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精选4篇)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 第1篇

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装现状及新技术要点

[摘要]:通过对目前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生态绿地等各类人行道铺装现状调查,总结了城市建设初期人行道铺装的目的意义和现状情况,提出现代城市建设中更加合理的人行道铺装技术和建设办法,以满足新型海绵城市建设中提出的自然雨水收集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技术要求,探索现代城市建设开发中应该遵循的自然科学规律,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

[关词]:城市人行道 ;海绵城市; 生态建设

[引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需求的不断加大,城市中人行道铺装技术越来越成为建设者们挖掘和探索的重点。

1、现代城市人行道铺装现状

1.1水泥混凝土人行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mt concrete pavement)指以水泥和混凝土做为主要材料而建成面层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在建设领域被称做高级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从建造工艺分包括:素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以及预应力、钢纤维、装配式等各种混凝土路面。

1.2人行道使用水泥混凝土情况。在目前,城市道路及公园广场内,采用最广泛的是现浇普通混凝土路面。即使改造后,面层采用市政彩砖、水泥砖地砖或透水砖等铺装,但大多底层仍选用现浇普通混凝土和二灰石、三七土垫层来增加路面承载和稳固性。由于城市路面功能划分不严,抗压、防水要求高等历史原因,这种稳固的路面结构和建造模式在我国已经沿用近百年。这就给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很大压力,相反,天然雨水对城市地下水位的滋补和人们收集利用的几率在城市里即成为了虚有。

1.3混凝土大量铺装弊端。城市内涝、城市地下资源匮乏、城市及周边水源地边角保护,水岸线自然保护等现代城市弊病问题不断增多,天然雨水在大中城市无处排放,大量水泥混凝土应用和城市雨水收集、排放、利用等问题已经对城市建设提出重要考验。

2、海绵城市人行道建设铺装技术

2.1全透米石粘结路面。彻底改变道路制作工艺,把原有人行道建造过程中三七灰土层和二灰石层全部去掉,在道路路基原土处理结束后,原土层压实结束,土层面层现场浇筑米石透水路面,按照水泥、米石、乳胶粘着物比例1:6:0.1的比例配比,一般人行路面,根据需要浇筑10-25CM厚度即可,或按照道路竖向设计及道路实际需求进行铺装,控制厚度50CM以内,表面压实成型。这种路面透水迅速、路面常年无积水,制作工艺简单,工程造价低。其适于公园绿地、庭院绿地、花海、苗圃观赏区等步行道建造应用。

2.2碎石垫层米石粘结路面。在原土路基建造好后,用2CM左右粒径的碎石或鹅卵石自然堆积摊平作为垫层,垫铺8-15CM厚,上层铺米石粘结路面5-10CM厚作为稳固面层,面层根据需要也可加入色料进行调色变换。这种路面制作工艺简单,工程造价低,适合一般公园、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等人行路面和小重量人力助推车路面建造。

2.3面层摊铺沥青步道米石垫层路面。因没有载重较好的垫层,或有相对较为薄弱的垫层,路面粒石常常被碾开,这种路面则可在原设计米石垫层上表面加做5-8CM厚、摊铺面积小于整面粒石路面的沥青面层,并可根据需要将面层宽度进行调整为粒石路面的三分之二或更多;也可将沥青层与米石层表面在同一层面或稍有高差,只是沥青幅面窄于米石层,或表面留有坡面,便于雨水流入米石层而被渗透收集或自然下渗于自然土层。

2.4米石垫层透水砖铺装路面。在一些表面耐压要求较高的城市人行道或公园广场干道人行道上,相对因作业、行人娱乐等设施载重要求,可在原土路基基础上用粒径0.5-1CM的碎石或米石路面上做透水垫层,一般厚度15-20CM左右,上面层铺透水砖,用粗砂灌缝或粗砂和透水水泥干拌灌缝。这种铺装在施工操作中应尽可能同时铺装垫层和透水砖,即使需间隔也不应多于4小时以上。该铺装路面透水性较好,平整度极高,耐压、耐磨,特别适应于城市主干道侧旁人行道或绿化带与快行道之间人行道铺装。

3、透水人行道建造对海绵城市建设意义

3.1透水材料在城市道路中开发利用可能性最大的应是人行道。城市人行道因载重负荷小、与绿地紧邻、受隔离带保护等特殊地理因素,应该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改善历史硬质水泥铺装考虑的主要场地。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发展已经充分的将城市各个功能界限区划清晰,且各个功能划分都有缺一不可的用途。在城市中建好透水铺装,行之有效地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和道路人行道等进行建造铺装。

3.2 透水材料用于人行道能够减少许多硬铺装弊端。大量水泥硬铺装路面夏季给人们带来的热辐射以及石质硬铺装雨天步行光滑、铺装工工艺复杂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道路建设改造的难题。上下全透水人行道铺装,利于城市中空气、水分正常交换,利于城市行人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

3.3 透水材料应用于人行道优于水泥硬铺装的优势明显:道路出现路害问题时便于局部维修和集中整治,其较为简便的铺装方法和粘结松散的结构,利于局部修补、局部作业和下层埋设电缆、管道等城市设施保护和局部维修作业。其建造手法和全透水、低成本施工给城市带来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及其重大。

3.4全透水材料的应用,为环保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全透水人行道铺装材料看,其大量使用不同粒径天然碎石,大大减少了水泥硅酸盐使用量,道路改造废弃后给城市造成的废弃污染物非常少。另外,其疏散的结构块容易用机械或人力敲碎而与土壤或其他基础材料被清理或二次利用,不必以城市化学垃圾同类处理,对城市永久破坏性非常小。

3.5全透水人行道易于实现面层改良。水泥混凝土面层因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耐久度,一次浇筑成型后二次表面敷贴不易粘接成型。而全透水人行道面层因有足够的孔隙度和面层空间,易于与其他面层如水泥、沥青、乳胶等交合物结合,便于路面整修和城市改造提升处理。

4、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研究透水材料铺装技术;80年代初期美国已经有了“透水性混凝土搅拌站”;80年代末,日本研究者已申请“透水性混凝土路面”专利材料。我国大部分城市近年来正在创建生态城市和园林绿化城市,保护城市天然雨水资源,做好城市雨水收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举措。按照城市人行道、城市广场、生态绿地周边等道路在城市总硬化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探索出更多适应城市透水技术方法方案,寻找更多适应城市持久发展和生态长效化管理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将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一条必经之路。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 第2篇

1 原材料与试件成型方法

1.1 原材料

上述几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常见技术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1.2 试件成型方法

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剪切性能和抗拉拔性能。

高速行驶的车辆尤其是载重车辆在加、减速以及紧急刹车情况下会对桥面铺装沥青铺装层产生巨大的水平剪切作用, 因此, 要求防水粘结层材料要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 该性能通过剪切试验来评价;同时, 在车辆荷载的振动冲击作用下, 为防止铺装结构间出现张拉破坏, 沥青铺装层与混凝土调平层间要具有可靠的粘结力, 使整个铺装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抗拉拔性能测试主要通过直接拉拔试验来评价。

防水粘结层材料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采用相同的圆柱体试件进行测试, 首先, 采用规格为300mm×300mm×100mm的车辙板试模成型50mm厚的水泥混凝土板, 标准条件下养护28d后对其表面进行铣刨处理;将处理好的混凝土板表面的颗粒和浮沉清理干净后, 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施工;之后将混凝土板重新放入车辙板, 进行50mm厚沥青层的成型, 并用轮碾机进行碾压, 最终形成模拟桥面铺装结构的双层板试块, 在室温下放置不少于48h后, 采用钻芯机钻取直径、高均为100mm的圆柱体试件, 分别用作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用试件, 试件的整个制备过程如图1~图4所示。

2 防水粘结层剪切性能研究

为全面考察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以及高粘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剪切性能, 分别在3种沥青类型、2种沥青洒布量、2种碎石撒布量和2种碎石规格条件下进行防水粘结层材料剪切性能测试, 具体试验条件见表2所示。

采用路面材料多功能剪切试验仪进行防水粘结层材料剪切强度的测试, 试验过程中加载速度恒定保持为0.5k N/min, 试验温度为20℃, 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剪切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剪切试验结果可知, 相同沥青洒布量和碎石撒布量条件下, 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在碎石粒径为9.5~13.2mm时的抗剪强度均大于碎石粒径为4.75~9.5mm时的抗剪强度;对于橡胶沥青, 在135g沥青洒布量条件下, 碎石粒径为9.5~13.2mm时的抗剪强度大于碎石粒径为4.75~9.5mm时的抗剪强度, 在180g沥青洒布量条件下, 情况则恰好相反;对于高粘沥青, 碎石粒径为9.5~13.2mm时的抗剪强度均小于碎石粒径为4.75~9.5mm时的抗剪强度。

相同沥青洒布量和相同碎石规格条件下, 三种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在碎石撒布量为80%时的抗剪强度均大于碎石撒布量为60%时的抗剪强度,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 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抗剪强度均随着碎石撒布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变化。

相同碎石规格和碎石撒布量条件下, 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和高粘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在沥青洒布量为135g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大于其在180g条件下的抗剪强度, 而橡胶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在沥青洒布量为180g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大于其在135g条件下的抗剪强度, 说明对于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和高粘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 其沥青最佳洒布量接近135g, 而橡胶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沥青最佳洒布量则较为接近180g。

对于剪切破坏位移, 高粘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剪切破坏位移均在10mm以上, 橡胶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剪切破坏位移基本维持在8~9mm之间, 而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的破坏位移最小, 说明三种材料中高粘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最强, 能更好地适应铺装结构间的位移错动。

3 防水粘结层拉拔性能研究

拉拔试验反映了铺装结构层间粘结状况的好坏, 其目的是为了检验防水粘结层材料与上、下结构层间的粘结能力, 同时还可观察粘结力不足时的破坏现象。与剪切试验条件类似, 为全面考察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以及高粘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拉拔性能, 分别在3种沥青类型、2种沥青洒布量、2种碎石撒布量和2种碎石规格条件下进行防水粘结层材料拉拔性能测试, 试验过程中加载速度恒定保持为0.5k N/min, 试验温度为20℃, 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抗拉拔性能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试验结果可知, 相同沥青洒布量和碎石粒径条件下, 三种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随碎石撒布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不规律的变化情况;相同沥青洒布量和碎石撒布量条件下, 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拉拔强度随着碎石粒径的增大而呈增加趋势变化, 而另外两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则随着碎石粒径的增大而近似呈减小趋势变化;相同碎石粒径和碎石撒布量条件下, SBS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和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抗拉拔强度均随着沥青洒布量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变化, 而高粘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抗拉拔强度随着沥青洒布量的增加而呈增大趋势变化, 说明仅考虑拉拔性能时前两种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最佳沥青洒布量接近135g, 而高粘沥青最佳洒布量接近180g;对于拉拔破坏位移, 拉拔试验位移值普遍较剪切试验的破坏位移值小, 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的破坏位移值均基本维持在4~8mm之间。

4 防水粘结层材料最佳配比推荐

综合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结果, 推荐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最佳配比如表5所示。

5 结语

针对防水粘结层材料在铺装结构中的作用, 对三种常见的防水粘结层材料分别进行了剪切和拉拔试验, 综合两种试验的试验结果, 优选出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和高粘沥青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在不同沥青洒布量、不同碎石撒布量和不同碎石粒径间的最优搭配形式, 同时也测试了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抗变形能力。

摘要:针对混凝土桥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材料的选择问题, 选用三种常见的防水粘结层材料: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粘沥青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材料, 分别进行了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研究, 综合两种试验的试验结果, 优选出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和高粘沥青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在不同沥青洒布量、不同碎石撒布量和不同碎石粒径间的最优搭配形式, 同时也测试了三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抗变形能力。

关键词: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粘沥青

参考文献

[1]于颖.水泥混凝土桥桥面铺装受力机理分析[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08.

[2]张占军.水泥混凝土桥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0.

[3]王涓.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防水粘结层的性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3.

[4]张宏炜.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防水性能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0.

[5]汪日灯.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8.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 第3篇

背景

随着城市化发展,原有的下垫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原生绿地上建起高楼大厦、道路、广场,“灰色”的不透水铺装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城市铺装现状统计:平均不透水面积高达71.3%,世界上主要城市的不透水面积大都在50%以下,不透水铺装虽然使得城市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却存在严重隐患。近几年,城市内涝频发、地下水过度开采、水污染等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困扰生产生活,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习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上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自2014年出台一系列文件,从政策和财政上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2016年已确定两批海绵城市试点。海绵城市是建立在生态基础设施之上的生态型城市。透水性铺装被称为“会呼吸”地面,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最小干预,人与自然共生。

北方老城区由于建设早,用地紧张,绿地稀缺,不透水铺装大面积大,同样面临着严重水环境问题,因此,北方老城区透水铺装改造势在必行。

透水铺装概

1.透水铺装概念

透水铺装是指将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用于地面铺装,使得地面具有透水、透气性,雨水直接或间接可以自然下渗,净化处理,有效补给地下水。道路断面结构分为面层、基层、垫层和索土夯实层,透水铺装面层、基层和垫层都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一定的储水能力,素土夯实层的渗透性受土壤影响很大,当透水铺装的荷载不大(人行道路),同时土壤具有良好的渗水性,雨水可以直接深入地下,当基层下的土壤透水能力有限,同时需要较大荷载(车行路)时,也可以在基层中埋设排水管或排水板将积水导入临近的绿地,在延缓径流峰值到达时间的同时也保证道路路基的安全。

2.透水铺装的应用和发展

欧美等发达国家透水铺装应用历史较早,广泛应用于雨洪削减和径流污染控制等方面。二战时期,英国皇家空军首次在飞机跑道上尝试透水铺装以解决跑道积水问题。1970年后美国开始将透水沥青混凝土应用于停车场和便道。1990年佛罗里达州推行实施”暴雨径流还原计划”,通过透水混凝土道路的应用以提高暴雨时地表径流的入渗量。目前在法国60%的网球场是用透水砖或透水性混凝土铺建的。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造硬化路面,透水性铺装得以大规模应用,80%的路面为透水路面。发达国家在透水性铺装给我们以启迪。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透水铺装的应用。2008年,国内最大规模的透水路面工程宁杭高速公路全长20.9km的路段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同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设中非机动车道铺装透水材料达10多万m2。2010年上海世博园内的人行广场、道路也大量采用透水性铺装,通过渗透设施下渗、净化雨水。

3.透水铺装的生态功能

有效削减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净化雨水径流污染,改善河流水质

有效补给地下水,缓解地下水漏斗

降温、增湿,降噪,改善城市环境

恢复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4.透水性铺装材料

目前,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透水铺装面层材料主要有三种:种是透水面砖,它通过铺砌间隙和砖体本身空隙进行透水。常见的有混凝土透水砖、陶瓷透水砖、沙基透水砖。另一种是透水沥青,它由面层材料本身的孔隙和具有透水性的基层和垫层进行透水。第三种是透水混凝土,主要是依靠骨料颗粒间可透水的较大间隙进行透水。此外,园林中常见的鹅卵石、碎石、嵌草砖、木材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各类透水材料的性能比较

北方老城区透水性铺装应用建议

1.透水铺装材料要适应北方气候寒冷冰冻的气候特点

北方老城区冬季寒冷,雨雪渗入透水铺装空隙后会反复冻融导致冻胀破坏。这一点要求透水铺装材料具有良好抗冻融性,透水铺装材料要经过反复的冻融实验,达到要求后才能使用。

2.透水铺装要定期维护,使其保持良好的透水性

北方城市多风沙天气,透水铺装的空隙容易被泥土、砂砾等杂质堵塞,影响其透水能力,应定期使用专业设备高压冲洗或压力吹扫,使其保持良好的透水能力。

3.不透水铺装透水性设计

不同的空间对铺装材料具有不同的要求,商业金融空间大量使用花岗岩来体现沉稳、精致、典雅的效果。花岗岩石材是景观设计中广泛使用的铺装材料,其硬度高、耐磨性好,能承受高密度人流的踩踏,但不透水,所以可以使用渗水沟透水模式,使得本来不透水的花岗岩铺装,既能够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能达到透水要求。此外,不透水铺装与透水铺装材料搭配设计,一举两得。

结语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 第4篇

城市中心广场的道路铺装设计是指在环境中运用不同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形式铺设于广场道路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城市中心广场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道路铺装材料设计在营造广场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生态设计贯穿于景观设计,从场地整体到局部地段和微观细部的设计及实施和管理等全过程;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美学原则,其目标是改善人居生活品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最大程度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涉和影响。该文分析了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在生态性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则,旨在为城市道路铺装提供合理化建议。

1 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在生态性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效益低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许多盲目的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大面积的硬质不透水性铺装,使原有的天然土壤植被不断被建筑物及非透水性硬化地面所取代,改变了自然土壤植被及下垫层的天然可渗透属性,为城市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1.2 滥用铺装材料

目前很多景观设计师并不真正接触施工过程,盲目依据成功案例照搬铺装材料,导致很多广场道路铺装材料设计方案成为纸上谈兵。许多场地的道路铺装材料设计仅单纯从所谓的艺术美感出发,而忽略使用者的体验,为后期投入使用带来很多问题。如很多广场道路铺装的抛光路面,在雨雪天行走就极易滑倒,铺装形式的多样变化固然能够增加广场道路的吸引力,然而此种方法用在步道的台阶设计上,则会因其可识别性差,给行人带来危险。

1.3 与整体设计及周围环境脱节

作为广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道路的铺装设计也应从主题和细节处理上尊重方案的整体要求。如某生态公园广场在道路设计中,采用了花哨的马赛克抛光路面,破坏了整体设计要求表达自然野趣的初衷。

2 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生态性设计的原则

生态意义的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设计要符合6点要求,即(1)改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2)蓄养地下水,减少城市下水管道的设施和负担;(3)减少对公共区域的污染;(4)增加路面湿度,减少热辐射;(5)降低城市噪声,防止铺面材料残存尘土,改善城市公共环境等;(6)部分原材料可循环利用[2]。

2.1 自然保护原则

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森林、湖泊以及大规格植被斑块等,其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生态功能是进行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设计的前提。

2.2 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景观是以人为主体的景观体系,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建造适于人类生活的宜人景观。

2.3 可连续性原则

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设计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要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4 整体性原则

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设计必须对整个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使区域景观结构、格局和比例与区域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2.5 地域性原则

根植地域的乡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以及民俗民风的缺失对乡土文化的保持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保护地域资源,挖掘地域特色,已成为景观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生态性设计的要点

3.1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中心广场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难免对区域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工程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工程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维护施工界面内的植物原状,在施工现场及生活区设置临时卫生设施,对有害物质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应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消音器,降低噪声或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3.2 合理选择铺装材料

3.2.1 铺装材料选择人性化的道路铺装材料设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合理布置铺装形式,且能使广场的铺装有机结合成整体,使其兼具观赏价值与使用价值。材料的选定是铺装艺术中重要的环节,应通过对场地地形、地质、地下水位和气象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试验,明确材料使用的可能性和允许使用条件[4]。将能否与周围环境、构筑物的协调及空间功能的实现作为确定材料的依据,并根据交通量及主要使用者状况等条件确定合理的铺装材料。在进行广场道路铺装设计前,应根据所在空间场所的功能分类,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植草格等。尽可能采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铺地做法,重视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尽量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等要素,减少硬质铺地的使用面积,以改善城市生态问题。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尽量使用经济的乡土材料,摒弃昂贵的进口材料。另外,工程废弃材料再利用也是经济节约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人们通过对废弃材料进行再设计,并运用于广场道路铺装设计中,创造出充满趣味的铺地效果。最具吸引力的铺装材料之一是回收的玻璃碎片,经打磨后可手工铺设并在上面行走。这种材料在潮湿和干燥时,颜色会发生不同变化。若在玻璃原始的颜色中混入赭石、琥珀和翠绿等,则会产生玻璃卵石的效果。由果壳、树皮或木材碎片等组成的铺地材料不仅是精美的铺装材料,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地域性的城市中心广场道路铺装设计,可以营造城市的独特魅力。地域性是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构成的,通过选取地域性材料在铺装上进行表达[5]。地域性材料是指在铺装设计中引入当地传统工艺技法进行铺装,可采用地域特色浓郁的造型,将地域特色要素,如历史事项、祭礼、特色建筑、自然景观和动植物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铺装上;或采用在当地特有的材质作为铺装材料进行加工,如加勒比海的一些小岛上流行用当地的肉豆蔻果壳作为铺装材料,走在上面会发出清脆的咔咔声,它曾是当地传统居民作为及时觉察来访者或入侵者的手段。

3.2.2 色彩选择广场道路铺装需根据道路与广场的性质进行设计,做到与环境统一。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在道路铺装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变化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人们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但铺地的色彩如过于鲜艳则会造成混乱的气氛,因此铺装设计中的色彩调和要注意同一色调、近似色调和对比色调的配色、配合[6]。在同一色调内利用明度和色度的变化,就易于达到沉静的气氛。如果使用的色彩增加了,则应适当减少造型要素。对比色调由于颜色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都会产生强烈的紧张感,在设计时需谨慎运用。

4 合肥万达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生态设计

4.1 合肥万达广场道路铺装材料基本形式

合肥包河区万达广场位于合肥市芜湖路与马鞍山路,于2011年建成。广场主要由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写字楼及城市公共空间组成。道路设计比较简单,基本是围绕各区域和建筑设置的道路。包河万达广场的铺地设置主要以花岗石材质为主,入口处为广场砖铺地石,这种石材是把天然石材加工成100mm200mm的长方形,专用于铺装广场和园林道路等室外地面,构成了广场道路的主要铺地形式。入口广场和内部小广场的铺装材质为大理石与花岗石结合。不同的质感与颜色搭配产生良好的效果。沿河广场道路是临水木质栈道,采用刷漆的防腐木。防腐木自然、环保、安全,可防腐、防霉、防蛀、防白蚁侵袭;木材稳定性较强,适合于户外木制结构,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着色。防腐木接触潮湿土壤或亲水效果尤为显著,满足户外各种气候环境,使用15~50a不变。

4.2 合肥万达广场道路铺装材料在生态性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除去广场中的建筑与水面,整个万达广场的硬质道路铺装占广场总面积的80%以上,占整个广场铺装面积的90% 以上。然而整个广场均是以此种形式铺装,不免显得单调,且不是对生态较为有利的透水性铺装。入口处的广场砖铺地石为花岗石材质,透水性不好,虽然每块砖之间有大约5mm的缝隙,但也都是混凝土填实的,基本没有透水性。入口广场和内部小广场的大理石、花岗石铺装透水性同样不好,只是在一些部位设置有排水沟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连。雨水将直接进入排水沟,并不能对城市地下水进行补充。

4.3 合肥万达广场道路铺装材料生态设计改造方案

万达广场位于市中心,主要以步行环境为主,商业活动区相对集中,其道路铺装需要在美化空间环境的同时使空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形成专用的步行空间,使人们充分享受“城市客厅”的魅力。为满足人们的聚集要求,营造有效的交往空间,万达广场的道路铺装色彩应多样化,以浅色、明快色和暖色为主,造型上可适当运用曲线使空间更丰富、具有活力,恰到好处地营造充满生机的城市商业空间环境。在广场的盲道中可置入太阳能蓄光材料,晚间不仅可以给弱视者提供指引,也不失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广场道路的地面铺装在以人性化为前提的设计下,可尽量使用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生态环保的道路铺设材料,如砂、石、木和预制品等,以利于雨水下渗以及植物根系呼吸,实现场地的生态循环。道路两侧的散水沟可通过铺置诸如鹅卵石之类的透水材料,使其具备散水功能亦具有美观的视觉效果。

5 结论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

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精选4篇)海绵城市铺装常用材料 第1篇海绵城市人行道铺装现状及新技术要点[摘要]:通过对目前城市道路、公园广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