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恢复质量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恢复质量范文(精选10篇)

恢复质量 第1篇

现代社会是一个离不开电的世界, 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工厂公司, 真是一刻也不能没有电。没有电, 公司的电梯、厂房不能正常运行, 就连普通家庭也不能正常的吃饭、娱乐, 因此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大, 尤其计算机相关的电子设备在电网系统中被大量的使用。

不过在运行过程中, 也显示出一些问题, 比如对手机电磁波的干扰都十分得敏感, 只要出现运行一遇问题就会被迫中断,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到动态电压恢复器进行补救, 它可以有效降低对用电电源的波动和各种干扰。本文主要研究对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控制优化电能质量技术。

2 动态电压恢复器

动态电压恢复器, 英文简写做DVR, 实质是指带有储能装置 (系统) 的串联补偿装置, 不过并没有无功功率, 但是拥有补偿有功功率的能力,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运行过程中, 可以实现对电能质量的控制, 从而为每一位用电者提供特定的电能电力供应, 使得电力能够正常运行, 目前要用到的设备主要有配电系统静止补偿器, 有源电力滤波, 以及串联电能质量控制器 (DVR) 等设备。

系统电压受到干扰时, 会发生变化, 负荷侧电压短时跌落, 如果这时出现了几个周波至几十个周波就会造成敏感负荷, 这种现象就是计算机设备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 而动态电压调节器 (DVR) , 在短时间之内就会产生补偿电压, 抵消系统运行电压所受到的运行干扰, 但是负荷侧电压并不会发生变化, 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敏感负荷, 计算机负荷的安全可靠运行。动态电压调节器的响应速度快, 可以保证负荷产生的侧电压波形为标准的正弦, 消除电压谐波和电压波动与闪变对负载的影响。

总体说来, 动态电压恢复器具有调剂电压电流动态和稳态的跌落、上升、闪变, 具有良好的动态电压补偿能力, 可以有效抑制谐波、三相不平衡, 提高电能质量的优点, 可以串联在敏感负荷与系统电源两种系统之间, 防止干扰造成的运行工作异常.比如半导体工厂供电时, 在电源与用电负荷之间, 防止系统电压波动, 跌落和上升会造成半导体工厂产生大量废品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控制优化电能质量技术

电能质量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 在电力系统发展的早期电力负荷的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由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各种照明设备等线性负荷组成的, 因此这个时候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也比较简单, 所以在运行的过程中, 也马上显示出一些问题, 比如对用电器的作用和各种外界干扰都十分得敏感, 只要使用过程中, 出现任何的电能质量问题, 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比如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或管理秩序的紊乱, 进一步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因为严峻的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用到动态电压恢复器, 不过动态电压恢复器的长时间使用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需要用到控制优化电能质量技术进行改进, 对动态电压恢复器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控制优化电能质量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电流电压输入之后, 通过检测电路网络检测网络的运行速度, 测出来之后, 相应的输入电压信号, 然后根据电压计算方法和电流公式, 进一步确定出出哪些的电压指令信号是有问题的, 将有问题的信号特别关注起来, 将直流转化成交流补偿电压, 再接入到电网中运行, 消除电网电压中的有问题的变量, 使高质量的正弦电压系统重新注入新鲜血液。所以要想对动态电压恢复器进行控制优化电能质量技术, 就要从原理开始着手, 进一步深入。

4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电能控制解决方案

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 传统的电能电压控制方法普遍暴露出动态响应速度慢, 并且安全性差等缺点。为了达到使电压系统在兼顾保护运行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 并且能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把握精确度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 所以对电力电压供电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系统优化就尤为重要, 运用传统的d-q检测算法, 能够实现低通滤波器对基波和谐波的分离, 故此检测结果无一例外地都被滤波器延时和衰减所影响。若此种情况不能同时满足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要求, 将会导致相关剩下的操作非常困难。

所以研究人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为了达到使系统能够兼顾安全性能的前提下, 还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的目的, 对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就尤为重要。要实现电压变速逆变器正常的运行工作, 必须同时对电压和电流进行监控, 将电压作为外环控制量, 电流用于内环控制, 其中要注意对电压的控制为精确控制, 电流控制与之相反, 为粗略控制。同时在运行系统的准备通道中加入了超前校正环节。不仅进行了试验, 还必须辅助进行高度的的模拟操作, 据此验证算法的实用性。

通过其实可行的算法分析可知, 将优化的检测算法和传统的控制算法同时应用于电压变量的稳定控制技术, 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压谐波检测的精度, 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 使得整个系统在效率高超的响应的前提下, 具有很好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

5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研究配电网电能质量稳定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文中所阐述的优化的电能质量稳定控制技术的控制器算法采用新的发电式, 使系统在兼顾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 并将这种新算法应用到配电网谐波检测中, 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检测的精度。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规模的扩大, 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全社会对电能需求日益增加, 这种背景下, 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大量投入使用。这些设备对电源的波动和各种干扰十分敏感, 而电能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或管理秩序的紊乱, 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动态电压恢复器是解决配电系统动态电能质量的新型装置, 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动态电压恢复器,电能质量技术,新型装置,优化技术

参考文献

[1]祝文彪.超级电容器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仿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 (08) :97-110.

[2]梁海涛.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 2006 (05) :21-23.

[3]张钦, 王锡凡, 王建学等.电力市场下需求响应研究综述[J][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03) :97-106.

[4]赵鸿图, 朱治中, 于尔铿.电力市场中用户基本负荷计算方法与需求响应性能评价[J].电网技术, 2009 (19) :72-78.

恢复质量 第2篇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

(建质[2008]136号)

各有关省建设厅,直辖市建委:

为切实保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房屋建筑工程(含需加固房屋建筑工程,以下简称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确保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汶川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紧恢复重建,是保障震区人们正常生活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建设系统一定要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认真组织、精心建设,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着力抓好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四川、甘肃、陕西省灾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各对口援建省市建设主管部门要设专人负责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积极配合灾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所有恢复重建工程,包括抗震加固工程,无论其资金来源方式如何,均应按规定纳入正常的质量安全监管。应进行施工图审查的工程,未经审查合格的,不得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材供应、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要责令改正,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要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要加强对恢复重建工程的检查抽查,对质量安全违规行为及时予以查处,并记入不良记录。

三、认真落实恢复重建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及有关机构质量责任

参与恢复重建工程建设的建设(含开发企业,下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和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有关机构要强化管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质量责任。

建设单位要择优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单位,需抗震加固工程的设计应当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对于尚未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修订后的抗震设计规范修改设计。要加强对设计和施工的过程控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建设标准,不得擅自变更已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强原始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环节工作,要按照规划要求,确保工程符合安全、防火、抗震、防雷击、防洪涝等要求,要加强建筑边坡工程安全管理,要按照修订后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修复和抗震加固设计应满足国家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等相关规范的要求,优先采用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案。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施工,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技术标准,强化建筑材料进厂检验,强化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保证各工序质量达到验收规范的要求。

监理单位要针对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实施监理。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修订后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标准等要求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四、努力提高恢复重建工程质量技术水平

恢复重建要高度重视抗震加固鉴定工作,受损房屋建筑工程根据应急评估结论可修复和加固的,应当按照所在地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并依据鉴定结果确定修复和加固措施。

恢复重建工程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要确保结构安全和抗震设防要求,要符合节能、抗震、自然通风、公共卫生等要求,要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恢复重建工程施工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要大力推行绿色施工,合理利用和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加强与设计、科研单位联合,狠抓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恢复重建工程的质量技术水平。

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要认真组织和监管好恢复重建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按规定采取严格的施工安全措施,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安全巡查力度,切实抓好建筑生产安全。

对于震后复工的工程项目,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隐患排查,并须经各方责任主体签字确认符合复工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复工。对复工工程已完成部分的受损情况要进行重点检查和评估,受损严重的应当由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自身及周边环境已发生变化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要重新制定建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现场塔吊、施工外用电梯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震损房屋的拆除,应当将拆除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拆除企业应当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科学的拆除作业方案,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六、组织好《建筑抗震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宣传培训工作

要围绕《建筑抗震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的颁布实施,广泛动员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以及工程质量检测、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同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标准和抗震设防技术的能力。

各地要根据通知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将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切实保证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八月五日

恢复质量 第3篇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37-02

在临床中,心肌梗死病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在我国老年人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1]。并且患有此病症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严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迅速恢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就此,本文为了研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特此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8例展开相关研究,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49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49例。其中研究组患者49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8:21,年龄分布在58-86岁之间,平均年齡为72.0±3.5)岁;参考组患者49例中,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7:22,年龄分布在59-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3.6)岁。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护理过程选择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体温等进行基础护理。

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则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第一,对患者及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心肌梗死相关的知识,并且制和发放心肌梗死健康宣传手册;其次,在医院定期组织患者、护理人员开展心肌梗死宣讲讲座。第二,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相关护理,对患者制定相关饮食方案,建议患者避免饮食高胆固醇食物、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多饮食高纤维的水果等食物。第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转变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第四,对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将患者具有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有效改善,保证病房的空气流通以及整洁状况;其次对患者制定训练方案与休息时间,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五,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等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具体对比结果如表一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升高的状况。但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改变,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是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因素[3]。比如,当人们具有暴饮暴食、不爱运动、休息时间不规律等都会造成人们患有诸多疾病[4]。由于老年人来讲,由于人们的免疫力以及其他身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展逐渐退化,倘若还具有不良饮食习惯极易导致老年人患有病症。其中冠心病便是多发于老年人当中的一种病症,对老年人的身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并且心肌梗死病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患有冠心病病症相关,当患者患有有冠心病病症后,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导致血栓形成后,便会使得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分支发生堵塞状况,进而导致心肌严重缺少血液供应,最终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状况[5]。

而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由此可知,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碧媚,吴少群 ,张转转.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07:1256-1260.

[2]尹红英.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 (9) :1901-1903.

[3]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 (8) :28-30,36.

[4]熊秀芳.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4,4 (12) :142-144.

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第4篇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 比美国高出1倍[1]。脑卒中已经上升为我国第1位死因。脑卒中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脑卒中最主要的负担是慢性失能而不是死亡[2]。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的老龄化, 使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增加。脑卒中给病人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现就老年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和生活质量相关概念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 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 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占脑卒中比例的70%~80%[3]。脑卒中病人偏瘫是最常见的残疾, 需要长期康复锻炼。家庭是脑卒中病人主要的康复场所, 病人家属是其主要的照顾着, 也是病人康复练习的主要帮助者和支持者[4]。

目前有学者把脑卒中恢复期分为3个阶段[5]:脑卒中恢复早期 (亚急性期) 是指发病后的3周~4周;脑卒中恢复中期一般是指发病后的4周~12周;脑卒中恢复后期一般是指发病后的4个月~6个月。在康复过程中应根据恢复期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康复安排。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把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康复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和病人康复的最终目标。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生活质量定义为, 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同时强调对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6]。生活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抽象的、多维的概念。通常也被称为“生活满意度”或“主观幸福感”[7]。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常用于医学领域研究中, 对生活质量多维的概念进行限定, 与个人健康状况有关, 对卫生保健需求具有潜在反应, 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主观感受[8]。

2 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常用量表

2.1 普适性量表

2.1.1 健康调查简表 (SF-36) SF-36是由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开发, 是含有36个条目的健康调查问卷简化版, 目前已形成了不同条目、不同语言背景的多种版本[9]。36个条目包括功能状态、健康满意程度和健康总评价3大方面, 共有生理功能 (PF) 、心理职能 (RP) 、躯体疼痛 (BP) 、总体健康 (GH) 、活力 (VT) 、社会功能 (SF) 、情感职能 (RE) 和精神健康 (MH) 8个领域, 同时还包含健康变化 (HT) , 用于评价过去1年内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情况。SF-36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在国内外许多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的研究中, 广泛使用SF-36作为标准效度 (即金标准) 或参照的标准[10]。

张美霞等[11,12,13]使用SF-36对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表明, 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脑卒中病人出院6个月后与出院前相比, 各维度平均得分均有一定增高。Ronning等[14]使用SF-36量表对老年脑卒中病人1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认为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有相当程度的改善, 这点与曾艳红等[13]的报道相同。Aprile等[15]采用有效的康复手段提高慢性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使用SF-36量表对干预2个月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发现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Brandao等[16]采用此量表对伴有吞咽困难的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认为无吞咽困难者总体健康更好, 但两者在身体功能上无差异。

2.1.2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 (WHOQOL-100) 生活质量量表[17,18,19]是由WHO组织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研制的跨国家、跨文化的普适性量表, 其中文版由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生活质量课题组受WH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托, 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 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 遵照WHO推荐的程序制定而成。中文版量表与原量表具有等价性, 并且符合中国文化特点, 目前已成为国内生活质量评估的标准量表。该量表包含100条问题, 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宗教/信仰6个领域24个方面, 从强度、频度、能力、评价反映同一特质,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1级~5级评分, 按 (实际得分-4) ×100/16百分制转换成标准分。

陈英等[20]采用WHOQOL-100中文版量表对189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和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研究表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较正常健康人群显著下降, 指出WHOQOL-100中文版量表能准确评定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戢秋明等[21,22]应用WHOQOL-100量表得出与陈英相同的结论。

2.1.3 WHOQOL-BREF 由于在临床或基础研究工作当中WHOQOL-100显得特别冗长, 增加了实际的工作量。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发展出了WHOQOL-BREF[23]。该量表由28个问题组成, 包括6个方面[24]:①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觉;②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觉;③生理领域;④心理领域;⑤社会关系领域;⑥环境领域。共26个问题, 其中前2个问题是有关受测试者对自身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的评分, 后24个问题分属4个领域。每个问题按程度由轻到重计1分~5 分, 接受测试者根据自己近2周内的感受进行评分。评分根据其所属方面的正、负方向而定, 且该量表信度和效度也已经被证实。

孟庆法等[25,26,27,28]采用WHOQOL-BREF对脑卒中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认为该量表能较好地反映病人的生存质量。Brajkovic等[29]也利用该量表对居住在护理院和自己家中的老年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认为该量表经测试后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1.4 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 (EQ-5D) EQ-5D[30]作为普通生命质量量表之一, 以简明、易于操作、应用面广、可信度高等优点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完整的EQ-5D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EQ-5D自报健康问卷, 包含五维度测量、直观式健康量表 (VAS) 、受访者基本信息问卷 (SDQ) ;第二部分是对特定健康状况的评估问卷。其中五维度测量按5个方面定义健康: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能力、痛苦/不适和焦虑/沮丧。VAS通常被称为“欧洲五维健康温度计”。这是一种垂直的尺度, 最上端是“心目中最好的健康状况”, 赋值100, 最下端是“心目中最坏的健康状况”, 赋值为0。受访者须在这个垂直“温度计”上标出最切合自己当时健康状况的一点, 这一尺度用来衡量受访者的总体健康状况。VAS 经常与五维度测量合用, 全面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 是EQ-5D的核心所在。EQ-5D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2000年开始有EQ-5D的应用, 发现其对我国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评价有效[31]。

Van等[32]认为, 在使用EQ-5D测量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时, 许多病人并不能够自我报告他们的生活质量, 提出在评估脑卒中后的成本效益研究时可利用Barthel指数来替代EQ-5D的测量。

2.2 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专用量表

2.2.1 脑卒中影响量表 (SIS)

SIS量表由美国堪萨斯大学老年医学中心的Duncan等研制而成, 包括力气、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IADL ) 、移动能力、交流、情绪、记忆与思维、参与8个领域59个条目, 每个条目的计分为1分~5分, 经过专用公式将每一领域的得分均换算为0分~100分[33,34]。在缺失条目大于20%的情况下, 此领域的分数作废。缺失条目小于20%时以该领域其他条目的平均分代替。吴时新[35]采用SIS量表对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病人 (发病后3个月) 83例进行问卷调查, 显示病人的生存质量总分呈较低水平, 并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 一致性信度为0.956。

生活质量的评定对于伴有认知障碍、失语、晚期及危重的脑卒中病人因其不能完成问卷, 故有些专家设计了代理人量表, 主要由病人的照顾者、家属进行回答, 作为病人QOL的间接评测。齐明华等[36]对脑卒中生活质量影响量表3.0 (SIS3.0) 代理人版的编译及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发现量表的可行性、信度、结构效度好, 病人和代理人脑卒中生活质量影响量表3.0得分差异不明显。

2.2.2 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 (SS-QOL)

SS-QOL量表是由Williams等研制的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量表。所测定范围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领域, 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个性、处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劳动12个因子, 共49项。每个因子采用1分~5分计分, 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7]。夏颖等[38]采用SS-QOL量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生理与社会因素、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3 影响脑卒中恢复期生活质量因素

3.1 人口学因素

年龄方面的相关研究认为, 中年与老年脑卒中病人相比其生活质量的恢复较快[12,13,27,34];但Gokkaya等[39]认为, 病人的年龄与其生活质量的高低无关。性别也是影响脑卒中后生活质量的另一个因素, 研究认为女性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男性[12,40,41], 而Brandao等[42]认为, 性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家人支持对脑卒中后生活质量影响得到证实, 脑卒中康复护理是一个全面、长期的系统工程, 家属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家属将参与康复护理及非医学康复处理的全过程, 甚至要坚持一生[43]。婚姻对病人生活质量也存在影响, 马冬香等[44]认为, 已婚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高于未婚和离丧者。

3.2 疾病因素

脑卒中的发生次数、卒中部位、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有心理疾病对脑卒中后生活质量都有影响。陈英等[20]在其调查中发现, 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或高血压中1种或多种疾病的脑卒中病人其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独立能力及总评分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夏颖等[38]指出, 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的抑郁情绪能直接导致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并发症的控制及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3.3 康复干预的影响

目前来说, 是否有效及时地进行康复锻炼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 康复时间越早越好[27]。Bernhardt等[45]认为, 脑卒中后24 h内进行康复是安全有效的。Heiss等[46]认为, 早期康复训练可通过改变脑部受损区域某些蛋白的基因表达促进新生突触连接的侧支形成, 激发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潜伏状态的突触形成的新神经通路以重建轴突联系, 并增强对侧大脑相应皮质的替代作用, 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近年来, 常用的康复干预模式有以下几种。

3.3.1 俱乐部模式

定期组织脑卒中病人进行培训, 由俱乐部教师任教 (包括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内科护士、心理指导老师、专业物理康复治疗师) 。培训内容包括以问题为中心的显性课程和以培养自我健康管理技能、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为目的的隐性课程。培训时间为7个月, 每周1次。培训方式包括集中授课、分组活动、个别辅导、示范表演等方式。付云等[47]认为, 脑卒中康复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病人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建立健康行为, 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的依从性。

3.3.2 全程康复护理干预模式

该模式是指住院第2天发放研究者设计的《脑卒中偏瘫病人全程康复护理指导手册》, 内容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和戒烟酒6个方面内容, 并针对每例病人的特点做个体化指导, 出院前3 d对病人再次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教育和指导, 指导病人如何在家进行饮食服药记录。出院后每2周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干预1次。出院3个月回医院病房随访。马远[48]认为, 全程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的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3.3.3 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

有报道认为, 与普通病房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 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可显著减少脑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和住院时间[49,50]。罗利俊等[50]通过采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 明显改善了病人的ADL, 减少了抑郁的发生, 提高了生活质量。

3.3.4 家庭跟进服务模式

家庭跟进服务是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务人员于病人出院后定期家访, 实施干预, 根据不同个体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干预模式。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宣教与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医疗监测及家庭环境改造与资源利用, 其中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殷艳玲等[51]认为, 跟进式家庭服务对改善和提高偏瘫病人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国外研究表明, 接受系统化家庭康复服务的脑卒中病人的康复疗效显著[52]。

3.3.5 自我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 提高病人及家属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和积极性。郑艺芳[53]认为, 加强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病人的自我管理, 有助于帮助病人稳定病情、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

4 结语

恢复质量 第5篇

备份是一件好事情,不再仅仅是那些后勤办公室的电脑玩家们才会鼓弄的东西了。我们都应当备份并且要时常备份。愿你能找回你的文件。

从未使用过恢复软件的人会搞不清楚如何使用。因此我将介绍五条专家技巧,以使你立刻成为一个数据恢复专家;并且我还将推荐几款免费的数据恢复软件给你但唯今日而已。很快你就可以拥有使时空回转、使文件起死回生的本领。

一、首先是免费软件

在GiveAwayofTheDay网站上有一个栏目叫做EASEUS数据恢复软件,它可以帮你恢复文件。如果你错过了这款赠送的软件,你还可以得到一款名为Recuva的完全免费的数据恢复软件。

1.文件名可以改变

比如您有一个名为《终止声明》的报告文件,但是你却在执行文件恢复时搜索不到它。那是因为它在恢复时变成了它的DOS文件名抑或连我也不懂的鬼名字。一些文件名的确相当古怪。

除了按照你上次的访问日期查找业已删除的文件外,你还可以查找文件类型。比如以 *.doc结尾的word文档。

2.深层搜索之前编辑的文件

你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项目上忙活了一天,却发现把之前两天的劳动成果都破坏了?这种事情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这时候要是你有备份就好了,这将成为你的安全保障。深层搜索能够将前些日期编辑的同名文档一一列出,这样你就可以回复到你星期二或者随便哪一天建立的文档了。

我曾经在搞一个软件开发项目时这么做过。我每天都做备份,但后来我发现我的备份损坏了,因此我用另一个恢复软件恢复了我两天前建立的文档,

这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还免去了我追溯已做修改的内容的痛苦。

3.从RAID磁盘上恢复的文件需要特别关注

这是网络管理员的提示。如果你试图从带有冗余磁盘阵列或镜像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中恢复文件,那你就需要格外当心。

断开服务器与网络的连接。

关闭磁盘映射。

关闭虚拟内存或移动到另一个(独立)磁盘。

如果你试图恢复正在访问或正在写入的文件,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你是你将得到一对垃圾文件,还会导致更多的文件丢失。甚至有时候能把你的客户都给气死呵呵,我在开玩笑啦。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你只是想通过恢复软件来访问你磁盘中的数据,仅此而已。4.将文件恢复到不同的硬盘上

在执行文件恢复时,绝对不要将文件恢复到它之前所在的磁盘。换句话说,你可以将文件恢复到记忆棒(由索尼公司推出的一款存储芯片译者注)或某服务器上,而不是之前所在的C盘上。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当执行文件恢复时,你很有可能将你试图恢复的文件覆盖。

可以这样来看这个问题:当你恢复一个文件的时候,它必然需要一定的硬盘空间。但你并不知道它会利用哪一个硬盘空间来存储。之前的文件被删除掉之后,它所在的硬盘就腾出了空间以备需要之时存储文件。设想你正试图恢复文件1、2、3、4、5,当你恢复文件4时它将文件5覆盖了,那你就永远没有办法恢复文件5了。所以一定要将文件恢复到你正在恢复的磁盘以外的存储设备。

5. 备份您的文件

当其它手段都派不上用场了的时候,文件恢复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但是它不能取代文件备份。要确保你定期给文件做备份。要这么来思考这个问题:那种方式会花你更多的时间?是从新建立一份文件还是将备份在CDDVD光盘、磁带、记忆棒或者移动硬盘上的文件直接恢复呢?一个专家只需要15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典型的文件恢复。你能够用15分钟或者更少的时间重建一个你正在编辑的文件吗?如果不能,那就赶快做备份吧!

恢复质量 第6篇

一、高度重视

各场站都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法人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3个场 (站) 的灾后重建项目经川发改农经[2009]247号文批复后,各场 (站) 抢抓时间,多方协调,按法定程序完成了项目前期各项审批手续、招投标管理等工作,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

二、健全制度

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制定了财务管理、监督管理、安全管理、信息报送、各类资料收集管理等制度。

三、精心组织

恢复质量 第7篇

环境质量恶化具有不可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昆明滇池和淮河水质恶化投入巨资, 治理效果不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环保专家叹息, 淮河流域小造纸产值累计不过亿元, 而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却需要数倍的投入, 达到生态功能水标准还要几年的时间。这个事实证明, 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一条死胡同, 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的愚蠢做法。

基于以上特点和原因, 环境管理超前执法, 超前管理很有必要。面对水资源逐渐枯竭, 人类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要量快速加大的严峻形式,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现超前管理, 把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限制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 为超前管理提供思想保障。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来认识发展, 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 注重整体利益, 长远利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认为, 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有目标、方向、过程、结果。科学发展的方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 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目标, 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过程, 科学发展的结果是符合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结果。那种为谋财而不惜害命, 为个人和局部发展而不惜危害整体, 为眼前发展而不惜危害长远发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 也违背人民利益的, 也是片面强调发展造成的恶果。由于这种思想泛滥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严重阻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位置, 理顺环境管理体制, 为超前管理创造体制保障。

自《环境宣言》开始, 许多国家都把环境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职能, 并在宪法里做出规定。我国也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在宪法里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党中央也明确提出, 环境保护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各地党政要一把手亲自抓牢。但是, 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的管理体制与行使国家职能, 实现超前管理的目标还不相适应。

为强化环境管理的国家职能, 实现超前管理, 首先应该摆正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级别。许多地方为强化公安工作, 由地方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 环境保护部门也可以借鉴这个做法。这样可以提升管理级别, 树立超前管理权威, 对环境保护相关机构能起到有效协调作用。

其次, 环境保护系统要以国家管理为主, 地方积极配合的管理方式。管理权应集中在中央, 集中在部门, 包括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干部配备等问题。这样做的好处能保证环保经费的落实, 保证人员素质, 防止素质低下、机构膨胀、地方领导的不当干预等问题。环境保护工作因为要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对地方的盲目发展、片面发展进行制约, 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进行限制。

其三, 环境管理权要相对集中。集中到环保部门来, 防止其它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或地方保护主义与环保部门争权争利, 影响对环境的管理。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 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 为超前管理创造制度保障。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法规,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要实现法大于权的立法目标。在立法过程中要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立法原则, 在赋予权利的同时, 明确相应义务, 对不承担义务造成危害的权力人, 应追究相应责任。特别要加强对环境执法权的监督, 要引入公众监督机制环境权为公众所有, 全人类共有, 环境遭到破坏任何人都有追究权。其次, 严格对立法权的监督, 规范立法行为。以防止为部门立法, 为部门争权的现象。再次, 排污收费制度及相关的经济处罚制度要严格、规范、完善, 与立法目的相吻合, 避免各地环境保护方面出现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排污收费的立法目的是用经济手段来促使企业治理污染, 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应该高于治理成本。可实际情况相反, 不少污染企业都在违法排污, 长期以来, 只缴费, 不治理。这些现象的存在, 有地方保护的原因, 也有法律上的缺陷, 应该加以完善。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为超前管理提供基础保障。环境管理要想实现超前管理,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做到科学监测, 准确预报。环境监测工作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 是环境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环境保护部门每年都应向本级政府呈报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这个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 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超前管理的依据。可惜, 这项工作有的地方多年前就不搞了, 只是个形式, 没起到科学监测、准确预报、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环保经费紧张, 二是有些地方领导, 只顾眼前利益和眼前政绩而忽视环保工作, 不敢揭露矛盾, 暴露问题。当年淮河流域环保部门如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能及时向同级政府及上级环保部门作出报告, 国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淮河流域水质恶化就不会是今天的面目。现在一些地方的水质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特别是南水北调的调水区, 调水后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 水质恶化就会迫在眉睫。为防止水质恶化的悲剧重演, 各地环保部门要重视《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工作, 切实做到科学监测, 准确预报, 为超前管理提供依据。现在有些地方重经济建设, 轻环境保护, 环保部门重收费, 轻管理, 忽视环境监测工作。有些地方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难以合理解决, 所给的编制与国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相符。有的国家二级站省政府解决了相应的编制问题, 而同级政府长期以来不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解决编制问题, 给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些站长期以来既担负着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常规监测任务, 也担负着为了地方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由于经费紧张, 长期以来只顾生存和创收, 无力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 这样的情况, 怎能完成科学监测准确预报的任务。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 承担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常规监测任务的站, 应该收归国家统一管理, 包括人员编制、干部配备交流、监测经费等方面。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为超前管理提供素质保障。

环保工作关系重大, 环保工作者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 这是前提。环保工作专业性强, 知识面广要有综合素质, 多样性的人材才能担当起重任。为此, 要把好进人关, 把优秀人才选进来, 保证加强环保系统内部人员的学习, 加强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环境质量恶化具有不可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 根据这一点说明了环境保护超前执法、超前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环境管理现状的分析, 说明环境保护超前治理需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

恢复质量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8例, 年龄19~45岁, 平均 (28.9±3.7) 岁, 孕周37~41周, 初产妇139例, 经产妇99例, 自然分娩141例, 剖宫产97例, 妇女均身体健康, 无躯体疾病。随机将产妇分为2组, 常规组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 2组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健康教育内容

1.2.1 心理教育

产褥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产妇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产妇经过分娩从一个女孩变为母亲, 这一转变使其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再加上分娩后其家属将过多的精力投向新生儿而忽视了对产妇的关心, 使其出现消极、低沉、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不同心理变化进行个体化分析, 用温和的语言开导产妇, 教会其正确积极的面对角色转变, 安定情绪, 并嘱其家属多关心、支持产妇, 消除心理障碍, 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

1.2.2 早期休息与活动

产妇分娩消耗了过多的体力, 应在最初24h内卧床休息, 24h后可根据妇产恢复情况下床活动, 以增强食欲、子宫复原、恶露排出、大小便通畅, 促进体力恢复, 避免静脉回流不畅及肺栓塞形成[2], 我们护理人员应向妇女解释早期活动的重要性, 并指导妇女做产后有效运动促进腹部及骨盆肌肉恢复, 减轻腹壁的松弛, 预防子宫脱垂发生。

1.2.3 饮食与自我护理

产后第1天应指导妇女进易消化、清淡饮食, 以后过渡到普食, 饮食以足够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含铁食物为主, 以促进产妇体力的恢复, 防止偏食和酸辣食物, 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 防止发生便秘。指导产妇进行自我护理, 保持身体各部位的卫生和清洁。

1.2.4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与婴儿多进行接触, 并帮助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注意大小便颜色、性状、次数等, 注意新生儿衣服、尿布、包被的柔软性、透气性。产妇由于最初几天乳汁分泌不畅或新生儿含乳头姿势不对, 常出现乳房胀痛, 不愿再让孩子吸允, 特别是初产妇, 常产生恐惧心理, 应向产妇解释母乳是最方便、安全、经济新鲜不变质的天然食物[3], 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并向其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正确的喂奶姿势, 以促进母子间的交流, 喂奶前后注意乳房的清洁, 以免发生感染。

1.2.5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产妇及家属进行教育指导, 嘱产妇合理运动和饮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注意新生儿的生理变化, 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如发现会阴部切口或腹部切口有阴道流血增多、红、肿、痛、恶露异常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2 结果

[n(%)]

健康教育组在心理健康、身体恢复、母乳喂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明显提高了产妇各方面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在产后抑郁方面, 健康教育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见表1。

3 体会

产褥期是产妇各方面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 由于产妇生活水平、环境、方式的不同, 对产褥期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 加强产褥期健康教育, 使产妇的不良习惯和心理变化得到及时纠正, 从而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 促进其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恢复,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知识, 以丰富的经验和学识认真细致地做好产褥期护理工作, 尽可能帮助、引导她们正确面对自己的角色, 完善其性格的发展和转变, 从而使产妇顺利安全度过产褥期, 保证母儿的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产褥期妇女恢复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与效果评价。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38例产褥期妇女, 随机分为常规组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健康教育组在产妇心理健康、身体恢复、母乳喂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明显提高了产妇各方面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产后抑郁方面, 健康教育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结论 加强产褥期健康教育, 使产妇不良习惯和心理变化得到及时的纠正, 从而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 促进其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恢复,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褥期,恢复,生活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英, 逯丽, 侯敬兰.产后访视中健康教育对产褥期产妇康复效果的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2:279.

[2]徐艳梅.基层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及干预[J].求医问药, 201, 6:174.

恢复质量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择期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33例;年龄62~78岁, 平均年龄 (69.22±7.10) 岁;体质量53~76 kg, 平均体质量 (62.58±7.23) kg;按照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2例,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χ2/t=0.12、0.45、0.58, P>0.05) , 具体可见表1。

1.2 纳入标准:①ASA分级Ⅰ~Ⅲ级, 经病理确诊为胃癌;②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③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①排除有精神异常、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②排除药物过敏史者;③排除存在麻醉禁忌证;④排除脊柱畸形或有硬膜外麻醉禁忌及严重外伤或手术史者。

1.4 方法:患者麻醉前常规禁食水, 不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前臂静脉通路输注乳酸林格液。面罩吸纯氧 (5 L/min) 并常规监测BP、HR和Sp O2, 研究组患者于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成功后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 L, 确定麻醉平面出现且无不良反应后, 于切皮前30 min硬膜外腔注射0.596%罗哌卡因+2 μg/m L芬太尼混合液10 m L。左桡动脉穿刺置管常规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 O2) 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 , 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观察麻醉手术中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1]。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 m L/kg后开始全身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3~4 μg/kg、丙泊酚1.0~1.5 mg/kg, 待意识消失后, 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 3 min后行气管插管。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 (效应室靶浓度为6 ng/m L) 及靶控输注丙泊酚 (效应室靶浓度为2.0 μg/m L) , 血浆靶浓度 (Cp) 1.0~2.5 μg/m L或持续吸入七氟醚 (研究组) , 呼气末浓度1.0%~3.5%。间断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维持肌松。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30~4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术中做好患者保温工作, 使鼻咽温在35.5~37.5 ℃。全麻后将温度探头置入患者鼻咽部后, 持续监测体温。均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维库溴铵, 研究组硬膜外腔注射上述局麻药混合液5 m L, 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5~1 μg/kg, 缝合皮肤时停止所有麻醉药物。待患者达到拔管指征 (即患者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规律, 呼之睁眼、自主呼吸频率≥12 次/分, 潮气量≥5 m L/kg, 呼吸空气Sp O2>95%, 拔除气管导管, 术毕, 患者带管入麻醉恢复室 (PACU) 继续观察。

1.5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相关指标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2]。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相关指标比较:由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t=1.58, P>0.05) 。而在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t=4.65、3.76、5.23,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由表3可知研究组患者术毕躁动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5.13、10.12, P <0.05) 。而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χ2=3.11、0.21, P >0.05) 。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 因恶性肿瘤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围术期应激反应亢进直接影响术后恢复质量, 恢复期躁动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 导致生存率降低[3,4]。术后疼痛是引起全麻恢复期躁动、寒战的原因之一, 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一直是临床医师努力的方向[5,6]。本研究于将在我院择期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 研究组给予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质量的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麻醉可明显改善麻醉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玲, 邵先红, 王红仙, 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5, 9 (4) :577-580.

[2]牟传琳, 万效梅.不同剂量丙帕他莫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寒战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3, 53 (40) :55-57.

[3]周孝道, 张雯雯, 马驰波.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 (4) :475-477.

[4]丁娟, 谭志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麻醉在老年胃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 2012, 28 (6) :567-570.

[5]李刚, 韩静, 刘毅, 等.三种全麻维持方法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影响的比较[J].当代医学, 2011, 17 (3) :102-103.

恢复质量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本院收治196 例老年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 经脑部CT、MRI等影像学诊断均符合第四节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 研究组患者103 例, 男女比例为58:45, 年龄63~82 (67.40±5.60) 岁, 发病至就诊1~6 (2.26±0.31) h;对照组患者93 例, 男女比例51:42, 年龄60~85 (66.80±3.70) 岁, 发病至就诊1~7 (3.14±0.52) h。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脱水、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 并根据病情予以氧气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尿激酶 (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3020106, 规格:25 万单位) 治疗, 患者若病程在3h内则予以50 万U尿激酶, 将其溶于0.9%的100ml氯化钠溶液中, 20min静脉滴注完成;患者若病程在3h以上则予以100 万U尿激酶, 将其溶于0.9%的200ml氯化钠溶液中, 30min静脉滴注完成。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包括最大刺激、面瘫、言语、肢体力量、最佳反应等方面, 分值与神经缺损功能程度成正比[2]。根据第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且病残程度为0 级为痊愈;缺损评分减少46%~90%, 且病残程度为1~3 级是显著进步;缺损评分减少18%~45%是进步;缺损评分减少≤17%为无效[3]。 根据SF-36 量表评价生活质量, 选取躯体疼痛、情感功能和精神状况3 个项目, 每项0~100 分, 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 21.0 软件分析, 均数标准差 (±s) 表计量资料, 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 (%) 表计数资料, χ2行组间比较, P<0.05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小于治疗前, 但研究组积分小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组内比较, *:P<0.05;组间比较, #: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2%大于对照组66.67% (P<0.05) 。 见表2。

注:组间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注: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脑血栓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脑血栓属于临床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脑血栓患者的死亡率逐渐下降, 但大多数脑血栓患者患病后会留有后遗症, 在生活、社会、工作等功能方面出现障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小于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2%大于对照组66.67%,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尿激酶治疗, 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 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该结果与胡跃辉[5]的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 再次表明了尿激酶应用于治疗脑血栓, 恢复患者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积极性。 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脑血栓是患者在高血压或者动脉梗化条件下, 患者脑动脉的主干或皮质支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降低了血流速度, 使得血压偏低, 导致血液有效成分附着在动脉内膜, 形成血栓[6]。 而尿激酶是一种从人体肾小球的上皮细胞合成的蛋白分解酶, 这种蛋白分解酶可以把纤溶酶原激化成纤溶酶, 促使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原和前凝血因子降解, 从而起到溶栓效果[7]。药用尿激酶是通过静脉注射进人体中, 可以激活机体内的纤溶酶原, 还可以降低其血黏度, 抑制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 从而防止出现血栓, 达到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另外由于尿激酶来源于人体, 可以纠正机体因为缺氧、缺血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 起效迅速且没有抗原性, 安全性高[8]。

综上所述, 老年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尿激酶治疗, 可以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晓猛.尿激酶溶栓治疗46例脑血栓患者临床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 :118.

[2]王志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叹息[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1) :200-201.

[3]周立群.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 (7) :156-157.

[4]韩光.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 2012, 4 (1) :82-83.

[5]胡跃辉.动脉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69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 (6) :595-596.

[6]奚广杰.尿激酶在老年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2014, 6 (11) :52-53.

[7]符俊骐, 夏鹰, 史克珊.支架取栓加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 13 (2) :156-159.

恢复质量范文

恢复质量范文(精选10篇)恢复质量 第1篇现代社会是一个离不开电的世界, 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工厂公司, 真是一刻也不能没有电。没有电,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