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精选12篇)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大班教学情境,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

大班教学模式的运用给高职院校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而多媒体教学时代的到来又使高职英语教学乘借着多媒体的东风简化了教学方式, 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 大班教学情境下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没有完全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所以, 我们需要对大班教学情境下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提出对应的多媒体教学改革策略, 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效率。

一、大班教学情境下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现状

(一) 大班教学情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变成了多媒体的放映员, 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授课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以及英语应用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但是, 在大班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之下, 教师则退变成为了多媒体的放映者和课堂秩序的维护者, 机动性较差, 不能够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堂秩序的维护上, 虽然课堂秩序变好了, 但是由于多媒体承载的信息量较大, 离开了教师的讲解, 学生一时难以消化吸收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 教师又不能够及时得到同学们的反馈, 及时对其问题和疑点等进行解决, 使得多媒体教学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 英语教学不能够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需要教师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但是, 在大班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由于班级人数过多, 教师又将主要精力放在针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之上等, 所以, 导致了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 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上英语课对其没有很大的帮助的现象, 使得教学过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互动较少。在大班教学情况下, 由于班级人数过多, 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时只能够涉及一小部分的学生, 这导致了教师难以掌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而在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之后, 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变得更少了。在大班多媒体课堂上, 教师认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就能够实现其教学目的,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放映内容翔实的课件资料来开展教学。这些课件资料固然从多个方面呈现了教学内容, 但是由于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不能够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 同时, 学生也难以在口语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在大班教学情境下开展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来开展英语教学, 避免多媒体的滥用造成的教学质量下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掌握来将两种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开展教学, 使得学生即能够被多媒体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 又能够及时反馈其在课堂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举两得。同时, 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上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进一步讲解, 既能够使学生掌握课程的重难点, 又能够使英语课程的主次分明, 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1]

(二) 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不同学生对英语课堂的需求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由于大班英语课堂人数较多, 动辄六七十人, 英语教师难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所以, 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来使每个学生的需要都能够获得满足。首先,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应该在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前提下对课件中提出的问题作出尽可能详细的解释, 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够通过不同的知识承载媒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其次, 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过程中将重心定位在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的水平上, 避免因为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过大、过难等造成的学生难以理解以及时间浪费的状况。最后, 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 将多媒体课件下发到班级公共邮箱, 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和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三) 通过分组学习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互动。大班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使得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不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等。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互动, 获得学生对英语课堂的认可, 使得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 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 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小组讨论的题目, 展示讨论题目的背景, 讨论的任务要求等, 让同学们据此用英语展开讨论。其次, 在同学们进行充分讨论之后, 由小组总结讨论结果, 派出代表来进行发言。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促使学生改进讨论过程, 完善讨论结果等。如此, 多媒体大班教学就既能够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 又能够发挥大班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带动作用, 一举多得。[2]

结语

综上所述, 大班教学情境下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这些优势不仅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 反而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认识, 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集中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使得大班教学情境下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素质和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我们相信, 只有在大班多媒体英语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促使课堂互动性的增强, 才能够使大班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效果获得最大限度地发挥, 使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英语能力获得全面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静.大班课堂环境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交互性模式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2) .

大班额英语教学 第2篇

魏辉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 730060 *** 教师 993384175@qq.com 关键词:大班额 小学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大班额是教学实施的一大难题,加之新课程的推行,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还得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我以往在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小学班额小,平时进行的是小班化教学,学生参与面广,学生知识习得可以得到很好落实。而2013年在新的环境中,面对大班化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实践中苦苦思索。

我认为在英语大班课堂教学中,关键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调控。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所进行的调整。有效的课堂教学调控的特征:

一、从教学实践中,个人认为愉快是学习的加速器。

如果上课时能激发学生的愉快中枢,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情趣的调节器。从教师出现在教室门口的第一秒钟起,教师的情绪就感染着学生。当教师精神抖擞,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这意味着新的、有趣的课题即将开始。

1.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言人,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学习伙伴。教师主宰课堂已成为历史。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尊重、情感交融、气氛和谐。

2.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3.课堂气氛宽松、活跃。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亲切、友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怕犯错。童心和童趣在这里得到体现。

4.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各种活动和游戏,在课堂上灵活穿插运用,使学习充满趣味。

二、小组合作活动是神器。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听讲,也不思考,他们只是坐在教室里,坐够四十分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课几乎是浪费时间。他们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1.课堂秩序活而有序。学生大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争先恐后。教师就像一个乐队指挥,对学生有放有收,收放自如。学生熟悉教师的每一个课堂活动的指令语或手势,师生之间配合默契。

2.英语氛围浓厚。教师用地道的英语组织教学,并利用实物、简笔画、录音、动作表演、投影、电脑等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

三、反馈调控及时有效。

我通过观察、提问、巡视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需求,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在学生“所知”、“能做”和“能学”之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发展。

要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对课堂纪律有一个新的标准。以前认为一个班纪律的好坏的基本尺度是看上课是否安静。现在不同了,“一言堂”要改为“群言堂”;“满堂灌”要变成“满堂练”。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听听、唱唱、说说、做做、乐乐。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上有点乱是正常的,教师千万不能以维持所谓的纪律为代价来牺牲或减少学生的活动和游戏。其次,教师要根据小学英语课的特点,建立课堂常规,为学生确立良好的行为标准,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自觉的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第三,从组织教学的策略意识,教师要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使用简单清楚的课堂活动指令语或手势语进行组织教学。如在教学环节的过渡阶段,教师可以给创建与教学步骤相关的指令语。在控制学生行为时,可以用祁使句表达命令。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拍手示意。另外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一定要讲清每一项活动的要求和步骤,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与教师合作,秩序井然地参与活动,从中得到心智的开发和成功的体验。第四、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多用英语进行交流,增加英语的信息输入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一般来说,稍快的课堂节奏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如果学生英语实践的量少、面窄、课堂节奏缓慢,学生智力活动就会松施,情绪就会低落,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有些教师怕学生不理解,故意放慢语速,反复讲解,这样做不但拖慢了课堂节奏、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学生正常的听力反应。

总之,今天的小学英语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要求更新、更高了。在大班级里,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方法明确优化,掌握好尖子生、中间生、后进生和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分层引导,培养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教师和自己的信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班英语教学;了解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354—02

采用大班教学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既成现象。大班教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数任课老师不能认识所有的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更不用说去了解学生了,因此也导致了一些困难和困惑。

一、不了解学生的不良影响

(一)师生关系疏远

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大班教学一个英语老师一个学期任教的学生多达几百人,每周师生见面的时机又少,老师上课以后则回家办公。由于对学生不熟悉,常常会出现一些尴尬,如课堂上,老师不能确定坐在教室里的是否是自己的学生,对那些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的人往往又照顾不到或视而不见;下课后,在校园里遇见学生是漠然的,不敢先和学生打招呼;学生和自己打招呼时是茫然的,因为不知道是哪位学生,甚至不能确定是否是在和自己打招呼,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会认为老师对学生不尊重,缺乏热情、关心和爱护,这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二)教学缺乏针对性

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前提是教学要有针对性,而教学针对性的提高是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同一学生的不同时段,他们的教学需要是不同的。如果用同一种教法去教所有的学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教学则失去应有的针对性。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必然使自己的教学缺乏针对性。

(三)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对学生缺乏了解,传统课堂管理的手段如老师目光示意、语言提醒、提请回答问题等都派不上用场,学生知道,即使老师看见自己没在听课,他也搞不清自己是谁。加上老师多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即使有平时分,也多参照考试的成绩,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考试多以基础知识为主,有些学校考试还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只要在考试之前突击一下教材,考试及格就不是什么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和自己的学业成绩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给课堂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了解学生的内容

(一)了解学生的姓名

知道学生的姓名并能把学生和姓名对上号是了解学生的基础,也是了解学生的起点,这本是教学中的常识 [1],如果不能称呼出学生的姓名,很多中学老师认为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大班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却是司空见惯。在对两所实施英语大班教学的高职院校中实施的调查显示:对“您见到任教班级的学生能立刻叫出学生姓名吗?”这个问题,尽管有的老师已经任教该班级有四个学期了,但是仍然没有一个老师认为自己 “一定能”,只有18%的老师选择“大多数能”,40%的老师选择“大约一半”;在对问题“您见到学生姓名能确认是您任教班级的学生吗?”在任教一个学期的班级中,只有36%的老师选择“一定能”,而在任教两学期的班级中,选择“一定能”的老师也只有56%。

(二)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总体说来,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一般。但是具体到一个百十人的班级来说,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悬殊的。就高考英语入学成绩来说,一个百十人的班级可能会有5~10人达120分以上,甚至有人高达140多分,而总有一些同学的分数在50分以下。现代教育理念是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而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广泛,一般是针对全省招生,有的是针对全国招生,英语受到生源地的教学师资、教学条件、教学理念、语言风俗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英语的语音、语法、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要求是有差异的,而了解他们英语的学习现状,就成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的前提。

(三)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智力因素属于先天的,而非智力则主要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它在学习中能够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是对智力因素的有效补充,也是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学习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存在“有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主动性欠缺、知道问题症结所在与不愿对症下药的矛盾”[2]。在英语教学中,假如老师只顾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经常会落个“老师口若悬河,学生充耳不闻”的尴尬局面。而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选择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另外,由于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老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了解学生的方法、途径

(一)提高了解学生重要性的认识

了解学生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较强的成就动机。了解学生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生英语学习自制力不足、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的班级,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需要,不能给他们以情感的呵护,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甚至是难以为继,这在一些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高专中更为明显。

(二)拓展师生交流的途径

在“您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的问卷中,97.6%的老师选择“课堂提问”;对学生的问卷“你和老师的主要交流方式是什么?”有62.4%的同学选择“课堂提问,”而23.7%的同学选择“没什么交流”。这一方面说明任课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在“课堂提问”。而课堂提问这种方式对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强化学习的知识以及检查预习的情况等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它不能反映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在激发兴趣和情感交流方面效果则较差。另一方面学生并不认为“课堂提问”是交流的途径,只是上课的一个步骤、环节。对那些英语基础不好,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同学来说,课堂提问还是一个尴尬的事情,甚至会认为是老师与他过不去。另外,对于一个一百多人的大班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的人均次数是很少的。因此,师生交流的途径必须拓宽。可以利用手机短信、飞信业务、电子信箱、QQ留言、聊天、书信、便条等形式,既能深度了解学生,也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建立学生个性档案

对于大班英语教学的老师来说,建立学生个性档案没必要也不可能像班主任那样详细,但是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带有电子图像的名册,可以帮助老师迅速地把图像与姓名对上号;(2)有包括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个人信息,有利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有学生学习现状的测评,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4)平时观察或表现的记录,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一步研究。

(四)固定学生的座位

首先,固定学生的座位可以帮助老师迅速地把学生的人与图像对号;因为,图像与真人之间毕竟会有一些差异,有时差異还会很大。因此,需要通过多次的图像和真人之间的辨认、强化才能“对号入座”。其次,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约束;有些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漫不经心,出现一些违纪现象,就是因为老师不认识学生,对一些不良现象不能及时追究责任。如果座位固定,老师只要看一下名单,就可以知道是谁在捣乱。而现在学校成绩管理大多有平时分数,为了不在老师心里留下不良印象,一些学生会进行自我约束。

了解学生的方法和途径远远不止这些,了解学生的内容也不局限于本文所谈及的几点,但是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这些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且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相信能够有效地提高大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隆升.了解学生:常识缘何成为难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7,(3).

[2]樊秋玉.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情况调查及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会业,2008,(8):297-298.

Thoughts on Learn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Big Classes

LIU Hai-ju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210038,China)

Abstract:As English lessons are given in big classes in colleges,the teachers cannot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well,which alienate the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and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class managemen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learning the students in big clas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第4篇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扩招的实施,师生比例严重失衡,高职英语教学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学校教育的逐步渗透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从传授语言知识向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变,大班英语教学所引发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

1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1 教师空间过大,放音效果不好

在让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时,大多数学校主要以录音机放音为主,而阶梯教室空间过大导致放音效果不好。如果音量适中,只有前排的学生能听清楚;如果音量调大,会使放音失真。这就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听音效果,造成一部分学生听不清、听不准,进而也影响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1.2 学生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课堂纪律差

英语大班授课通常是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班级合在一起进行,不同的班级可能在同一个系也可能是不同的系。而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的学生英语水平也不同,因此老师讲授的内容有些同学可能“吃不饱”,而有些同学又“消化不了”。通常英语水平好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坐在前几排,跟不上老师步伐的学生通常坐在中后位置。他们会经常出现睡觉、看报刊杂志、说闲话的现象,课堂成了他们结识新朋友,会见老朋友的地点。教师通常不得不中断授课内容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必然会耽误宝贵的上课时间,同时,较差的课堂纪律不仅影响了老师的授课情绪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1.3 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趣差

由于班级规模较大,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大班教学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词、句、语法和语篇分析为主,成绩测试以书面表达为主,而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教学没有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来。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根本无法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即使一对一的交流也仅限于老师和个别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会势必造成活跃的学生越活跃而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越来越消沉,乃至掉队。由于缺乏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更谈不上因材施教,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提高较慢。

1.4 教师批改作业量大

近几年的高职英语教材不再像以往只注重学生的语法,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在教学上要求更加突出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练习。因此除了课上的正常教学内容外,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特别是课外读写作业来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批改完所有作业。要想用时短,教师就不能做到每份作业都认真批改。而要想认真批改就不能使作业及时发放,反馈的激励作用降低。同时,大量的作业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占用教师过多的精力,影响教师对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2 提高高职公共英语大班教学的方法

2.1 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编班

我国高校中的班级一般是在新生入学报到时,事先由学校或院、系根据学生档案中的有关信息确定的。班级的编排基本上遵循以专业为主的原则,即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级。如果同专业的学生人数过多,不能容纳在同一个班级中,就需要将学生编成若干个平行班级。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常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跟不上的情况。鉴于此种情况,除遵循以专业为主编班的原则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编班。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有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解决目前一个班级内有些学生听不懂,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状。

2.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利用各种环境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有关西方国家圣诞节知识时,教师可在课前放些圣诞音乐、歌曲,墙上张贴圣诞图片,或在课间用多媒体插播圣诞节活动场景、片段等,这都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手段。再者,通过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学习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普遍对汉、英文化差异感兴趣的有利因素,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如禁忌习俗、风土人情、体态语言等等的材料,运用讨论或评述等形式进行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归纳与对比,合理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教育。另外,可鼓励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通过自由组合编辑,制作成英语专刊或小报在教室张贴,事实证明,这样也可极大地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度。相对于标准教学班级的学生来说,大班中的学生与教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少,受到教师学业方面的照顾和指导更少。因此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才能使学生独立驾驭学习活动以取得知识和能力。另外,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来看,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教”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了。

2.3 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所谓师生互动,往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答或者习题演练等多种方式,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如在学完单词后,教师可以制作单词卡片,让学生看英语单词说出相应的汉语解释,或看汉语说出相应的英文单词,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单词反应能力。又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遇到知识点比较少的课文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能督促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我学习,又能通过教与学的角色互换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不易,反思自己的不足。生生互动通常包括小组合作与竞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某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而加强学生团结互助的学习风气;然后,通过各个小组进行竞争或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在学习课文Interview(面试)时,我安排学生轮流结对、成组,充当interviewer(考官)和interviewee(求职者)进行group work(小组活动),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学生间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好局面。同时,还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每个小组由组长统一管理,组长负责安排每个组员的职责,监督组员各尽其职,收集学生意见,协助老师组织教学。组长是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2.4 改变考核方式,合理设计评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改变期末考试一次性考试方式,将课程考试分段进行。教师可以在每章教学结束后,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写内容进行小型的论文答辩。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课堂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调动大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应该对现有分数比例进行大的调整,变单一的考试为综合的系统考试。平时成绩应该由以往的30%调整为60%,期末成绩应由70%下调为40%。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提问、课堂表现、出勤、作业、口语练习、平时考查等几部分成绩构成。其中课堂提问占平日成绩的10%,课堂表现占20%,出勤占5%,作业5%,口语练习占20%。平日成绩加上期末成绩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学生就会重视起自己在平时上课上的表现,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 改进作业评阅方式,切实提高作业质量

作业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对自己的教学特别是教学中的不足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以便查缺补漏、调整教学策略。新形势下的高职英语大班教学决定了课内作业多为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的交际活动,这些作业无须教师批阅,检查这些作业所用的时间也都包含在课内。课外作业应该多为准备型,创作型作业。如教师给定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查找,上课时将每位同学所查找的信息进行汇总。这样既丰富了知识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教师培训

由于大班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大班英语课在教学和管理方面难度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大班英语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成为了高职英语大班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改善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多种途径,既可以通过在岗学习,也可以通过离职进修;既可以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又可以通过对教师的集体培训。这样既能让教师做到终身学习,也能将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大班英语教学中。

3 结论

总之,在研究高职英语大班教学现状问题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大班教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与此同时,还必须认识到高职公共英语大班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主要的教学形式。为适应这一点,高职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根据大班教学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抓住语言教学的特点并正确地与大班教学模式融合贯通,使学生这一传统教育中被动的受体转变为创造性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进而圆满地实现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娟.论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8(10).

幼儿英语大班教学课件 第5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单词: bus car train plane boat。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使用单词:by。

活动准备

1、英语动画片:Let s go by bike2、课件-乐趣练习: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一、warm up做准备

1.律动:《By bus》

师:Let’s go by bus, OK?

2.Are you happy today ?

师:How do you feel today? Are you happy?/Are you sad? /Are you angry?

二、想一想1.逐一出示交通工具的图片。

(bus car train plane boat)

a、What is it ?

b、where should we park the bus(car/train/plane/boat)?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片上的交通工具。

三、玩一玩

玩法:幼儿分四组,每组分别请一名幼儿戴上头饰操作相同的“交通工具”比赛谁先到达某个小动物的家。

全体幼儿喊口令:By busBy train------获胜的幼儿得到奖品。

师:Do you like to play a game?(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四、看一看

英语动画片:Let s go by bike

巩固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五、幼儿律动出活动室.《Row row row your boat》

师:Let’s go by boat, OK?

幼儿英语大班教学课件

2目标:

1、通过英语游戏及配对练习,理解学习儿歌。

2、体验儿歌的趣味性,通过情境游戏大胆地进行表达表演。

准备:英语CD,儿歌背景图片,装扮材料,流程:

一、引出儿歌

1、Warm up: 歌曲< To market>

2、(教师出示儿歌背景图片)T: I bring a picture today.What do you see?

(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C:I see a happy pig./ I see a market./ I see a house and a sleepy pig.二、理解学习儿歌

1、T:What happened to these little pigs? Let’s listen to the rhyme together!

(播放CD)欣赏儿歌第一遍

T: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rhyme?

2、T: Let’s enjoy it again!This time, listen carefully.How many pigs are there in the market? What did they do?

欣赏儿歌第二遍(教师边念边表演)

T: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story?

(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听到的儿歌内容)

幼儿说到的内容,教师完整朗读句子2遍,幼儿跟读。

T: Which pig went to the market? 然后请一名幼儿送小猪回家,其中went to the market 和cried wee wee wee我会请几名幼儿说说选择的理由,Why you choose this little pig? 孩子们没说出来的内容,我就直接提醒比方说Which little pig had roast beef? 先请孩子送小猪,送好整体幼儿练习2遍,行么?)

3、T: Let’s listen it again.Please help me put the number on the right pig.Which is the first/the second…(把字母贴在小猪身上排序,理清儿歌的顺序。)

贴好以后玩两个游戏

(1)教师说图片内容,幼儿说图片序列。然后交换

T:Let’s play a game.I tell you the sentence.You tell me the number of it.For example I say: “This little pig went to the market.” You should tell me No 1.T:Now change.I say the number you tell me what the picture says.(2)玩法: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一组报出一个号码,另一组说出图片内容,然后交换。我会准备星星贴纸进行计分。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

T:I’ll divide you into 2 groups.Group 1 stand here on the yellow line.Group stand there on the red line.Group 1 say a number.Group 2 should tell me what the picture says.4、完整念儿歌

(第一遍我点背景图片,幼儿按顺序念儿歌;第二遍做动作,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三、儿歌表演1、2组幼儿分别上前表演

Group 1: You can clap your hands.Group 2: Come and show the rhyme to us.Ok?

Change2、Let’s play a game

浅析大班英语听力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大班教学;情感因素;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7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22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大班教学。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都习惯了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人的教学。随着各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生源充足的专业。英语专业在近几年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师资以及设施等条件有限,无法做到扩招以前的小班教学,有些学校每个班级人数达到40多人。有人在相关的研究中,将大班看成是相对的概念,指的是教师和学生感觉到大的班型。

专业班级和人数增多,就使得以前从事公共外语教学的教师不得不承担一些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英语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公共英语教学不得不以大班的形式开课。由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人们对教学的质量担心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特别是对英语听力课程比较担忧。笔者从事过多年的英语听力大班教学(40-60人),对于英语听力大班教学的问题,从语言、教育、心理各方面出发,联系教学实践来进行全面分析,探索有效的方法,以有限的条件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任务布置

由于大班听力教学学生人数众多,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前适当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如: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听力材料的背景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互联网进行相关查阅,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查阅成果,不仅对课堂听力教学做了充分准备,还通过完成任务增长了文化背景知识。很多听力教材中每段听力材料的关键词都被编者列于教材上,教师课前应布置学生事先查出这些关键词的简单意思以及基本用法。这样,指导学生提前进入语境,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课堂实践,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来表达自我,而不是教师来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讲解关键词。

二、恰当筛选听力材料,吸引学生兴趣

大班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一,对听力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听力材料的难度要加以适当考虑。由易到难,可以从最简单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的听写开始,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此阶段得以修正自己的语音和其他语言方面的错误,从而树立自信心;在难度层层递进的听力学习过程中,慢慢跟上其他同学,逐步掌握基本听力技巧。

在听力材料的筛选上,除了难度方面的考虑,还要考虑能引起学生兴趣。基于大班教学的实际,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形式,如:听故事或者短文,让学生复述。在对所听故事或短文进行具体的思维、加工、整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此过程笔者主张学生借助于简单的笔记,以口头形式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培养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整理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此外,听新闻写摘要、看电影并写出主要内容介绍,也是一个适合大班听力教学的方法,此过程以书面形式完成为佳。

三、互动模式的运用

语言的交际功能决定了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大班听力课堂上,教师很难做到随时观察注意到每个学生对听力材料输入的反馈并及时给予提示和指导,所以适时、恰当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检查是否听懂,核实理解的正确性,促成交际能力的提高。

就听力材料内容展开的互动活动,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由教师在主控台进行分组,两人讨论、多人小组讨论均可。学生可对听力中的所有问题进行讨论,互动交流活动对学生语音、词汇、语法、听力技巧等方面知识的掌握都有促进作用,经过不断练习,学生总体交际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大班英语听力教学,很容易出现个别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教师应制定恰当的机制来督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力教学过程,如:课前布置查阅的任务,教师要在课前几分钟提问,进行检查。不定期对学生在课堂上做的听力记录(包括草稿)进行抽查,教师就抽查的情况作简要点评,对态度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这样对于其他学生有极大的鞭策作用;对主动回答课堂提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记录。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加以提问,以提醒这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不定期进行听力小测验,动态了解学生听力能力的真实程度,以灵活调整听力教学难易程度及进度乃至听力材料播放的速度等等,总体上协调好大班中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体来讲,大班听力教学学生人数多的问题普遍存在。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大班条件下,克服大班的劣势,想办法改善和提高大班英语教学的效果。听力教学应注重听力过程,而不是过分强调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大班英语听力教学的所有评价机制,其目的都是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大班英语听力教学,同样不能忽视培养学生了解说话人意图的能力,教师需使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使之能与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得到拓展,促进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常跃进.高校大班英语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2] Stephen D. Krashen & Tracy D Terrell.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California: The Alemany Press ,1983.

[3] 任铭静,王晶.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模式与方法[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1).

[4] 谢维.英语听力能力的真实性评价[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第7篇

一、大班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 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几十人至上百人的大班英语教学工作, 受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影响, 教师需要面对的教学问题是很多的。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了以下两点:

1.缺乏新的大班教学模式。在现阶段高职高专学校中,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采用的依然是小班英语的教学模式。虽然部分学校利用了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模式, 但是依然难以满足大班英语教学的需求。因为学习人数较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和学生建立起交流的学习模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也难以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的批改工作。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大班学习占用的学习资源过大, 造成教学资源不适应教学环境造成的。

2.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实操教育效果差。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实用性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但是我们看到在大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因为受到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时间小, 而学习人数多的影响, 大班的英语教学实操的教育效果很差。一些学生在实操课的过程中因为实操教学时间很少, 真正接触到实操教育的机会很少;一些学生在实操教育过程中, 虽然接触到了实操教育, 但是因为教育环境嘈杂, 实际的教育效果受到了影响。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现阶段部分学校大班英语教学实操工作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

1.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合作学习中, 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教育者在小组中将学生按照成绩配对学习, 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承担部分教育者的角色, 辅导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在辅导的过程中, 学习差的学生除了可以学习到知识外还可以掌握到一定的学习技能。这样做的结果即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同时还提高了学校英语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合作分组学习的过程中, 因为组员间的平等的合作关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有兴趣。同学之间的交流会因为没有代沟现象而变得畅通, 同学间相互交流英语学习经验时可以提高其互相好感。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进而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

3.合作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组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利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一次组员交流的过程就是一次实操练习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很快的提高学生英语实操水平, 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完成进入实际工作中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合作学习如何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开展

1.做好英语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英语合作学习前, 教育者应该很好的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内容。一是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二是做好分组准备工作。思想准备工作是指在思想上充分的了解, 合作学习对于大班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方面可以起到的促进作用, 了解其工作的优势, 改进教育者以往的教学思想。分组准备是指教育者在分组前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等内容。以便分组过程中做到组员之间的分配合理, 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能力。

2.做好合作分组学习的安排工作。教育者在安排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 安排好小组的具体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 包括了主题式学习、循环写作、情景表演等不同内容。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小组的实际情况, 对小组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这种安排中考虑的因素是很多样化的。如在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安排情景表演的学习内容, 表演者只提供基本情况提供参考, 学生需要自己利用英语模拟工作环境的情景进行创作, 利用英语交流的方式合作表演。这样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操能力。这样的英语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3.做好合作学习的评估工作。除了做好分组和学习内容安排工作以外, 在实际工作中, 教育者还应该做好合作分组学习的评估工作。这种评估工作分为以下几项评估内容: (1合作学习后学生的整体成绩; (2) 学生对于合作分组的意见; (3) 合作学习内容的评价。

对以上的三点内容进行评估可以很好地了解合作学习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教育者可以对合作小组进行重新的分组, 及时调整学习的内容, 进而提高分组学的工作效率, 作好大班英语学习工作。

基于QQ群的高职大班教学模式探索 第8篇

关键词:高职大班教学,QQ群,教学模式

一、高职大班教学的研究以及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等课程有不少安排了大班教学,有的是合班教学,有的是因学生感兴趣而选修的人数众多。对于高职院校大班教学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不完全统计,2010年到2016年2月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国内会议数据库跨库搜索关键词“大班教学”含“高职”(查找方式为精确),共有41篇。研究者和教师(王德才,2009;佘晓洁,2009;许爱军,2007;周会,2014;庞海才,2006)对大班教学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总结,认为高职院校大班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高职学生基础较弱,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大班教学的学生来源复杂,学习的能力、动机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对教学难度、进度很难把握,难以因材施教。3.师生交流互动开展困难,互动受到限制。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主动回答的现象,在混合的大班教学中,更加不愿意在别的班级学生面前发言回答问题。4.教学秩序差。由于学生众多,后排学生的管理以至整个课堂的纪律很难把控,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5.教学评价不客观。大班教学的任课教师很难认识全部的学生,更谈不上了解个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根据些微的印象或者期末考试的成绩打分,这样对学生很不公平。6.大班教学时,教师存在焦虑和不安,教学效果欠佳。7.大班教学的教师很容易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社交媒体运用于教学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现阶段社交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QQ、博客、论坛、播客等。虽然,社交媒体并非专为教育而产生,但是将其运用于教学,特别是能够用于“数字化原生代”的学生的教学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一线教师的探索和研究的趋势。而这一趋势正在教育领域不断壮大。朱晔认为,社交媒体用于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将社交媒体开发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资源库,通过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内容呈现形式,提供给学生大量鲜活、真实、有趣的学习材料,弥补传统学习材料的不足。第二,社交媒体能更好地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更大程度上使学习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与需求,帮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点,方便、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第三,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互动平台,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加灵活、及时地开展学习交流,使教师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态、给予及时反馈,为学生间开展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基于QQ群的大班教学模式设计

QQ是腾讯计算机通讯公司于1999年2月11日推出的一款免费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是中国使用量最大、用户最多的、面向个人的社交媒体。其中,QQ群是腾讯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它的功能有共享文件、视频以及语音聊天、群作业、群签到、群问问、群讨论组等。当QQ群运用于教学中时,它有以下这些基本的教学功能: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将QQ群应用于本校选修课日语的大班教学,从课前备课、课堂翻转、课后教学延伸等方面入手,改革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努力解决教学主体、手段、效果等之间的矛盾,力争达到整合的最佳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

以本校选修课日语的教学实证研究为基础。日语是一门基础的语言课,选修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因此研究可行性和意义比较大。通过初期的问卷调查了解,83.6%的学生对日语或者日本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数据分析法,对学生在QQ群的参与情况、作业提交及其质量、问卷调查等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收集时间为201年2月至2016年5月,为期一学期,共14周。

(三)教学模式设计

1.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微课,将教学知识点录制成5-10分钟的小课件,通过QQ群文件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微课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可以随意调节课件的进度,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容易的地方也可以加快进度。同时,在QQ群里补充教学资料(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供给学生大量鲜活、真实、有趣的学习材料,弥补传统学习材料的不足。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翻转课堂。

通过课前线上的学习,学生到课堂进行讨论和提问,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朗读句子、对话、小组合作造句、作文等教学活动,课堂基本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3. 课后的教学延伸。

(1)教学评价,可以根据QQ群上的活跃程度、学习进度、QQ群作业提交的效率和质量等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评价。其中,在线作业需要提交到QQ群作业的音频,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度提交。(2)线上答疑,弥补课堂答疑和互动时间有限的弱点。学生可以通过QQ群聊、群问问等功能进行文字或语音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可以即时做出解答。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问卷调查了66位学生。问卷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的,主要涉及学生对课前课件的接受度和使用度,学生对教师分享的网络资源的接受度,学生对使用QQ群作业功能提交朗读作业的看法。

1.对课堂情况的评价:47%的学生课堂参与不主动,习惯依赖教师的督促,24%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8.5%的学生认为课堂有一些师生互动,28.8%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不错。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班级太大(28.8%),学生参与不积极(48.5%)。

2.课前录制的小课件学习情况:51%的学生只看过一两个课件,32%的学生看过大部分的课件,13.6%的学生看过全部的课件。对于课件的作用,47%的学生认为可以提前了解上课的内容,40.9%的学生认为课前课后都可使用,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学习。90.9%的学生认为小课件是很有必要的。

3.对于在QQ群作业提交朗读作业的看法:53%的学生接受这种形式的作业,其中6人认为是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能激励学习,有26人认为能促使自己去练习朗读,更好地学习日语,有14人的学生认为方便高效,可以弥补大班课堂得不到教师点评的情况,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另有37.8%的学生表示这种作业布置后压力太大,选修课就只想轻松上课。

4.本校学生对于慕课、SPOC以及翻转课堂的了解是很少的,知道这三个概念的仅有16.6%,0.08%和30%。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有:(1)对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情况掌握有所加强,通过QQ群作业提交的朗读作业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对学生的评价得到改善。除了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评分,还增加朗读成绩,丰富了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和途径。(3)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方式得以部分改变。在QQ群分享了教师制作的微课件,分享了教师整合的一些视频、音频、链接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抓住重点学习。存在的问题有:(1)没有对比的实验班,对教学实践的效果无法更加明显的显示。(2)微课效果不是特别好,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新理念的不了解,学习观念没有转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督促、强制实施。在今后的教改中,教师需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微课件,如何更好地安排和设计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庞海才.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佘晓洁.高职英语大班教学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31):343-344.

[3]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中信出版社.2015(1).

[4]王德才.高校大班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44-47.

[5]许爱军.大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4):57-62.

[6]钟志荣.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0(7):202-204.

[7]周会.高职院校英语大班教学之策略初探[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78-79.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化教学,对策

随着《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的发布, 高校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尤其是江苏在高职院校中实行注册招生以来, 生源竞争日趋激烈, 民办高职院校承受的压力增大, 招生人数的不确定性给高校带来了教学组织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采用由几个自然班合并组建大班进行课程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为明显, 大班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相对薄弱、教学场地有限、教学计划调整等诸多现实问题。随之而来的诸如教师不善教、学生不爱学、组织管理弱、教学互动难等, 也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 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从学情分析的角度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 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 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提高教学质量。

一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的总体情况

1. 生源特点鲜明, 学生群体复杂

近年来, 自江苏高职院校实施注册招生以来,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最后一个批次录取院校既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与压力, 特别是教学组织实施更加复杂和困难。分数非常接近, 基本上都处于100多分的状况, 录取时基本不考虑其分数多少, 这也就致使很多院校不再以分数而主要以其志愿作为录取条件。总之, 分数没有最低, 只有更低, 这必然导致学生入学成绩总体偏低, 且呈现分布不均, 有的200多分, 有的可能只有几十分, 甚至更低。中职生、分数偏低的学生等学生群体日趋复杂, 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的课堂学习, 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提高学习兴趣和意识, 刻不容缓。

2. 学习习惯不好, 存在厌学情绪

从小学到中学, 一直开设品德课、政治课或类似课程, 很多内容较为熟悉, 大学里的思想政治课只是意识形态的灌输课, 学生觉得没有特殊之处, 普遍认为枯燥乏味, 教化思想严重, 学了无用, 不会影响其专业发展和就业, 持无所谓的态度, 在民办高校中较为普遍。理论素养偏低、抵触情绪存在、不愿学或不去学的学生不在少数, 因而逐渐养成了只带课本或者根本不带任何东西就来上课的不良学习习惯, “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 课堂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3. 教学场所偏大, 教学难度增大

大班化教学环境总体不佳, 教学场所偏大, 学生坐在在100多人的教室里听课, 容易出现“簇团”现象, 教室后几排异常热闹, 前几排几乎无人问津, 即使有也是被“赶”至前排, 他们谈论着自己关心的话题, 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 甚至孰若无人地卧桌睡觉, 课堂纪律不容乐观。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 视觉纵深小于10排, 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这个数量后, 则无法清楚地把握。如果教师处在专心讲课状态, 其控制范围还要小。再加上多媒体教学, 对电脑的依赖又客观上限制了其活动的范围和频率, 因而常会忽略对一些违反教学秩序的行为并加以及时管控, 让学生产生了“肆意可为”的错觉,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 缺乏沟通交流, 师生互动受限

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中, 教师面对100多名学生, 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思想状况等情况缺乏细致了解, 因而不可能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 甚至是很多学生, 课堂互动环节也会因此受限。学生也因此会产生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 自己不参与课堂教学, 也不会影响其课堂表现, 甚至是长时间低头、沉默寡言而呈现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等现象, 再加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学生的思想认识, 易产生与教学相背离的看法或观点, 往往会不屑于教师的讲解, 致使教师会一厢情愿地设计组织课堂教学, 而学生置身其外, 不去过问或简单应付, 教师情绪会受其影响而使课堂互动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个人演讲”, 课堂呈现一潭死水, 缺乏活力。

5. 教师素质堪忧, 存在畏难情绪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 在谈论自身发展或职业工作成就

*本文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基于学情分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编号:201224) 时, 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显得底气不足或缺乏职业自信, 表现出既想讲好政治的重要性, 又无力展示政治带来的益处和价值, 进而成为迂腐或者僵化的批评对象, 常常遭遇人为的异化和遮蔽, 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受到轻视与歧视, 这给思想政治课老师讲好思想政治课、讲出效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显得不够自信, 力不从心, 简单应付, 敷衍了事, 抑或照本宣科, 缺乏生动, 甚至放弃了思想政治课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大班化教学效果的对策

1. 创新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 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设计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2. 做好学情分析, 完善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是指教师通过观察、走访、座谈、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的了解, 精心设计教学, 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资源, 需要认真分析, 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课对己有用, 才能增强其兴趣和吸引力。根据学生特点, 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自身素质, 增强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过硬的人格魅力、可靠的政治素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崇高的师德规范以及乐教的职业精神, 要始终遵循学院“学真、业精、爱生、乐教”的八字师德, 在理论上不断学习, 业务上不断求进, 要求上不断强化, 精神上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增加社会阅历, 参与社会实践, 开阔视野, 珍惜培训与交流学习的机会, 做好理论的传播者、实践的引导者、育人的示范者。利用党校培训、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等机会, 加强理论学习, 与同行交流, 开阔教学视野, 提高自身素质。

4.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技巧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方法无疑是老师手中的“利器”, 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关注与投入, 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孔子《论语卫灵公》) , 这就需要教师要仔细钻研教学方法, 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教学效果。譬如, “第一印象”教学法, 旨在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既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又要让学生产生一些疑问与思考, 开启这门课“精彩”之旅, 可以是焦点或热点问题, 或者是学生厌倦困惑甚至是“长期无解”的问题, 也可以是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等。总之, 要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任务驱动”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 将学生分组, 分配不同的任务, 组织学生回去收集整理资料, 在课堂上做讨论交流, 具体分工自行安排, 最后形成汇总, 选一个代表总结发言, 最后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辩论赛”“模拟法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形势分析与展望”等, 效果较明显;“课堂演讲法”, 以“重要日子”为载体, 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演讲等活动, 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提升精神境界;“讲座法”, 以“平安夜, 警官与您话平安大学生伤害预防策略”为主题的法制讲座活动, 努力尝试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 拓宽校内教学实践活动渠道;“移动教学法”, 针对教学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们采购了“电子荧光笔”“录音笔”等设备, 克服了讲台讲课的距离限制, 深入到学生当中, 一方面增加了与学生的亲近感;另一方面也有效“震慑”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思想和不雅行为, 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

5. 整合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信息

加强党史学习, 增强理论功底和历史底蕴, 贯彻“以史说理”“理实一体化”。教师最好能结合最新的社会热点信息, 对相关理论进行社会化、生活化、学生化的解释说明, 从而让学生感到熟悉而不陌生, 现实而不虚幻, 具体而不空洞, 让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 简单易懂;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连贯, 而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脉络, 任何有违历史的逻辑都是无法获得别人理解或认同的, 因而需要结合实际, 进行内容整合, 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科学、更丰富。

6. 完善考核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体现绝不只是试卷上的成绩, 甚至不能用“一考定音”来反映。而今天的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学生成绩的最终评定, 采取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也就是说试卷上的成绩占据了总成绩的绝大部分。因而学生平时的学习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来。而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突出其在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有这样, 课程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譬如, 一个学生在我院开展的“孝、宽、诚、责、毅”五字教育活动中充分达到了活动要求, 情感得以升华, 行为得以内化, 自觉践行了学生的行为规范, 那就说明思想政治课已产生了积极效果, 并不一定要求他去学习实践相关理论知识或活动, 尽管他可能没有学或学得不好。因此, 我们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注重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综合考核方式, 多元评定学生总评成绩, 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 逐步探索“免考”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一方面避免“平常不重视, 临时抱佛脚”照样取得好成绩的不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提高出勤率和听课率, 积累平时成绩, 夯实总评成绩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 上好思想政治课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 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更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的必然要求。因此, 我们应从学情分析的角度, 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切实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彭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新西部 (下半月) , 2010 (3) :179

高校英语大班教学探讨 第10篇

1 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人数众多, 难以管理

首先, 由于大班教学学生人数众多, 少则七、八十人一个班, 多则上百人, 不同的学生在一起纪律较为松懈, 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认为人多老师不好管理, 没有学习压力, 甚至于完全无视课堂教学, 十分不利于课堂管理。同时, 教师想要认识全班学生, 几乎不可能, 这样就很难有效地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且无法有效地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其次, 学生过多,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及机会都会受到很大限制, 甚至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 一次被提问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有的同学想主动回答问题, 也不一定能够获得机会。这样既影响了师生交流, 也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1.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机会减少

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练习, 尤其是在课堂上如果能有机会将所学的或是想说的内容表达出来, 这不仅能有效地锻炼表达能力, 同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然而大班教学使教师无法抽出过多的时间使多数同学有这样的机会, 更多的情况下, 只有小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对老师的问题或活动有较好反应。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 一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老师的问题做出回应, 二是没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么多同学的面前表达自己, 生怕出错而心理存在一定的压力。这种情况下, 尤其需要老师的个别指导和鼓励, 这恰恰是大班教学的难点。这样会导致学生减少课堂的语言操练机会, 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

1.3 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大班教学中人数众多, 学生之间英语基础和语言运用能力差异大, 一些学生容易掌握老师所讲内容并侃侃而谈, 而另外一些学生无法谈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并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 这样学生会产生被忽视、冷落的感觉, 觉得自己无法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势必会造成这部分学生与前一部分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 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出现两极分化。因此, 在保证教学进度的情况下, 提升学习效率是个很大的难题。

1.4 教师负担加重

授课任务结束之后, 为了巩固学习内容, 教师布置作业是件很平常的事。但在大班教学中, 作业的批改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由于人多, 批改作业的时间变长, 而加之本身还有备课及科研任务, 有时作业无法及时返还学生, 使得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无法彻底地实施。教师有时只能减少作业的布置甚至简化作业内容。然而这样就很难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因材施教。实际上, 教师们希望能够从作业中检测出其当堂的教学效果, 并相应作出评估和改良。可是班级过大使这种希望也无法真正实现。另外, 在大教室中上课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提高嗓门说话并来回走动以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监督管理, 过多的消耗了教师的体力, 而一堂课真正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 优化大班英语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改进教学模式, 利用小组活动, 促进合作学习

为了保证大班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适应大班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能力, 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 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 学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如何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其次, 教师要努力创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语言训练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两人对话或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有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采用合作学习时, 有多种形式, 如全班活动、分组活动、结对活动和个人活动, 它们能够: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展开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依赖, 从而达到共同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充满挑战性的目标, 有一项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 有合作意识, 这就是组内竞赛。根据学生们争强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开展竞赛, 让学生们比胆量、比学习、比纪律,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把个人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英语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课堂活动为主, 灵活运用教材,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 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和心灵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这一点在大班教学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而仅靠教师讲解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有教材, 灵活变化, 刺激学生的内在动机, 利用互动把课堂教学作为共同的任务来完成。课堂教学应该来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 即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或本课知识的教学, 要求教师知识面广阔, 提供相应的适当的课外知识, 或者调整教材, 将前后知识融合、新旧结合。众所周知, 课本知识是片面的, 有时与现实生活没有太多联系, 使学生难以建立对英语的一种全方位立体感知, 学生难以形成一种英语思维, 而且课本知识也满足不了学生的不同爱好。所以, 教师在教授某一知识点时, 可以适当介绍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理解, 打开他们的英语世界。

2.3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过去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大都仅凭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或自己准备一些打印的图片资料, 既费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如今大学教室很多都配备了一些现代教学媒体, 又叫电子技术媒体, 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子计算机等。对大多数英语教师来说,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来进行英语教学, 可以补充传统教学模式和大班英语教学的不足;可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真实情景, 使学生大量地阅读, 随时听到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时期对教学课件内容进行随意调整, 做到与时俱进, 使课堂不断地向外延伸,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交换备课内容中优秀的方案和主题, 进行集体备课, 有利于教师共享和整合资源。同时在进行课堂活动时, 可以鼓励学生在特定的主题下自己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又锻炼了学生对于现代多媒体的操作。

2.4 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减轻教师负担

英语教学传统的评价方法是考试, 其形式不外乎笔试 (包括听力) 和口试两种。近年来,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各类考试都进行了改革,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班英语教学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考评方式, 即通过对所学章节相关内容的讨论、认识、总结等方式, 进行自我评估, 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主动权, 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而针对教师批改学生作业这一块, 同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批改。比如:课堂上对某些小作业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批改;对于学生结构复杂的班级, 可以进行分组批改法, 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业抽查一部分, 再根据批改情况, 进行讲解并要求其他学生对自己所存在的相似问题进行纠正, 之后再抽查个别学生以便督促;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对本组作业进行自查, 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再由教师进行指导, 与全班同学交流, 以达到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巩固知识又部分减轻教师负担的目的。

摘要: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普遍采用的外语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大学英语教师。了解其问题所在,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会对大学英语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班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手段

参考文献

[1]席玉虎.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舒白梅, 向宗平.英语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初中英语大班教学问题与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大班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48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与国际交流不断增多,对英语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随着初中生源的增加和高素质英语教师的稀缺,导致英语教学中师资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采取大班教学来解决此问题,但是大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

一、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学习风气和自觉性

初中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性和自觉性,非常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因为大班中学生的人数很多,如果进行严格考勤管理,必然会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所以,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考勤环节跳过了。导致在大班中旷课、上课睡觉、作业抄袭等问题频繁出现。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浑水摸鱼”心理,认为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与体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监督,所以得过且过,这样非常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课堂互动性差

在大班课堂上,学生人数过多,导致课堂的互动性差,教师与学生交流活动仅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大多数学生都是配角或旁听者。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由于学生人数的原因,教师在大班课堂上只能采取传统的模式教学,限制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和发展。由于课堂互动性不足,大多数学生没有练习的机会,他们只能被动地去接受。事实上每一个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都是不同的,大班上课时教师不可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安排课堂参与机会,也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这对于英语这门主要目的是交流的课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大班教学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很大,教师和学生缺乏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教师感觉压力大,焦虑度高

由于大班学生人数众多,水平不一,教师在满足一部分学生要求的同时必然会忽略另一部分学生的要求。另外,大班教学,教师需要批改作业的任务量增加了,成为一大负担。在大班教学时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一是教师批阅学生作业时,因为批阅量过大,造成不能及时发放作业和讲评反馈;二是减少作业的批阅量,保证了作业可以及时发放,但是却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和教学实际效果的了解。

二、提高初中英语大班教学的对策

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情景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多媒体教学不需要很多教师的工作,就可以让学生完成听、说和读的训练,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学生的具体状况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对策一:将学生聚在大教室观看多媒体内容,教师结合多媒体内容进行讲解。例如,某学校的124人大班开展英语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每2-3名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联网播放教学视频。学生在没有听懂时可以通过电脑将某段录音重新反复听。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其与传统教学方法接近,比较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接受,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差异的问题。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师课堂的任务量。

对策二:借助多媒体施行网络教学。某初中为了解决师资和场地的双重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大班教学,教师在一个主教室中上课,将视频同步传输到其他的分教室中,让一个教师同时为多个班的学生上课。这种方法避免了大教室上课时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对策三:让学生利用光盘进行自学。某学校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开展大班教学的,该学校先由教师列出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利用教材配发的视频光盘进行自学,让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做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检验其掌握情况。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只需要进行答疑,任务量得到减轻,增加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大班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大量的应用,此时大班教学本身存在的矛盾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开展大班教学,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它不仅解决了教师大班教学中体力与精力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立进.提高大学英语超大班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以肇庆学院为例[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6).

[2]常丹丹.寓知于情知情交融——论英语大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

大班英语教学模式思考 第12篇

大班英语教学是我国现阶段多数中小学在英语教学中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2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大班英语教学由于人数众多, 教师的驾驭能力相对减弱, 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 容易使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因此, 如何加强师生的交流与配合, 增强教师授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如何让教师在教学中能通过激情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 这些都是承担大班教学任务的教师要面对的难题。

2.2学生来源复杂, 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大班人数众多, 绝大多数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制造了难度 (Hess, 2001) 。在大班化教学中, 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都不同, 因此, 他们的个人需求和学习目标也各不相同。教师此时难以顾及所有学生, 这对教学方式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无法全面考虑学生个性差异, 最终导致无法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

2.3语际交流的机会少

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 (Locastro, 2001) 。由于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性口头练习才能够真正提高英语运用技能。而在大班英语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 由于成员过多, 师生与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机会相应减少, 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师生交流因此受到限制, 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无法有效展开, 从而影响了学生口语技能的发展。

2.4由于人数众多, 课堂纪律不易维持

大班教学中, 由于班级大, 人数多, 学生活动空间小, 导致课堂纪律明显松弛。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无法花费大量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大班英语教学中, 我们常会使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但如果人数众多, 教师就无法参加每一组的讨论, 因此, 分组讨论一旦开始, 教室立即变得嘈杂无序, 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 此时也会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大班英语教学解决策略

3.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感情是良好教学的重要催化剂, 良好的的情感能够弱化学生对语言的畏惧和焦虑感,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 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 但这对于五十人以上的大班来说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学习档案来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学习档案可以记录学生的进校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及他们的个性特征 (李培娥, 2002) 。这样的学习档案不但帮助教师记住学生姓名, 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 同时还为教师重点突破那些学业水平偏低的个别学生提供了有效依据。

3.2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 运用幽默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良好师生互动进行的基础。首先,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摆正其位置, 真正意识到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和指挥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 合理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法, 积极地引导学生, 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充分的舒服和自信。其次,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及享受。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我们知道幽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运用这种生动而饶有兴趣的形式将一些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表现出来, 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减轻学生的焦虑感, 消除他们的厌倦情绪, 这样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3实行分组合作学习, 合理利用团队学习法

由于大班学生人数众多, 因此, 学生们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有效地掌握课堂内容, 因而合理的组织好有限的课堂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大班教学时可把其分成若干个学习活动小组, 以成绩好的同学来激励和带动相对落后的同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达到教学优化, 在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既表扬了先进又激励了后进。由于大班学生人数多, 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不齐, 因而这种在小范围内进行的互助学习非常有效,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互相练习和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减轻了教师压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Hess, N.2001.Teaching Large Multilevel Clas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Locastro, V.2001.Teaching English to Large Classes:Large Clas-ses and Student Learning[J].TESOL Quarterly, 35 (3) :493-496.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高职英语大班教学(精选12篇)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第1篇关键词:大班教学情境,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大班教学模式的运用给高职院校节省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