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子科学管理
化学分子科学管理(精选3篇)
化学分子科学管理 第1篇
一、实验用品
220cm试管1支, 3号橡胶塞1个, 铁架台、十字架、铁夹各1个, 粗铁丝 (6cm) 1根。
脱脂棉、酚酞试纸、蒸馏水。
二、实验方法及现象
1. 取一支试管, 在试管的内壁上贴上一条用蒸馏水润湿的白色酚酞试纸条。
2. 取一个3号橡胶塞, 在其中间穿入一根粗铁丝, 然后在胶塞的小头端将铁丝用钳子弯成一个小钩, 在小钩上钩挂一团脱脂棉。
3. 用滴管向脱脂棉团上滴3~4滴浓氨水, 迅速将橡胶塞塞紧在试管口处 (如图2所示) 。然后将该试管用十字架、铁夹等固定在铁架台上。
1分钟后, 可观察到润湿的白色酚酞试纸条从上而下逐渐变红, 说明无色的氨气分子从上而下扩散。3分钟后润湿的白色酚酞试纸条全部变红, 说明氨气分子已经扩散到整个试管内。
三、实验说明
1. 脱脂棉浸入的浓氨水不要太多, 避免产生液滴落到试管底部, 影响实验效果。
2. 氨气使浸有蒸馏水的白色酚酞试纸条变红的原因是:脱脂棉内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溶于酚酞试纸上的水中使其显碱性, 酚酞遇碱变红。
3. 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浸有浓氨水的棉球悬挂在试管上方, 可以消除由于重力作用使气体下沉而产生的干扰。
4. 本实验涉及物理、化学知识,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理科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理科综合实验能力, 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第2篇
为实现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亟需进行改革。本文围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在保留基本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革新实验内容,创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1健全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教师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践行者,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实验教学效果。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实验指导教师是 “教辅人员” 的错误导向,实验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年龄高、学历层次低、培训机会少等问题,使得实验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近年来,学院对实验教学给予了极大重视,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一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补充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形成了 “老中青”相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老教师将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将新的想法和研究项目融入实验教学,凝练出新的实验教学项目。学院非常重视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选派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锻炼,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便教师将企业所见所闻融入实验教学。学院还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使近几年实验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2多手段结合,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改进了仅在实验室内讲解的传统授课模式,采取实验室外精讲与实验室内泛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验项目开始前一星期,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室对实验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播放实验教学短片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重点及注意事项等有较充分的认识。同时围绕实验项目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利用实验开始前的一个星期时间通过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文献资料寻找问题答案。在实验室的泛讲阶段围绕问题提问学生,并进行解析。由于实验开始前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对实验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和思考,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仅看实验教材进行预习的单一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预习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开展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经与老师探讨实施。由于减少了在实验室内的集中讲解时间,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做实验期间,不要求学生象在理论课堂一样鸦雀无声,允许学生充分讨论,鼓励他们提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互动。教师积极和学生交谈,倾听他们对实验的建议和感受,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通过互动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与积极性。
3激发学习热情,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虽然通过验证性实验能使学生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安装与使用,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但由于学生按固定的实验模式进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
为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我们保留了部分基本的实验项目,但对实验步骤进行了适当的设计。如在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有机玻璃的制备) 实验中,我们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卡片、植物标本等,在预聚物制备完成后将准备好的标本放入模具,然后浇铸成模,继续进行后续实验,最终得到嵌有标本的有机玻璃制品。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本体聚合理论知识,而且得到了有纪念意义的制品。 在标本选择准备阶段,学生围绕何种样品能够加入预聚物中作为标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实验( 白乳胶的制备) 中,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实验原料配比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制的白乳胶进行木板粘合,直接检验所合成产品的应用性能,然后不同小组进行比较,得出最优的原料配比,并围绕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学生通过这一实验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也与实际应用接轨,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感觉到实验不再枯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子学科领域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因此,为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学科发展, 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需要将较为成熟的新技术补充到实验内容中。譬如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作为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一种,由于其适用单体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不受聚合实施方法限制等优点,自1998年提出以来已成为高分子合成研究领域最活跃的方向之一,并且今后还会继续发展[6]。我们将 “苯乙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实验加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中。学生在该实验进行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了解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的特点和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可能从事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4细化考核方式,全方位评价学习效果
客观、全面、科学的评定实验成绩对于评价学习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们改变了以往仅依靠实验报告进行成绩评定的模式,细化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实验总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 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思考题回答情况等,逐项评分,不单纯注重实验结果, 更注重实验态度、过程、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期末考试采取实际操作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均从试题库中抽题作答。
5结语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强化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细化了考核方式,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摘要: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本文在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基础上,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了新时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改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分子化学教案 第3篇
2.理解分子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用分子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初步了解物质结构的微粒性。
4.通过分子概念的形成和对分子基本性质的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5.通过物质的纯与不纯的相对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6.了解一些化学发展史。【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好分子概念,达到能用分子知识来解答作业问题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本课重点】 物质结构的微粒性和分子概念 【本课难点】分子概念的形成
【教学仪器】化学仪器、药品、电脑多媒体、投影机 【教学步骤】
valign=top width=“57%”> 教 学 内 容 width=“42%”> 备 注 valign=top width=“57%”> [小实验]: 在课堂上喷香水,让学生闻。将一粒方糖放入水里 方糖消失。
放[多媒体]光碟: “ 第二章 第一节 分子”(伴音乐、声音)“我们周围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所构成的,但物质本身„„” width=“42%”>
1、以小实验引起学生注意:
(提出):为什么能闻到香味?方糖在水里为什么不见了?
2、以图象、声音和音乐再次引起学生注意,并让其知道本课题。valign=top width=“57%”> [投影]学习目标(详见表一)
关键词:认识、了解、理解、重点、难点、概念、性质、分子、纯净物、混合物、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width=“42%”> 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 让学生知道:前一章的学习是通过物质的宏观变化来进行的,而这一章我们将讨论物质的微观化,从而建立“宏观”“微观”的概念。valign=top width=“57%”> 1.[学生实验](如下图示)
2.[思考]:糖为什么会溶在水里? 图:(请看打印件)酒精和水混合后为什么体积会缩小?碘受热为什么会变成蒸气? 3.[提供反馈] 1 练习:详见表四(0.5分钟)width=“42%”>
1、每组学生可全做或选做三个实验:
(现象)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让学生感到分子的真实存在:阅读课本1-2自然段 valign=top width=“57%”> 分子基本性质(略)
[放多媒体](伴声音解说):通过动画图象来表现物质微观状态的运动,并解释学生三个实验所引起的思考。width=“42%”> 让学生了解分子基本性质和分子性质的运用 valign=top width=“57%”>
(二)分子概念(略)[演示实验]如右图 图:(请看打印件)[放多媒体](伴声音解说): 通过多媒体宏观微观的变化,展示酒精受热蒸发和燃烧的过程。强调分子概念:
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保持物质物理性质)②一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4.强调: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性质不同。5.[提供反馈]2:(练习):分a、b两组练习题(1分钟)。width=“42%”> 1,(讲解)①受热:酒精分子挥发出来了,你看得见吗?说明分子很小)②点燃尖嘴管口:可让你感觉到酒精分子存在.(可见的火焰)③分析:酒精灯里肉眼看得见的酒精可以燃烧尖嘴管口肉眼看不见的分子也可以燃烧.2、(说明):(酒精)分子是保持(酒精)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根据自己对分子概念理解的深浅,可选a组或b组题作练习。valign=top width=“57%”>
(三)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1.投影片: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 点燃燃烧: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2.放[多媒体光碟]:归纳、叙述。3.[提供反馈]3:(练习1分钟)详见表四 width=“42%”>
物理变化:只是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本身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与硫分子化学性质不一样)
(让学生理解分子概念和分子概念的运用)valign=top width=“57%”>
(四)用分子观点分析: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展示实物]:五瓶贴标签的药品:空气、氧气、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碱式碳酸铜
[投 影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多媒体光碟] 图表:判断几种物质哪些是纯净物?混合物?(略)...
[投 影] 图片: 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与“纯净物、混合物“的关系(略)„ 口头练习:有人说:氧气是纯净物,二氧化锰是混合物,对吗? 干净的物质就是纯净物,对吗?
[提供反馈]:练习(详见表四)分a、b两组题。width=“42%”> 根据[展示实物]和[投影片]:请你判断这几种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通过屏幕的图表:请你找出(物质)“名称”、“化学式与“纯净物”“混合物”的宏观微观概念关系。
[同学间讨论]→[老师引导]→[提问归纳出结论]→[再看投影片归纳] ,以此来训练同学观察、归纳能力,在提问中进行分层引导。
4、(讲解):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所谓纯净物是相对而言,即含杂质量很小,不至于在生产或科研中发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valign=top width=“57%”> 提供反馈1:三条填空练习(0.5分钟),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一种微粒,分子真实性。提供反馈2:四条选择练习(1分钟内)巩固“分子性质和分子概念”任选a组或b组题。提供反馈3:三条选择练习(1分钟),区别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提供反馈4:三条选择题,区别“纯净物、混合物”,分a、b两组题。(以上练习在教学中穿插进行)width=“42%”>
化学分子科学管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