不适应性, 帮助酒店和学校分析机会共同挖掘和培养适用型人才。

在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中提到84%的同学认为, 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兼职工作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而且根据收益成本分析,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去酒店进行专项化的社会实践的收益是大于成本的。具体表现在如下:

1.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选择正规的酒店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实践, 可以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 充实他们所缺乏的社会实践体验学习, 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在兼职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遇事的应变能力。通过实践不断充实自己, 避免出现高才低能的现状。

2.培养学生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的强烈程度。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去酒店实践就相当于提前接触自己的工作, 提早认识到服务意识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提高他们这种意识。而这些也只能是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总结并掌握其精髓。

3.物质和精神上的回馈。虽然每个学生到酒店进行专项实践的针对性不同, 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有的想要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和满足, 有的则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 开拓自己的视野等等。总之, 专业学生不管是带着何种目的到酒店做实践, 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会得到一定的收获。

综上可以总结, 实现酒店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生都是互惠共赢的。若兼职平台的成功搭建, 一方面, 就酒店而言, 可以解决现在大部分企业存在的“用工荒”的难题, 同时酒店可以实现自己对人才的提前挑选, 选到自己的意中人才, 也使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库得到充实。另一方面, 对学生来讲, 用开阔眼界来来巩固自己所学知识, 发现自己的工作优势, 提升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那么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酒店方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与学校或者是学生搭建起直接的联系呢?运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可以帮酒店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 而对那些还未就业、想要靠兼职获得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满足的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通过对市场初步的观察, 我们不难知道, 不仅仅局限于酒店, 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把自己的营销方法拓展到了互联网层面, 形成了“互联网+”的企业经销模式。因为只有利用好这样的好资源, 才能结合新技术,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让自身的优势扩大化。因而我们可以看到, APP软件应用市场的“繁荣”、微信推广的强大、微博营销的多样性, 还有通过电视、网站网页、广告等公共平台对企业或者产品的宣传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那么回归酒店, 对于这个特殊的服务行业, 各品牌间的企业竞争越演越烈, 所以, 可以很清晰的知道, 酒店也在寻求更有效、更贴合时代现状的方式去完善企业的规划和目标。目前, 越来越多的酒店跻身于网络营销, 比如利用APP以及其它网络媒介进行经营活动, 这就表明了酒店还是再不停地寻找节约成本、挖掘人才、培训管理人员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所研讨的搭建酒店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之间的专项化平台的计划, 十分切合酒店方现在的需求, 可操作度和它的前景都很高, 并且可以做进一步的战略。现分析如下:

1.微信平台。如今, 酒店都有各自的微信公众号, 详细记载着酒店的信息。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关注酒店微信公众号, 利用空闲查看公告, 来寻找自己想要体验的职位。

2.酒店兼职体验网。酒店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或者APP, 设置兼职专栏, 供学生查阅兼职信息和岗位使用, 在校期间和假期都可以挂上空缺的职位, 这样我们专业的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网上求职, 完成校方要求的实训, 并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各大酒店可以通过该渠道向我们的学生展示职位的相关信息, 由学生自由选择适合的时间和想去的酒店。

3.学校做“媒”。所谓学校做媒, 就是经由学校的渠道, 让酒店管理类学生与各酒店能够对接。如果酒店方提供兼职岗位, 就能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或者学院, 学校或学院可以把信息传达给学生, 进行预约。比如四川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和龙庭大酒店之间就在按照此方式对学生进行在校期实训和培养的策略。

4.微博平台。微博的供求职务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 酒店方与学生互相关注, 并即更新兼职信息和内容, 发表酒店的活动等等。

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专项平台, 比如电话预约, 建立QQ聊天群等等均可以实现与相关专业的学生取得直径对接。

采取这些形式解决酒店用人危机和学生专业技能体验的需求, 从专业水平来说, 会比酒店大面积撒网寻找临时员工要高水准。虽然大多时候酒店招聘的临时岗位都是一些基层工作, 但如果因为微小不重要就放低要求, 那么这个酒店就违背了所有服务行业的理念———细节决定成败。从便利程度来说, 这样的直线对接虽然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是存在的, 比如QQ招聘。不过, 就针对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项化招聘而言, 目前还没有完全将这个市场开发出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市场没有被需求的价值。在社会中, 无论做什么行业, 都要跟紧科技的脚步, 不然, 想要取得关键性突破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 如果能采用以上方式进行酒店和酒店管理类学生之间专项化职务的体验与培养, 将大大提高酒店用人的水准, 这对整个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 或许能为酒店留住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对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是非常有研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唐其宝.大学生校外兼职利弊分析[G].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8) .

[2]王伯启.基于酒店招工难现象的高职类学生短聘市场开发研究——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 (4) .

[3]张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54~55.

[4]何彪.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初探[J].人力资源, 2007 (5) .

酒店专业英语 第5篇

GM---GENERALMANAGER总经理

DGM---DUTYGENERALMANAGER副总 DOR---DIRECTOROFROOMS客务部总监

AM---ASSISTANTMANAGER大堂经理(住店时投诉可以找的人)FIN---FINANCE财务部

DOF---DIRECTOROFFINANCE财务总监

DOM---DIRECTOROFSALES&MARKETING销售部总监 FO---FRONTOFFICE前厅部

FOM---FRONTOFFICEMANAGER前厅部经理 FD---FRONTDESK前台

CONC---CONCIERGE礼宾部

BC---BUSINESSCENTER商务中心(不同于B.C.---BEFORECHRIST)公元前 CL---CLOUBLOUNGE行政酒廊 HC--HEALTHCLUB健康中心 TC---TICKETCENTER票务中心 F&B---FOOD&BEVERAGE餐饮部 ENG---ENGINEERING工程部 HK---HOUSEKEEPING客房部

HR---HUMANRESOURCES人力资源部

平均房价指数ARI:AverageRateIndex;CTP营业利润贡献:ContributiontoTradingProfit;GOP总经营利润:GrossOperatingProfit;RevPAR平均每间可卖房间的收入:RevenuePerAvailableRoom;RGI收入产生指数:RevenueGenerationIndex;GSTS宾客意见调查系统:GuestSatisfactionTrackingSystem;ESPS员工满意度调查:ESPS=EmployeeSatisfactionPulseSurvey;TQM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QES质量评估系统:QES=QualityEvaluationSystem;PMS酒店经营管理系统:PMS=PropertyManagementSystem;SOP(标准经营程序):SOP=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KNR重要公司协议价:KNR(KeyNegotiatedRate);LNR“当地”公司协议价:LNR(LocalNegotiatedRate);RFP合作协议申请:RFP=RequestforProposal;FIT(散客):FIT=FullyIndependentTraveler;DND(请勿打扰):DND=DoNotDisturb;VIP(非常重要的人):VIP=VeryImportantPerson;IBP(综合经营计划):IBP=IntegratedBusinessPlan;

VCRO预订中心的预订系统:VCRO=VirtualCentralReservationOffice

酒店常用术语: 接待处用语:

入住CHECK-INC/I 退房CHECK-OUTC/O 预订BOOKING、RESERVATIONBKG 预期抵店ARRIVAL、DUTEINARL 提前抵达EARLYARRIVAL 预期离店DEPARTURE、DUTEOUTDEPT 确认CONFIRMATIONCONFIRM 再次确认RE-CONFIRMRE-CFRM 取消CANCELLATIONCANCELL 订金DEPOSIT 价格RATERTE 价钱PRICE 封房BLOCK 续住EXTENSIONEXTEN 客类:

顾客、宾客CLIENT、GUEST 散客WALKINW/I、FIT 团队GROUPGRP 商务客COMMERCIALGUESTCOMMGST 商务合同CORPORATECONTRACT 长住客LONGSTAYGUESTL/SGST 贵宾VERYIMPORTANTPERSONVIP

旅行社TRAVELAGENTTVLAGT 自用房HOUSEUSEH/U

公司COMPANYCOM 付帐(动)PAY 付帐(名)PAYMENT] 信用卡CREDITCARD 现金CASH 尽快ASSOONASPOSSIBLEASAP 资料INFORMATIONINFM 电话TELEPHONETEL 传真FACSIMILEFAX

电传TELEXTLX 电报CABLECBL 地址ADDRESSADD 复印(机)COPY(MACHINE)网络INTERNET 电脑COMPUTER 打印机PRINTER 机票FLIGHTTICKET 打字TYPING 充电CHARGEABATTERY

充电器CHARGER 留言MESSAGE 内播电影IN-HOUSEMOVIE 对方付费电话COLLECTCALL 酒店帐HOUSEACCOUNTH/A 国内长途------IDD 国际长途------DDD

市内电话CITYCALL 分机EXTENSIONEXTN 服务台COUNTER

唤醒服务WAKEUPCALL 叫早服务MORNINGCALL 请勿打扰DONOTDISTURBDND 天气WEATHER 出租车TAXI 面包车VEHICLE

中巴COACH 报纸NEWSPAPER 信件MAIL 电视TELEVISIONTV 背景音乐BACKGROUNDMUSIC 小酒吧MINIBAR

冰箱REFRIGERATOR 客房保险箱MINISAFE/PERSONALSAFE 吹风筒HAIRDRYER 电热水壶ELECTRICHEATINGKETTLE 中央空调INDIVIDUALCONTROLLEDAIR-CONDITION

洗衣LAUNDRY 干洗DRY-CLEANING 熨烫VALETSERVICE 失物招领LOSTANDFOUND

早餐BREAKFASTB’FAST 美式早餐AMERICANBREAKFASTABF 欧陆式早餐CONTINENTALBREAKFASTCBF 东方式早餐ORIENTALBREAKFASTOBF 午餐LUNCHLNH

晚餐DINNERDNR 人民币------RMB 港币------HKD 美元------USD 按摩MASSAGE 蒸汽浴STEAMBATH 邻近房ADJOININGROOM 付款方式ADVANCEPAYMENT

礼仪AMENITY 住房平均价格AVERAGEROOMRATEA.R.R 收款的指令BILLINGINSTRUCTION 取消CANCELLATION

不收费房COMPLIMENTARYCOMP 连通房CONNECTING 续住EXTENSION 加床EXTRABED 预报FORECAST 客人帐单GUESTFOLIO 管家部报表HOUSEKEEPINGREPORT 加入JOIN-IN

超过退房时间LATECHECK-OUT 记事本LOGBOOK 净价NETRATE 坏房OUTOFORDERO.O.O 包价PACKAGE 长包房PERMANENTROOM 门市价RACKRATE 登记REGISTER 登记卡REGISTRATIONCARD 转房ROOMCHANGE

房价ROOMRATE 房间种类ROOMTYPE 团体住房名单ROOMLIST

同住SHAREWITH 旅行社TRAVELAGENT 升级UPGRADE 空房VACANTROOM 贵宾VERYIMPORTANTPERSONV.I.P 营业利润贡献ContributiontoTradingProfitCTP

总经营利润GrossOperatingProfitGOP平均每间可卖房间的收入RevenuePerAvailableRoomRevPAR 收入产生指数RevenueGenerationIndexRGI 宾客意见调查系统GuestSatisfactionTrackingSystemGSTS 员工满意度调查EmployeeSatisfactionPulseSurveyESPS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 质量评估系统QualityEvaluationSystemQES 酒店经营管理系统PropertyManagementSystemPMS(标准经营程序)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 重要公司协议价(KeyNegotiatedRate)KNR 当地“公司协议价(LocalNegotiatedRate)LNR 合作协议申请RequestforProposalRFP 散客FullyIndependentTravelerFIT 综合经营计划IntegratedBusinessPlanIBP

预订中心的预订系统VirtualCentralReservationOfficeVCRO

部门DEPARTMENTDEPT

职位POSITIONPOS 行政办EXECUTIVEOFFICEEO 财务部FINANCEDEPARTMENTFIC 会计部ACCOUNTINGACCT 采购部PURCHASINGDEPARTMENTPD 酒水仓BEVERAGESTORE 食品仓FOODSTORE 日用品仓GENERALSTORE 市场及销售部SALES&MARKETINGDEPARTMENTS&M 前厅部FRONTOFFICEDEPARTMENTF.O(F/O)管家部HOUSEKEEPINGHSKP 洗衣房LAUNDRYROOMLR 布草房LINENROOM 游泳池SWIMMINGPOOL 餐饮部FOOD&BEVERAGEDEPARTMENTF&B 中餐厅CHINESERESTAURANTCHNREST

西餐厅WESTRESTAURANTWESTREST 日本餐厅JAPANESERESTAURANT 大堂吧LOBBYBAR 送餐部ROOMSERVICERMSVC 宴会中心BANQUETCENTRE 会议厅CONFERENCEHALL 管事部STEWARD 娱乐部ENTERTAINMENTDEPARTMENTENT 夜总会NIGHTCLUB 桑拿SAUNA 健身中心HEALTHCENTRE 美容美发中心BEAUTY&BARBERCENTRE 保龄球室BOWLINGBALL 工程部ENGINEERINGDEPARTMENTENG 保安部SECURITYDEPARTMENTSEC 人力资源部HUMAN&RESOURCESDEPARTMENTHR 培训部TRAININGDEPARTMENT 员工饭堂STAFFCANTEEN 员工宿舍STAFFDORMITORY 医务室CLINICROOM

图书馆LIBRARY 前厅各分部:

接待处RECEPTIONRECP 行政楼层EXECUTIVEFLOORE/F 询问处INFORMATIONINFM 订房部RESERVATIONRESV 总机房OPERATOR/TELEPHONEROOMOPT 礼宾部CONCIERGECON 商务中心BUSINESSCENTREBC 大堂副理ASSISTANTMANAGERAM 车队TRANSPORTATIONTRA 账务处CASHIER、ACCOUNTINGDESK 大堂LOBBY 楼层FLOOR/F 后勤办公室BACKOFFICE 员工通道STAFFENTRANCE

国内长途------IDD 国际长途------DDD

市内电话CITYCALL 分机EXTENSIONEXTN 服务台COUNTER

唤醒服务WAKEUPCALL 叫早服务MORNINGCALL 请勿打扰DONOTDISTURBDND 天气WEATHER 出租车TAXI 面包车VEHICLE

中巴COACH 报纸NEWSPAPER 信件MAIL 电视TELEVISIONTV 背景音乐BACKGROUNDMUSIC 小酒吧MINIBAR

冰箱REFRIGERATOR 客房保险箱MINISAFE/PERSONALSAFE 吹风筒HAIRDRYER 电热水壶ELECTRICHEATINGKETTLE 中央空调INDIVIDUALCONTROLLEDAIR-CONDITION

洗衣LAUNDRY 干洗DRY-CLEANING 熨烫VALETSERVICE 失物招领LOSTANDFOUND

早餐BREAKFASTB’FAST 美式早餐AMERICANBREAKFASTABF 欧陆式早餐CONTINENTALBREAKFASTCBF 东方式早餐ORIENTALBREAKFASTOBF 午餐LUNCHLNH

晚餐DINNERDNR 人民币------RMB 港币------HKD 美元------USD 按摩MASSAGE 蒸汽浴STEAMBATH 邻近房ADJOININGROOM 付款方式ADVANCEPAYMENT 礼仪AMENITY 住房平均价格AVERAGEROOMRATEA.R.R 收款的指令BILLINGINSTRUCTION 取消CANCELLATION 不收费房COMPLIMENTARYCOMP 连通房CONNECTING 续住EXTENSION 加床EXTRABED 预报FORECAST 客人帐单GUESTFOLIO 管家部报表HOUSEKEEPINGREPORT 加入JOIN-IN 超过退房时间LATECHECK-OUT 记事本LOGBOOK 净价NETRATE 坏房OUTOFORDERO.O.O 包价PACKAGE 长包房PERMANENTROOM 门市价RACKRATE 登记REGISTER 登记卡REGISTRATIONCARD 转房ROOMCHANGE 房价ROOMRATE 房间种类ROOMTYPE 团体住房名单ROOMLIST 同住SHAREWITH 旅行社TRAVELAGENT 升级UPGRADE 空房VACANTROOM 贵宾VERYIMPORTANTPERSONV.I.P 营业利润贡献ContributiontoTradingProfitCTP 总经营利润GrossOperatingProfitGOP平均每间可卖房间的收入RevenuePerAvailableRoomRevPAR 收入产生指数RevenueGenerationIndexRGI 宾客意见调查系统GuestSatisfactionTrackingSystemGSTS 员工满意度调查EmployeeSatisfactionPulseSurveyESPS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 质量评估系统QualityEvaluationSystemQES 酒店经营管理系统PropertyManagementSystemPMS(标准经营程序)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 重要公司协议价(KeyNegotiatedRate)KNR 当地”公司协议价(LocalNegotiatedRate)LNR 合作协议申请RequestforProposalRFP 散客FullyIndependentTravelerFIT 综合经营计划IntegratedBusinessPlanIBP 预订中心的预订系统VirtualCentralReservationOfficeVCRO

酒店房态英语

(一)1、VC(VacantClean)空房

2、VD(VacantDirty)走客房

3、OD(OccupiedDirty)未做住客

4、OC(occupiedclean)已做住客

5、O.O.O(OutOfOrder)待修房

6、ECO(EstematedCheckOut)预计退房

7、NS(NoSmoking)无烟房

8、S/O(SleptOut)外睡房

9、D/L(DoubleLock)双锁房 酒店房态英语

(二)10、DND(DoNotDisturb)请勿打扰

11、MUR(MakeUpRoom)请即打扫

12、RS(RefuseService)拒绝服务

13、N/B(NoBaggage)无行李

14、L/B(LightBaggage)少行李

15、VIP(VeryImportantPeople)重要客人

16、LSG(LongStayingGuest)长住客

17、C/O(CheckOut)结帐

18、C/I(CheckIn)入住 房间种类typesofrooms 双人房doubleroom 标准房standardroom 双床房twinroom 高级房superiorroom 豪华房deluxeroom 行政房executiveroom 套房suite 普通套房juniorroom 高级套房seniorsuite 总统套房Presidentialsuite 朝南的房间aroomfacingsouth 公寓套房studioroom 连通房connectingroom 相邻房adjoiningroom

economyroom(ER)经济间

standardroom(SR)标准间

superiorroom(UR)高级套房

standardsuit(s)套间

deluxeroom(DR)豪华间

presidentialsuit(PS)总统套房

ES:en-suite套房

FS:familysuite家庭套房

TR:twinroom带两张单人床的房间 DR:doubleroom带一张双人床的房间 IS:imperialsuite皇室套房 PS:presidentialsuite总统套房 SD:suitedeluxe高级套房j US:uniorsuite简单套房 MS:minisuite小型套房

酒店专业教学课程改革初探 第6篇

摘要:珠澳两地酒店业的发展孕育出巨大的人才市场缺口。培养符合酒店实际工作要求的人才,成为珠海酒店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学校通过开展实训周——“群项目”的教学改革,将酒店专业教学分为基本知识技能、岗位知识技能、综合知识技能训练三大模块,同时制定系统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酒店专业课;教学;考核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71-03

一、引言

坐落在珠三角的经济特区珠海,有着“海上云天,天下珠海”“百岛之市”的美誉。借助横琴新区开发、港珠澳大桥建造的东风,珠海旅游酒店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中,将珠海定位为“国际商务休闲度假旅游区”,将大力发展旅游酒店相关产业。据预测,珠海未来3至5年内,将新增10家五星级酒店,加上现有的8家五星级酒店,届时,珠海的五星级酒店将增至18家,随着珠海东澳岛、淇澳岛、横山洲等海岛建设不断开发,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在珠海还将继续增加。

而据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最新统计,2013年澳门留宿旅客超过1400万人次,平均逗留日数为19(日),目前澳门有102间酒店,28800间客房,至2017年将增加到约40000间客房。澳门统计局公布首季酒店业职位空缺近3000人。

珠澳两地酒店业的发展呼唤酒店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避免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实际工作要求的脱轨,缩小学校教学和产业应用之间的距离,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需思考的问题和应努力的方向。

二、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酒店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但从目前教学与企业要求的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课程设置单一,缺乏融合性。(2)实践性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严重滞后。(3)大班教学模式致使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学实效降低。(4)评价形式单一。(5)师资队伍不足。

三、酒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配套教学改革措施

1入学认知周学习:新生入学第一周,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及考核要求。通过体验专业技能、观摩专业技能竞赛、与毕业生座谈交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2职业生涯规划周:在二年级的第一周,组织学生到相应的高职院校、酒店各工作岗位参观体验,邀请酒店一线的经理、员工与学生交流各工种的要求、工作特点、发展前景,让学生对今后的发展有初步的定位和规划。3一体化实训室建设:高度仿真的一体化实训室,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临全真模拟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建设了前厅、客房、酒吧、中餐、西餐校内实训实习基地。4实训周群项目教学设置: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训周的集中训练,既提升了技能又训练综合技能能力,并将关联的各专业知识、技能融会贯通。5企业参与实训教学:在专业实训课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弥补了本校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6国际先进机制的引入:与澳门旅游学院合作,通过开展“珠澳职业资格认证合作”特色项目,引进前堂服务员、中菜侍应生、西餐侍应生、调酒员和房务员等MORS课程,与美国饭店协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二)专业课教学改革思路

在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上,学校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最具成效和代表性的是“群项目”的教学方法改革。所谓群项目:是指集合相关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以及行业、企业的实用技能为一体的准实用化产品。它集相关性、系统性、实用性为一体,通过该项目的训练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应用相关实用化技能。酒店专业在教学中运用了群项目的教学思想,打破原有按章节的教学步骤,调整授课计划,将专业课教学分为基本知识技能、岗位知识技能和综合知识技能训练三大版块,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整体,由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逐步递进的内容体系。以

中餐服务为例,具体如下:

1基本知识技能训练。中餐服务课程中通过讲授、示范、模仿、训练、竞赛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托盘、餐巾折花、餐具的拿放法、基本摆台法、斟酒等。在此教学中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规范,熟练扎实,同时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

2岗位知识技能训练。此阶段的教学是将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连贯起来,形成单一项目岗位技能的训练,如值台服务员岗位的中餐宴会摆台。

3综合知识技能训练。综合知识技能训练采用“群项目”的教学方法,将酒店专业相关学科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项目体系。以中餐服务群项目教学为例(见右图),该课程群项目囊括中餐咨客、点菜师、值台服务员、传菜员和收银员5个岗位,综合运用中餐服务、形体礼仪、市场营销、营养学、服务心理学和收银实务等6门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前面已有的基本知识技能训练和岗位知识技能训练基础上融会贯通,在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真实的岗位上工作应用,锻炼岗位工作技能和整体职业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单一传授式的

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相组合的教学,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精神,具体如下:(1)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如上岗。(2)每位学生都有两种身份:服务员、顾客。(3)分组开展训练,小组长就是领班,要在上岗前检查组员的仪容仪表、及召开上岗前短会,分工,并提出要求。(4)操作技能是本,服务意识是神。注重服务意识的训练。

(三)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专业课的教学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考试上,应按照行业的要求、标准,结合课堂考核、书面作业、实训报告、技能操作、小组活动、书面考试多方位评价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技能能力的考核,引入酒店的员工考核理念和做法,形成融合学生、学校、行业的多元评价体系。为此,须对酒店各专业学科制定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以《茶艺》学科为例:

1过程性评价

四、教学改革成效

上学期末针对学校近两年开展的实训周、群项目的教学改革及实施,在酒店121、122班开展了对实训周教学情况的调查,并结合教学成果,归纳如下:

1课堂学习氛围的改变:学生认为,实训周的课堂纪律比平常好,很充实,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角色的扮演、真实的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参与性。在4节连堂的调饮茶实训中,学生甚至忘记了下课时间。

2学生对实训周的看法:学生普遍认为,在实训周中,教学项目设计的有针对性,在实训周教学中最吸引学生的是实训项目安排,对提升综合技能水平有所帮助,希望加大实训周开设的科目,最好有3门课程。

3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感到满意,技能水平和综合技能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实训周学习、训练后,参加澳门的西餐侍应生、调酒员和房务员等MORS课程考证成绩显著,调酒员过关率100%,房务超过90%,西餐80%。

4社会认可度高:今年学生的顶岗实习形式喜人,澳门新葡京酒店等澳门、珠海高星级酒店纷纷来招聘我们的学生,看重的是学生综合技能能力。

五、亟待解决的问题

酒店专业教学课程改革初探

1师资队伍的提升:实训周、群项目的教学改革,需要具有熟悉酒店各专业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2学生无法亲临其境,无法接触服务的具体问题:学生在学校高仿真的实训室学习、训练,但只能是由学生互相扮演顾客,无法体验到真实的服务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训练。

3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实训员:群项目的训练,涉及面广,学生训练多,单靠一名专业教师很难对学生加以辅导,因此,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实训员很有必要。

总之,实训周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成效如何,关键是看培养的学生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的认可。培养符合酒店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跟上珠澳两地酒店业发展的步伐,是我们酒店职业教育工作者应长期努力的目标。

(备注:本文系2015年广东教育学会学术讨论会征文评比二等奖。)

参考文献:

[1]甘朝威以“群项目”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创建示范校建设的路径思考[J]珠海教育, 2013(3)

[2]曹艳芬基于酒店人才资源现状的酒店教育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4(3)

[3]邓彩娇专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标准[J]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

酒店专业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课程学习,合作酒店,问题,对策

“企业课程学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学习期间至关重要的实践学习环节, 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也是学生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有益探索。近些年,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企业课程学习”大部分都采取校企合作模式, 即把学生送到相关的酒店去学习一段时间,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就业做好准备。因此加强对合作酒店的管理, 成为“企业课程学习”的关键。

1“企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合作酒店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酒店缺乏针对性的管理

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进入五星级酒店, 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的同事相处, 人际关系不像校园内同学之间那样单纯。95%的同学未满20岁, 价值观念比较模糊, 对星级酒店充满了美好憧憬, 对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挫折缺乏思想准备, 一旦在学习中遭受挫折, 若酒店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关注大家情绪的波动, 会导致同学们难以适应酒店的学习生活, 丧失对酒店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1.2 学习计划不明确, 岗位安排不合理

经了解大部分酒店缺乏系统性的企业课程学习计划, 没有把这种实践性的学习作为一种制度, 也没有兑现轮岗计划, 有些酒店从成本和管理角度出发, 哪些部门缺人, 就把学生分到哪里进行学习, 很少会给学生提供轮岗机会, 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到酒店整体的运营状况。

1.3 培训机会较少

学习初期, 所有酒店均会对同学们进行一次5到7天的入职培训。进入岗位后一方面企业课程学习时间相对较短, 导致酒店不愿意投入过多成本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偶尔有, 也只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同学们在校期间学过基本的对客服务技能, 有一定的上手能力, 主管们无心过多培养。由于酒店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部门培训, 导致部分同学在工作过程中表现业务不熟练, 偶尔犯错误, 客人投诉屡见不鲜。

1.4 学习补贴过低, 劳动强度过大

在随机的交流中, 我们得知酒店给同学们的补贴普遍在1300左右, 相当于正式员工的一半, 而工作时间与正式员工一样, 碰到旺季, 加班现象频繁, 有时甚至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却不给加班费, 甚至部分酒店也不补加班小时, 碰到法定节假日只允许正式员工休假, 我们的学生仍需坚守岗位。这些都是引发同学们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未去酒店之前几乎未经历过如此高强度的工作, 一时感觉身心俱疲, 难以承受。同时劳动付出与所得报酬不成比例, 巨大落差引发了同学们的不公平感,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1.5 酒店督导和员工对同学们的影响

酒店门槛进入度较低, 对员工的学历和专业没有硬性要求, 所以酒店的大部分员工不是“正规军”, 学历层次也是多种多样。且部分领导, 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其文化程度也不高。这部分群体对同学们的影响非常大。经调查, 52%的学生反映酒店基层员工因为工资少、工作量大、社会地位较低等原因, 导致他们情绪不稳, 抱怨较多, 工作主动性不够。这些不良的现象无形中影响着同学的一举一动;酒店部分督导也表现出学历不高、管理方式粗暴、不够关心体贴下属等, 这些让我们这些自恃高学历的学生更不服气。

2 具体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学习管理, 提升学生的行业热情和信心

“顾客是上帝”是酒店的生存法则, 但要贯彻这一宗旨, 最终还是依靠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的一线员工。“先有满意的员工, 后才有满意的客人”, 这就需要酒店管理者树立“员工至上”的思想。企业课程学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第一次踏入酒店, 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 因此酒店应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在酒店的一切事宜, 切实的关心、爱护同学们,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酒店在对同学们的管理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对于同学们工作上出现的失误, 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切忌不可在公众场合批评指责、扣工资;对于同学们心理上的波动应给予耐心劝导, 而不是讽刺挖苦。此外, 酒店可以在同学们的生日当天为其送上祝福, 在其生病时给予关心问候, 在不忙的时候能组织大家一起开怀畅聊, 在学习结束时为其办一个小型欢送会等。这些举措都会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酒店的关怀, 与酒店建立起浓厚的感情, 从而提高同学们对酒店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提高其毕业留任的可能性, 成为酒店的储备人才。

2.2 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 安排合理的学习岗位

在企业课程开设之前, 学校应与酒店商讨并确定明确的学习计划, 计划中要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酒店工作的任务较为繁杂, 一线员工的工作量更重, 常常超负荷劳动。但同学们刚刚进入酒店, 对酒店工作还不是很熟悉, 酒店应安排同学们跟在老员工后学习两周, 再让大家独立上岗。否则, 如果一开始就让大家独立操作只会让同学们对酒店工作产生惧怕的心理。因此酒店相关部门在安排同学们的学习内容时,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同学们的总体特点和在酒店学习的阶段进行合理定制。只有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学生才能在酒店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才会渐渐适应酒店工作, 从而减少对工作的抱怨及不满, 提高同学们毕业后行业内就业的可能性。

除了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外, 还应丰富学习内容。学生长期在一个岗位上进行重复操作, 会产生厌倦感, 也不利于学生全方位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 酒店应在学习期间尽可能为同学们提供不同部门轮岗学习的机会, 便于同学们对酒店各个部门的操作流程和运营情况的了解, 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全面培养。

2.3 加强培训, 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

同学们虽然还不是正式员工, 但在酒店承担着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 酒店产品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步进行的特点, 这意味着员工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酒店产品的质量和声誉;从学生学习安排的角度来说, 企业课程学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需要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岗位的实践中, 但由于同学们经验尚浅, 需要酒店提供各种培训来提高专业技能。因此无论从酒店还是学生利益考虑, 酒店都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

首先, 在同学们刚进入酒店时, 应安排入职培训, 向同学们介绍酒店的发展历程、酒店文化、酒店经营理念, 增强大家对酒店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将自己看作酒店一份子, 尽快融入酒店环境。

其次, 待具体岗位分配之后还应根据不同的岗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 使同学们尽快熟悉并掌握岗位所需技能, 除了统一安排的培训外, 部门还可安排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带着同学们工作一段时间, 通过以老带新, 使同学们尽快进入角色, 适应部门工作节奏, 尽量避免工作中走弯路、效率低下的现象。

最后, 除了这些服务技能的培训外, 笔者认为服务意识的培训也要贯穿始终。酒店可以组织基层督导向同学们传授酒店基层管理理念和对客服务意识, 强调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酒店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 只有所有人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 增强了服务的意识, 才能提升服务的技能。

酒店所处环境复杂多变, 市场竞争不断升级, 而竞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加上顾客需求日新月异, 所以培训已不再是一种选择, 而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手段,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为员工晋升创造条件, 为职业理想打下基础。因此, 酒店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 对同学们进行全面的培训, 达到企业课程学习的真正目标。

2.4 制定合理的劳动强度和补贴制度

酒店基层员工工作任务本身就比较重, 旺季更是超负荷劳动, 但酒店相关部门管理者对学生工作量的安排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正式员工,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阶段,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

此外, 大部分酒店协助院校开展企业课程学习的首要目的是降低成本, 所以支付给学生过高补贴的可能性不大。从第三章的分析可知, 学生对酒店给予的补贴满意度极低, 补贴问题也是酒店和同学们矛盾激化的关键问题。虽说赚钱不是同学们来酒店学习的主要目的, 但是不能忽视金钱作为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要素, 不满足必然会引起不满。因此, 要想提升同学们对酒店的满意度, 酒店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同学们的补贴及其他福利制度, 适当提高实习补贴和奖金, 另外, 酒店还应支付学生加班费、酒水服务费, 过年过节的福利也应等同于正式员工, 还要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 酒店还可考虑给予适当奖励, 调动其他同学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大家为酒店做出更多的贡献。

2.5 关心基层正式员工, 提升督导管理水平

酒店属于服务性行业, 中国传统的观念导致普通大众对从事服务人员的粗暴无礼比比皆是, 酒店行业服务人员社会地位极低, 加上酒店基层薪资水平普遍偏低, 工作强度还大, 这些都导致酒店一线员工抱怨颇多, 工作过程中懒散不积极。同时酒店基层领导大多文化程度也不高, 他们不够关心体贴下属, 不懂得尊重下属, 随意辱骂使唤下属, 滥施处分以惩罚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些不良的现象无形中影响着同学的言行, 使其失去在酒店工作的信心。

“一流的管理者不用指挥, 下属都拼命干;二流的管理者自己指挥, 下属拼命干;三流的管理者自己带头干, 下属跟着干;四流的管理者自己拼命干, 下属不干;五流的管理者, 不知道怎么干”。所以说督导的管理能力, 决定了整个部门的绩效, 酒店应挑选专业技能过硬、善于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担任督导一职。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基层员工和各部门督导接触最多, 希望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向学生们传递笑容、阳光、敬业等正能量。

3 结束语

酒店是企业课程学习的主体, 也是开展企业课程学习的基地。酒店强化管理, 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减少与学生的矛盾, 弱化与高校的冲突, 对于企业课程学习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齐炜.基于高位就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 :145-149.

[2]徐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下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质量探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12.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8.

[4]秦炳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145-149.

[5]魏静.山东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改革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酒店专业 第8篇

当今社会, “服务”已然成为一个时髦、使用频率极高的词, 尤其在服务行业尤为明显。那么, 何为服务?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服务是满足别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动、过程及结果;或服务是由服务主客体的活动关系构成的、包含心理体验特征的、具有一定价值量的行为过程, 是可以销售或伴随其他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种利益和满足;Zeithaml&bitner (2000) 则认为, 服务是行动、过程和表现[1]。这些概念阐释了服务的内涵, 即服务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是通过服务主、客体相互接触来完成的。就服务意识, 我们暂且可以把它定义为:酒店员工以顾客为核心开展工作, 以满足顾客需求, 让顾客满意为标准, 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因此, 服务意识是一种时刻准备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是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良好的服务意识能自觉主动、发自内心地转化成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饭店企业为实现其对顾客的服务承诺, 必须依赖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的员工, 否则服务成为空谈。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一线服务员, 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势必是酒店发展的关键。然而, 从当前高校酒管专业毕业生现状来看, 这种意识的培养亟待提高。

2 酒店英语教学中学生服务意识培养和提高的策略

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多途径和多方面的。只有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熟练技能、良好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酒店人才, 才能适应当今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而服务到位意识 (语言到位) 和服务对象意识是酒店服务意识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

2.1 服务到位意识之“语言到位服务意识”的培养

2.1.1 语言到位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服务到位意识是对酒店服务员角色的最基本要求。酒店作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 其员工须达到彬彬有礼, 以礼待人。而语言正是承载礼貌、礼节的一种工具, 它是人类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促进彼此了解的重要手段, 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载体;准确清楚、生动通俗的语言服务能使顾客感到亲切, 并留下永久难忘的深刻印象。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星级酒店外宾入住率不断增高, 服务人员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酒店行业的服务质量, 只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水准才能达到较好的服务效果, 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 酒店工作的含金量就体现在语言上, 故英语语言表达到位在星级酒店服务意识中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畅、不能及时正确回答顾客疑问的员工会使客人对此次服务感到失望, 而且更会对服务组织失去信心, 进而降低顾客的对酒店的忠诚度, 最终影响企业利益。

2.1.2“语言到位服务意识”培养的策略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包括酒店英语专业用语、日常服务用语和客源国文化认知。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如何培养和提升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服务意识。首先, 着重提高学生酒店英语专业语言技能;在服务六大要素内容里, 专业知识占据着首要地位。英语语言的熟练运用是星级酒店员工接待外宾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如西餐服务员须熟练掌握预订、点餐、上菜、菜品介绍、投诉应对等英语术语;前厅服务员则应灵活运用英语满足国际友人预订、登记入住、结账离店等服务需求;一线服务员能运用酒店专业英语与外国客人进行简单交流和对话是酒店员工语言服务基本要求之一;其次, 注重培养学生涉外活动中使用的日常服务用语, 尤其注重礼貌用语的掌握。作为服务行业, 酒店工作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其他行业尤其重要。其中有委婉语、问候语, 征求语, 致歉语, 致谢语, 尊称语, 道别语等;委婉语:I am afraid that…, I was wondering if…, Would you like…, May I…等;问候语:How are you?Do you enjoy your stay with us…;征求语:May I…, Would you like me…等;致歉语:I am awfully sorry.I do apologize for the inconvenience…;以及表达感谢、尊称和道别的Thank you, sir, Madam, Ma’am, Miss, See you, Have a safe trip home…诸如此类词句, 这些表达对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酒店英语教学中, 教育工作者应激励学生多说多用, 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再次,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客源国文化;在酒店服务过程中, 员工的交往礼节也势必影响着服务质量。针对欧美国家客人, 要求学生严格遵循酒店服务人员的“七不问”:不问年龄、不问婚姻、不问收入、不问地址、不问经历、不问信仰、不问身体;给学生传授中西餐文化差异、正确的国籍表达、客源国风俗禁忌、小费概念、西餐用餐习惯、与外宾交谈忌讳等。如:对欧美老年人称呼忌用“old people”, “senior citizen”更能体现对他们的尊重;英国人的称谓并不局限于“English”, “Scottish”、“Northern Irish”、“Welsh”也属于“British”;在中国虽然没有给付或收取小费的习惯, 但是随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 很多西方顾客把给小费的做法带到了中国, 那么涉外服务员应该得体接受小费, 体现对对方的尊重。

2.2 服务对象意识———“具有顾客导向服务意识”的培养

服务对象从狭义上来讲, 指入住酒店的顾客。在培养学生语言到位服务意识的同时, 服务对象意识培养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其顾客导向服务意识的培养。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顾客是酒店企业真正老板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顾客是酒店的衣食父母, 是上帝, 服务员理应通过自己的服务使其获得满足, 为期创造快乐;其次, 顾客是酒店的消费者, 是服务产品的购买者, 酒店应该提供舒适的、完美的、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再次, 顾客有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 服务员必须充分理解客人的想法和心态, 避免与顾客理论, 更不应该针锋相对, 得理不饶人, 而是给予他们理解, 用宽容和更优质的服务感化他们。那么, 基于服务对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借助模拟操作室, 或情境教学, 或两者兼而有之来进行培养和强化。通过各种案例和情景对话, 进行详细的剖析和实践, 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心理需求和感知,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服务对象意识的重要性。如在投诉处理、点餐推荐、客房清扫、登记入住、结账离店等情景对话训练过程中, 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为以后给客人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奠定基础。

服务意识是服务行业的灵魂, 也是体现从事该行业人员素质的关键标志。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发和培养, 包括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的业务技能、有修养的社交礼仪等等。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只有在学习期间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服务意识, 才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过硬的服务质量是酒店企业发展的根本。针对酒店英语课堂教学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途径, 文章从酒店服务之语言到位服务意识和酒店服务对象意识两个方面尝试探讨。

关键词:探讨,酒店英语,服务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 玛丽.乔.比特纳著 (2000) .服务营销[M].张金成, 白长虹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范秀成.服务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郑向敏.旅游服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4]李洋.餐饮服务与管理[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1.

中职旅游酒店专业教改策略 第9篇

1. 国内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无法同步接轨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 大多数职校旅游酒店专业的教学仍在沿用旧教材, 知识点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 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脱轨。教材的更新明显滞后, 远远跟不上国内旅游业迅猛的发展脚步。旅游酒店专业教材的编写, 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 都缺乏研究性创新的内容, 在前人构建的基础上原地踏步, 没有结合社会行业的发展, 对老旧的知识进行筛选, 并融入崭新的时代前端的实践内容, 而是不断重复地陈述;教材惯性的理论重于实践, 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实践能力薄弱, 只懂纸上谈兵, 偏离了行业对专业性的需求, 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要求。

1.2 课程设计体系不健全, 缺乏趣味性。

旅游是一个变化速度很快的行业, 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 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 绝不可停留在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上。教学内容陈词滥调, 趣味性不强, 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和单一, 加上缺乏实践实习实训的场所和锻炼, 使得学生单纯地依赖理论知识, 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 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选课没有标准的依据, 缺乏老师专业性的指导, 完全凭着自己的想当然去选择, 随意性极强, 课程选择体系有待改善和进步。

1.3 旅游学校泛滥, 实际教学能力不强。

随着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 高等旅游学校似雨后春笋般遍地出现, 但是许多职校的旅游酒店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片面追求理论性、缺乏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 知识结构不合理, 学习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 缺乏办学特色, 文化课的设置不灵活, 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等等, 使得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性人才教育教学工作难以良好开展。

2. 旅游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向旅游行业各界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有管理能力的人才作为旅游酒店专业的中坚力量, 落实教师队伍的基本建设。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校方还可以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 每年选派几名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去旅行社和其相关的酒店挂职实习锻炼, 一来方便随时随地了解行业的变化情况, 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通过有效的信息回馈来开展实践教学, 管理学生实习;二来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的输送和专业的支持。学校还应鼓励有能力的教师, 在不影响工作的基础上, 到企业去加强教师团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深化培养, 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

2.2 优化教学课程的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强化专业基础课教学, 可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巩打下深厚的基础。课堂上应该精简专业课和服务技能课的讲课内容, 多安排实践课和模拟课堂来巩固基础理论和实现教学目的, 科学协调专业课、技能课及实践课的关系。如下榻酒店、旅游礼仪、餐厅点餐等教学项目, 应该利用“五一”或者“十一”的假期, 把学生带到实地去参加短期的实习。二是合理调整选修课程, 提高知识拓展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分配。旅游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广度要求越来越高, 只依靠书本上的知识和纯理论性的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 增广见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做好该行业的工作。

2.3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 要把传统的重视知识性与系统性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实用性与技能性的新型教学模式。社会实践表明, 传统的教学方法, 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旅游酒店专业的教学应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 可以把学生带到现场去, 或者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教学,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要设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再围绕此目标设计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中职类学校应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初级人才为目标。

2.4 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类学校与本科类学校的学生最大的区别是, 中职类学校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因此, 中职学校的旅游酒店专业要更加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而非理论知识。关于建设实训基地, 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校内的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实训室来模拟酒店、餐厅、前台等。 (2) 校外实训基地。旅游学校可以通过与各酒店、旅行社、餐厅和旅游景点等的合作, 安排学生到指定的企业单位顶岗实习来获取经验,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因为旅游业在南方不太受季节的影响, 可谓是四季常青, 并且它们的行业运营比较规范, 有利于学生的实习与就业, 所以在确定校外的实训基地时, 学校应把这一点纳入考虑范畴。

3. 结语

旅游业是一个发展迅猛的朝阳行业, 潜力非常大, 与之相关的酒店业发展空间也较大。随着它们的发展和进步, 职校旅游酒店专业要提高对行业高等人才的教学水平, 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 深化专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教学的创新意识, 强化实践教学, 优化教学设计,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努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有效的教学帮助, 也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鸿安.关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9) .

[2]陈肖静.关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 2000, (4) .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第10篇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对该专业教育的期望, 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追求, 预示着教育行为的方向及其结果, 规定着教学活动的目标。因此, 找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 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仍比较模糊, 没有一个明确定位, 缺乏前瞻性和完整性。由于过去若干年的办学惯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么成为中专酒店专业的“发面馒头”, 要么是普通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压缩饼干”。这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游离不定, 也使人们对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认识不清, 更谈不上与市场需求很好地衔接。那么, 如何定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呢?我们知道, 高职教育作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使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正是以现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 通过对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认真调研, 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 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进行科学定位。二十一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旅游市场的持续兴旺, 对酒店市场的促进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无疑中国的酒店行业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 中国经济型酒店与高星级酒店数量激增, 这些酒店除了对一线服务人员有所需求外, 同时对中基层应用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递增。针对这一人才需求状况, 同时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方向, 我们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酒店的一线业务部门, 培养熟悉酒店各项主要业务,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全面专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良好服务意识、较高服务与管理能力的能胜任现代酒店接待服务工作的高素质的中基层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毕业生主要面向三星级以上或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 从事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吧、人力资源、销售、公关等职业岗位服务与管理工作, 胜任酒店基层或中层管理职务。简言之,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就是培养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现代酒店管理的中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对此, 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酒店企业管理岗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而不是一般的酒店服务员。进一步来说, 我们的学生一开始是要去端盘子, 但是我们目标不是培养服务生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端1-2年的盘子, 要快速地走上各中基层管理岗位, 用3-5年的时间做到主管、部门经理, 逐步成为各中基层岗位管理骨干。

第二,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酒店业一线岗位管理应用型人才, 而不是理论型或研究型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 做到“穿上工装能操作, 穿上西服能管理”。只有这样, 所培养的学生才能与注重操作型的中职学生及偏重理论型的本科学生区别开来, 也有别于一般的社会职业培训, 从而发挥出其自身应有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优势。

二、“岗位导向、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是实现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 也是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中也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岗位导向、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构建的宗旨正在于此。这是一种以培养能力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岗位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行动体系, 是对高职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的学科体系的反拨。

开发“岗位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要对工作过程有全面地了解和分析, 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 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 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完整学习工作过程的机会。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 首先要做好酒店企业实地调查, 并邀请熟悉各专业岗位的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进行专业岗位 (群) 工作分析, 明确酒店企业岗位特别是中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及相应的工作标准与岗位职责, 这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 从酒店各岗位领域找出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 从这些工作任务中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 并依据企业工作流程与要求设置课程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全部以“任务单”的形式组织教学。

本专业学习领域设计是以专业所对应的酒店工作领域为基础, 以学生就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学习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安排学习内容;以职业标准、工作规范为依据确定考核要求;以工作环境为参照, 设计教学环境。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导向、任务驱动”课程体系的高职教学模式, 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与工作领域紧密联系, 它使每一教学环节无不与酒店职业行为环环相扣 (见图) 。

三、“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目前在我国片面重视高学历的大环境下, 许多学校认为要想提高学校的办学档次, 就必须引进高学历的师资, 而忽略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高实践性的特点, 因而导致宁愿引进其他专业的硕士, 也不引进相关专业的学士;宁愿引进刚毕业的硕士, 也不引进有一定酒店实践经验的在职学士等。相对旅游管理而言, 酒店管理方向的师资一直是最弱的, 一方面从事教学的教师尽管有着较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 但普遍缺乏酒店的实际工作经验。因为酒店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务性, 不是仅凭阅读几本专业书籍或者到酒店进行短暂的锻炼就能把握的, 因而在教学中难免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存在学历普遍较低的问题, 难以步入大学的课堂。

为解决这一难题, 高职院校必须着力打造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突出引进、培养、聘请三条途径:一是柔性引进在酒店界颇有影响、实践经验丰富的业界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 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提升学校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二是通过到企业轮岗工作、挂职实践的方法, 培养整个教师团队。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 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同时鼓励教师寒暑假到合作酒店进行实践锻炼, 力求使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师100%拥有企业实践的经历;三是聘请一批酒店行业一线管理人员或部门经理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一方面通过他们生动活泼、密切结合酒店实践的案例教学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实践氛围, 另一方面是加强他们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 使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一支既能从事学做合一的教学, 又能从事技能实训指导;既拥有教师资格证书, 又拥有行业技术职务证书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在学生培养、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安排与管理、学生就业等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学生的成长与专业的建设。

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酒店管理专业要在研究分析岗位技能的基础上, 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 建设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 满足学生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的需要, 保证实践教学地顺利进行。

校内实训室是实施“岗位导向、任务驱动”课程体系的重要平台, 更是能为学生营造浓厚职业氛围, 大大增强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 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 不能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而要针对酒店行业的发展, 建设真正能够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内仿真实训室, 实现教学环境现场化和教学过程职业化。学生一旦进入实训室, 就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里通过完成一个个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学习任务, 模拟训练酒店服务与管理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 从而加深学生对酒店企业的认识和理解, 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 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在的工作岗位等感到陌生, 从而大大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其次,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室除了面向本校学生开展教学、实训以外, 还可着眼于社会, 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培训等经营活动, 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化功能。这种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新突破。

高职办学要办出特色, 离不开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紧紧依托行业, 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 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 也是高职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校外实训基地则是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的场所, 与在校内实训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亲身体验、处理、解决在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从而提高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的职业才能只有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课堂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并使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落到实处。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校外实习酒店作为合作伙伴。合作双方应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 要善于与实习酒店建立平等合作、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关系, 做到学校、实习酒店、实习生的利益和需求平衡。这一点尤其重要, 是实习基地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保证。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实习应尽可能安排在旅游酒店企业经营旺季, 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和收获。在假期应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以满足合作企业的需要, 教务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 并灵活安排后一阶段的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毕业顶岗实习可提前到每年的十二月初前后, 因为春节前后是酒店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第三, 要切实加强专业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学校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实习基地督促、教育、管理学生, 以使他们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只有配备那些真正了解行业、具备从业经验、熟悉操作规程、掌握服务技能的教师, 才能保证实习实训指导质量。同时, 聘请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 以有利于实习的安排、管理、沟通和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8 (3) .

[2]石通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重构[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7) .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养成教育 第11篇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关于养成教育,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加以研究,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姬晨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持续的有序管理和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将学校的校风校纪内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职业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二、酒店专业学生养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着形成的原因,我们只有认真了解、分析它的原因,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纠正它。针对以上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市场行为盲目性与自发性,部分市场主体的本位性与唯利性等。这些功能缺陷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就会导致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影响到思想领域则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削弱了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效果,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滑坡”的现象。

(二)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对养成教育造成冲击。

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极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名牌大学,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为了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考入大学,家庭、学校为他们建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理想条件,一切与社会相接触的矛盾冲突都由父母、老师替他们解决了,他们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校“尖子”,在这种全方位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依赖性强,忍耐力、适应性差,缺乏独立处理矛盾的能力,不具有改革时代对大学生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仍然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还不够强,自我控制能力弱,言行常常出现反复,一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及缺乏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养成教育的效果往往不明显。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及时无缝接轨的有力保障。

(一)酒店业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酒店竞争进人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估计,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约50万。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和素养、运动员的体魄、明星的仪表和气质、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养成教育: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工作、学习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瑞士的旅游学家若泽·塞伊杜博士认为,“接待是旅游的本质”。塞伊杜所说的“接待”并非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打破隔绝的同义词,是服务、礼节和微笑的同义词,是人与人间神圣义务的同义词。酒店业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个行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2.礼仪礼貌: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

3.服务意识: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现代商业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服务,谁给他人的服务多一点好一点,谁就能够走在前面。”

4.创新精神: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5.团队精神: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6.优秀品性:斯塔特勒说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级饭店)总经理Kurtwehinger表示:从事酒店业的人才应该是谦逊的,而不是自大、骄傲的。

四、酒店专业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科学家,更要有伟大的教师。教师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者又是践行者,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是把人文教育融入英文教学的关键。作为英语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即便在专业知识层面上造诣再深,也难以形成鲜明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做教师者要先为人师后为经师。人文素质的培养靠相关知识的积累,靠身心与环境的互动。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是养成教育的主导环节。教师被世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很强的作用。邓小平曾经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者的职责。了解学生的年龄、爱好特长、需求、信念、情绪变化、家庭状况、价值标准等;其次,要加强引导。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合理规划双休日,使大学生生活的每个时间段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辰美景;引导他们参加和组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且采取有效途径,摒弃学生消极个性和行为,以利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言传身教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播思想道德等,如果教育者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脱节,必然会动摇受教育者的信念,对教师的言教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厌恶感。大学生还未真正涉足社会,教师的影响力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所以,高校校园仍是学校无小事,教师的道德行为、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学生有所引导,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起到熏陶作用。

(二)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酒店专业 第12篇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与特征

工学结合是一种融合了“学习与工作”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模式, 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 学生的培养过程充分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的校外工作”。学生在校内是受教育者, 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 在校外则从市场需求出发, 扮演“职业人”进行专业实践。

工学结合具有以下特征:主要适用于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 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实施与管理;生产工作是教学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并占有合理的比例, 也是学生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生产工作活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初次就业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等, 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与办学水平。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 采取了逐步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

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是指由用人单位先提出人才需求, 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签订协议, 学生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和实习, 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进行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目前, 我院已经与洲际酒店集团开展订单培养。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作为国际品牌的酒店管理集团, 有着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 2010年, 校企首次开展订单培养, 以其旗下多家对接企业为依托, 以“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设计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年来, 洲际英才班共输送人才338人。有120名“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学生一毕业就将直接进入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5星级酒店工作。这种“订单式培养”计划, 是国家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最好案例, 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 学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并且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2、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 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独当一面,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

几年来,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调整教学计划, 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的校企合作, 形成了“1.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先后与喜达屋、万豪酒店集团旗下的哈尔滨万达假日酒店、沈阳皇冠假日酒店、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北京JW万豪酒店等高星级酒店携手合作, 共同对人才培养进行探讨。目前, 我酒店管理专业以每年的3月1日和12月30日为时间点, 分期分批派遣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之中, 学院派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电话跟踪、网络、回访等方式协助酒店对学生进行培养和管理。

三、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

1、校企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行业, 成立由酒店行业企业专家、企业高管、学院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通过企业调研、召开研讨会等活动, 完善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强调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职业精神、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 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用任务驱动教学, 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采取双元授课、双元指导、双元监控、双元评估、双元地点、双元身份的共育模式, 达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融合, 直接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与洲际等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行业组织和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专业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每学期安排一定的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兼职, 强化校内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拓展国际视野,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建设“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同时, 为了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学院以洲际旗下七家对接酒店为平台, 聘请了6名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学术科研水平的行业高级主管和经理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承担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还专门建立兼职教师库, 对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 兼职教师担任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占到实践教学总学时的60%, 兼职教师授课占专业授课50%, 专兼职教师达到1:1的科学比例。

3、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 补充教学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 吸收社会力量共建实训基地, 并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对外经营和学生顶岗实训的运作模式。使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世纪金旅游商务酒店”、高仿真星光酒店,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 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同时, 接受学院培训中心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在岗指导和酒店任职资格考试培训, 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在实训室完成各课程各个环节的实训工作, 在实训基地完成学生所学与所用的对接。保障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和质量。

4、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突出职业技能”的核心课程教材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对课程加以整合, 与企业合作, 建设了《前厅运转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饭店营销实务》4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

在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 对4门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和服务技能鉴定对技能的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和到企业顶岗实习, 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把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实操能力、通过技能鉴定和顺利获得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有机结合在一起。

5、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

通过实施“工学结合, 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了教学团队的育人能力, 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较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013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就业率达到98%, 学生就业对口率由原来的72%提高到80%;就业现状满意度由原来的66%提高到90%;毕业生半年的离职率由原来的32%降低到10%;对母校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98%。

6、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规章制度体系

建章立制, 形成了校企合作协调机制。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还与合作企业制定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教学管理制度》、《北戴河服务局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实训实施方案》、《实习实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生实习实训安全协议》、《订单班教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对如何开展工学结合培养专业人才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从工学结合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 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取得的效果进行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范智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4) :41-43.

[2]何玉宏孙云志.工学结合:研究现状与发展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59-61.

酒店专业范文

酒店专业范文(精选12篇)酒店专业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融合趋势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加速在全球扩大和推广其旗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