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化零为整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化零为整范文(精选8篇)

化零为整 第1篇

三年一度的分册复习来临之际, 我总会花些时间去思考, 如何有效、有趣地开展第一轮分册复习工作, 多年来的分册复习方式都是一个套路, 以讲练结合为主, 以词汇词组句型语法阅读写作为主线来开展, 显得扎实、有序、有效。这样的复习方式让老师省心、省事, 有备课组自编的复习资料, 每天循环、重复地开展着复习工作, 无需去思考、去操心。时常想, 这样的分册复习方式, 老师是省心了, 课堂气氛却显得单调而沉闷, 学生看起来有些疲惫和无奈, 有没有别的复习方式, 让学生既感兴趣又学有所获呢?

经过反复思考、设想, 能否把相关话题、相关语法的单元进行合并, 即化零为整, 并把单元内容设计成活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 学会扩展, 学会使用词汇、句型呢?困惑之时, 学校的“三三五”教学模式给了我启示, 对分册复习的教法作了大胆的整合与尝试。

八年级上册Units12的复习课, 我没有按常规教学 (词汇词组句型语法阅读写作训练) 的方式来复习, 因两个单元都涉及到食品及健康, 我把两个单元的内容 (包括词汇、词组、句型、语法、写作训练) 设计成两个活动:活动 (一) 头脑风暴

引出“健康”相关的话题, 话题 (一) 运动 (Unit 1) , 话题 (二) 食物 (Unit 2) , 让学生分组讨论, 收集归纳与运动, 食物有关的词汇, 词组;同时, 作了问卷调查, 让学生判断自己是否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活动 (一) 结束前, 让学生做小节:1.如何拥有健康生活方式?2.如果想成为一名健康、活泼向上的中学生, 应该怎么做?活动 (一) 的开展, 复习了两个单元的词汇, 同时, 还扩充了新词汇,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三三五”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现”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活动 (一) 的开展不仅学习了词汇, 词组, 操练了句型, 让学生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英语学习中, 这何尝不是寓教于乐呢?独特的活动设计打破了常规教学, 让学生觉得新颖, 别致, 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与投入让我有些许感动。活动 (二) 跟随着活动 (一) , 把问题展开,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健康的中学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人体部位, 做好保健工作。让学生复习人体部位的相关词汇, 词组, 并引出句型:“如果你感冒了, 应该怎么办?牙疼应该怎么办?”等问题, 并寻求答案。涉及的句型是中考的交际语境, 通过活动 (二) 的开展, 让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健康问题的方式方法。整节课, 以活动展开, 从活动中得到启示并得出结论, 并用英文写出话题作文“我的健康生活方式”。

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归纳、链接两单元的知识点, 并严格按“三三五”教学模式来展开, 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难点突出而精简, 教学过程清晰而有趣, 整堂课, 学生兴趣盎然, 寻求帮助的、翻阅书籍的、查阅资料的, 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小组探究来完成活动, 并通过活动来做小结, 把教学重点在小结中展现出来,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活动, 以写作训练的方式把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 能更好地把“三三五”教学模式的精髓体现出来, 学生会的不讲, 学生不会的讲清、讲透彻, 真正做到了三讲三不讲, 在这样新颖的授课过程中, 学生忙于开展活动, 乐于求助他人, 翻书查资料, 让学生对查找到的、寻问到的知识记忆犹新, 难以忘记;同时, 也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教师闲下来, 也把“三三五”教学模式很好地落实到课堂中, 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能做到具体, 明确。通过这样的尝试, 让我对授课的方式有了更新的认识, 更高的要求, 也对“三三五”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诠释。建议在分册复习课的过程中, 我们不要流于形式, 流于俗套, 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 挖掘自身的潜力, 设计一些优质课, 让学生学得快乐, 学有所获, 让教师用智慧去教, 教得轻松而有趣。

遇见碎片,化零为整初二作文 第2篇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仿佛都在不断地被碎片化。我们不断地被电子产品影响、不断地被一个一个安排影响、不断地被下一秒会发生的未知事件影响正是这样,时间被不经意的、已知的、未知的分割成一个个碎片。

伴随着手机清脆的提示铃声,我慢慢放下手中正在背诵课文的英语书,拿起手机,浏览起了新消息。在不知不觉中,手指不断地往下划,生怕漏掉了每一条消息。背书的过程是艰难的,玩手机的是快乐的。等到终于看完最后一条消息后,又瞥了瞥时间,才意识到,我竟看了半个小时的手机了。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从前由于作业不多,我还不以为然。可随着年级的上升,我发现每天的作业时间都成了一种煎熬。那种明知道我要认真做作业,不能看手机,却每次在听到提示铃声后,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总想要一探究竟,不由自主的心情总让我十分懊恼。但探究到源头,终是手机铃声惹的祸。我开始尝试把手机调成静音,并把它放到客厅,眼不见为净。这样践行后的效果果真不错。

是的,手机把我的学习撕成碎片,我便屏蔽手机,还以一段整块的时间。

为了提升学习质量,周末,就不免有大大小小,各有不同的课外兴趣班,而路上赶路的时间总是碎片化的长则半小时,短则十分钟。这样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若是读书,半小时显得十分短暂;可若是背古诗,十分钟又显得长了。这样的.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总让我纠结我到底要干什么,到底能干什么。

在一个契机下我将要备考西班牙语得乐A1,而我发现自己的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到也许在碎片时间中背单词是极好的。每背一个单词的时间是极短却又需要反复的,而在赶路的这段时间中,我可以随时拿起,也可以随时放下。

碎片化的时间是相对于事件而言的。找到合适的时间,用以适合的事件,碎片时间自然就化为整块时间了。

而在许多情况下,计划赶不上变化,往往那些突发事件或是会打断你的思路,或是会破环你的心情。在这样的情况下,调节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把突发事件及时地归入你的安排,并有条不紊地去完成他们,而不是为这些事发牢骚。

化零为整 归类识记 第3篇

我任教二年级语文,尝试运用单元集中识字法,把一单元的生字化零为整,集中识记,在课文学习时只是简单回顾生字,以防回生。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识字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了识字能力。

一、词句里正音

斯霞老师认为:“真正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会应用,才是识了字。”可见,识字教学必须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所以单元整体识字我首先从读准字音入手。若是孤零零地来认读生字,对学生来说非常枯燥。我把一单元的生字集中起来,做成单元识字表。表中首先出示放在词语、句子中的生字与注音,让学生在词语中认读,或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认读。

二、归类后识形

字形的识记是识字的重点与难点。在识记字形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字形的特点,我先对整个单元的生字进行对比、归类,然后做简单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循法识字。

1.“搜索记忆”识记熟字。在教学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生字都是“生”字,很多学生已在图书、报刊、电影、电视中有所接触,甚至特别熟悉。也有一部分字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班内学生姓名中的字,或者对学生来说有特殊意义的,例如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卫、宇、珍、育、通、填、袁、产,这八个字学生往往一遍就全认识。“卫生”这个词在校园、教室里到处都可见;体育课中的“育”学生太熟悉;“通过、填空、生产”这些词学生在试卷中、数学课中常见;“宇”“袁”“珍”这些字,班内学生的姓名中都有。这些字紧贴学生的生活,不用刻意去认,搜索自己记忆就能找到它们的影子,自然能轻松掌握。

2.“半边音半边义”识记形声字。每个单元中都有很多形声字,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则有财、栏、抖、喉、咙、搅、拌、馒、岭、忠、鹭等11个形声字,在识记生字中占很大比重。

经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类字的部首一般和字义有关,而同音偏旁则和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有时在声调上稍有差异。有了这番观察,学生明白了这类字音、形与义的联系,找到了这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就找到了识记方法,即“半边音半边义”。

3.“加加、减减与换换”对比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字方法,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我把每单元中适合用这些方法来识记的字归为一类,由学生自己结合熟字,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对比识记这类字。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垂”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与“睡”对比识记,“庐”和“炉”用换一换的方法对比识记,而“刨”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与“包”对比识记。

4.“多样方法”识记疑难字。每个单元中都有一些字平时阅读中见得少,而且无法使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识记,如二年级第五单元中的:疑、乱、质、压、盏、勘、厚。这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识记难点所在。后来我改变了这类字的识记方法。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类生字时,因为提前没设计好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识记疑难字,所以放手让学生识记,没想到他们的速度很快,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我就问学生怎么记住的,一个学生说:“老师,乱最后那一笔像极了我妈烫得乱七八糟的头发,所以一遍就记住了。”另一学生说:“我看到那个‘压字,心里就压得慌,上面有个盖,下面还再压点土,它就应该读‘压。”孩子的创造性让我震惊,与老师那些程式化的方法相比,他们的方法多么鲜活,多么生活化,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孩子的创造力!所以这类最难的字我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及识字经验来识记。

三、儿歌中解义

识字,读准了音,记住了形,还得明白字义。而字义的理解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才会清晰明了。我根据本单元题材或内容,巧妙地把本单元生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小诗或是儿歌,学生爱读爱记。请看,这是在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生字后,我为学生编的小诗。

(一) (二)

大自然,是画卷! 大自然,是宝库!

横岭侧峰庐山险, 一页山岩一册书,

香炉峰前瀑布现, 雨印波痕都是图,

疑是银河落九天。 刨根问底不满足。

白鹭戏水窗含雪, 勘察煤炭与矿物,

门泊东昊万里船。 必须读懂这厚书。

日月星垂风雷电, 野外若是迷了路,

乌云压顶柳枝乱, 太阳树木拨迷雾,

风雨过后彩虹天! 指南针领你出山谷!

一首小诗既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生字,更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儿歌中明白了字义,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四、检测时复习

检测单元集中识字效果时,我采用生帮生、生测生辐射检测方式。检测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可以自己找老师,小老师也可以自己找需要帮助的同学。那时的课堂可能有点不安静,但是相对于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的课堂,我更喜欢有孩子声音的、处处洋溢着学生主动性与自我的课堂。学生的认真、细致,检测时的严格,令老师自叹不如。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是最公正的,做老师的完全可以把这最繁杂的、最费时间的检测让学生来完成。检测别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巩固、一种复习,更是一份为人师的成就与自豪。

五、阅读时巩固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单元集中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学生手中识字资源最丰富的就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所以每单元集中识字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阅读配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同类题材的文章,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生字。在平时我也引导学生认校园、家里、路上见得到的字,让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增强识字意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且着眼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低年级单元集中识字改变了传统识字的枯燥与随意,并且做到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识记汉字的轻松快乐,为学生提前阅读与大量阅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我也常常告诉学生:“事事都有最好的方法,好的方法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都做好。”所以,教学中我努力帮学生找到最佳方法,让孩子们感到识字是轻松的,学习是快乐的,读书是幸福的!

化零为整 第4篇

教学案例一:“化整为零”, 逐词逐句地讲解语篇

在教学中, 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大意和语法知识, 教师经常将一篇课文打散成几块进行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前言+课文前半段+课文后半段。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流程:

Step 1:Read and answer. (看前言部分动画并朗读, 回答问题)

原文:It is Wednesday.Helen is not at school.She is ill.Su Yang calls her after lunch.

Questions (教师提出问题) :

(1) What day is it today?

目的:复习第一单元的句型。

优势:能够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并能快速掌握课文的主干。

(2) What’s wrong with Helen?

目的:该问题是本单元D部分学习的句型, 在这里呈现并加以语法讲解。

优势:能够有的放矢、快速精准地找准本单元的语法点, 让学生“毫无杂念”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语法知识。

Step 2: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继续看A部分前半段动画并朗读, 完成填空)

原文: (略)

Fill in the blanks (教师出题让学生填空) : (略)

目的:让学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理解课文主干大意, 并理解其中的一些语法知识。教师通常还会伴以一些问题进行提示:Who is absent today?What’s wrong with her?等等。学生在听录音的基础上能很快地总结出是海伦缺席了, 并知道她生病以及具体情况。教师在讲解时还会贯穿向学生讲解have/has后的动词get要变成got等语法。

优势: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课文直接找到答案, 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难度, 同时让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了一个基本概念上的理解。

Step 3: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继续看A部分后半段动画并朗读, 完成填空)

原文: (略) ;填空: (略)

目的:本环节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理解课文主干大意, 并掌握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和简单的语法知识。如, How do you feel now?Are you...?See you soon.

优势:至此为止, 整篇课文主要讲述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心中都有了一个明晰的概念。

Step 4:Homework:Copy the new words. (抄写单词一英一中)

目的:这是一个经典的家作布置, 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单词进行抄写, 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考试时不丢分。

优势:巩固和记忆本课所学的文本知识。

教学案例二:“化零为整”, 对语篇进行整体性语言教学

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对整个语篇进行解读就称之为“整体性语言教学”, 而是需要让学生在语篇中“看到”、“听到”有意义的对话, 能够感受到语篇所包含的主题, 如人物交际、生活情感等。

Step 1:Listen and answer. (听整个语篇并回答问题)

原文: (略)

Questions (教师提出问题) : (略)

目的:学生“走近”语篇, 先让他们完整地感受语篇所包含的内容, 并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 和学生一起回忆语篇的内容, 用集体的智慧和记忆去学习语篇。从学习的内容来讲, 让学生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经过等;从学习的方式来讲, 让学生一起去回忆语篇的内容, 合作学习, 加强语言的沟通功能;从学习的主题来讲, 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以打电话问候朋友为主题的语篇。

优势:学生通过初识语篇, 感知了语篇的内容、情感, 加强了生与生, 师与生之间的语言交际。

Step 2:Listen and tick. (看A部分整个语篇的动画, 然后完成判断)

Tick (教师给出内容让学生判断) : (略)

目的:学生“走进”语篇, 经过上一遍初识语篇大意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能够对语篇进行细嚼慢咽, 并对语篇的细节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在看完整个动画后,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故事经过, 然后再判断上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语篇在文本上的难题给解决了。

优势:学生在初识文本的基础上, 进行二次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语言学习的能力, 如听力、理解能力等。

Step 3:Role Play. (分角色朗读课文)

目的:分角色朗读课文不硬搬课文中的人物及事件, 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作为主角来进行对话, 不一定要用到书上的每一句话, 能用到询问别人病情、关心别人的句型即可。并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对话。

优势:让学生能感知到语篇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 即关心同学、朋友的情感体验。

Step 4:Homework:Make a card. (制作贺卡)

目的:布置学生家作完成一张简单的贺卡并写上: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让学生感知语篇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优势:让学生将语篇的教学情境与我们的生活相融合, 明白英语的运用并不是只能在有限的场所, 而是无处不在。

化零为整 第5篇

数学中有一种思维方式,即就是化整为零,然后再化零为整,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为“蚂蚁搬家”。学习过高等数学的人都知道,定积分的概念是四个关键: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其中的“分割”与“求和”就分别体现了“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的思想。

复习了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考生在最后检验成果的关头需要坚持和信念。我的前半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数学中有一种思维方式,即就是化整为零,然后再化零为整,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为“蚂蚁搬家”。学习过高等数学的人都知道,定积分的概念是四个关键: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其中的“分割”与“求和”就分别体现了“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的`思想。平时的复习一直向脑中输送零碎的知识,这是把原本整体的学科一小块一小块给拆开了吸取,到每一个小螺钉都很熟悉的时候就能够造一艘航母远行了。现在正是准备远行的时刻!

这样的思维方式在考研复习中会一再涉及到,不仅在考研数学复习,在考研英语、政治中都会用到。其实也就是以前老师们常说的:先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而数学尤其需要如此才能学透得高分。按照这样的思路,考研复习到考前十几天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科目都读成了薄薄的一本!就数学而言,再薄的书也应该有题目,几十天时间仍然不能丢做题时的手感!但数学复习到这个份上就千万不要再钻牛角尖了,不论以前是专攻难题还是注重概念,现在都应该回归基础了。读一些基本的例子,做一些基本的题目,看一些基本的概念,背一些基本的公式。

化零为整 第6篇

关键词:导入;操作;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内容与学生生活很贴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人民币,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新知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一、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收集零星碎片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商店场景。小熊:小朋友们,今天是我自己第一次去商店买文具,你们想跟我去看看吗?

师:你们和爸爸妈妈去过商店,买东西要用什么呢?

生:钱。

师:小朋友们,小熊要考考你们了,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呢?

生1:我认识1元。

生2:我认识10元。

生3:我见过100元。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那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一元纸币)师:你认识他吗?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呢?

生:这是1元,上面有个1,还有个圆字。

师:你真厉害,上面的“壹”是大写的汉字“壹”,这个“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

……

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经验,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切实研究如何调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先在两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课前调查,结果发现,42%的学生对人民币面额的了解并不全面,67%的学生了解兑换的进率,77%的学生有过购物的经验,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做了以上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熊第一次购物入手,引发学生共鸣,学生都跃跃欲试,自然引出买东西需要用钱,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梳理整合

[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对人民币有了更多的认识,想不想自己去文具店买你们喜欢的文具?

(出示文具柜)师:上面都有哪些文具?价钱是多少呢?

师:文具柜的商品可真丰富啊!我们带上1元钱出发啦。如果1元钱只够买一样东西,你想买什么呢?

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当顾客和小小营业员,并来示范怎么买东西。

生1:我想买铅笔。(拿出1元)

师:营业员你来告诉她,并找回多少钱?

生2:找她5角。(从盒子里拿出了5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2:1元就是10角,10-5=5。

师:如果1元钱可以买两样东西,可以买什么呢?

生:1:我要买笔记本和尺子。(拿出1元)

提问营业员:你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生2:1元就是10角,10-3-6=1。(拿出1角)

……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在教学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我设计了这个购物环节,购物的情境从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清晰地示范,为学生后面开展小组购物实践活动做好一定的准备。

三、渗透数学思维,整装再出发

[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买得开心吗?明明也学会了使用人民币来购物,他急着想把这个进步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他来到文具店要买1张邮票。(课件出示寄往外地的邮票8角钱)

可以怎么付8角钱呢?

师:刚才我们可以拿一种面值的人民币凑成5角,也可以拿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凑成5角。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课件出示8个1角、4个2角、2个5角)

凑成8角,你能有什么办法吗?看谁能把它们一个不遗漏地想出来?2角不拿,可以怎么拿?2角拿一张,可以怎么拿?……现在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生1:2角不拿,可以拿出8个1角或3个1角和1个5角。

生2:2角拿一张,1个1角,1个2角,1个5角,还有拿1张2角,6个一角。

师:2角拿2张怎么拿?

……

思维的训练是数学课堂的灵魂,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看谁能把它们一个不遗漏地想出来。”当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油然而生,学生想到了2角不拿,可以怎么拿,2角拿出一张,怎么拿,2角拿出3张……在这样的锻炼下,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体会到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实用价值。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

化零为整 第7篇

我从事高考通知书发放这项工作已经有几个年头了,通过这几年的工作, 我更加认识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要讲求方法的, 好的工作方法能使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且不影响工作效果,使工作变轻松;好的工作方法能将零散的工作集中为一个整体或者几大部分, 减少工作的任务量且不影响整体效果。将QQ群运用在高考通知书发放的信息发布中,不仅使工作量变小,而且更加高效快捷。以往学生是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询问通知书是否已经到达,我们两个人一起工作,其中一个人几乎每天都在接电话, 只要通知书没到学生就会天天打电话询问,有时甚至一天打几次。这样的工作状态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心情。有时学生或者家长会以很着急略带些生气的语气问:“都录了那么长时间了, 通知书怎么就还不到啊? 什么时候到啊? ”我们理解学生和家长的急切心情,所以, 即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用和蔼的语气回答他们提出的繁杂的问题,还安抚他们耐心等待几天。在这种状态下,原本是通知书的发放工作,俨然成了高考咨询热线。我们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登记一百多个邮局送过来的快件, 还要发放近百个通知书,我们一边做好通知书的发放工作,一边接一个又一个咨询电话,实在有些脚忙手乱。必须寻找一种便捷的方法改变这种工作窘境。

网络时代,人们之间用QQ聊天方式进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那么何不将这种沟通方式应用到通知书的发放工作中,于是我和搭档老师决定建立QQ群,在QQ群中发布消息。开始我们给了学生我们建立的QQ群号码, 要求学生加入到群中,方便信息的发布和接收。使用了一阵发现了不少弊病:(1)针对性不强, 冗余信息过多。我们群里的学生是全体高三学生,即假如我想给三年一班的学生发布信息,整个年级的学生都会收到,这些信息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多余的,同时我们本想给一个小范围发信息却不得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发布, 导致学生可能会接收不到信息,同时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意义。 (2)信息覆盖面有限,未能达到全面效果。我们建立的QQ群最多可容纳500名成员,而高三学生一千多名,所以有些学生不能加入到群中,使我们的信息不能发布给所有学生,未能达到全体受益的效果。

将QQ群运用在高考发放工作中的这种思路是正确的,那么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一定是我们实施的方法不正确。我们重新理顺思路,本着既让全体学生都能接收到信息,又在需要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的原则,想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那就是要 求各个班 级建立本 班级的QQ群 ,并要求每 一位学生将QQ号备注修改为本人姓名,我们将高考 通知书发放专用的QQ号加入到各个班级的群中,并将各班 级的群用班级名称备注以便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这样本来可以在一个群中发布信息,却要在将近二十个群里逐一发布。任务量稍微多了点,但是效果不错,只要学生是班级的QQ群成员就会接收到信息。高考通知书的发放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的一项工作,为了使学生感到亲切,我们将网名命名为“七中高考通知书专用”,特意选了一款“金榜题名”的图片作为头像,为学生送上祝福,希望他们金榜题名,考入理想大学。在给学生发布信息的时候,我们也会用上亲切的语言,称呼他们为“童鞋们”、“小伙伴儿们”等。如通知某个班级的同学取通知书,我们会在这个班级的群里发布这样一段话:“童鞋们, 我们班×××、×××的通知书到了,请本人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如需代领,代领人需带身份证和考生的身份证、准考证)到学校警卫室对面的电教室二楼领取, 领取时间为上午8:00—11:30,下午1:30—4:30,请小伙伴儿们相互转告。”这样的一段话不仅达到了使学生接收信息的目的, 而且让他们感觉很亲切,对母校有留恋的感觉,即便他们考入大学离开这里,但他们永远是这里走出的孩子。除了在群里发布通知书状态的信息外, 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向同学们发布国防司法类院校体检、各批次的征集志愿、专科填报等通知。为了使信息的发布更全面,我们会将不涉及保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发布在QQ空间,学生可以到QQ空间查看。学生也可以将我们的专用QQ号码加为好友,进行具体问题咨询。对于近二十个QQ群我们进行了接收消息设置,因为是学生的班级QQ群,我们只向群内发布信息,不接收群里的消息,设置为“屏蔽消息提示,始终不提示”。我们整理每天签收的邮件,将整理结果按照班级分别向所属的班级的群内发布通知书已到的信息,学生可以及时收到信息并及时到学校领取,不会影响到大学的报到和入学。

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QQ群在高考通知书的发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就班级的QQ群而言,不仅是发布高考通知书情况最好的平台,更是各个班级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是他们共同的家。目前,人们广泛用微信进行交流,而微信大多与QQ号码绑定 ,所以小伙伴儿们又可以用微信进行信息的再次传送,起到辅助作用。

一个人不是集体,多个人便成集体,将高考通知书相关信息发布在每个班集体的QQ群中,不仅使工作简单、容易 ,而且方便、快捷,这种方法把我们从以前的高考录取电话热线中彻底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在通知书的发放上,这种化繁为简、归零为整的方法创新了工作思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如今,QQ和微信已经成为社会网络沟通的普遍方式。虽然学校严禁学生在校带手机,但高三学生高考结束后就自由了,人手一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高中三年他们被严格管理,一旦离开学校,则可能天天手机不离手,手指不停地触动手机屏幕,在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他们都会这样度过。

化整为零 乐必生躬 合零为整 第8篇

【关键词】化整为零 乐必生躬 合零为整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高效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6-02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根据传统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为主题的改编合唱曲,是从牧歌、华尔兹、狐步舞到爵士、摇滚乐不同风格的不同演绎,其音乐形象生动、节奏多变、转调频繁。共有八次变奏。

一、化整为零、乐必生躬

本课从课前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开始,随后,大家一起合伴奏唱一唱,既营造和烘托了气氛,引导学生自然进入了作品的意境,也使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在聆听完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铃儿响叮当》是如何变迁的?有怎样的特点?之后,对这首时长约5分36秒的合唱曲分段赏析、化整为零:

主题,引导学生边听边划旋律线,听一听主题的节奏、旋律、力度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在学生唱谱后用“hm”哼唱旋律,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恬美与安详。

变奏一,牧歌式的。引导学生听一听变奏一的节奏、旋律、力度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笔者简介“牧歌”,并点明变奏一是全曲中唯一的无伴奏合唱部分,加深印象。结合变奏一4/4拍和高声部用跳音模仿欢快的铃声等特点与学生共同创编出第一拍×生用三角铁击奏重拍及全体用自制打击乐器塑造欢快铃声的活动并付诸实施。

变奏二,华尔兹风格。引导学生听一听变奏二的节奏、旋律、力度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笔者简介“华尔兹”。引导学生在“变奏二”中听辨《Daisy bell》和《铃儿响叮当》两个主题旋律,结合变奏二3/4拍和开始处《铃儿响叮当》的主题旋律突出之后高声部高声部用《Daisy bell》对答等特点与学生共同创编出生唱《铃儿响叮当》旋律、师唱《Daisy bell》旋律,全体随三拍子做律动的活动并付诸实施。

变奏三,狐步舞风格。引导学生听一听变奏三的节奏、旋律、力度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笔者简介“狐步舞”。结合变奏三4/4拍和旋律平稳悠闲具有较强流动感等特点与学生共同创编出全体在强拍及次强拍打响指为其伴奏的活动并付诸实施。

变奏四,爵士布吉乌吉风格。引导学生听一听变奏四的节奏、旋律、力度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笔者简介“布吉乌吉”。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变奏四”钢琴伴奏音响,注意聆听在钢琴伴奏中快速布鲁斯钢琴风格的伴奏,结合变奏四的钢琴伴奏特点与学生共同创编出全体唱“1.1 3.4 #4.5 5.5”及用双脚跺这一附点节奏的活动并付诸实施。

变奏五,摇滚风格。引导学生听一听变奏五中哪里凸显了摇滚风格?结合变奏五的摇滚音乐风格特点与学生共同创编出全体随音乐做律动的活动并付诸实施。

变奏六,硬摇滚风格。笔者简介“硬摇滚”。引导学生听一听变奏六的节奏、旋律、力度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结合变奏六的连续切分音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多等特点与学生共同创编出全体用× × × × ×的节奏为其伴奏的活动并付诸实施。

变奏七,摇滚风格。引导学生听一听变奏七的节奏、旋律、力度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结合变奏七的摇滚音乐风格特点与学生共同创编出全体在长音滑音处跟唱并在拍手处一起拍手伴奏的活动并付诸实施。

事实证明,采用内容分块、任务到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办法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同时,只有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主体意识,乐必生躬,让音乐课成为孩子彰显自我的舞台,他们才会学得主动、学得开心,才能真正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音乐课堂也就能“活”起来。而对音乐作品的二度、三度创作及表现是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可进行课前摸底,掌握班级里有特长的孩子和他们的程度,做详细的统计和了解,并根据情况做好计划安排,以便于课上利用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提高课堂的效率。此外,教师既要指出学生在整个音乐实践、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要抓住可喜之处给予鼓励。此外,还要经常鼓励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表现音乐的同学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唱、大胆演,使他们乐于参与。

二、合零为整

一节音乐课只有40分钟,但这个合零为整、知识串联的最后环节不容省略且非常重要。学生在这个环节能结合他们对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理解完整表演体验歌曲旋律、节拍、节奏、速度上的变化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一个反复加深、巩固印象的学习过程。

新版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中适用此“化整为零、乐必生躬、合零为整”方法的作品还有很多,如七年级13册的《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14册的《拉库卡拉查》(电子音乐);八年级15册的《沃尔塔瓦河》、《春江花月夜》,16册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九年级17册《卡门序曲》、《瑶族舞曲》等。

参考文献:

化零为整范文

化零为整范文(精选8篇)化零为整 第1篇三年一度的分册复习来临之际, 我总会花些时间去思考, 如何有效、有趣地开展第一轮分册复习工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