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自己的感受
家国情怀自己的感受(精选6篇)
家国情怀自己的感受 第1篇
泱泱华夏历经万般磨难,终是雄狮睡起,欲火重生!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以国家危亡为己任的中华儿女,他们心系国家,毅然前行。
钱学森在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弃美国丰厚的待遇,回国振兴民族事业。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披荆斩荆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正是心中那以国家为重的信念推动着他坚决回国,正是心中那“不服气”的民族自尊指引着他开创中国航天事业。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么范仲淹便是这所大学摇篮里的出类拔萃者。庆历新政的失败,本以为会让他一生黯然神伤,从此远走避世,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壮志与梦想。然而这场挫败却始终没有浇灭他熊熊燃烧的赤字之心,一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道尽了其中千般滋味。一位年过天命的改革者,独自利于城头,仍忧心百姓疾苦,忧心于边关情势,神情凝重,鬓添微霜,如何不让人心痛。这振聋发聩的声音直指人心,从此让世人记住了他一生心系苍生的情怀,记住了他毅然前行的步伐。
文天祥誓死不改为国雪耻之初心,与元军奋战到底;岳飞的精忠报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成虎门硝烟之盛况。历史的书卷上涌现了一位又一位心系国家,毅然前行的仁人志士,他们在画卷上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绚丽的色彩。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肩负起民族兴盛的责任将由我们完成。守岛战士王继才,32年如一日的守卫着中国开山岛。岛上无水无电,但他与爱人毫无怨言。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安家,国安才能家安。在王继才心里,殷殷之倩俱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皆忠于国家使命。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32年的驻守,三代人的无言付出,两百面锦旗,收藏了太多风雨。浪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时代的快节奏生活,灯红酒绿的诱惑,使人迷了心智,乱了本性
待繁华落尽,愿你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回荡着,回荡着爱国志士冒死写下的文字,回荡着他们坚毅而刚强的面庞。
愿你我心系祖国,怀赤子之心,毅然前行,共创美好明天!
家国情怀自己的感受 第2篇
那宏伟的烈士陵园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一部交织着鲜血与泪水的辛酸历史,那一刻我的心情沉重了。我把身子挺得无比的直,默默地凝视着先烈们,它让人们想起屈辱历史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它让人们牢记落后就会挨打这一铁的事!
当我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踏进烈士陵园的那一刻起,我的思想已不再属于我自己,看到的物体也不再是物体的本身。想象昔日的战场,我依稀看到了烈士们英勇就义的场景,虽然身体倒下了,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会弯!它把我带进了民族英雄与敌人抗争的战场。在那里有流血、有死亡、还有痛不欲生,一幕幕、一点一滴地灌入到我的脑海;历史举起如椽的大笔,在这块热土上谱写出英勇抗敌的光辉篇章;书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这块英雄的土地,浸透着先烈们的热血,凝聚着烈士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
百年的战争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悲痛,落后的中国遭受了太多的欺侮和嘲弄。但是当年的侵略者们绝不会想到,现在的中国正在腾飞。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滚滚战火已经熄灭,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行,岁月的画卷还在书写。雨水冲刷了烈士们的鲜血,但带不走我们心中永远的红色。时间抚平了战争的伤痛,但抹不去我们心中的愤恨。今天的我有幸追寻先辈们的脚步让我重新感受到战火硝烟,也让我的人生接受了一次洗礼。
琼瑶的家国情怀 第3篇
作为燕赵之地的子孙,西北高天下的苍莽黄沙,边塞草原上的铁马冰河,是我心中所更加亲近的。因此,于琼瑶书中的恩恩怨怨,多少觉得是“小女子心态”,和我不大相关。直到看了她的《我的故事》。
那一天,琼瑶的世界在我的心中天翻地覆。《我的故事》是琼瑶的自传,我想,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不可以算作真正明白琼瑶是怎样一个人的。
琼瑶的确出生于书香门第。然而,她用大量篇幅记录下的童年,却是逃难,与小资无半点关系。1944年,琼瑶六岁。那一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琼瑶家的祖屋所在地衡阳,是两军决战之地。逃难之前,琼瑶把自己最珍爱的一面小锦旗交给了妈妈,藏在寄宿农家的阁楼上,很快,日本人就烧掉了整个村子。这只是琼瑶记忆中苦难的开始。
在琼瑶的字里行间,几十年后依然可以读到家国沦亡之际一个普通人家的惨痛。
逃亡中,琼瑶第一次目睹了死亡。“山沟外面,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接着,有一个人影从我们掩护着的松柏外面闪过去。我从松树的隙缝里望出去,正好看到那奔跑着的人——一个平凡的农人,腿上滴着血,一跛一跛地飞跑着逃走,然后,就是一阵日本人的呼喝声,又一排枪声,那农人倒了下去。我呆住了,第一次了解死亡是怎样突然就能来临的。”
逃亡中,琼瑶的母亲险些被日军掳走。“一向文质彬彬的父亲,立即爆发了,他陡然间冲过来,抱住母亲,对那日本兵大吼大叫:‘放手!你这禽兽!放手!’一切发生得好快,我看到那日本兵举起木棒,对父亲拦腰一棒,父亲站立不稳,那山沟又是一个往下倾斜的斜坡,父亲摔了下去,顺着斜坡,就一直往下滚。祖父忍无可忍,也冲上前去,日本兵再一棒,把祖父也打落坡下,然后,他继续拉着母亲,往山沟外面拖去。母亲用手抓紧了山沟两壁的青草,哭着往地上赖。我眼看这一幕幕,恐惧、愤怒和无助的感觉一下子对我压了下来,我用双手扯住母亲的衣服,哭得惊天动地”。
这样的记录在书中比比皆是,都是那双六岁的眼睛亲眼所见——为了避免大家被发现,表叔伸手去扼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悄然将与琼瑶每天抱着睡在一起的小妹丢弃在旅途中;父亲母亲赴水自尽又被琼瑶的哭声唤回;生死辗转中祖父却固执地在口袋中留着自己抗日救国的诗歌;宁可被枪毙也不让汉奸侮辱……
琼瑶在书中写道:“我的国家民族观念,就在这枪口下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常说,别的人童年的教育来自学校,我童年的教育,却来自战争。”2004年台湾大选,琼瑶为反台独在网站上发表公开信:“亲爱的朋友啊!从何时开始,长江、黄河、青海、长城、喜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们的骄傲了?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们的历史了?我真的陷进无法自拔的痛楚里。”
可是,有着这样经历的琼瑶,成年后的作品中为何却只有温柔婉约,而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强之气呢?
直到看完《泰坦尼克》,我忽然若有所悟。影片结尾,罗丝并没有对杰克说我是多么的想念你,永远爱你这些话。她说,我结了几次婚,爱过几个人,生了几个孩子,走了世界多少个地方……
杰克的死,是为了罗丝的生。
对杰克而言,最好的报答正如罗丝所说的,她是那样珍爱杰克换来的生命,她让自己的一生都快快乐乐,轰轰烈烈,因为她的生命是属于两个人的。
先人在艰难时刻能够勇敢地面对苦难,不是为了把我们变成冰冷的钢铁,而是为了让我们按照和平与善良的本性生活。
什么是我们心中的家国呢?那些不朽的诗词歌赋,江南烟雨,漠北秋风,弄堂中孩子们跳猴皮筋时候的欢笑,女生在课堂上为某个莫名的惆怅而走神的瞬间。
对于琼瑶来说,悱恻温婉是她的本性,她用南方小女子独有的情怀,用她最柔弱的一面让人感到生命的顽强与灿烂。
当一家人经过一次次抢劫,杀戮,搜查之后,琼瑶在第八章《夜半穿越火线》的结尾一段写道:“中午时分,我们见到了第一队国军,看到了第一面国旗。”
家国情怀优秀的作文 第4篇
我要为祖国的悠久文化、灿烂历史点赞!我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她有着历史悠久的《诗经》、《史记》,唐宋诗词;形态多样,意义多变的中国汉字;古时的四大发明;广为流传的四大名著;中国独有的陶瓷器、丝绸这些都是中国古人的智慧,这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这一切都显示着中国是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都。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我为祖国的秀丽江山点赞!我们中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高山连绵起伏如一条长龙,草原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山地河流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画卷。我们还有那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杭州西湖、敦煌壁画多少人为此赞美过我们中国,多少人为此流连忘返。我为中国大好河山而感到自豪!
我要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的提升而点赞!中国如今不再是那个科技落后的中国,在无数人的努力下铁路、公路已经遍布全中国;以前各地的往来十分困难,如今只要几个小时,几百公里路程甚至上千公里的路程都不在话下。现在,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无论是搭车、购物、交流信息、订餐、交易,许多繁杂的事物仅需一台手机便可以完成。我们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核弹、核潜艇、火箭、航空母舰,飞机、坦克、卫星我们祖国的科技水平正在不断地上升,这些都是显示着祖国的强大,尊严不容侵犯!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但是,我们的祖国也有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因为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也曾被它国嘲笑为“东亚病夫”被沦为殖民地,受到其他国家的侵占却无能为力。圆明园被烧毁,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不可磨灭的事实。可直到有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书写了最神奇的发展故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我要为祖国的自强不息点赞!
祖国正一步一步向着富强之路前进着,而我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要将学习放在首要目标,好为祖国建设事业出上自己的一份力。让祖国能够变得更加强大,这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第5篇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
吴应文
摘 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他在为国家时局的担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具有常人的情思,长时在外,无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凡此种种,使他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就杜甫诗歌家国之情的表现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探讨这位中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他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眷恋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思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史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杜甫 家国情怀 忧国思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大多是反映现实社会与劳动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也称作“诗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在诗中,诗人就是一个“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忧的形象”,爱国的“民族之魂”,诗人的忧,令人感动,令人崇敬。《留花门》中“高秋马肥健”时,诗人深叹,写下“诗人厌薄伐”的诗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诗人的激愤和忧郁的情感也达到了顶点。
一、诗歌,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我们在读到《春望》时,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廓,国将不国,只有对国家的高度关切,才有如此的心语。《石壕吏》中老妪的致辞,老妪一家的惨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是无数家庭的缩影,从一个家庭反映出国家的惨败。在《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景色,引述了诗人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国事不宁,返乡无日的忧伤。另如《秋兴》八首从孤城日暮的情景联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那低沉的音调深表诗人的爱国之情。又如长安“春望”,则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果没有对祖国执着的爱慕之情,这些诗句是写不出来的。
二、心系百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家人的思念。
《石壕吏》中的吏怒老妪啼诉,读时,让读者从心底看到了当时官吏的残暴,老妪一家的惨景,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老杜无时不在想着劳动人民的疾苦。另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经典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有因战争,富人的剥削,官吏的横暴带来的老百姓的苦,一一在老杜的诗中说得那么真切,真可谓诗为人民而作。
关于家国情怀的段落 第6篇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家国情怀自己的感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