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精选12篇)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第1篇
《火车开啦》
五山镇小学
王佳瑜:*** 教学内容:
湖南文艺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火车开啦》
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 教材分析:
《火车开啦》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全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歌词简练通俗,采用模声手法,生动的模仿了火车开始的声音效果。通过学唱歌曲和学做“开火车”游戏,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小幼稚,注意力容易焕散转移,但想像力丰富,爱唱、爱跳、爱玩,表现欲望十分强烈。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首歌曲正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教学时要注意音准的练习,不要一味的大声,而是要注意注意唱的好听。教学目标:
1.用自然、快乐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火车开啦》。
2.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演唱、体验歌曲,提高
学唱歌曲的兴趣。
3.用游戏和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掌握“X—,X,XX”这三种节奏。教学重点:
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教学难点:
在游戏和情境等音乐活动中掌握“X—,X,XX”三种节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铃鼓,小奖品。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2复习《买菜》 进入正课 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听到一种声音,想让你们也听一听,聪明的小耳朵们,你们能否听出来?
(播放火车的录音)
生:是火车。
师:回答得真好!哪些小朋友坐过火车或者看见过火车呢?请举手。
(众生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啊。现在跟着黄老师一起来看下都有哪些火车,(展示火车图片)。那么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学一首有关于火车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做《火车开啦》。接下来呀就请你们先来欣赏这首歌曲。(播放视频)
师:好听吗?你们想不想再坐一回火车去祖国各地游览呢?
生:想!
师:让我们去火车站买火车票。
二.节奏练习,进入情境
1、节奏练习
你能读懂这几张车票吗?(请学生念念拍拍)教师运用铃鼓教学
X|
X X | X X | XX XX | XX XX| 火车开动的声音有哪些,你能把这些声音编刚才的节奏车票里去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火车开之前,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
师:这是火车的汽笛发出的长鸣声。那么给这个声音选择哪张节奏车票比较合适呢?你为什么这样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生:我选择"X|"这张节奏车票,因为这个声音很长,所以这样先择。
师:讲得真好。谁还能说说别的声音?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X|
Wu — Wu—
X X | X X |
hong long hong long
X X X X | X X X X |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三,歌词学习
节奏车票到手啦,在跟着黄老师一起来看看歌词(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火车 开 啦!咔嚓咔嚓 火车跑得 多 么 好!火车 司 机 开着 火 车,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向前 奔 跑。
老师把歌词和节奏放在一起,听(教师示范)跟琴学唱歌曲《火车开啦》
认真听,跟着黄老师来唱下谱,师:“请你跟我这样唱” 11 31 | 55 65 | 43 2|1-| 11 31 | 55 65| 43 2|1-| 45 6 |6-|17 6 |5-| 15 31 | 55 65|43 2 |1-|| 加入歌词,跟琴唱(重难点多唱)
1、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了一位火车司机的注意,听!他开着快乐列车来了!(课件播放《火车开啦》原唱)
2、火车司机唱的好听吗?现在我们拍着手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再次播放歌曲,师点头、拍腿,拍手、拍肩,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可以跟唱。五,游戏《谁是小小火车手》
歌曲我们学会啦!接下来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游戏,先仔细听游戏规则。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乘着火车做了一次愉快的音乐旅行,还学会了歌曲《火车开啦》。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离开教室吧!
每组组成一列火车,边唱歌边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 后附教学反思 >
音乐课《火车开了》教学反思
在《火车开了》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又乐于让他们接受的情境当中进行唱、游,在情境和游戏中引导学生感受“X—,X,XX”这三种节奏,并创编节奏、动作和歌词来表现火车的各种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淡化条块模式,使整节课呈现一种情境教学和唱游教学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紧紧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在学会歌曲后,游戏中巩固、拓展,呈现出唱游的课堂。学生玩的尽兴、学的有趣,在整个过程中兴趣盎然、气氛
活跃,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并牢固掌握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在课堂和学生一起游戏、学习,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第2篇
课题内容
火车跑得快
学习目标
.认识音乐中的“<
>”记号,了解其在音乐中的意义。
2.在听唱歌曲《火车跑得快》时,能在音乐中出现渐强和渐弱记号的地方做出正确的演唱。
3.能随音乐唱游活动,表现强弱。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学习与在歌曲中的运用。
先学研究
课前演说
温故知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声势游戏
(1)
老师用强弱变化的拍掌,学生模仿。
(2)
老师画出图谱,引导学生根据强弱变化拍掌。
(3)
学生画图谱,学生根据图谱强弱变化拍掌。
(4)
展示渐强渐弱力度记号。
二、展开、火车闯关一
(1)
播放全曲,让学生注意听并找出渐强、渐弱的乐句。
(2)
展示歌谱,让学生找出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
2、火车闯关二——旋律线
(1)
老师带唱乐句并画出旋律线,让学生模唱并找出音最高的歌词。
(2)
根据旋律线打手号带唱。
(3)
带唱全曲,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高、强弱变化。
三、拓展、开火车——律动游戏
(1)
老师带唱乐句并根据歌词创作律动动作,注意根据强弱力度变化去设计动作。
(2)
小组边唱边展示。
2、开火车——律动创编游戏
(1)
播放火车的鸣笛声,让学生想象场景,小组创编动作,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强弱力度变化去设计动作。
(2)
小组边唱边展示创编成果。
四、总结
本课通过图谱、律动,让学生感受力度记号的强弱变化,学习在歌曲中的运用。
过关评测、能根据强弱画出图谱。
2、能在唱游中表现力度记号的强弱变化。
板书设计
苏州火车站景观设计刍议 第3篇
关键词:苏州火车站,景观,设计
1 苏州火车站的概况
苏州火车站位于苏州古城以北, 平江新城内, 濒临环城河, 是连接苏州南北的重要节点区域, 是苏州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苏州火车站总面积为2.2km2, 预测2020年火车站旅客发送量为3370万人次, 2030年为4740万人次, 火车站规模定义为特大站规模。苏州火车站的功能定位为:展现苏州城市风貌的窗口, 平江新城发展的先导区, 集对外交通、商务、办公、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2 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总体设计思想
苏州火车站是苏州对外的综合交通枢纽, 是苏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而站前景观是出火车站后第一眼看到的景物, 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苏州的“第一印象”。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中, 以“城市山林”为总体设计思想, 营造出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新型“城市山林”景观。所谓“城市山林”, 是指“一人在荒野不可能孤独存在, 只得退而求其次, 谋取在城嚣中的清静……以聊表对大自然的向往”。即苏州火车站景观设计充分尊重苏州地域文脉, 与城市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相协调, 运用当地的传统的古典园林元素, 即石头、粉墙、黛瓦、青砖、小品等创作自然风格的古典园林, 进一步烘托苏州园林的特性。
3 交通组织
苏州火车站的主站房按铁路设计的要求对称布置在站台中心上, 南广场西侧是公交首末站和行包停车场, 中部是步行广场, 东侧为出租车、社会车辆和贵宾停车场;北广场采取高架进站形式, 地面结合起来商业用房设长途和公共交通换乘车场。苏州火车站站前景观不仅突出了广场的功能性, 更解决了南广场和北广场的人流组织、交通组织等功能。
4 布局分区及景观特色
4.1 布局分区
4.1.1 站前南广场。
栽植着大银杏的矩形树池的宫式构图形成南广场的景观框架, 与苏州古城格局 (九宫格式) 相呼应, 形成苏州古城景观的延伸。南广场中四块以自然种植为主的山林地形成整个广场的主体景观, “自然式种植布局, 既能使人获得山林之趣, 风雅洒脱, 又身心俱适, 彻底摆脱外来束缚, 一任自然, 体现出闲适、自然的文化心理……构成自然和人生无限广阔的意境”, 体现“城市山林”的主旨。穿插于“山林”之中的钢玻璃廊架成为人们等待和休息的宁静空间。濒临环城河处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和码头, 为旅客提供了轻松便捷的水上交通方式。码头的简洁屋顶线条与因广场高差而形成的矮墙连成一体, 其造型既自成一体又充分融入整体景观, 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休闲空间, 小景纳入到火车站前广场。平门段古城墙景观位于平四路, 为苏州火车站对景。
4.1.2 站前北广场及苏站路以北商业广场。
站前北广场及苏站路以北商业广场景观形成火车站站前商业核心区, 用佛教吉祥八宝之一的吉祥结为构图源泉, 进行抽象构图, 形成以自然流线形山林地为主题景观, 来统一广场上不同功能的各种复杂元素的景观框架。在自然种植的山林地等待区域, 穿插设置八个供等待休息之用的小空间, 以佛教的“吉祥八宝”、“法轮”、“宝瓶”、“尊胜幢”、“宝盖”、“白螺”、“双鱼”、“吉祥结”为主题, 分别以铺地雕刻形式设置在每个小空间的中心, 来表达“平安、吉祥”的蕴义, 各个小空间的周边设置条形石凳为休息设施。
4.2 景观特色
4.2.1 连廊的运用。
“廊”是苏州地方特色的重要元素, 它不仅构建了城市的步行系统, 也代表地方特色, 延续城市风貌的典型。在本规划中, “廊空间”成为设计的主线。设计中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廊空间”延续苏州传统城市空间丰富、导向明确、连续整体的特点, 再现苏州地方的空间特质和场所精神。
4.2.2 苏州历史名人雕塑园。
首先, 苏州火车站南广场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核心价值为主题, 范仲淹背靠苏州城, 面对四海宾朋, 朝向火车站出口方向, 让来到苏州的朋友感受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其次, 苏州名贤雕塑群峰连绵、造型如山, 如同文化化石, 伍子胥造型如苏州拱桥城门, 意向造型中体现个性, 白居易塑像线韵如诗, 悠然飘逸, 祖冲之具有科学理性精神。
5 植物种植设计
在植物配置方面, 设计充分考虑了四季色彩的变化, 大树、灌木和地被植物将形成丰富的绿化景观层次。广场的大树种类主要为银杏、香樟、广玉兰等乡土树种。设计还运用了古典园林常见的植物, 如:五针松、鸡爪槭、银杏、罗汉松、金钱松、桂花、南天竹、枇杷、蜡梅、竹、杜鹃、玉兰、山茶等。
6 结语
苏州火车站的景观设计与火车站的建筑设计相协调, 从其地域文化入手, 挖掘人文精神, 创造出独特的不仅满足了火车站的功能需求, 更展现出“天人合一”、“城市山林”的文化内涵的古典园林特色, 是中国传统园林思想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群, 李维纳.浓郁的地方特色, 现代化的火车站-苏州火车站设计.工程科技, 2010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第4篇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是由原来的汉堡火车站的候车大厅改造而成,因为原建筑举架巨大的空间结构,异于寻常美术馆的光线表现,改造后成为了艺术品得天独厚的展示空间。规模宏大的柱廊和精美的藻井图案,在玻璃天顶透进的柔和的自然光下,让人印象尤其深刻。历史建筑元素和现代设计风格的结合为现代艺术陈列品的全方位展示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将近一万平方米的展出区域内浓缩着自20世纪下半叶起的艺术精品,安迪 · 沃霍尔、约瑟夫 · 博伊斯、塞 · 托姆布雷、罗伯特 · 劳森博格、罗伊 · 李奇登斯坦、安塞姆 · 基弗、凯斯 · 哈林和其他许多极具创新性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这里得到展示。
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墙壁上挂着安迪 · 沃霍尔画的著名的《毛泽东像》,阳光透过在画像左侧和顶部的玻璃照进馆内,安迪沃 · 霍尔笔下的毛泽东显得更加醒目。博伊斯的装置艺术作品则放置在更巨大的展示空间内(这里原来是汉堡火车站的铁轨的位置),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的震撼,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大师作品与空间的契合。美术馆的主展厅,通常展示一些体量巨大、令人震撼的作品,许多世界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曾在这里展示,英国艺术家安东尼 · 麦考尔(Anthony McCall)在此展出的个展“5分钟的纯雕塑”—把原本光线充足的展厅布置成黑屋子,光束从圆形穹顶投射到地面,形成数个高大、具有立体效果的光的变形体,或圆锥体,或椭圆形,迷幻并极具气势;比利时艺术家卡斯滕 ·奥莱(Carsten H ller)的个展《肉身(SOMA)》展出时—美术馆被艺术家改装成一个动物园,麋鹿在园中闲庭信步;几个大型鸟笼高高挂起,鸟儿在里面雀跃、歌唱;展厅中央,有一条专修的便道通向一个高台,高台上是一个整洁的双人床,专供申请来美术馆体验奇妙之夜的观众来过夜(据称过夜费为几百欧元,相当于5星级酒店的价钱)……
无论艺术家、美术馆、还是观众,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博物馆都在营造一个语境—即当代艺术是当代社会的精神指引,当代艺术的精神继续引领着当下全球化社会之思想文化的塑造和发展,这种精神具有自我批判、自我蜕变和生生不息的力度,这是精神消费社会和商业暴力始终鲸吞不了、也屏蔽不了的。
语文《火车的故事》教案设计 第5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率,会写“各、发等6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1、自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叫以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2、读第三自然段
a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呢?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正在研讨中。)
b.朗读领会。
自读第四、五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a.理解“夕发前至”:“夕”奖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来。谁能把词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b爸爸还说了什么?
c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押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人世界屋脊”。
d指导则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读第六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生字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三、书写指导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
2、拓展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本来的火车,大家交流。
三、总结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第6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在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努力创设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倡导自主识字,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2、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学习难点】
生字的识记,汉字的规范书写。积极地质疑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能自主识字,提升自己独立识字的能力。
3、会规范、认真地书写名等6个字。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能力的提升,良好书写习惯地养成。
〖学习难点
生字的识记,汉字地规范书写。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说话,导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如果你认识他们就有礼貌地和他们大哥招呼吧!
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2、他们要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他们的故事。
板书出示课题:33 火车的故事
你能读读故事的题目吗?学生认读课题。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第7篇
1、认识“郊、列”等 14 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书写生字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今天一起学习这一课,你将会学到更多的关于火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听录音,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3、检查识字情况
三、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1、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飞驰而过”。
2、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了解了什么?理解蒸汽机 内燃机 电力机车 磁悬浮火车
朗读领会
3、自读第四五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理解“夕发朝至”
爸爸还说了什么?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高原。”
4、读第六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 :师读一字,生快读相应的卡片,再读词语。
二、书写指导
动 发 成
1、观察字型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的书写。
三、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新型火车
(科技发展)
几座新型火车站的设计 第8篇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铁路交通发展一直有着它不可忽视的地位,而火车站的变迁也更加说明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世界现代化的进程首先发端于西欧,而在西欧诸国之中,德国的地位又是不可取代的。目前德国为了适应发展,改建、新建的火车站比比皆是。包括汉诺威火车站(Hannove Hauptbahnhof)、科隆火车站(Koeln Hauptbahnhof)、柏林火车站(Berlin Hauptbahnhof)等。他们利用原有的建筑物,在保护原有建筑物的前提下,运用新的建筑材料,高新尖建筑设计理论和施工手段,达到建筑物的最大利用率,以期使它既能保持欧陆建筑的原汁原味,又能符合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而在新建的火车站项目中,如何能使新颖独特的设计,既满足环境的需要又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柏林火车站(Berlin Hauptbahnhof)是一座历时十年、耗资130亿欧元建成的五层钢结构玻璃建筑,车站位于柏林墙旧址以西不远,是该城市最高的建筑物(见图1)。它占地1.5万m2,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每天将有超过1 100列火车进出,可接送30万乘客。尽管车站体形巨大,但造型轻巧别致,它的半透明屋顶由9 117块玻璃面板拼成,将成为柏林继帝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后的第三座地标性建筑。车站有如机场航站楼,地面轨道长320 m,地下月台长450 m,拥有80多家商店。连接巴黎和莫斯科的东西线列车从高出地面12 m处进出,而连接哥本哈根和雅典的南北线则在地下15 m深处通过。这个火车站是柏林的轨道交通枢纽,东西向的轨道交通系统和新的地下线将在这里汇合。根据估算,其客运量将达到5 000万人次/年。下层供南北向的火车使用,位于地下18 m深度;上层供东西向通过城市的长途,区域和郊区的铁路使用,东西向S-Bahn线路位于地下7 m。在柏林大区内将实现:70 km范围内乘客可以在1 h之内到达柏林市中心,发车间隔时间1 h;在150 km范围内,2 h内到达,发车间隔时间2 h。而在经过2006年世界杯期间巨大人流的考验,充分说明了这种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我国几座新建火车站
2.1 南京火车站
作为新中国第三代铁路客站的代表,南京站将现代技术、环境特色、城市文化、交通建筑空间特质在设计上高度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以轻盈、飘逸、纯净的气质,点缀在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山水之间,别具一格,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与环境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体现了标志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
车站站房采用桅杆斜拉索悬挂结构,用18根桅杆支撑起横向钢梁,象一艘竖起桅杆、拉满风帆的巨型帆船停泊在美丽的玄武湖畔,既具有江南文化特色,又融合现代文化气息。长期以来我国火车站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如:转乘不便,站台和车厢相差较高等。但在南京新站的站房建设充分体现了“一切以旅客为中心”的理念。站房东西长270 m,南北进深53.5 m,地下1层,地上3层,站房总建筑面积41 000 m2,是原站房面积的6倍。客流高峰期每小时可容纳1万名旅客候车,比原站候车能力增加了4倍。
售票大厅设有32个售票窗口和8个应急售票窗口,售票厅面积1 155 m2。站房一层西端为行李房,中部为售票大厅,东端为软席贵宾候车区;二层为进站大厅、普通候车室、母婴、军人、“158”(要我帮)工作室等专用候车室;三层为普通旅客候车室。为方便旅客在各层之间的衔接,车站共安装各类电梯32部,其中自动扶梯18部,自动代步电梯4部,垂直升降梯10部(7部残疾人电梯、3部货梯),在转乘方面充分方便了乘客。
南京站新站房运用立体化的交通组织,旅客进出站采用“高进低出”流线,进站可以乘车通过高架环形车道直达2层平台进入候车大厅,地下出站大厅与地铁南京站及停车场相连,旅客可以选择地铁、出租车、社会车及公交车换乘,在国内铁路站房建设中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零距离”换乘。
另外,南京站新站房建设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主体结构由18根后倾钢管混凝土柱为主要受力构件,大面积、大跨度的斜拉索轻钢屋盖体系,现代化的悬挂结构技术,通透的点式玻璃幕墙,自动监控消防水炮,远距离送风大温差设计分层空调系统,处处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新型建筑的完美结合。此外,车站同步建成了电视监控、电子引导、列车到发预告、多媒体查询等客站自动化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具有国内一流水平。
原来火车站给人的感觉是乱、挤,而南京站特别注意环境。如新客站站前景观广场分为集散主广场区、过渡性引导广场区和湖滨亲水休闲区,总面积近4万m2,比原站前广场增加1倍。集散主广场区面积约2万m2,直接连接主站房、地铁出入口,与各停车场连接快捷,以大面积铺地为主,两侧还栽植树木花草。过渡性引导区的中间绿地做下沉处理,放置各式景石,两侧伴以雪松树阵。湖滨亲水休闲区搭建了“亲水平台”,玄武湖中心有一个138 m高水柱的“超级”喷泉,喷出的水流速度超过100 m/s,伸手触摸荡漾的湖水,即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难怪只要到过南京站的朋友都说,来到南京站就好象到了一个公园一样,不管是多么行色匆匆的人,都会忍不住要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放缓一下心情,缓解一些旅途的疲惫。
2.2上海南站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也包括上海南站。上海南站作为21世纪上海市陆上交通枢纽,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环境优美”的指导思想,突现了“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的设计理念,在枢纽的流线组织、建筑形象、环境设计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上做了积极的尝试,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流线的全新组织、大空间概念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统一。南站主站屋设计为巨大圆形钢结构,高47 m,圆顶直径200多m,总面积5万多m2建筑整体结构,气势磅礴。其圆形的特征增加了外围高架的停车长度,避免了车辆堵塞,提高了旅客进站速度。南来北往的火车可从主体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过,意寓“车轮滚滚,与时俱进”。主站屋为南北贯通、高进低出、高架候车,大致分为三层:中层与地面同高,为站台层,设有13条铁轨和6个上下客站台,另有通道与南北广场相连,还设有贵宾候车室、车站公安派出所等;上层为出发层,设有周长为800 m的高架环形出发平台、可同时容纳1万余人候车的大空间候车区、检票通道等;下层为到达层,设有旅客出站地道、南北地下换乘大厅、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即将建设的轻轨L1线、部分长途客运和旅游专线等,在站内实现零换乘。主站屋的广厅和候车厅虽共处1个224 m直径的圆形空间,却又以高差将其区分,旅客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全貌,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南站南北广场平面设计为园林绿地和旅游集散地,南北广场地下设计二层商铺、道路和停车场,总建筑面积为12万m2。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9篇
《火车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中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郾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火车吗?关于“火车”名称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804年,英国一位名叫特雷维希克的工程师,因为一次打赌,发明了第一台在轨道上以蒸气作为动力跑的机车,机车作为动力使用的是煤炭和木材,跑起来冒着浓浓的黑烟,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2?郾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3?郾瞧,他们都是谁?认识的,就有礼貌地大声和他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4?郾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有关火车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火车”名称的由来讲起,通过交流互动,把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形态各异的火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郾看视频听课文范读。
2?郾学生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郾学生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采用喜闻乐见的视频范读,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初次感受课文,为学生认读课文提供一定的帮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给孩子留足读书的时间。)
三、习字认词,游戏猜字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们能找到它们都藏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本课的14个生字。)
1?郾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组词或用别的办法记生字。)
2?郾现在我们来做猜字游戏。
3?郾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2个词语。)
郊外 世界 速度 快速 提高 提醒
梦想 做梦 查找 开创 创举 修建
4?郾口头组词。(课件出示14个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互相督促、检查指导的作用。游戏识字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边猜边读,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的。)
四、引领示范,指导书写
1?郾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
2?郾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学生观察交流。)
3?郾范写生字。教师端坐投影仪前范写生字,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教师书写的每一个笔画都清晰地投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学着老师的样子规范地进行书写。
4?郾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给予引导帮助。
5?郾教师展示学生书写生字作业,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巩固
1?郾上节课学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开来的小火车再读一读这些字。(大屏幕出现一列车厢上带字的小火车)
2?郾这次小火车的速度要更快了,你们还能跟得上吗?
3?郾同学们反应真快!老师又要提速了,你们能行吗?
4?郾(大屏幕上的火车一闪而过)你们怎么不读了?(火车速度太快,来不及读)
(设计意图:创设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游戏来巩固旧知,把学生带进课文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整体回顾
1?郾自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是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看到的那列火车的。(飞驰而过)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郾老师想找几个同学来接读课文,让我们的读书也像开小火车一样一段一段地接下去。(有几个自然段就请几位学生)
3?郾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郾课件出示:火车头拉着一节连着一节的火车车厢。
师:这一节一节的火车车厢是靠什么来带动的呢?(机车,就是俗称的火车头。)
2?郾学生自学课文后回答问题。
3?郾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
(2)你们能把老师手里的四张图片,按第三段的介绍顺序进行排列吗?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3)观看录像,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课件出示: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火车:车顶上有电线。行驶时,就靠上面的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在调整行驶时就像一架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是一种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
(4)你能说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有什么共同之处吗?(速度慢,污染大)
(5)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速度快,污染小)
(6)你们发现火车的发展变化有些什么特点呢?(速度越来越快,污染越来越小——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环保了)
(7)你喜欢哪一种火车呢?为什么?
(8)火车的发展变化可真大呀!让我们带着夸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火车的发展变化,既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又加深了学生对机车的理解。)
4?郾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四、五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夕发朝至”“海拔”“世界屋脊”“创举”等词语。
(2)小组讨论回答。
(3)为什么说青藏铁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学生回答)让我们用“咏叹调”的朗读方式,来体会一下“了不起的创举”!
师:迎风沙,顶烈日,斗严寒,冒危险,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穿雪山,过荒地,建大桥,修隧道,这需要多么先进的科技啊!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克服重重困难,运用先进技术,在“世界屋脊”上建起了铁路,这真是一个——
生:了不起的创举!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吧!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五自然段。(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还课堂于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融于学生主动的质疑、探究中展开,既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丰富想象,拓展延伸
1?郾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车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
2?郾同学们,你想象中的新型的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呢?
3?郾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把它画下来互相交流交流。
4?郾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机会;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课堂内容,活跃教学氛围,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所学知识。)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第10篇
活动阶段:引入性活动文本分析:
1、《火车火车呜呜叫》这一文本主要是突出朋友之间快乐、温馨的画面。整个故事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火车呜呜叫着翻山越岭的跑着,主要由一首简单的儿歌组成。第二部分讲的是小动物们不断的坐上火车,加入这个快乐的旅程,主要由八首儿歌组成,每一首儿歌就是一个小动物坐火车的情景;第三部分是所有的好朋友都坐上火车,火车变得很热闹,火车继续向前跑,这也是由一首儿歌组成的。
2、书本画面左上角的火车串联起前后页,随着动物不断出场,车厢也不断增加,让读者对下一位乘客有期待和猜想。最后形成一列坐满动物的长长的火车,完整的表现了情节的发展,渲染粗欢乐的气氛。
活动的设计思路:
这个读本的内容很丰富,并且以乘火车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小班的幼儿本来就很喜欢坐火车的游戏,因此,对这个读本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能够轻松自由的阅读,我设计了一个自由阅读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希望幼儿能够大胆的讲出自己看到的画面,将自己已有经验迁移到读本中。然后,我将第二部分的八首儿歌分成两个导入活动来完成,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对读本中的.简单句式进行学习很重复,最后通过师幼共读读本的前半部分让幼儿再次阅读,为读本的集体教学做很好的经验准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由、轻松阅读,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2、通过桌面游戏,让幼儿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有再听和再阅读的兴趣3、模仿象声词,学习固定句式,让幼儿为阅读理解做准备。
活动准备:
1、二个可供桌面表演的长方形桌子。
2、可拖拉的玩具小火车一辆,动物卡片一套(小猫、小狗、公鸡、小鸭、小猪、小羊、小老鼠、青蛙)。
3、森林、地道、高山、大桥的桌面场景。
4、录制有火车声音的录音带。
5、展现书中内容的ppt。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一)、用玩具火车引出故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师:宝贝们听一听是谁来啦?(播放火车声音)2、师:火车开来喽!呜呜呜。(教师出示玩具火车,在桌面上开)3、师:这辆火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火车呜呜叫呢?(出示幻灯片,重复两次,让幼儿跟读)4、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火车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吧!
5、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拉着火车在桌面上穿行。
(二)孩子自由阅读,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
1、教师在此过程中巡回观察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大声的讲出来。
2、师:刚才孩子们看到了什么?(请孩子大胆讲述),下面我们就开着火车将小动物接出来吧!
(三)、用桌面游戏的方式,通过动物的叫声和幼儿一起逐一请出前四个小动物。
1、教师扮演司机开着火车在桌面上穿行,火车停下后,司机问:“谁想乘火车?”(出示小猫的图片),师:这是谁?小猫是怎样说话的呢?下面我们听一听小猫是怎么对司机说的?司机又是怎么回答他的?
2、师:宝贝们,小猫乘上火车,他的心情可高兴啦?他高兴的说着:“喵喵喵”,你们也来学小猫说一说好吗?
3、小狗、公鸡、小鸭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出场。同时鼓励幼儿用愉悦的表情和声调表现动物的叫声,熟悉和理解儿歌。
(四)、师幼共读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1、引出图书:刚才我们听到的故事呀都在这本大书里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ppt)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动物的形象和快乐的表情。
3、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是否再次表演开火车的桌面游戏。
乘中班火车教案 第11篇
随时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好转,大部分家长都愿意带着孩子到各个地方去旅游观光,让孩子在旅途中学习。带着孩子远行,不仅要了解风景名胜,路途中不可缺少的交通知识更应该了解,今天我就带孩子们了解一下乘坐火车的一些知识吧!
活动目标:
1、熟悉乘坐火车的`基本知识。
2、愿意参与到表演中,根据角色和同伴合作演出。
重点难点:
愿意参与到表演中,根据角色和同伴合作演出。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乘火车去》
2、较为宽敞的教室,如果本班教室空间有限,可以选择幼儿园公共的大教室开展活动。对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运用桌椅分别设置火车站售票口、进站口、行李检查处、候车大厅、检票口。火车车厢、车站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告知幼儿今天要进行扮演活动;表现乘坐火车的全过程,请幼儿讨论整个乘车过程中要做哪些事情。
1、我们要去乘坐火车了,想一想,到了火车站要做哪些事情呢?
2、首先要去售票口买票或取票,然后从进站口金候车大厅,接受行李检查,在检票进站,上车后凭车票上的座位号找到座位,最后到站下车。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布置,了解各种道具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如何在表演中运用这些道具。可以利用教室的桌椅板凳,分别打上售票处、行李检查处等,出站口可以和进站口相同。
三、教师根据场景布置来安排火车站工作人员,并和幼儿讨论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
1、售票处要几个人?售票员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2、进站口的工作人员要做什么?
3、行李检查处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要重点检查哪些危险物品?
4、检票口的人要怎样检票呢?
5、乘客要怎样上下车呢?
6、上车后怎样寻找自己的座位?
四、根据班上的幼儿数量来分组。请一组幼儿来进行一次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有哪些地方要注意,怎样表演更好。再请另一组幼儿来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火车的故事教案 第12篇
何庄学区高田小学 杨学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郊、列”等生字,会写“名、发”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解决字音。
(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我国铁路发展的大好形势。(2)了解火车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自豪感。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解火车的演变历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2.认读生字,会写“成、发”等生字。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关于火车的故事,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了解火车是怎么发明的。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发明火车”视频: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在文中,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板书:火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小小的要求,看谁字音读的准,课文读的通顺、连贯。如果在读的时候遇到生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可以把生字画下来,多读几遍。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让学生与自己自由读时的困难对照,记忆生字发音。
3.师:在看了火车故事的课文朗读后,同学们是不是把刚才自己读时遇到的困难解决了呢?现在就请你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吧。
4.学生结合小组,选出每个小组读的好的同学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读生字卡片,教师指导。
2、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请大家注意,“弄、创、梦”三个字是后鼻音,弄字的声母是n而不是l,韵母是ong而不是eng。
3、让学生结合小组,交流方法,记忆生字。
4、检查识字。
师:老师这儿有许多生字宝宝,看看谁能把它送回家?(利用生字卡片)
师:你们可真聪明,把生字宝宝安全的送回了家,请大家再大声地念出他们的名字好吗?
你想和哪个宝宝交朋友,就请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好吗?
四、书写指导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
2、拓展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火车,大家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复习巩固:
(一)卡片抽读生字。
(二)认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设计意图:借助卡片、词语复现生字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
二、质疑、探究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过渡: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火车的故事》会读明白些什么呢?
(二)学生各自放声读课文,思考。
注: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读和想。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显。
(三)反馈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读明白了、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四)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1、引导学生质疑:这些是小朋友读明白的,哪对与这个故事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
2、针对质疑问难,组织讨论、引导理解,感悟。[(设计意图:尝试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1)„鼓励‟什么意思?
师: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会理解鼓励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师:联系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加深理解„鼓励‟。
(2)„机车‟是什么?
师:学生看图,了解机车,听讲解明白机车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机车‟的变化,推动着火车的发展进步。
师:读读课文,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师:观看录象,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设计意图:注意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知识的潜能和储备,加深对机车的理解。)
(3)什么叫„绿色环保型‟火车?
师: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绿色环保型‟火车是指哪些,为什么称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
师:学生讨论说一说。
师:指名还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绿色‟或„环保‟或„绿色环保‟的称号。
(4)什么叫„夕发朝至‟?
师:说说自己不同的见解。
师:读读、区分„夕发朝至‟„朝发夕至‟。
师: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师:自我推荐朗读,说说自己朗读处理的理由。
学生齐声朗读。
(5)“世界屋脊”是什么?
师:出示平顶和有屋脊的房子,请学生找找„屋脊‟。
师:你现在能说说„世界屋脊‟什么意思了吗?
师:看图片,了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
(6)„创举‟什么意思?
师:结合„世界屋脊‟的理解、青藏铁路的了解理解词义。
师:你还知道哪些创举?
师:请小朋友认真地读读这一自然段,你还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理解、感受„了不起‟,体会„真是‟一词的内涵。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激情,有展现自我的天地,在课堂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课堂于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融于学生主动的质疑、探究中展开,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拓展:
(一)火车的故事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你还知道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二)鼓励学生课外去搜集有关火车的知识。
(设计意图:一是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时机;二是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火车美术教案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