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精选9篇)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1篇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姓名:邓娟
年级:11级
班级:林学1班
学号:110903000
5指导老师:安明态
目录
1.贵州的气候
32.贵州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 3
2.1植物种类丰富 3
2.2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的成分占明显优势
32.3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3
3.贵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3
3.1保护现状 3
3.2利用现状
44.贵州优先保护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4
4.1银杏 4
4.2珙桐 4
4.3黔纹母树
54.4贵州苏铁 5
4.5小黄花茶 5
4.6贵州八角莲 5
4.7全秃海桐 5
4.8黄枝油杉 5
4.9桫椤 6
4.10红花木莲 6
5.贵州优先开发利用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6
5.1猕猴桃 6
5.2荠菜 6
5.3马尾松 6
5.4贵州山核桃 7
5.5蓝莓 7
5.6顶坛花椒 7
5.7辣椒 7
5.8杜鹃 7
5.9杜仲 8
5.10刺梨 8
6.总结 8
1.贵州的气候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
2.贵州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2.1植物种类丰富
根据最近资料统计,裸子植物中,我国产的各科 ,贵州都有分布。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及变种,在全国所占比例较多,与国内各省区相比,仅次于云南、四川。在丰富的植物种类中,蕴藏了众多的经济植物,为开发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 的物质条件。
2.2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的成分占明显优势
我省既有泛热带分布式的禾木科、豆科、大戟科、茜草科等,还有热带亚洲分布式的爵床科、天南星科、苦首苔科、榨科。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其它分布式,如旧世界热带分布式,也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为我省开发亚热带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3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贵州地处中亚热带,受自然地理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制约 ,贵州的地带性植被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性质。植被有明显的渡性特征,既有湿润性的常绿林,又有半湿润性的常绿林,还有大面积的次生性落叶阔叶林光皮桦、响叶杨。复杂多样的植被,为我省开发和利用多种植物资源提供了可能。
3.贵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3.1保护现状
为了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做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我省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
①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是木材资源的重要来源,采伐较多,使我省很多地方成为缺材地区,为此我省把国家森林法落实到各市县,依法办事,既保护了森林资源,还保护了许许多多的植物资源。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各类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以黔金丝猴、琪桐等为主的珍贵动植物。
③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例如本来只为用材而砍伐森林,现要利用其枝娅加工成小型玩具、家用器材等,我省已渐渐地对多种不同性质的产物加以利用,克服产品单一的经营管理状态。
3.2利用现状
贵州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在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下是我省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
① 对高维果品资源的利用。贵州植物资源中,刺梨、猕猴桃维生素含量最高,现其利用正处于初期的试验阶段,有待更产业化的开发无籽刺梨、大果刺梨、大果称猴桃等优良品种。
② 对重要中草药资源的利用。如天麻、杜仲、黄连、吴英及黄草等中草药利用较多,对天冬、获荃、党参、首乌、白岌、桔梗、茵仁、黄柏、爬岩姜等重要中草药的利用少些。
③ 对观赏植物与盆景植物资源的利用。贵州出产的一些珍稀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如洪桐、秃杉、鹅掌揪等,其他观赏植物如杜鹃、普薇、山茶等被制成盆景供观赏。
4.贵州优先保护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4.1银杏
银杏有祛疾止咳、抗涝抑虫、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抑菌杀菌等医疗作用;有除皱、保护脂质免受自由基伤害的美白作用;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等生态价值,属濒危植物,可作为优先保护的植物。主要分布在盘县、道真、正安、务川等地,在长顺县有就地保护的保护途径。
4.2珙桐
珙桐为我国独有的珍惜名贵观赏植物,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其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也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属濒危植物,可作为优先保护植物。梵净山、松桃、道真、绥阳、毕节、纳雍等地都有分布,主要以设立保护区为保护途径。
4.3黔纹母树
其抗性强、防尘及隔音效果好,是城市及工矿区绿化及观赏树种。植于路旁、庭前草坪上及大树下都很合适。成丛、成片栽植作为分隔空间或作为其它花木之背景效果亦佳,属稀有植物,为贵州特有,因此列为贵州优先保护,分布在贵州大部份地区,保护途径为设立保护区。
4.4贵州苏铁
贵州苏铁仅贵州特有,是古老的苏铁纲植物的后裔,是在不同生境下新分化出的类群。由于不合理的利用,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属濒危种,还作为一种良好的观赏绿化植物,且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此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分布于南盘江河谷地带、兴义、望谟和安龙等县,主要是就地保护的途径。
4.5小黄花茶
它是遗传育种研究和庭园观赏的难得植物,有重要价值,为赤水特有种,有消肿的药用价值,可保护肝脏,是贵州省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因此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小黄花茶现仅分布于贵州省赤水市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闷头溪,就地保护。
4.6贵州八角莲
有重要的药理作用,能化谈散结,祛瘀止痛,毒蛇咬伤;根状茎及根供药用,有解毒,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及劳伤疼痛;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后肢血管、家兔小肠及肾血管则有轻度的收缩作用,属濒危药用植物,可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分布在贵州大部份地区,有就地保护和栽培驯化等保护途径。
4.7全秃海桐
四季常青,花味芳香,种子红艳,为著名的观叶、观果植物,适适合做为盆栽布置展厅、会场、主席台等处。抗二氧化化硫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强,称为环保树种,适合种植于工矿区。还可治腰膝痛、风癣、风虫牙痛。属稀有植物,仅生长于贵州,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东北部,就地保护。
4.8黄枝油杉
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具有研究价值。木材较坚硬,结构细,是家具和建筑优良用材。树干通直,雄伟挺拔,枝叶浓密,适于庭园绿化;根系发达,能耐石山干旱,是石灰岩石山绿化的优良树种,属渐危种,因此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东南部黎明平、独山、平塘、荔波等县,呈小片分布,就地保护。
4.9桫椤
桫椤植株高大,一般株高1~6m,最高近10m。一般主干不分枝,叶顶生,形如巨伞,状若华盖,树形优美,苍劲挺拔,四季常青,享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还被科学界称为“活化石”,是中国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极具观赏价值。故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主要分布在赤水,设有自然保护区。
4.10红花木莲
渐危种,常绿乔木,其树叶浓绿、秀气、革质,单叶互生,树形繁茂优美,花色艳丽芳香,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其树形优美,四季常绿,是很好的庭院观赏树种,且树干通直,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是渐危树种,为名贵稀有观赏树种,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望谟县有分布,就地保护。
5.贵州优先开发利用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5.1猕猴桃
猕猴桃果型大,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含有白氨酸、酪氨酸等12种氨基酸。主治肝炎、消化不良、烧烫伤,维生素C缺乏等症。对消化道癌症、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或辅助治疗作用,是高级的滋补营养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加工袋装,制成饮品等开发利用途径,生长在修文,红阳等地。
5.2荠菜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属野菜类,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香气浓郁,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荠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降低血压,具有抗癌作用。做干野菜,鲜野菜都是较好的开发利用途径,在贵州大部份地区的田野、路边及庭园中都能生长。
5.3马尾松
马尾松的松油脂及松香、叶、根、茎节、嫩叶有药用价值,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腺炎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其汤汁可美容养颜,马尾松花粉是唯一含有 200 多种活性营养成分、是人体需求的保健珍品,长期食用可达到生理平衡,提高免疫力。木材可加工为各种家具,枝叶可加工为药物,生长在贵阳、毕节、遵义等地区。
5.4贵州山核桃
山核桃具有不错的食疗功效,能滋润补养,微炒后用黄酒送服能治疗腰痛,根是治疗脚痔不错的自然药物,鲜外果皮捣碎取汁擦治皮肤能够治癣症。含脂量较高,食用价值高,是上天赐予大地人们的果实。有制成核桃汁,袋装核桃等开发利用途径,适宜生长在安龙、望谟、册亨、兴义等县。
5.5蓝莓
蓝莓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果胶含量很高,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血管健康,能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记忆力,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肌肤,缓和皮肤松弛下垂和眼袋。有制成饮品,干果等途径,适宜生长在贵阳、遵义、修文、麻江。
5.6顶坛花椒
它是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其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合理开发利用,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和产业竞争力,发展社会经济。开发途径有晒干袋装,适宜生长在贵州花江。
5.7辣椒
其为色素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具有强烈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它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起到减肥的作用,还对皮肤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作用,是女性的“补品”。大量种植,加工袋装可有效开发利用,生长在贵州大部份地区。
5.8杜鹃
大方有百里杜鹃,品种优良,枝条细瘦,光滑无毛,老枝灰白色,叶多密生于枝顶,叶片薄革质,先端渐尖,总状伞形花序,子房圆柱状锥形,有较高的观赏性,可以持续发展其带动的旅游业。合理利用开发其价值,如做成盆栽等,生长在梵净山、大方等地。
5.9杜仲
杜仲含有80多种天然活性物质,有降压稳压的作用,正是所需多人需要的。杜仲黄金组合,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心脑肝肾,预防高血压,这些药用价值是最大的经济价值。可大片种植杜仲,将其树皮做药物原料,叶做成保健茶,从其汁液中提取天然橡胶,借助杜仲林养金蝉,金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杜仲适合栽培在贵州的遵义、湄潭、正安、贵定等县。
5.10刺梨
刺梨被人们誉为“VC之王”、“天然VC贮库”。刺梨果实还含维生素E、维生素p、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和16种氨基酸,其中的天门冬氨酸对白血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较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等经济价值。可加工成袋装果干,刺梨酒,药丸等方便食用的产品,适宜生长在贵州的毕节、六盘水、龙里以及贵阳周边。
6.总结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种植被类型组合复杂多样。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尽多地将达到要求的区域申请为植物保护区,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植物资源。针对开发利用经济植物资源方面,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绿色产品、安全产品、有机产品;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遗传改良、作好技术和物质储备;建立苗木基地,把好种质质量关,将植物的生产基地建设与良重繁育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的有机结合,走一条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产品贮藏保鲜技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2篇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板)第三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8-
56、8-57。
①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②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③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④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
2①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有哪些?
②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③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课堂活动
3指导学生读“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图8-60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堂活动4
贵州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3篇
1 巴州药用植物资源及分布概况
巴州地处几个较大的自然地理单元的结合部,同样也是多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处。巴州自北向南分属天山山脉,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地貌区[1]。从北向南,随地形、气候、位置、植被等自然因子的变化,药用植物的分布呈现6个类型区。
1.1 “天山南坡草原和尤尔都斯盆地”天山山区植物
天山南坡草原,尤尔都斯盆地地处巴州西北边缘,这块山区属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和巴伦台区(这些资源已专文论述)[3]。
1.2 “山前冲积扇低山石质干山坡及山带河谷两岸” 荒漠及半荒漠植物
指北四县和轮台县天山南麓山前冲积扇低山石质干山坡及山带河谷两岸和周围干旱戈壁滩。主要分布种见表1。
1.3 “焉耆盆地”平原绿洲植物
中北部焉耆盆地是典型的绿洲平原隶属于和静县农区、焉耆县、和硕县和博斯腾湖县。主要分布种见表2。
1.4 “博斯腾湖水域”沼泽植物
指博斯腾湖及周围水域。主要分布着沼泽植物如槐叶苹(Savinia natans)、半支莲(Scutellaria barbata)、水蓼(P.aviculare)、披针叶泽泻(Alsma lanceolat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葱( Scirpus validus) 、黑三棱( Sparganium stoloniferum ) 、亚洲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 香蒲(Typha orientalis ) 等
1.5 “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及其毗邻地区”荒漠植物
指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及其毗邻地区。“焉耆盆地” 南部是由天山、昆仑山与喀喇昆仑的阿尔金山之间为全封闭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北缘和东北缘属于天山南麓冲积平原和塔里木河沙积洲,在这块平原上分布着轮台县、尉犁县和库尔勒市。中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罗布泊低地,都是流动或半流动沙丘,无植物生长。植物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或穿流盆地沙丘底部的河流岸边,水流也是季节性的断流或潜入地下。此地区为极旱荒漠,降水稀少。主要分布种见表3。
1.6 “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山荒漠植物
指昆仑山-阿尔金山荒漠区。塔里木盆地的正南和东南缘是阿尔金山北麓山前冲积条带上分布着若羌县、且末县和阿尔金山保护区。若羌县、且末县植物分布情况大致与轮台县、尉犁县和库尔勒市分布情况相似。而阿尔金山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极端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 因而药用植物有着其独特的一面[4]。据调查,可作为中药材使用的有近30种,如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天山侧金盏花(Adonistianschan icu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高山红景天(Rhodiola cretinii subsp. sino-alpina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com pacta)、匍匐水柏枝(Myricaria prostrata)、马兰(Iris)、顶冰花(Gagea)、风毛菊(Saussurea taraxacifolia) 紫菀(Aster tataricus)、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报春花( Primula malacoides)、岩黄芪(Hed ysarum)、棘豆(Oxytropis )、黄华(Thermopsis)、金老梅(Pentaphylloides)、五蕊梅( Sibbaldia)、美花草( Callianthemum pimpinelloides)、鸦跖花(Oxygraphis glacial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 、羽裂麻花头(Serratula dissecta)、兰花侧金盏花(Adonis coerulea)、昆仑锦鸡儿(Caragana poloureusis)、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等。
2 药用植物的蕴藏量
用科学的方法对药材资源进行数量分析,对资源量作出准确的评价,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划有明显的指导作用[5]。新疆可供利用的植物资源种类多, 面积大, 产量高,且由于新疆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条件,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含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多种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较高[6]。新疆巴州中药资源普查的结果表明,新疆巴州在传统的中药材品种上虽少于东南省区,但蕴藏量十分丰富,蕴藏量在1 吨以上的有三种:甘草、麻黄、罗布麻。巴州具有“甘草王国之称”, 面积几万公顷, 由于大规模的开荒造田和大量的采挖, 目前只剩下不到万顷。巴州产木贼麻黄、中麻黄及蓝麻黄等多个品种。 每年为工厂提供将近万吨的麻黄草。罗布麻面积将近百万公顷, 每年可提供数吨原麻。紫草的分布面积也很广,和静县药材公司每年能收购一吨左右。除此之外, 还有青兰、雪莲、各种蒿、天山大黄、阿尔泰金莲花、党参、骆驼蓬等植物资源的面积,储量也是很丰富的。
3 当前巴州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巴州具有较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良好的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但从开发利用现状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距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
3.1 管理不力
由于对当前巴州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认识不足,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和科学有效的管理, 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渐枯竭 。
3.2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渐枯竭
由于过度采挖和不合理的利用,自然植被面积急剧萎缩,导致许多昔日广泛分布的药用种类处于渐危、濒危的状态。近年来麻黄、贝母、肉从蓉、雪莲、甘草、紫草等名贵中药材,被炒得沸沸扬扬, 过度采挖导致了它们的分布区逐渐缩小,沿海拔向上不断推移,产量也逐年降低。如天山雪莲,当地牧民说7~8年前一天可采一麻袋,现在一天能采上10朵已经很不错了。 加之, 环境的破坏、自然条件的变化, 更使一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渐枯竭。表现为一些原先种群密度大,很容易采到的品种,现在却越来越少,如蒙药材高山龙胆、土木香,款冬花等。
3.3 利用方式上低档原始
在利用方式上, 无论其利用程度如何, 大多处于初级利用阶段, 即仅仅是提供初级原料。深化利用,促其升值还远远不够。其结果是,以大量的野生资源,换取有限的资金回报,这对巴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不利的。巴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大型的中药饮片加工厂及药厂,所以一些地道药材还没形成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3.4 药材品质下降
不管中药还是蒙药都非常重视采集时间,使用部位和正确的泡制方法。尤以蒙药材更加突出,据前辈讲过去蒙医们对什么时候采,如何采,采多少都非常讲究。但是现在因采药人员不是专业的以及采药难度,采药程序不是很规范;主要表现为不正常的采集时间,不正确的使用部位,不正确的加工处理方法及非正品药材采集和使用等。这就直接导致了药材品质下降。
3.5 传统民间药用植物资源知识的流失
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知识的流失,一方面是因为十年浩劫中蒙医及民间医生队伍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是没有做好知识传授,由于老师带徒弟和其他相关的机制被破坏,一些珍贵的蒙医蒙药及民间知识随老蒙医及民间医生故去而失传。
4 对巴州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和新药的开发,也关系到资源产地社区人民的生计、经济收入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巴州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从利用深度及广度上讲, 都是不够的。如何从现状出发, 探索出一条合理开发利用及积极保护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对巴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4.1 进一步做好药用植物资源清查工作
众所周知 “家底”不清,对这部分资源状况,若明若暗,就难以做到周密的规划与妥善的管理。只有在对资源详细情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其更好地利用及保护。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仅要详细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而且还应调查药用植物资源的空间分布、蕴藏量和濒危状况和利用价值等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植物资源信息数据库。对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药源植物应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从而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有效依据。
4.2 强化管理,确定切实可行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一方面严格管理重要和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采收和经营。对重要和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的经营要严格管理, 有效控制, 实行许可证管理,如办理采集资格证,对采药人进行必要的培训等。 要根据不同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历史产量、可供收获量等信息, 制定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 对于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还要实行限量采收的措施, 避免盲目采收导致野生植物资源的衰退。要规范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采收方法, 通过建立地方法规和条例严格规定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采收方式, 包括采收植株的大小、根和根状茎的直径大小、采收的方法、不同植物的采收季节等, 严格禁止杀鸡取卵式的采收方式。另一方面推行分区轮回利用制度。如根据植物资源的生长、贮量状况等综合条件, 确定一定时期内的作业区或休闲区。这样对植物资源复壮,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4.3 做好药用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工作,
珍稀药用植物均有特殊的生态环境, 包括地理条件、群落结构、土壤、气候等因素。要延续药用濒危植物资源, 就必须从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开始。建议在巴州巩乃斯地区建立起以保护高山珍稀药用植物为目的的保护区。就地保护保证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纯正和不退化。
4.4 强化基地建设,发展地道药材工作
地道药材是地区中药资源开发的拳头产品, 一旦形成, 其他地区难于取代, 在市场上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在巴州甘草、麻黄、罗布麻已经是著名的地道药材,但是还没形成大的产业。而青兰、雪莲、各种蒿、天山大黄、阿尔泰金莲花,党参,骆驼蓬等植物资源不仅蕴藏量大而且品质好具有发展成地道药材的良好潜质。巴州各级政府可以利用各自的生态环境优势, 选择适宜该生境或当地有种植传统又有销路的种类组织药农适量建立栽培基地,充分发挥各地地道药材生产优势。使这些地道药材产业逐步成为巴州群众脱贫致富, 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这样就能大大增加药材的产量,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和破坏,从而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5 加大地道药材产品研发力度, 不断增加发展后劲
首先积极引导企业与医科院校、中药研究院所、高等临床医院等单位开展合作, 采取政府投资或政府补助的办法, 加紧对甘草、麻黄、罗布麻及其他品种深度开发的研究, 如中成药、新药、保健食品、日化品等。其次, 要对地产大宗药材品种的饮片开发、原药加工等技术进行研究, 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4.6 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强对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坚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开发建设与保护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保护,这样才能确保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7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族药和民间药用药经验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一方面尽快整理和发掘民族医药典籍和民间的单验方,防止遗失;特别是对具有较好疗效的民间中草药开展深入的药理及药化研究, 加以系统的论证,然后进行开发研究以扩大应用面。这些新的应用途径往往具更大的效益,也确保了这些药用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民间医药开发,做好民间医生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使他们愿意把相关药用知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总之, 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在可持续利用原则的指导下, 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 保护与利用的统一, 使植物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永远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概况》编委会编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5
[2]新疆巴州药品检验所.新疆巴州中药蒙药资源目录.[R]1985,1
[3]阿力腾.其米格,姜湘英。巩乃斯山区蒙医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对其可持续管理的建议。[C]2006
[4]崔大方,崔乃然,海鹰,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2
[5]吉腾飞,沙也夫,巴杭,多力坤,王红梅,新疆药用植物资源和民族药概况[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12(2)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 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罗浮山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现代病、富贵病困扰着人们。因此,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药用植物防病治病的方法日趋受到大家的青睐。虽说我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 309属11 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但已利用到临床的植物药材只有700多种,其中300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传统中药材的80%为野生资源。由此,不少人不辞辛苦翻山越岭,甚至违法乱采野生药用植物,过度的采摘致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遭受破坏[1]。罗浮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早在宋代已是岭南“四大市”之一,的“洞天药市”。今天,拥有100多年历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罗浮山百草炼制的百草油,更是远销东南亚一带。
1 罗浮山的地理环境
1.1 地质地貌
罗浮山形成始于中生代的白垩纪,山体古老,结构属粤东地块。山地受构造支配而作东北-西南走向,其西北坡为增江谷地,南和东南坡为东江谷地。以主峰飞云顶为中心,周围432座大小山峰围绕着,构成向四周辐射的网状山地,地形复杂,地势亦以主峰为中心向四周倾斜,坡向多为南坡、北坡、东北坡。最大坡度45°以上,最小也有10°左右,平均22°多,海拔500 m山脊部位以上南坡,多是大片裸露岩石及片状的悬崖石壁地带,古老的地质年代为植物区系形成奠定了基础。
1.2 气候
罗浮山地处亚热带南缘,北回归线偏北穿过,属中国东南沿海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21.9 ℃。根据小气候资料测定,从山脚到山顶,平均温度相差5.3 ℃,气压相差112.7 mb,相对湿度相差7.1%。也就是说,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44 ℃,气压降低9.2 mb,相对湿度增加0.6%,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这都与森林植物群落垂直分布息息相关。
1.3 土壤
土壤的發生受岩石、地形、气候、生物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罗浮山土壤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从高到低分别是灌丛草甸土、山地黄壤、山地红壤和赤红壤。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地段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灌丛草甸土分布海拔1 100 m以上山顶。此区气温低,风大,乔木难于生长。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8.8%,pH 4.7。山地黄壤。一般分布在海拔600~1 100 m的山地,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由于温度温暖,雨水多,湿度大,云雾多,植物物种丰富,表层有机质积累明显,土层有机质含量5.4%,心土出现大量游离氧化铁与结合形成的水氧化铁,pH 4.8。山地红壤分布在海拔300~600 m的山地。土表有机质含量为2.5%,pH 5.5,轻度富铝化,胶体硅铝率为2.0左右。赤红壤分布在海拔3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这类土壤生产力最高,利用潜力最大,土层较厚,呈浅黄棕色,质地为轻壤,结构为粒状,湿度较大,pH4.5~5.0,有机质2.84%。
2 植物资源与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2.1 植物资源
罗浮山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适合植物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植物种类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植物区系向亚热带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地带性植被类型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繁多,据2014年调查统计,区内有维管植物221科,901属,1 693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203科,764属,1 431种(见表1)。
2.2 药用植物现状
罗浮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用植物,是我国南药良好的种质资源库。区内野生药用植物高达1 006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9%。
2.2.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力量不足
野生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用途和药用价值。罗浮山山体广袤,山中单位众多,交通方便,旅游业发达,游人众多,而罗浮山资源监管体系建设不足,管护力量薄弱,难于做到全方位的监管,村民、游客及药贩采摘野生药用植物现象时有发生。
2.2.2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种类不多,未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罗浮山周边虽有罗浮药业、博罗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及罗浮药谷药材集散地,但在药材人工种植开发上远远滞后,没有规模的中草药种植。
3 药用植物保护和利用
罗浮山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共计1 006种,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罗浮山资源管理部门也意识到在人们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市场又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可能完全禁止人们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采挖,宜适当发展人工栽培,满足人们用药需要,从根本上缓解对野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压力,从而更有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
3.1 加强科普宣教
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让大家了解多一些药用植物的种类,用途用法,栽培方法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引导群众对药用植物的合理利用。如建设集宣传、科普、观赏于一体的罗浮山药圃园。
3.2 加强对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
一是通过加强资源管护队伍建设,构建资源数字化监测平台,对罗浮山资源进行严格管护;二是摸清罗浮山各种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蕴藏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有效保护,确保野生种质资源的生长群落。
3.3 抓好地道药材的育种工作
通过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种子生产企业开展药用植物良种选育工作,利用罗浮山优良的生态环境,掌握引种驯化技术,尽量模拟原生态环境,原地进行人工育种,产出品种优良,质量上乘的药材,保护好罗浮山野生的种子资源。
3.4 推动林下药材种植,满足人们需求
通过引进专业企业合作,以罗浮山悠久的药草文化和丰富的药草资源为依托,打造一个集科学种植示范、研究、技术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的药用植物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广大农民发展林下药材种植,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健康、天然药材的需求,从根本上缓解对野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丁建,夏燕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5):453-454.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5篇
中国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
文章通过解析中国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育种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遗传改良角度,归纳了热带植物的4个共性特征,据此提出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7点战略构想.包括功能基因发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细胞再生和加倍单倍体培育4项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并强调了基于分子指纹的原位保护、建圃保护、资源网络共享以及法规建设公共教育在完善濒危植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作 者:王文泉 王海燕 杨子贤 李杰 卢诚 WANG Wen-quan WANG Hai-yan YANG Zi-xian LI Jie LU Cheng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刊 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年,卷(期):20067(1)分类号:Q94关键词:热带植物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6篇
作 者:龚双姣 陈功锡 GONG Shuang-jiao CHENG Gong-xi 作者单位:龚双姣,GONG Shuang-jiao(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陈功锡,CHENG Gong-xi(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湖南省林产化工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7篇
1 庆元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
庆元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汇总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 庆元县有15种野生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 这15种野生植物隶属12科14属, 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有3种, II级保护植物有12种[1]。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面积12 950.93 hm2, 株丛数114 557株 (丛) , 蓄积量12 372.26 m3[2]。
2 庆元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由表1可知, 个体数量少于100株 (丛) 的有百山祖冷杉、伯乐树2种, 占目的物种总数的0.07%, 生存状态属于极度濒危;仅有樟树、厚朴2种个体数量在1万株以上。南方红豆杉、福建柏、榧树、樟树等4种植物的蓄积量超过1 000m3, 其中以榧树的蓄积量最大, 达到7 830.20 m3。从垂直分布上看, 以海拔500~1 500 m分布的目的物种较多, 尤以海拔1 000 m左右最集中。百山祖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香果树4种植物分布海拔超过1 500 m, 占总种数的1.5%。从垂直分布幅度分析, 这些珍稀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一般均较大, 常跨几个植被带, 如南方红豆杉分布在海拔500~1 650 m, 垂直分布跨度可达1 150 m。也有少数种垂直分布幅度极小, 如百山祖冷杉, 局限分布于海拔1 700 m段, 垂直分布跨度仅几十米, 由于生长范围小, 对其生存能力和自然更新能力构成限制[3]。
3 开发利用
庆元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经济用途。在科研研究方面, 百山祖冷杉、长叶榧、伯乐树、闽楠、红豆树和毛红椿等为我国特有种, 其中百山祖冷杉, 特产于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西南坡, 海拔1 700 m的亮叶水青冈林中, 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残存至今的冷杉属植物[4]。这些植物在研究植物地理、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其中孑遗植物如百山祖冷杉、长叶榧、伯乐树、鹅掌楸等, 对古植物区系、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气候、古地理的发生和变迁等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5]。在观赏方面, 伯乐树、厚朴、香果树为珍稀观花植物;树形美观或叶形奇特的福建柏、樟树、鹅掌楸等适宜作行道树和园景树;南方红豆杉为重要的观果植物。在经济用途方面, 厚朴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榧树为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有遗传价值的近缘种;红豆树、南方红豆杉、榉树、花榈木、闽楠、福建柏、樟树和香果树为高级或特种用材树种[6]。
4 保护建议
庆元县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得森林植被茂密, 具有大量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且种类丰富, 但这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目前大部分为小种群分布类型, 加上人为的破坏, 直接制约了这些植物种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现在庆元县有国家级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但其数量、面积与地域分布还达不到适应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需要的要求。因此, 建议采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最有效措施, 即对分布在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小种群物种建立保护小区 (点) 。重视就地保护, 配合建立树木园、种子园等迁地保护设施, 积极做好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永福.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1批) 出台[J].植物杂志, 1999 (5) :5-11.
[2]张若蕙.浙江珍稀濒危植物[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孙孟军, 邱瑶德.浙江林业自然资源 (野生植物卷)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2002:62-117.
[4]金水虎, 俞建.浙江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第一批) 的分布与保护现状[J].浙江林业科技, 2002, 22 (2) :48-53.
[5]王文元, 胡世长, 金昌平.庆元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9) :115-116.
樱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第8篇
1 樱属植物资源
樱属植物隶属于蔷薇科 (Rosaceae) 李亚科 (Prunusodea) 。樱属品种来自不同种系, 主要是山樱、早樱、豆樱、红山樱、钟花樱、日本樱花等几个种系, 其中品种最多的是山樱。樱花是樱属植物开发品种最多、观赏价值最高的植物, 全世界观赏樱花类植物共200余种,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温暖地带地区。
我国樱花资源丰富, 约有48种, 远远超过日本及相邻国家,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东北三省、中原地区及华东、华南地区均有可开发的乡土樱属植物。高盆樱及其变种红花高盆樱、偃樱 (C.mugus) 和山楂叶樱 (C.craetaegif olia) 是西南部地区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华中樱 (C.conradinae) 、尾叶樱 (C.dielsiana) 和崖樱 (C.scopulorum) 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值得开发的种类;华东及华南地区的迎春樱 (C.discoidea) 、浙闽樱 (C.schneideriana) 和钟花樱开发价值极大;黑腺樱 (C.maximowiczii) 是樱花植物中较耐寒的树种之一, 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种植;西北地区则有刺叶樱 (C.setulosa) 和长腺樱 (C.dolichadenia) 等乡土观赏樱花;山樱和野生早樱[2] (C.subh irtella var.ascendens) 分布最广, 可在四川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种植;中国樱桃和矮生樱亚属的多数种抗旱和抗寒能力较强, 栽培范围较广, 同时既可食用, 又可观花观果[3]。
樱属植物水平分布范围大, 垂直分布的跨度也较大, 从海拔200m的迎春樱、樱桃, 到分布在海拔3200m以上的山楂叶樱、偃樱桃及西藏分布的毛瓣藏樱等。由此来看, 我国樱属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适应性强, 有许多优良的野生品种有待于开发利用。
2 樱属植物观赏特性
樱属植物以其花型各异、花多而密集, 花色艳丽多彩、花期整齐。樱花盛开一夜之间能满树繁花, 如云似霞, 辉煌壮观;一旦花谢, 遍地落英, 也成一景。在我国秦汉时期, 樱属植物栽培已应用于宫苑之中, 但观赏樱花的引种栽培自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4,5]。随着公园、绿地和私人庭园的建设, 樱花的观赏价值更是不断地被认识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许多地区春季赏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活动, 栽培应用也愈来愈普遍。从樱花植物观赏价值出发, 人为选择培育出香味明显、重瓣、花后不结果的品种。目前樱花作为行道树、庭院树, 已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 其观赏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花的观赏特性
2.1.1 花型多样。
樱属植物花冠颜色多样而艳丽, 花型丰富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菊瓣、台阁等。花型性状极为稳定, 由于人为观赏性的影响, 随着雄蕊瓣化, 花型从单瓣→半重瓣→重瓣→菊瓣→台阁的方向渐渐演化。当今培育的樱花品种大多数为菊瓣和台阁, 菊瓣和台阁的樱花花瓣数量极多, 如菊樱花瓣数100~180枚, 而鹎樱花瓣数达到280~450枚。
花瓣主要有大小、形状、花瓣先端、花瓣基部形状、花色等几个方面的性状, 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的性状。樱花花瓣形状较多, 在各品种中性状稳定。花瓣先端从圆钝→两裂→啮齿状演化, 基部从楔形→钝形→平截→圆形演化。花萼有壶形、钟状、管状、长钟状和漏斗状等。萼筒在品种分类中也是极稳定的性状, 如早樱萼筒壶形, 日本樱花管状。山樱种系从钟状→长钟状→漏斗状演化, 越进化的品种, 萼筒越短, 到鹎樱萼筒极短而不明显[6]。樱属植物开花时三五成群, 互聚互拥, 花多而密集, 非常壮观。该属植物着花数一般3~4朵, 如大岛樱、青肤樱, 迎春樱着花数2朵, 稀1朵或3朵。
2.1.2 花色多样。
樱属植物花色丰富, 有白色、青白色、淡粉色、粉红色、淡紫红色、枚红色、黄绿色、彩色等。绿色系樱花品种, 花瓣绿色, 有淡雅清新的视觉效果, 在花蕾期、开花期均具极高的观赏价值, 如御衣黄花色浓黄绿色, 带绿色条纹;郁金花色淡黄绿色, 带红色条纹, 初开时外型似莲花。开红花、粉红色花的普贤象、红叶樱、关山等樱花品种, 花色艳丽, 受人青睐。
樱花的花色随开花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末花期的花心、脉纹及花丝变红或花色变得越来越浅, 子福樱初花白色, 后来变淡粉色, 一叶樱花花色初开水红色, 盛开变为白色, 颜色变化有序, 多彩多样, 如梦如幻。2.1.3花期多样。樱属植物花期多样, 花期较长, 一般从3~6月份开花, 少数品种具有秋、冬开花的现象。冬樱花, 又名冬花樱, 秋冬季节开花, 花后续长紫红色嫩叶。刺叶樱花白色, 花量多, 花期9~10月。适宜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种植。寒砆大岛在12月至翌春开花。云南地区己广泛栽培观赏的高盆樱, 秋季开花, 花色深红, 是樱属植物中的珍品。而其变种红花高盆樱则早在冬天12月和早春2月即开花, 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华南地区可以推广种植。钟花樱开花较早, 一般花期2月下旬。四季樱春秋两季开花, 子福樱秋冬和春季二次开花, 10月樱二次开花, 分别为4月和10月。而晚开花的菊樱、太田樱、新株等品种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这些品种的选育有效延长了赏樱时间。
樱属植物的花期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张益青等研究了野生樱花林的开花与结实物候期[7]。研究发现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同一种樱花, 其开花与结实物候期亦有差异。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樱花观花、观果周期以及提高樱花景观观赏性有重要意义[7]。
2.2 叶的观赏特性
叶色分为幼叶色和成叶色2种, 幼叶色有黄绿色、鲜绿色、绿色、棕绿色、棕褐色、红色、红褐色等, 颜色丰富。红山樱幼叶为红褐色, 特征极为明显。成叶色有浅绿色、绿色、深绿色、紫绿色, 叶背有绿色、浅绿色、灰白色等。有些该属植物在秋季叶色逐渐变红, 观赏价值较高。红叶樱花幼叶红褐色, 成叶深紫红色, 秋季变成红色, 可作为彩色叶树种也可作秋色叶树种;关山花开时幼叶红褐色, 而花为淡紫红色, 满树红花红叶又称为绯红晚樱;山楂叶樱野生于云南, 具有较大的叶片, 边缘缺刻状或分裂成小裂片, 花叶同时开放, 既可观花又可观叶。
2.3 形态观赏特性
樱属植物树型各异、树姿饱满、开花繁茂。樱花品种有5个基本树型:狭锥形、宽锥形、瓶形、伞形和垂枝形。日本樱花树型高大、树姿饱满。垂枝形的樱花品种飘逸潇洒, 适合栽植于水, 其中红枝垂枝条弯曲下垂, 兼具樱花的烂漫和柳条的柔美飘逸, 观花赏型皆可, 适宜用作孤植树。染井吉野树姿饱满而挺拔, 花色纯白, 也是孤植树的良好选择。关山花色淡红, 花大而繁, 多配置于公园入口, 发挥视线中心作用, 吸引游客的眼球。山樱花树型高大挺拔、树姿洒脱, 秋季色叶金黄, 常配置在常绿的雪松前作为前景, 点缀在古朴的景墙旁, 既与周围环境相呼应, 又可营造“半树樱花出墙来”的极佳景观效果[8]。桂樱类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园艺家们多将其修剪造型或用作地被植物, 巧妙地弥补了一般樱花落叶后的单调景观[5]。
3 樱属植物的园林应用
樱属植物经自然进化、人工交配和自然变异等繁育方式选育了250多个樱花品种, 这些品种不仅花色丰富、花型各异, 树型差距大[9], 既有高大挺拔的乔木, 又有低矮稠密的灌木;既有落叶观花的, 又有常绿遮荫的, 从而为营造绚丽的植物景观提供了更丰富的植物材料, 而且花期也不一致, 樱花品种的大量选育拓宽了应用领域, 丰富了樱花园林应用形式[10,11]。按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包括樱花专类园、公园绿化、水面绿化、道路景观绿化、庭院绿化、樱花盆景、樱花鲜切花等。我国赏樱盛地主要有武汉东湖樱花园、武汉大学、青岛的中山公园、无锡鼋头渚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的太子湾公园、北京玉渊潭公园、昆明圆通山樱花园、成都市植物园、河南信阳鸡公山樱花区、台湾阿里山樱花等。
3.1 樱花专类园
樱花专类园是以展示樱花为主体的园林空间, 突出樱花的造景, 宣传樱花文化内涵, 创造优美的游憩环境, 来丰富樱花专类园周边人群的休闲和精神生活, 并且可以在园内进行樱花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保存优良的樱花品种等, 每年樱花时节, 满园樱花灿烂如霞。我国秦汉时期, 樱花已被栽植于宫苑, 到唐代时期, 樱花广泛地种植于私家庭院[12]。现代人对美的欣赏水平提高, 在园林中应用樱花的情形更加广泛。
南京玄武湖的樱洲, 通过营造宽阔樱洲草坪为游客提供了良好观赏樱花的角度和活动空间, 以及在草坪的边缘栽植了与樱花花期相近的木兰科观赏植物, 并以雪松、悬铃木等大型乔木做背景烘托, 这些景观与樱花相组合形成了整体的风貌, 显得特色鲜明。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的樱花园樱花品种丰富, 花色花型多样, 樱花树及水下配置了各种全彩LED灯具, 夜色下, 游客观赏到色彩斑斓、满树花影。英国伦敦郊外的皇家植物园, 德国汉堡的天姆树木园, 都已引种和驯化了许多观赏价值较高的樱花品种, 并加以应用[8]。
3.2 道路、水面、公园和庭院等绿化
樱花的一些品种树形高大, 是行道树和街心绿化的优良树种。早在19世纪, 欧美一些国家就引进了中国的樱花广泛应用于庭园和街道绿地, 在伦敦的许多街道上, 将樱花作为行道树栽植, 盛开时形成壮丽的樱花景观。尾叶樱花序大型, 花粉红色或深红色, 花朵较大而多, 近先叶后花, 富丽繁华, 可作庭院观赏及小区美化或行道树使用, 作为行道树运用效果较好的有南京鸡鸣寺樱花街和进香河路。
垂直樱花枝条自然下垂, 潇洒飘逸是配植水景的重要植物之一。水景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垂樱弄影, 轻点桥栏, 堪然入画。而且樱花飘飞时, 落英浮水, 动静相宜。除了垂枝樱, 有些直枝樱临水, 景观效果也很好。日本的千鸟之渊是观赏樱花的重要场所, 在其湖边的山坡上, 遍植了上千株染井吉野和山樱等櫻花品种, 樱花开放的时节, 便如云似霞, 与碧绿的湖水相互映衬。
武汉大学樱园旁边的樱花大道, 种满了樱花树, 漫步于樱花大道上赏樱的人们不仅会流连于这些美丽的樱花树, 还会仰望樱花树旁依山而建的老斋舍。崖樱花期早, 花粉红色, 娇小而密, 并有浓郁的香气, 可在庭院及园林中配植。玉铃花开时叶片完全展开, 叶片有光泽, 花白色, 从远处看绿色中点缀白花, 近处看绿叶中挂着一个个小灯笼, 观赏效果佳, 适合庭院种植。
3.3 樱花盆景
樱花用作观赏盆栽有其独特的艺术姿韵, 主要选择株型小、生长慢、节间短、开花多的品种。樱花树桩盆栽是春季观花类盆栽树桩的良好品种。适合赏花的樱花盆栽品种包括:旭山樱、御车返樱和御殿场樱等, 旭山樱树冠伞状, 萌蘖能力强适于整形, 株型紧凑, 生长缓慢, 节间短, 花径大, 花色鲜艳;御车返樱的同一花枝上既有单瓣, 又有重瓣, 花节间紧凑, 盛开时整株花枝被繁密的花朵完全覆盖;御殿场樱开花量大, 适于修剪整形, 而且花色艳丽, 栽培管理容易。
樱属植物老桩盆栽古褐苍苍, 仍能满树繁英, 与垂丝海棠相比, 樱花盆栽更多一份娴雅。樱树树皮粗糙, 容易生发青苔, 更显老态龙钟。将红叶樱花制作盆景, 春天观花, 夏秋赏叶。偃樱野生于云南、西藏地区, 植株矮小, 可作为丛植和开发盆景的材料, 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粉花重瓣麦李目前广泛栽培, 可作早春切花或盆花, 颇有观赏价值。
4 樱属植物的其他价值
4.1 食用
樱属植物的果实樱桃, 是落叶树种成熟最早的一种, 其果实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 除供生食外, 宜于加工, 制作果酱、果酒、果汁、蜜饯以及罐头等。果实可洗净后生食, 也可用糖腌渍后食用。目前世界上栽培的樱桃主要有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和毛樱桃, 福建山樱花的花果也可食用[13]。大连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培育的红蜜樱桃品质上等, 果实大、果实圆正、果肉厚、质软、果汁多, 味甜如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7%。日本及西方国家还流行生食樱花以及用樱花的叶片包装食品和作为食品的添加成分。大岛樱叶子中含香豆素苷, 具有一种独特香气, 在日本可用来做樱饼。樱属植物鲜花晒干后可代替茶叶使用, 也可做糕点或经盐渍后当成油炸物或汤类的配料。花瓣加入面包中还可增加美观及风味或浸泡于绍兴酒中, 酒更加香醇, 花瓣磨成花蜜制作果酱和调味品。
4.2 木材及生态价值
樱属植物木材可作为室内装饰和器械用具、雕刻等用材, 树皮亦可装饰使用。福建山樱花木材横断面生长轮略明显, 心材棕红色。纹理直至偏斜, 结构细, 质地坚硬, 刨面光滑细腻, 色纹美观。大岛樱材质强硬, 用于建筑、家具等。
樱属植物与其他树种一起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对改善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小气候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 樱属植物对氢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可部分消除城市自身排放的污染, 能净化空气。
4.3 药用及护肤
樱花的树皮、茎和新鲜嫩叶可作药用。日本樱花含龙胆酸的5-葡萄糖甙和5-鼠李糖葡萄糖甙、樱桃甙、d-儿茶素、槲皮素、3-半乳糖甙、反式-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甙和氰甙、a-桐酸、谷甾醇等物质, 主治咳嗽、发热等症状。郁李仁含苦杏仁甙和脂肪油, 可治疗润肠缓下、利尿、治浮肿脚气等。樱花具有嫩肤, 增亮肤色的作用, 因此樱花常被用于护肤品的原料。樱花粉嫩油与乳木果油、荷芭油等天然油脂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常被混合制成唇膏。
5 樱属植物开发利用与展望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 城市的绿化美化不仅仅考虑绿化率的高低, 还要将树木的形态、花色、花量及花期等因素与周边环境空间有机结合。樱属植物作为一类观赏价值高和适应性强的春季花木和色叶 (下转第186页) (上接第45页) 树种, 在美化环境和满足人们早春观赏需求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第9篇
关键词:桑科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皖南山区
皖南山区位于长江沿岸平原以南, 是安徽省最南的一部分, 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东北部的低山丘陵连成一片, 是中国东南丘陵的组成部分。该区境内区分3条明显的低山丘陵带, 呈西南东北走向, 自北向南依次为九华山低山丘陵带、黄山低山丘陵带和天目山低山丘陵带。区内有闻名世界的黄山风景区和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九华山, 黄山风景区的莲花峰 (海拔1863m) 是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的最高峰。该区年平均气温1416℃, 活动积温5000℃以下, 无霜期220240d之间, 日照时数为2000h以下, 降水量为15001700mm;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壤区划上为黄壤、红壤带, 主要为红壤和黄壤;植被分区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 森林覆盖率在73%以上[1]。
桑科植物多为乔木、小乔木、灌木, 少数为攀援灌木, 广泛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由于其适应性强、用途多、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 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野生水果除直接提供可食果和食品加工原料外, 许多还是栽培果树的优良砧木和抗性育种材料以及重要的观赏、蜜源、药用、香料、油脂和水土保持树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资源开发的深入开展, 野生水果以其庞大的数量、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突出的抗性和适应性、显著的食疗价值、新颖的风味、广泛的作用以及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等独特优势, 已成为水果业、食品加工以及山区开发等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2]。
1 皖南山区桑科植物资源与分布
桑科 (Moraceae) 约有60属1400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我国有16属150余种,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3]。本科多数种类具有药用, 观赏和食用价值。经过查对标本和补充调查, 并查阅相关工具书和文献资料, 该区共有桑科植物15种1变种, 隶属7属 (表1) 。
2 桑科植物资源价值分析
2.1 药用价值
桑科植物大多可作药用, 有的已成为传统中草药药源。皖南地区分布的桑科植物中, 有的以根入药, 如畏芝、拓树、琴叶榕等的根可舒筋活血, 构树的根入药可补肾利尿。而有些植物全身是宝, 如桑树、草。桑树的果实桑椹味甘性寒, 入心肝、肾经, 有滋阴补血的作用, 能治疗阴虚津少、失眠等, 在《中国大药典》、《唐本草》等古医书中均有记载。据《本草纲目》记载, 桑椹具有降压消渴、养血祛风、镇静安神、养颜益智、乌发明目、通气血、防治便秘及解酒之功效。由于桑椹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与沙棘、悬钩子等一起被誉为“第三代水果”[5]。1993年, 我国卫生部把桑椹列为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之一。自古以来, 中医就将桑叶、桑白皮、桑果等作为治疗消渴症的中药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汁剪代茗, 能止消渴。”近代医家也常将桑叶、桑白皮等配伍于中药复方中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此外, 桑根白皮、桑枝等都可以当做药材, 《本草图经》中有记载:“桑根白皮, 作线以缝金创肠出者, 更以热鸡血涂之。唐安金藏剖腹, 用此法便愈。"草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 长达数米, 有倒钩刺, 在夏秋两季采收, 将其晒干后有清热、利尿、消淤、解毒之效。《本草正义》记载:“草, 苦寒泄降, 主湿热壅塞之实症, 亦可为外疡阳毒之外敷药。”
2.2 食用价值
桑科植物的果实有许多可以直接使食用, 也可以酿酒、熬糖或调味。如无花果的果实有清热润肺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无花果味甘平, 无毒, 主开胃、止泄痢、治五痔、咽喉痛。” 此外, 无花果还含有柠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丙乙酸、草酸、奎宁酸、脂肪酶、蛋白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 可有效补充人体的营养成分,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是一种天然的保健美食[6]。拓树、畏芝、桑等的果实都可生食和酿酒;还有的桑科植物 (如薜荔) 的果实可以制作凉粉等食物。
2.3 观赏价值
桑科植物中有些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构树的抗烟性较强, 比较适合在工矿区和烟尘较大的地区种植, 可起到很好的净化环境的作用。因为构树的果实鲜红美丽, 花果期较长, 也常作为城镇绿化树种。印度橡胶树的白色乳汁在其原产地可提制硬性橡胶, 但在皖南地区印度橡胶树主要用于盆栽观赏。薜荔是常绿攀援性植物, 多攀援于树干或墙壁上, 可栽培在庭院中作观赏植物。爬藤榕也是一种庭园垂直绿化的良好材料[3]。
2.4 其它价值
桑科植物中有许多物种材质坚硬, 可供农具、工具柄、细木工等小材利用, 如拓树、华桑等;还有的可做纤维原料, 如构树、爬藤榕、珍珠莲、草等;有的叶可饲蚕, 创造经济价值, 如畏芝、桑等。此外, 小构树、藤构、琴叶榕等的茎皮纤维可用来造纸, 鸡桑的种子还可用来榨油。
3 开发利用建议
3.1 合理开发, 保护资源
开发利用桑科植物资源, 首先必须对桑科植物资源展开调查, 切实查清皖南山区现有桑科植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加强桑科植物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保护现有物种和各类生态系统, 要强调长远利益和大局利益, 切忌采用竭泽而渔的办法, 重视保护, 合理开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并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则和保护措施, 做到有计划的开发, 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即“善用资源, 使之用之不竭”。
3.2 调整结构, 变野生种为栽培种
目前许多桑科植物仍处于野生状态, 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 导致资源的浪费。如许多桑科植物的果实由于在果实大小、丰产性和适口性等方面差强人意, 至今没有开发利用。其实这些果实在营养含量、保健功效等方面是其它水果不能比拟的。一直以来, 桑树的作用主要是采叶养蚕, 至今北宋张俞的“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的诗句仍广为传唱。相形之下, 桑树的果实一直不被重视。近年来,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桑椹的价值日益显现, 其利润是桑叶的810倍[7]。在这种情况下, 将桑椹制成罐头或果脯等容易储运的商品将成为一条提高桑椹商品价值的有效途径。所以对野生桑科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引进驯化及试验栽培, 将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3.3 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植物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桑科植物资源的特性, 选育出优良品种, 在最适宜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并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值, 使之成为皖南山区的名优品种。如用薜荔制作凉粉在目前大多数只是民间利用, 没有形成商品, 可考虑将其大规模生产, 形成皖南山区的一种特色食品。同时, 加强果农与加工企业的联系, 形成产销一条龙的新格局,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 许多植物的木材坚硬, 可用来加工成为工艺品, 使之成为当地的特色经济产业, 从而提高经济收入。总之, 加强植物的综合利用也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桑科植物的根茎叶及其果实都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 应充分挖掘资源利用潜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 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实现综合利益的最大化[8]。
参考文献
[1]汪立祥, 方建新.皖南山区伞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永续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6) ∶407-409.
[2]张福平, 等.粤东地区野果植物资源 (简报)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 (3) ∶22.
[3]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 (第二卷) [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7∶95-111.
[4]胡嘉琪, 梁师文.黄山植物[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109-113.
[5]杨晓宇, 马岩松, 车芙蓉.桑葚资源的开发利用[J].食品科技, 1999, (4) ∶25-26.
[6]http://sotainno.com/intro02.php[EB/OL].
[7]张福平.粤东地区野生桑科果树资源[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3, 24 (6) ∶95.
贵州省植物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