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比喻的四字词语
含有比喻的四字词语(精选13篇)
含有比喻的四字词语 第1篇
48: 魑魅魍魉、
49: 登堂入室、
50: 不卑不亢、
1: 诸子百家、
2: 花容月貌、
3: 王侯将相、
4: 叶公好龙、
5: 海市蜃楼、
6: 簪缨世族、
7: 天方夜谭、
8: 干柴烈火、
9: 南柯一梦
10: 盘古开天地、
11: 望尘莫及、
12: 鹤立鸡群、
13: 惊鸿一瞥、
14: 休戚相关、
15: 珠光宝气、
16: 万家灯火、
17: 小家碧玉、
18: 盲人摸象、
19: 苛政猛于虎、
20: 醉生梦死、
21: 多多益善、
22: 矫枉过正、
23: 三教九流、
含有比喻的四字词语 第2篇
含有比喻词语的四字成语1
得陇望蜀 非分之想 规求无度 见财起意 见钱眼开
狼贪鼠窃 利欲熏心 穷奢极欲 蛇欲吞象 声色货利
贪得无厌 贪天之功 贪心不足 贪多务得 贪夫徇财
贪贿无艺 唯利是图 细大不捐 雁过拔毛 眼馋肚饱
见利忘义 久假不归 卖李钻核 明哲保身 奇货可居
损人利已 为富不仁 小己得失 一毛不拔 一钱如命
一己之私 有利可图 锱铢较量 自私自利 争多论少
貌似强大,面似靴皮,情深似海,日长似岁
含有比喻词语的四字成语2
光阴似箭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恩重如山
健步如飞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易如反掌
暴跳如雷 人面桃花 人面兽心 动如脱兔
对答如流 如虎添翼 望眼欲穿 归心似箭
洞若观火 守口如瓶 柔情似水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如花似玉
如花似锦 如获至宝 如隔三秋 如出一辙
如胶似漆 如丧考妣 如雷贯耳 如堕烟海
爱才如渴 如日中天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呆若木鸡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守口如瓶 高手如林
浩如烟海 心乱如麻 面如土色 挥汗如雨
如影随形 如鱼得水 口若悬河 身轻如燕
风烛残年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成竹在胸
刀山火海 切肤之痛 丧家之犬 牛鬼蛇神
蛇鼠一窝 尾大不掉 青出于蓝 狼心狗肺
九牛一毛 绕梁三日 明珠暗投 狐假虎威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如坐春风 亲如手足
猪狗不如 虎落平阳 多如牛毛 肤如凝脂
臣门如市 倒背如流 机变如神 咆哮如雷
如臂使指 忧心如捣 大手大脚 汗如雨下
哀思如潮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冠盖如云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爱如己出
爱如珍宝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如泰山
鼻息如雷 堆积如山 甘之如饴 吹气如兰
笔翰如流 碧空如洗 宾客如云
含有比喻的四字词语 第3篇
一、含有反义词的四字格成语的结构类型
从语法结构来看含有反义词的四字格成语可归纳为联合和非联合结构, 以此来分析此类成语的语义结构, 进而探索不同类型的成语的教学方法。
(一) 联合结构的成语语义分析
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在四字格成语中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是并列关系, 可以分为结构相同, 词类相似, 意义相同, 相似或相反的两部分。意义相同或相似, 例如“东张西望”, “东张”和“西望”两部分结构相同, 都是形容词修饰动词的状中结构, “东”和“西”是一组反义词, “张”和“望”在这里是一组近义词, “东张”和“西望”在这里表示相似的意义, 都指四处看, 意义相似。意义相反, 例如“深入浅出”, 其中“深入”和“浅出”两部分结构相同, 也都是状中结构短语, “深”和“浅”又是一对反义词, “入”和“出”也是一对反义词, “深入”和“浅出”是一对反义词, 意思相反。含有反义词的四字格短语有很多都是联合结构, 具体类型有以下几种:
(1) 两种反义成分交错对举。具体是指在四字格成语中, 每个字都有对应的反义词, 一般第一位对应第三位, 第二位对应第四位。例如“阳奉阴违”, “阳”对应的反义词是“阴”, “奉”对应的反义词是“违”, 四个字交错对举构成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这类成语一般反义词词义指向比较明显, 类似的成语有:
大同小异 喜新厌旧 古往今来
先礼后兵 有头无尾 头重脚轻
(2) 一组同义或类义成分和另一组反义成分交错对举, 这种类型的成语中只有两个字互为反义词, 另外两个字字义相同或相似, 例如“欺上瞒下”, 其中“上”和“下”互为反义词, “欺”和“瞒”词义相似, 都是欺骗隐瞒的意思。这四个字交错对举形成成语, 意思是欺骗了所有人。这类成语中含有的反义词有的语义指向比较明显, 有的则表示泛指, 如“左邻右舍”中的“左右”并不是单纯指“左”和“右”, 而是比喻比较亲近的所有人。类似的成语有:
同甘共苦 推陈出新 瞻前顾后
天长地久 东奔西走 大惊小怪
(3) 同一成分和一组反义词交错对举, 这种类型的成语又包括两种, 一种是四个字中有两个字相同, 一般是第一和第三位, 第二位和第四位上是反义词, 如“有头有尾”。另一种类型是四字格成语中有两个是数字, 另外两个字互为反义词, 如“一曝十寒”。类似的成语有:
半信半疑 能屈能伸 自生自灭 善始善终
三长两短 七上八下 一张一弛 朝三暮四
(二) 非联合结构的成语的结构分析
非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主谓、动宾、动补、兼语、偏正等类型的成语, 非联合结构的成语前后两部分并不是完全相同、相似或相反的结构, 而是有主谓、偏正、动补、动宾或者兼语等其他结构。非联合结构的成语可以分为:
(1) 一组同义, 类义成分和一组反义成分连用, 如“颠倒黑白”, 其中“颠”和“倒”意思相类似, “黑”“白”互为反义词, “颠倒”和“黑白”是动宾关系。类似发的成语还有: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纵横交错 爱憎分明
(2) 一组反义成分和其他成分连用, 如:
礼尚往来 不相上下 始终如一 进退两难 哭笑不得
(3) 一组反义成分和其他成分交错:
公而忘私 夜以继日 得不偿失 大公无私 争先恐后
二、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语义教学探讨
以上初步分析了含有汉语反义词的四字格成语结构类型, 下面将根据这几种结构类型, 结合对外汉语基本教学法, 探索在教留学生学习汉语时, 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学习并且正确运用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一) 直接翻译语素法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中, 含义比较简单, 语义指向比较明显的一类, 主要包括联合结构中两对反义词交错对举形成的成语和一对反义词与一组类义成分交错形成的成语。这类成语在汉语学习的中级阶段就能接触到。如“有头无尾”, 是联合结构中的两组反义词交错对举形成成语。再有“同甘共苦”, 是一组类义词和一组反义词交错形成成语。这类成语中含有的反义词相对比较简单, 容易理解, 而且结构形式也比较清晰明确, 这类成语可以运用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母语或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中介语进行直接翻译。如“有头无尾”中, “有”和“无”是一对常见的反义词, “头”和“尾”也是一对常见反义词, 可以将这两对词语用学习者的母语或者中介语翻译出来, 让学生明白在这个成语中每个字的意义。进而结合成语的结构特点, “有头无尾”中, “有头”是动宾结构, “无尾”也是动宾结构, “有头无尾”这个成语是两部分动宾并列起来的联合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语义和语法结构两方面对成语进行解释,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意义。在理解“有”和“无”, “头”和“尾”两组反义词的基本意义之后, 再结合整个成语的联合结构, 就可以给学生教授清楚“有头无尾”的意义:意思是有开头没有结尾, 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由于成语形式和意义都具有典雅性, 有些成语中出现的语素含有古代汉语的意义, 汉语学习者对这类词比较陌生。如“同甘共苦”中的“甘”, 学生可能学习过苦的反义词是甜, 这时候, 就需要老师解释清楚“甘”与“甜”意义的相似性, 在解释清楚反义词的基础上解释成语。
(二) 例句法
成语教学中的难点是,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 所以不能单纯依靠理解成语中某一部分的意思来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在教授含有反义词的四字格成语的过程中, 必须让学生在理解成语中含有的反义词基本意义的基础上, 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成语的意义。这就需要将成语放在具体的句型中去操练。让学生在句型操练的过程中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
“东奔西走”这个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东”和“西”, 这也是汉语中一组相对简单的反义词, 但不能只依靠翻译和成语的结构来解释这个成语。在这个成语中, “东奔”指向东奔走, “西走”指向西奔走, 学生很容易会认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向东和向西去, 出现理解偏误或者使用不当的情况。在教授这个成语时, 可以列举一些例句。如:他为了生活东奔西走。通过这个例句,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下内容:“东奔西走”指的是四处奔波, 常用于形容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做的努力。意思不是向东走, 向西走。这种目的一般是十分想要却不容易达成的。在这里“东”和“西”这对反义词不仅是指两个相对的方向, 而是用来说范围很大, 形容为了达成目的每个地方都去过了, 什么样的努力都做了。通过举例句才能正确理解其意义,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句型操练来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意思。
(三) 情景交际法
在含有反义词的成语中, 有很多反义词是学生之前就学习过的, 但是由于将反义词放在结构凝固的四字成语中, 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很多障碍, 在含有反义词的四字成语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利用情景表演, 情景交际的方法教授成语, 一边加强学生对于成语中反义词的理解, 一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成语。例如成语“喜新厌旧”中“喜”和“厌”是一对反义词, “新”和“旧”也是一对常用的反义词, 在教授这种类型的成语时,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演示来解释成语的用法。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兴趣来设计场景, 让学生在交际中理解成语的意思。“喜新厌旧”这个成语可以利用表情和神态表演出“喜”和“厌”这两个反义词, “新”和“旧”的表现可以利用物品, 人物等, 在设计的场景中让学生理解“喜新厌旧”的意思, 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不仅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也可以让成语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意义抽象的汉语成语。
(四) 文化含义解释法 (故事法)
中国的成语含义丰富, 表达精练, 庄重典雅, 正是因为其背后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给外国人教授中文的时候, 尤其是教成语的时候, 可以利用文化教学的方法, 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成语背后的故事更加深刻地理解成语, 也可以通过讲授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兴趣。例如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朝三暮四”中“朝”和“暮”是一对反义词, 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来说都十分熟悉, 但对于不熟悉中华文化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却不好理解, 就字面意思也是比较难懂的, 在教授这一类成语的过程中, 应该给学生讲述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类似“朝三暮四”这样的成语, 其背后的故事都比较简单, 容易理解, 而且在课堂上讲述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是成语中的一大类, 这种成语特殊之处在于反义词的意义在其中不一定可以按照原有的意义来理解, 会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在教授这一类成语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 让学生掌握这类成语的正确用法。
参考文献
[1]李喆.对外汉语教学中故事类成语教学方法的探究[D].河南大学, 2014.
[2]丁兰岚.汉语国际教育中常用成语的教学方法分析[D].云南大学, 2013.
[3]杨清贺.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初探[D].辽宁大学, 2013.
[4]冯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6]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比喻词语 形象色彩 特点 功能
一、引言
我们将“麦浪”“松涛”“蝙蝠衫”等这类词语暂称为比喻词语。本文的研究对象只包括形式上的比喻,也就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体现在形式上,例如:“蝙蝠衫”,因为其袖子形似蝙蝠,所以称为蝙蝠衫。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意义上的比喻,例如:“鱼水”多用于比喻密不可分的关系,“鱼”和“水”之间的关系是鱼离不开水。这种虚化的关系可以用于人和人之间。像这种由于深层意义上相似而形成的比喻词语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四字成语不在研究范围内。
二、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要研究的比喻词语不包括“包袱、饭桶”这类具有比喻义的词语,只将仅有一个义项,通过形式上相似的比喻方式产生的,这类词称为比喻词语。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它们除了理性义之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感觉,即所谓形象感。”“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以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①“许多具有形象感的词语除了具有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感觉和联想而产生的一种色彩,我们称之为形象色彩。”②以上两种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本文也采取这种观点。
三、根据形象色彩不同对比喻词语进行分类
(一)从动态形象和静态形象角度进行分类
1.静态形象:八字胡 八字眉 蝙蝠袖
2.动态形象:冰释 雀跃 蛙泳
(二)从反应事物的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以整个词语表示指称对象,无中心语素:猴头 鸡眼 驼背
2.比喻对象的整体形象+中心语素:绿豆蝇 狮子狗 龙须菜
3.比喻对象的部分形象+中心语素:梅花鹿 鱼尾纹 燕尾服
4.比喻对象的色彩+中心语素:瓦灰 天青 葡萄紫
(三)从指称对象的性质进行分类
1.事物类:蝙蝠衫 蝙蝠袖 鸭舌帽
2.植物类:仙人掌 松针 松球
3.动物类:绿豆蝇 墨斗鱼 扇贝
4.色彩类:雪白 血红 墨黑
四、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的特点
(一)附着性
杨振兰在《现代汉语词彩学》中指出,“色彩意义总是表现为某种倾向、韵味、格调,而这些要素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它要渗透于或依附于词汇意义”。③而形象色彩属于色彩意义,也必然具有这一特点。例如“蝴蝶结”是带子系成的形状像蝴蝶一样的结子,这是“蝴蝶结”的理性意义,我们也能感受到其鲜明的形象色彩,就是一个形状似蝴蝶的结。
(二)相似性
比喻词语的本体与喻体之间都存在某种相似,或者是颜色上相似,或者形状上相似,又或者是状态上相似。例如“枣红”,像红枣的颜色,这种红和红枣的红及其相似,所以便用“枣红”来命名这种颜色;再如“龙船”,装饰成龙形的船,因为这种船在外型上和龙相似,我们称其为龙船。近乎所有比喻词语都有相似性,因为在造词时,人们正是利用相似性来创造新词语,而比喻的前提就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要具有某种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为创造新词和丰富汉语词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三)普遍性
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们普遍对某事物理性意义上的认识,二是具有形象色彩的比喻词语形象的统一性。例如:“鸡冠花”人们普遍认为理性意义上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形或披针形,穗状花序,形状像鸡冠,通常红色。另外,人们对“鸡冠花”这种植物的形象有一个普遍印象,不会认为是“乌鸡”的鸡冠,也不会有人当作是公鸡的鸡冠。人们看到“鸡冠花”这个词语时,不会在意具体是哪一个鸡冠形象,而在脑海中会有一个公认的普遍的鸡冠形象。
(四)民族性
“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④。比喻词语在这一特点上表现得更明显。因为每一个词语都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物象,而这些物象无不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如:“水龙头、龙舟”中的“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富贵的象征,古代皇帝的身体称为龙体,衣服称为龙袍。
五、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的功能
(一)增强词义的明晰性
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使其在显示词义明晰性上更占优势。通过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创造的词语已经具有了某种语义的倾向,再加之具有象形色彩的语素与之共同表达词义,那么词义的明晰程度必然强于一般词语。例如“石”指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如果再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石”与具有象形性的词语结合,就可以构成具有丰富形象色彩的词语,例如“孔雀石、鸡冠石、鹅卵石”。
(二)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功能
试比较两组词语:很白→雪白 皱纹→鱼尾纹
“很白”“雪白”都表示“白”,二者都表达白得很突出。“很白”让人难以确定白的程度,而“雪白”却可以把白的特色表达得非常形象,好像眼前就呈现出皑皑白雪;“皱纹”和“鱼尾纹”,二者都表现人的脸部因年龄大而出现的纹路。“皱纹”只是意义的表达,而“鱼尾纹”却可以把皱纹细长的样子表现出来,让人们不但知其义还知其形。所以,具有形象色彩的比喻词语使指称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三)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
比喻词语本身就具有比喻、修饰的成分,因此这类词语已经将繁琐的表达凝缩在词语当中。例如,人们还没使用“鸭舌帽”这个词语的时候,如果用文字来形容这种帽子,就是帽顶的前部和月牙形帽檐扣在一起略呈鸭嘴状的帽子。而经过比喻造词法后,在帽子前面加上一个形象色彩浓厚的“鸭舌”,就创造了“鸭舌帽”,简洁明了地表达这种帽子的概念和形象,同时还让人产生新鲜感。
(四)引发联想的功能
无论是比喻还是形象色彩,都会使人进行不自觉的联想。当我们命名某种脸型为“鹅蛋脸”,一定是看到具有状似鹅蛋型的脸时,脑海中出现了“鹅蛋”这个事物。而在表述这种类型的脸时,我们在其中心语素“脸”前面加一个具有修饰作用的语素“鹅蛋”,这样就形成了“鹅蛋脸”,这是从造词角度来说明的。逆向思考这个问题,当我们看到一个词语“鹅蛋脸”时,眼前会出现一个鹅蛋的轮廓,由“鹅蛋脸”让我们不由联想到了鹅蛋。本体“脸”和喻体“鹅蛋”在人的头脑中进行了两个方向的形象联想,造词过程:“脸”→“鹅蛋”→“鹅蛋脸”,词语使用过程:“鹅蛋脸”→“鹅蛋”→“脸”。因此,联想贯穿了词语创造和使用的始终。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让人们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无限联想的空间。
六、结语
综上所述,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具有附着性、相似性、普遍性、民族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增强词义的明晰性、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简洁、引发联想的功能。汉语词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象色彩,但是形象色彩在比喻词语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限于个人能力及篇幅,本文只对比喻词语的形象色彩作了一些粗浅的讨论,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喻词语作为汉语词汇中一个小类,定有更多空间值得我们探讨。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②蔡娜《词语的形象色彩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③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④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参考文献:
[1]侯友兰.比喻词补议[J].汉语学习,1997,(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4]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张培成.关于汉语比喻词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0,
(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2.
[7]周荐.比喻词语和词语的比喻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
(4).
含有比喻的四字成语 第5篇
含有比喻的是的四字成语
1傲骨嶙嶙: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的是高傲不屈。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板上钉钉:比喻的是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波光粼粼: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不过尔尔: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此恨绵绵;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大才槃槃:槃槃: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大腹便便: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颠毛种种:指衰老。
风尘碌碌: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风尘仆仆: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雨凄凄: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福寿绵绵:福多寿高。是祝颂之辞。
俯仰唯唯: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的是谦卑地应付。
顾虑重重: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瓜瓞绵绵: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鸿飞冥冥: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的是远走避祸。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含有比喻的是的四字成语2
把薪助火 白璧无瑕 白黑不分 白日绣衣 白雪阳春 白衣苍狗 白玉微瑕 白玉无瑕 百尺竿头 百二山河 百依百顺 百丈竿头
败材伤锦 半筹莫展 饱经霜雪 抱火卧薪 抱瓮灌园 逼良为娼 逼上梁山 比目连枝 比物连类 彼唱此和 冰炭不投 兵在其颈
百依百从 半斤八两 半路出家 半生不熟 北辰星拱 背暗投明 璧合珠连 边尘不惊 鞭不及腹 鞭长不及 别树一帜 炳烛夜游
波谲云诡 波属云委 剥肤椎髓 剥茧抽丝 伯仲之间 不耻最后 不打自招 不分畛域 不敢高攀 不顾死活 渤澥桑田 捕风捉影
不败之地 不胫而走 不能自拔 不伤脾胃 不舍昼夜 布鼓雷门 步调一致 财竭力尽 裁月镂云 裁云剪水 采葑采菲 彩笔生花
苍狗白衣 苍黄翻覆 唱筹量沙 巢倾卵破 扯旗放炮 不胜杯杓 不治之症 草薙禽狝 趁水和泥 乘风破浪 乘热打铁 齿牙馀论
赤子之心 抽梁换柱 处堂燕鹊 喘月吴牛 鹑衣百结 蠢蠢欲动 从善如登 吃里扒外 尺布斗粟 尺有所短 初露头角 初生之犊
东食西宿 冬扇夏炉 斗筲之器 毒蛇猛兽 达地知根 打鸡骂狗 打死老虎 大旱望云 倒凤颠鸾 倒悬之急 丁公凿井 登峰造极
跌宕不羁 叠床架屋 鼎足而立 独立王国 饿虎吞羊 房谋杜断 放龙入海 放马后炮 飞蛾扑火 匪石之心 风风雨雨 风谲云诡
含有比喻意思的四字成语 第6篇
1、八方风雨: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2、白雪阳春: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3、百尺竿头: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4、败材伤锦:败:破旧,腐烂;伤:妨碍;锦:丝织品的类名。用破败的材料会伤害美好的锦缎。比喻用人不当会伤害国家。
5、暗度陈仓: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6、抱瓮灌园: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7、安营下寨: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j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8、岸谷之变: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9、步调一致: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10、半路出家:半路:半途,中途,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当和尚或尼姑。指成年后才去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业,不是科班出身。
11、边尘不惊: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12、把薪助火: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13、唱筹量沙: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意思是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14、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意思是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15、矮人观场: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16、暗箭中人: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意思是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17、财竭力尽:竭:完,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意思是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18、杯水之谢:意思是比喻微薄的酬谢。
19、白黑不分:意思是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20、彼唱此和:意思是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21、哀鸿遍地:意思是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22、不打自招:打:拷打;招:招供。不用拷问,自己就招认了罪行。意思是比喻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图。
23、扒高踩低:扒:攀援。意思是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扩展阅读:ABB式的四字成语
不了了之: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春风风人: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上医医国: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含有比喻词的四字成语 第7篇
七拱八翘 心潮澎湃 痛定思痛
赏心悦目 以日为年 吐气扬眉
唾壶击缺 黯然神伤 望云之情
夺眶而出 低回不已 悲喜交集
柳泣花啼 槁木死灰 鹤怨猿惊
悠然自得 痛快淋漓 坐而待旦
惘然若失 惊魂未定 心平气和
面若死灰 悦目赏心 陶情适性
人琴俱亡 近乡情怯 挖耳当招
安心乐意 心神不宁 迁延观望
语重心沉 碧海青天 灭此朝食
笑傲风月 孜孜汲汲 不紧不慢
饮冰茹檗 抑郁寡欢 朽木死灰
莼鲈之思 面如死灰 澹泊寡欲
挂肚牵心 春风得意 心焦如火
满脸春风 平心静气 谢天谢地
茶饭无心 满腹牢骚 百感交集
心焦如焚 人莫予毒 闷闷不乐
若释重负 肃然起敬 神清气爽
体贴入微 悲欢离合 泣血稽颡
感激不尽 怡情悦性 巴巴劫劫
凤狂龙躁 襟怀洒落 开怀畅饮
屏气敛息 寒毛卓竖 欣然自得
平心而论 徒乱人意 倚闾望切
迫不及待 黯然魂销 掀拳裸袖
熏风解愠 意懒心慵 满面红光
如释重负 搔首踟蹰 归心如箭
求贤如渴 观望不前 愁多夜长
新亭对泣 爽心悦目 屏气慑息
万念俱灰 坐立不安 平心定气
闲情逸致 喜上眉梢 急杵捣心
成语 (四字词语) 中的声学 第8篇
1.“震耳欲聋、引吭高歌、低声耳语、大呼小叫、窃窃私语、大吹大擂、响彻云霄”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发声的物体振幅的大小影响其响度的大小, 研究的是“响度”的问题。
2.“尖声细语、沉闷嘶哑、细声细语、瓮声瓮气、尖锐刺耳”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发声的物体振动的频率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研究的是“音调”的问题。
3.“闻其声, 知其人”“悦耳动听”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研究的是“音色”的问题。
4.“隔墙有耳、千里传音”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气体等可以传声。千里传声还能说明此声音可能是次声波和声音能传递信息等知识。
5.“万籁俱寂、哑口无言、忍气吞声”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源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 或在声源处减弱声音。而雪后的“万籁俱寂”还能说明雪能吸音。
6.“掩耳盗铃”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人耳处减弱。
7.“打草惊蛇”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介质可以传声, 蛇通过感知地面振动感知声音的, 还有蛇是靠颌骨这种固体传声的知识。
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轰鸣不断、空谷传声”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音不断的反射, 和回声的知识有关。
趣填古诗中的四字词语 第9篇
1.________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__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3._________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唐】鱼玄机《题隐雾亭》
4._________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5._________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6._________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唐】白居易《采诗官》
7._________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8._________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9.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摇落深知宋玉悲,________亦吾师。——【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二
1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13.杳杳天低鹘没处,________是中原。——【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
含有比喻义四字成语 第10篇
比喻稀少珍贵的成语:凤毛麟角
比喻眼光短浅的成语:鼠目寸光
比喻见识狭小的成语:井底之蛙
比喻自投罗网的成语:飞蛾扑火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的成语:盲人摸象
比喻可寻迹象的成语:蛛丝马迹
比喻以假乱真的成语:鱼目混珠
比喻时间飞快的成语:白驹过隙
比喻虚张声势的成语:狐假虎威
比喻情势危险的成语:虎口拔牙
比喻比人突出的成语:鹤立鸡群
比喻骗人离走的成语:调虎离山
比喻的成语计脱身的成语:金蝉脱壳
比喻激烈斗争的成语:逐鹿中原
比喻同类悲伤的成语:兔死狐悲
比喻甘愿效劳的成语:犬马之劳
比喻走投无路的成语:狗急跳墙
比喻徒劳无益的成语:螳臂挡车
比喻穷途末路的成语:釜底游鱼
比喻混淆是非的成语:指鹿为马
比喻年老志高的成语: 老骥伏枥
比喻勾结作恶的成语:狼狈为奸
比喻大功告成的成语:马到成功
比喻三心二意的成语:心猿意马
比喻人云亦云的成语:鹦鹉学舌
比喻气势磅礴的成语:万马奔腾
比喻谙熟事物的成语:庖丁解牛
比喻新官到职的成语:走马上任
比喻招来灾难的成语:引狼入室
风烛残年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观者如云
哀思如潮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冠盖如云 暴跳如雷 人面桃花 人面兽心 动如脱兔
九牛一毛 绕梁三日 明珠暗投 狐假虎威 光阴似箭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恩重如山
如花似锦 如获至宝 如隔三秋 如出一辙 洞若观火 守口如瓶 柔情似水 健壮如牛
对答如流 如虎添翼 望眼欲穿 归心似箭 如胶似漆 如丧考妣 如雷贯耳 如堕烟海
如臂使指 忧心如捣 大手大脚 汗如雨下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如花似玉
爱才如渴 如日中天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蛇鼠一窝 尾大不掉 青出于蓝 狼心狗肺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如坐春风 亲如手足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健步如飞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易如反掌 浩如烟海 心乱如麻 面如土色 挥汗如雨
如影随形 如鱼得水 口若悬河 身轻如燕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守口如瓶 高手如林
含有动物的四字词语 第11篇
静观默察、借镜观形、镜里观花、燎若观火、燎如观火、冷眼旁观、明若观火
旁观者清、跑马观花、凭轼旁观、齐量等观、迁延观望、束手旁观、烧犀观火
水月观音、叹观止矣、探观止矣、叹为观止、蔚为大观、兴观群怨、袖手旁观
雄伟壮观、仰观俯察、以观后效、眼观六路、眼观四处、耳听八方、眼观四路
耳听八方、岩居川观、游目骋观、洋洋大观、作壁上观、坐观成败、坐井观天
走马观花、侏儒观戏、作如是观、掌上观文、掌上观纹、东张西望、虎视耽耽
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前俯后仰、左顾右盼、探头探脑、极目远眺、高瞻远瞩
昂首望天、瞻前顾后、一览无余、管中窥豹、面面相觑、坐井观天、侧目而视
察言观色、一目十行、见异思迁、探头探脑、举首昂视、望穿秋水、见貌辩色
含有反义词的词语四字词语 第12篇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那么,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有哪些?
1) 左右图史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同“左图右史”。
2) 南去北来指来来往往。
3) 进退无门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4) 头上末下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
5)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6) 长街短巷犹言大街小巷。
7) 左拥右抱形容人姬妾多(多见于旧小说)。
8) 始终若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9) 有天无日比喻社会非常黑暗,没有公道。
10) 轻重失宜指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11) 进退荣辱指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12) 舍短取长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13) 凶多吉少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14) 男女老小泛指所有的人。
15) 送旧迎新送走旧的,迎来新的。
16) 死生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态已经到了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亦作“生死存亡”。
17) 表里为奸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18) 始终不易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19) 存亡安危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20) 小异大同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21) 好逸恶劳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22) 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23)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24) 小往大来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25) 此起彼落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26) 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
27) 越古超今超越古今。同“超今冠古”。
28) 公私交困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29) 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30) 东碰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31) 彼此彼此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32) 是是非非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33) 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34) 进退有常常:规律。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
35) 进退无路前进无路,后退也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36) 有头无尾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37)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38) 公私两利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同“公私两济”。
39) 依头顺尾指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40)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41) 横拦竖挡指多方阻挡。
《四字词语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13篇
1. 教学概述
本课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学习园地中的词语积累部分, 出现在单元学习园地和词语表中的四字词语约有80个。本节复习课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先将本单元所学的四字词语整理分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 归纳记忆和积累词语的主要方法:根据图片记忆、简笔画记忆和具体语境记忆。借此为学生理解和应用四字词语做好铺垫。
2.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基本掌握了分类积累词语的方法。但如何强化记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依然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词语的瓶颈。这需要教师寻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切入点, 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自主探究记忆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记忆本册书中出现的描写景物和含有动物的四字词语。
○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并使用描写景物和含有动物的四字词语。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分类的方法对所学四字词语进行分类整理。
○能够正确分析词语的特点, 并根据其特点, 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记忆。
(3) 情感与态度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记忆的过程中, 发展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意识。
○在记忆、积累和理解四字词语的过程中, 体会四字词语的趣味性, 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4. 教学重点
根据词语的特点,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整理, 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忆。
5.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描写景物和动物的四字词语的含义, 在具体的语境中会正确使用。
6. 课型
本课是电子白板和思维导图交互工具支持下的复习课。根据复习课的特点, 本课教学整体框架分为三大模块:课前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初步整理分类, 课堂上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和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类和记忆, 最后再通过优化练习进行巩固强化。力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
7.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搜集本册书中的四字词语, 并运用思维导图将四字词语分类。
○准备电子白板, 作为提供师生交互的学习工具。
○利用Mindjet MindManager Pro 7制作词语分类课件, 提供学习的情景与任务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1. 交流分享 (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拿出用思维导图分类整理好的词语, 同学之间交流, 读准确, 不懂的请教同学。
课堂实录:
创设情境, 引入第一关。
师:圣诞节快到了, 先让我们一起跳《铃儿响叮当》吧!看, 圣诞老人赶着鹿车准备了很多礼物要送给小朋友, 你们想要这些礼物吗?
生:想要。
师:那就一起来玩闯关游戏吧!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能拿到最多的礼物。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在课前将本学期的四字词语用思维导图归类整理了, 小组内先交流学习一下吧。请看第一关的要求。
2. 七嘴八舌 (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词语特点记忆)
(1) 交流汇报, 分类整理
教师依据小组汇报的情况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四字词语七大分类的思维导图, 以每个单元不同词语内容主题作为分类标准, 如图2所示。
(2) 观察词语特点, 指导记忆方法
○图片联想记忆: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
○时间顺序记忆:描写日、月的词语。
○简笔画记忆:描写山峰的词语。
○分类记忆:描写动物的词语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
(3) 鼓励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课外词语视学生情况适当拓展
课堂实录:
交流学习记忆方法。
(1) 学习描写景物的词语——简笔画记忆法
师:圣诞老人夸奖我们班的学生真聪明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描写景物和含有动物的词语。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描写景物的词语有三类, 每类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1:我发现了有些词语是写花草的。
生2:有些词语是写太阳和月亮的, 还有写山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多词语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们呢?老师教你们一个好方法。谁会画画?请你上来根据老师说词语, 用简笔画把你想到的东西画下来。
生:在电子白板上画出“连绵起伏、崇山峻岭、纵横交错”等表示的画面。
师:你画得不错, 奖励你一个“真棒”。
(2) 学习含有动物的词语——分类记忆法。
师:谁能用笔画出这些词语中含有的动物?
生: (一边画) 有雀、龙、凤、羊……
师:你们发现这两组小动物的区别了吗?
生1:一组是在天上飞的。
生2:一组是地上跑的。
师:对, 那就好办了, 你尝试记忆一下吧。
3. 过关斩将 (强化与巩固练习)
设计三组阶梯性题组, 让学生在过关中强化、巩固。
(1)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
○形容各色鲜花五彩缤纷, 娇艳美丽。 ( )
○高大险峻的山岭。 ( )
○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 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 ( )
(2) 火眼金睛 (学生做练习卷)
A请找出下面词语的错字并改正
守珠待兔 悬崖峭璧 落英缤分
诧紫嫣红 层恋叠翠 喷薄浴出
连绵不续 鸭雀无声
B词语搭配
五颜六色的春天
金碧辉煌的 鲜花
冰天雪地的 山峰
连绵起伏的 树林
郁郁葱葱的 山庄
(3) 从下面挑选三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齐心协力 争先恐后 流连忘返
众志成城 人山人海 五颜六色
多姿多彩 五湖四海 情不自禁
课堂实录:
优化练习, 巩固强化
师:圣诞老人发现第一小组的同学特别积极, 得了很多“真棒”, 其他小组要加油啊!前面学了这么多词语, 你们会用吗?哪个小组敢挑战“过关斩将”?
生:老师, 我们组……
师:好, 请闯第三关。可要看清题目要求啊。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之后再告诉大家答案。
组1:选择描写景物一组的词语说话。
组2:选择非景物类词语说话。
师:比比看, 哪个小组得到的“真棒”最多。圣诞老人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今天表现得真棒, 不仅会背这么多词语, 而且还会用了, 他要把圣诞树上的礼物奖励给你们。
4. 课堂评价
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引入小组竞赛机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运用圣诞老人发送礼物的形式作为贯穿课堂的过程性评价, 并且在每个环节中间用圣诞老人来评价和奖励, 能够自然过渡到下个环节, 环环相扣, 衔接自然。
●教学效果及反思
语文课堂应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环境, 新媒体的应用能够增强课堂的交互性,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节课在思维导图和电子白板支持的可视化和高度交互的课堂环境下,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和认知特点,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互, 引导学生对四字词语进行分类整理, 并根据词语的特点, 通过图片联想记忆、简笔画记忆、分类记忆等方法进行记忆、目标达成度较高, 教学效果比较好。
1. 整合思维导图和电子白板, 搭建以生为本学习平台
本课教学依据创新性学习原则, 注重发挥媒体的交互作用, 借助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 以思维导图为支架, 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可视化、高度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教学环境下, 以学习者为中心,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主探索, 主动发现, 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 在学习描写景物词语时, 让学生先观察词语的特点, 然后发现可将这些词语分为三小类:描写花草树木的、描写日月的和描写山峰的。教师针对词语特点, 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聚焦、遮盖、板擦、绘画等交互的功能实现课堂的互动: (1) 连接与词语意思相符的图片, 采用图片联想记忆法; (2) 用时间顺序记忆法来记忆描写日月的词语:喷薄欲出 (黎明) -旭日东升 (早晨) -夕阳西下 (傍晚) -皓月当空 (晚上) ; (3) 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以下词语的画面:连绵起伏的山峰、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和纵横交错。
利用彩色图片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强化记忆, 简笔绘画可以记录思维轨迹, 还可以进行分类记忆。运用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彩色图片、简笔画及语境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 不仅有利于学生建构学习方法, 还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 效果非常好。
2. 优化题组设计, 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
练习是复习课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巩固知识和深化知识、提高智能的一种手段,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措施。本课练习以阶梯式的题组呈现, 为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而设计, 难度逐渐提升, 层次性较强。例如, 第一组练习题设计由解释词语含义的句子作为题目, 带有提示的作用, 为学生倒推词语提供了必要的支架, 是记忆词语、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技能题, 要求全班学生必须会做。第二组练习题如判断纠错题、词语搭配题, 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运用词语, 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判断等高级思维能力, 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题, 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做。第三组是提高练习题, 让学生自选三个词语连词说话, 在前两次练习题的基础之上提高了难度, 要灵活运用在具体的语境之中, 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词语的能力。这样,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习题, 获得成功体验。
3. 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教学,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执教以后, 通过自我反思和与同事们的交流研讨, 我们发现以下几点有待改善: (1) 复习课要注重查缺补漏, 把握难点重点突破, 本课在培养学生的动笔写字能力方面有待加强; (2) 词语强化练习的形式可以再多样化, 如看图说话、学生根据词语做动作等, 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今后将不断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战场, 也是开展科研的主战场。我校自开展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思维导图学科应用研究》一年来, 坚持“改”字当头, 抓“实”教改;“研”字领先, 抓“活”教研。专家们经常深入到课堂指导教学, 引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指导我们勇于创新, 将思维导图和电子白板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技能,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为开辟思维导图课题新领域的科研工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促使我们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评述与探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四字词语复习》这一教学设计案例中, 信息技术犹如春雨渗入课堂, 为教师、孩子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和思考空间, 还原了整合课堂中语的真味。设计尊重语文学科特色, 注重培养孩子对词语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循序渐进, 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教学目标”部分, 以前的教学目标多以“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划分, 而这一教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多了“过程与方法”部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孩子掌握词语记忆的方法、并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 这将有利于方法的迁移和创新,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增效课堂, 更让孩子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当然设计中也有略显不足的地方, 如“学习者分析”部分太过表面, 如果能对学生的四字词语掌握程度进行深入系统分析,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 强化训练, 科学地形成班内分层、小组合作, 这样的学习将更具有针对性。
阳 上海市教科院
本课给我们带来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执教者 (研究者) 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合理运用, 即“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课程和资源, 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本课教学中刻意策划、设计的课件似乎不存在, 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是借助电子白板和思维导图工具 (Mindjet MindManager Pro 7) 随课堂教学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 如学生对词语的归类, 学生对词语的记忆方法等。这种演变, 体现执教者对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灵活驾驭, 有效提高了开放性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生成性, 更是信息技术 (信息平台) 在新时期、新课改环境下应用研究的有效尝试。
二是执教者在学科整合中保持了“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 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 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本课教学从“归类整理、理解记忆、语境运用”三个层次展开, 紧扣教学目标:词语的积累、记忆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习者为中心,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主探索、主动发现, 注重知识与能力共振与生成。更难得可贵的是, 执教者能够从更高的理性角度, 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归类, 记忆方法的引导等, 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更是学生与知识的互动。这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学习方法,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汪细强 湖北省黄石市广场路小学
既然这是一节技术支持下的学科课堂教学, 我们不妨从学科教学本身和技术运用两个方面来看。
从学科本身来看:目标制定比较适合, 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 也注意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照此过程组织、实施教学, 应能较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选取得当, 比如技术的合理、适当运用, 小组竞赛机制的引入等, 亦有助于目标的达成;练习设计合理, 所要求的思维水平梯度明显【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 这几个题目大致对应于:根据意思写词语-2B (概念性知识的理解) 、订正错别字-1A (事实性知识的回忆) 、词语搭配-2B (概念性知识的理解) 、选三个词写一段话-6C (程序性知识的创造) 】, 进行分层练习, 照顾到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含有比喻的四字词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