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血压体检者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高血压体检者范文(精选7篇)

高血压体检者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13年3~5月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596名人员, 年龄21~60岁, 每10岁为一年龄组, 共分为4个年龄段组。

1.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抽静脉血, 离心取血浆, 采用酶法测定其空腹血糖。并测量坐位血压、身高及体重, 若血压超过正常标准的, 嘱其一周内再连续监测三日血压, 仍超过正常标准的诊断为高血压。

1.3 仪器及试剂

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積水株式会社试剂。

1.4 判断标准

(1) 中国人正常体重指数 (BMI:kg/m2) 为19~24, BMI≥24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2) 收缩压≥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90mm Hg为高血压。 (3) 空腹血糖≥6.11mmol/L为高血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与年龄的关系

21~岁组GLU水平为 (4.90±0.52) mmol/L、31~岁组为 (5.03±0.70) mmol/L、41~岁组为 (5.38±1.10) mmol/L、51~岁组为 (5.73±1.32) mmol/L, 表明GLU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P<0.05) 。

2.2 血压、体重指数与年龄的关系

1596人中有242人患高血压, 占15.16%。各年龄组的血压均值水平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 所有组中BMI≥24的人群组血压均值水平比BMI<24的人群组血压均值水平高 (P<0.05) , 见表1。血压偏高多在40岁以后, 其中>40岁的患病率为21.09%, ≤40岁的为6.38%, 两者相比较, 有显著差异 (P<0.05) 。体重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BMI≥24有720人占45.11%, 其中21~岁组50人占20.83%;31~岁组140人占34.74%;41~岁组368人占53.72%;51~岁组162人占60.45%。

注:同组内与BMI≧24比较*:P<0.05

2.3 血压、血糖水平与体重密切相关

BMI≥24的人中高血压180人占25.25%、高血糖65人占9.03%;BMI<24的人中高血压62人占7.08%、高血糖18人占2.0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通过对1596名健康体检者体检, 发现该人群高血糖、高血压较多见, 有扩大化的趋势, 且与年龄、体重密切相关。本报告显示, 20岁以上的超重或肥胖率达45.11%, 高于相关文献[1]结果。超重或肥胖的人越来越多, 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2]。本调查显示BMI≧24的人群高血压比率是BMI<24人群的3倍多, 与此观点相符。有研究显示超重及肥胖者随体重指数的增长冠心病、总脑卒中和缺血型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3]。因此, 要积极参加锻炼, 合理饮食, 控制体重, 预防疾病的发生。2000年, Wild等[4]调查显示, 全球各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2.8%, 并预测2030年的糖尿病发病率将达到4.4%, 且尚有很多病例未被发现[5]。本调查显示高血糖占5.20%, 应引起关注。为了减少糖尿病、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早预防并定期体检等, 早发现, 早治疗。

摘要:将2160岁的1596名体检者, 按年龄段分为4组, 测定其空腹血糖并记录年龄、体重指数 (BMI) , 血压。血糖、血压异常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并随BMI升高而增加。各组之间血糖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血糖、血压异常比率与年龄、体重指数 (BMI) 明显相关。

关键词:健康体检,高血压,糖尿病,年龄,体重

参考文献

[1]马冠生, 李艳平, 武阳丰, 等.1992年至2002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 (5) :311-315.

[2]吴锡桂, 曹天秀, 朱燕, 等.人群膳食结构干预对血压均值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 6 (1) :22.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适宜体重指数切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 (6) :431-434.

[4]Wild S, Roglic G, Green A, 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care, 2004, 27 (5) :1047-1053.

从体检者需求出发 第2篇

去大医院做过体检的人, 都对这样的场面并不陌生:医院门前, 早上8点就已人满为患;几十张椅子上早已坐满了候检的人, 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只能拥在体检科的诊室前, 探头探脑地向护士打听排到多少号了。但这只是体检的开始, 更是等待的开始

很多人选择医院的体检中心做体检, 主要的想法是信赖医院品牌, 信任医院的技术实力。但有时体检中心嘈杂的环境、不断与患者的交叉, 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一位对体检中心设计非常资深的专家认为, 各级医院在建设自己的体检中心时, 应从体检者的需求出发, 借鉴民营体检机构的一些温馨做法, 比如整体设计风格, 最好与其他科室有明显的区别, 让体检者从直观上有一个更舒适的感受, 让体检者能够感受到, 虽然来的是医院, 但并不是患者的待遇。目前很多民营体检机构的整体风格设计均借鉴酒店的设计理念, 对前来的体检者产生非常好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亲和力。

其次, 接检台的设计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 要为体检者设置座椅是最为理想的。这样既体现对体检者的尊重, 又没有视觉上的距离感。第二, 不宜采用叫号系统, 时下很多体检机构和台湾地区的医院, 非常流行的是由导检员带领, 进行全部的检查。虽然未必做到“一对一”, 但导检员可以为体检者提供适时的提醒服务。

再者, 家具的配备。主要是等候椅, 选用上除了与装修风格配套外, 还应注意体检者之间的隐私保护。比如可以选择弧形或独立座椅, 弧形的等候椅, 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分区的作用, 避免了体检者之间面对面的尴尬。

候检环境的设计, 最好能转移体检者的注意力, 避免因等候时间过长而造成烦躁情绪;指示标识要清晰、醒目, 避免体检者走冤枉路;停车位充足, 且停车方便;科室环境自然、清新, 让体检者心情放松。

此外, 还应注重保护体检者的隐私, 为每位体检者提供一个安静、私密的检查空间。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一个小的就餐区, 供晨检人员来就餐。

1155例体检者心电图表现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体格检查,异常心电图,心血管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心电图检查是最常见的检查手段。为寻找不同人群的心电图表现的分布规律,探究心电图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现就本市健康体检中异常心电图表现者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做心电图检查的1 155人。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老年组。青年组男324人,女236人,年龄20~45岁,平均(29±6)岁。中老年组男267人,女328人,年龄46~80岁,平均(60±7)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日本福田FX7402型心电图机,安静状态下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专人描记,同一心电图室医师分析,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155人中心电图正常904人,异常251人,异常率21.73%。青年组共560人,心电图正常483人,异常77人,异常率13.75%,其中男性异常率15.1%,女性异常率11.87%;中老年组共595人,心电图正常421人,异常174人,异常率29.24%,其中男性异常率27.0%,女性异常率31.1%。异常心电图表现见表1。

注:括号内为相应百分比

3 讨论

3.1 异常检出率

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青年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这与赵长安等[2]报道的情况相符。在异常心电图的表现中,以ST- 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的发生率较高,但各组内男性、女性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以及ST- 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与杜金英[3]报道的情况相符。

3.2 ST- T的发生率

ST- T改变排在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的首位,而青年组的发生率较低。ST- T改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植物神经紊乱常可引起Ⅱ、Ⅲ、avF等导联的ST- T改变。最常见的原因还是疾病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等。冠心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多发生在40岁以后。本研究显示,中老年组女性ST- T改变比例高达16.2%,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后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增加有关[4]。重视老年人体检心电图中ST- T改变,进一步观察、随访,为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

3.3 各种期前收缩

任何因素引起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折返或触发活动均可导致期前收缩。中老年组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中老年组期前收缩多见房性,而青年组期前收缩常为室性。引起期前收缩多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器质性心脏病,情绪激动、疲劳、烟酒过度、生活不规律等也可引起期前收缩。健康人群也可出现期前收缩。中老年组期前收缩发生率高,与该年龄段心肌出现纤维化、退行性变、心肌缺血等有关。

3.4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本组青年组、中老年组男性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较高,与原爱琴等[5]报道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男性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2%,排在该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的首位。窦性心动过缓者心率多数在50~60 次min-1。路明慧等[6]认为,把我国健康男性青年正常窦性心率范围确定为55~100 次min-1更合适。青年男性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与活动量大、运动较多有关,应视为生理现象,是心脏储备能力生理性增强的表现,并非病理性的窦房结功能低下。中老年组男性窦性心动过缓有别于青年组,多数为病理性的窦房结功能低下。据文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病率明显增高,多数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为突出症状。体检过程中,应重视中老年男性窦性心动过缓,定期复查,必要时可做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

3.5 左室高电压发生率

本组左室高电压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男性。这可能与青年男性胸壁较薄,中老年男性易患高血压左心室负荷加重有关,也有可能是数字心电图机与建立在传统的模拟心电图机基础上左室高电压的诊断标准有误差,而出现了左室高电压的假阳性[7]。因本组数据样本有限,此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赵长安,谢梅.2830名青年及中老年健康体检心电图对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907.

[3]杜金英.3420例体检者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6):416-417.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7-274.

[5]原爱琴.5559例青、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心电图结果分析[J].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23(12):309.

[6]路明慧,段爱菊,段爱珠,等.我国健康青年人正常窦性心律范围初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2):121-122.

高血压体检者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健康体检者136例, 男77例, 女59例, 年龄均在65岁以上。所有样本同时测定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血糖 (GLU) 。

1.2 仪器

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

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4 方法

体检者均空腹12 h于次日清晨采血, 无溶血、脂血、黄疸, 排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TC、TG采用氧化酶法;HDL-C、LDL-C采用直接法;GLU采用氧化酶法测定。GLU≥6.11 mmol/L、TG≥1.88 mmol/L、TC≥6.45 mmol/L、HDL-C<0.78 mmol/L、LDL-C>4.92 mmol/L为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测定结果发现, 血脂血糖增高者占一定比例, 尤以GLU和TG增高明显, 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别。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女性较男性显著增高。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检测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人口普查, 老年人口已占1.3亿, 预计至2040年左右将突破4亿, 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因此对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组体检者中发现, 部分人的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异常, 说明老年体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和糖代谢紊乱。这些变化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 其生理上的变化:心肌细胞增大, 老年色素沉着, 心搏出量减少 (60岁以上老年人心搏出量相当于年轻人的60%~65%) , 动脉变硬、弹性减弱, 使之更容易出现各种心脏疾病。TG中由于含大量脂质易于沉积在血管壁而形成粥样斑块, 该斑块一般由一个坏死的脂质核心和一层纤维组织组成。斑块向血管壁内突出, 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和血管壁弹性降低, 脆性增加, 其管腔完全变窄甚至闭塞, 也可扩张而形成动脉瘤, 从而引起循环系统的功能紊乱。而斑块破裂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一个最重要的始动因素, TC和LDL-C升高、HDL-C降低, 目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危险因素。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低HDL-C血症是冠心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有报道HDL-C每升高0.026 mmol/L, 冠心病的危险度降低2%~3%。最近的研究表明, 有些冠心病患者虽无高脂血症, 但血中的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 由于其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含量不足导致清除动脉壁中胆固醇的能力较差, 所以也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1]。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 又缺乏合理的膳食搭配, 运动量减少, 肥胖者越来越多, 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GLU水平的长期升高, 可引起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损伤, 造成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紊乱。过多的脂质可穿过内皮细胞在血管壁沉积,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原因是高血糖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 胶原组织在血中的暴露时间延长, 使血小板易于黏附和聚集, 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产生减少、活性降低;加上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 使糖蛋白沉积于血管壁下, 加重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的紊乱, 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表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空腹血糖升高, 冠脉病变程度也更加严重[2,3]。

通过对本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 部分老年体检者已存在危险因素, 如果在某些诱因作用下, 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男性的发病率与女性无明显差别。因此, 应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户外有氧运动, 重视血脂血糖的监测, 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区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状况。方法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采用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采用直接法;血糖 (GLU) 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发现, 血脂血糖增高者占一定比例, 尤以GLU和TG增高明显, 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别;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女性较男性显著增高。结论 本地区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血糖水平相对偏高, 而血脂血糖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体检者,血脂,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参考文献

[1]张亚琼.3568名体检者血糖、血脂水平调查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2) :165.

[2]张俊玲, 石晓建, 谢军.218例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07, 4 (4) :338.

高血压体检者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6例体检者,其中201例男性患者,16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岁。将366例健康体检者按照年龄段:30-35岁、35-40岁、40-45岁、45-50岁,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组。

1.2 方法

健康体检人员空腹时间要超过12h,并在次日清晨进行肘静脉血的抽取[2],静脉血抽取量为5.0ml,放置凝固,等静脉血凝固后,医护人员用专用抗凝管进行混匀处理,通过3000转/min的离心将血浆分离出来。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四项进行检验,TC和TG通过酶比色法进行检验,HDL-C通过酶修饰法[3]进行检验,对患者血脂检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诊断标准

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四项检测中:甘油三酯(TG)>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mmol/L,总胆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mmol/L[4],即为高血脂。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的形式进行表示,并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通过卡方进行检验,用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本次所抽取的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6例健康体检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366例健康体检者中血脂的检验结果详细情况见表1。

2.1 性别

366例健康体检者包括201例男性,165例女性,检测出176例高血脂患者,其中有138例男性,占男性体检者的68.7%,38例女性,占女性体检者的23%。

2.2 年龄

将366例健康体检者分为30-35岁、35-40岁、40-45岁、45-50岁等组,所占比例分别是13.7%(23)、18.2%(32)、30.7%(54)、38.1%(67)。

2.3 教育程度

将366例健康体检者按照受教育的程度进行分组,分为以下几组:大专及以上学历、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健康体检者高血脂发生率分别是:18.2%(32)、36.3%(64)、45.5%(80)。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人类血脂增高的因素也多种多样。男性血脂高的人数明显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男性吸烟饮酒而造成的,烟酒等物品能够影响患者血清中TG和TC的含量[5],引发高脂血症。在血液循环中,人在空腹12h之后,血液中的乳糜蛋白已经完全被代谢分解,因此健康体检者的血液中只是反映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健康体检者存在的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威胁和危险性,因此需要进行血脂的检测[6]。

笔者根据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为标准对高血脂症患者的发病率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高血脂症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将患者日常的行为规范纳入考虑的范围中,并对油盐的摄入量[7]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高高血脂症患者对于身体锻炼的重视。

在健康体检者中进行血脂四项的检查是为了能够及时的诊断出高血脂症,保证其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脂症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而30-50岁正是家庭顶梁柱的阶段,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有时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加班,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就导致高血脂症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就需要健康体检者重视健康管理,对自身的血脂、血压、血糖等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发现血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治疗和干预,以保证高血脂症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重视生活中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体育锻炼以提高高血脂症患者的脂肪代谢,合理膳食,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8]。

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体检者的体质量指数不正常,医护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健康教育,并制定严格的日常饮食方案,加强锻炼,以对血脂进行有效控制。在经过严格的体育锻炼之后,3个月后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复查,如果控制效果不理想的话,就必须要到专科门诊中就医,使用药物进行干预。但是医护人员还是注重推荐体育锻炼,以将血脂指数长久的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9]。

本次探究所抽取的36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验报告中,有176例高血脂症患者,他们的脂代谢出现异常,存在极高的危险性,极易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类的运动能力、代谢能力和消化能力等都会逐渐减弱,血管也会逐渐变脆变硬,血脂出现异常的情况会随之增加。虽然本次所抽取的健康体检者中,45-50岁之间的高血脂症发生率很高,但是会发现30-35岁的高血脂症患者与以往的文献资料相比较的话,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这也就说明笔高血脂症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高血脂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受教育高的群体。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较大联系,因此健康体检者进行血脂检查不仅能够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而且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虽然高血脂症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且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症的发病率低,这就说明,高血脂症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必须予以重视,并积极的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高血脂症患者的重视,严格按照医护人员制定的方案进行,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对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查结果进行探讨,为有效控制血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6例体检者,在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体检者进行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四项进行检验。结果 在366例健康体检者中,高血脂症患者有176例,占总检者的48.1%,且多发于30-50岁的男性中,健康体检患者的相关资料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高血脂症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有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予以重视,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观察

参考文献

[1]汤小燕,金秀花.某企业2651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验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04(19):3029-3030.

[2]廖俐雅,魏进武.垫江地区950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7(24):3070-3071.

[3]王晓美,彭素华.怀柔地区公安系统健康体检者脂代谢异常的现状与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2,12(24):6430-6431,6434.

[4]许元英.阿坝州马尔康地区1411例健康体检者血脂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11(09):829-830.

[5]李桂芝.2169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测及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3(23):105-106.

[6]朱小东,邓小军,张阳根.对健康体检者血脂四项水平调查分析[J].医疗装备,2011,16(08):31-32.

[7]刘永利.中山市部分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03(13):146-147.

[8]曹政媛.200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和血糖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07(01):94-95.

高血压体检者 第6篇

关键词: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许多中老年人患有高脂血症。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都表明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重要发病因素。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脂血症, 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疾病的发病率会随之增高,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为了探讨城市人群中的中老年高脂血症患病情况, 本文对325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脂血糖的检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59例, 男1983例, 女1276例, 健康体检者年龄30~60岁, 平均45岁。所有样本同时测定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血糖 (GLU) 。

1.2 仪器

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

均由青岛欣恒康有限公司提供。

1.4 方法

体检者均空腹12h于次日清晨采用, 无溶血、脂血、黄疸, 排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采用氧化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采用直接法;血糖 (GLU) 采用氧化酶法测定。

2 结果

健康体检者血脂血糖检测结果见表1。从检测结果发现, 平均有14.8%的体检者结果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以TG和GLU增高幅度明显。

3 讨论

本文在体检者中发现, 部分人的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异常, 说明体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和糖代谢紊乱。这些变化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C和LDL-C升高、HDL-C降低, 目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危险因素。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血症是冠心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有报道HDL-C每升高0.026mmol/L。冠心病的危险度降低2%~3%。TG中由于含大量脂质易于沉积在血管壁而形成粥样斑块, 该斑块一般由一个坏死的脂质核心和一层纤维组织组成。斑块向血管壁内突出, 造成血管腔狭窄和血管壁弹性降低。而斑块破裂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一个最重要始动因素。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缺乏合理的膳食搭配、运动量减少, 肥胖者越来越多, 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GLU水平的长期升高, 可引起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损伤, 造成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紊乱。过多的脂质可穿过内皮细胞在血管壁沉积,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通过本次调查, 可以表明在城市中老、中、青三代人群中均有相当高的高脂血症患病率。因此, 建议: (1) 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吸烟, 不酗酒, 合理的膳食结构 (低盐、低脂、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 (2) 多参加体育锻炼,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 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 对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有显著效果, 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3) 合理用药, 一旦非药物干预不能奏效就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医生应对患者在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剂量以及服法、服药时间等方面给予合理的指导。 (4) 定期健康体检, 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及易患因素的早期防治。

参考文献

[1]周新.应重视血脂指标的联合监测与综合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128 (1) :8.

[2]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0) :483~486.

高血压体检者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5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5 058 例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了分析, 其中男2 747例, 女2 311例, 年龄20~85岁,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1.2 方法 (1) 收集标本:上述人群空腹10h以上于清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5ml, 及时分离血清。 (2) 检测系统:采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ci162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为雅培原装试剂, 质控血清为伯乐质控品, 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UA检测。 (3) 判定标准:依据男UA >420μmol/L, 女UA>357μmol/L为高尿酸症。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软件包,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尿酸水平和高尿酸分布比较男性总体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尿酸率远高于女性。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间血尿酸水平比较<25岁年龄组与25~34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5岁上各年龄组之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血尿酸 (SUA) 是人体嘌呤核苷酸的终末代谢产物, 当机体嘌呤代谢失常或摄入过多引起SUA生成过多和过少 (或) 排泄减少时会引起SUA浓度升高, 导致高尿酸血症。目前全球范围内HUA的患病情况较为严峻且有逐年上升趋势[3,4]。

在本文中, 发现福州地区健康体检者中男性总体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且男性高尿酸率远高于女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这与文献[5~7]报道一致, 可能与男性的工作压力、社会应酬、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雄性激素有促进尿酸的重吸收, 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有关。近年来也有相关文献报道过HUA检出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6], 但没有进行尿酸水平的具体分析,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间血尿酸水平的比较, 结果发现<25岁年龄组血尿酸水平高于25~34岁年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5岁上各年龄组之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其他文献报道较不一致[7~10], 可能是与地域的差异有关, 特别是对沿海地区的福州而言海鲜类产品丰富多样, 年轻人喜食海鲜和大量的高嘌呤高蛋白海鲜饮食, 加上运动量少, 生活饮食不规律, 偏食、挑食、荤素搭配不平衡等影响因素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HUA不仅是导致痛风发生的关键因素, 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因素, 因此, 本地区的健康人群应该引起重视, 定期进行体检, 了解机体代谢状况, 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意识。

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地区体检者血清尿酸 (UA) 水平及高尿酸血症 (HUA) 检出率情况, 为该地区HUA所引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用尿素酶法对2015年5月份在我中心体检的5 058例本地区健康体检者, 进行空腹血尿酸水平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查出高尿酸1 208例, 占23.88%。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岁血尿酸水平与2534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5岁以上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福州地区健康人群男性血尿酸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而且<25岁的人群血尿酸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高尿酸,健康体检,影响因素,年轻化

参考文献

[1]袁智敏, 张丽崧, 杨丽芳.广州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调查分析〔J〕.营养学报, 2004, 26 (3) :201-203.

[2]高昌静, 蒋永高, 唐振兰.安徽39824例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20) :3589-3590.

[3]Liu B, Wang T, Zhao HN, et al.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in China:a meta-analysis〔J〕.BMC Public Health, 2011, 27 (11) :832.

[4]Zhu Y, Pandya BJ, Choi HK.Preval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2007-2008〔J〕.Arthritis Rheum, 2011, 63 (10) :3136-3141.

[5]翠崇柳.971例体检者尿酸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学院院报, 2013, 28 (1) :64-65, 75.

[6]Ashtari F, Bah'ar M, Aghaei M, et al.Serum uric acid level in patients with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J〕.J Clin Neurosci, 2013, 20 (5) :676-678.

[7]胡守岳, 陈贞羽.1 679例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09, 16 (4) :1281-1282.

[8]马媛, 王媛.天津市某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群的尿酸水平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 30 (3) :165-168.

[9]陈兴壮, 高荣理.三亚地区体检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情况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 2014, 35 (5) :627-628.

高血压体检者范文

高血压体检者范文(精选7篇)高血压体检者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2013年3~5月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596名人员, 年龄21~60岁, 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