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感恩大自然诗歌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感恩大自然诗歌(精选8篇)

感恩大自然诗歌 第1篇

感恩大自然诗歌

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当她轻轻一点魔法棒,就会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惊喜。小编收集了感恩大自然诗歌,欢迎阅读。

感恩大自然诗歌【一】

河水,谢谢你,是你,送出干净的水给我们喝!

大树,谢谢你,是你,送出氧气供我们呼吸!

大山,谢谢你,是你,为我们挡住风沙!

感谢大自然里的一切,是你们,给了人类的一切!

感恩大自然诗歌【二】

感谢一朵花,或二朵三朵

不管是高贵的,平凡的,默默无闻的 它们的淡香,清香,浓香

环绕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感谢花朵上翩翩的蝴蝶

它小小的翅膀,小小的翩翩

带给我们飞翔的愿望

感谢一棵草,听它努力拔节的声音

合着音乐的节拍,振撼着我们的心灵

看它把一点点的绿,放大成我们无限的生命

感谢一棵草上的露珠,晶莹,圆润

放射着圣洁的光,把新鲜的早晨

轻轻的放在我们的手上

感谢风,不管是弱的,强的,或着更强大的,它们温柔的抚摸

或横空一击,都真实的像我们的亲密爱人

感谢风之上的云,轻柔,飘逸

在我们一生一世的梦里,上下翻飞

纯白的不掺半点杂质

感谢闪电及雷霆,它光的精神

雷的现实,穿越天空的伟岸

劈开困惑我们已久的恐惧

让灵魂与肉体接受上帝的洗礼

感谢一滴雨水,从众多的雨水中

脱颖而出,滑过众神光洁的额头

透明的滋润我们的红唇

感谢一场雪,纯净,柔软

跨越天堂的栅栏,降临我们贫穷的屋顶

用天使的羽毛,覆盖我们忧伤的麦地

感谢一粒沙,渺小,微不足道

却以海的胸怀,凝聚成塔

耸立在暗礁密布的海上,指引我们的航向

感谢一朵温暖的火苗,从远古的森林

赤足而来,热情,永远向上

在毁灭里诞生,在毁灭里永生

像我们血管里喷涌的信仰

感谢一只小小的鸟儿,飞越万水千山

栖在我们的窗前,它美妙的歌声

清哩,婉转,直入云霄

像我们海誓山盟的绝唱

感谢一条河流,或一条小溪

不管是清澈,还是浑浊

是汹涌,还是温顺

扬起风帆,便把我们的梦想带向远方

一朵浪花的呼唤,便把远方的游子

召回魂牵梦挂的故乡

感谢一棵树,或无数棵树

在天涯,在海角,遇山而挺拔

遇水而纤秀,赤子之心紧贴大地

像我们永远依恋着白发亲娘

感谢太阳,圣殿之神,永世之光,荣耀冲破天空

金光灿灿之中繁衍我们的爱情

赞美,赞美,赞美,赞美

一切事物在赞美声中步入永恒!!!

感恩大自然诗歌【三】

我回到了家乡

和我的姐妹们

带着各自的孩子到野外去

重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我们爬上山顶

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山连着山

云雾弥漫

仿佛置身于仙境

整个小镇在山的环绕中

天空碧蓝

飘着几缕淡淡的白云

透明的空气

是天然的氧吧

让我们

忍不住做深呼吸

试图把这清新无比的气体

吸到肺的最深处

储存起来

以后慢慢享用

我奔跑在草地上

仿佛回到了童年

禁不住打几个滚

贪婪地嗅着阵阵的草香

采一朵美丽的野花

戴在头上

和儿时一样

我爱大自然

因为它

没有都市的喧嚣

没有都市的尘埃

没有都市的尔虞我诈

没有都市的纷繁复杂

我期待着置身于大自然中

和它融为一体

它包围我

我拥抱它

我们相依为命

直到生命终结

可这只能是梦……

感恩大自然诗歌 第2篇

感恩大自然一

當春天的第一枝綠意爬上枝頭,當一道彩虹橫跨天空,當一縷陽光穿過烏雲照耀大地你是否會為這大自然的的美麗與奇妙而驚嘆?你又是否曾感動過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

春天的大自然是五彩繽紛的,你看粉紅粉紅的桃花開放了,嫩綠嫩綠的垂柳在在微微拂動;一片片碧綠的稻秧,惹人喜愛;一畦畦金黃金黃的油菜花,發濃郁的香味。村民們在田裡開着插秧機,插過秧的水田裡露出了綠油油的苗兒。歡樂的小燕子在空中斜着翅膀飛行着。遠處,一座座青山像罩在薄霧裡,茂密的樹林像一道道綠色的牆牆。

夏夜,大自然賦予我們星星月亮,讓夏夜清涼,深幽高遠的天空里繁星閃爍,像親密的夥伴在朝你嬉笑。池塘里蛙聲陣陣,草叢裡蟋蟀低吟,還有孩子們熱鬧的喊聲

金秋的大自然陽光溫馨恬靜,桐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如今,秋風又起,樹枝樹葉交織出金色的穹窿,落葉遍地,踩上去很柔軟,好像此時此刻不勝涼意的心情。

冬天的大自然給大地鋪上了潔白的地毯,,讓小動物溫暖的冬眠,白色的雪花流露出它那清淡、純潔的主調。這寒冷的冬天給了我啟示:人生在世,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會獲得最美好的.東西。

假如我是一朵鮮花,我無法遺忘滋養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高原便是我記憶中最初的的烙印,假如無論我是什麼,無論天地萬物以任何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記身邊的一切,但有一樣東西是不可泯滅一顆感恩的心。人人都應該永懷感恩,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給了我們高山峽谷、樹木草叢,所以我們也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萬物生靈感恩大自然給予我們一切。

感恩大自然二

我們人類每天都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澤,但人們只知道貪圖享受和無端獲取,卻不懂得如何去回報愛惜大自然.石油的大量開採,污水的隨意排放,無休止的開墾伐木已經讓大自然傷痕纍纍,我們作為大自然的受益者,就應該心存感激,並要懂得知恩圖報, 再也不能再讓大自然被它的朋友我們人類,任意妄為的踐踏與摧殘!

我們感恩大自然的首要任務就是停止一切對生態平衡的破壞,首先不能再讓我們的地球母親被毒氣所困擾了,因為這些氣體表面看起來你是無從知道它的危害有多深的,但它的破壞力是相當強大,超出我們的想象,它能使我們昔日下潔凈的天空充滿毒氣的陰霾,天空不再潔白,鳥兒不再歌唱,甚至它們再也不能自由的呼吸,為了還地球一個充滿生機,湛藍的天空,為了重新讓鳥兒們在天空上能快樂的翱翔,請那些製造毒氣的施暴者停下你們手中的罪孽,讓所有的廢氣與毒氣在我們的世界永遠的消失。

隨着人們對自然資源強行奪取的貪得無厭,原本豐富的自然資源正在日益減少,地球母親的痛苦哀嘆,有人可曾聽到,為什麼那些掠奪者不為你們的後代想一想呢?如果是因為我們無休止的索取而造成資源的消耗待盡,我們何以面對子孫!留下一方凈土與生存下去的依靠,也就是留下一份希望與子孫的幸福,這麼簡單的問題實在是值得那些自私的人們去深刻思考與反省!恩格斯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過分地陶醉於大自然的勝利,對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最後都報復了我們”,我們對這話的理解該怎樣的深刻啊!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各方面的幫助和關愛,無條件的對我們伸出了仁愛的雙手,而作為自然界朋友的人類,你們都作了什麼?以德報怨的結果最終導致是兩敗俱傷,人類將無以生存,而自然界美好的一切將灰飛煙滅,相信這不該是我們所希望的結局,智慧的人們啊,醒醒吧,為了地球大自然這共同的美好家園,請每人都盡一份愛心,付出一份關愛,最終讓大自然能真正與我們成為知心朋友!

感恩大自然三

假如我是小鳥,我會記住那出生的巢穴;假如我是樹苗,我無法遺忘那滋養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是我記憶中最初的烙印;假如無論我是什麼,無論天地萬物以何種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記身邊的一切,甚至拋棄自己,但有一樣東西是不可泯滅的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一個千古話題,他長存不息,延續至今。在生活中,不會各式各樣的感恩之情。既有子女對父母的,弟子對恩師的,也有遊子對故鄉的,赤子對祖國的。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忽略眾多感恩的一種,即對大自然的感恩。

人常常懷着一顆虔誠的心感恩大自然,感恩上蒼的無私賦予。我感謝天、感謝地,感恩生命的存在,感恩陽光的普照。我感謝小鳥的嘰喳,潺潺的流水帶給我最純真的自然之音,感謝蔚藍的天空帶給我無限美好的遐想。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魚蟲、鳥獸,往往有得。”山的姿態,水的容顏,四季的變化,大自然每一個細節都會帶給人們必靈的悸動。

清晨,當七色光灑入卧室,歡快的小鳥把我從夢中喚醒,我推開窗戶,放眼藍藍的天,綠綠的草,晶瑩剔透的露珠,含苞欲放的花朵,我感謝上天給予我一個清爽的早晨,一個美好一天的開始。

日出紅花紅勝火,都市大眾忙如蜂。現代生活單調乏味,學習的緊張,工作的壓力,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為使身心放下沉重的擔子,我選擇走出屋子,遠離紛煩的世事,去感受一下大自然。我走進山,山中“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我靠近水,只見“澗中泉聲沸然,懸水百仞,雪濺雪怒,可喜可畏。”我走入樹林,“佳木秀而繁陰”,樹葉色鮮,“擢舉欲動,燦若舒顏。”我抬起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情景讓我陶醉,心靈也隨着鳥兒飛向遠方。我聆聽自然間美妙的音樂,探究大自然的真面目,親歷大自然的威嚴,感覺煩惱被風吹散了,壓力被水穿透了,緊張感被小鳥銜走了,心情頓時舒暢許多。是大自然的魅力使我獲得一份閑適的心境,得到一份豪情的舒展,我感恩大自然給我緩解壓力的力量。

“一輪紅日倚青山,只見湖面數裡間。”漸漸地,夜幕的天空繁星點點,我展開詩箋,用心靈的筆描畫著一天的生活感受,月光展露着溫柔的笑容,四周籠罩着夜的溫馨,我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感恩,感謝大地賦予的安寧。

下雨是因為雲朵哭了,花開是因為風兒笑了,飄雪是因為太陽睡了,月亮圓了是因為星星醉了。大自然給我們博大的胸懷,給我們永不流逝的愛,風花雪月,春夏秋實,我們在大自然中體會生活的多彩,感受生命的真諦,大自然總在默默地付出,給人類關愛和包容。

然而,人們對大自然的感恩,遠不及自然對人類做出的貢獻,人類的活動,造成了對自然極大的傷害,有許多損失是無法挽回的。破壞生態是人類對大自然犯下的大罪,不可原諒!

感恩大自然诗歌 第3篇

奥利弗的第一本诗集, 《没有航程, 和其他的诗》, 于1963年出版。自那以后, 她出版了众多书籍, 包括《迹象》 (2009) , 《红雀》 (2008) , 《我们的世界》 (2007) , 《渴望》》 (2006) , 《新诗选, 第二版》 (2005) , 《悠长的生活:随笔及其它文章》 (2004) , 《蓝色牧场》 (2004) , 《我们怎么知道》 (2002) , 《白松:诗和散文诗》 (1994) , 《房子灯光》 (1990) , 《梦想工作》 (1986) , 《美国的原始》 (1983) 等。

她获得的荣誉包括:1998年的兰南文学奖, 1992年《新诗选》获得的国家图书奖。1984年《美国的原始》获得的普利策奖, 1980年的古根海姆奖及美国雪莱诗歌学会奖。

他的诗主要写的是俄亥俄州和新英格兰。她与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 正是这种亲近感成就了她的诗歌。按她自己的说法, 孩提时接触世界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人成长之后的意义模式。在少女时代, 奥利弗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然后, 一生的时光, 她都在做这件事:写诗。她始终按照自己的方式感受, 写。对她而言, 写诗不是一种事业, 更不是一种职业, 它就是生活, 是幸福本身。她最喜欢的是散步, 行走, 体验。她总是随身携带着笔和本子, 当一些零碎的句子出现时, 她就记录下来。她的诗歌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意象所组成:太阳、雪、小猫、天鹅、牡丹、水蛇等。为了使自己专心沉浸在诗歌世界中, 她小心翼翼地回避了任何一种有趣的职业, 将物质需求降到最低。因为“如果你愿意保持好奇心, 那么, 你最好不要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这是一种担当, 但也是朝着理想生活的无限提升。”她唯一需要的是“独处的时光, 一个能够散步、观察的场所, 以及将世界再现于文字的机会。”普林斯顿为她提供了她所需要的隐秘生活, 使她得以在一种不受干扰的情形下写作。批判家艾丽西亚认为她是如艾默生一样优秀的美国最好的诗人之一。科林认为她是一个为了和谐而工作的诗人。这里的和谐是指重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特别是这么长时间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采。

在黛安的文章里说, “奥利弗诗歌中关于自然言论, 几乎没有女权主义者可以完全理解她的作品, 虽然一些评论家认为她的诗歌是对女性主题的革命性的重建。新的女权主义者开始改变她们的观点, 她们希望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甚至希望能与男人和平相处, 不再对待她们如同敌人一样。她们不再如以前一样挑剔和怀疑。

她与她的时代保持着深刻的距离, 政治事件、技术产品、人际变迁, 很少出现在她的诗歌中。她对现实生活的拒绝并非采取了一种批判或不屑的姿态, 而是一种极其自然的忽视或者过滤, 她仿佛从未进入那个现实世界。她的目光总是跟随着自然的变迁, 她的脚步总是走向树林深处, 而她敏感的神经, 捕捉着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欢欣与生机。和她的前辈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一样, 奥利弗专注于自然中明亮的时刻, 欣赏那种简单深刻的美, 能捕捉到事物外表下隐藏的神秘与惊奇。在诗歌中, 她找到了另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样生动的世界, 她相信, 一个人可以依赖想象生活, 借助艺术拯救我们自身, 使我们摆脱狭隘和限制, 获得一种无限。事实上她做到了这一点, 在美国诗人中, 她经常被归之于惠特曼、梭罗、爱默生、默温、莱维托芙等诗人的行列, 不过, 在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上, 她比这些诗人更纯粹一些。

人们很少能把她的作品当做是为女性和自然代言的, 因为她是以相对隐晦的方式, 而不是如当代女同性恋作家, 如艾德里安和或玛丽琳一样清晰直白的描述。

奥利佛否认了后结构主义认为世界是文本, 生活被网络所压抑和阻塞。她迫切的呼吁我们加入到物质的自然界中, 而不是把自然看做是一个文化建筑。也就是说她相信自然的存在性和差异性。

奥利弗诗歌中的自然既有神性, 又有自我体验, 她对待自然的态度, 并非东方似的静观, 亦非西方似的居高临下, 而是深入其中, 让自己全身融化, 变成自然中的一股气息, 突破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那层隔膜。但是她很清楚, 作为诗人的她必须回来, 坐在书桌前, 拿起纸和笔, 开始写, 当她开始写作时, 她的自我也回来, 重新安居于当下。这时, 她是一个记录者, 完整地记录下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既是私密性的, 却又是可以和所有人共享的。所以她的诗歌比她那些浪漫主义先驱们所写的要好得多。奥利佛在融入到森林大地的梦里找到了安慰与乐趣。不过, 由于她写作的方式有别于那些浪漫主义前辈, 这可能导致她被那些用男性来定义自然中的成就的人误解或贬低, 这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到的问题。

一、玛丽奥利佛自然诗歌中的意象

研究奥利佛的诗歌, 不得不谈一下意象。文学中的意象, 是指能被一种或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的一种感觉或一个物体的文字的具体的表现。意象是语言艺术的一种独特元素, 在这里, 丰富性和复杂性很好的交融。因此, 意象是文学作品本质的一部分, 而不仅仅只是装饰。意象所表现的物体的特性一般都是很独特、具体的, 并且迎合了感官经历或是记忆。这种诉求通过视觉意象感受似乎表现得最好。

艾略特说用艺术形式表达感情的唯一方式就是找到客观关联物, 换句话说, 也就是一系列的物体, 一系列的场景, 一系列的能造成某种特定情绪的事件。关联物从广义上说也可认为是意象。这些意象融合在一起, 来表达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可以说, 诗歌是由内在和外在, 精神和肉体, 共同形成的。所以我们会说, 不论诗歌以什么形式出现, 那些不同的意象都会表达诗人想要抒发的感情。而奥利佛在她的诗歌中很好的阐明了这一点。

当柯勒律治谈论到真正诗歌的风格时, 他明确表明了不接受对抽象概念的个性化, 并且认为个性化是格式上的机械化应用。玛丽奥利佛的诗歌中大部分的意象都是自然景物, 她很少用个性化的抽象概念。

我们可以简单的谈谈奥利弗的作品, 如在《牡丹》中, 奥利佛这样问道:“你爱这个世界吗?你珍惜你谦卑柔顺的生活吗?”实际上, 奥利佛的许多作品都涉及到生和死的基本生命现象。她从不祈求超自然的永生, 因为她相信生与死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生命的消逝从不会使她感到怅惘, 因为她相信那意味着有新的生命在延续。生命的自然循环, 对奥利佛有一种奇怪的慰藉作用。在《七只蝴蝶》, 在这首诗中, 诗人把蝴蝶描绘成一群具有原始力量的生灵, 自然赋予它们的智慧使它们总可以豁免被捕杀的命运。实际上, 奥利佛是在借用这首小诗给我们作出如下提示:在这个复杂的现代工业社会里, 人们已经普遍被物欲和消费至上的观念所淹没, 失去了认识事物本质的洞察力, 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 尊重自然, 尝试着与自然进行直接的, 主动的对话, 才能摆脱人类劣性的羁绊, 回归相对本真的生存状态。还有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的原始》, 这部作品与她之前的其它作品不一样, 这部作品标明了对自然世界的愤怒, 深陷于森林与沼泽, 变为其它生物, 如熊, 猫头鹰, 或鲸。而《蛇》这部作品所创造的则是清新、活泼、自由的意象, 在这里, 蛇的形象不再是阴险的, 而是充满阳气, 它们呼朋引伴地出现, 游动时像竞赛, 像舞蹈, 像爱情, 这样的灵动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由、活力、爱与美的赞美、向往与追求。对奥利佛而言, 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变为其它生物, 但是思想呈现出来的则是相反的推动力, 并且尝试把她的身体带到自我意识。她以人性观物性, 在一种尊重中, 诚实地道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真正的幸福, 就是来自对平常食物和平淡生活的热爱。

二、玛丽奥利佛诗歌的总体特征及其同女性特征的对比

要研究奥利弗的诗歌, 说话人不能被忽略, 据称抒情诗想要读者成为说话人。而说话人身份的确定则在于作者, 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说话人。奥利佛诗歌中一类讲话者为隐性的讲话者, 另一类讲话者则是物化的讲话者, 还有一类则为显性讲话者。她诗歌中所有的讲话者均为女性生态主义代言人。奥利弗在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人称是“你”, 这是她对读者的一种隐秘召唤, 召唤读者进入她的诗歌中, 进入诗歌中的自然, 进入她体验到的境界中, 最终, 消融了她与读者、读者与自然的界限。阅读她的诗歌, 便是和她一起, 慢慢体会那转瞬即逝的美妙之物。

奥利佛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差异性。她认为诗歌就是一条有各种不同声音的小河, 这些声音和意象集合在一起, 表达了她对新自然的理解。她对自然的理解与别的浪漫主义诗人不同, 那些诗人认为自然是美丽与净化人类灵魂的工具的代表, 而她则个性化的认为自然与男性, 女性都是平等的。她在诗歌《太阳》中表达了她对日出和日落这壮观的自然景观的崇敬之情, 也展现了自然的伟大。

由于中国关注玛丽奥利佛诗歌的人比较少, 所以想要更好的研究她的诗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正如人们所知道的, 女性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与自然紧密相关的。奥利佛很多诗中的意象都包含了女性的特征。如她诗中出现的森林和池塘。自然与女性都具有两面性, 一个是被动的, 哺育女性, 另一个则是野性与不可控性。在她的诗歌中, 自然是生动的, 敏感的, 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独特的。尽管与人类相比, 自然具有更多的力量, 我们却很少在奥利佛的诗歌中发现这种野性的力量。奥利佛提出了自然与男性、女性相处的新的方式。她的观点与女性生态主义寻求一个新的结构, 不再掌控人类或地球或其它生物的剥削相一致。她还努力的尝试去证明女性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以便能促进自然与女性的正识别。

奥利佛在其女性书写中对物性’的探索, 原因在于它能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的固有价值。她反对我们把自然看成一个文化的产物, 主张我们关注自然的物质性, 充分意识到我们在某一地的根基’以及我们对此地的责任。她的诗歌试图重建我们与自然在身体上的联系。在她的自然诗里, 她向我们展示自然那不可削减的他性, 敦促我们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差异性, 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女性对自然的关注, 她成功的建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这里, 自然, 男性, 女性并存, 并且都能愉悦的享受到同样的欢乐。

摘要:女性视角结合其自然诗歌中的丰富的象征意象构造出第二自然;这个自然更加强调自然与女性间的关系:同宗, 同性, 同怜, 从这个关系出发, 她的诗歌重设了一种新的生态观, 即自然与女性的个体化属性是最高贵的, 和谐的生态必然要建立在尊重女性和自然的基础上, 通过男性、女性、自然三者的合作来构建。

参考文献

[1]Andrew&Runciman, A Forest of Voices, California,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P59-57.

[2]Catherine Cucinella, Contemporary American women poets:an A-to-Z guide,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 2002, P268-269.

[3]McNew Janet, Mary Oliver and the Tradition of Romantic Nature poetry,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30:1, 1989, P59-77.

[4]Russell Sue, Mary Oliver:The Poet and the Persona, The Harvard Gay&Lesbian Review, 4:4, 1997, P21-22.

[5]Serafm R.S, Encyclopedia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Continuum, 1999, P352-368.

[6]Vicki Graham, Into the Body of Another:Mary Oliver and the Poetics of Becoming Other,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30:4, 1994.

[7]陈永国译:《作为修辞的叙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8]顾祖钊:论文学是诗意逻辑, 《文艺理论研究》, 2006年第1期, 51-56页。

[9]黄必康译:《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感恩大自然的“长木公园” 第4篇

感恩大自然 第5篇

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三(12)班 傅柳霞

风从很遥远,不知道有多遥远的地方吹来。依然带着泥士的气息,季节的芬芳,或许还有远方人的期待。

风一直向前,向前,没有停下。仿佛在追逐一个企盼已久的梦,希望在一瞬间看到梦想绚烂的色彩;仿佛在寻找一句见证永恒的诺言,看它在某个红霞满天的黄昏实现;又仿佛它是在逃避,拒绝一种拘束的生活,它所追求的是畅游在天地间的自由自在。的确,风是大自然自由之神。它不会因为谁而姗姗来迟,不会因为谁而改变方向,更不会因为谁而停止它前进的脚步。风如此任性,如此坚持,如此勇敢地前进……

听!风来了,它不紧不慢地徐徐缓缓地吹过来了,夹杂着并不能准确说出的味道,也就给人一种难以形容和修饰的感觉。我不知道这风拂过了多少人的脸,然而此刻,或许只是一霎那,当它轻柔地拂过我的脸的时候,我又是如此地幸运。

人应该像风,似乎从不留恋什么,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和伤害的时候,应该学会一笑而过,而不是一直藏在心里,耿耿于怀,使这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风可以跨越高山大河,战胜一切阻碍它前进的力量。人也如此。我们决不应该在困难面前倒下,我们所坚信的就是风的精神——冲过去,又是一片自由的天地。

人应该像风,不为其他事物所左右,一直坚持自己的方向,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遭遇一些无奈的选择,诱惑甚至陷阱,当你犹豫徘徊的时候,想想风吧!它的坚持和执著难道不是你学习的榜样吗?我们应该像风一样,坚持自我,成就一个不平凡的未来。

人应该像风,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哪方面我想都应该是受用的。风从不轻言放弃,它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它最后的归宿,人也应该如此。一旦选择放弃,也就意味着堕落,意味着你离成功又远了一步,然而如能坚持,能做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终会像风一样,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

现在我所愿的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风一样的洒脱,坚持,执著,坚定。

随风奔跑,追逐辉煌。

感悟大自然的“自然”

走进大森林,我们可以体验到树木苍翠、飞禽走兽的生机勃勃。

走进溪流河川,我们可以分享到鱼翔浅底、水流湍急的乐趣。

走入大山,我们可以领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壮美。

溶入大自然,我们感悟到的是清新,是流畅,是平静,还有“自然”。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它带给我自然的感觉。它没有城市的矫揉造作,“天然去雕饰”的一切带给人的都是脱俗的自然感觉。

自然的感觉往往可以消除人们的勾心斗角、互相猜疑、互相算计等“文明弊病”。惟有在自然中我们才能完全敞开胸怀,还一个真我,因为“水往低处流”的永恒不变给予我们安全感。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需要一股自然之风,拂去社会“机器”的油污和人们心灵上积淀的尘灰。走进大自然,你就可以抛开一切烦恼、卸去所有的“压力”,自然的感受会使你完全放松,享受一顿心灵的美餐。

曾经见过多少世俗污浊的双眼,里面又隐藏了多少深不可测的内容。我喜欢动物的眼睛,一双清澈可爱的眼珠让人无比轻松畅快。然而我只能从小孩的眼睛中得到同样的感觉。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去掩饰些什么,因为我们也只不过是一种高等动物而已。或许是城市的喧嚣使我们迷失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有一条真理——人类、大自然,大自然、人类。或许只有在投身于大自然之后,我们才能领悟到——我们并非大自然的主宰。

我们都应该将大自然的“自然”之气贮存在心中,这样才不会迷失,不会仅为了自身的利益去破坏与我们共

处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大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感悟大自然,我得到了许多。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改造自身以适应自然呢?

面临将要到来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我们人类应当反思一下,15%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的即将灭绝是否与我们肆意改造大自然有关呢?感悟大自然的“自然”,我们应当知道答案。

瑟风悠悠·漂泊的哀愁

淡黄中夹杂着点点微绿,秋风中落叶荡漾在苍茫的长空。

四季中,俏丽的春总给我一份清新的活力,顽皮的夏则给我带来震撼的鼓励,深沉的冬告诉我的是高秘的思绪。而秋,带给我的是淡淡的哀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有一种心情,叫漂泊,而我的忧郁,在这起风的季节,慢慢的荡漾。渐渐长大了,莫名的理由,爱上那个哀愁的季节,秋……

秋来临时,总喜欢一个人漫步湖畔,数着砌成路的鹅卵石的数量,感受秋的气息……

秋时的风,轻轻的,薄薄的,但却异常的寒。它,掠过枫树,一片片红枫踏着舞步,飞旋着靠上地面,为裸露的地面披上一袭轻纱。浓郁忧伤的香气弥漫了整个世界,幽蓝的苍穹飘扬着轻柔的落花瓣。花瓣不断下漾,直至花瓣尖沾到清凌的湖面,开始泊移。

心里泛起阵阵涟漪,绝美的秋。绝美的画面是没有瑕疵的,有的是和谐。萧瑟秋风,淅沥秋雨,飞旋落叶,飘漾落花……它们静谧地呆在属于它们的角落,重复着秋日声息。于是,风起,风过,雨下,雨停,叶旋,叶落,花飘,花漾。秋本身就是虚无,而秋里的生灵,多半为消逝的飘渺。这样看,秋,凄楚。但,大概就是这份凄美,使得我在对秋的喜爱中,又添了淡淡的怜惜……

拾起飞散零乱的黄叶,叶面上条条褐色的脉络极为清晰,想起清亮的琴弦,侧耳倾听,淡淡幽怨的琴声随风而至,是幻?是实?落叶的气息上有消融的苦涩,那沾染了彷徨的泪迹。是未亡人眷恋已逝的生命么?风吻着落叶,放了手,任它飞旋。无需依恋它,只要记得消逝前它那毫无粉饰的洒脱。每片落叶都包含一段故事,秋里有很多故事,恋上秋里的童话,也恋上童话里的秋……

湖面,大多时候是静默着的。它如同一块厚实却又不失清亮的蓝晶。伴着秋的味道,它更像一位温柔妩媚的少女,静静地伫立着。秋风带着落叶飘旋,叶轻轻地沾上湖面,湖面因有了这些落叶而更为惆怅。失落的秋中,不只有消逝的飘渺,遍布的黄中,也有几抹跳动着的鲜绿。秋并不是所有生灵的终结。它的凄楚哀愁的柔中,也有一缕坚毅。我对秋的喜爱大概也随着这缕坚毅而坚定。

秋风吻别落叶,我握别往日;落叶什么也没说,往日什么也没说。踏着落叶的时候,我便寄祝福于风中。是的,不论昔日多么美好,那也只能随落叶消融。生命的齿轮不会停止,就如同无论消逝多少生灵,秋也不曾停止!

秋风中,剥去一层层泛黄记忆,接受风雨的洗礼。秋风飘过后,一个蜕变后的女孩正在微笑的沐浴着秋日芬芳……

秋·梦

望着手中这颗晶莹剔透的树脂,它,比宝石还珍贵。因为,它托着我的梦,在秋天许下这个心愿。

这颗树脂,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当我倚着那棵树畅想美丽的梦想时,看见在枝杆上附着一颗金黄的珠,充满质感,宛如其中饱藏着梦的甜蜜与收获,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从树枝上取下,放在手心里。就在它原本与树枝的相连处,留下了一道青色的伤痕,深深地烙进细嫩的枝条。我爱怜地保存着手心中的“梦”。

现在,我悄悄地问自己:还记得吗?那儿的秋天是不忍枯黄的,依然保存着它那春天的气质。一片绿树如荫,万花争艳。没有丝毫松懈与枯萎。

还有那棵树,那棵我曾从枝上找到我的梦的树,它就像是一把撑天遮雨的巨伞,任我倚靠,它的枝与叶又同样不失娇贵,温文而雅的风韵,细腻繁密的叶片犹如黑夜中璀璨的群星,每一缕枝,都是那样光滑,细致,同样简洁时尚。

抬头仰望天空,一只白鹭划过寂静的苍穹,与背影交织成一幅逼真的水墨画,那幅画现在还映在我的记忆中。那层层叠叠的云,像小姑娘心爱的白纱裙。那细如轻烟的云犹如湖面上微微泛起的涟漪,了无边际地向天的那边涌去。

坐在草地上,依然翠绿的青草令我都不忍坐下,生怕把它幼小的生命伤害。

从草地上拾起一片落叶,脉络显得分外清晰,是不是只有当它死去的时候,才会显示出生命的本质呢?

我又看着手中的那颗树脂,此时的树脂成了放大镜,透过它我清晰的看见那个梦:

岩石、沙滩、碧蓝的海、绿草如茵的原野中,安徒生童话中的宫殿,每一个孩子都是宫殿中可爱的王子与公主,尽情享受自然的和协与美丽,没有漫天的黄沙、没有贫脊的干涸。只有这云、这草、这白鹭……

那个绿色的秋……

金黄的梦……

莫名地喜爱秋季,从懂事起.不知为何,不喜欢春天的生机,不喜欢夏天的热情,不喜欢冬天的纯洁,却独爱这矛盾的秋。

之所以说它矛盾,是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有大批的生物死去,又有大批的生物成熟。它是颓废的,荒凉的,同时也是喜悦的,生机勃勃的。就如同人们复杂的情感,痛并快乐着。也如同人的一生,不全是痛苦,但也不会太圆满,各种滋味儿都有那么一点儿。

其实,我自己更喜欢秋哀伤的一面。看那枯叶如蝶一般纷飞,在空中打着旋儿,一圈又一圈,就像一曲华尔兹。风止,叶落。它们最终仍须落叶归根。轻轻地,缓缓地,仍眷恋着曾给它依靠地枝头。枯叶,你可是不舍?你可在流泪?世上总有太多的无奈。

看那枯草,像一层被子盖着大地。它们手拉着手,用身子贴紧大地。风吹过,也再吹不着它们了。它们老了,驼背了,不再有年少时的轻狂。此时它们就只愿用自己干瘦的身躯给予它最后的一点朴实的温暖——大地——它们的老朋友。如果你们怜悯它们,就踏过它们吧。让它们的心与大地的心贴得更近。

每当看见这些,总会想起祖父祖母。它们一年过半百,却还想为他们的儿孙做些什么,可是只能颤颤巍巍地林立在风中,走一步都会咳嗽不止。在那深沉的爱之下,又有怎样的无奈与悲哀呀。

秋,我爱你的颓废,悲伤的一面。因为我了解枯叶落下,是为了化为养料,滋养大树;枯草变黄,是为了使来年绿色的大地更突显美丽。这一切一切,都是出于它们的爱。叶爱树,草爱地。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多么深沉的爱!只有心怀这样的爱,才能含笑地为自己的所爱牺牲。而秋的荒凉,只是为了让其它的季节更美丽。求得爱,超乎自己的所有。

我希望爱秋的人,也是拥有秋一样的爱的人。

感悟自然

大自然以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周围,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心灵的美丽。

当清晨的第一缕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阳光灿烂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头滑落,伴随着几片落叶,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微风轻轻吹拂,将它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天边……

当我们驻足芳林,耳边总响起婉转而动听的声声鸟语、阵阵歌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展翅翱翔的雄鹰。它们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用最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生命,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

当憩于静静的小池边,遥望远处那密密的竹林,实在是绿得可爱,一条幽幽的小径直通远方。低头倾听桥下的流水声,淅沥淅沥地欢快而平静地流淌,仿佛在与大自然愉快地私语,倾吐自己的心思与喜悦。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顺着秋风飘到了地上。从相伴了一生的指头上悄悄地落下来。它没有一丝埋怨因为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冬天,为了大树的休息生养,它依然牺牲自己,不向大树争养分,不给母亲添烦恼,断然从树上落下来,悄然离去,回到了哺育、抚养它的土壤中,化做养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献给了大地。

当我们身临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前时,听着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气息,体会大海的那种种与世无争、平静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的情怀。它对待世界万物是最公平的。

当我们身处一泻千里的长江,和那奔流不息的母亲河黄河。看见它们那黄色的血脉,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和那博大的胸怀,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它感到骄傲,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

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时,当我们站在雄伟的万里长城脚下时,当我们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宫时。我们都会惊叹祖国的建筑是如此辉煌壮观,祖国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大自然是如此神秘!

大自然的美,在与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块石头。感悟它那微弱而坚强美丽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与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换。

朋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投入它宽广的怀抱,全身心地领悟。领悟它内在的那独特的美,领悟人生,领悟哲理。那样我们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美丽的心,纯洁的心。那样我们会很幸福地聆听大自然的声!

大自然的微笑

尘世中,太多的纷争嘈杂,太多的尔虞我诈,我们原本快乐纯洁的心灵,被黑暗、悲观浸渍,于是眼中容下的只是沉沉的悲哀。压抑得太久,我选择了逃离。

没有微笑,我来到自然之中。湿润的泥土泛起微润的青草气息,淡淡的,醇香的,在树林中渐渐渗透开来。自然的气息感染了我,被禁锢的心灵欢快起来。忘却烦恼与忧愁,姑且做这自然之中的一只小鸟吧,快乐地在树林中游玩一番。我想,走着。

与自然拥抱的确是一件乐事。我曾经怀疑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情怀是虚妄、不真实的。然而此时,踏着柔软的青草,抚着沧桑的老树,祥和静谧的神韵之气令我不得不佩服自然的力量。自然,总是以和谐的微笑面对着你,感染着你,净洗你满面的愁容。娇嫩的牵牛花没有笔直的茎,没有硕大的叶,没有庞大的根系,他的生长紧紧维系在一株苍老的树干上,任参差剥离的树皮刺痛她纤细的身躯,然而他仍感恩于上天的恩赐,攀爬向上,用最灿烂的微笑的紫色花朵,给了老树一个的深深的吻。而老树也没有厌弃这卑微位的花朵,以自己浓郁的绿色为花儿做了陪衬,绿叶婆娑,撒落一片柔和的笑声。他们都在微笑,感恩着生活,呵护着生活。面对这种和谐与快乐,我不禁也笑了。走着看着,不觉前面已没有了路。一条小溪以自己婀娜的姿态展现在我也眼前。溪水中堆满怪石沙滓,溪水时急时缓,被沙石激起涟涟水花。可他们没有停歇,打个滚,翻个跟头,越过拦路的石子,依旧欢乐着,欢呼着,向前涌去。那片梦中的蔚蓝无边的大海是他们的希望与寄托,是的,面对未来,这些小精灵们无言抱怨了。溪水在微笑,越过了阻拦,向希望前进。我驻足于此,以微笑的心来看待大自然的微笑。鸟儿在不知疲倦地丈量天空,露珠在颤颤的绿叶上跳舞,迷离的阳光抚摸着祥和的大地。大自然在微笑,我在微笑。自然的达观、感恩与平和换取了一个永恒的微笑,我忘记了烦忧,只记得缠着牵牛的老树,欢流奔腾的溪水。如果尘世能像自然界一样,时时微笑,纷争一定会消声匿迹了……

但愿如此!

草,草原 和所有女生一样,我也喜欢花。但不是那种被摆在花店里包装精美的鲜花,也不是花盆里早已被人设计好前途的的名花。我所钟情的是那漫山遍野的野花——不精致,却朴实得可爱;不芬芳,却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基于此,我更喜欢草。不曾娇贵,没有矜持,只要有着泥土的地方,它们一定会肆无忌惮的疯狂的蔓延。不是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是的,这是草的信念。但他们不曾恼怒于无知的世人所给予的“小草”之名——我们的身体很小,但万里草原是我们展开的胸膛!

多么智慧的回答,多么铿锵的力量!

感恩大自然 第6篇

第二,节约纸张。当作业本正面用完的时候千万不要扔掉,要怎么做呢?同学们知道吗?知道节约的同学真聪明。第三,节约用电。当我们晚上写完作业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睡觉的时候还开着灯吗?第四,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地球,就没有生物能生存。洗完手一定要把水龙头关掉,不要浪费一滴水。第五,种植花草树木。近几年我国沙漠的面积逐渐扩大,沙尘暴越来越多,都是因为缺少植被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广泛种植花草树木。它们可以美化环境,大量释放出氧气,使我们的心情得到放松,生活更加幸福。

事实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我们就能以各种方式感恩大自然,回报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大自然感恩信 第7篇

五一班

曾志源

敬爱的大自然妈妈:

您好!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我的卧室时,我就知道又是您在呼唤我,叫我快去上学。每天都是如此,即使是休息日,虽然您不知道我不用上学。

听听,田里的禾苗在痛苦的呻吟,他们被干旱折磨的生不如死,就在它们生命垂危时,突然,“淅沥,淅沥”一阵声音,只见可恶的干旱落荒而逃。哦!原来是春雨姐姐来了,她那甘甜的雨汁,让禾苗得以重生,农民乐得合不拢嘴。而我也知道,大自然妈妈您此时一定也十分欣慰。

看看,汹涌的巨浪在海上欢快地奔腾,有时风平浪静,有时跳起来,拍打着星星点点的礁石,有时窜上来,舔着人们的脚,可爱极了。人们在海上愉快的嬉戏玩耍,傍晚,又在无垠的大海上看日落。早晨,天空泛起鱼肚白,当太阳公公与月亮阿姨交班时,人们急忙翻身下床,来欣赏这一美景。这全是您——大自然妈妈的安排。为的是让人们欢心。您还让我们小学生知道,做人要有大海一样无垠的胸怀。我很感谢您,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怀。

闻闻,陆地上的花仙子在微风的吹动下,散发着迷人的香气,那香味芬芳扑鼻,奇香四溢,让路过的人感受到天堂般的气息。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十里外的人都能闻到。

“呼——呼——”一阵阵微风吹来,吹到小草弟弟身上,原本没有自信的小草经过妈妈您的抚摸,勇敢的抬起了头。

大自然妈妈,听说最近您的身体很不好,是被人们害的,对此,我感到很抱歉,我要对您说一句:对不起!要不是人们乱砍树木,您的脉搏是不会那么微弱;要不是人们的飞机在天空排放废气,污染了雨水,你的血液也不会那么浑浊;要不是人们乱糟蹋粮食,您的身体也不会这么瘦弱;要不是人们不爱护小花小草,您的心也不会随的那么厉害。

以后,我会对人们说,如果不是自然妈妈给了我们一个这样好的环境,我们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大自然是舒适的,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是无私的!我们应该爱护自然,感恩自然!

祝:

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一个真心感谢大自然妈妈的小学生

曾志源敬上

诗歌教学如何实施自然学习法 第8篇

笔者认为, 传统落伍的教学方式, 是其症结所在。我们首先需要做的, 就是改革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概括而言, 就是不再强求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再强求学生的齐声朗读;不再强求统一、明确的答案。要通过实施自然学习法来开展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要强调新、奇

1. 保持诗歌的陌生化, 有意识地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 我们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 熟悉内容;课上老师检查字词, 讲解内容和主旨;课后记背及练习有关内容。这就使诗歌学习这种娱情审美的乐事变成了枯燥机械的“难事”。

2. 抓住契机, 用创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抓住学生对诗歌感到陌生这一契机, 通过创设情境, 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使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可以说, 每首诗歌, 如果仔细研究, 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例如, 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学诗的兴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 而且在不同的地方还演绎出不同的风俗习惯, 学生们对这样的传说是很感兴趣的;如果与我们相关诗歌的教学联系起来, 定能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二、诗歌教学过程, 强调少齐读, 多涵咏

诵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境。通过诵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 还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 并由此达到“入境”的状态。但在过去的教学中, 我们往往习惯以齐声朗读组织学生学习;虽然其昂扬的气势, 整齐的节奏, 能让人感到课堂气氛活跃,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合适齐读呢?齐整的朗读声中, 又有多少学生在细细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呢?

首先, 齐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对意境的把握是欣赏诗词的关键, 意境把握得好了才有可能把握住感情基调, 这两者都抓住了, 才能与诗人一起同哭同泣同笑同乐。但是, 洪亮昂扬的齐读可能会破坏诗歌的意境, 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

其次, 齐读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诗歌中表现的微妙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 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 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 去咀嚼诗歌。而齐读则以其固定的速度将学生的心灵囿于同一条线上, 就像一支部队齐步前进, 士兵便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一样, 学生也无法体会诗歌中表达出来的微妙的情感变化。

第三, 齐读不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同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如此, 小说如此, 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诗歌, 尤其是中国诗词, 言简而意丰, 许多空白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但是, 齐读注重一个“齐”字,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自己独特想象力的机会, 久而久之, 就会泯灭个人对诗歌语言的独特感受。

因此, “看上去很美”的齐读反而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诗歌的特点, 运用多种形式的涵咏、自读, 对学生加以引导。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歌咏之”, 我们不也可以浅唱、低吟, 在动情处放声高歌吗?这样, 能让学生更自然地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

三、诗歌鉴赏时, 少强调统一, 多个体感悟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凝练的艺术, 在简单的言语中, 蕴涵着作者的丰富情感, 必须通过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来把它们挖掘出来。

从课改的角度看, 在诗歌鉴赏时, 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条线索, 给他们以启发。如同一艘导航的船, 让学生在老师的助力下尽情驰骋想象的翅膀, 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的情感, 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 产生自我的理解。这种可以“自己读出来”的能力,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能力。

但在过去的教学中, 我们却往往习惯于将诗歌作权威性的概括, 从而导致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讲授唯一的分析结论, 形成了学生理解上的被动性、单一性、概念化。这是与当前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感恩大自然诗歌

感恩大自然诗歌(精选8篇)感恩大自然诗歌 第1篇感恩大自然诗歌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当她轻轻一点魔法棒,就会带给我们太多、太...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