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表演范文
滑稽戏表演范文(精选5篇)
滑稽戏表演 第1篇
关键词:滑稽戏,发展,表演,缺失
滑稽戏发源于上海, 由清末民初诞生的演出新载体“新剧” (文明戏) 演变发展而成;是一个专演喜剧和闹剧的剧种;流行于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一带;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滑稽戏是戏曲大家庭的一部分, 属于通俗艺术。从上海的“独脚戏”发展到现在的“滑稽戏”, 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滑稽戏是我国特有的、独具民族色彩的一个剧种, 它是上海文化的一种代表, 也是海派文化的典型代表。滑稽戏具有情节滑稽、运用各地方言、肢体语言夸张、音乐包容“九腔十八调”等艺术特点。内容多以现代题材为主, 主要反映群众生活, 表演喜剧、闹剧;把创造笑料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嬉笑怒骂之中表现出人生的甜酸苦辣, 在笑声里倾注耐人寻味的社会体验。观众把滑稽看成是“让人开心的艺术”。如果说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喜剧艺术中, 从先秦时代的俳优、唐代的参军戏到元明杂剧里的滑稽穿插, 是现在滑稽戏的远祖, 那么曲艺独脚戏则是滑稽戏的近亲, 而独脚戏又直接源自民间说唱和文明新戏。
一、滑稽戏的发展
八十年代是滑稽戏丰收的十年, 从1981 年上海首届戏剧节五个大型滑稽戏参加演出产生强烈反响到1989 年江苏省首届滑稽戏节举行, 滑稽戏的创作、演出和理论探讨均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九十年代, 滑稽戏虽然不乏佳作, 但无论是繁荣的局面还是滑稽戏本身的艺术成就以及受观众的欢迎程度都不能与八十年代相提并论。八十年代中期戏剧陷入危机的时刻, 滑稽戏却花开不败、观众踊跃、佳作倍出、好评如潮, 成为了当代戏剧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也使滑稽戏能够在喜剧贫乏的中国当代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当时滑稽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文学性不断增强, 涌现出了一批不断走向成熟的剧作家, 以独特的创作提高了滑稽戏的文学性和艺术水准;二, 广泛描述现实生活, 使题材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反映了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矛盾与困惑, 成功塑造了蒋大毛、张小玲、玉兰等一大批正面喜剧人物形象;三, 不断探索滑稽戏的表演手法,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对文学性与抒情诗意的追求。
二、滑稽戏的表演
在滑稽戏表演中注重的是对真情实意的表达, 通过说、学、演、唱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只有通过用心去表演, 把最贴近生活的感悟融合到表演中, 让观众的情感跟随剧情的发展而变化, 才能获得观众的好评。滑稽戏并没有规定的表演形式, 在动作和语言上可以有夸张或者独特的表现形式, 现在滑稽戏的表演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使其内容丰富, 发展迅速, 贴近生活。当下很多的通俗歌曲、摇滚说唱, 通过变奏或修改歌词, 都能很好地融入到滑稽戏的音乐和唱段中, 吸收了各式各样的艺术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舞台表演。特别是运用了滑稽语言和各地方言, 更加有力地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增加了表演的特点和艺术的亮点。滑稽戏也是一门语言艺术, 使用各种方言是它的一大特色。这就要求滑稽戏演员在口齿方面多加练习, 在反应敏捷的同时还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 比如:扬州话、山东话、上海话、四川话、广东话、绍兴话、南京话等等, 有些时候可能还会加入一些外国话,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丰富性。
三、滑稽戏的缺失
滑稽戏不仅继承了民族喜剧的优良血脉, 也吸收了很多外国喜剧的宝贵积累, 从说唱、相声、杂技地方戏等艺术形式中汲取了表演精髓, 又从电影、电视中获得表演心得。使滑稽戏艺术表演形式丰富多彩, 把戏曲中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但在滑稽戏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创作者的思维会受到定势的限制, 造成作品相似度较高。作品的主题多数以当代社会矛盾为主线, 不能摆脱传统的创作思路, 多数都有模仿老作品的影子。作品类型也比较单一, 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上, 不能创新地把更多艺术形式合理地添加到滑稽戏作品中。比如可以把时下流行的艺术形式或优秀娱乐节目的思维转换为作品的内容。创新不仅是在内容上创新, 更要在保持滑稽戏风格的同时又能给予观众新、奇、特的感受。滑稽戏是一门来自民间的艺术形式, 题材固然也不能脱离民间, 脱离群众。时下的民间传统文化缺失也是作品题材不能创新的根本原因。
滑稽戏刚从文明戏派生出来之时, 其表演艺术及脚色分行依然是文明戏体例, 仅是改由大滑稽行的演员领衔, 剧中安排较多笑料。后独脚戏与文明戏合流, 形成了一个有说有唱着重于制造笑料的特殊戏剧表演艺术形式。滑稽戏的发展是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承, 在了解滑稽戏的发展历史, 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注重提高表演水平和表演方式上不断努力, 才能使滑稽戏发展得更远更辉煌。
参考文献
[1]竺慧丽.滑稽戏的表演艺术[J].剧影月报, 2010, (01) :98-98.
上海曲艺滑稽戏 第2篇
滑稽戏是中国地方戏种,起源于苏州,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滑稽戏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表演形式上类似于北方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的形成与发展
滑稽戏的形成与发展同文明戏(新剧)、独脚戏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明戏又称通俗话剧或方言话剧,它是由“新剧”(又称爱美剧)分化出来的。文明戏中角色有滑稽一行,与小生、悲旦、泼旦、老生合称为“四庭柱一正梁”。
滑稽戏刚从文明戏派生出来之时,其表演艺术及脚色分行一仍文明戏体例,仅是改由大滑稽行的演员领衔,剧中安排较多笑料。后独脚戏与文明戏合流,形成了一个有说有唱着重于制造笑料的特殊戏剧表演艺术。苏州的滑稽戏在其形成的前期,全以对白为主,绝少唱的插入,后来剧中唱的成分逐步增加。张幻尔反对“硬滑稽”,主张,肉里噱”,事事在情理之中,又处处出意料之外,才引起观众哄堂大笑。他追求笑料的幽默隽永,使观众看后,时隔多日还要发笑,这是苏州滑稽戏一贯的风格。
滑稽戏中的角色行当
滑稽戏孕育于文明戏,其行当划分亦按文明戏旧例,有滑稽、老生、小生、旦、老旦,而已滑稽为主。由于其表演身段动作保持生活的原有形态,略加夸张,故在角色分行中,将生活中性格大体相同的人物归为一类,使之定型化,由此而产生风骚旦、悲旦、言论小生、言论老生、阴险小生、马褂滑稽、马甲滑稽等。此外,由于某些演员个人表演风格不同,而产生所谓冷面滑稽、呆派滑稽等派别。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滑稽戏以演现代戏为主,讲究喜剧结构,突出人物性格,要求演员能演各类角色,固有的滑稽戏行当已突破。同时,与话剧表演相同,滑稽戏的舞台动作没有程式规范,但一些著名演员又大多各有特殊的、常用的形体动作,以至成为他们整个表演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沪剧等上海地域文化的不断发展,滑稽戏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上海有了西式剧场,滑稽戏就登上剧场;上海有了大型游乐场,滑稽戏就出演游乐场;上海有了电影院,滑稽戏就拍成电影;上海有了唱片,滑稽戏随即灌制唱片;上海有了无线电,滑稽戏就在电台空中播出。从一人独演的独脚戏到增加配角二人同场的滑稽戏,进而各派合场大会串,最后发展成多幕多场的大型喜剧。滑稽戏在商业化的都市上海,先后应时走上了“舞台”、“银幕”、“广播”三个台阶。每到一处都受到当时市民的欣赏。可以说,滑稽戏在上海和江南人民的生活中生下了根。
“滑稽人物”长大后 第3篇
Adam Sandler(亚当·桑德勒)1966年9月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是个地道的“New Yorker”(纽约客),童年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消防员,但17岁时他在波士顿一家喜剧俱乐部登台表演后,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了。当他发现自己可以很轻松自如地把观众们逗得前仰后合时,Adam才知道自己天生就是个“小丑”,于是他立志要当个能够笑破大家肚皮的喜剧演员。进入纽约大学学习后,除了平时在校学习表演理论外,Adam还利用课余时间到一些固定的俱乐部里进行表演,积累演出经验。一次当他随一家喜剧俱乐部到洛杉矶进行巡演时,被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saturaay Night Live》(周末夜现场)的Dennis Miller(丹尼斯·米勒)发现,并邀请他去表演一晚。这对于Adam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在他取得了纽约大学艺术学位后,Adam就立即飞到洛杉矶加入了《saturaay Night Live》这个喜剧大家庭。起初Adam除担任编剧一职外,偶尔也会客串一下表演。当时他总是扮演一些“低能儿”通过这些容易被人同情亦或遗忘的智障角色,辛辣地将现实中人们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他的表演很到位,从1991年一直到1995年,《saturday Night Live》的收视率节节上升。Adam也只扮过一两个健康人的角色。
1996年,他与人合编了又一个幽默剧《HappyGilmore》(快乐的吉尔默),并主演该片。尽管以前Adam的表演并没有吸引很多影迷,但却使他越来越受到注意。1998年他与Drew Barrymore(德鲁·巴里摩尔)合演的《The Wedding singer》(婚礼歌手)一片大爆票房,使他一夜成名。同年他的另一部片子《TheWater boy》(呆呆向前冲),上映的第一个周末就净赚3千9百万美元,全美票房超过1.4亿。Adam最擅长演出“好人有好报、傻人有傻福”的喜剧角色。在他看来迟钝的外表,配上机智、讽刺的对白,再加上一副真诚的好心肠,他代表了90年代真心的新奸男人,最容易讨好观众,这或许是他受欢迎的因素之一。亚当演的憨傻角色,很能满足美国观众。
除了演员这个头衔,Adam还是制作人、编剧,以及一位出色的歌手。他是美国告示牌排行榜喜剧类唱片上的常客,并创下了3张白金唱片的佳绩,还获得过格莱美奖提名。1993年,桑德勒发行了自己第一张专辑《They’re All Gonna Laugh At You!》(人们都将嘲笑你),他本人也参与了专辑的录制。这张唱片获得了莱美音乐奖提名,并在百老汇排行榜上停留了100多个星期,迄今为止已售出了五百万张。
他的电影从来不拍摄续集。
自从Chris Farley(克里斯·法利)去世后,Adam的电影中就常常出现与法利相关的情节或人物。
在他大部分的电影中,女主角的名字都是以英文字母“V”为开头(例如:Vicki Vallencourt Veronica Vaughn,Virginia Venit,Vanessa,Valerie)。
通常Adam饰演的角色都很喜欢特定品牌的食物(例如:Hunt's SnackPacks,Subway,Popeye's Chicken,Reese's,Water,Twinkies等)。
他通常演出脾气不好、或容易激动的角色。
他很喜欢看职业摔角,大部分他自行担任编剧的电影都有职业摔角的要素在其中。6名职业摔角手在Adam的坚持下在《最长的一码》中演出。他也喜欢看WWE(世界娱乐摔角)的“WrestleMania 21”。
他是Styx(冥河乐队)的忠实歌迷,他也常常在电影中使用他们的歌曲。
虽然Adam从未就读过佛罗里达大学,但他在日常生活和电影中常常穿着代表该校的“橘色和蓝色”毛衣和短衫。
他和喜剧演员Norm MacDonald(诺姆·马克唐纳德)是好友,他在许多由Adam制作的电影中出现。Adam也在诺姆的《Dirty Work》(下流勾当,1998年)中客串演出。
与其他明星爸爸一样,Adam也带女儿在自己的电影中出演过小角色,生活中的他也是个爱死两个宝贝女儿的十足好爸爸,只是在采访中,Adam还会搞怪的说,“我叫女儿起床的方法可是在她旁边放大屁呢!”
Q:你以前曾在银幕中扮演过几次爸爸,在现实生活中当爸爸时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期盼?
A:(笑)我只是在试着去做一个好爸爸,至少是尽我所能吧。当爸爸是件有意思的事,也同样让人感觉值得去做,更让我觉得自己开始慢慢变老了。我感觉自己现在越来越认真了,而且也更想要这样的生活,我喜欢孩子,我在上“爸爸课”,我喜欢看她们成长的过程。我在扮演爸爸的时候,也会参照我的父母,如果你说要去哪儿度个周末,不带孩子,那我父母一定会说‘不带孩子?那我们哪儿也不去’。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我父母这辈子为孩子们做的牺牲,这也是我想在我角色里表现出的。
Q: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你会否担心在现实生活中。你的孩子也会像电影里一样。变成贝佛利山中被宠坏的富二代呢?
A:关于孩子被宠坏的问题,我真是睡前也想,起来也想。我希望自己能做正确的事,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我没办法让我的孩子按照我成长的方式长大,但我绝不会让她们习惯用钱说话,决不允许。
滑稽戏表演 第4篇
苏州滑稽戏的奠基人, 苏派表演精神的创始人, 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张幻尔先生, 人称“冷面滑稽”, 冷峻隽永, 冷而不板, 冷极雅致。吴文化的文化底蕴, 苏州人的优雅含蓄, 昆曲, 评弹幽兰的滋润, 为张幻尔先生的表演风格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源远流长, 滴滴入心。冷隽幽默, 爽甜润口, 滑而有稽, 寓理于戏, 是苏式滑稽的最佳体现, 这也是张派精神的一生追求。
他塑造的一个个角色, 创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 观众欢迎他, 人们称赞他, 说他是“冷面滑稽”, 而且冷而不板, 冷中有隽, 冷而风雅, 冷中余热, 不迷恋“本色”, 不“千人一面”。比如:《苏州两公差》中爱打抱不平的公差张超, 《钱笃笤秋雨》中幽默“笃笤”的钱子敬, 《苏州伪巡长》中喜酒, 胆小的巡长陶桃, 《满意不满意》中阴笃笃的服务员老张师傅等等, 这些人物的塑造可谓是各具特色, 各显色彩。值得一提的, 就是在《大家评理》中担任一个不起眼的群众角色 (起先剧本上没有这个人物的, 演出方强烈要求张幻尔出演) , 张先生在不改动情节, 结构的前提下, 他塑造了一个法制意识淡薄, 又爱打抱不平的热心人。他这个“群众”见机行事 (出场) , 穿插在全剧之中。有一场戏, 地点是法庭, 为了不影响原来的戏, 他开幕就带着小女儿上场, 法官问:“你有什么事?”他看着女儿答:“登记。”法官不解地说:“她这么小”他说:“不小了, 已经九岁了 (严肃地对小女儿) 鼻涕揩脱!”接着, 他说明为与老婆离婚前来登记, 他说:“我们的婚姻是父母之命, 硬凑合在一起的, 多年来, 一点点感情也没有, 这个女人屋里样样事体都不管, 六个小囡吵起来, 她只当没看见”这个加出来的角色, 不仅没有丝毫刻意的痕迹, 而且人物性格鲜明, 深化了主题思想, 增强了全剧的喜剧效果, 体现了张幻尔先生集编、导、演于一身的高超艺术才华。
就滑稽戏的表演分类就很多, 有马甲滑稽、冷面滑稽、热面滑稽、潮流滑稽、时尚滑稽、说唱滑稽、童子滑稽等, 花样百出, 百花齐放。张幻尔先生以“冷”著称, 下面我就谈谈滑稽表演中的“热”。
谈到热面滑稽, 最具代表的人物当属苏式滑稽的另外一位滑稽表演艺术家方笑笑先生。方笑笑先生文武全才, 善演能
3.凸显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不光是《艺术家的生涯》, 普契尼的其他作品, 大多都是围绕女人公的命运来创作的。无论是追求享乐的曼侬, 还是娇弱可怜的绣花女咪咪, 或是忠贞于爱情的巧巧桑, 普契尼都运用客观的手法描写她们的内心世界, 从而揭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女性依附于男性, 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男人主宰的悲惨命运。
普契尼的真实主义表现在他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激动人心的情节, 他抓住了社会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之情, 带着人道主义的同情之心, 予以生动而具体的描绘, 把真实主义的歌剧风格发展到了伟大的巅峰。
四、结语
真实主义歌剧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这短短三十年的发展中, 以它独特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使之成为十九世纪意大利最引人瞩目的歌剧艺术。它像一面镜子, 去掉了一切理想化的装饰, 活生生地再现了当时的一切。不仅如此, 它的诞生, 也象征着欧洲歌剧发展中的一次伟大变革。尽管它在思想深度上不能与文学相比, 并带有真实主义思潮本身的缺陷热衷于局部细编。他参与创作, 改编的滑稽戏有《苏州两公差》《人在福中不知福》《太太做主》《满意不满意》等。他在《满意不满意》中, 自编演唱“苏州景”, 口齿清晰, 唱腔甜润, 声情并茂, 流传至今。在《人在福中不知福》演唱一段淮调夕大陆版, 情绪激昂, 唱腔入味, 在苏北巡演时每每演唱, 剧场内时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情韵交融, 一曲迷倒了万千观众,
谈到张幻尔先生和方笑笑先生的合作, 第一本戏就是《苏州两公差》, 一个演公差, 一个演知县, 一个冷面, 一个热面, 配合默契, 形成了一个个笑点 (包袱) 。如:公差假扮钦差坐堂审案, 一个个放走受冤的百姓, 知县暴跳如雷, 又不敢发作, 钦差曰:“江都县, 你都看清楚了吧?”知县答:“看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随后向观众咕曰:“孙子王八蛋看清。”再比如, 公差冷冷的摇着扇, 要他下堂去太师府送请帖, 江都县急得满头大汗, 奔到太师府告状, 场面热烈火爆, 一口气数了“假钦差”的几番虎威与“杀手锏”!这种一冷一热的戏剧处理, 赢得了观众的赞许!
他们合作演出的《警察与小偷》, 方先生演警察, 张先生演小偷, 警察捉小偷, 追小偷, 制造出一冷一热, 一个火爆, 怒发冲冠, 怒追不息, 怒骂一通, 一个则是冷笃笃, 阴噱噱, 有气无力, 阴阳怪气, 阴面对人, 阴话连篇, 造成了强烈的反差, 制造出一个个噱头笑料。
在《满意不满意》一剧中, 方笑笑先生饰演的3号服务员沈师傅, 热情待客, 热情向顾客介绍苏州景色, 苏州菜肴, 热面待客, 热诚服务, 引得了顾客的热烈掌声。而张幻尔先生演的2号老张师傅, 却是一付冷面孔, 冷言冷语, 扇子摇摇, 冷冰冰的态度冷待顾客, 因此顾客也冷言相对。一个店堂内, 两种态度, 冷热分明, 显而易见, 制造出了强烈的喜剧气氛。疏密相间, 悲喜相因, 冷热相济, 虚实相生, 一冷一热, 一阴一阳, 一静一跳, 调节了戏剧气氛, 加速了喜剧节奏, 和润了噱头笑料, 周转了观众的情绪, 引发了剧场效果, 起到了和谐和顺戏剧之境界。
张幻尔先生, 方笑笑先生等滑稽戏前辈留下的艺术精髓是滑稽戏的宝贵财富,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树底下好乘凉, 而今这些经典唱段和滑稽戏段子也成为我团青年演员必修的课目和基本功训练, 我们一定要传承它、弘扬它, 添薪续火, 生生不息, 弘扬苏州滑稽艺术之品质, 贴近时代, 贴近现实, 贴近群众, 努力不息打造时代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艺术精品力作, 为苏州滑稽戏艺术走向明天再作贡献。
节的渲染, 缺乏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含义, 但在欧洲音乐史上, 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开拓作用, 在欧洲歌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真实主义歌剧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作了生动而朴实的再现, 在音乐形式中, 采用更多新颖的音乐手法, 与浪漫主义的歌剧相比, 它显得更加真实和质朴。在十九世纪末, 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独立的、富于生气的力量, 一时风靡欧洲。二十世纪中叶兴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艺运动, 也可以从中寻找到思想的萌芽。
参考文献:
[1]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2]钱仁康编著.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
贪官“梦蝶”的滑稽 第5篇
此乃《庄子·梦蝶》中的一个寓言。这里引为噱头,是有感于一些贪官落马后的幻觉:明明已被反腐大棒击落,却依然幻存着昔日被捧在云端的感觉;明明身陷囹圄、面临法律严惩,却依然回味着那呼风唤雨、八面来风的神武;明明已经众叛亲离、孤家寡人,却依然追忆门前车水马龙、桌上高朋满座的时光……
于是,他们中有人就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了:如贪贿涉案资金超过1.5亿元的刘铁男,在法庭陈述时说:“这是我吗?我怎么会到今天?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这是哪里呀?我怎么会堕落成这样呢?”又如,在任上身边美女如云、坊间传说曾经拥有105个女人的“五毒书记”张二江,在服刑期间总期盼有“纯情”的“女朋友”前来看望他……真可谓:梦亦梦、梦非梦。于是,“庄周梦蝶”便有了若干鲜活的落地样本。
“使叶落者,风摇之;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训 )万事有因,万物有源。贪官“梦蝶”的困惑,看起来似乎滑稽,其实却是一种官场存照。想那贪官们当初端坐在马上时,位高权重、傲踞一方。
随之而来的,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逢迎迷惑。这种官场生态下,贪官堆里鲜有不患理智麻痹症而沉迷其中者。接下来,昏昏然不知南北与东西,飘飘然忘记自己是谁兼能吃几碗米,便成了贪官群体中的一个常态。他们梦中正高兴着哩,反腐大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下,忽然一下子被从云端击落尘埃,一翻身梦醒时分,昔日高踞庙堂、颐指气使的神武顷刻间荡然无存,只剩了痛哭流涕交代的份儿,他们自然会感到极度“不适应”。于是,“梦蝶”般的困惑,也就在所难免了。
庄周“梦蝶”的经典理念是:人如果能够打破生死、物我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套用在为官者身上,则是打破权力我化、物化状态,坦荡做人、清白做官、勤政为民,方能获得为官的价值、求得做人的快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一个被党和人民唾弃的贪官,自我幻想是“在天地间翩翩起舞”的蝴蝶也好,感觉自己竟是“僵卧在床上”的庄周也罢,充其量只是一种自醉、自嘲、自解,一种无可挽回的做人悲哀。
当然,按照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逻辑,贪官“梦蝶”亦有价值意义——当反面教员以警示任上官员。贪官“梦蝶”的警示至少有四:其一,应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出身,不忘本,不忘初心,不要像刘志军那样,直到铁窗忏悔时方才想起“我是农民的儿子”;其二,应经常想一想自己的斤两,不要自以为神武圣功,什么都敢伸手,防止像季建业那样,直到法庭取证时方知跌进了“朋友圈”的“陷马坑”;其三,应经常想一想群众的眼睛,不要自以为精明,骗得了组织,欺得了百姓,无视党规法纪,避免像王敏那样身陷囹圄方知聪明反被聪明误,悔不当初;其四,应经常想一想组织的教育,不要把“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提醒当耳旁风,更不要像李嘉廷那样在狱中抱怨“组织提醒得太晚”、“当初没有人敢于监督”。以上道理很好想,要义要经常想。经常想的结果,至少可以保持头脑清醒、防止自我膨胀。当然,倘若能够导出心存敬畏、行有戒规,不再出贪官“梦蝶”式的滑稽,则幸甚顶好。
滑稽戏表演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