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语言学习者
焦虑型语言学习者(精选3篇)
焦虑型语言学习者 第1篇
关键词:语言焦虑,类型,影响,策略
1 概述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Krashen认为, 语言习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的个人状态和情感因素 (Krashen:1985)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焦虑、抑制、性格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移情、课堂交流等。其中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最大的情感障碍 (Jane Arnold:1989) 。而语言焦虑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恐惧与忧虑, 它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焦点。文章介绍焦虑的分类、分析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提出克服和减轻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策略, 更好地促进英语口语教学。
2 焦虑与语言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感状态, 是指与某一客体相联系的紧张、担忧、恐惧或者自我怀疑的主观心理状态。“一种仅仅与某一对象间接相关的畏惧或模糊恐惧感” (Scovel:1978) , “伴随着神经系统自动激发而产生的紧张、恐惧、胆怯及担忧等主观感觉” (Horwitz et al:1986)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王银泉、万玉书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 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 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王银泉, 万玉书;2001) 。
语言焦虑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产生的消极情绪, 是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 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它与外语学习任务直接相联系, 是一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焦虑反应。
3 语言焦虑的类型
根据焦虑对学习者的影响, 把焦虑分为两种不同性质语言焦虑 (Scovel:1978) :促进型焦虑 (facilitating anxiety) 和妨碍型焦虑 (debilitating anxiety) 。促进型焦虑给学习者动力, 可以激发学习者向新的学习任务挑战, 使他们愿意尝试更复杂的英语结构, 促使他们对感到焦虑的学习任务做出额外的努力;激发学生克服困难, 挑战新的学习任务。而妨碍型焦虑阻碍语言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它会使学习者为避免产生焦虑而逃避任务。
Horwitz等 (1986) 指出第二语言课堂焦虑包括:交际恐惧、考试焦虑和对消极评价的惧怕。一是交际恐惧, 它指个人对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二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就是教师在对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考察评估时学生产生的焦虑, 是学生害怕失败而产生的焦虑。三是对否定评价的恐怕, 对他人的评价有畏惧感, 对负评价产生沮丧心理以及担心其他人会对自己做出负评价的预期心理。研究表明:有交际畏惧的人更加不愿与人交谈或交往, 常常采取交际回避或者退缩的策略;考试焦虑的人则是考前一直想上洗手间, 考试过程中受认知意识干扰信息加工过程紊乱, 不能合理组织材料, 无法专心答题;害怕获得否定评价的人会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有显著的自我知觉, 往往进行极端的自我否定或自我批评 (Oxford 1999) 。
4 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最使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是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有多大的影响, 多年来国外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焦虑与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都存在负相关关系 (Jane Arnold:2000) 。Krashen认为学习者焦虑越低, 其行为表现就越好, 焦虑为零时成效最佳。根据他的情感过滤假说, 没有焦虑, 学习者情感过滤就会降低, 于是摄入与产出就越好。
但是, 虽然不少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负相关, 但也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研究结果。有研究发现有时焦虑学生比无焦虑学生做得更好, 前提条件是学习者能力水平比较高。在这种条件下焦虑很可能是产生语言活动的激励因素。其实, 这也可以用上文中提出的促进性焦虑和阻碍性焦虑来解释。
尽管有以上的解释, 多数研究还是认为语言焦虑在很多方面都对二语习得有阻碍作用, 间接地可以通过担心和自我怀疑, 直接地则可以通过降低对语言的参与等 (Young, 1991;Horwitz, 1986;Aida, 1994) 。
5 克服和减轻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在焦虑为零的情况下似乎最有效。那么, 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
5.1 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有趣和友好的课
堂气氛是帮助学生减少焦虑的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 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心理。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里, 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 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他们就能敞开心扉, 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
5.2 要增强学习者的自尊,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学习者自己应实事求是地看待所犯的错误。犯错误是难免的, 只要不是语际间 (interlingual) 十分严重的错误就不必惊慌, 更不要失去自信心与自尊心, 教师在学习初级阶段不可强求他们使用十分精确的语言, 纠错时须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及错误的性质, 让学生明白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错误的出现是自然的, 也是难以避免的。
5.3 外语课堂上多用合作学习, 以避免因口
头表达而导致消极焦虑。合作学习的核心概念是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爱护他人;更重要的是, 学习者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时有效地克服了语言焦虑。
6 总结
总之, 语言焦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感变量, 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对话语产出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消除学生的语言焦虑,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机和达到目标的勇气, 进而实现整体优化英语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Horwitz E K, Horwitz B, Cope J.Foreign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M].The ModernLanguage Journal 1986 (702) .
[3]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1985.
[4]张玉芳.浅议语言焦虑与外语学习[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5]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3) .
[6]陈武英.语言焦虑的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7]霍文华.外语语言焦虑的探究及应对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
[8]计道宏.外语学习中语言焦虑的成因及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 2007 (9) .
[9]刘泽海.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教师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8) .
焦虑型语言学习者 第2篇
关键词:外语学习;焦虑;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288—02
引言
Oxford认为语言学习焦虑是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Horwitz 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个与课堂学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节。 Maelntyre & Gardner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与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
Young(1991)曾总结了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六种可能的原因: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引起的焦虑;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信念;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课堂程序;语言测试。
其中,外语课堂焦虑则产生在课堂程序这一环节。
一、课堂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利弊
外语学习课堂焦虑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一是担心用目的语交际时不流利、不准确,而产生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二是考试焦虑(test armed),即“带着恐惧心理来看待考察过程中成效不充分的倾向”;三是对他人负评价的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具体来说,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口头表达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操练就被老师叫起来提问时,容易产生状态焦虑,表现为:语言表达不流畅、结巴,有时还夹杂一些口头语,如,“这个”、“那个”等;教师给学生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测试竞争型的课堂活动形式,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容易诱发学习者的焦虑心理;如何对待学生所犯错的态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过于严厉的纠正学生发音、练习中的每一个错误,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形式和内容也能引起学习者的焦虑心。
语言学家Asher认为,压力愈小,效果愈好。保加利亚心理分析学家Lozano指出:只有在放松,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学习 然而到底是焦虑导致外语学习成绩不好,还是外语学习成绩不好导致焦虑,学者们一直没能达成共识。Horwitz等(1986)认为,焦虑是导致外语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而Spark&Canschow则认为是由于外语学习成绩差才导致学习外语的焦虑。张志佑(2004)则认为,焦虑既是导致外语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又是外语成绩不好的结果。外语学得不好会使学生感受到挫折,增加学生的焦虑,而增加的焦虑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习效果。总之,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对课堂焦虑的正面作用
虽然焦虑对外语学习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但它是可以克服的。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很好的认识外语学习焦虑现象,尽可能把学生的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克服焦虑产生的负面作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身参与制订、选择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这要有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一) 任务前阶段
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搜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类和总结,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提纲。丰富多彩的课堂导人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明确目标,降低忧虑。因此教师要精心 备每一次课前的导入,不可草草了事。
(二)任务中阶段
语言教学的出发点是语言知识,终点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对语言规则、语言知识的反复操练下产生的。课堂语言教学应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的转变。教师应在活化教材上下工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这一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如设计小组讨论、两人对话、分组辩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民意测验和采访等交际任务,以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教师一定要避免过于严厉的纠正学生的每一个错误,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纠错时要先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再委婉的指出错误并纠正。教师还应注总提问技巧,闻题要循循善诱,还要给学生时问去准备,不能太唐突。对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可以经常给予他们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帮其树立信心。
(三)任务后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课内学生主要通过复述课文和写作来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出了课堂,往往就进入了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难以保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课外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组织、安排好任务活动,如开办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英语社团、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并对任务活动及时督促、检查、总结、评价。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了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英語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变革趋势。在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值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与创新,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给予学生新的感受和成就感。同时,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教学计划不够得当,学生在其过程中就会使用以往的知识,内容毫无新颖,单调乏味,达不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语言的动机。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需要教师在自己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Horwitz,E.K.,horwitz,M.B.&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卟Modem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
[2]Crookes,G and R.Schmidt,Motivation: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1989:(8).
[3]Willis D.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Press,1996.
[4]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郑佩云.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26-30.
[7]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2-126.
[8]李金红.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5,(6):68-70.
外语学习中语言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第3篇
焦虑是消极情感因素之一。一般认为焦虑是由于个体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 使其自尊心受挫, 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焦虑是测量语言学习心态是否健康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所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它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欧美国家, 早在20世纪4050年代, 教育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关注焦虑。20世纪后半叶,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 国外学者对焦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长足进展。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陷入高度焦虑而不能自拔的学习者最终只能放弃学习。而那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焦虑心理的学习者能够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功。因此, 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言焦虑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找出学生语言焦虑的原因, 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焦虑情感, 增强外语学习效果。
二、语言学习焦虑的类型及其产生的成因
Ellis (1999) 认为语言焦虑可以分为三种:气质型、状态型和情境型。Scovel (1978) 根据普通心理学把气质型焦虑定义为“一种更持久的焦虑倾向”, 可以说是个性的一个方面。状态型的焦虑是某一时刻产生的焦虑心情, 是气质型和情境型焦虑结合的产物。情境型焦虑是由具体情境或事情引发的 (如公开发言、考试等) 。Horwitz (1991) 指出, 学生在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时, 会产生三个方面的焦虑情绪:交际畏惧 (即个人对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 、考试焦虑 (即带着恐惧心理来看待考察过程中成效不充分的倾向) 和负评价恐惧 (即对他人的评价有畏惧感, 对负评价产生沮丧心理, 以及担心他人对自己会作出负评价的预期心理) 。导致焦虑的因素可能是学习者的个别特征, 也可能是学习活动方式或教学方法。
1. 自尊心的强弱:
此处的自尊心指的是个人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认识。自尊心强的学习者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焦虑, 而自尊心弱的学习者陷入高度焦虑不能自拔。
2. 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模糊现象的宽容程度:
由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复杂性,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碰到没有学过的单词或语法结构等。像这一类的情况被称为模糊现象。对模糊现象容忍程度太低的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个别单词或个别语言现象上, 从而阻碍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同时还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 因此变得焦虑不安。学习者对学习中的模糊现象要有一定的宽容程度, 否则焦虑就会升高。
3. 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冒险精神:
无自信心及冒险精神的学习者焦虑程度较高, 他们往往害怕犯错误, 不愿根据背景知识猜测词义、不敢大胆发言。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和适度且明智的冒险精神有益于语言学习。
4. 学习者的竞争天性和好胜心容易导致其焦虑感。
从根本上讲, 即使是学习成绩最差的学习者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 但当他们把自己与其他学习者或与理想化的自我表现作比较、发现别人比自己成绩高或课堂表现好于自己或者认为自己表现不够理想时, 心理便会焦虑不安。
5. 英语课的考试成绩、水平测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任务等也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6. 教师和学习者对学习的不同认识也可能导致焦虑。
比如, 认为讲外语时必须准确无误的学习者, 用外语表达时焦虑程度较高。
7.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形式和内容可能导致焦虑。
教师过于严厉地纠错往往使学习者害怕犯错而感到焦虑不安。
三、减轻、消除学习者焦虑的对策
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它严重阻碍了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习者产生焦虑的原因,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 探索减轻和消除语言焦虑的办法和策略。
1. 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具有安全感。
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 同时也是学生最易产生焦虑心理、影响学习效率的地方。因为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上, 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 必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 并经常进行测试。有时教师提问难度过大, 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 学生怕出错受到教师的批评、讽刺或被他人嘲笑而产生紧张情绪。所以, 教师应很好地把握教材, 控制问题的难度, 改变简单生硬、不耐烦的态度, 微笑提问, 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师生间的情感通道,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 注意纠错策略。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和及时的表扬,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音乐、歌曲、讲笑话或做游戏使学生放松, 使学生具有安全感, 解除“防御机制”, 能够大胆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与学习态度、语言学习观和学习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典型的心理状态, 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教师应指导和训练学生选择与其需求和特点相关的策略。不仅要选择较为容易学习的策略, 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而且要选择一些掌握难度虽十分有用的策略。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能力越高, 焦虑的消极影响就越小。
3. 实施合作学习法。
研究表明,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时的焦虑情绪远低于当着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和相互帮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为实现共同的目标, 进行学习活动, 得到更多的积极反馈, 从而激发更高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尤其有利于那些害羞、胆怯、内向的学生, 增加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合作学习法有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从而降低焦虑程度, 增强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之,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焦虑问题, 善于发现情感反应, 分析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教师应该积极探索,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改变强制性灌输、约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打击,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把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Ellis, R.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2]Scovel, T.The effect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 1978, (28) :129-142.
[3]Horwitz, E.K.&Young, D.J. (Eds.) .Language Anxiety: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91.
[4]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up, 1999.
[5]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6]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123-125.
焦虑型语言学习者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