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活动性胃溃疡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活动性胃溃疡范文(精选10篇)

活动性胃溃疡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良性活动性胃溃疡患者9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 男28例, 女21例, 年龄19~71 (41.6±5.1) 岁;对照组49例, 男30例, 女19例, 年龄20~70 (42.1±5.8) 岁。两组患者均有上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中的2种或以上, 1w内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活动性胃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Hp) 阳性, 入院前3d均未使用其他任何药物治疗。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及胃癌、胃泌素瘤、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三联用药。第1w: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 (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mg, 2次/d;阿莫西林胶囊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1.0g, 2次/d;甲硝唑片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4g, 2次/d。第2~8w, 单用雷贝拉唑治疗。用法与用量同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巴派特片 (浙江大冢制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1w:在胃三联用药基础上给予瑞巴派特0.1g, 2次/d。第2~8w:给予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用法与用量同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4、6、8w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8w后胃镜检查结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症状评估[2]

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8w胃溃疡的相关症状情况。根据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 以0~3分表示严重程度。0分:患者无胃溃疡相关症状。1分:患者胃溃疡症状轻微, 无需服药治疗;2分:患者胃溃疡症状较明显, 部分影响到正常工作及生活。3分:患者胃溃疡症状严重, 影响了正常工作及生活, 需要服药治疗。

1.4.2 胃镜下疗效评估[3]

痊愈:溃疡及其周围炎症完全消失, 胃镜下分期S2期;显效:溃疡消失, 但瘢痕周围有黏膜充血, 胃镜下分期S1期;有效:溃疡缩小≥50%, 胃镜下分期H1、H2期;无效:溃疡缩小<50%, 胃镜下分期为H1、H2期或A1、A2期。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治疗第1w后症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第2、4、6、8w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胃镜下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趋于上升, 据统计, 全球约有1/10的人可能患有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Hp感染、胃酸过高及胃黏膜保护减弱等相关。

雷贝拉唑钠是第2代质子泵抑制剂, 是苯丙咪唑的替代品, 无抗胆碱能及抗H2组胺特性, 但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 ̄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 可用于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 且具有选择性强烈抑制幽门螺杆菌 (Hp) 作用[4]。雷贝拉唑的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是最高的, 在瑞士的一项双盲交叉试验中, Hp阴性的无症状患者分别接受安慰剂、雷贝拉唑钠20mg、奥美拉唑 (多单位片剂体系) 20mg、奥美拉唑胶囊20mg、或兰索拉唑30mg的治疗[5]。治疗d1, 雷贝拉唑钠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其他试验组, 其p H中位值大约是3.5。表明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相比, 雷贝拉唑在用药24h即表现显著的抑酸效果。瑞巴派特是一种新型的促溃疡愈合药物和胃黏膜保护药物。据文献报道, 瑞巴派特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抑制及促进治愈的作用, 可抑制大白鼠的水浸刺激溃疡、阿司匹林溃疡、吲哚美辛溃疡、组胺溃疡、血清基溃疡、幽门结扎溃疡及与活性氧有关的缺血 ̄再灌注、血小板活化因子 (FA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DDC) 、应激反应、吲哚美辛等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还可以促进大白鼠醋酸溃疡的治愈, 并抑制溃疡形成后第120~140d的复发[6]。另有文献报道, 瑞巴派特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7]。

本文中观察组治疗第2、4、6、8w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充分说明了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活动性胃溃疡患者9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三联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 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4、6、8w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w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2、4、6、8w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瑞巴派特,活动性胃溃疡

参考文献

[1]黄凯伟, 陈文伟, 李兆滔.三联用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9) :15-17.

[2]姚金锋.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 16 (4) :255-258.

[3]Tarnawsl AS, Chai J, Pai R, et a1.Rebamipide activates genes encoding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and Cox2 and stimulates angio genesis:a key to its ulcer healing action[J].Dig Dis Sci, 2004, 49 (2) :202-207.

[4]Watanabe T, Higuchi K, Taira K, et al.Rebamipide reduces delay in gastriculcer healingin cyclooxygenase-2-deficient mice[J].Dig Dis Sc, 2005, 1 (Suppl) :S63-69.

[5]王登龙.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6) :121-123.

[6]SAKURAI K, SASABE H, KOGA T, et al.Mechanism of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by rabamipide:identification of mono-hydroxylated rebamipide as a major reaction product[J].Free Rod&Res, 2004, 38 (5) :487-494.

本期话题:胃溃疡 第2篇

一位朋友大量服去痛片后胃痛,作了胃镜,诊断是浅表溃疡,而我在上个月作胃镜诊断为胃溃疡,我从不吃止痛片,这两者是一回事吗?

山西大同高先生:

胃壁从内向外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各种原因(如药物、酒精......)损伤胃壁只达黏膜层的叫浅溃疡,又叫糜烂,如果深及黏膜下层就是溃疡了,两者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一回事。你见过口腔溃疡吗?胃镜下看溃疡就是那个样子,但深得多。

我不沾烟酒,生活规律,可在5年前确诊为胃溃疡,我很懊恼,并想问个究竟:胃溃疡是怎么得的?

山东济宁张晓阳:

胃溃疡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已知道以下因素可以损坏胃黏膜: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90%的胃溃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原因是萎缩性胃炎的黏膜是一种病态黏膜,抵抗力和修复力都较差。胆汁反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本应在十二指肠中的碱性的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至胃内时,其中多种成分(如胆酸、卵磷酯酶等)都可破坏原很完整的胃黏膜保护层,因为胃黏膜是"耐酸怕碱"的。某些药物,特别是一些消炎止痛类药物以及阿司匹林,不但直接打击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还直接破坏黏膜。一些化学物质,如烟草、陈大米中的某些成分也可直接引起溃疡。总之,胃黏膜一旦被打开了"缺口",原在胃中的胃酸、蛋白酶就"乘隙而入",大量腐蚀、消化胃黏膜下层,结果形成了胃溃疡。

我在作胃镜时医生说我胃里有细菌,还说细菌与我的胃溃疡有一定关系。一定要消灭细菌,这话对吗?该怎么去消灭胃里的细菌呢?

广西玉林耿女士:

这位医生的话很对。这种细菌就是鼎鼎大名的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Hp。它分泌多种毒素破坏胃黏膜,胃溃疡的病人中60%~80%可以检出这种细菌。Hp可能先引起胃炎,然后发展为溃疡。所以有细菌的胃溃疡,一定要消灭细菌。根治细菌的方案很多,原则上都是在降低胃酸的前提下,用1~2种特别的抗生素治疗,较理想的是: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 (甲)硝唑的三联疗法,应由医生指导服用。如果随便服些抗生素,有害无益。

我知道胃镜是诊断胃溃疡的可靠方法,但听人说胃镜检查很痛苦,我想彻底搞清是什么病,又害怕胃镜检查,我想找一种没有痛苦的检查方法,最近有些媒体上宣传说有不用插管、没有痛苦的检查方法,是这样吗?

河北衡水杜先生:

医生的眼睛借助胃镜可以直接看到溃疡的位置、大小、活动程度、有无出血,同时还可检查有无幽门螺杆菌、取材鉴别是不是胃癌,还能作某些治疗。目前尚无任何其他方法可以替代或超过胃镜检查的。胃肠X线钡餐透视也可确诊胃溃疡,但提供的信息有限。当下广告宣传的B超查胃肠、胃电图等,不能作为诊断胃溃疡的依据,临床见到漏诊、误诊的病例不止一例。另一方面,不可否认胃镜检查有一定的不适感,我自己先后接受过四次检查,总的感觉是如果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作好检查前的准备,检查时放松、深呼吸,可使不适感降到最低程度。

我是一位老胃病病人(胃溃疡),前不久听人说,胃溃疡会发生癌变的,这一说,使我背上了包袱,请问:果真如此吗?隔着肚皮又摸不到,看不见,我怎么能早早知道癌变了呢?

陕西宝鸡吴有国先生:

首先请你不要紧张,这个话说对了几分,但不很全面。胃溃疡能否癌变,全世界的专家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可以癌变,因为他们从病理切片上看到这种演变过程,但癌变机会很低,约1%~7%;另一些专家则主张,所谓的胃溃疡癌变,原本就是一种溃疡癌,如果以前没看出癌,那是诊断上的失误。对于您和其他胃溃疡患者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警惕,在胃镜检查时一定要取至少4块活检送病理,因为经验一再证明,单凭胃镜下形态来区分胃溃疡与胃癌是不可靠的。如果怀疑是胃癌,但活检是阴性(未查见癌),也要抓紧胃镜复查(不是一般的体格检查),所以多做几次胃镜是必需的。还有人认为服胃药后胃不痛了,说明不是胃癌,这是不正确的,甚至会因此延误诊断。

有医生告诉我,"胃溃疡不死人,并发症可要命",这话怎么讲?能够自己初步判断发生并发症了吗?

广东中山牟女士:

我十分同意这位医生的话。胃溃疡有三大并发症。第一位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胃痛突然加剧,呕血(或咖啡渣样呕吐物)或/及黑粪(血便)出现后腹痛反而减轻,出血量大时可出冷汗、心跳快、面色苍白、尿少、血压下降,这些症状都是危险信号!第二位是梗阻,表现为腹胀、呕吐,特别是吐隔餐或隔日饭菜。第三位是溃疡穿孔,多突发剧烈腹痛,也有慢性拖延日久的,手压腹部不但疼痛,且硬如板,久之因腹膜炎可发烧。总之并发症大都发生在暴饮暴食,精神刺激,极度疲劳之后,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市场上、媒体上介绍的胃药数量大概不是"冠军"也是"亚军"了。对于我这个胃溃疡病人来说,简直是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挑选?怎么才是科学正规的治疗呢?自己买药吃行吗?

河南焦作李女士:

胃溃疡的科学治疗应该能达到三个目的:缓解或完全止住折磨人的症状;促使溃疡病变愈合;防止复发。因此科学的治疗决不是只吃几天某种药物就完事的。具体来讲,首先要找出可能的病因加以避免和治疗,如果是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强调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其他的前面已经说过了。第二步是服药治疗,确有疗效又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类(甲氰脒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黏膜保护剂(胶体铋、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可选三者之一,更理想的是其中两种结合治疗。一般胃溃疡要不间断用药6~8周,老年人还要延长些时间。第三步维持治疗,老年患者、过去经常复发的、因其他病要长期服用消炎止痛类药物的及无外科治疗急症条件的患者均可采用维持治疗,药物基本同第二步,但要减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过去用药情况、胃溃疡的特点千差万别,我认为一个科学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与配合)应该由专科医生个别化的制定,并长期置于专家监护之下,这样不但提高疗效,还可以避免许多麻烦。相反,如果自己随便买点胃药吃,也许可以暂时减轻症状,但远非科学治疗胃溃疡的方法,不知你同意否?

请专家谈谈胃溃疡病人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饮食方面。

北京彦小姐:

首先治疗要彻底,第一次发现胃溃疡一定要按医生要求治愈为止,而不是症状一轻就停药;要戒烟;勿长期用消炎止痛药及阿司匹林类药物;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与刺激,避免过度劳累。

活动性胃溃疡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胃镜确诊、均有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患者276例。其中男192例,女84例,年龄18 ~ 89岁,平均( 49. 5±15. 5) 岁; 病程0. 6 ~ 15. 5年,平均 ( 6. 3±2. 6) 年; 初治者176例,复治者100例; 溃疡位于胃角202例、胃窦小弯72例、胃体2例,溃疡直径2. 2 cm 5例、1. 5 ~ 2 cm 127例、1 ~ 1. 4 cm 76例、0. 8 ~ 1. 2 cm68例。所有患者饮食护理实验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根据患者住院顺序分组: 单数者为对照组,行常规饮食护理教育; 双数者为实验组,采用部分调整的饮食护理教育方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初治和复治比例、溃疡部位及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1. 2 方法

1. 2. 1治疗方法采用根除Hp的常用三联疗法: 口服质子泵抑制剂8周,开始两周同时口服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每周为1个疗程[2],总疗程结束后继续给予质子泵抑制剂2个常规疗程治疗[2]。

1. 2. 2饮食护理方法以文献[1]进餐方式和食物选择为基本护理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强调少食多餐( 1日5餐或更多) ,食物细碎、软烂[1,3],适当补充蛋白质( 每天0. 5 ~ 1. 0 g·kg-1[3]) 和饮用牛奶。实验组则作如下调整: ( 1) 1日3餐,定时定量; ( 2) 每餐要求患者进食1 /3量的膳食纤维食物,如粗粮、黄豆芽、芹菜、韭菜、大蒜苗、青椒、竹笋、洋葱、绿豆芽、香菜、茄子、海带、紫菜、杏仁、西瓜子、核桃、花生及水果等;( 3) 延长口腔咀嚼时间; ( 4) 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 每天1 ~ 1. 5 g·kg- 1) ; ( 5) 不饮用牛奶。

1. 3 疗效评价

1. 3. 1疗效资料获取方式主要以我院门诊复诊方式; 若患者在外院诊治,则以电话随访或专人随访方式获取。

1. 3. 2评价内容 ( 1 ) 患者第2疗程结束及第8疗程结束后2周时溃疡的愈合情况及痊愈后患者1 ~ 2年内复发情况; ( 2) 患者第8疗程结束后4 ~ 5周时[1]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Hp转归情况。

1. 3. 3疗效评价标 准[4,5]( 1) 痊愈: 自觉症状消失,胃镜下溃 疡活动性 病灶消失 或转为瘢 痕期;( 2) 好转: 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 溃疡缩小50% 或以上,炎症减轻,瘢痕周围黏膜充血; ( 3) 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变化,胃镜复查溃疡面积较前缩小不足50% 或无变化,炎症明显。痊愈 + 好转的例数为总有效例数。

1.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2周和第10周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2。第2周结束时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第10周结束时实验组累计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

注: 括号内为百分率

注: 括号内为百分率

两组治疗10周后所有痊愈患者1 ~ 2年内复发情况比较见表3。2年内累计复发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1) 。

a 与对照组比较,χ2= 8. 74,P < 0. 01 注: 括号内为百分率

患者治疗8周结束后4 ~ 5周时Hp转阴率实验组为91. 3% ( 126 /138) ,对照组为82. 6% ( 114 /138)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60,P < 0. 05) 。

3 讨论

胃溃疡活动期采取何种进餐方式和食物选择存在一些争议[6],但其最终目的应是有利于溃疡更快愈合和尽量减少复发。作者对实验组患者的进餐方式和食物选择进行调整后发现,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而且2年内累计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1) ; 同时,实验组由于通过饮食护理从更多层面降低胃内酸浓度,故8周治疗结束后4 ~ 5周时实验组Hp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胃溃疡活动期患者1日3餐、定时定量的进餐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和防止复发[5,7]。每日进餐次数增多不利于胃溃疡活动期病变愈合的因素有两方面:( 1) 由于食物在胃内通过刺激胃内感受器等促进胃酸分泌,如果进餐次数增多,食物反复进入胃内,就会使胃酸反复、持续分泌,导致胃内持续高酸,十分不利于胃内溃疡面修复[5,8]; 反之,进餐次数减少,胃酸分泌就会减少,从而有利于胃溃疡病灶的修复[5]。( 2) 由于胃溃疡的发生机制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削弱[9,10],食物进入胃内主要是靠胃的机械磨损,而胃溃疡的溃疡面一般都较大,更容易受到食物的进一步损害。因此,当进餐次数过多时,由于食物反复多次在胃内停留,造成溃疡面损害的次数就会更多[5]。

适当进食膳食纤维食物能促进溃疡愈合。膳食纤维食物是指每100 g食物中含粗纤维2 g以上的食物。纤维素可以增加食物的黏稠度,能直接中和胃酸,同时粗纤维能加速胃排空而减少胃酸分泌,因而均能降低胃内酸浓度; 纤维素中有一种脂溶性保护因子及较多的营养因子,具有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的作用。所以,食物中纤维素不足是引起溃疡病难愈合和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11]。但膳食纤维食物如果未在口腔充分处理而直接入胃,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会增加对胃黏膜损伤,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加重溃疡病变,因此必须在口腔中延长咀嚼时间,以减少膳食纤维对胃的磨损。食物在口腔咀嚼过程中会使唾液分泌增加,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 如唾液淀粉酶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硫氰离子还具有杀菌作用; 同时,唾液中的黏蛋白既有润滑作用,进入胃后还可中和胃酸,并在胃酸作用下附着于黏膜上形成保护层,对抗胃酸对溃疡面的腐蚀[11]。由于膳食纤维需要在口腔较长时间咀嚼才能被消化,而咀嚼时间越长,唾液分泌越多,故胃溃疡活动期患者适当进食膳食纤维食物既有利于溃疡面愈合,又可减少溃疡复发。反之,食物过软、切得过分细碎、煮得过于软烂,一方面会造成许多营养素被破坏而引起机体营养缺乏,溃疡难以愈合; 另一方面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减少甚至不需要咀嚼,唾液未能充分分泌,也不利于溃疡愈合[11,12,13]。

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有利于加速溃疡面愈合。通常的护理是要求胃溃疡活动期患者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因为蛋白质比糖和脂肪更能刺激胃的分泌功能而增加胃酸浓度[14,15]。但本组资料显示: 补充足够动物蛋白虽然能暂时增加胃酸的分泌,但同时蛋白质也能中和胃酸,而且还可通过其对胃黏膜的营养作用及细胞的再生作用而加速溃疡面的愈合。因此胃溃疡活动期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既有利于溃疡面愈合,也有减少复发的可能性[16]。

减少和避免饮用牛奶也是有利于胃溃疡病灶痊愈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通常认为饮用牛奶可稀释胃酸,保护溃疡面,并可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3]。但研究[11]发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能促进胃泌素分泌,进而使胃酸分泌增多,从而使牛奶对胃酸的稀释缓冲作用被明显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完全抵消。临床观察发现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6,11,12],故胃溃疡活动期患者饮用牛奶后有暂时的舒适感,但很快就出现反酸现象,说明胃酸分泌增多明显超过了牛奶对胃酸的中和作用,还会降低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16],所以饮用牛奶不利于溃疡愈合。

摘要:目的:探讨进餐方式和食物选择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疗效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的138例胃溃疡活动期的实验组患者饮食护理强调1日3餐、定时定量、每餐进食约1/3量的膳食纤维食物、延长口腔咀嚼时间、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不饮用牛奶;对同期确诊的138例胃溃疡活动期对照组患者饮食护理强调少食多餐、食物细碎软烂、适当补充蛋白质和饮用牛奶。两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治疗2周和10周的疗效、痊愈患者1~2年内累计复发率、总疗程结束后4~5周Hp阴转率。结果:2周总有效率、10周累计痊愈率和累计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2年累计复发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p阴转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活动期患者采用1日3餐进餐方式、食物中补充一定量的膳食纤维食物并延长口腔咀嚼时间、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和避免饮用牛奶,是提高胃溃疡治疗效果、减少溃疡复发的有效方法。

警惕无痛性胃溃疡 第4篇

黑色便是由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其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是:消化道出血后,红细胞释放出来血红蛋白铁,在胃酸和肠道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的作用下,与粪便中的硫化物结合成为黑色的硫化铁,于是大便变黑。消化道出血时常会带有黑便,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以及肝硬化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

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是餐后饱胀、上腹部节律性或周期性疼痛,严重时可出现便血,但一些中老年患者,患了胃溃疡却往往感觉不到上腹部明显的疼痛,而是以胃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上称为无痛性胃溃疡病。

无痛性胃溃疡大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正常人可以感觉到的疼痛刺激,老年人却没有反应;部分老年人大都是几种疾病缠身,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服用了一些止痛类药物,从而掩盖了胃溃疡的疼痛。

老年人大都有动脉硬化,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的血管硬化,因而容易发生胃出血。胃出血常常突然发生,出血量大,不易停止,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对于以下症状,容易引起误诊,要特别注意鉴别。

1.胃部不适,以为是消化不良普通胃病。

2.如果胃溃疡是在胃里的贲门或胃底,其位置刚好在心窝,则被称为“高位溃疡”,有的老年人感觉心窝痛,以为是冠心病按照冠心病治疗,治疗冠心病的一些药物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伤,反而加重了胃溃疡。

3.当胃溃疡比较严重时,会出现胃出血,患者偶尔会吐出咖啡样的液体。

4.有的老年人出现解黑大便,体重减轻,此时胃溃疡多半已非常严重。

因此,当老年人出现如下症状时要引起重视:消化不良、胃不舒服、吐咖啡样液体、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解黑大便等,这些都可能是胃溃疡症状,应去医院进行确诊,及早治疗。

如何应对无痛性胃溃疡

1.患上无痛性胃溃疡的老年人,每天三顿饭要定时定量,选择容易消化的柔软食物,避免辛辣、生冷及刺激的食物,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紧张和过度兴奋,因为情绪的波动容易影响胃液分泌,不利于胃溃疡的愈合。

2.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需要治疗8周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佳,中间不能停药。有些老人用药一段时间后,感觉症状减轻便立刻停药,此时溃疡只是在往愈合方向发展,并没有完全愈合,如此时停药,溃疡会反复加重。溃疡完全愈合后,还需继续用药4~8周,维持治疗,防止溃疡反复发作。

活动性胃溃疡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病例均满足以下条件:年龄25~60岁, 排除幽门梗阻、消化道出血、溃疡破溃穿孔等, 排除溃疡恶性变,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未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治疗前1周未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药物, 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 治疗结束后患者均同意复查胃镜。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每组30例, 平均年龄45.3岁, 病程6~20个月, 平均16个月。对照组溃疡直径为 (7±4.3) mm, 症状得分平均为 (67.1±8.9) 。实验组溃疡直径为 (7.2±4.0) mm, 症状得分为 (68.2±9.2)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常规胃镜检查, 镜下见胃溃疡边缘完整, 呈圆形或椭圆形, 溃疡底部有黄色或白色分泌物, 周期胃黏膜组织充血水肿, 胃镜下取3块不同部位标本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取部分胃黏膜行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 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组织学检查均为阳性者, 可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可以诊断为活动性胃溃疡。

1.3 治疗方法

三联疗法:阿莫西林0.5g po bid, 奥美拉唑20mg po qd, 克拉霉素0.5g po bid, 持续治疗1周。实验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 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 qd静脉注射, 持续治疗1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6周后临床症状变化及治疗前后胃镜检查情况。评分标准:3分——症状严重必须服用药物治疗, 方能进行日常活动。2分——明显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但不需要服用药物治疗。1分——症状轻, 不服用药物也不影响日常生活。0分——无症状。疗效评估:无效——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阳性, 溃疡面无明显变化。有效——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但溃疡面缩小>50%。显效——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组织学检查均为阴性, 虽然存在瘢痕充血, 但溃疡面基本消失。痊愈——溃疡面愈合、炎性反应消失、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组织学检查均为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临床症状得分情况、治愈率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得分均明显下降 (P<0.05) , 治疗1周时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6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 。胃镜检查提示实验组患者胃溃疡愈合率明显增高 (P<0.05) 。结果见表1、表2。

注:代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代表与治疗1周时比较△P<0.05

3 讨论

活动期胃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 胃黏膜保护因素与侵袭因素失去平衡, 导致了溃疡的发生, 胃酸在胃溃疡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治疗胃溃疡原则为抑制胃酸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组胺受体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2]。

我们运用三联疗法结合丹参注射剂治疗活动期胃溃疡, 效果显著, 愈合率达到83.3%。分析原因如下: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可以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因为克拉霉素在胃酸中可以保持疗效, 能溶解于低pH值的胃酸中, 而另一种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阿莫西林耐酸性则较差[3]。奥美拉唑可以通过抑制胃酸的产生从而提高胃液的pH值, 利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利于阿莫西林发挥作用。由于溃疡灶形成后, 其溃疡面有渗出物覆盖, 周围有炎性水肿和瘢痕形成, 局部血液循环差, 愈合较慢, 而丹参活血化瘀, 能改善局部胃黏膜的微循环, 抑制炎性反应,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有利于溃疡愈合[4]。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丹参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诊断为活动性胃溃疡患者, 平均分为2组, 每组30例患者, 实验组行三联疗法+丹参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单纯行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治疗前后胃镜检查情况。结果 两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经过治疗后, 临床症状得分均明显下降, 治疗1周时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无明显差异, 治疗6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提示实验组患者胃溃疡愈合率明显增高。结论 中药制剂丹参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活动期胃溃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胃溃疡,三联疗法,丹参注射液

参考文献

[1]雷太保, 刘海霞.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诊断及铝碳酸镁治疗观察[J].重庆医学, 2003, 32 (5) :602.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86.

[3]李明峰, 何志勇, 凌贞, 等.幽门螺杆菌HspA和UreB双价侯选疫苗株的构建[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2000, 20 (3) :232-235.

活动性胃溃疡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有75例患者,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37例;患者年龄为24~61岁, 平均年龄为 (38.3±13.21) 岁;临床主要表现:灼烧性胃痛, 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 (1.8±0.9) h;平均溃疡直径为 (1.2±0.5) mm。对照组共有75例患者,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36例;患者年龄为23~62岁, 平均年龄为 (38.2±13.20) 岁;临床主要表现:灼烧性胃痛, 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 (1.9±0.7) h;平均溃疡直径为 (1.1±0.6) m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溃疡大小、疼痛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项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肠溶片 (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186;规格:15 mg/片) 进行治疗, 30 mg/次, 1次/d, 并叮嘱患者每日早晨空腹服药即可。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服用胃苏颗粒 (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10950007;规格:5 g/袋) , 5 g/次, 3次/d, 饭后开水服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观察患者治疗后病灶位置胃溃疡面积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幽门杆菌检测, 统计两组患者幽门杆菌数值及阳性率。另外记录好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结果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位置面积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溃疡病灶位置面积均较大, 并且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溃疡病灶位置面积都明显缩小, 但观察组患者的病灶位置面积缩小程度比对照组患者更多,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溃疡病灶位置幽门杆菌系列抗体检验情况比较

幽门杆菌呈阳性是胃溃疡的主要表现,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溃疡病灶位置幽门杆菌系列抗体检验结果均呈阳性, 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病情状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溃疡病灶位置幽门杆菌呈阳性的患者数量都明显减少, 其中观察组患者减少的人数更多, 经过治疗仅有5例患者幽门杆菌系列抗体检验结果仍呈阳性, 阳性率为6.67%, 而对照组经过治疗有28例患者幽门杆菌系列抗体检验结果仍呈阳性, 阳性率为37.3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幽门杆菌系列抗体阳性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嗳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 医师对其对症下药处理, 患者嗳气很快消失。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4例患者出现腹泻、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 不良反应患者经过医师对症下药治疗后, 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且经过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均消失,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胃溃疡又称为消化溃疡, 是由于胃黏膜被自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组织损伤疾病[3]。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思想意识的加强, 胃溃疡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但仍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胃部之所以有消化功能是因为胃腔内有胃蛋白酶和胃酸等消化物质, 这两种物质具有侵蚀性和水解性, 所以能够消化和分解食物[4]。胃蛋白酶和胃酸虽能够消化、分解食物, 但也能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而胃肠道黏膜本身具有抵御这种刺激并修复损伤机体的能力, 所以能够使机体免受损伤。但是一旦消化系统受到某种因素干扰, 胃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 胃肠道因失去了保护屏障而受到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腐蚀破坏, 引起胃溃疡发生。临床实践表明幽门杆菌是破坏胃肠道保护屏障的罪魁祸首, 此外药物刺激、应激反应等也会对胃肠道保护屏障造成破坏[4]。

治疗胃溃疡的方法也多是根据胃溃疡的致病机制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来达到治疗效果[5]。本研究通过两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对比探究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能够最大限度地中和胃酸、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控制溃疡面的扩张, 促进溃疡面组织再生, 达到优质的治疗效果。有临床数据显示, 以往的胃溃疡患者的平均治疗康复时间约为4周, 而采用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仅需要15 d就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足以见得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高效性。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溃疡后, 患者胃溃疡病灶位置面积大大缩小, 并且面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溃疡病灶位置幽门杆菌系列抗体检验的阳性率很低, 仅为6.67%, 远远低于对照组37.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虽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低, 但是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患者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可大大降低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兰索拉唑是一种抗酸性较好的药物[6], 其抑制胃酸分泌的功能明显优于其他药物, 因此被作为治疗胃溃疡的一种常用药物, 在传统的胃溃疡治疗方法中被广泛使用。兰索拉唑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 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还能控制幽门杆菌的生长, 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7]。研究表明兰索拉唑对治疗胃溃疡做出的重大贡献是不容忽视的[8]。但是兰索拉唑在治疗患者病情的同时, 其药理毒性也严重地损害着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 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造成干扰和破坏[9]。

胃苏颗粒的主要成分是紫苏梗、陈皮、香橼、香附、佛手、槟榔、枳壳等[10], 这些重要材料能够在有效地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同时, 更能中和兰索拉唑的药理毒性, 健脾养胃, 舒胃止痛, 让兰索拉唑发挥其治疗效果的同时, 消除或减轻对人体系统的破坏[11]。此外胃溃疡患者多出现幽门杆菌感染的现象, 而胃苏颗粒对幽门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溃疡能够获得优质的治疗效果。在两种药物的综合作用下, 能够较好地抑制胃酸分泌, 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同时抑制幽门杆菌的生长, 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对患者的机体进行调理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又能降低药物对人体的损害[12]。有研究者曾用大鼠做过胃苏颗粒治疗胃溃疡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胃苏颗粒治疗胃溃疡见效快、危害小、疗效显著, 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试验相吻合[13]。

活动性胃溃疡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科收治的148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4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明确活动期胃溃疡。对照组中男38例、女36例, 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 (38.7±11.5) 岁, 溃疡直径7~16 mm、平均溃疡直径 (10.6±2.5) mm。观察组中男35例、女39例, 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 (39.2±11.8) 岁, 溃疡直径5~14 mm、平均溃疡直径 (10.4±2.3) 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溃疡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应用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胶囊[永信药品工业 (昆山)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215]20 mg/次、2次/d, 疗程为2个月;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胶囊20 mg/次、2次/d, 同时联合应用铝碳酸镁咀嚼片 (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606) 1000 mg/次、3次/d, 疗程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愈合率、溃疡直径、不良反应以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3]

(1) 痊愈:患者溃疡消失、见瘢痕形成、未见炎症改变; (2) 显效:患者溃疡消失、见瘢痕形成、可见炎症改变, 或者溃疡面积缩小>75%; (3) 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75%; (4) 无效:患者溃疡面积缩小<50%。溃疡愈合率=痊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痊愈39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愈合率为86.5%、观察组治疗后痊愈45例、显效28例、有效1例、无效0例, 愈合率为9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溃疡直径为 (1.5±0.2) mm、对照组为 (2.1±0.5) m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1年后复发17例, 复发率为23.0%, 观察组患者1年后复发4例, 复发率为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胃溃疡的发病率约占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10%, 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因素、精神紧张、免疫力下降以及吸烟酗酒是常见的诱发因素[4]。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酶抑制剂, 通过对胃腺壁细胞的作用来显著的抑制胃酸分泌, 同时其特异性的分布在胃黏膜壁细胞的分泌管中, 在高酸环境下转化成为活性物质, 从而发挥出高效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5]。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显示, 单纯的应用奥美拉唑不具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并提出了溃疡愈合质量的概念[6]。铝碳酸镁是能够在溃疡表面覆盖的一种层状网络晶格结构的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7], 铝碳酸镁能够显著的增强黏膜的生理屏障功能, 从而增强对溃疡创面的特异性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胃黏膜微粒体中糖脂质中间体的生物合成作用, 明显的提升黏液中的磷脂浓度水平, 降低胃内的胆酸浓度水平, 发挥出高效的促进溃疡愈合的功效。与张鹏等[8]获得相同的研究结论。

本组研究中, 应用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愈合率高于单独应用奥美拉唑的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溃疡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二者的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促进溃疡愈合和减少远期复发的功效。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进一步说明二者的联合应用没有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是安全可靠的。

综上所述, 活动期胃溃疡应用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较单独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具有有效的提高愈合率、促进溃疡创面减小和降低远期复发率的优势, 同时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是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安全可靠高效的治疗手段, 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唐德军.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研究.河北医学, 2013, 19 (9) :1402-1404.

[2]李文升.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0) :4710.

[3]刘兵.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9) :13-14.

[4]谢君.铝碳酸镁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 (10) :15-16.

[5]赵忠武.铝碳酸镁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6) :63-64.

[6]肖家峰.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钠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26 (3) :359-360.

[7]邹彦, 应岩富, 林才毓.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疗效分析.中国药师, 2015, 18 (4) :611-613.

活动性胃溃疡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门诊与住院的UC患者共73例, 男39例, 女34例, 年龄38~42岁, 病程3~4年。按疾病时期分为活动期组40例, 缓解期组33例。所有病例都是严格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对于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 将患有心肾功能障碍患者与孕妇、哺乳期妇女排除在外。所有患者在60 d内都没有使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采用southerlan疾病活动指数标准对病情的活动程度进行评定, 症状缓解的标准为总分<2分;总分3~5分为轻度活动;总分6~10分为中度活动;总分11~12分为重度活动。见表1。

1.2 血清PCT水平测定方法

接受实验的患者在10 h内不能吃东西, 早晨, 取坐位经肘取5 ml静脉血, 室温下静置分离血清后, 离心取上清液保存待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CT。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UC患者不同时期血清PCT水平比较

活动期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2.2 活动期UC患者不同病情血清PCT水平比较

本组重度UC患者13例, 中度UC患者12例, 轻度UC患者15例, 重度UC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轻、中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 (P<0.05) 。见表3。

注:与轻、中度比较, aP<0.05;与轻度比较, bP<0.05

3 讨论

UC是一种病因不清楚的炎症性肠病, 发病率较高, 有相关的流行病学文献指出UC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并且这种病发展成为癌症的几率很大[2]。相关的病因学研究发现UC是一种受感染、免疫、心理、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与作用的疾病, 它的发病原因与肠道的细菌群体、宿主遗传性质以及自身机体的免疫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对UC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 免疫机制 (如细胞因子) 在UC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UC疾病活动伴有一系列炎症指标的变化, 但传统的判断炎症活动的指标如白细胞 (WBC) 、C反应蛋白 (CRP) 、血沉 (ESR) , 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难以反映疾病活动状态。为此寻找一种能反映UC疾病活动的炎症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以糖蛋白形式存在的PCT, 它无激素活性, 属于降钙素前肽物质, 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微少的PCT, 普通健康人群的PCT水平一般<0.01 ng/ml, 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感染严重程度下, 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 细菌内部的毒素可能会引发肝脏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肺等人体组织细胞合成、分泌一些PCT, 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PCT m RNA可以表达于脓毒血症, 也有研究发现, 在非脓毒血症中也能发现PCT。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腔内的细菌对UC病情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这一现象提示PCT水平可能作为UC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

本次实验研究对活动期的UC患者进行血清PCT水平的测定, 数据结果表明, 活动期的UC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 且活动期UC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PCT水平也进行性升高, 血清PCT水平的提示, 能够作为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还可以为UC患者的病症治疗与病情后续跟踪检查提供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觅柱, 邬彩虹, 陈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表达及其意义.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9, 29 (5) :362-364.

警惕无痛性胃溃疡 第9篇

李先生很奇怪,自己虽然胃不舒服,但是并没有明显的胃痛,如何胃溃疡这么严重?医生解释说,这几天连续接诊了几个胃溃疡病人,都是毫无痛感,经过胃镜检查发现胃里却有多处溃疡,甚至出血。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是餐后饱胀,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严重的可出现便血。但一些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患了胃溃疡却往往感觉不到上腹部明显的疼痛症状,而是以胃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上称为无痛性胃溃疡病。

无痛性胃溃疡大多发生于老年人,之所以没有疼痛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了,正常人可以感觉到的疼痛刺激,老年人却没有反应;还有可能因为老年人大多是几种疾病缠身,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服用了一些药物,从而掩盖了胃溃疡的疼痛。

老年人的无痛性胃溃疡要引起重视,如果不及时治疗溃疡会加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胃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如果服用其他药物,如感冒药、降压药或者降糖药,都会对本来脆弱的胃黏膜造成刺激,加重胃溃疡的发展。

老年人患无痛性胃溃疡,疼痛不明显。但是由于老年人大多有动脉硬化,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的血管硬化,因而容易发生胃出血,而且胃出血常常突然发生,出血量大,不易停止,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当老年人出现如下症状时要引起重视:消化不良、胃不舒服、吐咖啡样液体、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解黑大便等,这些可能都是胃溃疡症状,应该去医院进行确诊,及早治疗。

对于以下症状,容易引起误判,广大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鉴别。

(1)胃部不适,以为是消化不良或普通胃病。

(2)心窝痛,以为是冠心病。如果胃溃疡是在胃的贲门或胃底,其位置刚好在心窝,被称为高位溃疡。有的老年人感觉心窝痛,以为是冠心病,按照冠心病治疗。治疗冠心病的一些药物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伤,反而加重了胃溃疡。

(3)吐咖啡样液体,以为是火重。当胃溃疡比较严重时,会出现胃出血,患者偶尔会吐出咖啡样的液体。但是,有的老年人忽视这个症状,以为是自己火重。

(4)解黑大便、体重减轻。有的老年人出现解黑大便、体重减轻,此时,其胃溃疡多半已非常严重。

老年人要高度警惕无痛性胃溃疡。医生强调,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老年人患胃溃疡需要治疗8周以上,中间不能停药。有的老人用药一段时间后,感觉症状减轻立即停药,其实,溃疡只是在往愈合方向发展,或没完全愈合。此时停药,溃疡会反复或加重。即使溃疡完全愈合了,还需要继续用药4~8周,维持治疗,防止溃疡反复发作。

患上无痛性胃溃疡的老年人,每天三顿饭要定时定量,选择容易消化的柔软食物,避免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紧张和过度兴奋。因为情绪的波动容易影响胃液分泌,不利于胃溃疡的愈合。

(作者为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

(章琛整理)(编辑林妙)

活动性胃溃疡 第10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 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笔者 2008年1月-2011年10月运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保留灌肠的方法治UC40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该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 男21例, 女 19例; 年龄18~ 62岁; 病程3个月至11年;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18例, 左半结肠 15例, 全结肠 7例。对照组 40例, , 男18例, 女22例;年龄19~ 61岁, 病程2个月至10年;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16例, 左半结肠19例, 全结肠 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镜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制订诊断标准: (1) 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黏液脓血便拌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 肠镜检查: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 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性分泌物附着, 多发性糜烂或浅表溃疡, 黏膜粗糙或成颗粒状; (3) 除外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及结肠CD、放射性肠炎、却血性肠炎等疾病; (4) 病理检查有相应改变。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内服自拟经验方:败酱草、蒲公英、槐花各15g, 黄连、黄柏、赤石脂、白及、三七各10g, 薏苡仁30g, 白术12g, 白芍药12g, 甘草6g。加减法:大便赤白黏液多加牡蛎20g、秦皮10g;腹痛明显加乌药10g、蒲黄10g;脓血明显加白头翁15g。保留灌肠液, 中药药方取药液100~150mL, 温度30-35℃, 嘱患者排便后取左侧卧位, 垫高臀部 10-15 cm, 用16号一次性尿管导入肛门20 cm, 接一次性输液器, 将药液高位缓慢滴入, 50-60滴/min 用药后静卧4 h, 每日1次。外敷中药:四黄散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枳壳适量分别研末, 等量混匀) 热水调匀成糊状, 外敷脐或腹痛处。

1.3.2 对照组

柳氮磺胺吡啶, 4 g /d, 分4次口服, 用药4周病情缓解后, 减量至2 g /d, 分2次口服, 外用保留灌肠药物:甲硝唑100mL加入庆大霉素16万, 地塞米松5 mg做保留灌肠 ( 方法与治疗组保留灌肠相同) 每日 1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15d为1 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休息 3~ 4d, 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3.3 疗效标准

参照 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制订疗效标准。痊愈: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大致正常, 无溃疡及出血, 大便常规正常, 随访 1年无复发;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常规正常, 但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或假息肉形成; 无效:临床症状, 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0例, 痊愈24例, 有效1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40例, 痊愈15例, 有效18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01) 。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 ( UC) 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属于炎症性肠病 (IBD) 范畴,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和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是免疫 感染 环境 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活动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 (洁) 、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 基本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等。本病病位在大肠, 涉及脾、肾、肝、肺诸脏。湿热蕴肠, 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 脾虚失健为主要发病基础, 饮食不调常是主要发病诱因。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 活动期以标实为主, 主要为湿热蕴肠, 气

血不调[2], 以脓血便为主者的病机重点是湿热蕴肠, 脂膜血络受伤;以泄泻为主者实证为湿热蕴肠, 大肠传导失司;以便血为主者, 实证为湿热蕴肠, 损伤肠络, 络损血溢;腹痛实证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 气血不调, 肠络阻滞, 不通则痛。且本虚多呈脾虚。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 兼以凉血健脾止泻。败酱草、蒲公英、槐花各、黄连、黄柏、清热利湿, 主清下焦大肠湿热;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 渗湿止泻, 助脾胃之正气回复;白芍药敛阴, 配伍甘草缓急止痛, 赤石脂、白及、三七, 收敛止血, 祛瘀生新, 消肿生肌。保留灌肠中药煎剂中败酱草、蒲公英、黄连、黄柏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其外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等细菌有明显抑制好; 赤石脂、白及、三七、收敛止血, 祛瘀生新, 消肿生肌 诸药合用使药物直达病所, 对发炎的肠粘膜有局部保护作用, 促进结肠溃疡面愈合。外敷药四黄散中生黄栀具有消肿止痛作用, 黄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此外, 它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 黄芩苷元及黄芩苷均能抑制过敏性浮肿及炎症, 并能降低小鼠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黄连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在低于抗菌浓度时还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还可抑制细菌凝固酶的形成, 使细菌毒力降低, 从而有利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改善血管脆性, 能使纤维蛋白原增加, 使血管的收缩活动增加;还具有抗菌作用, 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抑菌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3]。以上诸药合用外敷清热消肿、减轻疼痛效果明显。临床观察表明, 中药内服中外敷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运用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方法, 能明显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及有效率疗效确切, 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

参考文献

[1]Bartnik W.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olish contribution[J].JPhysiol Pharmacol, 2003, 54 (Suppl 3) :205-210.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 , 2010, 25 (6) :891.

活动性胃溃疡范文

活动性胃溃疡范文(精选10篇)活动性胃溃疡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良性活动性胃溃疡患者98例, 随机分为观...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