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级控制功能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高级控制功能范文(精选8篇)

高级控制功能 第1篇

LMS Test.Lab Vibration control software (LMS测试表振动控制软件, 以下简称“LTL VCS”) 为闭环振动控制试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用户体验。“LTL VCS”的便捷性、高性能以及强可靠性的特点, 使之为试验者提供了精确的闭环控制策略及其内置的安全算法规则。利用“LTL VCS”可以将试验中对昂贵的试验器件极有可能造成的损害强度将至最低, 尤其是使用“LTL VCS”的试验者利用“LTL VCS”内嵌的指南以及高优化的自检功能可以让试验者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LTL VCS”通过紧密镶嵌技术集成具有24位精度的LMS SCADAS硬件控制单元, 最大限度地确保了“LTL VCS”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LTL VCS”隐藏着强大的扩展功能。利用“LTL VCS”不仅可以进行正弦波形 (S) 、正弦驻留控制 (C) 、随机 (R) 以及冲击 (R) 试验, 还可以利用该软件内置的常用工业标准选项卡并借助于支持试验者自主设置的试验参数的输入框, 配合内置信号调理的4, 8或16个输入通道, 充分利用24位DSP技术, 使试验结果的信噪比呈现出了优于105d B的理想效果, 特别是“LTL VCS”的高安全性、极具精准性和高频响应的闭环振动控制模块, 使其试验结果的频率上限最高可达40k Hz。有限振动试验的结果表明, “LTL VCS”不仅支持电磁振动平台和液压平台, 而且“LTL VCS”的超强分析工具还可无缝加级扩展。

二、高级控制功能扩展试验

(一) 均控分量和参考频谱契合度 (τ) 试验

利用“LTL VCS”的“正弦下凹控制”和“随机响应域值”选项卡的自设定功能可以极大地帮助试验者在“下控”和“随机响应”的试验过程中有效地保护试验器件。扩展试验结果:当平均控制信号分量与参考频谱相匹配时, 试验器件上的某些点可能因为共振而使振幅峰突变, 此时利用响应域值对任意选定的一个信道在优化控制和有效测量下对即时输出的振动分量级修改拟合, 预设辅助参考曲线,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试验器件, 试验输出的正弦下凹控制变量波形域预设的随机响应域值契合度达τ>99.92%, 呈现出了非常理想的结果。

(二) 组合浮频控制 (So R) 试验

“LTL VCS”的“正弦+随机 (So R) ”内嵌模块可以让试验者利用友好的“So R”选项卡在预设好的随机目标频谱值域内, 自主随机地预设高达10个固定的扫描正弦对比谱, 也可以设置无限数量的固定随机频谱值和有限单元的扫描窄带随机频谱诱捕元。试验结果显示, “LTL VCS”随机控制的两个内嵌模块选项卡都能协调配合承担更为复杂的高级组合自定义任务, 使得“LTL VCS”的“正弦 (S) +随机 (R) +随机 (R) (简称“So Ro R”) ”的组合控制具有自主协和组合诱捕浮频控制的能力, 试验结果显示, 浮频诱捕深度h>4.7μs, 置数消弭宽度L<0.2Hz。

(三) 自主载频扩展宽度 (Δf) 试验

“LTL VCS”的宽域冲击响应频谱和尖峰承应频谱综合叠置模块 (SRS) , 通过自组重叠微元波, 叠加衰减正弦元来自动添加猝发正弦元的方式以合成拟合试验者事先设定的冲击响应频谱时域波形图。试验结果:SRS叠置模块可以无缝嵌入宽域冲击和尖峰承应控制应用软件中, 其自主载频扩展宽度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域值, 测试结果Δf>12k Hz。

(四) 多赋值加速载荷的敛散性 (σ) 试验

“LTL VCS”的任务综合功能的强弱可以用有效运行频谱的空置率 (Σ) 和频谱修补厚度 (d) 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而任务综合的敛散性 (σ) 指标则可以帮助试验者在基于试验得到的载荷频谱数据来定义单轴随机虚频 (f) i和内置扫描漂移正弦基频元振动试验的试验规范度 (F) 。试验预设所合成的试验规范实施结果与实际损伤期望值相同, 频谱缺陷率ρ<0.027, 数据疲劳以及频谱失真λ<0.002, 任务综合响应系数κ>0.98, 极大地压缩了虚频的运行时间。试验结果:“LTL VCS”通过计算MRS (实控信号最大响应谱) 和FDS (数据疲劳损伤谱) 来分析多赋值加速载荷环境下的泛频拟合的扩展宽度, 以期得到潜在的在任务综合作用下的频谱数据疲劳损伤域值 (Δf) , 试验结果得到Δf>10KHz, 计算得到任务综合的收敛域为σi>0.97KHz, 发散域σ0<0.03KHz。

(五) 时域波形再现频谱失真度 (λ) 测评

基于“LTL VCS”对试验者友好的工程界面“, LTL VCS”能够在内置基频元作用下快捷地协助试验者在从外X载入可分离浮频驱动时顺利完成扩展加载试验。试验结果:利用“LTL VCS”, 在预先对浮频诱捕和泛频赋值设定边界初始值后, 就可以通过“LTL VCS”的即时频谱自锁实现单轴时域波形再现, 从而将现场已锁定的时间历程数据无缝自解锁加载到振动台上, 有效地实现了使现有的分离/修复频谱测试技术从传统的注入基准正弦波形元、正弦驻留分量、随机赋值和冲击频数初始载入控制扩展到长时域波形再现, 试验结果:信道阻滞几率P<0.05, 频谱失真λ<0.001。

(六) 正弦时域波形后处理试验

“LTL VCS”内嵌的离线正弦处理选项卡可以在预赋值后自动锁定扫描正弦控制试验结果, 自主分析在基准正弦激励下的试验器件的结构在各测试点处的响应系数。尤其是“LTL VCS”在预置频谱修复厚度 (b) 和消弭宽度 (L) 后可对在线正弦采集时存入到硬盘中的时域存储数据进行离线再分析。试验结果:在COLA通道信号一定时, COLA通道信号的值域与正弦基频元的激励频率成正相关, 正弦基频元的激励频率旋度越大则外X的载频的有效值域也越大。

(七) 闭环声学控制试验

试验者可以按照预置好的倍频程谱, 再加入实控信号边界值, 则系统将会自动按照控制策略对声音在基频信号元的激励下进行置换控制, 从而可以顺利地获取在预置实控条件下试验器件在结构上所能承应的声频值域, 为受控件的声学分析提供实证数据。试验结果:可分离声频绝对值ψ<0.021, 畸变信号率ξ<0.034, 频谱附着系数h>0.918, 频谱缺陷率ρ<0.025。

三、结语

适当地对“LTL VCS”系统潜在的功能扩展后能够引导试验者利用自定义控制和自由调整输入通道数、恰当地对浮频赋值, 就能在复杂试验条件下和在试验的进行中实时监控任意信道。在对“LTL VCS”系统的高级控制功能扩展后还可以使试验者在干扰环境试验中能便捷地从自锁定的数据库中调用传感器过滤畸变波形, 并自动在预置的消弭宽度值比对下校准实验频谱值, 尤其是“LTL VCS”对标准或复杂的试验载荷谱可自行进行定义, 并有效支持对复杂条件干预下的试验器件的耐久性进行试验定义, 这使得试验者在外在注入复杂载频的情况能对自动测试轻松编程。“LTL VCS”系统的高级控制功能被扩展扩展后变成了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复杂载频试验分析工具, 利用“LTL VCS”系统内嵌的选项卡的丰富的赋值框不仅可以生成具有直观的数据曲线、自主变量图像、用户数据储存搜索库以及综合分析功能, 而且还可以使试验者能够在试验进行中或试验结束后轻松地显示和回放试验数据, 并自动运算生成多变量样本数据试验报告。更令人动心的是试验者在试验结束后, 只需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利用“LTL VCS”系统对试验的结果自动进行批处理。

参考文献

PS:图层高级混合功能详解 第2篇

选中这个选项可以将构成一个剪切组的层中最下面的那个层的混合模式样式应用于这个组中的所有的层,如果不选中这个选项,组中所有的层都将使用自己的混合模式。

为了演示这个效果,我们首先在上面的那个例子中将图层1和图层2转换成图层3的剪切图层(方法是按住Alt键单击图层之间的横线)。

接下来双击图层3打开其层样式对话框,选中“混合 剪切图层”选项,然后减小”填充不透明度“,可以得到这样的效果(注意其中的红色区域和绿色区域分别是图层1和图层2的内容,它们也受到了影响):

如果不选中“混合剪切图层”选项,调整”填充不透明度“会得到这样的效果(注意图层1和图层2的内容没有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 [将剪贴图层混合成组] 相当于把 剪贴组内的所有图层都合并到最下层中,共用它的[填充不透明度]和[图层混合模式],否则各个层的这两项属性独立~

透明形状图层

这个选项不选中的话,整个图层就没有“透明”的地方了,

那么使用图层蒙版的情况下又会怎样?

机顶盒CA高级安全功能的研究 第3篇

如今数字电视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 在打破传统收视习惯的同时, 它所提供的业务种类和服务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通过大力推广其增值业务, 数字电视吸引着广大消费者, 这给广电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机顶盒STB对数字电视的推广可谓是举足轻重, 它使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诸如电子节目菜单EPG、付费电视IPPV、数字视频录像机PVR、视频点播VOD等在内的各种单双向业务, 同时通过条件接收CA来保障广电运营商的利益。因此, STB的安全对于整个数字电视系统尤为重要, 其安全核心便是条件接收系统CAS的安全。

CAS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数字电视领域存在的难题。巨大的市场利益使得STB以及相关的CAS正在遭受严重的安全攻击和软件破解的威胁, 极大的影响了广电运营商的合法经济利益, 因此, 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STB。为了这些安全问题, STB制造商和CA运营商联手采取一些措施, 从有卡CA到无卡CA, 都缺乏有效的应对有段。因此要想制定和完善的STB安全措施就必须了解CAS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其安全现状。

1 CAS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视标准有欧洲的DVB、北美的ATSC以及日本的ISDB, 这三种标准的信源编解码都采用MPEG-2标准, 在CAS方面也均采用了三层加密体制, 差异主要在于调制方式、图像清晰度等方面。其中DVB标准在国内数字电视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 也是行业内公认的标准。

传输数据的加密在CAS的发送端完成。伪随机序列发生器PRBSG所产生的伪随机序列对音视频的传输流TS进行加扰, 同时, 它又是受控制字CW控制。同时, CW在接收端被用来完成TS的解扰, 因此, 必须对CW加密保护。CW加密后产生的密文称为授权控制信息ECM, 它通过复用器与加扰的TS一起被传送到终端。加密CW的密钥称为业务密钥SK, 它也通过个人分配密钥PDK的公钥进行加密, 产生的密文和由用户管理系统SMS生成的授权信息组成授权管理信息EMM。同ECM一样, EMM也是通过复用器与加扰TS一起被传送到接收端。通常把CW、SK、PDK称作CAS的三重安全体系。

在CAS的接收端, 即STB, 完成对接收加密数据的解密和解扰。根据MPEG-2和DVB标准, STB在解码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数据包头标识就可以滤出EMM和ECM, 解密出CW, 完成对TS解扰。在有卡CA中, CW解密在智能卡中完成;在无卡CA中, CW解密由内嵌的CA芯片完成。TS的解扰由STB的解扰器Descrambler完成。

加解扰和加解密技术是CA标准中最重要且独立性很强的部分。目前各标准组织所提出的CA标准中, 加扰往往力求统一但加密部一般不作具体要求, 而是由CA运营商自行定义。对于CAS的破解一般都不是因为加密算法被攻破, 而都是利用了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对于CAS而言, CW是系统的关键, 因此如何获取CW就成为攻克系统的首要目标。

2 CAS的安全现状

基于DVB标准的STB都存在因CW破解和共享而引发的非法访问电视业务的现象。一旦CA系统被破解, 就意味着CA被彻底瓦解, 只能通过升级或者更换CA才能解决。但随着CA技术的发展, 破解的难度越来越大, 时间也越来越长, 成本也越来越高。相反共享不一定要去破解系统, 只要能截取CW就可以实现。另外从技术层面上说, 共享比破解要相对容易些。

STB在发展初期都采用有卡CA模式。每个STB都配有一张智能卡, 该卡关系到产品授权和CW解密, 也是用户身份的体现。在该模式下获取CW的主要途径是:从STB的视频解码芯片与智能卡之间的ISO-7816通信接口截取CW。有卡CA是一个半开放的系统, 授权信息和CW加密是私有且封闭的, 加解扰算法和智能卡接口则是标准的和开放的。由于智能卡解密出CW后, 通过开放的接口回传给STB的Descrambler, 因此ISO-7816接口和Descrambler的CW输入接口都是易攻击的安全漏洞。另外, 将多台STB与智能卡的数据通信接到同一张合法的智能卡中, 利用该卡向这些STB回传CW, 形成智能卡共享。

为解决CW明文回传问题, 对机卡之间的通信接口做软件加密保护。有的系统干脆采用动态密钥, 即STB每次启动都会与智能卡协商产生不同的会话密钥, 频繁的更换密钥使得密钥即使被截取也无法长期使用。为解决智能卡共享问题, 采用了机卡配对使用技术。但是这些反制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CW截取和智能卡共享问题, 通过复制STB的FLASH或者反汇编这样的逆向工程, 就可以破坏了机卡配对以及推算出加密算法和密钥。

为解决有卡CA存在的安全漏洞, 随后发展出了无卡CA技术。无卡CA即在STB上增加一块专门负责CA安全功能的芯片, 同时去除智能卡硬件模块以及ISO-7816接口, 此时CA的解密功能均在STB的CA安全芯片中完成, 因此形式上将智能卡的一部分功能转移至CA安全芯片中, 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通过复制STB的FLASH同样能够制造非法STB达到非法访问业务的目的。现有的无卡CA其安全性无法依靠捆绑硬件加以保护, 因此其安全性上也没有任何改进。面对这样的现状, 我们需要一座能连接原有CA安全系统与STB的安全桥梁, 因此高级安全芯片方案孕育而生。

3 CA高级安全芯片技术

CA运营商与STB芯片制造商制定协议, 通过开放Descrambler的驱动以及硬件接口, 将驱动直接包含在CA内核中, 同时在音视频解码芯片中植入一块CA运营商定制的、私有的高级安全电路模块, 它捆绑了FLASH和RAM, 且有唯一的ID号, 其加密引擎支持AES/DES/3DES/等多种加解密算法, 并携有OTP (One Time Programming) 存储区域。高级安全芯片主要负责对智能卡和Descrambler之间通信数据的加解密以及将CW写入Descrambler, 从硬件加密角度解决CW传输加密问题, 在智能卡到机顶盒Descrambler之间设置了一个安全的通路。

安全芯片和智能卡中都存储了加解密CW的密钥。OTP的特点在于写入数据后就不能修改, 因此在芯片封装测试前将一系列数据写入到OTP后, 就相当于为它植入了唯一的标识码。智能卡中也有类似的数据用来标识每一张智能卡, 这些数据相互都有关联, 以实现智能卡与硬件配对, 是机卡绑定的高级形式。加密的ECM通过机顶盒送入到CA智能卡中解密出CW, 然后CW再次被加密回传到STB的高级安全芯片中, 在芯片内部解密并写入Descrambler。由此可见, 高级安全功能为CW第二次加解密过程提供密钥, 并将解密和解扰置于一块芯片内。同时, 每颗高安芯片所具有的密钥各不相同, 其安全性特依赖于芯片的各异性。此外, 高级安全功能还包括JTAG调试接口安全启动, 使得无法从外部监控内部程序运行, 防止关键数据被捕获。高级安全芯片的复杂性, 使得原本半开放的系统就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提高了破解CA的难度, 对CW共享的也起到防范作用。

在非高级安全STB的应用环境中, CAS一旦被攻破, 同样的攻击就会在整个系统中生效, 因此会危及大量同类型的终端的安全。高级安全STB提供的软硬件多样性能够防范这种攻击, 如果某一个终端被破解, 不会波及到其他的终端, 保证了攻击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外, 高级安全STB采用软硬件结合和软件信任链的特性也提高了终端的抗攻击能力, 解决了仅依靠硬件安全而带来的硬件更新成本高的问题和软件更新本身需要防篡改和防逆向工程的安全需要。高级安全STB使得软硬件复制成为不可行, 且软件在每次运行前都要进行信任链校验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高级安全方案在带来较高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高级安全芯片的应用提高了STB的生产成本, 也降低了CA的灵活性。不利于CA的升级和更新。

4 结论

在传统的电视单向广播网络环境下, 高级安全机芯片方案在解决STB系统安全上是最有效的, 它基本上解决了CAS上存在的安全漏洞。但是任何设备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可言, 如果时间和资源都充足的话, 任何系统都可以被破解。STB制造商和CA运营商最终的目并不是完全控制和杜绝针对系统漏洞安全攻击的发生, 而是通过不断使用新的软硬件安全技术来提高安全攻击的成本, 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丁井洲.数字电视CAS安全漏洞及应对措施[J].广电信息通信网络, 2012年6月.

[2]藏杰.可下载式无卡CA和STB安全芯片的结合是CA系统的发展方向[DB/OL],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2011年4月.

[3]陈翔.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M].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2月.

傲游“收藏夹”高级功能全应用 第4篇

另一方面,通过用户对“傲游(Maxthon)”浏览器收藏夹功能综合应用的熟练驾驭,则还可以大幅提高用户的实际网页浏览效率。这里,笔者就将“傲游(Maxthon)”浏览器收藏夹一些高级功能的应用,向大家进行一番展示。

新版“傲游(Maxthon)”浏览器下载地址:www.maxthon.cn/download.htm

应用一:移动收藏让网址如影随行

在线同步收藏夹是“傲游(Maxthon)”浏览器最亮丽的功能之一,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用到自己最新的网址收藏,不会因为上网的电脑换了,或由于出差在异地上网而遭受反复手工输入网址的繁琐。

在“傲游(Maxthon)”浏览器中使用在线同步收藏夹功能非常简单,用户通常在首次使用这款软件时,可以在软件弹出的登录窗口中单击“创建新帐户”按钮,并且在接下来打开的页面中根据创建向导的提示快速创建和开通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傲游帐户,接下来使用创建到的傲游帐户和登录口令重新以“使用我自己的帐户启动”方式登录软件(如图1)。

这时,软件默认会弹出一个“收藏服务”的确认窗口,用户可以单击“是”按钮开通该“收藏服务”。接着用户打开“收藏”菜单,选择其中的“更多操作同步在线收藏”选项,软件即可自动对收藏夹内容进行上传(如图2、图3)。

热门推荐:巧妙查出QQ好友是否把你踢掉的方法抛弃截图软件 QQ邮箱玩截屏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用户换电脑上网或在异地上网时,只要使用自己的帐户登录傲游浏览器,然后同样在“收藏”菜单中选择“更多操作导入收藏”选项,接着在软件弹出的“导入收藏”对话框中选择“从收藏服务器导入”方式,并在相应的确定对话框是单击“确定”,软件即可自动下载用户事先在线同步的收藏夹内容了,整个下载过程通常只需要一、两秒钟(如图4)。

应用二:自动检索让网址常用常新

通过日积月累,用户的收藏夹中会聚集大量的实用网址。但是现在不论网站还是网页,其更新速度都的确非常快,对于用户收藏夹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失效”网址,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放任不理,则肯定会增加用户对大量网址的管理负担,而且一些“失效”网址在反复连接服务器的过程中还会消耗不少网络资源。

其实,“傲游(Maxthon)”浏览器有着强大而实用的收藏夹网址有效性批量检测功能:在“傲游(Maxthon)”浏览器中,用户在“收藏”菜单中选择“更多操作检查链接”选项,软件会弹出一个“检查链接”的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对整个收藏夹中的所有网址链接进行有效性批量检测,也可以只选择对收藏夹中某一个子分类收藏夹下的所有网址链接进行有效性批量检测,

在检测范围设置好以后,单击“开始”按钮,软件会立即执行自动批量检测操作,待整个检索过程完毕后,用户可以在“失效的项目”中,将所有失效网址批量删除(如图5、图6)。

热门推荐:巧妙查出QQ好友是否把你踢掉的方法抛弃截图软件 QQ邮箱玩截屏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小提示:为了增加收藏夹所收藏网址的美观度,“傲游(Maxthon)”浏览器还特意提供了网站图标的实时更新功能,用户执行在“收藏”菜单中选择“更多操作更新网站图标”选项操作,软件即可自动对收藏夹中所有收藏网站进行图标更新操作,这个过程同样非常快(如图7)。

网站图标完成一轮自动更新后,整个收藏夹面貌也就更加焕然一新了(如图8)。

应用三:智能排序网址检索更快捷

我们通过日积月累在收藏夹中“积攒”下来了大量的实用网址,尽管我们也将其分门别类进行了存放,但是由于每个类别下收藏的网址仍然很多,这给我们的实际网址检索带来了不少麻烦,这当然也是IE等浏览器的“顽症”之一。

其实,在“傲游(Maxthon)”浏览器中,用户通过其收藏夹的网址智能排序功能,就能非常容易的进行海量网址的巧妙快速检索:用户在“傲游(Maxthon)”浏览器中打开“收藏夹”菜单,用鼠标右键单击需要进行网址检索的目标文件夹,接着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按字母顺序排序”或“按访问次数排序”选项,这样该目标文件夹中的所有网址链接就会重新按照用户定制排序,用户需要查找的网址也就会一目了然,海量网址检索竟能如此轻而易举(如图9)!

应用四:轻松制作收藏夹交流“书签”

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互相交流一下精品网站的链接收藏,这自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天笔者就有了将自己收藏夹中的所有“收藏”与朋友分享的冲动,于是说干咱就干。

热门推荐:巧妙查出QQ好友是否把你踢掉的方法抛弃截图软件 QQ邮箱玩截屏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在“傲游(Maxthon)”浏览器中,与朋友分享收藏夹可谓是超乎寻常的简单:用户首先打开“收藏”菜单,依次选择“更多操作导出收藏”选项,在接下来弹出的“导出收藏”对话框中继续选中“导出为HTML文件”选项,然后给导出文件命名将整个收藏夹里的所有网址导出为一个HTML网址列表,这样用户将该HTML文件提交给朋友即可快速实现与朋友分享收藏夹了(如图10)。

同样是“收藏夹”功能,“傲游(Maxthon)”浏览器却能把这样一个小小的功能制作得如此精细,的确难能可贵。作为一款当前几乎家喻户晓的免费网页浏览器软件,我们从其“收藏夹”功能就完全体会到这款软件“实用至上”的优秀设计理念。热门推荐:巧妙查出QQ好友是否把你踢掉的方法抛弃截图软件 QQ邮箱玩截屏

上一页 123 4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高级控制功能 第5篇

一、让Word表格实现“自动填充”

编辑Excel工作表时,其提供的自动填充柄可以实现序列的自动填充,其实巧用Word提供的“编号”功能,也可以在Word表格中实现序列的自动填充。

1、简单序号的填充

如果只是想对表格中的单元格从1开始进行编号,比如在图1所示的表格中,“序号”列自动填充的实现方法是

(1)选择需要编号的单元格。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项目符号和编号”按钮,弹出窗口如图2。

(3)选择“编号”选项卡,在编号样式表中选择一种我们想要的编号样式,点击“确定”即可。

2、复杂序号的填充

在图1所示的表格“编号”列中,要实现从20091开始进行编号,方法如下:

(1)选择需要编号的单元格。

(2)在“格式”菜单中,单击“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

(3)单击“编号”选项卡,单击“自定义”按钮。如果“自定义”按钮显示为灰色即不可用,请先单击除“无”以外的任意一种编号样式。

(4)在“编号格式”框中键入“2009”,然后在“编号样式”框中选择“1,2,3,”(如图3)。

(5)单击“确定”按钮。

如果需要调整表格或编号在单元格中的位置,可以调整“编号位置”、“对齐位置”、“制表位位置”和“缩进量位置”来实现。

3、相同文本的填充

在图1所示的表格“职称”列中,要实现批量填充,方法如下:

(1)选择需要填充的单元格。

(2)在“格式”菜单中,单击“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

(3)单击“编号”选项卡,单击“自定义”按钮。

(4)在“编号格式”框中键入“副教授”,然后在“编号样式”框中选择“无”。

(5)单击“确定”按钮。

怎么样,没有想到Word表格也能如Excel工作表一样实现序列的自动填充吧?Word表格用这种方法实现的序列自动填充,在添加或删除行后序列号会自动更改,无须重新填充。

二、自由编辑Word斜线表头

我们在用Word 2003制作表格时,可以使用“表格”菜单中“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第一个单元格中插入所需要的各种斜线表头,看似很方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并非如此。一是表头太大,占用的行数、列数太多,表格不协调、不美观;二是Word 2003表格预设的斜线表头样式只有五种,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实际办公的需要;三是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标题时,如果调整好表头的大小合适时,则个别字符被遮住了。往往顾此失彼,无法调节好表头。其实,Word 2003斜线表头有一个秘密,即:Word 2003新增的斜线表头功能是由绘制的直线和文本框组合而成的,稍加调整,即可制出非常满意的斜线表头。

第一步:取消组合

首先选中所插入的表头,执行“绘图”菜单中的“取消组合”命令,此时,你会发现它是由直线和文本框所构成的斜线表头。再单击一下表头以外的其它地方,然后就可调整设置表头中的各个对象了。

第二步:设置表头中的线条

1、调整线型:

首先要选中需要设置的线条,然后调整线型,可以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线型”、“虚线线型”、“箭头样式”、“线条颜色”等按钮,设置线型和线条的颜色;

2、调整阴影和三维效果:

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阴影”和“三维效果”按钮,可以设置线条的阴影和三维效果;

3、调整线条的位置:

可以用鼠标拖动线条移动位置,也可以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自由旋转”按钮或“绘图”工具栏上“旋转或翻转”、“微移”、“设置文字环绕”等命令来调整线条的位置;

4、调整线条的长短:

用鼠标拖动线条的控制点即可。

第三步:调整文本框

1、选中需要调整设置的文本框字符,然后调整文本框:通过“绘图”工具栏上的“线型”、“虚线”、“线条颜色”、“填充颜色”按钮,可以使文本框变得漂亮。通过“绘图”工具栏上“绘图”菜单中“改变自选图形”则可使文本框改变形状。只有设置了“改变自选图形”后,才能对文本框设置“旋转或翻转”、“阴影”与“三维效果”;

2、设置文字:选中文本框或文字,然后执行“格式”菜单中“字体”命令,设置文字。执行“格式”菜单中“文字方向”命令,则可改变文字的方向。也可用“绘图”工具栏上“字符颜色”按钮,设置字符的颜色;

3、改变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选中文本框,用鼠标拖动控制点,可以改变文本框的大小。拖动文本框可使文本框移到合适的位置。也可用“绘图”菜单中“微移”命令调整文本框到合适位置。

第四步:重新组合

斜线表头通过上述操作后,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最后再执行“绘图”菜单中“重新组合”命令,则一个非常漂亮的表头就会出现在你的表格中。

三、为多页表格自动添加标题(表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制作编辑多页的大型表格,这种大型表格,在Excel工作中,可以利用“页面设置”“工作表”“顶端标题行”选择要在每页表格中重复的一行标题或多行标题,非常简单地实现给多页表格自动添加上标题。在Word表格中,要实现多页表格从第二页开始的每一页都有与第一页相同的标题(表头)行,也比较容易,其实现的步骤:

选定第一页的表头(表头有多行时要选定多行),在“表格”菜单中单击“标题行重复”,Word就会自动在每页的首行上添加上标题(表头)了。但是,如果在自动添加标题时,需要把大标题一起在每页表格中重复的话,不动点脑子是实现不了的,其方法步骤:一是在建立表格时,把要在多页表格中自动添加的所有标题都放入表格中,如图4示例表格所示;

二是把大标题边框去掉,方法:选中大标题所在单元格“格式”“边框和底纹”如图5所示,然后选择“边框”在“设

置:”中单击“自定义”左侧图标在“预览”中点击有下边框线的图标“确定”表格即变成图6所示;

三是选中要在每页表格中重复的大标题行和带姓名的标题行,选择“表格”菜单中的“标题行重复”即可实现。

摘要:“自动填充”、“自由编辑斜线表头”和为多页表格“自动添加标题、表头”是Word表格三种常用的高级功能,学会其使用操作,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办公的速度和质量效果

关键词:Word表格,高级功能

参考文献

高级控制功能 第6篇

福建省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全省输电线路,特别是220 kV以上线路,距离较长,通过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与众多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交叉跨越,并且经常会通过居民区、公路和其他特殊区域。因此,输电管理中,非常有必要了解输电网中线路周边的地理环境。

输电线路空间分布除了与输电杆塔位置相关外,同时也与其所处地形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上的高程信息尤为重要,这使得单一的平面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无法满足输电管理的需求。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高速进步和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成倍提高,使得虚拟空间技术日益完善。通过这些技术,能够很好地构造出非常接近于现实的三维设备模型以及地理空间环境,最终实现输电线路三维虚拟现实巡视与浏览功能,以满足输电管理需求。

福建省电网生产管理系统(GPMS初期阶段)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一、二级供电局推广实施,主要包括输/变/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系统的推广使用有效提升了各供电局电网设备及业务流程管理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生产管理水平。但随着系统在各供电局的深入应用,系统功能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诸如数据无法形成关联共享、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等。为此,需要增加更多的业务功能模块,以满足生产业务管理需要。

1 项目背景

2006年末,由福建省电力公司生产部提出将原有输电GIS和变电生产管理系统整合为一套完整的输变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想,其目的是使输电、变电专业人员可以跨专业查询业务过程中所需的电网信息,且可以使生技、调度等部门的业务人员能够对电网进行完整的信息查询以及业务分析操作。

2007年项目以原变电生产管理系统及原输电生产管理系统为基础,采用GIS及LIDAR技术,以福州供电局、厦门供电局、厦门超高压局为研发试点,由福建省电力公司生产部、福州供电局及其他一级供电局专工作为业务小组,由国网信通亿力吉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作为研发单位进行研发。主要业务功能包括:输变电一体化、二维GIS图形及基于LIDAR的三维线路走廊管理。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项目主要基于电力生产统一应用平台EPGIS开发,该业务平台包括业务构件平台、图形管理平台、图形服务平台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前3个平台是业务应用系统的二次开发平台,主要利用由Java和C++封装好的JavaBeans和COM组件类库进行快速、便捷的开发。如GPMS设备状态检修、GPMS输变电一体化、GPMS配电等业务系统,都是基于这些业务平台开发的。

数据交换平台用来从基层单位抽取各业务系统数据,集中到数据中心,通过GPMS福建省电力公司版对全省业务进行统一监管(见图1)。

2.1 业务构件平台

业务构件平台(以下简称BASK平台)基于泛模型驱动架构(MDA),是一个拥有灵活可插拨插件体系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它强调平台服务于开发人员而非业务人员,着眼于将软件开发者从繁复的软件开发工作中解放出来,以关注那些需要个性化处理的开发工作,提高软件生产力。BASK平台对通用性业务提供模型建模功能,同时拥有灵活的可插拔的插件体系,插件采用Java、JavaScript等原生语言编写,对原生语言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

BASK平台强调模型建模和代码二者并重,充分关注二者结合的力度,在实现业务需求时,二者协同工作,分别处理业务通用性需求和业务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整体业务需求。

2.2 图形管理平台

图形管理平台中,数据库对象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电力设备对象、业务流程对象进行数据模型设计。系统在基于Oracle Spatial开发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整套符合电力行业规范的对象组件库。电力对象组件库包括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站房和站内设备、连接线以及其他对象组件库。电力对象中的设备对象具备了所有设备的公用属性和行为。

对地理图形和设备图形的地理化表现效果都通过图形显示模块进行管理。图形显示模块负责对数据访问层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格式化的表现,表现内容包括地理背景图形的显示、设备的地理化显示、设备带电显示、高亮显示、图层控制、设备标注、动态线路/道路名称、图形打印显示等。

2.3 三维LIDAR技术分析

航空激光扫描探测技术(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LIDAR是一种主动式对地观测系统,它集成激光测距、计算机、惯性测量单元(IMU)/差分定位(DGPS)等技术于一体,可以获取地面物体精细的三维坐标,为获取具备高时空分辨率的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LIDAR技术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生产周期短、精度高等特点。LIDAR传感器发射的激光脉冲能部分地穿透树木遮挡,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LIDAR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DTM)和等高线图。

利用机载POS数据和由LI-DAR处理生成的数字高程数据(DEM)可制作为正射影像数据(DOM)。

在DEM基础上由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等高线并结合人工编辑形成二维矢量数据(DLG)的等高线数据。依据上述数据,可生成高程注记点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地物要素的采集工作后即可生成DLG数据(见图3)。

3 项目主要成果

3.1 中标商管理

中标商注册管理模块是福建省电力公司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的投入应用使得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业务,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完整性,最大程度减少了同型号设备参数的重复录入工作,解决了传统的资料保存和传递方式所带来的数据遗漏和丢失等问题,为全省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决策依据。

3.2 站内接线图绘制

基于GeoStar的组件化图形技术,采用单个设备编辑和模板化添加相结合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一次、二次图的绘制效率。同时,系统创建的各设备间图形拓扑关系则为五防规则的生成提供了基础。配以台账信息的关联,通过建立完整的变电信息图形库(设备图形信息、台账关联信息、拓扑信息及五防逻辑信息),为WebGIS实现开票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该功能采用创新的自定义馈线模板库和主接线模板库,用户可选取任意馈线作为馈线模板保存为模板库,在变电图形绘制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插入相应的馈线模板。

用户可从不同库之间任意拷贝变电站一次主接线图,并可根据图形拓扑关系以及主接线类型信息初步自动生成五防规则(其结果还需要人工判断进行干预)。

3.3 图形开票

图形开票是一个建立在GeoSurf5.0基础平台上的功能模块,采用JavaBeans组件技术构建。该功能可在已经绘制的变电一次和二次设备图形的基础上,配置设备的操作类型、操作术语和五防逻辑,实现了操作票内容的自动生成,并可在操作设备时自动校验设备的五防逻辑,以确保开票的正确性。

3.4 三维线路走廊

三维线路走廊功能基于武大吉奥GeoGlobe平台构件,该平台基于微软DirectX9三维图形技术,采用了大规模3D分块数据金字塔结构及多等级细节模型(Level of Detail)分层显示技术,大大提高了用户浏览、查询的速度。服务器端基于Apache2.2,将三维线路矢量数据、SPOT影像数据、DEM数据、杆塔模型数据按照金字塔模型分块存储,供客户端调用显示。其中,线路数据、杆塔类型数据、常规台账数据由台账数据自动生成;DEM、SPOT影像由数据分块工具在LIDAR影像及激光点云数据的基础上生成。

三维图形建模模块功能比较复杂,所需数据相对于二维图形建模模块要复杂得多。总体来说,主要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型:DEM、DLG、DOM、三维模型矢量数据、输电线路属性数据。所有这些数据并不完全由三维图形建模模块进行管理,需要二维图形建模、生产管理等模块提供。为了得到所需数据,需要编写接口以实现数据间的互访。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系统为了更好地实现三维功能,编写了大量的图形处理与优化、色彩对比与渲染的函数/算法,这些内部函数与EPGIS底层存在大量的接口访问。

3.5 线路剖面图

通过选择某条输电线路,获取该线路空间位置、杆塔模型等信息,再根据该线路所处地形的数字高程信息,系统将自动生成该线路走向的剖面信息,同时可以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线路上某点以及对应地面点的高程值。

3.6 线路风偏模拟

系统以数字高程、三维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真实的杆塔模型,利用直升机巡视所获取的线路走廊周边环境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建立三维模拟线路走廊区模型场景。系统可模拟预测在各种导线温度、外部风速变化情景下,线路跨越的弧度变化情况,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各种情况下的线路走廊情况(见图4)。

4 结语

实践表明,福建省电网生产管理系统高级应用功能的开发,推动了GPMS在各基层供电局的进一步实施,提高了电力生产中电气图档管理、标准设备参数维护、用户维护和作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力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实现了跨系统、多部门、不同地域的设备台账、生产流程、运行记录等多种数据间的充分共享,为输电网的生产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电网规划设计和辅助决策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有效加快电网网络规划速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系统实现了多项二维、三维图形高级应用功能,满足了更多生产业务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变电图形化的应用,可以使得变电站接线图的查询、基于图形的业务分析、工作票的编制等业务更为直观、便捷。

摘要:为了提高电网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使用3S、工作流引擎、构件及插件技术实现三维线路走廊管理、输变电设备管理及业务流程管理等功能,探讨了GIS与航空激光扫摸探测技术(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综合应用。通过福建省电网生产管理系统功能的研发与实现,有效地促进了系统随电网生产业务变化不断发展与深化。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LIDAR等信息化技术能推动电网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定量化。

关键词:LIDAR,GPMS,图形管理平台,业务构件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功新.基于GIS的电网生产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高级控制功能 第7篇

工厂MKC1380曲轴磨床虽然配置了西门子802DSL数控系统,砂轮架横向进给轴由西门子最新技术的带DRIVE-CLIQ总线接口的S120伺服驱动器及1FK7高性能伺服电机驱动,受机床总体机械结构的限制,如:工作台纵向移动由液压控制,马波斯在线测量尺FENAR的投入和撤出需人工手动完成,机械式中心架也需在磨削过程中进行手动调整等,机床不能实现自动化程序加工。机床操作员虽是老员工,但过去一直操作普通外圆磨床,对数控没什么概念,因为误操作,导致在砂轮快速引刀过程中砂轮与曲轴轴径相撞,在轴径外圆表面局部磨出一很深的平面,平面处轴径尺寸比工艺要求的最终尺寸小8mm多,引起加工的6250曲轴报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

1事故原因分析

机床原加工方式为:可以在自动方式执行进刀程序将砂轮引进到安全磨削位置,手动挂好在线测量尺、再切换到手轮进给方式磨削,磨削到要求尺寸后,手动返回在线测量尺,调用退刀程序将砂轮退到远离工件位置,再跳档到下一磨削档位,重复进行下一轴径加工。机床X轴参考点与机械零点重合,设在远离头尾架顶尖中心线位置,也就是说X轴回参考点,能将砂轮退到远离工件位置。操作员在加工过程中一直是用X轴回参考点来执行砂轮退刀动作的,如图1所示,X轴机械式回零开关动作灵活时,每次回零操作都能返回到图中的正确位置;但是长期的磨屑污垢在开关滚轮杆周围聚集后,滚轮触头回位不灵活、时快时慢,可能越过离开关最近的一个零位脉冲后开关才复位,这样确立的参考点位置就是图中的“异常零点位置”,与正常位置相差一个螺距(10 mm)。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就是:撞刀前一个磨削轴径退刀时确立的参考点位置与之前的位置相差了一个丝杠螺距,导致快速引刀的终点位置发生变化,在快进过程中砂轮与工件轴径相碰,快速大吃刀量磨削引起砂轮及工件主轴变频器过载报警,惯性旋转的砂轮与快速停止的工件在局部磨削形成平面,导致工件报废。

2防错功能设计

遇到这种情况,传统的思维是培训操作员,避免误操作。我们认为人受疲劳及情绪波动的影响,总是会犯错。为防止误操作,应该开发控制系统的防错功能,一旦发生误操作,控制系统会自动阻止错误动作执行,防止危害发生。而且要举一反三,对其它可能发生的错误,也要进行防患。

防错功能一: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操作员为了省事,不愿意在程序界面去选择退刀程序,直接用返参考点退刀而引起。针对回参考点功能,修改机床原来的控制程序,利用802DSL参考点已建立接口信号V39000000.4锁定回零方式选择,即系统上电以后只能回一次参考点,一旦回完参考点,系统断电之前就不能再次回参考点了,也就不能用返回参考点的办法来执行退刀动作。同时设置操作面板上的参考点指示灯常亮,提示操作员回零动作已完成。

防错功能二:应用西门子802DSL数控系统的异步程序功能,在操作面板上设置一个“进刀”按钮及一个“退刀”按钮。无论数控处于任何工作方式,只要按一下进刀按钮,系统就会自动调用进刀程序,将砂轮快进到磨削的安全起始位置;只要按下退刀按钮,系统自动执行退刀程序,将砂轮快退到初始跳档位置。既简化了退刀操作,也可消除人工摇手轮退刀有可能将方向摇反的安全隐患。

防错功能三:为了防止磨削到尺寸后,操作员忘了退测量尺而先按退刀按钮,执行退刀动作损伤工件表面和测量尺。增加一个马波斯在线测量尺在“原位”位置检测开关,只有在检测开关信号状态为1时,才能执行砂轮进刀、退刀程序。如果测量尺没退回到原位,按砂轮退刀按钮,砂轮架不动,屏幕产生报警信息:“700032请退测量尺”,提示操作员应先归位测量尺。

防错功能四:机床厂出厂未设置工件坐标系,数控屏幕上显示的机械绝对坐标位置与工件轴径值不对应,看起来不直观;工件换型时,对完刀输入快速终点坐标还可能出错。为此,我们以曲轴主轴径中心线位置为工件零点,将工件零点坐标设在G54里,进刀、退刀程序改用工件坐标且以变量编程,数控屏幕上以工件坐标显示,屏幕上显示的加工终点坐标值与工艺卡片上的工件直径值一致,看起来比较直观。同时,工件零点与机械零点相对位置固定,切换不同工件时,不必修改G54零点坐标,只需根据轴径大小变更磨削的起始位置。

防错功能五:增加对刀程序和对刀按钮。在对刀程序里,应用802DSL的系统变量读取砂轮刚靠上轴径外圆时的工件坐标值,加上0.3mm余量作为快速进刀的终点坐标,自动计算并改写进刀程序里的进刀终点坐标变量。在机床加工的三种不同机型工件间进行切换时,操作员只需用手轮将砂轮架移到砂轮外圆刚接触到轴径外圆位置,按下对刀按钮系统就会自动执行对刀程序,计算并改写进刀终点坐标,再按下退刀按钮砂轮退回起始位置,即可进行新工件的加工磨削,无需操作者人工计算和修改参数。

防错功能六:将机械式回零开关改成感应式接近开关,调整感应挡块位置,使接近开关的动作点位于电机编码器二个零脉冲之间的中间位置。感应开关与挡块没有机械接触,电气响应速度非常快,即使感应开关感应距离变化或损坏不动作,都不至于引起零点跨越一个螺距,只会造成回零失败,从而可消除因污物堵塞造成的参考点变化问题。

上述六条防错措施,消除了我们找出的可能出错因素,似乎考虑很周到,但万一发生了意外事件,引起砂轮与工件碰撞,还是有可能造成机床或工件的损伤,有必要进一步采取防患措施。

防错功能七:应用西门子802DSL的软件挡块功能,对工件主轴和砂轮主轴的启动条件进行限制。无论哪种情况发生的砂轮与工件的非正常接触,都是因X轴坐标基准(即参考点)变化引起的,前面已限定回参考点功能只能在数控系统刚上电尚未建立参考点时执行一次,以后的碰撞事故就只能在第一次快速进刀时发生。可利用802DSL的软件挡块功能建立保护区,只有在快速进刀完成后的位置才能启动砂轮旋转,工件主轴正常情况下也只能在砂轮位于保护区内才能旋转。这样设置后,快速进刀过程中即使再发生意外碰撞,也只能是静止的砂轮与静止的工件相撞,不会在工件表面产生磨削效果。但是,快速移动中的静止碰撞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可能危害到砂轮及主轴,必须对碰撞力矩进行限制,降低危害。

802DSL的“运行到固定点”选项功能就能实现这样的保护功能。西门子开发这一功能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以合适的转矩进行夹持或跟踪定点用的,我们巧妙利用这一功能来降低碰撞转矩,起到保护作用。经过反复实验,确定合适的限制转矩后,对进刀程序进行如下修改:在移动命令前增加FXS=8命令限制砂轮架快速移动的转矩极限为伺服电机额定值的8%,正常情况下,砂轮架快移是空行程,达不到设定的转矩极限,砂轮移动到程序命令编程的快进终点位置才停止;然后在进刀程序结尾处增加FXS[X]=0关闭“运行到固定点”功能,不影响后续的正常磨削加工。而一旦发生碰撞,接触阻力引起电机转矩升高到限定的额定转矩的8%时,就会提前停止进给而不会继续运行到程序终点,从而起到保护砂轮和工件的作用。正常引刀过程,砂轮架会一直运行到程序命令终点,因电机转矩达不到设定的限定值而报警,通过参数设置可屏蔽报警信号输出。

安装工件时,按一下操作面板上增加的“工件调整”按钮,可借助头架或手轮上的“点动”按钮,在任何位置低速旋转工件,以解决工件的装夹与调整问题。

3结语

通过以上改进,机床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能有效预防不恰当的操作给机床及工件带来的伤害,即使发生意料之外的低概率事故,引起砂轮与工件的碰触,也能充分发挥其完善的保护功能,将碰撞能量降低,起到保护工件和机床的作用。经过二年多的实际运行验证,设计方案可靠有效,机床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碰撞事件,实现了预期的保护功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高级控制功能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因脑外伤住院的患者5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纳入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外伤患者;患者有高级脑功能障碍。观察组中男性18例, 女性11例, 年龄29~60岁, 平均年龄 (40.37±10.07) 岁, 病程19~40 d, 平均病程 (29.91±8.46) d, 受教育年限5~18年, 平均年限 (9.01±4.46) 年, 其中脑卒中8例、脑缺血7例、脑血栓7例、脑梗死5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0例, 年龄30~59岁, 平均年龄 (40.81±9.33) 岁, 病程18~40 d, 平均病程 (29.42±8.79) d, 受教育年限5~18年, 平均年限 (9.13±4.70) 年, 其中脑卒中9例、脑缺血8例、脑血栓6例、脑梗死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脑外伤种类等基本资料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检测患者相关生命体征, 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关注患者情绪及情感变化, 鼓励其叙述内心感受, 并给予积极地开导及安慰;组织一些简单的学习及改善认知活动, 如观看相关视频、组织趣味活动、集中交流学习等。给予观察组患者认知及运动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干预。 (1) 认知:与患者及其家属以期营造轻松和谐的病房氛围, 以便及时阻断患者负性思考及消极情绪的产生; (2) 运动:根据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制定相适应的多样化运动锻炼如散步、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两组患者护理周期均为60 d。参考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 (Mo CA) 评估两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定向力 (ORT) 、记忆 (MEM) 、注意 (ATT) 以及语言功能复述与流畅性 (LANG) 四个分项, 并将护理干预前后综合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观察指标

参考Mo CA量表[3]分别评估ORT、MEM、ATT、LANG四个分项, 四个分项检测共计30分, 总分≤26分即为有认知功能障碍 (为校正教育偏差则在受教育年限≤12年的患者测定分基础上加1分) , 且分数越高, 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轻;>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Mo CA四个分项分值比较

Mo CA四个分项中, 两组患者的ORT、MEM、ATT分值和总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LANG分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外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损, 脑外伤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从而导致高级脑功能异常, 高级脑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目前, 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异常是高级脑功能损害的主要研究方向, 近些年有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脑外伤患者高级脑功能障碍和损伤症状[4,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现代行为医学的发展促进了护理学科的进步, 护理模式由传统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责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逐渐向认知护理和运动护理发展。本文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认知及运动护理, 将患者情感、躯体两方面结合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后两组Mo CA四个分项中, ORT、MEM、ATT分值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且观察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的总分 (P<0.05)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少于对照组, 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认知及运动护理对观察组脑外伤患者高级脑功能障碍和损伤有明显的缓解和改善作用。认知及运动护理是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有效护理方式之一, 在其他疾病治疗护理方面也有十分显著的效果[6]。赵庆霞[7]等的研究也提到过认知及运动护理方式和体验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患者在其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常规护理。本文分析局限于患者例数较少, 相关研究有待于更大规模的数据比较来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 认知及运动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和改善脑外伤患者高级脑功能受损症状, 对脑外伤患者的正常生活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萍琴, 周玲儿.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7) :129-131.

[2]杨锦霞, 章灵芝.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32) :118-120.

[3]姚燕, 杨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8 (4) :730-735.

[4]蒋敏, 李端.胶质细胞参与颅脑损伤所致高级脑功能的损害[J].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2, 28 (5) :521-526.

[5]颜凤华, 方向琴.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治疗应用康复指导性训练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6 (34) :3318-3319.

[6]廖小乔, 谭建兰.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11, 11 (3) :89-91.

高级控制功能范文

高级控制功能范文(精选8篇)高级控制功能 第1篇LMS Test.Lab Vibration control software (LMS测试表振动控制软件, 以下简称“LTL...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