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芬顿工艺论文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芬顿工艺论文范文(精选8篇)

芬顿工艺论文 第1篇

随着全国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排放标准要求不断升高。该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物化+A2/O+物化已经无法满足新排放标准的要求, 对目前该工艺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迫在眉睫。经过前期的小试比对, 芬顿深度氧化工艺比较适合作为该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工艺。

芬顿深度氧化工艺其氧化机理简单、反应速度快、可以产生絮凝等其他一般的化学氧化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而备受人么的青睐。但通过试验发现普通的芬顿氧化工艺出水无法达到排放要求。因此, 改进型芬顿深度氧化工艺筛选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初步试验, 该污水处理厂确定了芬顿流化床与芬顿三相催化氧化两种芬顿改进工艺并进行了对比试验。

1实验部分

1.1芬顿流化床与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原理

芬顿流化床工艺:污水进入流化床中与亚铁离子和双氧水进行反应, 然后通过水流分布器将废水, 亚铁的混合液进行均匀布水, 布水完成后流化床内的催化填料表面附着的铁氧体降低双氧水的分解势能, 使双氧水氧化的起始吉布斯自由能降低, 从而减少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成为三价铁离子的量, 进而减少加入双氧水无效分解, 提高双氧水的利用率。在当芬顿流化床填料处于流化状态时, 首先芬顿流化床反应器内不需要外加动力进行搅拌, 降低了双氧水无效分解效率, 提升了双氧水的利用率;其次流化状态使得双氧水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与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几率大大增加, 缩短反应时间, 降低处理设施的容积。

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污水流入三相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后, 首先进入双催化 (超声/磁化/催化剂A) 反应系统进行断链开环, 废水经过酶生物催化和磁化处理, 水分子按照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 降低有机物活性点与药剂分子的屏障。再经双氧化 (超声/氧化剂B) 反应系统, 达到无选择的与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和催化缩合反应。磁化、超声显著提高催化反应速度和降解速度。再经过缩合作用将废水中残留的、难降解的、水溶性小分子污染物缩合生成水溶性较差的大分子物质进行沉降分离。

1.2实验装置及进出水工艺参数控制

本次对比试验中, 芬顿流化床装置由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主要工艺流程为:进水———流化床———沉淀池———出水;主要工艺参数为:进水流量控制在0.5m3/h, 进入流化床之前调PH控制在3.5左右, 流化床反应时间控制在2小时, 反应完成后回调PH至7.0左右, 沉淀时间为3小时。芬顿三相催化氧化装置由南京神克隆环保有限公司提供, 主要工艺流程为:进水———三相催化氧化反应———沉淀池———出水。主要工艺参数为:进水流量控制在0.5m3/h, 进入三相氧化系统之前控制PH在3.5左右, 三相催化氧化反应时间控制在2小时, 反应完成后回调PH至7.0左右, 沉淀时间为3小时。本次实验的进水水质主要为综合性化工废水经过物化———生化 (A2/O) , 进水CODcr在控制在167mg/l至230mg/l。

1.3对比实验条件及数据

1.3.1实验所需药剂

1.3.2实验运行及水样取样条件

该对比实验运行方式为24小时连续运行, 进、出水取样方式为自动取样仪每各2小时取样, 第二天取混合样进行分析测定。

1.3.3实验分析数据

该实验进出水水样CODcr的测定方法为:GB11914-89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1.4结果与讨论

通过11天的实验对比芬顿流化床与芬顿三相催化氧化两种不同的芬顿工艺对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去除效果进行比较, 其结果如下图1、图2所示。

分析图1、图2中的对比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 芬顿对综合性化工废水的去除率效果较好。两种芬顿工艺对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去除率都可以达到50%以上;芬顿流化床工艺对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的平均除率可以达到55.61%, 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对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的平均除率可以达到60.62%。原因在于芬顿试剂的“自由基理论”, 即亚铁离子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使其产生羟基自由基 (HO·) , 进攻有机物分子, 使其氧化分解为容易处理的物质。

羟基自由基 (·OH) 是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仅次于氟并且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氧化剂, 易氧化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氧化效率高, 反应速度快。并且在实际废水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铁水络合物并具有一定的絮凝功能, 是降解COD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2) 相比较两种芬顿工艺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较芬顿流化床工艺对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的去除效果较好;通过对比, 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对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的去除率为60.62%, 高于芬顿流化床工艺的55.61%。原因在于三相催化氧化工艺中的芬顿反应经过了双催化—双氧化作用, 即超声/磁化/催化剂—超声/氧化剂联合作用, 提高芬顿反应的催化速率以及降解效率, 将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或者其他小分子有机物, 再将难降解水溶性小分子污染物质缩合成为难溶性大分子物质, 通过沉降得以去除。而芬顿流化床工艺仅仅提升了反应氧化剂的利用率以及反应效率, 而无法将水溶性小分子污染物质缩合成大分子难溶性物质通过固液分离去除。

1.5结论

芬顿流化床以及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对经过生化处理后的综合性化工废水CODcr去除率能够达到55%以上;其中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通过双催化—双氧化的协同作用, 能够使生化后的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综上所述, 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对生化后综合性化工废水的CODcr去除效果要优于芬顿流化床工艺。

摘要:使用芬顿流化床和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对经过生化后综合性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 两种芬顿工艺对经生化处理后的综合性化工废水中的CODcr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CODcr的去除率能够达到55%以上;其中三相催化氧化工艺通过双催化—双氧化作用能够使生化处理后的综合性化工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相对CODcr去除效果来讲, 芬顿三相催化氧化工艺要优于芬顿流化床工艺。

芬顿试剂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第2篇

介绍了介导高级氧化反应的芬顿试剂的机理研究进程,概述了芬顿试剂在处理氰化物、酚类、染料废水、染料中间体废水、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说明了芬顿试剂单独或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联用的工业实例,认为芬顿试剂在实际的工业运用中,无论是作为中间处理手段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还是作为最后步骤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都有自身的优势.

作 者:邓小晖 张海涛 曹国民 Jean-Pierre 王时雨 Deng Xiaohui Zhang Haitao Cao Guomin Jean-Pierre Wang Shiyu 作者单位:邓小晖,张海涛,曹国民,Deng Xiaohui,Zhang Haitao,Cao Guomin(华东理工大学资源能源战略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上海,200237)

Jean-Pierre,王时雨,Jean-Pierre,Wang Shiyu(上海化学工业区水研究中心,上海,201507)

《赫芬顿邮报》破局传媒 第3篇

嫁错郎,入对行

现年63岁的阿丽安娜·赫芬顿早年就是位富于政治热情和鲜明个性的评论家、电视主持人,在英国家喻户晓。后移民美国,并因嫁给共和党议员迈克尔·赫芬顿而在美国政治社会如鱼得水。尽管这段婚姻在1997年走到尽头,但阿丽安娜在事业上持续前行。2003年,她曾经与施瓦辛格竞选加州州长,虽然落败,却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互联网。

在《赫芬顿邮报》之前,阿丽安娜曾经建立过多个时事新闻网站,例如,配合她本人选举的“阿里安娜在线”,甚至建过“克林顿辞职网”,这些网站都打上了其强烈的个人烙印,随意性大于严肃性,娱乐性大于新闻性。直到2005年5月《赫芬顿邮报》上线,阿丽安娜真正掌握了互联网新闻的秘诀:“互联网让我们知道什么方式能吸引读者,刺激评论、共享传播,并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今天的读者倾向于按需索取新闻,按自己的标准重组新闻,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里使用新闻——谈论、辩论、质疑,与那些不同政见者直接交锋。”

《赫芬顿邮报》采取24小时新闻聚合与名流博客评论相结合的方式,新闻绝大部分转载自传统媒体,并且不避讳挑选新闻,尤其是对政治新闻的态度和立场。博客,包括名流博客的功能是围绕这些新闻写评论,与读者一起参与讨论。

《赫芬顿邮报》以其鲜明的个性迅速取得成功,既叫好又叫座。当大多数网络媒体还处于“烧钱”阶段,《赫芬顿邮报》在2011年的利润就已达3000万美元。

充分利用各种免费资源

所有内容皆可免费利用——这是众多在线新闻网站的信条,《赫芬顿邮报》自然也不例外。每天,网站编辑会搜索到大量新闻内容,他们首先会挑选出其中最新鲜有趣的部分,然后将其他人提供的相关内容重新组合包装,写成单独的故事,其目的是引发博客日志和评论,最后把整合后的新闻放到网站上。

《赫芬顿邮报》聚集了3000多位博主。他们一般是各个领域的资深人士,但大部分鲜有在主流媒体曝光的机会,包括少数派政治家、特立独行的大学教授、缺乏大众知名度的作家和文艺界名流等。阿丽安娜凭借自己的社交人气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将这些作者的潜质挖掘出来,赋予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因此这些博主虽然没有报酬却愿意定期贡献充满见地的评论。

阿丽安娜曾经颇为骄傲地宣称:每天在全美有1.2万名公民记者为《赫芬顿邮报》提供新鲜素材。以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为例,网站发起了名为“Off the Bus”的项目,募集普通公民作为记者报道大选全程。网站将一个采访任务分配给数十乃至上百个公民记者,跟踪并报道奥巴马在十几个州的拉票过程。这些“平民记者”每人每天只须花上一小时,100人加起来就能完成一个记者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们将自己看到的情景记录下来,交给项目的编辑,最后由编辑根据这些素材制作出一篇完整的报道。

独门绝技——搜索引擎优化技术

不过,内容并非《赫芬顿邮报》的唯一优势。众所周知,在网络世界里,信息是否能达至受众,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搜索排名的位置。而《赫芬顿邮报》有一套核心技术,其神奇之处在于,能让搜索引擎优先搜索到其文章提供的关键词。据报道,这也是美国在线愿意出高价买下《赫芬顿邮报》的因素之一。

《赫芬顿邮报》拥有30位资深技术专家,他们遍布在全世界,跨时区的分布保证团队工作24小时不间断运转,网站的技术处于时刻优化中,几乎以 “一天诞生一个新技术”的速度在前进。

技术是阿丽安娜手中的一张王牌,其团队通过自己的神秘技术,根据分析得出谷歌搜索的趋势,在文章中加入用户可以搜索到的关键字,并在同一页面中加入大量其他内容的链接,吸引了大量广告商。而强劲增长的广告收入无疑是《赫芬顿邮报》盈利的最大来源。

打破常规

美国著名的TED大会(汇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上曾有一个风趣十足的演讲《成功的秘诀在于多睡一会儿》,演讲者就是阿丽安娜,她坦陈自己曾因过度劳累而昏厥。她说:“想要更加高效、更有情趣、更加幸福,就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限,首先请保持睡眠充足。”

阿丽安娜的工作效率的确很高,她深知现代社会技术更新换代之迅速,她必须更快。最近,“赫芬顿邮报直播”栏目正式开张。阿丽安娜坐在演播室中一个豪华皮沙发上,对着摄像机说开场白:“欢迎进入全新的对话之旅!”高调宣布《赫芬顿邮报》正式进军视频新闻领域。

在我们的认知中,传统电视新闻所传播的信息流都是从媒体到观众的“单向流动”,而阿丽安娜和她的团队这次决意打破这一常规,将视频信息的反馈和互动发挥到极致。

阿丽安娜为“直播”视频新闻业务组建了100人的团队,气质赛明星的帅哥靓妹主持人团队分布在纽约、洛杉矶的两大主要演播室。在“直播”栏目播出的新闻中,观众可以看到主持人、评论员和嘉宾们远程实时对话,并即时通过视频回馈,将Facetime应用、Google+的视频分享功能都应用在其中,还可以随时在视频右侧的滚动栏中留言。

而未来的节目议题也将呈现在预告栏中,让观众在新闻直播开始之前就能够参与互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节目的制作者。开播数月来,先后在节目中亮相的非专业新闻人士已经达到数千名。下一步,“赫芬顿邮报直播”还将推进与有线电视网的合作,阿丽安娜的“地盘”不仅仅是网络和移动端,她还要“霸占”你的电视机!

芬顿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的优化 第4篇

1 实验材料和测定方法

1.1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取自江苏省某市的一处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取自填埋场进入调节池的出水口, 渗滤液的颜色呈现黑褐色, 臭味非常严重, 其COD的值为3415mg/L。

1.2 试剂和仪器

双氧水 (体积分数为30%) ;七水硫酸亚铁 (AR) ;氢氧化钠 (AR) ;其余所用试剂均为AR级;p H计 (瑞士万通) ;磁力搅拌器 (IKA) ;浓硫酸 (AR) 等。

1.3 测试方法

精确量取100m L垃圾渗滤液, 用p H玻璃电极用酸或者碱调节p H至一定的值, 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七水合硫酸亚铁和双氧水, 搅拌均与后, 在反应一定的时间后取出, 然后将p H调节到8左右, 静止0.5h后利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p H对去除率的影响

通过目前所有的芬顿试剂的氧化原理我们可以认知, p H值无论是过低还是过高都会对羟基自由基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 如果p H值过高的话还会对Fe2+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某化合物加入Fe2+就会产生一定的沉淀物, 进而会对游离的Fe2+的浓度产生影响, 最终会影响到CODcr的去除率。

在温度20℃, H2O2浓度为350mg/L, Fe2+的浓度为200mg/L的情况下研究p H对芬顿试剂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看出, 在p H为2, 3, 4和5的情况下, 随着时间的延长, CODcr的去除率都在增加。在p H=3的情况下, 无论是COD-cr的去除速率还是最终的CODcr的去除率都是最大的, 此时p H的CODcr的去除率为42%。

2.2 Fe2+的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此外, 我们通过对芬顿的试剂法中, 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结论。羟基自由基之所以会产生最主要是由于Fe2+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也是CODcr去除率发挥关键作用的主要条件之一[3]。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出, Fe2+的量与CODcr去除率也是呈正相关的关系。但是, 过多的Fe2+会发生自身氧化形成Fe3+, 而且还会将H2O2还原。因此, 会降低垃圾渗滤液的CODcr的去除率。当Fe2+的量在300mg/L时, 垃圾渗滤液的CODcr的去除率达到最佳值, 为47%。

3 结语

垃圾渗滤液废水是一种不容易分解的液体, 在对其进行处理时, 我们主要采用了芬顿试剂法, 通过这种方法来对p H, H2O2/Fe2+以及Fe2+的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当p H为3, H2O2/Fe2+的比值为2, 此时的Fe2+量则为300mg/L时, 芬顿试剂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会实现效果最大化, 此时其值应该为47%。虽然经过芬顿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废水还没有达到排放水的要去, 但是显著降低了垃圾渗滤液的COD值, 对其下一步处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采用Fenton试剂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pH、H2O2/Fe2+的比值和Fe2+的量等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最佳条件是:初始pH值为3, H2O2/Fe2+的比值为2, Fe2+的量在300mg/L时, 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可达47%。

关键词:芬顿法,垃圾,渗透液,优化

参考文献

[1]焦叙来, 赵朝成, 刘春爽.响应曲面优化Fenton法处理反渗透浓排水[J].水处理技术, 2014, 40 (7) :44-47.

[2]李秀清, Fenton-UASB-生物活性炭处理高浓度聚酯废水[J].中国胶粘剂, 2014, 23 (11) :620-624.

芬顿工艺论文 第5篇

过去的10余年里,中国互联网媒体“天真烂漫”的快速成长。采编权的缺失对他来说既是束缚又是保护,这种较低成本内容整合的模式,也成就了一批跟在行业老大哥身后愉快玩耍的小伙伴。

网络媒体成为中坚力量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尽管少数重视内容能力的网媒早已开始积累自身采编能力、原创能力,而这种改变也是他们长久盼望的,但对绝大多数互联网媒体来说这个惊喜来的确实有些突然。传统媒体内容源头的生产能力和权威形象逐渐下降,用户又迫切需求能够适配他们移动生活的内容、形式及技术承载。变局之下中国互联网媒体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少年,骚动、有蓬勃大志、逆反,却又有些许无所适从。

从骚动的少年到社会的中坚,互联网媒体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瓶颈和问题,我将他们归结为“青春期的烦恼”:第一,内容源头问题;第二,碎片化时代如何适应网民注意力规律;第三,如何适配新生代主流用户的习惯和口味。

问题来了,如何找到答案?借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一句名言:“未来已经发生,只是分布并不均匀”。全球范围内有一些着眼于移动时代的媒体先行者,他们的做法对中国网媒来说未必真是鸡汤,但绝对具有借鉴价值。

就网络媒体平台而言,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赫芬顿邮报的做法。

如果说2012年就以7年行业资质获得普利策奖不算什么,以月访问用户3000万打败媒体老大哥纽约时报也不算什么,那么在第三任CEO吉米·梅曼(Jimmy Maymann)履新后,赫芬顿邮报预计在今年实现盈利,月访问用户突破9000万,实在值得我们看看这样一个从未打印过的“报纸”,为何活得不错。

“互联网让我们知道什么方式能够吸引读者,刺激评论,共享传播,并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今天的读者倾向于按需索取新闻,并按自己的标准重组新闻,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里使用新闻——谈论、辩论、质疑,与那些不同政见者直接交锋。” 赫芬顿邮报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的这些话,就像为中国网媒的上述三大困惑量身定做的一样。

早在2005年创立的赫芬顿邮报曾经面临同样行业困境,他们如何实现新的跃迁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五大新闻网站之一?他们的模式是否可以被中国互联网媒体借鉴?我们一同来看看这张跨洋而来的西药处方:

赫氏疗法一:“分布式新闻”

像安卓一样的开源性平台。把读者变成记者,这是赫芬顿的高招。赫芬顿邮报有1万多名“公民记者”,类似传统媒体的“通讯员”,每时每刻都在为它提供报道。2008年美国大选,赫芬顿邮报将一个采访任务分给50~100名“公民记者”,每人每天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个记者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赫芬顿称之为“分布式新闻”。“分布式”网罗了大量高质量的撰稿人,UGC的能动性得到激发,媒体才能真正活起来。

鉴定: 开放式平台对于中国媒体固有的采编形式是一种颠覆,虽然现在一些媒体也在探索UGC信息源的建立,但还比较集中于非严肃新闻,像赫芬顿这样从灵魂中跳脱还是不能企及的。

赫氏疗法二:关注度排行

信息选择权的民主化。用搜索引擎“找选题”,也是创始人赫芬顿的高招。它使用一套被称为“搜索引擎优化”的技术,编辑时刻关注谷歌等搜索引擎网站上最受关注的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以链接、视频、幻灯、评论等多种报道手段讲述新闻故事。这样做,保证了选题的热门度。同时,新闻在网页的排列顺序根据网民的点击率而上下调整,从而形成了赫芬顿全天候根据大众注意力形成的“读者自主头版”的特征。

鉴定:关注度排行是媒体在新时代无法逃避的趋势,信息不再稀缺,也致使注意力越来越趋近于大众真正的意志表达,而在国内,这是被媒体压抑已久的。

赫氏疗法三:以用户的语言

换个语态跟用户沟通。去年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Ken Lerer和前CEO Eric Hippeau又推出了社交新闻视频应用NowThis News,用移动化、社交化的“年轻人方式”报道新闻视频。在NowThis News视频中,你能看到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新闻播报和视频形式。比如美国大选的分析,代表各州车牌号、白板标数字以及代表两党的驴和象以动画形式的演绎,完全取代了专家戴个眼镜的分析。

鉴定:年轻人不再喜欢看传统新闻,他们喜欢移动化、社交化的获取新闻信息,在年轻人的世界里,便利、直观、有趣成为有传播力的必要条件。其实在这方面值得借鉴的并不是形式,而是如何与用户沟通,目前国内一些比较先锋的网媒已经开始借鉴,比如腾讯的新闻哥、新闻晚八点,以及网易轻松一刻等栏目。

赫氏疗法四:品牌国际化

咄咄逼人的扩张。就新闻内容的原创能力看来,赫芬顿邮报远远无法与美国本土成熟发展成熟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传统的新闻媒体相竞争,因内容使用问题与诸多美国老牌媒体失去了合作的可能性。但是赫芬顿邮报并没有止步,在追逐媒体的话语权的路上它把视野抛向国际市场。

2013年5月,赫芬顿邮报与日本朝日新闻社合作的赫芬顿邮报日本版正式上线。这是赫芬顿邮报首次向亚洲市场的进军,也是其在美国本土以外开拓的继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的第6个海外市场。之后又于2013年下半年开办德国版和巴西版,甚至曾有消息称赫芬顿邮报已着手与中国媒体就合作开办中国版事宜进行接触。

鉴定:困局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会存在,赫芬顿在美国的困局也属于新媒体形式青春期的烦恼。在美国市场的状况并无法改变,赫芬顿的扩张战略正是在做可以改变的事情,而今随着在全球的权威性和流量的提高,不可能改变的事情也被撼动。

赫氏疗法五:改变视频新闻

打破视频的单向流动。2012年8月,HuffPost Live在位于纽约办公室的演播室正式开张。HPSN新闻服务每日滚动播出12小时,新闻话题从名人八卦到中东局势应有尽有,可以称为“永不停止的脱口秀”和“网络热点的反射镜”。未来的节目议题也将呈现在预告栏中,让观众在新闻直播开始之前就参与互动,每个人都成为节目的制作者。从呈现到参与的变革,将是HuffPost Live持续运转的动力。

鉴定:从聚合文字和图片博客,到一个新的视频博客聚合平台生成。赫芬顿邮报在复制思维,而非复制模式。比起在国内很多学习和复制都是形式上的,赫芬顿邮报高明的多。

赫氏疗法六:超越想象的技术系统

用技术捕捉注意力。贴标签、搜索引擎优化、实时流量分析和链接是赫芬顿邮报四个技术驱动。这四方面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以确保用户能为《赫芬顿邮报》更多地贡献流量和点击率。前边已经提到过关于SEO的应用,后面我们就来说说其他3个技术如何巧妙迎合人们的行为习惯。

1.贴标签:赫芬顿邮报试图将人们搜索该条新闻时所用到的全部用语都囊括在这条新闻的标签中。这样读者在搜索时就能以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搜索到赫芬顿邮报网站提供的新闻。

2.实时流量分析技术:让网站的编辑能第一时间从其他网站获取最新的新闻内容,并根据流量研判哪些内容最受欢迎,及时编辑新闻标签便于用户搜索。

3.链接:在赫芬顿邮报网站的每篇新闻中,编辑都会巧妙地加入许多词条的链接,这些词条大多数是人名、事件名称等。链接、词条和匹配的所有新闻目录会在站内互相跳转,锁住流量。

鉴定:通过实时流量分析系统,编辑掌握了最新的搜索热词,更好地编辑各种标签,使之符合搜索引擎优化的要求,以便网站的文章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用户一旦进入网站,通过不断的链接,把用户固定在自己的网站中。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相比国内“发布即死亡”的模式,流动的信息让一个网媒更加健康富有活力。

赫氏疗法七:整合性自疗

当然赫芬顿邮报也有AOL这个很好的伙伴。早在2011年达成收购交易时,阿姆斯特朗就曾经表示,赫芬顿邮报将会成为AOL媒体战略的基石。时值2013年赫芬顿邮报仍然未盈利,很多传言甚至称AOL将要剥离此业务。

但是AOL自有打算:1、有意将网站的广告营收再次投入到业务中,以推动网站进一步成长;2、作为AOL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对赫芬顿进行重组,让熟悉国际业务的吉米·梅曼(Jimmy Maymann) 担任新CEO,并推进赫芬顿邮报的全球市场拓展。是否自疗成功?这位赫芬顿邮报的新操盘手也将在今年交出答卷。

鉴定:重新整合重组,对于赫芬顿来说意味着新的血液和思路,对于国内媒体则意味着创新的孵化,一个像赫芬顿邮报一样具有生机的澎湃新闻。

芬顿工艺论文 第6篇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及形成过程受垃圾成分、填埋场运行使用时间、气候、填埋场的作业方式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分较为复杂且变化较大,水质中的COD、NH3-N、悬浮物等含量浓度高。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也不尽相同。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般如表1。

氨氮高、碳氮比低、可生化性比低是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表2是泉州室仔前垃圾填埋场2015年渗滤液水质情况。

2 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由于对渗滤液的性质认识不足及技术局限性,2000年前后,我国渗滤液通常采用厌氧+氨吹脱+好氧的处理工艺,如深圳下坪填埋场、泉州室仔前填埋场等,但由于工艺简单无法适应复杂的渗滤液水质,大多数填埋场都无法做到达标排放。为减轻压力,许多填埋场通过专用管道或采用槽车外运的方式将部分渗滤液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与市政污水合并处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截止2011年7月1日,所有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都必须自行处理达到表2的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无法再直接排入或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表2的COD等主要排放标准已高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鉴于我国的生活垃圾尚未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因此渗滤液的成分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浓度更高,处理难度也更大。为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近几年来许多新工艺新措施不断得以应用,如为了解决低碳氮比问题,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进一步增加脱氮效果;为了增大大分子COD去除效果,采用芬顿(Fenton)高级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技术等,通过将各种工艺组合应用,大大提高了处理效果。目前较为成功的渗滤液处理工艺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其中深度处理方式主要有DTRO膜、卷式反渗透膜分离、MVR蒸发、芬顿试剂氧化等。不同的处理工艺虽然都有自身的优点,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反渗透膜分离存在浓缩水量大,处理困难、膜维护难等缺点;蒸发存在容易结垢、设备易损坏等缺点。

3 芬顿高级氧化的原理

芬顿高级氧化法是利用硫酸亚铁和双氧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渗滤液处理系统,利用其强氧化作用破坏有机质分子,使渗滤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后续的生化处理效果,部分COD直接氧化为CO2和H2O,同时Fe2+被氧化为Fe3+,通过调节PH值进行混凝沉淀,进一步去除有机物。

芬顿反应包括以下过程:

芬顿反应的机理较为复杂,其关键过程是二价铁离子(Fe2+)、和双氧水之间的链反应催化生成羟基自由基(HO·),它的氧化电位仅次于氟高达2.80V,且羟基自由基还具有很高的电负性或亲电性(电子亲和能力达569.3k J),具有很强的加成反应特性,因而芬顿试剂可无选择氧化水中的大多数有机物,特别适用于生物难降解或一般化学氧化难以凑效的有机废水,如将羧酸、醇、脂类氧化为无机态。目前芬顿方法已成功与其他方法联合用于处理制药废水、化工废水、印染废水、农药废水、垃圾渗滤液等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预处理及各类废水的深度治理。

近年来芬顿方法在渗滤液处理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杭州天子岭(1500m3/d)、广东江门(200m3/d)、常德市石门县(100m3/d)、益阳市桃江县(100m3/d)等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项目都采用芬顿工艺组合。

4 渗滤液芬顿氧化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参数

杭州天子岭、广东江门等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

该工艺将生化、物化法有机结合,发挥各种工艺的不同作用,去除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4.1 前端生化系统

前端生化系统由高效厌氧反应器+生化反应罐组成,主要去除部分有机物及氨氮等物质。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沼气。生化反应罐:分为缺氧段、好氧段以及沉淀段,在好氧段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作用下变成硝酸盐氮;在缺氧段由反硝化菌作用使硝酸盐转变成氮气逸出,该过程需投加一定的碳源提供能量;另有部分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随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统,达到脱氮效果。

4.2 芬顿氧化深度处理系统

由芬顿氧化和BAF生物滤池组成,由于老龄化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低,经过前端的生化处理后氨氮已基本达到表2排放标准的25 mg/L以下,但一般仍至少有1000mg/L浓度的大分子或结构复杂的有机物极难降解。需通过两级芬顿氧化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通过BAF生物滤池降解、过滤、吸附等处理。

4.2.1影响芬顿反应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溶液的p H值、H2O2和Fe SO4的配合比及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芬顿氧化的反应效率,一旦操作不当将会失去效果。

(1)p H值:p H值在3~4.5酸性条件下芬顿氧化的效果较好,p H=3时COD去除率、大分子物质结构的破坏作用及脱色效果最好。这是由于p H过低时,Fe3+不能顺利地被还原为Fe2+,催化反应受阻,且部分有机物在强酸条件下也不易被氧化;p H升高不仅抑制了HO·的产生,而且使溶液中Fe3+以氢氧化铁的形式沉淀而失去催化能力。因此氧化处理前一般采用硫酸将p H值调节至3。

(2)H2O2、硫酸亚铁的投加量及配比:芬顿试剂的投加量及配比是反应最重要的步骤,虽然增加H2O2使羟基自由基的量也增加,但过量的H2O2不但不能通过分解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反而会把Fe2+迅速氧化成Fe3+,导致既消耗了H2O2又抑制羟基的产生,而且双氧水过量会导致生物菌死亡,影响BAF系统处理效果;另一方面硫酸亚铁浓度过低,反应速度极慢,而硫酸亚铁过量,它还原H2O2且自身氧化为Fe3+,不仅消耗药剂,还会增加出水色度。

理论上每个H2O2分子含1个活性氧原子,完全氧化1kg COD需要34/16kg的双氧水,即理论上应按COD:H2O2=1:2.1的质量比计算所需双氧水的投加量。而Fe2+与H2O2的比例可按1:3~1:8的摩尔比投加硫酸亚铁。因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有机物结构形式也直接影响药剂的投加量。

为减少试剂的用量,减少污泥的产生,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不是将COD完全氧化为CO2和H2O,而是加入适当的试剂,达到破除难降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提高污水可生化性为目的,即将氧化反应控制在产酸阶段,为后续的BAF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

(3)反应温度及时间:温度上升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会使H2O2分解成水和氧气,由于条件有限且考虑能耗的问题,一般在常温下进行。芬顿氧化反应速度加快,时间一般为2h。

(4)反应设备构造:芬顿氧化过程中加入的H2O2在水质化验时又能与重铬酸钾反应,使化验时COD指标虚高,因此设备的构造应该能使废水与加入的试剂充分均匀的混合以利于芬顿反应进行的更充分全面,保证芬顿氧化在整个设备内部完成。常用的芬顿反应器如图2。

如图2,芬顿试剂从设备底部进水口进入,设备内有搅拌混合系统以及独立的布水系统保证废水在设备内部分布更加均匀,提高药剂的利用率节省药剂成本,使出水时芬顿氧化过程基本完成。

4.3 芬顿法的缺点

近年来芬顿高级氧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研究,工艺也不断成熟,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有(1)比较难控制。双氧水与硫酸亚铁的最佳比例需要进行正交实验才可以得出,并且受到反应p H值、反应时间长短、搅拌混合程度的影响,试剂量加入错误,可能影响反应效率及出水的色度。(2)腐蚀性大。反应池需做特殊的防腐处理。

5 结语

渗滤液难处理是困扰环卫管理者的难题之一,它的难点最根本的原因是含较高浓度的氨氮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其中氨氮主要通过厌氧、A/O的硝化反硝化去除,腐殖酸等大分子难降解物质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差,费用也高,芬顿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降解有机物时具有活性高,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既可直接去除有机污染物又可利用其提高废水的生化性。该工艺与传统的生化处理优化组合具有工艺成熟,处理过程和效果稳定,综合处理成本较低每吨约50元,出水率达90%左右,高于反渗透处理的50%~80%,没有浓缩液产生、处理过程受环境影响因素小、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

芬顿工艺论文 第7篇

1 芬顿反应影响因素

1.1 温度

温度是芬顿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般化学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反应速度, 芬顿反应也不例外, 温度升高会加快·OH的生成速度, 有助于·OH与有机物反应, 提高氧化效果和CODCr的去除率;但是, 温度升高也会加速H2O2的分解, 分解为O2和H2O, 不利于·OH的生成。不同种类工业废水的芬顿反应最佳温度, 也存在一定差异。张铁锴[2]处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处理时, 最佳温度控制在30℃~50℃。陈传好[3]等人研究洗胶废水处理时发现最佳温度为85℃。Basu和Somnath[4]处理三氯 (苯) 酚时, 当温度低于60℃时, 温度有助于反应的进行, 反之当高于60℃时, 不利于反应。

1.2 p H

一般来说, 芬顿试剂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 p H升高会仅抑制·OH的产生, 而且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而失去催化能力。当溶液中的H+浓度过高, Fe3+不能顺利的被还原为Fe2+, 催化反应受阻。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芬顿试剂在酸性条件下, 特别是p H在3~5时氧化能力很强, 此时的有机物降解速率最快, 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降解。此时有机物的反应速率常数正比于Fe2+和过氧化氢的初始浓度[5]。因此, 在工程上采用芬顿工艺时, 建议将废水调节到=2~4, 理论上在为3.5时为最佳。

1.3 有机底物

针对不同种类的废水, 芬顿试剂的投加量、氧化效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废水, 有机物的种类是不同的。对于醇类 (甘油) 及糖类等碳水化合物, 在羟基自由基作用下, 分子发生脱氢反应, 然后C-C键的断链;对于大分子的糖类, 羟基自由基使糖分子链中的糖苷键发生断裂, 降解生成小分子物质;对于水溶性的高分子及乙烯化合物, 羟基自由基使得C=C键断裂;并且羟基自由基可以使得芳香族化合物的开环, 形成脂肪类化合物, 从而消除降低该种类废水的生物毒性, 改善其可生化性;针对染料类, 羟基自由基可以打开染料中官能团的不饱和键, 使染料氧化分解, 达到脱色和降低CODCr的目的。

范金石等[6]用芬顿试剂降解壳聚糖的实验表明当介质p H值3~5, 聚糖、H2O2及催化剂的摩尔比在240:12~24:1~2时, 芬顿反应可以使壳聚糖分子链中的糖苷键发生断裂, 从而生成小分子的产物。

1.4 过氧化氢与催化剂投加量

芬顿工艺在处理废水时需要判断药剂投加量及经济性。H2O2的投加量大, 废水CODCr的去除率会有所提高, 但是当H2O2投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CODCr的去除率会慢慢下降。因为在芬顿反应中H2O2投加量增加, ·OH的产量会增加, 则CODCr的去除率会升高, 但是当H2O2的浓度过高时, 双氧水会发生分解, 并不产生羟基自由基。催化剂的投加量也有与双氧水投加量相同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 增加Fe2+的用量, 废水CODCr的去除率会增大, 当Fe2+增加到一定程度后。CODCr的去除率开始下降。原因是因为当Fe2+浓度低时, 随着Fe2+浓度升高, H2O2产生的·OH增加;当Fe2+的浓度过高时, 也会导致H2O2发生无效分解, 释放出O2。在工程实际中过氧化氢及催化剂的投加一般通过实验后确定。

2 芬顿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近年来, 随着污水中污染物成分越来越复杂, 传统的生化系统很难处理达标。工艺芬顿试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用来处理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2.1 焦化废水

焦化废水中含有难生化降级的多稠环芳烃和含氮杂环化合物, 废水中生物毒性及抑制性物质多, 生化处理后废水难以达标[8]。传统的A/O或A2/O等方法难以实现焦化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 采用活性炭工艺处理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运行成本较高而且会产生二次污染。由于芬顿工艺在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领域运用有叫广泛的前景, 李亚峰[9]采用Fenton反应和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 可以将焦化废水的COD去除97%左右, 出水能够达到污水排放一级标准。采用Fenton工艺处理COD为2000mg/L左右的焦化废水, 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10]。

2.2 印染废水

印染废水具有色度高, COD浓度高, 含盐量高, 可生化性差的特点。芬顿试剂具有高氧化性特点, 可以使部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转换成可生化性好的物质, 并且可以破坏染料中发色的基团, 降低色度, 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领域。采用芬顿的衍生工艺[10], 如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处理难降解蒽醌染整废水, COD去除率93%~94%;BOD5去除率可达90%~95%;出水色度也可去除95%~96%。当p H值为2~4时, H2O2投加量为30g/L, 催化剂投加量为H2O2的1/150时, 可用Fenton工艺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12]的生产废水, COD的去除率为50%。

2.3 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的有机物浓度非常高、并且大部分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有毒有害物质, 氨氮浓度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一般生化处理工艺的复杂并且效果一般。研究发现[13]用Fenton工艺处理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 出水水质可达污水排放二级标准。陈经涛等[14]取圾填埋场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的渗滤液采用间歇反应进行了Fenton处理, 研究发现, Fenton工艺可以大大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为后续进一步生化处理提供了保障。

3 结语

芬顿工艺近年来在焦化废水、印染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 要关注温度、p H、有机底物、过氧化氢与催化剂投加量等对处理效率的影响, 建议在工程应用之前进行小试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在后续研究中, 探索UV芬顿、光芬顿、电芬顿等技术是提高芬顿反应处理效率、降低药剂剂量的一种具有前景的应用方向。

摘要:芬顿试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氧化分解, 具有氧化率高、无选择性以及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芬顿工艺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综述了芬顿工艺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本文对芬顿工艺应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芬顿法氧化降解水中茜素红的研究 第8篇

目前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含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等方法,这些方法都不够有效处理污染物而且处理麻烦、成本高[4,5];生物法菌体培养过程慢,对偶氮染料具有选择性,处理条件要求高而且处理能力低[6]; 化学法中优势最明显的是高级氧化技术中的芬顿法,芬顿法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快、设备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因而在难降解染料方面引起人们极度关注[7,8,9,10,11]。

本研究以具有典型偶氮染料结构的茜素红水溶液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茜素红在芬顿体系中的降解规律。考察了染料初始浓度、溶液的p H值、不同H2O2/ Fe2 +摩尔比、H2O2/ Fe2 +投加量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另外考察了在阴离子Cl-、NO3-、SO42-等存在的情况下,芬顿试剂对茜素红降解的效果。

1 实验

1.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材料: 所用药品和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中溶液均用超纯水配制。

仪器和方法: 茜素红溶液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TU -1900,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在波长419 nm处测定吸光度获得。p H值由p H计(720A,Thermo Orion,USA) 测定。

1. 2 实验方法

在250 m L 20 mg/L的茜素红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e2 +和H2O2溶液,启动反应,开始计时,在固定的时间取出水样快速分析。无特殊说明,实验p H值为3,H2O2/ Fe2 +摩尔比5∶1,H2O2和Fe2 +投加量0. 5 mmol/L、0. 1 mmol/L的条件下进行。茜素红溶液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19 nm处测定吸光度获得。

2 结果与讨论

2. 1 芬顿法降解茜素红的特征分析

从图1 可以看出来,反应后茜素红在419 nm处的吸收峰几乎消失。茜素红属于偶氮类染料, - N = N - 其发色官能团,在降解过程中,芬顿试剂产生的·OH强氧化性物质使偶氮键氧化断裂,从而使茜素红脱色。因此,反应可根据茜素红溶液在419 nm处的吸光度的变化来判断茜素红在芬顿体系中的降解情况。反应后,茜素红在250 nm处的特征峰消失,溶液在200 ~300 nm处的吸收增强,表明降解过程中产生了小分子的有机中间产物。

芬顿试剂及其他试剂对茜素红的降解效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只加入Fe3 +几乎没有任何降解效果,而单独加入H2O2时在最初几分钟内有比较弱的降解效果,这说明H2O2的氧化性要高于Fe3 +。Fe2 +- H2O2组合即芬顿试剂表现出对茜素红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反应如式(1),Fe2 +- H2O2反应生成氧化能力强的OH·自由基,OH·自由基对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

2. 2 溶液p H值对茜素红降解的影响

溶液p H分别为2、3、4、5、6 时,茜素红降解效率的变化情况如图3 所示。随着p H的增大,茜素红的降解率先升高后降低,在p H为3 时,降解效果最佳。芬顿试剂生成·OH的化学反应式如式(1)所示。当p H较低时,溶液中的H+溶度过高,由反应(2)、(3)知,抑制了Fe3 +被还原为Fe2 +,也就阻碍了OH·的生成,使茜素红的氧化反应受阻,因此p H值为2时降解效果较差。当p H较高时,溶液中的OH-浓度较高,这会使反应(1)过程受阻[12],减少了OH·的生成,且Fe3 +易与OH-结合,从而影响氧化反应。

2. 3 不同H2O2/ Fe2 +摩尔比对茜素红降解的影响

在p H为3 时,不同H2O2/ Fe2 +摩尔比的情况下,芬顿试剂对茜素红的降解效率如图4 所示。从图4 中可以看出,随着Fe2 +浓度的增大,茜素红的降解效率也随之增大,因为参照反应过程(1) 会产生更多的OH·,当增大到0. 3 mmol/L时比0. 2 mmol / L降解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因为更多的H2O2去氧化Fe2 +,而且Fe2 +还会消耗部分OH·。因此最佳H2O2/ Fe2 +摩尔比为5∶1,此时茜素红的降解率可达65. 36% 。

2. 4 H2O2/ Fe2 +投加量对茜素红降解的影响

在H2O2/ Fe2 +的摩尔比为5∶1、p H为3 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H2O2/ Fe2 +投加量对茜素红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5 所示。随着H2O2和Fe2 +投加量的增加,茜素红的降解效率越高,当H2O2和Fe2 +投加量升到0. 5 mmol/L、0. 1 mmol/L时,再继续增加投加量只能提高最初降解效率,在反应30min后降解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可见,过量的H2O2与Fe2 +都会与·OH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染料的氧化效果[13]。H2O2和Fe2 +最佳投加量为0. 5 mmol/L、0. 1 mmol/L,30 min后,茜素红的降解率可达65. 48% 。

2. 5 不同浓度的茜素红的降解效果

在p H值为3,H2O2/ Fe2 +摩尔比为5∶1,H2O2和Fe2 +投加量为0. 5 mmol/L、0. 1 mmol/L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了初始茜素红浓度为10、20、40、60、80 mg/L时芬顿体系对其降解的效率,实验结果如图6 所示。从图6 可以看出,茜素红浓度从10 mg / L增加到80 mg / L,茜素红的降解率从67. 93% 下降到28. 58% ,说明芬顿体系对茜素红降解效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芬顿试剂降解茜素红是一个定值,浓度高的溶液中所含的茜素红较多,在相同的时间内芬顿试剂降解的茜素红的量越多,反应越容易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导致茜素红的降解率下降[14]。

2. 6 阴离子对茜素红降解的影响

为了考察不同阴离子对芬顿试剂降解茜素红效果的影响,分别在反应体系中加入50 mmol/L的Na Cl、Na NO3、Na2SO4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7 所示。由图7 可知: 在反应开始后60 min内各阴离子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Cl-、SO42-、NO3-对降解过程的抑制作用大小排序为: Cl-﹥ SO42-> NO3-。Cl-的存在对芬顿试剂的氧化性能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首先Cl-可以与·OH反应生成一系列的氯自由基[15],这样Cl-与茜素红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因此Cl-的存在降低了芬顿试剂对茜素红的氧化性能; 其次Cl-能够与Fe3 +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 Cl2 +、Fe Cl2+、Fe Cl3络合物[16],这些Fe3 +的络合物难以与H2O2发生反应[17],抑制了·OH的生成速率,从而降低了芬顿试剂对茜素红的降解效率。SO42-和NO3-存在对芬顿试剂的氧化性能也有抑制作用,原因是SO42-和NO3-也会与·OH反应生成硫酸根自由基和硝酸根自由基,占用一定量的·OH,从而降低了茜素红的降解率。

3 结论

芬顿工艺论文范文

芬顿工艺论文范文(精选8篇)芬顿工艺论文 第1篇随着全国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排放标准要求不断升高。该污水处理厂现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