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
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精选6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 第1篇
爱心是冬天里的一缕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时面临绝境的探险者看到生活的希望。5月12日那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视频,使我明白了,原来人间处处有真情,世间常常有爱心。这些真情令我感动,这些爱心让人敬佩。
唐山有13位普通的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他们奔忙于灾区中,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许许多多的人。难道他们这种为人民服务默默奉献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去称赞吗?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哪里就有他们伸出的热情援助之手。他们这种为人民千里奔波,雪中送炭的精神令人敬佩。
李桂林、陆建芬这对扎根悬崖小学执教的夫妻,他们让山里的孩子认识了汉字,见到了五星红旗,让这个小山村摘掉了“文盲村”的耻辱帽。这对夫妻用坚定的信念支撑起了一所乡村小学。他们扎根山村,为的就是让这里的孩子能够在教室里面学习。这种坚持,这种信念,感动了我,我由心底敬佩他们。
20xx,一个充满感情的年份,这一年中许多的普通人用他们的爱心与奉献,感动着我们,感动着整个中华大地。
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 第2篇
人活着,要像钱伟长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钱伟长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科学家报效祖国的典范。作为小学教师,虽然谈不上纯粹意义上的研究学问,但是我们双手托起的是祖国的希望。教书育人,培养栋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人活着,要像郭明义、刘丽那样,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却关爱着更为弱势的贫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钱观,回归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举己全力,帮困扶贫。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当我们为一点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的时分,不要忘记这两位本同我们一样,以至收入还不如我们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记,人生的意义不在索取,而在奉献。
人活着,要像王茂华、才哇、王伟那样,舍小家顾大家。在困难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先人后己,赴汤蹈火,舍死忘生,尽显英雄本色。中国,从来不缺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这些铮铮铁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铸就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华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孙东林兄弟那样,讲一个“诚”字。一诺千金,人无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叫唤诚信、坚守诚信、以生命捍卫诚信,当看孙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医生王万青那样,义无反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处走,不应成为选择工作的准则,更不应成为获取名利的不正当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毛时期的响亮口号,理应穿越时空的隧道,响彻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人活着,要像军人何祥美那样,立志岗位成才。纵然司马迁感叹李广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强将。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在当下社会更具广泛意义的职业价值。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至,努力成为各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当是每一个人毕生的事业追求。
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 第3篇
关键词:所有权,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
一、中国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演变
1. 所有权的演变。
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 经历了放权让利、利税分流、两权分离、承包租赁等一系列的尝试, 后来又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实行股份制, 基本上是沿着“股东利益至上”的逻辑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 过分突出了政府 (所有者代表) 在企业中的权益, 忽视了经营者、生产者和债权人等其他企业契约参与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和作用, 其后果是:一方面, 一旦政府强化所有权约束, 便强化政企不分现象, 一旦放松约束, 就会出现经营者剩余控制权的滥用,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致使国有企业陷入“管”也难, 不“管”也难得两难困境。
2. 全民所有制产权制度安排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全民所有制的产权制度安排下, 如果由全民来行使生产资源的所有者职能, 也就是说, 采取集体行动投票解决, 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显然能更好的体现全民的意愿并且是可行的, 但是也存在因为个体份额小会出现个体之间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事实上, 会出现集体决策成本, 而且这种集体决策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从而使集体决策公有财产的使用变为不可行, 也就是说, 每个初始委托人均不能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因此, 由国家来代理全民行使公有产权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
现代企业不能仅限于出资者利润最大化, 应同时考虑其他企业契约要素提供者, 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散对称分布于企业契约要素提供者之中。因此, 国有企业要优化所有权安排, 就是要让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人员等其他企业契约参与者和作为出资者的全民一起成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 三者共同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共同决策并分享剩余。
1. 各级代理人的行为。
对于国有企业的初始委托人来说, 因为不是剩余的直接索取者, 所以缺乏对国有代理的监督积极性, 同时因为集体决策的不可行也没有任何的剩余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委托代理关系上成为“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企业, 对于国有企业最终代理人来说, 处于“非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缺位”状态, 这样, 政府就取得了当然代理人,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就是委托人。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 作为国有企业代理人的政府官员就自然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他们却没有剩余索取权。具体表现为剩余控制权由等级规则界定, 与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及受控资产的经营效率并不直接相关, 行政代理人努力的程度与其报酬无关。这样的行政代理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具有强烈的机会主义动机, 因为缺乏约束其动机会导致行为的发生, 当存在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时, 就不排除作为国有企业监督者的政府代理人利用手中的“廉价投票权”为自己谋利, 或者与同是政府官员, 同样没有剩余索取权的下级代理人合谋共同瓜分国有资产。他们根本没有积极性为国有企业挑选合格的经营者反而会通过机会主义行为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同样, 他们也没有积极性监督经营者的行为, 因为不能通过该行为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
2. 经营者的行为。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是像现代企业的初衷那样是通过出资者依据经营才能选择, 而是通过行政代理人的行政考核来选择。这样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行政组织、企业组织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双重博弈关系, 即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行政组织的重复性博弈、国有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组织的一次性博弈。这种双重博弈关系下行政组织将成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强激励的主体, 而企业组织是弱激励的主体。这样, 国有企业经营者将主要考虑行政组织的行政目标而忽视现代企业的效率最大化目标。行政组织凌驾于企业组织之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发生关系, 这样经营者的选择不用考虑企业效率, 而只要考虑行政组织的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显然在这种所有权安排下, 进入企业契约的经营者是否缺乏经营才能的, 这必将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在所有权由企业契约参与者共享安排下行政组织则通过企业组织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发生关系。在经营者选择问题上企业契约的其他参与者将一定程度的矫正政府代理人的行为。在这种所有权安排下, 行政组织的强激励主体地位将让位于企业组织, 对经营者行为将进行矫正, 使其与企业效率目标相一致, 抑制其机会主义主义动机。企业契约参与者共享企业所有权机制, 这能够有效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入。
3. 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缺点。
企业所有权安排直接决定了各要素提供者在企业中的行为特征。改变企业所有权安排, 将最终改变企业各要素提供者的行为。国有企业优化所有权安排后, 能够校正国有企业各契约参与者的行为, 使其与企业效率最大化保持一致, 由此将提高国有企业效率。
经营者和生产者等其他企业契约参与者相互监督并自我约束, 同时也对一级代理人政府实行监督, 这样就解决了“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难题, 而国有产权主体则可以搭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便车”。这些监督者是企业的“内部人”, 他们比国家代理人更了解企业的信息, 具有信息优势,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这种监督不仅节约监督费用, 而且更有效率。因此, 在这样的所有权安排下, 国有企业将大大减少来自政府的政治性目标的干预, 企业经营者获得了主要的剩余控制权, 这样能使他们在企业里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 因为他们分享了部分剩余, 大大减少了其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 因为政府干预的减少, 也就是说经营者剩余控制权增大, 意味着经营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将主要体现为企业的效率信息, 这样也减少了其机会主义动机。
参考文献
[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高等院校经济学教材.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3]王国顺, 周勇, 唐捷.交易、治理与效率.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第4篇
这位老人今年已经整整86岁的高龄了,仅仅靠着磨刀为生,虽然生活清苦,但却乐善好施。二十多年来,他把磨刀挣来的微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慈善公益,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捐款。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时,老人先后向红十字会捐出数千枚硬币。当得知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时,他又急匆匆地赶过去,带着那几个月辛辛苦苦磨刀挣得的几百枚硬币,坐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才来到红十字会,就是为了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2013年,他将两年来磨刀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部捐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7枚,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累计捐款达到了23392.2元。
在我们看来,23392.2元或许不是一笔非常大的数目,但对于吴锦泉老人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磨一把刀一块钱,我们想想,这需要多少个日夜才能赚到这些钱呀!吴锦泉爷爷靠着辛苦赚来的微薄收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吴爷爷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很了不起,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对比自己,吴锦泉爷爷,您的内心是多么的高尚呀,您宁愿在午饭时只用一杯白开水充饥,也要多省一分钱为社会多献一份爱心。而经常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却随意丢弃与浪费,在我们的生活字眼中,或许“节省”二字,根本就是陌生的。在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从此懂得如何让自己去帮助更多的人,同时我也想说,我们的社会需要多些像您这样的“正能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 第5篇
可以说,自央视举办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节目以来,总是给人振聋发聩的教益。
昨晚8点后,央视直播的《2012感动中国》节目,再次地震撼了我,让我着着实实地受到了灵魂的感染!
2012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又有他们各个的不凡、各自的伟大、各不相同的最感人之处!
当“感动中国”的帷幕一展开,一位位感天动地的人物,便依次出现在央视那宽敞红亮的大舞台上,光艳照人。他们中,有我们十分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看似平凡而了不起的楷模。他们,实在太让人肃然起敬了。
在这些英模、楷模当中,几乎方方面面都为我们树立了新的丰碑。
在忠贞为国上,就有“纵死终令汗竹香”的科学家林俊德。他,为了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以智殉国,将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核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航空报国上,就有“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航空英模罗阳。他,为了国防的强大,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在为国守礁上,就有“能受天磨为铁汉 ”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
在为国为民上,就有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英雄群体。他们不辱使命,出征东南亚缅泰老边境,终将杀害中国船员的糯康贩毒集团破获,告慰了逝者,彰显了中国尊严,打击了跨国犯罪!
在师爱育人上,就有“冰雪为容玉作胎”的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她,在车祸惨剧即将发生的一刹那,为救四名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双腿!
在当官为民上,就有“动人以行不以言”的“民工”局长陈家顺。他,为了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敬老行孝上,就有“孝更绝伦足可矜”的孝子陈斌强。他,面对生病母亲,坚持五年背着老人家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了行孝榜样!
在夫妻恩爱上,就有“清香传得天心在”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为民疾苦,丈夫背着左腿残疾的妻子,坚持20多年来,在大山中为民行医!
在舍身为人上,就有“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她,为了救治其他病人,在因病去世前,便决定把器官捐献给他人!
在思乡助人上,就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台湾老兵高秉涵。(观后感 )他,78岁了,备受思乡之苦之际,多次往返台湾与大陆,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
在人间大爱上,就有“爝火燃回春浩浩”的农家妇女高淑珍。她,为残疾儿童受到教育,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了爱心小院!
《2012感动中国》的这些英模、楷模的事迹,实在是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了。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我们的榜样。
《2012感动中国》的这些人物的事迹,记录着时代前进的足音,弘扬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倡导着良好的社会风尚,处处都在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使人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推动着我们形成学习模范、关爱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2012感动中国》的节目,已是越办越好、越来越有感染力了。节目直播时,通过视频“事迹回溯”、“主持人专访”和“颁奖辞”等环节强化,使得上述的英模、楷模人物,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泛的社会影响,更加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更加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更加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2012感动中国》的直播节目,实在是太好、太震撼人了。试想,当我们的眼睛盯着直播画面,耳朵听着主持人吟诵着对林俊德等的那“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的颁奖辞时,上述英模、楷模的高大形象、感人事迹,便对自己塑造美好心灵、提升道德素养、弘扬社会正气,必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这为时代立标杆,为社会树楷模,让真善美的光芒照亮大家的心灵,也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 第6篇
守岛卫国最显忠诚,默默坚守最显奉献
32年,一口水窖、三只小狗、四座航标灯、数十棵被风吹歪的苦楝树,200多面曾经升起过的旧国旗,勾勒、构成了王继才夫妇的收到岁月。岛就是国家,守岛就是守国,为了守岛,王继才错过了女儿的婚礼,错过了外孙的出生,错过了与老父亲的最后一面……只为坚守祖国领土。32年的无悔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树立出了爱国奉献的最美华章。中华儿女当以王继才夫妇为榜样,学习他们“一朝上岛、一生为国”的大魄力、大情怀,把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作为毕生追求,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华章,筑梦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脱贫攻坚最显初心,殚精竭虑最显担当
6年,多个日日夜夜,始终坚守扶贫一线,为了143802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了13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张渠伟贡献了健康、发挥了智慧,挥洒了热血。脱贫致富一个也不能少,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由于长期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了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疾病缠身从不拒怕,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只为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毕经之路,华夏儿女要集中力量、团结一致,动员并团结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坚决打赢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却没有硝烟的战争,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
支教家乡最显大爱,三尺讲台最显无私
天之骄子张玉滚,回乡支教,从30元补贴开始,从100斤粮食开始,走进大山、扛起扁担、挑起课本、传播知识,这一干就是,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大山,最美的青春献给孩子。他是老师,手持教鞭能上课,他是厨师,掂起勺子能作风,他是医生,打开药箱能治病,他是裁缝,握起剪刀能制衣。80后的两鬓白斑彰显出了人类灵魂工程师最伟大的品质。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去坚守,新的时代、新的起点,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当涵养“一次支教、奉献一生”的高尚品质,爱岗敬业,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撸起袖子加油干,建功立业书写华章。
感动中国观后感分享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