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精选4篇)
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第1篇
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高山岭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活动组长:
活动组员:
活动地点:xx县高山岭。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决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去xx县的高山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调查xx县的高山岭的环境状况并做总结。
活动内容:今天,我们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校附近集合后,我们出发了!我们要去高山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不知为什
么,在我们去高山岭的过程中,没有“烈日当头照”的感觉。这使我们的旅途轻松了许多,也许这是上天的旨意吧!
由于我们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我们休息了好几次。面对这种陡坡,我们并不被制服,而是互相鼓劲朝“目标”前进。不久,遇
到了我们班的另一小组,大家一起携手同进。经过多次的探路后,我们终于到了!此时,大家兴奋不已。虽然每个人汗流浃背,但大家的脸上在此洋溢着欢乐。
此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寺庙。我们放好了自行车后,来到了这座寺庙,就见寺庙的门匾上写这一行醒目的字:中华人民共和
国xx道教高山神宫。我们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入乡随谷”,所以我们买了一些香来祭拜。存细一看,你会发现寺庙两侧雕
刻着捐款人的名字及捐款数目。
一站在这儿,给人的感觉就是空气清晰,令人心旷神怡,不像在城镇里的空气那样污浊。接着,就看见眼前耸立着一座高塔。
我们数着一层一层的楼梯走上来。站在最顶端时,向远处望去,周围的景物都披一层薄薄的白纱,一阵飞吹来,带着一丝丝的凉意,大家都裹紧了衣服。此时组长发出了这样的一句感慨: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啊!我们不约而同
地点头。大家急忙拿出手中的手机记录下着值得回忆的美好瞬间。
游玩过后,我们来到了寺庙对面的小池塘进行考察;我们还咨询了当地的管理员关于高山岭环境状况,对高山岭未来环境形势
;询问了游客对高山岭环境的看法和感想。
活动结论:经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发现由于xx县高山岭海拔较高,远离城镇,高山岭的管理人员环保意识较强,许多环
境因素相对于城镇来说,大气污染相对较轻,池塘、河水较为干净,森林面积广,没有城镇的喧闹声、环境清幽,环境状况总
体良好。高山岭的管理员也对高山岭的环境给予很好的评价.活动建议: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都认为高山岭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可是在其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所
以我们对此提出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建议:
【1】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2】对于高山岭的树林,人们要加以保护,不要乱砍伐树木
【3】高山岭的管理员应加强对高山岭的环境保护,让高山岭为人们造福.活动总体与体会:我们因有着共同的兴趣和想法一起去进行社会实践,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平生的第一次。
有时一帆风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幸运,有时碰壁,但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在慢慢地摸索着前进。在这期间,我们在一起
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开阔了视野。让我们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合作与爱
护。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还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在此,我们呼吁——地球只有一个,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还有理由继续不争做一个保护环境的使者吗?
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第2篇
近年来, 对体力活动的调查主要针对传统结构化康体参与 ( 即锻炼和运动) 或职业活动等方向, 而很少有调查明确关注对女性而言重要的维度, 比如做家务、照顾他人、参与社区活动等, 很少关注少数民族女性的利益。因此, 在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大背景下, 需要对女性, 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 体力活动的量化信息, 以及她们日常生活中体力活动的记录 ( 即在工作、家庭琐事或照顾他人中进行的体力活动) 。本研究在少数民族女性中选取焦点小组进行调查, 以找出其中文化及性别相关的问题, 为女性体力活动调查的发展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与方案
2. 1 研究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从上海市招募了84名朝鲜族及高山族女性作为焦点小组的参与者。共召集到11个小组 ( 5个朝鲜族女性小组和6个高山族女性小组) , 每组6 -8名女性。每个小组参加2次焦点小组会议, 每次会议历时两小时左右, 间隔为一周。
2. 2 研究方案
焦点小组在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会议目的在于通过有意义的群体参与最大限度地探索参与者对体力活动的看法。研究小组中负责后勤支援和音频录制的成员将对主持人提供协助。每次会议我们为出席的参与者提供茶点和50元的津贴。
为探索女性对体力活动的看法, 参与者们需要填写一份人口调查问卷并完成1周的体力活动日记。第二次焦点小组会议于1周之后准时进行。参与者们需要回答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以对她们参与过且记录在日记中的各类活动进行深入讨论, 并明确说明各个活动的强度级别 ( 如洗碗、拿东西上楼、为孩子穿衣服、家具除尘、擦地板、吸尘、扫地、购物、熨烫衣物和移动家居物品等) 。会议结束时会让参与者们对今后针对女性以及不同文化的相关调查提出具体建议。
2. 3 数据分析
主要议题包括: 1) 生活中可能进行的各种体力活动, 包括家务、工作、休闲、走路以及照顾小孩; 2) 有关性别的问题, 如同时进行多项活动和扮演多个角色; 3) 有关文化方面的问题; 4) 有关评估强度等级的问题; 以及5) 对开发新问卷调查的建议。代码被输入到数据分析软件AFTER 2. 1中, 并分别形成了针对讲英语的高山族和朝鲜族参加者的总结报告。
3 结果与分析
将上海市84名朝鲜族和高山族的女性, 分为11个焦点小组参加了此次调查研究, 其中5个为朝鲜族焦点小组, 6个为高山族。研究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见表1。参与者年龄由35至75岁 ( 平均值44. 3±10. 7岁) 不等, 其中45% 为朝鲜族, 55% 为高山族。她们中很多 ( 43% ) 不到高中学历, 且略超一半的参与者家庭年总收入低于50, 000元人民币。
3. 1 体力活动示例
参与者被问及他们在记体力活动日记前后所进行的体力活动的类型。表2以提及频率显示这些活动类型。目标人群中最常提到的活动类型是家务劳动, 包括室内和室外劳动。第二是照顾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 如照顾年长的亲人以及宠物。步行也经常被提到。步行的环境和原因各不相同。一些受访者表示专门为锻炼而行走, 而其他人则表示走路他们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如步行到公交车站, 步行到街角的商店, 遛狗, 散步, 或者工作或社区服务时需要走路。下面的回复便属于第二类———走路是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而非专门为了锻炼:
“我接儿子需要乘三辆公交车。然后, 下了最后一辆车以后, 必须走一段很长的路才能接到他。天很热, 路程很长。然后我又要从同样的路线往回走, 再去等公交车。到达B地, 我们下车去等另外一辆公交车前往A地。”
体力活动作为工作或家务的一部分, 是较少被提及的领域。虽然工作或参与社区活动时走路是被提及最多的活动类型, 然而工作或家务期间的其他体育活动还包括搬箱子和打扫房屋等。
少数女性表示会参与结构化的运动, 如慢跑、健身、骑自行车、定期游泳等。没有人参加了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但是她们表示经常打篮球、偶尔与孩子打排球或者偶尔在社交活动或野餐时进行其他运动。女性没有把这些活动列为体育运动, 而是把它们作为与子女玩耍或社交的一部分。
3. 2 强度
参与者需要对所参加的各种活动的强度水平进行评估。她们对活动的强度看法各异, 可能出于不同的健康水平、体重和年龄。许多参与者以压力水平或乐趣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有些会同时考虑这两者。例如, 当被问及早上穿衣服的强度等级时, 一位参与者表示, “我会说高, 因为我有的就这么多”, 其他人认为开车去工作强度很高, 因为它让人紧张; 有些女性称同时进行多个活动的强度更高。另外, “当我知道自己必须去洗碗的时候我的心率就会上升”则证明缺乏乐趣会影响强度水平。
通过一些标志性特征, 如出汗、呼吸加重或心率增加, 来衡量强度似乎也存在问题, 并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有些女性表示她们并没有出很多汗, 而另一些声称她们经常出汗并不是因为进行体力活动, 而是出于压力。有人认为出汗、呼吸加重及心率增加不只与体力活动的胜利强度有关, 也与活动所带来的压力程度有关。
3. 3 性别相关的因素
参与者在女性和男性进行的活动类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性别差异。研究人员明白男人做的事情, 但对女人做的事情缺乏欣赏和了解。几个旨在发展评估工具的主题在整个焦点小组中十分明显。参与者表示, 未来的调查应该考虑到一个女人的多重角色: 家庭的守护者和被呵护者、雇员、雇主、妻子、母亲、女儿、社区活动者以及教会成员。此外, 缺乏结构化的时间和多任务被列为调查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这些角色很多都是重叠的, 大多是非结构化的、间歇性的, 而且许多妇女表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履行这些多重角色的需求。女性普遍认为自己有许多责任, 需要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 除了她自己。
3. 4 文化相关的因素
体力活动类型在不同民族中体现出来的差异微乎其微。在朝鲜族和高山族妇女之间, 焦点小组的参与者没有察觉到活动类型方面存在许多地区差异, 但认为群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多的是与经济收入和参与活动的便利性有关, 而不是地区差异。
虽然在活动可感知的差异很少, 但是参与者在一个体力活动调查中建议要认可并容纳不同文化的活动, 如跳舞、参加宗教庆祝活动以及社区活动, 以此来提高参与度及兴趣。虽然列入这些活动可能只构成体力活动的一小部分, 但是询问有关文化和宗教活动的问题是对妇女生活重要性的认可。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的那样: “我们是真正的人类, 这对我们很重要因为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记录下来。”
4 结语
对上海市84名朝鲜族和高山族的女性焦点小组参与者的反馈, 为女性的体力活动调查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如亨德森和她的同事所言, 女性有感觉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的需要。她们通常会把自己的时间构筑在家庭、工作和其他的责任之上。如前所述, 现有的体力活动调查没有包括女性从事的许多中等强度的活动, 如家务劳动、步行。尽管研究结果表明, 家务劳动、家庭抚养和步行占女性活动的比例最大, 但是现有的调查并没有对这些活动进行充分的评估。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其他研究报道, 并强调了设计评估家庭活动调查的重要性。
研究结果还表明, 步行对女性来说是一项重要活动。参与者们表示她们步行的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运动、工作、交通、照顾孩子等。每天适度的活动, 哪怕只有10分钟, 也是对身体有益的; 研究另一个重要发现是, 女性进行的活动往往是间歇性的、非结构化的, 而且多是同时进行。目前的体力活动建议表明一天之中进行的间断性活动累积起来有益于健康,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寻找方法来使参与者们回忆起那些难以记忆且难以评估强度的活动,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挑战。
对强度水平进行主观评估存在一定问题, 因为参与者往往会受到压力水平和乐趣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干扰。此外, 焦点小组参与者们给出的建议可能不能为快速发展的体力活动调查方法提供足够的依据。虽然焦点小组这一方法为针对女性的调查的发展有所帮助, 研究人员仍需就哪些因素会在当前实践中引起变化达成一致。另外, 研究女性所进行的活动类型 ( 包括家庭活动、步行、照顾家人以及其他日常活动) 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些定性研究发现, 在制定调查评估少数民族女性进行的体力活动时, 所用的术语需严谨并掌握合适的分寸。
参考文献
[1]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eport from the Surgeon General[M].Atlanta (GA)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1996.
[2]Folsom AR, Prineas RJ, Kaye SA, Munger RG.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relation to body fat distributio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in older women[J].Stroke 1990;21:701–6.
[3]Blair SN, Kohl HW III, Paffenbarger RS Jr, Clark DG, Cooper KH, Gibbons LW.Physical fitness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prospective study of healthy men and women[J].JAMA 1989;262:2395–401.
[4]Pols MA, Peeters PHM, Twik JWR, Kemper HCG, Grobbee DE.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profile in women.Am J Epidemiol 1997;146:322–8.
[5]Wild SH, Laws A, Fortmann SP, Varady AN, Byrne CD.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for six ethnic groups in California, 1985 to 1990[J].Ann Epidemiol 1995;5:432–9.
[6]Willems JP, Saunders JT, Hunt DE, Schorling JB.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among rural blacks:a communitybased study[J].South Med J 1997;90:814–20.
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第3篇
一、前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持续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大闸蟹养殖户渴望阳澄湖治理改善水源生态环境,改善大闸蟹质量。然而大闸蟹养殖户不知河水水质生态的优劣、好坏,如何用简易方法来测定。我们通过让孩子先学会掌握对河水水质生态的检测方法来影响家长,让社会群众都能识别、测定水质生态的优劣,从而保护阳澄湖的生态水环境,不断实现阳澄湖水域的生态化。
二、指导思想
在普及水环境生态环保知识的同时,对广大学生开展“水质调查”科普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生态阳澄湖水、保护生态阳澄湖水,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同保护生态阳澄湖水,以达到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的目的,加强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三、活动主题
“大闸蟹生态水域环境调查”。
四、组织与人员分工
管理、协调、安全工作:行政领导1名;带队、组织工作:教师3名;参与、拍照:学生家长代表3名。
五、参加活动对象
三到六年级学生每班2名(学校兴趣小组成员优先考虑),合计40人左右。
六、活动时间
每周周五下午第三节兴趣活动课3:30-4:10,调查活动从9月开始,不间断进行一个月。
七、活动主要内容
1.课堂内,向学生说明此实践活动的目标与任务,引出测定水质生态活动
2.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要求学生回家做好简易“水样采集器”,用有一定容量的废旧饮料瓶,在距瓶口20厘米处将以上部分剪掉,在开口的两边拴上一条绳子,这样制作成简易“水样采集器”。另外,用吃完药的白色小药瓶,在盖口钻一孔,将一细绳穿过孔,打好结,瓶内装满砂子,再在细绳每5厘米做一标记,制作成“水质透明度”测定器。组织学生学习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3.检测生态河水三种方法教学活动
第一,如何利用pH试纸来测定湖水酸碱度:
用pH试纸放进取水样,pH为6~7是中性,pH﹤5为酸性水,pH﹥8为碱性水。
第二,如何测定湖水水温:
利用红水温度计测量湖水的温度,测量一到三次,读出平均值。
第三,如何测定湖水透明度:
利用自制的水质透明度器来检测水质透明度:当小瓶在河水中看不清时取出小瓶,读出标记,数字越大,则透明度就愈好。
4.活动难点、重点与创新点
难点——如何运用快速检测试剂来判断水质生态的优劣和写评估报告。
重点——掌握各类水质标准,诊断水质好坏,并提出治理建议。
创新点——学生亲手制作测定工具,增加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操作,学会试用快速检测剂来判断水质优劣,这不仅是一次环保实践活动,更是一次保护家乡水环境的生态护水教育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参考标准,给予正确评估:
(1)pH在6~7为中性水;
pH在﹤5为酸性水;
pH在﹥8为碱性水。
pH值一般要求在7~8之间,即中性或微碱性;幼体变态时,pH值可稍高,约在7.8~8.6之间。影响阳澄湖大闸蟹甲壳钙质的沉淀,尤其对幼体变态期,影响甲壳的形成和蜕壳,可直接影响阳澄湖大闸蟹的生长。
(2)透明度在60㎝为好,﹤50㎝为差,阳澄湖大闸蟹摄食明显下降。
(3)水温在22℃~30℃之间为大闸蟹适宜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影响换壳和繁殖。
八、活动的预期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实现家校互动。学生将水质检测结果向家长、学校、政府部门、大闸蟹养殖户介绍,并提出保护水质的自己建议,实现家校互动,并提出个人治理建议。
(1)建议不向河中任意投垃圾、污染物,保护水质清洁。
(2)建议适当投放水草一类水生生物,增加溶解氧。
(3)建议河边绿化植树护被,建设景观生态河。
学生向家长、学校、政府部门、大闸蟹养殖户传授科学检测生态水质方法,让社会众多人士了解生态水质的优劣,保护阳澄湖水质生态,起到连锁效应。
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9-007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9.034
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举措,而环境教育又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化学教师如何结合化学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环境教育?鉴于此,笔者就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下环境教育的实施现状对初中化学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环境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一般;90%以上的教师觉得在整合化学教材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实施环境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环境教育目标、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他们大多认为“缺少课时、缺少领导支持及安全问题责任重大”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初三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名存实亡!环境教育更是纸上谈兵!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环境教育只能纸上谈兵吗?不能结合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开发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吗?为此,笔者在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了近一年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及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苏省东台市不同学校的初三化学教师为访谈对象,了解当前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下环境教育的实施现状。以东台市实验中学86位初三学生为被试对象,指导他们参加环境教育类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对他们就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等环境教育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两次各发放问卷86份,各收回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100%。为了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被试对象的前测、后测问卷设计内容完全相同。关于部分非被试对象,也就调查内容进行访谈。
二、研究过程
环境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主张“在环境中学习”,强调参与,将教育引向与生活、社会相结合的模式中去[1]。基于这种观点,笔者结合化学教材开发并实施了如表1的综合实践活动,随着教学的推进,活动贯穿整个初三,平均一个月完成一个活动案例。
研究前笔者就环境教育目标的四个方面对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过程中又根据学生的能力、性别、智力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教师在活动前明确活动目标、任务、注意事项等。每个小组由教师指定一名学习基础较好、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负责,或由学生自己选举一名大家信任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组内成员利用周末共同实践来完成同一个活动案例。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异质小组内的合作互助及小组间的活动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合作交流、学习互助。活动之后的汇报与总结可以放到下周的班会课或化学辅导课进行。等预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全部完成之后,再次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就环境教育目标的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没有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就同样的问题在同样的时间也进行访谈。
三、结果分析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树立人们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使人们积极地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3]。这也是本研究最明显的效果之处——丰富了学生的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强化环境态度并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
1.丰富了学生的环境知识
通过学生活动前后环境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学生的环境知识丰富了。如开展“有机大米与健康人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学生知道了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开展“塑料与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知道了“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开展“大气污染的调查与分析”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在涉及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知道了人口膨胀、温室效应、淡水溃泛、能源紧缺等问题都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通过学生活动前后环境意识改变的调查统计,发现学生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如开展“让水乡碧水常流”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必须解决;另外,学生对现行政府、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也进行了重审,觉得他们的做法有待改进,环境意识明显提高。
3.强化了学生的环境态度
通过学生活动前后环境态度的调查统计,发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环境态度强化效果比较明显。如活动前有79.1%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确实很紧迫,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活动后这一数据提高到89.5%;看待化学实验在掌握化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与对环境有害这一矛盾时,有89.5%的学生意识到做实验的同时废物要经过处理再排放;有关家人或亲戚吸烟问题,“不论他是谁,都要极力劝阻”和“尽量试一试”的人数也有所上升。
4.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
通过学生活动前后环境行为的对比分析,以及教师平时的观察和个别学生的访谈,发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环境行为比其他学生有较大的改变。他们做到了化学实验时,应该在保证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尽量少用药品;经常关注环保方面的新闻;在垃圾桶较少的旅游景点如有废弃物,会拿在手上,等到了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扔或放到自己包里带回家扔掉。
本研究参加活动的被试对象为笔者执教的两个初三班的86位学生。本校虽是重点初中,但为常态生源,不排除学生不参加活动、不配合调查,所以有些结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可达100%。但从前测、后测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及活动后学生所流露出的行为习惯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下的环境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强化环境态度和养成良好环境行为。环境态度的强化和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虽说效果明显但未达到理想境界,这说明在短时间内要达到预期效果比较困难,环境教育要持之以恒。
四、反思与建议
1.反思
本研究是笔者对传统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补充和挑战,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活动小组如何划分?活动案例如何设计?怎样才能达到初中化学教学与综合实践的融汇贯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活动?如何处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耗时的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活动过程中如何兼顾安全与效果?活动之后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研究成果如何推广?但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科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优化活动内容,探究活动指导策略,就某个主题(如本研究的环境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周末进行实践活动,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是可以解决上述疑问的。
2. 建议
目前,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下的环境教育还没能走向常态。建议教师今后根据化学教学内容将环境教育素材分类整理,整合教材与环境问题尤其是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开发成适合中学生又使他们感兴趣的环境教育类综合实践活动并实施。活动要注意贴进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4]。让学生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使自己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以及各种能力在实践中升华!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虽然我们不能因为中考而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而影响中考,但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与研究对初三师生在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下进行环境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英]Joy A. 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18-122
高山岭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