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压缩机范文
氨压缩机范文(精选4篇)
氨压缩机 第1篇
1 控制系统简介 (1)
大唐呼伦贝尔化肥有限公司采用的机组综合控制系统 (ITCC) 是由美国TRICONEX公司生产的TS-3000控制系统, 其结构如图1所示。TRI-CON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中, 其优势是:综合实现ESD和SOE (事件顺序记录) 功能, DCS的指示、记录、控制功能 (防喘振控制、调速及PID控制等) 以及诊断功能等;与DCS相比, 响应快且运行稳定;ESD为三重化、冗余容错控制系统, 扫描时间为毫秒级。
2 喘振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喘振是透平式压缩机固有的特性, 每台压缩机都有一定的喘振区域, 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喘振的发生, 所以在管网设计时常考虑防喘振措施。一般压缩机的喘振是因入口流量减少至小于该工况特性曲线喘振点所致。因此, 通常采取压缩机出口部分气流通过防喘振阀放空或部分气流经防喘振阀后由旁路管回吸气管的办法, 使之既能适应工艺低负荷生产的要求, 又满足压缩机入口流量大于最小极限流量值的需要, 虽然不经济, 但却安全实用, 是目前防喘振控制最常用的办法, 大唐呼伦贝尔化肥有限公司采用的就是循环返回入口方法。
氨压缩机的控制要求其在工艺要求的压力和流量范围内安全运行, 实现机组的启动、加载、卸载及故障联锁停车等自控功能。核心内容是:ITCC控制系统根据入口压力、总出口流量、每级末段入口压差与出口压差, 通过多个控制模块调节入口导叶阀 (IGV) 和防喘振回流阀 (BOV) 的开度, 使两阀协调动作, 保证入口压力稳定且工况远离喘振区。IGV和BOV均设有自动 (AUTO) 和手动 (MAN) 两种操作位置, 以便于人为干预操作。氨压缩机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 氨压缩机的控制原理
氨压缩机的入口恒压力控制采用压力控制器, 使各级入口分离罐的出口压力保持恒定, 控制器采用分程控制方案, 同时控制每级的入口导叶IGV和回流阀BOV, 当测量压力小于设计压力时, 控制器输出增大, 开始关小导叶, 增大防喘阀;反之, 关小防喘阀, 开大入口导叶。分程控制曲线如图3所示。
3.1 入口导叶控制
工艺要求氨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尽可能恒定 (每级的入口压力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 这是最基本的控制要求。氨压缩机入口导叶由压力控制器输出信号、功率限制器和加载输出信号三者低选后, 经ITCC送至现场控制IGV开度。入口导叶的控制逻辑如图4所示。
3.1.1 压力控制器
压缩机的每级都有一个压力控制器, 分别为PIC08509、PIC08514和PIC08524。以压缩机一级为例, 压缩机一级的压力控制器为PIC08509, 采用比例积分调节, 为反作用, 控制器测量值为LP罐的压力值PT08509与压缩机一级入口压力值PT08510二者的较小值, 设定值由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控制器输出的0%~50%对应入口导叶开度的100%~0%。
3.1.2 功率限制
当压缩机各级入口压力持续高于设定值时, 压力控制器将控制入口导叶持续开大直至全开, 此时汽轮机有可能过载。为了防止机组过载, 引入功率限制器 (限制值为压缩机三级出口流量FT08529大于40 000kg/h) 限制导叶开度。当氨压缩机出口流量超过限定值时, 功率限制器将限制每级的导叶开度为当前开度, 并与压力控制器进行低选, 控制导叶开度, 保护机组不过载。当汽轮机转速高于一阶暖机转速1 946r/min时, 功率限制器开始投用。
3.1.3 IGV手/自动控制
入口导叶既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 通常为自动控制, IGV可以切到手动控制的条件为压缩机以额定转速运行, 手/自动切换过程为无扰切换。
3.2 防喘阀控制
压缩机防喘振控制采用固定极限流量法, 就是使压缩机的流量始终保持大于某一定值, 避免进入喘振区运行。此法通常用于恒速运行的离心机且一般流量调节器的给定值应大于额定喘振点流量的7%~10%。
氨压缩机防喘回流阀由压力控制器输出信号和防喘振控制器输出信号高选后, 经ITCC送至现场控制BOV进行防喘控制。
3.2.1 压力控制器
以压缩机一级为例, 其压力控制器为PIC08509, 采用比例积分调节, 为反作用, 控制器测量值为LP罐的压力值PT08509与压缩机一级入口压力值PT08510二者中的较小值, 设定值由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控制器输出的50%~100%对应回流阀开度的0%~100%。
3.2.2 防喘振控制器
为了使压缩机远离喘振, 压缩机的每一级都分别设有防喘振控制器, 分别为FIC08540、FIC08543和FIC08545, 采用比例积分调节, 为反作用, 防喘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厂家根据喘振实验确定, 并且设定值随转速改变, 防喘振控制器测量值为第n段入口压差与第n段压差之商, n的取值为2, 4, 6。
以压缩机一级为例, 其喘振控制器测量值=PDT08516/PDT08517, 当测量值小于设定的安全流量值时, 开大防喘阀, 增加入口回流量, 使压缩机远离喘振点。
3.2.3 BOV手/自动控制
在机组运行时, 防喘回流阀可以手/自动切换, 手操器的输出开度一直跟踪压力控制器的自动输出信号, 切换过程为无扰动切换。
4 机组联锁逻辑
4.1 喘振检测器
为了更好地保护压缩机, 压缩机的每一级都设有喘振检测器, 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PLC进行喘振检测, 控制器扫描周期为毫秒级, 能迅速而准确地检测到发生的喘振。喘振检测的信号为压缩机每级末段的出口压力, 分别为PT08512、PT08518和PT08529, 当出口压力的变化幅值小于程序中设定的值后, 触发PLC开始喘振计数, 同时喘振计时器开始计时, 并将喘振报警信号送至ITCC, ITCC根据喘振所在级数, 将对应的防喘回流阀快速增加25%开度, 使机组远离喘振。
如果在60s内喘振发生的次数小于4次, 当操作者判断清楚喘振发生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 可以通过喘振复位按钮复位。如果60s内喘振超过4次, 机组将联锁跳车。当压缩机任一级末段的出口压力变送器回路断线后, 如果30s内未恢复正常, 机组将跳车。喘振检测器当转速达到最小运行转速7 786r/min时, 输出至ITCC的联锁投用。
4.2 机组启/停联锁
在现场工艺和机械条件全部满足后, 通过上位机监控画面检测压缩机与汽轮机的启动条件都为绿色满足机组启动条件后, 现场按下复位按钮, 速关阀电磁阀带电, 操作人员现场建油, 主汽阀开且盘车电机退出, 主控确认后启动汽轮机。机组启动过程联锁跳车条件:速关阀阀开超时跳车;盘车退出后, 启动超时跳车;临界区超时跳车;调速阀开度大于35%且转速低于500r/min跳车;启动瞬间超速跳车。
在启动联锁程序中, 设有BENTLY测振仪的振动联锁倍增功能, 当转速达到最小运行转速7 786r/min时, 振动倍增自动取消。当转速大于1 460r/min时, 压缩机一段、三段与五段入口温度联锁TE08510HH、TE08515HH和TE08525HH投用。当汽轮机转速大于7 786r/min且防喘回流阀开度ZT08540、ZT08543和ZT08545小于2%时, 对应所在级的入口压力联锁PT08510HH、PT08515HH和PT08525HH联锁投用。
5 导叶加载与卸载
当机组进入运行模式且转速大于9 440r/min (额定转速的97%) 时, 压缩机可以通过控制画面上的加载按钮进行导叶的自动加载, 加载步骤是从一级导叶FV08510启动位置0%加载爬坡至最小操作位置25%开度;一级加载完成后, 二级导叶FV08515也自动爬坡至最小操作位置25%开度;然后三级导叶FV08525爬坡至最小操作位置12.5%, 当导叶都加载至最小操作位置后, 压缩机工作在最小负荷状态。当加载导叶时, 通过压缩机每一级的流量将增加, 每级的入口压力也会变化, 此时各级压力控制器将自动调节相应的回流阀使入口压力保持稳定。
当压缩机的转速低于9 300r/min时, 压缩机自动卸载, 卸载命令发出后, 三级入口导叶FV08525将由当前开度位置以一定速率关至启动位置0%, 然后二级导叶自动卸载至启动位置0%, 最后一级导叶卸载至0%。当压缩机跳车后, 所有导叶将同时自动卸载至启动位置0%的开度。
6 机组停车
机组在停车之前, 压缩机应先降负荷, 将各级导叶降到启动位置0%开度。点击控制画面的正常停车按钮后, 各级压力控制器的输出上限都将经爬坡减小至50%, 此时压缩机各级入口导叶缓慢关小至最小操作位置, 机组处在最小负载工况, 防喘控制器控制防喘阀的开度, 保证机组不发生喘振。当压力控制器输出都已限定在50%, 三级导叶FV08525会自动从最小操作位置爬坡至启动位置, 然后二级导叶FV08515爬坡至启动位置, 最后一级导叶也全关。当所有的导叶经阀位变送器确认已全关, 转速控制器的设定值自动爬坡至最小调节转速7 786r/min, 当实际转速到达最小调节转速时触发机组跳车。
机组跳车后, 防喘回流阀的电磁阀SV08540、SV08543、SV08545失电, 防喘回流阀全开;喘振检测器取消送ITCC的喘振联锁;功率限制器取消限制作用。当机组转速降至0r/min后, 防喘电磁阀SV08540、SV08543和SV08545自动得电, 程序输出100%的命令使防喘阀FV08540保持全开, 0%的输出信号使FV08543和FV08545全关。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画面的软急停按钮或者现场急停按钮, 使机组直接紧急停车。紧急停车后, 压缩机的各级入口导叶将同时以一定的速率爬坡至启动位置0%的开度, 其他与正常停车相同。
7 结束语
氨活塞式压缩机湿冲程的防范及处理 第2篇
一、湿冲程事故现象
氨压缩机正常工作时,在低压系统中,有一条连接氨液分离器和压缩机的管道,结霜现象沿着这条管道一直到压缩机的吸气口。如果产生湿冲程,结霜现象会从吸气口延伸到压缩机机身,还可以听到汽缸的敲击声。
二、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储液桶和氨液分离器
中间冷却器装置在双级氨制冷装置的低压和高压缸之间,其作用是使由低压级排出的过热蒸汽被冷却到与中间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以及冷凝器后的饱和液体被冷却到设计规定的过冷温度。在中间冷却器,安装有浮球液位控制器、报警装置,如果该控制器失灵,就会使液位上升,甚至超过上限,湿蒸汽会沿着吸气管道进入高压缸,导致压缩机高压缸湿冲程。为了防止压缩机湿冲程,操作人员应严密督控这些自动控制设备,按规程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低压循环储液桶的作用是储存和稳定供给氨循环所需的低压氨液,又能对库房的回气进行气液分离,保证压缩机干运行。
氨液分离器的作用是将蒸发器出来的蒸汽中的液滴分离掉,以提高压缩机运转的安全性。它也用在贮液器后面,用来分离因节流降压而产生的闪发气体,不让其进入蒸发器,以提高蒸发器工作效率。
低压循环储液桶和氨液分离器都安装有液位控制器、报警装置,运行时,与中间冷却器一样要进行严密的督控,避免液位超上限,以防止湿蒸汽通过吸入管道进入压缩机。
三、膨胀阀
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是膨胀阀调节压力的重要参数。膨胀阀的开启度小,制冷剂通过的流量就少,压力也低,单位容积(时间)制冷量下降,制冷效率降低;膨胀阀的开启度大,制冷剂通过的流量就多,压力也高,进入蒸发器的流量和压力都加大,由于液体蒸发过剩,湿蒸汽(甚至液体)被压缩机吸入,引起压缩机的“湿冲程”。当库房的热负荷需要调整时,膨胀阀必须缓慢开启,尽可能避免突然开大或时大时小。此外,当膨胀阀出现脏堵现象时,必须清除杂质,并找出杂质的来源,如果膨胀阀损坏严重,应进行更换。
四、止回阀、调节阀和回气阀
止回阀又称单向阀,在一机多库中,在低温库的出口管道上安装有止回阀,在高温库的出口管道上安装有调节阀,以防止高温氨蒸汽倒流冷凝在低温蒸发器,避免起动时产生液击造成压缩机湿冲程。为此,必须对止回阀、调节阀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能进行正常的操作。
为避免压缩机停车后,氨蒸汽冷凝成氨液,倒流至压缩机,致使压缩机在启动时出现湿冲程,在压缩机的出口管道上安装了止回阀,为此,止回阀必须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不漏液。
热氨融霜体系中,回气阀与氨液分离器连接,而氨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接,在进行热氨融霜时,回气阀的开启,不能突然开大,以免引起氨液分离器的液位产生波动,液位过高,从而造成压缩机湿冲程。为此,在开启融霜回气阀时,必须做到缓慢启动,确保氨压缩机的安全。
五、过滤/干燥器
过滤/干燥器的作用是清除系统中的水分和污物,防止系统产生冰塞或堵塞。一般安装在膨胀阀之前,因膨胀阀的开启直接影响着压缩机的吸气状态,所以对于过滤/干燥器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将滤网袋拆出清洗,同时应取出干燥剂进行再生或更换。
六、压缩机的吸排气管道
压缩机进行大中修时,必须注意吸气及排气管道的坡向问题。维修好后必须确保氨压缩机的吸气水平管坡向低压循环桶,坡度≥3‰;排气管坡向氨油分离器,坡度≥1‰。
七、压缩机湿冲程的处理
压缩机的湿冲程,因种种原因,总是不可避免,而当湿冲程发生时,尽可能做到正确判断湿冲程严重程度,找出湿冲程原因,进行正确操作,确保压缩机安全,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氨压缩机的湿冲程可分为严重湿冲程和一般湿冲程两种。
1. 严重湿冲程的处理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却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人工拨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如果有备用机,可使用备用机器,将设备的氨液处理到正常水平。如循环桶供液过多,在关闭循环桶供液阀的同时多开氨泵,将循环桶的液面降到正常液面。
使用备用机,恢复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转。另外可打开故障机的吸入阀,将该机内的氨液靠自然吸热蒸发抽回到系统中。当油温升到10℃以上时,可再开机运转。这种处理方法安全,节约制冷剂,但需要4~6h时间。
2. 一般单级氨压缩机湿冲程的操作
(1)迅速关小或者关闭压缩机的吸气阀,同时迅速关闭循环桶或氨液分离器的供液阀;若放空操作时,也应迅速关闭放空阀。
(2)将卸载装置搬到最小一挡,压缩机的吸气阀间断开关,直至把吸气管内的部分液体抽出。
(3)在开机处理湿冲程的同时,应迅速将循环桶或氨液分离器的液面降到正常水平。如向排液桶排液,用多开氨泵向蒸发器送液等方法进行处理。
(4)当压缩机排汽温度逐渐上升,吸气腔处霜层融化,吸气阀动作时,阀片是清脆的起落声而没有暗哑的声响,可慢慢开大吸气阀,并使机器逐挡加载,恢复机器正常运转。
(5)在压缩机处理湿冲程的过程中,应注意油压的变化。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一般低于0MPa,这时油内混有不少氨液,若油泵吸进氨液,可能因气蚀作用引起油压升不起,这时应停机处理,以免造成轴承烧瓦事故的发生。
特别要注意的是: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时,最应注意的是油温和油压,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开机困难,压缩机奔油,低压保护失灵时会严重损坏压缩机。操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掌握吸气阀和容量卸载装置的开启时机及开启度,否则将使压缩机再次湿冲程。
另外,要加强维修人员的检查和学习,钻研业务,严把维修质量关;对于操作人员,首先要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真正了解氨压缩机的结构、原理、性能,并能正确操作和维护,做到持证上岗。
通过对与压缩机有联系的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找出产生湿冲程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及处理办法,可使操作人员有针对性地了解湿冲程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一旦出现湿冲程,可及时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摘要:湿冲程是活塞式压缩机的常见故障之一。湿冲程产生的可能性,防范措施及处理办法。
氨压缩机 第3篇
该压缩机为低温甲醇洗制冷用压缩机, 压缩机为沈阳鼓风机厂生产的MCL706+2MCL707型多级离心压缩机, 驱动透平为杭州汽轮机厂生产的NKS40/36/20全凝式汽轮机。压缩机各详细参数见以下表1。
2 喘振控制
2.1 控制方案
该压缩机通过两个防喘振阀实行系统喘振控制, 具体流程见以上图一, 一段防喘振 (以下称低压缸防喘振) 采用一段入口压力PI10, 二段出口压力PI11及一段入口流量FI10, 三参数通过运算实时控制FV10的开度, 防止产生喘振。二三段防喘振 (以下称高压缸防喘振) 采用二段入口压力PI20, 三段出口压力PI21及二段入口流量FI20, 三参数进行运算实时控制FV20的开度。
2.2 作图方法
从下图2的喘振画面上可以看出, 该喘振线采用了Pd/Ps和undefined方法进行作图, (简化后C2h/Ps, 这里的h为孔板压差, 是线性输入) [1]。
式中:Pd-出口压力, MPa;Ps-入口压力MPa;C-常数 (由孔板尺寸决定) m2;h-孔板压差 (与流量的关系式为Q2=h) MPa
3 问题提出
在该机组原始开车时, 两喘振阀全开, 对机组进行启动。当机组转速过临界后达到4 500rpm左右时, DCS显示高压缸工作点远离喘振区 (在防喘振线右侧) , 低压缸工作点却一直处于喘振区 (在防喘振线左侧) , 而机组本身没有任何喘振现象。
在该状态下, 压缩机一段进口流量为50 000m3 (标) /h (为流量计的满量程) 。一段进出口绝压压比Pd/Ps=0.6/0.2=4, 小于机组正常工作时候的绝压压比Pd/Ps=0.386/0.073=5.29。从而出现进口流量足够大, 进出口压比相对较小的情况下, 防喘振系统认为机组出现喘振现象, 这与喘振发生的条件完全不符。对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做以下分析。
4 分析问题
1) 首先对防喘振程序进行检查, 未发现任何程序错误, 并且高低压缸程序完全相同。且高压缸防喘振系统能够正常显示, 所以进一步排除程序上的问题。
2) 对各个变送器进行了检查和校对, 未解决实际问题。
3) 对现场防喘振阀和流量计进行排查, 未发现任何异常。并且机组入口高流量时, 汽轮机调节气阀全开, 机组负荷达到最大, 无法升速, 所以判断显示流量跟实际流量基本对应。
4) 从防喘振作图上分析, 纵轴为Pd/Ps, 其计算值与显示值基本相等, 并且从喘振画面上看, 影响工作点的最要因素为h/Ps, 因Ps正常, 因此影响工作点的位置只有参数h。
我们通过 (其中Qn、Tn、Pn分别表示标准状态下体积流量、温度, 压力;Qm、Ts、Ps分别表示工作状态下体积流量、温度, 压力。) 计算可知, 标准状态下的50 000m3 (标) /h体积流量在该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流量约为18 803.4m3 (标) /h (工作温度选均值35℃) 。
已知流量与孔板压差的关系, 可以大体判断实际工作状态下的h/Ps值甚小, 这与防喘振画面上的显示基本吻合, 因此我们认为该因素是影响防喘振系统误判断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高压缸, 其工作状态与设计状态相差不远, 所以对工作点的影响不是很大。
5 处理方法
介于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 我们在不改变防喘振作图的前提下, 对压缩机操作做以下改进。
1) 对压缩机启动选用“手动启动”方法, 以致当过临界无法升速时, 选择保持转速, 从而减少调节气阀长时间全开对汽轮机产生的危害。
2) 对于每次有计划停车时, 应尽可能的回收低温甲醇洗系统及管网的氨, 保证下次系统低压力启动, 如果发生紧急停车时, 应及时通知低温甲醇洗关闭氨冷器加氨阀, 减少过多液氨进入系统。
3) 当转速达到4 500rpm左右时, 选择保持转速, 再慢慢关小高压缸防喘振阀, 通过提高三段压力及降低一段出口压力让大量气氨通过冷凝来降低一段入口压力。并且当低压缸工作点出喘振区后, 应及时关小低压缸喘振阀 (注意要少量多次) 。进一步降低入口压力和温度。
4) 随着喘振阀的关小, 气氨慢慢冷凝, 机组负荷慢慢降低, 当调节气阀余量较大时, 升速和关防喘振阀交替进行, 慢慢将转速升至可调转速内。从而缩短加负荷时间。
5) 在压缩机启动中有入口阀门微开的条件, 即:15%开度。我们决定该阀在升速过程中根据入口压力情况慢慢开启, 如果开的过早, 会使机组长时间高负荷, 对机组造成危害。并且入口阀全开时, 低温甲醇洗才能慢慢向氨冷器内加入液氨。加入速度要缓慢。
6) 在开车前, 对干气密封一二级密封气的投运应尽可能迟 (我们选择暖管完冲转前十分钟左右投运) , 避免系统氮气过多, 影响气氨冷凝, 对系统调节带来影响。并且根据情况, 在开车后应尽可能早的把一级密封氮气倒到工艺气密封上。
6 结 论
对操作方法改造后, 我们对机组进行了首次启动, 机组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正常运行状态, 对低温甲醇洗开始制冷。并且在机组调整过程中, 轴振动, 轴位移等参数稳定, 机组没有任何异声。并且通过多次开停车及近一年运行状况证明, 在避免修改喘振系统费时费财的前提下, 能够使系统稳定的运行。说明该操作方法可靠可行。并且对干气密封操作的改造, 没有对干气密封造成任何危害。
同时, 通过这次问题的思考, 我们提出该防喘振作图方法的不足, 对业内人士的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通过对原始开车中氨压缩机防喘振系统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对操作方法进行改进, 并通过实际生产运行进行可行性证明。
关键词:防喘振,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氨压缩机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科门诊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18个月, 全部病例均于发病2~4d就诊, 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咳嗽及喉中痰鸣症状。除外伴有发热、喘憋及肺部听诊有干湿性啰音患儿, 除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中度以上贫血, 中度以上肥胖和营养不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90例, 男41例, 女49例, 平均年龄 (11.23±2.36) 个月, 对照组90例, 男44例, 女46例, 平均年龄 (11.98±2.56) 个月。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及病情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嘱家属予患儿充分休息, 清淡饮食, 鼓励饮水, 勤于拍背。室内通风, 室温较恒定并保持一定湿度。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100mg/次, 氨溴索15mg/次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2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10~15mg/ (kg·d) , 分3次口服给药, 氨溴索口服液1.2~1.6mg/ (kg·d) , 分3次口服给药。分别于治疗1d和3d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
显效:鼻塞、咳嗽、喉中痰鸣症状明显缓解;有效:鼻塞、咳嗽、喉中痰鸣症状缓解;无效:鼻塞、咳嗽、喉中痰鸣症状不变或加重。将显效和有效纳入有效率统计。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1d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6.59, P<0.05) , 并且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62.02, P<0.05) , 见表1;治疗3d有效率治疗组亦高于对照组, (χ2=6.86, P<0.05) , 见表2。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 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 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 从而抑制病毒的RNA和DNA合成, 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复制作用。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肝炎 ( 甲、乙、丙型) 、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感染[1]。
氨溴索作为一种黏液溶解剂常用于治疗黏膜黏液分泌过多所致的呼吸道疾病。可以刺激Ⅱ型肺泡细胞释放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通过降低黏膜与气管壁的黏附能力而发挥抗胶着功能, 可改善气道代谢废物向体外的传输, 并在感染时及接触刺激性物质时对机体提供保护[2]。氨溴索可抑制嗜碱粒细胞IgE 依赖性p38 MAPK 磷酸化, 进而抑制嗜碱粒细胞释放炎性递质减弱, 因此而导致的过敏性炎症反应[3]。
雾化治疗本身能湿化气道, 促进纤毛摆动, 增加纤毛的清除能力。本方法对缓解上呼吸道感染鼻部症状、咳嗽及轻微喉中痰鸣有明显优势。同时避免了此年龄组小儿服药困难, 依从性差。虽需每天雾化治疗2次, 但医院可根据情况为患儿提供租机服务, 患儿可在家中睡眠时进行治疗, 依从性好, 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国义, 胡仪吉.抗病毒药物的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8) :454-456.
[2]Rogers DF.Mucoactive agents for airway mucus hypersecretordiseases (J) .Respir Care, 2007, 52 (9) :1176-1193.
氨压缩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