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一议论文写作入门指导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高一议论文写作入门指导(精选14篇)

高一议论文写作入门指导 第1篇

浅谈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

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以记叙文训练为主,虽然接触过议论文,但认识只停留在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论阶段,对议论文写作较为陌生。在第一次议论文写作以后,我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重点表现如下:很多学生始终没有一个鲜明的观点,论证没有层次性,想到什么写什么,空洞的说理,缺乏事实论据,或者只是列举事实缺乏理论分析,列举事实时将记叙文的叙事与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混为一谈。

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写作

针对此种现象,我决心从论点、论证、论据三步着手,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进行指导 用真善美的观点引导学生提炼论点

议论文是最能够在学生心中培育“美”的花朵,砌筑“善”的堤坝,点燃“真”的火焰的。议论文的写作让学生掌握立论与驳论,精通分析与判断,今儿去追求、发现并捍卫这个世界的真理。(孙蔷华让议论文在思想的云上行走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10月)

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学生很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说些真善美的假话、套话、空话,其实不了解其内涵一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悲观、蔑视和敌意,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指导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的优势,展现高中语文写作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事先将优秀范文制作成视频,还可根据文章内容配上音乐,渲染氛围!在对劣作进行指导时也可以将学生的文章做成图片展示出来,再进行修改和点评,在课堂点评的时候,可以运用电子白板上的激光笔等产品,直接划出有问题的部分,请学生讨论发言后进行修改!也可以用绘画板上的各种图形标记,对文章的闪光点加以突出肯定!最后,将修改前后的作文范本放置于同一版面,一左一右,让学生再次比较阅读,更加直观,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也可向学生强化一点,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而修改作文正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多媒体使用,可以让学生见证从作文从平淡粗糙到优秀出彩的过程!这

针对较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找不到论据或是论据过老的问题,视频功能可以展示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拓宽思路!比如定期播放%感动中国#($大学生辩论 赛&等片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学会从不同侧面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此外,合理运用网络,在教学上还能够进行写作教学考核”写作教学评价“论坛交流”高中语文写作资料检索等教学环节,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自主性!

制作生动丰富的课件

在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议论

文写作时,以不同的色彩标记出典型例文的构段模式,如议论文

分论点的提出与论述应该如何衔接,议论文的分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等,这在议论文教学中尤为有效,可让学生逐步学会在作

文中写出好的段落,进而构筑出合理的文章结构!

教师还可以将优秀例文采用最新的图片和材料,准确地将作

文例文的主题凸现出来,使高中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地理解例

文的内涵!

与多媒体相结合的高中语文写作课件的构建及使用将有力

地推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深刻变革,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发

展方向!

(三)创设良好的多媒体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之间不但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实现远程的合作

性学习!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远程技术已非常便利和使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关于语文写作教学或学习的网站,在网站上可以进行网络讨论”网络讲座“显示讨论或作

业内容等栏目!

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具体情况,对不理解或难以

构思的写作话题,随时进入网站向教师求教,学生还可以在网站

上发布自己关于写作方面的经验”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供其他

学生借鉴!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有关写作方面的视频和音频上

传到网站上供其他学生欣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还可以利

用各种软件实现即时的讨论与沟通!因此,全方面地运用多媒体技

术可以充分的利用资源,采取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全方位的把多媒体技术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写作的教

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还可以提高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和欲

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

具有视听合一的功能和交互的功能,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的”丰

个性化指导

例如,有的学生写《卡扎菲能否走出困境》一文,引论部分在介绍了利比亚的局势之后,这个学生这样写道:卡扎菲今后命运如何,可以从三方面予以解释$“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你在此文开头介绍了利比亚局势之后,应立即提出自己对卡扎菲未来命运的看法,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要摆出论据论证中心论点$在此文中,就是要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像你原来那样写议论文,在文章第一部分,没有提出自己对卡扎菲未来命运的看法,只是在下文做一些解释,这不符合议论文的要求$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逻辑关 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你那样写议论文,因为没有中心论点,全文的逻辑关系就成了被解释和解释的关系,这样写既不符合议论文要求,又不符合说明文要求,显然是不正确的$ 有的学生在写%卡扎菲能否走出困境(一文时,文章开头这样写道:!卡扎菲能否走出困境?我认为卡扎菲不可能走出困境$”针对这类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向他们指出:写议论文要注意,在提出自己看法之前,要写一些引出观点的句子,可以介绍背景,然后提出观点;也可以提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提出观点$但是不能很突然地一下子把观点提出来,这样写太突然,行文也过于简单,也不合议论文要求,要增加引出论点的内容$还有的学生在写%卡扎菲能否走出困境(时这样写道!:卡扎菲能够走出困境吗?我在下文将予以回答$“针对这类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向他们指出,按照你现在这种写法,文章的逻辑关系成了!有问有答”的设问关系,而议论文的基本逻辑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像这样写议论文,其逻辑关系存在问题,因此也不符合议论文要求$写议论文要注意议论文的逻辑关系,在介绍相关背景后,立刻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在下文展开论证$在经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及教师的分析指导之后,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由于学生过去在初中阶段对议论文比较生疏,对议论文中的各种逻辑关系不甚了解,在高中阶段,学生虽然学习了!议论类文章相似式",也进行了写作训练,教师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但因为学生初学议论文,仅凭这些方法还不能让他们掌握议论文$为了强化学生议论文学习,在学生脑中留下更清晰的印象,教师可以换一种能加深学生对议论文认识,给学生留下更系统#更直观印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出示自己撰写的议论文范

逻辑错误:

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逻辑分析的桥梁,列举事例不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事实论据内涵的丰富性,不把事例和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讲清楚,只叙不议或者少议,文章缺乏说服力。针对此种文章,要添加观点和事例之间的以偏概全,观点片面,材料可疑,不能使人信服,偷换概念,缺少过渡,内容脱节,滥用排比和比喻,经不起推敲

1、严心宏 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体会 新课程(教学技术)2011年11月

高一议论文写作入门指导 第2篇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2、如何写好开头

明代学者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聚响易彻。”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落笔不凡,精彩开篇,应如天外惊雷,破空而来,摄人心魄,先声夺人。开篇开宗明义,让人一望而知文章宗旨所在;开篇简短精炼,将问题提得明确而集中;开篇引人入胜,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为了规范议论文的思路,并追求最好的艺术效果,议论文在开头就要呈现异彩。即点明观点又要引人入胜,不落俗套,让阅卷老师读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3、论证方法的种类与作用

(一)举例论证法

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根据性。举例论证法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引用论证法

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四)对比论证法: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对比论证法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将错就错法

在应考作文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5、编拟提纲法

高一英语写作入门 第3篇

关键词:英语,英语写作,高中

一、从外观上要求,书写要规范

高考“书面表达”的质量,既反映在表达内容上,也反映在书面形式上。常言道:“字好文一半”。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卷面的整洁与否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书写不好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分数会降低一个档次(5分)甚至更多。所以,我要求学生书写要细心、工整、避免涂改。英语作文一般分三段,即引导段、支撑段、结束段。左右对齐,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像印刷的一样。

二、从内容方面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好时态,常用的时态说明文用一般现在时,记叙文用一般过去时,假期打算用一般将来时。

2.写好开头和结尾句。

Good beginning makes good ending.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比如像这样好的开头: Just as every coin has twosides,car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结尾句:Generally speaking,sending an e-mail is more convenient thansending letters.

第一句写得成功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该生英语综合水平,让阅卷老师接下来要寻找他的得分点,而不是他的错误。开头和结尾句的熟练运用,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书面表达的效果和质量,它们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以简单句为线索,主+谓+宾,主+系+表,比如:I enjoymusic and he is fond of playing guitar.The bread tasfes good.

除了基本的五种句型外,主要的句型还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从句,There be句型以及强调句和倒装句等。因为高一的学生有很多连基本的语法都不懂,比如常见的错句,I will happy.He was slept.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式后,再逐渐让学生模仿一些高级句式,比如说倒装句Only in thisway will we be successful.,强调句It was what he did that upsetothers等。

三、为了使文章连贯,一定要使用过渡词语

写文章必然要通过一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to begin with,in addition,first and foremost,besides,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for one thing,for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这样字数明显增加,表达也更准确。

四、背诵范文和写作模板

背诵各种题材的范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考哪方面的作文我都背诵过,脑子里有现成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成的写作模板:

熟练掌握各种题材作文的写写作模板,每种题目都用它的独特的文风,然后把所给信息再往里添加,这样词数就够了,写作就容易得多了。例如像对比选择型模板:

Recently,we have had a heated disscussion about whether(主题) should be…Some people tend to think that…(观点一)They point out that…(理由一) Additionally,(理由二)…

On the contrary,other people hold the view that…(观点二)They argue that… (理由一) What’s more,…(理由二) …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 think… (我的观点) The reasonis that… (理由一)

五、在教学中围绕以下4个步骤进行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备写阶段,根据所提供的写作材料,及时获得有关主题信息,审题、拟好写作提纲。

2.起草作文,确立主体(人称),确立好时态。

3.根据材料提供的整体情节或主题思想,写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4.拓展思路,围绕主题不断地丰富文章内容。

我平时注意作文批改的实效:

高一英语写作入门 第4篇

【关键词】英语 英语写作 高中

一、从外观上要求,书写要规范

高考“书面表达”的质量,既反映在表达内容上,也反映在书面形式上。常言道:“字好文一半”。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卷面的整洁与否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书写不好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分数会降低一个档次(5分)甚至更多。所以,我要求学生书写要细心、工整、避免涂改。英语作文一般分三段,即引导段、支撑段、结束段。左右对齐,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像印刷的一样。

二、从内容方面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好时态,常用的时态说明文用一般现在时,记叙文用一般过去时,假期打算用一般将来时。

2.写好开头和结尾句。

Good beginning makes good ending.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比如像这样好的开头: Just 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car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结尾句:Generally speaking,sending an e-mail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sending letters.

第一句写得成功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该生英语综合水平,让阅卷老师接下来要寻找他的得分点,而不是他的错误。开头和结尾句的熟练运用,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书面表达的效果和质量,它们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以简单句为线索,主+谓+宾,主+系+表,比如:I enjoy music and he is fond of playing guitar.The bread tasfes good.

除了基本的五种句型外,主要的句型还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从句,There be句型以及强调句和倒装句等。因为高一的学生有很多连基本的语法都不懂,比如常见的错句,I will happy.He was slept.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式后,再逐渐让学生模仿一些高级句式,比如说倒装句Only in this way will we be successful.,强调句It was what he did that upset others等。

三、为了使文章连贯,一定要使用过渡词语

写文章必然要通过一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to begin with,in addition,first and foremost,besides,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这样字数明显增加,表达也更准确。

四、背诵范文和写作模板

背诵各种题材的范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考哪方面的作文我都背诵过,脑子里有现成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成的写作模板:

熟练掌握各种题材作文的写写作模板,每种题目都用它的独特的文风,然后把所给信息再往里添加,这样词数就够了,写作就容易得多了。例如像对比选择型模板:

Recently,we have had a heated disscussion about whether (主题) should be … Some people tend to think that…(观点一) They point out that…(理由一) Additionally,(理由二)…

On the contrary,other people hold the view that …(观点二) They argue that … (理由一) What’s more,…(理由二) …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 think … (我的观点) The reason is that … (理由一)

五、在教学中围绕以下4个步骤进行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备写阶段,根据所提供的写作材料,及时获得有关主题信息,审题、拟好写作提纲。

2.起草作文,确立主体(人称),确立好时态。

3.根据材料提供的整体情节或主题思想,写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4.拓展思路,围绕主题不断地丰富文章内容。

我平时注意作文批改的实效:

语文高一作文写作指导 第5篇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如《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开头摘引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展现了雷锋的内心世界;文末又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的雷锋日记内容收尾,再次显示了雷锋故事的意思。

二、设问法

就是运用设问制造悬念。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开头用妈妈的一句问话造成悬念:什么羚羊?妈妈问这干什么?这样,一下抓住读者,引出了故事,以下按事件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交代了羚羊木雕的来龙去脉。这种写法,要比直接陈述事件的经过更让人感觉兴味无穷。

三、感悟式

感悟式结尾,往往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体味人生况味,解读生活密码,升华朴实情感,参悟深邃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例: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是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使自己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我听后感动不已。是啊,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沸腾生命》)

“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是小作者对父亲朴素语言的感悟和升华提纯。读者也从这个结尾中得到了理性的沉淀和永恒的启悟:沸腾生命。

四、融入理性,张扬个性

考生可以在叙述中渗透感悟,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从而表现对生活独到的认识;也可以托物言志,将自己的气质、精神、情操等蕴含在一定的物象之中;还可以在抒情中融入理性色彩,使文章情理相融。

例如,一位学生在描绘巴以冲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时写道:

一幅摄影作品中,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带着迷人的微笑翩翩起舞于一间破败的教室,缕缕阳光透过没有玻璃的门窗洒在她的裙皱上。多么美丽宁静,多么富有诗意你也许这样想。但当你知道这间教室是被轰炸的废屋子,当你知道屋外的巴勒斯坦是怎样的局势时,你还这样想吗?

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难抑的悲愤激情。但没能揭开浪漫的诗意和残酷的现实背后的伤痛。文章接着写道:

也许你会感慨这美丽与诗意是多么脆弱,一颗炮弹就可以使它灰飞烟灭;也许你会叹惋:小女孩脸上那迷人的微笑还能盛开多久?她那纯净的心灵能否不飘进一片战争的乌云?战争摧毁的竟是这般美丽这般美好的事物!物质的毁灭可以重建,但心灵的创伤能否愈合?

女孩的美与摧残美的战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激情,同时也形象的揭示了战争是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恶魔这一公理,理性之花只有在激情的活土的滋养下开放,才能明艳动人!

五、社会生活中来

语文写作作文指导高一 第6篇

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荣耀同学写的《厦门散记》,写自己在海轮的甲板上观赏海景:

突然,平静的海面似乎被搅动了,海水翻滚起来,吐出一圈一圈的白色泡沫,然后拥在一起,忽而向四周散开,渐渐地,巨大的海浪掀了起来,一排一排,从远处汹涌而来,就像一只白色的海鸥,吼着,嘶叫着,互相拥挤着,撞击着,我们的船体发出“哗 哗”巨响。大海终于咆哮起来,海浪冲得好高啊,水花直往我身上溅,一股海腥气味直往我鼻子钻。我们的船在海面上颠簸,一会儿冲上峰巅,一会儿跌入深谷。我望着这惊涛骇浪,不禁为海的神威所震慑。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风浪吗?

小作者颠簸于惊涛骇浪间,瞩目翻滚的海浪,震撼、感叹,心灵顿悟:人生之路常遇此般风浪,惟有正视而不惧,方显英雄本色。心灵的感受,深邃的体味,思维超逸自然原态,使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感悟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立体展示塑丰满

就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是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庆同志是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在一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一文中,作者写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2.7万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别到了绩溪、安庆、浙江、又转回来了。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

作者写出这些矛盾心理,不仅没有损害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参差错落,灵动自然

语言的“有文采”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①长短交错。

即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为长句;反之,为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往往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②整散结合。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表达活泼生动,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③是否相间。

即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能取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生命的色彩》开篇这样写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的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高一英语图表作文写作指导 第7篇

曲线图(Line graph)也称为线性图或坐标图。曲线图最适合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一般来说,曲线所呈现的形状比某一点所代表的变量的值更有意义。曲线图有横轴和纵轴。一般先看横轴所代表的数量或时间等,然后再看纵轴所显示的意义。同时必须找出线条所反映的最高或最低的变化。例如:

这个曲线图的横轴代表1990年的不同的月份,纵轴代表交通事故的数量。从交通事故曲线图上可知,前八个月的交通事故的数量有升有降。曲线图在八月份升到了最高点(39),此后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十二月份降到了最低点(16)。可见,1990年的交通事故的数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

刍议初中、高一议论文写作的衔接 第8篇

一、“教”中找脱节, 备好衔 接直通车

在对初高中教材体系及教学时效的研习中笔者认为:

(一) 教材编排有偏差

现行初中教材中的十九篇议论文, 主要集中在第四册, 计四个单元, 六个训练点。学生一下子由1~3册的大量贴近生活的“热面孔”———记叙文、散文、寓言的学习到以说理为主的“冷面孔”———议论文, 其结果是:学生思维定势难以扭转, 对议论文学习或写作缺乏知识积累, 产生抵触情绪, 极不利于以后高一议论文的学习。

(二) 训练重点不体现

初中六个训练点在知识的途径上出现了模糊的概念和不准确的知识阐述。由此, 初三学生到了高一后, 对高一写作单元出现的一些准确的、有别于初中单元知识训练的概念、知识感到无所适从, 难于取舍, 造成知识上的混乱。这就使初中学生一旦与高中的复杂议论文所训练的单元知识和典范议论文接触时 颇感不适。

(三) 议论要求未侧重

初中议论文按编者的写作训练要求, 只要达到下列目标即可:⑴理从事出, 就事论理;行文讲究文采 (或描写) , 事例形象生动, 饶有兴味。 (见《中学语文》99年第12期) 而高中配合写作的议论文是非常典范的, 多的是冷峻的析事论理, 有些文章 (如杂文) 于嬉笑怒骂之中仍讲求事理的逻辑性、论证的严密性。

(四) 行文结构不明晰

初二至初三议论文写作训练涉及的行文结构仅是“读后感”一种, 论述也只限于“引、议、联、结”。但这“四字式”的结构模式不能代表所有议论文的结构程式。高一除了议论文的“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办”的基本程式外, 还有几种变式结构: (1) 对照式; (2) 并列式; (3) 总分式; (4) 层进式。并且已经涉及到“议论文中的过渡与照应”、“叙述描写在议 论文中的作用”等丰富的内容。

(五) 议论文笔太格式化

初中要求议论文“叙得简, 议得集中, 理从事出, 论点准确”, 但在实际训练时却过于拘泥于格式。

二、“学”中析成因 , 开好衔 接直通车

调查表明, 学生 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议论文学习中, 往往呈现出“三性”表象: (1) 心理性———情绪抵触; (2) 单调性———惯性思维; (3) 习惯性———积累缺陷。只有消除初中生的这三种表象, 才能真正开好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直通车。

(一) 心理因素调适

据随机抽检统计得知,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学生, 对议论文情有独钟的仅有3~5%。君不见, 初中学生得到新课本, 急于翻阅的是记叙文、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 很少有人能对一篇还没有教过的议论文看上一遍。因此, 在初中乃至高一学生接触议论文时就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要消除这一心理障碍, 笔者认为, 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议论文学习在中学语文乃至一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让学生在开始接触议论文时, 能从中初步尝到议论文阅读的甜头, 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其次, , 除了在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教学中适当渗透“议论因子辨识”, 作好铺垫 (即给他们一个“先行者”, 为“同化”作准备) 外, 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利用多渠道培养学生“议”的兴趣。二是多以学生周边生活、热点问题为话题作导引 , 激发学生“议”的热情。

(二) 思维惯性辨析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虽然其后期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但抽象思维并未完全形成。他们开始接触议论文, 往往以自己习惯的思维方法和模式来衡量。

要排除这一定势, 首先要通过典型比较, 让学生把握议论文的思维特点, 可以“横比”给学生一个“先行者”, 为高一打基础。其次, , 要根据学生思维实际, 给出具体材料, 适当传授一些思维技巧。

(三) 积累缺陷解惑

弥补因积累造成的缺陷, 在初中起始的议论文教学中 , 除了向学生传授一些议论文常识外, 不妨把眼光放得远些, 通过多种渠道 (如引导学生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谈”等) , 丰富积累, 并使积累向多样化、有序化方向迈进, 为议论文写作训练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作文单元, 除开几个单元记叙文文体的训练外, 其余的、大量的单元是议论文文体的训练, 而高考作文测试中议论文又是高中学生的最爱, 莘莘学子总想在高考考场上“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因而, 平时议论文的教学和写作训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要使高中生如愿以偿, 打好基础十分必要, 而搞好初高中议论文的衔接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对此当认真对待。

摘要:基于“认知结构”理论, 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剖析刚入高一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种种不适, 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的解决之道, 为初中与高一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衔接提供参考。

高一议论文写作训练策略 第9篇

多数高一学生未经历过系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对议论文体缺少明确认识。熟悉议论文体,写出符合文体特征的议论文是高一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和练习时间中迅速掌握全新的写作文体,是摆在高一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课题。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乐写议论文

很多高一新生对议论文的写作带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这种新文体。他们认为议论文说理论辩色彩过强,不适合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议论文的模式过于刻板,缺少创意,且难于模仿。因而不肯轻易舍弃驾轻就熟的记叙文和抒情散文的写作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常有学生理直气壮地以束缚个性为由拒绝写议论文。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的第一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运用议论文体写作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思维日益活跃,对问题的思考日益深刻,逻辑推理能力日益增强,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愿望日益强烈,对各种生活现象逐渐形成自我的见解,而议论文恰恰是最能体现写作者思维品质、最适合表达深刻见解的文体。

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原有的记叙、抒情文体无法展现学生的知识储备。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热衷于编造有头有尾的故事,或以一己生活为蓝本,或以历史故事、寓言童话为基础,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生动有趣,主旨一目了然。这种写法不适合表现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议论文的形式才可以在短短的篇幅内容纳大量的素材,体现学生知识面的宽广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

开学初可以不限文体做一两篇作文,然后进行各文体之间的比较,突出议论文的优点,强化学生学写议论文的愿望。

二、学会议论,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初写议论文,最大的问题是写成貌似议论文的记叙文,即开头结尾摆出观点,中间详细叙述几则材料。这种低层次的叠加不能把观点表述清楚,也无法深化主题。完整地叙述人物或事件的全貌,并辅之以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是典型的记叙文表达方式。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处理好叙和议的关系,是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只有抓住要害叙得简洁,围绕观点议得深刻,才能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议论文中的“故事”不需要情节完整、细节生动,抽取故事中为观点服务的部分,简练叙述,其他无关紧要的情节、细节必须舍去。例如在论述“礼与理”的关系作文中,有的同学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肯定遵守礼节对成功的意义:“在众多专业水准相当的应聘者中,一次双手接物,一句起身问好,或是不乱动桌上不属于自己的文件或杂物,都可能让你成为群英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而一举踏上成功之路。”这就是典型的议论文叙述。对同样的论据,有的同学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为中心人物取了名字,从入场应聘,一直写到回家等消息,然后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最后揭示谜底。故事固然充满悬念和惊奇,但主人公的经历哪些与“礼与理”相关,并没有突显出来,详细的故事挤占了有限的篇幅,使论证部分显得单薄,弱化了文章说服力,冲淡了议论文的论辩色彩。

结合“故事”,围绕观点的论述是议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者对论题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的体现,学生的难点是讲完故事之后无话可说,在议论文训练初期,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具体的事实论据之后的论述方法,比如因果、假设、对比等。具体说,因果法就是就一个事实或一个现象,寻求它发生发展的原因或结果,即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论据联结起来,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假设法就是在叙述完事例后,从事例的反面假设一种相反情况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比较法就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在作文训练课上,可当堂分组进行例后论述方法的训练。例如,洪战辉的事例学生都熟悉,以此为素材,论证“自力自强”这样一个观点。可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使用例后因果法——洪战辉成功的原因是自立自强;例后假设法——假设洪战辉没有自立自强,会是怎样的命运;例后对比法——寻找其他事例,与洪战辉的自立自强形成对比,进而肯定自立自强对洪战辉的意义。写法上,要求简要概述,突出自立自强,重点放在事实后面的议论上。然后当堂展示写作成果,学生可尽快掌握这几种基本的析例策略。

三、学会分析挖掘材料,训练缜密的思路

所有的议论文训练都不会忽视结构训练这一环节,但学生的作文仍然存在严重的结构松散、线索不明等问题,究其原因,结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写作技巧问题,它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对材料、观点理解深度的体现。结构训练必须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驾驭全篇的能力,要从培养驾驭一个段落、一则素材的能力开始。高一阶段,可以不必过分要求全篇结构的完整和严谨,只要具备了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全篇结构的形成应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写好议论文,思路一定要开阔。以并列式结构为例,这是一种最简单易学的结构,它的优点是思路清晰、结构一目了然,便于初学者掌握。但缺点是材料的罗列容易产生啰嗦、重复之感。例如,论述“勤奋”这个话题,有的学生文章主体部分分三段,分别以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为例证明勤奋对于一个人成功的意义,三个人物都是外国科学家,无论如何写不出有层次感的结构,这样的列举是学生思路狭窄的体现。为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选取什么样的素材很重要,力求材料之间既有联系,又不雷同,应该从物质到精神、从国家到民族、从他人到自我、从国内到国际多角度选取素材,体现出学生视野之开阔,所探讨问题之普遍存在和所得结论的广泛适用性。这样的选材习惯,可以避免材料单一、单调,也可以使全文思路自然纵深下去,并且对于审题时拓展思路也有很大帮助。

写好议论文,思考一定要深入。结构全局训练从段落中思维训练开始,从有层次、有梯度的小结构过渡到层层深入的全篇结构。挖掘材料的意义是写作议论文的难点,例如写“面对狂风”这样一个话题,有的学生摆出的分论点是“面对狂风要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但这种意志具体指什么,有什么价值,就挖掘得不深入。以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为例,大多数学生把他的“坚强不屈的意志”仅仅理解为忍耐力,其价值就是体现了爱国精神,但这种精神在抗日时期和当下和平年代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却无从分析,文章显得肤浅空泛。这里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缺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析问题的能力,仍以朱自清为例,他的行为在当时起到抗议美国扶植日本政府,鼓舞广大民众反对侵略势力的作用。和平时代,这是民族气节的体现,是贫贱不能移的传统精神的体现,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的今天,朱自清是民族精神的永恒典范,他的激励作用是永不磨灭的。

对同一则材料的分析如果能够做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由表象到本质,那么针对多则材料架构全篇也就不难了,各则材料之间的合理顺序也就是全文的结构思路,即各段落之间可以是由个体特殊现象到集体普遍现象,再到国家民族的普遍意义;也可以是从表象到实质,总结普遍规律。

初写议论文时,可以不必要求每次都写出一篇完整文章,而是更多进行片段训练,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如选取素材应注意的问题,在同一段落中叙述和议论的比例,例后议论采用哪些手法,对材料如何深入分析等等。

四、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物质保障

学生在用素材证明观点的时候,总是抓住几个熟悉的人物不放,写来写去无非是面对逆境的海伦·凯勒、坚持真理的布鲁诺、潜心钻研的居里夫人,无论话题怎样变化,都可以在这些人物身上找到联系,致使文章缺少新意,令人乏味。

其实,素材的积累是无处不在的,素材积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课堂是素材积累的主战场

可以以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作家为原点延伸出去。例如,高一课文中有苏轼的《赤壁赋》,讲课文之前,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曾学过背过的苏轼诗句,根据所学新知重新理解旧有诗句,了解他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心情,体会他的精神实质。同时向学生推荐评价苏轼的文章,例如林语堂、余秋雨。还可以和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如庄子、欧阳修等,扩大学生视野,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摘抄,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也可以根据课本的单元内容确定素材主题,如贬谪文化、唐诗宋词中的意境、鲁迅笔下的人物、台湾散文家的美文、五四精神等等。

2.用作文话题拉动素材积累,用多种方式督促素材积累

定期布置一些话题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可以避免盲目搜集,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所指定的话题要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爱情、偶像、规则、爱好、城市文化等,探讨社会热点,例如奥运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等等,回避学生写滥了的爱国、刻苦、奉献等话题。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展开讨论,也可以指定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这样,素材积累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写作文了,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提高学生的情商。

摘抄本每周必检查,督促养成习惯。内容上有限定部分,有自由选择部分,形式上有手抄数量的限制,也有粘贴的比例,文后点评即是小练笔,必不可少。为了增加摘抄乐趣,每周在上交老师之前,要求学生互相交流、互相点评。既可以互通有无,又可以增进感情,更能促使学生认真完成摘抄作业。

高一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是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的阶段,在议论文写作上,没必要要求写出多么成熟、完整的文章,只要学会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掌握了分析材料的思路,随着生活感悟能力的逐步提高,阅读面的逐步扩大,学生会发现,架构一篇结构严谨、论述有力的议论文竟然是那么容易。

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第10篇

朱志刚介绍,从创意写作的角度,考生可以从“炼意”“定意”“创意”三个步骤展开。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实际上分别代表了容人、能人和知人的人,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德、才、谦等多个主旨含义。

其次,朱志刚认为,考生不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的传承应用相联系,例如,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当下,鲍叔的知人善任即是国家发展亟需的才能。朱志刚指出,考生可以尝试反转式的写作、“动物视角”的叙述方式,甚至在文章开头结尾、词汇句式、事实材料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写作。

角度多仍要“专攻一点”

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第11篇

对话式。

最近几年,论文类文章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趋势,有些考生根据话题的某些特点,采用人物对话或者向人们发问的谈心方式诠释话题,对议论的形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效果不错。

考生运用对话的形式,妙在既符合题意而又能充分发掘诸多文化积淀,使得文章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文章中所引用的诸多史事与诗词,并非作为文章之装饰,而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服务的。因此,显示了作者以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

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第12篇

点睛式。就是在文章结尾处“点睛”,使文章精神顿生,通体亮丽,追求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力。

例、说到希望,我以为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这段文字堪称点睛之笔,语言简明却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它既表明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表明作者对救国救民道路的积极探索精神,同时更是呼唤和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之路,脚踏实地,前仆后继,“走的人多了”,就会踏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建立富强的新中国的美好希望就会实现。

初中议论文快速写作指导新探 第13篇

一、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它的有关知识, 包括其概念、三要素、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主要表达方式, 弄清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写作目的和写作结构等。如果学生对其有关知识缺乏了解, 要真正写好议论文是很难的, 所以教师不能忽视这一点。

二、指导学生归纳结论, 提出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没有论点就无所谓议论文。在写作中, 学生往往不会提出论点, 主要原因是对某一问题不懂得如何下结论, 从哪个角度下结论, 因而就不懂得如何提出论点。可见, 指导学生如何提出论点, 是议论文写作指导的重点之一。因此, 必须对学生进行归纳结论和提出论点的训练。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其要领, 可以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

某镇小学六年级在家度暑假的5名学生私自到河边玩水, 3人不慎落水, 因事发地点偏僻未被及时发现。有关部门知道后迅速组织抢救, 因溺水时间过长, 3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以上事例, 我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我的论点是:______。

指导学生归纳结论和提出论点之前, 要指出结论和论点都必须是一个判断句, 即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态度要明确。论点不能模棱两可, 也不能前后矛盾。论点可以自己概括, 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同时要指出, 对于同一问题,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从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和论点。

三、指导学生收集论据

在议论文写作中, 论据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一篇议论文, 没有论据, 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没有论据, 也就无所谓议论文了。学生在写议论文时, 往往有论据不充分或论据不恰当的毛病, 主要原因是平时不会收集论据。因此, 指导学生收集论据也是议论文写作指导中的关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存在的现象等;道理论据是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 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如广为流传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和俗语等。

事实论据可以指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方面去进行收集, 因为写作时不外乎就是这三大方面的内容。例如, 可收集敬老爱幼、家庭矛盾、好人好事、勤奋好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英雄事迹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事例最好是典型的, 而且古今中外都要有, 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日常见闻等方面去进行收集。一般三大方面中每个方面收集5~10例子就可以了 (当然越多越全面越好) , 而且要有正反 (好坏) 两方面的内容。这样, 写作起来才容易找到事例来证明论点。收集内容要简明扼要, 如抓住“谁做什么、怎么样”这一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因为议论文只要是以议论为主的, 记叙是为了议论, 不必交代清楚事件的具体过程。“事实胜于雄辩”, 有了这些典型事例, 论证才有说服力。至于道理论据, 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一些名言和警句等。收集到这些论据以后, 要要求学生去熟读或背诵它, 这样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胸有成竹。

四、指导学生如何议论

学生初次学写议论文, 遇到的又一个难题是不会议论。针对某一问题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进行议论。所以要指导学生进行议论训练, 提高学生议论的能力。可以找出一些生活实例, 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进行议论, 让他们觉得有话要说, 有话可说, 讨论后把说过的或想说的话写下来。例如:

某地一个老人因病死在医院里, 好多天都没亲人前来处理后事。其实老人有几个子女, 他们有的是村干部, 有的是国家公务员, 可是却没人愿意前来处理后事。

对此, 请大家讨论作为子女的应该怎么做才对, 谈谈你的观点。讨论后把你刚才说过的或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写好以后, 让他们朗读自己所写的话, 要大家评说谁写得好, 不足之处又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训练以后, 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议论的要领了。

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时也必须指出, 由于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因而会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议论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只要观点正确, 说得有理, 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和道德准则, 内容健康, 都是可以的。

五、指导学生写作

指导学生写作时, 出作文题要接近学生的生活, 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让他们觉得有话要说。要强调议论文的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 要强调论点位置的确定,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 放在标题, 即标题既是论题又是论点; (二) 放在开头, 开门见山, 直接提出论点; (三) 放在中间, 即论点放在文章的叙述或议论之中; (四) 放在结尾, 它是全文的总结。总之, 论点位置的确定要根据情况而定。

高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案例分析 第14篇

内容摘要:本文以武汉某重点高中高一57名学生的议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作文统计分析,得出现如今高一学生的议论文在题目、论据、结构的学情,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议论文 高中 题目 论据 结构

一.引言

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分值,一直备受教师和学生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学校的平常训练中,也一直把作文训练作为日常语言教学的重点。此次样本作文的专题是必修三作文训练中的“学会宽容”板块,针对57份作业对其题目、论据、和结构来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作文要求及材料如下: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二.作文之题目

在2011年至2015年的高考作文中,仅除2011年的山东卷、广东卷,2013年的天津卷和2014年的北京卷之外其余全是自拟题目,作文开放度越来越大,自拟题目越来越多,作文题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拟一个新颖又切题的题目是作文成为佳作的第一步。

在这57份作文题目中,以“宽容”“宽恕”为题目的有11份,题目中带有“宽容”其中任何一个字的有41份,借用或化用名言的有13份,最大频率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含包容的16份,在16份中,有包含宽容含义的有9份,有7份看不出主题:3份“当代中国缺什么”“梨花落”“最美的魔法”“中度污染”“国马”,从句式上讲,疑问句式的题目有3份。

三.作文之论据

论据是论点得以存在的支撑,是证明论点正确性的关键。一般来说,应试作文里的论据要尽可能涵盖古今中外,追求论据新颖,体现作者深广的文学和生活积累。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这次作文课关于论据方面的情况。

1.中国古代论据较多

这次的57份作文中,频度使用的论据有:将相和(蔺相如宽容廉颇的例子)、六尺巷、唐太宗与魏征、管鲍之交、楚王宽容戏弄妃子的人,最终救得自己一命、李斯特首对冒充自己学生的女孩以宽容态度收她为徒、林肯竞选时针对被人的谩骂以宽容态度回应而获得人心、界亭种瓜、作文材料的国马与骏马。多为中国古代脍炙人口的例子,可见高一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还算乐观。如今的国学热兴起,各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重视,此举措也推动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熟悉。

2.外国文学素养有待提升

《伊索寓言》、林肯、奥巴马、李斯特、《基督山伯爵》、《速度与激情》仅仅被个别同学使用。在这些例子中,以李斯特和林肯的例子居多,其他的例子几乎仅为一人作文素材。由此可见,学生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度应该有所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如今教材选入外国文学的课文较少,导致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了解少;同时,学生的阅读受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仅仅聚焦在了中国文学,应放眼去看世界文学,这样一来,国内国外的论据就会使文章论证有力。另一方面,外国的论据不易与他人重复,这既是避免重复例子的好途径,还让阅卷老师一看文章即知此作者文学素养深厚。如一位同学列举了《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和唐太宗的例子共同论证其宽容的论点。论证精当且有说服力,读完文章后深深为此作者的博闻强识而佩服。

3.正面论据太多,反面论据太少

纵观例子,以宣扬宽容优点的例子占据了一大部分,反面论据仅仅只有项羽、苛刻老板、《伊索寓言》,可见学生的思维仍然处在一种顺向思维的模式。反面论据积累较少,这不仅仅是一个素材问题,还是一个思维定势的一个现状。文章讲究的起承转合的“转”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辉,同时,也失去了成为一篇佳作的机会。学生在作文中,若能适当采用反面论据,则可以彰显自己的逆向思维,使得文章摇曳生姿,更具说服力。

四.作文之结构

如果开头是“凤头”,结尾是“豹尾”,那么结构就是“龙筋”了。结构它贯穿着全文,其他论据都以此为生发点而蔓延开。结构好,则文章畅通,行文清晰,论证也就更加明了了。

笔者针对这57份作文可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1.行文布局的意识缺乏

许多同学仅仅就是举出例子,谈谈例子,文章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因此展现出来的文章显得散漫无序,且中心观点不突出。同时,也导致了他们不提出中心观点。在文章具体来写时,不顾自己的论点,随意将例子拿来不加思考,这类现象在此次研究对象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出于阅卷者阅卷习惯,必须在10秒内要能看出作文的论点,行文结构的模糊导致了论点的不清楚,使得阅卷者对作文的认可度不高。有的作文甚至用完全用散文形式、记叙文来写议论文,其中用来论证的例子则是大段大段的写上去,导致没有最后论证过程,论点不成立,这是作文大忌。

2.结构肤浅、逻辑模糊

作文存在着一些肤浅的结构,如“宽容是什么、为什么宽容、怎么做到宽容”,这一类就显得思维停滞,且论证不深刻。每一部分仅仅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当然,此模式还可以创新,学生除了顺向思维之外,还可从逆向来思考。如认为“宽容是一种智慧”时写道:“然而,宽容也有一定的限度,宽容过度,即是纵容”。这样从深层次来建构文章也是对三段式的一个突破,同时,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中都写道宽容的对象是别人,也有3至4个同学提出了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这就使得其文字的的思考高度更上一层。整体来讲,有一些优秀之作。如在结构里设计了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结构。在长期的写作中,这三类成为了议论文常见的模式。

3.为行文而行文现象存在

如:“宽容,是一种态度;宽容,是一种心境;宽容,是一种行动。”这里的“态度”和“心境”就有所重复和包含的关系,且举出的例子也大同小异,导致这里有堆砌例子之嫌。“宽容是一种潇洒;宽容是一种不计较;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一味的退缩”,这也是作文结构中的思维不严密的一种情况。第一个例子若是并列式,并列即是平行,不能有明显的重合和包含关系,但是“态度”和“心境”让人一看便觉得其区别度不大;若是递进式,由口头递进到行动,那么“态度”和“心境”在此程度上又有所矛盾。第二个例子是一种递进式,但是“潇洒”“不计较”两者同上面的“态度”“心境”关系一样难以区分。因此,即使是简单的并列式、递进式,也要将逻辑通过结构展示出来。若分论点重合模糊,那么这篇文章也与佳作失之交臂了。

五.作文之建议

1.学生自身积累需增强

自身积累,不仅仅在素材方面的积累,不仅仅是转换素材范围,而是对于优秀作文进行模写,去多看看别人的论点,较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优点,自己以后对材料的题目等方面应作如何架构。因此要多看佳作,看得多了自己也会写了,图书馆的书、《青年文摘》、《读者》中有些文章对于议论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条件的学校或家庭,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设备收集各种信息

2.老师作文意识需加强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有作文课的课程,更应该将课程落到实处,针对学生的问题,具体给出解决建议。作文评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几乎在一对一的作文对话中,便可了解到学生的写作真实的学情。这时老师具体可行的建议可使得学生深受其益。老师多多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佳作,将优秀的作文仍然可以贴在黑板上,供同学观摩;利用现代科技,可将作文打印出来,并将对优秀作文的评价一并展示出来,上传班群,既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资源的分享。还可将学生的作文在一学期结束后,每位同学的作文各自装订成册,形成一学期的作文成功展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位作家,这样,对于作文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同时,还会鼓励学生课下去主动的写,练笔是作文的一大板块。

3.学校多开展作文竞赛

将作文竞赛信息更新到班级,如“楚才杯”作文竞赛、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等活动,以及《中学生博览》《第二课堂》《课堂内外》《中华少年写作精选》等报刊也是面向中学生征稿;在学校里面,组织作文比赛,让整个学校的写作氛围热烈,让学生写作充满热情。老师应该多拓宽展示学生才能的渠道,鼓励学生多去参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就讲到有生理需求外,还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需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热情,之后并辅之技巧、资源,让学生在作文方面获得成就感,并用成就感去激励他们之后的写作,这样的写作才是享受的学习,享受的写作。

六.结语

题目是窗口,窗口布置的好就能吸引读者;论据是议论文中一大重要板块,它是对论点得以存在的支撑,是证明论点正确性的关键;结构它贯穿着全文,其他论据都以此为生发点而蔓延开,结构有逻辑,则文章畅通,行文清晰。因此这三方面对于一篇优秀议论文的出炉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57份作文进行统计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拟出好题目,但要谨记,除了追求题目的新颖之外,还要紧扣论点,不要偏题;论据应注重积累古今中外正反的例子,建议现如今高中学生多看外国文学,增加自己外国文学文学积淀,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深入思考论点,合理使用论据;结构上要注意有行文结构的意识,同时分论点结构逻辑清晰、切忌为结构而结构。

参考文献

[1]梁志.高中议论文结构组织的布局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12-13.

[2]万强.议论文结构设置的三种维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8:16+18.

[3]曹津源.起承转合出佳构——议论文结构优化的技巧[J].广东教育(高中版),2007,04:8-9.

[4]王大绩.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J].中国教师,2011,19:8.

[5]邢来成.作文题目说“新”[J].甘肃教育,2004,12:19.

[6]曾宪一:《曾宪一教作文》,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

高一议论文写作入门指导

高一议论文写作入门指导(精选14篇)高一议论文写作入门指导 第1篇浅谈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以记叙文训练为主,虽然接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