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精选14篇)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1篇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细则培训
1、培训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HJ610-2011)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2、1、根据建设项目队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2、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3、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分别识别其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下的环境影响。
4、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5、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
6、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7、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8、评价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应至少在评价期内监测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并尽可能在枯水期进行。
9、按评价中所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污染源进行等标污染负荷比计算,将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大于70%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定为评价区的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
10、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11、I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工况的预测结果。
12、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和类比预测法。
简答题
1、I类建设项目场地污染防治对策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1)源头控制措施
(2)分区防治措施
(3)地下水污染监控
(4)风险事故应急响应
2、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2篇
电厂贮灰场区域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分析
分析了长治欣隆煤矸石电厂贮灰场区域水资源条件,结合当地松散层地下水和岩溶地下水资源状况,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
作 者:王滨 WANG Bin 作者单位: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山西长治,046000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8)分类号:X824关键词:地下水环境质量 水质评价 煤矸石电厂 贮灰场
河津市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3篇
在河津市区域环评地下水评价中,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 河津市地下水的赋存基本条件
1.1 河津市的地下水 (泉) 流域分布
a) 北部下化一带变质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
b) 北部山区岩溶水 (泉) 流域区;
c) 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水区;
d) 峨嵋岭台地孔隙水区。
1.2 水力联系
平原区大量开采地下水, 局部地区的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量已经不多。三大水源地水量主要靠黄河、汾河的补给。岩溶水 (泉) 流域与黄河水保持动态水力联系。
1.3 水文地质分析
在汾河、黄河三级阶地区, 自地面向下交错分布有亚黏土、中细砂、亚砂土、粉细砂、黏土等。这些地层中亚黏土属弱透水层, 黏土属隔水层, 且均有一定的厚度, 均在主要的含水层之上, 而且这些地层对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吸附净化作用。因此, 在这一地区建设工业企业, 对局部浅层水可能造成影响, 对具有供水意义的深层水的污染可能性不大。因此,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 在这一地区可以建设工业企业, 可以进行适量的污灌。
1.4 地质分析
区域黄河、汾河冲洪积扇区 (分布有三大水源地) :吕梁山山前洪积扇区、吕梁山灰岩裸露区、吕梁山地质破碎带区为地下水的强补给区, 这些地区严禁建厂。建设山谷灰场, 要避免对山前洪积扇区中的地下水的影响。
2 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2.1 地下水水资源量
分析可知, 河津市的地下水水资源总量为24 942.3104m3/a。
2.2 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量
河津市2003年总取水量13 906.2104m3/a。其中:河川径流1 215104m3/a, 地下水12 691.2104 m3/a。平原区地下水超采1 443.3104m3/a。
2.3 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河津市的地下水可开采量确定为23 823.9104m3/a, 这为早期确定的。考虑到后来建立了运城湿地保护区, 三大水源地在保护区内, 本次环评认为三大水源地的取水要影响到运城湿地保护区。因此, 要求停止在三大水源地取水, 或限制在三大水源地取水。停止在三大水源地取水时, 可开采量为8 435.5104 m3/a。
3 地下水水质评价
3.1 现状评价
将现状监测结果与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比较, 在12个监测点中, 75%的监测点氟化物超标, 33.3%的监测点六价铬超标, 其余均不超标, 氟化物和六价铬超标倍数不大。关心点苍头村、何家庄重金属镉、铅、砷、汞、铬均未检出。
3.2 历史回顾
河津市地下水水质在早期监测时较差, 至2003年相对变好。分析其原因, 早期水为浅层水, 受到局部及地面污染的影响, 所以水质差, 至2003年为深井水和泉水, 未受污染, 所以水质好。
3.3 结果分析
河津市氟化物超标的原因是当地氟化物的本底值较高, 和工农业发展基本上没有直接的关系。六价铬在不同年份个别点位有超标现象, 可能与本底有关。
4 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4.1 影响地下水环境的途径、程度
a) 工业及生活“三废”。本次评价没有发现工业及生活“三废”对地下水造成大的影响, 对局部的浅层水影响是有的。监控孔水质表明:一些工厂的灰渣堆场、粉煤灰堆场由于防护措施得力, 也未影响地下水水质。
b) 矿山开采。北部下化一带, 由于煤炭开采, 矿区上部区大部分地下水水量已枯竭。
c) 水源开采。近年来, 建立了运城湿地保护区, 三大水源地在保护区内, 环评认为三大水源地的取水要影响到运城湿地保护区。在以赵家庄为中心的80 km2区域, 己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水位下降约20 m, 区内地下水已经超采。
d) 农业生产。本次评价没有发现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明显影响。
e) 河流下渗。河流下渗基本没有对三大水源地的水质产生污染。
4.2 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a) 以赵家庄为中心的地下水漏斗区问题。
b) 在下化一带开采煤炭, 使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疏干, 造成部分村民饮用水困难问题。
c) 三大水源地影响运城湿地保护区问题。
d) 可能的局部的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
5 限制性 (防护) 措施
a)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水工农业, 辅以净化污水、废水, 充分利用废渣, 减少水资源利用量和污染物的产生和外排量。
b) 合理布局。在汾河三级阶地区、黄河三级阶地区可以建设工业企业, 但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废渣处理场、堆积场要布置在地质结构稳定的山谷, 必要时设截洪坝、防渗层并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在黄河、汾河冲洪积扇区, 吕梁山山前洪积扇区, 吕梁山灰岩裸露区, 吕梁山地质破碎带区严禁建厂。
c) 完善排水系统, 注意管线的封闭性, 严禁设置污水渗井、渗坑, 杜绝渗漏。
d) 合理污灌。在汾河三级阶地区、黄河三级阶地区可以进行适量的污灌, 要制定合理的灌水定额, 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施用量。
e) 对于地表水, 要尽快达到相应的地表水质标准。
f) 在湿地及水源地及其周围要设置保护区。
g) 加强地下水质动态趋势观测,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治理对策。
h) 引用黄河水, 置换超采的地下水、三大水源地水, 保护运城湿地, 维护地下水的合理水位。
i) 合理开采利用岩溶水, 解决下化一带村民饮用水困难, 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
参考文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相关参数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2-0053-03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及化肥的大面积施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大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由此造成的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保护地下水环境,首先要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保部于2011年2月11日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揭开了我国保护地下水环境的新的一页。由于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需要大量的水文地质因素和参数,因此地下水的环境影响预测一级评价和二级评价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来完成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的发布填补了中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对地下隐蔽环境进行影响分析评价的空白,标志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从关注地表以上可见的(或可听的)环境影响,逐渐向地下隐蔽的环境影响延伸,是中国构建环保全方位立体空间污染防范体系的又一新举措。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建设是人类维持生存、争取发展的手段,因此开发建设必然是人类影响环境的最重要、最经常的形式。从根本上来说,环境问题是随着开发建设而产生的。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矿山开采、工农业生产、水工建筑及其他工程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1.1 建设项目大规模开采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水量减少、水源枯竭、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以至引起地面沉降、地下缺氧等,并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污染等公害。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对开发区水文地质和水资源论证评价的认识不符合实际,地下水开采量长期超过补给量,人为原因造成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等。
长期开采利用地下水会导致水质发生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不同成分水的混合;含水层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饮水工程本身对水质的影响;包气带金属矿物氧化产物的进入。
1.2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的废物,包括工业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渗漏、偶然事件的发生等。其中最严重的污染途径是渗漏,这为废水向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中渗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1.3 农业活动
一是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动态平衡的影响。灌溉使渗透补给增加,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及灌溉工程的条件不同,排水好的地区将会增加含水层水头变化幅度,排水条件差的地区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无排水条件的地区主要靠蒸发排水,因此会产生水化学动态变化而导致土壤盐碱化。二是人类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大量的废弃物和地下水溶混在一起,使地下水的水质发生了变化。这与农田分布广面积大、施肥灌溉及农药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农药中的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都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1.4 矿山开采
露天矿床的开采大大地改变了地表的形態,含水层中弱透水层的渗透性能得到了提高。露天开采既要把矿藏上面的含水层打开,又要大幅度降低矿藏下面的含水层的水头,这样的开采方式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途径。
地下固体矿藏的开采使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发生变化。地下水位的下降还会导致岩石变形断裂及地面沉降,对地面建筑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性。
1.5 其他活动
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和区域性调水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水库的建设改变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和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的条件;一些工程的建设使地下水水质恶化,以致直接影响生活饮用水质量。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1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可分为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1) 单项评价方法即单因子指数法,是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该方法评价模式简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超标因子,且可以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区域。2) 综合评价法能全面、综合地反映、评价水体的整体状况,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聚类法及多种方法耦合的评价方法。
2.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模式是分析造成影响的因素,如工程项目规模、工程建设的排污特征、主要污染组分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等。利用这些因素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和措施。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是涉及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工作,针对影响因素的预测就有多种方法,如较简单的类比分析法、情景分析法,较复杂的环境数学模型法、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还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环境承载力分析等。
3 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3.1 Visual MODFLOW的理论基础
MODFLOW是一个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其理论方程为:
nlc202309021044
Kxx
+Kyy
+Kzz
-W=SS (1)
式中:Kxx,Kyy,Kzz分别为沿x,y,z坐标轴方向的水力传导率;h为水头;W为在非平衡状态下通过均质、各向同性土壤介质单位体积的流量,表示地下水的源和汇;Ss为多孔介质的贮水系数;t为时间。
对于三维稳定流动,MODPATH的质量平衡方程可用有效孔隙率和渗流流速表示:
++=W (2)
式中:Vx,Vy,Vz分别为线性流动流速矢量在x,y,z坐标轴方向的分量;n为含水层有效孔隙率,%;W为由含水层内部单位体积源和汇产生的水量。
污染物运移模型MT3D的基本方程为:
=Dij
-(ViC)+CS+∑Rk (3)
式中:C为溶于水中的地下水污染物浓度;t为时间;xi为沿坐标轴各方向的距离;Dij为水力扩散系数;Vi为地下水渗流速度;qi为源和汇的单位流量;Cs为源和汇的浓度;P为含水层孔隙率,%;∑Rk为化学反应项。
3.2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3.2.1 区域剖分 对模型整个区域的网格间距进行剖分,计算模型区域有效单元的个数。
3.2.2 边界条件的设定 每个模型要求有一个合适的边界条件来表达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地下水流模型边界条件描述了模型与外部系统之间水流的交换,主要有水流边界条件和运移边界条件。1) 水流边界条件包括定水头、河流、河网、变水头、排水沟、防渗墙、补给、蒸散等边界条件。其中:定水头边界条件用来确定选中网格单元的水头值,使之作为进入系统的无限水源或者离开系统的无限汇点。河流边界条件用来模拟地表水体对地下水流的影响。河网边界条件用来计算河网中的总流量,并模拟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相互作用。2) 运移边界条件包括定浓度、补给浓度、蒸发浓度、电源等边界条件。其中:定浓度边界条件可以概化为一个污染源,使已知浓度的污染物向研究区排放;在某些情况下,定浓度边界条件也可概化为将溶质移出模拟区,由测定研究区边界的溶质浓度值给出。补给浓度可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排放到研究区的溶质浓度。蒸发蒸腾浓度边界条件表明在溶质运移模型中指定的、伴随着蒸发蒸腾作用的不同种类溶质的浓度。点源边界条件表示考虑水流边界条件影响下的不同种类溶质的浓度。
3.2.3 模型识别与验证原则 受工作条件限制,模型不可能精确刻画出研究区的地下水流系统,模型的识别与验证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模拟的地下水流场基本一致,即要求地下水模拟等值线与实测等值线形状相似;2) 识别的水文地质参数要符合客觀水文地质条件。
3.2.4 模拟识别与验证 对计算区进行初步参数分区得到稳定流场后,对模型进行识别,以验证该流场能否全面、客观地表征评价区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模型进行反演拟合,优化调整后确定的水文地质参数较好地刻画了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在最优反演参数的基础上,将模拟水位值与研究区工程勘探孔及现状调查实测水位值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际值拟合情况较好,水位拟合误差较小,基本反映了地下水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达到了预期效果。
3.3 污染结果预测
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水流模型,利用软件中的MT3DMS模块进一步模拟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情况。根据污染情况,对溶质进行污染物运移模拟,在模型中将污染源概化为补给浓度边界。
3.3.1 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 地下水中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公式为:
ne=nDij
-(nCVi)±C′W (4)
式中:Dij=αijmn,其中αijmn为含水层的弥散度,Vm和Vn分别为m和n方向上的速度分量,│V│为速度模;C为模拟污染质的浓度;ne为有效孔隙度;C′为模拟污染质的源汇浓度;W为源汇单位面积上的通量;Vi为渗流速度。
联合求解水流方程和溶质运移方程就可得到污染质的空间分布。
在识别后的水流模型基础上,根据现场弥散试验,并结合模拟区岩性及网格剖分的大小,对污染质运移的弥散参数进行识别。根据化工风险分析的情景设计,确定主要污染源分布位置,选定优先控制污染物,按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和事故风险3种情况,分别对地下水污染物在不同时段的扩散范围、超标范围的时间进行模拟预测。
3.3.2 污染源源强设定 考虑厂区可能出现的污染事故点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因素较复杂,在设计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时,重点考虑发生污染危险可能性较大的工况以及由不同污染物迁移对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的排泄点。
3.3.3 模拟结果分析 地下水影响评价一般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各类标的标准限值,在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图中标识出地下水污染物超标的浓度范围。为了体现出污染物对地下水存在污染但污染不超标,即对地下水产生了影响,一般参照污染物的检出限值,在预测结果图中标识出该范围。当预测结果小于检出限时,则视同对地下水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4 结论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性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现象频繁出现,含水层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水污染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研究与评价,是必要的、迫切的。数学模型是环评中间接影响评价的有效手段,将数学模型应用于地下水环评中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改进地下水环评的定量分析能力,提高地下水环评中多方案比选时的排序能力,有利于得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最优方案,为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某城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第5篇
某城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对某研究区进行环境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分析,并对地下水水质予以评价,查明研究区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需要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 者:曾冀川 李晓 ZENG Jichuan LI Xiao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刊 名:广东微量元素科学英文刊名:GUANGDONG TRACE ELEMENTS SCIENCE年,卷(期):200916(12)分类号:X523关键词:环境质量评价 地下水 水质 environment quality appraisal groundwater water quality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6篇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自然环境概况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处安徽省北部,东北与江苏省、山东省接壤,西北与河南省毗邻,南临淮河,包括阜阳、宿州、淮北、淮南、蚌埠、亳州6个市.全区总面积约3.7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约占98%,山丘区面积约占2%.除东北部散有低山丘陵外,其余地势均平坦开阔,并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坡降1:8000.该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6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38mm,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1.2.
作 者:刘猛 王振龙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233000刊 名:治淮英文刊名:HARNESSING THE HUAIHE RIVER年,卷(期):“”(11)分类号:P64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7篇
摘要: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具有模糊特性,现有的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普遍采用加权评分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加权评分法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上人为性较大,并且该方法不能反映各评价因素指标值的连续变化对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模糊数学方法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和隶属度函数的.构建上存在着不足.为此,建立了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黄淮平原宁陵县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BP神经网络法训练速度快、精度高,能较好地解决非线性的模式识别问题,如实地评价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作 者:李梅 孟凡玲 李群 黄强 LI Mei MENG Fan-ling LI Qun HUANG Qiang 作者单位:李梅,李群,LI Mei,LI Qun(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郑州,450003)
孟凡玲,MENG Fan-ling(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黄强,HUANG Qiang(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8篇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评价,影响
引言
地下水不仅是市民和工农业主要用水来源, 还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地评价地下水环境有利于对地下水环境污染有效的防治, 及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加大对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指导, 明确地下水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评价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以期提高地下水环境评价水平。
1开展地下水评价工作的关键
1.1确定评价地下水环境具体范围
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具体范围包括地下水污染范围及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地下水环境的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评价等级而定, 等级越高则评价范围越大。地下水环境的评价范围首先要明确所要检测的水文地质单元的评价范围。若只是单一的水文环境单元内的影响评价, 水文地质单元的分布的面积大小决定评价范围的大小。若是评价项目的水文环境单元的范围过大, 包含多个水文环境单元, 那么评价范围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范围为准。我国的水文地质图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评价工作范围也可以依据水文地质资料来确定具体的空间范围。如评价区域的影响范围需要根据地下水补径排的具体情况, 以所处水质单元为中心, 适度扩大向补给、排泄等方面的径流评价范围。
1.2地下水环境现状的勘查范围
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勘察范围中的地区评价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当地的建设项目有着直接的关系。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要求评价工作者充分利用水文资料对地下水环境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勘测。如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广的地下水环境的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情况下, 需要根据评价工作目标、项目特点和调查对象的水文地质资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勘察。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首先对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环境开展小范围的补充调查, 宏观把握调查区域的水文地质的基本条件, 根据调查的结果, 分析调查区域的地下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情况, 并以污染源为主要调查对象展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1.3评价地下水环境现状的方法
常用的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方法采用的是标准指数法。这评价方法虽然查明了目前的地下水环境污染浓度和因子, 但是不能展现建设项目中的隐藏污染因子和己有污染因子之间联系规律和污染物迁移规律, 也不能评价到该区与以往的地下水污染历史和污染程度的背景值, 不能完善全面的评价地下水环境现状。而通过比较所监测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现状, 根据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水质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全面分析污染源的污染途径与趋势是评价地下水水质现状的关键。
1.4布置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点
布置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可以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可以了解地下水污染情况, 分析污染物流动的趋向规律。水质监测点需要设置在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区补给等潜水含水层, 承压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只要监测排泄区和补给区。布置在补给区的监测点的监测目的是监控污染源, 防止污染源扩散, 径流带的水质监测点着重建设在各个水层水力密切联系的地区。污染严重的水源地区是地下水质监测点必须设置的区域。未发生显著变化的地区和水层的监测点可以适量减少。较差的工作设施条件的地区, 也可以降低水层检测的要求。监测不同含水层的水质现状和水化学特点是定深取样的目的, 依据监测孔所揭露含水层的层位确定取样深度。可收集一到两个不同深度的水样和多个水层连通汇聚处的地下水水样, 有利于随时观察地下水的水温在深度变化下的水质情况, 分析地下水水质变化是否与地下水水温和深度有关, 并对其设计最适宜采取水样的深度。
2关于地下水水量的评价问题
2.1评价地下水水量的几种方法
实际的地下水水文情况与资料记载的水文地质数据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因此要对调查的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进行精确的分析, 采取多种评价水量的方法对地下水水量精准的计算, 以期得到精准的勘查结果。测量计算地下水水量一般采用解析法、数值法、水均衡法、开采试验法、水文分析法、水文地质类比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根据评价方法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测量地下水水量, 尽量使评价方法符合实际水温地质条件。如解析法不宜用于勘测岩溶地区的水量。地下水水量的数值模型的构建需要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对水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才能使数值模型贴近实际情况。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
(1) 数值法。地下水水量评价方法中适应性最广的数值法。在充足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清楚的水文地质资料的条件下是使用数值法勘测地下水水量的前提。计算出的数值构成的模型跟实际情况的差别越小, 计算结果就越精确。灵活利用历史水文资料对检测范围进行模拟刻画, 所以数值法测量的含水层性质和地质结构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数值法计算出的精确的数值构建出的地下水水量模型评价有利于判断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和流场变化。地下水排泄区、径流带、补给区等监测点都要在模拟区的覆盖下。若检测区域缺乏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参数资料有限的区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缩小监测模拟范围, 降低数值法计算数值构建模型的难度。
(2) 解析法。解析法是利用井孔涌水量和达西定律等方程运算地下水水量的方法, 因为使用解析法计算地下水量的前提条件比较严苛, 要考虑到水质、地下水呈现什么样的几何形状边界等多方面的条件, 所以解析法计算的结果只具有参考性的价值。
(3) 水均衡法。采用水量均衡方程计算水量的方式即是水均衡法。水均衡法具有使用简便、原理简单明白、适用于多方面评价水量等优点。水均衡法在得到勘查区域确切的降雨渗透、蒸发、入渗的数据等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是比较接近实际情况。所以水均衡法计算的数据结果可以作为评价水量的参考数据。
2.2获取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
评价区各地下含水层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可以通过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显示出来。可以根据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流向、发展趋势。由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周期短, 无法检测全年地下水的水文情况。因此, 对于地下水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 可以根据以前的地下水监测数据与短时间内所监测计算出的数据结合起来分析目前地下水水文地质的变化。
3结束语
地下水作为市民和工农业主要用水来源, 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以发现地下水水污染的问题、估算地下水的发展趋势、积极防治地下水污染问题来展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又能够加强专业素养, 熟练使用各项勘查地下水环境的技术与分析方法, 正确地判断地下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政府重视地下水环境评价方面的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龚星, 陈植华, 陈彦美.冶金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102-108.
[2]龚星, 陈植华, 孙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3, 2:95-99.
玉龙矿区地下水环境评价及利用 第9篇
摘要:玉龙铜矿位于西藏江达县青泥洞乡觉拥村西,玉龙镇北约9km,是我国大型铜钼矿,为提高矿区规划的科学性,预防和减轻工程实施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下水环境评价及评估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矿区地下水及其利用方案。
关键词:玉龙矿区;地下水;水环境;水资源
1. 基本概况
玉龙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角的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的宁静山脉北段,山脉、山系多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排列,地形切割程度中等至强烈,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南部觉高曲单元和北部诺玛弄单元,觉高曲单元西部为金沙江与澜沧江宗拉夷山一级地表分水岭,北部为觉高曲与诺玛弄二级分水岭,南部为觉高曲与昂青二级分水岭,中部觉高曲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形自西面、北面、南面向最低基准面倾斜;诺玛弄单元西为宗拉夷山一级地表分水岭,北为尕拉山二级地表分水岭,南与觉高曲二级分水岭接界,地形上自北西南向中间诺玛弄倾斜。气候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高寒山地气候,具有四季不分,气象多变,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气压低,缺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2.1 地下水含水层
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特点及水力性质,本区地下水含水系统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组和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主要分布于沟谷和坡麓地带,其岩性特征是,沟谷一带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卵石层,坡麓地带为第四系洪坡积含粘性土角砾、碎石层。碎屑岩包括有下三叠统马拉松多组(T1m),上三叠统阿堵拉组(T3a)砂页岩,甲丕拉组(T3j)砂岩、泥岩,巴马组(T3bm)泥岩、板岩和砂板岩等,由于岩性不同,风化发育程度不同,导致含水带厚度和富水性不同。碳酸岩类主要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和泥盆——石炭系。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灰岩分布觉高曲西部及北部一带,泥盆——石炭系分布于东部诺玛弄中下游一带。
2.2 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本区属青南藏东川西高原区。西面为澜沧江与金沙江一级分水岭,形成觉高曲与诺玛弄两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南部觉高曲成为最低侵蚀基准面,北部诺玛弄为最低侵蚀基准面,各单元内地下水地表水向最低侵蚀基准面汇集,觉高曲单元在下游遇东面上三叠统甲丕拉组砂岩、泥岩隔水边界阻截,地下水集中溢出成泉,以地表径流形式排出区外,诺玛弄汇集单元内地下水地表水后,向东南运移,在诺马村一带遇奥陶系砂板岩阻隔,也以泉水形式溢出排入河流地表水,在沟口下侧与觉高曲汇合,向东流出域外。地下水主要分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风化裂隙水含水层组即砂页岩、泥岩和板岩风化裂隙水,碳酸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组即灰岩岩溶裂隙水。
灰岩地下水主要接受降水入渗补给,有丰富的降水,大气降水为降水入渗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汇水面积大,灰岩分布面积和裸露面积也较大。裸露型灰岩岩溶裂隙很发育,风化带厚度较大,本区一次降水量不很大,但降水次数多,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坡麓地带,较大面积的灰岩上覆有第四系坡洪积层,该层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吸收降水入渗储存于其间,然后逐渐释放间接地补给灰岩地下水。河谷、冲沟切割灰岩的地段,岩溶裂隙发育,为地表水渗漏提供良好通道。灰岩地下水位低于河水时,灰岩地下水必然要接受河水入渗补给。根据河段上下渗漏断面流量观测,河水渗漏补给灰岩地下水,河水除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外,还有较大量的灰岩泉水和砂页岩和泥板岩风化裂隙水汇入,水量较大且延续时间较长,对灰岩地下水的渗漏补给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积雪融化对灰岩地下水补给是降水入渗补给中的另外一种形式。区内3月下旬到5月下旬为地下水枯水期,此期间正值积雪融化,在灰岩裸露区,冰雪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同时,河流流量明显变大,通过河流渗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分别从南、北分水岭向最低基准面径流与汇集,然后,至本区东部和东南部,分别受甲丕拉砂页岩和奥陶系砂板岩阻隔,基本溢出成泉,成为地表基流,分别向东和东南运移,最终在本区东部交汇,流出域外。
3.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与保护
3.1 地下水资源评价
觉高曲和诺玛弄为本区两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觉高曲排泄区F4断层以西波里拉组灰岩面积147.73km2,以东色公弄和菩萨弄83.2km2,灰岩岩溶裂隙水总分布面积230.93km2。地下水径流受地形切割和隔水断层影响,形成几个独立的泉域,溢出成泉成为地表基流排出区外。泉水总流量411.01L/s(35511.26m3/d),因此,觉高曲岩溶裂隙水天然资源量为3.55万m3/d。诺玛弄上游南部波里拉灰岩面积13.5km2、下游中段石炭——泥盆系灰岩分布面积37.5km2,灰岩岩溶裂隙水面积51km2,根据2015年6月的泉水流量观测资料,波里拉组灰岩沟谷泉水总流量11.62L/s。另外龙帮弄东南两支沟的泉水流量3.4L/s,南部支流的泉水流量6.5L/s,泉水流量共为53.3L/s,波里拉组灰岩和石炭-泥盆系灰岩泉水总流量为64.92L/s,因此,诺玛弄灰岩岩溶裂隙水天然资源量为0.561万m3/d。
3.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矿区及其附近为夏季牧场,人烟稀少,无耕地,无工业。2008年玉龙铜矿一期一步工程建设正式投产,玉龙镇在玉龙沟口一带崛起。目前,麦弄沟口CK09钻孔生活水源地尚未建成,矿山及玉龙镇生活用水量1500m3/d,生产用水量约2000m3/d~4000m3/d,采自觉高曲水源地C03号供水井,抽水量7500m3/d,剩余水量排泄至觉高曲,总体来看,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玉龙铜矿为世界级特大铜矿,位于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水资源,保护区域水环境,同时也为了玉龙矿山自身健康发展,应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应严格按照矿山设计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整个选矿、冶炼流程无废水排放,切实保护好地质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应严格做好工业场区防污工作,工业生产不能破坏植被,边坡和地表环境,优化生产工艺,引进先进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工业排放量,走绿色矿山发展之路。
沟谷上游地表水和地下水经过工业场区向下游径流,洪水期间各大河流流量迅速增大,洪水携带大量的泥沙和滚石,对河谷两岸冲刷严重,故适时地对工业场地下游主要河谷流进行清淤和失稳河岸加固工作,河堤一带绿化美化,工业和生活污水禁止直接排放入河流中,牧区的牛羊放养要合理规划,建议矿山与当地政府结合,建立科学的排污、排废系统,保证河流的正常通行和水质安全。
4. 结语
通过以往研究资料评价了玉龙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玉龙矿区的生产建设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开章,董洁,韩鹏,等.现代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折书群.西藏玉龙铜矿开发对区域水环境影响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2).
[3] 沈镭.对西藏玉龙铜矿资源开发与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导报,1996,(6):50-52,16.
[4] 地矿部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100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昌都幅H-47).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5] 屈永清,陈建信,任书影.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西部资源,2016(03).
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10篇
从污染途径、人体健康、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四个方面论述了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 者:陈晓彬 于振鹤 作者单位:陈晓彬(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于振鹤(依兰环境监测站,黑龙江,依兰,154800)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11篇
在对毕节地区煤矿开采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别从水资源量减少、水质污染、含水层水位变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由此引发的相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煤矿开采区保护水环境、防止水环境恶化的建议.
作 者:杨绍萍 丁坚平曹兴民 YANG Shao-ping DING Jian-ping CAO Xing-min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 年,卷(期): 31(6) 分类号:X523 关键词:煤矿开采 地下水环境 影响 毕节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12篇
地下污水管道泄漏对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地下污水管道的泄漏普遍存在.污水管道一旦泄漏,将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阐述了管道泄露的研究现状以及地下水入渗对地下水管的危害;总结了地下水管网泄露的.种种原因;分析了污水管道泄露对地下环境的各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引起土壤污染,造成土壤富营养化,进而导致地下水污染,减少淡水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作 者:高秀花 李俊梅 王娟 GAO Xiu-hua LI Jun-mei WANG Juan 作者单位:高秀花,王娟,GAO Xiu-hua,WANG Juan(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李俊梅,LI Jun-mei(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010083)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 年,卷(期): 31(4) 分类号:X523 关键词:污水管道 泄漏 环境 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第13篇
为了在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于2011年7月18-1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煤炭行业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研讨会, 参加会议有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及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要产煤大省环境保护厅、设计单位、主要煤炭企业等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45人。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吕英理事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强调了本次会议对进一步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与会代表肯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环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这一导则。同时, 代表们结合煤炭行业自身特点, 提出了在煤炭行业贯彻实施该导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分区域确定煤炭建设项目类别, 如井田 (矿田) 开采范围应确定为Ⅱ类, 煤矿工业场地和排矸场地确定为Ⅰ类, 根据不同类别分别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煤炭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 建议依据煤田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开展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
会议还就导则中关于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预测范围与时段等在煤炭行业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煤炭企业代表希望今后在对地下水环境评价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为促进煤炭行业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
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14篇
摘要:从污染途径、人体健康、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四个方面论述了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
0引言
今年3.22世界水日提出的口号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地下水一旦由于开发和保护不当而遭受污染,不但其自净能力极弱,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因此加强对珍贵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在城市中主要来源于无下水道区域的化粪池、厕所、污废水排放渗坑、渗井、排污沟以及垃圾堆置场、不完善的氧化塘或污水库的渗漏;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利用原生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不合理灌溉、大量地施用化肥和农药等活动,也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首先引起潜水水质日益恶化,潜水温度自然上升。在超采承压水地区,由于承压水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上部污染了的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使承压水也受到污染,同时含水层疏干变为饱气带,改变了地层的物化条件,由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使下渗水饱气带中溶解了更多的物质成份,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
2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当地下水遭受污染后,往往引起水中“三氮含量的变化。如果饮用水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尤其是婴儿造成危害,引发硝酸盐急性中毒即正铁血红肮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在人体中特定条件下还会转化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过高,作为饮用水源不仅苦涩难饮,而且会引起人体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胀气等症状。地下水源如果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甚至重金属污染,那么对人体健康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沈阳市修建的东工地下水源地由于电镀废水污染,铬含量超标31倍,仅使用9个月就被报废,不仅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3地下水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天然地下水的硬度,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相差较大,但从时间上看变化较小,因此地下水硬度迅速上升一般系人为污染所引起。地下水中钙镁含量升高一般不是直接来自污水,污水中的硬度通常很低,而是由污水和地表组成物质发生化学作用所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工业生产用水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地下水的污染将严重影响工业生产。首先地下水硬度增高,会使工业锅炉的炉内和管道上结垢,直接影响炉寿命甚至引起爆炸。同时锅炉内结1mm厚的水垢,大约要多消耗4%左右的燃料。就纺织印染行业面言用高硬度浆洗产品,不仅会大量消耗洗剂,而且会产生次品或废品。此外,高硬度地下水还会对化工、制药、酿酒、发电、造纸等许多行业造成危害。由于受污染的地下水硬度过高,就迫使一引起行业必须对硬水进行软化和纯化处理,从而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4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长期用pH值过高的井水灌溉农田,会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无法耕作。灌溉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减弱农作物的抗病力,降低作物的质量、等级。粮食作物吸收过量的硝酸盐会降低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营养价值下降;蔬菜作物则易腐烂,无法贮存和运输。另外如果受污染的井水中硫酸盐、氯离子含量过高,还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并且使农作物的质量大大降低。
总之,人类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如果不积极加以保护,将会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5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5.1贯彻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和其它有关水源保护法规。对重要地下水源应划分保护区并制定管理办法,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5.2兴建地下水库,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过量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倡一水多用,以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代替优质地下水用于工农业用水或园林绿化等方法。同时将暂不利用的地表水;较优质的工业冷却水及大气降水引渗回灌到地下含层中。
5.3开发地下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治理可能污染地下水源的污染源,严防废污水渗入地下;对灌溉农田的废污水应进行处理并达到污灌标准: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農药;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地下水不受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