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精选10篇)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第1篇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方案
(试行)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是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将护士分为不同的层级,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充分体现能级对应,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层级护理人员的潜力和自身价值。在医院护理队伍中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是提升护理科学管理水平,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关键举措,是有效解决护理人员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培养和使用问题的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特制定《元谋县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方案》,请各科室按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一、成立护理人员分层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原则
优化结构、统筹、顾、逐级聘用、分层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将我院护士分为四级,依次为一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四级护士。
三、方式 本人自荐(提出书面申请)、科室讨论同意后定级别,报护理部审核批准,分层管理。
四、审定及履职考核时间、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考核晋升标准、延期晋级情况
每年履职考核一次,每两年审定级别一次
(一)辅助护士:所有尚不能独立承担初级护士工作(如独立进行一般护理、独立担任护理班次)的护士。
1.任职条件
(1)未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进入医院工作的护士;(2)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在院工作但尚未签订聘用合同的护士(如试用期护士)。
2.工作职责
(1)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在执业护士当面指导下完成一般护理操作,如静脉输液,皮下注射,鼻饲喂药等到护理操作;
(2)以适宜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3)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遵从信息保密和安全制度;
(5)认真履行本岗位工作职责,积极协助其他护士及工作人员完成本科室工作,不独立进行本岗位职责范围之外的护理工作;
(6)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护理部门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完成辅助护士的学习及培训计划,并考核合格。
3.延期晋级的情况(符合其中一条)
(1)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或越位,一年内有责任投诉达3次及以上,或工作失误造成医疗损害事件,重大不良影响事件;
(2)未完成培训课程或考核不合格者;
(3)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中专及以上护理专业人员;
(4)医院规定的其它情形。
(二)一级护士: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初级护士资格证,并通过考核合格,能独立承担一般护理工作,独立担任本班次工作的护士。
1.任职条件
(1)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2)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注册证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护士。
2.工作职责
(1)独立完成科室制定的各班工作;
(2)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及沟通技巧;(3)指导、带教辅助护士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4)熟悉科室护理质控要点;(5)参与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完成医院的学习培训计划;
(6)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及质控分析;
(7)服从护理部安排的科室轮转和临时指令性任务(人力资源调配)。
3.延期晋级的情况(符合其中一条)
(1)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或越位,一年内有责任投诉达3次及以上,或工作失误造成医疗损害事件,重大不良影响事件;
(2)未完成培训课程或考核不合格者;
(3)不服从护理部安排的科室轮转和临时指令性任务(人力资源调配);
(4)医院规定的其它情形。其中,一级护士包括辅助护士在内。
(三)二级护士:取得护师资格证或担任一级护士满6年,并通过考核合格,能独立承担一般护理工作,独立担任本班次工作的护士。
1.任职条件
(1)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2)取得护师资格证或担任一级护士满6年。2.工作职责(1)独立完成科室的制定的各班工作;(2)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及沟通技巧;(3)指导、带教下级护士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4)熟悉科室护理质控要点;
(5)参与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完成医院的学习培训计划;
(6)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及质控分析;
(7)服从护理部安排的科室轮转和临时指令性任务(人力资源调配)。
3.延期晋级的情况(符合其中一条)
(1)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或越位,一年内有责任投诉达3次及以上,或工作失误造成医疗损害事件,重大不良影响事件;
(2)未完成培训课程或考核不合格者;
(3)不服从医院和科室安排的临时指令性任务(人力资源调配);
(4)医院规定的其它情形。
(四)三级护士:取得主管护师资格证或中专毕业取得护师资格满8年以上、大专毕业取得护师资格满6年以上、本科毕业取得护师资格满4年以上,能独立承担本科危重症护理及所在专科护理工作,并具备一定带教,技术革新能力的护士。
1.任职条件
(1)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2)取得主管护师资格证或中专毕业取得护师资格满8年以上、大专毕业取得护师资格满6年以上、本科毕业取得护师资格满4年以上的护士。
(3)任二级护士期间须有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经历(一次连续不得少于3个月)。
2.工作职责
(1)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及专科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护理带教技能;
(2)完成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护理;
(3)对护理过程的各阶段实施评价与修正;(4)有独立判断能力,配合医师做好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负责指导本科各病房的护理查房,参加护理会诊,对护理业务给予具体指导。
(5)掌握和使用各种本科室医疗设备;(6)承担临床带教工作。
3.延期晋级的条件(符合其中一条)
(1)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一年内有责任投诉达3次及以上,或工作失误造成医疗损害事件,重大不良影响事件;(2)未完成培训课程或考核不合格者;
(3)不服从医院和科室安排的临时指令性任务(人力资源调配);
(4)医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四级护士:取得副主任护师资格证或任三级护士满8年以上的主管护师,是本科危重症护理及专科护理带教及技术革新的学科带头人。
1.任职条件
(1)取得副主任护师资格证或任三级护士满8年以上的主管护师;
(2)是本科危重症护理及专科护理,带教及技术革新的学科带头人。护士长,护理组长,临床高级专科护士,科室带教老师符合任职条件的可申请晋级;
(3)任三级护士期间至少在省级以上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4)任三级护士期间须有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经历(一次连续不得少于3个月)。
2.工作职责
(1)具备整体护理基本知识以及护理程序应用能力(评估、分析、决策、沟通、协调、教育、评价);
(2)有较好的组织协调、沟通、专科护理操作及应急处置能力;(3)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能力,能完成较复杂病人的护理,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和临床操作能力,为同事和其他护理队伍人员提供咨询,做好模范带头工作;
(4)是本科危重症护理及专科护理,带教及技术革新的学科带头人。
3.延期晋级的条件
(1)每年有责任投诉达3次及以上,或工作失误造成医疗损害事件,重大不良影响事件;
(2)未完成每年培训课程或考核不合格者;(3)不服从医院和科室安排的临时指令性任务(人力资源调配);
(4)医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4.动态考核标准晋升四级护士后实施动态考核,每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考核不合格者将给予降低一级别。
(1)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积极协助其他护士及护士长完成本科室护理管理工作;
(2)每个考核周期内在省级以上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
五、各层级护士的协调配合
护士按岗位责任进行分层级管理,每层级经规范化培训符合晋级条件,经考核合格的护士进入下一层级的培养,达不到晋级的护士继续进行本层级的培养。积极倡导团队文化,发挥每一位护士在团队中的作用,使不同层级间护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的作用。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第2篇
为保证病人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断强化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和急救处理的能力,特制定“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如下:
一、规范化培训管理
(一)新护士(1年)培训
1、培训目标:
①做好岗前培训,教导护士爱岗敬业。
②抓好“三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③工作中要求掌握核心制度、各班职责,掌握基础护理技术。
④了解精神专科理论与技能。
2、具体要求:
①新护士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
②护士长结合每个护士制定出具体培训计划。
③须加强临床护理实践,以临床护理工作为主,可适当安排药疗工作。④参加所在科室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一年内独立完成护理文件书写。
⑤新护士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工作时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工作认真,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安排,尊敬老师,勤奋好学,搞好团结。
⑥3个月试用期满后能胜任护士岗位工作。
(二)工作1-5年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①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技能,掌握基础护理和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各项抢
救治疗仪器(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方法;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
②能规范化书写护理文书。
③掌握专科护理常规、技能及疾病健康教育。
2、培训方法:
①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培训内容,结合实际有计划安排自学或科 内组织学习。
②熟练掌握基础护理22项操作(详见规范化护士培训手册)。
③组织提问:各科护士长每半个月至少一次提问,提问内容可以多样化,如专科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风险防范措施等。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各个科室共36名护士, 男女例数比:29例/7例, 20~36岁, 年龄均值 (26±1.05) 岁, 对入选的36名护士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
1.2 方法
临床对入选的36名护理加强护士分层护理管理:
(1) 设置护理分层管理层级:以36名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经验, 选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熟练的护理人员为负责人, 在护理中处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外还应做好护士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工作[1]。管理组长以小组负责机制管理护理质量, 于科室各病房成立护理小组, 以护士工作能力、工龄等划分成4个等级:护士长、小组组长、高级/初级责任护理, 明确各组各级护理内容。
(2) 护理管理职责划分:于护理分层级管理要求下执行护理责任机制, 充分明确护士工作内容、职责。护士长主要负责监督护士日常工作, 同时负责小组各护护理培训、士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2];责任组长负责危重患者的日常护理, 合理分配小组中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小组内的责任护士主要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护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护士长需按照每一个病区护理需求、各个小组护士的护理情况, 定时对护士展开相应的护理培训, 特别对初期责任护士, 应该加强对其的培训[3]。
(4) 转变护士排班方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 转变以往的排班方式, 制定更加合理的排班, 如按照护士的专业技能、工作时间、工作量等进行合理排班, 在旺季可增加值班人数, 在淡季、夜间可适当减少值班人员, 以提升护理质量[4]。
1.3 效果评估
(1) 护理满意度:选我院自拟护理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36名护士所负责的患者做问卷调查, 实行百分制, 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越满意[5]; (2) 护理管理质量:护理管理质量包含:病房管理、优质护理、基础护理, 同样实行百分制, 得分越高, 则护理管理质量就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评分
实施前, 36名护士所负责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为 (82.56±3.64) 分;实施后为 (98.87±0.58) 分, 实施前/后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比对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实施前, 36名护士基础护理评分 (85.57±1.45) 分、病房管理评分 (86.63±3.14) 分、优质护理评分 (85.29±2.45) 分;实施后, 分别为 (98.88±0.65) 分、 (99.36±0.58) 分、 (98.79±1.15)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对护士展开分成管理, 主要为强化护士的临床护理知识、提升操作技能及改善护理态度等, 以确保护士能够顺利地完成医院所安排的各项护理工作。护理分层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 此种管理方法与实际管理相结合, 将管理对象作层次划分, 从而使管理效果得以提升[6]。而且, 此种护理管理模式能优化管理方式, 在护理管理中有效运用, 能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及效率。
此次抽取36名护士作研究对象, 对其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 实施后满意度评分 (98.87±0.58) 分, 明显高于实施前 (82.56±3.64)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实施后,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为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在管理工作开展时实施护理分层护理管理, 效果确切, 能提升护理满意度的同时, 还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效率。
摘要:目的 分析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抽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本院各个科室共36名护士, 对其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 比对实施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变化。结果 实施后, 满意度评分为 (82.56±3.64) 分;实施后为 (98.87±0.5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后,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均比实施前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时, 采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效果较显著, 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 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 可推荐。
关键词: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陶风英.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可行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5, 18 (9) :209-210.
[2]邹莹, 柯春.分层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 2015, 23 (44) :266.
[3]张利姣.系统化护士管理在提高新入职护士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0 (17) :14-15.
[4]李艳霞.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士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11 (2) :206-207.
[5]李云欣.护士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 2015, 14 (10) :252-253.
护理管理中安全分层管理的实施 第4篇
【关键词】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分层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0-02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安全因素,护理安全直接关系着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关系着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为维持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维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护理管理中介入安全分層管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流程,规范安全管理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全院范围内实施护理安全分层管理,收集并统计安全隐患事故,并进行归类和分级。
1.2 安全分层管理办法
1.2.1 组建安全分级管理机构
组建一各由临床科室、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安全管理委员会所组成的护理安全分级管理机构,并下设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的信息搜集、整理、汇报、反馈以及跟踪检查。并制定医疗安全质量考核标准,编制医疗风险方案以及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1.2.2 明确安全分层管理职责
由各科室的一线人员对岗位安全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对,并作岗位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由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每天对科室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查,全面排查科室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由职能部门对隐患进行收集整理,以书面形式通知隐患排查整改,由医院主管领导对隐患排查表内容进行排查。
1.2.3 安全隐患的归类分级和分层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隐患分类,主要内容为:医疗、护理、设备、药剂、后勤、消防、电梯、运输以及其他。分级:A级:医院无法解决,需由集团公司协助解决和整改;B级:医院住院领导无法解决,需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整改;C级:职能科室无法解决,需由主管领导负责组织整改;D级:各科室无法解决,需由职能部门负责解决;E级:科室可现场整改。
1.2.4 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
充分利用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包括人员、设备、药品和环境4方面。药品及设备排查主要是:药品及设备的数量、规格、标识、质量的检查。特殊药物及设备应放置在规定位置,由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或维护。人员及技术安全隐患排查主要是检查人员到岗情况、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病区环境、临床护理操作水平等。同时,还应加强日常安全隐患的排查,检查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以及消防器材和设备的完备情况。此外,各科室的负责人应每天对科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根据安全隐患分级标准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级,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或者层层上报,尽量将问题当日解决。并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对于重大问题,应积极组织讨论和分析,以及时得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2.5 安全管理流程的运行
由病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台账进行上报,或者由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定期督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由安全管理办公室分析安全隐患的具体性质、级别,并据此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干预。
2 结果
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上报安全隐患时间230起,其中,0起A 级,8起B级,1起C级,79起D级,142起E级。C、D、E级隐患均解决,3起B级隐患限期整改。
3 讨论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团队因素、组织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因素,而内部因素主要指人员自身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可分为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医院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医院建筑、病房条件、硬件设施、各类器械以及后勤供应等,而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医院的医护服务理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等。医院物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的质量,如院内环境嘈杂、拥挤等容易导致管理混乱,进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医院人员流动大,管理范围广,影响因素众多,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难度大。实施安全分层管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隐患排查和管理,可有效增加医护人员实施安全隐患控制的主动意识以及危机意识,并通过不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便将安全事故避免在发生前。
实施安全隐患分层管理,并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和特点等逐层解决和控制,确保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在安全分层管理中,实施责任追究制,并明确分工和各岗位的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明晰而导致纠纷。同时,还可有效缓解临床一线护理管理压力,通过科室自行排查,并及时解决或上报,能够更好地防止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医院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在所有科室功能的基础之上,全面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每一个科室的功能。因此,在院内倡导良性的安全管理文化,并增强各科室的分工合作意识,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维护医院医疗工作秩序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4.
[2]王东禹,李佳慧,姜楠等.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问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6-67.
[3]于晓初.探索护士分层管理 提升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J].中国医院,2012,16(5):9-11.
[4]王俊丽.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90-391.
急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计划 第5篇
护士分阶段培训计划
(一)、新毕业护士在半年内的培训
1、培训目标:帮助新护士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初步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尽快胜任急诊护理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打下基础。
2、培训重点:加强三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了解新护士的需求,给予正确的指导。
1)完成岗前培训,理论和操作考试必须在85分以上,培训考核合格才具有上岗资格。
2)仪表端正、举止大方、着装符合“阳光感动”服务规范要求,掌握本院护理理念并能初步运用。
3)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良好的医德风貌,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和科室规章,遵守医德规范。
4)工作努力、认真、负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各班职责。
5)熟悉急诊护理基础理论、常规护理要点,掌握急救物品的放置及使用。
6)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无菌技术、各种注射(肌肉、皮下、皮内)、静脉输液、吸氧、简易呼吸囊、导尿、大量不保留灌肠、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熟悉专科护理操作。
7)熟悉掌握中医护理操作:刮痧、穴位注射、穴位按摩、中药湿敷、拔火罐、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
8)掌握抢救药物用法、作用、副作用。熟悉常用药物的用法、作用、副作用。
9)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练好基本功,完成成晚间护理,基础操作符合规程。
10)基本掌握病史采集方法,了解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培养新护士注意在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确保医护记录一致。
11)对急诊分诊、急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演练,能迅速评估病情。基本熟悉重危病人的抢救配合工作,熟练掌握急诊各项抢救仪器的操作及保养。
12)做好安全护理,严格三查七对,护理措施得当,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发生。
13)正确处理护患关系,了解一定的沟通技巧,培养应急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14)入院半年内每季度上交护理部一篇学习心得。
3、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全院培训和科内培训相结合。
(1)、全院培训: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第6篇
为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要及护理人员职业发展需求,特制定2018年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一、按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方案》分层实施护理人员三基培训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落实岗位分级管理要求,开展各级护理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工作。
(一)理论培训:按照院级、科级层面进行
1、院级层面培训:重点加强安全药品、输血安全、沟通技巧、护理文书、SBAR交班模式等内容的培训。以《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为护理人员理论考试内容;以第五版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作为培训期护士季度考试内容。
2、科级层面培训:对科室排名前5位病种的疾病护理常规、五大抢救程序、应急预案、护理核心制度作为科室理论基础培训的必备内容,并落实于各月度培训和月度理论考试中;根据科室实际需要,结合新业务、新技术,突出与专业医疗技术相匹配的专科知识。以科室业务讲座、业务查房、晨会提问、疑难病例讨论、个案护理、品管圈等形式组织进行,保持护理水平与学科同步发
(二)技能培训:
1、护理部层面:定时开放示教室,对每层级护士规定的操作技能实施培训;结合实际工作要求,每季度规定操作考核内容,护理部进行抽考,促进临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
2、科室层面:按照护理部制定每季度操作考核内容,按时进行科室全员培训和考核;此外,要求各科室每季度进行1-2项本专科的操作技能的操作培训、考核,以满足临床专业的实际需要。
二、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
1、重点专科人才培养
各护理专科小组进一步规范专科护士培训内容,有计划地对专科护士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的专科护理教育。护理部通过送外进修、送外短期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如危重症专科、糖尿病专科、PICC专科等的护理骨干,提高手术室、供应室、急诊科、血液透析室等重点科室的护士护理质量和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
2、护理管理人才培养
通过理论授课、学术交流、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护士长综合管理素质及管理效能,提高护理管理团队的整体管理质量。保证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师资培训
通过授课比赛、护理查房、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培养一批综合型护理骨干,进一步提高教学师资人员的理论授课能力或操作传授能力,协助科室护士长做好科内护理培训。
4、机动护士培训
通过组织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演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机动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三、培训课程安排
(一)新上岗护士培训
具体培训参见新上岗护士培训方案
(四)2018年机动护士理论培训计划
五、培训要求
(一)各科室人员必须按培训计划积极参与规定培训,遵守纪律,认真做好笔记并掌握培训内容。
(二)培训期间禁止代签、迟到、早退,代签或早退人员按未参加处理。
(三)所有授课人员按要求提前备课,课件内容结合医院实际和护理新进展,不照搬教材内容,力求培训省时、实际、有效。
(四)科内培训由科室根据科室培训计划自主妥善安排,不得简化。
护理人员管理管理制度 第7篇
一、经院领导审核、院人事科分配到护理部门工作的护理人员,由护理部安排、调配,建立护理技术档案。
二、护理部根据床位数编制及工作需要,合理分配、调整护士到各科室,由病区护士长具体安排工作。
三、护理部根据各科需要,有计划地选拔德才兼备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业务和管理水平。
四、对新分配及调入本院的护理人员,均应进行岗前培训,业务考试及技术考核,有条件时新护士应实行轮科制度。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护士参加学历教育。
五、护理人员应服从护理部的调配,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着装整洁,自觉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尽职尽责,平时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每年进行一次业务考核。
六、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有事须先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离开(不准电话请假或由他人转告请假,病假须要医生证明),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擅自换班,不得存假及互相借假。
七、因各种原因不适宜在本科护理岗位者,由个人写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经护士长签署意见,报护理部讨论并呈报分管护理工作的院领导审核、批准。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第8篇
关键词:分层管理,护理管理,患者满意度
当今, 随着社会愈来愈进步, 医疗体制也随之不断变革, 从而导致医护模式有了巨大进步, 逐渐向更高层次转变。临床护理工作仅仅针对病症以及疾病本身进行护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因此以患者为中心, 环境、心理、社会以及精神等全面开展的整体健康干预便成为了护理的重心[1]。只有将护理体系不断完善, 才能让护理的有效机能得以完全发挥, 将公众的健康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2]。为合理分配临床护理源,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该研究选用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入住该院患者中的294例实施分层管理模式, 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入住该院患者中的588例, 将其随即均匀分成两组。29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3~81岁, 平均年龄51.5岁, 其中男163例, 女131例, 护理人员由88人组成, 其中21人学历为中专, 42人为大专, 25人为本科, 51例为初级职称, 35例为中级职称, 2例为高级职称;29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2~80岁, 平均年龄51.8岁, 其中男161例, 女133例, 护理人员由88人组成, 其中20人学历为中专, 41人为大专, 其余27人为本科, 52例为初级职称, 34例为中级职称, 2例为高级职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护理人员的学历以及职称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管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模式, 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能级将88位, 护理人员分成初级责任护理人员层、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层、护理组长以及护士长层四个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 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 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 确保护理质量。每个层级都有其特定职责, 在严格遵守其相应职责的同时, 还要积极参与并且指导下一层级的工作, 辅助上一层级开展工作。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 由护士长按照护理人员各自的特点、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安排日常护理工作;依照综合情况为各级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职责, 并且严格执行;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需求以及工作量, 各项护理工作安排要按照每位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实施。
1.3 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满意度情况均采用该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鉴定;知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情况亦采用该院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鉴定。各项满分均为100分, 60~69分为及格, 70~89分为良, 90~100分为优[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结果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满意度、知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情况均显著低于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满意度、知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情况均显著低于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药物错误、压疮、患者跌倒情况对比
观察组无论是药物错误、压疮情况, 还是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21世纪作为健康护理的新纪元, 为护理管理者同护理人员带来严峻的挑战,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 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及现实状况, 为了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分层管理护理模式便孕育而生[4]。在层级管理体制中, 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 不同层级护士组成责任制护理小组共同护理患者, 通过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在应急急救、危重病护理、查房会诊、患者安全、质量管理、健康教育、临床带教方面的经验。落实分层管理不但能够将护理工作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还可以让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将其最大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5]。
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知识技能考核以及医护人员护理病历书写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药物错误、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为:4.1%、1.7%、2.4%;对照组药物错误、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为:6.8%、2.7%、3.7%, 观察组无论是药物错误、压疮情况, 还是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分层管理模式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 并且将护理工作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分层管理模式应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质量等;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带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推广至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焦丹丹, 丁雅芳, 王岚, 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1, 17 (26) :114-117.
[2]成守珍, 王晓丹, 谢凤兰, 等.分成次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11 (11) :5-7.
[3]陈昌锋, 胡传峰, 吴宪.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结果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5 (1) :36-38.
[4]刘红.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研究, 2011, 25 (6) :1561-1565.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第9篇
【关键词】分层管理;护理管理;临床;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单位所提供的就医质量和就医环境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医疗单位所提供的护理模式向多元文化发展,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方向转变。护士是接触患者频率最多的医护人员,其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及医院形象,因此提高护士护理质量有助于帮助患者治疗及提高医院正面形象。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符合现阶段护理工作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全面发挥各层级护理人员能力,体现其自身价值,更好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全面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 2]。我院自2011年1月开始,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7名护理认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为(29.2±4.1)岁;护龄为6个月~13 年,平均护龄为(3.2±1.1)年;护士为54名,护师为32 名,主管护师为19名;本科护士为37名,大专为53名,中专为27名。选取实施分层管理前与分层管理后我院收治的患者各350名,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等没有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常规管理模式:实施分层管理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由护士长按照护理人员各自的特点、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安排日常护理工作;依照综合情况为各级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职责,并且严格执行;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需求以及工作量, 各项护理工作安排要按照每位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实施。(2)分层管理模式:采用分层管理模式,根据每个护士不同的学历、职称、综合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护理人员分成初级责任护理人员层、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层、护理组长以及护士长层四个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每个层级都有其特定职责,在严格遵守其相应职责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并且指导下一层级的工作,辅助上一层级开展工作。
1.3 效果评判[3,4] 根据卫生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为指南准制定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同时,设计“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入院宣教、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服务及时性、耐心程度、健康指导等20 个条目。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分层管理后各指标均明显提高。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健康观念的不断加深,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护理管理者同护理人员面临严峻的挑战。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及现实状况,为了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分层管理护理模式便孕育而生[5]。研究表明,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P<0.05)。由此可见,分层管理模式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并且将护理工作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在层级管理体制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不同层级护士组成责任制护理小组共同护理患者,护理岗位设置与护士职称、资历、技能、沟通、协调等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医生及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根据护理岗位履行不同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责任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質保量完成。如果护士工作经验、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专科培训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存在不同,而通过分层级管理,可以根据各级护士能力与知识,实施个性化培训方式、内容,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向。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快培养年轻护士,建立专业进阶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对分层管理实施过程管理, 多听取临床一线的意见,广泛调研,采取有效措施留住资深护士在临床一线发挥作用,不断完善分层、考核、分配指标。结合护理工作的性质,在充分考虑人力成本的基础上探索,使护士工作达到最大的效益。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及时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岗位职责和工作方法,使各级护士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人人参与质量管理,避免人浮于事,确保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相匹配。
分层管理模式应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质量等;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带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推广至的临床护理工作中[6]。
参考文献:
[1] 成守珍, 王晓丹, 谢凤兰, 等. 分成次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08, 11(11): 5-7.
[2] 陈昌锋, 胡传峰, 吴宪. 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结果分析报告[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5(1): 36-38.
[3] 刘红. 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护理管理研究, 2011, 25(6): 1561-1565.
[4] 王东禹, 李佳慧, 姜楠. 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14):65-68.
[5] 陈娅莉, 盛芝仁, 徐海燕, 等. 护士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应用体会[J]. 护理与康复, 2012, 11(3): 270-271.
护理人员奖惩办法 第10篇
护理人员奖惩办法
为更好地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我院《护理人员奖惩办法》如下:
一、奖励制度:
1、助人为乐,在社会上受到好评,为医院赢得荣誉。
2、见义勇为,为保护医院财产、病区安全及患者安全做出贡献。
3、服务态度好,经常受到患者、家属、周围同志及领导好评。
4、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杜绝差错、事故、护理并发症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5、带病坚持工作,主动加班加点,积极想办法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
6、全年全勤。
7、为医院或科室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采纳后产生一定效果的。
8、无院内感染发生,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二、惩戒制度(分为劝导、警告、停职、免职处罚):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劝导批评。
1、上班浓妆艳抹、佩戴醒目首饰。
2、违反护士仪表规范。
3、在病房中扎堆聊天、大声说笑;工作时间干私活、看小说、睡觉;长时间打私人电话、聊天;迟到、早退、无故不按时交接班;上班使用电脑玩游戏。
4、穿工作服到院外、食堂、会议室。
5、对意外事故或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
6、在医院内喧吵或辱骂,干扰医院正常秩序。
7、在岗期间医疗废物不分类,混放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警告处分:
1、未经许可在工作时间内擅离职守。
2、散播错误的、恶意的信息或谣言。
3、未按请假规定无故缺勤。
4、违反公共道德或礼仪标准。
5、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
6、不服从调配。
7、不能完成正常工作任务。
8、临时送假条,致使护士长无法调班。
9、不虚心接受批评、检查、指导。
10、对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不按时完成。
11、医疗废物不定时督促专运人员转运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停职检查处分:
1、由于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发生护理差错、纠纷、护
理并发症(缺陷)及发生上述情况后隐瞒不报。
2、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给病人带来痛苦,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者。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免职处分:
1、伪造医疗护理记录且情节严重;或私自将病历记录内容的信息透露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2、偷窃或有意毁损医院或他人的财物。
3、工作期间自行注射麻醉药物或非法倒卖毒、麻、限、剧药。
4、以任何方式殴打或伤害患者及他人。
5、护理工作中出现严重过失,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
6、拒绝主管及上级领导的指导或工作安排。
7、值班时脱岗造成严重后果者。
8、索要、接受患者或家属财、物,对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9、由于个人无菌操作不当原因,造成潜在危险因素的。
(五)说明:
1、停职指暂停1周以上,停职期间停发劳务费。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办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