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化疗副反应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化疗副反应范文(精选10篇)

化疗副反应 第1篇

过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药物仅用于姑息治疗或辅助治疗时, 化疗疗效不满意, 经过改进原化疗方案, 并给予有效的护理, 使疗效有所提高, 如绒毛膜癌过去89%以上死亡, 采用化疗后, 成活率已达到根治的水平。现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副反应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2年—2008年28例妇科肿瘤, 其中卵巢肿瘤10例, 子宫肿瘤10例, 绒毛膜癌5例, 子宫肉瘤3例, 术后化疗3次~8次。

2 化疗副反应的护理

2.1 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功能障碍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副反应,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 此时病人很容易感到乏力、精神淡漠、反应迟钝, 更严重的是引起感染, 如败血症, 其次是引起出血倾向, 表现为鼻出血、病灶出血、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 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 此时对病人加强护理非常重要。用药期间, 加强病房巡视, 遵医嘱隔日检查1次血常规, 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最好让病人进入无菌防护设备室。病人要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 增加机体抵抗力。做好心理疏导, 减轻思想顾虑。化疗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在停药后也不能麻痹, 有些副反应恰恰在停药1周后才出现, 故在护理过程应提醒病人及家属, 让家属协助病人, 注意预防感染, 安全度过危险期。

2.2 消化道反应

2.2.1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以甲氨蝶呤 (MTX) 和放线菌素D (KSM) 发生最多。因为病人化疗药在用药1周左右, 多数发生以唇、舌及面颊为主, 严重病例可由咽喉部蔓延到食管至肛门, 此时极易感染。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细心护理病人, 及早发现病灶, 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用朵贝氏液给病人漱口。部分影响进食病人可于饭前用地卡因溶液帮助病人喷口腔和咽喉部。局部亦可用冰硼散及珍珠散涂抹病人的溃烂面。

2.2.2 腹痛、腹泻、便血

腹痛、腹泻、便血一般见于用氟尿嘧啶 (FU) 的病人, 常见于用药1周左右, 开始以便血为主, 严重时可呈水样便、酱油便, 持续3 d~4 d。此时, 护理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 协助医生正确指导病人, 如果出现腹泻或者血便时候, 应警惕伪膜性肠炎, 应立即停药, 及时报告医生。可用乳酶生片给病人口服, 指导病人多吃蔬菜及水果, 必要时帮助病人解毒肛门, 热敷肛门, 但护理时千万不能损伤肛门, 以免加重感染。

2.3 内脏损伤

2.3.1 中毒性肝炎

MTX、KSM、环磷酰胺 (CTX) 对肝脏损伤较重, 主要表现是血清谷氨酸转氨酶升高, 重者伴有黄疸和腹腔积液, 化疗的副反应大, 故护理人员在合理配药及静脉输液时, 应严格控制滴数及预防液体渗出而引起静脉炎及皮肤损伤等, 同时不能随便调乱医嘱的输液顺序。

2.3.2 肾脏损伤

CTX可引起尿频、尿痛、血尿甚至尿毒症等。因此, 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尿量, 如果尿量<30 mL/h或24 h<600 mL, 提示有肾功能损伤, 应及时调节液体的滴数及输液时间, 并报告医生, 嘱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多喝水, 也可饮用碳酸氢钠饮料。

2.3.3 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多见于使用阿霉素化疗的病人, 可发生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脉搏的变化及病人的呼吸, 如果病人输液过程有不良反应, 应及时给病人吸氧并停药和报告医生, 告诉病人不要着急, 一般在停药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

2.3.4 肺炎或肺硬化症

使用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等可引起肺炎或肺硬化症, 临床上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 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多巡视病房, 及早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如出现立即给予吸氧并停药, 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报告医生。

2.4 其他副反应

2.4.1 脱发

脱发以KSM化疗病人最明显, 表现为全身毛发脱落, 因此在给病人擦浴时动作要轻柔, 发现病人有焦虑心理, 应给病人多解释, 并告诉病人一般停药后自然恢复正常, 不需要任何治疗[1]。

2.4.2 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以FU化疗病人最明显, 表现在面颊和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 有时瘙痒, 因此在给病人注射液体时不能外渗, 以免引起化学药渗入皮肤。另外, 保持皮肤清洁, 以免引起感染。

2.4.3 局部刺激

在静脉注射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及长春新碱的过程中, 如果液体渗漏在血管外, 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重者造成坏死, 难以治愈。因此, 要多巡视病人, 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同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要求护理人员有熟练的技术, 以防止液体外渗, 减少化疗药的副反应。如果出现液体外渗, 立即停药, 并用1%利多卡因10 mL加100 mL氢化可的松封闭, 局部冷敷, 减少吸收。

3 小结

化疗药的副反应给妇科肿瘤病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也影响妇科肿瘤病人化疗后的成活率, 做好护理对减少化疗药的副反应及提高妇科肿瘤的病人化疗的成活率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 在病人化疗过程中要做好护理, 以减少化疗药的副反应。

参考文献

副反应造句欣赏 第2篇

(2) 治疗期间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粘膜炎。

(3) 目的考察博莱霉素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应用方式与副反应。

(4) 药物治疗组8例,心理治疗组6例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对症治疗后副反应消失。

(5) 该制备方法中,没有溴元素等卤族元素的参与,副反应少,产率高,制备的产品安全无毒。

(6) 通过引入副反应系数讨论了沉淀效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7) 尽管其它时点两者的镇痛效果相似,但腹针疗法还具有副反应小、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易于实施、无痛等优点,不会增加病人的额外痛苦和负担。

(8) 漆原钴的催化选择性好,催化氢化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较少,还原产物1。

(9) 本文建立了通用的滴定终点误差公式,考虑了副反应的影响,也适用于非水滴定。

(10) 本文首次总结了副反应系数的通用公式,可广泛用于复杂平衡体系的研究。

(11) 提高免疫力,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消除放化疗副反应,安神,除胃热,护肝解毒。

(12)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黏膜炎、脱发、关节肌肉痛和心脏毒性反应,但均可耐受。

(13) 给出该法的化学方程式,同时对脱氯副反应作初步讨论。

如何应对化疗的不良反应 第3篇

1.疲劳感

疲劳感是化疗患者最易出现的症状。癌症患者在出现疲劳感后,常会认为自己已经变得极其虚弱,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近日,美国梅奥诊所(可代表全球最高医疗水平的一所医疗机构)的肿瘤专家德布拉·巴顿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报告说,该诊所的研究人员在对人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临床试验后发现,人参可有效缓解癌症患者出现的疲劳感。研究人员将282名出现疲劳感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让A组患者每日服750毫克的人参,让B组患者每日服1000毫克的人参,让C组患者每日服2000毫克的人参,让D组患者每日服用安慰剂,不服用人参。在试验开始后的第4周和第8周,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各组患者出现疲劳感的情况,结果发现,与A组和D组患者相比,B组和C组患者出现疲劳感的几率明显减少,出现疲劳感的程度明显减轻。在B组患者中,有25%的人认为其疲劳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或“已经大大降低”。在C组患者中,有45%的人认为其疲劳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或“已经大大缓解”。而在A组和D组患者中,只有3%的人认为其疲劳感有所缓解。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服用人参的方法是:将适量的人参研成细末,放入胶囊中,每日服2克。

2.食欲不振

癌症患者在进行化疗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必须摄入充足的营养,以免发生免疫力下降,出现继发性感染或恶病质。然而,此病患者在进行化疗后常会出现味觉异常、食欲不振的不良反应,严重干扰治疗的进行。在出现此类化疗不良反应后,癌症患者应多补充液体,少食多餐,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常吃肉、蛋、奶、鱼和豆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及动物的肝脏、鱼类、绿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进行化疗的当天,癌症患者应早些吃早餐,晚些吃晚餐,拉开两餐之间的时间。此外,此类患者还应使用山药羊肚汤进行调治。此汤的制法是:取羊肚一个(约200克),山药200克,食盐等调料少许。将山药去皮,切成块。将羊肚去掉脂膜,切成块,与山药块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熬煮至山药烂熟,调入食盐等调料即成,可随意服用。

3.贫血

人体的造血系统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很高,因此有些癌症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可因造血系统受损而发生贫血。在进行化疗期间,癌症患者应每周检查1次血象,若血象出现异常应选用鲨肝醇、维生素B4、粒细胞集落因子、复方皂矾丸、维血宁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复方皂矾丸和维血宁颗粒是治疗化疗所致贫血的有效中药制剂,其副作用很小。复方皂矾丸具有温肾养髓、益气养阴、生血止血的功效。有医师曾用此药治疗82例因进行化疗而导致贫血的癌症患者,结果有71.4%的患者体内白细胞的指数显著上升,有82.8%的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指数显著上升。维血宁颗粒具有健脾补中、滋阴生血的功效。有医师曾使用此药治疗107例因进行化疗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晚期癌症患者,取得了97.4%的有效率。

4.恶心呕吐

癌症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常因为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癌症患者在进行化疗期间不可暴饮暴食,不要吃油腻、过甜及味道过重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多饮水,多卧床休息。在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时,此类患者可服用维生素B6进行治疗。维生素B6具有抑制化疗所致呕吐的作用,其用法是:每次服1~2片,每日服3次。

5.脱发

脱发是癌症患者在进行化疗时最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为避免出现脱发或减轻脱发的症状,癌症患者在进行化疗期间应剪短头发,避免频繁洗头或用电吹风吹头、在头发上涂抹润发素或在头发较湿时拉扯头发。此外,此类患者还应长期服用天麻首乌片来预防脱发。天麻首乌片由天麻、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熟地、丹参、蒺藜、白芍、白芷等药物制成,具有预防化疗后脱发的功效,其用法是:每次服6片,每日服3次,在刚进行化疗时开始服药,直至化疗结束后半个月方可停药。

化疗副反应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170例, 在化疗过程中用顺铂的患者为136例。其中男106例, 女30例, 年龄55岁~82岁;恶心、呕吐28例, 耳鸣、听力下降12例, 气喘、血压下降、心动过速16例。

1.2 方法

将术后采用顺铂化疗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肿瘤科专科护理[1]。干预组采用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首先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特点, 介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 告知患者与家属如果不按我们的健康宣教执行, 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同时培养患者的良好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化疗期间多饮水等;除了必要的生化检查, 还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耐受程度等;建立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情感交流平台。观察2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 包括消化道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措施

2.1 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饮食宣教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 使每天尿量达2 000~3 000 m L;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对痰液及呕吐物的管理、清洁口鼻与抗生素应用;安全保护如防止摔倒、专人看护、不能单独行动;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叩背, 防止压疮发生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

2.2 肺癌化疗期间的护理

顺铂化疗主要会造成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减少, 预防感染与毛细血管出血是主要的护理工作。观察外周血象变化, 对血管、运动、消化、呼吸、神经各系统进行检查并记录, 做好口腔、皮肤、外阴的消毒护理, 预防感染发生, 不要抠鼻及挠抓皮肤、刷牙用软毛牙刷等。化疗易出现腹泻, 对腹泻的次数、颜色、性状、量等要做好详细记录, 对患者肛周进行清洁护理并指导饮食方法。对超敏反应、水肿多浆膜积液、肌肉酸痛等情况, 给予先停用药物、吸氧、激素应用、理疗等。对心律失常患者要进行心电监护,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随时通知主管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要明确患者处在“否认期、愤怒期、焦虑期、抑郁期、接受期”的哪一期,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全面评估, 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即护士与探视患者的朋友、家人、亲戚、同事、领导等进行交谈, 指导他们能够在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更多的照顾和关心患者, 使其消除顾虑。与患者建立交流平台, 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患者,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以使精神解脱而减轻压力。给患者讲述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进展等,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占肺癌总数的75%~80%, 其中>65岁的老年患者占1/2以上[2]。目前临床上对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至今无一金标准治疗方案[3]。而3/4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时已是Ⅲ期或Ⅳ期, 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所以联合化疗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而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就是顺铂, 其末梢神经毒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脚套样感觉减弱或丧失, 有时出现肢端麻痹、躯干肌力下降等, 一般难以恢复, 也可见癫痫及视神经乳头水肿或球后视神经炎。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的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 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其作用机制为改善情绪, 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 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 从而增强了抗病能力, 使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 生存时间延长, 研究证明, 对肿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 能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本组结果显示:干预组药物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 (P<0.05) 。研究证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肺癌术后化疗期的关键, 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还可以让患者拥有愉快的心情,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避免了药物严重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消化道毒性可降低19.1%, 骨髓抑制降低16.2%, 神经毒性降低14.8%, 肾毒性降低10.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交流平台等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 对这一规律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关系着肺癌患者生存期限的长短与生活质量的高低。

随着医学-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乐观健康的情绪可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但是, 在我国心理护理干预尚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 本研究只是针对肺癌术后化疗的这一阶段实施的, 而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均存在心理干预问题, 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 希望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心理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顺铂化疗时减少副作用发生的效果。方法 对13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采用顺铂化疗后分别按常规+专科护理 (对照组) 与常规+专科+心理护理 (干预组) 两种护理措施。结果 干预组在消化道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各方面均较对照组低,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应用顺铂化疗后采用心理干预可减少药物副作用, 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顺铂化疗,副反应,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孙娜丽.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1) :1013.

[2]上官丽萍.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1) :1038.

如何用中药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第5篇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对人体脾胃的损害最为直接和普遍。为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应对患者采取“顾护脾胃”的治疗原则,使其气血生化有源。另外,由于接受化疗的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错综复杂,所以,在治疗时必须根据其病情的轻重、体质上的差异等因素进行辨证施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临床上,一般可将接受化疗的患者分为肺胃阴虚型、脾胃失和型、气血亏虚型、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那么,对上述各种类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如何进行辨证治疗呢?

1.肺胃阴虚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口干唇燥、咽喉干痛、口舌生疮、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数。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滋阴润燥的原则,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沙参、石斛各30克,太子参、玉竹、天花粉各15克,百合、当归、天门冬、麦门冬、生地各10克,生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2.脾胃失和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腹痛腹泻、胃纳不振、舌淡苔薄腻、脉细。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健脾运中、和胃降逆的原则,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党参、旋复花(包)各15克,陈皮、姜半夏、白术、茯苓各10克,木香8克,砂仁(后下)6克,代赭石(先煎)30克,生姜5片,生甘草3克,大枣10枚。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对中焦湿热偏重的化疗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姜半夏、枳实、藿香、佩兰、陈皮各10克,川黄连6克,茯苓、竹茹各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生甘草3克,生姜5片。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3.气血亏虚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自汗、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益气养血的原则,可选用八珍汤合归脾汤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炙黄芪40克,党参20克,熟地、茯苓、白术各15克,当归、川芎、白芍各10克,鸡血藤30克,木香9克,炙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4.脾肾阳虚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头昏耳鸣、腰膝酸冷、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弱。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健脾温中、益肾壮阳的原则,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加减)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党参20克,白术、淫羊藿、补骨脂各15克,茯苓、泽泻、当归各10克,干姜、炮附子、炙甘草各6克。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化疗副反应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302014年8月30日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 男、女患者各为:118例、22例;患者年龄:34~77岁, 人均: (55.48±10.20) 岁;疾病类型:9例食管癌、37例大肠癌、82例胃癌、12例肝癌。随机将14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 (70例) 、研究组 (70例) 。在对照组70例中, 男、女患者各为:59例、11例;患者年龄:34~76岁, 人均: (55.46±10.21) 岁;疾病类型:4例 (4/70, 5.71%) 食管癌、18例 (18/70, 25.71%) 大肠癌、41例 (41/70, 58.57%) 胃癌、7例 (10.00%) 肝癌。在研究组70例中, 男、女患者各为:59例、11例;患者年龄:35~77岁, 人均: (55.50±10.19) 岁;疾病类型:5例 (5/70, 7.14%) 食管癌、19例 (19/70, 27.14%) 大肠癌、41例 (41/70, 58.57%) 胃癌、5例 (5/70, 7.14%) 肝癌。比较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病理诊断与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 (2) 具备化疗适应症[3]; (3) 预测生存期超过6个月; (4) 存在腹泻、食欲下降、浑身乏力、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副反应。排除标准:1 (1) 不具备纳入标准; (2) 患有精神病; (3) 哺乳期妇女或孕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研究组的化疗方案相同, 均行药物联合化疗, 包括: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以及奥沙利铂, 1周期为5 d, 1疗程为3个周期。此外, 对照组在经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 行恩丹西酮 (药量:8 mg) 静脉肌注, 2次/d, 连续应用2周。研究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 行参麦注射液 (药量:100 m L)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应用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研究组的消化道副反应改善情况。消化道副反应治疗效果分为:显效 (腹泻、食欲下降、浑身乏力、恶心及呕吐等病状全部消失) 、有效 (腹泻、食欲下降、浑身乏力、恶心及呕吐等病状部分消失) 、无效 (腹泻、食欲下降、浑身乏力、恶心及呕吐等病状未改善或增重) 。

1.5 统计方法

数据SPSS 16.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处理, 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s表示处理, 行χ2检验。当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照组的70例中, 26例 (26/70, 37.14%) 显效, 32例 (32/70, 45.71%) 有效, 12例 (12/70, 17.14%) 无效, 总有效58例 (58/70, 82.86%) ;在研究组的70例中, 40例 (40/70, 57.14%) 显效, 25例 (25/70, 35.71%) 有效, 5例 (5/70, 7.14%) 无效, 总有效65例 (65/70, 92.86%) 。比较两组消化道副反应改善情况, 明显研究组消化道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 (92.86%) 比对照组 (82.86%) 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6,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肿瘤疾病的常用方法, 不仅能够杀死肿瘤细胞, 还能够有效避免肿瘤细胞蔓延或复发[4]从而使患者肿瘤严重程度得到控制, 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但在临床化疗时, 极易引发消化道不良反应, 例如:食欲不振、反胃、恶心及呕吐等, 增大了患者的机体疼痛性, 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导致许多患者因无法忍受疼痛而停止化疗, 对肿瘤治疗与病情控制十分不利。为了使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得以提高, 必须采取有效方法以规避消化道不良反应, 从而使患者的病状反应得到改善、化疗耐受性得到提高, 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在化疗后, 患者消化道重建, 因摄入营养不足等各种原因, 导致化疗副反应出现率极高[5,6]若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副反应, 将会导致化疗中断或放弃化疗, 从而使肿瘤疗效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与化疗同步运用有效药物以缓解或防范消化道副反应是当前临床肿瘤研究人员仍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临床研究[2]发现, 运用参麦注射液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化疗中或者化疗后的出现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改善。由于参麦注射液的主要原料为麦冬与红参, 具有扶正固本、养胃健脾、补阴益气之效, 因此常用来治疗多种顽疾, 例如:冠心病、休克、心律失常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在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时, 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 能够使患者消化道功能、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从而降低化疗所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经过长期的药理学研究发现, 红参可使患者的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应激反应能力得到提升, 使造血系统功能得到优化, 起到抗疲劳、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效用。麦冬可使患者网状内皮系统抵抗肿瘤细胞的能力得以增强, 使外周白细胞增多, 从而达到优化免疫功能的效用, 因此经红参脉动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毒性, 从而降低患者因化疗所引起的消化道副反应。

为了改善患者的消化道副反应, 对照组经化疗药物治疗的同时, 行恩丹西酮 (药量:8 mg) 静脉肌注。研究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 行参麦注射液 (药量:100 m L) 静脉滴注。结果显示, 研究组消化道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 (92.86%) 比对照组 (82.86%) 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证实, 恶性肿瘤患者在行化疗时, 可通过运用参麦注射液有效规避腹泻、食欲下降、浑身乏力、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副反应。此研究结果与文献结果[7,8]相符。

综上所述, 运用参麦注射液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化疗中或者化疗后的出现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改善, 药效价值大,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30日—2014年8月30日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14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 (70例) 、研究组 (70例) 。对照组、研究组的化疗方案相同, 均行药物联合化疗, 包括: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以及奥沙利铂。对照组在经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 行恩丹西酮 (药量:8 mg) 静脉肌注。研究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 行参麦注射液 (药量:100 m L) 静脉滴注。结果 在对照组的70例中, 26例显效, 32例有效, 12例无效, 总有效58例;在研究组的70例中, 40例显效, 25例有效, 5例无效, 总有效65例。比较两组消化道副反应改善情况, 研究组消化道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 (92.86%) 比对照组 (82.86%) 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运用参麦注射液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化疗中或者化疗后出现的消化道副反应得到有效改善, 药效价值大,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副反应,改善

参考文献

[1]杨舒瑾.中医辨证论治对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毒副反映的临床观察附:131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6 (4) :11-12.

[2]肖昭元.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毒副反应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8) :165-166.

[3]彭顺清, 宋文军, 张永红, 等.旋复汤防治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消化道反应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14) :10-11.

[4]杨永枝, 彭秀丽.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毒副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 9 (2) :160-161, 164.

[5]付松松.化脓灸防治恶性肿瘤短期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及对COX-2、VEGF影响的初步探讨[D].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1.

[6]马东兴, 马东芹, 毕绪斌, 等.胃复安与维生素B6足三里注射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 2011, 21 (12) :75-76.

[7]张文东, 窦慧芹, 衣翠华, 等.甲泼尼龙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近期毒副反应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2, 41 (19) :32-34.

化疗副反应 第7篇

1临床资料

选取2010 年5 月- 2013 年5 月于本院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排除: 1) 合并有原发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 2) 有严重的肿瘤并发症与合并症者; 3) 正在参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目的的其他临床实验; 4) 妊娠、哺乳期妇女; 5) 精神病患者; 6) 不能按时用药,依从性差或不能坚持随访者; 7) 预测生存期在1 年以上; 8) 未签署治疗同意书。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西药常规化疗。对照组予昂丹司琼8 mg肌肉注射,定期监测血常规,对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射G - CSF针,血小板下降者予输注血小板悬液治疗。观察组加用独参汤联合旋覆代赭汤治疗,方由人参20g,独煎取汁100 m L,顿服。另取党参20 g、代赭石( 先煎) 20g、旋复花( 包煎) 、姜半夏、生姜各10 g、甘草6 g,并随症加减,腹泻或舌苔厚腻加茯苓、白术各30 g; 口淡无味加炮姜10 g; 腹胀加枳壳、砂仁各10 g; 疲乏无力加枸杞、黄芪、黄精各30 g。水煎取汁200 m L,分早晚两次温服。服药时间同化疗时间一致。

2.2观察指标

2.2.1消化道副反应

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与分度标准》评定[2]。恶心呕吐: 0 度,无; I度,恶心; II度,暂时性呕吐; III度,呕吐需治疗; IV度,难控制的呕吐。

2.2.2骨髓抑制情况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观察骨髓抑制程度[2]。骨髓的抑制程度根据WHO分为0 ~ Ⅳ级: 0 级: 白细胞≥4. 0 ×109/ L,血红蛋白≥110 g / L,血小板≥100 × 109/ L; Ⅰ 级: 白细胞( 3. 0 ~ 3. 9) × 109/ L,血红蛋白5 ~ 100 g / L,血小板( 75~ 99) × 109/ L; Ⅱ级: 白细胞( 2. 0 ~ 2. 9) × 109/ L,血红蛋白80 ~ 94 g / L,血小板( 50 ~ 74) × 109/ L; Ⅲ级: 白细胞( 1. 0 ~1. 9) × 109/ L,血红蛋白65 ~ 79 g / L,血小板( 25 ~ 49) × 109/L,Ⅳ级: 白细胞( 0 ~ 1. 0) × 109/ L,血红蛋白< 65 g / L,血小板< 25 × 109/ L。

2.2.3 KPS评分

治疗前后进行Karnofsky评分。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 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消化道副反应的比较

结果见表1。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2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比较

结果见表3。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的比较

结果见表3。

(±s,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产生严重毒性,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骨髓抑制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100% ,因此减轻化疗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肿瘤的治疗中非常关键。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属“药毒”范畴,“其性深伏、峻烈,易耗伤正气,波及多脏腑”,可直入脏腑、骨髓产生毒害。化疗药物损伤脾胃,脾胃不和,胃气上逆致恶心、呕吐; 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可致贫血等症。因此临证选用独参汤联合旋复代赭汤治之。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两经,具有大补元气、温补脾胃之功效,独参汤始记于《十药全书》,用于气虚垂危者的治疗[2],并有临证治疗呃逆之报道[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所含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4],保护和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5,6],且其中含有抗肿瘤活性成分[7]; 基于此,笔者将人参单用,量至30g,单煎顿服。旋复代赫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下气降逆而不伤正,益气和中而不留邪,与独参汤联合应用可达扶正降逆之功。方中党参益气补虚; 旋复花、代赭石重镇降逆; 半夏、生姜和胃止呕; 甘草和药; 几药共奏降逆和胃止呕之良效,临床用于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有显著效果[8]。本文观察结果显示,独参汤联合旋覆代赭汤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明显降低消化道副反应发生,改善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于肿瘤化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

[2]苏向东,陆启丽,高琴琴,等.独参汤化学成分的研究[J].人参研究,2013,25(4):12-16.

[3]荀建平.独参汤治疗呃逆[J].云南中医杂志,1990,11(3):16.

[4]蔡立业.扶正清解方加减对气阴两虚型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9(12):35-38.

[5]王艳春,闫承慧,刘晶等.独参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最佳干预剂量的筛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3,15(23):4291-4294.

[6]王玉.扶正健脾法治疗中晚期胃癌化疗副反应2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4):50-51.

[7]陈声武,王岩,王毅,等.人参皂苷Rg1和Rh1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1):25-28.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第8篇

关键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反应, 还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等。化疗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类药, 包括抗代谢药、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药、嵌入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影响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及一些新的中药制剂类。化疗药物最大的副反应是缺乏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组织器官有损害或毒性作用, 尤其是对骨髓造血细胞和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 成为限制化疗药物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障碍。化疗还可产生延迟或远期的副反应[1]。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引起病人死亡。因此, 严密观察化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做好耐心细致的对症护理对癌症化疗病人非常重要。

1 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

1.1 骨髓抑制

骨髓对化疗敏感, 化疗药物长期、大剂量使用时均导致骨髓抑制, 通常先出现白细胞减少, 然后出现血小板减少, 前者多比后者严重, 少数可出现严重贫血[2]。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羟基脲、高三尖杉酯碱、环磷酰胺, 而白消安对骨髓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严重的有阿糖胞苷、柔红比星, 因此应注意病人的血常规, 预防感染[3]。如白细胞在4×109/L以下, 血小板在80×109/L以下时, 暂停化疗并给予升白细胞的药物或调整化疗药物剂量;血小板低于15×109/L, 给予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低于80 g/L要予输血治疗;当白细胞下降为1.0×109/L时, 采取保护隔离措施, 严密监测体温, 预防性给予抗生素。

护理:减量或停药;预防和治疗感染;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白细胞严重减少时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 CSF) 或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成分输血或输新鲜血;白蛋白、血浆输入;短期血小板显著降低, 可用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1.2 胃肠道不良反应

病人焦虑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化疗效果[4]。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有此反应, 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 使病人感到痛苦而影响病人生活质量[5,6,7]。同时, 呕吐还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反应, 严重者不得不终止治疗。目前, 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 但仍有1/2以上的化疗病人仍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 因此, 如何减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对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止吐药物目前以5 - HT3受体拮抗剂疗效最好, 或用甲氧氯普胶、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三联镇吐, 对轻到中等强度呕吐也有较好疗效。化疗还可引起食欲减退、腹泻 便秘等, 可对症治疗。 做好化疗病人的饮食护理也很重要,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佳。易消化饮食, 少食多餐, 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减轻腹胀;含纤维素食物及润肠通便食物的摄入可刺激肠蠕动, 促进排便;水分摄入增加, 一方面可增强加尿量, 促进化疗毒素排出, 另一方面可充分软化大便, 易于排出;清晨空腹饮温开水, 可刺激胃-结肠反射而促进排便。适当的有氧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 增加肠蠕动, 促进排便, 还有助于促进食欲。

1.3 心脏不良反应

惠环类是最常引起心脏毒性的药物之一。临床所见轻者可无症状, 仅心电图表现为心动过速, 非特异性ST改变等, 重则出现心肌损伤、心包炎, 甚至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如紫衫醇心脏毒性表现为短暂的心动过缓, 也可出现严重的传导阻滞、心脏缺血或梗死, 所以用药时加以心电监护。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是不可逆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与药物蓄积量有密切关系, 如阿霉素蓄积量>600 mg/m2心肌病发生率可达15%以上。因此, 目前推荐阿霉素的累积总剂量不超550 mg/m2, 其用药累积量应降低。应用可降低惠环类心脏毒性的药物, 如维生素E、乙醇半脱氨酸等, 出现心脏毒性时, 化疗药物应减量或停用。

1.4 肺脏不良反应

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等。表现为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化疗所致间质性肺炎是指化疗药物在短期内使肺间质出现炎症性反应。其原因是药物所致变态反应, 肺间质内血管渗透性增加, 局部渗液增多造成肺间质水肿。病人所用的化学药物对肺部有一定毒性, 博莱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淋巴瘤、鳞癌和睾丸肿瘤, 其导致的肺损伤总的发生率为4%~10%。此外环磷酰胺是烷化剂, 具有免疫抑制性, 常用于治疗各种肿瘤、自体免疫性疾病。环磷酰胺也可引起肺损伤, 但其发生率低于博莱霉素, 其病理变化也为弥漫性肺泡炎症。

护理:限制药物总量;肺功能不良、有慢性肺疾患、曾接受过胸部放疗的病人慎用或禁用相关药物;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肺部症状及X线改变, 定期做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 一旦出现肺毒性应及时停药, 给予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类等药物治疗。

1.5 肝脏不良反应

血清转氨酶、肝脂肪变和肝纤维化等, 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甚至出现黄疸。处理措施:化疗前后检测肝功能, 出现肝损害时应减量或停药并给予保肝药物及能量合剂治疗。

1.6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易引起肾毒性和化学性膀胱炎。易引起肾毒性的药物有铅类化合物、普卡霉素、丝裂霉素、链佐星、大剂量甲氨蝶呤等, 其中以顺铂最易引起肾毒性。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血清肌酐升高或轻度蛋白尿, 甚至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引起化学性膀胱炎主要药物有喜树碱等。临床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

护理:化疗期间多饮水, 使用顺铂时应保证足够输液量, 包括大量输液加利尿剂、 脱水剂。

1.7 皮肤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可引起的皮肤毒性包括脱发、皮疹、瘙痒、皮炎、色素沉着等。化疗药物外渗是护理工作的风险之一, 对化疗药物外渗存在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 才能保证病人化疗期间的安全, 减少护理事故与纠纷[8]。大多数化疗药物都是通过外周静脉造成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因操作简便[9]、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易于维护的特点等而常用于临床, 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若外渗, 除由专科护理人员进行处理外, 家属可冰敷局部24 h, 抬高患肢[10], 切忌热敷, 24 h后用金黄散等外敷。脱发是很多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所致脱发为可逆性的, 通常在停药后1个月~2个月头发开始再生。通过头皮止血带或冰帽局部降温防止药物循环到毛囊可预防脱发。在化疗开始前应告诉病人脱发是暂时的, 停药后会复生[11]。条件许可时在化疗中采取半卧位, 减轻化疗药对头发毛囊的损伤。

1.8 神经反应

主要毒性反应为末梢神经炎, 表现为指 (趾) 麻木、腱反射消失、肢端对称性感觉异常、肌无力、便秘、麻痹性肠梗阻等。神经毒性通常是可逆性的, 除了停药和等神经功能恢复外,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化疗药物可损伤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 引起脑病、脊髓病变、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卒中样综合征等[12]。化疗药物致神经毒性主要累及周围神经, 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乃至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探讨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已成为肿瘤治疗和护理中的研究热点。

1.9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10%, 常见的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酶、紫杉类、蒽环类、铂类、博莱霉素[13]。除门冬酰胺酶外, 变态反应的机制大多未明, 在用药初始15 min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视为全身性变态反应。表现为颜面发红、低血压、发绀、胸闷、眩晕等, 严重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一旦发生变态反应需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处理。

1.10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般发生在化疗后的5 d或6 d, 病人先感觉唇舌麻木, 唇及颊黏膜发红, 2 d或3 d后出现溃疡, 通常停药1周内逐渐愈合, 严重的口腔溃疡可持续1周。口腔溃疡引起疼痛使病人进食困难, 此时为白细胞下降期, 细菌易由溃疡面浸入机体, 引起全身感染致败血症的发生。了解各种化疗药物引起口腔溃疡的好发部位及其护理很重要。

2 小结

综上所述, 正确合理使用化疗药物、制订联合化疗方案、重视病人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 保证病人生命健康,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熟悉并掌握常见的化疗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 知道何种药对何种疾病有优越性, 用药应有的放矢, 制订有效的化疗方案, 以达到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妇科肿瘤化疗毒副反应及其防治 第9篇

WHO将抗癌药物全身毒性反应分为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等四度,化疗副作用涉及全身各系统,包括血液学、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近来王朝华等发现化疗药物也可引起内分泌的改变。

化疗引起的有关重要脏器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如下。

1 化疗对血像的影响

化疗对血像的影响是在临床工作中最易引起注意的化疗副反应。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当白细胞下降时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5μgkg-1d-1,皮下注射,连续5日或隔日给药,至血象上升。一般应用后,短时期内可使白细胞回升,不影响化疗的进行。其次常用的方法是输血,一般在有条件处可输成分血,分次输入至血象上升。应引起注意的是当血象降至IV度(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1.0109/L,红细胞<0.5109/L,血小板<25109/L)时,应及时选用最高级抗生素,预防感染[1,2,3,4]。另外在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表现为全身、脑部出血,处理极为棘手,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2 化疗对消化道反应

2.1 化疗药物对胃肠道反应

最主要的是引起呕吐,临床多采取对症处理,即应用药物抑制呕吐。根据化疗药物致吐作用强弱,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微小四类。目前常用止吐药物种类有以下几种。①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枢丹(ondansetron),控制急性胃肠道反应方面最为有效。常见副作用头痛和便秘,一般较轻微。②留体类激素:机制尚不清,但被认为是有效和安全的止吐药。当与其他类型止吐药合用,呕吐域值可明显升高。化疗引起中度致吐时,可用地塞米松8 mg;高度致吐时,可增加剂量至20mg。副作用常见为失眠和血糖升高,与应用地塞米松剂量和治疗间隔时间有关。③神经激肽-1-受体激动剂:aprepitant代表该类新型止吐药,是一种选择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性的、口服非肽类的神经激肽-1-受体激动剂。临床随机试验表明,在治疗化疗中度致吐时,在24小时内合用aprepitant、地塞米松、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在后2天内单独应用aprepitant取得明显效果。推荐剂量:第1天口服125mg,第2、3天口服各80mg。副作用主要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与地塞米松合用时,地塞米松应减量50%。④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酚噻嗪类;丁酰苯类;苯甲酸胺类。Metoclopramide应用最多,在轻-中度致吐药物时给予保守剂量即可发挥止吐作用。副作用,尤其是在大剂量应用时,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镇静作用和直立位的低血压。⑤苯二氮唑类:此类为镇静类药物,如安定,通常作为辅助用药,不单独用于止吐治疗。⑥大麻类:大麻类与中枢神经系统脑干的大麻受体相结合发挥止吐活性。其止吐效果优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但毒性作用较大,如倦怠、焦虑、幻觉,影响其应用。此类药物仅用在顽固性的胃肠道反应中。⑦抗组胺类:作为辅助用药。副作用为:口干、视力模糊等。临床中根据化疗诱发不同的胃肠道反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

急性胃肠道反应,即为发生于化疗开始24小时以内发生,与5-羟色胺有关,可根据呕吐程度进行处理。高度致吐:应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aprepitant在24小时内联合给药止吐[5];中度致吐:合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近年研究认为联合aprepitant效果更好,MASCC将修改指南加入aprepitant。低度致吐药物:仅应用激素即可。微小致吐药物:化疗前可不常规应用任何止吐药。

迟发胃肠道反应,即发生于化疗开始的24小时至5天,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P-物质介导反应、血脑屏障破坏、胃肠道活动紊乱、肾上腺激素紊乱有关[6]。60%~90%患者为应用顺铂化疗后的迟发反应,无论是否在24小时内曾应用过止吐药均可出现。处理原则如下。高度致吐药物:地塞米松、aprepitant在2~5天内合药。中度致吐药物:单独应用激素或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2~5天,在一些患者中可考虑地塞米松、aprepitant在2~5天内联合用药。低度致吐及微小致吐者不需用药处理。

预期可能发生的胃肠道反应,即胃肠道反应可在一个化疗周期后重复出现;也可能被味觉、气味、思绪、对止吐药物不敏感的焦虑所诱发,另外一些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妊娠期间经历的呕吐反应、生活质量较差、有过先前化疗的经历等,均可成为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诱因。化疗引起的预期发生的胃肠道反应的处理非常重要,可帮助患者减轻对化疗反应的恐惧和焦虑。如果反应已经发生,可采用神经精神治疗,例如系统脱敏治疗,配合应用苯二氮挫类(安定)。

突破性胃肠道反应的处理:患者已经应用适当的药物处理,但仍出现了明显的反应。对于突破性反应的处理可被视为解救治疗。如果已经应用的预防药物,相同剂量的重复应用是无效的。可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苯二氮唑类药物。

2.2 口腔溃疡

对滋养细胞肿瘤进行双枪(5-氟尿嘧啶、更生霉素)化疗,停药后3~7天为反应高峰,此时最易出现口腔溃疡,且往往伴随肠管粘膜损伤,有同时出现伪膜性肠炎的可能。治疗方法主要为:保持口腔清洁,用4%苏打水漱口。应用MTX(甲氨蝶呤)导致口腔溃疡时,可用四氢叶酸局部涂抹或漱口[7]。对顽固的口腔溃疡,可用G-CSF因子局部涂抹,虽代价高,却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腹泻

肿瘤患者的腹泻,根据发生原因分为以下四种。化疗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放疗相关性腹泻、肠道功能紊乱。这里只强调化疗相关性腹泻。其治疗原则为止泻、微生物制剂肠道内调节、对症治疗[8]。

双枪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时出现腹泻,应注意伪膜性肠炎发生,发生时间多在化疗后3~7天,24小时大便在3次以上,大便呈蛋花样或海藻样,大便涂片革兰阳性球菌出现并增多。此时给予维生素、乳酶生3g一日三次;或乳酶生30g放入温开水100ml保留灌肠;或大肠杆菌10ml(大肠杆菌数约6105)灌肠,每日两次,同时给予患者补液,以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3 化疗对心脏影响

抗肿瘤药引起心脏功能改变对患者危害较大。抗肿瘤药影响心脏功能有关的因素有:化疗药物累计剂量、用药方式、潜在的心脏病病史及联合化疗的方案等。另外,老年人、15岁以下儿童、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纵隔手术后,左乳腺放疗的患者等,均可增加心肌毒性的危险[9]。

化疗药物引起心脏毒性临床类型分为:①急性或亚急性心脏毒性:指在化疗中或化疗后立即发生的心肌受损和左室功能障碍,若停用蒽环类药物多能缓解。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段改变,QRS波低电压,QT间期延长等;一过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也有各种室上性、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各型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②慢性心脏毒性:常是指化疗结束1年以内出现心脏损伤。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生率与总剂量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肌病,多为不可逆改变,临床发作多隐匿,实验室检查可见心脏增大、ST2T段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等,可迅速进展为双室心力衰竭,病死率高达30%~60%。③迟发性心脏毒性:指完成化疗1年后发生,主要表现为隐匿性心室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可隐匿数年。在某些情况下如急性病毒感染、体重增加、妊娠或手术时加重。与药物累积剂量及用药次数呈正相关。

临床主要表现:多为无力、心律失常,活动性呼吸困难,发作性夜间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电图改变为室上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心室内传导障碍,非特异性ST-T改变和QRS降低。慢性心脏毒性表现为渐进性心肌细胞损伤,心肌病变,最终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典型征象为呼吸困难、心动过速、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肺罗音、干咳、QRS低电压和心脏扩大。

阿霉素(ADM)是引起心脏毒性常见化疗药物,当ADM总量为400~450mg/m2时心肌病的发生率为1%~3.5%;总量为550~600mg/m2,发生率为1%~20%;总量>600~700mg/m2,心肌病发生率可高达15%~30%[10]。ADM与氮烯咪胺(DTIC)、异环磷酰胺(IFO)合用时可增加ADM的心脏毒性;与异博定合用时其细胞毒性和骨髓毒性增高,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的可能性。ADM引起心肌毒性机理:自由基的损伤、直接细胞膜作用、影响辅酶Q的功能;在用药过程中,肿瘤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IL22,TNF2α)使心肌受损。蒽环类药物(ADM)可能选择性抑制与心肌纤维生长有关的基因表达。

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时,17%以上患者可发生心肌缺血和梗死,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明显心室功能紊乱,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伴心绞痛及心源性休克。顺铂(DDP)、丝裂霉素(MMC)偶导致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肌损伤,尤其MMC累积量(55 mg/m2)与ADM合用时,可突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泰素也可引起心肌病变。

关于心脏毒性诊断与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心肌活检被认为是监测ATC心脏毒性金标准[11],但临床上尚不能普遍开展心电图对于化疗初期且既往心电图异常患者意义更大,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差。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S/ESVI)等。MRI具有特异性高、无创、结果精确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监测急性心脏损伤手段。生化检测:血浆BNP可反映心房或心室过度负载的肽。其他LDH、CK血清浓度升高与化疗药物的用量相关。近年来还有学者提出肌钙蛋白的检测可作为监测心脏毒性的指标之一。

化疗期间心功能异常处理原则如下。化疗期间出现心肌受损Ⅰ、Ⅱ度可不处理。心肌受损Ⅲ度,即出现心律不齐、室性早搏等,停止化疗外,应给予保护心肌治疗。如门冬酸甲镁1支溶于5%葡萄糖盐水中静滴连续7天,或口服连续7天;可同时口服辅酶Q1010mg/d。心律不齐可口服心律平100mg,每日4次,口服一周后改为每日三次,共2周。二磷酸果糖(FDP)对缺血缺氧的心脏具保护作用,可解除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对心肌的毒性作用。维生素E联合辅酶Q10预防化疗所致心肌毒性的疗效。其他药物,如硒制剂,维生素E,生脉散生药,牛磺酸,参附注射液,右雷佐生(dexrazoxane,DEX)等均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4 化疗对肺毒性反应

4.1 化疗对肺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博莱霉素(BLM)对肺毒性反应[12]

其产生机制为:BLM能浓集于肺,但肺却缺乏分解酶,因此高浓度的BLM通过自由基形成和磷脂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I型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并分泌含纤维蛋白原的渗透液;持续损伤导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吸引及激活纤维母细胞发生胶原沉积及纤维化。发生肺毒性的高危因素有药物累计剂量,患者年龄,吸烟史,肾功能,放疗,吸氧(一般不推荐在治疗期间吸氧气),给药方式,细胞因子等。

4.2 BLM引起肺毒性反应临床表现

博莱霉素应用后2%~46%患者发生肺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肺纤维化。多在治疗过程中逐步产生,也有在停药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内产生。最初为干咳,活动后呼吸困难,有时候发热,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甚至紫绀。查体早期为双肺底细撵发音,进展期出现干啰音;X线提示双肺间质呈弥散性网壮密度改变,以肺底为著。晚期广泛浸润性病变,伴实质改变。肺功能;动脉低氧血症,限制性通气障碍二氧化碳弥散能力低。用药期间肺活量及二氧化碳弥散能力低是敏感检测指标。

4.3 预防与治疗

定期行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降低博来霉素的累积剂量,总量小于350mg,最好在300mg以下。减少高危因素;预防使用药物,使用细胞保护剂右雷佐生,安磷啶两种药物临床应用显示有效。其他中药包括:肺宁,银杏制剂,内皮素,阿霉素,维生素E等等正在试用。支持治疗:卧床休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祛痰剂,继发感染和重症者,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利于肺损害的恢复,在缓解肺炎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化疗对胰腺功能影响

5.1 可能引起糖尿病的化疗药物及其相关因素

化疗药物氨甲碟呤,阿糖胞苷,铂类、环磷酰胺、阿霉素及泰素类,5-FU等,可能引起胰腺毒性,诱发糖尿病。化疗的一些辅助治疗以及化疗并发症治疗也可能是致病诱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呋塞米(速尿),引起糖耐量异常。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保肝治疗时大量静脉高糖保肝输液或补液,葡萄糖毒性作用可使胰岛素分泌缺陷加重,使一些IGT加速恶化为糖尿病[8]。其他腹腔化疗是否会对胰腺产生直接的毒性尚有待研究。

5.2

化疗影响胰腺功能受损类型表现多种,部分为可逆,如血糖升高,糖耐量变化,空腹胰岛素分泌指数无显著变化,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与空腹胰岛素比值明显下降等胰岛功能损减占主要因素,部分为不可逆,诱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

5.3 化疗期间预防

针对所使用的化疗药物种类以及诱发因素进行预防。避免长期应用顺铂,以免引起胰腺损伤;在含泰素类的化疗中,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应用。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是否在多化疗疗程中使用小剂量胰岛素等有待临床研究。

6 化疗对肝功能损害

化学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各种类型肝损害。有三种情况易出现肝功能异常。①化疗药物大多在肝脏中解毒,化疗药物易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②很多丙肝患者由于输血后引起,而癌患者手术时常需输血,化疗期间血像低又需输血。③过去有肝病史的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化疗能加重肝功能受损。肝损伤的类型与所应用药物的种类相关,肝毒性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和试验可复制性。

肝功能损害类型:急性肝功能损害:细胞毒性的、胆汁淤积性或混合性的。慢性肝损害: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变、肝硬化、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等。

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多数抗肿瘤药物经肝脏代谢或排泄,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轻者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重者可有明显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减低、黄疸等表现,肝功能检查异常,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或同时伴有肝内梗阻性黄疸,个别严重者表现为中毒性重症肝炎、胆汁淤积、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或肝脂肪变性等。

肝功能损害辅助检查及诊断:血清酶学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病毒抗原、抗体标记物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以及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对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不难。

肝功能损害诊治:肝功能损害诊治: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化疗药物,应根据损伤情况,调整用药剂量[14]。对轻微肝功能异常如多项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脂肪肝或轻度肝硬化等,在必须化疗情况下同时应用保肝药物;对化疗过程中出现轻度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应同时用保肝药物;对严重肝损害尤其是发生药物性黄疸者应停止使用化疗药物,积极保肝排毒治疗。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各项指标(GPT,GOT,TTT,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如凝血酶原活动度>70%,可继续化疗,<50%,则停止化疗。使用药物有:强力宁,蓓苓多糖,美能,肝力欣。

7 化疗对卵巢功能影响

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影响与患者的年龄、用药方法、药物种类及用药时间等有较密切的关系。>36岁患者化疗后停经的比例高于<36岁者,可达90%~100%。文献报道化疗可使卵巢功能早衰的比率由<5%上升到>40%。烷化剂(如环磷酰胺)对卵巢影响较大。

7.1 化疗导致卵巢功能损害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发现:化疗后卵母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由神经酰胺和鞘氨醇-1-磷酸介导;化疗导致全身自由基增多,而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造成卵巢受损。组织学研究发现,化疗药物引起卵巢包膜增厚,间质纤维化,但存在大量停止发育的卵泡。

7.2 化疗导致卵巢功能损害临床表现

7.2.1化疗相关停经(Chemotherapy-related amenorrhea,CRA)化疗后月经紊乱的总发生率为40%~73%,较常见为停经,部分患者表现为月经减少。其发生与化疗药物剂量有明显相关性。可为可逆性,文献报道化疗结束后月经恢复率为39%~55%(<40岁患者)和0%~11%(>40岁患者)。CRE患者基础体温表现为不排卵;化疗结束后月经恢复,月经量常减少,黄体期可能缩短。

7.2.2化疗引起的性激素变化化疗后激素水平异常的发生与年龄相关。血清LH(72±19mIU/ml)、FSH(108±29mIU/ml)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19±8pg/ml)降低。孕激素和催乳素无明显变化[15]。化疗结束后月经恢复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7.2.3化疗对生育功能影响可致不孕或生育年限缩短等化疗后月经恢复,但患者不一定生育功能正常。化疗后月经紊乱患者不一定不孕。文献报道妊娠结局一般良好,但缺乏大样本研究。

7.3 化疗期间保护卵巢功能研究

7.3.1 GnRH-a抑制卵巢排卵、卵泡发育,在未成熟卵泡占优势的情况下将抗癌药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动物试验可见对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临床研究应用后较对照组发生卵巢功能早衰的比率减少。

7.3.2自由基清除剂应用动物试验可见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后卵巢组织中的自由基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可用于保护卵巢功能研究。

7.3.3其他卵巢组织的冻存如:卵巢组织,卵母细胞等[16]。

化疗副反应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为我院肿瘤科Ⅱ期、Ⅲ期胃肠癌术后化疗2次以上的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17例, 年龄43~81岁, 平均年龄 (65.9±4.7) 岁;病理类型包括:胃癌34例、结肠癌10例、直肠癌6例;化疗方案:奥沙利铂60~80mg/m2联合氟尿嘧啶0.7~1.0g/m2静滴, 每周1次。

1.2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 (SGA) 进行问卷调查, 对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2]进行评估。

1.2.1 营养状况评价

SGA评价标准:营养良好:患者体重未下降或增加, 饮食量未减少或增加, 胃肠道无明显不适症状, 肌肉及皮下脂肪无明显减少或增加;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在10%以内, 饮食量减少, 伴有轻度消化不良、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肌肉及皮下脂肪有所减少, 下肢水肿;重度营养不良:患者6个月内体重下降幅度超过10%, 饮食量持续2周以上显著减少, 伴有明显胃肠道不适症状, 肌肉及皮下脂肪显著减少, 全身水肿。

将SGA评价结果与营养不良患者的体重、白蛋白 (ALB) 、血红蛋白 (Hb) 及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进行比较。

1.2.2 不良反应评价

化疗不良反应分度标准[2], 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2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SGA营养评估显示, 有13例患者营养状况良好, 占26.0%, 包括11例胃癌和2例结肠癌;有3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占74.0%, 包括23例胃癌、8例结肠癌和6例直肠癌。在患者体重、Hb、ALB及TLC等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的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在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肝脏损伤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肿瘤患者自身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 加之外科手术的机械性改变和放化疗在细胞水平引起的病理性改变, 均可使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出现不同的程度的摄入及吸收障碍, 使发生营养缺乏的几率增加[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有74.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 提示营养不良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中的普遍性。

SGA评价法为当前临床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筛选的主要方法, 在评定营养不良方面具有准确、快速、敏感的特点, 临床评价吻合率高达90%以上, 本次研究中在患者体重、Hb、ALB及TLC等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的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该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化学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肝脏损伤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文献报道有所出入, 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化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当前随着新型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的不断开发、改善, 化疗效果不断提升, 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程度也各不相同, 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可降低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洁清, 李力.营养支持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7) :512~514.

[2]袁玲, 陈湘玉.肿瘤内科护理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49~51.

化疗副反应范文

化疗副反应范文(精选10篇)化疗副反应 第1篇过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药物仅用于姑息治疗或辅助治疗时, 化疗疗效不满意, 经过改进原化疗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