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影响因素范文
健身影响因素范文(精选12篇)
健身影响因素 第1篇
一健身项目选择研究背景
目前, 对大众健身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本身上, 而对选择的原因研究则少有报道, 本文通过对影响项目选择的因素加以整合、归纳,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针对大众健身项目选择的相关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锻炼动机和场所等资料进行文献综述, 为大众清晰正确选择健身项目提供参考。
二健身项目选择研究对象与方法
健身项目数不胜数, 常见的有太极拳、扇子舞、秧歌舞、集体舞、交际舞、剑舞、空竹等, 这些项目都是以健身、健心为主要目的的。不同的人群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1. 不同年龄与项目选择
老年人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常选低负重、低对抗性、舒缓且安静的运动, 男性老年人对慢跑的喜欢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但在气功健身操和舞蹈方面, 女性老年人喜爱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在参与的活动项目方面, 老年人除常选跑步和各种体操外, 常参加交际舞体育舞蹈、气功太极拳、民间舞蹈、地掷球门球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对于中年女性来说, 她们常常会选择一些活泼、富于情趣、符合自己爱好的集体活动, 如集体舞、交谊舞、中老年迪斯科等。中年男性在40岁以后选择健身运动是因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型, 预防一些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健身跑现在已成为大众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而30岁以下的更偏爱羽毛球健身操, 31~40岁多喜欢散步和羽毛球;41~55岁则从事散步和打太极拳的人数较多。
2. 不同性别与项目选择
男性在选择健身项目时通常会考虑它们的实用性, 因此现在的男性健身项目着重于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篮排球、登山等。现代的女性在追求保健的同时也追求时尚, 健身房中的集体课几乎节节都是爆满, 如拉丁操、普拉提、有氧操等。
3. 不同职业与项目选择
在现代社会, 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由过去单纯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向脑力劳动的方式过渡, 脑力劳动的紧张程度在增加。在各种职业中, 散步、跑步、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棋类活动和球类活动都占据了健身者选择的前列。除上述项目外, 工人对健身器材、交际舞选择较为偏重;农民选择交际舞、气功的较多;管理人员对旅游、网球较为感兴趣;教科文人员对交际舞、旅游等项目更偏重一些;而服务人员除上述项目选择外, 交际舞就是他们的首选。
4. 不同经济收入与项目选择
女性体育活动发展不平衡, 消费水平差异大。在收入较低的职业女性中, 17%的女性体育活动场所仅局限于家里和公园, 仅5%的女性会去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在收入较高的职业女性中, 46%的女性喜欢去较高档次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 收入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女性的体育活动。
5. 不同锻炼动机与项目选择
老年人注重自身健康和快乐, 选择交际舞、体育舞蹈、气功、太极拳、民间舞蹈、地掷球、门球等项目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和同伴一起快乐交流。41~55岁以促进身体健康和调节精神为动机;30岁以下以保持良好体型和娱乐身心为动机;31~40岁的活动动机在前两者之间并且动机比较广泛且稳定。散步、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形体、交际舞及体育舞蹈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还完善了自我。年轻的人群以散步、跑步、羽毛球、瑜伽、形体、登山等时尚方式来减肥、增重、调节心理。
6. 健身场所与项目选择
我国老年人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为公园, 并且锻炼的场所具有多样性。老年人所参与的体育活动主要为交际舞、体育舞蹈、气功、太极拳、民间舞蹈、地掷球、门球等, 这些项目在公园或是一块空地都可以简单地进行。中年人的健身项目的场地要求也比较简单, 健身跑、羽毛球、健身操、散步、太极拳对场地的要求都不需要太严格。公共体育场所、单位体育设施和自家庭院是青年人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场所。年轻人的体育活动项目种类繁多, 在场地要求方面自然也较为具体, 如登山、瑜伽、篮排球、冰雪活动、乒乓球、网球、游泳等项目就比较特殊。
三研究结果
第一, 老年人 (55岁以上) 多选择运动量较小、速度较为缓慢为特点的项目进行健身;中年人 (35~55岁) 则会选择中运动量并可较好地调节情绪的健身项目;青年人 (35岁以下) 会选择有一定运动量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进行健身娱乐。
第二, 越来越多到了中年开始“发福”的男性和绝大多数女性选择减肥健身, 较大一些运动量的健身项目被关注。
第三, 对于农民工人来说, 简单易接受的健身项目比较适合;而管理人员和教科文人员对棋类活动的兴趣明显高于农民和工人。
第四, 农民的收入较低, 在选择健身项目时要求相对较低。像散步、跑步这些投资很少的实惠项目被选择的几率很高。
第五, 场地的要求控制了项目的选择, 青年人多数选择室内场馆进行健身。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倡导全民建设的今天, 我们大多数人都十分重视健康,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投入到健身的行列中来。但是, 首先必须选择好符合自身年龄、职业、经济、要求的健身项目, 不可盲目地追求时尚或要求过高, 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反而会损害自己的身体。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健身项目不但可以使健身者更健康、更自信、精力更充沛, 还可以在这个时代潮流中亮出自己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张勇.我国老年人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 2003 (5) :77~82
健身锻炼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第2篇
摘要:健身锻炼不同于竞技运动,其强度与时间不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就健身锻炼如何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及对机体细胞免疫血液免疫及细胞因子补体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健身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生理机制。
健身锻炼是旨在增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所进行的有目活动。俊身性耐力练习、舞、太极拳、气功、健身操等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影响程度取决于锻炼者的运动习惯、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及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诸因素。
1 适度运动可增强机体的抗病防病能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于健康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延长寿命。一个为期三个月的适度运动计划,使一组年龄为65―100岁的老人的免疫应答的实验室测定值上升,他们由于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天数比同龄对照组明显减少。陈佩杰对坚持锻炼10年以上的老人进行研究发现,其血浆白细胞介素的活性比对照组普通老人明显增强。实验还证明,适当的锻炼能显著增强抗体反应,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减慢实验动物的肿瘤生长。有资料表明,运动可以防止25%―100%实验性肿瘤的生长。Baracos等将Morris7777肝脏肿瘤细胞注入雌雄各半的鼠体内,通过6周的游泳实验,发现15%―32%的肿瘤细胞生长被抑制。接种存活肿瘤的小鼠继续游泳三周,游泳的时间由白天的5分钟增加到15分钟,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者占25%―46%,有趣的是运动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的丧失和肌肉蛋白消耗均相似。Cood和Pornaudes报告,在大鼠训练1―8周之后再接种肿瘤细胞,则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体育运动能够防癌的原因是:运动可以增加酶的活性,能破坏产生癌的诱发因素,健身活动能改善免疫功能,增加全身免疫功能和T细胞及B细胞功能的`数目,增加杀伤细胞的数目和能力。业已证明运动能预防或减少细胞癌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体育运动增加胃肠道的活动性,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前列腺的分泌,减少结肠内氮、氨、胆汗酸和羧酸等致癌物质。
2 健身活动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长年坚持舞蹈锻炼者安静时表现出细胞免疫“节省化”现象,即羊红细胞玫瑰花结百分率较低,而淋巴细胞转化率正常。舞蹈等练习可引起即时性体液免疫变化,即酵母多糖一补体玫瑰花结百分率升高。河野对有每周坚持5日以上,每日2小时运动习惯的人进行了免疫机能测定,并以无运动习惯的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具有运动习惯的实验组的淋巴细胞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运动习惯的人单核细胞对酵母多糖的吞噬机能大大高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因此,运动习惯对细胞 免疫有较大影响,而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则较小。Soppi等以无运动习惯的健康人为对象,连续6周进行运动负荷后,与运动开始时相比,其淋巴细胞反应性显著提高。Watson等对连续运动负荷15周的健康人进行免疫学测定的结果也表明其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和NK细胞活性均增加,提示长期系统地进行健身锻炼可以使人体细胞免疫机能明显增强。
有研究者对多年练习太极掌气功的老年人运动前后外周血NK细跑活性和NK细胞数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NK细跑活性和NK细胞数量均呈显著性升高,运动后2小时两项指标都有相应程度的恢复。NK活性虽高于安静值但无显著性变化。
健身影响因素 第3篇
摘 要:以转型期中国社会所呈现的动态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为视角,选取北京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健身需求的大样本调查研究,考察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多样化态势及多维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身需求平均分居前2位,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阶层对体育需求的程度次之,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需求的程度最低。2)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评价等级、收入水平、体育健身价值评价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且在各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与体育健身需求成正相关,而自身体质健康自评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成负相关。
关键词:社会分层;健身需求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019-03
A Study of the Fitness Requir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LUO Xu
(Dept. of P.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From a perspective of dynamic divers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the paper takes Beijing as a typical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e trend of mass fitness require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by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of fitness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average grades of fitness requirement of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rank in Top 2, while owner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rank secondly to them, and peasants and non-employees and half non-employees last. 2) quality evaluation stages of fitness service, incomes, and fitness value evaluation have positive relations in some extent and remarkable differences exists in different st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 has positive relation to fitness requirement while self-evaluation of physical health has negative relation to fitness requirement.
Key words: social differentiation;fitness requirement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s
北京市在全民健身服务需求研究中所能体现出的代表性、典型性和深刻性,考虑到研究的时间、资金等方面因素,以转型期中国社会所呈现的动态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为视角,选取北京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试图对我国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多样化态势进行典型层面剖析,探究体育健身需求趋势的阶层化差异及多维影响因素,主旨在于提高全民健身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在我国群众体育领域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保障全体国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可咨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样本量的确定 以北京市16~70周岁市民为调查总体,按照北京市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以职业分类为参考,以社会阶层比例为抽样分类依据,采用PPS抽样,样本组成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数据库、INTERNET检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整理有关全民健身服务研究资料。文献来源主要有体育各类学术核心期刊、其他学科学术期刊(社会学、哲学等)、有关学术专著;对社会体育或群众体育的相关条例、规章、会议纪要,以及尚未发表的各类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就地翻阅。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搜集、整理有关体育健身服务的理论、方法、问卷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一组考察被调查对象体育健身需求的问题,分别采用小样本再测法与克朗巴哈系数法,客观检验法与主观评定法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确定此问卷符合本研究的需要。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对其所涉及的
所有问题进行评价,即从“非常重要(赋值为5)、比较重要(赋值为4)、一般(赋值为3)、不太重要(赋值为2)、非常不重要(赋值为1)”5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将被调查者7个问题回答的总分相加,并计算平均分。根据数据描述性统计初步结果,从高需求至低需求分为3个等级,以平均得分划分,分别为:高:≥3.15分(赋值为3);中:2.16-3.16分(赋值为2);差:≤2.15分(赋值为1)。在考察影响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健身需求因素的研究,将体育健身需求程度设为因变量,为三元变量,分别对应3个等级。自变量为: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体育健身价值认同度、体质健康自评满意度、体育健身满意度(体育健身满意度以对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平均分为基础,分为三级:分别为“高:≥3.6分(赋值为3);中:2.8~36(赋值为2);差:≤2.8(赋值为1)”。问卷调查均采用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自填式问卷方式。实际发放问卷5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 049份,有效回收率91.8%。
1.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处理,各自变量赋值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健身需求的特征与差异 为考察挖掘不同社会阶层健身需求的特征与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推断。
不同社会阶层健身需求描述性统计表明,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身需求平均分居前2位,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评分最低,不同阶层差异明显(表3)。可能的原因是体育健身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精神产品,对其的需求与生活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有较高收入或较高社会地位的阶层的需求要高于低收入或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下层的阶层。但经理人员阶层内部同质性差,标准差大,可见该阶层在此问题上有较大分歧。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4),不同社会阶层对体育需求程度存在差异(F值=126.339,p<0.01)。
方差两两均值比较(采用Student Newman Keula法,简称S-N-K法)结果显示,经理人员对体育需求的程度最高,且与其他阶层存在差异(p<0.05)。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阶层对体育需求的程度次之,并与其他阶层均存在差异(p<005)。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办事人员阶层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他阶层有差异。个体工商户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间不存在差异,但与其他阶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业劳动者对体育需求的评分最低,且与其他阶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5)。
2.2 476个体工商户7492.2 918办事人员8352.7 127产业工人1 1062.7 263商业服务业员工1 0032.7 462国家与社会管理者1832.7 853私营企业主1052.9 375专业技术人员6153.2 209经理人员1813.3 591P值1.0 0000.4 8900.6 6701.0 0001.0 0001.0 0002.2 体育健身需求的影响因素 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体育健身价值认同度、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体质健康自评满意度做为自变量,分析影响体育健身需求的因素采用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Ordinal Logistic)统计方法分析。样本基本统计量表明,多数需求集中在中间等级(51.7%),高需求度比例为21.9%,低需求度比例为26.4%(表6,表7)。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7),男性比女性对体育健身的需求高,差异显著(p<0.05,OR值为1.3198)。年龄上体现出分化态势,20~39岁年龄段的体育需求最高,且与60岁以上年龄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0岁以下年龄段的需求低,与60岁以上年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0~59岁年龄组的体育健身需求高于60岁年龄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评价等级越高的人群,体育健身需求越高,且在各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同向性。体质健康自评满意的人群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低于体质健康自评不满意的人群(p<0.05),对自身体质健康自评不满意者的健身愿望较强。对体育健身价值给予较高评价者表现出的体育健身需求高,各等级间存在差异(p<0.05)。从收入水平看,表现出收入越高,体育健身需求越高的相关性。月总收入1300元以下的人群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不同收入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文化程度也与体育健身需求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体育健身需求越高(p<0.05)。
3 结 论
1) 处于工业化、市场化双重转轨和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全民健身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阶层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各阶层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满意度不高,对健身环境、健身设施的需求较高。2) 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评价等级、收入水平、体育健身价值评价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且在各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 文化程度与体育健身需求成正相关,而自身体质健康自评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成负相关。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
[2] 刘鹏.抓住历史机遇 努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2006年全国体育局局长会讲话.
[3] 栗锋,庞元宁,张东黎.我国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动态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39-1041.
[4] 王凯珍.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09-1013.
[5] 郑杭生,李路路,等.当代社会城市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芦平生,熊振强,陈仁伟.我国西部地区居民体育活动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4):8-10.
[7] 陈筱东,叶佩素,江志鸿.浙江农村全民健身活动主要因素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2,22(6):69-72.
[8] 杨文轩,胡小明,谭华,等.全民健身的社会监控体系研究[J].体育学刊,2001,8(2):1-4.
[9] 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全民健身服务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群众体育的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3-8.
[10] 徐焕新,董新光.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4):1-5.
[11] 李仲明,许惠玲,黄晓春,等.小康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2):23-31.
[12] 李军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专刊),2002:78-80.
[13] 孙淑惠,王广虎,舒为平,等.社会各阶层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5):1-5.
[14] 周小东.福建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3):43-45.
大学生健身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篇
1.1、商业俱乐部的兴起和发展
早在1960年, 美国最早开始出现商业健身俱乐部,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比较成熟, 有着比其他大部分国家更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模式, 形成了较成熟的体育产业和健身市场, 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在我国商业健身场所是在80年代才开始出现, 步入21世纪以来, 一些国际著名的连锁俱乐开始进入中国, 为中国的健身俱乐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同时也加速了大众体育产业的发展
1.2、商业俱乐部自身经营瓶颈及对于开发新市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支出以平均每年30%增长, 高于全球20%增长幅度。可见我国健身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但其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着一些不足。
现阶段大学生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很少, 一方面是和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有关, 另一方面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与工作人士不同, 本文将通过调查挖掘影响大学生体育健身的因子, 给予俱乐部相应的改进意见, 为俱乐部更好的吸收。
1.3、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
大学生当前的消费行为及心理, 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对以后的生活、学习甚至就业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呈现出多层次化, 而且正在向前卫化以及开放化发展。很多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是吃喝玩乐, 花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比例相当小。
1.4、大学生群体自身全面发展对于强健体魄的客观需求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学业, 他们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 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 而很少花时间参加体育运动, 这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以至于很多学生在体育考试中也都感觉困难, 只能勉强过关。同时, 一份关于大学生身体健康的调查也显示近几年我国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在下降。可见, 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迫在眉睫, 这对于学生今后健康地为祖国工作, 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改善其生活的质量, 都有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综合以上四点考虑, 本文将以我国在校大学生为例, 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健身消费的因素, 确实考虑现阶段大学生的健身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 对俱乐部的经营和市场开拓给予意见和建议。确实做到吸引大学生到俱乐部消费, 改善其身体素质。同时帮助俱乐部走出现有困境, 改善经营状况, 提高利润, 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
在网上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等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各种期刊, 著作, 硕博士论文,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和整理, 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 对所研究课题进行思考、分析。
2.2、问卷调查
根据前人的研究基础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采取网络调查的形式, 主要对象是北京各高校的学生。本次调查共收到来自国内不同大学471位同学的填写。
2.3、数理统计
本篇文章的数据均是通过SPSS、Excel等软件处理得。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筛选整理, 将经过整理后的数据有顺序地录入Excel表格, 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大学生健身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3、结果分析
3.1、我国健身俱乐部的人员构成比例
由于之前很多学者调查过我国健身俱乐部的人群构成比例, 如刘坚和曹秀玲等人, 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的会员80%以上位于25-40这个年龄段, 而25岁以下所占比例小于20%。所以此文将不再对俱乐部的人群比例进行调查, 直接引用之前的数据, 并将其作为全国的数据。其结果如下: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的人群构成比例大致为60%以上是公司的职员白领等, 30%左右为其他社会人士, 而学生所占比例不足10%。同时年龄构成在25-40的占二分之一以上、40以上占十分之一左右、18岁以下的占10%左右、而年龄在18-25的不到30%。
3.2、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消费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71份, 问卷中除开基本信息之外包含了25个题目, 其中有4道是关于大学生参与健身的基本情况。包括是否健身、健身的频率 (每周健身的次数, 每次健身时长) 、每年的健身消费支出。其余的21个项目, 根据问卷调查表做了影响因素量表, 共计21个项目对应各个因素。各因素采用5点记分法, 分别是“影响很大”记5分、“影响较大”记4分、“影响一般”记3分、“影响较小”记2分、“基本没影响”记1分。
通过分析问卷的性别, 年级等基本信息以及大学生健身状况和健身消费支出得出下表:
由此不难发现, 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消费的群体中男生比例大概是女生的1.5倍。但是经过统计, 参与问卷填写的同学中只有219位是男生, 而有252位是女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男生占总男生的比例为23.29%, 即参与体育健身的女生占总女生的比例为12.70%。男性中参与的人数大概是女性中参与人数的2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平时有锻炼习惯的男生更愿意参与此次问卷调查。这也说明男生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将上述男 (女) 生参与人数所占比例乘以各自在男 (女) 生中的比例, 可以得出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大概是女生的3倍。
对于体育健身时长 (体育健身的时长是指每周参与的次数乘以每次的时间) 和健身消费支出如表2和表3。
由表2、表3可以看出, 参与体育健身的学生大部分每周的锻炼时间在5个小时内, 占91%左右, 只有极少部分的时间在5以上。而在健身支出方面, 有47%的人健身消费在1000元以下, 将近一半。在1000-2000之间的大概有47%, 也是只有5%不到的学生花在健身的消费大于2000元。
4、研究结论
(1) 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的参与度并不高, 只占总学生人数的17.62%。同时大学生健身消费群体以男生为主, 男生的参与度大概是女生的3倍。
(2) 目前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人群构成比例以25-40岁的公司职员等社会人士为主, 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小。
(3) 影响大学生健身消费偏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7个: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俱乐部环境、俱乐部服务水平、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交通便利情况。
参考文献
[1]曹秀玲, 赵海燕, 冯晓玲, 阳海英, 江莎莎.我国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N].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
[2]文静.城市居民健身消费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08.
[3]孙建炜.宁波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宁波大学, 2013.
[4]李培园, 李辉, 曾玮.城镇居民休闲健身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航天工业学院, 2010.
健身影响因素 第5篇
1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众多的体育活动中,健身健美操是一项比较新兴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体育活动。由于健身健美操存在许多体育健身项目所不及的优点,所以在它发展的不长时间里已经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改革开放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在,办公用品的现代化,家庭用具以及交通工具的自动化,使人们的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了许多,肥胖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出现,给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由于肥胖引起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健身健美操的众多优点中能达到减少脂肪的目的是最突出的,但对它是否存在这一功能很多人都抱有疑问。本文通过运用测试,调查等方法和手段,来说明健身健美操对体脂的作用以及这项运动的特点,使广大健身健美操爱好者和肥胖人士对其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健身健美操对体脂有减少的影响
这是测试长沙某健身俱乐部学员的体脂百分比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出来的结论。采用体育统计学中两总体样本值,成对的出现,其方差012,022未知,且为小样本的假设检验,进行配对比较看两次体脂测试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A—1)、(A—2)。
均为无效假设HO、两次结果无差别(U1=I2)
表1(A—1)女子体脂百分对照表(设HO U1=U2)第一轮测试平均值X1S1第二轮测试
平均值X2S2T0、05(28)2、408
体脂百分比23、2%3、1833、139|t|2、252 判断结果|t|=2、25>2、048 拒绝HO有显著性差异
表2(A—2)男子体脂百分对照表(设HO U1=U2)第一轮测试平均值X1S1第二轮测试
平均值X2S2T0、05(28)2、408
体脂百分比1612%2、57714%2、878|t|2、211 判断结果|t|=2、211>2、048 拒绝HO有显著性差异
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45天的训练男、女学员的体脂均有下降,同时在50份问卷中我们征求健美操爱好者对这一问题的体验和看法,得出的结果是47:3; 47人认为健身健美操对体脂有减少的影响;3人认为没有影响。健美操又为什么会具备这种功能呢?因为健身健美操又可称为有氧健身操,它可使体内脂肪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这对防治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有氧运动促使脂肪中的脂肪酸游离出来参与供能,以及运动造成的机体热量负平衡等,这些都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然而在众多的肥胖者中属代谢肥胖的就占67.5%属于不合理饮食促进肥胖的占32%还剩下极少数是遗传造成的。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肥胖产生的原因是缺少运动,摄入量多于消耗量,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由此可见利用健美操减少体脂是有功效的。
3.2 应采用长时间(>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安排训练,使心率保持在120—140 次之间。
这些条件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在运动时,人体内的三磷酸腺苷(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以释放能量,直接供运动需要,其它能量物质(糖元和脂肪等)则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分解供给,以保证ATP数量的恢复。氧气充足时(中等运动强度),ADP通过糖,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重新合成ATP;缺氧时(大强度),ADP则由磷酸肌酸(CP)或糖酵解生成乳酸放的能量重新合成ATP。可见,运动时的能量物质一般可分为三种:首先是直接供给能量的物质。ATP,其次是间接被利用的能量物质CP及糖元;第三是被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的物质——糖元和脂肪。
人体中ATP储备很少,激烈运动时它供能不足以维持10秒钟,CP系统可提供20秒钟左右的能量接下去就是肌肉中储备的糖元供能了。肌糖元被大量消耗后,血糖便参与供能。再下去才运动肝糖元供能。就是说,只有当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脂肪才能动员起来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加,最多可占总消耗量的70%—90%。另外,脂肪在运动时的供能作用还与运动强度有关。中等强度运动时(有氧运动),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能,脂肪就消耗得快。运动强度增大,脂肪消耗比例随之相应减少,接近大强度时,脂肪供能比例15%—20%。同此可见,短于30分钟和大强度的训练是不可取的。下面可提供参加测试的学员在45天中的运动量,运动强度。人数30人、每周4次课、每次课1小时30分、强度中等、内容健身健美操。以上数据加上表(A—1)(A—2)可以有力地证实中等强度、长时间的健身健美操对于减脂是非常有效的。
3.3健身健美操的全身性运动特点有助于减少脂肪
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进行局部练习总消耗量少,容易疲劳,不能持久,如:用“仰卧起坐”来减少腹部脂肪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很少有人能仰卧起坐30分钟以上,即使间歇着做也难以达到。作为燃料,脂肪只是备用“油箱”,只有当主油箱(糖元)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启用备用“油箱”脂肪;第二,脂肪供能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而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所以并非练哪个部位就减哪个部位的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条件好,哪里就有利于脂肪的消耗,一般来说,上体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循环较快,所以运动中上身脂肪的消减快于下半身,如果长时期的坚持锻炼,下肢的脂肪也会逐渐减少。健身健美操就属于这种全身性运动的项目,它长时间运动疲劳不集中,不会造成局部疲劳,而且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能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3.4 女子脂肪消耗量比男子多
这是从男、女两组测试的结果中得来的结论,可参见表(A—1)(A—2)。由于女性在长时间运动中比男性更依赖脂肪供能,女性的肌肉内甘油三脂(脂肪)比男性多,在低于80%最大摄氧量的耐力运动时,女子动用脂肪供能的比例,明显的高于男子。在长时间运动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肌肉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也随之增加,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甘油与酮体的浓度明显升高,呈相关关系,所以男女之间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3.5 健身健美操的其它特点轻松活泼、简单易学
在众多的减肥健身活动中健健身健美操是许多人独钟的体育活动,在50份调查问卷中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您如果脂肪增多会选择哪一种减肥方式”,得到的结果是:11人选择跑步、36人选择健身健美操、1人选择节食、没人选择爬楼梯、2人选择骑自行车。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认为选择健身健美操是最理想的。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众多的体育爱好者呢?是它的消耗量最多吗?减肥最快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提供几项常用的减肥健身运动所消耗热量数供大家参照,以锻炼者的体重为72.6kg、一般运动强度、锻炼30分钟计算:步行消耗热量260千卡;健身健美操消耗热量290千卡;骑自行车消耗热量200千卡;跑步消耗热量340千卡;划船消耗热量440千卡:爬楼梯消耗热量350千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健美操热量消耗不及跑步、划船、爬楼梯,但跑步和爬楼梯虽然耗能多,可长时期进行这单一的活动,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锻炼兴趣并中断运动,达不到减肥健身的目的。划船耗能量多,但是由于它受太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也不易于开展。可见俊美操之所以受欢迎,是它具备其它项目所不及的优点,在对50人的调查问卷中也涉及到了这一点,从结果的归纳上来看,健身健美操所具备的优点有以下儿条:
①轻松活泼、富有时代感:
②简单易学、变化多;
③运动量适当,不易疲劳;
④不易感到枯燥乏味;
⑤不受场地、器械约束易开展。
4 小结
轻体育对大众健身的影响 第6篇
关键词轻体育大众健身休闲性
一、引言
繼“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大众健身仍然是我国增强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为了使大众健身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全面开展,必须要建立起更加完善“大众健身体系”,开展更适合现在都市人群的体育种类,满足现代人追求体育和生活相融合的体育锻炼方式。
二、轻体育的概况和定义
(一)轻体育的概况。
体育,不仅包含关系着国家之间的厉害关系和民族荣辱的“竞技体育”,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强生产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轻体育的定义。
轻体育也称为“轻松体育”和“休闲体育”。我们可以把任何一种轻松、惬意的锻炼方式都称为“轻体育”。
三、轻体育的特点
(一) 休闲性。1.轻松愉快不拘形式;2.运动时间不限,随时可练
(二)广泛性。
自“体育”一词的出现,就代表了体育锻炼和竞争的双重作用。从“古希腊体育”到 “现代奥运体育”都是以追求成绩,争夺第一为主要目的。但现在生活中追求更多的是锻炼的休闲性而不是竞争性,而大众健身则是更符合大众以身体锻炼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而根据“轻体育”自身轻负荷、种类多、无限制的特性,更容易在大众健身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轻体育”包含了生态化体育、休闲体育、大众体育、终身体育、旅游体育等。随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轻体育”的出现,这是老百姓开始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并且积极在开展锻炼活动。
四、轻体育对大众健身的意义
(一)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
“体育”一词的意义和作用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因此,“轻体育”作为体育的一种,第一种作用必然是提高身体素质,这也正是“轻体育”诞生之初的主要目的。
(二)有利于锻炼者改善心理状态。
由于人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人的心理活动是生物圈中最高级的心理活动。人的任何一个有目的、有社会倾向的活动,都必须以生物功能为基础,由心理活动来调节。轻体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就必然产生显著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可以缓解心理紧张状态、宣泄自身不良情绪并使之暂时性的遗忘,甚至淡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排除消极情绪的干扰、或摆脱不必要的烦恼,从中可以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人际间的交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解除自我幽闭,开阔胸怀,人们通过轻体育使其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轻体育”无疑会起到调解心态的作用。
(三)轻体育可以改善和提高大众的生活健康与品质。
1.轻体育是大众健身的最佳放松方式。
大众健身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将轻体育贯穿于人的整个大众健身之中,因此人们应通过轻体育在锻炼中放松自己。在某些发达的国家,把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期望换回最大的经济效益投资”。因此,身心健康和精神快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人们工作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2.轻体育可以提高大众的精神面貌和创造自我价值。
轻体育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还有助于人们进行自我教育。轻体育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通过体育活动,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人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通过轻体育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而且也会增加人们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适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五、结束语
“轻体育”之所以能够在大众健身起到巨大的作用,是因为锻炼者能感受到锻炼后的轻松、愉悦和舒畅。“轻体育”的兴起也标志着大众健身不断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试,既健体又健心,使健康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在“轻体育”的运动氛围中,每个人都可从中获得乐趣,进而最大限度地拓宽快乐生命的视野,真实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活情趣,为终身体育的普及构筑起了坚实的依托。
参考文献:
[1]鲍恩荣主编.大众体育指南[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5
[2]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J].旅游学刊,2004,(3):46-54.
[3]林显鹏.2010年中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10-13.
[4]唐炎,宋会君.体育本质新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36-38.
[5]王步标,华明,邓树勋等.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季浏,李林,汪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8,14,(1):37-42.
[7]郝树源.论我国的体育生活化趋势[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3.
[8]韩丹.中国群众体育路向何方[J].体育与科学,2004,(3).
健身影响因素 第7篇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主体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的原生性需求。健身俱乐部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掌握健身人群消费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调查研究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性别差异性,为大众体育健身的普及与提高,以及发展体育健身消费市场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无锡、苏州、徐州、盐城、扬州6所城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521名健身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参与调查的女性有235人,男性有286人。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与论文30余篇。
(2)问卷调查法。本文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的健身俱乐部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涉及我国东部6所城市20家健身俱乐部。本次调查时间为2007年7月~9月,问卷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问卷填写采用即发即收式,全部收回,最终有效问卷521份,有效率94.72%
(3)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频数统计、R型因子分析和T检验统计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影响健身人群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1)确定因子及命名。影响健身者消费行为的30项题目,对相关指标经过量化处理后,进行因子模型极大方差正交旋转,将健身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通过项目归纳,共确定7个因子,各项因子各变量的因子负荷量均取在0.6以上,总体方差贡献率为65.560%。
因子R1的高载荷指标主要与俱乐部的“广告宣传、媒体宣传、朋友的介绍”等项目有关,因此被命名为“宣传因素”因子。R2主要与“健身卡价格、优惠卡”等价格项目有关,因此被命名为“价格因素”因子。R3主要与“内部布置、人员拥挤度、浴室清洁度”等项目有关,因此被命名为“环境因素”因子。R4主要与“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信息及时提供”等项目有关,因此被命名为“服务因素”因子。R5主要与“档次、规模、品牌效应”方面的项目有关,因此被命名为“品牌因素”因子。R6主要与“健身内容、健身器材性能”方面有关,因此被命名为“产品因素”因子。R7主要与“距离的远近、交通的便利性”方面有关,因此被命名为“地址因素”因子。
2. 性别差异与健身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性别差异对健身者的消费行为及偏好有所影响。检验性别对健身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
说明:*P<0.05具显著性**P<0.01具高度显著性
统计结果表明,男女性别在“价格因素”、“品牌因素”、“产品因素”、“地址因素”4个方面存在高度显著差异。在“宣传因素”、“环境因素”、“服务因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1)性别与“价格因素”差异性分析。在“价格因素”上,女性和男性差异具有显著性,女性更注重俱乐部的价格因素。由价格因素所涵盖的基本因子内容可见,健身卡的价格,以及会费的打折促销手段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要素之一。由于价格牵涉到消费者的利益,价格的高低对健身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购买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健身消费者心中,通常把俱乐部的价格看成衡量俱乐部价值和品质的重要标准。对女性消费者来说,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女性负责家庭的每月生计、日常生活问题。她们普遍具有精打细算的传统美德,消费行为多以能否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前提。而不少男性健身消费者喜欢把俱乐部会费的价格与自己的文化品位、价值观念、个人的身份和地位相比拟等联系起来,以满足自身的社会性心理需要。相对而言,由于男性健身者多数为成功人士,有着殷实的物质基础。加之本身所具有的成就欲较强,不愿讨价还价,不愿意在各俱乐部间进行价格比较和衡量。
(2)性别与“品牌因素”差异性分析。世界著名市场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把品牌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籍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在“品牌因素”上,男性和女性在选择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健身消费者在选择俱乐部时更加关注俱乐部的品牌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需求也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逐渐上升到受人尊敬、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这种高层次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选购某一品牌俱乐部来实现的。男性消费者在此需求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男性消费者多数为成功人事,经济收入相对较高,本身所具有的成就欲较强,所以在选择健身场所时更倾向于高档俱乐部,追求品牌的同时也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女性的消费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的消费行为多以能否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前提。注重俱乐部的品牌效应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用在健身消费上。结合女性的消费心理特点,使得众多女性在选择俱乐部时,相对男性而言,降低了对于品牌效应的追求。
(3)性别与“产品因素”差异性分析。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给消费者带来切实的利益。因此,消费者在决策之前,产品也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之一。在“产品因素”上,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女性对于俱乐部“产品因素”重视度明显高于男性。笔者认为,女性更加注重商品的具体利益与使用价值。女性特有的细致、认真的个性,使得她们在俱乐部提供“产品”看的比较重,注重“产品”她们带来的实际效应。她们会充分考虑俱乐部开设哪些健身项目,指导教练的素质和技能,以及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产品因素”上的关注度要高。而男性消费者在选择俱乐部要理智和自信的多一些。一但俱乐部在某些方面符合自己需求时,他们能果断决策,将购买愿望立即转化为行动。与女性消费者相比,他们在决策之前往往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考虑“产品因素”带来的影响,只要大体过的去就行了。再者,男性在健身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产品明显少于女性。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消费者主要以器械练习为主。而女性消费者除了基本的器械练习外,还参与健美操、瑜珈、踏板操、哑铃操、动感单车、拉丁操、健身球操、形体操等活动,因此,男性参与健身“产品”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他们对“产品因素”的关注度。
(4)性别与“地址因素”差异性分析。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俱乐部地址的便利性和易达性已成为消费者选择健身场所的标准之一。按照经济学“有效经营半径”理论认为:距离店铺越近,顾客密度越集中;距离越远,顾客越分散。在“地址因素”上,男女性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的显著性水平。女性比男性更关注俱乐部地址因素。俱乐部的选址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商家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占有“地利”的优势就可以吸引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对于地址因素的关注度较高。笔者认为,参加健身的女性,既要忙于工作,又要担负起家庭的大部分家务,因此,她们对于健身地点的便利性具有强烈的要求。离单位或社区距离比较近、交通便利的俱乐部成为她们的首选。相比之下,男性消费者更注重俱乐部的整体效果,在选择俱乐部时,更注重俱乐部的品牌和健身带来的实际效果。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1)影响城市居民健身消费行为的七大主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宣传因素、价格因素、环境因素、服务因素、品牌因素、产品因素和地址因素。
(2)男女性健身消费者在“价格、品牌、产品、地址因素”这四个维度上存在高度显著差异;在“宣传、环境、服务因素”这三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3)女性健身消费者在价格因素、服务因素和地址因素上关注度要高于男性,而在品牌因素上,男性的关注度要高于女性。
2. 建议
(1)政府职能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体育健身的功效和价值,倡导和弘扬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拓展城市居民健身消费的有效需求。
(2)健身俱乐部经营者可针对女性消费行为特点,要注重向女性传递健身的实用性、具体利益等信息,内部环境布置要典雅温馨、热烈明快,要采用合理的成本价格,以吸引更多女性参与健身消费,开拓健身市场。
(3)针对男性健身消费行为特点,俱乐部要注重整体的效果和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男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4)鉴于城市居民健身消费者对整个健身市场的重要性,健身俱乐部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特别注意城市居民健身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性别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并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与需求以及决策的心理活动过程,最大限度满足他(她)们的需求,将潜在消费者转变为实际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赵长杰:现代体育营销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85
[2]余建英: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92~310
[3]解祥梅:商业性体育健身场所男性消费者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29-30
[4]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92
[5]鲍明晓:我国体育市场投资前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2)
[6]于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5)
健身影响因素 第8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佛山市高校教师 (体育教师除外) 参与体育健身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 样本选取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院校的在职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把所调查的对象分成了25-35岁、36-45岁、46-55岁、55岁以上4个年龄段。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研究项目的内容和目的在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了国内近年来有关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论文40余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 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 对佛山市其中7所高校的在职教师 (体育教师除外) 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 回收有效问卷13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
(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除进行必要的人工统计外, 其余调查数据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佛山市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
(1) 佛山市高校教师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次数 (如表1)
由表1中可以看出只有22.4%的教师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 还有20.5%的教师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女教师的体育健身现状与男教师相比, 更不容乐观, 其中有25.9%的女教师从不参加体育活动, 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女教师在家务劳动和子女抚育方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与我国其他一些地区的高校教师体育参与比例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说明佛山市高校教师的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不容乐观, 应该引起学校的工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
如表2所示, 在体育锻炼的内容选择方面, 小球类项目、散步、慢跑的人数位居前三位, 参与体育运动的教师中, 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4.77%, 46-55岁的占56.78%, 56岁以上的占18.48%, 这就决定其不能进行身体激烈对抗和体能消耗大的运动项目, 如篮球、足球、网球等。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 除了在散步、健身操和棋牌类上女性高于男性外, 其余项目男性均不同程度高于女性, 这与不同性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关, 男性更偏好于有竞争性的项目, 而女性则喜欢舒平和缓一些的运动项目。
2.2、影响佛山市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
影响佛山市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诸因素中, 虽然男女之间有所差别, 但大体上的排序是没有时间、忙于家务、没毅力、没人组织指导、没有场地器材、对体育没有兴趣、体力不支及其它等因素, 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 没有时间是影响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因, 在影响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各种因素中, 主观因素 (没有时间、没有毅力、对体育没有兴趣) 占60.4%, 说明他们虽然知道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的价值, 但缺乏参与的主动性, 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参加锻炼。同时女教师在忙于家务这一项的比例高于男教师, 说明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男教师少。因此, 建议佛山市高校教师个人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时间分配, 妥善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关系, 使自己不仅仅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健身行为给工作、生活、个人、社会带来的好处, 而且将这种认识很好地转化成习惯行为, 才能更好地调理身体和精神状态, 以便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3、结论
(1) 佛山市高校教师70%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和频率均低于正常的达到健身效果的指标, 而且参加健身运动项目比较单一, 多倾向于简单易行、因地制宜, 对技术和场地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
(2) 佛山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比较明确, 近90%的人是为了增强体质, 超过70%的人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 超过60%的人是为了防病治病, 但是他们的体育活动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并且健身项目和方式不尽合理。
(3) 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包括:锻炼意识不强、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目的、没有同伴陪同、没有时间、没有运动特长等。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佛山市其中7所高校教师 (体育教师除外)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佛山市高校教师中参加体育的人数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年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情况不容乐观;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闲暇时间、缺乏配套体育设施、家庭和工作负担重、没兴趣、不懂锻炼的方法、不知如何进行锻炼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出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并为改善佛山市高校教师的体育健身参与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志荣.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 2005, 25 (2) .
[2]宋亚伟.河南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及影响其行为的社会学因素的调查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 2007, 9 (3) .
[3]翁兴和, 梅雪雄, 黄景东.高校高职称教师群体体育健身意识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 (8) .
[4]蔡建辉.高校教师健身状况调查及改善对策[J].体育学刊.2003, 10 (2) .
[5]张恳.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 (5) .
健身影响因素 第9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天水市秦州区的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她们的职业分别是公务员、医生、教师、个体商户、工人、家庭主妇。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 网上查询法:
利用网络进行相关文献检索, 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如:中国期刊网。
3) 问卷调查法:
对天水市秦州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妇女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为:90.9%。并在各活动点进行了走访调查。因此, 调查的结果真实可靠。
4) 归纳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了归纳、总结及分析。
2 调查情况与分析
2.1 天水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现状
2.1.1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频度及时间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表明, 见表1、2, 天水市职业女性中大部分属于体育锻炼无规律群体, 在活动频度和活动时间上并无明显规律。调查结果显示, 50岁以上的职业女性活动的次数明显要大于50岁以下的职业女性, 据分析是由于50岁以上职业女性的闲暇时间比较多, 子女大多已成年, 家庭负担较小, 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中年女性家务重、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3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精力充沛, 生活负担轻, 休闲时间较多, 但这一群体的参与受兴趣影响较大, 无规律。由此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另外还有年龄较大的女性倾向于早上锻炼, 年龄较轻的女性则喜欢在下午或晚上锻炼。主要原因是由于年龄较大的女性习惯于早睡早起和认为早上空气好的缘故。
2.1.2 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 天水市不同年龄职业女性参加的体育健身项目不同, 30岁以下的职业女性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热衷健身操等一些运动量大的项目, 符合她们年轻、朝气蓬勃的个性。31岁以上的职业女性热衷舞蹈、太极、散步、跑步等喜闻乐见的项目。她们在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活动项目的选择体现出兴趣广泛、选择面宽的特点;二是选择项目多是场地要求不高, 运动强度不大的;三是随年龄的增长, 项目选择的范围和运动负荷越来越小, 所用器材越来越小。
2.1.3 体育健身场所的选择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 天水市职业女性大多选择免费公园广场和单位体育场所作为体育锻炼场所。选择健身俱乐部等收费场所的在各年龄组都非常少, 一方面说明俱乐部之类的体育场所收费偏高, 多数锻炼者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说明天水市职业女性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还未有正确的健身意识及“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所以说她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较淡薄。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城市职业女性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2.2 天水市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表5显示不同年龄的职业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不一样。30岁以下的职业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健美、减肥、娱乐身心;31~50岁这一年龄段的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减肥、缓解精神压力、锻炼身体与社交;而50岁以上的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与治病。
2.3 影响天水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的因素
从表6可以看出影响天水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女性要承担工作、家务劳动和教育孩子的重任, 这些占用了她们大量的时间。使她们没有精力和余暇时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2) 很多职业女性没有正确的健身意识, 而是选择了美容、服用减肥药等方式美体。认为运动的效果没有美容与和减肥药的效果明显。其中一部分女性的观念还是以传统文化中的杨柳细腰、柔弱的病态美为美。对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兴趣。3) 家人不支持, 认为职业女性下班回家就应该做家务和教育孩子, 不应该再分出些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
4) 受场地限制, 很少有人去收费的场所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大部分都选择了免费的公共活动场所。五、缺乏健身指导和健身方面的知识, 不知道自己怎样锻炼才正确才有效。
3 结论
总体来看天水市职业女性健身现状受个人、家庭、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没有健身的意识, 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 没有“花钱买健康”的认识;很大一部分职业女性没有闲暇时间参与体育健身;参与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相对单调;这一群体未达到我国规定的体育人口标准;许多女性缺乏应有的健身知识、健身方法的指导和适宜的运动处方, 体育健身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不同年龄段女性在选择健身场所时存在较大差异, 随年龄的增长去收费场所、单位和自家庭院的场所减小, 而去公共场所有一定的增加;不同文化程度的职业女性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不同;缺乏组织环境和宣传力度等。
4 建议
1) 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天水市职业女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工作。如, 开设一些有关女性体育健身方面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引导职业女性的体育参与和锻炼, 教会她们科学、有效、多样的健身内容和方法, 广泛宣传和培养正确的女性体育意识, 正确引导职业女性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
2) 职业女性要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文化观念对她们参与体育健身的影响, 使更多的职业女性从繁重的社会、家庭压力中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健身。
3) 多修建些投资少、大众化的体育场所。应根据天水市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修建大众体育场所, 以减少经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给职业女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4) 有关部门应结合本市职业女性的身心、职业特点积极推广、开拓及挖掘具有城市职业女性特点的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项目。
5) 注重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在各社区、活动点配备社区体育指导员,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积极引导她们进行正确、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
6) 体育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社区体育的指导, 加强对各街道和社区及自发体育活动点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
7) 学校体育教育要系统化, 加强对女生体育观念的培养, 使她们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体育观念, 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使每个受教育的女性在离开学校后仍能继续参加体育锻炼。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据统计等方法, 对天水市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的体育锻炼频度、时间、内容、目的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总结, 以期了解天水市职业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提出发展天水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天水市,职业女性,健身状况,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孟文娣郭永波邹新娴祁国鹰.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总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3) :295-298.
[4]中国职业妇女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博浪体育, 2006-04-16.
[5]邹婷, 尹杰.城市职业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许昌学院学报, 2007 (12) .
[6]辛利, 周毅.中国城市女职工闲暇体育活动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 1993, 13 (4) :9-11.
[7]臧超美, 卢元镇.北京市城区四种不同职业已婚妇女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 21 (1) :6-12, 3.
健身影响因素 第10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健康,运动,对策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 我国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 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 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居民已从过去简单地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逐步发展到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国体育健身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以提升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 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公共体育资源, 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已成为各级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 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为提高全省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时期,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 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健康甘肃建设的有力支撑。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年) 的通知》 (国发[2016]37号) 精神, 为此, 我省制定本实施计划。
1 我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预期的目标
按照新一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我省提出到2020年:市州、县市区体育场、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 乡镇 (街道) 和行政村 (社区) 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此外, 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 我省还提出了推进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提升工程, 即:每个市州建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或滑冰馆、全民健身中心等1场2馆1中心, 每个县市区建成体育场、健身广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2场1馆1中心, 每个乡镇 (街道) 建成不少于开展4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综合健身场馆。
更应该值得一提的是, 按照新一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我省还部署要利用河西、中部、陇东南三个区域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打造体育品牌赛事, 实现每个市州有1项国际或国家级体育品牌赛事, 每个县市区有1项省级体育品牌赛事, 每个乡镇 (街道) 和行政村 (社区) 有1项固定的体育赛事;首次提出体育消费总规模的目标, 把全民健身作为甘肃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2 目前我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
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缺乏, 一直是制约我省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自启动实施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以来, 全省大部分市州建成了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 11个市州拥有了公共体育场;86个县市区中有49个建成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 58个建成公共体育场;1228个文体活动站实现乡镇全覆盖, 实施了346个较高标准乡镇农民健身提升工程, 建成50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和1101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累计实施雪炭工程、民康工程46个, 建成笼式足球场55个、全民健身户外营地15个, 以及健身广场或体育公园158个。
3 影响我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因素
3.1 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缺失
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指在大众健身中从事技能传授、科学指导和组织管理的相关人员。体育指导员是开展大众体育的基础, 作为全民健身的指导者、传播者, 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本人在走访过程中, 许多健身者周围基本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许多居民也并不知道应该听从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进行锻炼。具本人观察, 正是因为专业人员的缺失, 才让我省的许多锻炼者不能科学的进行锻炼, 使得健身锻炼的功效大打折扣。
3.2 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缺少
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匮乏一直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 也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 同时, 一个省的体育场地的规模与建设水平也是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省在各大小城市里, 由于人口众多, 体育场地和设施是严重紧缺, 体育锻炼者们经常处于抢占地方而起冲突。可在农村, 地广人少, 但是政府机构却又不重视, 锻炼者们也没有场地去锻炼。场地的设施坏了也没有人及时的去修理, 致使很多的锻炼设施成了摆设。
3.3 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很多益处, 男女老幼都可参与。但怎样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根据各人的身体情况, 各人锻炼的要求不同, 目的也不一样, 如运动员要求提高运动成绩, 为国争光;多数人为了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也有不少人是为了减肥、健美, 以保持青春的活力。目的不同, 锻炼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区别。但据本人了解, 很多体育锻炼者是盲目的从众心理, 对自己的身体适合什么样的运动项目、运动多长时间, 一点都不了解, 只是觉得自己喜欢, 殊不知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生命的危险。比如:有关节病的不适合打太极, 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运动量不宜过大, 时间过长。但是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 他们认为只要进行了体育锻炼就会延年益寿。
3.4 相关部门对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欠缺
本人在调查中发现我省许多群众只是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 对计划细节并不了解。在锻炼人群中大多数锻炼者并不了解健身的具体作用, 只是简单的知道对身体有益。在锻炼方法上许多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来进行模仿, 并不是从有效渠道去科学的学习。而且对健身的认知态度上许多群众只是抱着随便玩玩的态度, 甚至更多锻炼者不习惯持续性的进行锻炼。他们更多的健身方式还是散步, 或者跳集体舞。在各种宣传媒体上也很少见到大篇幅介绍健身的版面。综上所述, 主管部门将重心放在了健身工程有形物质的建设上, 而没有注意去引导使用健身的主观个体上。国家通过制订长远计划旨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并不是单单注重政绩, 寻求健身路径的数量。基层单位应该抓住重点, 一方面紧抓健身路径质量和管理, 一方面要积极有效的宣传健身计划的公益性, 让群众全面的了解到全民健身的意义, 引导更多锻炼者进行科学的、有效的体育健身活动。
3.5 缺少完善的全民健身法律保障
全民健身条例是指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提高公民身体素质, 由国务院制定, 于2009年8月30日公布, 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法规。可是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 公共体育法律法规是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依据, 但作为我国体育领域中基本法的《体育法》中并没有关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原则性规定或者具体制度构架。目前正式文件中提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只有国家体育总局的“十二五”规划, 其中多处对体育公共服务作出了阐述, 但是这种规划的法律规制效力非常有限。我省也不例外, 因此,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使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处于缺乏法律支持的状态。
4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对策
4.1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群体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 我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并有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体育系应发挥教学资源优势, 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每个城市社区、乡镇 (街道) 、行政村和全民健身站点配备1名以上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
4.2增加并科学布局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
科学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为群众健身创造便利条件。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 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制定《甘肃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标准》, 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 (街道) 、行政村 (社区) 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加强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与提档升级, 并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 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4.3提高群众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顺利实施, 必须以系统的全民健身理论为基础, 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全民健身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 让群众在科学健身活动中享受到体育强身的实效, 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 我们有责任做好社会体育科普服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逐渐建立科学健身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 科学地组合不同类型的锻炼内容。以科普宣传和健身咨询为主, 通过社区体育辅导站等组织, 开展日常的健身咨询和指导服务, 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
4.4加强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工作
加强全民健身计划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宣传媒介, 通过开办全民健身公益讲座、播放体育宣传片、开办体育专栏等多种方式, 加大对全民健身知识、方法和赛事活动的宣传, 提高全社会体育健身意识, 丰富人民群众科学健身内容。深入挖掘我省特色文化, 在建设体育文化长廊、体育文化公园、体育文化广场、体育文化街、体育生活化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时, 以歌舞、动漫、视频、文化导识、景观雕塑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立体呈现, 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4.5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法律保障
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法律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甘肃省全民健身条例》,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健身权益。建立健全我省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 强化体育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和公共健身场地的监管, 提升群众健身安全保障水平。督促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用地。鼓励社会资源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健身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务。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
[2]甘肃日报.
健身影响因素 第11篇
关键词:有氧健身操;大学生;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5-0094-02
On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s on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 ality
LI Jing-h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s on sleep quality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183 students o f Guangzhou University are tested. Results: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es(PSQI) of students who have done aerobic exercises are low than that of college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aerobic exercises can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Key words: aerobic exercises;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它会严重影响人 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世界卫生组织(WHO)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3月21日定 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提醒人们关注睡眠健康。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 断加快,许多现代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有关研究证实[1],15%~30%的成年人和10%~13%的青少年存在着不 同 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承受 着多元化、社会化、复杂化的多种压力,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正在下降且已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2]。睡眠障碍不仅是影响现代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大学 生健康成 长的比较突出的因素之一。大学生即将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他们 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定型期,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富有韵律性的运动,它通过长时间(30 min以上)持续的运动,不仅使心 肺功能增强,而且还锻炼了大肌肉群。 健身操除了可增强体质外,还使其成为一种社交时 尚,参加者不但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通过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拥有健 康的身体和心理。有氧健身操是一项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融体育与艺 术、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效应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 研究所证明[3-5]。
本文通过对参加有氧健身操的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 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83名广州大学大学生,年龄17~24岁,分成普通组(103人)和运动组(80人)。运动组每 周进行有氧健身操练习3次,每次1.5 h左右,共训练18周。
1.2 研究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 工具[5],PSQI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 碍、安眠 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1、2、3来计分,累计各成分为PSQI总分, 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所有数据采用SPSS11. 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从表1可见,103名普通组PSQI总平均分为(6.30±2.45)分,其中18.45%的普通大学存在睡 眠质量问题,而进行有氧健身操练习的大学生PSQI总平均分为(5.25±2.24)分,其中只有11 .25%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大学生坚持有氧健身操练习,大学生的入睡时间有改善,睡眠时间 增多,睡眠障碍症状减少,日间功能改善(P<0.05)。对于大学生的睡眠情况,运动组 与普通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个别大学生(运动组2人,普通组4人) 会采用药物辅助睡眠。
3 讨 论
睡眠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是肌体复原、整合等生命现象所必须的过程,更是 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睡眠是指复发的惰性和不反应状态,睡眠时意识水平降低或 消失,大多数的生理活动和反应进入惰性状态。睡眠能恢复体力和脑力,消除疲劳,完成自 身修复;睡眠能保持人体的免疫能力和肝脏解毒功能,使人体自身能抵御疾病的侵扰;睡眠 能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维持皮质类固醇、褪黑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正常分泌,使人精 神焕发,血糖稳定,促进机体生长,使核蛋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的储存;睡眠能心神安 宁,缓解压力,减轻紧张情绪,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需要正常健康的睡眠,正常 的睡眠时间和节律与人体生理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是反映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睡眠问题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问题,曾有调查表 明:43%的中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7]。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包 括睡眠- 觉醒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如睡眠时间过短、过长、入睡时间延迟、觉醒时间提前、睡眠 浅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觉醒功能混乱以及发生再睡眠时的功能障碍(如夜惊、睡行症 )。现代社会的物质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也 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习、生活压力过大,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各种心理障碍现象也越来越明 显。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可导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本身 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严重的睡眠障碍使大学生就寝时过分担心,紧张 、焦虑更加明显,因而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8],大学生的睡眠质 量和睡眠 卫生意识现状有待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103名普通大学生PSQI总平均分为(6.30±2.45) 分 ,其中18.45%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学业繁重带来的学习压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 响着学生的睡眠,而居住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多数有睡眠问题的学生抱怨宿舍环 境嘈杂,影响休息。另外,吸烟、自觉有睡眠问题、自评健康状况差及情绪不佳者,其睡眠 明显比其他学生差。
有氧健身操是以身体训练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以健美为目标的体育活动,练习者在 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完成各种跳跃、转体、扭摆、波动等动作,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一直保持中 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可以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有氧健身操简单易行,容易坚持,容易推广 ,是一项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融体育与艺术、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 体育运动项目。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坚持有氧健身操练习,其入睡时间有改善,睡眠时 间增多,睡眠障碍症状减少、日间功能改善、PSQI总平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 有氧 健身操对改善大学生的睡眠是非常有效的。这可能是因为:有氧运动使练习者在经过训练后 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大脑兴奋抑制物质分泌,入睡时间加快,促进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 劳,从而使睡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有氧健身操可以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减弱枢神 经系统中5-羟色胺能系统的功能,激动多巴胺能系统,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对大 脑和紊乱的情绪都是一种有益的调节,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焦虑和忧郁水平,减少梦中惊 醒,减轻睡眠障碍。有氧健身操可能会使大学生体内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有一定镇静、催眠 作用。有氧健身操还可调节大学生的生物周期节律,从而全面提升睡眠质量。此次调查还发 现,存在睡眠问题的学生意识到通过药物手段来解决睡眠问题,其副作用较多,少有人在睡 眠障碍时服用药物,采用有氧运动来调理睡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谭先明.运动员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21(4):38-41.
[2] 潘祺.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探微[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27-29.
[3] 赵雪梅.有氧健身操练习对中年女性体质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3,24(1):16-17.[4] 汪浩,李洁.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7,14(2):60-62.
[5] 张晓波.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82-86.
[6]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6-28.
[7] 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等.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 生,2005,26(6):470-471.
健身影响因素 第12篇
1 锻炼坚持性与运动承诺理论
锻炼坚持性是Scanlan等 (1993) 提出并应用于体育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领域, 对于研究运动坚持性具有指导意义。运动承诺是一种心理的结构或状态, 呈现出渴望或者决心去坚持参与运动。这种状态反映在心理层面上是持续参与运动背后的动机力量[3]。Alexandris运用Scanlan五因素模型分析运动承诺模型在健身俱乐部的参与者中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因素一:运动乐趣。运动乐趣:对运动经验的正面情绪反应, 反映出普遍的情感。因素二:介入选项。介入选项相比较其他喜欢的活动而言, 个体对运动参与的偏好程度。因素三:个人投资。个人投资:个人投入在活动中的资源, 且如果中断参与活动, 这些资源是无法回收的。包括时间、精力、金钱三个方面。因素四:社会约束。社会约束:在生活中与自己相关的一些人对自己坚持参与运动的社会期待, 引起个体在活动中有一种义务或约束的感觉。因素五:介入机会。介入机会:个体只有通过实际的参与, 才能获得利益与价值。越重视介入机会, 则越能增加运动承诺。
Wilson (2004) 将原来的运动模型中原来的运动乐趣改变为满足感, 而乐趣的内涵则纳入到介入机会的题目中, 以原来的运动承诺量表 (SCS) 为基础, 发展了一个适用于身体锻炼情境的“身体锻炼承诺量表”[4]。他们运用新的运动承诺模型对428名身体锻炼参与者进行研究, 重新检验了原来运动承诺模型中的社会约束因素, 以探索性因素分析来建立ECS的结构及组成。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的研究结果支持五个决定因素个人投资、社会支持、满足感、社会约束、介入机会的存在。
Alexandris等人以210名健康俱乐部的会员为研究对象, 结果发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回归的结果也表明有四个因素对于承诺的预测达到显著, 为参与机会、个人投入、运动乐趣和社会约束[3]。结果表明, 运动承诺模型在健身俱乐部的情景下是有效的。并认为在健身俱乐部的情景下, 个人投入和参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运动承诺模型的解释, 健身俱乐部针对会员转会, 中途退会等会员锻炼坚持性低, 造成的会员流失问题, 可重点在个人投入和介入机会这两大主要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提高健身会员的锻炼坚持性。
在营业性健身俱乐部当中, 健身会员锻炼坚持性在行为上有两种表现:一种重复购买、继续消费, 成为老会员;第二种是中途退会, 停止消费, 造成会员流失。张军的研究发现, 在居民付费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研究中:较高的满足感、较少的参与选择、较多的个人投入、较低的社会约束以及较高的社会支持, 若通过较高的想要的承诺, 将带来较高的体育锻炼坚持[5]。陈善平的实证数据表明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有显著的正相关, 支持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 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就越好, 越不容易出现锻炼退出[6]。
2 健身俱乐部会员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
2.1 满足感
健身课程服务满足感:营业性健身俱乐部会员重复参与消费的直接驱动因素是服务质量[7]。服务质量、会员满意度会促进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 驱动顾客的重复消费行为。
健身教练服务满足感:健身教练服务满足感影响会员锻炼坚持性。对消费者聘请私人教练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聘请私人教练的消费者共201人, 占所调查人数的46.2%。私人教练服务满意度较高的消费者占75.6%, 私人教练专业能力对会员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会员满意度对会员重复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8,9]。所以, 满意是重复消费的前提, 只有会员获得连续的满意服务后, 才可能产生行为重复购买和锻炼坚持。
健身俱乐部员工服务满足感:健身俱乐部员工服务的满足感对锻炼坚持性有一定的影响[7]。会员对俱乐部服务质量感到满足时会产生正面的情感表达:愿意坚持参与健身锻炼, 支付更高的费用, 并表现出向朋友推荐的意向, 能间接或直接地促进俱乐部市场利润的提升, 而会员得不到满足感, 放弃继续消费。
健身效果影响满足感:会员重复消费与服务质量四个维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及相关性检验的结果, 结果发现重复消费与参与效果的相关最强[10]。说明顾客更加看重能否得到想要的回报, 健身效果质量与再购买产品意愿和向他人推荐呈高度正相关。会员参与健身, 有着各自不同的健身目的, 商业体育俱乐部能否顺利帮其达到所需健身目的是体现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11]。会员参与营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的目的就是为达到健身效果, 健身效果达到了, 自然会员对健身俱乐部的满足感提高了, 进而愿意继续参与健身锻炼。
2.2 参与选择
项目创新能力:会员对俱乐部不满意居于最高位的是项目创新能力[5]。项目创新能力是根据会员的需求和俱乐部的资源进行项目设计和创新的能力。创新项目是一个俱乐部具有长久发展力的保障, 开发创新项目, 留住会员, 这是一个俱乐部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创新是俱乐部发展的源泉, 没有创新项目, 不能引进新会员, 又留着不住老会员, 这意味着俱乐部的生命周期也即将走到终结。参与选择运动项目少越容易坚持, 且运动项目的越内容丰富, 越容易坚持。创新项目健身俱乐部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是会员关注的重点, 尤其是老会员, 选择继续消费的项目是在特色项目, 而不是常规项目。
2.3 个人投入
消费价格:健身会员消费价格影响会员坚持。健身俱乐部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价位也相应提高的情况下, 仍然会继续参与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共377人, 占所调查人数的85.9%, 保留价格路径系数得分很低, 对顾客重复购买俱乐部产品的影响很小, 超过一半的会员再次选择健身的时候选择了比之前高档的俱乐部[2,9,12]。会员卡价格高低并不是会员关注的重点, 部分会员在转换进入高档会所之前就没考虑价格问题, 只要物有所值, 高价为能换来高质量的服务, 价格不在乎, 只有在同等服务质量的俱乐部之间, 价格使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锻炼频率、时间、强度:锻炼参与频率越高以及知觉锻炼强度越强者, 其运动承诺将可能会越高, 个体体育锻炼的强度及其参与的频率和运动承诺之间是成正比的, 拥有较高运动承诺的参与者其锻炼的频率、强度也高, 会员卡利用率不高, 会影响续会, 占总人数的67.8%, 有超过60%的会员在会员卡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 有可能会选择离开[2,5]。使参与者体育锻炼的频率增加并使其锻炼的强度渐增, 将可能有助于提高其对于运动的承诺, 提高锻炼者的锻炼坚持性。
2.4 社会约束
如果为会员设置较高的锻炼目标, 会给会员带来锻炼压力。按动机可将商业健身俱乐分为:任务型动机的会员和休闲型动机会员。任务型动机的会员是以增强体能、提高身体素质而参加俱乐部的会员[13]。往往这类型会员目的性比较强, 需求高的同时要求高, 要求时间段见效快, 而带着这种畸形的健身观不容易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 最终导致退出锻炼。
2.5 介入机会
提供社交平台, 增加会员互动, 能够提高会员锻炼坚持。休闲型动机会员参加商业俱乐部是将健身过程当做一种享受和休闲[13]。这类型健身会员, 关注健身的体验过程, 注重在健身过程中获取的乐趣, 会员在健身俱乐部中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 增加社会交往能力, 展现个人自身魅力。因此, 会产生健身过程中所独有的乐趣, 而这种健身的乐趣, 是会员坚持参与健身锻炼的因素。
3 提高会员锻炼坚持性的措施与建议
3.1 确立会员至上的服务理念。
健身俱乐部实现一切以会员的价值为出发点, 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 才能留住老会员、引进新会员, 会员是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俱乐部应以会员至上的服务理念, 实行差别化服务, 按照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在健身内容、授课时间、健身强度等方面提供不同的组合产品, 供不同的消费者选择, 使不同的消费群体各取所需, 满足不同层次健身消费者的需求。开设和重建会员投诉机制, 开展会员交流互动活动, 加强俱乐部服务人员与会员在健身知识、健康理念等方面的交流机会, 使会员形成较固定的健身理念, 对会员坚持锻炼和持续消费有积极意义。
3.2 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练队伍, 引进先进的健身器械和方法。
健身教练不仅仅是指导会员跳操和器械练习等, 更主要是向会员提供体能评估、运动营养搭配和运动处方的制定等科学配套服务, 并加强会员的锻炼频率, 给以会员适当的锻炼强度, 以增加会员锻炼坚持性。积极引进创新型健身项目, 俱乐部会员关注是最新的健身器械, 新潮的健身项目以及有特色的健身内容, 健身俱乐部引进先进健身器材, 关注最新健身项目, 创设新型健身内容, 尤其是反常规的新型健身项目。
3.3 合理定价, 改善健身环境。
价格与服务档次相匹配, 健身会员购买健身服务, 更看中服务是否价有所值, 价格的高低是建立在服务质量高低基础上, 俱乐部不可盲目进行价格战, 而应关注自身服务质量。健身环境是影响会员参加健身锻炼的重要因素, 改善健身环境, 营造锻炼氛围, 是增加会员锻炼频率的重要手段, 进而影响会员持续参加健身锻炼。因此, 合理定价和改善健身环境能增加会员的锻炼坚持性。
4 结语
健身影响因素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