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第1篇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注释)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单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B.纤维素属于糖类,有甜味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葡萄糖
2、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鸡蛋清中加浓硝酸微热后变黄
B.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 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
D. 苯与乙烯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
B.淀粉在体内必须转换为葡萄糖才能被机体利用, 而这种转换不需水参加
C.水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 由于水分不断代谢, 故人体内的水分需不断补充
D.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5、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聚合反应
6、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7、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D.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
8、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淀粉的含量 B.二氧化硫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甲醛的含量
9、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液态的植物油经过催化加氢可以生成硬化油
B.天然油脂大多是由单甘油酯分子组成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可提高肥皂的产量
D.脂肪分子里烃基的相对含量大, 熔点就高
10、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PH―CHO,下列
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可以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1、洗涤盛有植物油的试管,宜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热水 C.热碱液 D.稀硝酸
12、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无毒、无害化的治理
B.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利用蒸馏的方法可以获得NaCl、Br2和Mg等物质
C.加热可杀灭H7N9禽流感病毒,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H2O、CO2的同时,伴随着热能转变成化学能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盐既可做调味剂,也可作防腐剂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C.向含有Hg2+的废水中加入Na2S,使Hg2+转化成HgS沉淀除去
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14、吸鸦X上瘾是由于 ( )
A.鸦X味美
B.生产压迫的罂X花鲜艳
C.人追求某种特殊的刺激
D.鸦X使人食欲强
15、靛蓝是一种食品用合成色素,但对人体有害。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使用量。靛蓝允许小于0.1gkg-1。靛蓝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靛蓝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B.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
C.该物质分子量较大是高分子化合物
D.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靛蓝需氢气最大量是9mol
16、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 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 ②“苏丹红” ③“碘元素” ④“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出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及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 上述化学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 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但符合限量时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③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注释)
17、要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水溶)③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 ④加入银氨溶液 ⑤加入几滴稀硫酸 ⑥再加热 ⑦加入几滴碘水
请指出要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需正确操作过程的排列顺序:
(1)证明淀粉尚未水解____________;
(2)证明淀粉正在水解_____________ ;
(3)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_____________ 。
18、下图为硬脂酸甘油酯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装置图。进行皂化反应的步骤如下:
(1)在烧瓶中装入7~8 g硬脂酸甘油酯,然后加入2~3 g的NaOH、5 mL H2O和10 mL酒精。加入酒精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注释)
19、如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C6H14O6)。B脱水可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或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RCHO最易,RCH2OH次之, 最难。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B.C.D.E、F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F:
20、3.24g淀粉和3.42g蔗糖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假设完全水解),若得到ag葡萄糖和bg果糖,则a与b的比值是多少?
评卷人 得分
四、推断题(注释)
21、据最新报道,巴西新一代乙醇燃料汽车的总量已经突破200万辆,为了更好地推广乙醇燃料汽车的使用,巴西政府决定向普通汽车购买者征收16%的消费税,而向乙醇燃料汽车购买者只征收14%的消费税。巴西地处南美洲,是世界上甘蔗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乙醇可从甘蔗中提炼加工出来,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蔗糖转化为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 。
(2)乙醇除可用做燃料外,还可以用它来合成其他有机物。下图是以乙醇为起始原料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是最简单的烯烃。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是高分子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食品包装袋,但往往会带来环境问题,写出由A合成B的化学方程式: 。
②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其分子式为C4H8O2,写出乙醇和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乙醇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
评卷人 得分
五、填空题(注释)
2、某天然油脂A的分子式为C57H106O6。1 mol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 mol甘油、1 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2 mol直链饱和脂肪酸C。经测定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原子个数比为C∶H∶O=9∶16∶1。
(1)写出B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含5个碳原子的C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淀粉、蛋白质被称为人类的三大营养物质,它们的共同性质是都与水发生________反应。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它被人体吸收后,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________,人体内各组织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后主要生成________排出体外。
24、糖类物质提供了人体需要的75%的热量,因此葡萄糖对人体的健康尤为重要,试根据你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糖尿病一直折磨着很多病人的身心健康,某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用某病人的尿液作了实验,发现做实验的试管内壁上产生了闪亮的银,从而得出结论,该病人尿液中含葡萄糖,该病人患有糖尿病,现欲将试管内壁银镜清洗干净,最好使用下列的( )
A.乙醛溶液 B.浓硝酸溶液 C.稀盐酸溶液 D.稀硝酸溶液
(2)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理由是( )
A.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 D.糖类中结构最简单的物质
(3)我们将连有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含手性碳原子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称为光学活性), 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请你列举两种使该物质失去光学活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支柱。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
品名 蔬菜苏打饼
配料 面粉、鲜鸡蛋、精炼食用植物油、白砂糖、奶油、食盐、脱水青菜、橙汁、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
保质期 十二个月
生产日期 11月6日
(1)对上表中各种配料成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富含蛋白质的是鲜鸡蛋 B.富含维生素的是脱水青菜和橙汁
C.富含淀粉的是面粉和白砂糖 D.富含油脂的是精炼食用植物油和奶油
(2)以今天的日期为准,该饼干能否食用 ( 填“是”或“否”)原因是
(3)上表中碳酸氢钠是作为 ,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6、A、B、C是大家熟悉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它们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下列转化关系:
其中化合物D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单质甲进一步发生如下变化:
D+3甲―3A+2B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种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相同的是(写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A和B是通过什么途径转化为C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D另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7、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领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
(2)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 ;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
28、吊白快化学式:NaHSO2CH2O2H2O ,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粒,溶于水,为一种化工原料。在水中吊白块能水解生成甲醛和次硫酸氢钠(NaHSO2 结构 Na+[O-S-O-H ]-)。不法分子常利用其泡制腐竹、水发食品等。添加了吊白块的食品除甲醛毒性外,残存的NaHSO2在烹调中会产生剧毒二氧化硫,导致呼吸道过敏,严重伤害人体健康。
(1)工业上生产吊白快的反应原理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表示:
_Zn+_NaHSO3_Na2S2O4+_Na2Zn(SO3)2+_H2O
Zn+ZnS2O4+2Na2CO3+2CH2O+6H2O2(NaHSO2CH2O2H2O)+2ZnCO3↓+2NaOH
配平第一个方程式并指出硫元素在两个反应中化合价变化。
(2)次硫酸氢钠可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吊白块能保鲜防腐是利用了_________,能漂白有色物质是利用了_________。
29、根据下列变化关系:
请填空:
(1)A物质的名称________,B溶液为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④、⑥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 )中标明反应类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A
【解析】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 A正确; 淀粉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需有水参与, B项错误;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 C项错误; 矿泉水中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成分, 比纯净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
6、【答案】C
【解析】油脂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乙烯与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项错;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乙醇、乙酸中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D项错。
7、【答案】B
【解析】据核糖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H10O5,而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非同系物,A、C错误;因其分子中有CHO,故能发生银镜反应,但无COOH,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正确,D错误。
8、【答案】A
【解析】淀粉属于营养物质,不需安全检测,A不属于检测指标;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甲醛都属于有毒物质,B、C、D属于安全检测指标。
9、【答案】A
【解析】液态的植物油经过催化加氢可以生成硬化油, A正确; 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甘油酯分子组成, B错误; 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可提高肥皂的产量, C错误; 脂肪分子里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大, 熔、沸点就高, D错误.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C
【解析】植物油在热碱液水解较彻底,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C正确。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4、【答案】C
【解析】鸦X是一种毒品,从毒品的定义上来考虑
15、【答案】C
【解析】靛蓝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A正确;靛蓝分子式是C16H10N2O2 ,B正确;靛蓝中的碳碳双键、碳氧双键、苯环都可与氢气加成,共对应9mol,所以D对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述几种化学物质中, 在限量时, 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不会引起中毒.
二、实验题
17、【答案】(1)①⑤②③④⑥ (2)①⑤②③④⑥;①⑤②⑦ (3)①⑤②⑦
【解析】(1)尚未水解只需证明不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即可。
(2)正在水解需证明产生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又有能遇碘单质变蓝的淀粉。
(3)已完全水解只需证明不再有淀粉即可。
18、【答案】(1)溶解硬脂酸甘油酯 (2)冷凝回流
(3)(C17H35COO)3C3H5+3NaOH 3C17H35COONa+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油脂的相关知识。
三、计算题
19、【答案】A.HOCH2(CHOH)4CHO B.HOCH2(CHOH)4COOH
C.HOOC(CHO)4COOH D.HOCH2(CHOH)4CH2OH
E 或 F 或
【解析】
20、【答案】3:1
【解析】
四、推断题
21、【答案】(1)C12H22O11(蔗糖)+H2O――催化剂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2)①nCH2===CH2―??
②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③2CH3CH2OH+O2――Cu△2CH3CHO+2H2O(各2分)
【解析】
五、填空题
22、【答案】(1)C18H32O2
(2)CH3(CH2)16COOH 硬脂酸(或十八烷酸或十八酸)
【解析】(1)由B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C、H、O原子个数比可以确定B的分子式。(C9H16O)n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即140n=280,n=2,B的分子式为C18H32O2。
(2)由A和B的分子式可以确定C的碳原子数为 =18,因C为直链饱和脂肪酸,故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16COOH,其名称为:硬脂酸(或十八烷酸或十八酸等)。
(3)对于5个碳的饱和一元羧酸(与C互为同系物)异构体的书写,分析可知其结构由饱和烃基和羧基两部分构成。其烃基部分不难看出有以下四种结构,即:
23、【答案】水解;水解;氨基酸;蛋白质;尿素
【解析】
24、【答案】(1)D (2)B
(3)①使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②使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解析】本题从葡萄糖对人体的作用切题,由糖尿病人的尿液检查入手,对葡萄糖的性质、结构,醛基的加成、醇的消去等知识进行了考查。(1)中考查了单质银的溶解,银不溶于乙醛和稀盐酸,所以A、C都是不正确的,在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方程式发现稀硝酸产生的污染小,故应选择稀硝酸;(2)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单糖和多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能否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所以本小题的答案是B;(3)题的设置,看似考查手性碳原子的性质,实则是对消去、加成反应的考查,在有机物 中,仅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若想除去该物质的光学活性,必须除去该手性碳原子,因此可以使碳碳双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也可以使醇羟基脱去生成 ,这两种方法都能去除活性碳原子,使 失去光学活性。
25、【答案】(1)( C )
(2)否, 该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
(3)膨松剂,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
26、【答案】(1)C:葡萄糖 D:乙醇或酒精 (2)水和二氧化碳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的 (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碳燃料、人口膨胀、森林大面积砍伐等 (4)CH3OCH3
【解析】
27、【答案】① 无色透明液体 不溶于水(有特殊气味)
② 134
【解析】
28、【答案】(1)1 4 1 1 2,
NaHS+4O3S2+3O42- NaHS+2O2CH2O2H2O
(2)HSO2-+OH-=SO22-+H2O
(3)水解产生的甲醛易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解析】
29、【答案】(1)葡萄糖 NaOH 中和稀硫酸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
【解析】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Cu(OH)2悬浊液反应,所以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中和H2SO4才可与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生成乙醇和CO2,CH3CH2OH被O2氧化成CH3CHO,继续氧化成CH3COOH,进一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第2篇
一、选择题
1.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当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要诱导产生出细胞壁,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内质网
2.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的是
A.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3.下面哪一项生物技术与细胞全能性是无关的
A.克隆羊的培育
B.干细胞培育出器官 C.无籽西瓜的培育
D.胚胎分割移植 4.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
A.将鸡的某个DNA片断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C.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D.将鼠的骨髓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5.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利用不同物种的两个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指
A.不同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 B.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的融合 C.完整的两个体细胞的融合 D.植物花粉细胞的两两融合 6.从细胞全能性的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分化程度低,具有较低的全能性 C.分化程度低,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D.分化程度高低与全能性无关 7.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珍断 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渡过程中
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生长素和动物血清等 C.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 D.动物细胞培养前和培养过程中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9.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B.胰蛋白酶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C.限制酶只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D.DNA连接酶只用于DNA拼接重组
10.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 ① 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② 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 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11.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对得到的杂交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A.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B.无增殖的本领
C.可分泌特异性抗体 D.有大量增殖的本领 12.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或人工种子,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表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1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 A.老年动物体内也有细胞的分化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D.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14.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15.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
A.受精卵 B.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C.传代10~50代以内的细胞 D.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16.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17.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为“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再经胚胎移植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18.下列不属于单克隆抗体在实践上应用的实例是 A.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小鼠细胞内
B.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 C.利用免疫毒素清除异体骨髓移植中的供体骨髓T细胞 D.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地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 19.在下列选项中,不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20.不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的技术是
A.动物细胞融合B.植物体细胞杂交
C.动物胚胎移植
D基因工程
21.培育克隆牛的过程中,如果供体细胞来自同一头牛,培育出的这些个体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分析其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 B.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 C.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 D.细胞核基因发生了重组
22.最近,科学家利用猪的动脉血管以及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的在实验室内培育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培养新血管的技术可能不需要 A.“克隆”技术
B.去核卵细胞
C.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 23.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B.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无菌的牛肉汤
C.在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属于基因工程的实例 D.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都能克服远缘物种杂交障碍 24.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 B.利用聚乙二醇(PEG)等试剂诱导 C.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
25.(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26.(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27.(2010年高考江苏卷)明党参是我国珍稀药用植物,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方法中不包括()A.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B.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药用成分
C.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D.利用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
28.(2009年浙江理综)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用CO2培养箱 B.都需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29.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A.卵母细胞的培养
B.细胞核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
D.导入外源基因
30.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二、简答题
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除去_____________;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所形成的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分散开来,A、BD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___________,注射后小鼠身体产生了相应的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图中B为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___种,用来培养的D的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__。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⑥表示有关过程。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和 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2)各类血细胞均采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3)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红细胞
血小板
吞噬细胞等
e 效应B细胞 f
效应T细胞 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填数字)。
(4)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 作为模板。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3.(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理综)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繁殖种苗的速度________。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________。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_______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________,而与________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
34、如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步骤①是_____________,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其中步骤④相当于________,步骤⑤相当于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株。使________________能够在新的植物体上有所表现,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________。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的方法能否实现?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的重大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35.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4)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________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________的特点。
(6)淋巴细胞是由动物______中的______细胞分化而来的。
(7)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BB 6~10:CDDCC 11~15:BDCBB 16~18:ACAAC 20~25DCDDD26~30BCCDD:
二、简答题:
31.(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细胞壁
电刺激、振动、离心
产生细胞壁
(2)植物组织培养
(3)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胰蛋白酶
灭活的病毒诱导
杂种细胞
(4)抗原
效应B细胞
抗体和记忆细胞
骨髓瘤细胞
(5)3 杂交瘤细胞
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中培养
小鼠腹腔内增殖
32.(1)增殖(分裂)分化 没有细胞核(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记忆细胞 ⑤和⑥(4)(动物)细胞融合 mRNA(信使RNA)特异性答案:
33/(1)遗传特性 快 遗传信息(2)微生物(3)生根 细胞分裂素
答案:(1)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酶解法(2)聚乙二醇(PEG)诱导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4)远缘杂交亲本的遗传特征 杂种植株获得双亲的遗传物质(5)可育 不能 因为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大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6)不遵循 因为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第3篇
关键词:高考,考点分析,选修3
经统计, 2009年宁夏高考共有考生36 476人, 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有22 072人;选《有机化学基础》的有8 317人;选《化学与技术》的有2 523人。得分情况:《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得分率最高, 其次是《化学与技术》 (选修2) , 得分率最低的是《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5) 。从以上统计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 并且得分率也是最高的。经过这一年的实践发现虽然《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这一模块学习起来较难, 但是只要复习全面细致到位, 在考试中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对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的一点想法。
一、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的分析
下面就是对2007、2008、2009三年宁夏卷和海南卷考查的知识点统计分析。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 每年海南卷的考点总比宁夏卷要多, 而两套试卷的考查点也是在逐年增加的。
二、选修3高考常考点分析
1.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成对未成对电子、全满半满
三年新课程高考卷共有15套, 也就有15道结构的题。除2008年广东卷没出现外, 其余14道都考查了这一知识点, 可见其重要性。在考电子排布式时, 大多考的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008、2009海南考的是离子的电子排布式;而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 增加了价电子的排布, 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1~36号元素原子、离子、和价电子排布。再有考试说明中新增加了“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 复习时要注意一下, 如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2. 分子立体构型
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共出现8次, 其中宁夏、海南卷中出现5次, 也是复习的重点内容。如果将它与考纲对应, 2009考纲中应是“了解共价键的形成, 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从这点来看, 考查记忆性的成分较多。它要求学生记住常见的分子构型。而2010年考试说明中增加了“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这一改变, 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 从单纯记忆性变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2007年宁夏卷中直接考查的是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2007年海南卷中是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预测H2S、BF3的构型;2009年宁夏卷中考的是学生不太熟悉的AsH3的立体构型。可以看出在高考命题中已经体现了用一定方法推测分子构型的思路。所以在复习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常见分子的构型, 还应让学生掌握判断分子构型的方法。考试说明上还包括离子的立体构型, 所以还应注意一下常见离子的空间构型如:NH 4+、H3O+、SO 42-、NO 3-等。
3. 氢键
共出现4次, 主要出现在2008、2009宁夏和海南卷中。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学生应该比较熟悉, 但氢键的表示方法练习的不多;再有教材中还介绍了分子内氢键, 但从未考过, 可以做一下书后习题中与分子内氢键相关的题。
4. 晶体类型、特点、性质
在各省份高考题中共出现8次, 海南卷中每年都有, 而宁夏卷从未出现过。关于晶体类型与性质在考试说明中新增加了“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这一考点在其他省份的考试说明中也有, 但还从未出过题。例如:2009年江苏考试说明中这样叙述:“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 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特征 (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说得比较具体, 但江苏卷也没考查过。虽然宁夏卷没有具体描述, 但应与江苏卷要求相似。这部分内容复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从未出过题, 大家也不清楚这的题会从哪个角度出, 平时做练习也从没做过。但这又是今年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 还得重点复习。总结以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1) 金属键。
(2) 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
(3) 金属原子堆积的四种基本模式:
其中镁型和铜型是最密堆积, 空间利用率最大。
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编几道题让学生做, 避免学生感觉特别陌生, 无处下手。
5. 分子的极性
共出现4次, 宁夏、海南卷中出现3次。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让学生掌握常见分子的极性情况。教材上第45页思考与交流上的分子可以重点练习一下。
6. 熔沸点比较
共出现8次, 2009年宁夏卷考查的是氮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比较, 其中要用到氢键的知识和范德华力大小比较。其他省份的题中, 出现过离子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尤其是今年考试说明上增加了“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所以要引起重视, 在模拟考试中也有所体现。应该让学生掌握判断晶格能大小的方法, 及晶格能越大, 离子晶体越稳定, 熔点越高, 硬度越大。
7. 稳定性比较
共出现3次, 2009年宁夏卷、2009年海南卷考过。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时可以与必修中的元素周期律联系在一起掌握。再有别忽视了可用晶格能比较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8. 溶解性比较
共出现2次, 2008年宁夏卷考查了SO2、CO2在水中溶解性比较。分子溶解性主要从这些角度考虑:分子极性的“相似相溶”、分子结构的“相似相溶”、氢键的影响、溶质与溶剂发生反应。
9. 电负性
共出现4次, 2008年宁夏、2008年海南、2009年海南都考查了电负性。对比一下, 海南的考试说明中去年就有电负性, 所以海南卷考电负性很正常。宁夏的考试说明中以前是没有电负性的, 而2008年宁夏卷却涉及了用电负性的大小来推断元素, 然后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增加了对电负性的要求。通过这点来看, 高考命题并不严格遵循考试说明, 教材中有的知识点平时复习时可以涉及一些。由于电负性是新增内容, 所以复习时需重视。
1 0. 电离能
共出现3次, 宁夏、海南卷只在2008年海南卷中出现在一个选择题的选项中。电离能的知识主要就是: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电离能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 1. 杂化
以前宁夏考试说明中没有, 宁夏卷也没考过。但今年新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所以杂化类型判断是今年复习的重点。
1 2. 晶胞
共出现7次, 海南卷三年都出现了晶胞, 2009年还有有关晶胞的密度计算。所以推测今年宁夏卷很可能也会有相关计算。而2010年考试说明出来之后发现新增加了“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更印证了人们的猜测, 使这部分内容显得更重要。通过实践发现, 确定晶体组成对学生来说很简单, 而密度与体积计算较有难度, 需要反复训练。
以上就是在分析了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12个常考知识点。通过研究发现, 高考知识点在逐年增加, 总有一些从没出现的知识点在新的高考题中出现。所以在复习时还是应全面一些。
三、近几年考试说明比较分析
1.2010年考试说明新增加内容如下: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价电子的排布。
(2) 了解电负性的概念, 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3)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4)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 (sp, sp2, sp3) 。
(5) 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6) 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7) 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2.2010 (其他省份考过) 包括: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了解其简单应用。 (2)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 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 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3. 宁夏考试说明中没有 (其他省份考试说明中有) 的知识点有:
(1) 配位键, 配合物; (2) 等电子体; (3) σ键和π键;认真比对了一下考试说明, 在广东、江苏、海南的考试说明中有这些内容, 在他们的高考题中也出过4次, 宁夏考试说明中没有, 也没出现过。
4. 教材中有, 但考试大纲上没有, 考试说明上也没有的知识点包括:
(1) 手性 (2008年海南考试说明中出现, 2009年又将其删掉了, 也没出过题) 。 (2)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3) 周期表的分区。
四、复习策略
(1) 有侧重复习, 引导学生在考场外就确定选择选修3作答, 提高复习有效性。
(2) 高考真题演练。高考题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在复习时, 可以给学生做20072009年高考题, 让学生感受到高考题的出题形式, 难度, 熟悉常考考点。
(3) 考点强化训练。现在已进入复习的最后阶段, 可以对选修3的考点进行强化训练。主要考点包括:电子排布、立体构型、晶胞、氢键、金属堆积、杂化、晶格能、分子极性、熔沸点比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范德华力、稳定性比较、溶解性比较、电负性、电离能、晶体类型与性质、电子跃迁、配位键, 配合物、等电子体、σ键和π键、周期表结构及分区、无机含氧酸酸性。
(4) 进行审题训练。主要包括区分原子、离子、价电子、名称、符号;区分电子排布式、结构示意图、轨道表达式;区分分子构型、vsepr模型;区分结构式、电子式。
(5) 回归教材。在高考前两周, 带领学生一起看书, 回顾知识的来龙去脉, 画出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第4篇
关键词:旅游地理 双动两案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概念在2003年提出,最初又叫双线两本教学模式,历经多年的发展、改进和完善,到2007年才被正式改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此模式中的双动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两案就是教案与学案。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提倡的是两案并重,强调要有效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1]。
一、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基本环节
1.编制学案,基于学案基础上指导学生预习、找准学习目标与方法,再查阅资料和自学,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2.检查学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教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3.结合教案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再结合课堂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解答学生问题;接着再由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4.组织学生完成教案里设计的练习,让学生形成内化整理。
(二)基本特点
1.展现“学、教”双主动。在导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以教案与学案为载体,有机结合教与学,学生依照学案有效选择并控制学习进度与深度,教师基于教案展开启发讲解,充分发挥向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2.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案涉及的导学思考题只给出了学习思路与目标,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充分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和思考时间基本占据一半。
4.打破传统教学结构,此教学模式流程为:示案导学、明确目标→利用学案、引导自学→暴露问题、协作解决→全面总结、找出规律→分层练习、促进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此教学模式能提供相应资料,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有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挖掘教材里潜藏的“宝藏”,进而弥补教材的不足[2]。
二、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学案设计及使用
1.学案设计。首先掌握学案设计基本理念,要紧抓“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一原则编制学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案设计要针对全部学生,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能,学案设计能充分激发双方的创新意识。其次明确学案设计步骤,认真备课,落实准备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学习目标→科学编排知识体系→精心选择练习题,进行反馈矫正。再次,合理编排学案内容,紧抓“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三线,基于知识线基础上编写教案,再有机结合三线。最后,谨遵学案设计原则,即问题化、层次性、理论结合实际以及方法化[3]。
2.学案使用。首先,明确使用步骤,即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依照学案自学并反馈问题→落实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教师适时点拨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归纳总结→教师再次审阅并优化学案。其次,遵循学案使用原则,即及时反馈、活动性、参与性。再次,优化学案的使用,一方面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优化教学环境、讲解地理趣闻、结合实际列举多种观点、充分利用地理实验等;另一方面确保教学同步,有效攻克学习中的难点,即教师要积极疏导学生的思维障碍或是帮助学生创建台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同时还应该将自身思维与学生思维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
(二)教案设计及使用
1.教案设计。首先,遵循设计原则,即递进性、简洁性、完整性。其次,明确教案设计内容,教案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注明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方法、理清教学过程、总结知识展开训练、教学反馈。
2.教案使用。教案的使用应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采取多样化方法与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上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采取激励式、探究式、情境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二是设计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释与应用的基本程序,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但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紧密结合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采取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紧抓“师生多边互动”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过程”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感知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四是采取开放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说“不”,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知识,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与过程,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五是紧密结合实际,充分体现人文化教学,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其与学习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以及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的教学中采取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先应明确此模式的基本环节与特点,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其环节与特点。此模式的实施策略应从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和教案的设计与使用两大方面着手,在设计与使用学案和教案的时候都应遵循相应的原则,而且在使用学案和教案的时候都要理清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凯.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孙超.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旅游地理》学案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林燊.新课标下旅游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选修3典型案例分析及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论文。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第5篇
一、单选题
1.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He
B.
C.1s2
D.
2.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YZ
B.X2YZ
C.X2YZ2
D.X2YZ3
3.金属钛对体液无毒且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均含有22个中子
B.为同一核素
C.互称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4纵行
D.分别由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4.已知:X、Y、Z、W四种元素原子的电负性数值如表所示:
元素
X
Y
Z
W
电负性
2.5
4.0
1.2
2.4
上述四种元素中,最容易形成共价键的是()
A.X与Y
B.X与W
C.Y与Z
D.Y与W
5.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
A.Ne,Ar
B.F-,Mg2+
C.Al,O2-
D.Cl-,Ar
6.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作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根据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可判断两种元素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⑥非金属得电子后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A.④⑤正确
B.①③⑥正确
C.②③⑤正确
D.都错误
7.某元素X的逐级电离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可能显+4价
B.X为非金属元素
C.X为第5周期元素
D.X的单质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为X3+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原子中一定没有能量相同的电子
B.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x2违反了洪特规则
C.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D.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
9.下列关于含氮微粒的表述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为
B.N3-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C.N3-的质子数是20
D.氮原子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形状相同
10.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单质T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11.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2s
3s
B.2s
2d
C.2px<
2Py
D.2px=
2py
12.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价电子数依次增大,乙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丁的原子序数,丙和乙位于同一周期,丁和乙位于不同周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形成的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乙、丙、丁形成的氢化物常温下均为气体
C.原子序数由小到大顺序为:甲<乙<丙<丁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丁>甲>乙>丙
13.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1价阴离子与Y的+1价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
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C.X‒的半径小于Y+的半径
D.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
14.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
之和为2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T
B.R能分别与X、Z形成共价化合物
C.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A族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15.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含20个电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3517Cl
B.四氯化碳的球棍模型:
C.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二、填空题
16.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a、b、c、d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这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17.主族元素碳、氧、氮、氟、磷、硒及副族元素镍、铜元素在化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基态氮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
(2)将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__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3)CuSO4溶液能用作P4中毒的解毒剂,反应可生成P的最高价含氧酸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8.填写下列空白[第(1)~(4)小题用元素符号填写]。
(1)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________。
(2)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________。
(3)电负性最大的元素________。
(4)第四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________。
(5)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
(6)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1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7)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写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它位于________区。
19.已知四种元素A、B、C、D,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4、1、2、7,其中A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2,B、C
两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第1层电子数少1,也比C元素原子第M层电子数少1,D元素的单质为液态非金属单质。若此四种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个周期,请按要求填写下列各题:
(1)A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用电子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
(3)请写出D元素的单质与SO2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a、b、c、d、e均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a
原子核外电子分别占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
b
基态原子的p轨道电子数比s轨道电子数少1
c
在周期表所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d
位于周期表中第4纵行
e
基态原子M层全充满,N层只有一个电子
请回答:
(1)d属于________区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
(2)b与其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c的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________种,任意画出一种________。
(4)a与其相邻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低顺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若将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对应的正盐酸根离子表示为A,则A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A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与A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_(填化学式)。
(5)e与Au的合金可形成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体,在晶胞中e原子处于面心,该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e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晶胞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该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密度为ag/cm,则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B为__(填写元素符号),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__(填写化学式),离子半径大小B__C(填“>”“<”或“=”);
(2)写出A、B的化合物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A的单质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2.现有属于前四周期的A、B、C、D、E、F、G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E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G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
(1)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C元素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E3+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3)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4)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填“<”“>”或“=”)Al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G元素可能的性质___________。
A.其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B.其电负性大于磷
C.其原子半径大于锗
D.其第一电离能小于硒
四、实验题
23.镁、铝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系列关于镁、铝性质的实验,某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位置和结构”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镁原子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基本性质”
②下列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中只有离子键
B.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备金属铝
C.Al和MgO按照适当比列混合可做“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
D.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性:Mg
Al”
实验一:截取一段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经过一定预处理”的镁片和铝片,放入试管中,同时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金属性:Mg
Al”
③镁片和铝“经过一定预处理”,下列实验操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是_______
A.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
B.用盐酸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C.用烧碱溶液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④通过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如右图,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1mol/L
MgCl2和AlCl3溶液,用胶滴管逐滴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
⑤该“对照实验”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实验现象能得出“金属性:Mg
Al”
甲试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试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利用原电池原理也可得出“金属性:Mg
Al”,⑥请在下框中画出一个原电池装置图,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定金属性:Mg
>Al;
可用材料:镁片、铝片、导线,其它试剂和材料、仪器可自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1)已知氢有3种常见原子:11H、21H、31H(或H、D、T),氯有2种常见核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________种。
(2)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______,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电解产生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_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_。
(3)2
g
AO32-电子数比质子数多3.01×1022个,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B
6.D
7.D
8.A
9.D
10.B
11.D
12.A
13.B
14.B
15.C
16.b>a>c>d
D(n+1)─>Cn->An+>B(n+1)+
17.2
V形
sp3
P4+10CuSO4+16H2O=10Cu+4H3PO4+10H2SO4
18.Cl
He
F
K
O
1s22s22p63s2或[Ne]3s2
第四周期第ⅠB族
ds
19.第四周期第ⅦA族
离子键
Br2+SO2+2H2O=2HBr+H2SO4
20.(共15分)
(1)d
(2)N>O>C
(3)4
F—H…F
F—H…O
O—H…F
O—H…O
(4)SiO2>CO2平面三角形
sp2SO3、BF3(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H4Cu3Aucm2
21.O
H2SO4
>
2Na2O2+2CO2=2Na2CO3+O2
共价
C+2H2SO4(浓)CO2↑+2SO2↑+2H2O
22.N<O<F
Fe3+
ds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Mg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处于全充满的稳定结构,Al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其3p上的1个电子较易失去
A
23.第三周期第IIIA族
·Mg·
A、B
A、B
溶液中无色气泡产生的快慢或金属溶解的快慢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Al3++
4OH—=AlO2—+
2H2O
24.5
10∶9
8∶9
10∶9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第6篇
一.写出下列结构的药物名称和主要药理作用
OH1CCH2O2NOHNHCOCHCl2CCCH2OHOHH
1、炔雌醇:与孕激素合用,具有抑制排卵的协同作用,可用于避孕药,也可用于闭经和更年期综合症。
2、氯霉素: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前者的效力强于后者,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
CH33NH2HCl4OOOCH3OOCH3
3盐酸金刚烷胺:可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也可抑制病毒早期复制和阻断病毒基因的脱壳及核酸向宿主细胞的入侵。
4青蒿素:高效、速效的抗疟药,主要对间日疟、恶性疟及抢救脑型疟效果良好,但复发率稍高。
CH3O5NCOCH3CH2COOH6(H2N)2C=NNSSNH2NSO2NH2Cl
5吲哚美辛:主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6法莫替丁:H2受体拮抗剂,剂量小,选择性强,能持久抑制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强,并且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7H2NO2SCl8OSNHONHNNClCH2OHNNHNN
7氢氯噻嗪:用于各种类型的水肿,对心脏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很有效。
8氯沙坦:是非肽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化学结构及主要药理作用 1.三唑仑
2、咖啡因
NNClNClNOCH3ONNCH3NCH3N
镇静催眠药
中枢兴奋药
3、盐酸吗啡
4、硫酸阿托品
NCH3HClH2SO4NCH3CH2OHHOOOHOCOCH2
镇痛药
解痉药
5、肾上腺素
6、马来酸氯苯那敏
OHHONHCl3HCOOHCCHNCH3CH3HCCOOHHON抗休克
抗过敏
7、盐酸普鲁卡因
8、硝苯地平
NO2H2NCOOCH2CH2N(C2H5)2OOHClOONH
局麻药
钙拮抗剂
三.写出下列药物活性形式的化学结构,并说明主要药理作用
1.HOOOCH3OCOCHCH2CH3CH3CH3
2H2NN=NSO2NH2NH2
3SNCF3NCH2CH2OCO(CH2)5CH3CH2CH2CH2N
4OHNFONO
5OOOSCOCH3
答案:
1.HOOOCH3OCOCHCH2CH3CH3CH3
HOCOOHOHCH3OCOCHCH2CH3CH3CH3降胆固醇药4
2H2NN=NSO2NH2H2NSO2NH2NH2
磺胺类抗菌药
3SNCF3CH2CH2CH2NNCH2CH2OCO(CH2)5CH3
SNCF3CH2CH2CH2NNCH2CH2OH抗精神病
4OOHNFHNFONOONH
抗肿瘤
OO5OOOOSCOCH
3利尿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吩噻嗪类药物N10与侧链N之间间隔2,3个碳原子,各有什么样的药理作用?
吩噻嗪母核与侧链上碱性氨基之间相隔3个碳原子是本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碳链延长或缩短则活性减弱或消失,若相隔2个碳原子则抗精神病作用减弱而抗组胺作用增强。
2、如何增加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
为了增加溶解度,制成注射液使用,可用有机酸或其碱金属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形成复盐。
3、说明镇痛药的结构特点。
a、分子中具有一个平坦的芳环结构;
b、有一个碱性中心,能在生理pH条件下大部分电离为阳离子,碱性中心和平坦结构在同一平面;
c、含有哌啶或类似哌啶的空间结构,而烃基部分在立体结构中,应突出的平面的前方。
4.写出H1-受体拮抗剂有那些结构类型。
氨基醚累;乙二胺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啶类
5、说明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中枢作用的强弱及原因。
对比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的化学结构,可以发现她们的区别只是6、7位氧桥和6位或莨菪酸α位羟基的有无。而比较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则会发现,氧桥和羟基的存在与否,对药物的中枢作用有很大影响。氧桥使分子亲脂性增大,中枢作用增强。而羟基使分子极性增强,中枢作用减弱。东莨菪碱有氧桥,中枢作用最强,对大脑皮层明显抑制,临床作为镇静药,是中药麻醉的主要部分,且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阿托品无氧桥,无羟基,仅有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山莨菪碱有6位羟基,中枢作用最弱。
6、比较麻黄素和肾上腺素活性的强弱及作用时间的长短并说明原因。
与肾上腺素类药物相比,麻黄碱具有两个结构特点。一是其苯环上不带酚羟基。苯环上酚羟基的存在一般使作用增强。但具有此儿茶酚结构的化合物极易受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代谢而口服活性较低。而麻黄碱没有酚羟基,不受COMT的影响,虽作用强度较肾上腺素低,但作用时间比后者大大延长。苯环上没有酚羟基,还使化合物极性大为降低,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所以麻黄碱既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麻黄碱的第二个结 构特点是α-碳上带有一个甲基,因空间位阻不易被单胺氧化酶代谢脱胺,故使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7、说明普鲁卡因变色和失效的原因。
普鲁卡因化学结构中含有酯基,酸、碱和体内酶均能促使其水解。在pH-3.5最稳定,pH<2.5,水解速度增加;pH>4,随着pH的增高,水解速度加快。pH相同时,温度升高,水解速度加快。盐酸普鲁卡因的水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析出油状的普鲁卡因,放置后形成结晶。若不经放置继续加热则水解释出二乙氨基乙醇,酸化后析出对氨基苯甲酸。
8、丁卡因较普鲁卡因局麻作用强的原因。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