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华蟾素注射液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华蟾素注射液范文(精选6篇)

华蟾素注射液 第1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 本院收治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84例, 男70例、女14例, 年龄26-65岁, 平均48.5岁。全部患者经临床、B超、CT或MRI以及AFP检测和经皮肝穿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其中病灶结节性38例, 巨块型26例, 弥漫性20例, 肿瘤体最大直径为16.2 cm, 合并门静脉癌栓28例, 多局限于肝内Ⅰ级或Ⅱ级分支。84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 每组42例。TACE+华蟾素治疗组 (A组) , 单纯TACE组 (B组) , 两组临床肝功能分级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插管入肝动脉, 先用5-FU1000 mg, 顺铂50~60 mg,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然后把表阿霉素40~50 mg与40%超液化碘油乳化后从导管缓慢注入栓塞, 每隔3~4周重复, 一般进行2~3次。TACE治疗同时静脉点滴华蟾素20~30 ml+5%葡萄糖500 ml, 每周5次, 连续4周为1疗程, 连用233疗程。

1.3 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 CT及B超检查结果提示瘤体缩小50%以上, 维持1个月以上;有效:症状改善、病灶稳定 (CT及B超检查结果提示瘤体缩小不足50%) , 维持一个月以上;无效:病灶为改善或短期内迅速恶化, 进展:出现病灶或原病灶增大25%。

1.4 统计学处理

以寿命法计算1~3年生存率, 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治疗前后对比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 (CR+PR) 83.3%, 显著高于B组57.1% (P<0.01) 。一年肝外转移率, B组为35.4%, 而A组为14.6%明显低于B组, 见表1。

(例, %)

2.2 生存期和生存率

TACE+华蟾素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 (33/42) 、66.7% (28/42) 、35.7% (15/42) 中位生存期18个月, 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的1、2、3、年生存率47.6% (20/42) 、33.3% (14/42) , 14.3 (6/42) 中位生存期10个月 (P<0.05) 。

2.3 免疫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 (NK) 活性、T细胞亚群数值在治疗后A组较治疗前提高, B组明显下降, A、B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A、B两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1) 见表2。

注:A、B两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 两组治疗后相比P<0.01

2.4 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

肝功能栓塞化疗后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及肝功能损伤变化。A组症状轻, 肝功能恢复平均需9.5 d, 个别病例局部静脉点滴后输注部位疼痛, 出现一过性低热, 对症处理后消失, B组肝功能恢复平均为14.7 d。

3 讨论

Breedis等 (1954) 发现肝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 而正常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 占75%~80%, Gelin (1968) 等证实肝动脉结扎后, 肿瘤血供减少90%而正常肝脏供血只减少30%~40%, 表明治疗肿瘤的作用远超过对于肝脏的损害, 通过肝动脉局部注入抗癌药物及碘油栓塞肿瘤滋养血管, 可使肿瘤坏死、瘤体缩小, 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确诊时, 已接近晚期, 80%不能手术切除, 因此TACE是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

本组病例显示TACE后两组近期有效率分别达到83.3%和57.1%。单纯TACE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6%、33.3%、14、3%, 与王正颜报道的相似[2]。但TACE治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体免疫力, 损害肝功能, 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已有学者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监测表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较正常人低下, 而介入治疗对集体免疫力功能又具有一定得抑制作用[3]。B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也说明这一点, 免疫功能的降低消弱了宿主对肿瘤细胞的生长、监视、杀伤和清除, 使病灶易于生长、转移。另外TACE时碘油和化疗药物部分进去无瘤肝组织以及肝功能栓塞引起的肝血流减少, 对肝造成损害, 多次TACE可引起进行性肝萎缩[4]。中药华蟾素主要成份为吲哚生物碱, 影响肿瘤细胞DNA和RNA合成, 对裸鼠人肝癌抑瘤率为57.9%[5,6]。另外华蟾素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抗乙肝病毒, 抗炎消肿等功能[7,8]。与化疗药有协同作用, 为此, 我们采用华蟾素, 联合TACE治疗肝癌并与单纯TACE作对比, 前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 A组病例治疗后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肝功能恢复时间A组 (9.5 d) 少于B组 (14.7 d) , 综上所述TACE联合华蟾素治疗肝癌可以减轻TACE对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不能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延长生存期, 是中晚期肝癌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洁夫, 李绵清, 梁力建, 等.合理运用导管肝功能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癌症, 1999, 18 (2) :113-115.

[2]王正颜.肝功能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中国肿瘤杂志, 1994, 5 (3) :218-220.

[3]毛华, 赵敏芳, 宋卫生.刚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人后SIL/次, T细胞亚群改变.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9 (501) :48-50.

[4]YamashitY TorashimaM OganiT, et al.Liver parenchymal changes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sn therapy for hepatoma CTe-valuation.abdom lmaging, 1993, 18:352-357.

[5]李淑萍, 候家珠.华蟾素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6, 9 (9) :393-394.

[6]刘莉, 蒋亚生, 张士华, 等.抗癌中药剂局部注射对裸鼠人肝细胞DNA含量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 1993, 20 (2) :140-142.

[7]束庆文, 娄侍金, 江继发, 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原医刊, 1998, 25 (3) :20-21.

华蟾素注射液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住院治疗且确诊为恶性腹水的患者共43例, 男25例, 女18例;年龄31~82岁, 平均 (59.53±1.82) 岁;其中胃癌9例, 肝癌12例, 卵巢癌10例, 胰腺癌5例, 乳腺癌4例, 肺癌3例。43例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移;均为中重度腹水, 其中19例腹水B超提示腹水深度径线值为5~<10 cm;24例腹水B超提示腹水深度径线值≥10 cm;卡氏评分 (KPS) 在40~70分之间, 平均 (53.23±1.19) 分;预计生存期>1个月。

1.1.1 恶性腹水的诊断标准

目前对恶性腹水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根据我院多年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如下: (1) 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 (2) 经B超、CT等检查明确有腹水者; (3) 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或腹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阳性, 或腹水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

1.1.2 治疗前腹水量的判定标准

根据腹水超声报告腹水分布及深度径线值综合评估, 其中: (1) 重度腹水:腹水分布弥漫于肝前及腹腔, 腹水深度径线值≥10 cm。 (2) 中度腹水:腹水介于轻重度之间, 腹水深度径线值5~<10 cm。 (3) 轻度腹水:腹水局限于肝肾隐窝或盆腔, 腹水深度径线值<5 cm。

1.1.3 病例纳入标准

(1) 年龄≥18岁者。 (2) 临床明确诊断为恶性腹水的患者。 (3) 华蟾素灌注治疗前1个月未进行全身化疗、腹腔灌注治疗者。 (4) KPS≥40分者。 (5) 依从性好的患者。 (6) 预计生存期>1个月。

1.1.4 病例剔除标准

(1) 不符合以上病例纳入标准者。 (2) 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腹腔穿刺置管术

在B超定位处常规消毒铺巾后, 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引流管, 连接一次性引流袋, 引流腹水, 应注意控制速度, 第1次放腹水不宜太多, 避免发生腹压骤降, 内脏血管扩张引起休克。之后治疗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引流, 引流过程中严格监测患者症状及血压以确保安全。引流后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 而后进行腹腔的药物灌注治疗做准备。

1.2.2 灌注前准备

腹腔灌注治疗前尽量缓慢引流尽腹水;但对于中重度腹水患者, 一般无法达到引流尽腹水, 故在治疗前引流1500~2000 m L, 常分2次完成。

1.2.3 灌注治疗

腹腔穿刺引流后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 应用华蟾素注射液50 m L+生理盐水50 m L, 药物经引流管缓慢注入腹腔后, 嘱患者翻身以促进药物充分吸收, 每15~20分钟以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轮流翻身, 以促进药物充分吸收。每周给予药物灌注2~3次, 每2周为一疗程。华蟾素注射液 (安徽金蟾生化有限公司:5 m L/支) 。

1.3 护理方法

1.3.1 治疗前的护理

恶性腹水的患者多处于肿瘤晚期患者, 一般状况较差, 且由于大量腹水, 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绪, 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 护理人员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和安慰工作。穿刺置管和灌注治疗前主动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 向患者解释置管和腹腔灌注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告知患者及家属穿刺置管术目前临床运用已非常普遍, 且中心静脉置管的材料是医用聚氨酯材料, 导管柔软且较细,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可较长时间留置在体内, 另外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在我院已长时间运用,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且华蟾素注射液为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较少, 患者接受度高, 疗效较好, 尤其适用于体质较弱的患者。同时腹腔灌注治疗后能缓解腹水引起的相关症状, 消除患者的顾虑, 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3.2 治疗中的护理

穿刺置管时, 配合医生进行, 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生命体质, 以及是否出现穿刺置管所引起的相关症状, 及时与医生沟通, 确保置管顺利完成。每次华蟾素注射液灌注治疗前, 遵医嘱予以引流腹水1500~2000 m L, 分2次完成, 连接引流装置严格无菌操作, 持续引流期间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导管折叠、扭曲、受压而导致引流不畅, 变换体位避免牵拉、拖拽, 导致导管脱出或移位;引流中观察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等体征, 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如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感, 可关闭调节器或减慢引流速度, 或者及时联系主管医师;引流结束取下引流袋装置, 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时:遵医嘱给予华蟾素注射液50 m L+生理盐水50 m L, 经引流管缓慢注入腹腔, 同时嘱患者翻身以促进药物充分吸收, 每15~20分钟以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轮流翻身;灌注治疗中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面色等体征, 如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感可减慢滴注速度或者及时联系主管医师。

1.3.3 治疗后护理

1.3.3. 1 饮食指导

由于腹水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大量引流腹水可导致大量的蛋白丢失, 离子丢失引起电解质紊乱等。且恶性腹水的患者多伴消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情况。因此, 要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或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而对进食量少或不能进食者可以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和静脉补充离子,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3.3. 2 不良反应的观察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等基本生命体征, 同时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一些不良反应。

1.3.3. 3 导管的护理

导管的固定:穿刺点用3M无菌敷贴固定后, 再用胶布加强固定, 可有效防止导管滑脱、扭曲, 同时嘱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注意保护导管, 穿脱衣服时尽量保持轻柔, 防止导管滑脱、扭曲。保持引流通畅:置管后应加强巡视病房, 保持引流通畅。因中心静脉导管管腔较细, 容易因血块、坏死组织及肉芽组织等堵塞而使管腔不通[4]。预防感染:感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微生物的依附性及全身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5]。因此, 在导管护理时应严格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

1.3.3. 4 腹水渗漏的防护

置管期间, 由于患者腹内压高, 导管活动造成窦道形成等, 会出现腹水渗漏现象。腹水渗漏患者嘱其取患侧高位, 避免用力, 以减轻腹腔压力。同时管口周围加棉垫覆盖, 敷料潮湿随时更换, 保持局部干燥。

1.4 疗效评价

所有病例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评价疗效, 参考实体瘤的疗效评判标准, 结合腹水评价特殊性, 以B超测量腹腔积液和腹围作为评价疾病状态的指标, 拟定腹水量的疗效评判标准如下:完全缓解 (CR) :腹水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 30 d内不需再引流;部分缓解 (PR) :腹水减少50%以上, 并持续4周以上;未完全缓解 (NC) :腹水减少不足50%, 并持续4周以上;无效 (PD) :腹水无吸收或增加, 30内需再次或多次引流。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直接合成、分泌或其他组织所产生的与肿瘤密切相关的活性物质。不同的肿瘤其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种类不同, 故本研究采用腹水中升高最明显者作为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CR:肿瘤标志物水平恢复正常;PR: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减少≥50%;NC: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减少, 但不足50%;PD: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无改变或者增加。有效率=CR+PR+S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 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进行统计描述, 根据指标是否呈正态分布, 分别釆用配对t检验 (正态分布) 及秩和检验 (非正态分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43例患者均完成一疗程的治疗, 其中对腹水量的结果统计显示:CR 7例, PR 14例, NC/SD 11例, PD 11例, 有效率为74.4%。对腹水肿瘤标志物的结果统计显示:CR 7例, PR 14例, NC/SD 12例, PD 10例。有效率为76.7%。治疗后KPS评分平均为 (61.23±0.98) 分, 较治疗前[ (53.23±1.19) 分]明显升高, 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可明显减少腹水量和腹水肿瘤标志物水平, 且腹水量和腹水肿瘤标志物的减少幅度和有效率相当, 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KPS评分。

2.2 安全性评价

临床观察到43例患者均未出现因治疗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或心律失常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有9例患者灌注治疗后1~2 d内出现低热, 体温一般在37~38.3℃之间, 大多可自行消退, 少数患者需要物理降温治疗;3例患者治疗后1 d内出现腹痛, 数字分级评分法评分在2~4分之间, 1例患者需要口服止痛药控制。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水渗漏, 在1个疗程灌注治疗后腹水减少, 腹腔压力减轻而好转。

3 讨论

恶性腹水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 总结近年来恶性腹水的研究,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1) 淋巴管的堵塞:巨大肿瘤压迫淋巴管, 或肿瘤沿淋巴管扩散, 癌细胞阻塞淋巴道, 淋巴液流体静压增加, 淋巴回流障碍[6], 水、蛋白吸收减少, 液体外渗, 潴留于腹腔。 (2)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扩散的癌细胞阻塞腹腔的毛细血管, 引起腹膜毛细血管压增高, 使渗出增加;肿瘤侵袭腹膜和肠壁, 致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大量的癌细胞分泌的递质, 均使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7], 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渗出, 进一步形成浓度差, 引起液体外渗。 (3) 低蛋白血症:肿瘤患者常伴有肝肾损害和消耗性营养不良, 易引起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导致血浆外渗。 (4) 腹腔腹膜浸润或转移形成癌结节, 造成癌性渗出性腹膜炎[8], 同时腹腔腹膜癌瘤体表的血管自身也分泌液体, 加重了腹水形成[9]。另外, 近来研究表明, 免疫调节变化、某些肿瘤相关生物因子, 如肿瘤局部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以及细胞黏附分子 (CAMs) 等物质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及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与恶性腹水的生成也密切相关[10,11,12,13,14,15]。

治疗上目前西医对恶性腹水的治疗主要包括利尿补蛋白、腹腔穿刺引流、全身化疗、腹腔灌注化疗等, 各种治疗均有一定的有效率, 但也有相应的局限性。例如利尿补蛋白治标不治本, 且容易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腹腔穿刺引流效果立竿见影, 但长期维持效果较差;全身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是西医较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恶性腹水的患者大多处于肿瘤病程晚期, 身体一般情况差, KPS评分偏低, 且既往可能接受过多程化疗, 化疗药的敏感性降低, 故患者从身体上、心理上对全身化疗及腹腔灌注化疗接受度差。且目前西医各种治疗措施均没有很好的证据作为定论或以指南的形式加以推广。故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恶性腹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中医外治法。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的不同、病程发展变化差异, 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于患处, 使其药物能达到病灶。对于其机制, 正如清朝徐灵胎所言“若其病既有定处, 在皮肤筋骨之间, 可按而得着, 用膏药贴之, 闭塞其气, 使药物从毛孔而入腠理, 通经达络, 或提而出之, 或攻而散之, 较服药尤有力”。总结其作用机制为:通过透皮吸收中药, 迅速发挥药效, 同时减少消化道、消化酶的破坏, 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降低肝损害的概率;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目前临床上恶性腹水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腹腔灌注治疗、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艾灸、中药灌肠等。其中, 中药注射液腹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腹水越来越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证明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有较好的效果[16,17,18,19,20]。本研究再次说明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配合良好的护理, 可有效改善腹水的量和腹水肿瘤标志物的含量, 有效率分别可达74.4%、76.7%, 是一种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低, 适应证广, 中晚期肿瘤患者接受度高的治疗方法, 值得进一步推广。

恶性腹水治疗中护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因为恶性腹水的患者多处于肿瘤晚期, 一般情况较差, 心理压力大, 且多数患者可能接受过手术、化疗、放疗以等多种治疗, 故有一部分患者对进一步的治疗比较抵触。这时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沟通和讲解, 让患者放松心情, 积极配合治疗。其次恶性腹水治疗期间由于患者一般情况较差, KPS评分偏低, 故治疗时应该更加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症状变化情况, 及时联系主管医师, 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再次, 恶性腹水的患者多卧床时间较长, 且腹腔灌注治疗时需要腹腔穿刺置管治疗, 故对患者平时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如加强患者的翻身活动, 检查全身皮肤, 防止压疮的形成, 造成败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同时应加强患者的腹穿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 防止因管道逆行感染引起全身性疾病, 从而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整个治疗。

华蟾素注射液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选择常规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患者, 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性别不限, 年龄30岁~79岁;无心脏病史, 心功能评价正常, 心电图正常;表柔比星累计剂量不超过900mg/m2, 一般情况良好, 卡氏评分 (Karnofsky) ≥70分, 预计生存期2个月以上;能随访, 依从性好。排除合并心脏疾病、或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者、或因病情需要暂停化疗和转用其他治疗措施者。纳入病例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一般资料

根据病例选择标准, 共选取曙光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84例, 其中男11例, 女73例;年龄36岁~70岁, 中位年龄52岁;乳腺癌66例, 淋巴瘤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2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华蟾素注射液, 每支5mL, 安徽金蟾生化公司生产;表柔比星粉针, 每支10 mg, 浙江海正药业公司生产。两组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表柔比星的方案化疗, 间隔3周化疗重复1个疗程, 观察2个疗程。乳腺癌用CEF方案:环磷酰胺500mg/m2 (第1天) +表柔比星80mg/m2 (第1天) +氟尿嘧啶500mg/m2 (第1天、第8天) ;恶性淋巴瘤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 (第1天) +表柔比星80mg/m2 (第1天) +长春辛碱2mg/m2 (第1天) +泼尼松100mg/m2 (第1天~第5天) 。治疗组同时给予华蟾素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输注, 每日1次, 两周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其他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按照行为状况Karnofsk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临床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进行观察和评分。心脏毒性反应的评定依据《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度标准》[6], 分为0度、1度、2度、3度、4度。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各有2例因骨髓抑制或肝功能损伤未完成化疗而退出, 其余患者顺利完成研究, 且在观察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无心力衰竭现象出现。在纳入统计的80例中, 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种及表柔比星累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 对行为状况Karnofsky评分的影响 (见表2)

2.3 对临床中医证候的影响 (见表3)

2.4 对心脏毒副反应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的心脏毒副反应显著减轻 (P<0.05) 。详见表4。

2.5 对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见表5)

对照组心电图出现心律不齐房性早搏, ST-T改变等异常。治疗组较少出现心电图异常, 出现1例P-R间期延长。

2.6 对LVEF的影响 (见表6)

2.7 对心肌酶的影响 (见表7)

IU/L

3 讨论

以阿霉素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机制, 目前较为公认的是自由基学说[7]。阿霉素降低了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 (GSH) 酶的活性, 自由基和超氧化物不能被及时清除, 自由基作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磷脂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形成脂质自由基, 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损伤细胞膜及细胞器膜, 改变膜上蛋白质功能及酶的活性, 严重影响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心脏毒性的产生与细胞铁代谢关系密切, 蒽环类药物产生活性氧, 在铁的介导催化下, 加速形成活性氧自由基[8]。右丙亚胺可以降低蒽环类心脏毒性的风险, 作为铁螯合剂, 抑制蒽环类药物诱导的自由基形成和氧化损伤心肌细胞[9,10]。

蟾蜍是我国传统中药材, 其全体、皮、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均可入药。《中药大辞典》记载蟾蜍:性味辛、凉, 有毒, 能破癥结, 行水湿, 化毒, 杀虫, 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 癥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蟾酥甘, 辛, 温, 有毒, 能解毒, 消肿, 强心, 止痛[11]。华蟾素注射液是从中华蟾蜍皮中提取的水溶性制剂, 为我国二级保护中药品种。其药性辛、甘、咸、凉、有微毒, 入心、肝、肺、脾四经,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促进作用。华蟾素对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与下调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6、IL-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 的表达有关[12]。华蟾素与As2O3联合协同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血管新生, 能有效抑制移植瘤生长[13]。华蟾素可使人胰腺癌细胞PANC-1中的pRb高表达, 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 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14]。华蟾素可能通过诱导miRNA表达谱的改变参与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作用[15]。

临床研究从心电图、心肌酶及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 从三个不同方面评价心脏的毒性损害, 表柔比星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影响了心脏的电活动与复极的改变, 损伤严重会导致心肌细胞特异性功能酶的释放, 同时使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下降。心电学、酶学与影像学检测三项检查基本上具备同步性, 可反应心脏的损害程度。在表柔比星化疗的同时合用华蟾素, 明显减少了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具体表现为胸闷、心悸等症状的减少, 心功能评价的改善, 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证实华蟾素对心脏舒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的同时能够减轻表柔比星的心脏毒性, 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减轻表柔比星化疗引起的心脏毒性作用。方法 将常规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 治疗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每日静脉输注, 2周为1疗程, 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采取其他治疗。观察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临床证候、心脏毒副反应、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明显改善Karnofsky评分 (P<0.01) , 降低表柔比星化疗引起的临床中医证候评分 (P<0.01) ;可显著减少心脏毒副反应 (P<0.05) , 降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 (P<0.05) , 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P<0.01) 。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可以减少表柔比星化疗引起心脏毒性, 改善心功能。

华蟾素注射液 第4篇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华蟾素注射液是中华大蟾蜍皮的水化萃取制剂,主要含有蟾毒内脂等有效成分。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1]。笔者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66例均来自我院肿瘤病房,经病理学或影像学确诊为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KPS评分≥5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8岁,平均59.8±10.6岁;其中肝癌9例,胃癌14例,胰腺癌5例,食管癌2例,大肠癌3例;KPS评分66.0±8.3。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5岁,平均60.5±11.3岁;肝癌7例,胃癌15例,胰腺癌4例,食管癌3例,大肠癌4例;KPS评分67.4±8.0。两组在年龄、性别、KPS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未加用任何增强免疫力药物;治疗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注射液(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每支5mL,含生药1g) 20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1次/d静脉滴注,20d为1疗程。

1.3 评定标准

1.3.1 近期疗效

按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可见的肿瘤完全消失,症状体征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大小减少50%以上,无新病灶出现,至少4周;稳定(SD):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进展(PD):有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灶增大25%以上。以(CR+PR+NC)/总数×100%计算临床获益率。

1.3.2 生活质量状况

参照Kamofsky评分标准[3]拟定。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值≥10分以上者;稳定:增减在10分内者;减退:较治疗前减少值>10分者。

1.3.3 毒副反应

按照WHO 1982年统一标准分为0~Ⅳ度[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注:χ2=1.222,P<0.05。

2.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比较

注:χ2=4.982,P<0.05。

2.3 毒副反应

本观察显示华蟾素注射液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较轻微,没有发生Ⅲ/Ⅳ以上的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关于蟾蜍药性理论的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蝦蟆,味辛、寒,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蟾皮单独入药,始见于《本经逢原》:“蟾皮,辛、凉,微毒”。当代《中华本草》记载道:蟾蜍“味辛、性凉,有毒。归心、肝、脾、肺经”,能“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并指出“蟾蜍被应用于肿瘤治疗,对胃癌、食管癌、膀胱癌、肝癌、白血病有一定疗效”。

华蟾素是以中华大蟾蜍之阴干全皮为主要原料,经严格工艺提取而成的注射针剂。其主要成分为大量的吲哚生物碱,如5-羟色胺、蟾蜍色胺、蟾蜍特尼、蟾蜍硫堇等;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还原糖、甾体、肽类、蟾蜍毒甙元与精氨酸复合物[4]。研究表明[5],华蟾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主要有:①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生物合成;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④影响瘤基因的表达;⑤抑制肿瘤血管形成;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本研究显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有明显的临床获益,未见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其对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朝辉,张维彬,汪波.华蟾素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5):1512-1513.

[2]周际昌,主编.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2-23,33-34.

[3]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07.

[4]杨立宏.中华大蟾蜍皮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2, 27(9):679-683.

华蟾素注射液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90例, 来自于2003年~2010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1]制定的肝癌诊疗标准, 随机分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消积散外敷组 (A组) 、如意金黄膏外敷组 (B组) 、华蟾素注射液组 (C组) , 每组30例。A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5~68岁, 平均 (47±3) 岁;B组患者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3~66岁, 平均 (48±3) 岁;C组患者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龄37~65岁, 平均 (49±4) 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彩超检查明确肿瘤体积, A组彩超检查肿瘤面积最大 (16.4×13.7) cm;B组彩超检查肿瘤面积最大 (15.1×14.1) cm;C组彩超检查肿瘤面积最大 (17.1×12.8) cm。对3组患者甲胎蛋白 (AFP) 进行检查发现, A组AFP>400 mg/L有16例, B组AFP>400 mg/L有15例, C组AFP>400mg/L有17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

(1) 华蟾素注射液 (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0273, 10 ml/支) 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2) 消积散外敷肝区 (肿瘤区域) , 1次/d。药物组成如:三棱30 g, 莪术30 g, 赤芍30 g, 苏木30 g, 红花20 g, 土贝母30g, 生半夏15 g, 山慈菇30 g, 夏枯草30 g, 乳香30 g, 没药30 g, 鳖甲20 g, 龟甲20 g, 炮山甲20 g;将上述药物制成粉末, 加入凡士林调成药膏, 外敷肝区, 其上覆盖荷叶, 再用医用绷带包裹。每日保留6 h。

1.2.2 B组

采用如意金黄膏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院内制剂) 外敷肝区 (肿瘤区域) , 1次/d, 每日保留6 h。

1.2.3 C组

将华蟾素注射液 (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0273, 10 ml/支) 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全部患者均进行中药口服、保肝、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以上3组均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原发性肝癌诊治规范》[1]判定肝区疼痛症状、肿瘤体积的变化, 并观察患者AFP含量下降例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分为明显缓解、稍有缓解、无效, 总有效率= (明显缓解例数+稍有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患者瘤体缩小25%~50%为显效, 缩小10%~25%为有进展, 缩小低于10%为无变化, 总显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100%。AFP下降有效率=下降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区疼痛缓解比较

3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区疼痛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 A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和C组 (P<0.05) , 而B组和C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A组比较#P<0.05, 与B组比较∆P>0.05

2.2 肿瘤体积变化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肿瘤体积变化情况, 在肿瘤体积缩小方面, A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B组和C组 (P<0.05) , 而B组和C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A组比较#P<0.05, 与B组比较∆P>0.05

2.3 AFP含量变化比较

3组患者治疗后AFP含量下降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 A组AFP下降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和C组 (P<0.05) , 而B组和C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A组比较#P<0.05, 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晚期肝癌患者往往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最佳机会, 单纯使用大剂量激烈的化疗药物治疗, 疗效差, 不良反应多, 患者生存质量差、生存期短。运用中药治疗在临床中取得越来越好的疗效。华蟾素注射液是以中华大蟾蜍阴干全皮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中药制剂, 医典中记载“蟾蜍辛凉、有小毒, 能解毒消肿, 杀虫化积, 破症坚血, 行水湿, 除胀定痛”[2]。华蟾素注射液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 采用中药外敷肿瘤部位因能直接作用于病灶, 通过皮肤的透皮吸收能更好地发挥疗效, 且能避免毒副作用等优点, 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消积散正是此类方法的代表药物。此方经我科讨论后研制而成, 方中由三类药物组成, 活血类药物 (三棱、莪术、赤芍、苏木) ;散结类药物 (土贝母、生半夏、山慈菇、夏枯草、鳖甲、龟甲、炮山甲) ;止痛类药物 (乳香、没药) , 共奏散结止痛、活血化瘀之效。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消积散外敷组在改善肝区疼痛、缩小瘤体、降低AFP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用如意金黄膏组和华蟾素注射液组, 说明联合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和消积散外敷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其药物组成符合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特点, 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且用药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 在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肝癌药物之时,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消积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 随机分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消积散外敷组 (A组) 、如意金黄膏外敷组 (B组) 、华蟾素注射液组 (C组) , 各30例。30d后观察3组患者肝区疼痛症状、肿瘤体积的变化、甲胎蛋白含量等。结果 在肝区疼痛症状、肿瘤体积的变化、甲胎蛋白含量等方面, A组均优于B组和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消积散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 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其药物组成契合原发性肝癌的特点。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消积散外敷,原发性肝癌

参考文献

[1]陈乃杰, 刘燕珠.吗特灵注射液联用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78例临床察[J].海峡药学, 1996, 8 (2) :31-32.

华蟾素注射液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36例, 均为2001年2月2007年2月期间本院住院患者, 全部为消化道肿瘤伴癌性腹水 (非包裹性) , 均已接受过放疗、化疗或手术治疗, 经CT、B超、胃镜、肠镜以及病理确诊, 在腹水中均找到癌细胞, 腹水在中等量以上。年龄28~77岁, 平均56岁: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7例;肝癌14例, 胃癌9例、结肠癌7例, 胰腺癌6例。患者采取自身治疗前后作为对照, 治疗前血常规、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指标无异常。

1.2 治疗方法

先予B超定位, 然后进行常规腹腔穿刺术, 每次抽液600ml, 最多不超过3000ml。术毕, 于腹腔内注射华蟾素针 (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5ml/支, 每1ml内含原生药0.5g) 80~100ml, 部分患者加地塞米松10mg。适当配合利尿治疗, 并补充人血白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每周1次, 三四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腹部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WHO肿瘤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 (CR) :腹水完全消失, 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 (PR) :腹水减少≥50%, 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 (NC) :腹水吸收不足50%, 但>25%, 持续1个月以上;无效 (PD) :腹水无变化或增加:有效RR=CR+PR。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CR 11例 (30.6%) , PR 17例 (47.296) , NC 5例 (13.9%) , SD 3例 (8.3%) , 总有效率77.8%。

2.2 不良反应

华蟾素注射液对心、肝、肾功能无影响, 有1例患者出现药物热, 未作特殊处理, 停药后自行消退。

3 讨论

恶性腹水是恶性肿瘤发展至腹腔时所引起的腹膜腔积液异常聚积。是一种难以控制的临床症状, 一旦出现, 预后较差,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甚至导致死亡,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 目前, 恶性腹水治疗的首要目标仍是减轻患者的症状, 改善生存质量。尽管目前有很多治疗癌性腹水的方法, 不是效果不佳就是不良反应很大。

华蟾素注射液是从天然药材中华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 华蟾素在抗肿瘤方面有重要作用, 其抗癌成分是蟾蜍二烯羟酸内酯, 由蟾毒配基及蟾毒素类物质组成[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华蟾素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血清溶菌酶, 抑制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 增进免疫功能, 起到抗癌作用[2,3]。

本研究现实, 华蟾素腹腔内注射用药的有效率77.8%, 不良反应小, 使用安全可靠, 能有效控制癌性腹水的生长, 有效缓解癌性腹水的压迫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立宏.中华大蟾蜍皮化学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92, 27 (9) :679-683.

[2]张振玉, 张昆和, 王崇文.华蟾素对三种消化系肿瘤细胞杀伤机制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9, 15 (5) :28-29.

华蟾素注射液范文

华蟾素注射液范文(精选6篇)华蟾素注射液 第1篇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 本院收治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8...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