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精选8篇)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1篇

关键词:骨折,肱骨远端,关节面,固定

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包括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两部分, 其发生骨折的机率较小, 约占全部肘关节骨折的1%, 全部肱骨远端骨折的6%[1]。发生概率较少, 临床医生诊疗经验相对不足, 又为关节内骨折治疗难度相对也较大, 容易发生肘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该院自2009年4月2013年5月共收治此类病例50例, 皆采用Herbert螺钉联合带轴支架外固定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50例, 男21例, 女29例, 年龄40~70岁, 平均51岁, 均为新鲜闭合性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其中右侧27例, 左侧23例, 依据Bryan-Morrey分型[2]:Ⅰ型15例, Ⅱ型8例, Ⅲ型15例, Ⅳ型1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 摔伤7例, 高处坠落伤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 平均4 d。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外展置于手术侧台上。常规消毒、铺巾单后。取患肘外侧切口, 长约6 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 于尺侧腕伸肌与肘肌之间分开, 将尺侧腕伸肌、伸肌总腱起点和关节囊整体剥离并向前牵开, 显露肱骨小头、滑车, 清除瘀血。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吸干, 将骨折复位, 视骨折块的多少, 予以不同数目的Herbert螺钉固定。对于太小无法固定的予以清除。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修复关节囊, 重建伸肌总腱及尺侧腕伸肌止点, 留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在C-臂X线机的引导下先将一枚直径2 mm的克氏针钻入肱骨远端旋转中心点, 此钢针再套入外固定支架旋转轴上。再分别于肱骨干中段外侧钻入2枚直径5.5 mm的支架固定针, 将前臂置于旋前位, 将2枚直径3.5 mm的支架固定针拧入尺骨上段背侧。观察肘关节屈伸情况, 若肘关节屈伸良好, 拧紧卡环, 最后略微将肘关节外固定支架上下撑开 (2~3 mm) 。

1.2.2 术后处理

术后第一天即在CPM机上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外固定支架维持6周后拆除, 引流管在日引流量少于10m L时拔除;术后24 h内开始口服吲哚美辛, 25 mg, Tid。连续4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3], 即按痛疼45分、运动功能20分、稳定性10分、日常生活功能25分四大指标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90分以上, 良75~89分, 可60~74分, 差小于60分。

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18个月, 平均8个月。均无肘关节感染、骨化性肌炎以及神经损伤。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优35例, 良8例, 可7例, 差0例, 优良率达84%。

3 讨论

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多见于成年女性, 可能与其生物力学上的易患性 (提携角偏大) 和代谢上的易患性 (骨质疏松) 有关[4]。此类骨折为纯关节内骨折, 无关节囊、韧带附着, 骨折块小且常碎成几块, 骨片分离, 关节面不平。闭合情况下准确复位并维持复位都相当困难, 而过晚的关节活动造成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增加, 大部分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5]。所以目前绝大多数医生主张早期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的稳定, 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恢复关节功能。

开放复位后内固定物常可选择松质骨螺钉、普通空心钉、可吸收螺钉等。因骨折为关节面部且折块小, 而松质骨螺钉、普通空心螺钉都有较粗大的螺帽, 为了不加重关节面的损伤、干扰关节, 所以不能从关节面部直接钻入, 改而从后方植入, 对骨折块较薄的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螺纹很难完全通过骨折线而起到拉力螺钉的作用;当骨折块过小时, 螺钉从后向前植入可能会损伤关节面或使骨块劈裂且很难将螺纹埋于软骨面以下[6]。也就不能提供良好的固定作用。可吸收螺钉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其强度低于金属螺钉, 单独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时需要配合石膏固定, 不利于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 并可发生迟发性无菌性炎症[7]。Herbert螺钉为钛合金制成, 生物相容性好, 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直径小, 可固定较小的骨折块;无螺帽, 对关节面软骨损伤小, 对关节无干扰, 可直接从骨折块前方垂直骨折面钻入;双头加压, 对于骨折块尤其是软骨下骨质少的骨折块有很好的加压固定作用。

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骨折块常较小, 往往一块骨折块只能使用一枚Herbert螺钉固定, 故而不能有效对抗扭转力量, 也就不能早期的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最近的研究认为韧带和关节破损后, 随着关节的制动即进入一种高速的修复状态, 但是由于在此种情况下修复的韧带和关节囊胶原纤维的排列是非定向且杂乱无章的, 常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8]。因此, 如何在确保骨折解剖复位及维持骨折块和关节稳定的前提下早期功能锻练至关重要。肘部跨关节带轴支架的旋转轴与肘关节本身旋转轴完全相同, 故可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又不妨碍肘关节屈伸活动;支架固定的牵开作用可减轻关节压力和屈肘时尺骨冠状突、桡骨头对肱骨远端关节面的剪切力。肘关节外侧在肘关节伸直时为张力侧, 而位于肘关节外侧的支架能有效对抗伸肘时前臂重力对肘关节外侧的牵拉及内侧的挤压作用, 维持肘关节稳定, 给伸肌总腱、关节囊、损伤韧带的修复提供无张力的愈合环境。程安源等[9]认为超关节带轴外固定支架结构独特, 稳定性好, 并且经生物力学证实具有较强抗压力和活动能力, 二者结合, 可以做到坚强固定, 骨折移位少, 关节活动好, 愈合高。

综上所述, 对于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采取早期开放、直视下解剖复位, Herbert螺钉内固定联合带轴支架外固定治疗, 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固、对关节干扰小, 可以早期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和预后恢复良好的特点,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智勇, 陈旭, 张树栋.肱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 (3) :283-286.

[2]Ruchelsman DE, Tejwani NC, Kwon YW, et al.Open reduction and intemal fixation of capitellar fractures with headless screws.Surgical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9, 91 (Suppl 2Ptl) :38-49.

[3]Turch DC, Beaton DE, Richards RR.Validity of observer-based aggregate scoring systems as descriptors of elbow pain, function, and disability[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8 (80) :154-162.

[4]Mehdian H, Mckee MD.Fractures of capi-tellum and trochlea[J].Orthop Clin North (Am) , 2000, 31 (1) :115-127.

[5]Guitton TG, Doomberg JN, Raaymakers EL, et al.Fractures of capitlum and trochlea[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9, 91 (2) :390-397.

[6]Sano S, Rokkaku T, Saito S, et al.Herbert screw fixation of capitellar fractures[J].J Sboulder Elbow Surg, 2005, 14 (3) :307-311.

[7]唐谨、郭卫春, 胡金凤, 等.可吸收螺钉在骨科的应用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 (3) :790-791.

[8]Merchan EC, Breton AF, Galindo E, et al.Plaster cast versus Clyburn externalfixation fo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radius in patients under 45years of age[J].Orthop Rev, 1992, 21 (10) :1203-1209.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2篇

【关键词】 解剖型钢板;肱骨远端粉粹性骨折;疗效观察

近年来,肱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该病多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肱骨远端引起,多为高能量骨折,且伴有明显移位现象。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在复杂的外力下导致的,再加上肱骨远端解剖形态的特殊性,因此对其复位固定都比较困难[1]。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保守治疗,由于反复闭合复位会造成骨化性肌炎,加重神经损伤,并且出现骨不愈合、肘内翻畸形及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也采用加压螺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来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但效果仍不理想[2]。为了探求更好地治疗方法,我院选取43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20~45岁,平均34.2±8.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摔伤9例,硬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7倒,其它3例;左侧15例,右侧28例。按照AO/ASIF分型标准A313例,C18例,C215例,C3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合并皮肤挫伤6例,多发伤4例,尺神经损伤7例。术前均无神经損伤,并且有27例在24h内进行手术,16例在48h内进行手术。

1.2 治疗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侧卧位。经肘后侧入路,在鹰嘴处偏向内侧作S形切口,将尺神经游离,利用橡皮条牵引保护,然后沿肱三头肌腱两侧分离,从远端到尺骨近端,用骨凿在距离尺骨近端约1.5cm处作V形截骨,截骨线位于鹰嘴尖、肱三头肌腱附着点近端的关节外缘,将带有肱三头肌腱的鹰嘴骨块向近端分离翻转,翻转到足够范围,显露骨折端。对于C型骨折首先进行解剖复位,用小克氏针作临时固定,使C型骨折转变为A型骨折;再采用拉力钉固定,当骨折复位满意后,再选用解剖型钢板5-7孔,置于肱骨远端平整的背侧面,使之与内外侧骨嵴贴切。然后钻孔并选择适当长度的螺钉拧入进行固定。最后用钢丝行“U”形固定尺骨鹰嘴。

1.3 术后处理 术后三角巾悬吊固定,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营养。一般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并进行肩关节活动,术后5~7 d肿痛减轻后逐步锻炼肘关节功能,以后据患者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活动力度。

2 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复查,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所有骨折及截骨块全部愈合,按Cassebaum评分标准,优33例,良6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90.7%,术后尺神经麻痹1例,1例出现截骨块移位,无钢板松动、断裂或迟发性骨折移位,无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发于青壮年,多数是由于高能量暴力性损伤,所以常伴有肘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并会造成肘关节内骨折。对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传统上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加螺钉或采用克氏针内固定,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等,因而会造成肘关节僵硬,肘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

3.1 解剖型钢板的优点 钢板设计比较符合中国人肱骨远段的生理弯曲,能够与外侧柱外缘及内侧柱骨嵴紧密贴合,钢板远端的螺钉可以将游离的滑车骨块进行固定,从而使固定的强度增加。钢板呈圆弧形边缘比较滑润,因此减少普通钢板锐利边缘对组织的刺激,有利于组织爬行生长。解剖型钢板很少引起由于塑形不佳引起的局部力学紊乱和对尺神经造成压迫的并发症。

3.2 手术中注意事项:手术中应当恢复滑车、肱骨小头的完整性,并保持关节面光滑,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肱骨解剖复位完全,并采取肱骨下端复位固定。关节内复位对日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将产生重要影响。内固定物不能穿出关节面或进入鹰嘴窝,否则将影响肘关节活动。术中根据内固定物是否阻碍尺神经行程来决定尺神经是否前置。

3.3 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恢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功能锻炼能够有效地避免肘关节粘连僵直。因此,需要帮助患者树立功能锻炼的信心,逐渐恢复日常活动和非对抗性的体育锻炼。指导和鼓励患者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主动进行屈肘锻炼,并兼顾前臂旋转功能的锻炼方法。锻炼的时间一般要根据患者骨折粉碎程度以及愈合情况决定。如果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应及早行功能锻炼,时间超过4周则屈伸将明显受到限制。手术6周后经X片检查后发现骨折愈合比较满意,可增加锻炼幅度。在功能锻炼时,频率不宜过大,否则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骨不连导致钢板断裂,造成手术失败。肱骨远端骨折的术后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是肌肉力量、屈曲伸直和旋转功能训练。

综上所述,解剖钢板能使粉碎性骨折获得解剖复位,固定比较牢靠,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可以早行功能性锻炼,能够有效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参考文献

[1]翟宏利,郭永强.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髁上及髁间骨折20例疗效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38(l2): 1181-1182.

[2]李明,徐荣明,裘邯军,等.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30例[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2):1015-1016.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3篇

关键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

近年来, 随着交通事故等暴力事件的增加, 肱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且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常累及肘关节和肱骨髁部, 因而治疗难度比较大, 如果不能够及时正确治疗会造成患者关节畸形[1],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探讨几种不同内固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本文选取199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199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60例, 并经过X线和CT检查确诊, 男性89例, 女性71例, 年龄在23~68岁, 平均年龄为 (38.1±3.2) 岁, 骨折分型:A2型36例, C1型44例, C2型48例, C3型32例,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2例, 高处坠落伤48例, 钝器伤40例;按照内固定方式分成A、B、C、D四组, 每组40例, A组采用克氏针内外髁八字固定治疗, B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有时两块或加一组克氏针) , C组采用解剖丫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D组采用两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四组均进行臂丛麻醉或全麻, 采用后侧正中切口, 对骨折端和关节面复位后, A组采用细克氏针对骨折块固定;B组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 然后采用塑形的重建钢板进行塑形, 将重建钢板放置在肱骨远端的外侧或内侧, 通过螺钉和克氏针固定;C组组采用解剖丫型钢板将钢板放置在肱骨远端骨后侧, 螺纹螺丝钉固定;D组采用两块解剖锁定钢板放置在肱骨远端内、外侧固定治疗.

1.3 观察项目

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②肘关节功能:采用MEPS评分[2], 包括疼痛 (45分) 、关节活动范围 (20分) 、稳定性 (10分) 和日常功能 (25分)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的比较

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B、C三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2.2 四组在肘关节功能上的比较

D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B、C三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肱骨远端骨折具有功能和解剖的特殊性, 且多为粉碎性骨折, 治疗比较困难, 因而在治疗时应注重功能和解剖的双重治疗。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由于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能够保护血运、操作简便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治疗方法。解剖锁定钢板是一种针对肱骨远端骨折的新型锁定接骨板系统, 能够进行解剖塑形, 并且配合接骨板上的结合孔进行设计, 能够对骨折部位自动加压固定, 而且对粉碎性骨折也有较好的固定效果[3], 且两块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此外, 它还可以提供较好的成角稳定性, 提高内固定的稳定强度, 更为牢固地进行骨折固定。通过本研究发现, 两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明显少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 在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稳定性和日常功能等肘关节功能评分上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 两块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骨折可以获得坚强的内固定, 能够加快骨折愈合, 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 有助于早期康复锻炼,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群.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9) :6-7.

[2]王磊, 辛杰, 赵杰.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入路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 33 (1) :46-48.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 年龄22~43岁, 平均28岁。左侧5例, 右侧3例。损伤机制:车祸伤5例, 高处坠落伤2例, 摔伤1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 伴鹰嘴骨折及部分尺神经症状1例, 伴尺神经损伤1例。按AO/ASIF分型均为C3-3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取肘后正中切口暴露尺神经游离后加以保护行尺骨鹰嘴截骨, 将三头肌向近端翻起暴露整个肱骨远端, 先仔细辨别各碎骨片的解剖关系, 将肱骨小头滑车及内外髁等碎骨块解剖复位后用一枚克氏针临床固定。如复位重建后有骨缺损取自体髂骨充填, 然后选合适的骨栓穿过, 骨栓两侧连接预弯好双重建钢板将关节段部分固定到肱骨干上, 拧紧骨栓使骨拴与双钢板呈三角固定, 复位鹰嘴截骨块以张力钢丝带固定, 切口放置引流片一条, 24小时后拔除。术后不需任何外固定, 尽早开始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

2 结果

本组8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5~42个月, 平均23个月。7例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1例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3 讨论

3.1 1811年肱骨髁间骨折最先被Desault描述, 这种关节内骨折被认为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1]。

对粉碎严重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 虽然发生率低, 但复位、固定非常困难, 治疗非常棘手。我们选择的8例病例, 按AO/ASIF分型均为C3-3型, 依骨折移位程度按Risebrough分度, 均为IV度。这类骨折经鹰嘴牵引等保守治疗, 骨折复位困难, 肘关节功能障碍不可避免。现在都倾向于手术治疗, 重建滑车和肱骨小头最为重要, 必须将碎骨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 才能使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肘关节功能恢复才能满意[2]。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先决条件[3]。以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克氏针钢丝螺钉固定, 但固定不稳定容易出现内固定松动, 骨折再次移位或外固定时间长而发生僵硬, 随着内固定材料的改进, 采用双钢板、双张力钢丝带或Y型钢板、重建钢板或加半管钢板等固定肱骨髁上部分, 均取得良好效果[4]。但固定鹰嘴窝以远的C3-3型骨折, 均不能用现有的内固定物获得稳定固定, 有的作者提出非典型性合理稳定内固定理念。我们采用双钢板加骨栓治疗C3-3型骨折, 使钢板与骨栓连为一体构成三角固定, 这样的内固定非常稳定, 术后能使患者早期活动, 避免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的发生, 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3.3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一般预后欠佳[5]。

本组8例病例均为C3-3型, IV度骨折, 关节面受损严重, 经双钢板加骨栓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由于病例数较少, 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重建钢板加骨栓内固定治疗重度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8例, 均为男性, 年龄2243岁, 平均28岁。左侧5例, 右侧3例, 按AO/ASIF分型均为C3-3型, 其中开放骨折2例, 伴鹰嘴骨折及部分尺神经症状1例, 伴尺神经损伤1例。所有病例均在24小时内行肘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骨折复位用双重建钢板加骨栓内固定, 术后不做外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结果:7例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1例肘关节功能受限。结论:采用鹰嘴截骨入路, 双钢板加骨栓治疗C3-3型骨折, 手术显露充分, 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固定牢靠, 术后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是一种治疗C3-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肱骨远端,粉碎骨折,双重建钢板,骨栓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翟桂华, 刘沂, 等.骨科内固定[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312-320.

[2]侯树勋.现代创伤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729-733.

[3]丁彩田, 闻兴高, 张勤中, 等.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5) :337-338.

[4]张志宏, 张朝春, 吕琦, 等.经鹰嘴截骨入路中空螺纹钉及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12) :836-837.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5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外固定,临床疗效

桡骨远端严重的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并非易事, 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 恢复桡骨的长度, 腕部的掌倾角、尺偏角, 具有重要意义。骨折复位不良或固定不牢会加重关节退变, 致创伤性关节炎, 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不稳, 给患者带来疼痛及功能受限。近年来,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 治疗手段不断完善。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 我科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型关节面骨折23 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3 例, 男14 例, 女9 例;年龄18~54 岁, 平均39.5 岁。高处坠落伤7 例, 摔伤9 例, 交通事故伤3 例, 直接暴力撞击伤4 例, 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 平均3.3 d。根据AO分型, C2型8 例, C3型15 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仰卧位, 上臂近端扎气压止血带。

1.2.1 外固定支架的安装

于第2掌骨背侧锐性小切口切开皮肤, 钝性分离至骨面, 在模具引导下钻孔。远端安装2枚固定针, 近端以同样方法固定于桡骨背侧距桡腕关节约10 cm处。安装外固定支架。

1.2.2 内固定的置入

1.2.2.1 掌侧入路

沿桡骨茎突掌侧纵切口, 循血管、神经与肌腱间隙进入, 将桡侧腕屈肌腱牵向尺侧, 暴露其下的旋前方肌, 将旋前方肌自桡侧向尺侧剥离, 即可暴露骨折和部分下尺桡关节。调整外固定支架使其适当过撑, 以利于暴露桡腕关节面。直视下行骨折复位, 在骨折部放置选好的“T”形钛板螺钉固定。

1.2.2.2 背侧入路

背侧切口避开桡神经浅支, 在桡侧腕长短伸肌键与拇长伸肌键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 将桡侧腕长、短伸肌健向桡侧、拇长伸肌键向尺侧拉开, 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 充分探查掌侧的碎骨块。在骨折部放置选好的解剖钛板螺钉固定。C型臂透视正、侧位, 调整外固定支架, 恢复掌倾角、尺偏角, 并与健侧对比, 避免过撑, 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

1.3 术后处理

术后进行常规预防感染、消肿治疗。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行手指活动;术后4周松开外固定架万向关节, 进行有限的屈伸功能锻炼。本组病例一般6周左右根据骨折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 骨折粉碎严重的患者外固定延长至8周。拆除外固定架后不用任何支具保护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复平整, 无疼痛, 无残留畸形。所有患者对功能恢复满意。根据Gartland等[1]评分标准对患者握力、腕关节活动度及患者主观感觉进行评价, 结合X线片所测参数综合评定, 本组优20 例, 良3 例。

3 讨 论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程度的好坏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治疗中至关重要, 并直接影响其预后。单独的外固定支架使用, 或者经皮或有限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治疗桡骨远端粉碎型骨折已取得较好的结果[2,3]。但Dicpinigaitis等[4]用传统外固定支架固定成角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术后6个月约50%患者掌倾角丢失不小于5°。Leung等[5]通过临床随访认为, 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 随着桡骨远端骨折粉碎程度的加重, 在外固定支架下仅用克氏针闭合复位固定的成功率大大下降, 此时需要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我们通过术中对患者评估同样认为, 单独使用外固定架复位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是困难的, 更谈不上维持粉碎的骨折块。因此, 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患者, 需在传统外固定支架基础上结合内固定治疗。他认为外固定支架的置入可以起到矫正短缩畸形、帮助骨折复位、维持桡骨远端大体轮廓、恢复桡骨长度及力线的作用[5]。因为外固定架能对抗腕部骨折复位术后软组织的回缩力, 防止关节面骨折的再次塌陷, 尤其在骨吸收及新骨形成前的2~4周内。而内固定物提供了结构上的支撑, 使患者能够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这样可以缩短患者伤后的康复期, 促进骨折愈合, 最大程度地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背侧[6]、掌侧[7]或掌背侧联合入路[2]。由于桡骨远端以及腕关节都较表浅, 只要术中注意保护掌侧血管神经以及掌背侧肌腱, 部分打开腕关节囊, 注意不要损伤腕骨之间的韧带连接, 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关节面, 术后尽量恢复关节囊的完整, 手术大多数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本组病例术中应尽可能采用掌侧切口内固定。因为桡骨远端掌面平坦, 有足够空间容纳内固定, 加上旋前方肌可形成一个能有效阻止屈肌腱、正中神经受钢板螺钉激惹、磨损的屏障。而背侧面稍突起, 有数条纵行的浅沟, 可容纳伸肌腱通过, 置入的钉板紧贴肌腱, 容易造成肌腱黏连、劳损。本组采用背侧入路4 例, 掌侧入路19 例, 均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术中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 复位的重点是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和桡骨茎突高度, 塌陷短缩的桡骨会妨碍前臂的旋转功能恢复, 必须予以纠正。注意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 维持腕关节的相对关系。如有骨缺损可行自体骼骨植骨。确定桡骨远端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后进行钉板固定。

最后, 对于应用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适应证问题, 我们认为应该是术前影像学上的C2、C3型骨折。因为, 其在治疗过程中有较高的可能发生关节面塌陷, 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手术能够近似达到解剖复位, 并且能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实用的治疗方法, 能使患者恢复工作和运动, 患者满意度高, 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Gartland JJ Jr, Werley CW.Evaluation of healedColles′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51, 33 (8) :895-907.

[2]Ring D, Prommersberger K, Jupiter JB.Combineddorsal and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complex fractures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radius[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4, 86 (15) :1646-1653.

[3]焦尚起, 刘文俊, 顾红卫, 等.桡骨远端经关节面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13 (9) , 553-555.

[4]Dicpinigaitis P, Wolinsky P, Hiebert R, et al.Can ex-ternal fixation maintain reduction after distal radiusfractures[J].J Trauma, 2004, 57 (4) :845-850.

[5]Leung F, Tu YK, Chew WY, et al.Comparison of ex-ternal and percutaneous pin fixation with plate fixa-tion for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al fractures.A ran-domized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8, 90 (1) :16-22.

[6]Grewal R, Perey B, Wilmink M, et al.A randomized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distal radius fractures: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fixation with dorsal plating versus mini open reduc-tion, ercutaneous fixa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J].JHand Surg (Am) , 2005, 30 (4) :764-773.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其中男50例, 女34例;年龄19岁~72岁, 平均年龄 (41.94±2.48) 岁;发生骨折至入院治疗间隔2 h~4 d, 平均 (1.45±0.43) d;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8例、摔伤23例、重物砸伤15例、其他伤8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8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双号、42例) 及对照组 (单号、42例) , 2组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间隔时间、致伤原因、例数等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组桡骨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2组相关治疗工作。其中研究组给予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固定治疗。分析方法为对患者治疗过程相关病历资料进行查阅, 询问接诊医护工作者、咨询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等。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 (患侧腕关节伸屈活动达健侧程度) 、疼痛程度变化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2 内固定手术

经常规臂丛麻醉后于掌侧给予“S”形切口 (长度约6 cm~8 cm) , 自腕屈肌桡侧进入后对桡动脉进行适当保护, 根据实际情况将骨膜剥离使骨折端暴露于视野下, 经有效复位后使尺偏角及掌倾角恢复正常 (注意保持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度, 必要时可经克氏针临时固定) , 若患者发生明显骨缺损需适当植骨。经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效果良好, 根据骨折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长度“T”形支撑钢板, 经适当塑形后于骨折近端固定, 2~3枚螺钉直接对远端固定。若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经复位及内固定治疗后获得良好稳定性, 则术后无需给予其他处理, 反之需加用功能位石膏固定。术后要行常规消肿、止痛、预防感染及功能锻炼。

1.2.3 疗效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 acale, VAS)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 得分范围0~10分, 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即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 2组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而关节活动度则较治疗前提高, 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76%) 虽略低于对照组 (9.52%) , 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科疾病, 若未及时救治将导致残疾等严重后果[1]。近年来, 随着我国建筑、交通、制造等多种行业迅猛发展,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数量随之增加, 已引起相关医护工作者的重视。

石膏、夹板等外固定治疗措施是以往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 多数患者经传统石膏或夹板治疗后效果良好, 但若患者属于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将无法提供较好稳定性, 经外固定治疗并不能够获得满意疗效[2]。本文研究可知, 对照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经外固定治疗后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 内固定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骨折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有研究显示, 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给予内固定外科手术治疗可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 在减少软组织剥离的基础上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 利于骨折部位尽快愈合[3]。此外, 经“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还可有效降低远端骨折块移位及骨折复位丢失等异常情况发生率, 疗效及预后效果均较为理想。本文研究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经内固定手术治疗后, 其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提示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及预后, 与陈剑锐[4]等人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 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 有利于提高患者前臂关节运动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桂龙, 薛理新, 季宝兵, 等.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2, 38 (24) :3026.

[2]王虹, 丁焕文, 涂强, 等.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1, 40 (26) :2652-2653.

[3]刘淑胜, 李贵富, 王俊荣, 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1, 18 (3) :186-187.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3岁,平均(42.3±10.1)岁;坠落伤14例、击打伤10例、车祸伤16例;C1型9例、C2型21例、C3型10例。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0岁,平均(45.6±9.9)岁;坠落伤15例、击打伤10例、车祸伤15例;C1型10例、C2型22例、C3型8例。2组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实用骨科学》(第4版)中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诊断标准[3],并经影像学检查等证实;2)骨折分型[4]均为C型骨折;3)年龄18~53岁;4)均由同一术者行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5)依从性良好,自愿接受治疗;6)坚持定期随访。

1.3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以及感染者;2)合并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代谢系统、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4)采用拟定手术方案外的其他治疗方法者;5)就诊时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者事件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7)过敏体质,对文中所用药物过敏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均给予石膏托保护1 W,同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3~5 d。常规术后24~72 h拔除引流管,加强换药,2~3次/d,避免伤口感染,术后常规10~12d左右视伤口愈合情况拆除缝线,并拆除石膏托,加强康复功能锻炼。术后康复方案:术后2 W内为第1阶段,石膏托保护1 W,主要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术后2~4 W为第2阶段,在第1阶段基础上进行肘摆动屈伸和前臂主动旋转运动,夜间交替固定患肘可忍受最大伸直位与最大屈曲位,但不影响患者睡眠;术后4~6 W为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基础上进行肘关节周围肌肉渐进式抗阻力训练。在康复锻炼过程中以患者不过度疼痛、能耐受为度。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患肢,不拘泥于康复锻炼,让康复过程生活化,直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观察组:在上述干预治疗基础上待切口完全愈合后立即使用中药洗伤方熏洗患肘,洗伤方药组成:伸筋草30 g、透骨草15 g、海桐皮15 g、防风15 g、桃仁15g、红花10 g、鸡血藤10 g、桑枝15 g、桂枝20 g、木瓜20 g、威灵仙20 g、艾叶20 g。将1剂药物加水3 000 m L,浸泡约30min后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至1 500 m L左右,将煎好的药液加白醋后用大纱布过滤后去渣倒入洗脸盆内,将患肢肘关节置于药液液面上50 mm处,用浴巾覆盖患肢肘关节及脸盆,以患者可忍受热度、不易被烫伤为宜,用药液熏蒸之气熏蒸患肢。温度计测量药液温度降至35℃~45℃,撤除浴巾,直接浸洗肘关节,配合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案,最大幅度的肘关节功能训练。熏洗时间为30~45 min,早晚各1次,隔天熏洗1次,1 W为1疗程,连续治疗4疗程。

2.2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定(VAS)标准[4]评估疼痛强度。0分为不痛,10分为剧烈疼痛;采用消肿指数评估关节肿胀程度,术后2 W测量自尺骨鹰嘴突经肱骨内、外髁至肘关节皱襞水平测量患肢的周径d1,分别于术后4、6 W侧量患肢同一水平的周径d2、d3,并测量健侧肘关节同一水平周径d0,计算消肿指数=[(d1-d2或者d3)/(d1-d0)]×100.00%[5];采用国际通用的刻度尺测量关节活动度(ROM)法[6],于术后2、4、6 W同一时间测量肘关节的活动度;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标准[7]评估术后2、4、6 W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另外,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治疗措施和转归,尤其是中药熏洗组患者,要每d观察是否出现水泡、皮炎等不良反应。

2.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评分

见表1。

与术后2W比较*P<0.05,**P<0.01;与术后4W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

3.2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肘关节肿胀情况

见表2。

与术后4W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

3.3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定

结果见表3~4。

与术后2W比较*P<0.05,**P<0.01;与术后4W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

与术后2W比较*P<0.05,**P<0.01;与术后4W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

4 讨论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比例近年来明显增加。肱骨髁是组成肘关节重要部分,肱骨远端解剖结构极为复杂,其中尺骨滑车切迹突然受外力撞击肱骨髁,多发生粉碎性骨折且多伴骨折块移位。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同时受累,极易累及复杂的肘关节平面,要达到完全复位、坚强固定较为困难,且固定后极易因长期制动发生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肘关节的功能,是临床常见的难题之一。

中医认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属于“痹证”“伤筋”等范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长时间制动,关节周围组织渗血纤维化、经络阻滞,筋骨肌肉失去气血津液濡养,则肌缩筋挛,关节失去灵巧而僵硬。局部营卫气血亏虚,寒湿邪气更宜侵袭,加重经络阻滞,日久则脉络失润,筋脉关节乏于气血濡养,最终引发肘关节疼痛、挛缩、屈伸不利等。故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的重点在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中药洗伤方中伸筋草、透骨草为君,祛风散寒、消肿止痛、舒经活络;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止痛;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桃仁、红花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鸡血藤行血养血、舒筋活络;桑枝通利关节;桂枝温阳散寒通经脉;木瓜、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艾叶温经脉、祛寒湿。应用中药熏蒸可使汗孔开启,药力随着热气透入,舒展筋脉,畅通气血,松散关节,进而减轻疼痛,促进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早期恢复,达到防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期目的。本文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洗伤方熏蒸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快速消肿、促进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早期恢复。宜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Galano GJ,Ahmad CS,Levine WN.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bieolumnar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0,18(1):20-30.

[2]王嘉明,姚仁福.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及术后肘关节功能影响因素[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1):16-18.

[3]胥少汀,葛宝丰,许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49-551.

[4]Dogramaci Y,Esen E,Kurklu M,et a1.Double plate osteosynthesis provides berrer biomechanical stabilization than double tension band technique in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Eklem Hastalik Cerrahis,2010,21(1):44-49.

[5]Windolf M,Maza ER,Gueorguiev B,et a1.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using conventional implants.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implant eofiguration[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0,11:172-179.

[6]吴锁印.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外伤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2567-2569.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的患者46例, 其中男31例, 女15例;按照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 (桡骨的矢状面部分关节内骨折) 4例, B2型 (背侧的Barton骨折) 9例, B3型 (掌侧的Barton骨折) 5例, C1型 (桡骨关节面及以及干骺端骨折简单的关节内骨折) 13例, C2型 (桡骨关节面的简单骨折, 干骺端粉碎性完全关节内骨折) 9例, C3型 (桡骨远端的粉碎性完全关节内骨折) 6例。

1.2 手术指症及方式

上述B1、B2、B3并C1型的患者中, 对于骨折闭合复位后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应采用切开后复位“T”形的钛金属板钉进行内固定, C2及C3型的骨折患者则应采取切开复位并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的方式, 再根据手术中复位的理想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加克氏针来进行内固定。本组患者中, 进行“T”形钛金属板钉内固定的27例患者, 切开复位后使用克氏针内固定以后加外固定架进行固定的患者10例, 单纯的切开复位后加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9例。

1.3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性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呈外展式, 对患者腕部桡背实行侧切口。在桡侧腕长短伸肌肌腱与拇长伸肌肌腱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 充分暴露桡骨背侧关节面与骨折断端, 且包括患者断端近侧的3-5CM桡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 注意桡骨远端长度并尺偏角与掌倾角, 在满足桡骨的远端长度时, 若出现骨缺损, 可移植患者自体髂骨块, 上述条件均满足时, 调整确定患者桡骨远端关节面已经达到解剖复位后, 进行金属板钉固定。根据骨折线的位置, 选长度合宜的斜“T”形的金属板放置于桡骨远端背侧;放置金属板时则要注意远端应该在桡骨的关节缘2~3 cm处。对于掌侧Barton骨折, 进行桡骨远端的外侧切口, 在患者桡腕的关节面由水平向掌侧行弧形切开, 在桡骨远端掌侧置入板钉;对于桡骨远端的粉碎骨折不能利用板钉固定时, 可利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若骨折端复位以后相对稳定, 便可利用外固定架于患者腕关节掌屈45度进行固定, 完成手术;如骨折端不够稳定, 则需用2~3根的克氏针行内固定以后, 再加外固定架进行固定, 也同样固定于腕关节掌屈45度位, 术后10 d可调整到功能位。固定完成后, 伤口内需置引流条, 最后, 关闭伤口[2]。

1.4 术后治疗

“T”形钛金属板钉内固定, 术后的第1天即可进行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第2天可以拔除引流条, 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4周以后可以松解外固定架, 腕关节可以开始活动[3]。一般在术后第6周就可以完全拆除外固定架, 开始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2结果

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根据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标准, 其中, 优26例, 良14例, 可5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7.1%。

3讨论

据上述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分析, 患者的腕关节灵活程度下降与患者的桡骨短缩有着直接关系, 患者腕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感, 因而桡骨短缩则是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关节面的不平整, 又是其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 由于关节面的不平整既抑制了患者关节活动的程度, 又是患者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得主要因素。患者的尺偏角在其进行整复时较容易恢复原位。但是患者掌倾角减小则会对患者腕关节掌屈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并不会对患者腕关节的功能造成较大影响。临床实验证明, 通过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很好的恢复患者的尺骨和桡骨的掌倾角、尺偏角、相对长度以及关节面的平整。

参考文献

[1]汤锦波.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中华外科杂志, 1994, 32:8286.

[2]荣国威, 王承武.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3-402.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精选8篇)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第1篇关键词:骨折,肱骨远端,关节面,固定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包括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