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精选6篇)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第1篇

编号(学号):0610606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程 论 文

题 目: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姓 名: 梁文青

专业年级: 06级资环3班

课程名称: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指导教师:

和 文 祥

学年学期:

2009-2010

完成日期: 2009-12-25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工业废弃物概况

工业废弃物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粉尘和污泥[1]。常指矿业废弃物如各类尾矿等;燃煤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化工废弃物如碱渣等。尾矿中铁尾矿为例 ,每生产 1 吨铁煤矿 ,产生约 115 吨尾矿 ,平均每年以约 5 ×10 吨数量排放。再如我国是 —煤炭大国 ,原煤储量居世界首位 ,占我国能源比例为 60~70 %,1987 年产量为 9182 亿吨而 1996 年就达 12124 亿吨 ,但同时造成几亿吨的煤矸石和粉煤灰废弃物排放。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占用土地 ,破坏山地环境;排放有毒气体 ,造成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污染地下水 ,特别是有毒有机物、络合金属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等渗入水源并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 ,进入人类生物链 ,破坏生态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工业加工过程中以及燃料燃烧,矿物开采,交通运输,环境治理过程中所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的总称[2]。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各种工业部门生产所得到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炭工业生产的煤矸石;燃料电厂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煤粉燃烧锅炉产生的粉煤灰、炉渣;黑色冶金工业产生的高炉渣、钢渣;有色金属冶金渣和赤泥等;化学工业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石膏、硫铁矿渣、电石渣、碱渣、烧碱盐泥等;燃烧锅炉产生的炉渣;开采金属矿石产生的废石和尾矿等。3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3.1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很多,产量很大,分布面很广,常年均衡排放,可作为稳定的可利用资源加以利用[2]。工业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建筑材料特别是墙体材料和水泥工业对原料的消耗量大,生产企业多,分布面很广,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企业密度更高。建材生产地和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地点大体一致,这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方便[3]。

3.2大多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物相组成较为稳定,化学成分与建材原料相近,具有潜在的活性,适合作建筑材料的原料。从化学成分来看,许多工业废弃物与建筑材料见下表,除有毒工业废弃物外,大多数都可以用作墙体材料的原料;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化学成分和黏土较接近,常开发用于筑路、生产烧结砖、生产混凝土制品、砌筑砂浆材料、微晶玻璃原料和陶粒等轻骨料;化学石膏与天然石膏的化学成分相似,可替代生产石膏用品或用为水泥调凝;硫铁矿烧渣可用作水泥配料的铁质原料;粉煤灰、煤矸石可用作水泥硅质原料,或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混合材料;电石渣化学成分与石灰相近,可代替石灰生产蒸养制品;多数尾矿含硅较高,可代替砂子或生产蒸养砖;高炉水渣、钢渣、赤泥等化学成分为水泥所需,另外还可以与粉煤灰、煤矸石等合用生产微晶玻璃;窑灰可作为水泥生料配料使用或直接作为水泥混合材。

3.3有些工业废渣含有一定的热值,作为低热值燃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有显著节能效果,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就是这种废弃物。它们常用来生产砖的内燃料,生产水泥和烧结制品的原料,其中含有的部分热值可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一般来说,7~10t废渣可节约1t标准煤,用煤矸石制作全煤矸石砖可以达到基本不用煤[4]。

3.4利用固体废弃物作建筑材料原材料能够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变废为宝,加强对三废的综合应用,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工业固体废物在建筑材料中的资源化应用

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各种金属、能源及非金属矿开采、选矿、金属冶炼、电力、化工生产等大量产生、排放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其大部分为硅酸盐、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类物质。而建筑材料大多是由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铝酸盐物质制成的材料。因此,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具备生产建筑材料的潜能。

4.1各种矿山开采的剥离层、坑道掘进的渣、石,如碎石、煤矸石等。煤矸石是采煤和选煤过程中的排弃物,通常占采煤量的5%~20%。我国每年煤矸石的排放量在1.4亿t,历年的积存量已超过20亿t。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途径较多,在制造建筑材料方面,依据其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能,可选择烧制砌砖,也可以替代黏土烧制硅酸盐熟料,或生产无熟料水泥[5]。

4.2各种矿产选矿的尾矿,如铁、铝、铜、铅、锌、锑、锰、钾、钠、矾、镁及各种稀土、非金属矿尾矿等。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6]利用冶炼锌铅湿废渣替代20%的黏土及50%的铁粉原料生产优质普通硅酸盐水泥。赵爱琴[7]利用金属镁厂提炼镁时排出的镁渣,将其直接磨细后与一定比例的磨细矿渣混合,在复合激发剂作用下,配制胶结料生产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具有工艺简单、节省能源、制成的墙体材料密度小、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4.3冶炼渣,如炼铁高炉矿渣、钢渣、铜渣、铅锌渣等各种金属冶炼渣。蒋元海[8]利用苏州钢铁厂、苏州望亭发电厂每年排放的大量废钢渣(集料)和粉煤灰,加入市售的石灰、消石灰和水泥生产免蒸免烧砖(100号至150号),砖的性能稳定,抗冻性能良好,后期强度仍不断增加,可用作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承重墙体材料。同济大学[9]研究了用磨细钢渣

替代50%熟料生产525号水泥。生产生态水泥是保护环境并使废弃物再资源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4.4化工生产,如碱渣、制酸渣、磷石膏、氟石膏等。磷石膏、氟石膏、排烟脱硫石膏等废渣可替代天然石膏生产石膏板、石膏砌块等。

4.5电力工业废物,如粉煤灰、炉底渣等。粉煤灰是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的工业废弃料。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粉煤生产国,仅电力工业的年粉煤灰排放量已逾亿吨,但目前的利用率仅在38%左右。粉煤灰广泛应用于软路基处理、添筑路堤、桥梁或路面水泥混凝土掺合料、路面基层结合料、压浆处理路基、路面等公路工程[10],以及制造粉煤灰水泥等。事实上,粉煤灰经适当处理后,可制造价值更高的若干墙体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砌块、压蒸纤维增强粉煤灰水泥墙板、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条板等。

4.6建筑固体废物。建构筑物无论是在新建还是解体拆除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有混凝土、木材、金属、塑料等成分的建筑副产品———固体废物,建筑废物所占工业废物的比例高达40%左右。一方面传统建筑材料能耗大、污染高;另一方面,建筑材料的大量废弃,严重制约着建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在其终端予以处理,完善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Cycle Analysis)过程,对于建筑固体废物的再生循环途径见图1[11]。

图1只是建筑固体废物处置的示意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分拣这一关键步骤,涉及材料设计的问题,在本质上仍与城市生活垃圾(涵盖建筑垃圾)的回收再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综上所述,各类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炉渣、页岩等废弃物均可作为基料,制造空心砖、实心砖、砌块等产品以取代黏土砖,或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制造生态水泥。这两种方式可以大量消耗固体废物,且技术易于掌握,造价较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当然在固体废物的处置上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价值,提高性能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5资源化新技术—废弃物复合材料[12]

5.1聚合物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把废砂、尾矿、炉渣、粉煤灰、玻璃纤维下脚料等经过定的 粒度、粒形和表而活化处理后作为增强材料,把废旧农膜、食品 袋、编织袋、旧轮胎、生胶等经过定的工艺处理后作为基体材 料,配以适当的添加剂,通过特殊的界而处理和复合工艺叫形成 以球一球、球一纤维堆砌体系为基础的复合材料。小同的废弃 物,采用小同的配方和工艺,能开发出小同性能的复合材料。这 种材料具有热态叫塑性和冷态叫加工性,叫制成各种产品,在广 泛领域中代木、代钢、代塑和代瓷制品,又囚其原料95%以上都是 最普通的废弃物,所以价格比同类产品要低得多。

另种复合材料是热固性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热固 性塑料不可回收,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固性塑料是可以 回收并重新制成复合材料的。

5.2硅酸盐基(陶瓷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此类材料有好几种。种是将废弃物材料中的活性SiO2,A l203与添加剂中的Ca2+水化结合生成的CSH, CAH, A I(OH)3溶胶等作为基体,把另一些粒状或纤维状的废弃物包裹在其间,成为一种复合材料。或者是废弃物颗粒表层部分直接参与水化反应,水化产物联结成个网状结构,形成种强度更好的复合材料。另种复合材料,是使几种废弃物混合料中的些氧化物成分在高温下熔融烧结成陶瓷质的玻璃体后作为基体,尚未熔融的硬质物则分散其中作为增强材料。

5.3金属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以废弃易拉罐、牙膏皮、铝合金刑材边角料等作为基体,以碎玻璃、玻璃纤维下脚料等作为增强材料,制成的高强度复合材料兼有韧性和高硬度,使丙生资源价值信增。调整配方和工艺,叫制成小同性能的复合材料,做成适用各种领域的各种制品。

综上所述,废弃物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原料95%以上是各种固体废弃物,其成本要比通过采、选、冶得到的次资源低得多,既解决了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又节约了各种宝贵的次资源,具有明显的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是少有的具备环境协调性的材料。6资源化新思路—仿生群乐体[12]

10多年前,国际上出现了无废生产的概念,认为建立无废生产工艺是可行的。目前无废生产工艺仅限于单个生产工艺,而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仍有极大局限性。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种群结合在起,组成了个个生物群落。生物体方而从动植物的腐解物和排泄物中吸取营养,另方而又以自身成长或其他方式返回给动植物,它们既消费又生产。生物群落的生存发展,主要靠其良好的内循环和自净系统,这为建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仿生群乐体展示了理想前景。

我们可以仿效自然界中生物种群间相生相克的原理,把各种“生产一消费一固废利用”通过优化选择,组合成一个个相互制约的仿生群体系统,即人类自觉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以期快速、经济地解决环境问题。7结束语

目前,国外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而已有不少成功经验,但我们不可完全照搬,因为这里涉及很多因素,如各国固体废弃物组成成分、资源需求情况、再生与初始原料价格比等有差异。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加强各级环境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强宣传工作,切实执行“三同时”方针,增加投入,加强科研工作,针对我国固体废弃物特点,立足于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坚持普及推广,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有自己特色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工艺。

参考文献:

[1]洪紫萍,王贵公编著.生态材料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年 5月 [2]施惠生主编.生态水泥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崔辉,徐志胜.固体废物在建筑材料中的资源化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5(3):12-14.[4]施惠生主编.生态水泥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茅艳,许波.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及其对性能特性的分析[J].中国矿业,2004,13(8):48-51.[6]吴清仁,张拥军,赖洪光.冶炼锌铅湿废渣在水泥熟料烧成中的应用[J].水泥,2000,10:16-17.[7]赵爱琴.利用镁渣研制新型墙体材料[J].山西建筑,2003,29(17):48-49.[8]蒋元海.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里节能墙体材料[J].节能,1994,(4):23-30.[9]吴清仁,何琼宇.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制生态环境建材与我国建材发展的趋势[J].绿色建材,2003,(1):46-49.[10]来旭光.粉煤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4,(4):53-56.[11]王波,王燕飞,崔玲.生命周期评价(LCA)与生态建筑材料[J].中外建筑,2003,(6):106-109.[12]孙可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1):10-14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第2篇

简要分析了皮革废弃物的.特点,在综合国内外对皮革废弃物常用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作 者:丁绍兰 秦宁 DING Shao-Lan QIN Ning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刊 名:西部皮革 英文刊名:WEST LEATHER 年,卷(期): 31(11) 分类号:X794 关键词:制革污泥   制革废弃物   资源化处理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第3篇

1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危害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其中以废渣为主。其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凡含有氟、汞、砷、铬、镉、铅、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质的,均为有毒废渣。工业废渣不仅要占用土地堆入、破坏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床、污染水质,而且不少废渣(特别是有机质的)是恶臭的来源,有些重金属废渣的危害还具有潜在性。

2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固体废物管理和综合治理方面坚持以降低污染和提升循环再生水平为主导方向,坚持依法管理、完善管理政策、制定治理规划、研究和优化处理工艺,稳步推进了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进程。

2.1 处理方法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即将固体废弃物经化学、物理、生物等途径达到减量化、无害化或部分资源化,以便于利用、储存、运输或最终处置的过程。该过程分类如下:

(1)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弃物的结构,使它便于运输,利用,或最终处置。

(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

(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弃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以便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过程。

(4)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弃物组成和结构,达到减量化、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

(5)固化处理:采用惰性材料包容或固定固体废弃物形成固化体,用以填埋。主要针对有毒、有害、放射性的固体废弃物。

2.2 处置方法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是将固体废物置于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或场所内,并不再回取的活动。将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或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有害工业固体废物进行最后的处置,是为了使工业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而采取的措施,是控制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的最后步骤,分为陆地处置与海洋处置。

陆地处置可分为土地耕作、永久贮存或贮留地贮存、土地填埋。投海是利用海洋的环境容量来处理固体废物。其中部分被降解、同化,部分进入底泥,净化不彻底,有害因子得到了转移,仍会危害海洋的环境,进而威胁人类。虽然投海可以暂时较经济地“解决”同题,但治标不治本,对环境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因此,海洋处置现在已经被国际公约禁止。

3 国外固体废弃物先进处理技术及应用实例

固体废弃物可以通过破碎、分选、堆肥、填埋、焚烧、固化、资源化利用等处置技术进行处理。在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填埋和堆肥。而国外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起步较早,其中较为成熟的技术有等离子气化技术和辐射技术。前者使用高温的等离子炬将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CO和H)进一步用于生产乙醇、柴油等产品。后者利用原子辐射和原子核辐射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具体介绍如下。

3.1 等离子气化技术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等离子气化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炬作为气化炉的热源,而不是传统的点火和熔炉。等离子炬有着能产生高强度热源的优势(约5500℃),而且操作相对简单,气化炉内的等离子体是一种高度电离或者充电的气体(见图1)。

与焚烧完全不同的等离子技术是一种气化技术,由于其高温和高热密度,等离子技术几乎能将碳基废物中的有机物完全转化成合成气(主要为CO和H),而无机物则可变成无害灰渣(玻璃体)。对于固体废物中的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等离子气化技术在国外已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处理措施。

美国西屋公司(Westinghouse)的等离子体与等离子气化已有30多年的应用经验,该公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为航天用途建造等离子炬。之后,等离子炬多年用于销毁化学武器、印刷电路板和石棉等有毒废物。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在美国设置了一个处理固体废物并带有发电的试验装置(图2)。到20世纪90年代末,该公司又在日本建造了一个中试规模的等离子气化装置,主要将生活垃圾、污水污泥、废旧汽车粉碎后的残留物等进行处理。可处理的固体废物包括城市固体垃圾、危险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轮胎、地毯、汽车粉碎残渣、液体与泥浆等,以及石油焦、劣质煤和生物质。2000年以来,拥有和掌握这项技术的加拿大阿尔特公司(ALter)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建设商业化规模的等离子体垃圾处理项目,并且已有4个成功业绩和正在运作多个类似项目(除发电外,还有一个项目是用合成气生产乙醇)。

固体废物的等离子气化处理的投资可能会高一些,但经过分析,经济上是可行的。与垃圾焚烧发电比较,由于等离子气化炉温度高和固体废物气化彻底,产生蒸汽和发电的效率更高一些,可外售的电量也要多一些。如果等离子气化后的合成气用于制取化学品,经济效益会更明显。

等离子气化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无害化效果是该技术的优势。ALter NRG采用等离子气化技术在日本建设的日处理220t城市垃圾和汽车废渣的工厂,以及日处理20t城市垃圾和4t废水污泥的工厂,运行6年多来,检测的排放物气体中的氮氧化物、二叮恶英和呋喃能满足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的最严格要求。该公司提供了在日本的两个业绩工厂2008年的检测数据报告(表1)。

由上述可见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尝试采用等离子气化技术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包括其他工业垃圾和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装置),以取得其他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无害化效果和综合效益。

3.2 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辐射技术是指利用原子辐射和原子核辐射对物体进行加工的技术。辐射对被辐照物体的结构分子产生多种作用,包括交联、裂解、固化以及接枝改性等。利用射线加工方式简单,功能多样,这使得它具有很多优点:安全可靠,对环境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益。

辐射技术能处理各种污染物,只要调节辐射剂量就行。辐射处理时不需另加化学品,不会引起二次污染。有些污染物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留污染痕迹。

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发现,辐射在聚合物处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辐射技术应用于城市固废的资源化中。同时,很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工业部门正进行着大量辐射加工项目的开发研究和中间实验工作,辐射加工作为一种新工艺、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辐射技术可以100%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减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高分子物质的辐射裂解包括的材料较多,有天然高分子,如甲壳素(海产品垃圾蟹壳和虾壳的主要成分)的辐射裂解、纤维素(农林业垃圾木材和农产品秸杆的主要成分)的辐射裂解。上海大学的周瑞敏教授等人在2002年应用辐射技术处理浆粕,在低辐射剂量(<10 kGy)浆粕经过辐照处理后,在粘胶纤维的磺化过程中,CS2的用量减少约30%,从而减少CS2的排放量,用红外光谱技术证明辐射使得纤维素的结晶受到破坏,从结构上说明辐照纤维素在化学试剂用量大量减少的情况下,能用于生产合格的粘胶。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辐射裂解技术已经产业化,市场上已有产品销售。如聚四氟乙烯(PTFE)的辐射裂解,目前全球氟树脂的消费量约为12万t,其中70%左右为PTFE。PTFE极其稳定,在环境中几十年都不会降解,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经过辐照的PTFE可以获得纳米级的粉末,它是一种耐高温的有机润滑剂,加入润滑油、润滑脂中,可大大提高这些产品的质量。另外,对废弃的聚四氟乙烯粉末进行辐照以制造墨水、衣服以及润滑剂的主要成分现在也成为工业界的一个热点。

辐射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新技术,具有节省能源、产品不含杂质、无公害、反应易控制、适合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因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辐射技术在污泥、橡胶等固废处理上应用较多,在其他类型固废方面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的情况下,无污染、节能的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研究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未来的市场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这些应用技术不但可以缓解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保护自然资源,而且还可以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社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会越来越广泛,应用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

4 我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与国外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先进技术与迅猛发展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就明显不足,综合利用还不够高,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主要用于建材方面,例如制造烧结砖、铺筑道路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主要用于堆肥;而城市垃圾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等。

4.1 我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

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我国已创出了符合国情的技术路子,即以大宗利用为主,兼顾多功能、高效能的利用,在取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注意尽可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大力研究和开发了工业废渣耗用量大的水泥、墙体材料、筑路、填方等方面的技术。化工、石化等行业还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开发了多种无废、低废的清洁工艺技术。据统计,自1985年以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平均每年递增1%~2%;200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见表2)。综合利用不但消除了污染,而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总的来说,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还不够高,主要用于建材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4.2 工业废渣在道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1)重矿渣的利用。重矿渣也叫块渣,是高炉熔渣在指定的渣坑或渣场自然冷却或淋水冷却形成的较为致密的矿渣后,再经挖掘、破碎、磁选和筛分而得到的一种类石料矿渣。由于重矿渣的块体强度一般都超过50MPa,相当或超过一般质量的天然岩石,因此,重矿渣碎石可作道路的垫层或基层。例如河北宣化钢铁公司的厂矿道路基层是高炉渣混合基层料,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高炉干渣=7∶13∶80,经过试验能够满足厂矿道路基层的各项要求。也可用在沥青碎石道路和混凝土道路工程上。

(2)钢渣的利用。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废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必然副产物。钢渣产生率约为粗钢的15%~20%。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钢渣利用率已近100%,其中50%~60%用于筑路,而我国的钢渣利用率较低,钢渣的综合利用任重道远。钢渣碎石具有容重大、强度高、表面粗糙、不滑移、稳定性强、耐侵蚀和耐久性好,与沥青结合牢固等优良性能,特别适于在铁路、公路、工程回填、修筑堤坝和填海造地等地方代替天然碎石使用。天津港二号路2.42 km的路基回填挤淤,天津新港四号路5.93 km填筑路基,宝成铁路复线江油车站工程试验段填筑路基,邯郸市某二级公路填筑路堤,312国道兰州柳沟河至忠和高速公路的试验路段填筑路堤,辽河油田地面多项程回填地基,京深高速公路邯郸市马峰二级公路填筑软基,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填筑路基等都是用了钢渣作为路基填筑材料。

4.3 我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新方向

长期以来,人类走的是建立单个工业生产体系的道路,而每一个体系,都只对原料的一两种成分感兴趣。比如矿石,有的只需要其中的铁,有的只需要其中的铜,其余的都当成废物扔掉。在大多数工业生产中,最终产品的量通常只占所加工的原料总量的5%~10%,其余的90%~95%通过工业加工都转化成了废弃物。这就是目前存在的由历史形成的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

在分析了100多年以来工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情况后,不难得出结论,社会经济不能再在上述的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下发展了。要解决这些威胁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就要寻找工业生产以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创建无废生产就是在寻找新模式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无废生产的要求是要将生产废物和生活废物作为二次原料返回到工业生产中,从而达到无废排放,实现“原料资源生产消费二次原料资源”这种最高层次的物质流的闭路循环,应最大可能的利用能源资源的潜能。为了达到无废生产这一个重要目标,应当在各个层次上考虑实现各种物料的循环。单个的无废工艺流程虽然存在,但很少见;由数个工艺流程组合起来形成的无废生产,则相对要容易一些;而在工业区域的范围内或区域生产综合体中组织无废生产,则更容易实现,因为其中一些企业产生的废物,可作为其它企业的二次原料而加以利用,从而在总体上达到无废生产的目的。可见只有将不同企业单位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生产方式,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是解决固体废弃物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

5 结论

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存在巨大的资源优势,并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而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创新能力较弱。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发还停留在学习、消化国外先进工艺技术的阶段,重复、模仿是主要的研发方式,缺乏原创性开发。我们应该加快固体废物行业科技创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结合重大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从而实现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丹华,马振珠,梅一飞.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产业化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08,(2):56-60.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第4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生命周期;固体废弃物;资源环境压力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66-2

0 引言

城市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建筑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在我国,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垃圾数量占固体总量的30%,城市垃圾总量的40%。在粗糙的砖结构和全现浇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如果化成每万平米建筑施工的话,数值会是500-600t,对于旧建筑的拆除,也將会产生每平米7000-12000t的垃圾。根据大型建筑垃圾排放的特点和更多种类的,如果沿用传统的堆积式的方式将难以降解。这样的方式既占用了相当的土地,不但会改变土壤的特性,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相当大的污染,在逐步的缩短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的同时,使得民众对于垃圾的处理造成一种公害。

针对平日生活当中,民用建筑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人,建设各类固体废物的合理划分和分类,同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进行相应的模拟,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以逐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来缓和大自然的承受能力。相关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民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水泥等先关废弃物的排放,还有就是废弃的商品混凝土的乱排放问题,也构成了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固体废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1 民用建筑生命周期的目标和范围确定

根据使用民用建筑的本质,我们可以分为生产建设,即工业建筑、农业、民用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等。同时,民用建筑生命周期通常是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生成的,如教育建筑、办公建筑、科学研究和文化、商业和物理性质的建筑,医疗与交通有关的建筑等。对于民用建筑生命周期,应该使用民用建筑产品的概念,通过工业产品上对于生命周期的模拟与计算方法,不断的进行相应的模拟与分析过程,最终得到一个生命周期的目标与范围。何时建立包含基本材料,成千上万的单个产品等都是模型上所考虑的范围,生产、维护和处置方法的不同决定了民用建筑各自的使用寿命的不同。民用建筑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原材料采矿和建筑材料生产阶段,施工阶段,运营和维护阶段,拆除和废弃的建筑材料处理阶段,每个将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利用和各种建筑垃圾废物的排放问题,对环境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2 民用建筑生命周期下采用的资源环境压力计算模型

民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所存在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是不能够估计的,但是是可以控制排放的,因此其中环境压力主要来自考虑减少使用和维护施工阶段和阶段损失由于施工工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维修维护管理不当行为。不断地将建筑材料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拆迁建筑垃圾和废料处理阶段排放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筑材料和建筑材料和采矿的原材料,生产固体废物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由于缺少数据,本文未予考虑。

EFsw=EFswc+EFswu+EFswd

式中,EFsw表示固体废物排放生命周期资源使用足迹;EFswc表示固体废物排放资源使用在施工阶段足迹;EFswu表示使用和维护阶段固体废物排放资源使用足迹;EFswd表示拆除和废弃的建筑材料处理阶段固体废物排放资源使用足迹。

3 环境负荷数据和环境治理的来源

ISO14040标准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在保证民用建筑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也应该保证环境负荷数据质量的透明度,特别是数据收集的来源和处理。自1998年以来,北京工业大学获得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关键基金继续计划的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建了LCA理论和方法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中不断的应用和普及,与此同时,这种机制也在不断地与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确保收集中国材料/产品的环境负荷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如钢铁、陶瓷、有色金属、聚合物等典型的基础物质生产过程,并把它们放在环境感应负载数据近100000年的数据分析和总结,不断地在能源开发和实际应用方面,建立了许多交通模型,如Simapro,Ecoinvent国际著名的LCA分析工具和数据库逐步建立。

建筑,通常包含各种各样的材料和产品,每个材料/产品都有相应的生产、维护和处置方法。然而,他们形成了建筑系统有类似的生命周期:材料生产、建设、使用和废弃物(拆除和处置)。因此,建筑生命周期分为材料物化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和废弃阶段,如图1所示。

3.1 建筑材料物化阶段

建筑材料和化学阶段指的是建造各种建筑材料,如钢铁、木材、水泥等原材料/成品材料,门窗、相位与高强度的能量输入和材料为主要特征的能源消耗占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材料和化学相分析包括:根据图纸和材料在施工计划和相应的施工周期的定量计算下链接数量的各种建筑材料、定义生命周期分析,各种建筑材料和工具系统功能单元,同时,计算能耗的相关建筑活动;结合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立三种建筑材料和化学物质流模型阶段,三种建筑材料在物理和化学阶段单独计算,以及能源消耗。

3.2 建筑施工阶段

充分分析主要建筑施工阶段各类建筑材料,运输过程和建设中产生的能耗和材料消耗。

3.3 使用与维护阶段的资源环境压力

民用建筑的使用和维护阶段也是相应的固体废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有时排放资源总排放量29.74hm2,如图1所示的各种建筑材料资源使用足迹固体废物排放。如图1所示,废弃的水泥排放24.62hm2,这个阶段的固体废物排放的资源占用82.78%的足迹。因此,控制维修维护所需的水泥剂量这一阶段固体废物排放的主要措施,降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图1 使用与维护阶段固体废弃物排放的

资源占用足迹构成

4 拆除及废弃建材处置阶段的资源环境压力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相应的拆除及废弃建材处置阶段。这其中的建筑垃圾有自己的计算模型。有数据研究表明,组成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各类建筑材料所产生的环境压力所有的建筑原料中水泥的排放足迹最大为1 477.23 hm2,占拆除及废弃建材处置阶段排放足迹的56.73%;其次为商品混凝土的970.43hm2,占拆除及废弃建材处置阶段排放足迹的37.26%;4.27%的为墙地面材料排放量。其余建筑材料排放足迹之和为45.35hm2。因此,现有的民用建筑建筑垃圾排放,应该逐步控制排放的有效控制,特别是水泥和混凝土用量的有效控制产品。

5 结束语

为了将这些建筑中的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综合压力实时的反映在建筑设计及其施工的各个环节,应该要不断的把生态足迹方法充分利用起来,将环境的压力与建筑的能值分析进行不断的切合,逐步构建衡量民用建筑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固体废物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计算模型,使固体废物资源和环境压力测量与常见的计算依据具有可比性,实现综合定量减轻固体废物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参 考 文 献

[1] 宋阳,刘浩,赵奕.民用建筑生命周期固体废弃物排放的资源环境压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4):426-430.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第5篇

一、固体废弃物以及其处理的相关原则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为: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在人们进行开发建设、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生活行动中向产生的相应的固体和半固体的废弃物,根据固体废弃物来源的不同,具体可以分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固体废弃物适当的堆置,就会对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损坏作用,同时还可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和扬尘,进而对大气产生相应的污染。同时固体废物经过雨水淋溶或者地下水的浸泡作用, 相应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淋溶水进行渗透和迁移,进而会对附近的湖泊以及地下水产生相应的污染作用。此外,淋滤水的渗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的团粒结构产生破坏作用,还有可能影响到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会对植物的生活发育产生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固体废弃物会对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采取相应多措施对固体垃圾进行妥善的处理。

对于如何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在环境保护以及循环经济运行领域中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对于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的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应的“三化”原则,即为“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消除相应固体废弃物对于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作用,另一方面固体废弃物经过再利用和循环使用之后,能够实现相应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化是进行废物处理方面公认的最好方式,这样能够充分实现对于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同时能够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良好的融合,进而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二、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特征(1)污染性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性表现为固体废弃物自身的污染性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二次污染性。固体废弃物可能含有毒性、燃烧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与致病性的有害废弃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质难降解或难处理、固体废弃物排放数量与质量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生成二次污染物,这些因素导致固体废弃物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视角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这说明固体废弃物具有污染性。

(2)资源性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性表现为固体废弃物是资源开发利用的产物和固体废弃物自身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固体废弃物只是一定条件下才成为固体废弃物,当条件改变后,固体废弃物有可能重新具有使用价值,成为生产的原材料、燃料或消费物品,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及经济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固体废弃物的经济价值不一定大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本,总体而言,固体废弃物是一类低品质、低经济价值资源。

(3)社会性

固体废弃物的社会性表现为固体废弃物产生、排放与处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一是社会每个成员都产生与排放固体废弃物,二是固体废弃物产生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消耗,对社会产生影响,三是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处置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性影响他人的利益,即具有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活动主体的活动影响他人的利益。当损害他人利益时成为负外部性,当增大他人利益时称为正外部性。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其污染性具有负外部性,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具有正外部性),产生社会影响,这说明,无论是产生、排放还是处理,固体废弃物事务都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固体废弃物排放前属于私有品,排放后成为公共资源。(4)兼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 固体废物一般具有某些工业原材料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较废水、废气易收集、运输、加工处理,可回收利用。固体废物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5)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废物往往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级状态。一些有害气体或飘尘,通过治理,最终富集成为固体废物;废水中的一些有害溶质和悬浮物,通过治理,最终被分离出来成为污泥或残渣;一些含重金属的可燃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有害金属浓集于灰烬中。这些“终态”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在长期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又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成为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头”。

(6)所含有害物呆滞性大、扩散性大固态的危险废物具有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一般情况下进入水、气和土壤环境的释放速率很慢。土壤对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导致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比土壤水慢的多,大约为土壤水运移速度的1/(1~500)。

(7)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由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其危害可能在数年以至数十年后才能发现,但是当发现造成污染时已造成难以挽救的灾难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固体废物特别是危害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要比水、气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1]。

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分散、产量大、组成复杂、形态与性质多变、可能含有毒性、燃烧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与致病性的有害废弃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质难降解或难处理、排放(固体废弃物数量与质量)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这些因素导致固体废弃物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生态环境、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1)浪费大量资源

固体废弃物产量大,且存量固体废弃物量(填埋包括简易堆置处置量)亦很大,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占用大量土地资源。2012年全球固体废弃物年产量估计超过100亿吨(仅电子垃圾便达到4890万吨),中国达到15亿吨(电子垃圾230万吨),存量固体废弃物量全球达到380亿吨,中国高达70亿吨。巨量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意味着巨量物质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巨量存量固体废弃物意味着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与浪费。如果假定填埋废弃物的表观比重为1和废弃物堆置平均高度为30米,全球380亿吨存量固体废弃物将占用1900万亩土地,中国70亿吨存量固体废弃物也将占用350万亩土地。而且,固体废弃物产量增长迅速,增长速率往往超过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增长速率,后果是出现“垃圾围城”困境。与工业快速发展随影同行,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固体废弃物产量迅速发展,曾出现垃圾围城困境。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固体废弃物产量也迅速增长,《2009年到2012年中国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称: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此外,除浪费大量的物质、土地资源外,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还将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资源。

破坏生态

固体废弃物,尤其是有害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1)一次污染。

如将固体废弃物简易堆置、排入水体、随意排放、随意装卸、随意转移、偷排偷运等不当处理,破坏景观,其所含的非生物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进入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系统,对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系统造成一次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尤其是将有害废弃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泽或通过管网排入水体,或粉尘、容器盛装的危险废气等大气有害物排入大气,不仅导致水体或大气污染,而且还导致污染范围的扩大,后果相当严重;偷排偷运导致废弃物去向不明、污染物跟踪监测困难和污染范围难以确定,后果也相当严重。如将有害废弃物不当处理,可能引致中毒、腐蚀、灼伤、放射污染、病毒传播等突发事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人身伤亡事故。有些有害物,如重金属、二噁英等,甚至随水体进入食物链,被动植物和人体摄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引起疾病(种类)增加,对机体造成即时或潜在的危害,甚至导致机体死亡。

2)二次污染。

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所含的一些物质(包括污染物和非污染物)参与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生物生化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导致二次污染。二次污染形成机理复杂,防治比一次污染更加困难。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及其产生途径有:

①长时间不当储存与堆置过程中,废弃物堆体滋生霉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加速老鼠、蛇和蚊虫等生物体的繁殖与生长,带来疾病和疾病传播危险; ②储存、堆置、运输、分拣、填埋等过程中,有机易腐物发酵腐烂过程产生甲烷气、臭气等大气有害物和有机废水(甚至含有重金属和病原体等污染物)等土壤和水体污染物,同时也会滋生多种微生物;

③焚烧处理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有机氮、氯、硫等转化成氮氧化物、氯化氢、硫氧化物等大气有害物;

④焚烧处理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过程生成二噁英,并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二噁英等污染物的飞灰(属于危险废物);

⑤堆置、填埋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迁移,生成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物。

此外,易燃易爆等有害废弃物物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产生大量有毒害污染物,给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灾害。

精神伤害

当提及固体废弃物时,人们想到的便是脏、乱、臭、有害、有毒、危险等垃圾形象,引起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不良反应(不妨称之为视觉污染、听觉污染、味觉污染、嗅觉污染和触觉污染),加之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而且,现实中,因传统、意识、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地理等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又在人们身边发生,使得人们唯恐对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设施避之不及,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的“邻避效应”日益彰显,影响所在地的投资环境,给周边居民的荣誉、心理等造成精神伤害,同时,也给居民造成健康损害和不动产损失,减少所在地的发展机会。固体废弃物,尤其是生活垃圾,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看到,固体废弃物不仅具有资源性和经济性,同时也具有污染性和危害性,而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和危害具有迟滞性、潜在性、长期性、间接性、隐蔽性、综合性和灾难性等特点,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造成污染

未经处理的工厂废物和生活垃圾简单露天堆放,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废物中的有害成份通过刮风进行空气传播,经过下雨侵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污染河流,这个过程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将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入河流、湖泊,长期淤积,使水面缩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将是更大的。固体废物的有害成分,如汞(来自红塑料、霓虹灯管、电池、朱红印泥等)、镉(来自印刷、墨水、纤维、搪瓷、玻璃、镉颜料、涂料、着色陶瓷等)、铅(来自黄色聚乙烯、铅制自来水管、防锈涂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处理不当,能随溶沥水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地下水,同时也可能随雨水渗入水网,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摄入,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我国个别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周围发现,地下水的浓度、色度、总细菌数、重金属含量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

污染大气

固体废弃物中的干物质或轻质随风飘扬,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焚烧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较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污染土壤

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体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土壤本身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未经处理的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淋、地表径流等作用,其有毒液体将渗入土壤,进而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了土壤中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不断增加的产生量相当迅速,许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边缘的农田来堆放它们,难怪科学家从卫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围绕着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么显眼。

生活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备)通过对生活垃圾中塑料和厨余有机质垃圾的自动分选,把厨余有机质垃圾破碎、脱水、脱油、去杂、加温搅拌,利用东阳特种生物菌生化发酵,24小时高效,快速将餐厨垃圾分解成有机肥。本产品对学校、医院、企业、政府机关、部队等集体进食场所,以及宾馆饭店、餐馆等接待场所,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饮食垃圾处理困难区等产生的厨余残渣,人类可食用的全部剩余食品,进行环保处理,使厨余发酵分解,变为无毒、无臭、无害之粉状有机肥,种菜树花草均可,不仅可以保持厨房环境卫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能够一次性完全处理,杜绝了厨余的危害。

本机具有以下功能优势:

一、自动化程度高、整机选用PLC自动化编程,实现各个功能的自动化运行。采用触摸屏界面操作和人工操作两种模式。

1、自动提升进料;

2、自动把农村垃圾中塑料分选出来;

3、自动破碎大块物料;特殊垃圾物料(笋根、骨头、枯枝、甘蔗头等坚硬性固体)预先粉碎,保证充分发酵;

4、自动油水分离垃圾物料经过螺旋式压力脱水,自动控制水分,达到发酵要求.并且调节调节水分、控制含水率;保证正常发酵

5、自动调节温度恒温加热控制,采用导热油不锈钢缸体发酵装置,热量均匀,物料分解迅速;确保物料发酵所需温度;

6、自动正反转搅拌,保证物料均匀充分发酵;

7、添加东阳特种生物菌,24小时快速制肥出料定时自动间歇搅拌,节省电运行成本;

8、自动抽排发酵缸内产生的废气,并且进行除味除臭处理。保持缸内含氧量

9、自动旋转出料,省时省力。

二、避免二次污染

1、设备选址无特殊要求,使垃圾处理控在源头;

2、产生废液通过油水分离器,自动分离,废水处理成有机液肥;废油统一收集利用,杜绝地沟油;

3、产生废气经过无害化空气处理器进行喷淋雾化溶解、生物菌分解、多层活性炭除味,达到气体的无害化处理。

三、运行成本低:

1、多个功能一体化,结构合理,避免重复损耗;

2、全自动控制,一人一机,节省人力;

3、合理化的功率可以节约电费;

4、半年添加一次生物菌,节省成本。

四、售后服务体系完善

1、售前调研,量身定制;

2、一次购买,终生维护;

3、配备专线,快速反应;

4、操作人员培训、学习一站式;

5、运输、安装、调试一条龙。

东阳科技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目前国际上对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以循环经济的模式走出了垃圾处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填埋、焚烧、堆肥、饲料化等方法带来的种种弊端与健康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达到了对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垃圾*o*排放低温磁化处理机

秦皇岛东阳科技公司借鉴日本焚烧分解技术,利用等离子切割原理以及低温磁化分解原理研制成功垃圾“0”排放处理机。填补了国内诸多不可回收垃圾源头上治理,垃圾减量化处理的空白,减量化达到1/200。

陈腐垃圾分选制肥设备

陈腐垃圾,也叫矿物垃圾,陈腐垃圾这里指填埋场埋入或堆放多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原生垃圾中不含或含量小于 10% 粉煤灰)。陈腐垃圾处理设备是把陈腐垃圾自动分选分类处理的自动化机器。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第6篇

2.1冶金铜渣的资源化。

冶金铜渣大部分来源于火法炼铜的工艺,还有少量来源于炼锌、炼铅工艺。目前,我国每年粗铜产量与产出炉渣量的比值约为1:3,加上其它工艺产生的废铜渣,产出渣量相当惊人。另一个角度也可说明从废渣中回收有用物资和能源的潜力也相当大。目前,我国开发了许多资源合理化利用铜渣的方法,主要向提取有价金属、生产新型化工产品和建材工业等方向发展。如:将铜渣收集到回收室,经氧化熔烧,在通过还原方法处理技术可回收铜粒;铜渣与淬渣掺入石灰拌匀压实后可用作公路基层;也可直接将熔融的废铜渣直接浇注成坚硬致密的铜渣筑石;冷铜渣还可用作铁路道渣,效果良好。铜渣中的有价金属主要包括Cu、Pb、Zn、Cd、Au和Ag等,可通过浮选、磁选等物理方法或焙烧、浸出等化学方法将其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通常采用浮选法回收废铜渣中的铜。先经浮选得到品位较高的精铜矿,再经过火法炼铜工艺得到更高品味的铜金属元素。铜水淬渣可作为硅酸盐水泥的矿化剂。铜精矿经密闭鼓风炉熔炼后所产生的废渣即铜水淬渣,是对1050~1250℃高温的熔渣经冲水骤冷形成的釉黑色颗粒,液态密度为4.0~4.5t/m3,水淬渣的物质组成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及脉石等形成的硅酸盐与氧化物。生产水泥的工艺流程为:将石灰石、黏土、矿渣按比例配料,然后投入球磨机磨粉,磨好的生料加入回转窑,经反应生成水泥熟料。在反应生成的水泥熟料中加入适量的石膏以及铁矿渣,然后投入到球磨机内磨成粉状,最后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水泥。生产水泥的工艺流程。

2.2冶金赤泥的资源化。

赤泥是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含水量高的强碱性粉泥状固体残留物。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铝,所以呈红色,随着含铁量的增加赤泥的颜色也逐渐变深红。铝土矿的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成分和添加剂的`成分,以及生产氧化铝的方法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赤泥的化学成分。由于赤泥含碱,长期堆放使堆场附近土地碱化,如果倒入海洋,则会污染海域。因此,赤泥对环境的碱污染不容小觑。如果不能合理的有规划的处理这些废渣,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世界各国提出了几十种综合利用的方法,但利用规模较少,多数以海洋排放与陆地堆积两种形式处置赤泥。我国主要用赤泥坝存法。赤泥中有10%~45%的铁,但能直接用作炼铁原料的少之又少。所以将预焙烧后的赤泥倒入700~800℃沸腾炉内还原,使赤泥中的Fe2O3转变为Fe3O4,还原产物经冷却、粉碎后分选,得到高品位的磁性产品,用此方法可回收大量的铁得到高品位的炼铁精料。在赤泥中不仅能提取大量的有价金属,还能从中提取铝、钛、钒、铬、锰及多种稀土元素和微量放射性元素。我国利用赤泥生产多种型号的水泥,生产出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也有强度高、抗硫酸盐等多种性能,在工程建筑领域使用效果甚好。赤泥不仅仅在建材工业上得到广泛运用,在农业上,赤泥也广泛用于生产硅钙肥料和塑料填充剂,生产流态自硬砂硬化剂,用作矿山采空区充填料等。

2.3钢铁工业固废物的资源化。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高不下,仍稳坐世界第一宝座。但我国炼铁炼钢技术尚不够先进,加上钢铁企业本来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在如今的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一方面会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必然会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冶金废渣,这将会严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钢铁工业中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会产生不同的冶金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冶金废渣综合利用率正平稳上升。普通高炉渣基本上全部都能资源合理化利用,只有17%的钒钛高炉渣,以及含放射性稀土元素的高炉渣没能被综合利用。高炉渣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一般利用高炉渣之前,都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根据用途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我国通常将高炉渣加工成水渣、矿渣碎石、膨胀矿渣、膨胀矿渣珠和高炉渣粉末等形式。[4]高炉水渣主要用于生产矿渣水泥、矿渣砖、矿渣棉、建材玻璃与微晶玻璃和碾湿矿渣混凝土。矿渣碎石可代替天然石料广泛运用,还广泛运用于道路工程、地基工程、铁路道渣、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等工程中,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膨胀矿渣和膨胀矿渣珠可以用作轻混凝土制品及结构上,如楼板、墙板、砌块、建筑物的外围结构、支撑结构和公路地基材料等。由于其保温性能好,还可用作防火隔热保温材料。另外,高炉渣经过水冷后形成水硬性的水淬渣,经过进一步加工形成高炉渣粉末,使之遇水产生水化反应,具有普通水泥的性质。这种高炉渣粉末可以替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也可以代替水泥掺合料使用。除此之外,高炉渣在材料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生产矿渣棉、玄武岩棉、建材玻璃与微晶玻璃、多彩砖和轻质陶瓷等材料。

3展望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精选6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 第1篇编号(学号):0610606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课程 论 文题 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